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期制范例6篇

三学期制范文1

“三学期制”实施背景

“三学期制”是国外大学普遍采用的一种制度。所谓三学期,即在原有2个学期的基础上从每年的上下学期中分别抽出相对较短的几周时间构成1个短学期。在新增设的短学期内,学生将把学习重心放在社会实践和跨专业选修上。

近年来,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实行了“三学期制”。实行“三学期制”后的高校在新增夏季学期内以研究性实验、课程实习、课程设计、前沿系列讲座为主体,以交叉学科课程和学科综合课程、实践课程、强化课程为重点,目的是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缩小基础理论与前沿领域间的知识差距,增强对前沿领域的判断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完成基础理论课学习后能够更快地融入科研工作。教学重点主要面向前沿,面向学科发展,面向交叉领域,面向科研实践。

“三学期制”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北京化工大学于2010年开始推行“三学期制”。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给师生提供更多学习、研究和交流的条件与机会,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

“三学期制”实施的内容

学校“三学期制”培养方案的制定依据不同年级所处的学业阶段,有针对性地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大一夏季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加强基础、拓宽知识面的原则。将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力学、计算机、人文等基础打实拓宽。大二夏季学期的教学内容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进行社会实践、企业实习、创新性实验等安排。大三夏季学期的教学内容突出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着重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知识、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方向,同时在各年级中加强与国内外高校暑期学校的结合,邀请国内外的专家来校讲学,以提高学生眼界,拓宽学生专业视野。

1.夯实基础,提高综合素质

由于新生刚进入大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他们需要逐渐适应课上信息量大、课业压力大、自我主动学习的大学学习生活。因而造成了他们第一年理论学习不扎实,更多是在应付考试的状况。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在“三学期制”为低年级学生重点开设“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基础课程的重修学习,以巩固他们的理论基础知识,为后面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学校还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课程学习差异,设计了各类强化班,如面向英语程度好,并对口语能力提高有迫切要求的学生,开设了“英语高级口语”。通过小班教学,强化学生对英语使用语境及其语用文化含义的深层次理解,并通过大量的训练提高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其英语表达的自信心。而“数学建模”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面向数学基础深厚并且对数学应用感兴趣的学生,对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建模,最终由实验、上课、论文、参赛等几项内容综合进行考核。这些基础课程的强化教学活动,满足了部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为学生以后参加各类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能力基础。

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使其获得一个合理的能力结构,学校还充分利用小学期独立灵活的教学空间,聘请校内外在人文社科、体育、艺术、管理、科技等领域有造诣的学者、专家开设校级选修课,以培养学生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为学生未来人生做准备。

2.强调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在人才个性化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各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在“三学期制”中为学生开设各种研究性实验和研究性课程,旨在培养和强化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从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目的是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各学院以培养学生高素质、宽专业、厚基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依托国家—北京—学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以及国家和北京市级各类学科竞赛,利用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专门创新实验场所,不断强化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例如,在创新项目中,3名~7名学生为一组,自主选题,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研究性实验、跨学科学术交流、师生研讨等创新活动。各学院还把学生的个人爱好与学院的特色结合起来,有计划地为学生安排各类竞赛培训和基本技能、工程能力、专业设计、创新性等能力训练。

3.校企合作,加强实践实习环节

学校利用“三学期制”积极建立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机制,利用校外实践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法学专业利用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朝阳区人民法院”,学生不仅在法院旁听案件的开庭与审判,同时依据真实法庭的设置与案件审理的流程,模拟民事庭和刑事庭的法庭审判。设计专业2009级开设的基础摄影课程,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特点,彻底放弃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全部移到上海世博园进行。而国贸专业开设的企业资源管理沙盘模拟,通过管理团队开展合作,运用理论知识模拟企业实际运作。这些校外实践参与式的教学活动增加了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在生产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为了让学生对企业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就业做好准备,各学院在“三学期制”实践安排中,组织百名学生,结合其各自的专业组成代表团深入企业开展实践活动。企业实践单位不仅有吉林石化公司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化工项目基地,而且也有东软集团 、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康龙化成新药技术有限公司等信息 、医药行业的重点企业。实践期间,学生通过座谈 、参观 、动手实践等方式了解企业文化 、企业对员工的能力素质要求 、工作环境等,充分感受企业氛围。实践结束后,各实践团队进行认真总结,通过座谈 、宣讲等形式向全校学生展示实践成果 。

