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布艺术论文范例6篇

拼布艺术论文

拼布艺术论文范文1

拼布,顾名思义就是将一片片碎布或不同织物拼缝在一起的工艺。看似简单,但其中蕴含美学、色彩学、图案纹样知识、视觉传达理论等设计学知识,还需要掌握针、线、缝纫等手工技艺。能够熟练掌握以上原理和技巧并将个人审美、修养、品位和经验运用其中的,堪称“大家”。提起中国的拼布艺术,就离不开一位在这一领域堪称“大家”的人物一一金媛善。她自幼受祖母、母亲的熏陶,热爱女红;她数十年执着于中国拼布艺术的创作研究,早年寻访国内多个少数民族地区,深入探讨当地民族的手工技艺;她多次参加国内、国际拼布大赛,并屡获奖项,被誉为“当代唯一能够代表中国手工拼布艺术水平的艺术家”。

正是这样一位已经67岁的朝鲜族艺术家,用她的一双巧手将一块块布头变成了实用的生活品,更是通过她独特的审美、独到的见识以及对拼布艺术的坚持和执着,将一块块布头变成了可供收藏的艺术品,并不断将中国的拼布文化传播到国内外。

“少数民族前辈是我最好的老师”

关于拼布的起源,一直都有争议,但金媛善坚持中国是传统拼布的起源。一次在上海的一个拼布论坛,一位来自日本的知名专家演讲时说拼布的起源是美国,亚洲拼布的起源是日本,当时金媛善就给予了礼貌而有力的反驳:传统拼布在中国唐代就有作品出现,在乌鲁木齐的库车博物馆,展示有一个唐代出土的盖脸布,用的就是拼布技艺,纹样是中国铜钱纹样,叫“钱形纹”,具有“福在眼前”的意味,国外称这种纹样叫“教堂之窗”。“我认为传统拼布的起源在中国,现代拼布的起源在美国。”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金媛善都坚持这一观点,并向更多的人传递着她对中国拼布的热爱,以及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捍卫和传承。

“我给学生们上课,第一堂课也始终是讲这个纹样,‘钱形纹’结合了平针、倒针、缭针等拼布的基本针法,把这个纹样巩固了,基本的拼布就都能够做出来,这样使学生在学习拼布的初始阶段就比较有成就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另外,‘钱形纹’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纹样之一,这样也就是在告诉大家拼布的起源是在中国。”同时,现在国外很多都是用棉布来进行拼布的教学和制作,中国很多人也是用棉布,金媛善却提倡用真丝作为原材料,通过植物印染来做。她说,中国是丝绸之国,用中国的元素来做,独具特色的拼布能够更好地代表中国文化。

不仅如此,金媛善最为著名的“倒三针”手法也体现着中国传统的处世哲学。金媛善说,“我现在使用的针法并非惯用针法,而是使用了‘倒三针’。原本是没有‘倒三针’这一说法的,我是希望有中国的独特风格。古人云:退一步海阔天空,我退了一针,退了一针,再退一针,总共退了三针,然后大跨步走一步,这个就是‘以退为进’‘三思而后行’的理念,我认为这个针法完全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性格。”

许多人看过金媛善的作品后,都会为精美的图案和大胆的配色啧啧称赞。殊不知她从未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学习。能够打造出如此绚丽的拼布艺术品,金媛善究竟是如何做到的?“我的母亲是裁缝,我是家里老大,总是帮着母亲做活,当时看到母亲用做衣服剩下的布头拼被子,这样不仅节约而且最大化地使用布料,这也是朝鲜族的一个传统,拼布做出的包袱皮还带有吉祥的意味”,金媛善说,跟着母亲学会了技法,而色彩和图案的灵感则源于对少数民族的采风。“1994年,我到云南、贵州、四川三个省份转了三个月。每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的色彩都打动着我。采风中跟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请教,她们毫不保留地都教给了我。所以每当有人问谁教会了我拼布,我都会毫不犹豫地说,少数民族前辈是我的老师!”

“作品如人品,先有德后有美”

从事拼布艺术,金媛善结识了国内外众多的拼布艺术家和从业人员,“因布结缘”的人很多,在与大家的沟通中,金媛善也在不断感悟“作品如人品”的涵义。“每年过年很多学生打来电话,发来短信说,在老师的身上不但学到了拼布的历史、技巧,但更多地学到了如何做人,以及人格的魅力”,金媛善谈到这一点十分欣慰,她始终强调“人品做不好,作品也不会美”,先有德,再有美。每当遇到拼布爱好者,金媛善总是非常无私、毫无保留地教给别人。“我以前跟别人学的时候,别人总是有所保留,让人心里很难受,我不想给别人这样的感受。记得之前学习‘钱形纹’时,韩国老师让先交一年35000元的学费。后来在新疆库车博物馆看到中国的‘钱形纹’,掌握了一些新的技巧,比韩国老师做得还板正儿,后来我连怎么窝边、怎么熨烫都告诉了对方。”

