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试验报告范例6篇

电线电缆试验报告

电线电缆试验报告范文1

据了解,今年8月14日和9月5日,500kW发电车移动式、25MW站间移动式两类装置先后在贵州电网铜仁供电局和都匀供电局安装调试完毕。今年内贵州电网还将完成对500kV息峰变电站等8个地点的直流融冰装置安装工作。

目前直流融冰对于覆冰架空导线是最直接、有效,可靠的融冰方式之一。南方电网技术研究中心针对今年初的冻雨覆冰灾害特点和网架结构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直流融冰技术方案,并根据不同应用需求提出了固定式、站间移动式和500kW发电车移动式三种类型直流融冰装置方案。其中,固定式直流融冰装置容量为60MW,主要用于500kV线路融冰,站间移动式直流融冰装置容量为25MW,主要用于220kV线路融冰。

随着一项大电流试验的融冰电流以400A/min速度升至4000A,试验线路和直流融冰装置各设备运行正常,15min后500kV福施Ⅱ回线路最高温度达到43℃,各项试验数据均达到计算值,整个试验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山东电力研究院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日前,山东电力研究院化环所周少玲高工负责的《炉水中微量氯离子测试方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磷酸盐中氯化钠含量的方法》两个项目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获得两项发明专利。

针对火力发电厂运行机组炉水中氯离子含量高易引起设备腐蚀、损坏和降低机组热效率,而现场测定炉水中氯离子含量又非常困难的实际问题,周少玲提出了适用于现场的炉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同时针对炉水中氯离子超标,导致汽水品质恶化、增加排污率等问题,周少玲又发明了一种易于操作,能够快速准确测定磷酸盐中氯化钠含量的分光光度法。

通光镀银高强度合金线芯TG系列电线电缆通过鉴定

电线电缆试验报告范文2

关键词:电力建设;高压线缆;施工管理

1 前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下用电量也迅速增长,新增供电线路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但限于城市规划、环境景观、线路走廊的要求,架空输电线路的建设受到了限制,城市 110kv 、 220kv 供电线路越来越多地采用高压线缆转入地下敷设。高压线缆的敷设里程越来越长,而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并相应地担负起主干线路的作用,因而对其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就越来越高。根据对高压线缆故障成因的分析统计,有相当比例的线缆故障原因,追根溯源是因线缆施工过程遗留问题引起,本应在建设过程中发现并解决。为了提高线缆供电可靠性,降低高压线缆故障率,做好高压线缆工程建设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旨在从技术层面以及管理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做好 110kV 及以上高压线缆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提高高压线缆线路的建设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线缆供电的可靠性要求。

2 .高压线缆的选型、订货

工程立项、可行性研究批复后,建设单位即可招标选择监理单位,在监理工程师的协助下通过招标选择设计、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的设计阶段,设计单位进行高压线缆的选型设计时,需综合考虑线缆的使用条件、运行环境、投资控制等各个万面,参照DL401 《 高压线缆选用导则 》 进行逃型。110kV 及以上高压线缆的品种主要有油纸绝缘充油线缆以及交联聚乙烯( XLPE )线缆等,目前, XLPE 线缆以其优异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相对充油线缆比较存在着施工作业和运行维护方便等各项优点,加上近年来 XLPE 线缆在材料和制造技术上的长足进步, XLPE 线缆逐渐取代充油线缆。 XLPE 线缆的金属护套主要有铅套和波纹铝套两类,需要根据线缆的安装运行条件进行选择。通常铅套线缆为满足短路热稳定要求,可增加铜丝屏蔽,但应给予充分的论证、试验。在广州市区一个 220kV 铅套高压线缆工程订货时为满足短路电流热容量指标,在铅套内侧增加了大节距绕包铜丝,但是监理工程师在施工中发现,线缆在支架支承处由于小面积承受线缆整段重量,铜丝受外护套局部变形压迫,已对主绝缘外半导电层造成压挤凹陷的损害,并向主绝缘内形成突起,从而可能造成局部电场畸变。虽然目前未能准确评估对线缆安全运行的危害性,但是应足以引起各方的关注。

线缆供货厂家也应该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综合考察厂家的质量保证体系、生产能力、社会信誉、供货业绩各方面因素,在满足商务条款的前提下,优先考虑能够全面积极响应技术条件要求的厂家。与厂家签定合同时应要求厂家对施工人员、监理工程师进行技术培训,同时接受监造。在工程建设监理制度完善的今天,建设方应要求监理工程师接受厂家培训并负责对线缆进行监造,从而使监理工程师对高压线缆施工工艺、技术要求有更深人细致的了解,能够在工程施工监理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施工图设计完成之后,建设单位要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以及有经验的运行人员、线缆专家对设计图纸进行会审。设计者在会上陈述设计意图并解答各参建单位提出的疑问,与会人员对线缆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合理化建议。图纸会审是一个变被动为主动的质量控制,是把质量控制关口前移,也是有效控制建设工程投资的组织措施,建设初期发现问题能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投资的损失。

3.线缆的运输保管

高压线缆的运输可由厂家直接汽车货运到现场,或者委托有经验的大型物件运输公司完成,在运输途中要认真做好交接装卸、运输固定和存储保管工作,避免可北发生的装卸冲击损害。由于高压线缆通常是按现场没计长度订做的,因此,收货时必须认真清点线缆及其附件的型号、规格、数量、出厂合格证明和试验报告,检查线缆的密封防潮情况。高压线缆存放时和敷设后摆放于现场准备接头施工的过程中,都要注意做好线缆的保护工作,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受潮、外力损伤或被盗。

高压线缆的运输保管并不复杂,但又容不得有丝毫闪失,做好线缆的运输保管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参建单位的管理组织水平。监理从这一环节开始,就要协助建设单位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组建安全监督委员会,将施工安全措施落实到实处。