4.感受多样化教学模式,拓展国际视野

为了充分利用“三学期制”的教学空间,更好地发挥其在创新性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各学院召集学科方向带头人和活跃在科研第一线的教师,为学生安排近200学时的各类学术前沿讲座。学院还大力邀请国际、国内、企业知名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研讨类、前沿讲座等特色教学课程,以达到培养本科生创新人才的专业素养和拓宽国际视野的目的。例如,化工学院邀请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堤奥博士(Dr.Teoh)为学生开展了为期4天的小学期暑期课程(Summer school)特色班国际课程教学。通过课堂学习、分小组实验设计、竞赛过程等环节对化工热力学中的相关内容开展理论学习与实验设计的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了英文能力,感受了国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动手实践深刻体会到了基础理论指导实际的相关性。

学校为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了解社会,收获在国内所无法收获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好“三学期制“,与国外大学联合设立海外学习项目—“北化—海外名校暑期学校”。 学校选派60名学生,赴英国剑桥大学等5所知名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访问、学习和交流。根据参加暑期学校学生的专业组成,暑期学校的课程涉及了相关的特色学科理论,剑桥多个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实验室参观和仪器操作,分组实验和演示,小型的课题报告等。暑期学校量身定做了多个分组实验和多样活跃的授课模式,学生在以讨论促思考、以竞争促合作的学习方式中,愉快而又紧张地完成学习内容。

“三学期制”实施的成效

“三学期制”的实施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其所开设的各类课程、各种教学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三学期制”所开设的课程、教学资源的利用、多样性的教学活动,绝不仅仅是在正常学期增加教学周所能起到的有限作用。第三学期的独立教学空间,有利于充分利用学校包括教师、教室、实验室等在内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有利于使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缓解教学资源的紧张程度;有利于均衡学生学业负担和教师工作量,提高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绝对有效实践教学时间;有利于保证对学生实施个性化、多样性的人才培养,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三学期制”的实施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在实施“三学期制”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收获了很多其他课堂所无法代替的东西,如文献查阅、分析问题、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演讲能力、论文写作能力、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沟通的能力、主动学习的意识也得以提升。应用化学专业一位学生说:“我很喜欢老师常说的一句话‘Give me a possible way’,研究性学习是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我们学会了怎样去应用学到的知识。”而开设的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可以引领学生走出实习中的“眼高手低”状况,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同时,校企合作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和事业发展方向的选择起到了指引作用。

3.“三学期制”大胆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推动了本科生创新人才专业素养的提高和实现了拓宽国际视野的目的。学校组织的各类学术报告可使学生有机会在校内接触到很多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以及他们的观点、理念,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的学术氛围。科研一线教师的学术讲座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到本专业领域中前沿的学科研究成果和学术研究动态,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培育了创新意识,为学生今后的科学研究和择业就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指明了方向。学生通过国外交流合作,有机会参与国外启发式研讨教学过程,切身感受国外本科教学课程中的常用的授课模式,了解国外先进技术和实验成果,提升了沟通能力,培养了协作能力,拓展了国际视野。

“三学期制”实施中的问题和措施

“三学期制”实施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第一,由于学校教学资源和经费投入的原因,一些项目只能选拔少数学生直接参与,势必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第二,学生虽然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但由于时间紧张,知识储备不足,导致部分学生完成质量难以达到要求。第三,学校以工为主,但教学中所涉及的实验和产业化内容与企业的需求还有差距。

面对问题,学校积极探索,逐步完善“三学期制”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具体措施包括:

一是多方筹措资金,加大经费投入,充分挖掘和拓展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出优质课程和项目,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利,使更多学生受益。

