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发作的基本原理范例6篇

心绞痛发作的基本原理

心绞痛发作的基本原理范文1

关键词 稳定性心绞痛 西药 中药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3.167

冠心病即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及(或)冠状动脉痉挛,使心肌缺血、缺氧引起胸部发作性疼痛或不适。心绞痛只是冠心病中的一个常见类型。中医认为,冠心病属胸痹、心痛等范畴。观察自拟汤药联合西药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1~2010年11月收治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0例,患者诊断符合1993年国家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符合西医《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的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同时排除急性心肌梗苏、甲状腺功能亢进、胃食管反流病等导致胸痛患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精神障碍患者、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肝肾功能障碍患者。以上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39~69岁,平均587±61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6±32年。对照组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42~67岁,平均591±58岁;病程15~11年,平均病程47±29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患者均休息,避免劳累,防止受凉感冒。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如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卡托普利、倍他乐克、消心痛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汤药:三七10g,党参15g,桂枝15g,白芍15g,郁金15g,芥白15g,丹参15g,砂仁15g,枣仁15g,黄芪30g,茯苓20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3次/日。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频率、发作程度及应用硝酸酯类药物。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胸痹急症协作组指定的《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诊疗规范》中指定的疗效评定方法。①显效: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分级降低2级,原Ⅰ、Ⅱ级者心绞痛基本消失,患者在较重的超过日常活动量的体力下,基本上没有心绞痛,不用服用硝酸酯类药物。②有效:治疗后心绞痛分级降低Ⅰ级,原为Ⅰ级者心绞痛基本消失,硝酸脂类药用量减少50%。③无效:没有到达上述指标或病情恶化。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评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冠心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趋势。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类型。冠心病心绞痛可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包括初发劳力型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绞痛、自发型心绞痛和梗死后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是指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在一定时间段内内心绞痛相对稳定。大多数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死亡率相对较低。随着中医在心绞痛治疗方面应用,祖国医学对冠心病的病因和病机有了深入认识和研究,并且中医药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中医在缓解心绞痛症状方面有较大优势,作用持久且不良反应少,起到弥补西医不足之优点[1,2]。

本文所用汤药方三七、丹参、郁金能够改善冠状动脉血流,提高心肌供血量,改善血液黏滞性,同时还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党参、黄芪有补气化瘀之功效,能够提高左心室功能,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黏附积聚,抑制血栓素A2生成,调节其和前列环素的之间平衡。桂枝、白芍、芥白具有宣脾活络,培补心脾,疏肝祛瘀,温通活络,健脾养胃,益气活络之功效。

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应用自拟汤药治疗稳定性心绞痛,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自拟汤药联合西药能够显著改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心绞痛发作的基本原理范文2

关键词 心绞痛;硝酸甘油;普奈洛尔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0—0101—02

药理学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涵盖的知识面广,内容比较多,比较碎,学生学习起来觉得枯燥,难理解,难掌握。其中,内脏系统的药物在药理学中是重点的内容,也是难点的内容,抗心绞痛药物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章节。由于药学专业的学生临床知识有些欠缺,所以学习起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因此,笔者通过总结课堂上的经验,并与学生进行沟通探讨,归纳出如何讲好抗心绞痛药物的一些方法,并在实际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1 情景展示,导入课题

对于医学生特别是药学专业的学生,对临床知识学习不多,在讲药物之前要用一种恰当的导入方法导入主题,让学生对疾病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可借助多媒体,先给学生放一个病人心绞痛发作的录像,结合录像,给学生讲一下心绞痛发作的特点:心前区压榨性疼痛,这种疼痛是一种紧缩感,可以牵涉到左上肢,也可牵涉到左手的无名指,还可以牵涉到牙齿,出现牙痛,等等。讲完这些特点后要给学生讲心绞痛的临床上常用的分型: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这三型各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来区别一下不同类型的心绞痛,比如变异型心绞痛的发作原因是冠状动脉痉挛所引起的。这些都要给学生讲清楚,因为这些和后面要讲到的药物密切相关,所以要在前面把基础打好,做好铺垫,层层递进,循序渐进地把学生引入主题。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降低他们学习的难度,便于学生接受。

