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运工作方案范例6篇

转运工作方案

转运工作方案范文1

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综合安全素质

继续贯彻“素质提高是根本、制度完善是基础、科学管理是关键、技术进步是支撑、安全投入是保障”的系统思维原则,培养本质安全型管理者、操作者,取得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建设新进展。

提高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法律法规、规程、标准意识。根据法定职责要求,识别、获取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做好学习考试准备。严格执行《中层干部安全管理考试制度》,各级领导、部门负责人进行法律法规学习考试。

进行相关规程、行业标准、规范的学习和考试。

针对职工安全素质现状,务求针对性、适用性、实效性,开展以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危险有害因素、防范措施、应急救援知识、安全生产权利与义务、安全规章制度、本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典型事故案例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安全教育培训。

适应安全生产发展需要,加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利用四年时间,两个周期,所属各单位行政第一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和设备能源的副职、总工程师、专业技术部门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及公司机关主要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和主要管理人员必须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实现专职安全员向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的过渡。

组织开展好“三标体系”认证、安全标准化创建培训。根据认证、创建进展情况,适时组织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的十四个要素,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认证标准。在创建、认证中学习,在学习中创建、认证,进一步理解安全标准化、“三标体系”的内涵,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从本单位实施安全环保管理系统思维,加快“五化”管理发展进程,实现过程增值、流程再造的需要,认识安全标准化创建、“三标体系”认证的重要性。增强各级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安全标准化创建的系统思维意识及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意识。

结合“三标体系”认证,安全标准化创建,贯彻程序化、规范化思路,流程再造,过程增值,以5W1H的思维方式规范、修改完善安全环保管理制度、办法。

2、强化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推行“一岗双责”

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界定的各级、各方面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提高职责落实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贯彻行政第一负责人负总责,各方面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安全环保部门综合监管,各业务部门在各自业务工作范围内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安全生产管理原则,确保安全生产职责到位,不断构建、完善安全环保管理长效机制。

严格执行《安全环保管理调研制度》、《安全生产述职制度》、《安全生产例会制度》,提高负总责、分项负责的具体化程度和有效性,把握安全环保管理动态,调整思路,持续改进。

履行安全生产责任承诺,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承诺书》,定期开展安全生产问责追究考核,强化风险控制与管理。

党、政、工、团、纪齐抓共管进一步具体化,从办公场所、生活区域公共设施、矿(厂)区交通安全、社会治安、职工身心健康、思想动态、内外部沟通等方面切入工余事件安全管理。建立完善制度、技术、业务保安、文化、人才、资金、党工团纪联动七大支撑保障体系。

由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不健全,措施不落实和监管不力等而造成事故,对负有主要责任的领导、管理人员,严格执行行政问责,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3、全面推行系统安全状态评价提升系统本质化安全

综合量化评估、系统安全状态评价全面涵盖公司所属各矿山单位、控股公司、参股公司,公司组织研究系统安全状态评价办法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修改完善系统单元评价标准,使该项工作的开展逐步趋于规范化、标准化。

开展两次综合量化评估、两次系统安全状态评价,辨识危险源,分析危险有害因素,评价风险,及时调整风险控制措施,完善安全环保管理方案。不断增强安全环保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强化系统安全管理基础建设,推进安全环保管理。

针对近几年来产能大幅度提升的现状,聘请具备国家规定资质条件的中介机构,评价、研究、分析各矿山提升、运输、通风、供风、排水、供电等系统能力与产能的匹配现状。特别要高度重视大红山铜矿产量规模、经营目标与生产现状、产能扩张矛盾突出的问题,对系统能力与产能的匹配,进行分析与论证,提出风险控制措施或相应的技术改造方案,达到整体提升系统本质安全化的目的。

4、加强危险源管理

严格执行《危险源管理控制程序》和《云南省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落实职责,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开展风险预测、风险评估,整改隐患,完善落实防范措施。修改完善《专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开展现场演练,确保紧急状态下成功救援。

加大主要系统、设备改造力度,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安全生产费用、维简费用投入,侧重于系统设备技术改造及国家和行业标准执行的现场对标工作方面。重点是:尾矿库、排土场、露采边坡、采空区、浅采采场、主要提升运输系统、供配电系统、通风系统、防排水系统、爆破器材库、达到重大危险源判定标准的地表生产工艺、设施、设备、场所。

高度重视制约生产持续工程的建设:大红山铜矿龙都尾矿库中后期排洪工程,雨季前投入运行;尽快启动中线法堆坝;思茅山水铜业公司5月底完成芒歇箐尾矿库行政许可手续报批,6月初开工建设。

高度重视深井开采地压影响研究:狮凤山铜矿、狮子山铜矿深部开采地压影响列为重大危险源进行管理,综合调查研究分析,评价风险及程度,确定预警级别-狮子山铜矿深部地压启动红色预警。制定《观测方案》、《工程措施方案》、《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聘请采矿、安全技术专家进行地压活动研究。

高度重视通风系统建设、改造、完善:完成大红山铜矿通风系统建设,形成相对独立的中部、东部、米底莫矿段通风系统。优化、改造、完善狮凤山铜矿16~18中段通风系统。针对狮子山铜矿岩石移动影响系统运行的现状,结合深部持续工程,加快西部通风系统建设。

一般危险源点管理的工作思路是:各级管理人员、作业人员要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危险有害因素和相应的管控措施,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清楚,防范措施落实,及时把握动态,调整完善管控措施:一是辨识各种作业场所的危险有害因素,评价风险;二是明确各种作业场所的风险控制目标,风险控制措施;三是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及相应的控制措施,实施控制与管理;四是制定执行作业指导书。

