内派教师工作总结范例6篇

内派教师工作总结

内派教师工作总结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增强教育内部活力,优化教育人力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城区与农村学校之间师资力量的差距,使农村的孩子享受到良好的教育,促进全县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从2013年春季起,通过1年的结对帮扶和挂职培训、对口支援,使我县农村薄弱学校在规范管理、教学管理、课程实施、师资素质、教学科研和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三、支教、受援对口学校

四、支教人员和挂职人员选派与确定

在县城及周边地区13所学校选派100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大力推动城区优质教师资源向农村合理流动,发挥城区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帮助农村学校和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时,城区优质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开展常态的对流活动,通过资源共享、管理同步等方式,帮助农村学校提高办学水平。

根据县城地区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农村学校选拔若干名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或后备干部到县城学校进行挂职培训锻炼,帮助农村边远地区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选派对象:

支教人员选派由支教学校和受援学校协商,根据受援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科需求,选派优秀教师作为支教人员。挂职人员根据县城地区学校的实际需要,从农村学校优秀教干、优秀班主任和骨干教师中选派。

2.人员确定:

个人自愿报名,学校组织选拔推荐,县教育局审批。

五、支教和挂职工作要求

1.支教学校要与受援学校协商制定具体的支教方案,对支教目标和内容进行细化,双方学校要签订对流协议,并报县教育局备案。

支教采取以驻校支教的方式为主,支教教师到受援学校承担教学任务、指导教研活动、参与教学管理等;以送教方式为辅,如选派优秀教师到受援学校开示范课、观摩课,举办专题讲座、学术报告、专题辅导,支教学校与受援学校联谊互动等。期限为1年。

总之,对口学校双方要结合实际,协商制定有利于促进农村学校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多样化的交流方式。

2.挂职培训的教干、教师必须按照各专业学科规定带满工作量或按挂职学校的要求做好相应的工作,同时由挂职学校安排到有关岗位培训学习。期限为1年。

六、支教、挂职人员的管理

1.县教育局人事科具体负责选派支教教师支教和挂职教师锻炼的组织工作。支教学校必须确定一名校级领导作为支教工作组的领队,全面负责支教工作。支教教师由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双重管理,挂职教师由派出学校和挂职学校双重管理,分别以受援学校和挂职学校管理为主,参加受援学校和挂职学校的日常考核。

2.支教、挂职人员应在规定时间内到挂职单位、受援学校报到,无故不按时到岗者视为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3.支教、挂职人员的人事关系保留在原单位,原单位身份不变,户口关系不变,工资、福利发放渠道不变,享受原单位同类教师同样待遇,挂职、支教期满后原则上回原单位工作。

4.每期支教、挂职结束前,每位支教、挂职教师应认真进行支教、挂职工作总结,回顾自己在支教或挂职工作中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绩及成功的经验,提出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总结于支教、挂职结束时交县教育局人事科。

5.受援、挂职学校根据支教、挂职教师的各方面表现,提出考核等次(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并填写《支教(或挂职)教师工作考核表》,交支教(或挂职)学校签署意见后报县教育局人事科。(具体考核由各校依据对教职工的考核方法、细则执行)

6.县教育局对支教人员和挂职人员定期进行考核督查。把支教和挂职培训工作纳入对学校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

7.支教期满,经考核合格以上者,县教育局颁发《支教证书》,作为今后干部选拔、评先评优、骨干教师培训、职称评聘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之一。

内派教师工作总结范文2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 公派留学 实践与思考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是深化研究生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利用发达国家先进教育资源,构建国际学术空间,是建设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配合国家人才发展重大战略,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于2007年启动了“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以下简称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国内优秀研究生成建制、有针对性地被派往国外一流大学或科研机构攻读博士学位或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生,填补了我国亟待弥补的前沿科学领域人才缺口,同时也建立了国内外稳定持久的学术交流和沟通服务渠道。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的实施,是立足长远、着力培养国际型、创新型、研究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国内高校教学与科研水平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推动力量。

武汉大学自参加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以来,充分结合学校学科发展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开展研究生公派留学工作,积极推动公派研究生项目稳步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笔者以武汉大学为例,介绍了近几年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的执行情况及成效,对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旨在为进一步完善国家公派留学研究生选派机制,扩大选派规模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一、扩大选派规模,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精英人才

为加强和促进研究生培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造就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我校于2007年与国家留学基金委签约,以首批“985工程”院校身份纳入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大批选派校内优秀研究生赴国外一流大学或科研机构,师从一流的导师。在学校及职能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下,较好地完成了与留学基金委的签约计划。现将我校公派研究生项目执行情况加以介绍。

