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学科的概念教学范例6篇

论历史学科的概念教学

论历史学科的概念教学范文1

一、关于中学历史知识的结构

对中学历史知识结构的认识,是明确历史教学思想的前提。

传统观念将历史知识结构分为具体知识和规律性知识两大类。具体知识,指的是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 人物、原因、经过、结果、影响;规律性知识指的是历史概念、规律之类。从“具体”与“规律”的视角去分 析历史知识的结构,很难反映历史学科的特质,因为其他许多学科的知识构件中也有“具体的”和“规律性的 ”两类。另外,这种框定也存在着概念上的模糊。如历史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均具有弹性,其“具体”可 繁可简,可深可浅;而许多具体规律在中学历史教材中其具体性质要胜于“具体”知识,且规律又有总体的、 阶段的、方面的等等。

基于此,有学者提出,中学历史知识的结构应建立在“史料”与“史论”的框架上。从“史料”与“史论 ”的视角去构建中学历史知识的结构,反映了历史学科的特质,然而它与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又存在着距离。 因为中学历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而不是引导学生去研究历史。学生所涉及的是前人所研 究的成果,即教材;而不是历史现象的本身,即史料。虽然“史料”与“史论”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是十分 重要的,从掌握史料到引出史论,从掌握的史论去分析史料是学生思维质的升华,这个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历史 思维能力的重要所在,但是我们不能忽略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学生首先对“具体”的历史史实及历史概念的理 解与掌握基础之上的。

因此,根据中学历史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将其划分为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原理)三个层次 更为合理。

基本史实是指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基本过程,它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等要素,是一些 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史实。基本史实在中学历史知识结构中属浅层次。

概念是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中学历史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反映了相应历史内容本质的、内在的联系,是 对基本史实实质的抽象概括。基本概念在中学历史知识结构中属中间层次。

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中学历史知识中的基本规律不仅反映历史事物当时具有的 内部本质联系,而且也反映历史事物的发展趋势。历史规律是高度抽象的,它是若干基本概念的概括与组合。 基本规律在中学历史知识结构中属最高层次。

在以上三个层次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对基本知识的分析、归纳、综合、概括形成历史的基本概念 。历史概念的产生,是历史认识过程中的质变,表明人的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学生再通过对历史 概念的准确理解、深刻分析及系统综合,进而把握历史知识体系,认识历史本质,揭示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可见,基本概念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基本概念是基本知识认识上的升华,又是基本 规律形成的基础,所以,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是历史教学的中心环节。

二、历史学科基本概念的分类

从史与论区别的角度,可将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划分为史实概念与理论概念两类。

史实概念是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概括和评价。如“九·一八事变”,包括对该事件基本史实 的概括:历史背景、爆发时间、地点、基本过程;还包括对这一史实的评价;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变中国为其 殖民地阶段,中日矛盾上升,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史实概念依其所反映的内容又可分为事件概念和人物概念。前述“九·一八事变”为事件概念。人物概念 主要包括:所处的时代、类别、事迹、作用等。

从教学实践出发,每一个历史名词都可以视为一个事件概念,如“一条鞭法”“《资治通鉴》”“中国同 盟会”“七七事变”“五四运动”等,每一个具体人物都可以为一个人物概念,如李白、杜甫、洪秀全、李大 钊等。不少事件概念与人物概念是互相包容的,因为“事中有人,人中有事”,如“太平天国运动”与“洪秀 全”,“《新青年》”与“李大钊”。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论事,后者侧重论人。

理论概念是对众多事件概念,主要是同类事件概念共同特征的进一步理论概括。如“封建专制制度”“新 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事件概念与理论概念的关系,是后者包容前者,它们的内容构成都 是有史有论,前者以史为主,后者以论为主。

理论概念在历史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只有掌握了理论概念,才算把握了历史现象的本质,才能在 此基础上总结和掌握基本规律,从而在整体上把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结构。

三、历史学科概念教学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以上两个问题的分析,可以得知,概念教学在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如果从素质教育与 能力培养的角度来审视,概念教学的意义则更为显现。

