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出血的护理体会范例6篇

脑干出血的护理体会

脑干出血的护理体会范文1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最大83岁,最小22岁,平均68.4岁,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诊断标准,便秘发生在入院后第5―7d。

一、 关心体贴患者,及时与患者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尽快熟悉住院环境,嘱其放松指导患者习惯床上排便,为患者提供隐蔽的排便环境,做好其心理护理,保护患者的隐私,处理好排泄音和臭味,便器的保温、舒适物品的应用都要适合患者。

二、 清醒的患者嘱其多饮水,昏迷患者给予置鼻饲管,多为其鼻饲温开水,并给予通便药物,如芦荟胶囊、果导片,番泻叶泡饮等。卧床患者加强床上活动,如经常做扩胸运动、深呼吸、适当抬臀等;自我按摩腹部,用双手示、中、无名指重叠,由结肠向横结肠、降结肠至乙状结肠做环形按摩,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轻压或做排便动作练习,以增加提肛肌收缩力。生活习惯的改变,脑出血患者常感到周身疲乏无力,不敢也不愿意下床活动,活动量明显减少导致肠蠕动减弱,更易引起便秘。

三、 护士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告诉患者避免用力防止2次出血,嘱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紧张、恐惧心理,给予患者积极的情感支持,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治疗过程,脑出血与便秘的关系,以及发生便秘时对疾病的危害,让患者及家属从心里上得以重视,通过礼貌、诚恳交谈,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解决其消极因素。

四、 饮食调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①摄入充足的水分,每日饮水量700-1000ml,避免脱水,造成大便干结。每天进食2次梨汁,每次150ml。养成晨起、睡前饮用适量蜂蜜水的习惯,温开水300ml,内加15-30ml蜂蜜混匀饮用。②摄入足量的食物纤维,对能进食的患者多食杂粮(如玉米、黄豆、小米、蚕豆等),多纤维蔬菜(如芹菜、韭菜、豆芽、番茄、白萝卜、胡萝卜、黄瓜等),适量增加含油脂果仁类食品的摄入量(如芝麻、花生仁、核桃仁、瓜子仁、松子仁等),以起润肠作用。

五、 温水足浴疗法:于每天晚餐后1h进行,每次20min,以促进肠蠕动。

六、 要求患者生活规律,保证睡眠充足,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不可忽视便意。患者要充分认识便秘的危害性,设法给肠道增加动力,入温水坐浴可以促进周围血液循环,防止便秘,但注意排便时可能用力过度。

七、 必须遵医嘱正确使用止痛剂及缓泻剂,不明原因严禁滥用,以免造成便秘,形成恶性循环,同时在使用缓泻剂时必须保证充足的水分,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

脑干出血的护理体会范文2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常规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2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59-01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脑出血患者在治疗期间引发的并发症。脑出血就是脑溢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中老年高血压脑部并发症,是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所引发的疾病[1]。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意识不清、肢体出现偏瘫、失语等,患者无法进行正常沟通,无法表达自己的痛苦,身心由此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因此,医院要给予患者优质的护理,提高患者的康复率。本院选取44例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非常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我院收治的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选取8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7例,女31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59.36岁。对所有患者行CT或MRI检查,诊断出丘脑出血36例,基底节出血24例,血液破入脑室17例,脑干出血11例。其中出现单纯呕血41例、黑便33例,呕血与黑便同时发生者14例。患者在入院时,意识清醒的有39例,陷入昏迷的有49例。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意识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护理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其中包括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护理、止血护理、体征护理、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等。对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进行观察对比。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平均数采用(χ±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1止血时间护理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1发病机制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也被称为应激性溃疡,主要是由于下视丘和脑干病变所引发的,是因为患者的颅内压突然急剧增高,对迷走神经核产生刺激作用,由此而引发胃酸分泌增多,使胃黏膜受到损害而引发急性应激性溃疡[2]。

3.2综合护理干预

3.2.1心理护理意识清醒的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会由于自身所产生的恐惧心理而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由此导致大量出血。这时,护理人员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交流,将脑出血的相关知识告诉患者,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放松心情,积极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便血护理,要保持患者会阴和臀部的清洁、干燥,避免患者引发湿疹和褥疮等并发症。