1.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选派规模。近9年(2007―2015)来,我校利用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累计录取1095人,其中联合培养博士生702人,攻读博士学位393人。经国家留学基金委组织专家评审,我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平均录取率为85.1%;攻读博士学位平均录取比率为88.9%。目前从项目执行情况看,已超额完成国家留学基金委下达选派计划。

从我校各学部公派留学派出人数统计看,人文科学学部占比12.32%,社会科学学部占比17.44%,理学部占比19.56%,工学部占比9.97%,信息学部占比14.33%,医学部占比21.27%,其他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占比5.11%,属于较典型的综合性大学公派留学派出人数分布模式,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2.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学科。近几年我校在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哲学、理学、工学、医学9大学科门类、38个一级学科、121个二级学科内均有研究生被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录取,并赴国外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攻读博士学位和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理学、工学、信息学和医学学科专业共计派出研究生769人,占项目派出总人数的70.23%,其研究方向均属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的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前沿技术、基础研究领域。同时,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表现出较强的实力,共计派出326名研究生,占项目派出总人数的29.77%。由此可见,我校选派学生的学科分布情况与学校的学科布局与学科建设规划基本保持一致。

近些年,我校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和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共计派出研究生864人,占派出总人数的78.90%,其中学科专业属于国家留学基金委优先资助学科专业范围内的人数比例超过90%。可见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领域的研究生是国家公派留学申请和派出的主要候选人来源。

3.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派出国别。自项目执行以来,我校国家公派留学选派学生大多前往教育科技较发达的欧美国家,占派出学生总数的91.86%,派出目的国遍及25个国家。其中前往美国418人(占比38.17%)、法国163人(占比14.89%)、德国121人(占比11.05%)、英国90人(占比8.22%)、荷兰54人(占比4.93%)、加拿大52人(占比4.75%)、澳大利亚52人(占比4.75%)、日本33人(占比3.01%),这与国家总体研究生公派留学目的国区域分布相当,这种分布与世界科技发达水平和一流大学的分布情况高度一致。

4.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所派往世界高水平大学分布。为确保国家公派留学项目取得预期效果,在校内各培养单位评议和遴选基础上,学校将“三个一流”作为国家公派留学项目选派学生最主要的评选标准,严格选派程序。

2007―2015年,按当年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统计,我校派往世界前30名高校有170人、前50名高校有134人、前100名高校有171人,前200名高校有204人,被录取学生派往世界前200名高校占派往国外高校总数的60%以上。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都有我校公派留学学子的身影。同时,结合学科建设实际,学校还有针对性地选派了一批学生到国外在某些研究领域已取得突出成就和创造性成果的知名科研院所研修学习。

5.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就业回国情况统计。截至2015年6月统计数据,我校国家公派留学学生已回国就业531人,主要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其中到高校就业297人(占56.0%),包括选留本校74人,其他高校223人;科研院所51人(占9.6%);企事业单位92人(占17.3%)。与全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单位性质统计进行比较,国家公派留学研究生回国后,在本校和其他高校就业人数占比远高于全校研究生在教育单位的就业比例,实现了国家公派留学项目的预期目标。

通过对这些回国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认为现有职业与其职业期望基本吻合,并且通过公派留学项目获得了更完善先进的训练和培养,不仅打下了更坚实的学业基础,而且扩展了学术视野,更容易融入国际学术交流环境。其中许多人已经在新的岗位上崭露头角,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显示出良好的科研潜质与创新能力,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二、强化服务意识,提升项目运作水平

我校一直高度重视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的选派工作,从组织机构、制度建设和项目实施等多层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相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按照项目要求积极选拔、推荐优秀学生。同时,不断提高项目管理的规范化运作,从项目的宣传推广和组织管理等方面形成了较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

1.完善组织机构,成立项目领导小组。我校成立了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领导小组,由分管副校长任组长,项目组成员包括研究生院、国际交流部、人事处等学校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制订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政策及项目总体协调。研究生院和国际交流部协作分工,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由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项目的组织运作,因而确保了项目的高效实施。

2.深入动员,加大项目宣传力度。为了提高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的参与度和知晓度,充分调动全校研究生和导师的积极性,学校全方位加大项目的宣传力度。例如在项目宣讲方面,邀请国家留学基金委有关领导到学校举办专场公派留学宣讲会,给全校师生做国家公派留学政策解读;学校主管领导亲自到宣讲会现场进行公派留学工作动员;针对不同学科特色,以学部为单位进行不同学部的公派留学专题宣讲会;邀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海归导师举办沙龙,介绍其国外留学经历。同时,学校还广泛利用网络、媒体等手段,不断加大项目的宣传力度。此外,还在研究生新生入校的《新生手册》中及时反映我校公派留学相关政策和信息,让入学新生进校后就能知晓我校国家公派留学相关政策。

