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颈椎的治疗方法范例6篇

强直性颈椎的治疗方法

强直性颈椎的治疗方法范文1

中图分类号:R 246.2 文献标志码:A 临床研究

[摘 要] 目的:探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较佳疗法。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输刺组和常规刺组各51例。输刺组采用输刺法为主治疗,即颈部相应夹脊穴深刺到颈椎骨;常规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两者同时配合电针疗法。结果:输刺组治愈率为68.6%,有效率为98.0%;常规刺组治愈率为47.1%,有效率为84.3%。2组治愈率和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

[关键词] 颈椎病/针灸疗法;刺法;颈椎病/分类;@输刺

Observation on therapeutic effect of Shu-needling therapy asmain on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nerve root type

WANG Xi-lin (Acupuncture andmoxibustion Department of Guilin Hospital of TCM, Guilin 54100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a bettermethod for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nerve root type.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o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5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Shu-needling, i.e. the needles were deeply inserted into the cervical vertebrae of corresponding Jiaji (EX-B 2),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eedlingmethod. Electroacupuncture was us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ured rate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ere 68.6% and 98.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47.1% and 84.3%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oth P

KEY WORDS:Cervical Spondylosis/am ther;Needlingmethods;Cervical Spondylosis/class;@Shu-needling Therapy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型,约占60%~70%,多见于中老年人, 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笔者于2001―2007年运用颈部夹脊穴输刺法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2例病例均选自本院针灸科门诊病例,根据就诊次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输刺组和常规刺组各51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2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考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①颈痛,颈旁压痛或胸、肩、背及上肢等处放射痛,上肢、手指麻木,颈部僵硬和活动受限;②神经根紧张试验酸痛或麻痛加剧;③影像学检查示骨质增生,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椎体不稳,椎后项韧带钙化。

2 治疗方法

2.1 输刺组

(1)取穴:根据X线片或CT片提示的病变部位及临床症状选用相应的颈部夹脊穴为主穴;配穴:大椎、后溪、外关。

(2)操作方法:主穴采用输刺法,用50mm毫针,进针后针尖向椎体方向深刺至颈椎骨,得气后接G6805电针治疗仪,用连续波,频率200次/分,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度;配穴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即可。治疗期间留针30min,每日针刺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

2.2 常规刺组

(1)取穴:同输刺组。

(2)操作方法:主穴采用常规针刺,用40mm毫针进针后得气即可,然后接G6805电针治疗仪,用连续波,频率200次/分,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度。留针时间、疗程同输刺组。

2组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参考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劳动和工作,随访1年无复发;好转:临床症状减轻,颈肩疼痛轻,肢体功能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见表2)

表2 2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疗效比较 例(%)

2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治愈率比较,χ2=4.8648,P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52岁,于2002年5月19日初诊。主诉:颈项强痛,伴右上肢麻木、放射痛反复3年。开始发病时无明显诱因,即觉颈项僵硬疼痛,曾做X线片检查,提示“颈椎病”,经服中西药、推拿牵引等治疗,未见显效,故到我处求治。检查:颈部活动受限,C4/C5椎间盘压痛,右上肢肌力减弱,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椎间孔压缩试验(+)。X线片检查:颈椎曲度变直,C4-C6椎体后缘骨质增生,C4/C5椎间隙变窄。诊断:颈椎病(神经根型)。治疗以C4、C5的颈部夹脊穴为主穴,配大椎、外关、后溪。主穴用输刺法,深刺至椎骨,得气后接G6805治疗仪,用连续波,电流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度;配穴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即可。治疗期间留针30min。每日针刺1次,10次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治愈,随访1年未复发。

