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范例6篇

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范文1

【关键词】消防技术;灭火原理;灭火方法

1.引言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使火灾的发生变得增多。火灾作为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突发事故,有着很强破坏性,不仅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损失,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这就要求不仅要对火灾的防治工作进行提高,同时也要对灭火方法和措施进行提高升级,因为在灭火的过程中,由于灭火方法和灭火措施的不当,极易造成火势的扩大乃至于爆炸事故的发生。因此对于火灾发生机理的研究,以及灭火原理和方法的分析探讨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在技术层面上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并使得火灾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小,达到控制火灾和爆炸事故的目的。本文对消防技术中灭火的原理以及方法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研究。

2.消防技术中灭火的原理

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以及自然界中,可燃烧的物质充斥其中,伴随着我们左右。火灾的产生则是可燃物不按照人们所希望的目的燃烧的现象。可燃物的燃烧指的是其与氧化剂互相作用而发生的剧烈的放热反应,在这个过程中通常伴有发光发热、火焰现象,爆炸也是燃烧的一种变现形式。我们所说的灭火,是指根据燃烧物燃烧的方式和状态,对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破环燃烧的基本条件,终止燃烧的过程。

如前面所说,消防灭火的原理就是如何使得燃烧物的燃烧链条被破坏。通常来讲,再对燃烧的每个条件有一定认识的情况下,可通过对燃烧过程中氧化物、可燃物以及温度等各个环节进行破坏达到整个燃烧链条破坏的目的。想要实现灭火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即有效的灭火,基本的原理则在于对燃烧的温度、氧化剂、可燃物进行有效的控制。可燃反应的有效抑制与否关键在于上述环节的有效控制。

3.消防技术中灭火的方法

在前面所述的灭火原理之中我们知道,消防技术的灭火过程的关键在于燃烧链条的各个环节能够得到有效阻碍。在通常情况下,消防技术采取的灭火方法可分化学灭火方式和物理灭火方式。典型的化学灭火方式是化学抑制方法,而物理灭火方式的典型代表为冷却法、窒息法以及隔离法。在实际的消防技术灭火过程中,方法的采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其中的几种更可以是交叉重发使用。

3.1化学抑制法

化学抑制法主要是根据链锁反应着火理论,将化学灭火剂喷入燃烧区使其参与燃烧反应,从而终止链条反应。化学抑制法是通过抑制燃烧的连锁反应所进行的方法的,该方法是能够很有效的抑制物体的燃烧,在消防灭火的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在实际的消防灭火技术中,燃烧物中含有的氢对维持可燃物的有效燃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碳氢化合物在燃烧时的火焰中,其连锁反应的维持主要靠H、OH、O这些自由基来完成。在实际的灭火过程中,可以使用卤代烷灭火剂,因为卤代烷灭火剂在火焰的高温作用下会产生Br、cl和粉粒,这些物质可以对火焰的产生起到抑制作用,能够实现一种高效的灭火。

卤代烷灭火剂的灭火效率高,切不导电,能够很有效的适用于大多数火灾。但也要注意的是,杜宇碱金属等一些金属化合物在燃烧时会产生高温,卤代烷会在高温下和这些物质发生反应并使得燃烧更加猛烈。另外,对含氧化学品也不适用。

3.2冷却法

燃烧物在燃烧时必须要达到其燃烧所需要的可燃点,这是一个必备的条件。假如说能够把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可燃点之下,那么燃烧亦可以被终止。冷却法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其主要做法是将可燃物的燃点的温度降到其可燃点以下,温度的降低便会使物体在燃烧时无法达到其所必需的可燃点,不具备了充分的燃烧温度,燃烧的过程便被终止了。在具体的实际消防灭火技术中,冷却法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消防水枪的方式。水有着较大的汽化能力另外水的冷却效果较好,当冷却物和燃烧物接触时,可以将其直接作用到燃烧物体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对燃烧物体的冷却作用,燃烧就会终止。冷却法比较适用于对固体可燃物所引发火灾的扑灭工作,能够起到有效阻燃的目的。

冷却法虽然有着应用广泛的优点,但在一些特定场合采用消防喷水也会有很多的禁忌。例如再对可燃固体类如镁粉、钛粉、铝粉等引发的火灾中,不可以使用水来进行扑救,因为这类物质的燃烧过程会产生高温,使得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分解出氧气和碳原子,从而是的氧化还原反应更为剧烈,会使燃烧更为猛烈甚至发生爆炸。再有遇到酸类腐蚀性物品时也不可用密集水流,否则会立即沸腾是酸液飞溅。对带有为切断电源的电气火灾,也不可直接用水进行扑救,避免电气事故的发生。

3.3窒息法

在消防灭火中,窒息法是通过阻断空气流入燃烧区或者利用不可助燃的惰性气体来稀释空气,使得燃烧时燃烧物因氧气减少而熄灭。在窒息法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氮气或者二氧化碳来对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进行有效的稀释。一般而言,空气中氧气浓度约为20%,当出现氧气不足时,整个燃烧的过程便会得到阻碍。窒息法的主要方式还有利用石棉毯、黄沙、泡沫等难燃物进行燃烧物的覆盖的方法,另外也可多起火的船舱、设备、坑道进行封闭来实现。

对于窒息法的注意事项有如下几点,对于炸药类物质在房间、车厢等地方着火时,不可使用窒息灭火,反而要将门窗、舱盖打开,进行水的注入冷却,因为采用窒息法会引起爆炸。在遇到钾、镁、钠、铝粉等物质时也应注意,因为这些物质的金属性质十分活跃,若是采用二氧化碳或者其它惰性其他扑救时,这些物质会夺取二氧化碳中的氧,进而剧烈燃烧。在使用泡沫灭火剂时也应注意忌水性物质,因为泡沫灭火剂含有大量的水,会引起化学反应进而发生爆炸。

