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史地组教研工作计划范例6篇

政史地组教研工作计划

政史地组教研工作计划范文1

根据《XXXX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及上级党组织相关学习教育要求,结合学院2021年巡察整改工作计划和工作实际,经学院党总支研究,确定杰普逊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计划如下:

一、成立学院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XXX

成员:XXXXX

联络人:XXXX

主要职责:根据校党委、分校党委工作方案要求,按照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计划,研究制定学院学习教育工作计划;组织落实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计划中的各项具体要求,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效;积极配合校党委、分校党委,确保按时完成学习教育各项节点任务并汇总上报。

完成时限:2021年3月20日。

二、动员部署

召开学院各支部书记、各部门负责人会议,传达学习大学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方案和曹书记讲话精神,明确此次学习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对学院的具体学习教育活动内容进行动员部署。

完成时限:2021年3月20日。

三、明确学习内容

根据校党委要求,学院将《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六届七中全会和十一届六中全会两个历史决议、《中共党史专题讲座》(12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做为必学材料;将《中国共产党的1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简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做为补充参考材料。

完成时限:2021年3月20日。

四、学习计划制定

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由学院党总支研究制定学院学习教育工作计划,并上报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各支部结合各自工作岗位实际情况和学院整体工作计划安排,制定本支部的学习教育实施计划表,以支部为单位,相对固定时间、固定地点,适时扩大至所含二级部门全体员工范围。

完成时限:学院的学习教育计划在2021年3月20日,各支部的实施计划表在2021年3月31日前制定完成并报学院学习教育领导小组。

五、相关准备工作

1、为全体党员订购此次学习教育指定学习材料。完成时限:3月31日。

2、学院领导班子、总支委员分别深入所分管部门,征集全体员工当前迫切希望解决的实际问题和意见。完成时限: 3月31日。

3、研究确定学院班子、总支委员、各支部书记所讲专题党课内容。完成时限:4月15日。

六、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

详见附件。

政史地组教研工作计划范文2

一、自查情况

(一)周密部署,层层动员

3月我支部召开了专题动员会议,传达中省市有关会议精神、重要讲话精神和文件精神,使全场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营造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浓厚氛围;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制定了我场的实施方案并成立了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全场学习教育工作,下设综合协调组、督导检查组、实践活动组、信息宣传组,职责明确,起到了从场部到管护站层层动员的作用;特别是设立了宣讲小组,由包抓站的领导负责对各管护站宣讲党史学习教育党课和文件资料,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制定了每周详细的学习计划并要求每位职工每月交一份心得体会和做好学习笔记;周密策划了“十个一”活动,目前已经开展了“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开展一次学习成果分享交流展示”。

(二)专题学习,思路清晰

根据实施方案,并结合重点学习内容,坚持学习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结合相贯通,研究制定了党史学习教育计划表,并根据计划表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同时要求全体职工线上线下相结合加强学习;目前我场已集中学习了在党史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组织观看了《古田军号》、《第一大案》重大党史题材电影并要求全体职工写了观后感;领取了局党委的关于党史学习教育资料,并发放到党员职工手中以及放置在会议室,便于全场干部职工学习。

(三)宣讲培训,促进实效

我场成立了由副场长赵富生为组长,刘妮妮、陈娅为成员的宣讲小组,每周到管护站根据学习计划表宣讲参考资料的重要内容,督促、引导每位职工学好党史;计划“举办一场专题宣讲报告”。4月下旬以“学党史、感党恩”为主题,采取“请进来”或“自己来”的方式,组织“举办一场专题宣讲报告”。

(四)主题活动,践学党史

我场通过认真开展主题活动,丰富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通过实施方案,研究制定了我场《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安排表》,以“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为主题,围绕理论研讨、主题党日、党史竞赛、征文比赛等,计划组织开展好“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系列活动,庆祝党的百年华诞;3月31日,我场参与局组织的“守护绿水青山、争当生态卫士、庆祝建党百年”共植纪念林主题党日活动,回悟初心、践行使命。