2 导入法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

从心绞痛的症状很自然地导入心绞痛发病的机制,比如可以问学生: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出现心绞痛的发作?启发他们去思考,然后总结出心绞痛发作的机制:当心的供血不足,需氧量增加的时候就容易出现心绞痛的发作。知道了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很自然地能够引出心绞痛的治疗原则:治疗心绞痛的基本原则就是增加心脏的供氧,降低心脏的耗氧。这时可以问大家哪些药物可以增加心脏的供氧,哪些药物可以降低心脏的耗氧,这样很自然地引出符合这种原则的常用的治疗心绞痛的药物有三大类:硝酸酯类的药物、β—受体的阻断药、钙通道的阻断药。这样学生很自然就记住药物的分类了。

3 讲解药物重点突出,分清主次

1)重点讲硝酸酯类的药物。硝酸酯类常用的药物有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醇酯、单硝酸异山梨醇脂,其中以硝酸甘油最常用。此时可以问学生:硝酸甘油常见的给药途径是什么?可以给他们讲一个电影或电视情节引出硝酸甘油常见的给药途径是舌下给药,借此可以复习一下前面学过的首过消除的内容,让他们前后联系,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接下来讲硝酸酯类药物的药理作用。硝酸酯类能扩张静脉和动脉,可以降低心室壁的张力,还能减少心脏的做功,从而降低心脏的耗氧。同时能增加缺血区的血流量,增加心脏的供氧。这些都和治疗心绞痛的原则一致,即增加心脏的供氧,降低心脏的耗氧。因此,硝酸酯类的药物对各型心绞痛均有效,特别是稳定型心绞痛可以首选硝酸酯类的药物来治疗。用药后能中止发作,也可预防发作。对于心绞痛急性发作的可以舌下给药,也可以静脉滴注,对于预防发作可以口服硝酸异山梨醇酯等。本类药药要注意剂量过大可使血压过度下降,血压下降可反射性使心率增加,心脏的耗氧量增加而加重心绞痛发作。因此,为克服此缺点,硝酸酯类药物常和β—受体阻滞药合用,因为β—受体阻滞药可以减慢心率。这样很自然就讲到第二类常用的治疗心绞痛的药物——β—受体阻滞药。

2)β—受体阻滞药在前面的章节讲过,在这节课里,主要给学生讲一下治疗心绞痛的内容。β—受体阻滞药可选择性地抑制心肌β1—受体,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血输出量减少,从而降低心脏的耗氧。同时增加缺血区的血流量,增加心脏的供氧。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稳定及不稳定型心绞痛,不宜用于变异型心绞痛。此时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不宜用于变异型心绞痛?这就要和前面讲过的心绞痛的分型及其特点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前面讲过变异性心绞痛的发作原因是冠状动脉痉挛,β—受体阻滞药阻断β—受体,会使α—受体相对占优势,会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所以不宜用于变异型心绞痛。这样学生会很自然接受理解。值得注意的是,β—受体阻滞药会导致心室壁张力增加而使心脏耗氧量增加,为克服这一缺点,可以合用硝酸酯类的药物。讲到这里,可以把硝酸酯类的药物和β—受体阻滞药进行比较,给学生讲清楚这两类药为什么可以合用,合用的优点和注意事项是什么。

