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现象范例6篇

少子化现象

少子化现象范文1

关键词:少儿舞蹈;创作

少儿舞蹈作为群众文化活动中重要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文体娱乐活动的主要形式。对少儿舞蹈的创作,是群众文化少儿舞蹈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基础,创作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对舞蹈的热爱。

一、少儿舞蹈基本特性

1.少儿舞蹈的题材具有广泛性

舞蹈创作题材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点滴提炼与升华。少儿舞蹈作为舞蹈的组成部分,其素材也是舞蹈创作者根据自身思想认识,结合实际表达需要,从社会生活中筛选出来的最具表现力的题材。对题材的选择与处理是创作文化舞蹈的基础,而题材选择的质量将直接决定着舞蹈作品的成败。群众性的少儿舞蹈题材一般都是选取广大人民群众所喜欢、熟悉、接受的文化题材,具有广泛性特点。

2.少儿舞蹈的形象具有亲和力

群众文化少儿舞蹈的形象具有亲和力,具有亲和力的形象与舞蹈题材的广泛性有着紧密的联系。少儿舞蹈的艺术形象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这与舞蹈创作者在进行少儿舞蹈创作的过程中,深入群众日常生活、广泛搜集创作题材,寻求具有群众亲和力的舞蹈形象密不可分。亲和力的形象作为文化舞蹈创作的主要形象,更加贴近人民生活,更能让人们乐于接受与喜爱。

3.少儿舞蹈的情感具有平民性

情感是舞蹈的美学特征之一,少儿舞蹈之所以能让观众产生共鸣,其根源在于舞蹈本身所表达的情感具有平民性,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舞蹈艺术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对于少儿舞蹈而言,其情感的表达就是整个舞蹈的内涵的体现,也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情感紧密联系的心声。在创作少儿舞蹈的过程中,创作者在了解了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情感的基础上对素材所能表达的情感进行整理,从而创作出能抒发人民群众朴实而又真实情感的舞蹈作品。

4.少儿舞蹈的风格具有民族性

少儿舞蹈的风格是对整个舞蹈的个性体现,也是该舞蹈成熟的标志,世界上所有的舞蹈艺术,都是立足于民族性上。舞蹈的地域风格越鲜明,其民族特色也就越鲜明。如创作新疆地区的少儿舞蹈,其舞蹈必须具有浓烈的维吾尔族风格。特别是群众文化的发展带动起来的广场舞,更是处处体现着民族性的特点。

二、少儿舞蹈创作要点

1.少儿舞蹈的主题要鲜明

从少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发现、探索少儿关心和喜爱的生活形象。选取的创作主题要鲜明化,能够充分展现童心,让作品深受少儿的喜爱。少儿特定的生长阶段决定了少儿舞蹈的创作、编排与成人舞蹈相比更具有天真、单纯、活泼、形象、夸张和拟人化等特点。少儿舞蹈创作者要从少儿的角度观察生活的点滴,在成人看来普普通通的的事物中,找出生活中的情趣和丰富的想象素材,创作出能用舞蹈形式来表达少儿情趣的舞蹈形象来。比如少儿舞蹈作品《小蚂蚁》,描写了一群小蚂蚁的团结,不怕困难。小蚂蚁是我们身边普普通通的小动物,但孩子们却觉得它们很有意思,小小的身体却能搬动大虫子,会摔跤,会在树叶下躲雨。编者充满童真的表演设计,增加了其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根据少儿的心理、生理特点创作舞蹈,才能更好的表现、教育少儿,才能被人们接受和喜爱。

2.少儿舞蹈音乐要多元化

音乐和舞蹈是亲密的伴侣,他能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一首动感十足的乐曲,可以让创作者浮想联翩,让舞者激情四射,让观者心旷神怡。少儿舞蹈音乐同时要具有儿童特色,旋律流畅、动听、节奏鲜明具有多元化、音乐形象活泼生动,充满趣味性和联想性,易于少儿理解和接受。在少儿舞蹈创作阶段,舞蹈创编人员首先要对乐曲充分认识,风格把握得当,这样不仅可以大大缩短排练周期,更可以在后期的调整和修改中体现更多的便利。在创作舞蹈作品时,理解音乐想要表达的情感,舞蹈动作与音乐情感和谐与统一,产生共鸣,真正把舞蹈与音乐融为一体。少儿舞蹈作品《我的爸爸》,背景音乐中孩子们说“我的爸爸姓张,但我不知道他长什么样”,老人靠拣破烂卖钱资助贫困学生。在舞蹈编排时充分体现了,希望小学的孩子想要见到资助爸爸的心情。音乐和舞蹈动作的结合,把整个作品的主题更加完美的展示给观众。

3.少儿舞蹈动作设计要主体化

舞蹈的语言既肢体语言,在创编少儿舞蹈动作时,舞蹈创作者要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原形中提取素材,经过艺术加工,变成观赏性极强的少儿舞蹈作品。由于少儿所处生长阶段的独特性,决定了少儿在认识舞蹈,学习舞蹈以及观看舞蹈时,往往是从有趣的形象动作开始。因此舞蹈创作中的核心内容是形象创作,这就要求少儿舞蹈创作者平时要多观察生活,多捕捉现实生活中少儿喜闻乐见的形象,并运用到舞蹈编排中。少儿舞蹈编排中的动作设计要重点考虑少儿的年龄特点,把握住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注意少儿舞蹈的生理性和生活性。比如舞蹈作品《戏雨》,在“下雨了”的喊叫声中冲出一群男孩子,任其雨水将自己淋透,甩鞋子赤脚戏水,用雨水浇洒同伴的脸,浇灌同伴的脖子,在冲锋声中分成两排打水仗等展现了男孩子的顽皮个性。