3.4隔离法

隔离法的原理在于将空气和燃烧物质进行隔离或者移开,使得燃烧物质缺少必要的燃烧条件,燃烧区就会因为缺乏燃料而不能蔓延而停止。在消防灭火技术中,隔离法的具体做法有使用泡沫或者石墨粉,在燃烧的物体和金属之间形成有效的隔断。当可燃物与空气隔离开时,火焰就失去了燃料来源,氧气供给也会减少,可以达到燃烧自动阻断的效果。另外也可在实际应用时,将接近火源的可燃、助燃物搬离至安全的区域,在遇到可燃气体、液体泄漏而引发的燃烧时,可见那块关闭阀门关闭气源或者液源,使得可燃物与火源隔离,再搭配其他的灭火措施,得到终止火灾的目的。

在采用隔离法时,疏散火场的可燃物质有造成新的火灾隐患的可能,应对搬离火场的可燃物质进行有效处理,避免二次火灾的发生。在遇到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火灾时,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这时应先切断燃料来源,若不可切断时,应使用水枪冷却使其稳定。

4.结语

灭火方法的有效性以及迅速性对火灾的扑救工作有着很高的提升,能够减少火灾到来的损失。因此对于灭火原理和灭火方法的研究有着很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对消防技术中的灭火原理和灭火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各种灭火方法的注意事项进行了介绍。相信在未来的研究中,我国消防技术会有更高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力伯,杨宁.油类火灾灭火剂及应用研究进展.2011全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范文2

[关键词]灭火理论 分析 战术演练

灭火战术训练是提高消防队伍战斗力的重要措施。它主要包括,学习灭火战术理论,分析战例,想定作业,战术演练。

一、学习灭火战术理论

灭火战术理论是灭火战术训练的理论基础,包括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基本理论主要研究扑救对象的战斗性质,组织指挥和实施过程中的一般性问题,揭示、装备投入等规律性的原则和方法。实际应用是解决研究所涉及的各种对象和各种情况的战斗指挥、战斗保障等实际问题。

1.精通理论原则。灭火战术来源于战斗实践又高于战斗实践。通晓灭火战术理论,是创造性地解决各种灭火力量协同作战问题的必要条件和基础。只有精通理论,才能创造性地执行实际任务,并迅速而正确地完成它。

2.学习条令、规定。指导消防部队灭火战斗行动的各种条令、规定,是独立钻研战术的基础材料。条令概括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包含着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提出了组织和实施战斗的原则性指示,但是,条令并不包括全面的战术理论,熟悉和深刻理解条令原则,主要是为了能根据情况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原则。

3.开展学术讨论是研究战术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某些问题作系统的、深入的探讨,可以深刻理解战术原则,加快提高战术素养。

4.着眼于发展。灭火战术理论,依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依着灭火战斗的发展而发展。由于科学技术上的最新成果广泛应用于消防,使战术所依赖的物质基础不断发生变化,先进的技术装备正在改变灭火战斗的面貌。这些变化,也将促使灭火战术原则进一步发展,并给灭火战术理论增添新的内容。

二、战例研究

战例研究是选择典型战例,所谓典型战例是指成功和失败能从中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经验教训的典型战例。选择战例一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总结。

1.积累资料,总结战例。参加灭火战斗的指战员,对于自己参加或指挥过的每一次灭火战斗,特别是典型火场的实际情况作详细纪录,然后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按照研究战例的要求,写成战例。

2.深入调查研究,参加战评会,发现典型战例。在战术训练准备过程中,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要参加战评会,听取亲自参加战斗的指战员的情况介绍,从中发现和总结典型战例。

3.查阅各地消防队的灭火战斗总结,发现典型战例。灭火战斗总结记录灭火战斗的实际情况并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经验教训,从总结中发现好的典型,经过研究加工提炼,按照战术练的要求写成战例。

4.收集国外的战例。从报刊杂志介绍的战例都是比较典型的。进行研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研究战例应当着重以下几个方面:l.战前情况,即着火对象的自然情况;2.火势情况,即初期、发展变化的过程;3.指挥员侦察判断.决心和部署;战术运用和实施过程;4.战斗保障;5.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三、想定作业

想定作业,是进行灭火战术训练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想定作业,进一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指挥员组织指挥灭火战斗能力的好方法。编写想定作业的基本要求是:

1.在战术理论指导下,根据扑救对象的实际情况,设想火情, 运用灭火力量,实施战斗,使受训人员在近似实战的情况下,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理论原则。

2.想定作业根据训练大纲,训练计划规定的训练课目、目的、时间、方法及部队的实际情况编写。

3.编写想定,必须正确反映火势情况和灭火力量以及战斗的原则和特点。要反映出各种对象的特点和火灾特点以及火势发展变化情况等。

4.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训练原则。

四、战术演练

战术演练是在学习理论、战例分析、想定作业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战术演练,训练指挥员组织部队在各种对象各种复杂情况下,组织指挥灭火战斗的能力,提高战术思想水平;训练各种灭火力量在火场上协调一致的战斗行动;训练战士增强战术意识和战斗技能。

战术演练的重点问题:判断情况、确定火场主要方向,下定战斗决心,部署战斗,选择进攻路线,确定水枪阵地,组织供水,火场情况变化的处置。

战术演练的步骤与方法:

①理论讲解,根据训练内容进行必要的讲解,使受训人员增强理论概念;

②提问研究.提出与训练内容有关的问题进行研究,把问题弄清楚;

③动作示范,教练员对训练的重点问题及动作进行示范,使受训人员掌握动作要领,然后进行演练;

④情况诱导,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针对解决的问题,随时提出情况,让受训人员进行处置,以此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灭火战术训练是增强消防队伍灭火救援能力,打造消防铁军的重要保障,必须建立起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的战术训练体系,才能在灭火战斗、抢险救援中有新的突破,开创灭火战斗新局面。

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范文3

一、编制目的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实行专门机构监督,各单位自主管理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及时掌握各部位的火灾隐患信息,对突发的火灾事故采取科学、有效的控制和消灭措施,及时做好安全救护、应急救援及人员疏散工作,迅速有效地将事故损失减少至最小,以达到预防和减小火灾事故危害的目的,确保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及《四川省消防条例》的规定,结合分公司可能发生的重特大火灾事故类型、性质、影响范围大小及后果的严重程度等情况,特制定《攀工建筑分公司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筑分公司内部所有部门和基层单位从事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