二是各部门深入研究和深刻领会“三学期制”精髓,核心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的改革。教务处协同各学院统筹规划,大力完善和修订每个学期培养内容,实现长学期理论和短学期实践教学内容有机衔接,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结构特点,合理安排和设计各类实验项目。通过校内外培训、教学沙龙等形式,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就教学方法进行研讨和学习。强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程内容,制定适合的传授式、启发式、研究性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鼓励教师创新考试形式和方法,鼓励教师采用个性化、多样化的考试方式,采用有利于评价和培养学生能力的考试方式。

三是学校通过教师集中业务培训,加强教师的创新精神和人才培养工作的责任感。学校是一所行业特点鲜明、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大力推进教师工程实践培训活动,教师们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感受企业文化,学习生产工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了解企业需求和发展方向,使个人知识体系得到进一步丰富和更新,在思想境界、社会能力和专业技能等方面得到提高,在教学、科研实践与创新能力方面得到提高。

三学期制范文2

关键词独立学院 三学期制 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普及化,其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质量观、价值观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为进一步适应新形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国内各高校纷纷围绕人才培养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三学期制变革作为教学管理改革的一部分,在一些高校悄然兴起,比如清华、北大、复旦等高校都先后实行了三学期制改革。相对于两学期制,三学期制不仅是教学时间上的改变,更是教学制度、教育思想、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改革,它与学分制、选课制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河北大学工商学院作为一所独立学院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对一年级新生也试行了三学期制,受到了各方的关注。现以我院为例对三学期制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进行解析。

1 “三学期制”的含义及教学时间安排

(1)“三学期制”的含义。所谓“三学期制”,就是在保持总教学周数和假期周数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在原有两学期中分别抽出相对较短的几周时间构成一个小学期,将一学年分为“两长一短”三个学期。

(2)教学时间安排。“三学期制”教学模式为“两长一短”三个学期,即秋季学期(19周)+寒假(约5周)+春季学期(18周)+夏季学期(3周)+暑假(约7周),总教学周数维持40周不变,寒、暑假放假时间有所调整,春、秋季学期实行17周授课,1周-2周期末考试的教学安排,短学期实行3周授课与结课考核。春季和夏季学期不间断,连续进行。

2 “三学期制”条件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这就要求高校通过改革构建开放型、合作型教育,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性、既懂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1 培养目标

对于三本招生的独立学院,由于其生源构成、师资力量、办学机制、办学模式的特殊性,其人才培养目标侧重于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一定动手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合理的“三学期制”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有着重要意义。

2.2 专业设置

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符合地方经济规划。专业设置要求有一定的预见性,避免开设专业的盲目性和无计划性。以我院为例,目前共开设40余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经济、管理、人文、信息、国际交流等5大领域。同时在学生选择专业上,我院实施了转专业制度和按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的人才培养制度,使学生在专业选择上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2.3 “三学期制”条件下的课程设置

根据三本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对原有的一些课程及内容进行相应地精简、合并与更新,以体现课程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在不增加课时负担的情况下,拓宽学生知识面,给予学生多元的选择机会。在课程设置中,优化组织各类课程,使之互相补充,不能片面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而要充分考虑课程的整体功能。

(1)优化必修课程,夯实专业基础。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知识严重脱节现象,即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与企业中现有的技术、设备、水平严重脱节,学生进入企业后,企业仍需对其进行重新培训,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这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三学期制”条件下,对必修课程进行优(下转第35页)(上接第31页)化整合、提炼更新,及时删除那些陈旧过时的事例和理论,汲取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同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推陈出新,增加所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坚持与时俱进,选择紧跟时代的教科书,使学生接受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

(2)增加选修课程,扩大学生视野。在课程改革中,高校要充实课程资源,增加选修课的比例,提高学生选课的自由度,突破专业选修课的范围,开设跨学科、跨年级、跨系列的选修课程,既有扩大知识面的普通课程,又有向纵深发展的提高课。根据课程的不同性质和内容,灵活安排其教学周数,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视野。

(3)拓展实践课程,培养创新能力。针对实践课程的改革,充分利用夏季的短学期,进一步强化实验、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大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三本院校,其目标侧重于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参观、实习,结合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2.4 课程编排的指导原则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编排要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指令性与指导性相补充,校内与校外相联系,多样性与灵活性相协调的基本原则。秋季和春季是两个长学期,主要安排全校公共必修课、学科专业类必修课、专业限制性选修课的理论教学。夏季短学期原则上以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实验、实践教学为主。

