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的监督职能范例6篇

论会计的监督职能

论会计的监督职能范文1

乡财县管的实质是在乡政府进行财政管理的地位下,财务自己的使用权和所有权不变,乡镇所享有的债权和债务不变的条件下,县级财政在预算编制、统一收付、账户管理、采购统办和票据统管方面对乡镇的财政收支进行监督和核算,目的是为了提升乡镇财政管理水平。而乡镇政府在其财政部门领导下编制预算、决算、和调整方案等,组织本级预算的执行。乡财县管是深化会计管理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加强党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在乡财县管以后,会计核算的结构确实发生了变化,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此一来,虽然结算会计仅是一名过渡会计,不管账务,但是由于乡镇政府在财政管理中处于主体地位,而且资金的使用权和所有权都没有变,所以乡镇政府对资金分配或使用的结果负有完全的责任,那么乡级政府就需要提升会计的监督职能。

二、乡镇政府会计监督职能的意义

(一)乡镇政府会计监督职能的含义

乡镇政府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经乡镇政府所授权的会计人员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本单位在相关使用程序上的规定对乡政府内部的各项经济活动过程进行的全程核查和监督工作。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和真实。

(二)必要性分析

乡镇政府的会计监督工作是对其日常经济活动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实行乡财县管后也是这样的。它的必要性体现在:首先,会计监督能够保障乡镇政府经济活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因为,在进行的每一项经济活动都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程序所展开的,它是保证其合法性的必要条件。其次,会计监督能够使乡镇政府经济活动更加合理。任何违规的经济活动,会计都可以进行制止和纠正。会计人员也要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性。对不符合规定的原始凭证坚决不予处理。最后,会计监督有利于乡镇政府经济活动的风险控制和防范。因为在乡镇日常业务中,会计人员会直接参与并进行相应的决策和核算工作。及时的监督工作,有利于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以免造成损失。

三、乡财县管后乡镇政府会计监督的职能内容

(一)对单位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始法律证据,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同时也是保证会计数据真实有效的书面材料。加强对原始凭证的监督是实行新会计体制后乡镇政府的重要职责。必须审核清楚,才能保证乡镇财务活动的依法进行。

(二)监督核算中心的核算内容和方法的合法性。乡财县管后,财政局结算中心对乡镇财务进行处理,两者之间有相互审查监督的权力,只有正确的会计处理方式才能真实准确的反映出一个乡镇的具体经济活动。

(三)对专项支出进行重点监督审核。我国新农村正处于全力发展和建设阶段,众多的支农惠农政策都将列入专项资金管理中,其金额巨大,项目繁多,因此有效的监督审查能够保证其政策的顺利实施。

四、乡财县管后乡镇政府会计监督的职能强化

(一)强化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和掌握

乡财县管后无论是乡镇财政结算中心还是结算会计都应该针对相关财政法规进行详细的学习和内化,使之存在掌握这项工作的技能。乡镇政府相关部门要进行培训,并加以考核,确保相关财务人员具备会计的真实本领,杜绝一概而论、是似而非。确保这项工作的人员都有过硬的真本领。才能保证工作质量的万无一失。

(二)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强化乡镇政府领导的经济责任

作为乡镇政府的相关领导,必须要会管理、懂财务、懂业务、懂系列的法律法规。负责人对本乡镇府的会计业务以及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都负有责任。实行乡财县管之后相关负责人员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带头学习,不可影响、干预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履行相关职责,更不能指使或授意相关会计人员进行各种违法会计事务的办理,这样就强和明确了乡镇政府负责人的主体地位,也为会计人员履行监督职责提供了保障。

(三)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会计的监督机制是乡镇政府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为能促进管理者作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决策,但前提是要求其要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完整的监督机制。决策者和执行者在工作中要进行相互制约和监督,并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自查工作。在检查工作中重点关注对会计资料和财产的检查。

(四)重视会计人员地位,积极改善外部环境

会计监督的主体是会计工作人员,但是监督工作自身就具备一定的权力,所以需要政府授予会计人员相关监督职能的权力。让监督工作能从真正意义上得以发挥,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而监督工作不仅需要内部监督,同时还需要相关的人员进行常年的循环检查,从而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外部监督环境,使会计职能正常运行。

(五)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

论会计的监督职能范文2

综合各种意见,问题的关键在于控制和监督哪一个是会计的基本职能,并由此得出会计人员的工作重心,是以代表国家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为重,还是以企业内部经济管理为重。这是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实际工作中需要首'先明确的问题。对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基本概念浅析。要解决上面的问题,就要先搞清什么是控制和会计控制,什么是应督和会计监督。控制是主体为达到某种目标,实现某种目的而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客体的行为,也就是规定或影响客体的运行轨道。监督是主体为维护自身利益或实现某种目的而对客体的行为进行监察和督促。监督需要建立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上,没有双方利益的矛盾存在,也就不会产生和存在监督。而控制则不一定,在许多情况下,即使主客体利益是完全-致的,也同样存在控制。另一方面,控制的行为性较监督要强,也就是能动性较强。实际上,监督应该说是控制的一种或一部分,控制不-定是监督,而监督则属于控制范畴。会计控制是指会计运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连续、完整、系统的反映,并进行预测、决策等,从而对企业再生产过程进行的控制。会计监督是指会计凭借特殊的位置和职权对企业或职工的经济行为的合理性、合法性犮真实性进行的监督。

