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资源优化方案范例6篇

云资源优化方案

云资源优化方案范文1

关键词:档案资源建设;少数民族;探索;创新

少数民族档案是云南最具特色和优势的档案资源。近年来,在建设“两强一堡”的大背景下,为保护和传承云南各民族历史记忆,打造云南少数民族档案品牌,推动云南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云南省档案部门全力开展了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的探索与创新,在“七彩云南”美丽画卷挥洒浓墨重彩的一笔。

1 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的实践、探索与创新

1.1 初步探索与实践

1.1.1 大力开展少数民族档案抢救保护工作,打造云南民族档案品牌。2010年,国家档案局批准云南作为全国抢救保护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的试点地区,云南省档案局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实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濒危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程,开创少数民族档案工作新局面。即大力开展全省25个少数民族,特别是云南15个特有少数民族的档案收(征)集工作,对于反映25个世居少数民族尤其是15个特有少数民族民风民俗、民间艺术、民间传说等方面的档案进行抢救性收集和征集,将各个民族的天文地理、语言文字、饮食服饰、婚姻习俗、音乐歌舞、传统医药、手工技艺等档案征集进馆,建立少数民族档案资源特藏库和专门数据库,实现打造云南民族档案文化品牌的新目标。目前,阿昌族、布朗族档案抢救保护工作已取得切实成效和阶段性成果,建立了阿昌族、布朗族档案数据库[1]。省档案馆在汇总、整理阿昌族、布朗族档案抢救保护成果的基础上,又联合西双版纳、临沧、保山、怒江等州市组织征集独龙族、基诺族档案,形成文字、照片、录音、录像、实物兼备的多种形式相互补充的系统化民族档案资源。

1.1.2 积极探索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构建云南民族档案资源体系。云南省档案馆联合省民族学会动员各民族有代表性人物捐赠或有偿转让有价值的档案,共同探索如何加强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工作。“十二五”期间,全省档案部门紧密结合民生,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将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纳入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工作范围,有计划地稳步推进。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步完成对白、哈尼、傣、傈僳、佤、拉祜、纳西、景颇、布朗、阿昌、普米、怒、德昂、独龙、基诺族15个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工作,初步建立以云南15个独有少数民族为重点,涵盖云南25个世居少数民族,充分体现民族性、群众性、文化性、时代性和覆盖人民群众、富有云南边疆民族特色的档案资源体系。

1.1.3 建立普洱茶档案,传承云南民族茶文化。茶文化是云南重要的民族文化特征,也是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云南省档案馆面向社会和普洱茶生产企业开展品牌普洱茶建档工作,通过征集和筛选全省具有代表性的普洱茶知名品牌,共征集普洱茶实物档案210件。采取永久收藏并结合展览的方式,编制唯一档号,设立专门库房,初步建立品牌普洱茶实物档案资源库,永久收藏及展览品牌普洱茶产品,全面记录和展示云南省普洱茶品牌和普洱茶文化[2]。西双版纳州档案局通过古茶树资源的普查建档、档案查阅补齐,征集实物、音像和照片,建立古茶树分布图表和登记册等专题档案,全面记录西双版纳古茶树资源现状,积极探索对古茶树群落和有代表性的古茶树实行长效档案化管理模式[3]。普洱市档案局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采取规范鲜叶采摘和原料加工程序、严格进馆收藏标准、开展征集样品理化分析、建立不同载体的普洱茶文化档案和鉴别样品等措施,在全市10个县区开展征集普洱茶区26座古茶山不同茶叶品种及类型的普洱茶实物档案。目前,已征集普洱茶实物档案33个396公斤(132件、924饼),供品鉴的干茶样品33个66公斤;建立照片档案4册269张,光盘2盘[4]。为服务陈年普洱茶的品鉴、价值研究和时效性考证起到了积极作用。

1.2 创新之处

1.2.1 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方法。云南省档案馆与省文化厅、文物局联合开展对部级、省级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接收征集工作,采取个人访谈、文字记录、拍照、录音、录像等方式,采集和整理少数民族口述历史记忆,加大资金投入,购买数字化采集和存储设备,探索少数民族口传文化遗产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使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昆明市档案局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时建档、真实完整、系统有序、分级保护及优化利用的工作方法,依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定档案分类表,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目前,已征集到反映民族民间音乐、歌舞、戏曲、节日、服饰的“非遗”声像和图片档案资料1347件,保存全文数字化信息800余卷[5]。

1.2.2 创新档案培训模式。树立“走出去”的思维模式,借助外国智力资源,重点培养抢救保护少数民族档案人才。一是充分利用中新口述历史合作项目,借鉴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开展口述档案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成功经验,在昆明联合举办抢救保护云南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培训班,对档案工作者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口述历史理论和方法学的培训[6];二是从全省档案部门中选派业务骨干赴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学习口述历史采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借鉴国外档案工作的先进经验,分享新加坡在保存少数族群和民间歌谣方面的成功做法,培养一批开展口述历史档案管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的专业人才[7],扩大档案部门对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2 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的原则、方法及路径

2.1 原则

2.1.1 本着优先抢救保护无文字少数民族档案、优先抢救保护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档案、优先抢救保护人口较少少数民族档案、优先抢救保护反映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历史文化特色的国家重点档案的原则,结合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档保护,突出少数民族档案记录历史发展轨迹的特点,注重资料的原始性、真实性和直观性。

2.1.2 按照坚持特色、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以记录和保存少数民族历史发展和社会文化为重点,全面完整地征集记录反映少数民族发展历程、生产生活和文化传统的档案,特别是反映改革开放后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新时期档案,建立起一套既反映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又反映各民族团结进步和繁荣发展的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少数民族档案。

2.2 方式方法

2.2.1 采取省档案局统筹规划、统一部署、上下协同、落实经费、科学组织的方式开展试点工作,各地、州(市)、县级档案馆明确责任、分解任务、分工协作、分步实施、合力推进;参与相关工作的地区和单位按照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深入调研、周密部署、精心安排、密切配合,在全省范围内统一实施抢救保护少数民族档案计划。

2.2.2 采用档案收(征)集、影像记录、翻译文献、个人访谈等多种方式,全面采集和记录散存或散失在社会和民间的反映各少数民族历史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民风习俗等情况的重要、珍贵档案资料。

2.2.3 通过对民族文化研究者、代表人物、“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艺人、能工巧匠和古稀老人的访谈,采集口述历史,真实记录无文字少数民族“口耳相传”的历史记忆,全面记录未用或无法用民族文字记载濒临失传的口碑文献,补充、丰富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多角度、多层次反映云南绚丽多彩少数民族文化。

2.3 今后的发展思路

2.3.1 重点加强对本地区民族文化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探索研究,立足区域特征、文化特色和产业特点,积极征集和接收反映特色支柱产业、旅游文化产业、风俗制度、名胜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名人、民间艺术、乡土风情、宗教典籍等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档案资源;充分挖掘和整合云南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宗教文化、边屯文化、现代时尚文化等最具文化价值和地方特色的档案资源。

