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范例6篇

暴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暴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范文1

一、灾害性天气

1、4月5~6日受中低层切变及地面冷空气影响出现了暴雨天气,、八个乡镇的雨量超过100毫米,其中石马镇达到140.0毫米,连续暴雨致使多个乡镇受灾,村庄被淹,渠道决口,山体塌方,农田受损。

2、5月6日~7日受高空低槽东移和中低层切变影响,全县普降中到大阵雨或雷阵雨,局部暴雨。

3、5月13日~14日受中低层切变线、低涡和地面倒槽共同影响,12日晚~14日我县又有一次明显降水过程,过程雨量50~70mm,12日晚受中低层西南气流加强影响全县普降小到中雨,13日受中低层切变线、低涡及地面倒槽共同影响,全县普降大到暴雨,14日切变南压,全县阴天多云南部乡镇阴有阵雨。13日08时—14日08时,我县大部分乡镇出现暴雨和强降水。据统计:我县有13个乡镇出现暴雨,以瑶田94.3mm为最大,2个乡镇出现一小时强降水:七都32.3mm;瑶田37.1mm。同时,本台站出现18.4m/s西北风;一小时最大降水量30.6mm;24小时降水量52.6mm。

4、6月17日~20日受低槽东移影响,全县范围内出现大到暴雨天气。19日20时~20日20时坑田降雨量211.6mm为最大,降雨量57.8mm为最小,达到大暴雨的乡镇有10个。受其影响,本台站观测场西南角30立方米塌方,并整个山坡向中学倾斜滑坡,严重影响气象站观测场安全。

5、7月7日~8日受中层切变影响,7日2时到14时我县中北部乡镇普遍出现暴雨到特大暴雨。其中,县城及4个乡镇出现特大暴雨(12小时140毫米以上为特大暴雨),以县城165.8毫米为最大,2个乡镇达到大暴雨,7个乡镇达到暴雨。

6、7月20日出现短时强对流天气,七都一人受雷击死亡。

7、8月29日出现短时强对流天气,沙溪一人受雷击死亡。

二、2013年灾害特点

(一)、由于县为山区,天气气候复杂,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发生频率大,产生的局地短时降雨量大,由此也更容易产生气象次生灾害。

(二)、山区受暴雨影响比较明显,不仅由于山区易形成山洪爆发和山体滑坡,更由于山区抗灾害能力普遍弱,特别是群众住房多为土木结构,难抵突发灾害。

(三)、山区群众防雷意识差,从雷击死亡调查情况得知,死者多因在雷雨来时不顾个人安危,继续在农田劳作被雷电击中死亡。

(四)、从历年统计数据分析,我县地处中部,易受沿海登陆的台风影响,主要是容易出现大范围的暴雨天气。

(五)、从灾害发生时间分析,重大的灾情主要集中在5~7月之间。

三、灾害区域分布情况

据统计,2013年突发灾害,主要有以下情况:一是6月17日~20日出现全县范围暴雨洪涝;二是南部山区乡镇局地性暴雨山洪滑坡等;三是雷击灾害,出现在七都、藤田、沙溪三个易发区。

四、加强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

一是向县领导呈上气象呈阅件,并通过手机短信及时向全县领导及各级气象信息员发送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二是根据气象行业特点,组织本局内部开展了应急演练一次。三是印发了县气象灾害防御应急联动方案。四是坚持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认真做好日常值守应急和信息汇总工作,进一步提高信息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值班登记、交接班制度。

五、加强今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希望对全县自动气象站、气象信息员,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这是自然灾害应对工作走完最后一公里的关键。

(二)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机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突发事件呈多发态势,应该成为日常性工作,建立健全应急机构,完善设施,强化职能,制定相应措施,充分发挥事件应急处置的核心作用。

(三)巩固和提高应急队伍建设。不断建立各部门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应急队伍,可最大限度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效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和处置工作。

暴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范文2

关键词:公路;极端自然灾害;应对措施

地球及其地球周围环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运动、变化的本质规律及其人类社会利用自然资源的活动后所产生的灾害(人的生命及其技术和所创造的财富之不能承受的威胁),随时威胁着人类局部地区的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不论人类的科学技术如何发达,人类在一些极端自然灾害面前却显得无能为力(世界上因灾害遭毁灭的城市有53座,因地震而毁灭的为27座,另一半为水灾所致。地震造成死亡的人数占54%大多数是被震垮的房子压死的),但人类的技术和综合能力可以避免或减少极端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

一、自然灾害的种类

我国地域、海疆辽阔,江河湖泊水系发达,山高盆低,地质构造复杂,气候变化异常,雨量不均,植被不匀,湿地减少,人口较多,各种复杂因素的构成和地球及其地球周围环境运动、变化的本质规律,其自然灾害的潜在与发生是客观存在的。

(一)原生自然灾害的种类

原生自然灾害的种类大致有:地震(特别是地表15公里以内的6级以上的强震)、火山喷发(伴有地震)、海啸(5米以上)、高海潮(5米以上)、大洪水、山洪暴发(强降水)、飓风、龙卷风、台风(12级以上)、砂尘暴、雹雨、暴雪、雷暴、自然森林火灾、沙漠化、泥石流、山体滑坡、大雪崩、连续的高温干旱、连续的低温冻雨等。

以上自然灾害的发生都将造成人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尤其是大地震,范围大、波及面广,对人的生命(动物)和财产损失最为严重。

(二)次生自然灾害的种类

次生自然灾害是原生自然灾害发生后所产生的另类自然灾害。同时也包括人类行为工程(采油、采矿、开山、围湖、改河、建筑、化工、战争等)后所导致的自然灾害。

次生自然灾害的种类大致有:地震时所造成的海啸、火灾、爆炸、堰塞湖;水灾和地震过后的疫情;环境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金属污染、放射性污染、固体污染、液体污染、声污染、光污染、磁污染等);气候异变(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平面升高)、悬河、悬湖、水库决口(堤);地面变形(地陷、地裂);地下水位下降;水土流失;山体失稳等。

二、自然灾害对公路及交通运输的危害

各种自然灾害都会对人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有的自然灾害虽然不是直接对人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但是,它会恶化人类的生存条件,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极端自然灾害的发生,都将造成人的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不但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制约了人们的衣食住行,而且给减灾救灾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有的原生极端自然灾害发生后所产生的次生自然灾害,如不及时排除或处理不当,将会再次造成人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比如说,发生原生自然灾害是“致命打击”,那么,次生自然灾害则会“产草除根”。

(一)地震自然灾害发生时对公路及交通运输的危害

我国地域的地震大多属于地质构造性质的地震。浅地表强震(大于6级以上)往往造成桥梁倒塌,隧道、路面、路基开裂,设施倒塌,路基路面坍塌,山体塌方堵塞路面,电源、通信、交通运输中断。地震发生时,严重威胁着公路工程建设和公路运输过程中人员及其财产的安全。地震发生后,一段时间内还会存在震级不同的、彼此起伏的余震发生。

(二)海啸自然灾害发生时对公路及交通运输的危害

海啸是沿海地区或海洋区域发生强烈地震所引发的自然灾害,海啸形成的海浪高度可达30多米,海啸能量推进可达数千海里,冲击海岸线陆地,对海岸陆地的生命财产将造成重大损失。海啸对沿海公路、桥梁及其设施将造成严重破坏。

(三)台风(飓风、龙卷风)自然灾害发生时对公路及交通运输的危害

台风影响范围较大,台风经过的区域将对公路设施造成破坏。台风不但风力强劲,而且都伴带大量的降水,台风经过的局部区域将造成山洪暴发,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塌(坍)方,损坏公路绿化,冲毁或掩埋公路、桥涵及其设施,造成公路交通运输中断。