(五)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召开专题会议、主题党日活动、设计宣传展板和线上载体,全方位、多层次宣传解读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学习内容等;建立了党史学习教育文化墙或文化橱窗,营造党史学习教育浓厚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学习党史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虽然平时也比较注重学习,但学习的内容不够全面、系统。对党史钻研的不深、不透。有时只注重党史的重点内容学习,对党史的每一个发展环节掌握的不够好,不够深入,对我我们党的艰难发展历程不够深刻。理论与实践有些脱节,不能有效地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此外很多时候,只注重表面学习,只满足于片面地引用个别原理,没能深刻地准确地把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与党史的学习有效衔接。

二是学习不够刻苦。学习的自觉性还不十分强,忙于业务性工作多,静下心来学习党史、思考问题少,平时坚持得好一些,工作多、任务重的时候做得不好,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有时结合不够紧密,韧性钻劲不足,有浅尝辄止和半途而废的现象。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认识不到位。对党史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对一些理论问题的学习缺乏系统性,研究浅尝辄止、缺乏长期坚持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学习、思考、实践结合得不够紧密。

(二)自我要求不严。对加强党史学习认识不足,抓得不够紧、站位还不够高,没有把党史学习作为政治必修课来修,平时主要停留在表面学,任务学,没有进行系统深入的领会中国共产党发展的艰难历程。

政史地组教研工作计划范文3

一、__古镇基本情况

__古城内驻有__镇、农行、供销社、防保站、运输公司、县小、进修学校7个行政、企、事业单位,目前已搬迁__镇、农行、供销社、防保站四个单位,还有3个单位未搬迁。古城内驻有7个村民小组381户,1568人(古城保护区35.9公顷范围内):其中一组64户,265人;二组52户,194人;三组25户,118人;四组29户,187人;五组78户,313人;六组77户,279人;七组56户,212人。

二、__民族历史文化发展情况

(一)古建筑文化

中国现存唯一的傣族文化古城——孟连__古城始建于公元1289年,由三城(上城、中城、下城)、两寨(芒方岗、芒方冒)组成,至今有700多年历史,总占地面积36公顷。古城由官府建筑——孟连宣抚司署、宗教建筑——上、中、下城佛寺以及傣族民居组成,主要以杆栏式二层的傣族建筑为特色,以集中的建筑群体和独特的风格及民族风情体现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古城在孟连宣抚司署时期,产生了部分流传并影响后世的文化成就,一是地方傣族文化历史资料和实物,二是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古城形成的历史对研究元、明、清、民四个时期中央政府对边疆傣族、拉祜族、佤族等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组织的管理以及“班洪抗英”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古城内宣抚司署系傣族世袭刀氏土司衙门,作为旧中国边疆政治文化核心,历经元、明、清、民四个时期,统治年代长达660年之久,有28任土司相继为官。现存孟连宣抚司署占地面积6738.19平方米,由门堂、议事厅、正厅、厢房、厨房、粮仓等组成,整个建筑群为木结构,斗拱、飞檐是汉式建筑,厅堂是傣族杆栏式建筑,是__边疆少数民族地区18座土司衙门中至今仅存较为完整的唯一一座傣汉合壁建筑群。宣抚司署内珍藏有清代赏赐给土司的官服以及各种土司文物1000余件,现已为研究孟连历史和土司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宣抚司署1965年被__省首批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__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__古城20__年被省人民政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__年被评为“__十大名镇”,20__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二)历史文化价值

孟连在不到20__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居着傣族、拉祜族、佤族、哈尼族、傈僳族、景颇族等二十一个民族,他们生息与共,和睦相处,共同抵御外来侵扰,造就了21种民族文化,构成了一个多民族群体和多文化形态的共生带,共同创造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以__古镇为中心形成自然村落的少数民族均有自己的宗教、历法、节目、农耕祭祀、婚丧嫁娶等(如神鱼节、泼水节、葫芦节、新米节、开发节、关门节等)民俗文化。孟连土司文化以傣族封建领主制文化为主,对其他民族的文化和外来文化兼收并容,是傣族九大支系中四大支系的唯一文化交汇点,可以找到四大支系历史、民居、服饰、音乐、舞蹈、风俗习惯等差异。傣族的孔雀舞、马鹿舞、传统制陶技艺及手工造纸技艺4个项目列入《__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傣族宫廷古乐舞《所喃窝罕》荣获__社会主义彩会奖,被称为“中国树叶上的文明”傣族贝叶经深深吸引各方文人前来观赏研究。孟连纷繁的边地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和土司文化,与泰国、缅甸、老挝等周边国家的文化,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在__省少数民族古镇文化中素有“北有丽江纳西文化大研古镇,南有孟连傣族文化__古镇”之称。