4.少儿舞蹈服装设计要具有独特性

舞美设计包括服装、道具、灯光等,服装在舞蹈中也决定着整个作品的效果,舞蹈服饰总体要求除了轻便、精美、合体,美化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还要求款式、色彩和作品的内容、风格、气氛等相吻合,也就是必须贴近生活。少儿舞蹈创作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观察多思考,及时更新舞蹈创作素材库存以求充分表现丰富多彩的少儿生活,创作出喜闻乐见的少儿舞蹈,让少儿在舞蹈中获得身心与情感的熏陶和滋润。比如少儿舞蹈作品《抬轿轿》群舞者的造型设计是头戴一顶大而绣有“王”字的老虎帽,胸前是大头娃娃的面具,长衫盖至脚背,舞蹈动作设计以民间矮子舞为动律,融入儿童的形体动作,两个主要小演员各扎着两个朝天的纠纠辫,会说话的大眼睛交流着情感,加以顽皮的风趣的舞姿,给人以民间儿童年画的美感色彩,突出了儿童画色彩的艺术美和孩子的稚气可爱。

综上所述,在少儿舞蹈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必须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喜好,创新性的创作出人民群众喜爱,并能促进我国群众文化少儿舞蹈的发展的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少子化现象范文2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电子产品;微电子;可靠性

0引言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在微电子技术的支持下,我国电子科技均得到了举世瞩目的发展,特别是近15年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子系统的广泛应用,电子设备的普及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当前的发展驱使下,电子设备的小型化、便携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随之而来的是电子器件的进一步微型化,然而根据工学的一般概念,随着系统的复杂度提升,其系统稳定性将会出现下降。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微电子科技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微型化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问题,一直以来是困扰我国电子科技工作者的难题,对此,本文针对微电子器件的可靠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符合当前科技现状的微电子器件可靠性优化措施,以期促进我国微电子行业的发展。

1影响微电子器件可靠性的因素分析

随着电子器件的进一步微型化,影响其可靠性的因素已经不仅仅是封装等宏观层面问题,更多的将会是微观粒子层面带来的问题,因微观物理与宏观物理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对微观状况下影响微电子器件可靠性的因素进行着重分析。

1.1热载流子效应

当微电子器件中的一般载流子通过热能、电能等获得一定的能量后,就会变成热载流子,热载流子具有较高的动能和运动活性,通过与晶格发生碰撞、打破元素价键等方式,会造成微电子元器件出现不可逆的严重损伤。由于当前微电子器件的体积不断减小,减小体积的方式无异于减少栅氧化层的厚度,随着栅氧化层厚度的降低,其抗打击能力也随之下降,在热载流子的撞击下,极易出现删氧化层击穿的现象发生,于此同时,热载流子在微电子器件中出现,会影响微电子器件中的电荷分布情况,导致微电子器件的电压阈值出现飘移,造成系统不稳定性上升,直接影响微电子器件的使用寿命和工作一致性。

1.2电迁移现象

在强大的直流电流激励下,微电子器件中的金属原子会发生移动迁移,这就是电迁移现象。在电迁移过程中,金属原子的移动方向一般与电流的方向相同,这就会使金属原子向着阳极移动,造成阴极出现金属空洞,而阳极出现金属原子堆积,当阴阳极金属量出现差异时,即会造成阴极金属截面积减小的情况发生,造成线路阴极处的阻值增大,降低微电子器件的运行速度,同时在工作时,因内部线路电阻值上升,造成局部的放热量上升,易导致线路熔毁现象出现,最终造成电气失效。

1.3静电放电

在微电子器件的使用实践中可以发现,约有三分之一的失效是由静电放电导致,对传统的放电器件的影响也很小。但是,随着现代化化的电子产品不断发展,静电放电这一问题也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在高密度的现代化电子产品中,静电放电的磁场会对电子产品造成严重的影响,通常表现为产品的内存数据丢失或者是产品设定自动复原等,这就造成了电子器件很难进行使用。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在现代电子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器件都受到了静电放电的影响,静电放电现象已然成为了电子器件损坏的最大“元凶”。在静电放电的过程中,很容易会造成电器受到直接损伤的现象,电流会对电器中的某个部件进行影响从而使之失效。另外,如果电子器件经常在静电放电的情况下进行运作,会造成内部的器件温度升高,甚至可能会出现金属融化的现象。

2微电子器件可靠性优化的措施

2.1抑制热载流子效应

在集成电路的设计过程中,往往会通过减少沟通渠道长度的方式来增加集成电路的运算速率,或者是通过减少氧化层厚度的方法也能够达到此效果。但是这两种设计方法很容易在电路中形成热载流子效应,造成电路的温度过高而出现损坏。因此,为了能够保持电路的温度不至于受到热载流子效应的影响,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弱化漏接端口附近的电场,对集成电路的使用环境进行全面改善,降低热载流子效应的形成外部因素。(2)降低氧化层的厚度,同时可以利用干法氧化的技术提高氧气层的质量。(3)减少热载流子的截面面积,同时减少热载流子量的注入。(4)在电路的设计上,可以利用钳位器件等全新的设计方式,例如低掺杂漏的方式。