2.5 人才培养途径

(1)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知识的人文性和实用性的结合。在课堂上,教师注重引导、启发,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教与学的互动,把学生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在课堂外,要使高校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高校为企业服务,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企业为高校提供实习场所,学生通过参观工厂、企业,增加实习机会,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双赢。

(2)聘请知名专家,扩大学术交流。在“三学期制”条件下,充分利用夏季的短学期,聘请本校的名师、教授或企事业单位的业务骨干,开设公共选修课,把自己在教学、科研上积累的丰富知识以及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之中。扩大学术交流,加强与国内、外大学的联系,实现学历、学分的相互认可,促使更多学生有机会到国外高校进修学习。

坚持教育创新,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学期制”背景下三本院校如何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适应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王明华.我国高校三学期制变革的特征及其思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38.

三学期制范文3

关键词:病理学;试卷分析;护理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对象

2016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对2015级三年制护理学专业学生(580名)使用同一套试题进行病理学期末闭卷考试,共收回试卷580份。该试卷共56道题,包括单选题、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及论述题共6种题型。满分100分,60分为及格。阅卷工作采取集体阅卷、流水作业方式,每题由专人评阅,以减少主观性阅卷的差异。

二、期末考试原因分析

1.W生的因素

(1)对专业课程的兴趣程度。对于病理学,很多学生刚开始都觉得很难,会出现一定的畏惧心理,但通过教师各种临床案例分析,大多数学生都能逐渐适应,并由此产生学习兴趣。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成绩较好。

(2)对任课教师的喜欢程度。通过调查及与学生的交流发现,若是喜欢一位教师,他们就会比较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学习热情高,学习效果好。

(3)课前预习情况调查结果显示,预习程度不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高职护理专业仅11.6%的学生能做到课前预习。

(4)听讲情况调查结果显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上课打瞌睡,说话和开小差,个别学生玩手机。这些情况都使得其学习效率大为降低。

(5)课后复习情况调查结果显示,高职护理专业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做到及时复习,消化课堂知识。大部分学生都只是在想起来或者要考试时才复习,而有些学生则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根本不复习。

(6)实验课的学习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在刚开始上实验课时觉得新鲜又刺激,但时间一长,新鲜感没了,加上大体标本都是浸泡在福尔马林溶液中,学生不能触摸,学习积极性也就随之降低。

2.教师的因素

(1)根据学生的理解调整讲课的速度。学生对上课时语调适中、对不会的或不能理解的问题能够反复讲解的教师比较欢迎,学习效果比较好;而有些教师讲课速度过快,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能力,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这与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有关。教师在授课时更应注意因材施教。

(2)上课时的互动频率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况。很显然教师若采用讨论式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而有些教师上课时照本宣科,讲课无激情,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出现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差的现象。

(3)教学方式。病理学知识本身比较枯燥,教师在讲解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用大量的图片及动画,使学生对所讲的内容有比较直观的认识,这种教学方法较受学生的欢迎。

(4)上课时理论联系实际的情况。 教师上课时若只是单纯讲解病理学知识,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而不感兴趣。若在讲解的过程中适量穿插一些与该组织部位相关的组织胚胎学、法医学和临床知识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讨论

综上所述,要想改变现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整好教师和学生的主客体关系。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方配合,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与学生有一定的情感交流,因为教师对待学生和学科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应努力拓宽知识面,在讲解一门课程的同时引入与之相关的其他课程的内容,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三学期制范文4

关键词:东南大学;“三会一体”;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015-02

国立东南大学是孟碌眼中“中国第一所有希望的现代高等学府”。从创办之初,在其首任校长――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的带领下,在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制度下学校快速发展。一度与北京大学南北并列,成为当时中国学术的两大重镇。国立东南大学是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开端,其“三会一体”管理体制更是独具特色。