4.线缆的敷设

110kv 及以上高压线缆的敷设方式,设计单位需考虑线缆经过的地段环境、施工工艺要求以及工程投资等因素,经现场勘测选择采用槽盒直埋、穿管或者线缆隧道用线缆支架的托承等方案。施工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工地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进人工程实体施工阶段,工程的顺利推进要求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单位以及供货厂家协调运作,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对工程进行管理,在现场要起到对质量、投资、进度、安全“四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两管理”以及组织、协调的作用,通过落实汇报审批制度、定期协调例会制度等方式建立起畅顺的沟通渠道,及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高压线缆敷设路径通常较为复杂,放线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线缆的竣工质量。在放线时技术人员要对线缆输送机以及牵引机的牵引力、牵引速度进行控制,在合适的位置布置放缆转弯滑轮和线缆输送机,线缆弯曲半径不能过小,必须满足厂家以及规范的要求,注意避免转弯位、穿管管口处对线缆外表面的刮划损伤。有的高压线缆外护套表面是一层半导电石墨层,其作用是作为测量护层绝缘时的外电极,石墨层的损伤脱落将可能造成护层绝缘降低,或者形成易受到侵蚀的薄弱环节。

线缆的敷设布置采用隧道支架敷设时,应考虑线缆的热胀冷缩.根据电级路径地形的变化,设置迂回备用裕量或采用蛇形敷设,在线缆支承点考虑支架的衬垫以及甩缆的固定形式,在合适的位置米取刚性固定。同时要考虑防火阻燃的设计,在重要的线缆沟和隧道中,按消防要求进行分段,用软质耐火材料设置阻火墙或装设防火门。线缆接头两侧及终端线缆头 3 至 5 米长的区段应施加防火涂料或防火包带。

高压线缆采用直埋方式敷设时,埋设深度须满足规范要求,并埋设警示带。当遇到跨越不可穿越路障及穿出地表跨过桥梁等情况必须浅埋时,在浅埋处就要做好足够的保护措施,设计坚固的保护层,在地表竖立醒目的警示标志。特别是规划发展中的区域以及市政改造建设频繁地区,紧邻线缆地段的施工是高压线缆安全运行的最大威胁,钩机挖伤线缆及凿穿线缆护套的案例屡见不鲜。此外,在工程竣工后及时将准确的线缆沿布图提交城建规划部门,让其在周边地区施工审批阶段就对施工单位进行提醒告诫,也是间接有效的保护措施。

5.高压线缆接头及终端施工

近年以来,高压线缆的接头及终端等附件很多已采用预制化产品,技术已很成熟,应该优先选用。预制化产品对安装施工人员以及环境的依赖程度较低,接头施工质量比较容易得到保证。接头安装施工需要良好的现场施工环境,过去我们曾对国外厂家要求的恒温恒湿施工场所颇有微词,但经过实践证明,按高标准严要求建立起来的施工场所,对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劳动效率是十分有效和必要的。在室外线缆接头井的施工中,广州地铁二号线主变电站 110kV 供电线缆接头施工中采用无底集装箱形成空调封闭环境,地面彩条纤维布铺垫的方法搭建施工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高压线缆终端和接头制作时,施工人员要严格遵守制作工艺规程。高压线缆的接头、终端的结构,很重要的一点是对电应力的控制,对附件中电场分布、电场畸变的控制,特别是线缆外屏蔽切断处的电场分布。因此,高压线缆终端和接头制作时,对工艺步骤、尺寸大小、缠绕包带的要求都是十分严格的,不容许有丝毫的差错。错误的缠绕包带的选择会导致附件电场分布的改变,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通常厂家在安装的时候派出现场督导到施工现场监管指导,随着工程建设监理制度的完善,委托监理对施工单位执行线缆终端和接头制作工艺规程情况进行监督是可行和有效的。监理工程师在设备监造的同时接受了相应的培训,使其在现场有足够的技术水平和经验技能对施工人员的操作进行监:}彗和指导。工程建设的趋势要求工涅建设管理者更新管理理念,逐渐推行“小业主、大监理”的管理模式,建设方赋予监理方更大的权限,监理方负担起更大的责任。高压线缆接头施工是线缆建设最重要的环节,科学的工艺技术措施、严格的管理制度、相应的监督机制相结合,才能够有效地保证这一环节的工艺质量。

6.线缆及附件试验绝缘测试、耐压试验是检验高压线缆及其附件的生产、敷设、安装质量的重要手段,生产厂家应提供出厂前预鉴定试验报告供用户审查。在高压线缆中间接头、终端施工完毕后,先要做外护套的绝缘、耐压试验,这是检验线缆安装质量的第一道关口,也是较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发现了绝缘薄弱环节必须及时修复,然后再进行高压线缆的每相导体绝缘测试及主绝缘的耐压试验、导体直流电阻和线缆线路参数测试等试验。在做 XLPE 交联聚乙烯线缆主绝缘的耐压试验时,因国家尚未制订高压电力线缆敷设后现场交流耐压试验的相应标准,选择何种试验方案常常引起争论。不少研究表明,采用直流耐压试验方式对线缆绝缘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直流试验后的直流残余电荷,投运后在其上叠加交流电压峰值将可能致使线缆发生击穿,即使通过了直流试验不发生击穿,也会引起绝缘的严重损伤。如果要进行交流耐压试验,由于整条电力线缆容量很大,所要求试验设备容量、电源功率非常大,在现场安装后做工频交流耐压试验十分困难。根据 110kV 交联聚乙稀( XLPE )绝缘电力线缆订货技术条件中要求, 110kV XLPE 线缆交流耐压试验可选用在导体与金属屏蔽、金属套间施加电压110kv (Ue)持续5分钟或施加电压64kV (UO)持续24小时试验。如果条件允许的话,高压线缆现场耐压试验建议采用变频谐振系统进行。变频谐振系统相对 50Hz 交流试验设备和调感调容谐振系统来说具有品质因数高、需用功率小、设备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

