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患儿的护理措施范例6篇

手足口患儿的护理措施

手足口患儿的护理措施范文1

方法 对210例患儿进行严密隔离,做好消毒、卫生宣教,做好发热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和用药护理等。对80例患儿均采用静脉留置针,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 210例患儿均不同程度缩短了住院天数,痊愈或好转出院。

结论 本病没有针对病因的特效治疗,只有通过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及对症治疗并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卫生宣教。

【关键词】 手足口病;疱疹;传染病;护理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少数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心肌炎等[1].个别患儿病情进展快,可持续高热,恶心、呕吐,继而引起神志改变,全身弛缓性麻痹,导致死亡。

1 临床资料

2009年7月至12月临猗县人民医院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210例,并发脑炎及无菌性脑膜炎的共35例,并发心肌炎的5例,年龄多为1~3岁婴幼儿,其中3例因病情加重转上级医院治疗,其余患儿均病情痊愈或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病程一般为5~10天,最长15天。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刚入院的患儿及家属由于对疾病缺乏了解,加之对医院环境陌生,又要进行隔离,往往不知所措,患儿哭闹不安,这时就需要医护人员向家长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及通俗易懂的健康宣教,病房的环境、消毒、疾病的转归情况、流行情况、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等一一告知。对患儿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并进行动作及鼓励赏识,比如夸奖孩子勇敢、干净,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以取得治疗上的合作。促使疾病早日康复。

2.2 发热的护理 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大多数患儿体温约在37.5℃,精神状态良好,玩耍正常,这时可通过让患儿多饮热开水,用温水擦洗全身,实施物理降温。个别患儿物理降温效果较差,体温居高不下或继续升高者,除继续进行物理降温外,应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包括解热药尼美舒利口服,或者消炎痛片剂研碎后保留灌肠,灌肠时患儿臀部应适当垫高,插管深度应在10~15cm,拔管后轻轻挤压处,以利药物吸收。根据患儿的配合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并加强病房巡视,观察降温效果,医学|教育网整理因发热时间过长或体温过高,导致患儿精神和体力都相对较差,应注意让患儿卧床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同时注意营养及液体补充。

2.3 口腔护理 我科收治的210例患儿中,有将近50%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损害,表现为口腔内出现4mm大小的水疱样黏膜疹,边缘充血,可分布在上颚、两颊、口唇、舌体等处2~3天后破溃形成溃疡,溃疡所致疼痛明显,患儿往往进食困难,精神状态差,烦躁不安,易流口水。家长容易着急,此时应鼓励家长多给患儿饮水,保持口腔清洁,加强口腔护理,每次进食前后,嘱患儿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已有溃疡者,可给予西瓜霜喷剂局部喷雾,以消炎止痛促进溃疡面愈合。我科收治患儿中,溃疡面多在2~3天后逐渐愈合。

2.4 皮肤护理

保证患儿衣服、被褥清洁,天气好时拿到太阳下暴晒,以达到消毒目的,衣服要宽大、柔软,床铺平整干燥,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引起感染,物理降温时动作要轻柔,以免擦破皮疹;皮疹或疱疹已破裂者,局部皮肤可涂抹抗生素药膏或炉甘石水剂;臀部有皮疹时要保持臀部干燥清洁,便后用温水清洗,避免皮疹感染。

2.5 休息与饮食护理

轻症患儿注意在病房休息,不要随意外出,重症患儿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需要抱起喂奶时应平卧抱起,尽量减少头部上下活动。因脑炎患儿可引起颈部肌无力,不能拖起头部,协助并指导家属给孩子正确喂奶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病房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配以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对因拒食拒水而造成脱水、酸中毒者,要给予补液,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由于手足口病具备消化道、呼吸道、接触传播等多种传播途径,要求患儿饭前便后一定要洗净双手,所用的餐具定期煮沸消毒并专人专用。不要让患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大人在接触患儿前后也必须洗净双手。住院期间大人及患儿均不能接触其他健康小孩,因为大人由于抵抗力强不会发病,但他属隐性感染者,可在接触其他健康小孩时间接传播给其他孩子。因此,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2.6 并发症的护理