5 讨论

目前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非手术疗法中,以针灸推拿为主的非药物疗法,手段多、疗效好、安全、无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且较之药物及以物理疗法为主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具有疗效优势。笔者认为,在该领域如何围绕提高临床疗效,发挥针灸疗法特色,为临床提供疗效肯定、简便易于推广的较佳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祖国医学认为颈椎病多由劳损或肝肾不足,精血不能濡养筋骨致局部脉络空虚,复感风寒湿邪,使营卫气血不和,筋脉闭塞不通,“不通则痛”,故而痹痛;营血运行不畅,肌肤失荣,故麻木不仁。现代病学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为钩椎关节及小关节突增生、内聚压迫神经根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其发病机制多与神经压迫、椎体失稳、神经刺激、应力改变、体液因子刺激等因素有关,其中大多因素是可逆的,这就为针灸等非手术疗法治疗颈椎病提供了可行性[1]。有研究[2]表明,针刺可刺激局部穴位感受器,反射性地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颈肌或血管痉挛, 修复局部软组织粘连,纠正椎间关节紊乱等,从而恢复颈椎正常解剖关系和生物力学平衡。针刺局部根据X线片或者CT片提示的病变部位及临床症状选用相应的颈部夹脊穴,可通过制止和修复损伤后的病理变化,改善局部微环境,改善损伤局部的血液循环状态,加速损伤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促进瘀血和炎性渗出的吸收,加快组织粘连和瘢痕的修复,加快清除因缺血而产生的大量有害致痛物质,也能加强椎间盘的营养供应[3],使局部经脉疏通,气血运行正常,通则不痛。针刺能通经活络,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缓解局部肿胀,松解粘连组织,特别要求“气至病所”。祖国医学认为颈椎病属“骨痹”范围, 其病位深至骨骼,故采用一般的针刺方法,深度不能达到病所,而不易气至病所。而输刺法属《内经》五刺中的一种,“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故笔者采用输刺法针刺相应的颈部夹脊穴, 深刺至骨,能直接针刺到病变部位,使针至病所,而使气更易至病所,有利于加速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促进病变部位的瘀血和炎性渗出的吸收,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又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采用局部与远道取穴相结合,大椎祛风通阳,后溪、外关通督脉,调理三焦,使气行则血行。同时使用电针可提高针刺的镇痛效果,进一步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加强了疗效。

从2组疗效对照看,输刺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常规刺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输刺为主治疗颈椎病有很好的疗效,能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周建伟,胡玲香,李宁,等.针刺推拿综合方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6,26(8):542-543.

[2] 蒋振亚,李常度.杵针大椎八阵穴为主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1,21(2):94-96.

强直性颈椎的治疗方法范文2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但现在年轻人发病也逐年上升,已经成为职业病。慢性劳损是颈椎病发生的一大原因,外伤是颈椎病发生的直接因素。颈椎损伤的另外一大原因就是没有良好的生活姿势,长时间操作电脑,在行驶的车上睡觉,剧烈的旋转颈部或头部,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高枕,这些不良的姿势均可使颈部肌肉疲劳,容易发生颈椎病。

2 颈椎病的预防

颈椎病的预防,应从病因及发病诱因两方面采取措施,以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防止已治愈患者的复发。颈椎是脊柱的一部分,要从脊柱的整体加以预防。

颈椎病的预防,应从儿童时期开始。加强体质锻炼,促使椎周软组织强状有力,有助于增强脊柱的稳定性。注意防止外伤和纠正工作与生活中的不良姿势。颈椎病的诱发因素除外伤外,常见的还有强迫工作、过度疲劳、落枕、受凉、姿势不良等。

2.1 严防急性头、颈、肩外伤:头颈部跌伤、碰击伤及挥鞭伤,均易发生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直接或间接引起颈椎病,故应积极预防。有些外伤不容易引起人们注意,例如坐车打瞌睡,遇到急刹车,头部突然后仰,孩子为了躲避大人拧耳朵而急性扭颈,或击打孩子后头部等,都可以导致颈肌损伤;婴幼儿颈软,不正确抱孩子,都可导致颈椎损伤;体育运动之前不热身,都有可能导致颈椎损伤,一旦发生应及时检查和彻底治疗。

2.2 心理上。对疾病要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由于颈椎病病程比较长,椎间盘的退变、骨刺的生长、韧带钙化等与年龄增长、机体老化有关。病情常有反复,发作时症状可能比较重,影响日常生活和休息。因此,一方面要消除恐惧悲观心理,另一方面要防止得过且过的心态,积极治疗。

2.3 姿势。工作学习的姿势不正确是颈椎病的主要诱因,良好的姿势能使劳累减轻。低头时间过长会使肌肉疲劳,颈椎间盘出现老化,继而出现慢性劳损。伏案工作的正确姿势是颈部保持正直,微微地前倾,不要扭转、倾斜;时间上,超过1小时,做些颈部运动或按摩;适当休息几分钟,一定要注意头不能靠在床头或沙发扶手上看电视。在行驶的车上不要打瞌睡,颈椎受伤时要用颈托保护。