3)钙通道阻药在前面的章节里也讲过了,所以这里主要讲治疗心绞痛的作用特点。这类药主要是阻滞钙离子的细胞内流,使心肌收缩力降低,心率减慢,心脏做功减少,从而使心脏耗氧量降低。同时解除冠状动脉痉挛,增加心肌血液供应,还可以对抗缺血引起的心肌细胞内钙超负荷。这类药的特点是可以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所以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变异型心绞痛。常用的药物有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这几种药各有特点,应用的时候要注意扬长避短。比如硝苯地平是个短效的药物,扩血管后容易反射性引起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而使心肌耗氧量增加,不利于心绞痛的治疗,因此需要和β—受体阻滞药合用降低此不良反应,同时注意有严重心肌缺血的患者不宜使用。再如维拉帕米对窦房结、房室结的抑制作用强,所以在治疗心绞痛时不宜和β—受体阻滞药合用,同时窦房结功能不正常或有明显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不宜使用。

讲完这三类药后再给学生比较一下每类药的特点及应用,这样他们理解会更深刻,掌握得会更牢固。

4 知识扩展

讲完书上的这几类西药外,给学生简单扩展一下知识面,比如讲一下现在临床上常用的中成药[1]如冠心苏合丸、复方丹参片等。从祖国医学理论来看,冠心病属于胸痹、心痛等症的范畴,发病机理在于气血瘀滞,闭阻胸阳、不通则痛,而冠心苏合丸有芳香开窍、止痛的作用,复方丹参片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临床上大量使用的结果表明,这类药物能够有效地缓解心绞痛的发作。此时要激励学生将来要把现代药物与祖国医学传统药物结合起来合理使用,这样对疾病的治疗会更加有利。

总之,抗心绞痛药物的讲解需要突出重点,采用导入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层层递进,把复杂枯燥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和记忆,掌握知识更加牢固。当然讲授其他章节的药物也要灵活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才可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优秀的医学生。

心绞痛发作的基本原理范文3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分析

麝香保心丸由人工麝香、人参提取物、人工牛黄、肉桂、蟾酥、冰片组成的纯中药制剂,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扩张冠脉流量并减少心肌耗氧量[1],具有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的作用。临床主要应用于冠心病、胸闷、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的治疗。我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共收治8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麝香保心丸组和硝酸异山梨酯组进行对照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现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48~78岁,平均69.7岁,病程6个月~12年,其中其中稳定性心绞痛2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4例,变异性心绞痛8例;对照组43例,男22例,女21例,年龄48~80岁,平均年龄70.1岁,病程6个月~11年,其中稳定性心绞痛2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3例,变异性心绞痛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3年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酯10 mg,3次/d,口服,若心绞痛发作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并记录用量,患者于治疗前1周停服影响本病药物评价的其他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麝香保心丸,2粒/次,3次/d, 疗程均为4周。每天记录心绞痛发作频率、部位、疼痛程度、持续时间、硝酸甘油消耗量、药物起效及持效时间,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记录心电图及不良反应。

1.3疗效评定

参考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1)心绞痛疗效。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或同等劳累程度不引起心绞痛发作;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不足50%;加重: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加重。(2)心电图疗效。显效: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改善:静息心电图缺血ST段下降治疗后回升1.5 m以上,或主要导联T波倒置变浅达50%以上,或T波平坦转直立;无改变:静息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加重:静息心电图ST段较治疗前下降≥0.5InfIl,主要T波加深≥50%或直立T波变为平坦,或平坦T波转为倒置。

1.4统计学方法:

用x2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心绞痛疗效(表1)及心电图疗效比较(表2)见下表,两组患者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在心绞痛治疗效果方面的比较

表2 两组在心电图疗效方面的比较

3讨论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类型,近年来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是目前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中医医籍并无“冠心病”病名,但据其临床表现属中医学“胸痹”范畴,祖国医学对其病因病机认为有本虚标实两端:本虚包括气血阴阳之虚,标实有瘀血、气滞、寒凝、痰浊等,气滞血瘀又是其主要发病原因,气虚血脉运行不畅,气滞导致心脉淤阻,其病位在心。因此治疗通常主要采用益气活血法、活血化瘀等法[3]。