我们知道,不同的知识具有不同的智力价值,即不同的知识对人的智力发展有不同的促进作用。我们常说 ,学习这种知识有助于记忆的增强,学习那种知识有助于思维的提高,就是这个道理。历史知识中的基本概念 ,特别是其中的理论概念抽象概括程度较高,其智力价值也就较高。在我们的学习实践中,往往有这样的体会 ,曾经学过的基本事实可能会在记忆中很快消失,但基本概念则可保持长久。不仅如此,它还为我们继续学习 历史知识提供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指导,借助它形成的对基本规律的认识更可以受益终生。

在历史教学中,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也能注意从具体史实中概括出史实概念并向理论概念推进,如向学 生指出“农奴”与“奴隶”的区别,“市民阶级”与“城市平民”的不同与演进;要求学生对史实概念进行归 类,如将一系列人物归纳为“地主阶级改革家”“资产阶级革命家”;指导学生根据一般的史实概念进一步概 括出高层次的概念,如根据历次农民战争概括出“农民战争”的共同特点,根据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概括“资产 阶级革命”这一理论概念。但就整个中学历史教学的情况看,对基本概念教学,尤其是理论概念教学,尚重视 得不够。

第一,对史实概念缺乏理论分析。教师在讲课中一般都能注意涉及史实概念,并能向学生提出掌握史实概 念的要求,如要求学生在概括中注意时间、地点、背景、过程、性质、影响几大要素的完备、准确。但对几大 要素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则缺乏理论上的分析。由此造成一种现象,即从表面看,学生对某一史实概念几大 具体要素的掌握毫无问题,而把这一概念作为整体来看,在学生的头脑里仍然是不清晰的。下面以1997年高考 历史单项选择题第23题为例说明。

日本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最突出的表现是:A.掌握政权的人是原属统治阶级的武士;B.不少垄 断资本家由旧式特权商人脱胎而来;C.垄断集团与军阀集团相勾结,推行军国主义政策;D.天皇是国家元首兼 军队最高统帅,拥护专制权力。

这是一道最佳选择题,正确选项为A。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明治维新”这一史实概念的准确理解和全面 分析。明治维新中,由原属统治阶级的武士掌握国家政权,这是封建残余在近代日本国家根本制度上的表现, 决定着日本的政体,影响着日本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以及后来在政治、经济诸方面历史特点的形成。从全国抽 样情况看,这道题答卷的错误率最高。

“明治维新”是教学中的重点,对此内容学生一般都“耳熟能详”。此题的理论要求高,干扰项的干扰性 强,所以造成了考生大面积的失误,这就比较典型地说明了,史实概念教学中史、论分家现象普遍存在。

第二,理论概念教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极其薄弱。教师在向学生提出掌握概念要求时,一般都只落实到史 实概念,很少提出掌握理论概念的具体要求;很少对学生掌握理论概念的情况进行个案分析;也很少要求学生 运用理论概念来判定新的历史材料。以1997年高考历史第19题为例说明。

17世纪的英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下列各项中最能够表明这一性质的是:A.采取武装斗争方式打 败了王军;B.没收、出卖王室土地、废除地主对国王的封建义务;C.处死国王查理一世;D.1649年5 月英国宣 布为共和国。

此题的正确选项为B。这道题的测试结果不够理想。 这道题要求史论结合地论证“资产阶级革命”这一理 论概念。此题的关键是找到最能表明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正确标准,即摧毁封建制度的根基——封建土地所有 制,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占据统治地位,经济基础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而非革命的手段、方式或政权的构成 形式。

理论概念由于适用范围广,抽象概括程度高,其他学科也常常涉及(如上述“资产阶级革命”在政治科中 就已讲过),教师往往以为学生已经理解,这是造成忽视理论概念的原因之一。如1998 年历史高考第12、21、 23、28等题, 涉及“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国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革命”“帝 国主义战争”等理论概念,而这些正是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所以学生失误较多。另外,不少历史教师对历 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缺乏深入的理解与思考,因此,在教学中就难以对基本史实作出较深刻的理论分析,也 就不能指导学生形成科学的理论概念。

第三,目前反映历史教学要求的国家文件,如教学大纲、会考说明、高考说明等,主要从史的角度列出学 生应掌握的教学内容,很少列出理论概念掌握的要求。即使在教学目标中有所涉及,其对历史概念的要求和对 运用史论抽象概括能力的要求,也大多是宏观的,缺乏具体的、详细的条目,这不能不是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 教学,主要是其中的理论概念教学盲目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加强概念教学的建议