2.4 饮食上。由于颈椎病是椎体增生、骨质退化疏松等引起的,所以颈椎病患者应以富含钙、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族和蛋白质的食物为主。

2.5 颈部保暖。颈部受寒冷刺激可以导致肌肉血管痉挛。空调温度不能太低在夏季,防止颈肩部受凉特别是夜间睡眠时,最好穿高领衣服在秋冬季节。

2.6 睡床上。从颈椎病的预防和治疗角度来看,如果床铺过于柔软,可造成由于人体重量压迫而形成中央低、四边高的状态。时间一长,就会影响颈椎本身的生理曲线。用枕适当。人生的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过的,枕头的高低软硬对颈椎有直接影响,枕头应该能支撑颈椎的生理曲线,保持颈椎的平直。枕头要有弹性,枕芯以木棉、谷物皮壳为宜。侧卧睡觉时,高度为10厘米左右,仰卧睡觉时,应选择5厘米左右枕头(受压以后的高度),仰卧位时,枕头的下缘要垫在肩胛骨的上缘,颈部不能脱空。“枕颈”应该是枕头的真正名字。不合适的枕头,是造成落枕的原因,颈椎病的先兆往往是反复落枕,诊治要及时;另外要注意的是枕席,草编枕席最好,竹席太硬太凉。

2.7 身体上。颈椎病急性发作期或初次发作的病人,要适当注意休息,病情严重者更要卧床休息2-3周。卧床休息在颈部肌肉放松,减轻肌肉痉挛和头部重量对椎间盘的压力,组织受压水肿的消退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卧床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肌肉萎缩,因此应适当工作.

3 颈椎病治疗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之分。绝大多数病人经非手术治疗能够缓解症状甚至治愈不发。每一种治疗方法都有它所对应的适应症,需要专科医师指导,需要一定的疗程。切忌病急乱投医,多种方法杂乱并用,频繁更换治疗方法,会使病情加重。

4 保守治疗

4.1 牵引法:通过牵引力和反牵引力之间的相互平衡,使头颈部相对固定于生理曲线状态,从而使颈椎曲线不正的现象逐渐改变,但其疗效有限,仅适于轻症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牵引,防止局部炎症、水肿加重。

4.2 锻炼。颈椎的锻炼应该持之以恒。①头中立位,前屈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后伸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左旋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右旋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左侧屈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右侧屈至极限,回复到中立位。动作宜缓慢,稍稍用力。锻炼时,颈部感觉有响声并伴有疼痛,可以减少次数或停止锻炼;没有疼痛的可以继续锻炼。②头中立位,双手十指相叉抱在颈后,头做缓慢的前屈和后伸运动,与此同时,双手用力对抗头的运动,以锻炼颈椎后侧的肌肉力量。

参考文献

[1] 马奎云,主编.颈源性疾病诊断治疗学[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强直性颈椎的治疗方法范文3

关键词:牵引配合手法 治疗 颈椎病

Hauling coordination technique treatment cervical vertebra sick body meets

Hu Zhen

Abstract:From October,2008 to December,2010,my branch uses the hauling coordination technique treatment cervical vertebra to get sick 78 examples,the curative effect is satisfied,presently reports as follows.

Keywords:The hauling coordination technique Treatment Cervical vertebra gets sick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056-01

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我科采用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椎病7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72例患者中男32例,女40例;年龄24~67岁;病程2周至35年。其中颈周围型颈椎病2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2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17例,交感型颈椎病6例,脊髓型颈椎病2例;全部病例均经X线检杳,C2-C7均有不同程度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狭窄,颈椎骨质增生等。其中单纯颈椎生理曲度改变10例,C5-C7椎间隙狭窄40例,C2-C4椎间隙狭窄5例,颈椎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无椎间隙变窄17例。

2 治疗方法

2.1 颈椎枕颌吊带牵引:患者取坐位,头部略向前倾,牵引重量约3kg,每次30分钟,每日1次,5天为1疗程。

2.2 手法治疗:颈椎牵引后即可行手法治疗。①术者先用双手根部从患者头部开始沿斜方肌背阔肌的肌纤维方向分别向颈外侧及背部分舒,手法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反复8~10次。②术者双手或单手捏拿颈后颈两侧及肩部的肌肉,反复3~5次,并用中指或拇指按天宗、合谷、阳溪、曲池等穴,以有麻窜酸胀为宜。③术者站于患者后侧,双手置于患者颈项部,用力向上提颈,并慢慢用力使患者头部左右旋转30~40度,重复8~12次,然后双手握拳对患者颈背部、肩胛部进行拍打叩击,使组织舒展和缓解。

