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疗门诊工作计划范例6篇

静疗门诊工作计划

静疗门诊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MTP(监测一培训一计划);门诊输液;医疗机构

近年来,医疗机构合理输液已成为国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如国家卫计委倡导“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原则;安徽省规定不需要输液的53种疾病等。然而,在当前国内民众对常见疾病使用输液普遍认同且医生输液处方缺乏有效监管机制的情况下,过度输液在国内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非常普遍。过度输液造成的医疗资源浪费、医疗成本提高以及不良反应增多等问题。因此,需要探索一个成本低、易操作、覆盖面广、特别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干预过度输液用药的策略。

目前,医疗机构常用的改善用药策略包括教育、管理和监督三个方面。(1)教育:对医生、药师及患者提供正确的信息及劝导,改变三者不良用药的习惯;(2)管理:使用特定的路径、形式、详细的计划或经济激励手段,组织或引导干预措施的实施;(3)监督:通过制定限制性药品目录和限制医生处方药物品种等改变医生处方行为等。同时,以上策略联合使用更能够显著而持久地改善处方行为,而MTP(monitoring-training-planing)就是一种以监测(M)、培训(T)、计划(P)联用,去实施以上三种策略的促进合理用药质量管理循环干预模式。本文旨在总结分析我院通过MTP模式实施教育一管理一监督三种策略干预过度输液的实践经验,为基层医院干预门诊过度输液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13年7~9月儿科门诊、急诊各302份处方作为基线调研,经过4轮MTP循环干预后,抽取2014年7~9月儿科门诊、急诊处方作为干预后的观察样本,计算各观察指标的数值。

1.2观察指标

静脉输液率(%)=输液总处方/抽查处方数;抗菌药物输液使用率(%)=抗菌药物针剂处方数/总抗菌药物处方数;平均处方总费用(元)=总费用/处方数。

1.3教育方法

举办《静脉输液的安全使用》的培训会,全院员工集体学习输液使用安全知识,药学科对静脉用药方面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如输液的制造过程、输液配置注意事项、输注时间、输注速度、输液风险、输液保存等。通过培训让医务工作者认识到合理选择输液的重要性,提高对静脉输液安全使用的关注,重新认识静脉输液的利弊,让大家逐步关注过度输液和相关治理的意义。

举办以科室为单位的输液使用研讨会,深入讲解输液的利弊和使用的原则,并以输液滥用的病例开展讨论。对医生比较薄弱的知识点进行宣教,如通过学习中国药典,让医生知道原来合格输液也有不溶微粒,不溶性微粒会导致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塞堵;再者,鼓励医生要努力优化最优治疗方案,特别是非输液治疗方案,并向区内其他医院展示。

通过发放合理输液小册子、张贴海报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如常见疾病的治疗原则和输液利弊等合理用药的宣传;对部分主动要求输液的患者耐心讲解疾病发生、发展及防治的知识,解释非输液临床用药方案的利弊,特别是告知有关日常非药物治疗的护理常识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静脉输液选择的正确认识。

1.4管理

1.4.1设定输液使用的指征根据《医院输液使用原则》《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药品说明书为标准设定医院门诊输液四个指征:(1)用于补充血容量,营养以及水和电解质;(2)由于各种原因不能经口服途径补液/给药者;(3)中重度感染需静脉途径给药;(4)需用药物只有针剂无其他剂型或经口服/肌注给药无效的疾病。要求医生对门急诊患者使用输液处方必须符合四个使用指征之一。

1.4.2实施门诊静脉输液使用申请制度规定门诊医生开具静脉输液处方时,必须填写《门诊静脉输液使用申请书》(表1),药房发药时把申请单和针剂处方一并存放,无填写申请书的处方由药师退回医生。

要求主动提出输液的患者或家属签订《门诊输液使用知情同意书》(表2),让患者和家属在输液前对输液有个正确认识,减少患者在不了解病情和输液利弊的情况下盲目要求输液,以及主动要求输液导致医生在非病情需要的情况下选择输液等的现象发生。

药学科定期抽查处方,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点评,及时纠正无指征输液行为,并做出相应教育和处罚。MTP管理小组定期巡查,及时处理执行期间出现的问题,如遇医生不执行静脉输液使用申请制度或者执行时未如实填写患者使用输液的适用指征的进行针对性教育、个别患者不理解的进行必要解释工作等。

1.5监督方法

通过电脑信息系统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设置抗菌药物的使用权限;限制部分针剂如特殊级抗菌药物和中成药针剂等在门诊的使用;参考上呼吸道感染用药指南等限制激素的使用范围等指南,规范和限制医生处方行为。开展各类学术讲座,如举办广东省继续教育项目《干预门诊过度输液学习班》,邀请省内知名专家共同研讨,进一步完善干预手段。