2.2使用合金改善电迁移现象

对金属化进行电迁的改善方法有很多,一般来说有界面效应以及合金效应这两种方法。界面效应指的是热电应力增加,使得金属与金属之间或者是金属与半导体呈现出界面扩散的现象,从而造成漏电以及短路等情况。要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在金属与金属之间或者是金属与半导体使用一层阻挡层进行格挡。这个阻挡层对于高温熔点、稳定性能以及化学性能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应当使用质量较高的材料。而合金效应值得是,在电子器件内部,AI金属的使用范围比较广,但是AI金属有着其独有的特点,很容易出现电子迁移的情况。为了进行合金效电子迁移的改善,可以使用一定比例的CU元素加入到AI金属之中,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增加AI金属的电子迁移寿命。此外,还可以在AI金属中加入是一定比例的Si,来减少金属之间的相互溶解现象发生的程度,这种方法也被成为使用AI-CU-SI合金,对合金电子迁移的现象进行改善。

2.3使用静电防护措施

进行静电防护的措施有很多种,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的防护方法:(1)接地法,这种方法是防护静电最常见也是最普通的方法,指的是将物体的表面通过线或者其他方法连接到地体。由于电流会在物体的表面进行流动,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将静电所释放的电流不断的引导到地面,从而减少静电所释放的电流累积程度,起到防护的效果。(2)防静电周转箱,防静电周转箱也称为防静电胶箱、导电周转箱,广泛用于各行各业的电子器件之中。零件周转便捷、堆放整齐,便于管理,可与多种物流容器和工位器配合,用于各类仓库、生产现场等多种场合。通过设备的安装可以有效的减少静电放电带来的影响。(3)生产人员穿上防静电服装,在进行电子产品的操作时,可以要求操作人员穿上防静电的服装,同时,还可以在电子产品上进行防静电剂的喷涂,以此来降低静电带来的影响。

少子化现象范文3

加以纠正是社会,学校,家庭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青春恋 心理 生理 教育

青春期阶段,为人父母,为人师,都很忌讳学生谈恋爱,可以说在中学阶段是"谈恋色变",大有早恋就是地震的前兆,人生的滑铁卢。其实,"早恋"这一次是中国的本土概念,而西方的研究者大多称这种现象为青春期恋爱(青春恋),早恋一词明显具有价值评价的味道,在青春期这个叛逆的时代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青春恋是指生理和心理还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之间的异性迷恋现象,笔者更加倾向青春恋这一词,下面的文章也是用青春恋指代中学生青春期恋爱这一现象。

一、青春恋的现状

(一)青春恋的具有普遍性,公开化。中学生谈恋爱已经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而且大多为周围同学朋友所知。爱神过早地闯入校园,这确实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这里面既有当代中学生生理心理提前发育的原因,也与社会,家庭学校的环境各种因素有关。青春恋在存在普遍公开性的同时,在性别方面还有一些差异,青春期女生比男生恋爱现象表现的更加普遍,这是一种同伴诱导效应。中学生渴望交友,特别是女生,对朋友的依赖尤为明显。我们经常会看到校园内的某两个女生特别要好,吃饭、上课、活动甚至于上厕所都是成双结对。一旦其中一位恋爱了,那个恋爱的女生很有可能会劝导同伴也去找个朋友或干脆为其介绍对象并会向其传授经验。而她因为要新的伙伴,或者也有尝试的意愿,也就容易"下水"了。

(二)青春恋的动机多元化与朦胧性。青春期中学生生理心理各方面尚未完全成熟,这就导致了青春恋动机因素的多元化。根据笔者以前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极少数的中学生对青春恋持认真态度,大多数的中学生认为青春恋只是随意而已。除此之外,中学生对于爱情与友情之间的区分还存在一些问题,缺乏明确的认识,由于青春期心理生理发展的影响,导致期望与异性接触并能够"长时间的交往"和"男女生在学习生活上的互相帮助"的情感混杂在一起,使得青春期中学生对于这种青春恋处于朦胧状态。

(三)青春恋的矛盾性与较差的道德责任感。大多数的青春期少年在恋爱期间还是有矛盾心理的,他们既想接触异性,又怕被人发现而被误解;既不想放弃学业也不想抛弃心中的感情;既怕恋爱中的挫折和失恋后的痛苦又想品尝那禁果的味道,层层的矛盾纠结在诸多青少年的心头。青春恋道德责任感普遍较差,青春期的孩子们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性道德,性观念也是相当开放。

二、引发青春恋的原因

由于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加强了青春脑神经的兴奋性,激起了一些同学对异性的好奇、渴求和遐思。另一方面,随着独生子女比例的上升,一些青少年主观思想上对自己要求不严,意志品质薄弱的人数也呈上升趋势。这部分青少年同学很容易受西方享乐主义和性解放观念的影响,容易失去对性亢奋和性冲动的自我控制能力。再加上他们阅历浅,经验少,思考问题简单,做事往往不考虑后果等主观原因,很多人便会身不由己的坠入爱河而难以自拔,甚至长时间地偷食禁果。他们陷入早恋的泥淖之后,便陶醉在所谓的幸福之中,就把一切理想和追求忘得一干二净。客观上社会文化生活环境的负面影响,为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提供了大量不良的性恋刺激。没有爱情的电视剧不叫电视剧,没有一两个男女搂着滚来滚去,喘着粗气的镜头也不算一部好电视剧。国内外影视片中大量的镜头、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描写、流行歌曲中的爱情咏唱、现实生活中成年人的两往,特别是社会上出现的不健康的书刊录像等等,无不给中学生强烈的不良刺激,促使中学生对异性的关注、好奇心增强,加上本身模仿性强的特点,很容易导致异性间"纸条"传递、约会等早恋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父母,老师,社会各界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忽视了青少年情感、心灵上的交流,沟通。而当一个孩子缺乏关爱时,就会寻找爱,满足需求,特别是异性的爱,感觉异性更加理解自己,关爱自己这就出现了青春恋现象。