2.3.2 继续推进古茶树资源调查和建档工作,紧密结合口述历史采集,按品牌和山系,收集、积累完整的普洱茶产品档案,采集普洱茶口述历史档案,形成一套完整的集古茶树资源档案、普洱茶产品档案和各民族茶文化为一体,反映云南茶产业、茶文化之大成,文字、照片、录音、录像、实物兼备的普洱茶档案资源,为古茶树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服务。

2.3.3 着力加强少数民族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把档案资源建设提升到档案文化建设的高度,引领边疆民族地区档案事业跨越式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服务“两强一堡”建设,实现“档案强省”目标。

2.3.4 着力打造以少数民族档案和茶文化档案为代表独具云南特色的民族档案品牌,推动云南民族文化品牌树立,保持和扩大云南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和地位,在实现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发挥更大作用。

注: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云南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抢救保护及其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批准号:10XJA870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晓蓉.保护云南特有少数民族历史,服务团结发展——云南省完成阿昌族、布朗族民族档案的抢救和保护[N].中国档案报,2011-5-2(1).

[2]李晓蓉.云南省开展知名品牌普洱茶建档活动[N].中国档案报,2011-6-3(1).

[3]黄凤平.谋划发展,创新奋进,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开创云南档案事业新局面——在全省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讲话[J].云南档案,2011(2):9.

[4]黄明芬.创新征集思路,彰显茶城特色——普洱茶实物档案征集的探索与实践[J].云南档案,2011(3):7.

[5]李蔚.创新思维,积极探索档案资源整合新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征集与管理[J].云南档案,2011(2):17.

[6]杜青.抢救保护云南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培训班在昆举办[J].云南档案,2010(8):1.

云资源优化方案范文2

【关键词】云计算;档案信息;新趋势

随着云计算的出现,它将使我们从一个以桌面系统为中心的应用模型向新的以网络为中心的应用模型转变。它不仅改变了人类对计算机的使用方式,而且还与其它行业一样,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获取、保存、分享及交流信息的方式。

1.引言

1.1 研究云计算的作用

2010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令计划在出席全国档案工作座谈会时指出,要密切跟踪“物联网”、“云计算”、“海计算”等最新信息技术,超前思考档案工作信息化的未来图景。这要求档案部门高度关注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研究云计算在档案领域利用可能的途径,探索云计算在档案领域的应用前景,最大限度发挥现代云计算技术对于档案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1.2 研究云计算的意义

在信息网络化和知识全球化的推动下,云计算的普及和推广乃大势所趋,档案管理也需要紧随时代步伐,革故鼎新。但机遇往往伴随着挑战,创新管理机制,探索执行方法,多方协调,共同进步是云计算在档案管理领域普及和推广的前提,信息资源云这种新的档案管理模式对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意义重大。通过云计算技术,有助于把分散的档案信息资源集中起来,减少档案信息资源服务部门的工作量,有利于加快档案信息资源融入社会信息资源体系的进程,统一全国各地区档案工作标准。

2.云计算研究的背景

2.1 云计算国内外现状分析

目前Google、亚马逊、雅虎、微软等国际上知名的IT公司都在积极地研究和部署云计算,并已经开始提供云计算商业服务。Google正在运营云计算商用平台――在线应用服务托管平台Google应用引擎(GAE)。软件开发者可以在此之上编写应用程序,企业客户可以使用定制化的网络服务。典型的应用方式有Gmail、Google Picasa Web等。

在数量方面,笔者以CNKI为数据源,以“云计算”和“档案”为关键词,共检索出相关论文54篇,时间跨度为2010-2013年。其中,2010年只检索出3篇论文,其它均在2011年至2013年。可见,从2010年档案工作引进云计算的思想以来,云计算引起了档案馆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2.2 云计算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

云计算宣告了低成本提供超级计算时代的到来。云计算为使用网络提供无限可能,为存储数据提供几乎无限量的空间,也为各种应用提供几乎无限大的计算能力。在众多IT巨头的推动下,云计算作为未来IT的发展趋势已经不容质疑。

2012年5月8日在北京召开的档案云服务高峰论坛以及第17届国际档案大会上的发言等,证明了国内外对云计算在档案信息共享应用的重视程度。将云计算的强大计算能力与档案信息共享应用结合起来是档案工作研究的新重点,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3.云计算在档案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

云计算为档案馆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开展带来强大、灵活和低成本的协作与创新平台,能够解决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海量信息存储问题、数字资源建设和共享等问题。目前档案资料信息共享还是存在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的情况。纵观全面,制约档案资源共享发展的问题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3.1 观念因素

(1)自给自足意识浓厚,共享意识淡薄。

在档案资料信息建设上以自我为中心,力求小而全。由此造成自我封闭,重复开发与建设,不仅浪费严重,而且总在低水平上徘徊。

(2)人类自私的本性和懒惰心理。

人们在对待信息共享资源问题时,总想多索取,而不愿多付出,在实际行动中表现消极,应付了事,指望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3)重建设轻应用,缺乏效益意识。

某些人开发档案资料信息是为了自己使用,所以在开发时用心用力、力求完美,却忽视了推广应用,产品开发出来后不能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无法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4)狭隘的平均思想。

对不同的档案部门来说,档案资料信息的占有量不同,有的相差十分悬殊。而占有档案资源较多的单位和个人,不愿意参与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这种狭隘的观念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资料信息共建共享的进程。

(5)对经济利益的过分关注。

在信息时代,许多人已意识到档案资料信息的经济价值。有些档案资料信息的拥有者(尤其是优质档案资料信息的拥有者)认为将自己的资源共享出去之后会使自己的经济利益受到影响,因而不愿参与档案资源共享活动。

3.2 管理因素

(1)政策缺失。

国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效果证明了舆论、政策、制度等方面对档案资料信息共享的推动作用。但我国目前尚未有制定相应的全国性促进档案资料信息共建共享的政策。尽管在某些领域开展了资源共享的行动计划,然而由于缺少政策的引导、激励、督促和规范,共享的范围受到局限,效果也大打折扣。

(2)管理体制不健全。

全国缺少一个权威机构对档案信息共建共享进行统筹规划,统一管理。条块分割的多元化行政管理体制制约了档案资料信息的共建共享。我国的档案资料信息主要集中在教育、科研、文化等领域,每个领域包括许多系统,系统又分为许多不同的条块,各条块基本按行政建制进行分割,形成多元分散的结构模式。每个条块都自成体系,只对上级档案馆负责,不重视纵横结合、协调发展。资源共建共享的计划或政策只能在本系统内发挥效力,而对其它系统起不到制约和指导作用。目前共建共享活动的自发和无序状态不利于它的健康发展。

(3)共享组织的准入制度不规范。

现在档案资料信息的开发存在着低水平重复、盲目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的现象,档案资料信息开发商艰难发展且难以形成规模,甚至是陷入了恶性竞争的怪圈。优质档案资料信息推广和应用受到制约。