2结果

经过4轮MTP干预后,我院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率从干预前的55.30%下降到29.50%,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通过本次干预结果,可见我院采取的MTP模式能显著降低儿科门诊和急诊科的输液率,减少门诊不合理输液的使用,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得到了减轻。急诊科的抗菌药物输液使用率变化不大(P>0.05),可能与其看病患者发病紧急、严重需要及时控制病情,所以抗菌输液使用率前后变化不大有关。

通过MTP联合实施三种策略后,一方面,医生对静脉输液的优缺点有了更深认识,在开出静脉输液处方时更注重评估静脉输液临床适用指征和输液、非输液治疗的利弊。总的来说,改变了医生只考虑静脉输液效果,忽略其不良反应而随意选择静脉输液治疗普通疾病的错误行为。另外,门诊输液使用申请制度让医生在选择给药途径时有了参考依据,医生也开始对患者个体情况展开有针对性的输液评估。由于商定了静脉输液使用指征、细化了患者评估指标、制定和落实静脉输液专项处方点评工作,医生的错误行为得到了及时有效的纠正。同时,医生能直接参与干预策略的商讨和制定,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主要强调是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针对特定的问题,和临床医生一起商议讨论,找出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另一方面,患者和家属开始警惕输液的危害,不在一味崇拜静脉输液治疗,同时通过患者及家属签订《门诊输液使用知情同意书》,明显减少了患者主动要求输液的意愿,同时也相应减少了影响医生输液处方行为的客观因素。

静疗门诊工作计划范文2

[摘要] 随着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水平的追求和对医院设施、环境的需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医院的功能不再是单纯追求治疗疾病的唯一手段,还要通过病人的心理的和社会的需求营造一个方便、安静、祥和、温馨的环境。医院的环境对病人的生理和心理有着特殊的治疗作用。通过医院环境的良性感观,消除和缓解由于疾病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焦虑,改变病人的心态情绪,这是现代化医院,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规划、建筑设计的一个新的思路。

[关键词] 现代医院;装饰设计;新理念

[Abstract] With the social and health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it is the pursuit of health and hospital facilities, and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have been profound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Function of the hospital is no longer a pure pursuit of the only means of treating diseases, but also through the patient"s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needs to create a convenient, quiet, peaceful, warm environment. the hospital environment on the patient"s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have a special role. through the hospital environment sexy good view of the elimination and mitigation of the disease .to patients because of the pain and anxiety, To change the patient"s emotional state of mind, this is a modern hospital, to establish a patient-centered hospital plann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a new way of thinking.

引言

某院为卫生部所属的重点发展的大医院之一,原有旧建筑已有90多年的历史。由于历史原因和近年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病人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现有医院的规模,医疗和科室的布局远不适应目前医院功能的需求。从1995年开始,随着该院深化改革,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医院的发展要高起点,快节奏、大跨越,我院开始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同时,该院的建筑、装备改造设计也必须同医疗功能相适应,医院环境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借鉴了先进国家的经验,先后改造了旧门诊楼、检验中心、内窥镜中心、B超中心及著名专家门诊等。同时,新建了四层急诊楼,三层中心实验室。1996年底,卫生部在沈阳召开“以病人为中心,深化医院改革研讨会”,将我院作为考察现场。

更新观念,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建筑意识

一个现代化医院的建筑设计和装备是由多方面体现的。诸如建筑选址、设计风格、整体布局、医疗流程、环境绿化、色调装饰、照明噪音、空气洁净度、车辆管理、通讯抢救、现代化医疗设备和管理设施等。这种现代化的医院建筑设计和装备其宗旨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医疗工作的需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温馨、方便环境,使医疗环境与医疗功能相适应,开发空间资源,体现出分享与关怀。

门诊是病人最集中、最密集的区域,同时也是病人心态情绪最多暴露的就诊阶段。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建筑意识,让病人一进入医院就能感到亲切、方便、舒适、信任的愉快感观。因此,门诊的建筑设计装饰格调和布局流程是医院整体规划设计的重要区域。96年,该院对有90多年历史的旧门诊楼进行了彻底改造。根据原建筑设计的可行性,拆除门厅两侧十多套房间,扩出门诊中央大厅,并与原取药、收费的厅堂连成一体,加以适当的装修和灯饰,不但解决了划价、收费、取药的拥挤问题,同时也营造出一个宽敞明亮、幽雅温馨的良好氛围。同时,调整各个科室门诊布局,拆除部分诊室,扩出七个开放式的多功能候诊大厅,实行开放式候诊。每个候诊厅为独立的科室单元,候诊口设置导诊护士,候诊台配备全方位电脑管理,候诊大厅的装修模式,努力作到与中央大厅的风格协调,达到互相烘托的效果。废除了大厅两侧的便所,易地新建一栋二层楼的卫生间,有关建筑格调和标准,也与主体一楼相协调。改造后的门诊候诊区域由原来的210平方米增加到2100平方米。病人的候诊空间扩大了,过去病人站立等候、人挤人、肩擦肩的拥挤混乱的候诊环境得到了基本解决。同时,门诊大厅设有咨询服务台、磁卡电话、备有担架、轮椅,墙上挂有装饰画、地面摆放鲜花,使病人感受到在一个倍受尊重、方便舒适的环境中接受优质的医疗服务,病人的心态情绪得到一种特有的欣慰。