手足口病容易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并发症,及时发现并早期诊断至关重要,肢体抖动是合并脑炎的最早表现,一旦发现患儿出现肢体抖动,恶心、呕吐、高烧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告知家属让患儿卧床休息,头部偏向一侧,尽量减少患儿头部活动。在用药的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若患儿出现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精神极差等症状,且心率增快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多为病毒性心肌炎或肺炎的临床表现。应配合医生紧急抢救治疗。

2.7 用药的护理

由于手足口病为病毒感染性疾病,临床上无特效抗病毒药,轻症患儿若自身免疫力强,可通过口服一般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及板蓝根颗粒多能治愈,对于重症患儿及免疫力差的患儿,除应用一般抗病毒药外,免疫球蛋白的应用在提高患儿免疫力及促进病情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发脑炎的患儿可遵医嘱应用20%甘露醇、速尿、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输注甘露醇应30min内快速输完,输注过程要密切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疼痛,发现外渗时应及时更换输液部位,避免引起局部皮下组织坏死,酌情应用镇静剂,使脑细胞得到休息促进恢复。并发心肌炎的可加用果糖、维生素C、ATP、辅酶A、辅酶Q10等营养心肌药,由于小儿用药剂量小,药物敏感性强,在应用甘露醇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及尿量,因为甘露醇属脱水剂,用量过多或用药时间过长,都可引起患儿精神不振、乏力、尿量减少等脱水症状,一旦患儿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调整用药。

2.8 出院指导

由于手足口病为传染性疾病,患儿出院后仍须居家隔离一周并注意饮食卫生,且部分患儿为好转出院,出 院后仍需继续服用抗病毒药一周,一周后来院复查血常规,若患儿出院后出现皮疹复发、肢体抖动、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提示病情加重,应立即来院就诊,我院出院患儿中,无一人复发。在电话随访过程中,患儿家属对我们的治疗效果给予肯定并感到满意。

2.9 静脉留置针护理

由于患儿对静脉穿刺感到恐慌、害怕,且父母心疼孩子,征得家属同意,我科护士对80例患儿均采用静脉留置针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得到家属的一致认可。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既减少了患儿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还可方便危重患儿随时用药。我们对患儿留置针采取每班交接,具体观察留置针局部有无发红、肿胀现象,判断留置针是否脱落和局部有无感染现象。每日2~3次用稀释的肝素钠液进行封管,封管时采用正压力封管,即边推封管液边关留置针开关,以减少管内回血。封管液的配制为1支12 500 u的肝素钠加入250 ml的生理盐水中。每次抽取3~5ml使用。留置针的敷贴上均注明穿刺时间,我院使用留置针的患儿最长留置时间为9天,最短为2天。大多数为5~7天。

手足口患儿的护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手足口病;院内感染;护理措施

手足口病是儿科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传播常见于夏秋季节。手足口病的常见病原体是柯萨奇A类病毒[1],和肠道病毒。疾病通过飞沫及呼吸道传播,因此容易播散,在医院内也容易产生交叉感染,一次对于医院内感染的防控以及相应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本次研究即针对手足口病医院内感染的防控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探讨,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于我院儿科确诊为手足口病的患儿80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龄2-7岁,平均年龄(3.4±2.2)岁,病程1-5天,平均病程(1.5±1.1)天。两组在性别、年龄等因素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护理干预措施

1.2.1门诊干预在门诊病房就诊时,将症状较轻的患儿隔离,以免被重症患儿传染,使病情加重。对于症状严重的患儿,如产生生命体征变化者,及时送入住院病房,防止传染他人,进行隔离。这是对于医院内感染防控重要的措施,却常常被忽略,应予以重视。

1.2.2住院干预①患儿入院之后,对于患儿陪护人员进行手足口病的相关医学教育,使其了解疾病发病的原理,传播途径,在陪护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②医疗器械的消毒:对于检查患儿的医疗器械,须经过严格的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如使用一次性的压舌板;体温计一人一支,避免交叉使用。对于非一次性的护理用具需定期严格消毒。如床单、橱柜灯,每天用含氯消毒液(500mg/L)擦洗。③病房内的消毒:患者所处的治疗环境,病房内的消毒与隔离,对于患者痊愈有重要影响。用含氯消毒液(500mg/L)擦拭诊室、病房等接触表面,避免交叉感染。④患者分泌物、排泄物的处理:患者处于传染期,分泌物、排泄物中有大量病原体,因此十分有必要对于患者分泌物、排泄物等进行消毒处理。