3.政策激励,积极引导。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在项目执行中的积极作用,鼓励研究生导师以科研合作平台为纽带,为研究生出国积极寻找国外一流导师。切实执行公派留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导师的“兼招补偿”政策,对导师名下当年有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在第二年导师招生时,实行博士招生指标补偿,并落实到博士生导师名下;免除有公派留学研究生的导师应缴纳的研究生培养费;优先推荐有公派留学研究生的导师公派出国短期访问,积极引导教师主动参与国家公派留学项目。

4.利用校际交流协议,扩展派出渠道。我校根据学科发展整体规划和自身学科优势,与国外一流大学签订一批校际交流合作项目,建立较稳定持久的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渠道,促进我校与国外一流大学进行实质性合作。例如,主动寻求与美国杜克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签订几十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和双学位项目,深入挖掘研究生国际化培养资源,拓展公派留学派出渠道。

三、拓展研究能力,凸显项目实施成效

1.开阔了研究生的国际化视野,提高了研究生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的实施,开拓了我校研究生的国际化视野,使他们广泛接触到本学科领域的前沿动态。国外的学习和研究经历,使研究生获得了充分的国际交往机会,在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活动的同时也培养了自身的综合学术能力,并与国外专家和同行建立了学术联系,并为将来的深入合作与交流奠定了基础。

2.研究生培养质量显著提高,促进了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为派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平台,使他们充分了解学科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同时还学习到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显著提高了科研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学习目的更明确,学习动力显著增强。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得到了拓展,发表的高水平研究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均显著高于学校平均水平。据不完全统计,在2011―2015年间留学回国的研究生中,有427人发表SCI/CSSCI/SSCI等高水平科研论文632篇,有部分博士生还在本学科顶级刊物上发表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涌现出一批学术新秀。另外,在公派留学研究生获奖项方面,有1人次获全国百篇优秀论文奖,66人次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61人次获我校研究生学术创新奖。获奖比例远高于全校研究生的平均获奖比例,显示公派留学研究生日益成为我校研究生学术科研和实践创新的生力军。

3.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优秀后备人才。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的实施为我校及国内其他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储备了优质的人才资源,有相当数量的公派留学回国人员到本校和其他高校任教,充实了师资队伍。这批博士学位获得者通过在国外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跟随一流导师学习和研究,具备了国际学术视野,接触到了本学科学术发展的最前沿,掌握了先进的研究方法,开阔了研究思路,具备了较强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为成长为创新型学术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奠定了基础。随着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持续发展,其留学效益和派出成果将会愈发凸显。

四、今后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工作的思考

1.探索国际化培养新模式,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经过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的多年实施,国外越来越多的知名高校和一流导师通过该项目与国内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双方导师、研究团队的双边合作不断深入。例如,我校在与法国有关高校进行联合培养博士生过程中,法方学校明确希望对派出留学生进行“双博士学位”培养,双方互派导师参与公派留学生学位论文答辩,双方学校联合授予学生“联合博士学位”或“双博士学位”。这些新现象新问题的出现,表明高层次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模式逐步向学位体制、法律制度、管理模式等更深层次在逐步推进,探索国际化培养新模式,拓展博士生联合培养的内涵及外延,需要大家共同探讨、论证和研究。

2.提升项目管理的服务水平,提高选派质量和项目运行效率。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涉及复杂的管理流程和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工作中需要加强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在掌握公派留学政策的同时,工作中还要面向公派留学生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为保证和提高留学效益提供有力支持。

(1)从人员选拔环节说,现有申请流程仍比较繁琐,周期较长,网络信息平台功能需进一步完善,评审标准还需要完善和细化。

(2)从项目选派质量说,学校学科发展与公派留学选派人员的针对性、目的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学院应该站在学科发展的高度,有组织、有计划地选派公派留学生。在项目申报的学科结构、公派留学派出渠道、世界高水平大学排名、导师参与积极性、公派学生自身素质等各方面综合评估考量,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从而进一步提高选派质量。

(3)从在外管理角度说,当前主要是依靠我国驻外使领馆的属地管理和学校的跟踪管理,今后应加强各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在加强国内导师与公派学生指导和联系的同时,学院、学校和驻外使领馆文教处各方都应密切与公派留学生的联系和交流,提高管理效率,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尤其是公派留学生在身心健康、突发事件等方面应建立更有效的应急反应机制,使公派留学生在外学习和研究工作顺利进行,保证国家公派留学项目的成效。

3.完善公派留学生回国服务配套机制。随着公派留学生的陆续回国,进一步完善公派留学回国服务激励机制,已成为日益迫切的要求。对于留学人员回国后的科研工作和学术发展需要,用人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应在公派留学回国人员就业及其待遇、人才使用及规划、科研工作设施的支持性等方面,努力构建更有利的学术成才环境。缩小公派留学回国人员的职业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这对于发挥公派留学的长期效益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马永霞,郝晓玲.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化进程――以战略路线图为工具的历史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3(5):25-31.