三、正确对待青春恋现象

(一)青少年自身。青少年学生自身应该学会自我控制感情;男女学生交往要有广度、适度,不只和特定异往,男女交往之间注意表情、言语、态度,保持两者之间的交往距离;多学习青春期方面的知识,了解性的道德规范;正确处理好学业与爱情之间的关系,全面提升自己,学会移情于别处。

(二)父母家庭教育。家庭是每个青春期学生学习发展的第一环境,和谐的家庭环境能使青少年积极人生观的发展。父母应积极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变化,及时沟通、引导,在孩子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行,给予孩子一个健康的发展平台。

(三)学校教育。学校作为青少年学生主要教育学习的地方,更应该注意青春恋这一现象。学校应该积极构建青春期性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真正让青春期性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进入学校、进入课堂、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家校合作,与家长积极沟通,掌握每个孩子的成长变化,及时引导孩子积极地人生价值观念,纠正不良的思想。通过各种教育,是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四)社会教育。针对一些不良文化的侵蚀,社会有关方面应加强文化监管力度,严格规范网络文化,减少乃至杜绝青少年学生对不良思想文化的接触。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关爱,社会舆论及大众媒体积极宣传社会主义主流思想,多开发青春励志的电视节目,给予青少年学生一个积极广阔的舞台。

从中教授曾提出一个新视角和新观念,以往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认为青春恋是可耻的,青春恋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从中教授认为,青春恋是一个学生成长过程中很可能遇到的自然现象,每个人都有萌发青春恋的意识,生理使然,与道德无关。青春恋并非痼疾为何以痼疾对之,只要家长,学校与社会对青少年学生多加关注,青少年自身积极提升自己,青春恋现象也并无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参考文献:

[1] 芦巧惠,当前中学生早恋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J].

少子化现象范文4

Abstract: Science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children's education in the modern society. Science fairy tales can create a world in which science and imagination walk hand in hand. Through the wonderful stories, the science fairy tales can help children know the mysteries of science, and raise their interest in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form their good habit of reading. The combination of plots and science makes children's reading become more interesting and meaningful. Science fairy tales perform distinguishing informative and educational functions. The presence of fairy-tale elements in science literature suggests that it might be especially attractive to younger readers.

关键词: 科学童话;特点;影响

Key words: science fairy tales;features;influences

中图分类号:I28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5-0269-04

0 引言

文学把情感注入孩子的灵魂,而科学则把理性融入孩子的心智。科学童话是文学与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与童话的“联姻”[1]。在文学的花园中,它是一朵美丽的奇葩;在科学的绿地里,它又是一丛葱郁的异草。

科学童话是科学时代的文学。它的产生以科技发展为前提。随着19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意义的科学童话也就应运而生了。科学童话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作家有意识地运用科学童话的题材,因为他们已经无法回避科学技术发展的事实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由于当今少儿的眼光和思考日趋高远,他们不仅关注着自身的发展,也关注着社会和自然万物,关注着世界的合理性。也正是因为少儿读者的视野改变,科学童话的创作和研究才变得更有意义,且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1 科学童话与一般童话的关系

1.1 科学童话与一般童话的共性 科学童话首先是童话。童话是文学的重要体裁。它主要面向少年儿童,具有浓厚的幻想色彩,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等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现实生活,抑恶扬善,对少儿进行思想教育。童话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童话的故事情节常常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人的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作为有语言行动、有性格习性的人物出现在童话中。另外,一些产生于人的想像,只存在于魔幻世界的人物形象,比如精灵、妖怪、神仙等,也可进入童话。但不管选取什么去充当童话的角色,反映的都是人类的现实生活,它们身上具有的也是各种各样人物的社会性格。当然,童话中常常少不了人。而且,在一些童话中,普通人和超自然人,拟人化的各种生物、非生物的形象可以同时出现,彼此交往,共同活动在作者构建的童话环境中。因其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和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童话这种文学形式很适合少儿的接受能力和审美情趣。

1.2 科学童话与一般童话的区别 科学童话是童话中的一个特殊品种,又称知识童话、科普童话,是科学文艺的一个分支,它在文学性方面具备一般童话的各种特点。但是,与一般童话相比,科学童话重视知识性、强调科学性,它是以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所表现的主题也与科学紧密相关。比如,《小松鼠找花生》这篇童话的主题是让学生知道“花生果不是结在枝上的,而是埋在土里的”这一植物学常识。科学童话与一般文学童话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把科学内涵和童话构思结合起来,即把科学的理性概念化作为幻想的感性形象,既富于科学的启迪,又具有艺术的美感。科学童话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一般较为简单,它并不能从完全意义上担当起普及科学的重任,但确实能培养读者对科学的兴趣,启迪少儿的智慧。[2]它的优势在于普及科学理性,而科普的根本意义也正在于普及科学理性,因为科学理性是科学的根本和灵魂所在。少儿读者是科普的主要对象,他们天性喜欢求知、新鲜、有趣、幻想,科学童话形象地普及浅显的科学知识,最能迎合他们的趣味。例如杨楠的《胖子学校》、《五兄弟闯关》就是属于此类童话。科学童话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作家在这块园地上辛勤耕耘。科学童话中的科学成分,让受众获得知识和启示,引导受众热爱科学、探索科学。

科学童话的科学性与科幻文学的科学性也是有区别的。科学童话强调所包含科学知识的已知性和准确性。它与科学知识的发展相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科幻文学中的科学内涵则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包含着较多的幻想成分,在已知的科学知识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假设和突破。[1]

