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农业农村工作的思考范例6篇

人大农业农村工作的思考

人大农业农村工作的思考范文1

一、全面取消农业税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1、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的改善。实行税费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实践“三个代表”,维护群众根本利益,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规范农村税费制度。今年,我县已全面取消农业税,结合退耕还林政策和国家粮食直补政策,我县农民总负担大幅度的减少,小部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较好的村甚至实现了零负担。充分体现了党对农民的关心和以民为本的要求,进一步改善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2、减少了干群矛盾,促进了农村的稳定。农村税费征收历来是农村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一方面,由于农民负担重,导致征收难;另一方面,由于农民缴费纳税意识不强,拖欠、抵制、拒交税费现象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乡村干部在征收中迫于无奈而采用行政命令的工作方式,曾经伤害过不少群众的感情,党群干群关系较为紧张。取消农业税后,首先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农民得到了实惠,气顺了,心齐了,一些误解消除了,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干群矛盾也渐渐减少了。其次是乡村干部得到了“松绑”,一定程度上从收钱收粮的事务中摆脱出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群众谋利益、办好事,从侧面也进一步拉近了干群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3、实行“一事一议”,促进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在费改税后,我县广大农村都在3年内逐年减少直至全部取消劳动积累工、义务工,村内兴办水利、修桥铺路等集体生产和公益事业的用工,村内兴办集体事业和公益事业,都遵循了“量力而行、控制上限、民主决策、群众受益”的原则,实行“一事一议”,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能办不能办,群众说了算”,做到了“大家事大家议”。农村各基层普遍把财务收支、土地征用、计划生育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焦点问题予以公开、公示,建立健全了村务公开制度,形成了分层次、全方位接受群众监督的良好氛围。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农村民主管理的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全面取消农业税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乡镇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给如何进一步加大乡镇机构改革的力度,大力裁减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去年为例,用农业税减去国家退耕还林补贴及粮食直补资金后,国家还需要倒贴钱给农民。取消农业税后,同等环境下,乡镇财政收入平均减少三成左右,桂东是一个部级扶贫困县,在原本财力就非常吃紧的情况下,这无异于是雪上加霜。有的乡镇政府职能过宽、机构臃肿、支出膨胀,是造成农民负担过重、财政入不敷出的重要原因。取消农业税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加大了乡镇财政的困难,这就要求我县下定决心,精减乡镇机构人员。从这个意义上讲,取消农业税对乡镇机构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更加急迫的要求。

2、村组干部报酬有所下降,给如何进一步改进村组干部的任用和管理,如何调动村组干部的积极性,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县以往都采取县、乡、村三级筹集资金的办法解决村组干部的报酬。取消农业税后村一级的减收幅度增大,不少村干部工资报酬难以及时兑现,而村小组长甚至是零报酬,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组干部思想的稳定和工作的积极性。当前,农村各种矛盾包罗方方面面,工作难度很大,农村基层干部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但他们的报酬却很低,与外出务工、兴办个体经济的相比要少得多。另外,当前国家干部的“入口关”进一步规范化、严格化,村干部的出路基本被堵死,不像过去那样干得好就可以录用为国家干部或安排到乡镇部门、事业单位工作。因此,很多有能力的人都不想当村干部了。这就对我县如何进一步改革村组干部的任用和管理,充分调动村组干部的积极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在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如何真正全面准确的考核村干部的工作业绩也给我县乡镇党委、政府摆出了又一道难题。

3、农业税取消后,各种“创收”途径被堵,如何偿还乡村债务,如何加大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先的软硬建设力度,对乡村两级党组织如何发展乡村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税费改革,为治理农村“三乱”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今进一步取消了农业税,基本上堵住了乡村两级各种“创收”的途径。在我县部分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本来就很少很少的情况下,给村级基层组织开展农村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目前我县乡村债务普遍较重,有的村竟然连一本材料纸都买不起,而农村一些事情又必须要办,而且没有钱的话根本就无法办。这就对我县乡村两级党组织如何发展乡村经济,培植财源,增加乡村集体经济收入,从根本上缓解收支矛盾,提出了新的要求。

4、农村办实事实行“一事一议”,对我们如何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水平,如何把办实事与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结合起来,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税费改革后,我县农村“一事一议”工作走上了规范化,“一事一议”的实际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村内集体事业和公益事业的发展。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进一步提高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水平,要求我们加强对农民群众民主观念和法制观念的教育,进一步改进和规范村民代表大会、村民议事等制度。

三、全面取消农业税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要解决好村干部思想认识问题。取消农业税后,一部分党员干部思想上存在着盲目乐观的思想倾向,认为取消农业税了,再也不用为完成农业税征收任务发愁了,认为基层干部更好当了,有的村干部竟然告假外出务工,年底回来分一份工资就了事了,用桂东群众的一句土话就叫“占着茅厕不拉屎”。还有一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着消极畏难的“四忧”情绪。即一忧工资难以再兑现提高。二忧资金更加短缺,工作难以开展。三忧无钱为村集体办实事,影响个人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有激流勇退的想法。四忧村债务难以偿还。针对上述两种思想倾向,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通过深入学习和做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克服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的盲目乐观和消极畏难等不正确的思想情绪,结合当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研究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特别是对那些只想着拿工资却无心为农村、农民服务的村干部,要趁农村村支两委换届选举的契机进行更换或辞退,切实保证农村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2、要解决好农村体制的问题。要加大乡镇机构改革和干部制度改革的力度,从制度上保证取消农业税后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一要实行乡镇机构改革,抓紧研究乡镇“七所八站”的机构改革。二要精减村干部,减轻村级负担。当前,要适当调整村干部规模,精减村干部,考虑实行小村并大村和村支两委干部交叉兼职。三要因地制宜设置村干职数。特别是小村与大村村干职数均等而工作量不平衡的问题,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设置职数,不搞“四个主要干部”的一刀切形式。四要充分发挥好主要干部以外的村、支委成员及村小组长的作用,切实解决部分职务只好由村民“轮流坐庄”的被动局面,另外,也要重视年轻干部和女干部的配备,从整体上提升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