金媛善的每一幅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2007年,金媛善参加日本东京“国际拼布大赛”的一副作品叫“姹紫嫣红”,2012年根据该作品图案做的桌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藏。这幅颇有影响力的作品其实原名叫“承诺”,为了参赛而改名。“原来的名字是源于当时的一个想法。当年的1月7日,我写下了日记:‘今年一定要给孙女做一个拼布床单’。因为这个床单一共是由311块不同形状的拼布四方块组成,我就暗下决心每天必须拼出一块。我的日记中写着‘金媛善一生当中对别人的承诺都会实现,答应了就一定要做到’。当这个作品在当年12月20日完成时,我对别人的承诺和对自己的约束都实现了,我在日记中写道‘金媛善,真棒’。”

“让传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谈到近年拼布在服装服饰上的更多使用,金媛善表达了她的看法。从2010年开始,她注意到一些国外品牌的新一季作品中采用拼布技艺,有的是直接采用拼布手法,有的采用印染的方式使图案呈现拼布效果,增强服装的风格化特点。“很喜欢这种融合和再生;我今年就想主要研究这个方向,不仅仅是原汁原味的照搬,要再创造,使传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拼布不仅能够运用于服装设计,还可以和家居、家具、汽车等行业结合,都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审美效果。”

对于拼布艺术的未来,金媛善希望国内爱好者们能够更进一步用中国少数民族元素来进行创作,做出“中国式拼布”,不要一味去模仿,这点非常关键。“针法技巧都很容易,但将元素融入进来是需要动脑筋琢磨。中国文化中可用创意的元素特别多,值得好好挖掘。拼布在中国29个民族中都有出现,比如侗族、拉祜族、白族等都有应用,我是以朝鲜族为载体表现,其他民族的配色、图案、手法也各有不同。”金媛善表示,她一个人的能力有限,现在长期教授了13名学生,希望能够将各个少数民族的拼布特色与生活中的用品相结合。比如近期她到海南去就订购了当地的特色黎锦,将拼布与少数民族文化结合起来,一个拼布作品讲述一个民族的爱情故事或是祖先故事,制作的人也怀着一种美好和崇敬的心境,让每个作品都是有故事的拼布。“我的愿望就是希望我的拼布会说话。”

后记

在一个活动的现场偶识金媛善,深深地被她的直率和活力打动,为她美轮美奂、巧夺天工的艺术作品感叹和折服,萌生探究她的拼布世界的念头,今天这个想法已经化为文字,作为我们了解拼布艺术、拼布艺术家金媛善的一扇窗、一道门。正如金媛善说言:“我热爱拼布,也爱那些热爱拼布事业的可爱的人们,我希望中国拼布多出优秀的人才和优美的作品。同时,也更希望得到国家和相关部门重视和扶持,让中国的拼布之美闪耀世界。”

值得欣慰的是,在金媛善多年的努力和呼吁下,部级的拼布组织已经在中国流行色协会成立了,聘请她为拼布色彩与艺术研究专业委员会的首席专家委员,以后在国际舞台上她不再是以个人名义参加的艺术家,中国拼布艺术也有望得到进一步地推广和传播。

相关链接

拼布,英文为Patchwork(又称Piecine,Qullting),是,一种将裁剪成规则或不规则的布片按照设计者意图进行连接缝合的技术,是一种常见的装饰方式,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拼布经常被人们用于服饰和家居用品之中。

关于拼布的由来,说法很多,一种是认为拼布最早起源于东方的民间手工艺,当时多用于服装和头巾,在时期,这种制作工艺从亚洲传入欧洲。在刚刚传入欧洲时,拼布最大的用处是制作衣服和棉被以御寒。直到19世纪初,拼布才逐渐发展为两支一一实用拼布和艺术拼布。

拼布艺术论文范文2

1 拼布艺术的发展

拼布最初是应补足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而产生,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美国的艺术界逐渐将美国传统的拼布创作视为视觉艺术。1971年,具有标志性的现代艺术重镇——纽约的惠特尼美国艺术美术馆展出19世纪及20世纪初期的美国早期拼布,促使拼布的艺术地位大为提升,拼布的艺术风潮开始于世界各地展开。在拼布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欧洲的蕾丝编织、绣花等大部分传统手工艺得以继承,并且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图案。

如今,拼布艺术在日本、韩国等地广泛流行,受到各界人士的大力欢迎和好评。在国内,拼布艺术也渐渐为人们所熟悉,在上海就先后举办过多次拼布艺术展和各种拼布交流会,轰动世界的巨幅拼布壁挂《文鸟》,是日本爱知世博会向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办方赠送的特殊礼物,高 5 m、宽 8 m,上半幅由日本拼布者制作,下半幅由中国拼布者制作,用了超过10万块布片,以其有语言分辨能力的文鸟来寓意人类的彼此理解和谅解。

2 我国传统服饰中的拼布艺术

以拼布的方式作为服装缝制或装饰的手段在我国的历史上由来已久,主要用于服装、鞋子等的制作,其图案、色彩和拼接方式等主要根据宗教或民俗的需要制成,较为人所熟知的有明代的水田衣、百衲衣、儿童的百家衣等。