对“过程的控制”的理解。对会计职能问题的争议,多源于对马克思这句话的不同理解,因此,如何理解这里的控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有的同志将其解释为会计监督,有的同志认为就是会计控制》笔者同意后一种意见,将这里的控制解释为监督至少有以下三个缺陷:(1)概念不符。对“过程°来说,用控制一词显然要比用监督更为恰当。这句话从来没译为过程的监督。根据上面对概念的理解,将控制说成是监督,未免过于狭窄,监督属于控制范畴,却远不能包容控制,控制是无法用监督一词来代替的,尽管有些同志极力扩大监督一词的含义。(2)改变了利益主体,会计控制是会计人员代表企业本身的利益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而会计监督则多指会计代表国家利益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会计也可以从企业利益出发对职工个人或企业内部所属部门进行监督,但这不是问题的争论点,这将在后面述及。(3)与会计实际不符。从马克思所研究的会计来看,这里不会是指代表企业以外的利益,会计自产生以来,一直都是作为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活动的一部分,而没有代表国家或其他外部利益对企业进行监督的。只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产生后,才賦予会计这种职责的。就是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虽然财务会计被称为对外会计,但只是提供报表,而不存在监督责任。马克思也没有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会计应具有监督的特殊职能。因此,这里所说的“过程的控制”应理解为会计控制,而不应解释为会计监督。当然,这并不是说,因为马克思没有指出,会计就没有监督的基本职能,而是应该正确理解马克思这句话的含义。

从会计的本质来看会计的职能。即使对于会计的概念,目前也有多种观点。但无论将会计说成是管理工具,是管理艺术,是信息系统还是管理活动,都意味着会计的作用在于企业的内部管理。职能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功能,作用是职能发挥的客观结果。因此,有关对会计本质的不同理解,都没有否认会计职能的发挥在于企业内部经济管理,而不是面向企业外部,这是很明显的。工具论、信息论、管理活动论及管理艺术论,尽管相互间有着重大差别,但共同的基本点是都确认了会计首先是企业内部管理的组成部分。因此,会计即使有监督职能也不应该是代表企业以外的利益进行的监胬在企业管理系统中,会计是一个子系统"会计可以称为控制系统,会计的监督性能只是会计控制过程中的小部分。而且这种监督也是在企业本身利益基础上进行的,会计的基本职能只能是反映和控制。

那么,会计有无监督职能呢?有,但不是基本职能。会计的监督职能是会计代表企业利益进行监督,而不是代表政府进行监督,区分开这点是十分必要的。会计的监督职能来自于会计本身。会计处于财务收支关口,凡是能用货币来计量的经济活动都要通过会计,哪里有经济活动,哪里就有会计,这些经济活动都将被会计按照一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反映,并且会计还要进行分析、预测、决策,—系列的管理活动,有效地控制整个经济过程。会计有完整的体系、制度、准则。这样,在反映和控制过程中,本身就存在着监督的成分,具有一定的监督性质。实际上这也是有些同志将会计的控制职能混同于监督的根源。这种监督是建立在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之上的。不能否认,目前我国会计监督的内容中包括企业利益及个人利益同国家利益冲突的部分,但这是通过特定的法律和制度陚予它的职责,不是会计本身的职能。会计的监督职能无论在范围(内容)上还是在效果上都是十分有限的,与其控制职能是远不能相比的。

人为地賦予会计职能,不但不能增加会计的职能,且必然导致会计职能不能正常发挥0建国以来,我国会计一直担负着双重责任,一方面是对内进行会计核箅,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代表国家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结果是会计人员常常无所适从,两头作难《这并不难理解,只要厂长乌纱帽不丟,会计人员的一切个人利益及作就逃不出其掌心,少数敢作敢为者,到头来被搞得十分凄惨。虽有法律作后盾,但县官不如现管,而监督不力,又要负重大责任。另外,无形之中,会计与企业之间就形成隔阂,必然影响其管理活动,在经济管理上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这賦予的监督职能不但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反而使会计本来具有的控制职能也不能正常发挥。这几年进行的各种检査及审计结果表明,许多企业违纪金额都不在少数,人们不能不对此提出疑问I会计有能力担负起这监督的任务吗?而这又的确不仅仅是会计人员的素质问题。