1.2.3护理人员培训护理操作需遵循严格的操作标准。在护理患者是,如处理患者分泌物、排泄物等,需要严格的遵守操作标准,避免自己以及对其他患者的交叉感染,需严格的洗手、消毒。

1.3评价指标患儿皮疹消退时间、痊愈时间。痊愈的标准:连续三天体温测量为正常;咽拭子检查柯萨奇A类病毒等病原体为阴性。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完成。前后差异比较计数资料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实验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为(3.4±1.5)d,对照组为(5.9±2.7)d,实验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手足口病是儿科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今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发热、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疱疹等。若病情发展严重,则可导致中枢系统病变,如病毒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等,甚至呼吸衰竭等并发症[2]。手足口病常由柯萨奇A病毒等感染引起,常由呼吸道及飞沫传播,容易播散。可见,手足口病易传播,且并发症严重,临床上对其诊治及护理应重视。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实验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为(3.4±1.5)d,对照组为(5.9±2.7)d,实验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门诊应对患者进行分诊,将重症与轻症的患者在候诊时分开,有效的减少了重症患者对于轻症患者的影响,减少的交叉感染[3]。症状轻微的患者,可先不住院,采取常规的治疗方式,多可好转,若病情加重,再送至医院。对于重症患者,立即送入病房,并进行隔离,可及时得到诊治并且避免传染他人。入院后对患者陪护人员进行教育,使其了解疾病的发病症状、传播方式等,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遵循医嘱,如按时服药等,药物治疗是治疗手足口病的主要方法,因此十分重要[4]。对医疗器械及病房进行严格的消毒,可有效的减少交叉感染。对护理人员训练,规范化护理操作,减少因护理操作失误引起的交叉感染等。如护理人员在处理患者分泌物、排泄物等,要严格洗手消毒等,以免自身成为病毒传播的媒介。必要时,护理人员需穿隔离服。

综上所述,对手足口病医院内感染采取防控措施,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如门诊时分诊、住院后隔离、医学教育、护理人员培训等,可以加速患者痊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晓春.手足口病留观患儿12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403-404.

[2]汤卫兰.手足口病68例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7,5(1):52-53.

手足口患儿的护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儿童手足口病 临床症状 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95-02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且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1]。由于肠道病毒有较强的传染性,传播途径多、速度快,导致手足口病实施有效控制较为困难,容易出现传染范围扩大的现象。此外,手足口病的发生没有地区性和时间性,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选取我科2010年1月-2012年5月诊治的350例手足口病患儿,对其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并实施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5月诊治的350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男193例,女157例,年龄3个月-8岁,平均年龄4.7岁,病程按1-9天,平均3.4天

1.2 病情观察。我院所收治的患儿一般是在5岁以下,尤其是3岁以下的患儿最多。由于患儿病症的潜伏期一般是3-5天,因此,批准患儿住院时,首先需要对患儿的出疹状况进行检查,并对患儿的发病情况进行详细询问,避免其他科室将手足口病患儿收入。如果患儿出现连续发热、恶心、没有精神的现象,且发病时间在5天之内,需要对患儿进行留院观察。如果在48小时内患儿的病情出现好转,可以解除对患儿的留院观察;如果留院观察时,患儿的病症表现符合了住院治疗的条件(呼吸困难、抽搐、痉挛等现象)[3],则应立即对患儿实施住院治疗。为了能够及时发现重症病情的患儿,并能够使患儿在专门病区进行治疗,医院必须明确自身职责。为此,医院设立了应急预案,以及专家会诊制度:①医院在设立预案和会诊制度时,需要做好与专家所在医院的联系工作;②当发现重症患儿时,需要及时向感染管理和预防保健的科室报告,使其能够及时做好病毒的控制和管理工作;③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诊断治疗后,需认真清洗双手或是对双手进行消毒。同时在诊断治疗的过程中,对所使用的仪器(非一次性)、工具进行擦拭消毒;④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房内,禁止收治其他患儿。同时需要对重症患儿单独隔离,然后进行治疗。对患儿住院时使用过的物品和设备等必须在消毒之后继续使用。此外,需要对患儿的分泌物、代谢产物和受到污染的用品进行消毒[4],并妥当处理;⑤如果发现出现病症的患儿增多,或是出现重症患儿,需要及时向执行预防保健的科室进行报告,并由该科向市里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控制机构进行统一汇报。