台风的形成时段如遇天文某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沿海区域将产生较大的风暴潮。飓风、龙卷风经过的区域,公路的设施及其桥梁的局部将遭受破坏,但对公路的影响面比较小。

(四)砂尘暴自然灾害发生时对公路及交通运输的危害

砂尘暴是内陆地区某些特定地理环境(山口、风区、戈壁)和大气气流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自然灾害。发生砂尘暴时的风速可达14级,在风力作用下,刮起尘、砂、石。砂尘暴持续时间可长达28小时。发生砂尘暴时,大量的砂石会堆积公路局部路段,公路被砂石掩埋深度可达2.6米,交通运输被迫停止,砂尘暴对公路标志及其附属设施造成严重创伤。

(五)洪水自然灾害发生时对公路及交通运输的危害

大面积持续的强降水将导致洪水泛滥成灾,一般情况下,洪水持续的时间在3~6天,1998年的长江特大洪水持续了28天。洪水会淹没(冲毁)公路、桥涵及其设施;水面上的各类漂流物随着水的流速会撞击下游的各类桥梁,给桥梁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强降水还会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塌(坍)方,冲毁或掩埋公路、桥涵及其设施,造成公路交通运输中断。

地震时所造成的堰塞湖如不及时排除以及江河、水库决口(堤),同样会淹没(冲毁)公路、桥涵及其设施。

(六)高温干旱、低温冻雨自然灾害发生时对公路及交通运输的危害

持续的高温(38℃以上)干旱会造成砂石路面结构松散,尘土飞扬,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拱起,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层发软,强度降低,产生拥包、波浪、车辙等病害。持续的低温(-10℃以下)冻雨会造成公路路面严重结冰,路面打滑,车辆无法通行,还会造成电力设施倒塌,电源及通信信号中断。持续的低温天气也会产生大暴雪,导致公路交通运输中断。

(七)雪崩自然灾害发生时对公路及交通运输的危害

雪崩是常年积雪的高原地区的一种自然灾害。大雪崩所形成的“雪龙”速度可达97米/秒,对高原地区的公路作业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大雪崩产生的大量积雪将会掩埋公路局部路段及其公路设施,导致公路交通运输中断。

三、公路安全应对自然灾害的原则及措施

极端自然灾害发生所产生的危害(破坏)大,波及面广,持续时间长,其抗灾、救灾的工作任务单靠一个行业、一个部门是无法完成的,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多方面的配合与协作才能完成。

(一)应对自然灾害的指导思想

应对自然灾害的指导思想:应从社会全局角度出发,综合利用全社会的力量,建立与完善技术、监测、跟踪、预报、预案、制度、规章、法律、行政和科普为一体的防灾、避灾、减灾、救灾、赈灾工作体系。

运用科学技术,把水土保持、固沙育林、保护湿地、增加植被、江河治理、节制汲取等工作做好,努力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

加强调查研究,把地质、水文、气象、天文等因素相互作用所产生自然灾害的宏观、微观规律认识清楚,依靠现有技术与手段,认真做好自然灾害及次生自然灾害的监测、跟踪、预报工作,依照相关法律及时灾害信息,努力实施防灾、避灾、减灾、救灾的具体方案。

大力开展科普,把先进的思想、科学的技术、防灾的理念、救灾的原理、减灾的方法、成功的经验进行宣传与普及,努力提高民众自身防灾、避灾、减灾、救灾的综合素质和水平。

(二)行业、部门(实体、部落)应对自然灾害的思路

认清与把握行业、部门(实体、部落)自身所在地理位置的特征、特点,发生极端自然灾害对本行业、部门(实体、部落)所造成的破坏(危害)程度,以及自然灾害或本行业、部门(实体、部落)遭遇自然灾害所产生的次生自然灾害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

发生极端自然灾害时,行业、部门(实体、部落)是遭遇自然灾害的第一人,也是第一见证人。因此,行业、部门(实体、部落)一定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一切资源和科技手段,建立静态、动态预警机制和联防机制,并认真做好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对可预见性的自然灾害,要做好相应的工作《预案》,对突发性(不可预见性)的自然灾害(事件),要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并用自身的规章制度和工作任务保证《预案》、《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开展各种《预案》、《应急预案》演练,完善各类《预案》、《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水平,以达到避灾、减灾、救灾的目的。

(三)公路应对自然灾害的原则及措施

公路安全与畅通是减灾、救灾工作中的生命线。因此,保证公路的安全与畅通是交通公路部门的天职。公路在遭遇极端自然灾害时也将遭到严重破坏,为此,抢通公路就成为交通公路部门的首要任务。

1.针对不同地区、自然灾害的种类与特点,合理提高公路工程的技术设计标准,以增强公路工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公路工程的技术设计要严格遵循自然环境自身运动规律,设计与工程施工都要尽最大努力减少对自然环境自身运动规律的破坏。

2.严格把好公路工程施工的质量关。同时,要努力保护公路沿线的地质、地貌、水流等自然环境;因公路工程建设需要而对公路沿线的地质、地貌、水流等自然环境所造成破坏的,要采取保护性技术措施,加以修复,确保地质、地貌、水流等自然环境的稳定。

3.加强公路安全、畅通的全面养护、巡查与管理,开展公路隐患的排查与整治。同时,要对公路沿线的地质、地貌、水流等自然环境的稳定性进行技术检测、监测,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确保公路畅通和交通运输的安全。

4.必须坚持重新设计和提高技术标准的原则。公路及公路设施遭受自然灾害破坏需要重新修复时,必须做好工程相关技术的调查分析,重新设计,以避免或减少同类自然灾害对公路造成新的破坏

5.根据行业、部门(实体、部落)应对自然灾害的思路,要以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指挥组织系统、人员力量调动、机械设备调配、通信联络手段、生命线路保障、抢救医疗安排、心理调节安抚、食品调集分发、资金物品管理、次生灾害处治、灾情技术监控、新闻报道主线、发动赈灾方法、恢复生产生活、灾后重建思路等方面的工作任务为模式,建立起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预案》和《应急预案》。

如:《地震公路抢通应急预案》(最高层次的应急预案)、《公路、桥梁、隧道突发性应急预案》、《砂尘暴公路应急预案》、《山洪暴发公路应急预案》、《泥石流、山体滑坡公路抢通应急预案》、《公路防汛、防洪工作预案》、《公路防台风(飓风、龙卷风)工作预案》、《公路防冻、防滑工作预案》、《公路防暴雪、防冻雨工作预案》、《公路春节运输保畅通工作预案》、《公路设施防雷暴工作预案》等。

6.开展各类《预案》的演练,验证《预案》的有效性,充实和完善《预案》,保证《预案》的科学性和存在的应有价值。

7.加强公路安全信息体系、应急技术储备、应急物资储备、应急抢险队伍和应急指挥系统的综合建设,不断增强公路应急的总体水平。

8.加强公路应对自然灾害工作的立法和规章制度建设,把公路应对自然灾害的任务列入工作日程。

9.以人为本,加强公路应对自然灾害工作的宣传,大力普及自身防灾、避灾、减灾、救灾的科学技术和知识,不断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管理水平。

(四)认真研究和判断严重自然灾害后果的潜在危险的防范

极端自然灾害发生后,需要紧急调集大量的人力和各种资源,即时应急救援,同时还要认真应对和消除极端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各类次生灾害。