麝香保心丸属于芳香温通药,是我国第一个以西医标准研发的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具有芳香温通、行气止痛、益气强心、改善心肌缺血的功能。麝香中的有效成分麝香酮具有扩张冠脉,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提高心肌抗缺氧能力,改善血液动力学,抑制氧自由基产生,从而改善缺血心肌的供血和供氧,缓解临床症状,对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有明显作用;苏合香、冰片的主要功效是芳香开窍、理气散结、活血化瘀,有减慢心率、快速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脉痉挛的作用;肉桂又可避免冰片等寒性药物导致的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同时能够补气,防止芳香类药物长期使用引起的“散气”;蟾酥则有强心的效果;人参则为益气扶正、培元固本,除有降脂作用外,还有抗氧化、正性肌力的作用。

总之,麝香保心丸能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改善心功能作用,适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本研究显示,其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安全性高,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及耐受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江苏中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251.

心绞痛发作的基本原理范文4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冠心病心绞痛 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7-115-02

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是中老年人中常见的严重心脏病之一。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中医学一般将其归类 于“胸痹”、“真心痛”、“厥心痛”范畴中。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类型,属“胸痹”、“真心痛”范畴。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278例,取得较好疗效。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278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例, 2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9例。治疗组中男72 例,女67例,年龄平均55.2±3.7岁,病程2~14 年。稳定型心绞痛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4例,梗死后心绞痛29 例,合并高血压26例。对照组男70 例,女69 例,年龄平均54.9±4.4岁,病程3~16 年,稳定型心绞痛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梗死后心绞痛27例,合并高血压25例。2组资料在性别、年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 ,具有比可性。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诊断标准符合1992 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命名及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心血瘀阻证”制定[1]。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急性发作期立即停止活动,舌下含用硝酸甘油片0.3~0.6mg,口服消心痛5~20mg,4~6h/次,肠溶阿司匹林75mg口服,每日1次,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2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必要时给予吸氧、利尿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50 mg/d,葛根素0.5 g/d,分别加入25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1次/d,4周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显效:原有症状全部消失或显著减轻;有效: 原有症状大部分减轻或基本消失;无效: 治疗后症状未改善。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静息时心电图恢复到正常或大致正常为显效;经治疗后ST段回升0. 05mV以上,主导联T波倒置变浅达25%以上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为有效;心电图无变化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在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改善等方面有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表2。

3讨论

心绞痛最常见的基本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大支的官腔狭窄。诱因有年老体弱、过度疲劳、情绪波动大等。病性属本虚标实证,本虚以脏腑气血阴阳亏损、功能失调为主;标实则以痰浊、血瘀、寒凝、气滞等痹遏胸阳、阻滞心脉为主[2]。硝酸酯类药物从两个方面预防和治疗心绞痛,①扩张周围血管,减少回流及缩小心脏,同时降低血压,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②扩张冠状动脉,包括侧枝循环,改善缺血区心肌的血供。丹参酮具有钙拮抗作用,对动脉平滑肌细胞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及受体操纵性钙通道均有抑制作用,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冠脉阻力、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发作[3] ;还能改善心肌缺血,减轻心脏负荷;其抑制平滑肌痉挛的作用,能有效减少和缓解心绞痛的次数[4]。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在调理脏腑气血阴阳亏损、功能失调的基础上,理气活血,祛除淤滞,疏通脉道,达到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治疗心绞痛的效果。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治疗组在西医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治疗,症状、心电图的改善分别达到91.3%和96.3%,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国际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专题组. 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诊断标准[J]. 中华内科杂志, 1981, 20 (4) : 254.

2. 李军,王阶.病证结合的冠心病心绞痛病因病机探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J].2007,13(7) :531-532.

3. 汪晓云,李必瑶,孙小平,等.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及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J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7 ,17 (1) :53~541.