对油纸绝缘充油线缆,竣工试验还应包括油流动试验、浸渍系数试验和油样试验等。所有这些油务试验,特别是主绝缘的耐压试验,必须委托有根应资质的试验单位进行,监理工程师审核其资质和试验方案,并旁站见证提取油样、耐压试验过程,做好清晰准确的记录。工程施工完毕后,建设单位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竣工验收,听取参建单位的汇报,现场检查工程实体施工质量,对工程资料进行检查,必要时进行抽查复核。施工过程形成的文件作为现场第一手资料,各参建单位要对其真实、完整、准确性负责,工程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电线电缆试验报告范文3

【关键词】DTS;高压电缆监控;动态载流量;验证试验;DCR-I;导体温度;尖峰温升

0 背景

连接陈家镇变电站和长兴岛变电站的110kV的家长1130和1133线是为长兴岛供电的主要线路。由于负荷持续增长,更换更大输送能力的电缆的建设项目已在规划中。为保证该线路在过渡阶段可靠运行,决定采用DTS光纤测温技术进行监控。

家长1130和1133线由10700米海缆段、6000米的架空线段和接入长兴变的约100米的排管段构成。在项目建议阶段提出了两个方案:(1)全线监控:在排管段敷设测温光纤,并与架空线OPGW光纤和海缆内置光纤接续,形成覆盖全线的DTS测温[1-5]方案;(2)关键段监控:设计单位确认该线路的负荷瓶颈发生在排管段,因此该方案只监测排管段;考虑到实施技术难度低,并具有良好的性价比,经由专家讨论决定采用方案2。目前该监控系统已经完成安装并投入使用了近三个月;系统工作稳定,提供被监控对象的安全状态和其他各种信息。

1 系统方案

1.1 概述

在长兴变控制室内设置一台DTS主机,一台称为本地站的工业计算机和GPRS模块。和DTS主机连接的两根测温光缆分别经由控制线桥架,并敷设在家长1130和家长1133线的排管段的电缆表面;每根光缆均以来回走线的方式覆盖回路的三相电缆。DTS主机和测温光缆构成了DTS测温子系统,完成电缆表面分布温度的实时采集任务。本地站和DTS主机和GPRS模块相连,并可从变电站监控系统读取两个回路的实时负荷电流。当DTS每完成一次分布温度数据检测,就触发本地站通过GPRS发送分布温度和负荷电流数据。由于没有可用的有线通讯通道,方案采用了数据经过加密和校验设置的GPRS通讯手段,见图1。

GPRS将数据发送至电缆公司的公网IP,并驱动一个接入公司内网的在线监控服务器。该监控服务器称为CSM站,设置在电缆公司值班室,完成以下实时任务:

分析电缆表面温度数据,监测温度异常点;

监控电缆的当前负荷水平,保证电缆负荷安全;

为完成上述任务,部署在CSM站的监控应用软件采用了温度异常点发现机制和动态载流量技术。结合这些工业智能算法,所述设备构成了一个基于DTS的电缆安全监控系统。

1.2 温度异常点发现机制

方案采用了常规的最高温度监控指标外,对另一项常规的最高温升速率指标进行了SPD空间尖峰探测法的优化,形成了最高尖峰温升指标,并采用MTS多时间尺度方法,在多个时间尺度上创建该指标,以具备发现较微弱温度异常的功能。

电缆故障热学特征的研究表明,电缆故障在分布温度上呈现为米级空间尺度的尖峰。SPD利用小波滤波算法,滤除由非故障原因导致的大于该尺度的分布温度变化和波动,如

(1)电缆的整体温度变化(自身电缆或邻近电缆的负荷变化);

(2)局部较大区域的温度变化(隧道通风);

(3)温升台阶(两个环境交界面,光纤某点衰耗突增);

(4)较大尺度的温度梯度(环境条件不均匀)

在本方案中,SPD的滤波距离常数为2.0米。经滤波后的分布温升变为米级空间尺度的尖峰温升的分布;据此可以设置最高尖峰温升指标。该指标实现这样一种监测效果:各点的温度不仅和自身温度的历史,同时还和邻近段的温度作比较。相对于常规温升速率指标而言,提供了针对性强的报警机制。

由于SPD可以有效滤除正常的电缆温度波动,尖峰温升这一监控指标可以在长度不受限制的时间尺度上实现,在本方案中,利用MTS方法,设置了如下三个时间尺度的尖峰温升:

(1)最近5分钟;

(2)最近2小时;

(3)最近24小时

其警戒线和报警线均分别设置在3.0℃ 和5.0℃。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将根据实际环境温度噪音水平进行调整。

1.3 动态载流量算法

DTS的应用首次为建立一个完全确定的(局部的、与环境无关的)DCR模型创造了条件。测温光缆布置在电缆的表面或护层内,实时检测到电缆的表面温度或护层的温度,以此为边界,DCR模型内的结构参数仅涉及电缆结构和该电缆受周边电缆的电气影响因素,而后者在电缆敷设完毕后就已经确定。边界在电缆护层或电缆表面的DCR模型称为DCR-I模型或内模,由于模型参数和边界条件是确定的,DCR-I模型可以可靠地计算出边界内的温度场(包括导体温度)和短时紧急负荷。通过分析电缆总热量和该边界温度的响应关系,辨识该边界以外的附近环境散热参数和状态,可以实现较长时间尺度的动态载流量计算或运行仿真;该基于辩识的载流量模型称为DCR-II模型或外模。