一、新教育运动中诞生的东南大学

五四前后,中国兴起了以留学欧美的新教育家群体为主导的新教育运动。这场新教育运动以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为理论基础,提倡教育的民主化、科学化、国际化和本土化,是一次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教育现代化改革运动。东南大学便是在这一运动浪潮中诞生的。

1920年时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的郭秉文提出要建立一所国立综合大学,暂命名为东南大学。从此,各项筹备工作陆续展开。1921年7月《东南大学组织大纲》得到教育部的批准,正式成立东南大学,郭秉文担任首任校长。东南大学便是郭秉文“寓师范于大学”办学模式的切实施行。他广泛招揽欧美留学生来校执教,使得东南大学成为欧美留学生的重要集结地,与北大、江苏教育会一起成为新教育运动的三大中心。

东南大学的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其组织结构较为简单,设总务处统管全校事务,总务之下设教务、斋务、庶务三处,校长与三处主任组成校务会议,讨论决定学校的重大事情。郭秉文担任校长后,他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设立校长办公处取代总务处,将斋务处和庶务处合并为事务处,将校务会议作为最终的决策机构,学校的重要事情都由校务会议决定,然后再经校长批准后付诸实施。从中可以看出,郭秉文受到了哥伦比亚大学所提倡的民主管理思想的影响,也为今后东南大学管理体制的创新埋下了伏笔。东南大学成立之初,便借鉴美国的“哥大模式”开展改革,其“三会一体”管理体制正是在参照“哥大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

二、“三会一体”的学校管理体制

东南大学在学校管理体制上坚持实行校董会、校长领导下的“三会一体”,同时注重发挥校董会作用,对学生的管理则实行“学生自治”。

1.“三会制”。“三会制”即评议会、教授会和行政委员会,三会的主席皆由东南大学校长兼任。“三会”设在校长之下,职责分明,管理职能各有分工、相互制衡,形成“三会一体”。评议会是议事机构,其主要是决议学校的教育方针、学校规划以及各项经济支出等重大事务,评议会由校长、学科主任及各系教授代表、行政各部代表、附中和附小的代表组成。评议会下设有8个专门委员会:如招生委员会、学生自治委员会等。教授会主要负责全校教育事务,由校长、各科系主任及教授组成,主要职能有:建议系与科之增设、废止或变更;颁授名誉学位制决议;规定学生成绩之标准;议处全校教育上的公共事项。教授会下设有5科:工科、农科、商科、教育科和文理科。行政委员会主要负责执行全校行政事以及协助校长处理校务,主要职能有:规划全校公共行政事宜、审查行政各部事务、处理临时发生的各种行政事务。行政委员会下有11个部:如会计部、事务部、出版部等。通过实行“三会一体”的学校管理体制,在提高了学校内部决策过程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同时,也为决策的施行提供了保障,这是东南大学迅速崛起的重要因素。

2.校董会。在东南大学学校领导体制中,校董会的设置颇具特色。校董会是学校最高的立法和决策机构,地位与校长并列甚至高于校长。校董会的职能包括:审定学校的大政方针;审核学校的预、决算;推选校长;审议学校科系的增添、废止和变更;保管私人所捐的财产;决议学校的重大事项。其设立的最大作用则是建立起了东南大学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渠道,校董会中社会名流众多,张謇、蔡元培、蒋梦麟、黄炎培、江谦、任鸿隽等知名教育家、实业家、政府官员都曾是校董会成员。他们通过自身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和影响力为东南大学在创建、办学过程中取得了来自社会上的众多舆论、物质与经济上的支持,因而使其得以迅速发展。

3.“学生自治”。在学生的管理方面,东南大学施行的是“学生自治”。所谓的“学生自治”是指学生在学习上的自学和自力研究、生活上的自立与自理以及各种学术活动、文体活动的自行组织和主办。东南大学通过设立学生自治会,其下设有评议会、执行部、仲裁院三个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制衡。执行部为组织执行部门,主要职能是:主办各类学术活动、文艺活动、体育活动,并参与宿舍、食堂等管理工作;仲裁院为调解处理部门,主要职能是:对一般学生间的矛盾进行劝解、调解,如遇重大问题则要进行公开仲裁。学校一般的学术和文体活动则由学生自主开展;膳食、舍务等工作也由学生自主管理;如若学生间出现矛盾纠纷则交由仲裁院调解处理。学校通过发挥学生自治会的作用使得学生的自觉、自重、互助、合作的精神逐步形成,因而尊师爱校,校园风气和谐、协调有生气。