5、提高协作经济实体安全环保管理的匹配程度

严格实施“法制化、程序化、规范化”管理。坚持先取证,后进入的原则,即对资质不全或资质达不到要求,管理混乱,不能履行安全生产责任的施工队伍坚决取缔;连续两年发生工亡事故的施工队伍坚决取缔;不能接受甲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施工队伍坚决取缔。公司将组织对各协作经济实体的设备设施现状及安全性、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环保综合素质及管理能力等进行综合量化评估,不达标的取消《工程承包准入证》,终止《工程承包合同》。

严格事故管理,按照《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办法》、《安全生产问责追究规定》,追究事故经济责任。

高度重视协作经济实体产生的环保、职业卫生问题,坚决淘汰属国家明令禁止的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污染严重的设备设施。对其活动区域产生的环境污染,提出治理方案,强制执行。

协作经济实体的安全环保管理和教育培训纳入所在单位统一规划、统一实施。

6、强化环境保护管理,继续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提高各级人员环境保护意识,建立健全环保管理制度,完善环保设施,健全排污申报、监测、污染源档案等环境管理基础资料。正确处理好环境保护和产能规模之间的关系,牢固树立以环保求生存的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按照云铜集团公司环保核查要求,积极配合完成核查工作。

贯彻《清洁生产审核实施办法》,报审、实施年无/低费、中/高费方案。研究开展清洁生产合格单位创建。

监测、调查、分析大红山铜矿内外部环境影响因素,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建成大红山铜矿井下生产污水内循环系统,做到生产污水不外排。

狮凤山铜矿、狮子山铜矿、思茅山水铜业公司满足现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研究建设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废渣处理工程、尾矿水回用工程。

7、推进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认证标准化创建安全环保管理与国际接轨,全面推行安全标准化创建,“三标体系”认证,落实《安全标准化创建方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M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方案》。切实履行推进办负总责,分项负责的创建、认证职责,贯彻落实三个方面的认证、创建思路。

一是充分体现程序文件编写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

二是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玉溪矿业公司、云南达亚公司原有的安全环保管理制度和办法是认证、创建的基础,必须得到传承。

三是统一五个方面的思维方式:即全过程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思维方式;体现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安全管理思维方式;辩识危险源,评价风险、控制风险、降低风险的思维方式;运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PDCA循环思维方式;5W1H的程序化思维方式。

四是实现认证、创建目标:年1月30日公司所属各矿山单位、全资公司、控股公司完成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管理分手册、安全标准化程序文件的编写,报公司对口部门修改,经推进办评审,报最高管理者批准下发执行;年1-2月完成各种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确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年4月完成现场对标工作;年5月三座矿山安全标准化创建通过中介公司内审,达到国家一级企业标准,做好向国家申报验收的准备;年6月红山球团工贸公司、飞亚公司通过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的验收,达到三级以上企业标准;年12月思茅山水铜业公司、南亚公司通过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的验收,达到四级以上企业标准;年12月,大红山铜矿、狮凤山铜矿、狮子山铜矿、思茅山水铜业公司、红山球团工贸公司、飞亚公司、南亚公司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标体系”认证。

8、高度重视安全环保行政许可

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环保法律法规,具备基本的安全环保行政许可条件,保持公司的生产经营与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符合性、有效性、充分性,从而保证公司稳健持续发展。

公司所属各矿山单位、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由行政第一责任人负责,指定专人对本单位安全环保行政许可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目标,必须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并按《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规定,复审换证。

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环保、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新、改(扩)建工程必须进行安全预评价、环境影响评价、职业危害预评价。

年上半年完成下述项目:大红山铜矿尾矿库中线法堆坝安全预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大红山铜矿3万t/a精矿含铜-西部矿段采矿工程安全“三同时”设计审查、职业危害预评价;狮子山铜矿深部持续工程安全预评价;思茅山水铜业公司芒歇箐尾矿库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设计审查。

依法接受政府部门的行政管辖,公司所属各单位安全环保行政管辖权的变更,必须取得省安全环保管理部门的变更批复决定。

9、有效运行激励约束机制

完善奖惩激励约束机制,贯彻分级管理的原则,逐级考核奖惩,修改完善《安全生产奖惩办法》、《系统安全状态评价办法》、《综合安全环保管理量化评估考核办法》、《安全生产责任风险抵押金实施办法》、《安全生产问责追究规定》,严格考核奖惩。对公司领导、中层干部的安全环保管理绩效考核,实现安全环保承诺目标,按《安全生产责任风险抵押金实施办法》规定给予奖励,不能实现承诺目标,给予同等金额经济处罚。发生事故,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条例》的责任界定,给予处罚。

10、推进安全文化建设,营造安全生产软环境

以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措施为基础,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与环境,全面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在充分认识企业职工整体状况、总体教育水平、工作经验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推广科学技术,促进安全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引入先进的管理机制,推动安全文化建设;通过企业安全文化的传播和教育,不断夯实安全文化基础,拓展安全文化建设范围。

转运工作方案范文2

【摘  要  题】文件理论

【关  键  词】文件运动规律/阶段性/螺旋式……

【  正  文】

文件(档案)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物,它与所有的客观事物一样,总是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规律阶段性、螺旋式地向前发展变化的。其阶段性表现为文件(档案——下同)运动的周期性,其螺旋式表现为文件运动周期的连续性与循环性。在档案学研究中,其阶段性特点已为档案学家发现并概括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而螺旋式特点则为档案学家们所忽略,近年来,国内档案学者有所研究,但主张为“文件运动的回流形式”,其认识仍未超越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笔者认为,文件运动的阶段性和螺旋式正是文件运动微观与宏观的两个互补性规律,并就此略陈管见。