四、应急预案的方针、原则和目标

(一)方针和原则

(1)本预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2)本预案为分公司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基本程序和组织原则。

(二)本预案在实施应急处理工作中实行统一指挥、各负其责、密切协同,救人第一、快速反应、属地保障,科学决断、有效处置、确保安全是原则。

(三)各单位和分公司有关部门要配合本预案制订的火灾事故应急处理实施预案,实行在分公司统一指挥下,分级管理,分级实施。

(四)目标

本预案的目标是控制紧急事故的发展并尽可能消除事故,将事故对人、财产和环境的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五、基本情况

主要从事工业(土建)施工:大跨度工业厂房,冶金高炉及焦炉系统主厂房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设备基础,大容积独立水塔,钢结构制作和安装等;大型综合性民用建筑施工:民用住宅小区及高层、超高层公寓住宅、市政综合大楼、综合性商业楼群、城市标志性建筑、文化体育场馆、市政道路及管网等公共建筑;建筑辅业:大型项目测量,商品混凝土及预制混凝土,冷轧带肋钢筋生产,汽车运输等;混凝土、沙浆及地材试验。

六、火灾事故基本预测

(一)生产设备引发的火灾。

可能发生重特大生产设备火灾事故的地点:分公司所属的厂房、检修现场、所有施工现场。

(二)生产物质发生的火灾

1、易燃液体火灾

可能发生重特大易燃液体火灾事故的地点:公司所属的生产车间、厂房、检修现场、所有施工现场。

2、易燃气体火灾

可能发生重特大易燃气体火灾事故的地点:分公司所属的厂房、检修现场、所有施工现场。

七、应急设施和资源

(一)抢险救援方面

分公司现有1支义务消防队,人员共计130人。室内消火栓15个,室外消火栓1个;厂房和车间配备的灭火器有150具。

(二)医疗救护方面

由于建筑分公司生产现场、施工现场经常不固定,无论在什么地方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现场负责人负责组织保护好现场,并采取临时防范措施,立即按程序上报分公司,若有受伤人员,立即组织送往最近的医院进行救护。

(三)车辆

公司有6台在租赁公司租用的小车可用于火灾突发事件的调用,由办公室统一调动,生产安全室负责具体安排实施,确保人员、物质及时到位,保障交通运输的畅通。

八、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为加强对突发重特大事故的处置能力,及时做好抢险救援工作,成立了救援领导组织机构,并明确了各组的职责。一旦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各小组应立即按照各自分工展开抢险救援工作。

(一)公司设应急救援指挥部

指挥长:分公司经理

副指挥长:分公司主管生产安全副经理

成员:分公司其它领导及各部门、基层单位负责人。

职责:当发生事故时,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负责进行统一组织、指挥、协调各项救援工作,在查明事故险情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订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处置救援方案,并及时地组织人员进行抢险救援工作,确保抢险救援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现场疏散抢险救援小组

组长:分公司主管生产安全的副经理

副组长:生产安全室主管

成员:由综合室、生产安全室、技术质量室、经营计划室、项目部、实体单位负责人组成。

职责:疏散救援工作本着“先救人、后移物”和“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做好疏散救护工作。公司生产安全室负责统一指挥、疏散事故现场人员和保护现场及向公安消防队报警求援;综合室、生产安全室负责人员调动;综合室负责善后处理;综合服务站负责车辆调动。一旦发生事故,由救援小组长负责组织各单位进行有序的疏散事故现场人员,如遇有情绪偏激的人员,将其强行带离事故现场,对事故现场的重要物资及时地进行转移。根据情况及时划定警戒区域,设置警戒线,并随时调整警戒区域,严格控制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确保现场秩序,并负责组织、调动应急抢险救援队伍,按照指挥部制定的抢险救援方案迅速组织实施,根据事故现场具体情况,负责与公安消防队联系,取得他们的协助与支持。同时安排车辆与人员将受伤人员,进行现场临时救护后送往医院救护,必要时请求攀工公司启动上一级《重特大火灾事故救援应急预案》。

(三)后勤保障组

组长:综合室主管

成员:生产安全室、技术质量室、经营计划室、财务室及各项目部、实体等负责人组成。

职责:生产安全室、技术质量室、综合室负责提供相关技术资料(如工艺流程图、现场平面图和周围地区图等);综合室负责事故处置所需物资、设备、材料、各类机械的供给、资金的投入及处置事故的生活保障。

九、事故的报警、处置和善后处理

(一)、报警及汇报

发生火灾事故,应立即拨打“119”或攀钢消防大队,要讲清发生火灾的单位、地点、燃烧物质、火势大小及有无人员伤亡、被困等基本情况,以便消防队及时准确地赶赴现场灭火救援。报警后,报警人员应在公路的三叉路口或有明显标志的地方等待消防车的到来,并给消防车引路,协助消防人员确认消防栓的位置或寻找水源,并且应安排人员协助灭火救援。在向消防机构报火警的同时,应及时向生产安全室报告,由他们根据具体情况通知相关部门及各负责人到场,组织指挥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

(二)火灾事故的处置方法

1、施工设备引发的火灾

施工设备引发的火灾分带电火灾和不带电火灾两种。根据现场条件,可以断电的应断电灭火;无法断电的则带电灭火。大部分电力变压器、多油断路器、空气开关等电气设备充有大量的油,着火后可能发生喷油甚至爆炸事故,造成火势蔓延扩大火灾范围。

扑救方法:

(1)设法切断电源,进行常规灭火;

(2)无法断电灭火,则要根据现场特点选择适当灭火器进行灭火;

(3)充油电气设备的油,其闪点多在130~140℃之间,有较大的危险性。如果只在设备外部起火,可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如火势较大,应切断电源,可用水灭火。如油箱破坏,喷油燃烧,火势很大时,除切断电源,有事故储油坑的应设法将油放进储油坑,坑内和地面上的油火可用泡沫灭火。要防止燃烧着的油流入电缆沟,电缆沟的油火只能用泡沫覆盖灭火。