3.2.2药物治疗护理给予患者H+泵抑制剂药物治疗,并通过鼻饲谷胱甘肽等自由基消除剂和高渗葡萄糖,达到预防消化道出血症状。在患者用药2小时后,护理人员抽取患者的胃液进行检查,并对患者的呕吐物和排便物进行检查,如果患者黑便次数增加,且转为暗红色,并伴随着肠鸣音亢进情况,护理人员必须立即通知医生,对患者的血压、神志以及尿量进行监测[3]。

3.2.3体征护理严格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对患者的颅内压、消化道出血症状进行观察,并对患者的呕吐物和大便进行试验,以此得出患者的消化道出血情况。若患者的尿量

3.2.4止血护理对患者采取止血护理,给予正确的止血药物。如雷尼替丁,可以有效地抑制患者基础胃酸分泌或者是由组胺、饮食、胃泌素所引发的胃酸分泌作用,以达到止血作用。但是该药若长期使用,易造成大量的细菌繁殖,导致患者的肺部受到感染,因此,护理人员要严格控制药量。也可以将药物注入患者的胃管,如冰去甲肾上腺素、冰牛奶、云南白药等药物,以到达止血功效[4]。本研究中,护理组患者在24小时内止血的有24例,止血效果显著。

3.2.5呼吸道护理要保证患者卧床休息,将患者的头部往一边侧,这样可以避免患者在呕血或咳嗽时出现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对于呼吸道内有物却久咳不出的患者,可以借助吸痰器吸出患者呼吸道中的呕吐物和分泌物;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要及时给氧,并将患者的床头抬高15°-30°,保证患者的呼吸顺畅。

3.2.6饮食护理对于出现出血量大且伴随剧烈呕吐的患者,必须禁食1-2d,给予患者静脉营养。在治疗期间,患者的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如易消化无刺激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少食多餐,保证患者的营养。

3.3护理效果综上所述,给予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参考文献

[1]李君.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基础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3,14(01):124-125.

[2]周友芬.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2,21(12):1123-1124.

脑干出血的护理体会范文3

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医院护理部,辽宁沈阳 110101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84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了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的便秘、肺部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2%,对照组为9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9.2±3.4)d,对照组为(28.3±2.6)d,干预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出血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脑出血;护理干预;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a)-0089-02

[作者简介] 蒋春丽(1972-),女,辽宁沈阳人,本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内科护理。

脑出血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是指非外伤性大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其发病后也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约有30%~40%的患者会在急性期死亡[1]。为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该院为降低脑出血并发症中发生率,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4例脑出血患者中的42例脑出血患者实施了针对性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4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2],并根据脑部CT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体征确诊。均排除缺血性脑血管病、生命体征不稳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n=42)和对照组(n=42),干预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40~74岁,平均(62.5±3.8)岁,发病时间3~14h,平均(6.5±1.9)h;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42~72岁,平均(63.3±4.3)岁,发病时间4~13h,平均(6.6±2.0)h。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治疗后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在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医师进行治疗操作,准备好各种急救药品及用物。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1.2.1密切观察病情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每小时巡视病房2次,巡房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瞳孔、神志、意识、出入量及生命体征变化,同时认真做好护理记录。经常呼叫病人名字,测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血压、心率、体温,观察24h尿量变化,以评估病人病情发展。进行床边心电监护,密切注意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心律变化,若有心率减缓或加快、两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不规则等情况发生,则表明患者病情加重,容易发生脑疝和再出血,需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2.2加强健康教育每周由2名或2名以上的护师轮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20~30min/d,教育内容主要为脑出血原理、诱因等基本知识,饮食预防,下肢静脉血栓、便秘、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预防等。

1.2.3饮食护理给予患者低胆固醇、低脂、低盐饮食,食物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适量的碳水化合物,而且要易消化。对于便秘者,宜食用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有头晕目眩症状者,应多吃黄瓜、油菜、白菜、萝卜、苹果、柑橘、西瓜、梨等;合并高脂血症者,要少吃胆固醇、油脂含量高的食物,禁食动物内脏,遵循“少肉多菜、定时定量、少量多餐、口味清淡”的饮食原则。进食环境要轻松、安静,进食过程中不能催促患者,食物以固体或糊状为宜,食用茶匙喂食液体食物,并要注意喂食缓慢、轻柔,以免引发咳嗽。对于鼻饲者,要合理进行食物营养搭配,控制好食物的性质、温度、量及鼻饲时间、灌注速度,鼻饲前要先抽胃液,明确消化道出血及食物消化情况。