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作为文件运动阶段性质变的微观规律,既是世界档案实践和理论的一般原理,也是各国档案实践和理论的个别结论

文件从现行——半现行——非现行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运动过程,通常称作文件生命周期,它是客观世界物质运动阶段性在文件运动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最早发现文件运动周期性特点的是美国档案学家,最早形成理论成果的是英国档案学者,该理论自20世纪50年代初诞生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相当成熟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国际化的加速,各国文件、档案工作实践的发展,国际档案界对该理论的认识和运用也显现出求同存异的时代特性,即在不断增强和扩大共识之时,也很重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这一特征既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顺应了世界多元化发展潮流。

首先,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形成过程和运用范围来看,它实际上是国际档案界集体智慧的结晶。现代世界档案学史表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实践和理论源头来自: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文件中心和文件生命周期论述,正式提出则是由英国档案学者在1950年第一次国际档案大会上完成的,其后又经加拿大、阿根廷等国档案学家的丰富和发展,才不断完善起来。作为新的档案工作实践的科学总结,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不仅清晰地揭示了“文件”转化为“档案”的阶段性质变的基本规律与特点,而且普遍适用和作用于各国档案工作实践。尽管各国国情不尽相同,对该理论认识和接受的程度也参差不齐,但是,只要建立了档案工作的国家大多受到这一理论的影响,这是不争的事实。

其次,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具体运用情况来看,各国又结合本国社会经济制度、历史文化背景与文档工作实际,作出了不同的理解、反映和表达,又表现出一定的实践与理论的个性。我国档案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就很有典型意义,如20世纪的60年代初曾三从我国文档工作实践中发现的“档案自然形成规律”,80年代陈兆@①提出的“文件运动周期理论”,90年代何嘉荪提出的“文件运动规律”等。这些中国式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不仅具有我国档案实践和理论的特色,而且丰富了世界档案学理论宝库,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更加国际化充实了新内容。

第三,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重大贡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虽然只是反映文件运动阶段性质变规律的理论,但是,从半个多世纪档案工作实践和理论发展的实绩来看,其贡献是不可低估的。一是理论贡献,它对于深入研究和把握文件运动的周期规律、正确认识和处理文件与档案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科学地指导文档工作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二是实践贡献,它对于科学合理地组织文档工作流程、切实有效地实行文档一体化管理、促进文件向档案健康有序的转化,具有极其重大的实践意义。三是创新性贡献,除包括上述两大贡献外,它还对进一步探索文件运动的基本特征,拓宽研究视野和提高认识层次,为发现文件运动的其他规律,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文件和提供了可能性,因此,档案学界称它为20世纪档案学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

二、文件运动螺旋式发展作为文件运动整体性变化的宏观规律,既是文件运动周期性质变的扩展和深化,也是文件运动周期之间质变的内在逻辑联系

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角度来认识,文件运动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信息系统,它是根据利用者需要,通过人工干预使“文件”与“档案”两种不同的社会价值循环转化的一个信息流。其特点有时间的无限性、空间的转换性、内容的一致性、价值的互变性和动态的可控性等;其实质是客观世界物质运动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在文件运动中的具体表现,也真实地反映了社会主体对文件和档案的需求愿望、利用目的及工作机制的发展变化。现作下述简要分析。

(一)在一个相对独立的文件运动周期内,“文件——档案”的转化呈线性运动状态,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科学性就是揭示了这一规律,同时其局限性也正在于此,所以,它无法对“档案——文件”的转化过程及其关系作出合理的解释。“档案——文件”的转化,作为档案利用中不可回避的客观事实,首先在理论上正视和研究它的是何嘉荪、潘连根,他们称之为“文件运动的回流形式”,并试图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来作其“回流”观的理论依据。然而,由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本身的局限性和研究者认识的局限性,何、潘两人仅勉为其难地作了一些形而上学的论证,并没有透视出该运动形式的实质。可见,就文件运动而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只是揭示了其中一部分规律,并没有穷尽它的全部规律。尽管如此,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仍然启发我们:文件与档案之间在社会利用价值上存在着一定或明或暗的必然联系。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把解开文件运动规律秘密的钥匙。从文档工作实践和档案学基本理论来看,笔者认为,“文件——档案”转化规律体现了两者之间的显性联系(明),“档案——文件”转化规律则反映了两者之间的隐性联系(暗)。前者已获得中外档案界的普遍认同,并已形成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而后者则刚刚进入档案学者的研究视野,正所谓“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总是在矛盾的对立统一和普遍联系中不断向前发展的,静止不变是相对的,运动变化是绝对的。“文件——档案——文件——档案”螺旋式发展的运动过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1.文件运动的普遍联系性表现在其价值定位的纵、横两个方面。

从横向来看,文件运动中各种价值的定位,总是与利用者的价值取向、需求意愿和预设目标的定位密切相关的,即文件(档案)一定的价值形态与利用者一定的需求期望值是基本一致、相辅相成的。从纵向来看,“文件——档案”或“档案——文件”的转化,总是与其自身价值实现方式的定位紧密联系的,即一定的文件运动形态与其一定的价值时态是基本一致、相辅相成的。因此,在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下,文件就是文件,档案就是档案,其价值定位是十分明确的;当主、客观条件发生变化的,“文件——档案”或“档案——文件”的价值转化也就随之发生了。