在本方案中,为两个回路建立了DCR-I模型和DCR-II模型,分别用于完成电缆导体温度实时计算和48小时运行仿真和动态载流量计算。其中,实时导体温度作为方案负荷安全监控的核心指标;其警戒线和报警线均分别设置在75℃ 和85℃。

由于在实际电缆中无法检测到导体温度,为证实DCR-I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在方案实施前委托武汉高压研究院进行并通过了有关验证试验。DCR-II模型的特征是具有环境自适应能力;试验室模拟多种环境的代价很高,并且试验周期较长,因此不宜进行验证试验。由于DCR-II模型可预测电缆表面温度,因此,计划在运行阶段(前六个月内)完成现场验证。

1.4 DCR-I模型验证试验

见图2,试验验证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在试验室内搭建试验电缆回路系统,如下图;为了和实际应用情况相符,试验验证对象为一个在线的DCR-I系统,由一个小型的DTS子系统和一台DCR-I计算机构成;DCR-I模型按照试验电缆回路的参数建模,以DTS实时检测的分布温度和实时电流为输入条件,计算、显示并记录导体温度。经校验的温度记录仪和电流记录设备构成一个标准检测记录单元;其通过与之相连的若干热电偶和电流互感器实时采集和记录电缆表面温度、导体温度、环境温度和电流,作为试验系统的实测数据;其中,检测导体温度的热电偶插入至电缆中段钻至导体的小孔中。

(2)运行:施加特定的环境条件,启动试验回路、标准检测记录单元和DCR-I系统;

(3)结论:汇总和对比标准检测数据文件和DCR-I系统生成的计算报告,给出验证结论。

试验环境一共设计为三种:空气中自然对流,强制通风和水浸;光缆的敷设方式有两种:紧密附着和松弛附着。其中,考虑到本项目中被监控的电缆均被水浸没,而穿过排管的光缆不可能保证附着在电缆表面,因此专门设计了水浸和光缆松弛附着的试验案例。施加的负荷电流每小时随机调整一次,并保证导体温度能在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大幅度变动。实施的试验案例共四个,见表1:

图3为案例三的DCR-I计算报告生成的电流-温度响应曲线。X轴坐标为试验时间,共持续16小时;Y轴主坐标为电流,单位为A;Y轴副坐标为温度,单位为℃。其中锯齿形曲线为负荷电流,另外三根曲线由上至下分别为DCR-I计算的导体温度,DCR-I计算的电缆表面温度和DTS检测到的光纤温度。

通过汇总所有试验数据,得到验证结论:在所有试验案例中,由DTS和DCR-I构成的被验证系统所计算的导体温度和实测值的最大偏差不大于2.0℃。该偏差可以满足实际在线监控的要求。试验验证了DCR-I模型的环境无关性:即在各种或变动环境条件下,其均能稳定和可靠地计算出导体温度。

试验确认在水浸的条件下,电缆表面到光纤的热阻和它们之间的空间距离并不很敏感;DCR-I的导体温度计算准确度在光缆和电缆表面松弛接触或保持一个不大的间距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得到保证。另外,水浸试验还表明,由于水的热容较大,虽然导体温度直接受变化电流的驱动,但电缆表面的温度变化幅度很小;这证实了直接以电缆表面温度作为电缆负荷水平监控指标是不可行的。

2 现场数据分析举例

目前该监控系统已经完成安装并投入使用了近三个月。系统监控的用户对象除了家长1130和1133线外,还包括光缆经过的控制线桥架。对于后者,仅需采用温度异常监控功能即可。到目前为止,被监控的用户对象一直处于安全状态中。现以家长1130线在2008年6月至7月间的数据举例说明和分析。以下使用的图表均为监控系统的截屏。

分布温度:时间为7月21日上午9:15的实例见图4。其中横坐标为空间长度,单位为米;由光缆的走向顺序决定,前102米左右为B相,104米198米为C相(反向),201米至291米为A相;图中下部一根曲线为当前分布温度,参考左边主坐标Y轴;实测最高温度发生在254米处,为30.0℃。中间三条曲线按照变化幅度由小至大分别为实时、最近10分钟、最近2小时的分布温度的变化,参考右边Y轴坐标。其中温度变化较大的区域,均处于电缆井位置,受外界气温影响较大。另外,其空间尺度在10米以上,也表明该温度变化属正常。这些观测结果显示,受监控的电缆分布温度比较均匀,无异常或显著的热瓶颈点。

表面最高温度指标:其跟踪曲线见图5;其中最大值36.4℃ (7月19日);该跟踪曲线由实时检测的电缆表面温度按天汇总生成。汇总全天的数据,可以得到最大值,均值和最小值。图中的三根曲线由高至低,分别为每日最大值曲线,均值曲线和最小值曲线。(下面的尖峰温升跟踪曲线也是相同方式的汇总结果)该回路的额定电缆表面温度为66.1℃,目前先暂时采用较低的火警报警阈值:警戒线48℃,报警线58℃,未来视负荷和环境温度的变化再作调整。该指标状态为安全。

结合气象资料,可以发现表面最高温度和天气相关性很大。在进入七月后,气温明显升高;在负荷没有明显提升的情况下,电缆表面温度在二十天内升高了约9℃。在更早的时候,也观测到降雨可以更新排管内的水体,明显地减低电缆环境温度。

另一项观测结果显示,靠近电缆户外终端的电缆段,因为暴露在大气中,直接受气温和日照的影响,往往可能成为日间电缆表面温度的最高点处。在敷设光缆时,应确保光缆覆盖该段。