这里需要指出,极端自然灾害发生后,同时也产生各类次生灾害,当人们在一段时间内实施应急救援、消除各类次生灾害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时候,我们还必须冷静地认真思考、分析、研究、评估、判断极端自然灾害发生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相对地域内存在的潜在危险。一是同类自然灾害的继续发生和各类次生灾害的再次产生,需要认真防范和再次消除。二是极端自然灾害发生后对原有地质构造的严重破坏,在严重破坏了的地质构造状态下,再加上气象环境各因素变化的作用下,将会发生另类极端自然灾害并产生各类次生灾害,同样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公路桥梁同样将会遭受再次破坏(2010年8月13日,四川遭受强降雨,汶川县城、映秀镇遭受特大山洪泥石流的袭击,河道上形成了雍塞体、堰塞湖。8月19日,四川一天垮塌四座桥,宝成铁路广汉石亭铁路大桥、安县先林大桥、华阳通济古桥、崇洲怀远老定江大桥。此次降雨至22日)。

极端自然灾害发生后,抢险、抢修、抢通、临时建设是必须的,但在改建、新建、重建决策时,则要做好全地域范围内复杂多因素综合性的科学考查与论证,并就改建、新建、重建的时间段给出一个合理起建的时间表。

四、结语

暴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范文3

关键词:设施农业;自然灾害;抗灾;措施;建议

1近年来盐城市设施农业自然灾害主要类型及危害特点

1.1大风

1.1.1发生规律

盐城地区大风天气多发生在春季和夏秋季,风力超过8级即会对设施农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1.1.2危害特点

一是对设施大棚的危害。大风常常会将竹木结构的老旧拱棚夷为平地,使建造标准较低的钢管、铁管拱棚发生扭曲、变形等,地锚松动乃至被拔出,甚至会将棚膜掀开或刮飞。有时,风灾还会使一些新建钢架拱棚因缓冲力差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棚体倾斜、棚膜破损等现象。二是对棚内作物的危害。如发生于春季,棚内经济作物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风灾会对作物生长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再遇上“倒春寒”天气,很容易造成植株冻害或冷害,重者直接导致作物死亡,损失严重。如果发生在夏秋季,作物正处于生长旺盛期,风灾会造成作物脱水、落花落果、倒伏折茎,导致抗病能力大幅下降,病虫害加重,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1.1.3典型案例

2016年6月23日的特大龙卷风瞬间最大风力达到17级,同时伴有冰雹、强降水,涉及阜宁县硕集社区、新沟镇、陈良镇、板湖镇等7个镇(区、街),以及射阳县开发区陈洋办事处和海河镇2个镇区,损坏设施大棚面积4.8万亩,造成农业经济损失9.97亿元。

1.2暴雪

1.2.1发生规律

冬季发生较多,尤其是每年的12月到翌年的1~2月发生频率较高,一般连续2~3次降雪过程,雪量在20mm以上即会对设施农业造成危害。

1.2.2危害特点

一是对设施大棚的危害。设施大棚具有相对的荷载量,如果暴雪发生时棚顶积雪不能及时清除,负载过重会压破薄膜,使钢架扭曲变形,严重时直接造成大棚垮塌。二是对棚内作物的危害。暴雪过后,棚内温度、地温均较低,植株根系活性差,养分吸收能力弱,易导致生长不良,早春幼苗抗性弱,往往直接造成死苗。

1.2.3典型案例

2013年2月18~19日盐城普降大到暴雪,市区降雪量21mm,积雪厚度20cm左右,最厚的积雪厚度甚至接近30cm。因雪灾受损设施农业面积5.4万亩,大棚棚架垮塌、薄膜损毁严重的面积达到1.2万多亩,大棚青椒等作物冻害严重。2017年1月3~4日盐城市区降雪量达27.4mm,积雪厚度9cm,部分地区最高降雪量达27.9mm,最厚积雪达14cm。在提前预警、积极应对的情况下,大雪仍造成设施大棚受压受损面积达6231亩,主要集中在滨海、盐都、大丰等地,其中滨海受灾面积达1758亩,盐都受灾面积达1580亩。

1.3暴雨

1.3.1发生规律

盐城地处里下河地区,是暴雨灾害的多发地区,主要集中于夏季,7~8月前后发生频率较高。

1.3.2危害特点

一是对设施大棚的危害。暴雨发生时间短、雨量大,会迅速冲毁或者淹没设施大棚。二是对棚内作物的危害。大棚排水不畅易积水成涝,土壤孔隙被水分充满,造成植物根系缺氧,根系生理活动受到限制,甚至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使作物减产。如果遇雨后骤晴或高温天气,作物根系无法正常呼吸,地上部分蒸腾量较大,作物极易死亡。

1.3.3典型案例

2015年8月10日受第13号台风“苏迪罗”和北方冷空气共同影响,8月9~11日盐城地区出现明显东南大风、区域性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受灾设施大棚面积达3.2万亩,其中亭湖、盐都、射阳等地受灾较为严重。

1.4低温寡照及高温干旱

1.4.1发生规律

低温寡照多发生在冬季12月份和春季1~2月;高温干旱多发生在夏季7~8月。

1.4.2危害特点

低温寡照及高温干旱天气主要危害棚内作物。连续数日的低温寡照会严重影响秋冬蔬菜的生长发育,如出现冻害、烂秧、病虫害加重等。高温干旱会导致蔬菜生长受阻,茄果类、瓜类等蔬菜皮厚果小、品质下降,一些蔬菜苗期植株早衰甚至死亡,部分育苗基地种苗发芽出苗困难、成苗率低。

1.4.3典型案例

2013年7月盐城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持续高温天气,平均温度高,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全市35℃以上高温日数14~32d,除响水14d外,东台32d、大丰24d、盐都25d、建湖16d、射阳21d、阜宁19d、滨海18d,均为1960年以来的历史极值,极端最高气温37.9℃。盐城设施蔬菜受灾面积13.24万亩,成灾面积5.74万亩,绝收面积0.56万亩。

2应对不同类型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

2.1结合气候条件,科学规划布局

设施大棚建设应结合当地小气候条件,重点考虑棚室的建造特点、结构、布局朝向等因素,大棚选址以避风向阳、高燥防涝处为宜。大风、暴雪灾害天气较多的地区,设施大棚的布局朝向要尽量与当地盛行风向保持一致,选址要在向阳、干燥处,利于除雪化雪;暴雨灾害天气较多的地区,要做好生产基地的规划布局,选择地势较高的田块搭建大棚,同时做好基地水系布局,保证排水畅通,规模生产主体必须配套排水泵和柴油发电机等应急设备。

2.2提高设施标准,提升抗灾能力

设施大棚因材料质量、棚型等不同,抗灾能力也不一样,因此,大棚建设标准直接影响大棚抗灾能力。实践证明,严格按照苏式钢管大棚标准搭建大棚,实行科学管理的基地,受灾害天气影响很小。大棚建设要严格按照江苏省“钢管大棚(单体)通用技术要求”(DB32/T1590-2010),材料应选用热浸锌钢管,钢管热镀锌后增重6%~13%,淘汰盐城地区目前普遍应用的镀锌带钢管。跨度6m的大棚,要求拱管长5.0~5.2m/支,外径≥22mm,壁厚≥1.2mm,拱管重量≥2.7kg/支。跨度8m的大棚,要求拱管长5.8~6.0m/支,拱管外径≥25mm,壁厚≥1.5mm,每根拱管重量≥5.0kg。拱管间距≤0.7m,跨度6m大棚的入土深度≥0.3m,跨度8m大棚的入土深度≥0.4m,大棚抗雪荷载能力达20kg/m2(相当于15cm厚度的积雪),抗风能力达到26m/sec(相当于10级台风)。各地要通过奖补扶持,引导老旧单体棚、八系棚改建成苏式标准钢架大棚、连栋钢架大棚或智能温控大棚、日光能温室大棚。