有些同志建议会计应由国家直接委派,实行垂直监督,以便使会计由内转到外,增强监督力。这样做对会计发挥监督作用的确是有利的,但实在是得不偿失,非明智之举。这样做无疑将大大限制会计控制职能的发挥,同时,由于利益基础的冲突,对会计核算也是极为不利的。这实际上是将企业的会计管理权剥夺了,这与当前的改革方向也是不—致的,让企业的领导人代表国家利益进行监督岂不更有力?马克f曾指出,经济越是发展,会计就越是必要,失去会计控制,对企业来说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企业经济效益不會i提髙,监督又有何意义?当然,委派的会计也可以或有责任参与企业管理,但那时就与企业内部管理有本质区别了,效果也是无法相比的。这样一来,监督所得到的效益与失去的效益相比,自然是得不偿失的,何況所起到的监督作用,审计机关也未必就做不到,监督企业经济活动本来就是属于审计的职能。

国家、企业及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既有统一性,又有矛盾性,这我们已经承认。经济责任制_立与发展正是基于这种矛盾性。责任制所起到^积极作用也正是因为符合了这种客观事.实。要求会计人员代表国家利益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也同样是基于这种利益上的矛盾性,但由于会计本身就是代表企业利益的内部经济管理活动,所以就把会u人员置于了双方夹缝中间。把这种矛盾性统一于会计人员身上,让会计去利臟酿矛雜,撕上針在承认矛盾性的基础上去否认矛盾性,这是难以实现的。因此,会讨当然就难以做到两全其美,反而使自己进退维谷。

论会计的监督职能范文3

关键词:会计职能 核算职能 监督职能

一、概述

会计职能是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所具有的功能或应起的作用。这就是说,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会计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概括。在我国,关于会计的职能问题,会计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出现了“二职能论”(即反映和监督)、“三职能论”(即反映、监督、参与决策)、“五职能论”(即反映、监督、预测、控制、决策)等,这也是符合会计制度的具体内容,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而发展的道理的。

二、会计核算职能

1.会计核算职能的概念与会计核算的内容

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对客观经济活动的表述和价值数量上的确定,为管理经济活动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单位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进行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的记录、计算和报告。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是会计核算的显著特征。会计就是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去记账、算账和报账,以便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地反映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

2.会计核算的原则

(1)真实。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第一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只有会计核算记录的数字和情况是真实的,才能保证记账、算账、报账是真实的,会计资料才是有用的。

(2)准确。要求对会计事项的处理是合理、合法的,有关数字的计算是正确的。

(3)完整。要求对企业、事业等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活动的各方面或全过程都得到全面的记录、计算和报告,不得有所遗漏。只有会计核算完整,才能为领导、有关单位和群众提供全面、正确的资料,才能为领导做出经营决策、有关单位制定政策计划、群众参与和监督经营活动提供有效的依据。

(4)及时。是要随着经济业务的发生,按时得到会计处理和记录、计算,并根据有关规定按时向有关对象报告。及时为单位领导提供会计信息,有利于领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及时为企业各部门提供会计信息,有利于对生产过程的耗费进行控制,提高经济效益。

三、会计监督职能

1.会计监督的概念

会计监督指在会计工作中,通过记录、计算、分析、检查,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 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所进行的监督。会计监督是会计的一项重要职能。会计监督是我国会计界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虽然有《会计法》的约束,但是实践中仍存在企业会计监督不力的状况,企业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屡查不止,会计报表严重失真,许多经济犯罪多与会计监督力量薄弱有关。

会计监督职能是会计监督工作应发挥的作用或它应有的功能。会计监督的主体是企业、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监督的对象是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

2.会计监督的特点

(1)以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为内容,结合日常会计核算进行,具有连续性和时效性;

(2)以法规、制度、计划、预算、定额为准绳,对即将进行或已经进行的经济活动的合法、合理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制约,具有一定强制性;

(3)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通过监督引导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权衡利弊得失,努力争取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会计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对财产、资金的监督,以保证财产、资金的完整无缺和合理使用;对预算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的监督,以保证完成国家预算;对营业收入和成本、费用的监督,以保证用尽可能少的消耗,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对财经政策和财经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以保证国家财经政策的贯彻和严肃财经纪律。

在实行会计监督时,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更正、补充;对违反国家统一的财政制度财务制度规定的收支,不予办理。如单位行政领导人坚持要办理时,会计人员可以执行,但同时必须上报主管单位及审计机关,否则,会计人员也负有责任。

3.如何更好地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1)正视会计的地位,积极改善会计履行职能的环境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真正发挥会计监督职能,除了需要来自企业内部的监督,还需要财政税务部门、政府审计部门、民间中介机构甚至司法监督部门对企业行为进行监督与控制,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监督环境,促使会计监督职能的正常运转。

[1] [2] 

()加强政府监督

会计工作的普遍性,会计信息的社会性,会计作用的国际性,都要求政府加强会计的监督,使会计信息披露,有个规范统一标准,保证其真实性,增强会计信息的有效性。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会计工作从业人员的管理,执法部门还要强化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责任,对违规违法者追究其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保证法律的权威性。