最高尖峰温升(5分钟内)指标:其跟踪曲线见图6;最大值0.6oC (7月19日);该指标的警戒线3.0℃,报警线5.0℃。该指标状态为安全。

观测表明,目前这些最高温升尖峰基本上发生在上午电缆井附近的电缆段;电缆井内温度易受大气温度变化的影响。该指标的是为发现电缆故障点而设置的。但上述局部的(米级长度)电缆受外界气温影响的效果和电缆故障引发的热学现象一致,因此可以认为对于后者,前者构成了一种噪音源。由此涉及了该指标如何设定报警阈值的问题。如果阈值设置过低,可能会造成频繁的误报警;设置过高,则可能导致无法发现电缆故障点。目前计划采用的作法是,在早期运行阶段,根据该指标的历史信息的统计量调整该指标的报警阈值,如取历史数据的平均值加标准偏差的若干倍,报警线2.0倍,警戒线3.0倍。

最高导体温度指标:该指标与负荷电流、表面温度三个变量共同构成的跟踪曲线称为电流-温度响应曲线;图7是其以天为时间单位的视图;指标最大值42.5度(7月19日), 最小值29.8度(6月29日);该指标的警戒线75℃,报警线85℃。该指标状态为安全。

电缆的导体温度是当前电缆负荷水平的关键监控指标。DCR-I模型实时计算导体温度,同时监控系统汇总生成最近60分钟(以实时刷新间隔为时间单位),最近4天(以小时为时间单位),最近365天(以天为时间单位)的三个电流-温度响应曲线视图。其数据汇总的方法与上述两个指标不同:导体温度取阶段的最高值,电流和电缆表面温度取阶段的均值。这些视图提供了电缆回路负荷水平状态和历史的直观的呈现。可以通过这些图表得出结论:目前电缆的负荷水平较低,以目前的负荷状态和环境条件,在最近几周内应仍然保持安全状态。

动态载流量分析:监控系统提供了未来48小时运行仿真,图8为以设计额定566A作为未来给定负荷的仿真得到的以小时为时间单位的电流-温度响应曲线;图中竖线为当前时间(6月19日下午1:00),其左面为历史曲线,右边为预测的电流给定和电缆表面温度/导体温度的计算值。计算表明预测的导体温度最高达到58℃。另一个算例结果为:在905A的给定电流条件下,导体温度最高达到85℃。总结为:在当前的状态下,该回路可以承载其设计负荷566A,在短时间内(48小时)其载流量可达到905A。仿真计算是基于一个由监控系统在线统计获得的日(24小时)负荷曲线。上述给定电流是按照该负荷曲线的小时最高值。

48小时运行仿真和载流量计算由DCR-II模型完成。DCR-II模型通过辨识方法获得瓶颈点的周围环境散热特性。但辨识方法在输入条件不够强(如负荷很小或日夜负荷相差很小)或外部干扰较大(如电缆井口附近的瓶颈点受天气影响)的情况下,无法产生辨识结果。在这种情况下,监控系统会要求用户帮助输入某些已知的环境条件。

对于较短的时间尺度(小于电缆传热时间常数,通常为小时级)的运行仿真和许用电流,DCR-I可以给出很确定的结果。对于大于48小时的载流量计算,可以根据最近365天电流-温度响应曲线的数据,采用稳态计算方法手工完成。

3 总结

本项目的实施为DTS在电缆安全监控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案例;在该案例中,监控系统使用智能的计算机分析方法完成电缆温度异常监测和负荷监控两项关键任务,为电缆安全运行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手段。

【参考文献】

[1]张在宣,王剑锋,刘红林,等.30km远程分布式光纤拉曼温度传感器系统的实验研究[J].中国激光,2004,31(5):613-616.

[2]张在宣,张步新,陈阳.光纤背向激光自发啦曼散射的温度效应研究[J].光子学报,1996,25(3):273-278.

[3]陈军,李永丽.应用于高压电缆的光纤分布式温度传感技术[J].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学报,2005,17(3):47-49.

电线电缆试验报告范文4

【关键词】10kV电缆;安装运行故障;修复策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地提高。但是10kV电缆线路的故障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人民的生活。为了带动国家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国家电力部门应提高对电缆安装运行的重视,及时排查故障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1 10kV电缆线路故障的原因

1.1 线路自身故障

电缆线路的自身故障大致有两种:第一种是由于过流保护不灵敏;第二种是由于多条线路同时发生故障造成电路超负荷运转。就第一种故障类型而言,10kV电缆线路比较长,两相电流比较小,电缆产生超负荷运转后,很可能会超过线路末端电流。所以,10kV电缆线路必须要进行定时限过流保护,而且应该在线路末端配置熔断器,以加强对电流的保护。就第二种故障类型而言,如果在一些装备比较落后的地区,多条线路更容易发生故障。尤其是在天气变化剧烈并且树木比较的地方,更加容易出现电流故障。所以,为了减小人员财产的损失国家电力部门应该及时更新电缆装备,以确保电缆线路安全可靠地运行。

1.2 10kV电缆在施工过程中的问题

在电缆施工过程中,大致会遇到三种问题:第一种是涡流问题;第二种是电缆在运输过程中的损伤问题;第三种是潮湿的环境对电缆的影响问题。对第一种问题来说,电缆回路的周围产生涡流这一情况是不可避免的,而且电流越大,电缆回路周围产生的涡流也越大。所以,为了减小涡流对电缆的影响,最好的办法是尽量减少电缆周围的回路。对第二种问题来说,电缆损伤带来的问题是电缆绝缘性降低,线路断裂等危害。电缆损伤是由于在运输过程中,运输人员无意间刮碰所造成的,所以这就需要运输人员在运输电缆时要格外的小心,因为即使是极小的破损也会在电缆运行过程中造成威胁。对第三种问题来说,潮湿环境中的水分或者空气对电缆最大的伤害是通过腐蚀电缆的绝缘层进而腐蚀电缆内的铜线,从而造成电缆短路的故障。这种情况最好的对策就是尽量在施工过程中避开潮湿的环境。