科学文学中童话元素的呈现对少儿读者有着独特的吸引力。虽然科学童话故事不能从完全意义上担负起科学普及的重任,但它是一种趣味性强、传播面广、影响时间久的科普教育资源,它既符合科学特质又具有普及性特点。这种既符合科学又体现少儿文学特点的童话故事容易在广大少儿读者群内传阅,便于所承载科学知识的传播,在培养和提高广大少儿的科学意识方面将产生明显的影响。比如,老少皆知的《小蝌蚪找妈妈》借助拟人的手法,通过天真、淳朴、清新以及温馨的幽默,使小读者感知了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安徒生的《癞蛤蟆》介绍了植物生长与阳光的关系以及青蛙与蟾蜍的关系。

1.3 科学童话的分类 科学童话的类别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划分。从内容上划分,科学童话可以分为自然科学童话和社会科学童话。从形式上划分,则可以分为短篇、中篇和长篇科学童话。目前国内的科学童话作品多属自然科学童话和短篇科学童话。社会科学童话和中、长篇科学童话还较欠缺。

2 科学童话的特点

2.1 科学童话的一般特点

2.1.1 幻想性 首先,科学童话具有普通童话的特点。丰富奇妙的幻想色彩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在童话中,幻想是主体,是核心。童话的人物是幻想世界里的人物。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假想的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去开展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以及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境界。此外,它也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现实中的各种关系。

幻想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反映现实。美学家王朝闻曾指出:“艺术幻想,是作家不满足于模仿现实固有的形态,而按自己新的需要从而虚构形象的创作方式。”[3]童话作者正是利用这一方式去反映生活,使自己所描绘的对象比真实情况下的更活跃、更富色彩,并且达到一种升华。[4]这是童话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独特的美学特征。优秀的童话作家都善于将幻想和现实巧妙地联系起来,反映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2.1.2 荒诞性 在科学创作领域,人们追求的是一种真实感,而童话则恰恰相反。童话注重的是神奇的幻想色彩。奇异与荒诞是幻想的童话王国中重要的审美指标。作者的想象越奇异、越荒诞、越陌生,就越能激发小读者的阅读欲。《格利佛游记》、《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木偶奇遇记》、《假话国历险记》等名著都是以出色的奇异荒诞之魅力赢得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儿读者。这里所指的“荒诞”概念是一种美学意义上的宽泛的荒诞感,与现实生活中所指的“荒诞”一词是有区别的。它涵盖幻想、奇异、怪异、稀奇、善变、可笑、不可能、难以置信等多种含义。正是这种宽泛意义上的荒诞性,才能使童话产生趣味盎然的美学效果。[5]

2.1.3 逻辑性 童话的逻辑性是指童话中的幻想成分与其所反映的现实成分相结合的规律。童话无一不是虚构的,但有的让读者觉得合乎情理,而有的却让读者觉得牵强附会,原因就在于前者的逻辑性好,而后者的逻辑性差。童话的逻辑性建构在假定之上,作者从这一假定的前提出发,使幻想的故事情节按照自己的逻辑发展下去,使假想的人物在假定的生活意境中,合理地自然地活动。[5]

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段。但夸张要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夸张是为了表现幻想,同时,它又是幻想的产物。运用夸张可以突出童话形象的特征,给少儿读者以鲜明而深刻的印象,还能增强作品的幽默感和趣味性,使小读者获得美的享受。童话就是将现实生活逻辑中绝对不可能有的事情,依照“幻想逻辑”写成的故事。童话的逻辑性能使虚构的故事得到合乎逻辑的发展,使作品获得明显的艺术真实性。但是,这种幻想的逻辑并不能改变童话本身纯虚构的性质,不能让读者真去相信种种假想的故事,相反,它只能突出童话虚构的性质和作用。[5]童话将想像与现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对读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以“幻”为特征的童话和以“真”为特征的科学是一对奇特的伴侣。科学童话尤其要注意童话的逻辑性。科学童话将童话故事和科技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孩子们在阅读故事的同时增长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感受自然界的神奇和奥秘,感受科学知识的力量。童话和科学就像拼图游戏一样,因为彼此不同而彼此适合。世界文学宝库中,有些杰作的灵感正是来自科学界的奇迹。科学童话可以激发少儿的科学想象力和对科学探索的向往。它以传播科学知识、激发科学兴趣、培养创造能力、满足好奇心、丰富想象力为目标。科学童话故事由诸多元素组成,除了科技成分外,还有玄幻成分、魔幻成分、科幻成分、文化成分、社会成分等。

2.1.4 现实性 首先,童话具有现实性。虽然童话最明显的特征是幻想,但无论怎样神奇莫测地变幻,无论幻想的意境如何脱离现实世界之外,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童话中的幻想情节、幻想形象,不论看起来多么荒诞怪异,但仔细琢磨思量,仍不难找出现实世界的痕迹。比如,武玉桂的《蓝色的皮鞋》中,乔利穿上用驴皮做的皮鞋就见什么踢什么,这荒诞的幻想情节离不开现实世界中毛驴踢人的真实特征。

童话虽然具有幻想和夸张的特点,有些童话的内容甚至远远超越了现实,但童话创作是源于现实生活的。透过表象看本质,童话中的人、动植物、无生命的物体都是孩子们熟悉的,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原型。奇异的童话世界中处处充溢着现实生活的物质、哲理、思想和情感。童话是想象和现实的一种巧妙结合。童话源于现实,但又不是现实的复写和翻版,它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将原型进行艺术加工而创造出的现实的影子。