1.2.4生活护理发生脑出血后,患者要保持绝对卧床休息,且卧床时间不得少于4周。护理人员或家属要尽可能地不搬动病人,在床边做常规检查,必须翻身时,要注意动作轻柔,做好头部支撑,使之平稳。护理人员要嘱患者家属不得在言语上刺激病人,以免患者过渡恐惧、兴奋、紧张,随时保持病房安静,禁止过多的人员探视病人。

1.2.5感染预防患者卧床时,要将头部偏向一侧,待病情稳定,可定时翻身拍背,使用吸痰器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并注意保暖,以免受凉后发生肺部感染。在对尿潴留、尿失禁者留置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导管畅通,定时更换尿袋,对会阴部、尿道口进行消毒,注意观察尿液量、性质及颜色变化,做好记录,1~2周后可开始进行膀胱功能训练,以免发生尿路感染。

1.3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该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干预组的便秘、肺部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2%,对照组为9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干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9.2±3.4)d,对照组为(28.3±2.6)d,干预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79,P<0.05)。

3讨论

脑出血发病时,患者多处于偏瘫状态,所以极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便秘、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对于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在卧床休息期间,容易在消化道内积聚痰液,减缓支气管纤毛运动,痰液难以排出,所以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3]。脑出血后,颅内脑组织水肿和血肿会阻碍脑脊液循环及颅内血液循环,增加颅内压,压迫脑组织,从而引起继发性丘脑下部及脑干损伤,使胃黏膜发生应激性变性、坏死,从而引起消化道出血[4]。患者卧床后,活动量减少,胃肠蠕动变慢,食欲减退,进食量减少,就容易引发便秘。脑出血后,病人会出现收缩乏力,肌肉瘫痪,静脉失去血液回流的主要动力,再加上血液粘滞度由于脑出血应用脱水药物而增高,从而容易形成血栓[5]。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不利于病情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病人家庭的经济负担。

目前,对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临床没有明确的护理目的及护理针对性,普遍都停留在常规护理层面上,所以患者脑出血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且死亡率较高。据国内相关文献报道显示[6],从系统性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基础护理、语言训练、心理护理等方面对24例观察组脑出血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该研究中,从健康知识宣教,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针对性的生活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对干预组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责任护士给患者进行系统性的知识宣教,并通过对脑出血患者采取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护理干预,有计划地给患者拍背、翻身及进行肢体活动等,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等,结果显示干预组的干预组的便秘、肺部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9.0%、23.8%、7.1%、0.0%、26.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2.4%、90.5%、42.9%、4.8%、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与前述文献报道相符。而且干预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9.2±3.4)d,明显比对照组的(28.3±2.6)d更短(P<0.05)。这表明对脑出血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1]潘苏娜.应用护理干预降低脑出血并发症的护理体会[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4(3):341-342.

[2]朱广美.探讨神经内科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4(2):233-234.

[3]王玉敏.综合护理干预减少脑出血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3,11(8):686-687.

[4]尹红.脑出血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J].北方药学,2011,8(6):111-112.

[5]席蓉.16例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并发症患者的康复情况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2上旬刊):783.

脑干出血的护理体会范文4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措施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了2007年3月16日到2012年3月16日我院住院部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共57例,患者临床治疗中给予康复护理干预,主要包括病情观察、体温调节以及血压监测、颅内压的调控等,护理后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体温、血压、颅内压得以有效的调控,病情得以有效改善,预后明显好转。结论:在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减少各种并发症和感染,增加治疗的有效率,有效改善预后。