2 电缆的试验和运行结果分析

2.1 电缆的试验

电缆的试验主要包括电缆的绝缘程度的检查,电缆质量的检查,电缆的布线以及电缆直径的选择等几项内容。

2.2 电缆试验的运行结果分析

在电缆运行过程中,主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注意对电缆线路的温度控制;第二,注意对电缆负荷的控制。第一种,由于温度的高低变化会使得电缆热胀冷缩,从而导致电缆的温度变化,如若温度超过了额定值,则一定要采取降温措施以防电缆运行发生故障。第二种,超负荷运转很容易产生不可复原的故障,所以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好电路检查工作以确保电缆安全运行。

3 电缆安装运行故障的修复

3.1 做好电缆运行的维护工作

电缆的运行维护工作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负荷检测,温度检测以及电缆腐蚀检测。如果电缆长时期超负荷工作,电缆的寿命就会大大的降低。所以,电力部门应该定期对电缆负荷进行检测,如若发生超负荷现象,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从电缆的直径和电缆的使用情况来考虑超负荷现象发生的原因。正如上面所说,过高的温度会影响电缆的运行状况,所以,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好电缆温度的检测工作。电缆检测工作,对于地下电缆,可以通过检测电缆周围土层的电性,如果呈阳性,则应及时做好修复工作。当然,也可以通过保持周围土壤的干燥性以避免电缆发生腐蚀。对于架空电缆,应采用保护层保护。

3.2 做好线路技术资料管理

做好线路技术资料管理是对电缆正确施工的前提保障。这项工作大致包括以下几项内容:第一,电缆头的安装位置;第二,电缆线路网络平面图;第三,电缆布线的图纸;第四,电缆线路档案;第五,线路检测报告报告;第六,线路故障报告以及解决方案;

3.3 做好电缆线路保护区的管理工作

关于电缆线路保护区的规定大致包括以下几项:电缆方圆1m的范围内严禁建设有临时性建筑;电缆周围1m范围内严禁大型机械设备初入或者施工;电缆周围1m范围内严禁堆放易燃易爆品,腐蚀物品,钢材以及建筑性器材。所以,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仔细排查电缆周围的潜在性危险。

3.4 加强管理电缆线路的缺陷

电缆线路的缺陷有的很容易发现,有的却很难被排查出来。例如,电缆破损如果极其微小,工作人员一般就很难发现,只有在电缆线路运行时,通过电缆故障的排查以及推测,才有可能被发现。所以,相关人员在进行检查工作时,一定要根据轻重缓急有条理的进行排查,并且要将排查结果详细的登记到检查报告单上,并及时将检查情况报告到上级部门。对一些路况比较复杂,电缆线路也比较复杂的地区,要把检查的时间,地点,故障类型以及产生的原因,故障处理的方法以及处理结果并将负责人的姓名等内容详细的登录到报告单上,而且也要及时的向上级部门反映电缆故障处理的情况。

3.5 做好维修计划管理工作

对电缆维修计划管理工作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第一,大修计划;第二;制定预防性实验计划;第三,小型维修计划。大修计划的制定要严格根据电缆线路发生故障的详细情况,电缆负荷量,电缆线路的耐压情况和电缆线路的运行年限等因素。因为,电缆线路一旦要涉及到大修,一般都会都涉及到电缆的更换,电缆隧道或者是电缆沟等基础设施的变动,所以,制定这类维修计划一定要格外的严格谨慎,做到高度的认真负责。预防性实验计划是破坏性相对较大的实验。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实验是坚决不可以用塑料绝缘的电缆的。小型的维修计划虽然相对前面两种情况较容易一些,但是相关工作人员也要拿出百分之百的态度来,认真做好每项工作。维修计划一般涉及维修电缆沟,电缆井,电缆隧道等,着重解决电缆缺陷故障。

3.6 做好电缆线路标志的管理工作

在一些比较关键或者不容易发觉的电缆布置位置,一定要做好电缆线路标志的管理工作。在隧道,变电站以及电缆沟出口和入口等位置一定要立有明显的标牌或贴有醒目的标识;在电缆的始末位置也一定要立有清楚的标志牌,尤其在电缆线路的接头部位以及拐弯部位更要有醒目的标志以确保安全;除此之外,也要考虑到电缆室,母线以及外部中断的地方,同样要做好电缆线路标识的管理工作。由于天气气候的不断变化,相关工作人员要及时更新电缆的数据资料。与此同时,相关工作人员也要与时俱进,积极引进先进的勘测技术,努力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以便于更好地开展自己的工作,为保障更多人的安全做出自己的努力。

4 总结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在致力于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了保障我国经济能够稳定快速的发展,电力部门一定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10kV电缆的安装运行工作。所以,做好电缆的设计,布线,安装,检查,维修等工作,是每个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帅曼沁.低压脉冲法和电桥法在10kV电缆故障探测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4).

电线电缆试验报告范文5

关键词:变电站;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建设;集约化发展

1 概述

为了实现国家电网全面提升变电站运维精细化管理水平的要求,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制定了详细的变电专业精益化管理评价细则。河南省电力公司评价细则后,即作为变电站运维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标准。为了使变电站能够达到省公司的精细化管理评价标准,文章从多个方面研究了变电站精细化管理的方案,并在商丘供电公司柘城运维站实施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得到了商丘供电公司变电运行部等单位和部门的广泛认可。下面从日常运检管理工作、专项管理工作、标准化安全管理、标准化基础资料管理、PMS系统五个方面探讨研究变电站精细化管理的方案研究与实施。