2 结果

350例患儿均出现了发热,手、足、口部位出疹的现象,并且疱疹的周围还出现了红晕,其直径有2-4毫米,液体比较少;部分患儿的口腔黏膜上也出现了疱疹,并带有明显的疼痛感;同时部分患儿还出现了恶心、无精神、咳嗽等病症。350例患儿均经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后,未出现1例死亡病例,并且均全部痊愈出院。

3 预防措施体会

3.1 加强预防力度。根据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指南,我院对病症患儿制定了专门病区和诊疗室。建立了专门对手足口病实施预防工作的预防小组,制定了多项预防措施,并对小组成员进行了全面培训。同时医院的各部门要进行了沟通和交流,相互合作,以实现预防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加强管理力度。加强对患儿诊断和治疗的管理力度:①在病症盛行时期,医院需采用预检分诊的方法。对出现发热、出疹的患儿,引导其到专门的诊疗室进行就诊[2];对只是出现单纯发热现象,不是手足口病的患儿,引导其到普通的儿科进行就诊。同时在进行就诊的过程中,医生需要对患儿的病史进行详细询问,并对患儿的出疹状况、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检查;②定期为候诊区和就诊区进行开创同分,以保证病区的空气流通。还要对候诊区和就诊区进行多次清洁和消毒,同时室内需实施湿式清洁,以减少病毒的传染;③禁止患儿在治疗室内使用玩具。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诊治时,需要先洗手。

3.3 加强培训力度。对医护人员进行病症预防和诊断培训,以加强医护人员对手足口病相关信息的掌握。同时开展专题讲座,对主任和护士长进行强化培训。与此同时,还可把与病症预防、诊断、治疗方法相关的报告制成多媒体,到医院的局域网上,通过网络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从而加强医护人员对病症的了解,提升医护人员的诊治水平。此外,还需要对陪护人员进行预防病症的相关教育,加强卫生理念,对不合理的喂养方法进行纠正,并实施反复教育。

4 讨论

通过对350例患儿的病症进行研究发现,手足口病的发生具有以下特点:①没有地区性;②男患儿多于女患儿;③患儿的病症以轻型为主;④传染速度快、范围广、途径多,并且病毒的传染性强。因此,在对手足口病进行预防和治疗时,必须加强对病情影响的宣传,从而提高人们对手足口病的重视程度;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以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同时还需要遵循“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基本接诊原则,进而避免患儿病情的继续发展与传播。此外,还需要加强各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以便更好的促进预防工作的顺利实施,从而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患儿家人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易武韬,刘成根,谢兰星.581例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10):101-103

[2]韦勇宁,徐长风.儿童手足口病967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1):888-890

手足口患儿的护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护理措施; 托幼机构; 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2-0086-02

Disease Care 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 Nurseries for HFMD/QI Gen-you,LIU Yi,WEN Li-e,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22):86-87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sis the care 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 nurseries for HFMD.Method:106 cases of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children of three nurseries in the city were extracted as research subjects from February 2012 to June 2013,observed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summarized nursing experience and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Result:There were 2 deaths in children in the 106 cases,others were discharged,rehabilitation of sever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mild group,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HFMD; Nursing; Preschools; Control measures

First-author’s address:Huangjiang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Dongguan 523750,China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一般由多种肠道病毒所致[1],是一种传染率较高的传染病,其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夏秋季为其发病高峰期。患儿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2],少数合并肺水肿、心肌炎等,严重者出现死亡。手足口病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积极预防也对降低其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至今为止其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因而对症治疗和护理尤为重要[3]。本文对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护理措施及防治对策进行分析探讨,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于2012年2月-2013年6月抽取本市3家托幼机构的106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年龄6个月~5岁,平均(4.2±0.3)岁,其中男55例,女51例,患儿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手足口臀部疱疹、咳嗽及口腔溃疡,其中既往感染史者5例(4.7%),手足臀部疱疹伴发热者96例(90.6%),口腔溃疡者93例(87.7%),咳嗽者6例(5.7%)。

