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物联网培训范例6篇

云计算物联网培训

云计算物联网培训范文1

关键词:云计算;网站建设;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1-0093-02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社会的各方面都产生极大的影响,教育信息化继企业信息化建设之后已成为国家信息化建设主要任务之一。然而,在对教育培训网站建设中课程资源共享及用户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当中发现教育培训网站建设中存在相当多的问题。首先技术上无法承载大量学习用户的数据访问,经常出现网站服务器宕机情况。其次,服务器不是分布式的,内容无法为全网络用户提供快速流畅的视频学习服务。在内容上课程资源访问难、更新难、兼容难、互动难等问题比较突出。同时,这些问题也在所有教育培训网站建设中也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1 云计算介绍

1.1云计算的基本概念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是互联网的一个比喻,互联网在过去的地图中经常被用来表示电信网络的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和抽象。因此,云计算甚至可以让你体验到每秒10万亿次的计算能力,具有如此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模拟核爆炸,预测气候变化和市场趋势。用户通过电脑、笔记本、手机等方式接入数据中心,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计算。

云计算的定义有多种。对于云计算到底是什么,有上百种解释。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定义,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一种模式使用支付。该模型提供了可用、方便、根据网络接入的要求,投入到分配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服务的云计算),这些资源可以快速提供,只需投入一些管理工作与服务供应商很少互动。

1.2云计算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将计算信息存储到计算机中,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远程处理或计算。这使得它的数据中心和互联网有一个对接,方便用户在计算机上查询到更丰富的信息,这取决于信息处理和存储的信息量。被广泛接受的云功能如下:

(1)超大规模计算机云,云具有相当的规模,谷歌云计算已经有大约1000000台服务器,亚马逊、IBM、微软、雅虎等的云都有成千上万的服务器。企业私有云一般有成百上千的服务器。云能给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

(2)虚拟化,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何位置,使用各种终端接入到应用服务。所请求的资源来自云服务器,而不是一个固定的物理实体。应用在云服务器上运行,但其实用户并不需要了解,不必担心应用程序的具置的操作。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一个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我们所需要的一切,甚至是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

(3)可靠性高,使用多备份数据的云,容错计算同构节点,采用可更换的措施,以确保服务的高可靠性,使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更可靠。

(4)高度的可扩展性,可动态扩展云的大小,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求。

(5)按需服务,云计算是一个巨大的资源池,可以根据需要购买;云计算如自来水、电力、煤气按计算量来计费。

(6)极为廉价,由于云计算的特殊故障容错措施,可以利用非常廉价的节点构成的云。自动集中管理云计算中心,使大量企业不必承担不断增长的数据中心管理成本。

(7)云的安全问题,除了提供计算服务,云计算服务还提供了一个存储服务。但是,云计算服务目前在私人企业中,他们只能够提供商业信用。对于政府机构、商业机构(特别是银行)对云计算服务的选择应该保持足够的警惕性。一旦企业用户大规模使用私有机构提供云计算服务,无论其技术优势有多强,必然让这些机构有接触全社会的数据(信息)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数据在云计算中对数据所有者以外的用户是保密的,但对于云计算业务提供商,则没有较好的保密措施和安全监控制度约束。所有这些潜在风险都是企业组织和政府机构考虑选择云计算服务的重要前提。

2云计算在教育培训网站建中应用

2.1解决网站高并发问题

基于在云计算领域长期的技术积累,教育培训网站应用云计算技术,可以解决海量用户访问服务器。教育培训网站主要面向个人学习者,用户量较大,同事用户使用视频等着多媒体文件多。所以用户会给服务器造成很大的压力。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网络带宽对网络高并发的影响,需要合理增加服务器和带宽的输入,而需要充分利用系统的软、硬件缓存机制,将缓存中的内容存储在缓冲区中,减少了计算层和存储层的压力。其次需要合理的分层支持业务服务器和业务服务器,以及采用并行和分布式的计算量大的处理算法,并在开发过程中需要采用相应的编码算法的实现。存储层需要构建一个分布式文件服务器和一个列式存储服务器,支持海量数据的存储和读取,并对关系数据的配置参数进行优化。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在未来,根据系统运行的状态和平台,逐步调整和优化适应不同的业务场景。对于大型的系统,该技术涉及到从硬件到软件,一个非常广泛的编程语言、数据库、Web服务器、防火墙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在面对大量的用户访问高并发请求时,基本的解决方案集中在这样的几个方面:将使用数据库服务器的高性能、高性能、高效率的编程语言,以及高性能的网络服务器。

2.2提升教育培训网站学员学习效率

通过依托云计算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实现以用户为中心、服务和围绕用户数据,这样用户就可以不再以大量的数据在搜索中不知所措,获得的数据变得容易。依托于云计算网络课程平台,可以拥有智能数据处理和快速数据检索,同时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对提高学习效率具有积极作用。学生反馈的数据分析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进行分析,由于在线教育面临的教学问题,它是难以监控学生的整个过程,只有通过教师课堂感觉和检查。以总结学生的困难点,同事在线教育可以依靠技术解决问题,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反馈数据的形式进行监测,然后根据这些容易出错的课程来制定学习方案更有针对性,这也会促进网站学习人员学习更有效率。

2.3网络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

在未使用云计算技术时,用户一般依靠本地资源来存储。而在云计算时代,云平台取代传统的机器,将其转换为云服务,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廉价的资源,有效降低成本函数。此外,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课程平台还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开发者可以轻松地扩展到虚拟环境,同时也能有效地获得其他人的教育资源,也可以将其自身的资源与他人分享,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开放。教师支持云模式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的内容,不再只是教师自身经验的积累,而是数据分析、课程开发团队共同推出的更有针对性的课程。现在线下业务教育培训和在线教育平台,最麻烦的是老师自立门户或跳槽至竞争对手,并支持教师教学从互联网云模式的借鉴,通过个人的经验积累到团队。