医院建筑设计和装备与医疗功能相适应

医院的使用功能复杂,专业性强,医院的建筑设计必须满足医院功能的复杂要求。要力求做到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设备相对集中,流程简洁快速。对工作量大、专业性强,具有一定规模的部门要相对集中形成多个独立分体单元,并留有一定规模,为其发展留有余地。该院原急诊与创伤中心在门诊楼内,96年我院新建了综合急救与创伤中心楼。使急救与门诊分离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独立功能的医疗单元。急救楼设备功能齐全,配以CT、X线、B超、心电监护仪、检验、药局、收费处等各项科室,病人不出楼即可完成急救的所有检查项目。急诊楼建筑设计上注重突出了急救的特点,强调了时间的观念,使急救医疗流程简洁,功能分工明确、管网较短、联系紧密。在日常繁忙而紧张的工作中,由于建筑布局合理,做到急救有序,忙而不乱,秩序井然。为了提高急救的成功率,在急诊区内,根据病情危重程度由分诊护士导入划分为红、黄、绿不同色彩的区域,重危病人一入红区,医生、护士立即到位,统一指挥、集体抢救。我院急诊楼使用以来,急救抢救成功率为89.33%,比卫生部要求的达标标准85%高出4.33%。与此同时,对过去分散的检验、B超、内窥镜、放射线、病理等医技部门,按其功能,分别规划区域,集中管理,先后组建了检验中心B超中心放射线中心窥镜中心和病理中心。这种设计布局和流程满足了医疗功能的需求,方便了病人,同时也加强了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医院建筑设计与装备要

适应病人心理的需求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就医的心理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病人希望一是能得到医院以先进医疗技术和设备为载体的高水平的诊断和治疗;二是通过合理的医疗布局和快捷的医疗流程,缩短病人的就诊时间;三是医院营造的温馨医疗环境,使病人得到精神和心理的安慰;四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1)更新医疗设备,改善医院发展的基础条件

近年来,该院注重高科技医疗设备的开发应用,不断发展医院的硬件建设,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几年来,陆续更新了一批大型医疗设备,从国外购置了核磁共振、螺旋CT、数字减影、新型麻醉机等。在一些科室新建了ICU、CCU监护的护理单元,这些高科技医疗设备的开发应用有利地促进了该院高科技医疗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建设。目前我院拥有各种检验仪器4000余台(件),平均每张病床设备总价值10万余元。

(2)改造旧门诊、改善医疗环境

医院改造了旧门诊楼建成著名专家会诊中心,候诊大厅安有空调、座椅,备有饮水机,23个科系55位著名专家挂牌,从导诊、挂号、分诊、会诊到治疗不出一条走廊,还设有电话预约、医疗咨询、电子计算机远程会诊。创造了一医一护一患安静舒适的就医环境,著名专家门诊的日门诊量由原来的70多人增加到200多人,这样良好的环境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医院改造了旧门诊楼建成著名专家会诊中心,候诊大厅安有空调、座椅,备有饮水机,23个科系55位著名专家挂牌,从导诊、挂号、分诊、会诊到治疗不出一条走廊,还设有电话预约、医疗咨询、电子计算机远程会诊……。创造了一医一护一患安静舒适的就医环境,著名专家门诊的日门诊量由原来的70多人增加到200多人,这样良好的环境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3)减少医疗流程,缩短病人就医时间

医院取消了挂号室,患者直接到各科挂号候诊,各门诊军安装了电子屏幕,导向标志,指示病人就诊。为方便患者先后把分布在门诊四楼的检查室做了合理调整,在门诊一楼改建成了窥镜中心和超声中心。医院投入了1130万元与美国IBM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了计算机信息系统,目前已实现了诊间医令、划价、取药等快捷准确的计算机管理,解决了多年存在的“三长一短”的难题,门诊高峰时间、交款、划价排队不超过5人并实现了划价、交款一次性完成,即缩短了候诊候治时间,同时也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4)营造和谐的就医环境,改善医患关系