1.2 方法

按患儿临床症状将其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对症状较轻者采取静脉抗病毒治疗,对重症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治疗。

1.2.1 护理 (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每天对室内空气消毒一次,对患儿玩具、食具等日常生活用品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患儿被褥要清洁,衣着应柔软,宽大;(2)让患儿多喝水,用温水定时冲漱口腔,口服复合型营养素补充剂,对口腔溃疡者外涂锡类剂,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应包裹其双手,以防抓破皮疹,对手足症状者外涂炉甘石洗剂,疼痛剧烈者涂擦利多卡因,随时清理臀部皮疹患儿的大小便,疱疹破裂者,局部可涂擦抗生素软膏;(3)患儿禁食生冷、辛辣的刺激食物,饮食以低盐为主,进食前用生理盐水冲漱口腔,进食以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实物为主,如鸡蛋汤、牛奶等,用餐后用温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4)保持病室安静,使患儿充分休息,定时测量患儿体温,睡前使用温水洗浴;(5)给予患儿关怀,多陪患儿玩耍,安抚患儿家长,减轻其心理负担,鼓励患儿多饮水多进食,争取早日康复。

1.2.2 防治对策 托幼机构需增强保健人员的预防意识,发现手足口病疑似患儿应及时隔离,到医疗机构就诊,在第一时间汇报给卫生和教育部门,以便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为防止交叉感染,轻症患儿要隔离在家中治疗、休息。保健人员在发现发热、皮疹的幼儿后,应即刻对其使用的被褥、玩具及桌椅等进行消毒,对与患儿有接触者予以板蓝根、大青叶冲剂预防,除此之外还应对寝室、教室、食堂及厕所等幼儿活动场所进行消毒,在夏秋高发期应加强幼儿饮食和饮水卫生管理,保持教室和寝室通风良好。除此之外,还应提高婴幼儿自身免疫力,平日引导婴幼儿加强户外活动锻炼,每次至少活动半小时,教导其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尤其在高发期应保证优质睡眠,督促婴幼儿按时按量喝水,多进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将婴幼儿家长也纳入到预防手足口病的工作环节中来,对婴幼儿家长宣讲防御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指导婴幼儿家长相关预防措施,开展关于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的讲座,提高其预防意识,使其督促孩子共同协助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本组106例患儿,88例轻症患儿经治疗和护理均康复出院,18例重症患儿经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治疗后死亡2例(11.1%),重症组患儿康复率明显低于轻症组(P

3 讨论

幼托机构是儿童活动的主要公共场所,因而在各类儿童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中具有重要责任。手足口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因而只需对症治疗和相应的护理便可痊愈[4]。本组研究抽取本市3家幼托机构的106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手足口病护理及托幼机构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本组研究中按患儿临床症状将其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对症状较轻者采取静脉抗病毒治疗,对重症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急丙种球蛋白治疗,对106例患儿均进行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口腔护理等多种针对性干预措施,护理的过程中每天对室内空气消毒一次,对患儿玩具、食具等日常生活用品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患儿被褥清洁,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和饮水量,剪短患儿指甲,以防抓破皮疹,对手足症状者外涂炉甘石洗剂,疼痛剧烈者涂擦利多卡因,及时为患儿补充营养元素,为患儿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禁止患儿食用生冷、辛辣的刺激食物,饮食以低盐为主,进食前用生理盐水冲漱口腔,进食以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实物为主,用餐后用温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给予患儿关怀,多陪患儿玩耍,安抚患儿家长,鼓励患儿多饮水多进食。本研究结果显示,重症组死亡2例,其余患儿均康复出院。提示手足口病具有较高的恢复率,只要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患儿的预后情况较为理想。此外,也可说明预防婴儿儿手足口病应从卫生、饮食等方面着手。