水田衣是明代流行的一种“时装”,以各色零碎锦料拼合缝制而成。因整件服装织料色彩互相交错形如水田而得名。据说在唐代就有人用这种方法拼制衣服,王维诗中就有“裁衣学水田”的描述。水田衣的制作,在开始时还比较注意匀称,各种锦缎料都事先裁成长方形,然后再有规律地编排缝制成衣,到了后来就不再那样拘泥,织锦料子大小不一,参差不齐,形状也各不相同。

百衲衣又称袈裟,因用许多方形小块布片拼缀制成而得名,泛指补丁很多的衣服。但是,中国又称僧衣为“百衲衣”,因为汉族地区有的僧人为了表示苦修,常拾取别人丢弃的陈旧杂碎的布片,洗涤干净后,加以密缝拼缀而成衣,通称为“衲衣”,也称功德衣、无畏衣等。

中国的儿童百家衣可谓一种典型的民俗服装。它的来源是一种民俗讲究,就是父母期望孩子健康成长,认为这需要托大家的福,就要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穿百家衣自然是一种象征,只需从各家取一块布片,将布片拼合起来做成服装也就成了百家衣。儿童百家衣坎肩做工复杂,不同色彩、质料、形状的布片经过精心选择、折叠、缝合,最后做成一件五彩斑斓的衣服,整件衣服色彩鲜明,风格质朴,令人备觉温馨。

3 民族服饰中的拼布艺术

3.1 利用拼布艺术装饰整体面料

我国传统的民族服装主要是采用手工制作,手工纺纱、织布、染布、刺绣,这就决定了所制作出来的面料颜色、图案单一。因此,人们为了丰富面料的颜色及图案,通常采用刺绣、蜡染和饰缀银饰等方法来改变单调的手染面料,同时,还通过拼接缝制不同的面料来达到面料改造的目的。云南彝族姑娘的上衣采用三角形彩布拼贴,使得该服装在色彩设计上极具个性,上装绚烂,下装凝重,红缨缀饰包头,与三角形彩布拼贴上衣的搭配,产生了艳丽缤纷的效果(图 1)。云南省大姚县的彝族女装采用多层色布拼接而成的百褶裙,色彩非常艳丽,彝族崇拜虎,此套服装上的图纹,传说就是模仿虎纹而制(图 2)。

3.2 利用拼布艺术塑造整套服装的层次感

3.2.1 利用不同材质的面料进行拼接

昌都地区的藏族服饰具有浓郁的康巴服饰的特点,即厚重、华贵等,但相比在色彩上更趋于较重的素色调,大多采用蓝、黑色或灰色的氆氇等制作。氆氇是藏族人民手工制作而成的优质毛纺织品,细密平整,质软光滑,但色调单一,如配以色调鲜艳的碎花棉布在领袖部位加以装饰,则大大改善了整套服装的效果(图 3)。

3.2.2 利用不同肌理的面料进行拼接

所底式彝族青年妇女上着蓝色长衫,外套右衽半袖短上衣,下着百褶长裙,该裙采用从裙脚有褶到裙身其它部分少褶或无褶,利用拼布实现肌理的渐变,使得此裙穿着后显出女性优雅迷人的风姿(图 4)。

3.2.3 利用不同工艺制作的面料进行拼接

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一带的彝族蜡染衣,采用蜡染面料和刺绣面料相结合,把衣身和袖子及衣摆清楚的勾勒出来(图 5)。

3.3 利用拼布艺术搭配服装色彩

3.3.1 利用对比色面料进行拼接

云南文山地区的彝族女装在款式上相对简洁,衣身采用两种或 3 种对比色面料进行拼接,以求丰富服装的色调(图 6)。

3.3.2 利用不同颜色的面料结合结构线进行拼接

清代鄂尔多斯蒙古族女袍为圆领、右衽、马蹄袖,此袍在领口和袖口处拼接饰以纹样的面料,具有简洁明快的装饰效果(图 7)。

3.4 利用拼布艺术制作服装图案

除了可以利用拼布的方法改造整体面料之外,还可以用不同颜色及形状的布块组合成具体的局部图案。如云南省文山地区壮族女上衣,在其背部及胸前用各色彩布拼接成四方形图案(图 8),其纹饰独特,这与该民族的历史及传统道德有关。还有云南省富宁县彝族女裤,在黑布裤的裤腿部位镶三角形彩色布拼接的宽边(图 9),使得此服饰色彩古艳雅致,别具一格。

4 结论

拼布艺术论文范文3

本次拼布节由上海国际拼布作品展览会、“东纬杯”拼布艺术大赛和上海国际拼布节高峰论坛组成。

在国际拼布作品展览会上,展出了许多国内外拼布大师、艺术专家的百余幅经典之作,还展示了国际上制作各类拼布的最新工具与设备。现场还有拼布的DIY实践区,有专职的拼布艺术教师进行指导。

展会结束后,上海市服饰学会秘书长宓忆琴在第一时间接受了本刊的专访。

《中国服饰》杂志:继连续三年举办拼布展之后,今年首次举办“上海国际拼布节”,您如何评价本届拼布节?