2、各种施工物质发生的火灾

易燃固体火灾

易燃固体燃点较底,在遇到明火、受热、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接触后,会引起剧烈燃烧,并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

火灾特点:燃点低,遇火即燃,燃烧猛烈;易燃固体粉尘易爆燃;易燃固体燃烧产物毒性强。

扑救方法:

(1)及时扑灭初期火灾。

(2)采取疏散、隔离方法、控制火势。

(3)防止爆炸,迅速灭火。

注意事项:

(1)疏散搬运易燃固体时要轻拿轻放,防止拖、拉、摔、撞,保持包装完好。

(2)扑救易溶性易溶固体火灾时,要采取措施堵截、控制溶流扩散,以防火势蔓延扩大。

(3)严防人员中毒伤亡。

(2)易燃液体火灾

易燃液体在常温下极易着火燃烧。常见的易燃液体有各种油品、苯液等。

火灾特点:

(1)先爆炸后燃烧,这是易燃液体储罐发生火灾时常见的特点。

(2)先爆炸后燃烧有三种情况。一是在易燃液体泄漏遇明火发生燃烧,使液体容器或压力容器设备在火焰或高温的作用下发生物理性爆炸;二是易燃液体储罐已发生燃烧,在燃烧中发生爆炸;三是易燃液体储罐内蒸气浓度达到了爆炸极限,使燃烧瞬间转为爆炸。

(3)易造成人员伤亡。

扑救方法:

泄漏火灾的扑救:及时堵漏、控制扩散、迅速灭火、防止爆炸伤人。

可溶性易燃液体火灾的扑救:

(1)灭火时多选用抗溶性泡沫、干粉等灭火器。

(2)根据实际情况可用大量的水稀释燃烧液体,直至燃烧停止。

(3)泄漏可溶性易燃液体燃烧,可使用大量的水稀释,致使其熄灭,同时可降低易燃液体蒸气挥发,消除复燃或燃爆危险。

(4)可溶性易燃液体因本身含氧、含碳量较少,燃烧时火焰呈蓝色,不易被人发现。因此,在灭火时要避免流淌液体燃烧伤人。

注意伤人:

1、灭火中要随时注意观察易燃液体贮罐及邻近罐的异常变化,防止发生爆炸伤人;

2、灭火中要正确选用灭火器材;

3、灭火后要防止复燃或蒸气爆炸;

4、对流淌燃烧液体火灾,应先堵截,后灭火;

5、加强灭火人员安全防护;

6、搬运或疏散小包易燃液体时,要轻放,严禁滚动摩擦、拖拉、碰撞等不安全行为,严禁背负、肩扛,严禁使用易发生火花的铁制工具。

(3)易燃易爆气体火灾

易燃易爆气体遇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或在热传递作用下,能引起燃烧爆炸。

易燃易爆气体火灾特点:易造成大面积燃烧爆炸;燃烧往往引起贮罐、气瓶爆炸;贮罐爆炸会引起相邻贮罐发生连锁爆炸,导致灾情扩大,引发大面积火灾;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火灾扑救难度大。

易燃易爆气体火灾扑救方法:首先应扑灭泄漏处附近被引燃的可燃物火势,控制火灾范围,为下一步扑救泄漏处燃烧作好准备;气体泄漏着火后,不可轻易关闭阀门,更不可随便关停运送气体设备,以防止回火引起爆炸。应先关小阀门,降低气压体泄漏压力后进行灭火,并事先做好堵漏准备,火焰熄灭后立即进行堵漏;起火后,不能盲目扑灭泄漏处燃烧,以防堵漏失败后大量可燃气体继续泄漏,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火源发生大范围爆炸;如果确认泄漏口不大,能在短时间内快速予以封堵,则可用水、干粉、蒸汽、氮气、二氧化碳等灭火器灭火(事先消除泄漏点附近一切火源),然后组织人力快速实施堵漏,同时用雾状水稀释驱散泄漏气体;如泄漏口裂缝较大,确认难以堵漏或无法堵漏,则可以采用冷却着火容器及周围容器的办法,防止发生爆炸,任其稳定燃烧,自至自行燃尽熄灭;对于有爆炸危险的易燃气体,容器、气瓶或设备的冷却或灭火,要利用地形、地物、建筑物等为掩体,以防爆炸。对于有先兆要爆炸时,要果断撤离,注意观察,避免爆炸伤人。

注意事项:加强统一指挥,避免盲目行动。无论采取哪种断绝气源措施,都必须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施;如有爆炸的可能,灭火时首要任务是防止爆炸。要自始至终组织相当人力对燃烧容器及受热辐射、烧烤的相邻储罐、气瓶等进行冷却降温。如有可能应迅速移至安全地带;加强一线人员的安全防护,避免发生人员伤亡。许多易燃易爆气体本身具有毒害性,其燃烧产物也具有毒性,对人体危害很大。现场施救时要采取防毒措施,防止人员中毒。要及时替换灭火人员。同时要持续不断地观察火情变化,避免发生爆炸或其它险情伤人;灭火后应对易燃易爆气体容器、气瓶或其它设备进行持续冷却,避免复燃。同时对火灾现场进行安全检测,确认无危险时再撤离,恢复用火用电;搞好火灾现场警戒,控制现场人员数量,确定灭火人员撤离的场地和通道。警戒范围应根据火灾现场实际确定。警戒解除应在火灾现场确认无危险时宣布。

十、应急培训和演练

应急培训和演练的指导思想应以加强基础,突出重点,边练边战,逐步提高为原则。应急培训和演练的基本任务是锻炼和提高队伍在突发事故情况下快速抢险堵源、及时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防护或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

各项目部或实体应派专人负责,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及公司《消防安全管理标准》规定组织培训,开展定期或不定期隐患排查、治理,定期开展演练,增强事故应急、应变处理能力。