2.3针对不同灾害类型,采取适宜措施

根据气象灾害发生的类型和对不同作物的影响,因灾制宜、因苗制宜、分类指导,灵活采取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促进作物恢复生长。总结来说,推广深沟高垄、全层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建好内外三沟,保证雨过畦干;推广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机械化、智能化水平;要根据栽培的蔬菜品种,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茄果类蔬菜每亩不能少于0.5人;规模农场可选择种植适宜观光采摘的品种,如西瓜、草莓、葡萄、西兰花、马铃薯、大葱、大蒜等。针对冬季低温、雨雪、寡照、雾霾等天气,要做好保温、加温、薄膜棚体加固修缮等工作,推广使用全新棚膜,提高大棚透光率,增加棚内的光照和温度,也可采用多层覆盖的方式提高大棚保温性能。

2.3.1应对暴雪灾害

及时清除大棚积雪,加固棚内支撑,防止雪压塌大棚,同时做好棚内保温、加温措施。如雪势过大或人力不足,以上措施不能奏效,雪压超出危急临界指标,大棚有倒塌危险时,要及时揭除覆盖物;必要时,根据大棚负载情况及时采取破膜保棚架措施。

2.3.2应对大风、倒春寒、暴雨等灾害

对于早春大风、倒春寒天气,要采取闭棚、压膜线加固、增加覆盖等措施;对于夏秋季大风、暴雨、台风、龙卷风、高温、干旱等灾害天气,提早备好薄膜、保温被、抢排泵、热风炉、叶面肥等抗灾物资。针对大风暴雨灾害,要及时加固棚体,封闭风口,有效规避暴风雨的影响;灾后要因地制宜改种补种短生育期作物,及时喷施叶面肥,增强作物吸肥能力,土壤稍见干后,及时中耕松土,增强土壤通透性,预防病害发生。针对低温寡照灾害,应当选取耐低温弱光、抗病性强的品种,灾害来临前及时采收基本成熟的果蔬;灾后及时剪除受害枝叶,喷施叶面肥或者灌根,促进受损植株及早恢复,采用多层覆盖进行保温,如增加二道棚、三道棚或者棉被、稻草、草苫等覆盖物,同时,可以在棚内增加电灯泡、电路、电暖气、煤气、炭火等设施进行增温。

2.4适期育苗移栽,减少灾害风险

早春是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季节,也是全年蔬菜生产效益最高的一个茬口,为提高种植效益,盐城地区春季蔬菜从以往的2~3月移栽提前到上年12月至当年1月,部分地区进行越冬栽培,育苗时间相应提早,防寒保温抗灾的要求极高。菜农要根据自己的设施标准、管理水平、抗灾能力,科学合理地进行布局规划,可早、中、晚分批进行育苗、移栽,降低灾害风险,10亩以下小规模家庭经营,可进行早播早栽,实行精细化管理,提高单产效益;规模化种植大户应进行分批播种、分批移栽,降低灾害风险,加强田间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及品质,充分发挥品牌效益,提高种植效益。

3强化设施农业防灾减灾政策保障的建议

3.1强化农业保险

设施农业投入大、回报周期长、风险大,农业保险是现阶段保障经营主体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但仍有部分经营主体存在侥幸心理,参保投保意识不强,一旦遭受灾害后就无法恢复生产。另外,目前的保险机制还不够完善,保险赔付额度小、理赔速度慢,农业保险不能保障。因此,各地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经营主体增强风险意识,积极主动投保。各级政府要积极发挥保险金融部门作用,创新金融保险服务机制,提高政策性保险的保费补助比例,扩大政策性涉农保险的种类、覆盖面,建立保险理赔备用金制度,提高赔偿比率和理赔速度。

3.2完善应急预案

沿海地区气象灾害多发,要针对不同季节,提前做好灾害预防,首先,要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立自然灾害应急联动机制,由农委、发改、公安、农机、气象及卫生防御等多部门组成,统一收集信息,统一调度人员,完善预警服务机制,积极有效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其次,要加大应急宣传培训力度。利用告知书、明白纸、宣传标语、新闻专栏等多种形式,深入基层一线、生产基地,宣传突发事件处置措施,普及应急预案及应急知识,全面增强自然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在有可能发生的重大气象灾害前,指导每个基地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最后,要完善相关配套措施。要充分使用惠农补助资金,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整合建立农业突发灾害应急队伍,及时入户到田指导开展灾后自救,及早恢复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有预案可行、有人力可为、有设备可用。

暴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范文4

一、制定工作计划

(一)2013年4月前底完成《市民政局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并下发各镇乡。

(二)2013年4月前底完成平坝地区、三个山区镇乡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并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工作。

(三)2013年5月1日起,市民政局开始实行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

(四)对救灾应急避难场所标志设置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标志字样清晰、位置醒目。

(五)指导镇乡开展防汛救灾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防灾救灾实际应对能力。

二、工作进度和完成情况

(一)完成灾害救助预案。4月7日,我局以民发﹝2013﹞42号文件制定了《市民政局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已发至各镇乡。明确了包括暴雨灾害在内的自然灾害救助的指挥体系、救助对象、应急准备、灾情管理、预警响应、应急响应及救灾资金和物资管理。为进一步提高我市自然灾害救助的应急反应和能力,有序做好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切实保障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维护受灾区域社会稳定。

(二)完成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工作。4月30日,我局在坝区与粮商协议代储大米100吨,食用油40吨,随用随调;在清平、天池、金花三个山区镇乡共储备大米90吨、食用油8吨及饮用水、方便食品等物资。同时,指导镇乡加强救灾物资的储备管理,保持库房干净整洁,物资摆放有序,严格防火、防水、防潮、防鼠、防虫等管理工作,定期对储备的救灾物资进行全面检查,及时轮换更新,确保救灾物资安全,做到灾情发生后,能迅速调拨、运送救灾物资,及时发放,保障灾民基本生活,力争将灾害影响降到最低。

(三)加强防汛值班。5月1日起,我局开始实行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由局领导亲自带班,全休机关干部职工分23班轮流值守,设置了信息收集组,灾情处置组。值班人员按要求坚守岗位,与镇乡民政员密切联系。每遇大雨或暴雨时,即通过短信平台向机关职工、镇乡分管领导、民政助理员、敬老院负责人等发送短信,密切注意本镇乡动态,要求镇乡一有灾情立即上报,我局及时组织人员核查、汇总上报灾情。

暴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范文5

 

 

 

面对突发汛情:多部门协同动员

 

 

 

17日以来,河南等地遭遇了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面对突发汛情,中国应急、水利、气象、交通等多个部门协同动员,全力以赴做好应急响应工作。

 

 

 

气象部门率先研判,16日19时,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Ⅲ级应急响应,21日8时,升级为Ⅱ级。17日以来,河南省气象部门雷电、暴雨、大风等预警信息1427条,郑州市自19日夜间起暴雨橙色、红色预警信号共11条,短信接收总人次达1.2亿。

 

 

 

面对郑州强降雨天气,国家防总于20日晚间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21日进一步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紧急召开会议部署组织人员转移避险。与此同时,应急管理部第一时间启动消防救援队伍跨区域增援预案,从周边省市紧急调派消防救援水上救援专业队伍,驰援河南救灾。

 

 

 

交通、医疗、住建等部门也紧急启动了应急预案,全力应对河南洪灾。

 

 

 

26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国家防办、应急管理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召开全国城市地铁安全防范专题视频会议,要求对河南郑州地铁事故举一反三,以强烈的底线思维落实地铁防汛安全措施,严格落实地方领导责任、预警响应和应急处置措施,遇有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危及运营安全,地铁运营单位要依法果断处置,按规定暂停部分区段或者全线网的运营,及时启动应急保障预案,并报告地铁交通运营主管部门。

 

 

 

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研究院院长孙建平表示,城市安全风险的主要特征是不确定性,通过复盘此次河南暴雨,吸取经验教训能够使城市的应急预案不断完善起来。

 

 

 

防汛关键期严阵以待

 