儿科门诊的改造,打破了以往与成人诊室条件相仿的格局,打开了砖石结构的间壁墙,取而代之的是由三角形、圆形、方形等不同拼图组成的色彩缤纷的木制拦板,墙上挂钟猫头鹰的黑眼睛是转动的,玻璃鱼缸里的金鱼在水草中戏游,动听的风铃,电视里播放着动画片《狮子王》,滑梯、电马都吸引着在这里就医的小天使,他们得到了穿粉色制服的护士阿姨的精心照顾,寓看病于娱乐之中,彻底改变了过去病儿哭闹不止、不配合医疗的无奈就医状况,使患儿留连忘返,多年来形成的病人到“堂中”请先生,到医院求大夫的世俗观念被打破,病人成了座上宾。一种无形的情感纽带将医院和病人之间仅仅地连在一起。

静疗门诊工作计划范文3

建设现状

目前,一般将高端医疗服务机构分为以下几类:高端全科医院(诊所)、高端专科医院(诊所)、公立医院的高端服务部门。

高端医疗服务机构的服务人群主要包括:有特殊使用需求的人员;参加中国举办的各种国际会议与体育比赛等的外籍人员;国内富裕人群中的一部分。

由于类型、服务的人群不同,高端医疗服务机构的建设有着明显的差异。例如,有的机构拥有独立的区域,区域内所有建筑均用于高端医疗服务;有的则是利用公立医院内的部分建筑或者建筑的某些部分;还有的则是租用酒店、写字楼的空间来提供医疗服务。

设计理念

通常,人们都认为高端医疗服务机构在保护隐私、提供健康舒适的环境方面要明显优于一般的医院,内部的装修更为豪华、气派,病房更加宽敞,使用的材料更为优质。

放眼国内,情况似乎的确如此。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环境艺术设计所所长陈亮认为,高端医疗服务机构的建筑应该如何设计,与人们对“高端”的理解密切相关。他举了国外高端医院的例子:有些医院使用的材质很普通,用的是涂料、墙砖,有的甚至连屋顶都没装修,但是其流程和服务的品质,让人觉得非常舒服。他认为,“高端”应该更多地体现在这些方面,而不能流于表面。这就好比衡量一个人,不能光看外表,更应注重其内在。高端医疗机构在细节设计上,不应过分强调材料的差异,而是应体现在舒适、温馨及引导性等方面。

金螳螂集团苏州建筑装饰设计院副院长郭建华的设计理念是:任何一个设计细节都要考虑如何服务客户,且具有品牌个性,突出舒适感和艺术感,借鉴酒店、会所等设计手法加以简化,去除过多的商业设计元素,使环境本身具有高度的信任感和亲和力,度假型酒店和设计型酒店的风格一般比较简练,会让客户比较放松,没有太多压力。

他认为,高端医疗机构设计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私人会所型或品牌酒店型,注重服务品牌特征,具有延续性。

设计重点

郭建华认为,高端医疗服务机构的建筑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比较注重私密性:平面功能布局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注重空间的组合和过渡,类似于商业会所和酒店的布局方式,强调艺术性,针对客户群体的社会层次和喜好,采用比较明确的设计风格。

控制人流量:大多采用预约模式,使得室内空间环境品质较高,具有安静的氛围,流程设计多采用一站式陪同,让患者感受到很强的亲和力,强调的是服务理念。

灯光设计:注重气氛的营造,结合设计风格会有多元化特征。

环境:具有较好的景观和交通,最好能结合度假休闲功能,有完善的服务配套设施。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综合院建筑技术所总工程师周茜特别强调了噪声的处理。

她认为,定位于高端医疗服务的医院,应能有助于医护人员的准确诊疗及效率的提高,有益于患者的情绪安定与快速恢复。因此,给病患、医护人员提供安静、轻松、舒适的声环境尤为必要。按照《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规定和多年医院建筑声学设计实践,在工程的早期规划、设计、实施的各个阶段,都应将声环境的控制纳入其中。

在规划阶段,通过对院区及其周边区域的声环境分析,将病房楼这类对噪声敏感的建筑布置在院区中安静的区域,将高噪声的动力站房集中布置,并尽可能远离噪声敏感建筑。

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根据不同功能房间使用时的声环境特点进行建筑功能布局,对建筑围护结构墙体、楼板、门窗构件隔声性能及材料作明确规定。在建筑室内装饰方案及装饰材料选择中,注重不同诊疗空间的不同声环境营造与人员活动噪声的控制。对机电设施的噪声与振动采取隔声、吸声、消声及振动的综合控制措施。