十一、应急预案的修订

本预案编制及修订部门为分公司生产安全室。此预案下发后,原则上每3年进行一次全面修订,如因特殊原因,也可以及时对部分内容做局部修订。

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范文4

【关键词】气体灭火系统;灭火机理;灭火装置

S型热气溶胶气体、七氟丙烷气体,属同一类气体灭火系统,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特性。本文将从两者发展历程、灭火机理、应用环境、灭火效果、日常维护等多方面进行阐述,帮助企业更清晰地认识、合理地选择气体灭火装置。此外,针对气体灭火装置的产品现状,简单对比分析了两种气体灭火装置的优缺点,以供参考。

1 气体灭火系统发展简介

1.1热气溶胶气体灭火系统

该技术在我国出现于20世纪六十年代早期。最初,由天津公消所自主研发,针对甲、乙、丙三类液体储罐火灾进行实践改良。当时,热气溶胶系统是一种全新的灭火理念,由于在进行灭火操作时会出现烟雾和细小的固体颗粒,因此又被称为烟雾灭火技术。因当时该技术局限性,仅在少数的特定火灾场所使用。随着热气溶胶灭火装置的研究不断深入,第二代K型热气溶胶逐渐被研制成功,最后通过北京理工大学研究人员进行技术改进和完善,K型热气溶胶技术逐渐被应用。其主要物质便是钾盐,钾盐在吸收大量热量后会发生气化,从而形成大量的钾离子,然后同空气中的水分进行结合,形成具有较强导电性的物质。这些物质附着在电子设备上后,极易造成电子设备出现短路、故障等现象,在应用范围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更好地解决二代S型热气溶胶系统存在的问题,陕西坚瑞消防股份有限公司在原有技术上不断进行创新,最终开发了三代S型气溶胶灭火装置,用锶盐取代了钾盐,其电阻值远远大于钾盐形成的导电物质,因此,能够很好地避免对电子设备的损坏。当前,国内热气溶胶灭火装置主要采用第三代S型热气溶胶。

1.2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

七氟丙烷气体,由美国大湖化学公司最先研发完成,其商品名称FM-200,化学名称HFC-227ea,直到2008年引入国内。起初,工程应用中多采用管网式系统。随着国内多家企业不断地从事技术研究和生产创新,预制式七氟丙烷灭火装置以其自身优势,也已占有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在一些小型防护区内,预制式俨然有一种取代管网式的趋势。

2 灭火装置原理和特点

对于火灾事故,其发生原因可从燃烧四要素进行分析,主要是可燃物、氧化剂、温度和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只有同时满足上述四个条件,才会出现燃烧反应。总体来讲,灭火机理就是想方设法将这四个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消除殆尽,从而终止燃烧反应。

2.1 S型热气溶胶灭火装置

S型热气溶胶,主要以常压下固体形式储存。灭火装置动作时,需通过电爆管式启动器对储存的固体物质进行引燃,随之固态物质进行自身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形成大量S型热气溶胶烟气。其烟气轻微低毒,主要是N2和一些CO2等,在灭火时,亦不会产生有害物质。但由于灭火物质的形态为气、固两相流,因此无法进行组合分配系统(管网式系统)。S型热气溶胶灭火装置原理图如图1所示。

S型热气溶胶灭火机理:初期,金属盐微粒会在高温环境下发生热熔等物理现象,从而吸收大量热量,降低周围环境温度,使可燃物质因无法获得足够热量支撑燃烧反应持续进行,抑制新燃烧自由基的生成;随之,由于金属盐微粒体积较小,具有较大表面积,能够和燃烧物进行更加全面接触,而金属盐热熔后能产生气化,形成更多金属离子,其组成元素与燃烧自由基发生化学反应,使燃烧自由基变为不可燃烧物质;另外,灭火物质中含有大量氮气等不易燃物质,能够稀释空气中氧气浓度,抑制可燃物的燃烧反应,最终达到灭火的效果。

预制式S型热气溶胶灭火装置,属于常压喷放系统。在灭火时,不会出现气流冲击现象,对保护对象几乎没有破坏效果。然而,由于其喷放状态为常压,扩散速度较慢,喷放后出现一定的向上扩散趋势,因此可以应用在非封闭空间防护区。

由于S型热气溶胶灭火装置无需外部动力直接进行灭火操作,因此在制造时所需成本较少。其内部物质会在化学反应产生的挤压力作用下喷放,由于压力较低,喷放时间会相对较长,一般持续90~120 min。喷放状态时,其喷口温度大约在80~169 ℃ 之间,属于高温气体,应避免因高温烟气伤人事故。灭火操作完成后,室内气体无污染、无毒害,可直接进行空气交换,处理方便快捷。

2.2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七氟丙烷主要以高压液态形式储存,系统形式分为预制式和管网式两种类型。灭火装置动作时,需利用自身高压喷射而出。七氟丙烷是一种有较强绝缘性质的气体,无色无味。在一定压力下呈现液态,便于运输和储存,同时还具有洁净和安全的特性。如图2所示

七氟丙烷灭火机理:火灾发生后,喷头喷出的液态物质会迅速气化为气态,同时吸收大量热量,降低燃烧物质周围的温度,消弱燃烧的必备条件;随后,七氟丙烷气体中大量大分子物质,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分子链断裂现象,断裂过程会吸收大量热量,继续消耗防护区热量;然后,灭火物质通过热分解产生大量自由基,与空气中可燃自由基快速组合,降低空气中燃烧自由基含量,抑制火灾的持续发生;另外,灭火物质中含氧量非常少,喷射充满防护空间后,会大大降低燃烧物周围的氧浓度,阻断燃烧反应链。

七氟丙烷气体在进行灭火时,具有速度快和效果好的特点,是一种比较优质的灭火药剂。然而使用时需注意其在空气中的含量,当浓度大于10.5%时,会出现一定的毒性,会对人体会造成损伤。同时七氟丙烷气体在高温作用下,可产生大量氟化氢,与空气中水分结合形成强酸性物质。因此灭火完成后,气体排放应特别注意安全问题。