2.4云存储为教育培训网站建设提供海量安全存储空间

云存储通常指的是主要数据存储或备份数据到企业外部的不确定性的云服务器上,而不是对本地数据中心或特殊的远程站点。云存储服务,企业可以节省投资成本,简化复杂的设置和管理任务,把数据放在云端,容易从更多的地方获取数据。数据备份、归档和灾难恢复是云存储可能的三个用途。计算云的出现主要用于任何种类的静态类型数据的任何种类的大规模存储需求。

综上所述,该文通过对云计算的概念、原理、基本上特点进行介绍,云计算在教育培训网站建设中的应用。云计算是未来教育网站建设的核心技术,实现海量信息的大批量加工和存储,可以提高网站建设水平的教育和培训水平,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提高教育和培训资源的配置。虽然云计算本身对教育网站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由于云计算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暴露了相关标准的缺失,包括人才短缺等问题。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云计算技术的日趋成熟,云计算必将成为教育和培训网站建设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江涛.云计算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11):72-73.

[2] 熊思;杨鹤.云计算技术在高校自主学习平台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32(2):14-19.

[3] 张国梁;金成;陈育德;王超;张海燕.基于云计算技术在高校网络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24):28.

云计算物联网培训范文2

【关键词】云计算;教育云;云架构:实验教学;案例分享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7-0111-06

目前,传统的教学方式正在向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等终端上拓展,尤其是电子阅读类终端和Pad类平板电脑,使用户体验产生了根本性变革。与此同时,教学应用和教学模式必将进一步丰富和深入,远程教育、实时互动课堂、在线点播、在线考试评测、在线交流、个性化学习管理等应用逐步融入学习过程。然而,传统的经济管理模拟实验室,因教学地点固定、教室之间相互独立、课堂之外学习困难、应用软件缺失等困境,难以满足经管类实验教学对灵活部署、及时响应、快速搭建各类信息系统与实践场景的需求。此外,维护困难、耗时长,也使实验管理人员深陷于纷繁复杂、简单重复的工作,而无暇从事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以提供高水平服务与丰富实验教学活动。

平台云化、终端移动化、应用多样化己成為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资源的集中化、系统搭建的简单化越来越容易实现,同时3G网络的发展也促使云计算摆脱理论的桎梏走向实践且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因而,乘“云”而来推动实验教学创新,是顺理成章的。

一 相关研究与实践

自2006年Google首席执行官Eric 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会上首次提出云计算概念以来,因其动态扩展、形态灵活、简化终端等特性,受到了各行各业的高度关注。近年来,云计算在具体领域的应用探索,渐趋升温乃至白热化程度,如物联云、教育云、图书馆云、医疗云等。笔者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平台上使用逻辑运算符“并且”和采用“云计算”、“教育”等词语按主题组合检索发现国内学者王萍等于2008年率先系统地总结了云计算在国外的应用实践并阐述了它在网络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带来的积极影响,其后关于云计算在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探索,呈现出“井喷”趋势,见表1。

云计算在国内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多涉及思考、总结与展望云计算如何促进教育资源整合和教育信息化及其在远程教育、高校实验室建设方面的尝试与案例分享,主要是围绕我国教育信息化现状重点阐述与分析云计算在助力教育变革中的作用和应扮演的角色,继而形成基于云计算的新型高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模式以推动云计算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并借助Google协作平台全面揭示云计算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特点,思考云计算远程教育系统的逻辑结构、整体结构设计、核心模块设计等问题和描绘未来远程教育云的形态,探索与分享高校实验室云计算平台建设活动中虚拟化技术的设计与实现。

然而,尽管目前我国教育云建设的舆论接受度较高,但各类教育云的建设都是各自為政,缺乏统一标准,缺乏全盘规划,如果不及时关注这些问题,教育云应用将成為新的片片“孤云”,由此导致我们习惯于把目前教育信息化所做的一切说成教育云,尚且缺乏典型的教育云案例。与此同时,现有的教育云建设更多的是探索软硬件资源等基础设施的虚拟化、集成共享与管理,而很少关注之后的应用与服务。

面对上述困境,需要我们在教育云热的大环境中保持理性,并寻找一朵公认的在技术创新、教学改进上都典型的教育云案例以促进教育云应用实践的良性发展。

二 经管类实验教学环境的云架构设计与实现

1 经管类实验教学环境的云架构

面对经管类实验教学活动涉及诸多信息系统和实践场景且需要灵活部署、及时响应、快速搭建的现实需求,仅仅关注软硬件资源等基础设施的虚拟化实现资源的集成共享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强调在统一的虚拟化环境下如何提供丰富多彩的应用服务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实验教学要求。基于上述考虑,我们需要从硬件设备层、软件平台层、基础应用层和多端接入层等四个维度,有所侧重、分步实施搭建,见图1。

其中,在统一的云架构基础上,主要通过提供四大类基础应用来整合多样化的实验教学需要,如下所述:

(1)协作云。向终端用户提供可独立运行的虚拟资源,包括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它通过把传统PC的计算存储资源集中到云计算数据中心实现统一分发,终端用户仅需通过显示器和瘦客户端即可接入到自己的“虚拟计算机”,这既降低了终端性能要求,也使多端接入成為可能,同时丰富灵活的应用部署,有力支撑了实验教学的多样性,也把实验管理人员从繁杂重复的机房工作中解放出来。