加强历史学科的概念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着手。

第一,针对当前中学历史学科理论概念盲目的情况,建议首先应确定构成中学历史学科基本结构的理论概 念。这一点应在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教师参考用书中反映出来。在这方面,原苏联的普通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值 得借鉴。原苏联在1986年8月颁布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 要求六年级学生应掌握的主要理论概念是:历史、 历史文献、原始公社制度及其主要特点、原始人、劳动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劳动工具、劳动生产率、民族、 部落;奴隶制及其主要特点、私有制、剥削、阶级、奴隶、奴隶主、平民、奴隶制社会阶级斗争的必然性、奴 隶制国家、掠夺战争和正义战争、文化、宗教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变相反映;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的进步 性。

在这个大纲中,随着学生年级的上升,对理论概念掌握的要求也随之增多、提高。这种明确的要求有助于 教师和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以及学科体系结构的把握。

第二,认真进行历史学科概念教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根据各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确定各年级掌握的基本概念(史实概念、理论概念),并提出不同要 求。如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主要要求他们对比较简单的史实概念进行概括,如司马迁、四大发明、赤 壁之战等。初二学生的思维开始向抽象思维过渡,可以要求他们对比较复杂的史实概念进行概括,如鸦片战争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同时指导他们学习概括一些抽象程度较低的理论概念,如民族资产阶级、官僚资产 阶级、殖民地、半殖民地等。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抽象能力渐趋形成,并不断提高,应该要求学生自己概括 理论概念,并运用理论概念及其相关的基本规律(原理)去理解、分析新的历史材料,并作出评价。如运用“ 资产阶级革命”这一理论概念来评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具体史实,这在1997年、1998年高考历史试题中均 有所体现。

其二,研究不同层次的史实概念、理论概念的特点及其教学方法。如一般史实概念的概括要求简明、全面 ;理论概念是在基本史实和史实概念基础上的深化和升华,要注意归纳、总结、分析、评价。

其三,正确处理各种概念间的关系。在历史学科概念教学中,史实概念是概念学习的基础,理论概念是概 念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首先可借助理论概念(尽管学生对其最初的认识是模糊的)来抽象概括史实,形成 一般的史实概念;在掌握了一定量的史实概念后,还可借助理论概念对一般史实概念进行归类,并建立起相关 史实概念间的联系,形成学科的概念结构。而在这一般史实概念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加深对理论概念的 理解。但这并不表明学生已经掌握了理论概念。

理论概念由于抽象程度较高,仅靠教师的解释,学生是难以掌握的,必须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并加以 运用,方可掌握。检验学生理论概念是否掌握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运用理论概念来分析历史材料,如前 述根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各具体史实,判断哪项史实最能反映“资产阶级革命”的本质属性。

论历史学科的概念教学范文2

关键词:高中历史;概念教学;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161-01

前言: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迈进,新课标教材在我国高中教育中广泛普及开来。在新课标教材的教学目标设定下,针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标准,概念教学手段逐渐被众多教育者重视和具体应用起来。高中历史的教学任务是培养高中生的综合历史素养,能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够以科学、客观、中立的态度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因此,高中历史教学的具体基础概念需要学生能够较为透彻的理解和记忆,概念教学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手段,它是建立在理论知识概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概念开发,帮助学生能够更加透彻和清晰的记忆概念、理解概念、比较概念以及应用概念,从而通过概念看出历史现象的特征,探究出历史事件的本质。下面就从概念教学的角度来思考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具体应用概念教学手段。

一、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在我国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中明确指出,高中历史教育需要以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全面综合掌握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历史概念的应用,从而培养出全面性的历史素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汲取历史事件带来的智慧,达到提升自己内涵、开阔自身视野以及丰富内心情感和历史使命感的目的。历年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对考试能力有如下要求:“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高中历史实行概念教学是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基础概念传授,让学生以规范的、可理解的框架入手,来达到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和历史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在传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概念教学方式的应用更加注重了学生对客观的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来发表自身的言论和看法,以提升学生的历史洞察力和敏锐力为目标,让学生通过掌握历史概念来把握住时代变迁的节奏,学习其中的奥妙与大智慧[1]。因此,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应用概念教学,形成教学体系中的基础环节,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知识积淀,通过对抽象的历史概念进行理解和探讨,为以后的历史学习奠定良好的根基,使高中生在历史学习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过程及基本原则