      ()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监督检查

会计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恪守职业道德,履行会计监督职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日趋复杂,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会计监督难度日益增大。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应脚踏实地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在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核算手续等方面作出不懈的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既精通业务,又熟悉政策的“一专多能”人才,不断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出色的工作赢得社会的公认和尊重,从而实现对经济活动的有力监督。逐步树立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良好风尚,这样才能维护好会计职业的社会形象,增强会计监督的力量。

四、结语

论会计的监督职能范文4

表1列示了国外学者关于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研究的情况。由表1可知,国外学者认为内部审计应当履行监督、评价和咨询的职能,且内部审计实践应密切关注企业的风险,充分利用有利风险或减少不利风险带来的潜在损失,从而实现为组织增值的目的。 

我国学术界对内部审计功能定位的认识并不统一。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①一职能论

一职能论者认为: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审计只具有经济监督一种职能。邓桂兰(1994)认为监督是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审计监督是一项全新的事业。企业的内部审计监督要服务于企业的各项经济工作,是企业的制约机制。樊其国(1997)认为内部审计监督是企业自我约束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二职能论

二职能论者认为内部审计具有经济监督和经济评价两种职能。监督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评价是其主要职能。李景双、沈行(1995)认为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企业既要筹集资金,又要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逐步将建立内部审计部门提到了议事日程。这个阶段的内部审计职能就是为决策层服务,进行经济监督。经济监督是内部审计的根本职能。但是,作者认为在讨论内部审计过程中的“唯监督职能论”的观点是有害的。“唯监督职能论”者摆出的姿态是“钦差大臣”,是监督你来了,这与过去把内部审计人员比作经济警察没有区别。可见,作者不赞同前述的内部审计的“唯监督职能论”,而认为内部审计在履行监督职能的同时还应该履行其他的职能。申香华(2000)认为内部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两种职能。经济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最基本的职能,经济评价职能是由经济监督派生出来的另一种职能,且经济评价职能已显得越来越重要了。作者同时认为内部审计不具有经济鉴证和管理职能。理由是内部审计从企业主体来讲,并非第三者,它做出的鉴定只能是一种自我鉴定,其客观公正性极其有限。同时,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要求内部审计不能承担任何具体的管理职务,只是为管理服务,因而也不具有管理的职能。

③三职能论

三职能论者认为内部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服务三种职能。经济监督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经济评价是经济监督职能的派生职能,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内部审计具有服务职能。孙澄生(2002),蔡艳芳、蒋峰(2006)认为我国内部审计建立以来,有关法规明确其职能为内部审计监督,专司对本部门、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内部审计监督,因而属于“监督主导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内部审计要求的提高,参照国际内部审计组织有关的材料,我国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应由“监督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检查、评价和咨询职能。李喜琴(2003)认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具有管理职能、经济控制、政策服务三种职能。作者认为内部审计从查错防弊到参与内部控制的建立,发展到风险管理,一直都是作为管理的一种手段,具有管理职能。同时,内部审计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控制,其目的是从经济、效率、效果和公正的观点出发,控制企业的经济事件和过程。此外,内部审计具有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服务的职能。

④多职能论

多职能论者认为内部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服务、控制、咨询等职能。张荣荣(2006)认为内部审计首先可以利用其对企业和相关政策较为熟悉的优势,对发现的问题予以披露并提出整改建议,为董事会的决策提供依据,发挥服务职能。其次,内部审计还具有对企业管理者的监督职能、对企业运营体系的控制和鉴证职能。瞿旭在《基于价值增值的治理导向型内部审计研究》一书中认为现代内部审计具备四项职能:控制、监督、评价和咨询。控制职能源于内部审计的本质——一种控制机制。监督职能是由促使内部审计产生的受托责任关系决定的,在监督职能基础上又派生出了评价职能。内部审计机构本身特殊的地位、独特的视角为咨询职能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

综上所述,我国关于内部审计职能的研究多而广,得到较广泛认可的观点是“四职能论”:控制、监督、评价和咨询。

二、内部审计基本功能的界定

根据前面国内外学者的观点,目前关于内部审计功能的说法主要包括控制职能、监督职能、评价职能、保证职能和咨询职能。下面先对这几个职能的概念进行分析,然后梳理出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应赋予内部审计的功能。

(一)控制职能

控制职能源自于内部审计的本质,蔡春(2001)认为审计的本质是经济控制,审计本身就是作为控制手段而产生的,他与控制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和亲密无间的血缘关系。作为审计分支的内部审计也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控制活动,正如王光远所说:“内部审计是确保受托责任履行的控制机制”。从另一个角度看,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核心手段。它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并向管理当局反馈这些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为直接或间接纠正内部控制的偏差、促进内部控制的完善提供依据。所以,作为内部控制构成要素的内部审计,可以看作是对内部控制实施的再控制。内部审计“控制”本质所内含的控制功能是显而易见的,可不必特别指明。