(2)虚拟服务器。虚拟计算机仅提供了灵活多变的上机或办公环境,而通过虚拟服务器能够把现有的或各类厂商的实训软件统一部署在云平台上,从而提供更為完善的实验教学服务,如通过提供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 Server2008、Linux等多种虚拟服务器环境,部署ERP、企业管理、财务会计、舆情监控、商业分析等各类实训软件。

(3)统一通信。是以融合业务交换系统和统一通信业务应用平台為核心的校园级统一通信平台,它支持多终端接入,如PC、Pad、智能手机等,融合了即时消息、语音、视频等业务,以实现远程会议、远程培训、移动办公等全方位应用,能够很方便地召开多媒体会议,支撑跨区域的研讨交流,从而提升沟通效率、辅助快速决策,同时还节约了可能的差旅成本。

(4)远程互动教学平台。实现校区之间、学校之间、学校与家庭的互联互通,轻松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学生可以从远程教室、家中或在旅行中通过智能终端加入远端实时课堂,与老师或者同学之间进行音频、视频和文字互动。同时,具备多媒体共享、屏幕共享等功能以满足信息时代对于多媒体内容的应用需求。

2 新型产业信息化实训中心平台建设

新型产业信息化实训中心(下文简称“实训中心”),主要包括IDC机房、交互式智慧教室、沙盘实训室、运维监控室、文档资料室、多功能区等基础设施,由商学院牵头建设,旨在改变学院以往“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训练”的陈旧教学模式和现有经济管理模拟实验室机器设各老化与应用软件缺乏的现状。实训中心主要以华為TecalE6000服务器、OceanStor S5500T存储系统和Quidway S5700三层交换机為物理硬件基础,利用Xen HyperVisor虚拟化技术实现物理资源虚拟化,结合华為eSpace Cloud虚拟化软件产品形成统一的云管理平台,提供Windows、Linux等多样化的系统环境以支撑各类实训软件的部署、安装、测试,以及灵活多变的上机或办公环境:通过规划与部署符合学院需求的专业实验教学软件、交互式智慧教室和远程互动教学平台,并采取多终端接入方式,实现了方便灵活的管理和使用,顺应了移动教育趋势。

在整个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实训中心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专家学者和领域人士前来参观考察和学习交流,如;先后有上海市电化教育馆、上海软件产业促进中心、上海市检察院、上海市青浦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黄浦区教育信息中心、上海市青浦区教育局、江苏淮安市教育局等一百余人次参观交流,并接待了哥斯达黎加科技部长Alejandro Cruz访华团一行、南非STELLENBOSCH大学首席信息官JOE SMIT一行、法国邮政集团董事Nathalie Andrieux及其IT战略管理部部长Chabane Debiche一行等多批次国外嘉宾参观交流。其中,主要有以下一些关键时间节点:

2011年10月,项目顺利通过专家组论证。

2011年11月,启动项目公开招标活动,最终确定中标方。

2011年12月至2012年03月,顺利完成项目“三包”建设方案。

2012年04月至2012年05月,各类软硬件兼容性测试,试运行。

2012年06月12日,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并投入使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它站在了学科教育和教育发展的前沿,是高校将“云”真正落到实处的典型案例。

2012年07月02日,成功举行教育协作云现场会,被业内认為是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样板,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中国云计算服务网》等多家媒体报道或转载,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目前,实训中心在统一的云架构下已有20余套实训软件在正常运行,且拥有Windows、Linux等10余套系统模板以满足快速搭建各类应用环境的需要,初步形成了云中教学、云中协作、远程交互、互动课堂、在线课程等应用為主的教育云平台。

此外,鉴于在教育云上的积极实践和探索,尤其是对教育云架构、各类高度集成的云服务、移动办公和互动教学等方面的理解,实训中心还吸引了诸多企业前来“云中筑巢”為拥抱云时代做尝试,这成為孵化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有机融合的温床。

三 云环境下的实验教学框架

鉴于学院的学科特点,实训中心通过采购和联合共建实验室等方式规划部署了有关旅游、企业管理、信息管理、财务会计等方面的专业实训软件,改变了原有实验教学单一(或缺失)的局面。然而,云环境下实验教学活动需要多方协作创造以不断优化与扩增云端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共享,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实验教学项目。见图2。

平台使用,满足了日常实验教学,体现了资源集成共享的优越性;创新探索,孵化了新的实验教学项目,确保了教学的延续性和可持续发展。运维管理人员,需要担当起服务创造者角色而绝非仅仅是服务提供者,以促进平台使用与创新探索的有机统一,最终形成完善的教育云生态系统。

1 丰富实验教学

在统一的云管理平台上,维护工作变得简单、快捷,通过提供虚拟服务器以灵活架构、按需部署与集成各类实训软件,提供丰富的实验教学项目,从而满足各专业实验教学的需要。目前,实训中心提供的实训软件,门类齐全、种类繁多,拥有B/S、C/S两种架构模式,专业实训、统计挖掘、系统开发三个大类,具体如下所述:

(1)专业实训类。ERP财务模块、ERP人力资源模块、企业经营模拟沙盘演练、项目管理沙盘演练、企业内控与营销工程、模拟导游实验教学、会计实验教学、审计实验教学、财务决策与分析、舆情监控平台等。

(2)统计挖掘类。SAS统计挖掘软件、SPSS统计挖掘软件(Statistics和Clementine)、Teradata商业分析平台等。

(3)系统开发类。拥有Eclipse、Visual Studio、Android、Photoshop、Dreamweaver、Authorware、Fireworks等各类系统开发环境。