3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治愈:头晕、头痛等症状消失,颈部活动正常、颈椎棘突无压痛,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不影响正常工作和劳动;好转:症状减轻,体征有所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本组患者均治疗1~3个疗程,其中治愈48例,显效19例,好转3例,无效2例。

4 讨论

颈椎病的病因,主要有慢性劳损、外伤等:①不良的睡眠如高枕;②工作姿势不当:长期处于坐位,尤其是低头工作,造成颈后部肌肉韧带组织的劳损。另外屈颈情况下,椎间盘的内压大大增高,使髓核后移而出现退变;③不适当的体育锻炼:超过颈部耐量的运动造成外伤。

由于颈椎肌肉韧带组织长期劳损,颈椎正常生理曲线逐渐改变,变直甚至反弓,造成颈椎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所以临床治疗以恢复颈椎力学平衡是颈椎病的关键环节。

4.1 颈椎牵引可缓解肌肉痉挛,扩大颈椎间隙,减少对受压脊髓和神经根的不良刺激,有助于脊髓、神经根、关节囊、肌肉等组织的水肿和炎症消退,可以使扭曲于横突孔间的椎动脉得以伸直,改善推动脉的血供。但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较明显者和有明显颈椎节段性不稳者慎用。

4.2 配合手法治疗能有效松解粘连、挛缩,纠正颈椎序列,调节椎周力平衡,增强颈椎稳定性,改善颈椎间盘代谢,降低对脊髓神经的压应力,相对扩大椎管、神经、血管通道容积,增强机体自身调节机能从而根本改善临床症状,而达到治疗效果。

强直性颈椎的治疗方法范文4

【关键词】 颈椎病 预防 保健 治疗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所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严重者可发展到下肢瘫痪。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发病部位依次为颈5~6、颈4~5、颈6~7。颈椎病的发病年龄在下降,有的二十几岁甚至十几岁即有了颈椎病的体征和比较典型的临床症状,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可见,对颈椎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非常重要。

1 病因及病理

颈椎病是以颈椎及椎间盘的退行性病理改变为主,使神经根、颈段脊髓、血管及其他颈周围软组织受压,而引起颈、肩、上肢疼痛、麻木,头晕、头痛等症状为主的一种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或长期伏案工作的人。但近年来,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工作效率的提高、劳动强度增加、坐姿不正确等,使颈部受累,发病率提高和年龄段的下降。一些特殊人群(长期从事打字、微机、财会、绘图、统计等工作)发病率最高。

颈椎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颈椎段椎骨本身或椎间盘的变性。诱因往往是颈部软组织的外伤、损伤、着凉等不良刺激造成。颈部软组织如肌肉、韧带的变性使骨膜受到刺激,使间盘血液循环不良,慢慢形成骨赘,间盘变性,继而突入椎间孔,椎管压迫神经根,、椎动脉或脊髓而发病。

2 主要症状

颈部肌肉紧张活动受限,上肢窜痛、麻木或有头晕、头痛的症状,轻者劳累或工作症状加重,重者休息时即出现上述症状,甚至不能入睡。

3 早期诊断及治疗

以出现上述症状,X线颈椎正、侧片可有早期骨质改变,同时排除其他病变(如肿瘤、结核、骨折)即可基本确诊。颈椎触诊一般按棘突、棘突旁、横突、肌肉等顺序进行。注意压痛的部位、性质,有无放射,肌肉和软组织有无硬结或条索状,与周围解剖位置的关系,必要时挤压或叩击头部。骨折或脱位时压痛较明显;压痛发生在棘突或棘突间,并有硬结,可能为项韧带钙化;颈肌痉挛呈条索状,可能为软组织劳损或急性扭伤;压痛在棘突旁并向上肢放射,或头部纵向挤压痛者,考虑为根型颈椎病。对于颈椎病的治疗,80%~85%的患者均可用非手术治疗法治愈。比较有效的方法都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法,需要手术治疗的仅为少数。治疗以推拿为最有效、最直接的治疗方法。

另外针对颈椎病的口服、外用药物,理疗仪的应用皆有一定的作用。手术的方法是在上述疗法对颈椎病治疗无效,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的情况下采用的。但因是创伤性治疗,费用高,病人比较痛苦,恢复期长,偶有复发,故一般不到不得已不被采用。