三、__古城保护与开发建设情况

(一)提高认识,制定规划

为保护与开发中国仅存的__傣族历史文化名镇,全力挖掘__傣族历史文化,经过历届县委、政府的努力,__古镇的保护规划工作顺利推进:一是20__年邀请__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孟连__古城保护性详细规划》,现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二是20__年邀请昆明理工大学、昆明本土设计研究所编制了《孟连__傣族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区详细规划》;三是邀请昆明本土建筑设计研究所编制了《孟连__傣族历史文化名城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四是20__年邀请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对__古城进行旅游开发规划设计;五是20__年邀请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对__古城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初设,目前设计工作正在开展;六是20__年6月邀请普洱市城乡设计院研究高级工程师沈绍虞同志到我县指导__古镇道路建设施工图设计,设计成果已经完成。

(二)统一思想、广泛宣传

为有效保护__历史文化名城,县人民政府于20__年5月16日公布实施了《孟连__傣族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规定》,《规定》已发至各乡镇、县属各部门。在实施中,一是广泛宣传《规定》。认真组织__镇、__村委会、古城各村民小

组长进行,并利用广播、电视进行宣传,同时在__村民小组群众大会上进行了学习和宣传。二是县人民政府草拟了《__傣族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规定实施细则》;三是进一步规范统一了古镇内新、扩、改建房屋审批关。古镇居民新建房屋首先须提出建房申请并分别由村民小组、__村委会、__镇城建所提出意见,上报县古镇保护与开发办同意后,由县建设局予办理房屋建设施工许可证,对不按要求建盖房屋的,由建设部门责令其停工整改;四是对__古镇内的古井、古树、古建筑进行了调查登记造册;五是对核心保护区配备了消防安全设施,对古镇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六是组织古城村组干部外出学习考察其它古镇保护与开发利用成功经验和做法。(三)认真分析、确定目标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绿三角”旅游环线建设工作精神,县委、县人民政府召开了“绿三角――__古镇保护与开发”专题会议,就__古镇保护与开发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并确定了孟连建设“普洱绿三角”旅游项目工作目标;①用3—5年时间,把孟连建成“绿三角”旅游环线主要景点;②把孟连__古镇打造成国家4a级国家旅游景区;③把孟连__古镇打造成中国魅力名镇;④把孟连土司文化打造成世界文化遗产。

(四)明确任务,制定方案

一是制定了《孟连__古镇保护与开发基(文秘站:)本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__古镇保护与开发工作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步骤;二是制定了《__古镇保护与开发工作规则》对__古镇保护与开发指挥部成员进行了分工,明确了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同时,针对__古镇拆迁安置工作,一是制定了《__古镇保护与开发利用实施中征地拆迁安置的决定》;二是积极做好__古镇内居民搬迁安置宅基地规划工作(第一期工程拆迁安置在傣族村内安置11户,__2组、3组、5组、7组宅基地预定规划在环城路南路外侧)。

(五)当前,__古镇第一期项目建设围绕“一个中心,两条主线,四个配套”开展。一个中心就是以宣抚司署为中心,通过积极向中国文物局争取在宣抚司署旁建设文物陈列馆的项目,全力挖掘和保护__历史文化遗产。现博物馆设计方案已确定,以投资845万,拆迁补偿工作已完成,其他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两条主线就是两条道路建设,一条是下城佛寺至上城佛寺长365米石板路建设;另一条是县小至宣抚司署正门上228米阶梯道路建设。两条道路规划设计宽度为6米,包含给水、排水、电力、通讯系统。工程预定5月底完成。四个配套就是四个项目。第一个项目是下城佛寺恢复重建,预定20__年底完成建设。第二个项目就是__镇政府办公楼搬迁重建。第三个项目就是县一小搬迁重建工程。第四个项目就是城西片区土地收储工作。目前,古城第一期工程已投入资金2080万元。