2.文件运动的对立统一性表现在其价值转化的时、空两个方面。

从时间上看,“文件——档案”的转化是信息的现行价值与历史价值从对立到统一,“档案——文件”的转化则是信息的历史价值和现行价值的再对立统一。从空间上看,“文件形成者——档案管理者”的转移是信息的文件价值与档案价值由对立而统一,“档案管理者——文件形成者”的转移则是信息的档案价值与文件价值的再对立统一。决定上述转化的内因是文件和档案之间具有信息来源一致性、信息内容等同性及其利用价值可互变性,其外因是文件和档案的信息价值都具有社会需求性和可实现性,而且仅当内、外两方面条件都充分具备时,“文件——档案”或“档案——文件”的价值转化才由可能变成现实。

3.文件运动螺旋式发展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

(1)文件运动螺旋式发展呈现出文件生命周期连环结构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

附图

(2)分析上图,我们可以发现文件运动螺旋式发展的以下特点:a.从信息内容来看,具有转化关系的各期文件与档案之间均保持着信息内容的同一性,即此信息即彼信息;从信息存在来看,具有转化关系的各期文件与档案之间又都保持着时、空的独立性,即此文件(或档案)非彼文件(或档案)。这样就形成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不同的文件生命周期,为文件运动的持续进行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实践支撑。b.从信息利用价值的角度来看,“文件——档案”的转化是档案对前文件利用价值的扬弃,“档案——文件”的转化则是后文件对前档案利用价值的再扬弃。从社会职能的角度来看,“文件——档案”的转化是档案对前文件社会职能的否定,“档案——文件”的转化则是后文件对前档案社会职能的再否定。其中“档案”身兼二用:一为链接前、后文件利用价值和社会职能的路径;二作两次扬弃和否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阶梯,“后文件”的作用亦然。这样就使文件和档案遵循着自然形成规律、一个周期套着一个周期连续不断地螺旋式地向前发展,构成了文件运动的全部历史过程。

4.文件运动的基本规律、定律、判断和规则。

(1)基本规律:在一定条件下,文件能直接转化为档案,档案也可直接或间接转化为文件。

(2)定律:当文件的现实目的已经实现或基本实现且具有备以查考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时,现行文件就直接转化为档案。当档案能在现实社会活动中发挥现行文件作用时,档案可以并能够直接或间接转化为现行文件。

(3)判断:a.凡现实目的已经实现或基本实现了的现行文件都可以直接转化为档案,凡档案都是现实目的已经实现或基本实现了的前现行文件。b.凡具有备以查考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的现行文件都必然直接转化为档案,凡档案都必是具有备以查考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的前现行文件。c.凡能在现行社会活动中发挥现行文件作用的档案都可以直接或间接转化为有效现行文件,凡能转化为有效现行文件的档案都必须具有现行文件价值。

(4)规则:a.文件能直接转化为档案且只能通过档案来作用于后文件,而档案则不能逆转为和反作用于前文件。b.档案可以转化为后文件且只能通过已转化的文件来作用于后档案,而文件则一般不宜反作用于前档案。

三、文件运动规律给予我们的新启示

(一)文件运动具有多样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

文件运动作为一个物质运动系统,在一定主观与客观、内部与外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通过文件与档案、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总是在阶段性质变规律的基础上按照螺旋式发展规律不断向前运动的。这一现象正是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在文件运动中的综合反映。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建立在“文件——档案”运动基础上的现行理论中才会有“档案——文件”运动的合法地位。

(二)文件运动是文件的周期运动和周期连续运动有机结合的历史过程。

“文件——档案”和“档案——文件”作为文件运动两种基本形式,充分反映了文件运动规律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从普遍性来说,“文件——档案”的转化是文件运动中普遍存在的显性运动方式,也是文件运动的主流。从特殊性来说,“档案——文件”的转化是文件运动中个别存在的隐性运动方式,也是文件运动的支流,并常常为主流所遮蔽而令人“不识庐山真面目”。“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由于它们的客观存在,并在其价值规律的作用下统一于一个共同的运动体内,因此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件运动的历史过程。这一事实告诉我们,文件运动规律不仅要揭示“文件——档案”的微观运动规律,而且也要揭示“文件——档案——文件——档案”的宏观运动规律,只有这样,它才是符合文件运动实际的科学理论。

(三)文件与档案相互转化是一定历史条件下文件、档案价值规律和社会需求规律相互作用的结果。

文件与档案之所以能够相互转化,一方面是因为利用主体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对客体价值的认知不断深化和需求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是因为客体价值可互变规律为利用主体的认知和需求提供了客观依据,两者相互作用就推动了“文件——档案——文件——档案”的周期性、螺旋式的向前发展。

(四)文件运动规律为正确认识文件与档案的性质及其关系提供了理论根据。

从表象上看,文件和档案似乎为同一种事物,但文件运动规律清楚地说明:一是文、档在物质形式上是一种继承关系,在实质上是社会职能完全不同的两种事物,有着不可混淆的界限。二是不同时期的文件、档案是在不同时期的社会活动中根据利用主体的需要而形成的,它们在适用对象和具体作用上都有明确的分工,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把“档案——文件”的转化认为是“文件运动的回流形式”的观点就值得商榷了:一是缺乏充分的理论和实践根据;二是将会产生时间可以倒流、历史可以篡改、档案可以伪造的误导。

综上所述,深入探索文件运动规律,对于电子信息时代深入认识文件和档案的本质属性、科学构建文档管理模式及其理论体系,都是重要的和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黄存勋、倪道善等著:《文档一体化——网络时代的文件与档案管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何嘉荪、傅荣校著:《21件运动规律研究——从新角度审视档案学基础理论》,中国档案出版社1999年版,