基于此,实训中心已经承担了大量实验实训课程,主要包括:综合会计实训、财务报表分析、客户关系管理应用实战演练、信息管理实用软件实训、5A景区漫游模拟导游实训、Android手机程序设计与开发、Windows Server 2008网络操作系统、Web程序设计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检索等。

此外,依托先进的录播平台全方位记录实验教学、培训活动、参观访问的实况,实训中心还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资源库,并通过云平台对师生们开放,进一步丰富了实验实训的各类服务。

2 统一科研教学

魏红等认為“教师的科研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呈现较為显著的正相关,教师的科研对其教学是有促进作用的”。实训中心则与教师合作,积极探索在云平台上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验教学活动的一般模式,使得科研成果能够及时反映在实验教学活动,以活跃课堂气氛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使得科研成果能够在实验教学活动中得以检验、优化和完善,从而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教学,实现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统一,见图3。

依托云平台提供的各类实训软件环境,為上述探索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然而,要保证顺利实现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统一,不仅需要教师积极思考科研教学化的模式,更需要实验人员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对实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深化校企合作

实训中心采用共建联合实验室的方式,深化校企合作,旨在為广大师生带来企业在管理、咨询等实践活动中的实务理解,帮助师生了解企业面临的各类问题以把握最為真实的社会需求,并诚邀相关企业资深的专业人士开展讲座培训,引进各类社会优质资源,形成良性互动,以期提高学院师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并推动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目前,实训中心已建立华為教育协作云联合实验室、Teradata商业分析联合实验室、NSTOR数据管理联合实验室、中经世林模拟导游联合实验室等多个校企合作平台,并由此孵化实验教学项目,為日常教学科研提供新的支撑。比如:利用ERP系统中生成的业务数据,或者利用具体应用系统中的日志,把这些数据导入到数据仓库中,进而通过数据挖掘进行商业分析,这些都离不开各类厂商的支持;同时,在上述活动中,学生们的独立学习意识也能够得到极大培育。

4 提供实践平台

在确保满足日常实验教学活动的前提下,实训中心还设立开放实验室以最大程度地面向师生开放,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科研动手能力。实训中心拥有完善的企业模拟经营沙盘演练平台、先进的商业分析平台、丰富的统计挖掘软件、无线网络全区域覆盖、舒适的实验场所等软硬件设施,為开放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例如,為会计学系师生提供上机环境,以备战2012年首届“网中网杯”全国大学生财务决策网络大赛。

同时,凭借在信息化架构与实践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和优势,实训中心还积极辅导本科生参与国内外相关赛事,且已取得较好的成绩,如:赴新加坡参加2012、2013年APEX商业IT案例大赛,与世界一流学校同台竞技:提供企业模拟经营沙盘演练的电子沙盘和物理沙盘环境,并指导本科生参加2012年上海大学生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在本次比赛中参赛队员荣获优胜奖。

四 实验教学典型案例介绍

為了确保实验教学活动的延续性和可持续发展,实训中心并不局限于作為服务提供者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而是依托云平台在资源集成共享、灵活搭建应用环境等方面的优势,与任课教师、企业积极开展合作以进行创新探索,為实验教学提供新的支撑。主要采取两种模式:与任课教师合作,嵌入课堂教学,探索开设配套的实验课程:依托平台优势,联合企业协同创新,开发新课程。

1 网络文本信息挖掘

现如今各类会展活动在举办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互联网的烙印并在网络上汇集大量相关报道或讨论,同时微博(客)的出现与蓬勃发展,也加剧了这一趋势。因而,在网络广為普及的社会环境下,及时了解与掌握会展活动中网络媒介或网民群体所表达出的重要节点信息,变得十分重要。為帮助会展管理系本科生认识和了解网络信息处理的做法,全面把握网络环境下会展研究的新动向,会展管理系教师与实训中心合作,探索开展相关实验教学的可能性。实训中心实验人员在网络信息处理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并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為此次实验教学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技术保障。

在与任课教师反复沟通交流后,决定在大型会展活动中的事件分析研究成果基础上,开展客户偏好及行為特征之网络文本信息挖掘实验教学活动,以作為会展客户关系管理课程的实验课程。实验教学的目标确定為帮助会展管理系2009、2010级本科生认识文本挖掘及其常见的工具技术,能够独立完成基于搜索引擎的网络信息采集活动并进行热点发现、社会网络分析等信息分析活动。

实验人员首先结合先前的积累准备了一份实验讲义材料,明确采用开源工具进行实战演练,然后交由任课教师模拟实验,最后制定了一套实验教学方案,如下所述。

(1)理论讲述:概述文本挖掘及其常见的工具技术,文本挖掘的典型应用场景。

(2)实验环境:通过云平台让学生了解和部署实验环境并陈述具体应用场景,

(3)工具使用说明:结合新浪博客实例,熟悉开源网络采集工具火车头采集器和社会计算平台ROST CM用于网络信息采集、处理与分析活动中的流程。

(4)自由实战演练:在给定的主题范围内进行网络信息采集、处理与分析,并进行现场答疑。

本次实验教学改变了该门课程实验教学活动缺失的现状,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也给该系本科生带来了新的视角和工具,如:针对2012年十一黄金周出现的旅游景区“人满為患”现象,借助文本挖掘手段利用新浪博客数据全面清晰地刻画了网民对这一现象的态度以及关注的焦点——交通、拥堵、免费、堵车、投诉、幸福等,拓宽了学生在捕捉客户偏好、把握客户行為等领域的视野。

然而,文本挖掘本身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在简短的时间内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结合本次实验教学实际,实训中心已着手开展文本挖掘与信息分析专题培训,以期通过理论讲述和实战演练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实验教学。