3.3 经济因素

优质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如仅靠一些档案馆或个人力量无序开发,很难形成规模效益,而且水平也难以提高。充足的经费是档案资料信息共建共享的重要保障。

3.4 档案资料信息的自身因素

(1)质量低劣。

目前,档案资料信息数据库和档案管理软件质量参差不齐,总体水平和质量偏低,造成档案资料信息整体总量偏少,且分布不平衡,保障率低,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2)通用性差。

从技术层面上说,档案资料信息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兼容性差。资源开发者制作软件时使用不同的制作平台,制作过程中又不考虑与他人共享问题,造成各种资源之间缺少统一的接口和连接基础,利用起来十分不便。

(3)管理分散。

档案资料信息在管理上分属不同的单位和部门,除比较集中的部门外,更有大量的丰富资源在某个人手中,由于缺少统一的平台和窗口,这些资源长期分散,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4)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制约。

档案资料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既相互关联,又存在矛盾。档案资料资源共享建立在信息开发、扩大流通的基础上,用户要求信息无偿或低成本使用,反对信息垄断,代表现实社会公众利益;而知识产权是基于个人的智力创造性劳动成果所产生的权利,为权利人所独占,具有专有性、排他性。这些客观上阻碍了共享的进程。

3.5 安全因素

在传统的信息化环境下、信息安全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今天,引入了云计算和云服务之后,信息安全问题更为严峻。如操作系统的漏洞,第三方应用软件的漏洞等,在云计算环境下仍然存在。云计算在形态上与传统的互联网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带来了一些新的安全问题,比如数据和设备不再由自己管理,增加了数据所有者对数据外泄的担心;数据高度集中,使数据泄漏的风险急增;多客户端访问也增加了数据被截获的风险等。另外在资源选择性整合、个人信息隐私、知识产权、人员素质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档案部门认真思考研究。

4.实现档案资源共享的主要对策

4.1 大力营造有利于档案资源共享的氛围,宣传档案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向社会公众和档案人员灌输资源共享的理念,增强政府部门的资源共享意识,培育档案资源共享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4.2 加强组织管理,完善“档案工作体系”提供共享组织保障,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资源共享协调管理工作体系,从中央到地方都应成立由政府有关领导和相关部委办局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指导协调小组,协调跨部门的工作和有关政策的制定。

4.3 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建立档案资源共享的资金支撑体系。在推进档案资源共享的主要工作中,政府始终都要担当投资的主渠道,给予档案资源共享持续稳定的经费投入支持。积极开辟各种筹资渠道,扩展资金来源,改进投资结构。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鼓励社会各界进行投资。

4.4 统一技术规范,推动档案资源共享平台的规范化建设。一方面,制定和完善信息加工标准,如字符集、代码等,信息记录标准;档案著录规则、机读目录格式、公共交换格式等信息检索标准;标引和分类、标引通用语言等信息传递标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管理以及档案资源质量管理和控制标准。另一方面,数字档案馆管理软件要建立在业务流程重组、网络思维和共享模式的基础上,软件的标准要侧重兼容和规范化,确保国际标准和各行业系统的兼容,确保用户界面、数据格式、数据库建设规划和信息交换协议的统一。

5.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的构想

档案资源共享模式具有资源动态分配、提供web应用和云计算服务。数字档案馆对于云计算而言,一方面是云计算的使用方、受益者;另一方面又可以做云服务的开发者、提供方,为云计算环境下的资源共享基础架构提供信息资源保障。前者是作为一个应用机构,后者则是作为向利用者提供服务的知识中介。最终实现数字化档案共享馆藏信息资源,与时俱进地为利用者提供更专指、贴心的云服务。

5.1 内容构建

在云计算应用的终极情况下,档案馆所有的数字资源,包括编目数据、各种数据库、数字化的文献珍藏、第三方软件等等都分布在“云”上,用户可使用任何身份信息注册或登录系统,获得借(查)阅、咨询及其他服务。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内容的构建和提供。在云计算环境下,信息资源构建包含有私有云(本地云)和公共云不同的构建内容。

(1)私有云平台下的内容构建。

在私有云下,各个档案馆可以在公共云提供的基础平台Main Server和应用系统APP Server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数字档案馆云平台。其主要目的是建立和提供一些重要的常规数据备份,以及一些涉及密级保护的信息资源。同时,云平台可以对外开放部分资源,这部分资源可以被云服务中心和其他档案馆访问,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2)公共云平台下的内容构建。

一般而言,公共云平台下的内容包含有公文单位和各个档案馆的编目数据,大量的数据库资源、机构库资源、馆藏资源、导航资源等,以及通过开放API整合平台和第三方资源,利用各种公共云,实现不同“云”之间的互操作,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个性的档案信息资源。

5.2 服务构建

借助云计算的平台,档案馆所有存在的实体资源将成为一种灵活性巨量资源,一种更新型的交互服务,它将使现有的数字档案馆的服务发生巨大变化。一般而言,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加上云计算的特性,可以给出一个基本的服务框架。它以基础设施IaaS/HaaS和基础平台PaaS为基础,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服务。

(1)面向数字档案馆的公共服务平台,用于构建公共云服务中心。

公共云服务中心对于数字档案馆的资源共享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般公共云服务平台由一组软件构成,可以在云中使用,提供的基本服务包括统一认证服务、联合资源检索服务、数据服务、知识服务、数字对象存储和下载服务、元数据联合编目服务、全局资源调度服务等。

(2)面向数字档案馆的SaaS服务平台,用于为档案馆提供SaaS服务。

在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下,SaaS服务平台直接面向档案馆提供最终的信息资源共享应用服务。包括馆际利用SaaS服务、参考咨询SaaS服务、特色编研库加工SaaS服务、学位论文SaaS服务等等。

(3)数字档案馆私有云服务平台。

数字档案馆私有云服务平台由公共云本地应用基础平台、本地应用系统组成。公共云本地应用基础平台具有服务注册管理、统一监控和日志管理、公共服务等核心功能,主要负责对云计算资源进行管理,如任务管理、用户管理、会话控制、网络控制等。它是私有云的关键所在。本地应用系统主要用于为档案馆提供具体的业务功能,其内置标准化接口,可与公共云本地应用服务平台无缝集成。

(4)云集群服务平台。

云档案馆作为一种服务中介,需要整合多个平台和资源,利用各类公共云,实现不同“云”之间的互操作。云集群服务平台用于实现跨云的服务集成,也是实现私有云和公共云互操作的关键。将不同档案馆的本地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以及第三方公共服务集成起来,以统一的服务接口提供给各个档案馆,降低服务集成难度,从而形成高度集成的数字档案馆系统,共享馆藏的信息资源,以统一的界面和操作方式为用户提供更专指、贴心的云服务。

6.结语

云计算为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提供一个强大的平台,使数字档案馆的用户有更加轻松方便的体验。本文主要探讨了云计算在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并提出了共享模式的构想。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云计算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可以使档案馆人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信息服务),摆脱IT的束缚,并使得数字档案馆可以进行更大范围的协作、共享资源,提供更好的档案信息云计算服务,从而最大的限度地发挥现代档案馆功能对于档案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伟谦.云计算在档案馆中的应用模式初探[J].档案学研究,2012(2):73-75.