3.邹吉辉:《文件生命周期的实质是文件利用价值转化过程》,《兰台内外》1999年第3期。

4.邹吉辉、何永斌:《档案本质属性再研究》,《上海档案》2002年第2期。

转运工作方案范文3

关键词 抛光磨头,凸轮曲线,数控技术

在现有的瓷质砖(石材)抛光磨头设备中,有一种各磨块摆杆以凸轮为驱动装置的结构,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在磨盘公转的同时,通过差动轮系,使凸轮相对磨盘产生一个相对转动, 由于凸轮曲线的起伏变化,凸轮驱动主动摆杆1(三个)往复摆动(n1),主动摆杆又驱动被动摆杆4(三个)往复摆动(n2),这样就使磨块与砖面始终保持线接触的状态,从而保证了磨削所需的比压以及利于排屑操作。

为了保证系统能稳定、可靠地工作,摆杆两个主动滚轮与凸轮曲线必须共轭,也就是说,在运动过程中,摆杆中心O与凸轮定位面A的距离始终保持恒值H,而主动滚轮1、2与凸轮曲线必须始终保持良好的贴合状态(见图2上),否则的话,若有间隙,就可能引起冲出和振动现象(见图2下)。

现有凸轮曲线的设计及加工方法可参见图3及图4。

图3为现有凸轮工作图中所附的凸轮曲线展开图。

图4为现有凸轮的加工原理图,其加工设备采用普通(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进行加工。

现有设计曲线与凸轮加工方法存在的不足有以下几方面:

(1) 现有设计曲线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持证明其为共轭曲线。

(2) 加工方法与工作状况不符,在加工过程中,刀具中心线N与凸轮定位面A始终平行,而实际工作情况为:仅水平位置与凸轮定位面平行,在其余位置时,滚轮轴线与凸轮定位面只是一般的空间位置关系(不平行也不相交)。

(3) 实际应用中,凸轮旋转一周,曲线与滚轮间隙变化较大(只是近似共轭)。

本方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为凸轮式抛光磨头凸轮曲线设计一种新的设计及加工方法,彻底消除原理误差,解决该类磨头因凸轮曲线不能共轭而产生的振动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方案拟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 加工系统的传动原理完全符合其工作原理;

(2) 系统共有4个运动:被加工件(凸轮)的旋转运动(n1)、被加工件(凸轮)的进给运动(t1)、刀具的旋转运动(n2)、刀具的摆动(t2);

(3) 其中t1、n2相互之间以及与系统其它运动无严格配套要求,仅由工艺需要决定,属于外传动链;而n1、t2之间有严格运动关系要求,属于内传动链;

(4) n1、t2的相互关系由所需运动规律确定;

(5) n1、t2的运动可由机械传动(齿轮系)实现,也可采用数控技术实现,本方案优先考虑数控方案;

(6) n1采用控制电机A来实现;t2采用控制电机B来实现。上述方案如图5所示。

下面结合图5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根据图5提供的凸轮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工作原理为:

被加工产品(凸轮3)装于滑座2上,且由控制电机A驱动;铣刀4 由刀具电机8驱动,且装于摆架10上,该系统由控制电机B驱动。

被加工产品(凸轮3)按某特定方向旋转;刀具4在自转的同时,随摆架10绕摆架轴线摆动;根据运动规律要求,凸轮每转一个步距角,摆架按正(或逆)转动相应步距角,两者有严格运动比例关系要求;而刀具转速仅决定于被加工产品所需的切削速度;凸轮3与滑座2由进给丝杆5驱动,在滑座7上移动做进给运动。

转运工作方案范文4

1矿山概况

某铜镍矿床位于青海省西部东昆仑山脉西段,柴达木盆地南缘。矿区沟谷深切,山势陡峻,植被稀疏,呈典型高原荒漠景观,海拔高度3200~3600m。矿区资源储量达1.5亿t,被誉为世界级大型铜镍矿床。拟建矿山设计为露天开采方式,先期为山坡露天,后转入凹陷露天。设计露天境界上口尺寸为1635m×1050m,境界内矿石量9696.7万t,废石量64422.72万t,平均剥采比6.64t/t,采出矿石镍品位为0.758%,铜品位为0.163%,钴品位为0.024%。露天采场最高标高3660m,露天底标高3015m,封闭圈标高为3315m。台阶高度为15m(靠帮并段后30m),矿山生产规模为675万t/a(2.25万t/d),服务年限为16年。

2开拓运输方案

矿山采用陡帮条带式采剥工艺,采场作业面变化较频繁,灵活的公路汽车运输才能适应这种采剥方法,但废石运输驶离采场后线路相对较为固定,因此考虑调整固定线路的运输方式,以降低废石运输成本。综合分析三种可行的开拓运输方式。

2.1公路汽车开拓运输方案

方案1为公路汽车开拓运输方案。露天开采具有剥采比大、剥离量大、高差大,工作面移动频繁的特点,采用公路汽车开拓运输方式的优势为灵活,适应性强,劣势为随着汽车运距增加运费增加明显。根据本区矿岩性质特点、矿山采剥规模、当地气候条件,采用19台220t矿用自卸汽车运输废石,平均运距为3km。选用大型矿用自卸汽车,作业人员少,既节能,运输成本也低,汽车等待时间短,单向行车密度较小,能提高运行速度,充分发挥运输设备的效率,减少安全隐患。