设计方法

中国建筑装饰集团设计研究院院长齐建会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别从病房楼、门诊医技楼和室内设计这几个方面介绍了他们的一些做法。

在某医院高端病房楼设计中,建筑空间设计开阔,病房面宽4.2m,走廊也有近4m的宽度。空间的配置也充分考虑了人性化的特点,每个护理单元都设计了面向四季厅的患者休息厅,宽大的医护工作站实现了医生护士同台办公。在室内环境的营造上引入家居的风格,给患者温馨愉悦的感受。

静疗门诊工作计划范文4

1方法与资料

1.1分析方法

收集2003.04~2011—03期间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外科门诊的突发事件,其中从2009—04开始应用ASA分级系统,按是否应用该系统对患者进行全身评估及相应的预防应对措施分成2组,对应用ASA分级和预防应对措施前后各类疾病突发事件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2ASA分级系统[1]评估标准见表1。

1.3根据口腔外科门诊的特殊性对ASA分级进行总结

根据口腔外科门诊就诊患者情况,ASAV级患者不会出现(表1),我们对ASAI、ASAⅡ、ASAUI和ASAIV级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1.4诊治医生和辅助治疗措施的选择ASAI级:进行常规的口腔外科治疗。ASAⅡ级:需要高年资医生(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在辅助应用镇静技术下待患者稳定后进行口腔外科治疗。ASAm级:必须在备有急救设备和药品的前提下,由有经验的高年资医生进行必要的解释,温柔娴熟的技术,以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或者在辅助应用镇静技术下待患者稳定后进行口腔外科治疗。ASAIV级:由高年资医生视患者身体情况和预计治疗难度,在镇静及急救措施完善的情况下进行选择性治疗,必要时住院进行口腔外科治疗旧o。

2结果

2003.04~2011—03期间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外科门诊发生的突发事件共计86例,年龄1~80岁,平均(62±1.5)岁。

2.1突发事件发生率与就诊量关系,表2显示,从2003~2011年就诊量逐年增大,但伴随就诊量的增大2003—04~2009—03突发事件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直到2009-04应用ASA分级对患者进行全身评估并采取预防应对措施后突发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2.2评估前后突发事件发生率的变化表3说明使用ASA分级系统对患者进行评估和采取预防应对措施后,突发事件的种类减少了;应用Poisson分布对评估前后的突发事件的例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突发事件的发生情况在评估前后存在差异(P<0.05)。

2.3突发事件年龄分布通过图1可以得出突发事件与年龄的关系,60岁以上患者容易发生突发事件,提醒口腔外科医护工作者对老年患者应加以重视。

2.4突发事件的种类及构成比表4未涉及ASAIV级患者,这是由于我们对ASAⅣ级患者更加谨慎、极度重视,因此,未发生突发事件。ASAI级患者虽然无系统性疾病的病史,但仍有可能发生突发性心律失常、晕厥等,近2年来,这些突发事件也逐渐减少,得益于我们提醒患者术前进食,术中采取平卧。ASA11级和ASAIII级患者中心血管疾病患者占据了绝大部分,其中高血压、心律失常,心绞痛更为多见。提示我们预防和应对措施应该更倾向于心血管疾病患者,严格术前全身评估,必要时请专科医生会诊。

3讨论

静疗门诊工作计划范文5

上世纪五十年代建造的这所医院,房屋均为砖木结构的平房,改建前屋面多处漏水,线路老化。从2000年开始,医院在原来的旧址上按照需求进行了整体规划并分期进行建设。现占地面积72000m2,建筑面积54000m2,编制床位800张。新筹备征地18600m2,增设床位300张。

科学设计,帮助康复

*仿欧式庭院建筑

欧式建筑样式比较新颖,能给精神疾病患者带来轻松、愉快的心情和焕然一新的感觉,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由于纯欧式建筑造价成本较高,为了达到既美观又节约建设成本的效果,医院采用了通风效果好、古朴典雅、安全温馨、家庭化配置的仿欧式庭院建筑。

*绿化不可少

由于精神病患者躯体功能健全,大多不必卧床休养,需要足够的绿化空间和休闲、功能训练、康复治疗场地。因此,医院在规划设计时增加了绿化面积,提高了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0%的水平。

为确保足够的绿化用地,尽量增加绿地覆盖率,医院在规划时,尽最大可能预留绿化用地,并进行整体绿化,按建设进度分区、分段逐步完善;为节约绿化成本,医院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尽量保留原有大树和重新栽种适合医院环境的树种。

*日照、采光好

精神患者住院周期长,日照、自然通风、自然采光、活动场地、功能训练和康复治疗等可以帮助患者放松心情。

*空间组合合理

建筑朝向均为坐北朝南,两栋建筑楼之间自成一个半封闭的患者活动区域,也为日照、自然通风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色彩配置科学