1、高中历史概念教学过程分析

概念教学主要分为两大过程:首先,对学生进行原则提示,教师对学生进行历史概念的论述,引导学生自主对历史概念进行自主解读和分析,在把握自然发展规律的进程下,让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基本原则和学习要义准确把握,从而促进教学活动有效进行。接着,对学生进行问题引导,对既定的历史概念进行问题的设计、提出以及探讨,以学生对当前历史概念的掌握程度为基础,结合学生对疑点、难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式的探讨和方法选择[2]。

2、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基本原则

概念教学遵循的基本原则总共有五点:渐进性原则,是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对概念理解的复杂程度为基础;选择性原则,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目标设定,制定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案;主体性原则,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发挥对历史概念的看法和思考;系统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对每节历史课、每个学期、每个专题、每个章节中历史概念进行规划和设置,得到有效控制的目标;目的性原则,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解读历史概念,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教学。

三、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具体应用对策

首先,根据不同时期的历史概念进行梳理,处理好每个阶段历史概念的衔接,总结各阶段历史概念的特征本质。实行概念教学时最重要的就是对历史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把握,为学生确定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概念,并在当前阶段的学习之后,为学生指出该历史概念的前后背景是如何发展和变化的。其次,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特点以及认识规律为前提,处理好概念教学浅入深出的节奏。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的历史概念掌握要求应该有所区别,以认识规律为基础,制定符合不同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概念定位,从而达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目的[3]。最后,遵循历史概念的客观性,处理好每个概念之间的环节联系。在概念的引入和分析中,要帮助学生从表面入手,建立起直观性更强、理解性更深的教学方式,引用具体实例来降低历史概念的抽象意义,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历史概念的客观性。

结论:综上所述,高中历史不仅仅是对过去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单纯教学,更是对历史的解读和思考中,发现和探索人类进步的精神以及时展的先进意义。而在我国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针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标准,概念教学手段逐渐被众多教育者重视和具体应用起来。概念教学对于高中历史来说有着很好的点拨和开发作用,通过培养学生的客观科学素养来对学生进行概念式的启迪,基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程度,对教学方案进行系统设计和规划,达到学生能够从概念入手,更加准确和透彻的了解理论知识。总的来说,概念教学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手段,其建立在理论知识概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概念开发,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综合形成,概念教学对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多元智力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马 宁.新课程背景下加强历史概念教学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2,06:33-35.

论历史学科的概念教学范文3

关键词:初中历史 概念教学 原因 措施

一、首先是教师层面

要熟练有效地开展概念教学,需要初中历史老师具备相当高的素质。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备受关注。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1.高校培养方面

现在中学历史老师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师范院校,现在的师范教育存在不少缺陷。如教育内容过于知识化、学术化,教育专业技能或教育类课程的学习重视不够,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

相脱离的问题……这些都不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因此,要培养出高质量的中学历史教师,师教育必须全面改革,由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转向对专业态度和专业精神等方面的综合训练,归纳起来是对以下能力的培养:

1.1史学研究能力。高校教育中,对于师范生的专亚知识培养是很到位的,但是对于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培养,还没引起足够的重视。初中教学中要求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论从史出”的历史研究方法,首先,教师自己就要掌握一定的史学研究能力,这样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一些学生认为生淫的概念,教师能通过自己的研究,深入浅出地讲给学生听,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1.2教育教学能力。在历史概念教学中,需要历史教师熟练掌握三大能力:第一,合理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历史概念具有广泛性,涉及面广,这就需要中学历史老师有较强的课程资源开发和整合能力,在介绍部分概念的时候,能够通过自己的整合,让学生在已知概念基础上去理解和把握,推动概念教学的教学效果。第二,熟练处理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现在城区的中学已经普遍使用多媒体教学,作为一名专任历史教师,应该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并且能熟练处理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直观、丰富地了解历史,掌握历史。在介绍部分概念的时候,如果能结合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第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作为一名教师,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是基本职业素养,在概念教学过程中,这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中学阶段很多需要掌握的概念是教材上并没直接下定义的,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学会自己归纳总结,用精炼、准确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和表达。