四、古城居民对古城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态度和认识

古城内道路狭窄,人口密度大,房屋拥挤,古城保护与开发建设利用,避免不了拆迁安置、房屋改造、土地征用等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多数居民的思想和态度是:对古城保护与开发工作表示支持,但涉及以上利益的要求双倍或数倍予补偿,工作难度较大,年过50以上的老人,落叶归根思想严重,对搬迁工作不支持,“认为如果搬出去居住,过世了就不能入寨子坟地,灵魂就入不了佛寺、升不了天”,而且佛教活动也不方便,舍不得离开祖祖辈辈生活传承下来的故宅,有的居民认为古城保护与开发是政府的事,与他们无关,针对居民思想认识现状,我们的宣传工作有待加强。

五、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古城居民新宅基地还未得到落实,影响了古城开发工作进程。

(二)古城基础设施初设及施工图设计滞后,影响工程的开展。

(三)民族历史文化挖掘工作薄弱,文化旅游产品有待加强开发。

(四)部分居民对古城保护与开发认识不到位,只注重眼前利益,不积极参与配合。

(五)古城保护与开发资金严重不足,工作举步维艰。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强对__古城保护与开发建设的宣传动员力度,继续组织居民到丽江、大理、和顺等底进行考察学习,积极争取居民支持配合参与古城保护与开发工作。

(二)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联系,做好古城各村民小组宅基地的规划工作。

(三)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联系,做好古城基础设施初设,特别是电力入地的初设工作。

政史地组教研工作计划范文4

2021年上半年,中共新平县委党校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党校姓党”全面贯穿党校工作始终,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工作大局,建强党校阵地,以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主要目标,为开创新平转型跨越、绿色崛起新境界,持续深化“新平之变”作好服务。现将我校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加强作风建设

1.目前,支部共有党员11人,其中男7人,女4人,少数民族党员7人。预备党员2名,其中男1人,女1人,少数民族2人。4月30日召开支部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支委会成员(党支部书记黄英同志,副书记李文富同志,委员祝升同志),随后召开了专题会研究部署党建工作,明确全年党建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落实从严从实管理党员制度,确保各类党建活动有序开展。持续推进巡察意见整改落实,巩固深化已经完成的整改任务,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建立长效机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管物。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责任,全面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

2.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成立了“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健全完善学习制度,截止目前通过“网上党校”平台参加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中共党史”专题师资培训6期。我校有7名教师是新平县学习党史教育宣讲团成员。通过集体备课和互观互评,开发《学党史 悟思想办实事 开新局》《学习百年党史,不忘初心使命》《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学党史、强党性、跟党走》《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光辉历程及历史性贡献》等专题课程。

(二)突出主业主课,抓实干部教育培训、宣讲工作

按照县委、政府的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和玉溪市《2018—2022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精神,进一步强化党校姓党的根本工作原则,充分发挥党校“阵地、熔炉”作用。一是推进开发教学基地建设,拓展对外合作培训,扩大办学影响。承接1次元江县村组干部培训班到新平县开展现场教学, 1次玉溪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理论研讨会特邀中央党校专家赴新平县开展基层党建调研指导工作。二是强化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截至6月17日,深入县直各部门(单位)、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共开展各类专题宣讲培训66场、9676人。其中,主题班9期、2203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37场、5492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宣讲11场,743人。

(三)加强函授教学过程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我校与云南农业大学成教院联合办学招收专科、本科班,满足不同岗位学员学习的要求和不同部门对于各类人才的需要,现有函授班3个,学员共95人。我校教学点今年报考云南农业大学共12人。

(四)加强自身建设,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办学治校重要论述和《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二是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坚持党校的一切教学、科研和办学活动都坚持党性原则、坚决贯彻“党校姓党”,把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备课、授课和面向基层宣讲过程中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舆论导向正确。截止6月29日,全体教职工共参与“党在我心中”征文3次,提交文章15篇;公开发表文章4篇;成功申报省委党校(行政院校)系统课题1项,玉溪市党校系统课题1项。三是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和教研交流。选派1名教师参加玉溪市委党校2021年第一期龙马论坛,选派5名教师到云南农村干部学院、西南联大干部教育学院跟班观摩学习。

(五)全力推进党校迁建工程

一期项目于2018年10月开工建设,2019年12月完成主体工程建设,2021年5月竣工投入使用,6月顺利承接中国共产党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第十三次党代表大会会务服务。按照2021年4月28日县委第206次常委会会议决定,一是正在与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城投公司加强对接,加快验收工作,同时启动规划调整;二是完善会务功能及校园文化打造工作,配合新平县众安健康投资有限工司推进一期项目物业、会务服务市场化、制度化。截止目前,一期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7亿元。