3、要解决好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农村基层组织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各项工作的第一要务。首先,要大力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走多元化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依托本地的资源和环境优势,最大限度地盘活现有的存量资产,增强乡村集体经济实力。当前,就是要结合桂东的实际,大力培育新财源,继续支持以入股电站、发展民营经济等形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其次,要大力鼓励和支持二、三产业的发展,发展适合于当地的特色产业,重点培养好一批经济能人,把他们吸收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队伍中来。第三,要积极组织有知识的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到外地发达的城镇和农村学习先进经验和科学技术,同时要积极鼓励、动员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发展,探索适合于本地经济发展的路子,带领更多的农民共同致富。第四,要切实加大建整扶贫工作力度,转移工作重点,由过去的“物质扶贫”转向“精神扶贫”,由“短期行为”转为“长远发展”。

人大农业农村工作的思考范文2

一、提高认识,增强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问题。今年以来,中央和省、市委将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我县是一个农业县,“三农”问题事关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小康社会建设的大局。能否维护大局稳定,保持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肩负着艰巨的历史重任。

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是党中央在总结多年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新任务要求,采取的一项战略性举措,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推进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有利于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内在动力,调动各级党组织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积极性;有利于深入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持农村稳定。近年来,我县按照“县、乡、村三级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争创活动,有力地提升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但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也还存在着创建目标不够明确、创建措施不够有力、创建水平不高等问题,致使个别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不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较弱,影响了“三级联创”活动的整体水平。因此,各级党组织一定要从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扎扎实实地把“三级联创”活动各项目标措施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不断开创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局面,为“三大战略”的顺利实施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进一步明确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目标要求

我县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的大局,从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上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三大战略”的顺利实施和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具体目标要求是:

1、“五个好”村党组织:一是领导班子好。能够自觉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两委班子成员结构合理,平均年龄不超过45岁,高中文化程度的达到50%以上,掌握一至二门实用技术,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班子团结协作,发展意识强、思路清,廉洁勤政,奋发有为,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公道正派、懂科技、会管理、热心为群众办实事,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重视后备干部的培养,村级配套组织健全,作用发挥好。二是党员干部队伍好。村组干部、党员带头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学习培训,带头完成乡村公益事业;认真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断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明显;注重在青年、妇女和致富能人中发展党员,党员队伍结构逐步改善。三是工作机制好。抓基层组织建设目标明确,责任清晰,措施有力;坚持村务公开制度,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得到落实,村级集体经济管理规范;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关系协调,工作运行规范,服务优质高效;干部帮扶能力强,每名有帮扶能力的党员至少帮扶一户贫困户;有固定的党员活动室,组织生活经常化、制度化。四是小康建设业绩好。在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创办龙头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有新举措、新成效,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本乡镇平均水平;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措施得力,集体经济年收入不低于3万元;计划生育工作任务完成好,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五是农民群众反映好。班子及成员在群众中威信高,党员干部热心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工作作风和工作实绩让群众满意,党群干群关系密切,群众满意率达到80%以上。

2、“五个好”乡镇党委:一是领导班子好。能够自觉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廉洁勤政,团结协调,发展意识强;党政领导班子年龄、文化、专业结构合理,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党性强,作风正,思想解放,观念较新,组织领导和决策能力强,群众威信高,能够认真履行“直接责任人”的职责;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居全县前列,“五个好”村党组织和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数,必须达到本乡镇村数和站所数的50%以上。二是党员干部队伍好。重视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常抓教育培训,强化监督管理;乡镇干部和党员队伍素质优良,乡镇干部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达到80%以上,能指导群众脱贫致富,受群众拥护;无“三乱”现象发生,违纪违规行为能够及时得到纠正处理。三是工作机制好。学习、决策、管理和监督制度健全,落实到位;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制坚持到位,执行效果好;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民主建设、廉政建设、财务管理、政务公开、决策议事、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包村责任制完备,并能贯彻落实。四是小康建设业绩好。有符合当地实际的经济发展思路,农业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农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计划生育工作在全县排位靠前,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五是农民群众反映好。乡镇干部尊重农民,爱护农民,诚心诚意为农民群众服务;工作措施符合群众意愿,工作作风和工作实绩得到群众认可,服务优质高效,党群干群关系密切,群众满意率达到80%以上。

3、基层满意的县属涉农部门和群众满意的乡镇站所:一是有一个好班子。自觉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班子团结协调,廉洁勤政,开拓创新意识强,负责同志工作思路清,能够带领干部职工围绕全县和乡镇工作大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年终综合考核位居全县或系统前列。二是有一支好队伍。党的活动开展正常,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和骨干带头作用;干部职工爱岗敬业、业务精通、行为规范、廉洁奉公;重视干部学习教育培训,干部队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达到80%以上。三是有一种好作(行)风。经常开展树机关形象活动,干部职工为“三农”服务意识强;机关风气正,工作氛围好,工作质量优、效率高;坚持开展行风评议,无违纪违法行为和“三乱”现象发生。四是有一套好制度。民主建设、廉政建设、财务管理、决策议事等制度健全完善,并能贯彻落实;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成效明显。五是有一份好业绩。在全县、乡镇或系统行业中工作成绩突出,考核考评位次靠前,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满意。

4、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一是县委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用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指导工作,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农村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排全市前列。二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具体,工作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到位,并且建立了有效的经费投入机制,各项措施得力并得到有效落实;“五个好”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分别占乡镇和村总数的70%以上。三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推进,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年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四是县属涉农部门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意识强、服务措施实、服务质量高,严格依法办事,基层单位和群众满意,不发生恶性涉农事件。五是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农民群众的民利得到尊重和保障,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计划生育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三、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具体措施