2.2公路汽车—固定式破碎站—胶带联合开拓运输方案

方案2为公路汽车—固定式破碎站—胶带联合开拓运输方案。采用汽车、胶带接力运输的方式将废石排至排土场,在运输线路复杂多变的前半部分还是采用公路汽车开拓运输,而在运输线路相对固定的后半部分选用固定破碎站—胶带开拓运输,此方案既有方案1的灵活性,又结合了胶带运输运营成本低的优点。废石通过场内公路运输运至破碎站,废石经破碎后由胶带运输至排土场,场内公路汽车运输平均运距1.6km,场外胶带平均运距2.5km,另需配备12辆220t级矿用卡车。露天采场剥离废石,经矿用卡车运输至固定破碎站破碎后,再由露天境界外的1#固定胶带转运至排土场南侧废石转载站,然后再由排土场内2#和3#移置胶带转载给排土机进行排弃。方案2胶带运输线路布置示意如图1(a)所示,主要设备配置如表1所示。

2.3公路汽车—半移动破碎站—胶带联合开拓运输方案

方案3为公路汽车—半移动破碎站—胶带联合开拓运输方案。此方案在方案2的基础上将固定破碎站改为半移动破碎站,根据露天采场内废石运输的距离,调整破碎站的位置,增加开拓运输系统灵活性,有利于减少汽车运距,但也增加了破碎站拆装的工序及投资。随着露天开采的向下延伸,往下搬迁破碎站。废石通过场内公路汽车运输至半移动式破碎站,经破碎后由胶带运输至排土场。设置两期移动破碎站,分期搬迁,场内公路汽车运输平均运距1.0km,另需配备10辆220t级矿用卡车。方案3根据采场两出入口位置,按照废石就近排放原则,设置两个排土场,分别为Ⅰ号排土场(一期排放,采场西北侧)、Ⅱ号排土场(二期排放,采场东北侧)。一期破碎站设置于露天采场西北侧出入口处,与方案2固定破碎站位置相同,露天采场外的废石胶带系统与方案2相似,不同之处为胶带平均运距较方案2减小,为2.1km。二期破碎站移至采场东侧,废石经矿用卡车运输至二期固定破碎站破碎后,再由露天境界内的4#和5#固定胶带转运至Ⅱ号排土场南侧废石转载站,然后再由Ⅱ号排土场内6#和7#移置胶带转载给排土机进行排弃,二期场外胶带平均运距2.25km。方案3胶带运输线路布置见图1(b),主要设备配置如表2所示。

3开拓运输方案比较

3.1运输方案的投资比较

按照拟定的废石运输方案,进行采矿系统、运输系统设备及电控系统配置,结合总图工程等进行投资估算,各方案投资估算如表3所示。

3.2各方案成本费用及净现值差额

各方案可比成本及净现值差额如表4所示。

3.3比较结果分析公路汽车废石运输方案的投资最低,方案3投资最高。与方案1相比,方案2和方案3分别增加投资为16080万元和24639万元。由于开采工艺特点,主要废石集中在采场西南侧,封闭圈以上废石量约占废石总量的60%。另外,采场作业面变化较频繁,限制破碎站位置的设置,采用破碎站—胶带运输方案的同时,需要新增汽车数量没有有效减少,因而不能很好发挥破碎站加胶带运输的优越性。与公路汽车运输方案相比,方案2固定式破碎站—胶带运输方案单位成本增加0.16元/m3,按年胶带运输量1476万m3计算,废石运输成本增加236.16万元/a,费用现值增加13081.51万元。方案3半移动式破碎站—胶带运输方案单位成本减少1.34元/m3,平均废石运输成本低1997.84万元/a,但由于在二期半移动破碎机及胶带移设,增加破碎站拆装的工序及投资,费用现值增加1596.97万元。从投资及经营成本分析,方案1最优,其次为方案3,再次为方案2。综合比较三个方案,考虑山坡露天开采时,采用汽车运输方案的灵活性、适应性,采用全汽车运输方案更具优势。

4结论

转运工作方案范文5

关键词:大型综合体;塔式起重机;拆除;

中图分类号:TH21 文献标识码:A

1 工程背景

沈阳某大型综合体工程总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裙楼共5层,单层面积巨大,达8万平方米。工程体量巨大,结构形式复杂。为了满足施工垂直运输需要,共布置22台塔式起重机用于工程地库、裙楼及塔楼结构施工。由于大量的塔机投入,给群塔施工组织带来很大困难。同时,塔机的安装和拆除施工,也是本工程施工一个重要难点。

2 原定塔机拆除方案

2.1 塔机布置特点分类

因工程塔机投入量巨大,在工程初期,总承包项目部便将此作为工程的重中之重,进行了充分的策划。经过探讨和研究,整个工程所布置塔机特点主要可分为三种。第一种,塔机布置于建筑结构以外,主要用于地库、裙楼周边结构及塔楼结构的材料垂直运输。此类塔机基础布置于主体结构以外,自由高度以上采用连接件附着于裙楼、塔楼结构之上。因塔机处于建筑以外,安装、提升及拆除难度都较为容易;第二种,塔机布置于裙楼结构外边缘,主要用于地库、裙楼结构的材料垂直运输。此类塔机基础布置于地库底板之上,通过结构预留洞口,伸出至裙楼结构之外,采用连接件附着于裙楼结构。此类塔机虽设置在裙楼内部,但其距离建筑边缘较近,安装高度不高,可在采用大型吊车进行拆除,所以安装、拆除难度不大;第三种,塔机布置在裙楼内部,主要用于地库、裙楼中心地带结构的材料水平转运。此类塔机基础及附着形式与第二种塔机相同,塔机布置在裙楼的中心地带,较结构边缘距离较大,无法采用吊车一次性拆除,需要采用设置屋面吊等措施,将塔机分解转运至建筑边缘,再通过外部塔机或吊车吊运,拆除难度非常大。