宓忆琴:我觉得通过这次拼布节。让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认识拼布、关注拼布行业,同时也吸引了很多业外人士。以前我们办的拼布展,大家只是停留在对作品的表面认识,而这次拼布节举办后,更多的人开始了解拼布艺术、拼布文化,以及拼布产业在中国发展的现状和困境,关注拼布产业在中国发展的前景。这次拼布节我们也盛情邀请了在台湾非常有影响力的拼布艺术大师陈曹倩女士。她这样评价这次拼布节:“这是真正反映我们中国文化的节日。”

《中国服饰》杂志:四年来,拼布展、拼布节发展的历程如何呢?举办这次“上海国际拼布节”的初衷和意义何在呢?

宓忆琴:这次拼布节是由之前每年一次的拼布展发展而来的。每年都在进步,在完善,它见证了中国拼布行业从小到大的历程。2007年第一次拼布展的规模很小,是和其他四个单位合起来办的,只有100平方米左右,虽然影响不大,但是让我们看到这个行业在中国发展的萌芽。2008年,上海富士克制线有限公司加入,让拼布展初具规模,参展商进一步增加。2009年的拼布展是在上海世贸商城举办的,那个时候一些拼布企业已入驻世贸商城,出现了玩偶类的拼布,原来的玩偶类只是很小的一部允但却成为这次参展的亮点,此外,中国独创的、新兴的拼布艺术形式“丝绫堆秀”也大量出现。这次拼布展举办的效果非常好,来的客人远远超过预期,可以说2009拼布展的成功举办,为我们2010举办拼布节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也让我们看到拼布产业在中国发展的巨大潜力:一方面学院老师和学生的拼布技能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社会开始认可拼布产业,此外一些国内外的拼布工具商也开始关注中国拼布产业,例如日本阿部优株式会社、日本露香株式会社、台湾羽织创意美学有限公司,都开始看到中国市场的良好反响,因此一次国际性的拼布节呼之欲出。

《中国服饰》杂志:作为亲历者和见证者。您如何评价过去的总共四届拼布展、拼布节对国际时尚文化交流所做出的贡献?作为本届国际拼布节的主办方。您如何评价拼布节各家承办单位或参展单位的实际工作?

宓忆琴:我越来越觉得这种文化的交流是无形的,中国古老的女红文化在现代生活隐隐地发挥着作用,这种作用能够把大家心连心地联系在一起。

比如台湾的参展单位曾说,我们中国的文化就要在自己民族的土壤上开花、结果、传播。此外这次拼布节也引起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溯和挖掘。许多人说,拼布文化起源于欧洲,其实中国拼布文化历史更悠久,目前我们也正在着手做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文化的魅力促使我们做这些事,文化的魅力可以把各种语言的人们联系在一起,让台湾和大陆联系更紧密,促使我们对自己民族历史文化的挖掘和探究。

《中国服饰》杂志:政府在支持拼布节的举办以及进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您还希望政府加大在哪一个方面的支持力度?

宓忆琴:政府目前主要是影响力方面的支持,并没有财政方面的支持,政府会派人关注、参加我们的拼布节,并给出很好的建议。当然我们希望政府将来会给予更大的支持,比如场地支持、税费支持、建立专业拍卖场所等等,我觉得中国拼布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进一步的支持。

上海国际拼布节参展亮点荟萃

1 中国女红坊创办人、前台湾监察院长陈履安的夫人陈曹倩的作品;

2 韩国首尔国际拼布运营委员会委员、韩国江陵市政府名誉顾问、中国朝鲜族金媛善女士的作品;

拼布艺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现代主义 乔伊斯 绘画 构图 拼贴画

20世纪初,现代主义思想在音乐、绘画、摄影、雕刻和建筑这些领域风起云涌,强烈促进了文学改革的发展。种种与传统迥然相异的艺术观念和理论对乔伊斯的创作思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现代主义者来讲,传统的表现方式已经无法表现复杂的现实内容。在众多文艺领域中绘画最早探索到了现代主义的创新可能性,因而成为指引现代主义改革方向的先锋艺术形式。作家们从绘画艺术中学习创新的艺术成分,并仿效他们来开展文学试验。乔伊斯深受启迪,注重光、色、影、形的艺术功能以及各种视觉和听觉形象对表现感官印象的辅助作用。因而在乔伊斯的作品中可以发现诸多现代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例如多角度透视、非个人化叙事、拼贴画和构图等。本文将对其中两个运用较多的绘画技巧进行分析。

一.构图

构图(Composition),为造型艺术术语,在美术绘画中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将所要表现的形象的各个部分加以组织和适当地配置,构成一个协调完整的画面。构图时要使所有的因素完全协调,要达到“多样的统一”,对题材要进行剪裁,不必要的东西应该省略。构图的步骤是先将所要表现的对象构成轮廓,然后分光暗,层层设色,最后成为一件完整的美术作品。(何新,1989:116)在《辞海》中,谈到“构图”为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这在中国传统画中称之为“章法”或者“布局”。