1、围绕提高执政能力,大力加强乡村班子建设。结合农村基层组织集中整建工作,真正把政治素质好、善抓项目、会抓项目,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五干型”干部充实进乡镇领导班子;通过“两推一选”和村民“直选”,把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致富能人选拔进村级两委班子,切实发挥他们领导农村经济建设、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带头作用。同时,要采取包村帮扶、组织调整等方式,对“懒、散、瘫、弱”班子进行集中整治,力促后进村转化升级,切实提高乡村领导班子的整体工作水平。

2、围绕提高队伍素质,认真开展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县、乡镇党校和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主阵地作用,认真组织实施“万名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工程”,结合“双培双带”工程的实施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把农村党员、干部、致富能人和致富带头人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四支队伍”作为培养的重点,采取传统培训手段与现代培训手段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走出去学习与请进来指导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着力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农业实用技术、产业化经营知识和项目知识培训。通过培训,增强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同时,要结合党员的实际,精心创设党性实践活动载体,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平台,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3、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深入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双培双带”工程是一项切合农村实际的党建创新工程,其根本目标与“三级联创”活动是完全一致的。全县各级党组织要把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与实施“双培双带”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县、乡镇、村三级的职能作用,以“双培双带”工程为载体,不断丰富“三级联创”活动的内涵,促进“三级联创”活动各项目标措施的落实,推动“三级联创”活动向纵深发展。

4、围绕夯实工作基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带领群众共同发展的物质基础。乡村党组织要因地制宜,围绕重点产业的发展,立足当地丰富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千方百计抓项目、引资金,积极兴办一批符合市场化、产业化、企业化的村级集体经济实体;充分利用农村便利条件,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草畜业、养殖业,把集体经济收入同技术服务、物资服务和流通有机结合起来,为农户提前、产中、产后服务,在服务农业产业化中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增加,不断夯实村级组织为民办实事的物质基础。

5、围绕加强民主建设,大力推进村级规范化管理。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制度、村务公开督查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健全议事决策规则,强化民主管理和监督,规范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程序,进一步落实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要切实转变各级党组织、特别是涉农部门的工作作风,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奉献意识、服务意识,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规范服务项目和标准,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健全完善“三级联创”的考核制度

加强检查,严格考核,科学评比,是确保“三级联创”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手段。各乡镇党委要因地制宜,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抓紧研究制定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具体考核办法和细则,建立健全评比考核制度。从2005年开始,按照新的“五好”标准和要求,认真开展创建活动,重新考核命名“五好”乡镇党委、村党组织。

1、考核的原则。本着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坚持标准、动态考核的原则,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坚持群众评议、自我评议和组织考核相统一,力求全面、准确、客观、公正地反映各级党组织的工作和开展活动的实际效果。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的考核每年进行一次,市委对创建活动二年进行一次评选表彰,已被命名和表彰的单位,都要参加下年度的新一轮考核评选。

2、考核的责任主体。县委和乡镇党委负责“三级联创”活动的组织实施和督查考核。县委考核乡镇党委及县属涉农部门,乡镇党委考核村党组织及基层满意的乡镇站所。

3、考核审批程序。“五个好”村党组织由村党组织申报,乡镇党委考核推荐,县委审批;“五个好”乡镇党委由乡镇党委申报,县委考核审批;基层满意的县属涉农部门,由县委组织评选并审批;群众满意的乡镇站所由乡镇党委组织评选,征求行业主管部门意见后,报县委审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由县委申报,市委考核审批;省委命名表彰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五个好”乡镇党委、“五个好”村党组织由县委申报,市委组织部考核推荐,报省委复核审批。

4、考核结果的使用。把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情况,作为考核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和对其使用的重要依据。对于抓“三级联创”活动积极性高、措施实、方法新、效果好的乡镇、单位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予以表彰奖励。对经济增长幅度和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排名均靠后,以及发生恶性涉农案件、大规模和弄虚作假的乡镇和单位,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不能评为先进。同时,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责任落实情况、领导干部包村和联系点工作情况一并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个人政绩档案,作为评先树优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之一。

人大农业农村工作的思考范文3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这次新农村建设和一村一品建设“双百万户示范工程”动员会议,主要任务是安排部署实施新农村建设和一村一品建设“双百万户示范工程”的具体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一村一品发展,努力促进全县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实施新农村建设和一村一品建设“双百万户示范工程”的重要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新的伟大工程,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根本要求。发展一村一品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支撑和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双百万户示范工程”,加快发展一村一品,对于推动农业稳定发展、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繁荣农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实施“双百万户示范工程”是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要求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明确了发展一村一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研究新农村建设和一村一品发展,先后印发了《山阳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和《山阳县“十一五”一村一品发展规划》,确定了全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一村一品的具体思路和目标任务,突出抓了5个新农村试点村、3个一村一品样板村、12个示范村和130个推进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从试点示范的具体实践来看,全县建设新农村、发展一村一品的合力尚未形成,重基础设施建设轻主导产业发展的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少数乡镇和村组等、靠思想严重,制约了新农村建设和一村一品发展。实施“双百万户示范工程”,通过驻村指导员直接将政策、资金、技术带到村组,实现新农村建设、一村一品发展所需力量、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有效整合,从而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一村一品发展步伐。

(二)实施“双百万户示范工程”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的有效举措。农村经济发展,产业是支撑。实施“双百万户示范工程”,通过驻村指导员长期驻村包户指导,以技术入股、资金参股、示范带动等多种形式,建立与农民群众和专业大户、产业协会、龙头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及时将科技应用新技术、经营管理新理念和市场供求新信息送到企业、送到农村、送到农民手中,指导企业抓技改、抓创新,帮助农民学科学、用科技,引导企业、协会和农民规范生产、标准加工、现代经营,使新工艺、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增加农民收入。