2 数据挖掘与商业智能

大数据时代下,面对多类型数据的海量集聚,数据挖掘活动所担负的从中涤取“有效的、新颖的、具有潜在效用的乃至最终可理解的模式以获取商业利益”任务,变得十分重要且更富挑战。托马斯·达文波特数据科学家这一职业也随之呼之欲出,并被誉為二十一世纪“最性感”的职业,然而所有大学都尚未设置数据科学的学位(课程)。

為顺应这一趋势,实训中心依托Teradata商业分析联合实验室,结合Temdata在金融、电信、零售、物流等行业积累了丰富的挖掘经验,开展数据挖掘与商业智能专题培训,以全面认识和把握数据挖掘在商业领域的真实做法,掌握数据挖掘常用的算法、模型与工具——如决策树、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算法和TWM挖掘工具、Excel高级应用等,从而培育挖掘与分析能力。该专题培训,采用理论讲述、实战演练、案例分享等多种形式,共分為15个专题,内容涵盖数据挖掘的基本理论、方法论、工具与模型以及电信/银行领域中数据挖掘典型案例分享等。

随着专题培训的深入,逐步改变了广大师生对数据挖掘即是“建模型、选算法”的认识误区,并了解到数据挖掘活动中约80%的工作是在做数据探索、数据准备,而借助工具或搭建数据仓库(集市)可以大大缩减这一工作量。值得一提的是,大数据时代下在数据(仓)库内进行数据挖掘已经成為发展趋势。实训中心所部署的Teradata数据仓库及其挖掘工具,顺应了这一趋势,并通过开展数据挖掘与商业智能专题培训活动能够使广大师生站在前沿以更加从容地从事科学研究活动。

除此之外,我们还致力于探索如何利用专题培训积累下的实验讲义等素材并结合师生的反馈把专题培训内容固化下来——如出版教材、专著等,从而进一步巩固培训成果和丰富实验教学,同时也為培育“数据科学家”人才做准备。

五 结束语

云计算物联网培训范文3

关键字:高职 物联网 专业目标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971(2014)11(c)-0138-02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成熟和产业推进,物联网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国内市场对物联网相关产品与系统的需求增长强劲。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离不开人才,物联网是一门多学科、多技术交叉融合的学科,需求的人才呈多层次化趋势,因此,高职院校如何根据企业用人特点,构建切实可行的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培养大批企业急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是很多学校面临的紧迫问题。

1 物联网概述

1.1 物联网概念

所谓“物联网”,就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仪等,实时采集物品信息,按照约定的协议通过无线传感网与互联网相连,形成一个大的网络。物联网主要实现人、机器和物体之间的智能互联,是继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革命,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高校必须重视物联网技术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

1.2 政府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企业加大研发力度

物联网受到各个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美、日、韩、欧盟投入巨资研究物联网技术,中国也于2009年提出“感知中国”计划,并在无锡成立了物联网研发中心,期望能够抢占这次全球信息产业革命的制高点。无锡市以国家物联网发展研发中心为核心,大力吸引海内外知名企业和人才落户物联网产业园,目前引进企业200余家,涉及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农业等多个行业,大力打造全国物联网研发中心与制造基地。

2 高职院物联网专业定位

物联网专业具有学科交叉,知识体系庞杂的特点。本科院校开设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主要偏向理论研究,侧重于物联网系统与终端产品研发与设计上。高职教育侧重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教育物联网人才培养应该以物联网应用为重点,培养一批“高素质、懂技术”,能够胜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岗位上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该类型人才可以胜任以下工作岗位:

物联网应用实施工程师:具备物联网的网络综合布线能力,末端传感器、智能网关、无线网络部署能力,物联网系统的综合管理能力。

物联网应用开发工程师:能够进行物联网感知层系统开发、嵌入式系统开发及Web服务器应用层系统开发。

物联网应用技术支持工程师:能够根据客户需求对物联网系统及末端设备进行配置、调试与系统运行;能够现场发现问题,与公司开发工程师进行沟通,实现系统的更新与升级工作。

3 课程体系建设

3.1 物联网专业关键技术

物联网是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以网络通讯技术为纽带,最终将采集到的物体信息进行云存储和云计算的综合性专业。物联网主要技术集中在感知层和传输层,其中射频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是物联网专业的关键技术。

智能网关是一种解决不同网络协议进行相互转换的智能设备,在物联网系统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嵌入式技术也是物联网专业的核心技术。

物联网的应用系统主要解决从感知层获取的大数据的深度计算(云计算),挖掘出有价值的数据,实现分类分项数据统计和报表生成。这部分内容对高职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不建议全面开课,可以通过综合实训课程,让学生全面了解物联网数据的全过程即可。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通过专业课拓展的方式进行选修深造。

3.2 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

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最理想的构建方式是在嵌入式应用技术专业基础上加入物联网感知层和传输层课程,同时结合物联网在行业中的特殊应用综合实训,全面培养学生在数据感知、数据传输和数据应用方面的实施、管理、开发、维护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短,所以建议公共平台课只开设计算机基础、计算机专业英语和高等数学和程序设计基础;专业基础课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编程基础知识,侧重物联网概论和嵌入式技术;专业核心课全面开设物联网感知层和网络层技术课程;专业拓展课分为感知控制、智能产品设计、移动互联三个方向。课程体系结构图1。

3.3 专业课拓展方向划分

物联网的三层架构涉及的学科非常多,所以物联网专业必须处理好本专业和计算机专业、自动控制专业之间的关系,物联网专业只解决全面感知和无线传输部分,其他课程需要分散到不同专业授课。大三上学期学生可以选修一到三门专业拓展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向:

感知控制方向:研究传感器和传感技术、无线数据采集终端技术、无线组网技术。

智能产品开发方向:重点研究单片机技术、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研究物联网网关系统的构建与设计。

移动互联与云计算:研究M2M应用,Android应用开发及云存储与云计算。

4 课程实施方案

高职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物联网应用的实施、研发与技术支持。实际授课过程中需要与典型的物联网企业紧密合作,以企业实际项目和系统作为教学项目,真正做到教、学、做三位一体,使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毕业后就可以快速适应企业研发生产工作。

课程实际实施过程中,必须建立与课程相适应的物联网实训室,以项目为载体,以项目分解任务为驱动,全面实施项目化教学。具体建议如下。

建立物联网综合实训室:建议购买物联网综合实验箱,通过该实验箱完成RFID、Zigbee、WIFI、GPRS、嵌入式ARM系统构建与裁剪等多种基础实验,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物联网的基础知识。

建立物联网综合实训平台:该校物联网专业偏重智能楼宇专业,所以我们开发了一套“建筑能耗数据采集终端与系统”实训平台,集成多功能电表、水表、燃气表及各种环境信息实时采集,通过Zigbee无线传输技术上传智能网关,最后进行大数据处理,通过Web端完成数据挖掘展示。学生可以在这个大系统中了解建筑物联网的全数据走向,也可以选取一个模块进行升级改造。

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基地:高职院校应该在该地区寻找典型的物联网公司,并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确保学生能够在企业进行实习。该院与常州网联云控公司、常州国光物联网研究院紧密合作,建立校外企业实训基地。实习过程中学生参与企业物联网终端、系统的研发生产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 结语

物联网专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如何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物联网人才,各大高校、高职校责无旁贷。高职院校必须结合学校的特色,针对学生特点,务实培养物联网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只有人才培养成功了,才能扭转我国物联网人才短缺的局面,才能在企业创新、产业升级过程中贡献高职院校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桂劲松.物联网系统设计[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1.

[2] 王良民,熊书明.物联网工程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9.

云计算物联网培训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移动互联;实训基地

随着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每年将为我国创造80万至100万的新增就业机会,这个行业出现了人才供不应求的趋势,移动互联网将成为继互联网之后创造财富神话的行业[1]。

物联网和云计算作为“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辽宁快速发展,全省从事物联网和云计算相关业务的企业已达几百家,对于移动互联技术的人才需求迅速增长,辽宁地区2013年移动互联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已超过5000人,2015年移动互联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将超过万人,人才缺口十分突出。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要迅速培养出大量的移动互联应用人才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高职院校的移动互联应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训基地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培养适应社会要求的应用型、工程型和创新型的移动互联应用开发人才,建设移动互联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结合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建立移动互联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角度出发,透过新的视角,对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中的建设思路、建设内容等方面进行初步的研究。

1 实训基地建设思路与目标

1.1 建设思路

以辽宁信息技术职业教育集团为依托,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迅猛发展为契机,以培养移动互联网应用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线,实施“区校一体化建设”战略,继续与区域内多家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建设一个集生产、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科研多种功能于一体,国内领先的示范性、开放型、共享型实训基地。

1.2 建设目标

依托辽宁信息技术职业教育集团,以服务区域经济特色发展、服务移动互联技术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采用“校、政、企”多方合作模式,经过努力,建成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大型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从而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我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2]。

1.3 基地发展思路

基地依托信息技术职教集团、谷歌安卓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辽宁省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项目而建,为实现其“生产性、开放性、共享性”三大特色,基地将部署集“高技能人才培育、软件服务外包、产品设计研发、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器”等多项职能为一体的“职教云平台”。

2 实训基地建设内容

2.1 体制机制建设

基地采用政府主导,行业支持,学校为载体的三方互动、资源共享的共建模式,校企双方共同确定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共同开发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实训室按企业标准管理;形成学校与企业(行业)“双主体”育人的长效运行机制;实施“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模式;建立共享实训基地建设监控与评估体系[3]。

2.2 基地师资队伍建设

管理机制:制订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专职教师、兼职教师(行业和企业)、工程研发人员的管理制度,探索具有专业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和发展机制,强化对师资的管理[4]。

师资队伍结构:到2016年,“双师”素质的教师达到专业课教师的95%以上,同时,培养25名骨干教师,从行业企业聘任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35%左右,建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能力较强,水平较高,专兼结合的在本地有一定影响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水平:通过学习、交流、培训、项目开发等形式,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培养2名以上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学名师,2名省级专业带头人,同时培养多名骨干教师成为技术工程人员,参加和指导学生参与工程项目设计、开发、推广等工作,提升整体队伍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

2.3 实训中心建设

移动互联实训中心是在现有的软件技术专业群的实训室基础上建设起来的,软件技术专业群是以软件技术移动互联方向为核心,辐射带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嵌入式技术、电气自动化、楼宇智能、物联网等专业的专业集群。为辽宁中部各中、职院校培养移动互联网应用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实训室建设内容及功能见表1。

2.4 培训中心建设

移动互联培训中心按照“校企共享、技能就业、公共服务”的工作思路,突出网络安全、网络工程、数据存储、移动互联应用四大模块的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技能竞赛、职业标准研发、培训模式创新、职业能力展示六大核心功能,面向区域内企业、院校和社会各界提供公共实训和技能鉴定服务以及承接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使之成为辽宁移动互联技术人才的培训、认证的职业教育品牌实训基地。各中心认证培训情况介绍见表2。

2.5 研发中心建设

移动互联研发中心,具有面向电子商务、数据库管理、服务器管理、WEB开发、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技术领域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研发中心将建成一支由系统分析师、网络工程师、项目经理、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组成的技术研发队伍,拥有优秀的设计、开发、测试、部署、管理和维护技术服务能力,帮助客户实现在主要智能手机平台上设计和开发移动应用程序以满足特定业务的需求。

表2 移动互联培训中心认证培训一览表

3 结束语

对社会和学校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进行充分的利用,对“校企共建共享”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进行探索,进而改善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境,是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对高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5]。

【参考文献】

[1]梁燕.我国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13(7):46-50.