内派教师工作总结范文3

一、政研课题的提出

派遣工是目前集团公司各生产矿井采掘单位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生产一线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派遣工文化素质不高,临时观念强,工作作风散漫,有时生产被动收入不稳定时,思想就有波动。管理难度较大。针对此,我们提出了将打造派遣工队伍作为政研会研究课题。

第一,打造优强派遣工队伍是矿井生产实际需要。煤炭开采条件复杂、环境艰苦,需要一支在特殊困难的条件下吃苦耐劳、能打善战的职工队伍。派遣工队伍是矿井采掘职工队伍的主体,能否更好地完成生产任务,关键在派遣工队伍素质。

第二,打造优强派遣工队伍是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的需要。目前,集团公司各矿采掘单位都不同程度存在派遣工,主要分布在采掘单位,有的单位派遣工数量还相当多,如某矿派遣工人数已占采掘工总数的51.3%,已是矿井安全生产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在派遣工队伍中存在着文化程度不高、临时思想较重、管理难度较大等实际问题,有必要从思想上、工作上等各个方面,加强对派遣工教育和管理,从整体上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第三,打造优强派遣工队伍是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不断提高派遣工队伍技术素质,促进矿井整体职工技术素质的提高。

二、派遣工队伍的基本情况调研及优强派遣工队伍的标准

为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强派遣工队伍打造工作思路,我们在年初对派遣工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了解。某矿共有派遣工616人,占全矿采掘职工的51.3%。具体情况为:

从年龄结构上来看:45~49岁的有86人,约占总人数的14%;年龄为40~44岁的有117人,约占总人数的19%;年龄为35~39岁的有197人,约占总人数的32%;年龄为30~34岁的有154人,约占总人数的25%;年龄在30以下的有62人,约占总人数的10%。

从工龄情况看(有的是过去农民协议转、有的是在别的矿的工龄):在一年以内的有197人,约占总人数的32%;工龄在三年左右的有110人,约占总人数的18%;工龄在五年左右的有43人,约占总人数的7%;工龄在十年左右的有142人,约占总人数的23%;工龄在十五年左右的有68人,约占总人数的11%;工龄在十五年以上的有56人,约占总人数的9%。

从文化结构上来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27人,占4%,初中文化程度有535人,占87%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有54人,占9%人。

从要害工种在岗情况看:从事现场组的一线职工有476人,占总人数的77.2%。现具有输送机操作证的有64人,占10.5%,具有乳化液泵钻司机资格证的有27人,占4.4%,有放炮员38人,占6.1%。其他11人,占1.8%。

通过对上述派遣工基本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多数派遣工年富力强,在采掘单位现场组占大多数,这些人既是生产单位的骨干力量,也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们有吃苦精神,大多数人的工作目的就是多挣钱,养家糊口。由于不少是过去农民协议工转换,他们有相对较长的工作经历,使得派遣工队伍的工龄结合也相对较为合理,经过煤矿的生产锻炼担当了重任。

但另一方面,这些派遣工工作挣钱的目的明确,因而临时观念强,一旦生产被动,收入受到影响,或单位条件不好,收入相对较少时,就有另谋高就的想法。新进的派遣工相对较多,入矿后,一时难以适应工作要求,需要下大力气进行培养,特别是派遣工文化学历不高,不仅给派遣工的培训带来了困难,也严重影响到矿井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对矿井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

三、抓好重点环节,打造优强派遣工队伍

(一)从严审核,把好派遣的录用关。派遣工的录用必须经过四道关口。一是基本情况关,新录用的派遣工熟练工年龄必须在40周岁以下,非熟练工年龄在35周岁以下。文化学历必须达到初中以上程度。二是体检,身体不合格的一律不用。三是入井前培训考试关。入井前的培训考核包括培训中心的课堂学习和军事训练,派遣工岗前安全培训时间不低于72学时?军训时间不低于40学时。通过岗位培训考试?可以进一步了解派遣工的文化学历?通过军训可以进一步了解派遣工的身体素质?从中可以再淘汰一批人。四是政审后的合格人员。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用。20XX年11月份,矿新进了100余名派遣工,经过四道关口,淘汰了20余名不合格人员。通过严把关口,从源头上保证了派遣工队伍的基本素质。