2 日常运检管理工作

变电站的日常运检管理是变电站最核心基础的工作,变电站值班员每天的工作即是对变电站管辖的设备进行巡检管理。变电站管辖的设备包括:变压器、油浸式并联电抗器、断路器、隔离接地开关、直流不间断电源系统、组合电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地网、电缆、无功补偿系统、母线绝缘子、避雷器、站用电系统、架构基础、端子箱、避雷针、开关柜等设备,如智能变电站还包括智能监控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等。

变电站是一个设备密集的场所,为保证站内设备的运行稳定,变电站值班员要非常熟悉自己所管理的各种设备,严格按照规程巡检管理,不能有半点马虎,对于变电站主要设备变压器的运维管理,更是至关重要。因此,变电站主要设备变压器的精细化管理方案是文章重点讨论的问题。

变压器设备的管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安装投运技术文件。在变电站建设期间,安装投运技术文件要完善。安装投运技术文件包括:设备技术规范书、出厂试验报告、交接试验报告、运输记录、安装时变压器有没有进行全面检查并记录、安装质量检查及评定报告是否齐全。这些安装投运技术文件都必须输入到PMS系统中,以接受检查及备日后资料查阅。变电中的变压器检修时期的技术文件包括:变压器设备评价报告、变压器检修记录、规范记录设备履历卡片。其中,变压器检修记录、设备的履历都要记录在PMS系统中。变压器的技术档案包括:竣工图纸、设备使用说明书、停电例行试验报告、带电检测报告、变压器故障跳闸记录、建立红外图谱库、变压器本体非电量保护校验记录等记录,值班人员要非常熟悉这些资料。对于变压器的非电量保护校验记录情况,必须严格检查出厂时进行的气体继电器、油流继电器、压力继电器、压力突变继电器、压力释放阀、温度计校验报告。值班员交接时要进行的气体继电器、压力释放阀、温度计校验报告。值班员还要认真填写每两个试验周期之内进行的温度计校验报告。对变压器建立台账,记录设备各参数详细情况,并记录入PMS系统中。

3 专项管理工作

每年地市供电公司均会变电专业精益化管理评价工作方案,对所管辖的变电站进行精益化管理水平进行评价,此项专项管理工作对变电站的日常管理起到了监督整改的积极作用。在专项管理工作进行中,评估专家会对变电站各项管理工作按照省电力公司的精益化管理标准进行评价,对优秀经验进行推广,并指出需要整改的地方,是保证变电站安全生产必须的管理环节。

商丘供电公司柘城运维站在商丘供电公司2016年变电专业精益化管理评价工作中,专家组对柘城运维站的设备维护工作评价很高。专家特别评价柘城运维站断路器的管理非常到位,断路器的设备出厂铭牌齐全并清晰可识别,没有油污灰尘的污染,断路器的运行编号、相序标识齐全清晰可识别,断路器支架没有锈斑和变形,断路器连接法兰和螺栓没有锈斑、脱落的油漆,接地线没有松动、锈斑,断路器的安装基础没有下沉和被破坏的现象。断路器绝缘子的表面清洁,没有裂缝、无放电痕迹、没有破损,法兰没有开裂现象,绝缘子的金属法兰与瓷瓶粘合部位牢固,防水胶没有脱落。但是,专家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电力电缆的管理需要优化改进。变电站电力电缆是不易维护管理的部分之一,电力电缆不像变电站其他设备位置明显管理方便,电力电缆广泛不够规则,管理上容易出现漏洞。专家组建议值班员要对变电站建设时期的竣工图、直埋电缆走向图等图纸认真研读了解,掌握变电站电缆走向和光缆走向。值班员要定期检查电缆是否有变形,检查电缆的外绝缘套是否破损和裂缝。值班员要定期检查电缆连接终端设备线夹是否松动、发热,及时发现电缆是否有明显弯曲现象,巡检导体连接棒有无锈蚀、开裂,套管和法兰盘尾管是否有渗油现象。值班巡查电缆的主要内容还包括:电缆的终端套管的外绝缘是否破损,是否有异味和异常响声,电缆的终端套管表面是否脏污现象,有无放电和灼伤痕迹;检查室外电缆终端头的防水措施是否完备,是否有无抛挂物;判断引流线长度是否合适。

4 标准化安全管理

变电站生产操作要严格按照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进行日常标准化安全管理。对于变电站的标准安全管理规程主要包括:带电操作安全规程、设备检修安全规程等。

5 标准化基础资料管理

2015年柘城运维站参与了商丘供电公司的变电专业精益化管理评价,该变电运维站是一座220kV变电站,2016年该变电站被省公司抽中参加220kV变电站评选。在评选考核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变电专业精益化管理评价结果即为各单位同业对标中变电专业精益化管理评价指数成绩。为了能在今年的精益化管理评价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柘城班组按照评价细则做了好各种资料的迎检准备工作。柘城运维站组织值班员学习变电专业精益化管理评价细则,对照评价细则进行自查,完成各种设备的资料准备工作。

6 结束语

为进一步规范变电站精益化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变电站运维精细化管理水平。文章从日常运检管理工作、专项管理工作、标准化安全管理、标准化基础资料管理、变电站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等五个方面研究变电站精益化管理模式的实施与推广,分析查找变电运维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加强落实整改,确保电网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升国网对变电站精细化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杨维鸽.35kV变电站如何进行安全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5(32):202-203.