幼托机构应充分认识手足口病的严重性[5],在发现手足口疑似患儿时应及时做好隔离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疾病传染风险,除此之外还应提高婴幼儿自身免疫力,平日引导婴幼儿加强户外活动锻炼,每次至少活动半小时,教导其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尤其在高发期应保证优质睡眠,督促婴幼儿按时按量喝水,多进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幼托机构作为幼儿活动的主要公共场所,在预防方面应该具有严格的预案和实施细则[7]。在预防方面,幼托机构仍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应把幼儿家长也纳入到预防工作中来,对婴幼儿家长进行防御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宣讲具有重要意义[8-10]。再次鼓励相关医疗服务机构在幼儿园、托儿所等托幼机构多开展关于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的讲座,提高幼儿家长和托幼机构保健人员的预防意识,幼托机构自身也应加强自身的防患措施,在夏秋高发期应加强幼儿饮食和饮水卫生管理[11-12],以减少手足口病流行。

综上所述,日常护理在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中尤为重要,托幼机构应增强保健人员的预防意识,采取防护手足口病的相关措施,最大限度控制幼托机构内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除此之外,还应针对家长积极开展相关知识的讲座,确保双管齐下,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

参考文献

[1]王莹,张艳青,李军,等.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19(5):482-483.

[2]王利,张郑响.健康教育对家长手足口病知识掌握效果的评价[J].现代临床护理,2012,7(11):54-57.

[3]崔焱.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6.

[4]王燕,于卓,王智亮.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及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1,31(1):136-138.

[5]白亮东.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治疗与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12,9(31):67-69.

[6]李向红,刘承娟.小儿手足口病的家庭护理和预防[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39(6):821-823.

[7] Osawa M,Umemoto N,Tajima N,et al.Atypical Varicella mimicking hand-foot-mouth disease in anpatienta with malignant lymphoma during chemotherapy[J].Br J Dermatology,2004,151(1):254-256.

[8]冯银彩,陈冬雅,何艳森.幼儿园开展预防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8(11):1391-1393.

[9]乔梦凯,石利民,王燕,等.南京市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89-91.

[10]田鹏,李克伟.2008-2011年洛阳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7):108-109.

[11] Mc Mina P C.An overview of the evolution of enterovirus 71 and its clinical and public health significant[J].FEMS Mi-crobiol Rev,2002,26(1):91-93.

手足口患儿的护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脑炎;循证护理;效果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科急性传染性疾病,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导致病情不断加重,可诱发严重并发症,例如,脑炎、脑水肿、心肌炎等,危及患儿生命安 全[1]。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水平不断进步,临床护理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与重视,是临床治疗效果的有效保障[2]。基于此,为探究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本院以80例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为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相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包括男21例和女19例,年龄为4个月~7岁,(3.8±1.02)岁为平均年龄。观察组,包括男24例和女16例,年龄为9个月~8岁,(4.1±1.07)岁为平均年龄。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诊断标准,且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例如,用药护理、病房环境护理、对症治疗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由于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等特点,因此,及早诊治,显得尤为重要,并配合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患儿实际病情为依据,参考相关文献及护理措施,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消毒隔离:皮肤接触、飞沫传播等是小儿手足口病主要的传染途径,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消毒工作,有效隔离,减少交叉感染,避免病情加重。定时开窗,通风透气,清新空气,严格控制室内温度与湿度,应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病房消毒。坚持无菌操作基本原则,对患儿的餐具、玩具等进行消毒。②病情监测:由于年龄偏小,患儿无法完全表达主观感受,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病情监测,时刻掌握患儿病情变化,查看患儿是否出现呕吐、恶心等并发症,一旦出现,需立即告知主治医生,及时采取处理措施。③心理护理:受疾病影响,患儿常处于不稳定情绪状态下,患儿家长随之产生不安、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强化心理护理,增加与患儿间的交流、沟通,通过玩具、游戏等形式,分散患儿注意力,促使患儿情绪处于稳定状态下,增加治疗依从性。同时,护理人员主动向患儿家长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措施、注意事项等,缓解家长不良情绪,引导家长积极配合护理工作的开展。④对症护理:?K饮食护理,护理人员以患儿年龄为依据,结合患儿喜好,制定饮食清单,坚持少食多餐的基本原则,多摄取易消化、清淡、高营养食物,禁止食用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L口腔护理,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常见的症状包括口腔溃疡、疱疹等,进食后,护理人员指导患儿采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涑口。伴有溃疡的患儿,联合维生素 与蒙脱石散,涂抹至患处,坚持3~4次/d。?M皮疹护理,护理人员定期更换床单,选用柔软面料,减少对患儿皮肤的刺激,定期修剪指甲,避免皮疹被患儿抓破,诱发感染,加重病情。