表1 工程塔机布置特点分类

分类 布置特点 工作范围 拆除方式 难易程度

一 建筑以外 地库、裙楼结构边缘,塔楼主体 汽车吊 容易

二 裙楼边缘 地库、裙楼结构周边 大型汽车吊 较易

三 裙楼内部 地库、裙楼内部 屋面吊配合大型汽车吊分解转运拆除 困难

2.2 裙楼内部塔机原定拆除方案

工程东区裙楼内部,布置有两台塔机,分别为6#及11#,皆为 M125/75型平臂式塔式起重机。这两台塔机距建筑边线较远,约为90m。同时,外侧有三栋超过100m高的塔楼阻隔。无法直接采用吊车拆除,拆除难度较大。

根据塔机布置情况和工程特点,项目部制定了每台塔机配合安装2台屋面吊,利用屋面吊拆解待拆除塔机,并转运至裙楼边缘,采用外部现有塔机将拆解构件运出的施工方案。拆除流程(以11#塔机为例):采用7#塔机吊运安装16T屋面吊采用16T屋面吊安装27T屋面吊采用27T屋面吊拆解转运11#塔机采用16T屋面吊转运采用7#塔吊将配建运至地面。

图1塔机拆除示意图(以11#塔机为例)

2.3 拆除方案效果预估

可靠性:采用屋面吊拆解转运裙楼内部塔机的方案可以及时有效的完成塔机拆除任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性能的机械,经过周密验算,施工过程中结构承载能力可以保证安全。

工期方面:屋面吊的进场、安装,塔机的拆解转运会耽搁一定时间,但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成本方面:屋面吊的进出场及租赁费用较为高昂,但考虑到裙楼内部塔机的拆除难度十分巨大,此费用可以接受。

经过各方面的综合评估,此方案可行。

3 拆除方案的优化

3.1 影响拆除方案的特殊因素

此大型综合体工程东区裙楼为大型汽车展览馆,因其使用功能的要求,展览馆具有层高大、跨度大、空间大的特点。东区展览馆上部屋面根据其功能特点,设计为超大截面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梁最大截面为2m×4m,呈井字形分布。因预应力梁截面过大,每米重量达到20T,下层结构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施工荷载。经项目部研讨决定采用回顶支撑的方法来解决预应力梁荷载过大的问题。预应力区域整个4~5层采用满堂脚手架支撑体系,4层以下在预应力大梁范围内采用型钢及钢管脚手架支撑回顶卸荷。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23000多平方米的预应力结构区域施工圆满完成。东区屋面预应力结构混凝土浇筑及预应力钢绞线后张拉施工完成后,准备进行东区裙楼的塔机拆除工作。

3.2 拆除方案优化设想

根据工作的难易程度,东区裙楼塔机拆除工作以裙楼内部塔机,即6#及11#塔机的拆除工作为重点。塔机计划拆除时,预应力区域结构已经施工完成,模板支撑满堂脚手架体系及型钢、钢管脚手架支撑回顶体系尚未开始拆除。根据此特殊情况,项目部提出大胆设想,改变原利用屋面吊的拆除方案,将50T汽车吊吊运至裙楼屋面,充分利用尚未拆除回顶架体,利用汽车吊拆解待拆除塔机,运输至裙楼边缘,再使用地面吊车将塔机构件吊运至地面。经过对回顶架体的验算,可以满足汽车吊行走及拆卸要求。通过此方案,即可以节约4台屋面吊的进出场及租赁费用,又可以充分利用尚未拆除的回顶架体作为上屋面汽车吊通行道路的回顶支撑。充分节约时间及施工成本。

图2裙楼屋面汽车吊行走路线图

4 塔机拆除施工

4.1 施工准备

1)回顶架体准备

首先对预应力结构回顶架体进行排查和验算,确保回顶支撑能满足50T汽车吊上屋面行走及拆卸需要。部分无预应力回顶架体区域,进行补充架体回顶支撑。

2)施工机械设备准备

部署1台260T汽车吊,用于将50T汽车吊吊运至裙楼屋面;部署2台50T汽车吊,用于在裙楼屋面对待拆塔机进行分解吊运;部署2台小型运输车,用于运送塔机各零部件;另外还需配备满足使用要求的起重绳具、手动葫芦及足够的安全劳保用具。

4.2 塔吊的拆除

首先使用260T汽车吊,在图示吊运点位置,将2台50T汽车吊吊运至裙楼屋面。通过拟定的通行路线,将50T汽车吊移动至待拆塔机附近,对塔机进行拆除。11#塔机拆除完成后,沿拟定路线移动到6#塔机进行拆除工作。使用小型运输车,将拆解下的塔机部件运输至吊运点,由汽车吊将其运输至地面。拆除运输工作完成后,使用260T汽车吊,将2台50T汽车吊及小型运输车吊运至地面。

拆除过程中应做好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塔机拆除完成后,及时对裙楼结构预留洞口进行封堵恢复。

5 结语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优化裙楼内部塔机拆除方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减少屋面吊的投入,节约机械进出场及租赁费用约50万元。同时充分的发挥了回顶架体的作用,并有效节约施工时间。

作者简介:张英 (1985.09-),男,汉族,辽宁灯塔人,助理工程师,现就职于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转运工作方案范文6