(六)做好疫情防范相关工作

1.根据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针对做好“新冠肺炎”防范工作要求,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包括全体干部职工的“健康码”登记,来访人员进入单位的“出入码”粘贴,各类排查统计表的上报等。

2.认真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一是2021年上半年组织全体在职干部职工到网格责任区进行大扫除、大清洁活动22次,宣传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内容和入户签订门前五包责任承诺书14份,广泛发动群众坚决摈弃卫生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进一步增强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倡导大家礼貌用语,崇尚科学。二是要求干部职工做好网格责任区的值守工作,每天2名值守人员按时到岗,并且履职到位。三是抓好内部卫生管理,实行每周一次卫生大扫除,把卫生各自区域落实到每间办公室,督促全体职工搞好办公场所的清洁卫生。

二、存在问题

(一)一期项目融资困难,PPP模式已退库,其他融资途径工作进展缓慢。县委党校二期建设如何融入全县民族文化中心规划需进一步优化整合功能定位,加快规划调整。

(二)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教师年龄老化,“十四五”期间有3位教师面临退休,学科带头人不多,缺乏教学名师。

(三)科研资政能力不强。教研活动内容与形式单一,专题课程储备不多,针对性不强、质量不高,资政能力不强。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按照县委政府工作部署,继续贯彻落实党校“阵地、熔炉”作用,围绕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深入贯彻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精神、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当好基层理论宣讲排头兵。

(二)针对市委党校提出的创建市域治理干部培训学院,建设党员培训教育现场教学点,结合新平县实际进行专题调研,配合市委党校完成此项工作。

(三)推进党校迁建工程项目建设。按照县委政府工作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积极配合各有关单位部门按计划推进工程进度任务。一是加强与发改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沟通协调,加快一期工程验收工作,为调整规划奠定基础。二是持续完善会务功能及校园文化打造工作,配合新平县众安健康投资有限工司将一期项目物业、会务服务市场化、制度化。三是按照规定流程报批周转业务用房相关手续,加快推进周转业务用房项目建设,同时加快二期规划调整,力争年内启动二期项目建设。

政史地组教研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招生工作;档案;经验;教训

一、引言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50年到1965年,我国共招收研究生22700多人。[1]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迈入了研究生教育大国行列;西北大学的研究生教育也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距离研究生教育强国相差甚远;与国际和国内一流大学相比,西北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在创新方面仍存在巨大差距。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灵魂。“实现两个百年发展目标”、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实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对创新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实现创新的路径之一就是从历史中进行借鉴。本文以西北大学馆藏档案为依据,试图从历史和个案的视角,对1956-1966年西北大学研究生招生工作进行系统梳理,总结研究生教育的经验和教训,以期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西北大学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实践

1、西北大学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基础

(1)国家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为高等学校开展研究生教育提供了现实需要。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为适应国家各项建设突飞猛进的新形势,高等教育必须迅速地培养大量忠实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技术干部、管理干部、师资和科学研究人才,并保证提高培养干部的质量,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政治水平,以赶上国家的需要。”[2]部分高校和中国科学院为满足这一需要,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实践。时全国十四所综合大学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师资和科学研究人才。

(2)学校拥有一批著名教授,为开展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师资力量。1956-1966年,历史学科有侯外庐教授、陈直教授、陈登原教授、马长寿教授,文学学科有付庚生教授、刘持生教授,地质学科有张伯声教授、杨钟健教授、夏开儒教授、霍世诚教授、王永焱教授,物理学科有岳潞憬淌凇⒔仁寿教授、田渠教授,化学学科有冯师颜教授、数学学科有杨永芳教授、刘亦珩教授、刘书琴教授,生物学科有吴养增教授、李中宪教授、陈兆骝教授等一批著名教授在西北大学执教,为学校开展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师资保障。

(3)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为开展研究生教育提供了条件保障。学校立足西部,主动面向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地质、物理、化学、历史等学科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并取得了突出成绩。以地质系为例,1949-1959年,地质系教师完成科学论文77篇,完成调查和研究近50项。[3]科学研究不仅推动了学科发展,也为开展研究生教育提供了条件保障。