现代主义美学家克莱夫・贝尔认为,激起审美感情的只能是由作品的线条和色彩以某种特定方式排列组合成的关系或形式。要创造有意味的形式,要经过简化和构图。构图就是将各种有意味的部分加以熔炼,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富有生命特征的整体。因此所谓构图,是在删除多余的信息之后,将剩余部分组成一个有意味的整体。在《尤利西斯》中简化了的瞬间印象从一天的框架中选取,小说描绘了1904年6月16日这一天都柏林三位普通市民从早上八点到次日凌晨两点四十分的生活经历和意识活动。小说采用了以一日为框架,从早晨至深夜,具有完整和谐的结构。《尤利西斯》把时间限制在 十八小时之内,全书共十八章,每一小时写一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二部分(第四章至第十五章),第三部分(第十六章至第十八章),作者谋篇布局的巧妙可见一斑,短暂的时间跨度却完整描述了三个人物一生的经历。在这幅意识的构图中,十年的生活将不断展现,过去、现在和将来交替融合。在表层的钟表时间之下是意识在记忆深处的流动将现在时间和过去时间联系起来。作品将绘画的空间艺术和写作的时间艺术相结合,通过对各部分之间的熔炼,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达到整体平衡的艺术效果。由此可见在文学和艺术领域,文字和光色不但可以用来传递信息,也可以被用来挖掘人的内心情感。《尤利西斯》成功地将构图与文学叙事技巧相结合,使读者深入人物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与外在行为。总而言之,现代主义的绘画进一步增强了文学叙事领域里的美学价值,丰富和发展了现代主义小说叙事艺术。

二.拼贴画技巧

现代主义小说中的拼贴画技巧(Collage)原指绘画技巧,是立体派画家常用的技法。立体主义(Cubism)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拼贴画指把各种不同的图像、照片、实物等拼贴在一起以创作出艺术构图。最早是1912年由立体派艺术家毕加索等把小块墙纸、图片、花布等作为组成部分粘贴到自己的画里开始的。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迭放造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主义的画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造成的三维空间错觉。传统的绘画强调从固定不变的视角得到统一的画面,而立体派则强调将不同视角获得的画面并置在一起,成为多角度瞬间画面的集合。从而表现出,“不能用单一固定的视角去描绘现代世界的真实”。比如毕加索的作品《亚威农少女》,在画中毕加索毅然抛弃了对人体的真实描写,把立体要素全部转化为平面要素,画中人物的头、眼睛、鼻子等同时以侧面或正面的形象出现,最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极端变形和夸张的画面。立体派画家强调主体从不同角度、不同技法展现对客体的感悟,并将这些不同的部分或碎片拼贴在一起。这种不同色彩、角度所形成的异质性,是立体派画家展现绘画主题的关键。拼贴画叙述技巧与传统的叙述方法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叙述强调形式、内容和情节的统一,传统叙述方法一直遵循贺拉斯强调的合式原则,而拼贴画则强调异质性,这种异质性既有内容上的又包括文体上的。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运用意识流技巧,描绘了三个反英雄人物荒诞的精神世界。小说的叙述中,乔伊斯将不同内容和文体的叙述材料并置在一起,这种叙述形式的异质性,恰似一幅立体派画家的拼贴画,揭示出现代社会人们思想情感的扭曲异化。

事实上,《尤利西斯》中的拼贴画可分为两个层次,动态拼贴画和静态拼贴画。前者指三个人物动态的意识活动彼此相互独立且相互关联,这一手法从始至终贯穿整部作品,三幅动态画面组成的拼贴画勾画出都柏林一天的精神画卷。静态拼贴画是将不同的叙述片段以报纸标题的形式拼合在一起,凸显人物精神世界的异化。

1.动态拼贴画

《尤利西斯》中的动态拼贴画由三部分组成,主要记述了斯蒂芬、布卢姆和莫莉的内心活动。在动态拼贴画中,这三个不同身份和个性特征的人物被赋予了不同语言风格的叙述文体,斯蒂芬不切实际的艺术幻想被赋予了整齐、符合逻辑关系的叙述文体;布卢姆庸俗猥琐的思想意识被赋予了不符合语法规范的口语体;而莫莉和荒诞的思想则通过完全紊乱、不加标点的文体展现出来。乔伊斯将三个人物的意识活动拼贴成内容和文体各不相同的动态画面,构成一幅三维的立体拼贴画,从三个层面折射出西方现代社会的精神危机。在内容上,布卢姆的庸俗哲学、斯蒂芬的虚无主义和莫莉的主义是现代精神荒原的不同方面的写照。在文体上,乔伊斯给予斯蒂芬有序的自由联想,给予布卢姆杂乱的意识流,而莫莉则是完全自由、无序的自由联想。三个人物描述中文体的异质性凸显出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疏离孤独的精神状态,然而这种文体差异又有其内在的统一性,它们共同勾勒出现代都柏林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精神空虚与混乱,深刻反映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