心绞痛发作的基本原理范文5

关键词: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病因;病理病机;中西医治疗方法

引言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是由急剧或者暂时性的心肌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中医和西医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有着不同的观点和方法。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在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时,许多临床医师选择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本文便结合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病原因和病理病机对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展开论述。

一、病因和病理病机

(一)病因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有一定程度的狭窄或阻塞,供血量或供氧量不足时,便会引发心绞痛。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的诱因。高血压、糖脂代谢异常、吸烟等因素也会致使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此外,中医认为,先天性不足、年老体弱、后天膏粱厚味和七情过激等原因会导致脏腑损伤、气血阴阳失调,从而导致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生。

(二)病理病机

在临床医学上,通常来说,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和它的分支部分粥样硬化,病情逐渐深化,从而导致管腔进行性狭窄和慢性心肌缺血;不稳定斑块。此外,体内凝血活性增高、心脏微循环障碍、血液流变学和冠状动脉舒缩功能的异常等因素也会导致心肌缺血。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发展是一个缓慢而漫长的过程,在出现心绞痛之前首先出现的是动脉粥样硬化,然后缓慢发展到管腔狭窄甚至闭塞,有的患者在发生冠脉轻中度狭窄之后就会突发血管阻塞,血管阻塞又分为完全性或次全性阻塞,进而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等症状,此症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该处不稳定斑块破裂并且形成急性血栓。中医理论认为,“胸痹心痛”发病是由气虚、络阻、痰浊、心脉不通、全身气血失调引起的。中医使用中药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其胸痛,改善气虚、血瘀、乏力等的症状,调节阴阳平衡。

二、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中西医治疗

(一)预防

1.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与β肾上腺素受体的结合具有选择性,从而拮抗神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β受体发生激动作用。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原理是能够使心绞痛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减少,从而减少心绞痛的发作。因此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预防治疗。

2.硝酸酯类

普通硝酸甘油的发挥药性的时间较短,而长效硝酸酯则可以延长作用时间,在患者可能发病的时间之前服用,能够有效缓解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发作的强度或者预防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发作。从原则上来说,在保证患者不出现耐药性的基础上,可以长时间持续服用硝酸酯类药物,但此类药物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患者的疾病,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且有的患者服用此类药物后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

3.钙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也叫钙拮抗剂,能够阻断心血管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制钙离子内流,从而改善心血管等组织器官功能的药物。它能够使冠状动脉得以扩张,减少心肌的耗氧,具有预防心绞痛发作的作用。目前在临床治疗中,当β阻滞剂不能对患者起到明显的治疗作用或患者不能耐受β阻滞剂的药性时,医务人员可以考虑选择钙通道阻滞剂作为治疗药物或者辅助药物。

4.其它西药

其他一些西药,例如曲美他嗪、尼可地尔等也可以减少患者的发病率。曲美他嗪还可以和β阻滞剂联用,缓解患者心绞痛;尼可地尔与硝酸酯类药物药理性质极为相似,是临床上有效的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药物。

5.中医中药

我国的中医学理论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中药治疗胸痹胸痛也有很久远的历史。据相关研究表明,中药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有效性较硝酸酯或钙通道阻滞剂等西药来说更为显著,且极少出现头晕、低血压、头痛等不适感受。

(二)缓解发病症状

硝酸甘油(或二硝酸异山梨酯)可用于缓解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发病时的痛疼,舌下含服或口腔喷雾都可以在二至三分钟内有效缓解胸痛症状。口腔粘膜能够迅速吸收硝酸甘油并直接进入血液,使心肌的供血量增加并且使其消耗氧气的量大大减少,从而在短时间内有效缓解患者心肌缺血的现象。含服硝酸甘油也会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如患者含服硝酸甘油片后,胸痛症状并未得到有效缓解甚至患者感到更为不适,则应该到正规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三、 改善预后

严重时,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可导致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和死亡,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通过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结合,有效改善远期预后,减少患者意外的发生。

(一)控制危险因素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应该进行全面的医学检查,及时发现所有能够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进行有效的控制。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吸烟酗酒、减少心理压力、早睡早起、饮食规律等,尽量减少不良习惯对患者的刺激,降低患者发病的概率。