4 预防

颈椎病是一种老年性退行性改变。本病的发生、发展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一定的联系。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自我保健,参加各项体育运动时注意安全,避免损伤;防止颈椎超限度活动,一旦发生损伤应尽早治疗。注意端正头、颈肩、背的姿势,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要保持脊柱的正直,尽早和彻底治疗颈、肩和背软组织的损伤,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注意颈部保暖,如出汗,饭后、浴后、睡后注意防范,防止受凉。及时治疗落枕及颈部不适,保持正确的工作体位,应注意避免长时间地固定于一种姿势,如低头伏案工作和仰头看电视等,如果是因为职业需要长期低头工作的,应在工作一小时左右就适当地活动头颈部,使颈部肌肉、韧带得到适当休息。老年人睡觉应用硬板床、低枕头,一般枕头以10厘米的高度为适宜;以中间低、两端高的元宝形为佳,也可选平枕。应每天坚持做颈部轻柔活动2~3次,每次5~10分钟。如头颈前屈、后仰、左右旋转、头部顺向或逆向转动,长期坚持锻炼,有利于颈肩肌肉弛张的调节和改善血循环。中医认为胡桃、山萸肉、生地、黑芝麻等具有补肾髓之功能,合理地少量服用可起到强壮筋骨,并起到推迟关节退变的作用。

5 保健

让病人了解颈椎病的有关知识,提高防病意识,增强治疗信心,掌握康复的方法。观察病人治疗过程中心理情绪的变化,调节心理情绪,保持乐观精神,树立与疾病艰苦抗衡的思想,保持心理健康。正确有效牵引,解除机械性压迫。注意牵引时的姿势、位置及牵引的重量,并及时发现牵引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如是否有头晕、恶心、心悸等。由于病人颈部制动,就应减轻局部刺激。应正确应用理疗、按摩、药物等综合治疗,以解除病痛,正确指导病人的头颈功能锻炼,坚持颈部的活动锻炼,方法为前、后、左、右活动及左、右旋转活动,指导病人两手做捏橡皮球或毛巾的训练,以及手指的各种动作。非手术治疗过程中注意疼痛部位,肢体麻木无力的变化按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长期卧床的病人,应注意有关卧床并发症的预防与观察。经常用50%的红花酒精按摩病人的骨突部位,如骶骨、尾骨、足跟处、内外踝等。按摩上、下肢肌肉,鼓励病人主动加强各关节活动。

参 考 文 献

[1]贾连顺,李家顺.颈椎外科手术学.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84.

强直性颈椎的治疗方法范文5

【关键词】 神经阻滞;颈源性头痛;葛根汤

1983年Sjaastad首先提出了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一词。1990年国际头痛委员会(HIS)根据Sjaastad提出CEH的诊断标准,HIS分类委员会又颁布了CEH的分类标准,该诊断已经临床得到正式承认[1]。CEH是一种治疗效果较差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的疾病,为此我院自2003年3月~2005年12月采用颈椎旁神经阻滞加葛根汤与单纯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对照研究,对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评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Sjaastad诊断标准确定了我院门诊60例CEH患者,将这6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15~68岁,平均年龄为47.8岁,病程1年以下的7例,1~3年的17例,3年以上的6例。伴有颈部损伤史的5例。受某种诱发因素影响的19例,治疗前有27例(90%)服用止痛药,有25例(83.3%)因疼痛影响睡眠。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50.6岁,病程1年以下的5例,1~3年的14例,3年以上的11例。伴有颈部损伤史的7例,受某种诱发因素影响的21例,治疗前有28例(90.3%)服用止痛药,有26例(86.6%)因疼痛影响睡眠。对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及影像资料显示颈2~3关节突关节显着改变的患者未收入本组。