1.3贯彻落实新课改的能力。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深入贯彻落实课改精神,首先要求我们的历史老师对于新课改有足够的了解。所以在高校教育中,要加强对课改精神的贯彻、落实,让每一位师范生熟悉课改精神,懂得如何践行。

二、在职培养方面

真正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中,教师才明白自己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哪些方面应该加强。校本教研立足于教学实践,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重心,因此,加强中学的校本教研,是促成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教师职业培训,教研组组织的各项教学活动,备课组的集体备课等,都能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专业成长。

三、教师个人方面

1.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学记》有云:亲其师而信其道,一位墨守成规的老师是不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与时俱进,用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的老师才是经得起教学实践考验的。历史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用其指导自己的教学实际。

2.能熟练掌握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在现代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学方法方式各异,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做一名智慧教师,能熟练掌握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且能灵活运用于历史教学当中,用最合适的方法来辅助教学,方能事半功倍。

3.对学生的学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教师的备课过程中,除了要重视备教材、备设计、备策略、备课程标准、备重点难点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备学情。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同样的,不同班级的学生,也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特点。只有备好学情,才能选出最适合学生的教法,从而达到教学相长。

4.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扎实的专业基础是一名历史教师所应该具备的最基础的素质。教师的专业基础体现在:具备丰富的通史知识和史学理论,了解史学研究的最新动态,能保证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完全满足历史教学的需要。除此之外,由于历史学科综合性强,历史教师还应该具备相关科学领域的相关知识,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全方面发展的需要。

四、教材层面

1.从编写人员来讲,要配备优秀的教科书编写队伍。这一支队伍应该包含三类人,高级专家,有经验的中学教师,以及专业编写人员,这样一来,三者结合,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这样教科书的编写才会走入良性循环。

2.从编写设计来看,要结合初中生的特点,构建历史学科基本结构,明确该学生掌握的理论概念,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要求,在概念的表述形式方面也可以适当地改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初一、初二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但是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在这个阶段,概念可以结合图片、表格等不同形式进行辅助表达。初二转初三之后,学生基本的历史素养已经构建,这个时候抽象能力不断提高,部分概念可以由学生自己概括得出,教材的概念表述可以慢慢倾向于理论概念的表述。

3.从编写内容来看,要贯彻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对于史学界存在争议的概念,应该列举出来,让学生自己思考、判断,同时,要把部分缺失的历史知识补全,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五、学生层面

1.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21世纪,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非常多,课本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历史学习的需求,所以中学生在课余时间应该积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从多角度、多方面去了解历史。尤其是对于不太理解的概念,要通过自己的再学习,将概念掌握。

2.要掌握学习概念的方法,尤其是培养从材料中总结概念的能力。论从史出,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史料研究和分析的方法,学生才能真正自己找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真正掌握概念。

参考文献

论历史学科的概念教学范文4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堂 教学有效性 概念教学法

概念的转变会引发认知方面的冲突,学生首先意识到的是新的知识和以往自己形成的观念有一定的差别,这也是认知冲突出现的最主要原因,然后学生应该对新知识以及旧的知识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调整,从而更好的对其冲突进行解决。作为历史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根据学生已有的概念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产生一定的认知方面的冲突,并进行概念的引进,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冲突的解决,进行概念的转变。

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将概念教学法引入进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中学历史概念教学法的含义

在进行历史教学的时候将历史概念更好的利用进去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其运用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处理历史资料方面的问题,这对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以及辩证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师在进行概念教学的时候应该正确的理解历史概念,并根据概念和一些标志性的事件、历史现象以及历史人物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历史线索以及史实进行把握,从而养成属于学生自己的历史思维。

(二)在历史教学中将概念教学法运用进去的必要性以及可能性

1、概念教学法符合学生本身的身心发展情况

在中学时期,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会发展重大的变化,就生理而言,学生的身高体重以及面部等变化显著,本身的发育愈加成熟,这个时候,学生会觉得自己长大了,希望能够扮演新的角色并获得认可。