三、“三会一体”管理体制的评价与思考

1.“三会一体”学校管理体制的评价。东南大学在学校管理体制上施行校董会、校长领导下的“三会一体”。评议会、教授会、行政委员会三者分工明确、职责分明、相互制衡,校长兼任三会主席。通过“三会制”保证了东南大学各项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同时也为决策的切实施行提供保障。这也使得东南大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其管理体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校董会的设置。校董会作为学校决策的审议部门,是西方大学管理体制的特色,校董们利用所固有的社会资源和影响力在提升学校知名度的同时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社会舆论、物质、经济等各方面的支持。正是这一重要因素,使得东南大学迅速发展为与北京大学交相呼应的高等教育重镇。

同时,对学生管理实行“学生自治”,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生活、自主管理的能力。成立学生自治委员会,并由学生敬仰的教授进行组织引导工作。学生自主能力得到提升,并逐步习得自觉、自重、互助、合作的精神,校园文化和谐、校风优良,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学校氛围。

2.“三会一体”学校管理体制的历史启示。①善于利用社会资源,推动学校发展。在东南大学学校管理体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校董会的设置。校董们利用自身的资源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学校的影响力,为学校的发展取得了社会舆论、物质、经济等支持。教育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社会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形式,它的发展也必将与社会紧密相连。目前,普通高校的运行几乎全部靠国家的财政支持,而政府的投入与学校发展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高校要善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学校自身的影响力为学校的发展谋得更多社会物质、经济的支持。②彰显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自动”能力。人才的培养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靠教师自动地去教,而教师自动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东南大学所施行的校董会、校长领导下的评议会、教授会、行政委员会“三会一体”的学校管理体制,最大的特点便是权力的制衡和学校教师的广泛参与。教师处在学校工作的第一线,是学校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与执行者。教师广泛地参与学校决策、大政方针等相关事项的制定,可以保证学校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要充分尊重教师的权利,让教师广泛地参与到学校的日常工作中去,增强教师对学校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从而提升教师的“自动”能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学校人才培养功能的发挥。③实行“学生自治”,推进学生管理的民主化。东南大学在学生管理方面提出“学生自治”。学生作为学校的主要群体,其大部分活动要在学校进行。目前,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的自主程度不高,学生普遍感到约束和受限制。学生在学习上的自学和自主研究能力、生活上的自立和自理能力以及各种学术活动、文体活动的自行组织和主办能力都不强,这就要求学校在学生管理上真正做到“学生自治”,提高学生管理的民主化程度。同时学校要派老师组织和指导相关学生自治组织的建立,并且切实地支持这些学生自治组织的活动和相关申请。只有这样把“学生自治”做到了实处,使得学生的“自动”能力得以提升。通过此有助于学生自动自觉、合作互助精神的形成,有利于纯洁校风的形成和谐校园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但昭彬.“郭”立东南大学[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1).

[2]石猛.郭秉文与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J].高教探索,2010,(1).

[3]石猛.郭秉文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三学期制范文5

学校:

班级:

姓名:

分数:

注意:卷面整洁、字迹清晰,共50个小题。

48÷4=

14÷4=

550÷5=

125÷9=

63÷3=

23÷6=

909÷3=

650÷9=

24÷2=

23÷6=

660÷6=

424÷8=

36÷3=

42÷8=

605÷5=

234÷3=

39÷3=

42÷5=

360÷3=

508÷7=

48÷2=

15÷4=

805÷5=

276÷5=

62÷2=

26÷5=

408÷4=

639÷7=

44÷4=

22÷6=

820÷2=

208÷9=

42÷2=

48÷5=

770÷7=

329÷7=

85÷5=

29÷7=

505÷5=

350÷4=

36÷3=

43÷9=

963÷6=

203÷8=

75÷5=

35÷8=

496÷8=

308÷7=

三学期制范文6

目前我国高校大多以传统的两学期制为主,即春秋两个学期。两学期制是根据我国地理、气候条件和实际办学需要制定出来的,经实践检验并沿袭多年,其教学设计和配套的管理制度都比较完善。但在当前社会需求下,急需更多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两学制弊端也日益明显。主要体现在:其一,教师多采用讲授式教学,学生被动式接受;其二,象牙塔式教育,实践教学少;其三,部分课本理论知识更新慢,而当前科技极快,一些新的科研成果、理论信息未能及时反馈到教学里。这使得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轨。许多教育管理者认为三学期制比二学期制更有优势,认为通过三学期制,改革课程体系,培养能够无师自通的人,能够独立地到一个未知领域里工作的人。通过学期制改革,促进学生实践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和趋势,因此,我校也开展了小学期教学改革。但效果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不足?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小学期改革的现状,本项目组以文科学院为例,发放调查问卷,对其进行了研究。

二、小学期研究现状

小学期是舶来品,是向西方高校教学制度学习的产物。从世界范围来看,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源于哈佛大学在1871年开设的暑期学校。小学期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又一次尝试,具体指在不影响春秋两季学期正常教学的基础上,在暑假开展教学活动,课程时间不限,教学内容不固定,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增加实践教学,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等目标。高等教育管理者认为小学期可以为师生提供互动与实践和科研训练两个重要的平台,能够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其宗旨是改善人才的培养模式、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实现学校的国际化。小学期应该开设灵活多样的课程,并且在内容上要突出短、平、快的特点。

在我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就试办过暑期学校,但因为当时办学目标不明确、机制没有理顺等原因而没有坚持下来。2004年,北大参照美国一些大学的学期制度,空出12周时间进行暑期学校模式试点。北大自开办暑期学校以来,除了本校名教授开设课程外,还邀请了一批知名学者到校授课,让学生更快地了解各学科前沿的知识。开放性、国际化、服务性,是北大暑期学校的三大特点。

复旦大学的学期安排,是两个为时20周左右的长学期,3周左右的寒假与8周左右的暑假。在8周的暑假中,有6周用于暑期教学活动安排。复旦大学暑期学校的主要特点,一是具有鲜明的制度变革性质,其安排暑期教学活动、开办暑期学校的直接原因之一,是进一步推行以文理教育为特色的全面学分制。二是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多样化课程,包括在正常学期中与教学时间有冲突的课程安排、第二专业课程等安排在暑期。三是引进国际一流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合作办学,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社会化服务。

厦门大学于2004年再度推行三学期制。厦门大学更注重学期制改背后的东两,认为学期制改只是一种制度形式的转变,其核心应该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变。厦门大学对三学期制的定位是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平台;实施三学期制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都是大学新三大职能在培养对象方面的体现。

中国科技大学在开办暑期学校过程中,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科大的人才培养定位是“科技英才”,这就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科学前沿、开展科研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自我选择、自主学习的空间。

而非研究型大学,如江西理工大学也有其自己的特点,在其推行的三学期制改革中,春秋两个长学期与现行两学期制差别不大,大多数为理论课的教学,同时也包括部分随课程的实验课程。短学期安排集中性的实习、实验、实训、社会调查等,包括军训、金工、单独设课的实验和一些能在短学期内完成的理论课(主要是综合素质任选课程)。少量课程的实践教学也可以安排在长学期里进行。具体而言,短学期主要解决大面积的集中实习问题,同时,合理安排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四部分实践教学内容。

三、云南农业大学文科类小学期教学现状分析

1、研究对象

对于云南农业大学的三个小学期,分别划归大一、大二和大三。大一小学期主要是军训,因此,研究对象主要是大二、大三的学生。

2、研究方法和过程

小学期教学改革是一个涉及因素多、实施难度大、跨度时间长的工程,为了更好地了解现状,本次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采用文献分析法,收集、鉴别、整理学期制改革的相关文献和资料,来全面的了解小学期的历史,国内外高校的发展情况等;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来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此次调查共向大二、大三的本科生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45份,回收率达86.25%。