 

 

当前,中国正处于“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气象部门预计,汛期后期,中国仍有强降水,降水显示阶段性变化特征,8月上旬至中旬,东北地区西南部、西北地区东部、江南、华南等地降水偏多,需防范阶段性强降水和局地强对流天气可能引发的洪水、地质灾害以及城乡内涝等。8月是台风活跃季节,华南和华东沿海地区需防范台风带来的强降水、大风和风暴潮灾害。

 

 

 

针对后期可能出现的汛情,中国各部门已严阵以待。面对近期台风“烟花”对浙江、上海的影响,以及河南后期可能出现的强降雨天气,中央气象台连续暴雨橙色预警;

 

 

 

应急管理部26日召开会议提出,今年是个特殊年份,防汛救灾任务十分繁重,要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紧紧咬住“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目标,继续全力做好河南防汛救灾和台风应对工作,坚决打赢防汛救灾这场硬仗。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趋多趋强态势,大量研究已证实,随着气候变暖,大气层在饱和前可容纳更多水汽,极端强降水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对于提升极端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表示,极端天气牵涉到很多中小尺度天气发展的机制,极端暴雨、极端高温、超强台风路径的强度预报都还是全球共同面对的难题。今后大气科学将着力提升这一领域,不断提升对极端天气的预报能力。

 

 

 

全球变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多发频发,对提高国家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对于接下来的防汛工作,李克强表示要“毫不放松”“全力以赴”,密切雨情汛情和台风监测预报,强化预警响应机制,做到及时预警、及时反应,完善应急预案和相关制度,提高防范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

 

 

暴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范文6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精神,更加精准、精细、精实地做好暴雨、洪水台风等灾害的防御工作,密切衔接“防”与“救”的责任链条、工作链条,全面提升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保证防汛防台风和抢险救灾工作有序高效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福建省水法实施办法》《福建省防洪条例》以及《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福建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福建省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三明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宁化县抗洪抢险应急救援预案》等以及县防汛抗旱工作部署要求,并结合本乡实际。

1.3汛期规定

根据《福建省防洪条例》规定,结合治平畲族乡暴雨洪水及台风影响的特点,确定每年4月1日至10月15日为汛期,其中5、6月为主汛期。特殊情况下,按照省、市、县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要求提前或者延长汛期。

1.4工作原则

1.4.1 坚持以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中心,把人放在第一位、把生命安全作为底线,贯穿落实到工作部署、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的全过程。

1.4.2 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1.4.3 实行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政府主导、统一领导、公众参与,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以属地管理为主,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

1.5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乡范围内的防暴雨或防洪防台风活动(以下简称“防汛抗灾”)。防暴雨或防洪防台风活动是指对暴雨、洪水、台风等因素引发的灾害(以下简称“灾害”)的预防、抢险、救援、灾后应急处置及其相关管理活动。

根据本预案启动的应急响应主要用于规范本乡防汛抗灾行动。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组织机构

设立治平畲族乡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乡防指”),负责组织、协调全乡防洪防台风工作。其办事机构为治平畲族乡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乡防汛办”),设在乡水利工作站;乡直有关部门(村)根据需要设立部门(村)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制定相应防汛抗灾应急预案,负责本部门、本行业的防汛抗灾工作。

2.1.1乡防指组成

总 指 挥:雷华萍   乡党委副书记、政府乡长候选人 

副总指挥:黄本明    乡人大主席候选人、分管水利领导、召光水库包库领导

          张新武   乡党委副书记

杨  巍   乡党委组织委员、高峰水库包库领导

张志华   政府副乡长候选人、分管防汛领导

徐晓芸   乡党委委员、人武部长、政府副乡长候选人

成  员:  张河坚   乡党委委员(挂职)、治平派出所所长

张志华   政府副乡长候选人、分管防汛领导

邱时珍   乡党政办主任

曾钦勇   乡水利工作站站长

张姬英   乡水利工作站工作人员  

周寿辉   乡财政所所长

廖美雄   乡农技站站长  

池挺勇   乡村建站站长

陈利平   乡路管站站长

刘耀滨   乡环保办主任

邱玮宁   治平自然资源所所长

徐芳生   治平供电所所长

连益森   治平林业站站长

范忠煌   治平卫生院院长

戴家亮   宁化县民族学校校长

范仁旺   治平广电站站长

陈添申   治平电信站站长

邓寿云   邓屋村委会主任

          范仁华   彭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蓝其森   治平畲族村村委会主任

      戴基明   湖背角畲族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钟计生   社福畲族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雷荣庆   坪埔畲族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张河文   泥坑畲族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池贤平   高地畲族村委会主任

李进高   下坪畲族村委会主任

          赖邦誉   高峰畲族村委会主任

曾钦望   田畲村委会主任

          刘秀珠   光亮畲族村委会主任

孙章明   召光水库、高峰水库负责人

2.1.2乡防洪抢险救灾应急队

队   长 : 徐晓芸

成   员 : 邱时珍   雷绍磊   刘  凯   周寿辉  曹元富   

曾显寿   吴仕海   赖锡芳   廖从和  曾令传   

张舸航   涂飞虎   廖美雄   陈标明  廖才金   

刘耀滨   李登盛   曾  毅   池挺勇  雷永忠   

雷  宇   曾钦勇   刘静媛   陈利平  曾念辉   

康水秀   郭永贤   吴凌斌   黄绵辉  张姬英   

雷燕华   连  璐   曹晓莹   曾念富  曾文芳   

曾晓娟   曾书媛   连  强    雷海生

村级设二个梯队:

第一梯队队长:邓寿云

副   队   长:范仁华   张河文   蓝其森   连允禄   池贤平   

成       员 :由邓屋、彭坊、泥坑、治平、坪埔、高地等行政村村两委干部及基干民兵组成。

第二梯队队长:李进高

副  队    长:张书华   赖邦誉   钟计生   曾钦望   刘秀珠

成       员 :由湖背角、下坪、高峰、社福、田畲、光亮等行政村两委干部及基干民兵组成。

2.1.3实行下派村级联络员

全乡12个行政村,每个村下派2个联络员,由挂村领导及包村工作组长承担联络员职责,其他乡干部、职工实行按村包片包组包户责任制。

2.2组织机构职责

2.2.1乡防指职责

乡防指在宁化县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和治平畲族乡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主要负责以下工作:

(1)贯彻落实市、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和乡党委、政府关于防汛抗旱工作的决策部署,对全乡防汛抗灾工作实行统一决策、统一指挥、统一调度。

(2)负责组织拟订我乡防汛抗灾政策及相关规章制度,依法组织拟定实施并指导督促各村实施防汛抗旱预案。

(3)及时调整充实乡防指组成单位和人员,加强乡防汛办能力建设,进一步强化决策部署、指挥调度、协调指导的作用。指导建立健全乡、村防汛抗灾工作体系

(4)组织、协调全乡防汛抗灾工作,督促各村严格落实防汛抗灾责任体系和防汛抗灾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5)宣布启动或调整乡防指应急响应,组织、指挥和协调全乡防汛抗灾和抢险救灾工作,依法全乡汛情、灾情。

 (6)负责防汛抗灾应急抢险救灾经费和物资统筹管理,指挥调度抢险队伍开展抗灾抢险工作,组织重要河流和水工程防汛抗灾和应急水量统一调度。

(7)负责市、县防指和乡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2.2.2乡防汛办职责

乡防汛办在乡防指的领导下,承担乡防指日常工作,主要负责:

(1)实时掌握汛情、工情、险情、灾情和全乡防暴雨或防洪防台风工作动态,及时向乡党委、政府和乡防指报告。对外全乡防汛抢险救灾工作信息和汛情、灾情

(2)协调有关成员单位会商,提出暴雨、洪水、台风等灾害的防御目标、重点和措施等建议意见,为乡防指提供决策依据。

(3)贯彻执行乡防指的指令,完成交办任务,督促防暴雨、洪水、台风各项措施的落实;负责乡防指公告、决定和命令,并监督实施。

( 4 )负责起草和修订乡级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

(5)负责乡防汛办的日常管理工作。

2.2.3乡防指成员单位职责

(1)乡武装部:根据乡防指的要求,负责组织乡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应急队参加抢险救灾行动,协助政府转移、解救危险地带的群众。

(2)乡水利工作站:负责组织、编制防洪防台风应急预案,做好召光水库、高峰水库防洪调度工作,严格执行水库汛期防洪调度应用计划,提出防洪防台风应急措施,做好在建水利工程的安全度汛工作。

(3)学校:负责做好防暴雨、防洪防台风工作,及时组织、学校做好校舍加固和师生安全的防范工作。对在校学生进行防洪防台风知识的宣传,及时向师生通报汛情,组织师生安全转移。

(4)派出所:负责维护抗灾期间的社会治安秩序,及时疏导交通,适时组织实施交通管制。保证防洪防台风抢险救灾车辆优先通行。依法打击盗窃防暴雨、防洪防台风物资和破坏、盗窃防洪防台风设施的违法犯罪活动,妥善处置因防洪防台风引起的群众性事件。协助乡政府转移危险地带的群众。 

(5)财政所:负责安排防暴雨或防洪防台风和抢险救灾、灾后恢复经费,及时 下拨并加强资金管理使用。

(6)村建站:组织、指导全乡房屋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的防暴雨或防洪防台风工作。

(7)路管站:负责组织、指导做好全乡公路(桥梁)的防暴雨或防洪防台风工作,协调、指导公路(桥梁)在建工程安全度汛工作,组织运力做好转移危险地带群众和防洪防台风物资的运输工作。

(8)自然资源所:负责组织对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监测、防治以及抢险救灾工作。

(9)农技站:负责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指导“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做好防暴雨、洪水、台风及生产自救、灾后恢复生产。负责收集上报暴雨、洪水、台风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灾情信息。负责做好灾区动物疫病和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

(10)林业站:负责组织、指导林业做好防暴雨、洪水、台风和灾后林业救灾、恢复生产工作。负责收集上报暴雨、洪水、台风灾害对林业生产造成的灾情信息。

(11)民政办:抗灾期间,及时将符合救助条件的受灾群众纳入相应社会救助范围。

(12)卫生院:负责做好防暴雨或防洪防台风安全生产工作。负责相关卫生应急预案演练的组织实施和指导工作。统筹防暴雨或防洪防台风疫情防控工作,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有关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信息。

(13)电信、移动(联通):负责组织做好汛期的通信保障工作,保障全乡防汛等重要部门的通信畅通。

(14)广电:负责乡防汛视频会议系统和村村响广播系统的保障和抢修恢复工作。组织播发暴雨、洪水、台风等灾害信息、防灾避险常识和防灾救灾通知等。

(15)召光水库(水电站)、高峰水库(水电站):根据乡防指的要求,负责做好水电站的防暴雨或防洪防台风工作。按照批复的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及县防指的调度指令实施水库调度。

3、预防和预警机制

3.1预防和预警信息

乡防指相关成员单位要加强对暴雨、台风、洪水、山洪、地质灾害等的监测预报,及时将有关信息报告县防指和相关部门,并按职责向社会灾害预警。

(1)乡自然资源所应加强组织、指导和监督各村开展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监测。及时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2)乡水利工作站加强水库水情监测预警工作,定期巡查、检查水库、山塘等防洪排涝设施的运行情况,并将巡查、检查情况报乡防指。

3.2预案准备

乡防指有关成员单位应及时修订完善防暴雨或防洪防台风预案,以及山洪灾害防御、危险区域人员转移、抗洪抢险应急救援、水库防汛抢险、水库洪水调度等各类预案方案。并督促相关部门落实相应预案。

3.3预防行动

乡防指认真做好汛期安全检查,备足抢险救灾物资和救生器材,落实水库(电站)、堤防、地灾点、低洼地带等重点部位的防汛责任人和技术负责人,落实抢险队伍,开展防洪防台风抢险演练,加强防汛宣传。

汛期,防汛、水利、自然资源等单位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密切监视全乡雨情、水情、台风动态,必要时实行加强值班,及时汇报,做好上传下达 。

3.4预警级别

按暴雨、洪水和台风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将预警级别由低到高分为Ⅳ、Ⅲ、Ⅱ、Ⅰ四级。

4、应急响应

4.1总体要求

4.1.1坚持依法防汛、科学防汛、合力防汛,坚持乡防指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

4.1.2坚持“突出中心、精准预报、精准指挥、精准防御、精准救灾”。

4.1.3进入汛期,乡防指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全程跟踪雨情、水情、台风动态、工情和灾情,并根据不同情况启动相关应急响应工作。

4.1.4乡防指成员单位按照乡防指的统一部署和职责分工开展工作并及时报告有关工作情况。

4.1.5汛期,一旦出现突发险情、灾情,尤其是因灾人员伤

亡情况(注:人员死亡是指以暴雨、洪水、台风灾害为直接原因

导致的),相关单位限时报告具体人数等信息外,要进一步本着

“实事求是、界定准确、分析客观、及时高效”的原则,按照中

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防

汛防台风因灾死亡失踪报告制度的通知》(闽委办发明电〔2016〕

91号)的要求,开展调查核实,形成专项调查报告上报县委、县

政府及县防指。

4.1.6涉及重大灾情和因灾人员伤亡等敏感信息,经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复核认定后由县委宣传部统一对外。

4.2防暴雨或防洪防台风响应:

4.2.1 Ⅳ级响应

4.2.1.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乡防指启动防暴雨或防洪防台风Ⅳ级响应。由副总指挥以上人员批准启动。

(1)县气象局暴雨黄色预警(即 24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mm 以上,或者已达100mm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且暴雨可能对我乡造成灾害。

(2)根据水文预报,将发生2-5年一遇以下的一般洪水。

(3)县气象台台风黄色预警,预计热带风暴可能影响我乡。

(4)除上述条件外,因特殊天气环境及当前工作需要,可视情启动。

4.2.1.2应急响应行动

(1)乡防指召集有关部门分析暴雨洪水的发展趋势,部署防御暴雨洪水工作。

(2)乡防汛办实行加强值班,由1名乡领导24小时带班,1名或以上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密切监视雨情和水情,了解重点水利工程的运行情况,收集险情、灾情;做好防汛信息(指令)上传下达;根据乡防指意见,向县防指通报汛情,发出防御暴雨洪水的通知。

(3)乡防指组织和督促各村和有关单位加强水利工程安全检查,及时处理安全隐患。

(4)乡防指相关成员单位和各村适时启动防御暴雨洪水预案,部署落实防御暴雨洪水各项工作,传达贯彻防御暴雨洪水工作精神和上级领导指示,反馈应急响应动态。

(5)召光水库(电站)、高峰水库(电站):组织人员检查闸门启闭设施,随时做好开闸门泄洪准备。

4.2.1.3 值班值守

乡防指、水利工作站、乡自然资源所等成员单位1名负责人在岗带班,1名值班员24小时在岗值班,其他防指成员单位加强值班值守。

4.2.2 Ⅲ级响应

4.2.2.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乡防指启动防暴雨或防洪防台风Ⅲ级响应。由副总指挥以上人员批准行动。

(1)县气象局暴雨橙色预警(即24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mm以上,或者已达 100mm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预计24小时内仍有100mm以上降雨。