电线电缆试验报告范文6

【关键词】高层建筑 弱电系统 安装工程 施工质量

1高层建筑弱电系统的概述

高层建筑的弱电系统是指工作电压为低电压的系统,主要包括如下部分:

(1)火灾自动报警及自动消防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触发器件、火灾报警装置、控制装置及电源等构成,其作用是手动或自动发现火情并及时报警,避免火灾的进一步蔓延;火灾自动消防一般设置干粉、水喷淋、Cl4、CO2等消防设施,它们的工作状态及启动与消防中心的区域报警器或控制屏联动。

(2)闭路监控和安全防范系统。闭路监控和安全防范系统包括监视器、电脑矩阵切换主机、闭路监控主机、硬盘录像机、多画面分割器、固态成像摄像机及报警输入输出接口等,各设备间由电缆或电线进行连接。

(3)通信及电视系统。通信包括电话(室内直拨电话、系统内部电话机移动电话)、宽带及广播,电视指有线电视或闭路电视。

(4)其他系统。除了上述系统外,高层建筑弱电系统还包括可视会议系统(如电化教学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智能远程抄表工程(如水、电、煤气表具数据检测远传系统)及微机系统等。

2 高层建筑弱电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对策

高层建筑弱电安装的施工工序为:图纸审核暗管预埋、线槽铺设及支持件固定件的预埋、预防和预留孔洞管槽处理线缆敷设线缆测试设备安装与调试各子系统联网调试全网联合调试竣工现收,现对施工质量管理的要点进行阐述。

2.1 布线安装的施工质量管理

布线时要与高层建筑土建设计相配合,遵循“先从水平出发,然后做主干布线;先确定水电设施,然后再做布线;先从重点出发,然后从一般出发”的原则。

在敷设线管和线槽时,要特别注意如下事项:暗管伸缩或沉降时线管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容易受干扰或受重压的场所可采用钢管且要接地;配线过程只能够用角钢支架支撑,并且保留40%的备用量;某些要求消防和特殊保安的线路上,要按照国家“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按照弱电时采用穿管设的保护方式;根据图纸确定出金属线槽始端和末端的位置,用粉袋弹线定位,找出金属线槽的水平线或垂直线,先敷设金属线槽, 然后敷设金属线管并盖上盖板;水平线槽、垂直线槽的安装位置须经监理方统一协调后给出,不得随意安装;线槽的直线段应每隔1.0~1.5m设置吊点或支点,在线槽接头处、距接线盒0.2m处、线槽走向改变或转弯处等部位也应设置吊点或支点;线槽的接头处应用连接片固定,线槽的拼接要保持平直,不应有高低、弯曲出现。

铺设线缆时,不同系统、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型的线路要穿放在同一管内或线槽的同一槽孔内。管内或线槽内的导线不应有接头或扭结。同轴电缆、光纤、五类线等都应一线到底,严禁中间接头,并且在穿放时不要弯曲太大,一般弯曲半径至少为线缆直径的6~10倍;穿管绝缘导线或电缆的总截面积,不应超过管内截面积的40%,线槽内导线或电缆的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线槽净截面积的50%;垂直线槽内线缆每隔2m,要对线缆进行绑扎并固定。此外,线槽内线缆的叠放应保持整齐,并应做好线槽分段剖面线缆分布图。

2.2 系统设备安装的施工质量管理

(1)机架设备安装的施工质量管理。要根据生产厂家的规定来设置机架、设备安装的水平度和垂直度(如果生产厂家没有规定,那么机架和设备就要与地面垂直,垂直的偏差度控制在3mm内)。在安装前,对机架设备的完整性和整洁度进行检查,安装时机架、设备距墙面应超过0.8m,并预留1.5m的空间。

(2)管道及桥架布置的施工质量管理。主走廊上空的空调管道、自喷管道、新风管道、强电桥架、各弱电桥架的布置次序与施工次序应该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是风管,其次是管道,最后是桥架,保证在三者位置交错。

(3)信息插座与连接硬件安装的施工质量管理。信息插座与连接硬件都是综合布线系统中重要的零部件,其安装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连接的质量和传输信息的质量。信息插座与连接硬件的型号、数量和规格,都必须要与接线模块的设备配套使用。

2.3 网络设备安装的施工质量管理

(1)网络设备的机柜安装。在安装交换机时注意挂耳的正确方向,将两个挂耳用安装附件中的螺钉牢固安装到交换机上, 挂耳一般采用四组安装孔,且每组又要有三个安装孔,以便用户可以运用每组安装孔中的任意一个安装孔。将安装完挂耳的交换机网络设备平稳地放到标准机柜中,使交换机这种常用网络设备可以安装在各种机柜中。

(2)相关网络设备组件的安装。一方面,网络设备的RJ45型网口需要注意千兆电口使用电缆中的四对双绞线与局域网中的以太网兼容设备连接,还有百兆电口收发使用双绞线电缆;另一方面,网络设备安装后需要进行通电调试,根据网络系统是否稳定、可靠以及容错能力好坏,判断设备是否符合指标。运行正常之后需要提交一份由用户方签名的基于本网络设备平台系统的验收结果报告。

2.4 设备的模拟测试与试运行

第一,设备的模拟测试。在设备安装过程中或单体建筑布线结束时,应在业主、监理工程师、设计代表、承包人同时在场参加时,进行工程实施阶段性验收,验收通过方能进行下一步工作。在测试前提供有关测试、验收的工作程序及方式给业主、监理,经批准后进行正式的模拟测试。针对集成系统与其他弱电子系统的接口,进行模拟实验联合测试。模拟测试完成后,必须要有各方签字后才可以提交检测报告。

第二,联合调试、配合功能集成及试运行。由业主代表、设计代表和监理工程师三方共同参加,配合其它各弱电子系统工程负责人进行联网调试,调试达标后,报三方认可。根据业主的要求配合其他弱电系统工程人员进行系统的功能集成。在系统试运行前一个月,提供四套系统临时技术资料给业主,使设备和系统操作员能在使用前熟悉设备装置。

3 结语

高层建筑弱电安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加强材料和设备的质量管理,加强施工质量的检查和监督,针对布线安装、系统设备安装、网络设备安装、设备模拟测试与试运行等方面的薄弱点采取强化措施,方能在达到弱电安装使用功能的同时,满足现代智能化高层建筑对弱电安装质量的高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