[2]田雷.“云计算”在档案领域的应用[J].北京档案,2011(5):24-25.

[3]肖静.云计算技术对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探索与应用[J].民营科技,2012(6):83.

[4]薛冬梅.应用云计算模式优化档案管理与服务[J].信息通信,2013(8):153-154.

[5]袁国骏.浅谈云计算及其发展应用[J].实验室科学, 2009(2):103-105.

[6]祝庆轩,桑毓域,方昀.基于云计算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兰台世界,2011,7(中):8-9.

广东省档案局档案科技项目(编号:YDK-78-2013)。

作者简介:

韩彬彬(1962―),女,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档案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档案编研等。

云资源优化方案范文3

【关键词】“云存储”,“云档案”,人事档案,运用

迅速发展的“云计算”时代给传统的档案存储带来了新的挑战。“云计算”是当今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之必然趋势,“云存储”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云存储市场分析报告》中指出中国“云存储”的市场规模(用户数)到2012年达到1.85亿,2013年到达2.23亿,到2014年将达8.76亿。全球用户总量2012约为3.75亿,到2013年将增加到6.25亿,2013年我国的“云存储”用户占据全球用户的三分之一。“云存储”的未来发展方向将从便携性、安全性及数据访问友好性等方面进行突破。近年来,随着不断深入的人事制度改革,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特别是人事档案存储工作,由于其数据的集中性,突出地面临着档案信息量不断更新、内容不断增大、档案调用频繁等复杂情况,传统档案存储的弊端也就进一步凸显。所谓“云存储”是从“云计算”中延展而来的新概念,指的是通过集群应用、分布式文件系统或者网络技术等功能,通过应用软件把网络中大量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业务访问功能和数据存储的一个系统。“云存储”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云计算”技术,在网络的大规模服务器集群中,用户并不需要在用户的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上运行所需的应用程序,而是在网络大规模服务集群上运行。用户不在本地存储所处理的数据,而是在互联网的数据中心里面保存。

一、“云存储”与传统的人事档案存储系统的比较

传统的人事档案存储方法比较落后,工作比较繁琐,以纸质版的文件归类整理的操作方式,存储在档案室里。随着档案数字化的发展,电子人事档案的存储逐渐完善,具体的方法有五种:纸质档案的扫描;数码相机的拍摄(包括非纸质档案);缩微拷贝片的扫描、微机、缩微照相;音频、视频档案的数字化采集;激光三维立体扫描,而“云存储”作为最新的存储服务,与传统的人事档案存储方式相比,具有以下无可替代优势:

1、云存储的架构优势与应用优势

云存储的架构主要分四层:访问层、应用接口层、基础管理层和存储层。如图1所示:

(1)云存储服务的应用降低了纸质档案的维护费用。传统的存储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代数据暴增的现实问题,云存储服务可以快捷便利地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展存储服务空间,满足现有的存储需求,持海量数据管理,就不须要考虑增加存储服务器来满足存储需求。

(2)云存储服务的应用提高了计算机服务器的可靠性。云存储服务的应用能降低计算机的出错概率,保证人事档案信息正常运行和利用。即使计算机出现故障,无法正常工作,存储在服务器的大部分数据信息也不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因为人事档案数据早已存储在云端,可以完整快速地恢复在新的服务器上,从而不会影响人事档案信息的使用。

(3)云存储服务提高了档案存储的工作效率。传统的存储系统不能满足高性能计算、也不能满足多种类型的档案存储,只能进行简单的事务处理的应用,而云存储服务面向高性能计算、可以面向多种类型的人事档案存储,包括电子文件、文字、视频录像、录音、图片等类型档案;还可以提供互联网在线存储服务,云存储就是提供资源共享和服务的,能够把“死的档案”变成“活的档案”,使得人事档案灵活的运转、开发、利用,做到真正的“档随人走”,以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延长人事档案寿命。

(4)云存储服务具有量身定制的特殊性。针对于人事档案的特殊性,云存储服务提供者可以专门为人事档案管理组织提供一个量身定制的“云存储”服务方案,或者可以是人事档案管理组织部门自己的IT 机构来设置部署一套私有云服务档案存储架构,私有云不仅仅能为人事档案提供最优质的存储服务,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安全风险,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益和质量,变被动为主动,为本单位以及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人才档案信息服务。

2、云存储的海量存储性和资源共享性

云计算具有由千千万万台甚至更多的计算机组成的庞大的云端后台,拥有超大容量的存储空间和高速的计算能力的云存储服务,通过压缩各类型数据、删除冗余数据、备份、分类归档和优化存储数据等手段,允许异地备份或归档数据,减少了实地存储的压力,节约档案的存储空间,同时又避免重复工作,满足人事档案信息海量存储的需要,有利于人事档案存储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与云计算相比较,云存储优势体现在结构模型上,云存储相比云计算多一个存储层,配置超大容量存储空间的云计算系统,且不被地理位置所限制,具有无限的扩展性和海量存储幼师。

云存储的资源共享优势是指,通过云存储可以消除“信息孤岛”现象,为人力资源管理者提供无缝连接的“一站式”跨库利用和检索,实现人才信息的智能共享。在人事档案建设中,利用云计算的共享性,将分布在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分管不同部的人才档案信息资源汇集起来,实现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统一的访问接口,满足请求人事档案查询、检索与利用的请求。

二、 云存储在人事档案管理应用中的现存问题及原因剖析

(一)云存储的加密存储和安全性问题。人事档案是组织人事等有关部门,按照党的干部政策,在培养、选拔和任用干部等工作中,形成的记载人事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内容的文件材料,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类型的档案一样,人事档案之中也存在一些机密的敏感档案,需要加密存储,这就涉及到档案数据安全保密问题。还有在人事档案利用和开发过程中,怎样才能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档案、保密的法规和制度,严密保管,确保干部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是应用云存储服务必须考虑的问题。

1.云存储在人事档案存储管理应用中的安全保管。人事档案的特殊性决定云存储所要提供的安全性水平要比传统的人事档案存储方式还要高的多。云存储在人事档案存储管理应用过程中必须解决档案信息出现一些如被利用者误删或篡改原始内容、被木马病毒攻击导致档案数据毁坏、被黑客入侵致使数据泄露等问题。云存储如何改进提高技术服务,更好的满足人事档案管理的高要求高标准,来处理好这些威胁档案信息的真实准确性的现象。

2.云存储在人事档案存储管理应用中的访问限制。随着人们对人事档案的重视,人事档案的不断开发和利用的增加,无可避免的事实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个人档案信息或许会被泄露出去,公之于众,侵犯一些人的隐私或者权益。云存储服务一方面带来了可以促进档案资源共享的便利,另一方面也带来信息安全问题。共享资源就要考虑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限制访问、加密访问真的能彻底解决人事档案不泄密,保证人事档案的真实准确的问题吗?限制访问的技术是否有效控制访问者查看档案,降低安全风险?对人事档案进行严格的限制访问,是否会影响人事档案的开发利用?因此,在解决安档案信息存储的安全保管、档案信息的访问的限制等问题上,需要努力的不断探索,使得云存储服务来应对人事档案管理更大的技术挑战。