七氟丙烷气体生产和储存的成本较高,管网式灭火系统在操作时较为复杂,占用空间较大,后期维护费用高,因此市场推广方面受到较大阻碍。

3 S型热气溶胶与七氟丙烷特性分析及对比

3.1 灭火机理

S型热气溶胶灭火机理是以化学抑制为主、物理方式为辅;七氟丙烷灭火机理是以物理方式为主、化学抑制为辅。但核心机理都是:吸热降温、抑制燃烧自由基、稀释氧含量。

3.2 应用环境

两者其灭火物质都是绝缘物质,对环境无危害,从可防护场所的功能来讲基本一致。但S型热气溶胶灭火装置属常压喷放,可用于非密闭防护区;七氟丙烷灭火装置属高压喷放,对防护区的密闭性要求较高。

3.3 灭火时两者区别

1)两者从灭火效果来讲,相差无几。同属气态物质,灭火完成后无现场残留物,但灭火完成后排空防护区气体时,应注意七氟丙烷系统有可能会产生大量氟化氢;

2)七氟丙烷属高压喷放,速度较S型热气溶胶快,灭火及时性更强。但高压喷放对环境、及设备会有破坏影响,且高压储存本身就属危险源,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3)相对S型热气溶胶来说,七氟丙烷生产、运输、安装成本较高,但相对较大防护区,具有组合分配式的优势;

4)七氟丙烷管网式灭火系统,在多个防护区应用时,可减少气体储备总量,但需设置独立气瓶间,系统复杂等原因,选用时应作综合比较分析。

3.4 日常维护

1)预制式S型热气溶胶灭火装置:灭火剂常压固态贮存,装置部件少,易检修,维护率很低,后期费用较三者中最低。后期主要费用,为更换过期的灭火剂,S型热气溶胶有效期一般为6年。

2)预制式七氟丙烷灭火装置:灭火剂为高压(一般为2.5MPa)液态贮存,装置部件少,易检修,维护率较低,维护费用较三者中居中。后期主要费用,为补充漏失的灭火剂及部件更换。钢瓶有效期为30年。

3)管网式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灭火剂为高压(一般为4.2MPa)液态贮存,装置部件多,检查较复杂,维护率较高,维护费用较三者中最高。后期主要费用,为补充漏失的灭火剂、增压氮气及部件更换。钢瓶有效期为30年。

4 总结

作为两种市场上,高度认可的两种灭火气体,都有其一定的实用性和优缺点。无法直接对比出绝对的高下之分,如何根据实际需要去正确分析、合理选择,才是我们相关设计人员、企业人员专业素质的体现。我们要通过不断学习研究、工程实践,探索和推动气体灭火系统的创新发展。

当然,选择气体灭火系统时,绝不仅限于以上两种气体。例如,最近市场上出现的超细干粉灭火装置,采用氮气驱动。有温控、电控和超导启动三种方式,双重保险,快速反应,全淹没效果好,灭火速度快,灭火效率高。所有好产品和创新,都应成为我们学习和思考的对象,并应为更好的产品创新,作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S-03型气溶胶自动灭火系统及无管网灭火装置[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2,(11):76-76.

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范文5

关键词: 技术训练; 战术训练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消防部队的灭火任务越来越繁重,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在新形势下,《消防法》又将参加社会抢险救援作为消防部队的一项任务予以明确。这一方面体现了党和人民对我们这支队伍的充分信任,另一方面,对我们的灭火救援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兵员成分的变化,目前,部队基层官兵参加训练的动力不足,被动、应付式参加训练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智能、体能、技能训练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只有将较好的技能训练和战术训练有效的结合,才能保障抢险救援任务的圆满完成。

1. 灭火救援技术训练

消防技术训练是消防队员为熟悉掌握运用各种器材装备而进行的基本技术训练。其任务是:使受训者能够熟练掌握训练项目的操作程序、操作方法、操作要求,以提高消防员操作水平和防护能力,提高部队整体作战能力,适应灭火救援战斗的需要。

1.1 技术训练的特点

技术训练作为消防部队业务训练内容之一,与其他业务训练相比,有许多显著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特点:

1.1.1 规范性强

开展技术训练要有一定的场地、设施、器材等,实施时消防员要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操作要求、操作方法开展训练。不同的训练科目,有不同的操作程序、方法和要求,所以它具有严格的规范性。

1.1.2 技术性强

技术训练科目繁多,训练方法有多种多样,同一训练科目又有多种操作方法,只有经过反复的训练,才能摸索出最佳的训练方法和基本技术。因此,科学掌握操作中的技术性显得尤为重要。

1.1.3 组训方法多样化

目前技术训练一般采取单个练习、分组练习、班集体练习和协同练习等。因此,多种组训方法训练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手段,是消防部队技术训练必由之路。

1.2技术训练的要求

1.2.1 坚持全面训练

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消防训练项目越来越多,消防员要根据大纲和本地实际,本着实战需要什么就设置什么科目,有什么装备就设置什么内容的原则,全面施训,防止漏训、误训、偏训、不训的现象发生。

1.2.2 突出重点训练

技术训练在全面训练的基础上要选择一些科目进行重点训练,如技术性强、操作复杂,实战急需的项目,新装备训练项目,通过重点训练,使消防员进一步熟练掌握那些高难度训练项目的操作技术,以便在灭火救援中灵活运用。

1.2.3 坚持经常训练

技术训练必须保持经常,持之以恒,在反复练习上多下工夫,使已经掌握的业务技术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特别是对一些技术性强而切复杂的科目必须坚持反复练习。只有这样才能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1.2.4 注重应用训练

单兵、班(组)熟悉掌握消防器材装备的性能和操作技能是技术训练的基础,打牢这个基础,才能发挥消防技术装备应有的效能,以适应灭火救援需要。技术训练必须遵循练为战的指导思想,要突出技术应用训练,开展技术协同综合训练,将单一技术训练通过各种组训方式与实践结合起来,缩短操场训练与火场应用之间的距离,为灭火救援战斗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技术训练的步骤