(二)抓好新录用派遣工的现场培训。新分配到生产单位的派遣工由所在单位组织党员或生产骨干与其签订师徒合同,采取言传身教的方法进行“传、帮、带”,对派遣工进行岗前操作规程、岗位操作指南、安全知识和有关企业规章制度的进一步学习,熟悉、掌握本单位管理规章制度及工作面安全生产条件。使他们尽快适应工作环境,熟练掌握生产技能。矿还规定:如师徒合同履行不到位或师傅的作用发挥不好而造成新工人发生轻伤(含破皮伤)的,对单位党政主管、跟班干部和师傅各罚款200元,造成重伤事故的按矿文件执行。

(三)强化对派遣工的教育引导。对派遣工进行教育引导是一项长期性工作。矿将井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安全理念等纳入到派遣工岗前培训中,并保证不少于4个学时的学习教育。教育内容为:矿井企业文化教育、矿井安全理念、规范化管理制度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安全知识与技能教育等。基层各单位党政负责人也经常性地深入派遣工宿舍,与派遣工进行单独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反映,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此外,矿每年集中一个月开展一次派遣工形势任务专题教育,系统对派遣工进行形势任务和责任意识教育。

(四)做好新入矿派遣工的稳定工作。刚投入工作的派遣工一时思想难以稳定,他们思前想后,纵横比较,比收入,比工作条件、比生活待遇。矿着重抓好这段时期派遣工的思想稳定工作,关心他们的生活,稳定他们的思想情绪,提高其对煤矿工作的认识。同时,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在试用期三个月内,单位应尽可能地安排派遣工跟着师傅从事一些辅助性的工作,使其逐渐掌握安全、生产技能。分配到各单位的新招派遣工,第一、二个月不计效率,第三个月按50%计效,第四个月以后全额计效。新招派遣工在试用期内,按试用期薪酬标准支付工资;试用期满后与原单位职工实行同岗同酬。安全保障和生活福利与原职工同等待遇。此外,强调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矿规定:因单位未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工作安排不当或出现歧视现象等原因造成新工人流失的,每流失一人,罚单位支部书记200元,区长和当班班长各100元;六个月内未出现新工人流失的,奖单位支部书记500元,区长和当班班长各300元。

(五)加强与派遣工的沟通联系。矿党政对打造派遣工队伍极为重视,党政联席会每半年听取一次派遣工队伍打造情况汇报,对相关工作进行落实。每年召开一次派遣工专题会议,对派遣工队伍打造进行总结,对下步工作进行部署。与派遣工的沟通联系重点在基层区队,重点在基层区队的领导干部。矿建立了一套与派遣工联系制度,基层单位由党支部书记牵头,每月召开一次座谈会,综合了解派遣工思想状况,听取派遣工对工作、学习、生活反映,及时帮助派遣工解决思想、生活和工作问题。日常实行了周二联系日制度。各单位党支部书记在每周二职工政治活动后,留下必要的时间,听取派遣工的情况反映在,解决派遣工个体反映的问题。平时,工区党支部书记、区长、车间工会主席经常性深入派遣工宿舍,与派遣工进行交流,了解派遣工学习、生活、工作情况,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在重点人员的沟通联系上,实行区队领导干部对思想波动较大、工作不安心、家庭生活出现困难、有弃工离矿倾向的派遣工联系制度。具体由党支部书记负责,实行教育帮助全责制,对重点人员一帮到底,直到派遣工思想问题完全解决为止。

四、打造优强派遣工队伍的初步成效

打造优强派遣工队伍,提高了派遣工政治待遇和荣誉感。矿对于表现突出的,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鼓励。在政治待遇上对派遣工一视同仁。20XX年3月份,采煤一区派遣工张勤美一度受外地小窑主的诱惑,想离矿另谋他就。通过工区党支部做工作,他最终留了下来,在开展的活动中,他克服采煤一区7402工作面因断层多、坡度大、倾向长等困难,月月主动请战搞创新。他一个月共采煤1246棚。矿评他为一季度新人新事,并评为有突出贡献的职工,奖励1万元。

内派教师工作总结范文4

【关键词】排课算法;冲突;教学资源

每到一个新学期的开始,对于学校教务工作人员来说首要的任务就是该学期的课程如何安排的问题,如何排出一个好并且适用的课程表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而课程安排又涉及系部、班级、教师、课程、学校等方方面面的因素。传统的人工排课,最令人担心的问题就是出现教室资源冲突或教师资源冲突的情况,而且工作繁琐,工作量巨大。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于学校的课程安排是发展的必然,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将大量复杂的判断与运算交给计算机来做,是真正意义的人脑的“减负”。