首先,中学生自身的思维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愈加的明显,这样就使其自身的预计性、假设性、内省性得到明显的提高,学生自身的推理能力会得到很快的发展,这对其逻辑思维的养成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学生本身的情感分化以及情绪分化的水平提高非常快,并且情绪不够稳定,容易产生消极心理,并且在其情感方面,中学生内心情感也更加丰富,但是承受挫折和耐受力比较差,所以必须将集体力量发挥出来,而概念教学法便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最后,学生的逆反心理提高,对友谊特别是异性朋友更加的重视,若是没有正确的引导,那么很容易产生偏激心理。在概念教学中进行集体合作,恰好能够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以及社会归属感。所以说,概念教学法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将其引入到历史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概念教学法的作用

(一)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团队精神

在中学历史中将历史教学法引入进去能够满足学生自身的社会归属感。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给学生创造出一种相对宽松和和谐的教学环境,井分组的办法运用进去,想要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必须真正的敢于承担责任,实现自我的价值,并且还要和其他成员进行配合,这样才能够将团队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在历史教学中将概念教学法运用进去,能够更好的让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进一步的养成团队以及合作的观念,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将来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二)能够转变教学观念,对教学水平提高是非常有利的

概念教学法对历史老师提出的要求更多。老师在运用概念教学法进行教学之前必须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工作,教材进行研究和整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和筹划,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一些历史概念,并对其来源进行分析,从而为教学的展开做好准备。在教学的时候让小组之间进行合作进行历史概念的解谜,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配合,并给学生恰当的评价。这便需要来世在进行教学之前必须对各种教学理论、教材以及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这样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才能够真正的做到游刃有余。虽然看上去,老师的工作量更大,但是实际上,老师的教学水平以及课堂效率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能够让其更加的科学

理论是来源于实践的,并且实践还会提升理论的科学程度。概念教学法也是如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理论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其进行改进,这对概念教学法的完善和提高是非常有利的,能够让其更加的完善和科学。

(四)能够更好促进新课改的进行

概念教学法是符合新课改需要的,进行理论的构建是概念教学法的基础。其理论能够将新课改的精神体现在教学中去,所以其应用能够更好的促进新课改的进行和发展。

(五)能够更好的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将概念教学法应用到历史教学中去能够更好的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认知冲突的存在能够将学生的兴趣更好的激发出来,这能够更好的提高历史教学本身的趣味性。学生在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体验的过程中,便能够很好的进行教学理论的掌握,这对课堂有效性提升有着重要作用,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结语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将概念教学法引入进去,对于教学是非常有效的,其能够保证新课改的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是就目前而言,在教学的时候其仍旧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说,需要高素质的老师,需要多媒体的支持,班级的人数不能过多。所以学校必须不断的对自己的条件进行完善,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不断的对其概念和应用进行完善,才能将其积极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刘俊文.浅析参与式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2(83)

[2]李强.关于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3(07)

[3]周勇.影视材料在中学历史探究式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研究,2007(11)

论历史学科的概念教学范文5

【关键词】中学历史 阅读能力

一、提出中学历史阅读能力的培养的依据

1.历史阅读的特殊性。 我们常说:“文史不分家”,说明历史学科与语文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历史学科的语言更具有科学性。很多历史概念都有其特定的内涵,不像写作文,可以灵活一些。第二,历史学科的知识概念存在着两类不同的概念:一般概念和学科特有概念。一般概念的认识和掌握的手法注重概括;学科特有的概念则注重分析与综合。第三,历史学科有着区别于其他学科的认识形式:考实性认识、抽象性认识和价值性认识。考实性认识是“全部历史认识中最基础的一步”,其目的“在于求得历史之真”

2.中学历史学科能力培养和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首先,中学历史教学心理学认为:历史阅读能力是中学历史学科的三项能力之一,也是其它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基础,因此,必须把培养历史阅读能力作为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首要途径。 其次,从教学的主体性原则来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所以要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推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就必须使学生会阅读。

二、中学历史阅读能力的培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首先,通过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把中学历史教学心理学应用于中学历史阅读的教学实践,可以构建中学历史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体系,进一步建设和丰富中学历史教学心理学,同时,为中学历史教师的阅读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其次,能够推动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历史学习能力的发展,而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发展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