2.静态拼贴画

《尤利西斯》中的静态拼贴画展现的是时间停滞时不同空间维度下的各个画面的组合,它是将众多从不同角度透视的画面并置在一起的立体画面。在叙事作品中,当故事时间停滞下来后,作者以不同的视角将不同的片段如实地记录下来,再将它们平行并置在一起,形成一个立体的空间叙述结构,这些叙述片段被拼贴在一起,形成一幅拼贴画。乔伊斯在 《尤利西斯》中运用了大量的静态拼贴画技巧。他把不同内容和材质的材料像立体派画家一样,按照一定的模式组织在一起, “通过变化的文体,将现实展现为由多种话语构成的拼贴画”。

《尤利西斯》中典型的静态拼贴画出现在第七章“伊奥勒斯”中,乔伊斯在叙述午间这一小时内的事件时,并未完全以客观时间为顺序组织材料,而是用五花八门的标题形式记录了都柏林的方方面面,旨在说明都柏林乃至整个西方社会恰似一张杂乱的报纸。这章共计六十三个新闻标题,以“在希勃尼亚首都中心”为首开始展现市井,然后跳转到《自由人报》社,这期间的叙事主要展现了《自由人》报社内人们彼此间无聊和荒诞的闲谈。一帮浑浑噩噩的庸才,却在海阔天空地调侃着政治、法律、历史和艺术,俨然一幅复杂、荒诞的社会图景。乔伊斯的独特在于他没有将这些材料简单地以线性顺序排列起来,而是以报纸标题的形式将它们拼贴在了一起。在叙述文体上,乔伊斯将这些叙述内容分成六十三个叙述片段,并给每一个片断配上一个稀奇古怪的报纸标题。这些标题形式各异,有整句、短语、陈述句、疑问句,甚至还有由几个问号组成的。作者通过不同人物、不同叙述视角,将这些异质的材料和内容各不相同的叙述片段以纷乱的标题形式,粘贴成一张报纸,恰似报纸五花八门的栏目一样,各自叙述着自己的故事,角度各异,材料异质,强调了支离破碎和杂乱喧哗之感,展现出一个庸俗无聊和未来暗淡的世界。

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利用静态拼贴画技巧,打破了传统意义上文体风格的单一线性和统一性,但形式上的异质性却蕴含着深层次的统一性:“整个城市像是用现代材料并置在一起的一张硕大的报纸(一日社会生活的集合)”。在静态拼贴画中,使读者看到了一个立体的现代西方精神世界。通过叙述内容间以及内容同文体间的异质性揭示了现代社会人物扭曲异化的内心世界,深化了小说的反英雄主题。

三.总结

乔伊斯在小说创作中充分展示了他的天赋和创新精神,历史p哲学p音乐p绘画p诗歌等信手拈来,《尤利西斯》这部著作其内容丰富堪称一部百科全书。乔伊斯别具一格的创作技巧和变化多端的艺术风格是《尤利西斯》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在时间p意识p技巧p形式p内容等方面均进行了大胆的试验和全方位的改革,展现了人物微妙的精神世界和瞬息万变的意识活动,使小说艺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是现代文学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参考文献

[1]李维屏.乔伊斯的美学思想和小说艺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詹姆斯・乔伊斯.萧乾,文洁若译,尤利西斯[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3]李维屏.英国小说艺术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4]张叶.基于现代主义绘画的小说叙事模式[J].吉首大学学报.2011,3.

[5]吴庆军,梁卫格.论《尤利西斯》中的拼贴画叙述技巧[J].域外视野.2007,7.

拼布艺术论文范文5

(一)郴州民间工艺美术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郴州当地文化与中原文化、客家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独特产物,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思维、艺术理念、艺术特征、艺术形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个性。但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传承和运用。在分析整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积极因素,并创造性地应用于平面广告设计和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湘南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专家学者们研究以郴州市民间工艺美术为主要,然后辐射整个永州市和衡阳市,即湘南地区。其研究主要从湘南古民居、湘南民间工艺美术、湘南民间石雕、湘南民间木雕等几个方面,对民间工艺美术进行了归类、分析和整理。依据研究角度的不同,对有关湘南民间工艺美术研究著作的代表作进行简要概括:

(1)具有地方特色的湘南古民居著作,如唐凤鸣著《湘南民居研究》、范迎春著《湘南宗祠——建筑及装饰艺术研究》、王铁著《2012中国高等教育设计专业名校实验教学课题:湘南民居印象》等。

(2)有关湘南民间工艺美术的课题与论文,如陆岚的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湘南民间工艺美术资源的挖掘利用与理论研究》、论文《浅析蓝印花布的色彩观》等。

(3)湘南民间石雕的研究课题和论文,如何次贤的课题《湘南民间石雕的人文内涵、艺术价值及其保护与利用研究》、论文《湘南民间石雕艺术的文化寻绎》《从湘南民间石雕艺术看中国民间文化的崇德立德意蕴》等。

(4)湘南民间木雕的研究论文,李曦《湘南民间家具的装饰特征研究》《湘南古民居的木材选用与木雕装饰》《湘南古民居木雕艺术》等。以上这些课题、论文、著作主要从研究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自身的特征入手,广泛收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作品,阐述民间工艺美术的概念并将其分类,系统的分析其造型、色彩及美学特征,部分著作还进一步研究了民间工艺美术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对平面广告设计启示(艺术造型的直接借鉴)