【关键词】脑出血;护理干预;预后影响

临床上,脑出血属于神经内科中一种较为常见疾病,从相关调查研究来看其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此类疾病具有发病急且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患者的死亡。所以需要在患者发病后尽早的进行预防和控制,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从而减少脑出血的各种并发症,增强临床治疗的疗效。本次研究中,我们选取了2007年3月16日到2012年3月16日我院住院部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共57例,患者临床治疗中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相关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了2007年3月16日到2012年3月16日我院住院部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共57例,其中男36例,女19例,年龄在45-81,平均年龄(60.2±3.7)岁,患者入院后经头颅CT以及MRI检查证实为脑出血、脑室出血以及混合性出血等,从患者出血量检查来看,平均为(37.1±4.2)ml。

1.2 方法

1.2.1 体温调节

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加强体温的调节,可采用冰毯或温毯、冰袋、冰帽等方式进行,或输入30%生理盐水进行体温的控制,根据患者情况来决定是否人工冬眠,运用肌松剂。

1.2.2 血压调控

对于颅内高压的情况,可通过药物进行控制,所使用的药物包括硝酸甘油、硝普钠以及多巴胺、间羟胺等,一般情况下血压控制在160―200mmHg为正常。同时可调节血肿或脑室引流管,配合脱水等进行颅内压的调节,将其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1.2.3 气道湿化干预

通过注射器的方式来进行气道湿化,可使用20ml注射器去针头沿气管插管导管壁或气管套管壁滴入湿化液,一般为3―5ml,以后每次1次/h,或视痰液粘稠度追加。此外还可通过持续滴注湿化法进行,具体方法为将湿化液吸入微量泵中,然后用延长管与针头连接于供气管道上持续慢吹入,输入泵速可根据痰液粘稠度进行调节,24h不超过200ml。

1.2.4 锻炼护理

对于需要长期住院治疗的患者,需要根据其病情进行相关的锻炼,指导其进行肢体运动,卧床期间勤翻身、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对于出现关节僵硬或痉挛的患者,多做肢体运动,同时注意保持身体的清洁干燥、勤换衣。此外,对临床并发症及感染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如常见的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以及消化道出血等,一旦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的上报医师进行处理。

2 结果

在实施对症治疗及康复护理干预后,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其中体温、血压、颅内压均得有有效的改善。详细情况见下表1。

3 讨论

脑出血属于内科、神经科中一种常见的危重急症,其发病人群主要以中老年为主,从临床研究来看其发病原因较多,如动脉硬化、血管破裂或血压升高都会引起这一病症的发生。在患者临床治疗中需要以患者为中心,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综合护理,以此减少各种临床并发症和感染,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或病死率。在具体护理过程中需要重点做好患者体温、血压以及颅内压的控制,同时指导其进行相关的康复锻炼,积极的和患者进行沟通,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宣传,并给予他们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从本次研究来看,57例脑出血患者在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后体温、血压以及颅内压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无肺部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情况的发生,其中仅有2例患者出现足内翻及足下垂。由此可见,说明有效的康复护理对于脑出血患者的运动功能及躯体功能恢复都有良好效果,能够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逐渐恢复社会功能和职业功能。

总之,对脑出血患者实施全方位的康复护理能明显降低各种并发症及后遗症,提高其整体生存质量,增强患者生存的信心。具体护理干预中需要正确规范的进行血压、颅内压等调控,从而有效改善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Ohta H,Suzuki E,Hinuma Y,et a1.Effects of hypewxia,glycerol and ventrieular drainage on ICP and CBF in patients withincreased ICP due to CSF circulatory―absorbanee disturbance[J].No To Shinkei,2009,39(3):273-279.

[2] 史忠岚,隋晓娜,.重症脑出血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45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23(2):387-393.

[3] 柴栋,王睿.大环内酯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09,81:934―936.

脑干出血的护理体会范文5

[关键词] 脑出血;综合性护理;负性情绪;遵医行为;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6-0108-03