3、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调查问卷的数据,对当前云南农业大学的小学教改活动有一定的认识,发现其当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如下。

(1)小学期的课程设置创新不够。课程设置是是学期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学生们也很关注自己在小学期能够学到什么。对于我校文科专业的课程设置,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本校学生小学期后普遍认为课程设置创新不够,多是些枯燥无味的讲座和理论教学活动。学校文科小学期的课程设置实践课程较少,完全不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多样性等。此外,在实际运作中,部分小学期的课程和两个长学期的内容关联甚少,小学期内容与春秋两学期的内容没有相呼应形成完整的教学计划。小学期实践教学不是孤立的教学环节,而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质量的提升过程,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的综合应用的过程。

(2)部分教师思想观念没有转变。部分教师上了一学期的课后,还没有从疲劳中缓过来,加上小学期的开设对教师的科研时间造成了冲击等等方面,导致部分教师对第三学期持消极态度。有的小学期授课教师沿用陈旧的教学方式,致使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甚至引起了学生的抵触情绪。学生的不配合,又反过来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上课情绪,降低了上课质量。学校应加强引导,建立健全小学期的评价机制,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小学期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小学期教改需要学校、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探寻符合当前需要、又力所能及的教学课程。

(3)学生积极性不高。由于小学期被安排在暑假,部分学生忙着打工、培训等各种策划和行动,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旷课、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来上课的人积极性也不高,有时是老师一个人在课堂上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要么玩手机,要么睡觉,和老师几乎没有互动。此外,因学期调整而出现的理论课程教学“缩水”,而实践类教学又因安排组织不当流于形式。增加短学期后,本来教学内容应更丰富,教学方式更为灵活,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不高,出勤率很低。

(4)资源整合不充分。小学期改革,在资源使用率上,并没有注入多少新的活力因素,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县合作等很多资源并没有被充分利用。小学期的一些课程资源、专题讲座及学术报告,类别不够丰富且数量有限,远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各学校之间的交流不够频繁,范围不够广。对于成功的改革方法以及改革误区等经验交流不够,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弯路,阻碍了改革的速度。

四、小学期教学改革对策和建议

结合上述的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改进第三学期运行效果上,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优化小学期课程体系

学校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加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县合作,完善小学期课程体系。引入优胜劣汰的课程机制,推广学生们爱选、爱听的课程,淘汰一些学生反映较差的课程。同时,在课程设置上积极以拓展知识面、提高实践能力为导向,充分重视课程的实用性、实践性,提高学生对第三学期课程学习的兴趣。

2、注重学生实践,加强动手能力培养

对于学生对所开设的课程,问卷调查的结果如图2所示。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学生最认可实践类课程和实用型课程。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和保障。在实践中将书本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同时通过实践活动检验理论知识,可以发现理论教学中的不足,及时弥补和修正。在整个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学习方法,破除之前被动式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以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形成批判性思维方式。这样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面对新知识和信息,灵活地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信息分析、归纳,从而适应变化多样的社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实际上,在访谈中发现,很多学生希望多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提高就业能力。但是由于自身资源和信息有限,部分学生都无法参与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实践中去。而小学期的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现实需要,使学生深入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使学生走出去,企业引进来,学生在实践教学计划中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专业实习都是对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也为尽快融入社会做前期准备,另外降低了企业对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成本,为企业找到合适的工作人员提供人才资源。

3、完善对学生成绩的评定考核

在成绩考核方面,调查结果如下图3所示。

通过问卷调查也可以发现,同学更倾向于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而非理论知识。通过实际操作或者实践的方式考察,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这也符合小学期教改的最初目的。

4、合理规划师资力量

高校推行三学期,应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统筹规划校内外师资资源。一方面学校管理部门要充分了解学校的师资力量,挖掘出教师的最大潜力。不但要鼓励教师开设出灵活、多元的教学课程,提高学生积极性,还要综合考虑教师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以便教师能够有充分的时间从事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同时也能有更多机会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小学期,邀请一些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开设一些短期课程,使学生可以了解学科最为前沿的动态,丰富课程内容。

上一篇汉语汉字

下一篇双导师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