1.为平面广告设计注入新的设计灵感。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是现代设计的土壤并影响其的发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来源于群众,并为群众所熟知,平面广告首先得被广大群众认识、认同并接受,因此将民间工艺美术引入平面广告设计,既对民间工艺美术加以提炼与创新,又能让平面广告为人民群众所理解,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以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先进的平面广告是国内学习和引进的主体,西方文化也在其中自然而然的传入,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民间工艺美术正面临消亡的边际,将其引入到平面广告设计中,既为中国平面广告设计注入新的设计灵感,又为民间工艺美术的继承和延续寻找到新途径。

2.为郴州地区的民间工艺美术传承寻找到新的载体。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它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是中国人民群众辛勤劳动的结晶。由于受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影响,民间工艺美术的创作者和消费群体大量进入城市务工,使得郴州地区民间工艺美术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许多民间工艺美术正在加速消亡。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引入平面广告设计中,将为其生存找到新的传播载体,在传达给广告受众的同时,促进其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也将为现代民间工艺美术再设计与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3.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研究的一种有益补充。从文化传承角度的考虑,郴州民间工艺美术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部分,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独特文化的不可替代性,对其文化艺术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是对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研究的一种有利的补充与完善。虽然郴州是中国的一个市,但其工艺美术是人民群众对大自然最纯朴、最直观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这种自然与纯真也是现代平面广告设计所追寻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探究,既是对中国工艺美术的一种补充,又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精神魅力的进一步挖掘,也将影响着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作品的创作。

二、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从源头上分析,是郴州当地文化与中原文化、客家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独特产物,在艺术思维、艺术理念、艺术特征、艺术形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个性,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包括平面广告设计在内的现代艺术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是可以预期的。但在可见文献中,还没有发现把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应用到平面广告设计教学的研究,因此,这属于尚未涉足的领域,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突破意义。

(一)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如何应用郴州民间工艺美术

1.情感的继承。平面广告设计者只有在真诚理解郴州民间工艺美术创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才能深刻的挖掘劳动人民的艺术成果,并把他们的情感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例如,在平面广告设计实践教学中,研究郴州大布江拼布艺术的一组同学,一开始只是在网络上搜寻整理资料,缺乏对拼布艺术实物的真实美感的体验,在老师的建议下,联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布江拼布绣传承人何娟,走进了她的公司,了解她的创作历程与民间工艺美术创作的情感体验,接触与了解到真实大布江拼布作品的魅力,他们满怀激情的研究进程PPT汇报,感染了每一位同学,也让班上所有同学了解了大布江拼布艺术绣,为后期拼布艺术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平面广告设计与民间工艺美术虽然在思维方式、表现手段、传达载体上有很大区别,但是对生活的热情、对劳动的赞美、对祖国的热爱是相同的,广告设计者在情感上的继承,也将为平面广告设计作品融入生命力,恰如其分的情感融入,不仅可以为平面广告设计作品增资天色,又可以使其具有亲和力,拉近广告受众的距离,让他们自然而然接受,做到润物细无声。

2.造型的借用与发展。郴州传统民间工艺美术造型丰富多彩,既有表达吉祥幸福的人物、动物花卉、文字、云纹、回纹、几何抽象形态等,又有广为流传的典故和成语,还有一些约定成俗的造型寓意组合。如果将这些丰富多彩的造型借用于平面广告设计中,将为平面广告设计开拓新的创作空间。如:陈秀同学利用郴州民间剪纸的造型形式制作了“南京青奥会欢迎您”平面广告作品,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南京青奥会”专题设计大赛中荣获三等奖。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造型的借用与发展,既丰富了平面广告造型语言,又为广告主融入消费群体奠定基础。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融入平面广告设计课堂教学中,既是对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造型艺术的传承,也是对郴州民间工艺美术造型艺术的发展。民间工艺美术造型经过提炼再设计,既吸收其造型的精髓,又承载着广告主赋予的消费理念、价值引导、审美情趣等,是将造型特点、形式美感、大众识别性等融入到平面广告设计中,为平面广告设计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平面广告设计的发展。

(二)理念的创新

郴州民间工艺美术融入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创新: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创新、平面广告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

1.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创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现代化工业文明的迅速扩展,物质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的急剧改变,导致许多民族的民间工艺美术在不断消亡和流变,郴州民间工艺美术也正在消逝。2014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潘鲁生就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延续指出,设计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精彩的创意设计可以使传统工艺美术焕发新的生机,既可以成为时尚产业的一部分、成为制造业人文工艺的增值部分,也可以以当代艺术的形态出现,重新建构审美、文化、生活之间的联系。高校具有文化资源优势,地方高校通过其教育幅射功能,可以对地方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传承发挥直接的、有针对性的作用和影响,地方高校平面广告设计与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只有合作互补、相得益彰,才能促进彼此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