高血压脑出血病情变化较快,易形成脑疝,致残率和后遗症发生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由于存在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常伴有负性不良情绪,降低其治疗遵医行为,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影响其康复[2]。近年来研究发现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遵医率、并发症具有积极正面作用[3,4]。本研究观察了综合性心理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遵医行为、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和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选择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例均来自2009年8月~2013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纳入标准: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5],并经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排除标准:①重度脑出血发生昏迷或脑疝患者;②高血压脑出血血肿较大需手术清除血肿患者;③既往有脑出血或脑梗死病史,认知或肢体运动受限患者。采用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在性别、年龄和发病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予以控制颅内压和血压、止血及对症常规治疗。常规护理组加用常规护理,包括检测生活体征的变化,进行病情观察、呼吸道、泌尿道和口腔护理、饮食和睡眠指导、康复锻炼等,心理护理组加用综合性心理护理,疗程为4周。综合性心理护理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心理干预: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通过交谈、聆听、鼓励和安慰等多种方式,纠正其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使患者恢复并重建治疗信心,为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及康复打下良好心理基础;②认知干预:通过多种方式向患者讲述高血压脑出血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提高对高血压脑出血的认知,纠正患者以往的不正确的认知,使其认识到遵医治疗、护理及早期康复锻炼的必要性及重要性;③康复干预:早期以床上被动运动逐渐向主动运动过渡,病情好转后可下床锻炼,先短距离行走,后逐渐独立行走,再借助康复器械进行进行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治疗遵医行为、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

1.3 观察指标

1.3.1遵医行为评估标准[6] 分为完全遵医、不完全遵医和完全不遵医。完全遵医:严格按医遵执行;基本遵医:基本按医嘱执行;不遵医:常不按医嘱执行或中断治疗者。临床总遵医包括完全遵医加不完全遵医。

1.3.2 并发症 包括再次脑出血、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脑疝、压疮、便秘、尿路感染、下肢静脉栓塞等。

1.3.3 护理满意度标准[7] 包括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宣教、关爱患者和心理支持等五项。

1.3.4 生活自理能力评估 采用生活活动能力评定(FIM)量表评定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FIM评分18~126分,如FIM评分越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后总遵医率比较

干预4周后,心理护理组治疗临床总遵医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χ2 =4.50,P

2.2 两组干预后并发症率的比较

干预4周后,心理护理组并发症率(15.0%)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37.5%)(χ2 =5.23,P

2.3 两组干预后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4周后,心理护理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宣教、关爱患者、心理支持等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χ2=5.16、4.50、7.44、5.54和7.31,P

2.4 两组干预后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

干预4周后,两组生活自理能力均明显升高(t=2.97、2.29,P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患者起病急,病情较重且变化较快,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需积极有效的治疗及护理[8]。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其致残率和复发率仍较高,尤其是幸存者中大多遗留后遗症和并发症,这不但给患者本人造成巨大的痛苦,而且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9]。通过各种措施减少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率,提高治疗与护理满意度一直是治疗及护理难点[10]。

近年来,国内外对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满意度提高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认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可起到促进康复的作用,对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满意度提高具有积极作用[3,9]。张成君等[11]研究发现护理干预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可起到促进康复的作用,有利于减轻患者心理和躯体的痛苦,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苏晓蓉[12]研究发现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满意程度,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和预后。本研究结果发现干预4周后,心理护理组患者治疗临床总遵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提示综合性心理护理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遵医行为,避免或减少了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同时研究还发现干预4周后,心理护理组患者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宣教、关爱患者、心理支持等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心理护理组生活自理能力升高值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提示综合性心理护理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护理满意度,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综合性心理护理能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干预和心理支持,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改变患者的以往错误的态度和行为,提高其治疗遵医行为,并结合认知及康复护理干预,减少了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了其生活质量和预后。

总之,综合性心理护理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遵医行为,避免或减少了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其预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高旭光. 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治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2006,4(7):62-64.

[2] Lekic T, Hartman R, Rojas H, et al. Protective effect of melatonin upon neuropathology, striatal function, and memory ability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rats[J]. Journal of neurotrauma,2010, 27(3): 627-637.

[3] 陈旭红. 认知护理干预在治疗脑出血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疗前沿,2012,7(15): 76-77.

[4] 孙雪春. 综合护理干预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疗效评价[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 (10):1714-1715.

[5]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临床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 379-381.

[6] 林旭波,郑艳. 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术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 27(12):28-29.

[7] 钱春荣,朱京慈,陈颖峥. 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独立生活能力和出院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8):841-844.

[8] Davis SM,Broderick J,Hennerici M,et al. Hematoma growth is a determinant of mortality and poor outcome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age[J]. Neurology,2006,66(8):1175-1181.

[9] 向世明,任冬云,陈群芳. 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作用[J]. 中国美容医学,2012, 21(11):288-289.