(三)实施“双百万户示范工程”是培养锻炼干部、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当前,有一些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讲起专业知识是行家里手,讲起思想观念是紧跟时代步伐,但是不懂群众讲话,不会群众语言,到了群众中间只会唱调子、喊口号,不知道怎样去做群众工作,不知道怎样帮助群众致富,影响了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造成工作被动。实施“双百万户示范工程”,为广大干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帮助群众提供了一次良好机遇,为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农户施展才华搭建了一个平台,也为县委、县政府培养干部、锻炼干部、发现人才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干部素质,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造就一支思想端正、作风过硬、素质优良、联系群众、求真务实的干部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把握重点,明确实施新农村建设和一村一品建设“双百万户示范工程”的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

实施“双百万户示范工程”是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有效载体,必须紧紧围绕“兴富民产业、建文明新村、促和谐发展”这一主题,采取示范引导、整体推进的方法,坚持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和科技特派员工作相结合,重点抓好一村一品拳头产品开发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抓好村容村貌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抓好农民素质培训和农村民主管理,培育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户。通过“双百万户示范工程”的有效实施,使示范村实现主导产业明晰、生产条件改善、村容村貌整洁、社会和谐安定、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突破发展。

一要明确实施“双百万户示范工程”的目标任务。从今年开始,从县乡选派145名干部作为派驻示范村的驻村指导员,从乡镇选派145名干部协助包抓,具体负责抓好145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每个村每人每年至少抓好10户以上示范户。通过3-5年努力,示范村要达到“五有”标准,即有坚强的村两委会班子,有明晰的主导产业,有整洁卫生的村容村貌,有较为完善的保障体系,有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民队伍。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从事主导产业的农户覆盖全村总农户的70%以上,示范户熟练掌握1-2门实用技术,主导产业收入占人均收入的80%以上,对周围群众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使全县“一村一品”发展形成“一户带多户、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基地兴产业”的新格局。

二要把握一村一品发展的思路和重点。坚持“稳粮、兴药、优果、强牧、开发绿色产品、扩大劳务输出、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路,按照“南羊北猪川道鸡,山地林果路边菜,浅山突出中药材,‘两河一路’农家乐”的总体布局,重点抓好以丹参、五味子、杜仲、连翘、柴胡、西洋百合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发展,以核桃、板栗、柿子、茶叶、香椿为主的经济林果产业发展,以白山羊、瘦肉型猪、土鸡、笼养鸡为主的畜牧产业发展,以九眼莲、食用菌、魔芋、绿豆、芝麻为主的绿色无公害农特产品发展,以工程建筑、家政服务为主的劳务业发展,以天竺山、月亮洞、漫川古镇三大景区为主的生态旅游业发展。

三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双百万户示范工程”的重要方面,是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的有效手段。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着眼长远、适度超前,符合政策、尊重民愿,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指导示范村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坚决杜绝乱修乱建。要整合各类项目和涉农资金,捆绑使用,整村推进,重点向示范村集中,着力改善农村水、电、路、讯和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条件,为新农村建设和一村一品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要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标准化管理办法,加强村容村貌整治,根除农村畜粪、垃圾乱堆乱倒等“脏、乱、差”的问题。

四要抓好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育造就新型农民是实施“双百万户示范工程”的前提和基础。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继续组织实施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阳光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社会事业,深入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示范村培训入户率达到100%,确保每户有1—2人掌握一项实用农业技术或劳动技能,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一批农村产业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科技带头人。要把实施“双百万户示范工程”与开展“商山深处党旗红”党建主题活动结合起来,与旗帜党委、标杆支部和红星党员“三树”活动结合起来,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于“双百万户示范工程”中来,使村党支部班子成为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服务农民、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先进标兵,使乡村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成为和谐新农村建设的带动力量。要积极推行村务公开,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社会管理、积极创业致富和发展社会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明确职责,充分发挥好驻村指导员的作用

实施“双百万户示范工程”,关键在干部,关键在指导员。驻村指导员的选派工作尤为重要,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和一村一品发展的成效。这次县乡抽调的145名驻村指导员,是经过单位推荐、组织人事部门考核、县委研究确定下来的,可以说抽调的干部都是政治思想上比较过硬、事业心和责任心较强、业务素质较高的干部。全体驻村指导员一定要深刻领会县委、县政府实施“双百万户示范工程”的重大意义,明确肩上担子的份量,扎扎实实做工作,努力在农村这个广阔的舞台上发挥积极作用,做出新的贡献。

一要明确下派驻村指导员的政策规定。这次下派的驻村指导员,原则上是一定三年。驻村指导员在驻村期间,保留原有工资福利、岗位和编制,参与村委会决策和日常工作。驻村指导员的年度考核,由组织、人事部门按驻村总人数13%的比例安排优秀名额,不占派出单位名额,考核结果记入驻村指导员档案。技术人员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职称和聘用。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和平时工作表现,分等次对驻村指导员进行表彰奖励。驻村指导员驻村3年期满,主导产业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超过全县平均水平20%的,根据工作需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对驻村期间表现特别突出、成效特别显著的驻村指导员可以先行提拔使用,提拔后继续驻村从事技术指导工作,直到3年期满。

二要明确驻村指导员的工作职责。所有驻村指导员到村后,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规划、定方案。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和一村一品发展“五有标准”,结合驻村实际,搞好发展规划,定好工作方案,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二是抓示范、树典型。围绕“药、果、畜、茶、特色农产品”等农业优势产业和商贸、劳务、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与农户建立利益共同体,每年至少抓1-2个示范点和10个示范户,带动农民致富。三是抓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培育。按照《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登记条例》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引导群众发展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监督合作组织发挥外联企业、内联农户的主体作用,不断增强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四是抓好订单农业发展。积极主动与县内外各大企业和客商联系,发展订单种植、订单加工、订单劳务,提高产业化水平,减少产业发展风险。五是抓好新型农民培训。每年至少培养20名懂技术、善经营的乡土科技带头人,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发展一村一品的本领。六是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配合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组织开展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改陋习、树新风,营造民风淳朴、邻里和睦、文明和谐的新农村风貌。