根据色彩具有辅助的医疗功能,粉色能起到安抚、镇静、激发活力的作用;绿色能给人安全舒适的感觉,起到松弛神经的作用;黄色能适度刺激神经系统,改善大脑功能;蓝色具有平静烦躁情绪、缓解肌肉紧张的功效……该医院的建筑采用以上浅色系进行装饰,对促进患者康复起到了潜移默化的辅助作用。

流线组织,高效、合理

*多功能的门诊大楼

门诊楼是人员最密集和多种流线交叉的场所,门诊楼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患者能否方便就医。随着国家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逐渐推广,轻性精神疾病的早期治疗和防治将由医院逐渐向社区过渡。医院近年来的平均日门诊量为250人左右,考虑到门诊量以后也不会大幅度增加,为了方便患者就医,医院建造了包含就诊、划价收费、医保、取药、化验、医技检查、急诊、心理咨询、入院、二级分科等程序“一站式”即可完成的多功能门诊楼。

考虑到精神疾病患者来院就医常不合作,甚至出现对他人突然攻击和自残行为,医院建筑设计尽量考虑相关科室间的相互配合,强调效率和紧凑有序,方便患者就医。

此外,医院还设计了独立的无障碍出入口和机动车停靠的平台和雨棚;与门诊、医技检查、化验、收费、取药等部门相接,便于紧急情况下的综合处理,可实现人员、物质资源的共享。

*功能分区明确

医院是人群高度聚集场所,精神专科医院患者特殊,为预防人流集中发生意外,科学合理地分流来院人员非常必要。医院分三个功能区:以门诊、医技、住院部为主的医疗区;以营养食堂、物资供应、绿化管理和后勤保障为主的生活服务区;以党务、行政、教学、后勤办公为主的办公区;将高压氧、配电室、污水处理站、锅炉房等安全生产部门尽量设置在远离人群集中的“三区”,保证医疗环境、患者康复过程中的绝对安全。

*候诊力求达到分流

为尽快分散人流,医院在门诊大厅设置了咨询服务台、导医台、分诊点,方便患者就医。由于精神患者具有对时间和空间的忍受程度较差,易焦躁、烦恼等特点,大厅采用一次候诊和分科的二次候诊。

*门诊大厅采用合厅式建设

医院将挂号、收费、医保、化验、检查、诊治、取药等合设在一个大厅内,各门诊诊室的入口环大厅周围布置,既集中在统一大空间内,又分散在视线所及的不同位置,且科室分布一目了然,医护人员可在大厅内保持对患者的视线。

*护理单元采用了开放与半封闭的设计方式

实现了二级分科: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种、发病急缓等方面较早地实行了二级分科。分别设置了临床心理科、心身疾病科、早期干预精神科、儿童少年精神科、老年精神科、普通精神科、中西医结合精神科、成瘾科等,每个护理单元均按50个患者进行设计。

家庭化配置:根据患者住院周期长、绝大多数都有较强的活动能力等特点,护理单元按家庭化功能设计。除医疗、护理必备的用房外,医院还设置了餐厅、备餐室、茶炉间、卫生间、活动室、娱疗室、谈话室、探视室、健康教育室等。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巡行效率和避免相互干扰,护理单元的医务人员工作用房除护士站等与患者关系密切的房间外,在设计上均与病房有一定的分隔,采用双走廊的方式,实行了功能分区,保证了医务人员有一个不受干扰的工作、研究及休息的区域。护理单元设计采用了开放与半封闭相结合的方式,以便根据患者的轻重进行分区管理。

*护士站设置在紧靠PCU病室的位置

将护士站设置在护理区居中且紧靠PCU病室的位置,尽量扩大护士视线,并采用无障碍设计,最大程度地观察到患者活动的情况。

*重症监护室按单元床位的10%设置

为防止发生意外,对刚入院的处于兴奋期的狂躁患者,按单元床位的10%设置了重症监护室,由护士24小时封闭管理,待其病情转轻后分流到各普通病室。

安全设施,建设有方

*防护设施

由于精神患者发病期行为容易失控,医院门窗有防护设施,走廊设置了防撞扶手,老年病房采用了防滑和防静电的塑胶地板。

各房间采用了无锁扣门,并留有观察窗,窗上安装了防护网。

大厅的防护玻璃采用夹胶或钢化玻璃,设置成1.5m,高于国家规定(1.05m)的标准。

*装修材料

装修采用易清扫、易冲洗、不易燃、不易裂、不污染环境的材料。踢脚线、墙裙与墙面平直。

*供水供电设施

医院各种管道、线路暗敷墙内;灯具采用顶棚格栅灯;排水管网加大口径;双电源供电,并备用小型发电机以备急用。

静疗门诊工作计划范文6

建设单位:天津市代谢病医院

方案设计: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

施工图设计: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

建设地点:天津市

设计时间:2011年-2014年

竣工时间:2017年

设计人:薛铁军 陈学 刘印宣

薛铁军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设计一所所长

天津市代谢病医院新院位于天津市北辰区北辰道与辰达北路交口,新院将建成集临床诊疗中心、科技研发中心、教育培训中心于一体,以代谢病为特色的亚洲最大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大学医院。