(二)监督职能

内部审计是随着受托责任关系的产生而产生的,对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是其基本职能。内部审计师在组织中所拥有的独特位置、熟知企业经营管理的业务能力及对企业经营条件、内部控制环境等因素的熟悉,使其有能力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实施监督。根据监督职能作用方式的不同,可以将监督分为隐性和显性两种。显性的监督就是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各个层次的管理控制或营运控制所实施的检查,通过检查,发现企业管理控制和营运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及时纠正来避免可能造成的进一步损失。这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监督”。除了这种监督之外,内部审计还能在整个组织中形成一种威慑作用,从而在组织中建立一种隐性的监督气氛。

(三)评价职能

评价职能是指对受托人履行受托责任的行为和结果的评价,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有关受托人各类决策及其执行的科学性、正确性。评价职能是在监督职能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内部审计职能。在强调内部审计的评价职能时,需要对两个问题有足够的认识。首先,所需要评价的行为和结果必须是经过审计证实了的,以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对虚假的过程、结果所进行的评价,即使评价标准很科学,评价过程很严谨,也不可能得出科学的评价结论;此外,评价必须有一套可以参照的标准或指标体系。这种标准和指标体系必须足以反映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具有先进性、客观性和可比性,符合本企业的实际,以便通过比较判断,作出切合实际的结论,对受托人履行受托管理责任的程度或效果做出客观的评价。

(四)保证职能

iia《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词汇表(以下简称为《准则》词汇表)中将保证(assurance)界定为:客观检查相关证据以向组织提供有关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方面的独立评价,可以认为是保证项目的业务类型包括:财务审计、业绩审计、遵循性审计、系统安全审计以及审慎性调查审计。由定义可知,iia所定义的保证其实可以理解为“监督+评价”。

(五)咨询职能

论会计的监督职能范文5

财务治理作为公司治理的一个核心子系统,指的是通过一定的财务治理结构安排,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以形成一种科学的财务约束机制和相互制衡机制,(林钟高,20041。财务治理的目的是协调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和权责关系,以保证企业财务行为的合理性、科学性、效率性和规范化。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安排,形成有相应的财务治理行为主体,不同的财务治理行为主体也就造就了不同的财务监控模式。

众所周知,公司治理结构主要有“一元制”和“二元制”两种模式,因此。构成财务治理行为主体的也就有“一元制”下的“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层”三个层面以及“二元制”下的“股东会、监事会、董事会和经理层”四个层面两种形态。相应地,财务治理的内部监控模式,从理论上来说也就应该分为“三层次”监督和“四层次”监督。但财务治理的监控实践却不是这样,而是多为“三层次”,即“一元制”下的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和财务部门,“二元制”下的监事会、内部审计机构和财务部门。我国是“二元制”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但由于实践中监事会形同虚设,所以又引入了“一元制”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以独立董事为主的“审计委员会”制度。这样就形成了我国现阶段的“四层次”监控模式。但由于法规建设的滞后和不完善,公司内部的监督层次和监督职责范围没有理顺,使改革期望的作用没能得到很好发挥。

笔者认为,企业内部财务监控机构职责的安排要跳出现有规定的公司治理模式约束。从世界范围看,无论是“一元制”,还是正规或非正规的“二元制”,在实践中都出现了问题。同时,我们还要明确,公司治理无论你怎么安排,其最主要目的还是在于监督或控制以维护所有股东及相关利益关系人的利益,因此不能寄希望于通过独立董事制度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何况,我国的独立董事们都是兼职且多是某一领域或方面的理论专家。基于这种认识以及关系理论,对我国公司内部财务监督层次的职责安排作如下探讨。

一、监事会的监督职责构建

监事会是公司内部的最高监督机关,负责对第一层次关系的审查监督,因而它向股东大会报告工作,向全体股东负责。新修订的《公司法》对监事会的职责规定为7个方面,但公司法的上述规定是在没有建立审计委员会情况下制定的,建立了审计委员会后,考虑到审计委员会的建立目的和避免与其职责重叠,监事会的职责应作适当调整。具体可调整为四个方面:一是监督审计委员会的人员聘任和职责履行质量;二是稽核审查董事会预提交股东大会的对外财务报告和利润分配预案;三是对公司董事会成员(包含独立董事)履行职责的合法合规性进行日常监督;四是赋予特殊情况下的外部审计机构聘请权。监督对象的重心应该是审计委员会的职责履行和公司的财务报告。

(一)监督审计委员会的人员聘任和职责履行质量

“审计委员会”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发挥过重大作用,但并不是有了审计委员会,公司财务就一定不会出现问题,美国的实践已经证明。我国“审计委员会”才处于起步阶段,加上工作环境、工作经验和人员大多是外部独立董事等因素影响,其作用和职责履行情况就可想而知。因此,监事会作为公司内部的最后一道监督环节,对审计委员会监督显得非常重要。监事会对审计委员会监督,不仅要对其进行业务职责监督,也要对其人员的来源和质量进行监督,防止出现另一种形式的“内部人控制”现象。由于审计委员会成员大部分是独立董事,他们参加一切董事会的会议和重大决策,因而,监事会通过监督只要能够保证审计委员会有效、客观、诚实地履行职责,监事会的基本监督目标就实现了。所以,应作为监事会的首要职责。美国“审计委员会”制度是世界上最为健全的国家,但为什么财务造假案件还是存在?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审计委员会的制衡监督不够。