2、研究生招生政策

1949-1966年研究生招生政策,经历了“从最初的推荐、审查,以政治素质为主的政策,到严格的政治审查基础上的选拔考试政策,然后重回政治审查的老路,接着是教育大革命下的研究生扩招,然后又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采用严格的选拔考试,接着又回到四清运动下的推荐、审查方式,直到最后的停止招生”。[4]西北大学严格按照国家要求,认真做好招生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研究生招生质量。

3、研究生招生专业、招生计划和录取情况

1956年7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公布了《1956―1957学年综合大学等院校招收副博士研究生计划》,批准西北大学在光学(旋光方面)招收2名副博士研究生,由岳潞阒傅迹煌时批准西北大学在几何、函数论、普通物理、光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政治经济学共计7个专业招收二年制进修师资研究生共计13人。[5]经过考试选拔,最终录取副博士研究生3名,其中光学2名、中国哲学和社会思想史1名;录取师资进修研究生13名。这标志着新中国成立后西北大学在研究生教育方面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正式开始了研究生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说明:1.本表数据根据1956-1966年西北大学馆藏档案统计。2.光学、自然地理、构造地质、民族史4个专业分别包括1957年招收研究生的5名计划,其中物理1名、地理1名、地质1名、历史2名。

4、西北大学研究生招生的特点

(1)计划性。1956-1966年,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具有非常明显的计划性特点。从中央到各单位,不仅有长期的规划,而且有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高等教育部先后制定了《高等教育十二年规划(草案)》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等。计划在十二年内招收研究生35500人,[6]其中,下达给西北大学的研究生招生计划为9个专业195人;[7]计划在1953-1957年每年分别招收研究生2887人、1145人、1824人、2363人、2575人。[8]

西北大学也制定了《西北大学十二年规划》《西北大学第一个五年计划》和《西北大学1963-1972年培养研究生规划》。1956-1967年,学校在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动物学、植物学、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地质学共计10个专业计划招收研究生201人,毕业研究生总数113人。同时,计划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招收研究生13人。[9]

此外,招收研究生的各个高等学校还需要制定年度研究生招生计划并上报高等教育部审核批准。以1956年为例,西北大学上报高等教育部的研究生招生计划为:中国哲学和社会思想史、光学专业招收四年制副博士研究生各2名;计划招收光学1名、几何1名、函数论2名二年制进修师资研究生。[10]教育部最终批准西北大学在中国哲学和社会思想史、光学专业分别招收2名副博士研究生,招收二年制进修师资研究生几何1名、函数论2名、普通物理2名、光学2名、分析化学2名、物理化学3名、政治经济学1名。[11]

(2)多样性。首先,从研究生的称谓看,既有副博士研究生,也有进修师资研究生,还有普通研究生。1956年,西北大学计划招收副博士研究生4名,其中光学2名、中国哲学和社会思想史2名;最终录取了光学2名、中国哲学和社会思想史1名;计划招收进修师资研究生13名,最终录取了13名。1957年3月25日,高等教育部“决定不用‘副博士研究生’这个名称,去年招收副博士研究生一律称为研究生。”[12]西北大学的进修师资研究生也仅仅招了一届。

其次,从学制看,有二年制、三年制、也有四年制。1956年,西北大学招收的师资研究生学制为二年,副博士研究生学制为四年。1957年,高等教育部决定暂不招收二、三年制的研究生,只招收四年制研究生。1959-1966年,研究生的学制均为三年。

第三,从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的计分标准看,有四级计分和百分制计分。1956年招收的副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马列主义基础》成绩按照四级计分,外语和专业课成绩按照百分制计分。

(3)不均衡性。首先,从学科门类和专业看,研究生招生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从表一可以看出,招收研究生的专业数和录取人数,文科远远低于理科。仅有4个文科专业专业招收了6名研究生,所占比例分别为21.1%和13.0%;15个理科专业招收了40名研究生,所占比例分别为78.9%和87%。从图一和图二可以看,无论是分专业招收研究,还是分年度招收研究生,均呈现出剧烈震荡的特点。就年度招收研究生的特点而言,这是由于“1953年完成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产生许多单科院校,急需大量补充师资,所以对应的师资研究生数量激增。……同时从1955年开始招收四年制的副博士研究生,极大地激励了广大知识分子积极向现代科学进军的爱国热情和激情,所以招生人数持续增加,到1956年重新达到了一个新高。”[13]1961年,陕西省高教局为了给省属高校培养师资,除了给教育部批准的专业和导师增加为省内培养研究生计划4名外,又增加了7个专业和8名导计划招收12名研究生,使得该年研究生招生达到了历史最高。