三要明确驻村指导员的工作要求。结合驻村实际,建立驻村工作制度,明确驻村指导员的职责,是驻村指导员做好工作的保证。要建立驻村指导员汇报联系制度,定期召开驻村指导员工作情况通报会,及时交流总结经验,协调解决存在问题,确保驻村指导员顺利开展工作。要建立驻村指导员工作督查制度,经常了解驻村指导员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对由于业务能力、责任心等自身原因不能胜任工作的驻村指导员要及时予以调整。要进一步完善驻村指导员驻村保障机制,各乡镇和驻点村要为驻村指导员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真正使驻村指导员派得下、留得住。所有驻村指导员都要严格服从组织安排,主动接受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监督和管理,放下架子,虚心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做到知实情、想实招、办实事,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提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和工作实效。

四要明确驻村指导员的考核要求。要切实加强对驻村指导员的考核管理,驻村指导员驻村期间每月驻村实际天数不得少于20天,每天都要认真填写工作日志,详细记录工作开展情况,各乡镇党委、村支部要对工作日志签注意见,作为驻村指导员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县“双百万户示范工程”办公室要制订具体的管理考核办法,强化对驻村指导员的管理和考核,与驻村指导员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强平时督促检查,半年考察考核,年终严格考评,奖惩兑现。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要加强工作督查,每半年对“双百万户示范工程”进展情况进行一次督查评比,督查结果作为包抓单位、指导单位和所在乡镇年度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强化措施,切实加强对实施新农村建设和一村一品建设“双百万户示范工程”的组织领导

实施“双百万户示范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光荣而艰巨,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形成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县上成立了“双百万户示范工程”实施领导小组,由县长杨萌同志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吴怀玉和副县长王立栋同志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与县一村一品办公室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具体负责工程实施的组织、协调和日常管理。各部门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特别是各驻村指导员的派出单位要在财力、物力、信息、技术等方面大力支持驻村指导员的工作,真正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支持他们,鼓励他们安心在一线干事业。各乡镇也要由一名主要领导包抓“双百万户示范工程”实施,给每个村再抽调一名干部,协助驻村指导员抓好示范村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要加强舆论宣传。县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要开设“双百万户示范工程”宣传专栏,及时宣传好典型、好做法和好经验,做到电视上有画面、报纸上有版面、广播上有声音、网络上有窗口、示范村有宣传栏,营造全县上下人人关注“双百万户示范工程”实施、关心支持驻村指导员创业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类农产品交易会、推介会等宣传交流平台,加大对我县农特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提高山阳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人大农业农村工作的思考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农村大学生子弟跳出农门后也鲜有回归农村的。农村已成人才洼地,大有空巢之势。本着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原则,基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育农村后备人才库的战略考量,中央于2008年开始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政策,计划5年内选聘10万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为新农村建设补充新鲜血液。

经过五年的实践,从农村的发展来看,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在工作中发挥自身才干,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乡村文明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从选聘生自身来讲,一方面,选聘生活锻炼了适应能力,培养了吃苦精神,提升了认知水平,另一方面,选聘生活或许只是他们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

一、大学生“村官”的概念

在全国大学生“村官”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要让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因此,了解选聘生的现实状况,研究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着力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是各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关心的重要问题。

何谓大学生村官呢?笔者认为大学生“村官”是由各级政府通过一定的选拔程序,选聘到农村担任村支书助理、村主任助理等职务,从事一段时间农村基层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

二、大学生村官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活上难适应环境

大学生带着“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的豪情,希望经过基层的实践磨砺意志,增长才干。但是他们远离曾经熟悉的城市,远离曾经的热闹与喧嚣,生活在文化生活相对闭塞、文化层次相隔较大的乡村,加之不适应农村的地域环境和风俗习惯,有的甚至交通出行都成问题,部分大学生村官不免在工作之余感到生活的孤独。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使部分选聘生难“待得住”,但不是主要的,毕竟他们是一群热血青年,既然选择到农村,就会有耐得住寂寞的精神准备。

(二) 工作上难得心应手

一是农业专业知识比较欠缺。现在农村最缺乏的就是农业实用技术人才。据调查,在柳江县三都镇2008年、2009年招聘的20名大学生村官中,他们虽然学历较高, 但绝大多数所学专业不对口,调查的村官中47.76%到村任后认为缺乏实用技术,不能直接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指导,26.09%的人认为所学专业知识对于农村管理工作来说基本用不上。目前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与实际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在农村工作中有劲使不上,难以带领农民致富。二是选聘生的临时身份使得其地位被边缘化。选聘生顾名思义实行聘任制,聘期为3年,其临时身份是村书记助理或主任助理。因为对农村工作的实际情况不熟悉以及缺少处理复杂人际关系、利益纠纷的能力,选聘生实际充当着秘书的角色,信息采集、政策宣传、网络建设、材料编写等是他们工作的主要内容。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 “打杂”,有种大材小用的感觉,心里较失落。

(三)思想上难安营扎寨

部分选聘生“来”并非冲着农村这方热土,而是因为国家政策在考公务员、考研等方面的加分、优录的优惠,以及目前就业的艰难出于无奈的权宜之策;“去”则希望有着更适合自己的平台。根据北京2005届大学生村官聘期满后的出路来看,大部分大学生村官首选是备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次是考研究生,而出去自谋生计的是少数。

(四)前途上难把握未来

因为身份的临时性和农村工作经验的欠缺,一方面如前所述选聘生虽然名为村官实则没有委以重任,容易导致他们意志消沉;另一方面,现在招收大学生村官时,出台的优惠政策很多,但是对于大学生村官三年后的说法较模糊,考公务员、政府留用、继续续聘等,而这些的成立都需要一些形式的考核,但究竟最后怎样,谁都没底。