1.3疗效评定标准 ①显效:护理2 d内,患儿体温恢复至正常状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②有效:护理3 d内,患儿体温恢复至正常状态,临床症状呈改善趋势。③无效:护理3 d后,患儿体温、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出现加重趋势。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的所有相关数据均录入EXCEL表格中,利用SPSS20.0软件,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χ2)进行检查,用(x±s)表示表示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查,统计学有意义用P

2 结果

基于不同的护理模式下,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效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是较为常见的肠道病毒类型,常见于5岁以下的儿童,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溃疡、疱疹,常伴随有厌食、低热等症 状[3]。近几年,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儿日常生活,降低患儿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安全[4]。因此,及时诊治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科学合理的护理是临床治疗效果的有效保障。

循证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基本原则,以相关文献和护理实践为指导,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和疾病特征,制定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护理方案,将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提供给患者,尽可能满足不同患者的合理需求,提升临床护理整体水平,促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5]。

本次研究以80例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

综上所述,针对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安秀菊.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210-211.

[2]宋金兰.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23):252-253.

[3]陈雅静.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2(13):2635.

手足口患儿的护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护理; 隔离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121-01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起本病的肠道病毒达20余种,以柯萨奇A16和EV71型最常见。本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小儿,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能通过空气、唾液、粪便传播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相对较为少见。临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部分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肺水肿、急性迟缓性麻痹等,个别重症者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本院本组病例为2009年10月10日-2010年9月10日共398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118例收在医院另设的隔离区,由于2009年6月广东省卫生厅通知手足口病可收住儿科病房,所以其余280例手足口病收住儿科病房。398例中重症28例,无一例死亡。现就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为2009年10月10日-2010年9月10日共398例,男230例,女168例,3岁以下190例,3~5岁120例,5岁以上88例,其中危重病例28例,均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加强心理护理,做好疾病宣教 手足口病家属因对本病不甚了解,精神高度紧张、焦虑,甚至恐慌,我们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针对患儿家长不同的文化水平,对其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护理患儿的注意事项消除家长恐慌的心理,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有助于患儿疾病的康复。患儿由于口腔疱疹的疼痛,周围环境的陌生,多有恐惧心理,哭闹不安,护理人员要用温和的态度、爱护、体贴,病房内可适当摆放一些动画片、玩具分散患儿注意力,以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多鼓励表扬患儿,使其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2.2 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护理 310例在就诊前1~2天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对住院患儿建立床边隔离,定时测量生命体征,注意面色、神志、瞳孔、心率的变化,及时向医生报告,给予对症处理并做好实时准确记录。

2.3 皮肤护理及口腔护理 398例病例均出现皮疹,2天内出齐,2~6天后消退。保持皮肤清洁,保证患儿衣服、被褥清洁干燥,衣服要宽大、柔软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剪短患儿的指甲,防止抓破皮疹引起感染。皮疹处也可涂抹炉甘石洗剂以减少患儿的不适,皮疹已破裂者,局部皮肤涂抗生素药膏。臂部有皮疹时保持臂部干燥清洁,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避免感染。患儿每次进餐前后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婴儿喂奶的前后少量多次喂水,以保持口腔清洁。护理人员每天用无菌棉签蘸生理盐水清洗患儿口腔后,在口腔黏膜破溃处涂蒙脱石散,以促进愈合减轻疼痛。198例因为口腔疱疹抗食的患儿涂蒙脱石散第2天就能进食。清洗口腔时动作要轻、快、棉签应是滚动,切不可摩擦,尽量减少患儿痛苦。

2.4 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手足口病主要致病原以EV71型病毒和柯萨奇A16型病毒为主,引起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主要为EV71型病毒。