技术训练通常以班、中队为单位,由中队长组织实施,一般按照理论学习和操作练习两个步骤进行。

1.3.1 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通常在操作前进行,是技术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理论讲授,达到对技术训练项目的基本情况、操作程序、操作要求和灭火抢险救援现场运用等方面了解和认识的目的,以指导操作练习。理论学习应针对士兵文化基础和训练保障的特点,采取讲解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实施。理论学习一般可按照理论备课、宣布课目、阅读教材、理论讲授、作业考核的程序进行。

1.3.2 操作练习

操作练习是受训者在教练员的指导下,反复练习操作要领的过程,是受训者掌握战斗技能的基本途径,是训练的基本环节。目的是通过练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一般程序是按照操作准备、操作实施、操作讲评进行。

2 灭火救援战术训练

消防部队灭火战术训练是结合各种假想的火场情况,根据火场实战需要,组织实施战术的训练。训练的目的是提高指挥员组织指挥灭火战斗的能力,使战斗员熟悉灭火战斗动作,增强基层中队整体的灭火作战能力。战术训练介于实战和理论之间,是结合理论和实践,趋近于火场实践的练兵活动。

2.1 基层中队战术训练的特点

中队战术训练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训练层既有班又有中队的配合战术;二是训练对象既有干部又有士兵,干部的指挥训练与中队战斗动作训练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三是组织训练比较复杂。既有建制内的又有加强协同训练;既有专业训练又有逐级合成训练;四是地位重要。中队战术训练在部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既是巩固提高单兵训练成果,把单个士兵的战斗力凝聚成整体战斗力的基本途径,同时又是总队、支队战术训练的基础。

2.2 基层中队战术训练的要求

火灾的复杂性、火情的突变性及战斗部署的紧迫性,充分展示了火灾扑救的艰巨性。因此,消防队伍必须具备很强的火场应变能力,包括对付各种复杂灾情的控制能力和作战能力。基层中队开展灭火战术训练要面向火场,熟练常见的灭火战术措施和技术手段,从提高控制能力和作战能力入手,不断提高灭火实战能力。

2.2.1 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在组织中队战术训练时,必须注重实效,突出重点。在训练课题的选择上,要紧密结合各类责任区的情况有重点地选择课题进行训练;在训练层次上应重点抓好班级训练;在训练对象上应突出中队干部、班长的训练;在训练步骤上要在做好训练准备、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全段作业,熟悉在各种不同假设情况下组织指挥和协同动作。同时,在充分准备的条件下,组织中队进行战术训练,保证训练效果。

2.2.2 灵活多变,贴近实战

战术训练充分体现了“活”、“实”、“变”的特点,就是灵活、实用、多变。它不同于技能训练有明显的规范性,每一个动作要点及环节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考核标准也是看操作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以及在完成动作的速度上取得的秒数。战术训练没有具体的规范约束,只是针对“火情”显示灵活决定采取的作战方法与行动。只要行动符合灭火战术原则,能控制并消灭“火势”,就可以灵活地部署兵力,开展行动。战术训练是作战行动,它不计算具体动作的时间,但对行动目标、行动操作、器材装备应用、个人防护、进攻与撤退的选择等准确性上都需要反映并符合战斗行动的原则要求。战术训练要突出一个“变”字,火变我变。战术变随之部署变,阵地变跟着行动变,以“变”来锻炼指战员的反应能力和组织指挥能力,以“变”来增强战斗员机制果断、随机应变的操作技能。

2.3 基层中队战术训练步骤

战术训练步骤应抓住理论学习、预案制定、实地演练等几个环节。

2.3.1 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是在搞好基础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学习火场组织指挥、灭火战斗行动要求及扑救各种对象火灾的战术措施;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灭火战术训练。

2.3.2 预案制定

预案制定是针对重点单位的火灾特点、火灾危险性和重点部位情况,根据中队的作战兵力,在“六熟悉”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作战预案,包括单位基本情况、火灾特点、战术措施和注意事项。并根据火灾可能发展变化的不同情况绘制不同阶段火势作战部署图。

2.3.3 实地演练

实地演练就是针对重点单位的火灾特点,将预案付诸于实践。对于有可能发生重大险情,如人员、贵重物资被困、爆炸、有毒、建筑倒塌等进行适应性训练,通过演练补充或完善灭火预案。实地演练可以是一个班的战斗行动也可以是中队或中队与中队、专职消防队协同作战。

3.有机的将灭火救援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相结合

3.1灭火救援技术训练是圆满完成灭火救援任务的前提

为了保证灭火救援的效果,应当在加强现有科目训练的基础上,面向未来,建设模拟训练设施。未来灾害事故向着多样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这对于从事救援工作的消防队伍来说提出了一个新的训练课程,要实现对未来复杂灾害事故处置方法和手段由理性上升到感性认识的飞跃,这就需要加快对模拟训练建设的步伐,从而实现训练设施模拟化。在模拟训练设施的建设上,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有预见性的建设以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石油工业、交通事故、化学品泄露为主的模拟训练设施或基地,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创造或提供仿真训练的环境和条件。

3.2 灭火救援战术训练是技术训练的升华

技术是战术的基础,战术是技术发挥的保障。没有技术,战术就无法执行。战术训练的出发点就是要弥补个体技术上的劣势,以取得最大的胜利。随着技术和战术的发展,战术创新必然推动技术上的改良和革新,技术改良和革新进而又会引发新的战术问世。站在消防指挥的角度看,加速技术、战术的同步训练是中队日常训练的新课题。即战术创新要以技术发展为着眼点,技术创新要融入战术创新的最新成果,使之相互促进、浑然一体,使消防员在实战中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4 结束语

灭火救援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都是消防员训练的基础科目,做好这两方面的训练,对灭火救援实战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李建华,康青春,商靠定. 灭火战术[M]. 群众出版社. 2004.