三、完善制度,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

大学生村官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从大学校园直接走上农村工作岗位,有文化,有热情,有憧憬,但因生活上差强人意,能力上对农村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爱莫能助,工作上“主业” 荒废,“杂务”缠身,前途上迷蒙混沌而可能心态消极,斗志丧失。如果各级党组织部门不重视这些问题,不去关心大学生村官的所思所想,不去引导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找到自身价值,大学生深入基层就会流于形式,既浪费了政府的财力,还耽误了他们的青春,将会极大地限制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作用的发挥,更难激起他们在基层干事业的激情,极不利于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

(一)创新管理服务方式,让大学生村官学有所用

一是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对象除符合《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的的意见 》的基本条件外,还要根据大学生村官所学的专业知识,针对他们的特长,结合选派村的实际情况,将大学生村官安排到能充分发挥个人优势的村组工作。二是以专业特长为轴心,拓宽大学生村官的服务平台。目前对大学生村官的归口管理为村级设岗,乡镇管理。为了人尽其才,可就某一领域或方面如网络建设、农村文化、农业科技、法律宣传与咨询等让有专长的大学生跨村服务,通过扩大服务领域,既施展了大学生的才干,实现其自身价值,又解决了农村专业服务人才难寻,多个领域处于真空的问题。三是以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为本,针对农村工作多头、庞杂的特点,引导、鼓励他们宣讲国家政策 、调查社情民意 、研究市场信息 、开展网络教育,有计划地为他们提供环境整治、计划生育、群团组织等多岗位锻炼机会, 将他们锻炼成农村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二)健全培训交流机制,让大学生村官干有所依

农村工作有特殊性,不会干农活、不了解农民,就难以与农民沟通,也得不到农民的信任与尊重。要按照中央要求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有关政策,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为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基于此,对大学生“村官”的岗位培训尤为重要。一是建立乡(镇)、村帮带制度。实行乡镇领导或村干部一对一帮助大学生村官,带领大学生“村官”下农田、进村入户、掌握村情民意,积累农村工作经验,增强解决农村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二是制定定期培训计划。县、区组织部门要结合大学生文化层次高、接受能力强等特点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如涉农法律法规、农业实用技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知识,更好满足群众需求,多为村民服务。三是打造沟通交流平台。各级党组织特别是组织部、街(镇)党(工)委、村支部主要领导要定期与任职大学生交流,沟通思想,对他们提出的疑问及时予以解答,对现实困难尽量解决,帮助大学生度过各种难关。

(三)建立考核激励机制,让大学生村官优有所获

大学生下基层是对年青干部的一种培养措施, 要让大学生村官乐于干事,干好事,必须有相应的保障激励机制。一是在待遇上按国家有关政策全面落实大学生“村官”工资福利待遇,全部办理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险,让他们感受到政策承诺的务实性; 二是建立公平的考核机制。在身份上将大学生村官纳入与正式工作人员同等管理、考核系统,消除他们是“临时工”、“配角”、“局外人”的心理,激发他们在工作中切实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内容上实行“双述双评”,即定期组织大学生“村官”向村“两委”成员、全体党员、群众代表述职,接受民主测评;向街(镇)党(工)委述职,接受街(镇)领导和站所干部的民主测评,并结合日常督查情况,对大学生“村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实绩进行全面、系统考核测评;考核结果上与工资待遇、先进评选等挂钩,并存入个人档案。对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群众满意的大学生村官大胆提拔使用 。坚持重视基层的干部导向,加大从基层一线招录公务员的比例,对大学生村官定向招录;建立和完善选拔优秀村干部担任街(镇)党政领导职务的办法,地方县、区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出现空缺,要优先从具有基层一线工作经历的优秀年轻干部和人才中选拔,形成大学生村官能脱颖而出的社会氛围。

(四)畅通有序流动机制,让大学生村官出有所归

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引导其有序流动,是大学生“村官”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大学生村官除少数工作业绩突出而得以提拔重用外,其他大学生村官将何去何从?近年来,中组部等部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后有留任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五条”出路;出台了《关于做好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工作的意见》,对五条出路作了进一步的细化规定。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有关工作。一是结合各地实际,研究制定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的总体计划,如采取“五个一批”广辟出路,即村干部岗位留任一批, 机关事业单位招聘一批,希望考研深造的送走一批,自主创业、择业分流一批,考核不称职淘汰一批。其中,将留任、在村创业的大学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二是与涉农高校签订培训协议,让留任的、有意向长期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有更高层次的专业培训渠道,进一步增强他们服务农村的本领;三是制定创业培训方案,组织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到现代农业进程较快的地方考察学习,到各地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基地调研取经,让大学生村官亲身感受广大农村发展的潜力和前景;四是省、市、区(县)三级联动设立创业基金,扶持有创业项目的大学生积极实施创业计划或合作计划,根据项目规模大小逐级或联合扶持,对缺乏流动资金的经过相关机构的审查鉴定及时给予补充借贷,避免项目或计划因资金不足而搁浅,为大学生扎根农村,带领农民致富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

参考文献

[1] 浅析大学生村官期满出路问题[J].文教资料,2011(2).

[2] 杜娟娟,吴元其.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几点思考[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

[3] 钟祖通.引导大学生村官通过“五条出路”有序流动[J].当代贵州,2010(13).

[4] 张波,秦自强.浅论大学生村官去留机制的创新[J].现代交际,2010(4).

[5] 杨雪英.促进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的实践与思考[J].淮海工业学院学报,2012(6).