关键词:机械传动方案;设计;计算

机械传动方案的设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为了可以更好的完成这项任务,首先需要对传动机构的运动特点、性能特点、工作特点、适合场合进行详细全面的了解,其次设计人员要具有比较丰富的设计经验和设计知识。在机械传动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拟定机械传动方案和计算,传动方法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机械的成本、性能和质量。因此,要认真对等机械传动方案的设计和计算工作。

1. 选择传动类型

在选择传动类型的过程中,可以有非常多的类型进行选择,一般情况下,传动机构选择的不同,得到的传动方案也是不同的,所以,只有选择了传动类型,才利用得到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传动方案。在选取传动类型的过程中,主要以运动性能的良好、效率高、质量小、外形尺寸小、符合生产条件等性能指标为选择依据,主要遵循下面几个原则:(1)当原动机的运动形式、转速、功率和执行系统的工况一致时,可以使用联轴器把执行机构的输入轴和原动机的输出轴连接起来。这种联结机构具有传动效率高、联结结构简单等方面的优势。不过如果执行机构的输入轴和原动机的输出轴不在同一条轴线上时,就需要使用等传动比的传动机构。(2)如果原动机的输出规律符合执行机构的要求,但是原动机的转矩、运动形式和转速不能满足执行机构的要求,这时就需要使用可以对运动形式进行转化或者可以变速的传动机构。(3)当对速度要求不高,使用中小功率进行传动,如果对传动要求比较高,可以使用多级齿轮传动、单级蜗杆传动、带-齿轮-链传动、带-齿轮传动的传动方案进行比较选择,选取出综合性能最优的方案。(4)传动功率大、转速高时,要选择转动平稳、承载力高、效率高的传动类型(5)尽量使用结构简单的单级动装置,如果传动比较大时,可以选择结构比较紧凑的行星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进行,如果中心距比较大,可以使用链传动和带传动。(6)如果作业环境比较不好,有比较多的粉尘,要尽可能选择闭式传动的方法进行传动,以达到延长零件寿命的目的。(7)在进行小批量、单间生产的传动时,为了节省资金的投入,减少制造时间,要尽可能使用标准传动装置。(8)在执行机构的变化量非常大甚至超出负荷时或者载荷变化非常频繁时,可以使用有过载保护装置的传动类型,从而确保设备运转的安全。

2. 设计传动方案

2.1. 选取传动路线

在对传动路线进行选取时,可以根据东西和运动的传动路线进行选取,一般情况下,传动路线可以分为下面四种情况:(1)分路传动。在系统只有一个原动机,却有几个执行机构的时候,可以使用分路传动的传动路线;(2)单路传动。单路传动的传动结构比较简单,不过传动机构的数量非常的多,传动系统的效率也不高,所以要尽可能的降低机构的数量。在系统中只有一个原动机和一个执行机构的时候,可以使用这个传动路线;(3)复合传动。复合传动指的时几个传动路线的组合,在选择传动路线时,要根据执行机构的和求、执行机构的提醒来进行决定,要严格按照传动准确度高、传动结构简单、传动结构效率高、传动结构成本低、传动结构传动链短等原则来构建传动系统;(4)多路联合传动。在系统需要几个运动,而且每个运动的传递功率都比较高,单执行机构只有一个时,可以使用多路联合传动路线。

2.2. 对机构的顺序进行布置

在对机构的顺序进行布置的过程中,要考虑下面几个方法:(1)提升传动系统的工作效率。蜗杆涡轮机构传动虽然平稳,不过效率偏低,通常使用与中、小功率间隙的运动场合,在对于使用铜锡为涡轮材料的蜗杆传动,为了提高承载力和传动效率,促进油膜的形成,要在高速级对其进行布置。(2)机械运转时振动小、运转平稳原则。通常把动载荷低、传动平稳的机构放到高速级,比如带传动可以对吸振进行缓冲,传动也比较的平稳,而且可以进行过载保护,所以一般会将其布置在高速级;而链传动会出现运转有冲击、不均匀的情况,可以在低速级对其进行布置,再比如和直齿轮相比,斜齿轮在传动过程中,平稳性更好,所以斜齿轮经常会应用于对平稳度要求比较高或者高速级的场合。(3)承载力高、使用时间长。因为开式齿轮的工作环境非常的不好、条件也不好,磨损相对来说更加严重,使用时间不长,通常将其布置在低速级,为了防止齿面出现严重磨损或者胶合的情况,要在低速机布置铸铁或者青铜铝铁作为蜗轮材料的蜗杆传动,从而使得齿面滑动速度变低。(4)要易于加工、结构紧凑简单。带传动布置在高速级除了要求传动平稳外,还要求传动装置的尺寸要尽可能的小。为了使结构紧凑,通常会使用可以改变形式的机构布置到传动系统的最后一级,常见的有连杆机构、螺旋传功、凸轮机构等。对于大模数、大尺寸的圆锥齿轮来说,加工非常的困难,为了使模数和直径减少,一般将其放置到高速级,并对其传动比进行限制。

3. 计算传动系统动力参数

在对动力系统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各轴的转矩和功率是两个主要的计算方面:(1)传动系统的总效率。常用的单路系统总效率是各个部分效率的乘积。即n总=n1*n2…n.其中n为各个轴承、各个联轴器、各个传动机构的效率。(2)在传动系统中,在计算各个零件的工作能力时,要利用输入功率来对功率进行计算。

4. 结语

总而言之,机械传动方案的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方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机械的性能、质量、成本等。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标准进行设计,选取正确的传动类型、传动路线。同时还要对传动机构的顺序进行合理的布置。传动方案的设计人员除了需要具有丰富的设计知识和设计经验外,在设计过程中要抱着严谨的设计态度来进行传动方案的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