无论是安徒生《海的女儿》里所创造的海底“人鱼世界”,还是张天翼《大林和小林》里的“唧唧王国”,或是郑渊洁《魔方大厦》里所畅想的“魔方城”,都具有很深刻的现实寓意。变化多端的“魔方城”表现了现实中孩子们对自由快乐的游戏精神的倾心向往和追求。这些富有想象力的描写都极其自然地构成了这些童话的意蕴焦点,使童话中所传达的人情与哲理都更加真实化了。[5]

2.2 科学童话的突出特点 除了具有童话的普遍特点外,科学童话的知识性和教育性特点更为突出。少儿的许多知识是从童话中获得的。他们可以从童话中了解自然万物的特点,了解森林中的各种动物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性,了解水中的鱼儿如何呼吸和游动,了解季节的交替和风云的变换。他们也可以从童话中了解社会生活中简单的人际关系,学会初步分辨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许多童话以象征和隐喻的方式把人类生活中某些宝贵的价值以及可能出现的欺骗、践踏、侵犯行为告诉了少儿,并教给少儿应对某种邪恶行为的办法。[6]

比如,《爸爸当保姆》这个故事让小读者知道了企鹅如何生育下一代,企鹅与人类的不同,并让孩子从中体会到父母生养孩子的艰辛,教育孩子们懂得感恩与珍惜。《我的爸爸在哪里?》这个故事让孩子们认识螳螂的生态:为了延续下一代,雄性螳螂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通过读此故事孩子们会更懂得生命传承的可贵。《小兵的故事》可让孩子们认识蚂蚁的群居生活以及生活型态,也可让孩子们了解蚂蚁的辛勤工作态度,并了解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小壁虎借尾巴》借助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述了几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和功能。故事生动有趣,深入浅出,把小动物的礼貌和真诚表述得栩栩如生,使孩子们既学习了科学知识,又受到了教育。故事《小时候的相本》展现了大自然中生命的神奇,让小读者们知道了毛毛虫是如何变成美丽蝴蝶的。通过读此故事,小读者们也懂得了一个道理:美好的事物需要经过一番努力。故事《四个胖子》告诉小读者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外在条件,教育小读者们学会尊重别人,并且保持乐观知足的生活态度。[7]

尽管童话的内容常常是离奇的,但主题往往是鲜明而积极的。由于作者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幽默风趣的语言往童话中输入了严肃的思想、分明的是非观念和强烈的爱憎情感,读者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8]

3 科学童话对少儿读者的影响

3.1 科学童话的一般作用

3.1.1 培养阅读兴趣 少儿的认知过程带有具象性和情趣性,即他们对一些具体的、感兴趣和喜爱的事物比较容易认知。快乐是少儿的共同需求,而童话的幻想、夸张、拟人等都是促进快乐的因素。少儿的想象力在童话境界中的大胆自由驰骋,更加强了快乐的感受。而且,丰富多彩的童话内容可以使小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艺术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9]

3.1.2 促进感知能力 童话中的形象角色是相当广泛的,上自日月星辰,下至鸟兽鱼虫,花草木石,无论是有生命还是无生命的,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具体物质还是抽象概念,他们都通过“人格化”作为有语言行动、有思想性格的人物出现在童话故事中。少儿对这些角色的特点和属性十分感兴趣,他们渴望了解在故事中读到的知识,在童话内容的诱导下,他们甚至会到大自然中亲自去观察日月星辰、鸟兽鱼虫、花草树木、山水沙石的特点,记住它们的表象,思索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到真实环境中观察和了解某些人群的生活方式。这一过程具有双重的意义,一方面是童话的内容促进了少儿对现实的理解;另一方面,对自然与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也会加深他们对童话所蕴涵意义的理解。[9]

尤为重要的是,童话是激发少儿想象和幻想能力的最好文学形式。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幻想,而且是最丰富、最神奇的幻想。幻想本是少儿的一种天赋和本能,幻想的成长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幻想力是创造力的基础。

科学童话在激发读者的想象力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对于人类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有过精辟的论述:“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有限,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10]读童话、讲童话、表演童话等活动,可以使少儿的想象力和行动力得到充分发展。科学童话对少儿的感知、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能力,有着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

3.1.3 促进情感发展 童话有利于少儿积极情感的发展、消极情感的疏导和缓解。少儿时期是情感培养的最佳期,童话在少儿情感培养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欣赏童话的过程中,由于少儿享有充分的自由,没有任何来自外界的压力和强迫,也由于童话所反映的是少儿最感兴趣的事物,因此少儿处在情感真挚、情绪愉快的良好状态。比如,安徒生的《一年的故事》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一年四季的更替,用五彩缤纷的画面展现了各个季节的特点,这无疑有利于小读者在阅读中得到愉悦。[11]由于少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由地抒感,因此他们的一些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如郁闷、厌烦、紧张、愤怒、恐惧等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疏导和缓解。而且,童话的结局往往是快乐圆满的,体现着对未来的美好展望,有利于孩子们乐观情绪的培养。

童话可以丰富和深化少儿的情感,培养少儿的道德感和审美情趣。例如,在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里,作家按照各种动物的形态习性,相应地赋予各类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通过它们的语言、行动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象征性地反映出人类社会的各种关系,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愿望。在这些动物形象中,有的是作家歌颂与赞美的对象,有的是作家批判与谴责的对象,小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受作者情感的引导。童话中美丽或奇异的景色,善良或勇敢的人物,感人或怪诞的故事情节,都能引发小读者愉快的体验和活跃的思考。即便是童话中存有反面的人物形象,充满着惊险,但故事的结局往往是令人愉快的:正义战胜了邪恶,有情人终成眷属,超人的力量力挽狂澜、化险为夷,等等。