人大农业农村工作的思考范文5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农”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从而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有利于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是物质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这也是广大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思想政治教育能更好地从意识形态上倡导现代化农业生产和创新的观念,引导农民遵照国家科学发展观念进行农业生产。

(二)有利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而这又离不开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支持下的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

(三)有利于新农村政治文明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能强化广大农民的政治情感,将好恶感、爱憎感、美丑感、亲疏感等情感内化为村民的自觉行为,通过积极、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可将它们的政治诉求和政治热情落实到具体的劳动生产当中,落实到有效的物质生产过程中,以促进新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隐性和渗透性。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备受关注,但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群众和农民干部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的错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红利也惠及到农村,使农村的经济水平和物质文化程度有较大提高,绝大多数农民由于本身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不高,认识水平有限,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他们更多的是关注自身的经济和物质利益。

农民干部来源于群众,而且大部分都是兼职,没有专职的行政职位,他们原本的日常事务就多,再加上对思想政治文化工作认识不够准确,认识水平有限,这也是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因素。

(二)农村文化教育事业本身的落后

农村的文化教育事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一直重视农村的教育文化事业,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为农村提供了较多的教育政策支持。但是由于农民这一群体本身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漠视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意识的缺乏,再好的教育政策一到地方,却鲜受欢迎而且执行不到位,直接导致农村文化教育事业的落后。教育事业的落后也就直接影响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

(三)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陈旧

中国农村的特殊性较强,在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当及时更新方法,适应发展。但是我国当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缺乏创新,实效性差,很难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适时的支持,反而使其流于形式,劳民伤财。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农村社会经济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的经济条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但在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方面农民群众的观点不统一,内部还存在着矛盾和分歧。有些农民精神空虚沉迷、信奉封建迷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严重,更为严重的是一些领域中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诈活动蔓延。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农民在职业选择、思想多元化等方面呈现多样性的特点,这无疑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薄弱

首先,在教育工作队伍方面。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对政治工作的性质和方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但是目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数量严重不足,而且从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配备不齐,大多数为基层干部兼职,他们虽有经验,但自身的文化知识和思想政治知识掌握不多,而且经常忙于自己的日常事务,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上来,这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其次,在领导组织方面。一方面,由于目前农村的客观环境不利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如每到春节前后或者长假时期农村人口就出现双向流动的现象,流动性大,人口不稳定,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另一方面,农村的管理层对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疏于组织,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效益产出的周期长,作为只看中短期政绩利益的村政府往往不愿意花费人力、物力去组织思想政治教育。

(三)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辅助机制不健全

首先是激励机制。利益往往趋人早起,同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政策利益和经济利益是激励其积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利器。然而,目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待遇较低,也没有政策上的倾斜,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展。

其次是考评机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评估,可以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绝大多数农村支部没有明确的考评机制,更没有具体的考评原则、内容和方法。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

(一)坚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只有农民收入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才能将广大农民从繁重的劳动生产中解放出来,才有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可能,所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基础。

(二)进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适时性供给

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队伍成为当务之急。此外,可以选拔一批素质高、业务精的大学生村官充实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来,把他们学到的新的科技文化知识带到农村建设中,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三 )建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农民参与机制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要真正做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参与进来。“从韩国的经验看,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支持,但其本质上是农民的建设运动,依靠的主体力量是农民,最终还要靠外部力量帮助农民自身的辛勤劳动,重在激发农民群众内在的建设热情。”所以只有农民群众的参与,才会有思想政治工作的广泛性与实际意义,要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四)健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

建立激励机制,可以激发人的潜能,更大程度地调动人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树立榜样,通过加强在农村中辛勤耕耘的工作模范的宣传报导,使广大工作者学有榜样。

通过评价机制,可以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量化的参考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检测评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环节,是整个教育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评价机制的建立应注意有效性和常态化。首先应确保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的有效性,即评价机制应有效的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情况提供及时的信息反馈,有利于政策决策的做出;其次,应保证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常态化。评价体系应稳定,长期化,在这个评价体系中,长时间的持续考量,才能得出客观的结果。

总之,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复杂的,以上几个方面并不完全包括所有的政策,有些方面有交叉和重叠,我们面对新形势,统筹规划,不断地增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李勇华.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能力建设.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02).

人大农业农村工作的思考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职业困惑 解决路径

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中组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截止到目前,已有20多万名大学生奔赴农村基层工作,这些被称之为“新知青”的大学生村官给农村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农村基层组织储备了后备力量。然而, 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导致了许多大学生村官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困惑,这极大影响了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发挥,因此,我们要重视大学生村官的职业困惑,积极采取解决措施,稳定农村的基层组织队伍。

一、大学生村官的职业困惑

(一)缺乏归属感

作为新毕业的大学生都有着对未来事业的无限憧憬和报负,希望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他们中的许多人不怕吃苦,任劳任怨,甘愿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然而实际情况却与大学生村官的最初设想有所出入。许多大学生村官长期被乡镇或县、区借用,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此前地方机构改革,人员减少,工作任务重;另一方面是基层政府和村委担心大学生村官干不长,不愿委以重任,导致借用成常态,到村任职反成特例。【1】另外,由于许多村官并不是农类专业的毕业生,对农村了解较少,农村工作情况又复杂,有些村民纠纷可能涉及几代人的恩怨,村民往往信任自己选出的村里当家人来主持公道,排斥“空降”村官。再加之大学生村官农村工作经验不足,不善于和农民打交道,遇到村民矛盾往往找不到行之有效的办法。这些问题都导致了许多村官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

(二)缺乏身份认同感

首先,国家政策规定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系非公务员身份,工作管理及考核比照公务员的有关规定进行。《村民自治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自治的主体是本地农民,大学生“村官”因户籍不在本村,自然没有村民的身份。这使得大学生村官处于“非官非民”的身份困惑。其次,目前选派到农村的大学生村官应该主要担任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的“三支一扶”工作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而实际工作中,许多村官的职责范围大多是资料收集、数据统计、跑腿开会等比较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很少参与农村实质工作的决策。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村官的自我认同,导致工作热情的减退,很多人不愿意长期留在农村工作。