2.4.1 神经系统 28例重症患儿,23例有神经系统症状,其中20例有肢体抖动,2例高热后出现抽搐,1例先嗜睡、颈硬、昏迷。密切观察患儿瞳孔的变化,发现患儿有肢体抖动、高热、剧烈头痛、呕吐立即报告医生,如有呕吐立即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的发生。观察腹部是否膨隆,有无尿潴留的发生,必要时导尿,严禁按压排尿,以防脑压增高引起脑疝。保持大便的通畅,既可促进肠道病毒排出体外,也可防便秘用力排便引起脑压增高。

2.4.2 心肺衰竭 在原发病的基础上突然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发绀、心率快、呕吐咖啡样物、吐泡沫样痰等,应立即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两路输液通道,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做好气管插管准备,必要时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心率异常增快与体温不成比例,心慌,心肌酶谱检测出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异常增高,应高度怀疑发生心肌炎的可能,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2.5 做好消毒隔离,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传染病,主发通过粪-口途径,密切接触传播为主,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食品等可引起感染;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菌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因此,做好消毒隔离尤为重要。对患儿和密切接触者隔离7~10天,严格将体温降至正常,皮疹基本消退,水疱结痂脱落作为解除隔离的三个标准。

2.5.1 隔离 第一步护理人员应分开护理病人,病区内护士每天分两组,一组护理手足口病人,一组护理非手足口病人。病区内拖地板的工友也是分开负责手足口区与非手足口区卫生清洁工作。

2.5.2 清毒 EV71 病毒对紫外线、干燥敏感,因此病室空气保持相对干燥,每日紫外线照射1次1-2h。隔离病房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医护人员做诊疗前后要严格消毒双手,防止交叉感染。对出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先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2h,再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2次后方可收治病人。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位患儿后,均应认真洗手或用快速洗手消毒液消毒。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应专用。听诊器、血压计用后酒精擦拭,体温计含氯消毒浸泡。病区内使用的非一次性物品、仪器等要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每日2次。

2.5.3 患儿排泄物及生活垃圾处理 患儿大小便需经2000mg/L有效氯浸泡处理30min后,再倒入厕所,厕所用漂白粉和含氯消毒液每日2次喷洒。患儿生活垃圾均视为医用垃圾,由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处理。

2.5.4 患儿出院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在院内使用的物品尽量遗弃,因病毒在50℃可迅速被灭活,个人衣物更换后用50℃以上热水洗涤或熨烫,也可在阳光下暴晒2h。

2.5.5 加强隔离宣教 在儿科病房收治手足口病,因为病区里还有大量非手足口病患儿,为防止引起院内感染,必须对手足口病家属及非手足口病家属做好宣教,禁止手足口病患儿离开隔离区,禁止非手足口病患儿进入隔离区。不仅口头做宣教,还通过宣传海报、宣传小册子等方法,向家长介绍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流行特征、预防措施等;对非手足口病家属更要做好宣教,跟他们说明儿科病房收治手足口病是省专家的意见,我们已做好相应的隔离消毒措施,不会引起传染,以免引起家属的恐慌。经过我们的宣教没有一例非手足口病家属表示不满。

2.6 饮食与休息 手足口病患儿在病毒感染后如再继续剧烈活动,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等更易致病毒性心肌炎,因此,患儿应当减少活动,多卧床休息,增加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鸡蛋汤、菜粥等。食物以温凉、清淡为宜,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过咸等食物。对于因抗食、厌食而造成的脱水、酸中毒的患儿,要及时补水纠正酸碱失衡。

3 讨论 在儿科病房收治手足口病只要落实好隔离措施,加强宣教,就不会发生院内感染,更有利患儿的康复。28例危重病例有20例出现肢体抖动,如果没有一定的儿科工作经验很难发现,及早发现重症病例及早抢救可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手足口病收在儿科病房不仅有利于病情的观察,且在治疗及抢救重病人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可大大地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吴晓波.手足口68例临床分析[J].少儿急救医学,2006,12(6):559.

[2] 胡晋怀,胡晓峰.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检测及临床意义[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8,19(1):44-45.

[3] 汤卫兰.手足口病68 例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7,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