(二)云存储的同步更新和数据备份问题。基于网络的人事档案信息同步更新面临着各种实际挑战,人事档案信息同步更新系统中的因为网络宽带受限制的问题而不能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同步更新的服务效率受影响,连带也会阻碍一些敏感人事档案信息保密、完整。还有因为人事档案的同步更新涉及到多个机构和部门,所以,仅仅通过单一手段保障人事档案正常同步更新,云存储在人事档案管理应用中需要从档案信息共享系统体系结构的方向加以研究。

云存储对人事档案的灾难备份技术还存在欠缺,主要原因归结为三个方面:由于物力、财力资源供应以及技术水平的限制,云存储对于人事档案的灾难备份应用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大量的基础性应用技术还有待研究发展;人事档案的数据备份、集中存储需要更强的计算能力和更加无限大的存储空间,现阶段的云存储还不能解决人事档案海量备份档案的处理和分析问题;缺乏宏观系统的云存储对于人事档案灾难备份的标准和规范,来保证档案备份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三)云存储的技术问题和使用问题。云存储在人事档案管理应用中还存在着其他技术上和使用上的问题。如检索问题。如何建立安全索引,加密搜索来提高人事档案的数据安全,同时又提高档案的检索性能。技术上还缺乏云存储的人事档案管理应用的一些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问题,没有统一的体系。使用上的问题有如近几年来,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事变动和更新频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档案内容更新变快、信息量不断增大、档案调用更加频繁等新问题,云存储的应用现状跟不上发展的快节奏。

三、“云档案”—人事档案管理“云存储”的新模式构想

针对云存储在人事档案管理应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尝试着提出关于人事档案管理的存储构想——“云档案”。“云档案”的构想就是以档案学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指导,构建一个统一的系统性的云存储服务平台,利用拥有超强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分析能力的云计算后台,高效高质地对人事档案进行收集、鉴定、分类、编目、保存和利用,把所有人事档案存储在云端的档案管理新模式。

(一)建立健全人事档案“云存储”的管理体系。建立以组织部门为主导,人事部门为主体,档案部门为业务指导的领导体制。对于大型、重要的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建立自己的“云档案”管理体系。小型的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可以依靠大型的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由大型机构指导和帮助小型机构建立“云档案”体系,共享彼此资源,在“云存储”服务平台上降低成本。“云档案”是通过云存储服务,将一个个孤立的人事档案管理单位联系起来,连成共享的状态,把所有的人事档案资源变成“云档案”,对敏感机密的人事档案加密,加大人事资源的交流和共享,简化数据获取途径,使之管理科学化、存储海量化、共享同步化、利用智能化。

(二)建立统一的“云存储”平台。建立统一的云存储平台,可以依托全国人事档案管理内网、外网和互联网,国家或各省市人事档案部门整合人事档案存储系统现有的设施设备,利用云计算技术、采用“云存储”理念来协同构建全国性、区域性“云存储”平台、还有各部门单位和地市以下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依靠上级“云存储”服务平台,建立从部分到完整的远程存储服务系统。将分布在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分管不同部的人才档案信息资源汇集起来,实现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统一的访问接口,满足请求人事档案查询、检索与利用的请求。

(三)加大投入研究“云存储”应用技术。加大投入研究“云存储”在人事档案存储管理的技术,加强其理论研究,根据人事档案存储管理的特殊性,区别于其他档案为人事档案的“云存储”量身定制适合的技术和“云存储”服务方案。建立完善“云存储”的加密技术和完整规范的管理体系,进一步深入研究,有效防止非法访问、越权访问,智能记录用户的检索活动,以更好的实现人事档案的存储管理。加大投入探索让新兴的“云存储”服务在人事档案存储管理应用中发挥它的能力,来解决安全数据存储的安全保管、档案数据的访问的限制等问题。“云存储”的未来发展方向,重点还是要从便携性、安全性及数据访问等方面进行发展和改进。

(四)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云存储”服务在人事档案管理的应用是一种技术实践,更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故而需要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掌握云存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需要转变观念,树立“云存储管理”的服务意识。目前人事档案存储系统的建立存在信息化人才短缺、人员素质不高、没有专业技术技能的问题。虽然“云存储”在“云端”有专业的的管理人员维护云存储服务的系统软硬件,“云存储”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并不需要很高,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也要求不是很高,但是这些工作人员也得要掌握云存储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更新档案存储的现代化新观念。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云存储”业务技能培训班、积极应用“云存储”技术,树立服务意识,来改善提高人事档案存储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朱光磊.云存储技术的发展应用趋势探析[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11)

[2]方昀,郭伟.云计算技术对档案信息化的影响和启示[J]. 档案学研究. 2010(04)

[3]刘振鹏,张宁,卞昭玲.云计算技术在档案馆中的应用探讨[J]. 兰台世界. 2010(16)

[4]刘金芝,余丹,朱率率.一种新的云存储服务模型研究[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1(05)

[5]刘贝,汤斌.云存储原理及发展趋势[J]. 科技信息. 2011(05)

[6]王会波.安全存储与云存储安全[J].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0(12)

云资源优化方案范文4

一是有利于保护各类档案文化资源,确保档案收集的完整性。档案资源是人类发展、社会变迁和个人进步的历史记录,完整的保护档案资源对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家庭以及个人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作用,档案资源所承载的是价值厚重的“国家记忆”。在档案资源收集、技术处理能力受限的时代,以档案的来源、价值大小、重要性等进行有选择的归档是受主客观条件所限。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传统的思维方式,提出了“全数据”概念,档案来源渠道更加广泛,一切信息皆可归档,大大扩宽了档案资源的收集范围,有利于保存各种类型的档案资源,保证“档案全数据”的完整。

二是有利于优化档案业务工作流程,提升档案业务管理工作能力。传统的档案业务工作环节中,档案管理主要靠人工、档案的收集主要靠“索要”,档案的管理纯粹靠“手工”、档案的利用服务很“被动”。大数据时代,云计算、云存储、微服务、云服务、远程服务、大数据挖掘和分析等技术,档案网络管理系统和应用平台的出现,实现档案“收”、“管”“用”的全流程控制、全技术支持、全智能服务,可以有效减轻档案工作者任务负担,利用信息科学技术提高管理工作水平。

三是有利于挖掘档案增值信息,创造社会、经济双重效益。档案的最终价值体现在提供利用。在浩瀚的档案资源中,现在使用和利用的仅仅是其中的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档案资源被迫归于沉寂,等待我们去发掘它们的价值,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发使用档案管理软件和系统,有利于把具有民族价值、文化价值、民生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档案进行深挖分析,以供全社会享用。