(2)根据预报,将发生5-10年一遇(不含10年一遇)的一般洪水。

(3)县气象台台风橙色预警,预计将有强热带风暴或台风可能影响我乡。

(4)除上述条件外,因特殊天气环境及当前工作需要,可视情启动。

4.2.2.2应急响应行动

乡防指相关部门(单位)、各村统一听从乡防指指挥调度,迅速传达贯彻落实防御部署安排。

(1)由乡防指总指挥在岗指挥;1名以上副总指挥24小时在岗指挥。召集有关部门分析暴雨洪水的发展趋势。根据会商意见,发出防御暴雨洪水的紧急通知,部署防洪工作。组织做好相关水库、水电站的防洪调度工作。

(2)乡防汛办实行加强值班,由1名乡领导24小时带班,2名或以上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密切监视雨情和水情,了解重点水利工程的运行情况,收集险情、灾情;做好防汛信息(指令)上传下达;根据乡防指意见,向县防指通报汛情,发出防御暴雨洪水的通知。

(3)乡自然资源所按照地质灾害防御方案,启动应急响应。

(4)乡水利工作站实时掌握水库水情,加密巡查水利设施设备。掌握灾害影响区内重要水工程(大坝、防洪堤)的运行情况。协调调度水库电站,做好相关水库水电站的防洪调度工作。

(5)乡交通管理运输站实时掌握公路运行情况,适时掌控交通。确保交通应急抢险队伍及时赶赴发生交通堵塞地段进行抢通。

(6)乡村建站实时掌握危旧房屋、在建工程等安排部署防御工作情况。对危险区域提前停止作业,转移人员、设施设备。

(7)乡派出所及时疏散交通和人员。

(8)各类抢险队伍按部署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各村、各部门组织运送抢险物资器材。乡人武部、根据了解掌握的实时重大汛情、险情和灾情,协调和部署抢险人员投入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并及时向县防指报告抗洪抢险救灾力量及进展情况。

(9)乡供电所实时掌握全乡供电情况,适时关闭危险区域电路设施。预置抢险队伍至可能发生供电中断区域。

(10)召光水库(电站)、高峰水库(电站):互相沟通、协调配合,在保证下游安全泄洪量的情况下,适时开闸泄洪,并等待乡防指调度指令,随时准备继续开闸,加大放水。                                                      

(11)其他成员单位(村)按照Ⅲ级应急响应有关要求迅速行动。

4.2.2.3 值班值守

乡防指、水利工作站、乡自然资源所等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在岗带班,1名负责人及1名值班员24小时在岗值班,其他防指成员单位加强值班值守。

4.2.3 Ⅱ级响应

4.2.3.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乡防指应立即启动防暴雨或防洪防台风Ⅱ级响应。由防汛总指挥批准启动。

(1)县气象局暴雨红色预警(统计过去24小时全乡降雨量将达150mm以上,且有灾情,预计未来24小时内仍有100mm以上降雨。

(2)根据预报,将发生10-20年一遇(不含20年一遇)的较大洪水,超保证水位洪水。

(3)县气象台台风红色预警,预计将有强热带风暴或台风严重影响我乡。

(4)应上级指令,县防指会商、当前工作需要等特殊情况,由防汛总指挥长特别批准启动。

4.2.3.2应急响应行动

乡自然资源所、水利工作站、交通运输管理站、村建站、派出所、学校、卫生院、供电所、广电站、电信站、移动、联通等单位负责人立即入驻乡防指,统一听从乡防指指挥调度及工作安排部署。

(1)乡防指总指挥、副总指挥24小时在岗指挥,召集有关成员单位了解雨情、汛情、险情、灾情,分析暴雨、洪水发展趋势和防御重点,实时预警信息至乡村主干,指挥协调个成员单位(村)和乡防指联动配合,共同做好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2)乡防汛办实行加强值班,由 1 名或以上带班领导24小时带班,2 名或以上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及时收集更新各村险情、灾情、人员转移及抢险救灾动态信息,根据汛情变化,及时提出防御工作建议,协助乡防指领导开展指挥调度工作适时向社会汛情灾情。

(3)乡自然资源所按照应急预案,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现场指导防灾抗灾救灾工作。

(4)乡水利工作站实时掌握水库水情,加密巡查重点区域水库;及时掌握暴雨、洪水、台风影响区内重要水工程的运行情况;重点区域停止在建水利工程施工,落实安全度汛措施。提出重要防洪工程调度和抢险的建议意见。

(5)乡交通运输管理站重点区域道路管控封锁;投入应急队伍,及时抢通阻断交通道路;重点区域停止在建交通工程,落实安全度汛措施。

(6)乡村建站停止重点区域在建工程,落实安全度汛措施。

(7)乡派出所对低洼易涝的公共场合实行交通管制;对出现险情和安全隐患的路段实行封闭。

(8)乡党政办实行24小时应急值班和领导带班,传达贯彻防御暴雨洪水工作精神和上级领导指示,部署防暴雨防洪宣传工作,协调涉事地方和部门及时灾情信息,做好舆情收集、分析、研判和处置工作,加强加密宣传暴雨洪水、防御部署等情况。

(9)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站: 投入应急队伍抢通中断通信和广电网络信号,优先保证防汛相关部门通信和广电网络信号顺畅。

(10)乡防汛抗旱应急抢险队立即投入抢险救灾。

(11)乡供电所立即投入抢险队伍,抢通供电中断区域,优先保障防汛相关部门供电。

(12)学校落实重点区域师生停课。

(13)乡卫生院及时做好医疗救助。

(14)召光水库(水电站)、高峰水库(水电站):互相沟通、协调配合,在保证主要建筑安全的情况下,加大放水,并等待乡防指调度指令,随时准备继续开闸,加大放水。

(15)其他成员单位(村)按照Ⅱ级应急响应有关要求迅速行动。4.2.3.3 值班值守

乡水利工作站、自然资源所、公路站、村建站、派出所、学校、供电所、电信站、移动(联通)站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24小时在岗带班或现场应急处置,1名负责人及1名值班员24小时在岗带班、值班;其他防指成员单位1名负责人及1名值班员24小时在岗带班、值班。

4.2.4 Ⅰ级响应                             

4.2.4.1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乡防指应立即启动防暴雨或防洪防台风Ⅰ级响应。由防汛总指挥批准启动。

(1)县气象台暴雨红色预警,统计过去24小时全乡降雨超200毫米,预计未来24小时内仍有100毫米以上降雨。

(2)根据水文预报,将发生20年一遇以上的大洪水或特大洪水。

(3)县气象台台风红色警报,预计将有强台风及超强台风严重影响我乡。

(4)因上级指令、县防指会商、当前工作需要等特殊情况,由防汛总指挥长特别批准启动。

4.2.4.2 应急响应行动

乡自然资源所、水利工作站、路管站、村建站、派出所、卫生院、学校、武装部、供电所、电信站、移动(联通)站、广电等部门负责人立即入驻乡防指,统一听从乡防指指挥调度,迅速传达贯彻落实防御部署安排。必要时,进行全民紧急总动员,请求上级和有关方面支援。

(1)防汛总指挥、副总指挥24小时在岗指挥。乡防指提请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组织召开全乡紧急会议、全面紧急动员部署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必要时乡防指视情紧急动员令,动员全社会共同做好防灾抗灾工作。情况严重时,报请乡党委、政府同意,实行“三停一休”(即停工(业)、停产、停课、休市);逐时、滚动向社会汛情信息。

(2)乡防汛办实行加强值班,由1名以上带班领导24小时带班,3名或以上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全面核查乡防指各项指令、要求的落实情况,收集更新各地灾情、险情、人员转移抢险救灾动态信息,对重大防御决策部署提出建议意见,协助乡防指领导开展指挥调度工作。

(3)乡自然资源所按照应急预案,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组织转移地质灾害危险区域人员。