1.2 方法 (1)椎旁神经阻滞:所用药物为0.5%利多卡因5ml+曲安奈德10mg用盐水稀释至20ml;穿刺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对侧,于胸锁乳突肌后缘距乳突下1~2cm为穿刺点并做好标记,常规皮肤消毒,在穿刺点垂直进针,对于椎旁压痛明显者,每进针0.5~1cm注射药物2ml,当穿刺针的针尖触及横突后且回吸无血液及脑脊液流出,针尖稍离开骨面于横突周围分次注射药物共10~15ml,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及意识的改变。注药时患者常有向头部的放散感,数分钟内疼痛减轻或消失,并觉患侧头部“轻松”。有枕部及头部压痛者,同时进行压痛点注射治疗,每点2~3ml。每周1次,1个月为1个疗程。(2)葛根汤采用我院中医科熬制的成剂,1剂分早晚2次口服,15天为1个疗程。葛根汤的组成:葛根15g,麻黄8g,桂枝10g,白芍12g,田七粉3g(冲服),姜黄10g,鸡血藤20g,肉苁蓉10g,威灵仙10g,生姜3片。记录两组病例治疗次数、视觉模拟评分(VAS)、服用止痛药次数和睡眠改善情况,结果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作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行椎旁神经阻滞次数比较(见表1),平均治疗(1.92±1.14)次,其中有21例病人因头痛缓解明显,未完成3次治疗,有4例病人因头痛缓解不满意治疗次数超过4次以上。对照组平均治疗(3.96±2.01)次,其中有4例病人因头痛缓解明显,未完成3次治疗,有15例病人因头痛缓解不满意治疗次数超过4次以上。两组治疗次数差异有显着性(P<0.01)。治疗后随访半年,治疗组复发3例,对照组6例,治疗组比对照组复发率降低10%。

治疗1个疗程后VAS评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在0分和10分之间划一直线,由病人在这条直线上标出治疗1个疗程后的疼痛程度,然后再确定为几分),治疗组与对照组VAS评分(见表2),治疗组平均VAS评分1.01±1.25,对照组平均VAS评分3.25±1.64。两组平均VAS评分对照差异有显着性(P<0.01)。治疗组服用止痛药例数由27例减少为1例,说明有96.3%的患者疼痛得到控制;影响睡眠由25例减少为2例,改善率为92%。对照组服用止痛药例数由28例减少为12例,说明有57.2%的患者疼痛得到控制;影响睡眠由26例减少为8例,改善率为69.2%(见表3)。表1 两组行椎旁神经阻滞次数对比表2 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VAS评分结果对比表3 两组CEH病人不同方法治疗1个疗程后服用止痛药例数与睡眠改善率结果对比 注:两组比较P<0.01

3 结论

颈椎旁神经阻滞复合葛根汤治疗颈源性头痛,中西医结合,药效相互协同,较单纯用颈椎旁神经阻滞疗效更迅速,更明显,平均治疗次数明显减少,治愈率明显提高,随访半年,复发率也明显降低。

4 讨论

Sjaastad描述的CEH[2]起自枕部并向头顶放散至前额,表现为单侧头痛,不向对侧转移,病史长,时轻时重,女性多见,物理检查许多体征说明,可能病变累及颈椎间孔或神经根。例如患者自己活动颈部或医生压迫颈部活动受限部位而疼痛缓解。枕神经阻滞可以有效解除该神经区域疼痛。

由于头面部所有的表面和深层结构都是由三叉神经及颈2、3脊神经分布支配的,大多数头痛(偏头痛除外)都可能与颈椎的病理变化有关。近年来的神经解剖学研究发现上部颈神经和三叉神经核团之间具有联系[3]。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突出,椎间盘物质释放可直接引起非菌性炎症、水肿;椎间关节的错位或骨质增生也可造成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颈1~3脊神经离开椎管后大部分走行在柔软的肌肉组织内,软组织的炎症、缺血、损伤、压迫甚至不适当的按摩等均会影响神经功能,引发颈源性头痛。曲安奈德是皮质醇类药物,它对神经细胞具有较强抗炎作用,可以直接阻断由炎性因素导致CEH的痛传导通路解除疼痛。颈椎旁神经阻滞,药液在横突间沟扩散可流到颈1~3脊神经及周围软组织内,发挥消炎、镇痛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作用。

从中医学角度来讲,老年体虚,腠理空虚,气血衰少,筋骨失于濡养,风寒湿邪客于太阳经,致使太阳经俞不利,营卫失和,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瘀滞,从而产生颈部肌肉拘挛、项背强痛、头痛等本虚标实的复杂症候。姜氏等人通过实验模型研究证实[4,5],风寒湿邪刺激后,肌肉、关节滑膜、关节软骨等组织可出现微循环障碍、炎性细胞渗出、神经电生理改变、血液流变学变化、氧自由基代谢异常以及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改变。方中葛根治项背强痛,疏筋解痉以利关节;麻黄发散风寒,桂枝既助麻黄发散风寒又有温经通络功效;肉苁蓉、白芍补肝肾,强筋骨,柔肝止痛,田七粉、鸡血藤活血化瘀;威灵仙、姜黄祛风胜湿,温经通络。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散寒、温经通络、活血止痛之功。