(二)西药改善

临床证明,氯吡格雷、β阻滞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都可以降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出现发病死亡的概率。

(三)中医中药

中医中药强调的是对患者整体阴阳平衡的调节和治本。相关研究发现,长期进行中医中药治疗,可能使患者获得多靶点的长期保护,可以使患者的内皮功能得到改善、稳定斑块、改善微循环、促进缺血区血管新生、提高耐缺氧能力、改善血液凝固性,减少心血管事件和以此引发的死亡事故的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甚至有致命危险的心血管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虽然中西医方法各有利弊,但是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仅能够预防、缓解患者的发病,还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减少心绞痛所引发的死亡事故。目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理念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的各个领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4(2):10-12.

心绞痛发作的基本原理范文6

[关键词] 通心络;不稳定型心绞痛;硝苯地平

[中图分类号] R256.2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b)-076-02

不稳定型心绞痛与稳定型心绞痛的差别主要在于冠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继发病理改变,使局部心肌血流明显下降,如斑块内出血、斑块纤维帽出现裂隙、表面上有血小板聚集及(或)刺激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缺血性心绞痛,目前趋向将劳力型心绞痛以外的缺血性心绞痛统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1]。因其有发展至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故临床上多采取联合用药,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2005年10月~2007年6月,笔者采用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84例,女36例,年龄42~80岁,平均(58.4±3.6)岁。所有患者均有心绞痛发作症状或心电图示心肌缺血表现。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及其他条件均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应用硝酸甘油、肠溶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等,治疗组在常规抗凝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次4粒,每天3次口服,硝苯地平10 mg,每天3次口服。疗程均为4周,观察用药前后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和心电图的变化情况。

1.3 疗效评定

1.3.1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1)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2)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3)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1.3.2心电图疗效标准(1)显效:静息心电图无缺血性改变。(2)有效:下降的S-T段回升1.0 mm以上;或主要导联倒置的T波变浅达50 mm以上或T波转为直立。(3)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疗效结果

见表1。

2.2 两组治疗后心电图变化情况分析

见表2。

2.3不良反应

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3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基础是冠脉内有不稳定的斑块,由于粥样斑块表层纤维帽出现裂隙或破溃,引起胶原纤维和斑块的脂质核暴露,激活血小板及促凝血因子等产生一系列瀑布样反应,导致冠脉内血栓形成。同时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I及血栓素A2等内皮源性收缩因子释放,又可引起冠脉痉挛,最终引起心绞痛反复发作。单用硝酸酯类药物往往不能缓解症状,近年来多主张联合用药,如β受体阻断剂、钙离子拮抗剂与硝酸酯类联合。其中以钙离子拮抗剂为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首选药物,对预防心绞痛的发作也十分有效[2]。但单纯西药治疗难免有较明显副作用,随着中医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大量临床资料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疗效显著,副作用明显减少。本文应用的通心络胶囊由人参、水蛭、全蝎、檀香、土鳖虫、蜈蚣、蝉蜕、降香、赤芍、酸枣仁、乳香、冰片等制成的复方胶囊剂,其主要成分人参皂苷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维持血管舒缩功能、促进细胞物质能量代谢以及改善免疫和应激功能。水蛭素是一种多肽,能抑制凝血酶对纤维蛋白的水解作用,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变血液流变性,有效地预防血栓发生。其他成分如土鳖虫、全蝎、蜈蚣、赤芍等也具有解除冠脉痉挛、抗凝血、活血化瘀、降血压、调整血脂、逐瘀通络、芳香止痛等多种功能。诸药相伍,能充分发挥其解除冠状动脉痉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液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减轻因缺血而致的心肌损伤等作用,从而达到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缓解心绞痛症状的目的。本文治疗组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缓解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0.0%,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70.0%,而对照组仅分别为63.3%和50.0%,两组均有显著差异(P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心电图明显改善(P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1.

[2]张文博.心血管药物应用的新进展[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