排课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的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

本系统用的前台开发语言是VC++,SQL Server做后台数据库。利用MICROSOFT公司的Visual C++提供的各种面向对象的接口,尤其是数据内部处理这一能方便而简洁操纵数据库的智能化对象,达到了Visual C++和SQL Server的完美结合,首先在短时间内建立系统应用原型,然后,对初始原型系统进行需求迭代,不断修改和改进,直到形成用户满意的可行系统。

一、系统功能及性能要求

小型自动排课系统主要完成基本信息管理、数据处理、数据输出等功能,由于排课算法复杂,而对于海量的数据,算法要求更高,再加上本人能力和时间的限制,该系统更适用于数据信息量不是太大的排课,因此可以说只是一种试用模型。

作为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系统,其各种功能也要求比较完善,小型自动排课系统的主要功能有:

1.基本信息管理:教师、教室、班级、课程、教学任务等数据的输入、编辑功能;

2.数据处理:自动排课、课程表修改、删除功能;

3.数据输出:桌面查询教师、教室、班级课程表,报表打印教师、教室、班级课程表;

4.帮助:指导用户使用该系统及其他相关说明。

分析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各种排课软件,它们都具有比较完善的功能,但在真正的排课算法上都会有些问题,因为排课算法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解决各式各样的冲突。在做需求分析的过程中,通过调查得知目前排课人员对排课算法的主要要求有:

1.怎样的合班组合能避免冲突?

目前采取方式是相同或相近的专业的班级组合。

2.什么地方有空能排课?

对教室和班级而言是查空,对教师而言是有无排课需求。

3.有两个以上的空哪一个更好?

是要考虑离散和平衡问题。

4.排课前如何考虑教师宏观利用问题?

如:多媒体大班课:C语言、高等数学尽量拍上午,思想道德修养尽量排下午。

5.对于数量巨大的信息,系统仍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和较小的系统开销。

二、界面要求

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人和计算机是以人机界面为媒介传递信息的。界面是否亲切、友好、美观、舒适是用户看待计算机的第一印象,因此在设计界面时具有很多要求,本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要求:

1.简单:要求用户界面能够很方面的处理各种基本的对话;

2.术语标准化和一致化:要求使用标准化的专业术语,技术用语符合软件工程规则,并且在输入输出的说明中,统一术语涵义应保持一致;

3.用户界面标准化:用户对操作方式不会感到陌生;

4.拥有完善的帮助功能:要求用户能够通过使用帮助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系统的总体概况,并能够进行各种相关操作。

三、排课算法研究

课程指派的结果会影响教师对任教课程的满意度,而所谓满意度在本研究定义为教师对某一课程希望任教的意愿程度。本研究利用整数规划法来完成课程指派作业,以便在各种的限制条件下寻求最佳指派结果,使教师对任教课程能得到较佳的满意度。研究过程中首先发出问卷调查教师专长以及该学期各课程个人愿意任教的意愿程度。意愿强度分别以0代表毫无原意、1代表有意愿及2代表极有意愿。目标函数与限制式中所用到的变数分别说明如下:

该学期总共课程数(输入)

该学期总共可任教老师总数(输入)

第i位老师对第j科课程的任教意愿强度(输入:0―毫无意愿,1―有意愿,2―极有意愿)

第i位老师该学期至少应任教时数(输入)

第i位老师该学期最多可任教时数(输入)

第j课程的时数(输入)

将j课程指派给i老师的变数(输出:1―指派,0―不指派)

目标函数可有两种不同的选择以作为比较。一是使全体教师的总满意度最大,二是极大化最不满意老师的满意度。第一种目标函数的选择将会产生最大的总满意度,但是个别老师的满意度差距可能很大,会形成不公平。第二种目标函数的选择会尽量拉近每位老师满意度差距,但降低总满意度。以公平性而言,第二种目标函数产生的结果可能较易被接受。目标函数(一):极大化总满意度

(代表全体教师对被指派课程满意度的总和)

限制式:

;i=1,…,Nt

(限制了每一位老师授课种点数,必须不小于最低应任教时数,且不大于最多任教时数)

=1;j=1,…,Nc

(限制了每一门课程只能指派给一位老师)

(确定每一门课都必须有老师任教)

目标函数(二):极大化最不满意老师之满意度MAX.β

限制式:

;i=1,…,Nt

(限制每一位老师的满意度必须大于β的值,即是将满意度最差之老师的满意度值尽量提升)

不论采用何种目标函数,学年课程都将安排给同一位教师。其做法乃是输入资料中以一个代码给于每一课程,学年课则将时数乘以二。

小型自动排课系统已经在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使用,效果良好,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课程编排工作,既提高了排课工作的科学性,又可大大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使学校教务管理现代化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范新刚.SQL Server 2008项目实训教程[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6.