[2]刘加凤.我国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研究综述[J].职教研究,2011(3):23-26.

[3]周兰菊,顾青.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4):26-28.

云计算物联网培训范文5

关键词:“互联网+”;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合作

1新形势下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设背景

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明确了“互联网+”在战略新兴产业中的地位。

同年,教育部组织对现行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进行了修订,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在目录中明确了计算机类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范畴,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软件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等传统专业延续保留,新增了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移动应用开发、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电子商务技术等与“互联网+”产业升级密切相关信息技术专业。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是我国已经确定的长远战略发展目标。数据显示2015年网络服务创造的经济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达到0.8-1.2万亿元;到2020年将为3%,将达到7.6-8.2万亿元。特别是随着3G时代的来临和“三网融合”的大力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企业对高技能水平的网络工程师、网站管理工程师、网络设备工程师及网络安全系统工程师的需求量平均每年增长高达71.2%。预计今后的5年中,我国这部分人员的需求数量将增加2-4倍,整个行业的需求将达到80-120万人,未来的信息行业将成为中国的“金领行业”。

通过分析,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作为“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重点和促进信息消费的核心产业,已成为我国转变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新热点。以信息化为主导的高技能人才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因此大力发展云计算、电子商务技术、移动互联技术、信息安全等相关专业,加大培养技能型人才力度,已迫在眉睫。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一个鲜明的共同特点,就是要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信息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实践能力培养是当前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

2高职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开设计算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高等院校,特别是地方高职院校依然存在着人才培养体系重案例式教学、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缺乏实践教学能力;实习基地建设严重滞后等问题。如何借助企业力量,行业优势,尽快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信息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已经成为当前计算机类高职教学的重点研究课题。

近几年,经过各界的不懈努力,高职教育计算机类各专业校企合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计算机类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有创造性和可借鉴性的方案。如保定职业技术学院的“四元素、五阶段、强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三模块、两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均对“产业+企业+专业”的校企共建专业模式进行了探索与推广,取得了较优异的成绩。但是,校企合作工作仍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如:一些校企合作仍属于浅层次,只停留在相互参观、实训室设备采购合作等层面,进行专项合作和深度合作不足;计算机类的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生长周期不稳定,有的企业在合作期会因经营问题而倒闭,有的企业项目团队流动频繁,均会导致合作终止或推进缓慢;同时,单一的信息化企业人员需求量不大,很难像营销类、物流类等商科专业寻求到稳定的实习岗位;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和保障机制,法规制度不完善,没有硬性的管理和约束措施等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和对行业、企业专家等访谈,我们列出如表1所示的企业需求与高职院校在培养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现状之间的差异。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企事业需要技术熟练、能及时解决企业的项目需求、既能进行网络维护、软件开发、信息收集,又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高素质计算机技术人才,但另一方面,高职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岗位,没有明确的职业定位。

3“互联网+”校企合作改革思路与方法

3.1以大赛为推手,探索校企共建新型实践教学基地

从2008年开始,国家已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整整十年。在这十年里,计算机(电子信息)类专业赛项尤为突出,平均每年组织10个赛项,吸引近600所高职院校、1800名计算机类高职学生参加比赛,而在国赛之前的省赛、校赛,其参赛规模更大集训选拔时间更长,影响范围更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成为高职计算机类教学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2017年为例,46个分赛项中,包含了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计算机网络应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物联网技术应用等11个电子信息大类的赛项。按一个赛项一个合作企业来计算,通过教育部的层层筛选,就有十几个优质企业供高职院校选择。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几年,我院通过大赛平台与H3C网络通信公司、南京第55所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神州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新大陆科技集团等多家大赛技术服务商在赛前、赛后进行深度合作,以大赛为契机,对接相关专业岗位群、行业标准和企业用人要求。五年来,校企共建实训基地5个,校中企2个,教师工作站1个,网络学院2个。共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5个。校企合作效益初显成效。

通过技能大赛,高职院校只有主动对接优质合作企业,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以赛促教,确立人才培养方向以赛促改,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以赛促建。三层联动,同步推进高职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改革。

3.2推行校企联合教学,强化师资队伍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虽通过多年“双师”型师资队伍项目建设,各高校已初步形成既熟悉高职教学方法,又掌握高技能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但通过教育部门的相关教育培训很难满足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的师资需求。

一个团队的建设首先就要发挥领头人的作用,一个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的优劣很大程度就在于专业带头人的任用与选拔,基于计算机类的行业需求,应推行“双专业带头人”管理办法,即在本专业各培养两名专业带头人,即一名校内教学型专业带头人和一名校外专家型专业带头人。从合作企业中遴选1名在行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技g骨干作为专家型专业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通过考察调研、技术培训、国内外学术会议等方式,不断提高专业带头人对本学科国际前沿知识、技术发展趋势、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把握,全面提高教学、科研和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更新专业建设理念,提高专业技术服务能力,为专业建设服务。