通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了服用止痛药例数,同时也明显改善了病人的睡眠情况,这又进一步说明了椎旁神经阻滞复合葛根汤治疗CEH明显好于单纯椎旁神经阻滞。因为神经阻滞药物可以直接作用在损伤的神经根部,及时改变患者的头痛症状,同时服用中药葛根汤,两药相互协同,增强其抗炎、解痉止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van Suijekom JA, Weber WE, van kleef M. Vicogenic headache :technigues of diagnostic nerve blocks. In Exp Rheumatol,2000,18 S39-44.

2 Sjaastad O. The headache of challenge in our time: cervicogenic headache. Funct Neurol, 1990, 5 :155-158.

3 倪家骧.临床疼痛治疗技术.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10.

强直性颈椎的治疗方法范文6

【关键词】 颈椎病;局部型颈椎病;针灸治疗;阻力针法

颈椎病是颈部椎间盘,椎体,后关节,颈部韧带,肌肉退变,劳损或损伤引起的一组症状群,表现脊髓,神经根,椎动脉局部软组织损害。而局部型颈椎病又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颈椎病类型。我科自2005年12月以来,采用阻力针法治疗局部型颈椎病取得较明显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7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男31例,女14例,年龄21~73岁;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0~71岁。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均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1颈部症状:剧痛,可放射到顶枕部或肩部,颈部活动受限;2体征:表现在颈部,颈肌紧张,压痛,活动时加重,四肢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3X线检查: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或反屈,有时有病变节段中段中断称之为半脱位,侧位片椎体和后关节因旋转不能完全重叠出现重影,称为双边双突征象。符合1、2或1、3或1、2、3即可诊断为局部型颈椎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常规针灸治疗 取风池、大杼、后溪、魄户、天柱、天井、合谷、风府等,一般留针10~20min,1次/d,10次为一疗程,未愈者歇3日后再进行一个疗程后判断疗效。

2.2 阻力针法治疗组 取穴:以压痛点作为治疗点,阻力针法治疗组均采用颈椎棘旁0.5~1寸压痛点1~2穴,肩膀胛内侧缘压痛点1穴,肩胛下角压痛点1穴,针刺时进针2分,旋转并施重雀啄手法,频率120~150次/min,每穴针刺1~3min后出针,不留针,1次/d,10次为一疗程,未愈者歇3日后再进行一个疗程后判断疗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颈部症状、疼痛放射痛消失,颈部活动正常,颈部无压痛;有效:颈部症状,疼痛、放射痛明显好转,颈部活动基本正常,颈部无压痛或仅有轻压痛;无效:颈部症状、疼痛、放射痛未见明显好转,颈部活动仍明显受限,颈部压痛仍明显。

3.2 结果 两组经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32例,治愈率80%;对照组治愈15例,治愈率5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

4 讨论

颈椎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现有年轻化的趋势,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而局部型颈椎病(即颈型颈椎病)又是颈椎病中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它是以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部肌肉,韧带,关节囊急性损伤,小关节错缝为基本病因,引起颈椎局部或反射性地引起头、颈、肩膀部疼痛。

阻力针法是起源于《灵枢·经筋》,用“燔针劫刺,以知为度,以痛为腧”。它是以压痛点作为治疗点,亦属于对症选穴法,此法从《内经》中“以痛为腧”和在分肉间痛而刺之”等刺法演变而来。《针灸聚英·肘后歌》说“打仆损伤破伤风,关于痛处下针攻”。这些都是损伤用压痛点治疼痛证的先例,临床上应用压痛点治疗击仆,扭伤,痹证等疼痛均有较好效果。局部型颈椎病亦是这类痛证之范畴。而阻力针法又施以重雀啄手法,大大加强了针刺效应,因而起到了传统针灸治法所不及的治疗效果。从现代解剖来看,治疗组阻力针法所选穴位,大多是颈部常易损伤的肌肉,韧带的起止点,颈椎小关节关节囊的附近点,因而又对直接缓解病灶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从本组病例看,阻力针法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传统针灸治疗组。

参考文献

[1] 张学庸.新编诊疗常规[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66.

[2] 孙树椿,孙之镐.中医筋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