内派教师工作总结范文5

【关键词】 基层之光;卫生人才;研修

21世纪是一个以生命科学为主导的时代,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战胜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延续生命也愈加重视,因此医学作为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而医学教育又是医学发展的源泉和基石,良好医学教育体系、模式的建立和实施将直接影响医学人才培养、医疗技术资源的拓宽和整个医学事业的持续发展[1]。

医学教育连续同一体系由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三个性质不同而又互相联接的教育阶段组成。医学院校教育是医学人才培养的基础,毕业后教育是医学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继续医学教育是贯穿医学人才的整个职业生涯,在医疗岗位上接受的终身性知识更新教育,是在职医务人员不断进行知识技能补充、更新和提高的主要途径,也是伴随科学技术创新,持续推动医学进步的重要基础。医院间的竞争实质是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继续医学教育已成为一种国际潮流[2]。

目前,在卫生人才队伍中,终身教育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就地理区域特点,结合医疗卫生行业的现实状况,针对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探讨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医学教育模式已成为卫生人才的培养和医院的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笔者结合医院工作实践,就当地开展“基层之光”研修项目的具体做法和体会如下。

1 项目情况介绍

“基层之光”就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以下简称“党委”)借鉴中组部“西部之光”的工作经验,实行区内相关领域导师传帮带的方式,为基层培养一批中青年科技骨干和带头人,提升基层相关领域业务工作的整体水平,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项人才培养计划。“基层之光”培养计划自2005 年3 月正式启动以来,党委先后选派了四批210 名研修人员到自治区科研院所、重点医院和自治区、银川市所属的重点中小学进行为期一年的研修。经过研修,学员们在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工作作风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基层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受到了基层的广泛欢迎,并收到了良好成效。五个市委组织部组织实施的本地“基层之光”人才培养计划,也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区建立了区、市、县三级联动培养人才的良性机制,基本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联动模式[3]。

2 我院在“基层之光”研修学员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做法

2.1 领导重视,专人负责

我院作为一所三级甲等医院,医、教、研资源较为富集,同时又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较大的培训教育基地,每年都接收来自全区各市、县及周边地区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基层之光”学员的管理工作自从2005 年3 月份开展以来,院领导一直都非常重视。根据党委文件精神和管理规定,医院从临床医技科室选拔了数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医师担任学员的导师,同时还指派专人负责研修人员的接待、住宿、与带教老师的沟通等管理工作,针对基层医院所见病种杂多以致学员有多专业的学习需求,结合个人的研修目标和导师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带教计划,保证学员师有所从,学以致用。

2.2 提供条件,搭建平台,为学员创造良好的研修环境

我院作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教育基地,依托丰富的医、教、研资源,每年都举办大量的学术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带来了医疗的前沿信息,届时还有手术演示,为学员创造了接收新知的良好机会。同时医院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中外文期刊室都向学员全面开放,使学员在研修科室学习业务知识之余,提供了一个提升专业理论知识水平的场所,辅以科室定期的小讲座、大查房、疑难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大讨论,所有这些都为学员创造了良好的研修环境。

2.3 加强管理,及时改进工作,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为了使研修学员尽快的适应医院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主管部门组织学员进行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就医院的历史和现状、医院的规章制度、医患纠纷的防范措施以及医疗文书的规范书写等专题进行了详细讲解。通过培训,学员们对医疗服务质量提高了认识,其诊疗活动得到了系统规范,为其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不定期地召开学员座谈会,听取学员的建议和要求,反馈导师,不断修订完善带教计划;做好学员的派出单位来院回访工作,联系医院领导、导师和学员座谈,反应问题,总结经验,加强接收单位和派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工作。

2.4 认真考核,总结经验

根据党委的安排和部署,联系导师和派出单位,综以个人鉴定、导师鉴定、接收单位鉴定、派出单位鉴定对学员进行认真考核。同时学员对导师带教效果进行打分评议,对医院的管理工作提出建议和要求,为进一步“基层之光”的管理工作总结宝贵的经验。

3 项目实施的意义

学员通过培训,一方面学到了新知识,掌握了新技能,全面提高了科研和学术水平,许多学员都发表了论文,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另一方面,通过新的岗位锻炼,增强了实际分析和操作能力,增强了组织协调能力,有的还积极牵线搭桥,为原单位引进了资金和项目,对派出单位业务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研修学员也从导师身上学到了许多优秀品质和敬业精神,思想、作风也有了新的进步。此外,在接收、指导研修人员过程中,一些接收单位和导师通过立项、技术指导、讲学、机制引进等方式帮助基层解决了许多问题,发挥了业务部门和高级专家的作用[3]。