其次,从各专业完成招生计划看,也表现为不均衡的特点。期间有7个专业没有完成招生任务,少录取研究生11名。具体为:1956年的中国哲学和社会思想史专业1名,1957年的物理专业1名、地理专业1名、地质专业1名、历史2名,1959年的分析化学专业1名,1964年的地貌学专业1名、民族史专业2名,1965年的区域地质专业1名。究其原因,一是报考人数太少甚至无人报考,如1957年报考全部4个专业的人仅有1人;1959年报考物理化学的仅2人,而分析化学专业没有人报考。二是严格坚持“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如1964年“由于民族史和地貌学考生成绩很差,离最低录取标准较远,决定不予录取。”[14]

(4)不连续性。从表二可以看出,西北大学共有四年没有招收研究生,分别是1957年、1958年、1963年、1966年。具体原因各有不同:1957年,西北大学计划招收收研究生5名,其中物理1名、地理1名、地质1名、历史2名。1957年是由于“我校本学年招考研究生,只有一人报考,未录取。”[15]1958年是由于招收研究生来源困难,高等教育部停止了绝大多数高校的招收研究生工作,其中就包括西北大学。当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275名,其中农科9名、林科6名、师范242名、文科13名、理科5名;工科、医药、财经、政法、体育、艺术均停止招生。[16]1963年是由于西北大学发现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而主动停止招生。1966年,西北大学在分子物理等6个专业计划招收研究生10名,但是由于“”开始,从此开始停止研究生招生工作长达12年之久。

(5)重视导师的意见。研究生指导教师是研究生教育的关键。教育部明确要求,“高等学校研究生的录取名单,应由研究生的导师提出意见,经教研室和系主任审核,报校长和校务委员会批准。”[17]“录取时应该充分尊重导师的意见,录取名单最后应交由校委会通过。如果导师意见与其他方面意见有不同时,应该共同商讨研究,力求做出的决定,确有充足的依据,各方面满意。”[18]同时,还对导师带研究生的人数做出了如下规定:“业务水平高,科学研究开展得好,对研究生培养有经验的导师,如条件许可,一般在同一时期可带4-5名研究生,不能再多;业务水平高,但对培养研究生的经验不够,科学研究开展得还不够好的导师,如条件许可,一般可只带1-2名研究生;业务水平一般的教师,不应招收研究生。”[19]此外,“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导师挑学生,学生选导师”。西北大学在录取研究生时,严格执行国家规定,如地质系、历史系经过系务会议讨论并征得指导教师的意见,提出了初步录取意见。

三、结论和启示

1、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于1956年7月11日、1956年8月9日批准西北大学在光学、中国哲学和社会思想史专业分别招收副博士研究生2名。这标志着西北大学在新中国成立后在研究生教育方面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正式开始了研究生教育工作。

2、西北大学立足西部,肩负建设西北的使命,严格执行国家政策,严把招生质量关,研究生招生工作总体良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在考试和录取中,实行推荐报考、政治理论课以平时成绩代替、重视导师在录取中的作用、规定导师的招生人数、重视对导师的考核等做法,对今天的研究生教育和学校“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受当时环境的影响,研究生招生工作还处于探索期,在制度设计、执行操作等方面还有不足。如没有指定参考书目,不利于考试备考;一些专业不能完成研究生招生计划,还不时出现研究生停招现象等。因此,今天的研究生教育需要吸取教训、不忘初心、回归本质,需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需要一个健康、和谐、有序的发展环境,需要充分发挥高校的办学自。

【注 释】

[1][4] 谷秀娟.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考察(1949―1966)[D].湘潭: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2007.Ⅰ.24-25.

[2][6] 高等教育部.高等教育十二年规划(草案),西北大学档案,案卷号:1956-1-永久,41、2,西北:西北大学档案馆.

[3] 安三元.西北大学地质系十年来科学研究工作的回顾与展望,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9.2.107-116.