3.2 科学童话的独特作用 丰富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质是科学童话对少儿读者的突出作用。少年儿童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常爱向大人提问各种问题。科学童话以讲故事形式向少儿读者介绍科学知识,可以启发少儿读者思考问题,其重要功能之一是激发少儿读者对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12]科学童话可以引导小读者逐渐接受、理解和运用科学,或许会成为无数少儿走向科研之途的启蒙者和引路者。

首先,科学童话无疑有助于读者增长科学知识。这里所说的科学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科学童话寓纷繁复杂的知识于简洁生动的故事之中,既贴近少儿情趣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欣赏童话的过程中,少儿能够认识物体的性质、特点和关系,获得初步的科学知识;还可以通过对童话中人物关系的理解,逐渐了解、感悟社会生活中各种浅显的社会关系和各种人物的行为价值。

科学童话作为少儿喜爱的文学样式,对少儿的学习和成长有着持久而深广的影响。如孙寅贵先生的《动物天堂》,故事以环保主义、道德诚信、爱与付出、自我认同为主题,讲述了一群可喜可爱的小动物。它们以天为屋顶,以地为床铺,风雨是它们的朋友,相互帮扶和团结是它们生存的必要条件。[13]

科学童话有助于激发少儿对科学的兴趣,向他们传播科技知识,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播下探索科学的种子。比如,安徒生的《海蟒》把海底电缆描绘成了海蟒,借海底生物看到海蟒时的惊慌和惊奇的神情,赞美了人类神奇的科学发明,激发了小读者探索科学的兴趣。科学童话把科学的理性与想象的浪漫结合在一起,巧妙地使读者的理性思维和感性认知相交融,有助于培养少儿读者的探索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 结论

少儿读者由于其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特别喜欢童话这种富于幻想的文学形式。童话的拟人化手法和幻想的艺术手段,特别符合少儿好奇、好幻想的心理特征,他们总是把一些非生命的事物或有生命的动植物想像成有言语能力的、有感情、有知觉的人。少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开发少儿智力,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家的高度重视。在开发智力的过程中,对少儿进行科技教育尤为重要。科学童话是对少儿进行科技教育的好形式,它通过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传载科学知识;它将神奇的科学世界用童话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引起孩子们的浓厚兴趣和遐想。科学童话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可以不断扩大少儿的科学视野,丰富少儿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粗浅的科学知识,培养少儿认识社会和自然的兴趣,激发少儿的求知欲望,发展少儿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景行.略谈科普童话的创作.《写作》,1996年第08期.第9页.

[2]童话的概念及分类.惠童幼儿教育网..

[9]童话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惠童幼儿教育网.http://

/zqyd_detail.asp?keyno=3366.

[10]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大江晚报》.2009年6月22日. http://.cn/djwb/html/2009-06/22/content_37438930.htm.

[11]林庆扬.安徒生科学童话的魅力.《莆田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第55页.

少子化现象范文5

一、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的感官刺激,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的应用题教学,除了枯燥的数字,最多也只是利用挂图或摄影片来创设情境,使知识的导入有时显得生硬而苍白。而利用多媒体网络可以创设出与题意生动而又贴切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的发挥,使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地接受知识。使学生在一开始就主动地接受了旧知识的复习和新知识的引入,从而优化了知识导入这一环节。

二、多媒体教学能把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现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表现出来,如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不易实现的试验等,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了基础。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多媒体手段能最大限度地表现化学试验效果

在化学演示试验中有许多气体放出、产生沉淀、发生变色现象的试验,这些试验如果只靠教师在讲台上做,部分学生对试验中产生的现象仍看不清楚,利用投影仪或利用摄像头实地摄影,然后再通过大屏幕电视,使演示装置得到放大,提高细微现象的可见度。实验现象一下子能使全班同学清晰地看见,使学生对试验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印象深刻,经久难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多媒体软件能很好地模拟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概念及原理大多较为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且化学变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础上重新组合的结果。因此,单靠语言和文字的描述,学较难理解。通过多媒体软件进行动画模拟,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变丑香味形象,让学生直观形象的认识微观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原理。如解释化学反应时,动画模拟“白磷分子”和“氧分子”,再分别拆为原子,最后重新组合为“五氧化二磷分子”的过程。又如,在做“Cu-Zn原电池”的演示试验同时,通过动画模拟或使学生形象地看到电子运动方向及两极电子得失的特点。这样,既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五、多媒体手段是化学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少子化现象范文6

论文摘要:少儿的素质教育是全民素质教育的基础,舞蹈教育是少儿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儿舞蹈以它特有的舞蹈语汇、形象化的优美动作伴之以优美的音乐描绘了多彩的艺术形象,对少儿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陶冶和开启着少儿的心灵和智慧,对于少儿德、智、体、美综合素质的培育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都难以达到的,应给予充分的关注与重视。

素质教育,是我国为加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战略,是富国强民的根本所在。少儿的素质教育是全民素质教育的基础。在对少儿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对少儿的艺术教育中,舞蹈教育以它特有的舞蹈语汇、形象化的优美动作伴之以优美的音乐描绘了多彩的艺术形象,对少儿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陶冶和开启着少儿心灵和智慧,其效果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都难以达到的。因此,深入分析和探讨少儿舞蹈教育的作用,进而提高少儿舞蹈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对于少儿舞蹈教育工作者是重要且必要的。