[2] 伍和员.灭火战术于训练改革[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范文6

仓库火灾预防措施

(一)、仓库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消防法》的相关要求,遵守仓库的规章制度

1、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2、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确定本单位和所属各部门、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3、针对本单位的特点对职工进行消防宣传教育;

4、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5、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6、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标志。

(二)完善仓库的消防设备,配置自动报警灭火系统

灭火剂主要有以下几种:

1、水。适用于可燃的固体物质火灾,不易扑灭带电设备的火灾。

2、泡沫灭火剂。它是利用水的冷却作用和泡沫层隔绝空气的窒息作用,分为化学泡沫和空气泡沫两种。泡沫灭火剂可扑灭可燃或易燃液体及一般固体物质的水灾,但不能扑灭醇、醚类水溶液体引起的火灾。

(3)二氧化碳灭火剂。适用于扑灭电器、贵重生产设备、仓库图书和一些不能用水扑灭的物质火灾。

(4)干粉灭火剂。又称粉末灭火剂,适用于扑灭火灾初起的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电器火灾,不适于扑灭轻金属和碱性金属火灾。

(5)哈龙灭火剂(卤代烃类)替代品。20世纪采用的灭火剂1201、1211和1301等被称为哈龙系列灭火剂。这些灭火剂被认为是适合各种不同类型火灾的最佳的火焰抑制剂。但是,到了20实际80年代中期,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其对环境的影响,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不同程度造成全球变暖。目前出现了一些替代哈龙灭火剂的环保产品,主要有如下两种:新型惰性气体灭火系统——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主要适用于扑灭表面火、油类气体类和电器火灾,可以用于保护经常有工作人员工作的场地。其灭火剂价格低,现阶段主要用于通讯设备、计算机房、工艺控制中心和其他机电设备室等场所。)以及细水雾灭火系统(细水雾灭火技术是一种具有投资成本低、灭火效率高、小污染环境、灭火以后不影响仓库质量等优点,是仓库仓库智能化消防系统的一种上佳选择)。

对灭火剂和灭火装置有所了解之后,各仓库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在馆内配置合适的灭火设备,预防火灾的发生。

(三)、加强用电管理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在工作中、生活中,电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电”的接触机会越来越多。因此,在使用各种电气设备时,如果不按照正确的安装和操作方法办事,就会引起重大的事故,给人身和国家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仓库仓库在用电方面尤其要谨慎行事,避免因用电而引起的人员伤亡或仓库的损伤。

(四)、严禁在仓库内放置易燃、易爆或其他危险物质

仓库人员在认真体会《消防法》的基础上,需对上文中提到的化学危险品进行简单的了解。仓库管理人员首先必须树立起强烈的仓库意识,仓库是国家的财产,是人类社会的记忆,联系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其次,仓库管理人员要有必要的消防知识和消防意识,对有损仓库的物质进行严格的隔离与清除。最后,仓库管理人员要自觉的承担起责任,勿在仓库内放置易燃、易爆或其他危险物质。因为这类物质着火点极低,一旦起火,蔓延的速度非常快。再者,一旦发生事故,往往属于突发事故,对于消防工作的开展和仓库的安全都是极为不利的。

(五)、加强消防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树立防火意识

第一,提高全体仓库管理人员的仓库意识,只有仓库管理人员们真正的树立起仓库意识,从心底里崇敬仓库,爱护仓库,才能保持仓库消防工作的有序开展。

第二,消防教育要从每个人抓起,坚持以仓库为载体,要把消防安全教育做到平常的生活中去。深入开展消防宣传工作,让消防安全知识普及到仓库内的每一个角落,特别是加强对仓库仓库的消防宣传力度,让消防知识真正的深入人心。

第三,利用各种渠道加强宣传工作,让全体仓库管理人员了解防火灭火的基础知识。为此,仓库可以围绕仓库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如开展消防知识讲座、制作有关消防知识的海报、组织消防知识竞赛等宣传活动。不仅让仓库管理人员们懂得基本的消防知识,也要让用户树立起消防意识,只有仓库管理人员和用户的配合,才能切实的保证仓库的安全。 第四,加强消防培训力度,让馆内人员不止知消防,还要会用消防。经常进行消防实战演练,切实让他们真正对所配备的装备器材会使用操作,掌握防火灭火基本方法。

灭火的基本方法

根据物质燃烧原理和人们长期同火灾作斗争 实践经验,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四种:

一、窒息灭火法

窒息灭火法,是根据燃烧需要足够的空气这个条件,采取适当措施来防止空气流入燃烧区,使燃烧物质缺乏或断绝氧气而熄灭。这种灭火方法,适用于扑救封闭的房间、地下室、船舱内的火灾。

二、抑制灭火法

抑制灭火法,就是使灭火剂参与燃烧的连锁反应,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形成稳定分子,从而使燃烧反应停止。

三、冷却灭火法

冷却灭火,是根据可燃物质发生燃烧时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这个条件,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的物体上,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从而使燃烧停止。用水进行冷却灭火,是扑救火灾的最常用方法。二氧化碳的冷却效果也很好。

在火场上,除用冷却法直接扑灭火灾外,还经常冷却尚未燃烧的可燃物质及建筑构件、生产装置或容器。

四、隔离灭火法

隔离灭火法,是根据发生燃烧必须具备可燃物这个条件,将已着火物体与附近的可燃物隔离或疏散开,从而使燃烧停止,如关闭阀门,阻止可燃气体、液体流入燃烧区;拆除与火源相毗连的易燃建筑等。

仓库火灾危险特点分析

1、火灾发生续率高

仓库物资储存集中,据统计,我国有许多火灾发生在仓库,且引起的损失较大。据《20xx年中国火灾统计年鉴》记载,20xx年8月13日,广州市松洲螺溪经济发展公司仓库发生火灾,烧毁库房1座,建筑面积1000m3,直接财产损失359.26万元。20xx年9月1日,沈阳市大龙洋石油有限公司储油罐区发生火灾,造成1人死亡,8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85.25万元。由此可见,仓库火灾造成的损失是触目惊心的,也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2、火势挂延迅速

仓库储存物资过多,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发展较快,蔓延迅速,危及面广,并会产生很高的温度,使库房、设备等均受影响甚至损坏。一般物资仓库燃烧中心温度往往在1000℃以上,而化学危险物品(如汽油等)着火的温度更高。高温不仅使火势蔓延速度加快,还会造成库房、油罐的倒塌,在库外风力影响下,形成一片火海。爆炸品仓库、化学危险品仓库等还极易引起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