[5] 高等教育部.1956―1957学年综合大学等院校招收副博士研究生计划,西北大学档案,案卷号:1956-8-定期,111,243-244,西安:西北大学档案馆.

[7] 西北大学.进行规划工作的几个文件,西北大学档案,案卷号:1956-1-永久,87,西安:西北大学档案馆.

[8] 高等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下达第一个五年计划,西北大学档案,案卷号:1956-1-长期,10,西安:西北大学档案馆.

[9] 西北大学.西北大学十二年规划(草案),西北大学档案,案卷号:1956-1-永久,71,西安:西北大学档案馆.

[10] 西北大学.西北大学上报高等教育部1956年研究生招生计划的电报稿,西北大学档案,案卷号:1956-8-定期,63.

[11] 高等教育部.1956年暑假高等学校招考副博士研究生、进修师资研究生选拔专业、人数,西北大学档案,案卷号:1956-8-定期,243-244、246.

[12] 高等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通知关于研究生的名称问题,西北大学档案,案卷号:1957-4B-长期,5,西安:西北大学档案馆.

[13][16] 谷秀娟.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考察(1949―1966)[D].湘潭: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2007.5.26、25.

[14] 西北大学.关于报送1964年研究生初步录取名单的函,西北大学档案,案卷号:1964-25A-永久,51,西安:西北大学档案馆.

[15] 西北大学.我校1957学年度未录取研究生的报告,西北大学档案,案卷号:1957-4A-永久,132.

[17] 教育部.1962年研究生选拔考试办法,西北大学档案,案卷号;1963-36B-永久,6,西安:西北大学档案馆.

[18] 教育部.关于今年高等学校研究生新生录取工作问题,西北大学档案,案卷号:1962-25-永久,9,西安:西北大学档案馆.

[19] 高等教育部.关于今年招收四年制研究生的几点意见,西北大学档案,案卷号:1957-17-定期,西安:西北大学档案馆.

政史地组教研工作计划范文6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教育事业为何要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因为当前我国教育事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到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

何谓新的历史起点?

“经过新中国建立以来60年的不懈努力,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艰苦奋斗,我国已经从‘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大国’,今后的目标,是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由‘大’变‘强’,关键是质量,要让孩子们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那么,在如此重要的历史关头,面对如此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如何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转化为推进教育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转化为谋划教育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领导教育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转化为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更好地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面对记者的提问,周济这样回答。

2009年,教育部门将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集中力量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此,我们明确提出将以‘谋划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载体,突出实践特色,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努力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取得新突破。”周济说。

加强新的战略思考

周济在采访中表示,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总书记对这项工作非常关心,总理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刘延东国务委员担任工作小组组长。这份纲要将对未来12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我们将不辜负这个光荣使命,努力研究制定出一个高质量的规划纲要,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立足基本国情,体现优先发展、促进公平、改革创新精神的规划纲要,把党的十七大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贯彻好,把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落实好。”

据周济介绍,2008年8月29日,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方案》,正式启动了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工作。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工作安排了11个重大战略专题调研组和总体战略研究组,委托有关国内机构和国际组织进行专门研究,动员和组织了数以千计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同时,在全社会公开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问计于民、求策于众,广纳群言、广集众智。

“研究制定规划纲要,必须加强新的战略思考。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发展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落实好教育规划优先、财政投入优先、公共资源配置优先。要坚持教育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促进教育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作贡献。要坚持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教育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教育发展道路,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要坚持促进公平,把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教育公益性,保障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周济说。

落实新的政策举措

“2009年,我们要继续着力落实好各项重要政策和教育惠民举措,尤其是新的政策举措。”周济说。

国务院决定,2009年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这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吸引和鼓励各类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对于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周济说,“我们将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确保中央的决策和各项部署落实到位,集中力量把这件好事办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采访中,周济反复强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因此,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2009年,我们将把实施绩效工资与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开展统一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改革试点,进一步完善和调整农村学校编制,强化学校岗位设置管理,严格教师资格制度,建立健全教师准入机制、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开展大规模教师培训,大力加强师德建设,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素质,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重点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也是2009年教育部门工作重点。“近日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2009年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这是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特别是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重大改革举措,我们将抓紧抓好这项举措的落实。同时,我们将在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基础上,继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努力实现2009年招生860万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