(二)稽核审查董事会预提交股东大会的对外财务报告和利润分配预案

监事会建立的主要目的是要保证公司经济活动在国家法规和公司章程约束下健康运行,维护包括中小股东在内的广大股东的利益。股东利益根本上来说就是投资收益,微观到一个公司,就是该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的最终财务成果以及财务成果的分配政策。公司的财务成果是通过会计资料体现的,会计资料上体现的财务成果是否真实、可靠,披露的相关信息是否全面、客观,对股东利益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影响很大。所以,监事会只要做到使公司财务信息真实可靠,利润分配方案合理合规,实际上也就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广大股东的利益。

(三)对公司董事会及其成员(包含独立董事)履行职责的合法合规性进行日常监督

董事作为“经济人”也有“利益”驱动问题,因而履行职务时在一定情况下,也可能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现象。董事的上述行为如果衍生为“董事会”行为,对公司的危害往往是战略性的而且是隐蔽性的,中小股东利益就更难保障。因此,监事会还应对董事会成员履行职责的合法合规性和董事会重大决策的合乎章程和股东大会决议情况进行日常监督。在监督过程中,如发现董事行为或董事会的决议违法、违规或违背公司章程等,可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进行处理或纠正,在提议无果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向证券管理机构及其他有关部门报告。根据受托关系的层次性和责任理论,监事会不应对公司总经理的具体职责行为进行具体监督,它应由董事会及其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执行。

(四)特殊情况下有权决定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本公司临时的外部审计机构

具有“经济警察”光荣称号的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在实践中不少却扮演了不光彩的作弊角色,就连世界上最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安达信公司”都帮着自己的客户进行财务造假,这不能不引起深层次的思考。因此,监事会为了广大股东的利益,为了公司的利益,还应对公司聘请的外部审计机构有关情况进行监督。监督的内容主要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督促公司对外部审计机构进行制度性的轮换;二是发现外部审计机构与公司有合谋作弊造假情况并责成审计委员会改正而无效后,有权决定另聘其他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审计工作。但这只能作为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授权,一旦公司走入正常,外部审计机构的聘请仍应由审计委员会决定,否则会造成职责矛盾,反而不利于监督。另外,为了保证上述各项职责的很好履行。监事的“权威性”、“独立性”、“专业素

质”和“约束处罚措施”很重要。

二、审计委员会监督职责构建

设立“审计委员会”应为解决第二层次的关系监督问题。在这一层次的委托关系中,由于总经理是直接的业务执行者,因而董事会与总经理两者在信息获取上也是不对称的。因而,董事会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即“审计委员会”来评价总经理的业绩,并保证公司公布的财务信息和有关业务信息的充分可靠。从这个角度讲,审计委员会是对董事会负责。但作为财务监督的职能部门,还应向监事会报告工作,接受监事会的再监督。关于审计委员会的职责,《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54条规定了5个方面,但笔者认为由于“审计委员会”的性质以及成员构成,决定了它没有时间(在建立有内部审计机构的情况下,实际上也没有必要)去进行全面性、经常性和一般性的财务监督,监督的主要对象应是总经理履行职务时经济行为的合法合规性,公司财务报告的客观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以及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程度及其有效性。其具体职责根据审计委员会的性质和在有监事会的条件下,应对证监发[2002]1号文的规定作适当调整,主要可安排为:一是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实施和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质量;二是独立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三是检查审核公司各个会计期间的财务会计报告及其披露;四是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五是审查总经理经营公司的适度性。

在上述的五项职责中,加强对内部审计的检查监督应作为中心任务。

第一,内部审计的性质、组织机构和职能决定了内部审计人员既有相应的专业技能,又了解公司的内部控制,还具有相对独立的组织地位,因而可以对公司的内部控制活动作出客观的评价。这样,审计委员会可以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的资源优势,更好地履行职责。

第二,是由公司组织管理体制决定的。在公司的组织结构中,内部审计机构是公司行政系统的一部分,在日常的活动中服从于公司管理当局的指挥。这就形成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角色混同的矛盾现象,当产生某些利益冲突时,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就会难以保证。独立性是保证内部人员客观、公正或免除偏见地从事审计活动的先决条件,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陈汉文,1994)。由审计委员会来对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进行检查监督,能够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进而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审计委员会对内部审计的检查监督主要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部审计制度;二是年度和专项审计工作计划;三是年度和专项审计工作报告。