四是有利于加强档案管理机构的职能职责,构建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随者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满足档案信息数量与日俱增的管理需求,二者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大数据时代下档案管理模式创新研究,尤其是对档案管理机构的准确定位和职能优化,有利于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存量与增量保存的效率,有利于加强档案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协同合作,同时又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建立科学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创造了可能。

大数据是信息科技领域颠覆性的技术变革,但大数据不止是技术的创新,实质上是计算机服务时代的来临,马云说,未来三十年,因为数据经济,人类社会将会真正进入巨大的变革时代,未来的世界,我们将不再由石油驱动,二是有数据驱动。利用服务是数据存在的最终目的和意义,大数据的产生却改变了人的需求,利用服务不再简单纯粹,档案用户不再只满足于文件的利用,而是想要获得数据背后的信息内容和蕴藏的隐形知识。

“大数据时代的预言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一书中对大数据定义是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是采用所有数据的方法,也就是说大数据将才有整体分析法来替代过去的抽样分析法,将人们从传统的定式思维习惯中抽离出来。档案服务在大数据时代必将朝着社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档案管理重心向前倾斜。第一是由“为国守史,为党管史”向国家“为民服务”倾斜。档案部门不能再是“守财奴”,国家赋予的责任要坚守,党的利益要坚持,但档案部门不应再是“守财奴”,国家赋予的责任要坚守,党的利益要坚持。但档案部门不应再是把着一张门,守着几张纸,服务几个人的守旧状态,民生利益是新时代国家给予民众的切身利益。第二是由“坐等人上门”向“主动型服务”倾斜。大数据时代,档案部门不仅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把隐藏在海量数据中的知识揭示出来,对用户的利用习惯和兴趣趣向进行数据挖掘和量化分析,改变档案利用服务方式,提升档案服务的主观能动性,向用户提供信息抓取准、知识含量高的档案定制、推送服务,实现大档案大服务。第三是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数据的多寡是影响服务质量因素之一,因此用户希望档案部门提供的服务是不受时空限制的海量数据资源的精细化出差结果,在一个地方用一种方式就可以实现“问题-数据-解决方案”一站式一条龙到位服务。

大数据时代,档案资源要实现物尽其用,就要对其内容深度挖掘,打造档案资源知识库,档案利用者也会因为自身知识水平的提高对档案服务提出更多的要求,关注它他们新的需求,对传统的档案利用服务理念和途径做出调整,用新思维和新方法,开辟档案利用服务新高度。档案服务利用工作将朝着社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以企业、客户个性化、差异化需求为导向,提供人性化、智慧化服务“,面对档案利用者的诸多需求,档案部门要努力完善四种服务理念。

一是人性化服务。人性化服务就是在档案服务中体现“以人为本”思想,不能由官老爷心态,以用户第一为原则,给用户提供获取信息的权利,服务过程中表现良好的服务态度,把自己当作服务生,面对用户热心、耐心、细心、专心、尤其是基层档案部门经常要服务一些农民老百姓,对他们的利用诉求要认真倾听,服务要热情周到。

二是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是档案部门对档案利用者需求提供精确性匹配的服务。大数据时代信息受众分类更加明确,用户的利用需求发生改变,追求个性化服务,享受不受时空限制方便快捷取所需,档案部门要对用户的利用需求、行为、方式等细节进行收集、追踪和分析,预测出他们需要的内容,以参考、定制等方式推送给用户。

三是智能化服务。智能化服务是档案服务的最高技术水平。大数据时代更注重技术的应用,档案服务技术水平也要提高,档案部门要有智能化的档案数据处理系统,能够快速完成数据分析任务,智能抓取有效信息,提供便捷服务通道,这不仅有助于档案部门发现隐形知识,还有利于从档案服务向知识服务跨越,实现档案知识的顺畅流通与广泛传播。

四是知识化服务。知识化服务是一种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开放式的服务,是档案服务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档案知识化服务应以知识管理理念为指导,以档案资源为核心,以大数据技术为支点,以档案知识挖掘为重点,以档案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为目标来构建档案知识服务体系,完成知识提供与检索、知识整合与加工、知识共享与交流的一体化服务。

网络的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丰富了信息传播的渠道,档案服务借阅、咨询、展览等传统途径将得到调整,档案服务途径多样化网络化,应用各种新兴媒体、发挥网络远程功能、基于云计算云存储的云服务手段将成为大数据时代档案服务新战场。

微服务。服务主要之一是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为载体即时传播信息的服务形式。微博即一句话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交流以及获取的社交网络平台,主要涉及信息、网络营销、政府管理以及个人交流等方面,是中国网民上网的主要社交平台之一。微信是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通过网络快速发送短信、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公众平台的订阅号和服务号就是为微信用户提供公共信息、咨询和服务的平台。档案部门或档案学会通过开通微博微信可以传达档案信息和传送服务项目,向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档案服务,拉近档案与大众的距离,拓宽档案信息服务的范围,提高档案信息服务的范围,提高档案信息服务的效率,还可以交流互动、共享信息、加强协作,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档案服务。

远程服务。远程服务指利用通信手段实现不同地域之间的实时人工服务方式。远程服务具有方便快捷、节约成本、服务对象没有地域限制、服务可集中化管理的优点和优势,非常适合于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档案服务。档案信息远程服务以数字化地信息资源为基础,依靠科学技术,通过网站、电子邮件或实时交互的形式,向用户提供远距离档案信息咨询和服务。档案部门要在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的同时,加快采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建设好覆盖广、内容全、检索快的档案远程利用服务平台。

云服务。云服务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它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档案云服务是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以云存储资源为保障,将分散的档案信息通过云平台组织构建起来形成服务云,借助这些云平台强大的计算能力和低成本、高安全性等特性来提高国家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效率的一种档案资源服务模式。国家档案局开展的“中国档案云”项目就是致力于打造部级开放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系统,它以云技术云存储为依托,覆盖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馆,为社会公众提供开放档案信息查询利用服务的专业化平台,将成为互联网用户访问全国开放档案资源的统一门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

2012年12月25日,国家档案局杨冬权局长在全国档案局(馆)张会议上讲话要求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科技的驱动力内生力,以数字化建设为先导,促进档案信息化与档案服务体系深度融合。大数据时代,档案信息化步伐加快,档案管理趋向结构化、系统化、档案部门要学会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及相关工具和方法,稳步开展档案数字化和电子档案接收工作,进一步提高档案资源优化整合能力。

一是继续推进“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战略。档案部门要以“存量数字化”的要求极力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尤其是对资质档案要加快数字化进程,查阅时用数字化档案代替原件利用,保护并延长纸质档案寿命。二是要以“增量电子化”为任务对归档、接收进馆档案要求全面实行原生电子文件形式,新形成的电子文件即时归档保存并按时接收进档案馆保护。大数据时代,档案部门要严格要求党政机关单位对归档文件实施电子化管理,从源头上保证数字档案信息的真实、完整可用;接收档案以电子化版本为主,在范围上多注重民生电子形式档案的就收,在种类上多收集多媒体、数据库、网页等形式的档案资源、在加强电子档案接收管理方面,国家将制定一批实用性高操作性强的文件,如《电子档案准确性、完整性、可用性、安全性检测规范》、《海量电子文件数据存储指南》、《企业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指引》等,这些文件今年将陆续出台,着重考虑网络信息的归档工作,党政机关等单位的门户网站、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新兴平台的信息归档工作将逐步提上日程,成为档案部门一项新任务新挑战。