[10] 王丽萍,高芳,郑国贤. 4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观察和护理[J]. 中国伤残医学,2009, 29(1):75-76.

[11] 张成君,赫玉芬. 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07,4(36): 121-122.

脑干出血的护理体会范文6

关键词 脑梗死介入治疗 并发症 相关原因 护理方法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造成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狭窄,发展为脑梗死的危险性显著增高。大约68%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伴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与脑梗死的发生更是密切相关,以往的治疗方式以单纯静脉给药为主,其疗效见效慢,疗程较长,近年来,介入治疗是唯一促进闭塞性的血管即刻再通,并使血流迅速恢复,缩小梗塞的体积[1],降低缺血再灌注的损伤程度的有效疗法,本文通过观察分析脑梗死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相关原因及护理方法,总结其护理结果及护理体会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脑梗死介入治疗患者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55~74岁,平均63.5±3.4岁。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CT显示梗死的部位在外囊区3例、丘脑3例,基底节区16例。均采用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括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脑水肿1例,颅内出血1例,治疗护理无效后死亡,穿刺部位出血及皮下血肿3例。术后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对比干预前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脑梗死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相关原因。

发症的观察及针对性护理: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术后嘱咐患者多饮水,增加血容量,能有效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及促使排泄造影剂,另外,嘱咐患者适当抬高患肢,避免过早过量地活动,不可按摩或挤压肿胀的下肢,以免发生栓子脱落时导致其他部位的栓塞[2]。直至病情稳定后,指导、督促患者进行足部伸屈活动和足踝的“环转”运动,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②脑水肿的护理:介入治疗后,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还包括患者的瞳孔、意识、肢体肌力及血压、脉搏的变化,一旦发现上述体征出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降颅压的相应处理,完善输液通路的管理,防止由于补液过多或过快进一步加重脑水肿。③颅内出血的护理:护士应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并嘱咐患者避免各种可能引起血压增高的危险因素,如用力排便、睡眠不好、情绪激动等,遵照医嘱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详细记录,通常要将血压水平控制在140.6~160.2/75.2~90.2mmHg。除外,护士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及肢体的活动变化情况,每隔15~30分钟巡查1次,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持续性呼吸慢而深、言语不清、呕吐、头痛、血压升高、脉搏洪大、肢体再度出现活动障碍等,提示可能并发脑出血的危险,应即刻报告医生及时处理。④伤口出血及皮下血肿的护理:术后在穿刺部位的伤口应采取加压包扎,并每隔30分钟常规对出现皮下瘀血及血肿的患者进行观察,用红笔将血肿范围标记处理,以随时观察了解出血是否继续扩大,若瘀斑面积较大,可采取局部冰敷,并嘱咐患者避免做增加腹压的动作,注意咳嗽时应以手压迫穿刺的部位,防止用力过大引起再出血,一旦感觉伤口有异常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处理。

统计学处理:本组数据经X2软件V1.61检验,以P

结 果

护理干预前,术后出现颅内出血1例,脑水肿1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伤口出血3例,干预前并发症发生率27.1%,护理干预后,颅内出血患者经治疗护理抢救后无效死亡,其余5例并发症症状消失,无再发生1例并发症,护理干预前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

讨 论

脑梗死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相关原因分析如下: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可能由于患者长期卧床,术后侧肢体制动,血小板异常增高,血液循环明显减慢,血黏度显著增高有一定关系。②脑水肿:原因为脑缺血后发生自由基代谢异常,损伤脑组织,脑细胞损伤及改变了微血管的通透性后,引起脑水肿。③颅内出血:主要原因为动脉闭塞时仍发生出血性的转化,出血可能的来源是侧支通道,也可能由于溶栓剂引起血管再通,或损伤缺血后的血管壁,继发凝血障碍、纤溶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强的反应,合并再灌注后出血,出现脑实质出血后,常伴显著临床症状的恶化,其死亡率50%,另外也可能存在颅内动脉瘤。④伤口出血:可能由于术中曾应用大剂量的肝素,对凝血过程造成干扰。

综上所述,脑梗死介入治疗后并发症以伤口出血为主要原因,其次为颅内出血、脑水肿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经针对性护理干预后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