推行“师企对接”政策,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依托“校中企”、校内工作室、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建立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中心,委派专任教师进入实践能力培养中心作为企业员工参与项目实践,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如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专业依托芜湖电视台与江南梦工厂公司共建“校中企”影视工作室,把电视台正式项目引进到学校,由专业教师负责项目的实施,从而培养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三年来,完成芜湖市人防办巡礼片、江南实验中学宣传片、康妮瑜伽广告片、田家炳实验中学宣传片、芜湖县检察院专题片,其中康妮瑜伽广告片已经在芜湖新闻频道播出,并作为院线广告在全市各大影院电影正式放映之前进行播放。通过校企共建影视工作室,企业找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而本专业教师的技能和素养得到了锻炼,实践能力得到加强,也扩大了学院及专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实现了双方互赢。

3.3建立三级联动的校企合作制度,探索校企人才培养新机制

建立“三级联动”的校企合作制度,一是学院层面应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及相关企业共同成立计算机专业及专业群校企合作理事会,共同推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资源整合、师资培训等系统工作;二是专业教学团队层面应与技术研发部共建项目部,共同组织教学、实训,共同进行考核和评价,共同组织科研项目;三是专业教师层面应与企业技术员共建工作室,共同进行教学实施、技术研发、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充分发挥企业能工巧匠和技术骨干和学校专职教师的各自优势,把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融人到教学过程中,做到“对证施教、对岗施教、因材施教”。开办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的订单班,把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和真实工作项目引入教学中,完善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教学模式。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通过校企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坚持从岗位需求人手,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召开由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行业技术人员、课程专家和专任教师参加的实践专家座谈会,对调研中确定的专业培养针对的工作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析,经过讨论疏理出典型工作任务,并分析出其能力要求。保证人才培养方案动态更新,做到一年小修订,两年大修订,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

云计算物联网培训范文6

本报讯 1月13日,央行下发了《关于推动移动金融技术创新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强调移动金融是丰富金融服务渠道、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发展普惠金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推动移动金融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有利于拓展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和广度。

《指导意见》明确了移动金融技术创新健康发展的方向性原则,即遵循安全可控原则、秉承便民利民理念、坚持继承式创新发展、注重服务融合发展。同时,提出了推动移动金融技术创新健康发展的保障措施,指导商业银行和银行卡清算机构积极落实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技术安全有关政策,优先采用自主可控的产品及密码算法,加强移动金融账户介质标准符合性管理,增强移动金融安全可控能力,有效保障移动金融应用流程的安全性;指出要加快构建安全可信基础环境,发挥检测认证的质量保障作用,推动标准落地实施,切实保障客户资金和信息安全。

央行表示,下发该指导意见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金融普惠发展、提升信息技术安全可控能力、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有关精神,充分发挥移动金融在服务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

天津等12省市引入阿里云计算

本报讯 1月4日,阿里巴巴集团与天津市签署战略合作,天津市政府将把云计算大数据产业上升至战略发展高度,制定新一轮信息化发展的顶层设计。根据协议,双方利用阿里巴巴的“飞天”云计算核心自主技术,为天津提供政务、民生、公共服务领域的数字化服务平台,支撑其云计算大数据的产业发展。作为配套政策,天津将在政府采购中,依法纳入云计算服务,并统一全市范围内的数据资源,进行数据大集中,同时建立大数据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计划。目前,全国引入阿里云计算的省份和直辖市包括:海南、浙江、贵州、广西、河南、河北、宁夏、新疆、甘肃、广东、吉林、天津。值得注意的是,覆盖了近半个中国的12份战略合作透露出同样的信息:各地政府希望借助云计算推动电子政务、政府网络采购、交通、医疗、旅游、商圈服务等政府公共服务的电商化、无线化、智慧化应用,同时推动传统工业、金融业、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催生带动一批本地创新企业发展。

长虹佳华与红帽签署培训认证协议

本报讯 日前,长虹佳华与红帽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红帽认证培训展开全面的战略性合作。根据合作协议,长虹佳华将成为红帽认证培训的战略合作伙伴。据红帽介绍,随着Linux系统的企业级用户不断增加,在中国快速推广配套的认证培训课程、向中国Linux用户推广包括 OpenStack 认证在内的红帽认证培训体系成为红帽的重要战略目标。长虹佳华在企业IT技术培训领域的丰富资源、技术实力、与良好口碑成为红帽最终选择长虹佳华的重要原因。长虹佳华相关负责人表示,长虹佳华将通过打造更完善的O2O培训服务平台、采用国际先进现代教学服务模式、持续引入更多国际市场先进的技术及服务产品,为合作伙伴和企业客户带来更加优质全面的人才培养解决方案。

华为预计2014年主营业务利润超339亿元

本报讯 1月13日,在华为业绩预期会上,华为CFO孟晚舟透露,华为2014年营收预计约为2870亿元~2890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390亿元同比增长约19%,主营业务利润预计为339亿元~343亿元。数据显示,华为2014年研发投入约395亿元~405亿元,同比增长约28%。据孟晚舟介绍,华为2014年三大业务均保持增长。其中运营商网络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15%,企业业务同比增长约27%,消费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2%。

Uber将向美国波士顿政府提供数据

本报讯 美国专车应用Uber近日表示,将与波士顿市政府分享用户通过Uber出行的数据。Uber公共政策负责人贾斯汀・金茨说,“Uber提供的数据不会包括个人用户的身份识别信息,但将有助于波士顿市政府解决交通拥堵、公交发展,以及城市扩张等问题。”这一协议表明,在遭到全球多个城市监管部门的反对之后,Uber正在与政府部门合作,找到互惠的解决方案。波士顿市长马廷・沃尔什表示,我们将使用数据去改变我们提供服务的方式,这些数据将有助于市政府进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