二是优化资源结构。档案资源的底层化、碎片化,各种档案资源散落在互不连通的数据库中,成为一座座“信息孤岛”,如何连通这些孤立的数据库,将分散的档案资源集中起来,实现档案资源的优化整合,发挥出档案资源最大价值,是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挑战。档案部门没有能力对所有的档案资源兼容并包,需要和不同的群体合作,一是档案部门系统内部之间的互联,二是与文化馆、图书馆等相互学科之间的互助,三是和网络商和数据开发公司的互通,最重要的是档案部门要与社会进行资源、技术、人才方面的交流合作,收集更多的资源,运用更强的技术、借助互联网的计算方式,将全国的档案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中国档案云”,完成档案资源的优化整合,充分发挥档案资源的集聚效应。

档案行政管理根据国家各项建设事业的需要,对全国的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指导的活动,是国家整个行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数据时代,档案部门必须正确认知局与馆各自的职能范围,要善于借助社会力量逐步放开服务“大包揽”方式,切实转变行政职能,提高行政管理能力。

大数据时代,档案部门需理顺档案管理机制,改变局与馆性质、职能混乱无序的现状、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是依法统一监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党政机关和其他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的职责是集中管理本级党政机关和其他单位的档案,档案局的行政事务和档案馆的管理事务要严格分别开来,确保分工明确、树立起档案行政管理的威严。档案部门要顺应时展和自我职能转变需求,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档案服务工作,要把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务活动作为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补充形式,发挥档案学会、档案学术交流机构这些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积极扶持与档案有关的咨询业、信息开发业、软件行业、网络公司以及档案用品制造业、档案文化教育服务业的发展;档案部门要规范并支持档案中介机构、专业机构参与当那事务活动,帮助开展社会宣传和服务,增强档案中介服务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专业档案整理团队达到既完成了档案整理工作,又能在督察管理中提高档案行政的权威性的目的。

大数据时代,档案数量增多、档案需求的改变、档案服务的扩展、档案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档案部门只有加强与社会组织的交流合作才能与时代同步,赢得先机谋得发展。电子档案的收集、档案数字化都需要档案部门加强与网络服务商、数据开发公司等信息行业的合作。互联网给档案部门带来大量即是福利也是负担,数量大种类多的资源充实了档案资源库,但如何从海量的资源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档案保存是档案部门忧思的难题,档案部门与网络服务商的沟通与合作就成为必要选择,借助网络服务商的帮助,从信息源头剔除垃圾信息保留有用信息供档案部门收集,大大提高档案的质量。这些收集来的电子档案和库存档案数字化产生的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远远超出了档案部门的工作能力范围,档案部门要积极主动与数据开发公司合作,通过公司专业人才、专业技术、专业软件的帮助协同完成对电子档案的管理。

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将朝着知识管理、信息管理集约化服务的方向发展,新的形势需要档案工作者以创新开放的互联网思维,把大数据的巨量数据资源、创新思维、技术革新运用到档案管理中去,以最佳的方式更好地为国守史、为党官档、为民服务。

云资源优化方案范文5

电信企业面临转型

目前,我国大部分电信运营商都提供IDC服务器托管和租用等相关业务,尽管“出租机架+出租带宽+提供简单维护”这种服务模式利润率低的弊端已经显现出来,但在传统的IT建设和交付模式下,电信业的IDC业务转型举步维艰;同时,随着用户数量和新业务的迅速增长,数据和设备均已出现不断膨胀的局面,并直接导致后端的数据中心越来越庞大,其空间、能耗和人力成本居高不下。因此,电信运营商急需一种新的IT服务交付模式,以摆脱当前的不利局面,加强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

日前,IBM公司召开了主题为“成就智慧电信,致胜步步为云”的IBM电信行业云计算开发者大会,推出了Power Cloud云平台战略。IBM大中华区系统与科技部电信行业总经理侯淼认为,面对业务转型和降低成本的双重挑战,云计算技术和模式为电信运营商提供了一个非常适合的解决方案,他们可以依托自身规模化网络实力和客户资源,凭借高效的云平台提供的高度虚拟化和整合的计算资源,将简单的提供机架和带宽转变为出租计算能力,并提供数据保护和业务连续,以此向云服务商转型。而电信运营商向云服务提供商转型又恰恰具有天然的自身优势,他们拥有完整的网络资源、用户资源、品牌认知度,以及良好的服务保障体系和客户关系,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侯淼说:“IBM全新的Power Cloud战略涵盖系统资源池、管理平台和ISV服务,将有效帮助电信运营商快速部署、顺利转型、轻松驾云。”

Power彰显优势

IBM系统与科技部中国区行业及重点客户技术支持总经理梁建球认为,当前,云计算主要构建在x86和Unix两个主流系统平台上。x86架构入门简单、成本较低,但其在运算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不如Unix平台,难以达到电信行业“企业级关键业务应用”的需求。而基于IBM Power的云平台,其核心特征是能够提供企业级用户所需要的关键计算能力、高度的计算资源垂直扩展性,以及可靠性。

据介绍,IBM Power服务器已经被我国电信行业广泛应用,很多电信运营商都已开始或正在着手部署基于Power的基础架构云平台。在这方面,贵州移动和上海电信已经先走一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分公司以IBM Power服务器和XIV存储系统为基础架构,成功建成云计算平台,实现了按需分配的IT资源使用模式,有效解决了客户的信息化需求,同时缩短了业务建设周期,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IT运维工作量及成本。贵州移动云平台建设始于2009年年底,去年2月上线,现已成功运营包括贵州省新农合信息系统、省卫生厅OA、居民健康档案、天气预报、高考查分、旅游电子门票、农机补贴系统等36个业务系统,实现了其经营模式和IT运营模式的成功转型。

上海电信去年开始与IBM开展合作,采用基于AIX平台的IBM Power Cloud,搭建了金融云专区,为那些业务量很小的银行提供低成本、高品质的服务,使5年的运营成本可以节省60%以上的投入,并使用户大大缩短了关键业务应用的部署周期。上海电信统一、动态、开放的数据中心云服务平台,目前已经吸引了大量的企业用户,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服务价值,还优化了区域投资环境。

三“1”模式

聚拢合作伙伴

在IBM Power Cloud中,IBM提出了“优化的服务器和存储系统构成云计算资源池、采用IBM系统与科技研发中心的云管理平台软件构建完整的基础架构云、结合具有Power云开发实力的ISV合作伙伴”,即前面提到的三“1”模式,形成了Power Cloud完整的战略体系。