本工程占地面积9万平米,总建筑面积12万平米,门诊楼地上三层,住院楼为地上十六层。

项目分析与定位

规划用地呈锥形,设计应针对本地块诸多要素逐一梳理,力求打造一个与周边环境相契合的整体布局方案。

1、场地内部平整,但用地标高低于周边道路约1米,与道路存在较大的高差。所以场地高差设计及院前区的布局应具有针对性,如何利用高差减少土方使用量方案设计应仔细斟酌,认真应对。

2、基地呈现东南尖角的不规则形状,且市政道路与用地南侧成倾角,不利医院正面形象展示,与东侧儿童医院规整地形相比不具备优势,基地如何处理规划形体与用地对应关系,以及如何对倾斜道路展示医院整体形象,需要在设计中深入思考、巧妙应对。

3、随着国内医院大规模建设,医院设计模式及形象出现不断重复、复制现象,逐渐趋同化已是业内共识。新医院设计如何突破惯有思维,如何凸显代谢病医院特色,创造一个轻松愉悦、高效、崭新的具有文化底蕴的现代化绿色新医院形象,成为设计中的主要难点。

4、新建医院与第二儿童医院毗邻,儿童医院主要是患病幼儿,代谢病医院患者大部分为成年人,面对不同的人群医院设计应体现不同特色,如何彰显代谢病医院特质,与儿童医院相互应衬,在设计中必须加以体现。

5、医院大部分为以慢性病患者为主,环境设计应具有针对性。同时单体做为城市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建成后应提升城市空间品质而不是破坏环境,应为城市空间做出贡献。

6、龙洲道为城市主干道,环瑞北路为医院主入口道路,因此建筑沿两条路形象都至关重要。

两条路形成夹角, 不利于用地内建筑布局。

对医疗建筑现状的思考

天津是医院较多的城市,同时代谢病医院做为专科医院,也与综合医院不同,对于平面及立面造型都应体现自己特点,在设计中我们试图从平面布局到立面造型,赋予代谢病医院新的内涵,使观感的共鸣产生集中于一点,使建筑本身成为代谢病医院形象的承载者。

合理的院区规划创建医院和谐有序的发展前景

1)院区纵深方向约为355米,以正常成年男子的步行速度5.4km/h进行计算,则需要步行25分钟左右才可穿越院区,对于患者而言穿越时间会更长。新建门诊医技病房楼采用集中式,为门诊、住院楼纵向展开,所有门诊围绕医技进行布置,缩短就诊路线。各门诊设置成组团式布局手法,行政办公楼、培训科研楼穿插其中,与医疗区联系紧密又相对独立,方便对医疗区的服务。

景观设计

规划沿相邻的三条市政路设计了大面积绿地,因代谢病需要长期多次的治疗,患者需要定期的住院休养并能够正常活动。我们在院区的西侧布置了一个长260米宽50米约一万多平米的绿色花园,在绿地中,我们沿小路及廊道,创造出变幻的丰富的景观,将点、线、面相结合,将自然植被立体化,安置得体均可成景,为患者提供了调养的绝佳环境。

2)具有代谢病医院特色布局设计

根据调查,糖尿病发病率多为老年人,因此建筑不宜过高,流线不宜过长,是设计的主要问题。在设计中我们为了缩短流程,把门诊和医技都放置在一层及二层,便于就诊。

3)特色的医疗空间

1.分层检验取血,患者大多数为老年人,行动比较缓慢,患者就诊完后去其他楼层进行检验及取血,这样流线过长,所以我们在设计中降院区门诊每层都设有检验及取血,缩短患者就诊流线,从而符合人性化设计目标之一。

2.报告单分区域设置,代谢病医院每天复查的人会很多,患者的流线交叉自然会多,所以我们在每个单元区域都设置了自动打印功能的设备仪器,患者经过本区域内从就诊到检验再到打印最后到就诊,这一流程全部在一个区域内完成,减缓患者之间交叉感染,减少就医时间。其二,自动打印设备便于管理,减少人力。