(4)乡水利工作站逐时掌握水库水情,实时巡查重点区域水库;实时掌握暴雨、洪水、台风影响区内,重要水工程的运行情况;全面停止在建水利工程施工,落实安全度汛措施。

(5)路管站全面实行在建交通工程停工措施;协调关闭或管制跨河大桥。

(6)村建站全面实行在建建筑工程停工措施。

(7)派出所全面实行危险区域道路管控,协助当地政府转移疏导危险地带的群众。

(8)电信、移动(联通)、广电:投入应急队伍抢通中断通信和广电网络,优先保证防汛相关部门通信和广电网络信号顺畅。

(9)武装部组织抢险队伍根据应急抢险需要立即投入抢险救灾。

(10)供电所立即投入抢险队伍,抢通供电中断区域,优先保障防汛相关部门供电。

(11)学校全面落实师生停课措施。

(12)卫生院立即派出卫生应急医学救援队伍赴一线开展医疗救助。

(13)召光水库(水电站)、高峰水库(水电站):互相沟通、协配配合,严格执行调度指令,全面开闸泄洪。

(14)其他成员单位(村)按照Ⅰ级应急响应有关要求迅速行动。4.2.4.3 值班值守

所有防指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24小时在岗带班或现场应急处置,1名负责人及1名值班员24小时在岗带班、值班。

4.2.5 应急响应调整或终止

当应急响应条件变化时,乡防指结合会商情况视情调整防暴雨或防洪防台风应急响应级别;当应急响应条件消失时,乡防指应视情宣布终止防暴雨或防洪防台风应急响应。

4.2.6 灾后处置

当降雨或台风过程结束,江河主要控制站洪水退落至警戒水位以下后,灾后救助和恢复重建的指挥协调工作转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各级各有关部门应把抗洪抗台风工作重点转移到救灾恢复重建工作上来,抓好灾民安置和医疗、防疫工作,确保灾民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医疗服务,尽快修复灾区水、电、路、通讯、广电网络等基础设施,组织恢复生产生活、学校复课、重建家园等工作。

(1)乡防指:部署、协调救灾工作,组织工作组到抗灾第一线,协助指导抗灾救灾,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灾情。

(2)乡自然资源所:组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单位迅速开展地质灾害调查,查明地质灾害类型、范围、规模、成因、发展趋势,并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处置建议,避免次生灾害发生。

(3)路管站:组织公路等设施沿线及周边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防治工作;在危险路段设立醒目标志,警示过往车辆和行人,保障交通干线和抢险救灾重要线路畅通。组织指导公路等设施修复恢复工作。

(4)乡水利工作站:核实水利设施水毁情况,组织指导水利工程水毁修复。

(5)乡民政办:必要时引导社会募捐。

(6)乡卫生院:组织卫生应急疫情防控队伍开展灾后防病工作,负责调配医务技术力量,抢救因灾伤病人员,对污染源进行消毒处理,对灾区重大疫情,病情实施紧急处理,防止疫病的传播蔓延。

(7)灾情稳定后,乡防指组织对重大洪涝、台风灾害应急处置等进行调查,对灾害影响和后果进行全面评估和总结。各成员单位及时对受灾情及损失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和分析,并以书面形式报告乡防指。

(8)依照有关紧急防汛期规定征用、调用的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在汛期结束后应及时归还;造成损坏或者无法归还的,按规定给予适当补偿或者作其他处理。取土占地、砍伐林木的,在汛期结束后依法向有关部门补办手续;有关地区人民政府对取土后的土地组织复垦,对砍伐的林木组织补种。

(9)洪涝灾害过后,乡防指应组织物资储备管理部门及时查清、汇总防汛抢险物资的消耗情况,按照分级筹措和常规防汛的要求,及时补充到位。

5.信息报告及群众反映

5.1 重大事项报告 凡是遇到以下任一情况,防指成员单位必须在30分钟内向防指报告,乡防指值班人员及带班领导逐级向上报告至总指挥。

(1)监测点3小时以内降雨量达100毫米以上;

(2)预报1小时降雨量50毫米以上;

(3)工程出险或地质灾害可能危及人员安全;

(4)人员被困或出现伤亡;

(5)上级领导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6)台风量级或路径发生重大变化。

5.2 群众信息反映

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及时记录并跟踪人民群众反映信息,及早发现险情、排除隐患。

5.2.1群众反映联系电话

乡防指24小时值班电话0598-6581022。

5.2.2电话记录及处置

(1)即时记录电话内容,详见附件。

(2)处置。值班人员根据情况(主要根据部门职责或辖区管理原则)将群众反映内容通知相关部门或防汛办等,要求派员处理,并向相应的防汛指挥部领导和情况反映人反馈处置情况。值班人员无法自行作出判断的请示相关领导(带班领导等)。

6.保障措施

6.1 通信与信息保障

6.1.1任何通信运营部门都有依法保障防洪防台风信息畅通的责任,特急洪涝、台风灾害信息必须优先、快捷、准确传递。

6.1.2 乡防指按以公用通信网为主的原则,合理组建防汛专用通信网络,确保信息畅通。堤防及水库管理单位必须配备通信设施。     

6.1.3 在通讯干线中断或现有网络盲区,应利用卫星等通讯手段,保障应急救援现场与县防指及有关部门的联系。

6.1.4 在紧急情况下,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e三明、有关新闻网站、微博、微信等媒体以及手机短信等手段信息,通知群众快速撤离,确保人民生命的安全。

6.2 支援与装备保障

6.2.1 队伍保障。乡干部、各村基干民兵组成抢险突击力量,负责承担乡防指下达的急难险重抢险救灾任务。

6.2.2 供电保障。供电所负责抗洪抗台风抢险、抢排渍涝救灾等方面的供电需要和应急救援现场的临时供电。

6.2.3 交通运输保障。公路站、农机站负责优先保证防汛抢险人员、转移疏散人员、防汛抢险救灾物资器材运输。

6.2.4 治安保障。派出所负责做好灾区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抗灾救灾行动和工程设施安全的行为,保证抗灾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6.2.5 物资保障。民政办、防汛办建立防汛防台风物资器材储备管理制度,加强对储备物资的管理,防止储备物资被盗、挪用、流失和失效,确保救灾物资供应,负责各类防汛抢险救灾物资的补充和更新。

6.2.6 资金保障。财政所负责筹措防汛经费,用于遭受台风灾害的地方和单位进行防汛抢险、水毁工程修复以及用于抢险救灾物资的购置、维修等。

6.2.7 医疗保障。卫生院负责组织灾区受灾群众及防汛抗洪人员的医疗救护、健康教育、心理援助和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对灾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施紧急处理,防止疾病的传播、蔓延。宣传、培训和演练

7、宣传、培训和演练

7.1宣传教育

乡防指各成员单位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e三明、有关新闻网站、微博、微信等媒体,开展防暴雨或防洪防台风、避险、自救等常识的宣传教育,增强群众防暴雨或防洪防台风意识及能力。

7.2 培训

7.2.1 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乡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辖区内相关人员的培训。

7.2.2 培训工作应结合实际,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做到合理规范课程、严格考核、分类指导,并结合实际,采取多种组织形式。保证培训工作质量。

7.3 演练

7.3.1防汛专业抢险队伍必须针对当地易发生的各类险情有针对性地每年进行抗洪抢险演练。

7.3.2乡防指相关成员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组织开展宣传、培训和演练。

7.3.3 每3~5年举行一次多个成员单位的专业抢险演练。

8、附则

8.1 表彰与责任追究 对在防暴雨或防洪防台风工作中表现突出、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工作中玩忽职守、有禁不止、有令不行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8.2 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乡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解释,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适时修订本预案。

8.3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治平畲族乡党政办公室                2021年5月21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