(三)缺乏工作成就感

农村的工作往往是细小琐碎的,需要村干部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一些大学生村官由于缺乏对农村工作的充分准备,往往不愿意从小事做起。再加之长时间找不到归属感和认同感,使他们产生了对事业和前途的迷茫,失去了对工作的热情和投入,无法实现工作的成就感。 缺乏工作成就感是造成许多大学生村官不安心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当前大学生村官职业困惑产生的原因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矛盾

近几年全国“村官考试”持续升温,2011年北京各区县22872人报考村官,争取3127的岗位,录取比例超过7:1,一些区岗位的录取比例达到了13:1,报考者中不乏名牌大学的硕士和博士。在如此竞争激烈的考试背后,一个不争的事实显露出来,许多大学生选择去农村并不是发自内心,而是严酷就业政策下的“曲线救国”。一些大学毕业生把“村官”当作缓冲或提高未来竞争资本的“跳板”,只有少数人愿意届满后留着农村继续工作。拥有上述心态的大学生很难对“村官”职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踏踏实实地为农民服务。

(二)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

由于各地经济水平的不同,各地对大学生村官的待遇不尽相同。北京的大学生村官享有3万元左右的年薪,以后考研,还能有10分的加分。最重要的是,连续两年考核合格的外地大学生“村官”还能因此获得北京市户口。而一些偏远省份的大学生村官不可能享有这样的待遇。2009年辽宁新民20多名大学生村官已在农村“服务”九年,新民市政府不仅拖欠每人一万多块钱工资,还提出要解除大学生村官的“身份”,改签临时工合同。签临时工合同就意味着随时可以被解聘,大学生村官的权益根本无法保障。[2]因此,尽快健全与大学生村官计划配套的社会保障机制是稳定大学生村官情绪,留住农村人才的关键。

(三)村官出路的前途未卜

随着村官的届任期满,许多大学生村官开始考虑未来的发展道路,然而,现实的情况并不乐观。不少大学生村官们在届满时发现,竞聘当地公务员岗位或事业编制,一直不缺编;考研之路,虽然有适当优惠,但首先得在考场上拿到高分,而高校是否执行还很难说。这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大学生不能留下,而另一方面却继续动员新大学生去农村的尴尬。因此,对于在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村官”的后期管理及锻炼期满后的使用,成为当前有关部门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

三、当前解决大学生村官职业困惑的路径

(一)把好大学生村官入口和出口关

俗话说“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往往软在班子上,抓好农村党支部的建设是关键。村官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各地村级政府应尽快形成科学合理的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和考核机制,把好入口关的同时也要把好出口关。对于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实行发展党员优先、选用支书优先、推荐“荣誉”优先等;对业绩不明显、工作能力差、群众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予以淘汰。大学生村官选拔和退出机制的通畅可以有效地调动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积极性,避免人浮于事,人才资源浪费的现象。

(二)重视对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各级村镇应重视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许多大学生村官都是80后,没有吃过苦受过累,来到农村较艰苦的环境中产生不适应是在所难免的。[3]各级村镇要关注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变化,可以通过各种教育、培训方式使大学生村官尽快渡过适应期。大学生村官要不断加强自身思想教育。作为大学生村官,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视为农民的一分子,虚心向农民学习,先当“村民”后当“村官”。只有这种信念和追求,才能够深入农村,亲近农村,并深深地热爱上农村。

(三)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的社会保障机制

部分大学生村官不安心在农村基层工作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身份尴尬,有些工资待遇较低,有些不享受政府的各种津贴,有些甚至被拖欠工资成为“讨薪族”。因此,尽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是调动大学生工作积极性,留住农村基层工人才作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各地区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按照村级同类干部的标准发放大学生村官的基本薪酬,办理五险一金(三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 一金:住房公积金),对于有特殊困难的大学生村官可以适当发放补贴,此外,还要尽力激励“大学生村官”通过创业效益来提高收入水平,形成既有稳定的财政供给,又有灵活效益补贴的收入机制。通过以上方法既有效地解除大学生村官的后顾之忧,也稳定了农村的基层组织,

(四)解决好大学生村官的未来出路

大学生村官思想不稳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许多人面临着未来出路的不确定。许多大学生村官就像水上的皮球,从上面看下水了,在下面看漂在水上。在解决大学生村官未来出路方面,国家可以采取政府与大学生村官双项结合的办法。一方面,各级政府要着力拓展大学生村官的就业道路,根据大学生村官的本人意愿和特长,有针对性的分类培养。农村基层组织要努力为大学生村官的锻炼提供平台,为后备干部储备集聚力量,为上级组织不断地输送素质高、年纪轻、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对于有创业需求的大学生村官,各地农村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提升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本领。另外政府还要适当采取帮扶政策,解决大学生村官在创业立项和信贷方面的障碍,帮助指导大学生村官防范市场风险;[4]各地政府可以鼓励企业来解决困难,鼓励企业优先聘用大学生村官。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要认真扎实地为基层工作,积累工作经验,锻炼和提高组织管理、人际交往等各方面能力,为今后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基础。只有政府和大学生村官的双向努力,才能解决好大学生村官的出路。这点北京做出典范,自2009年起,北京连续两年都有超过九成的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成功完成从“卸任”到“转岗”的角色转换。这些大学生“村官”,四成以上转岗从事各种“涉农”工作。他们离任不离“农”,离岗不弃“土”,成为北京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各行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农村大学生村官计划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双赢的理想之举。当前在创先争优的活动的背景下,更迫切地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真正保障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秋艳.“大学生村官”实施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09).139-140.

[2] 大学生争当村官“新知青”下乡来临?[EB/OL].http:///20090731/

n265628714.shtml,2009-7-31.

[3] 马骥.80后大学生村官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工会论坛,2010,(01).30-31.

[4] 李蓬.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的必然性和路径选择[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