2.平面广告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在“地方高校应用转型”的形势下,我院将艺术设计专业定位为“服务地方经济”,作为其主干课程之一的平面广告设计,将本地的工艺美术资源请进课堂,通过教学手段进行继承和延续,对平面广告设计表现形式进行创新的探索,对平面广告设计内容进一步丰富,将郴州民间工艺美术的吉祥寓意、造型特点、审美情趣引入到平面广告设计中,是对平面广告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

拼布艺术论文范文6

1.1拼贴艺术的由来和产生形式

20世纪初,立体主义艺术家开始将报纸、画布甚至木头等有真实质感的物件粘贴在画布上,企图打破绘画的平面性,之后这种称之为“拼贴”的绘画方式很快成为了现代绘画的重要方式之一。拼贴是一种高度依赖直觉得插图形式,它不仅需要考虑在同一空间中同时安排全然不相干的对象的可能性,还要兼顾组合元素的自然属性,这意味着拼贴要做到非常准确到位。

1.2拼贴技法的内容特点

拼贴是按照作者的设计意图,选择一些适宜的花色肌理的印刷物,布料以及其他平面材料,经过剪裁搭配,组合拼贴成有一定情趣与视觉节律美感的画面,由于其手法简便易行,可以充分展示作者的聪明才智与审美品位,并可借助手法来宣泄内心的感受与捕捉视觉的亮点,将其视觉元素点,线,面,黑,白,灰,造型,色调,肌理,等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按照一定组合秩序比例关系,拼贴出具有一定意境情调的画面来。

2拼贴技法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表现和视觉价值

拼贴技法在平面设计中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在图形处理技术还不成熟的时代设计师可以通过拼贴的方式轻易打破图形传统的写实方式,给平面作品带来极大的想象空间,可以轻易地将画面元素进行综合。实现自己的设计构想,因此,现代平面设计中拼贴技法的使用是那么自然和普遍。

2.1自由拼贴技法(元素的混合)

平面设计中拼贴技法不受形的束缚与画片的局限,敞开心扉尽情宣泄,只将图片当肌理,遵循形式美法则,按照一定组合秩序与图1比例关系,捕捉视觉亮点,拼贴设计出具有一定意境情调的作品。见图1,《自大》这幅现代平面作品中,设计师将画面元素从原处剪切出来,拼贴到新的画面中,进行元素的放大或缩小,顺序和位置的调换,肌理处理等。有目的地排列在一起,借助彼此间的异质性来冲击既有的视觉模式,多种元素的组合可以有效地利用对比,类比,夸张,等手法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也正是众多设计师钟情拼贴技法的原因。

2.2借形或事物拼贴法

将现有图片上的形象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并将不同的形象依照内在逻辑串联起来,或怪诞荒谬,或惊险猎奇,制造悬念引人入胜。见图2,《健康的心脏》中对不同事物的链接迫使观者打破原本对世界的认知,进而促使观者思考,接受新的链接所生成的新的意义。图中的铅笔,鞋子,香蕉所代表的意义,已经不是我们原来环境中所认知的了。图中作者设计意图是对于一个健康的心脏应做到图2ABC三点,1断裂的铅笔,表示避免压力,2鞋子则表示要变得更加积极,3香蕉则代表要选择良好的营养。这是一种先断裂在重构的审美认知模式。

3拼贴理念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拓展空间

3.1可触摸的平面作品

当今时代,科技发展迅速新媒体的发明和应用促使平面媒体的增长速度变缓慢,平面媒体的相对衰退必然影响平面设计的发展,因此近年来平面设计界一直在探索设计创新的途径,一些向非平面拓展的平面设计为我们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而其中的拼贴理念对掘新的设计思路,拓宽平面设计的发展空间提供了很好的途径。随着科学技术和加工工业的不断进步,设计师们开始创作“可触摸的平面作品”研究视觉和触觉的关系。视觉艺术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人观看的直观艺术形态的造型艺术,用各种造型手法表现出来艺术形象两维的平面设计作品。

3.2五感的拼贴设计

在对视觉和触觉的研究基础上,设计师们提出了五感设计的概念。我们的平面设计大多还停留在视觉和触觉的的层面,而五感设计提出将人类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五种感觉方式“拼贴”到平面设计作品中,人的五官、五感是很喜欢受刺激的,能够让五感愉快的讯息,必定是愈多愈好……虽说是专门搞平面设计,但当然也不只注重于视觉,而是要有综合触觉、嗅觉、听觉,甚至味觉察觉丰富的感觉世界、充实这个世界的技术。”

4结语

拼贴技法在今天的平面设计中可以说是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充分发挥了它潜在的威力,以及灵活多变,巧妙适宜的表现形式与视觉张力以及冲击力赢得了人们视觉与心理的好奇与关注,从而留下了深刻的视觉印象,完成了其艺术使命。大部分平面设计都会用到它,拼贴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表现手法。拼贴也已经从一种技术升华为一种现代的思考方式和多元化的理念,因此拼贴还在拓展者现代平面设计领域,为平面设计在数字时代的发展提供途径。拼贴由于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生命力,至今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探索。

作者:荆彦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翟鹰.装饰表现技法[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2]郭茂来.视觉艺术概论[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