第三,改革传统的课堂教 学,提高中学历史教学成绩。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知识讲授为主的,教师的精力主要用于对知识的整理和诠释,而对学生学习心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过程缺少应有的重视,从而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成绩不太理想。而随着学生以阅读能力为基础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自主性的增强,教师就能够逐步摆脱传统历史教学模式,把主要精力放到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师生的交流互动上,这样就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取得良好的教学成绩。

三、中学历史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

1.加强指导阅读的示范作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受年龄、知识积累的影响,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讲授新课时,老师应作阅读示范,以教师的思维活动带动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反复强调和不断的实践,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2.指导学生带着目标仔细阅读课本。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前应对课本进行深入钻研,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精心巧妙地筛选几个知识性、思维性比较强,提纲挈领的思考题,让学生阅读时,带着问题,有目标地阅读。有目标的阅读有利于学生及时准确地抓住课本的中心、重点,对提高学习效果起重要作用。

3.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阅读思维能力。教师传授的阅读方法转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通过大量的思维训练活动来完成,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①强调历史课的预习作用。②指导学生设计板书标题,培养学生概括提炼观点的能力。③由学生用简炼的语言来概述历史事件,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④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广开思路,根据历史的客观情况,作出合理分析,使学生得到阅读能力训练的机会。⑤设计适当、适量、高质量的练习题,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应用,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⑥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做好笔记有助于学生明确记忆目标,提高阅读水平。

4.利用课本原始材料,通过对材料解析题、问答题的训练,提高学生阅读水平。课本原始史料是对课文重要内容的补充说明,在历史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往往被学生忽略。指导学生如何把握史料与课本正文的关系,如何从材料的出处、时间、内容等信息同课文整体内容相结合。对提高阅读能力、解题技巧、答题的正确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论历史学科的概念教学范文6

一、准确把握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明确概念含义是全面准确理解历史概念的关键,由于学生知识与思维水平的限制,尤其是刚升入高中学习的学生,对于众多繁杂的历史概念理解往往是含糊其辞、模棱两可的,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弄清概念的来龙去脉,明确每个概念形成的过程及发展变化,准确领会概念的含义,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学习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时,应该明白“皇帝”的来历,即是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的功劳“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所以把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秦王希望他的统治世代留传下去,自称始皇帝,皇帝具有“皇权至高、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的特点,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又如,承相制度,在秦建立中央官制时,丞相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的“三公”之一,因而其权势就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特殊性,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于是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矛盾,就是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在以后历代的加强中央集权过程中,相权都是要被不同形式的分割或限制的。因而在中国封建社会各个时期,强化皇权,削弱相权,成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一项重要内容,最后形成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的趋势,从而加深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深刻认识。然而,教材中许多历史概念的外延是隐蔽的,需要教师进一步挖掘,而那种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表面上,要想学好历史,提升能力的想法是不可能的。可以说历史概念的准确、全面把握是学好历史的前提和基础。

二、层次分解,加强对历史概念的理解

历史概念的层次分解就是把历史概念的内容分解成为若干相互联系的点和面,通过逐项分析来加深对概念完整理解的方法,在历史教材中,有相当的一些概念是复杂、抽象的,按学生已有的知识是难以理解的,所以教师教学中须把复杂抽象的概念层层分解,这有利于加深对概念的全面认识和理解,使学生对概念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的判断,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专制主义是与民主制度相对立的概念,体现在帝位终身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制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通过以上层层分解,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有了一个完整的理解,这样层层分解后,复杂抽象的历史概念,显然很快被学生接受,从而也为学生全面了解封建社会重要政治制度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科学的历史概念。

三、纵横联系,加强历史概念的运用

历史概念之间也不是孤立的,而是纵横交错,相互影响的,从而构成一个复杂又统一的历史体系,把握历史概念进行纵横联系,可以达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触类旁通、相互启发的效果。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不是一个单独的政治体制与之相配套的历史内容还有如为了保证政治体制得以延续,官僚体系得以巩固的古代选官制度;为巩固皇权加强对地方官员进行考核和监视的监察体制,为防止地方割据,削弱地方权力加强地方监管的地方行政区划,以及为了加强政治上的大一统而在思想上的控制和文化上的箝制政策等等。通过对这些历史现象的讲述来加深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从而把相关的知识紧密的联系起来,构建知识体系,这种历史概念的纵横联系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深层的理解。

四、对比迁移,揭示历史概念间的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