4 建议

目前,笔者是医院“基层之光”研修学员管理工作的参与人员,就此有几点建议:

4.1 派出单位应选拔学习目标明确、态度端正、自律性强的业务骨干参加项目。

4.2 派出单位、接收单位、导师三者联合,督导研修学员师有所从,学以致用。

4.3 派出单位要确保研修学员在脱产学习期间,基本待遇不变,解除其后顾之忧,使其安心学习。

4.4 对于学成归来的研修学员,派出单位要委以重用,尽快带动科室业务的发展,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

4.5 继续修订完善研修学员管理规定和监督机制,确保学员在学习期间取得更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 聂英坤,于慧敏,张凤山.浅谈我国继续医学教育模式的实施与管理[J].继续医学教育,2006,33(20): 18-20.

内派教师工作总结范文6

关键词:历史课堂;生成教学;“三度”

生成教学在新课改理念下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已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课堂上学生的发问有时是信口开河,教师的组织教学也跟着信马由缰,而教学目标也难以实现。做任何事情都得有个分寸,我认为把握好历史课堂教学生成的分寸,教师应注意以下三个“度”。

一、提问注意坡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那么,作为教师理应成为“善问”“巧问”的智者,所以课堂提问要设置坡度。所谓坡度,就是生成的问题做到先易后难,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环环相扣,体现出知识的严密性、科学性、条理性。在上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课后,老师可以补充讲《唐朝的衰落与灭亡》,提问:“唐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的学生或许说:“杨贵妃那么胖,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不能算是美女,唐玄宗为她不理朝政,使唐朝走向衰落,实在不值得。”也有的学生对此表示赞同。而此时教师要做的工作是把握课堂大局,把握方向,因为学生的讨论已经偏离主题了。在不打断学生谈话兴趣的前提下,进行提问:唐玄宗如果不爱杨贵妃,唐朝就不会由盛转衰吗?在唐朝的衰落中,杨贵妃是不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唐末农民起义”与唐朝的衰落是不是有着直接关系呢?经过这些提问,把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使讨论从“美”与“丑”、“胖”与“瘦”、“唐玄宗”与“杨贵妃”的讨论中走出来,开始了深层次的思索,最终明白了“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唐末农民起义”是导致唐朝衰落的原因,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只是君臣昏庸、政治腐败的一个表现,不是唐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这样一步步地生成设疑,使学生在教师提问的引导下,提高了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二、启发注意适度

做什么事情都要适可而止,恰到好处。所谓适度,就是指对生成容量的控制,也即生成内容的多少。老师在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科学论断,对民主革命时期各种政治力量进行总结,由于该论断涉及的历史事件较多,生成的问题就要注意适度。讲解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启发学生:

1.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性质与失败的原因

2.洋务运动和的目的、作用与失败原因

3.辛亥革命的目的与失败的原因

4.北洋军阀和集团要把中国引向何处?

5.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领导中国人民斗争的?以上是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各种政治力量,除中国共产党外,都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重任。这样生成启发,才符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三、总结注意类比度

人们常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所谓类比度,就是在课堂生成总结时,可以将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史实、内容进行类比,达到知一推百、融会贯通的目的。在上完《洋务运动》时,老师可以抓住“鸦片战争中的抵抗派与洋务派在学习西方问题方面的异同”来进行总结相同点:

都主张学习西方,学习的内容极为相似;学习的目的都是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不同点

1.目的和口号不同:抵抗派的目的是抵抗外国侵略者,在鸦片战争中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目的是加强国防,抵抗侵略,维护国家。

2.实施程度不同:抵抗派由于受到种种压制打击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没有提出完善的学习西方的方案,虽有主张但未能实现。

3.客观效果不同:抵抗派抗击了外国侵略者,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王国”的梦幻中惊醒,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起了推动的作用。经过这一番类比,使学生对鸦片战争中的抵抗派和洋务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异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概括和鉴别历史问题的能力。所以说总结时要注意分寸,讲究方法。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把握教学生成的分寸,寻找契机,因势利导,恰如其分地生成。只有这样,生成的内容才能与教学目标浑然一体,师生的配合才能相映生辉,历史的教和学将会永远闪耀着智慧的火花!

参考文献:

[1]赵吉惠.历史学方法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2]王铎全,李稚勇.比较历史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3]白月轩.历史教学问题探讨.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