在三“1”模式中,最引起合作伙伴关注的是IBM中国系统与科技开发中心专门推出的IBM基础架构云计算解决方案SKC(Starter Kit for Cloud,云计算快速部署工具包)。IBM大中华区系统与科技研发中心副总裁周谂畲说,为帮助合作伙伴和客户快速部署和实施云计算,该解决方案利用IBM VMControl的扩展方案和多虚拟机平台支持能力,基于REST开放架构,具有部署简单快捷、易于上手和使用的特点。该解决方案可利用已有的硬件和虚拟机环境,通过自助式按需获取计算资源,对操作系统和应用进行快速部署,其模块化架构非常易于二次开发,并且易于与企业已有的流程和系统整合,该基础架构云计算解决方案的推出,将使IT基础架构管理更加轻松和高效。

云资源优化方案范文6

关键词:云存储;气象档案;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 TP3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7-0007-03

Abstract: Meteorological digital archives are the important meteorological data, along with increasing the amount of data, traditional way of storing faces severe challeng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iaoning province meteorological archives digital picture file, put forward a set of meteorological archives digital images based on cloud storage solutions, to improve the existing file storage way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Key words: cloud storage;meteorological archives; digitization

1 引言

近年来,自动气象站、L波段探空系统和新一代风云气象卫星等气象观测系统快速发展,气象信息系统的通信和存储能力大幅度提升,海量的数字气象资料在国家和省级气象档案馆汇集[1]。在国家气象局的部署下,气象档案数字化建设不断推进,产生了大量宝贵的气象图像档案资源。这些数字化资源种类多、数据量大、访问频繁,且日渐几何状增长[2]。面对这种增长需求,传统存储方式通过扩展物理存储来解决,但这种方式成本高切不利于管理。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存储方案,在原有资源基础之上来解决海量数字化数据的存储问题,以满足气象档案馆持续发展的存储需求。

随着科技发展,云存储逐渐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在档案领域中,特别是档案信息资源的海量储存和整合方面,具有非常好的应用价值和研究前景。本文在分析气象档案馆资源整合与共享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最近发展的云存储技术,尝试提出一种基于云环境的新的存储方案。这种把云存储技术运用于气象档案资源信息共享领域的新型档案资源整合模式,无疑具有重大的推广价值和现实意义。

2 气象档案业务现状

2.1气象档案业务

近年来,在中国气象局的统一规划下, 我省开始用数字化扫描仪对气象原始记录资料进行信息化处理,目前全省62个站从建站至今的地面观测原始记录、标准数字化记录和统计整编记录已以数据集的方式存入非实时数据库中, 实时的地面气象记录月(年) 报表和高空气象记录月报表实现台站直接信息化、省级集中机审和存储一条龙处理, 不断地增加新的气象信息源,为建设气象数字档案馆奠定了基本的信息基础。同时,逐步开展对历史气象资料拯救与数字化工作,迄今已完成了历史地面气象观测记录报表数字化,目前正在进行高空观测资料的数字化,已形成各类历史地面气象观测记录报表电子图像文件数据集成果,数据量近5.0TB。

2.2 档案存储面临的问题

面对海量数字化资源,传统数字资源存储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可扩展性差。档案馆数字资源快速增长,存储设备的存储容量受限,导致资源无法长期保存,现有的档案馆数字化建设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如果存储容量一开始设计过大,又耗费资源。

(2)资源冗余、信息孤岛。各档案之间独立保存,资源冗余,档案信息得不到共享。

(3)成本高。软件维护和硬件维修,以及够买新的设备,都需要较大成本

(4)安全性差。档案馆目前的系统安全体系薄弱,容易遭受,同时某一设备故障也会影响整个档案的存储系统。

(5)备份性差。数据备份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和时间,同时异地备份和迁移需要更多精力。

3 构建云存储

3.1存储结构设计

气象档案具有保密性,因此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将内部云存储组件部署在省级网络防火墙后,保障数据安全。初期可以利用现有资源降低成本,如已有服务器、硬盘等,待框架搭建好后根据需求进行增加,内部存储结构层次如图2所示。

(1)访问层。主要面向全省各级档案使用人员,用户得到省级的统一授权后,利用标准API接口来访问内部数据。目前主要数据是数字化的图像,以后可根据需求扩展更多类型数据。

(2)应用平台接口层。在本层中部署不同的功能模块满足使用需求,包括数据库接入、数据资源整合交换、虚拟查询等。

(3)基础管理层。基于集群技术、分布式文件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云存储中多个存储设备的协同工作,对外提供统一的服务,是整个云存储的核心。

(4)物理存储层。部署在物理存储和服务器之间的一个虚拟层,可以结合现有的虚拟化设备和服务来进行管理。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摆脱物理存储容量限制,存储硬件的改变对服务器层完全透明,存储设备可以包括光纤通道、SCSI、NAS等。

3.2存储访问方法

内部存储的构建包括控制节点和数据节点,控制节点控制数据节点的存储分配,数据节点根据需求进行配置,通过连接的方式进行访问,不同的存储设备通过软件进行协同,对外部提供数据存储管理和业务访问服务。具体的访问方式包括:webApis具象状态传输、基于ISCSI块协议传输、基于Web协议传输等。可以与现有的虚拟化资源协作,实现软硬件统一部署。

3.3存储可靠性

云存储的可靠性关系到整个所有环节的效率,内部云存储通常利用数据复制、节点备份、等机制来保障可靠性。这里采用信息分布算法(IDA)把文件分成数据分片,这种处理有利于数据重建。具有数据分片能力可以将切片分配到不同位置存储,提高存储系统的可靠性,降低系统运行负荷,减少信息交互。

3.4 存储扩展性

采用FileStorage方式进行存储,这种基于文件级别的存储优点在于同一文件可供多用户使用,扩展性强,成本低。在云存储需要扩容时,只需要安装云端管理软件,并网络交换机相连。当用户端存储负荷增加时,云存储端可以将数据分配到不同节点,提供额外的访问途径,提高读取能力。存储的扩容过程通过在线操作,不影响存储,非常便捷。

4 结论

(1)作为新的技术,云存储概念从提出便成为数据存储领域研究的热点,改变了传统存储模式,而云存储模式由于其高安全性、可控性等特性为气象档案馆建立云存储提供了可行性方案。构建基于云环境的档案存储,为气象数字化档案的整合与共享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将给气象档案馆数字化建设带来巨大的转变。将云存储技术运用于气象档案资源信息共享领域的新型档案资源整合模式,无疑具有重大的推广价值和现实意义。

(2)云存储作为一种新的存储模式,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等特性,能够很好地解决档案馆海量数字资源的存储和管理,但同时云存储还存在一些不完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可以利用它来提升档案馆数字资源信息服务,但不能完全依赖它,还要结合自身档案体系的特点,实现气象图像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星玉,张静.气象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几点思考[J].2011(10):35-36.

[2] 中国气象局.气象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R].北京:中国气象局,2006.

[3] 郭萍.气象数字档案馆的设计思路[J].新技术应用与现代化管理,2005(2):11-13.

[4] 乔杨.基于内部云存储的图书馆数据资源存储研究[J].晋图学刊,2012(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