笔者认为,少儿舞蹈教育对于少儿德、智、体、美综合素质的培育作用是独特且明显的,应给予充分的关注与重视。

一、对少儿优良品质的培育

少儿舞蹈是培育少儿优良品质的一种生动活泼的极好形式。少儿心灵最为纯洁,最易受到“真善美”的感召。少儿舞蹈以其特有的形式使少儿在兴趣的诱导下,通过舞蹈赞颂“真善美”的人和事物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优良品质的培育。

少儿舞蹈的主题都是充满童真、童趣、童乐和积极、健康向上的。如少儿舞蹈《红红的中国结》《阳光下的花朵》《让我们荡起双桨》等,这些舞蹈的学习和表演让孩子们在歌舞的欢乐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良好的教育, 从而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也播下了正直、勇敢、勤劳、善良的种子,进而培育出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等优良品质。又如,少儿舞蹈通常是集体舞,需要双人或者多人相互配合才能完成, 这就要求少儿在舞蹈中, 动作行止有节, 进退有序, 来去穿插, 互相礼让, 互相配合。这就使孩子们在愉快的舞蹈学习和表演中学会关注他人,注重协调与配合,养成用集体主义的精神约束个人某些行为的习惯,使个人的行为去服从集体的意志,从而树立起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在舞蹈的学习和表演中还可培养少儿自信、大方、开朗、坚韧等性格。

因此,少儿舞蹈教育对于改善和避免当今我国众多独生子女教育中出现的“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娇气”、“胆怯害羞”的现象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二、对少儿智力的有效开发

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少儿期是人一生中生理、心理逐渐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进行舞蹈教育可以有效地开发少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

少儿舞蹈从体裁、主题、表现形式等都是极丰富多彩的,首先,舞蹈所具有的优美形体动作、美妙动听的音乐、色彩艳丽的服饰、各种有趣的道具、明亮闪烁的灯光等等,对孩子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因而训练了孩子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其次,经过舞蹈动作、队形变化、音乐旋律节奏变化、歌词内容、道具的运用等的长期训练,可以使孩子们的记忆力和快速反映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最后,少儿要学习和掌握规定的舞蹈动作或表演一个完整的舞蹈,必须思想高度集中,进行思考和想象才能真正做好。因此,少儿在舞蹈的学习、排练、表演过程中对于开发和提高自身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是非常有效。

例如,在少儿舞蹈《小猴炒瓜》《淘气的小鸭》《小孔雀》《勤劳的小蜜蜂》的教学过程中,都需要老师注意采用富有感染力的示范动作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提示讲解, 使少儿在欣赏老师的示范动作时观察、注意、记忆各种动物动作的规律特点。同时, 在老师的启发下, 引导孩子联想自己所见过的小猴、小鸭、孔雀、蜜蜂的形象, 然后经过反复的亲身实践练习,从对各种动物的基本动作的掌握提高了模仿能力, 再经过少儿思维想象和再创造的过程, 到少儿对各种动物动作与情感体验后对生动的动物形象的创造。因此,少儿舞蹈不仅是对少儿理想与情操的熏陶, 也是对他们智力与创造力的有效开发。

三、促进少儿身体机能生长发育

少儿时期是身体迅速生长发育的时期,根据少儿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舞蹈训练.可提高少儿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少儿的身体机能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少儿经常参加生动活泼的舞蹈训练,可以增长他们的体力,促进其骨骼、肌肉、呼吸、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生理机能发育,使孩子具有正确的姿势和健美的体形。一些原有“驼背”“抠胸”“端肩”等不良习惯的少儿,经过一段时间的舞蹈训练后,其习惯都可能被有效地纠正。在学习动作、练习动作,或表演舞蹈的过程中,少儿的呼吸、心跳、肌肉、骨骼、循环系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加快了身体的新陈代谢,减少了疾病,促进了身体机能的生长发育。例如在学习和表演各具特色的民族舞蹈时,如维族舞蹈《尝葡萄》、藏族舞蹈《洗衣歌》、蒙族舞蹈《草原小雄鹰》等中的各种动作,包括手腕花的动作,动脖子的动作,下腰及腿的踢踏等,可以促进少儿腕关节、肘关节、颈部肌肉、腿部肌肉乃至全身关节与肌肉的生长发育与协调发展。

事实证明,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一般都有身体健康、仪表端庄、举止得体的特点。这种健康的身体和形体特点,又会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充满自信、乐观,不断积极向上,为其成长祖国的栋梁之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对少儿审美意识的培养

对少儿审美意识的培养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例如少儿可以在与自然环境的交流中获得美的陶冶,自觉地接受艺术教育。日月星云、山水花鸟、草木鱼虫、园林田野等等, 无不包含着美,包含着艺术教育的内容。让少儿从小就到自然中去,去同流水细语、去倾听树叶的倾诉、去感受山泉的叹息、去把握大地的脉搏、去感触海洋的呼吸等,都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但是,也可以通过少儿舞蹈特有的舞蹈语汇、形象化的优美动作和优美的音乐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美的爱好和美的表现。众多欢快、优美的的少儿舞蹈,如《五彩缤纷》《嬉蝶》《绿色的梦》《跳动的旋律》《蓝蓝的天上有个家》等所展现的优美意境、明快旋律和艳丽色彩不仅培养了少儿的审美意识,同时,也使孩子们在情操上受到熏陶、思想上受到教育、心灵上受到启迪。

在大力提倡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今天, 大力开展有益于少儿身心健康的舞蹈活动, 已成为舞蹈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满腔热忱地不断探索和努力工作,让少儿舞蹈在孩子们的心灵上播下“真善美”的种子, 殷切期望他们成长为祖国繁荣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