立面设计

立面设计以现代风格为主,门诊楼处理摒弃过多的繁琐装饰,以大面积虚实对比,追求整体气势,塑造出了现代、简约明快的建筑风格特点。作为建筑独特的“第五立面”,我们在屋顶设绿化,即提升了住院楼景观,又可供患者休憩使用,体现绿色医院设计理念。

住院楼主体采用以水平线条为主的外观设计,力求与第二儿童医院相协调,设计手法以现代风格为主,注重细节处理,在以横线条为主题的基础上我们适当穿插了竖向构建,意在营造出建筑物整体向上的动态,主体采用石材、铝板以及玻璃等材质,虚实有致,采用的大体块穿插增加了立面层次,打破了巨大的建筑体量所带来的沉重感和单调感。

空间设计目标

1.建筑布局特点:本项目的建筑设计以中心医疗主街为轴线,链接起门诊大楼、以及住院楼的各个医疗区域,并在建筑中以镂空的内部庭院穿插于各诊室和候诊区之间,形成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2.对于复杂的建筑综合体,很多流线交织在一起,要确保医生、患者、家属顺畅、清晰的到达相应诊疗区域,就要把室内设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从外到内,从始至终都有完整的规划思路,如果没有整体的室内规划,就会走入最后为了装饰而装饰的窘境。在室内设计中应注意摒弃复杂拖沓的造型,运动大尺度的建筑设计元素,减少复杂造型对视觉与心理的干扰,进而体现空间挺拔大气的特点。

3.对医疗空间而言,除了医疗功能的专用空间外,一般大面积的空间较易淡雅。局部导向性色彩明亮鲜明,在复杂的建筑综合体内,各类标识、标牌应按领域对色彩、文字、尺度图案进行统一设计,既要统一协调又要便于分别。

营造美的气氛

虽然医院是治疗人们身心病痛的场所,但我们往往把去医院视为畏途,因为医院让很多人联想到疾病和痛苦。为了减少医院在人们心目中已形成的恐怖感、冰冷感。重新塑造出现代医院应有的崭新形象,就必须对医院的整体环境、设计、色彩、灯光、家具、标识、绿化及软装饰等,做统一规划设计,使得医院能兼具功能性与美感,让患者深处其中,不仅能获得专业的治疗,也能在视觉和心理上得到很好的舒缓,从而早日康复。

门诊大厅:是医院直接对外开放的区域和窗口,其设计特点应表现明快、顺畅、简洁、大方的特色,在设计中选择淡雅柔和的米色、乳白色等为主调,材料使用以经久耐用的人造石英石地面、石材和抗贝特板墙面以及金属板吊顶等为主。同时,作为医院和城市的窗口,在适当的位置引入反应地域文化特征和医院特点的装饰设计手法,为医院的公共空间注入鲜明的个性也是设计所突出的重点之一。

医疗街、连廊:作为医院内的医疗主街,贯通连接门诊楼与住院楼,其有导视、分区的功能。交通空间强调简洁、与秩序感,突出标志指引,体现不同空间的衔接与过度。

该空间色彩温馨自然,以木色与米色系作为空间主基调。充分考虑了患者的特殊性,把天花处理成优美的曲线,既不影响采光也营造了相对私密的空间气氛,给患者家属群体一个方便相互商讨、相互安慰、相对安静的空间。

出入院大厅:是体检医院的医疗品质和先进性的关键空间,办理各种手续等,应表现明快,顺畅、简洁、大方的特点,在设计中选择淡雅柔和的米色、乳白色等位主调,材料使用耐用的玻化砖地面、玻化砖和抗贝特板墙面以及金属板吊顶等为主。

候诊空间:强调医疗环境的特色,突出为病人创造安静、祥和的空间环境,病人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一份安静有序,使得等候的紧张心情可以有所缓解,减轻精神上的压力和负担,适当选用鲜亮明快的色调为主调,同时针对不同的科室的诊疗特点进行适当的变化调整。设计手法简洁、明了,便于病人辨识,在材料选择上以柔性、安全型材料为主。

诊室是室内设计最应该简化的部位,这一空间人的活动较为简单。因而在这一空间内除了按几种基本模式布局家具设施外,无需任何造型:色彩以淡雅偏白、灯光以色温合适不影响患者面色为宜,以便于医生观察病人作出准确判断。

实现数字化医院的设计

由于医疗仪器设备与技术的进步,信息传播已迈入电子化、数字化时代、病人的简历、医院的档案及相关的资料,都已能大量存储在电脑内,并可以透过网络迅速而及时传递交流、相互分享、所以医院在项目需求调查和规划设计时,以及进行室内环境设计,必须从分考虑引入现在科技成果,以便增加医院作业流程的效率,进一步的提升服务品质,建设“高效智能化”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