审计委员会作为公司的一种独立的组织形式,应为常设的监督机构。因此,在人员构成上除独立董事外,还应配有专职审计人员。为了保证该审计人员独立有效地开展工作,公司章程中应为此单列一项并在管理上明确为由董事会聘用。

三、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督职责构建

在上市公司内部,董事会将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委托给总经理,总经理实际上做得更多的还是企业层次上的宏观管理,是公司的日常经营决策。因此,公司具体的日常经营管理是由总经理根据企业目标分解委托给各职能部门经理(或各副总经理)负责的。为了保证总经理目标高质量实现,需要设立由总经理领导并对总经理负责的内部审计机构。对于我国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模式,目前理论界的主流意见主要有三种:第一种为隶属于总经理;第二种是设在监事会;第三种是由董事会或由独立董事为主的审计委员会领导。单从监督角度以及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独立性上看,当然后两种要好。但现代内部审计已经不仅仅是对公司的财政财务等的合规性监督,而是发展成为参与风险管理和治理过程。

根据内部监督层次性特点和我国绝大部分上市公司股权比较集中,容易产生“内部人控制”的现实,笔者赞成内部审计机构在行政上接受总经理领导,但在业务上应接受审计委员会指导,并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接受审计委员会的监督。关于其职责,审计署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安排了七条,从那7条看,审计署制定内部审计机构工作职责的时候考虑了与“审计委员会”工作职责的分工协调问题,因而,对分层设计上市公司财务监督主体职责的时候基本上是适用的,但从适应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一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要求以及公司内部各监督主体监督内容的衔接和完整性来说,应再增加一条,即对会计部门工作质量进行监督评价。另外工作重点应该是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进行评审,其中又应以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中心。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无论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方面,还是在保护企业各利益关系人的权益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是会计机构起着重要作用,而会计机构的独立性是影响内部会计控制职能发挥的重要因素,由于现实中会计机构连基本的独立性都谈不上,因而,监督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

四、财会部门的监督职责构建

论会计的监督职能范文6

    关键词:会计;基本职能;会计核算职能;监督职能

    Abstract: Since accountant theorists to function of accounting research, in the 1990s date tendency micro. After our country joins WTO, the market economy is day by day standard, develop economy's environment has had the radical chang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he breadth which, the depth and the precision realizes to the function of accounting launches the further discussion.

    key word: Accountant; Basic function; Accounting function; Surveillance function

    前言

    职能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会计职能就是会计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会计学术界就在较大范围内对会计职能展开讨论,到70年代末,对会计职能的研究成为会计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并逐渐形成高潮。从“一职能说”(提供信息,会计职能是统一的,也是惟一的)、“二职能说”(反映和监督,反映和控制,反映和管理,核算和监督,核算和管理)、“三职能说”(认为会计职能是计算过去,控制现在,预测未来)、“四职能说”(计算经济效益;收集记录经济事项;传递财务、成本信息;分析预测,参与管理和决策)、“六职能说”(除了传统的核算、监督职能、还有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职能)到“七职能说”,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人们曾欣喜地看到,会计理论的研究成果对指导我国会计工作的实践,充分发挥会计人员做好会计工作的主观能动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会计理论界对会计职能的研究日趋势微,其原因可能缘于人们的认识逐渐趋于一致,即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1985年颁布的第一部《会计法》也对此首肯。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反思我国会计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会计核算和监督这一基本职能,从其实现的深度、广度和精度上重新加以认识,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一、会计核算职能

    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抽象反映就是会计核算职能,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单位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进行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的记录、计算和报告。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是会计核算的显着特征。会计就是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去记账、算账和报账,以便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地反映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

    会计核算的内容是会计对象,具体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经济业务,1985年颁布的《会计法》和2000年修订后的《会计法》将其归纳为七类。它包括:(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如企业的销货款、购货款和其他款项的收付,股票、公司债券和其他票据的收付等;(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如材料的购进与领用,产成品的入库与发出,固定资产的增加与减少;(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收、应付款的发生和结算;(4)资本、基金的增减,如企业实收资本和盈余公积的增加和减少;(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如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支出,管理费用和产品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如企业的销售收入大于业务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表现为盈利,要按规定进行分配,反之即为亏损,要按规定进行弥补;(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竞争会更加激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的大量涌现,市场经济的完善、规范,要求对会计核算的外延和内含应进一步加以认识。首先从广度上分析,应扩大会计核算的范围。现在,不少私营、个体企业尚未建立会计账簿,难以进行会计核算。这样,必然导致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不利于企业自身的管理和发展。从会计的反映对象是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看,只要有经济活动,只要有货币收付行动,就应当从会计上加以核算,大到拥有上百亿元资产的企业集团,小到每一个家庭。至于采用何种记账方法,建立何种账簿,是否进行报账,应视会计主体不同而定。能够采用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应尽量统一,保证核算的规范和指标可比。对于每一个家庭,通过建立简单的账簿核算日常收支,可以控制耗费的发生,掌握支出的流向,配比收入可以计算出结存,把握日常活动的规律,逐步培养起我国公民的经济核算意识。会计教育工作者应当担负起培养公民经济核算意识的职责。每一个公民经济核算意识的增强,必然使国家资源得到最优化利用。其次从深度和精度上分析,我国现有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和职业道德素质,客观地说,同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这种现实需求还有较大差距,高水平的财务总监还是凤毛麟角,非常缺乏。因此,我国的大学本科教育,硕士、博士教育,应当抓紧培养一批具有高深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精、尖人才,以解燃眉之急。在企业内部,会计核算的方式上,应当恢复过去的优良传统,实行厂部核算下的车间核算和班组核算。划小核算单位,将成本、费用、收入、利润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大企业算小账,把经济效益一点一滴挤出来。

    会计核算要求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和比较。(1)真实。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第一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只有会计核算记录的数字和情况是真实的,才能保证记账、算账、报账是真实的,会计资料才是有用的。真实是会计的生命。会计核算的过程应当如实再现经济活动的全貌。(2)准确。要求对会计事项的处理是合理、合法的,有关数字的计算是正确的。(3)完整。要求对企业、事业等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活动的各方面或全过程都得到全面的记录、计算和报告,不得有所遗漏。只有会计核算完整,才能为领导、有关单位和群众提供全面、正确的资料,才能为领导做出经营决策,有关单位制定政策、计划,群众参与和监督经营活动,提供有效的依据。(4)及时。是要随着经济业务的发生,按时得到会计处理和记录、计算,并根据有关规定按时向有关对象报告。及时为单位领导提供会计信息,有利于领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及时为企业各部门提供会计信息,有利于对生产过程的耗费进行控制,提高经济效益。(5)比较。是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从多方面进行比较,作出恰当的估计和判断,做到投入少而产出多。如企业采购材料,销售产品。比较包含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才能发挥会计的应尽之责,会计之于管理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人们习惯对一事项所说的合算不合算,就是看是不是经济、节约。可见,比较是会计核算的内核属性之一。

    二、会计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是会计监督工作应发挥的作用,或它应有的功能。会计监督的主体是企业、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监督的对象是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会计监督的内容主要表现在:(1)监督经济业务的真实性。监督企业、事业等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弄虚作假,严重违法的原始凭证,在不予受理的同时,应当予以扣留,并及时向领导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追求当事人的责任。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经办人员更正、补充。发现账簿记录与实物不符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2)监督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就是要监督企业、单位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凡符合有关规定的,会计人员予以办理。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违法的收支,应当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应向单位领导人提出书面意见,要求处理;对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的违法收支,应当向主管单位或者财政、审计、税务机关报告,以便处理。(3)监督公共财产的完整性。企业、事业等单位的公共财产,包括其各项资产。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要监督公共财产是否得到很好的保管或正确的记录,账实是否相符。发现公共财产短缺或损毁,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会计监督按照与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可分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事前监督指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前,即审核其是否符合有关政策、法令和制度的要求,对于违法的经济活动,要坚决加以限制和制止。只有限制非法活动,才能鼓励正当经营;限制滥用、浪费,才能增产节约,增收节支。事前监督可收防患未然之效,使会计监督处于主动地位。事中、事后的会计监督是对会计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情况及有关资料加以检查和分析。通过检查和分析可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对已发现的问题,要拿出整改意见,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调整经济活动,实现规定要求的预期目标。

    在明确会计监督的内容和过程之后,若把会计监督放置到目前的经济环境之中,审视其质量,就会发现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1)会计监督的主体应当扩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七十三条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会计监督。”现在,在会计核算中伪造、变造会计凭证,建立账外账的现象屡有发生,多数是由单位的会计或受指使、或自己所为形成的。让造假者自身去查假、打假,其结果不难想象。应当看到,我国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好的,他们分布在不同行业的不同单位,是会计监督的主力军。但会计主管部门不应袖手旁观,不能仅仅充当制度的制定者和宣传者,应当介入到会计监督之中,弥补单位会计人员自身监督的不足。(2)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现在,会计委派制的实施,新的会计制度的实行,对客观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不实发挥了抑制作用。但人为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不实,只能靠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来约束。如出于种种目的歪曲企业、单位的财务状况,随意操纵收入、费用的确认标准。或随意改变利润的计算和分配办法,以达到夸大经营者业绩或粉饰公司业绩的目的,其结果必然损害国家和投资者的利益。2000年修订后的《会计法》,虽加大了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人员和单位负责人的处罚力度,但实际效果并不十分明显。虚假会计信息的根本治理,靠会计人员娴熟的业务技术和职业道德在日常核算中的自觉恪守。新闻宣传部门要披露打击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现实案例,弘扬遵守政策、认真负责的会计人员的先进典型,为会计人员营造一种守法、护法、执法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

    会计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核算职能是监督职能的基础和前提。监督职能的发挥能够更好地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能使企业、单位的经营活动实现管理最优,效益最佳的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