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理解范例6篇

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理解

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理解范文1

【关键词】高中数学策略

一、激发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灵魂,它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与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㈠充分发掘数学的内在美感因素,唤起学生的情感意识、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善于通过展示数学美,让学生在对数学美的欣赏中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问题要新颖、奇异,引起学生好奇心。解决问题时,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思维美、方法美。知识整体过程中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和谐统一和简洁美,进而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㈡数学问题生活化,把身边数学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又是巨大的数学课堂,数学教学中要多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如“今天以后的第999天是星期几?”必能激起学生对二项式定理应用的浓厚兴趣。

㈢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逼真的动态演示,打破学习数学的思维定势,提高学生创新热情,为开展创新活动作充分的情感准备。

二、精心设计问题,给学生创新的机遇。

问题是高中数学思维的核心。只有提出了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备课的重点就是设计好有效的问题,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其实,在新课标下高中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只要我们教师去认真地分析教材,精心地设计问题,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绝大部分知识都是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掌握的,教师没有必要通过传授的方法将这些知识教给学生。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学到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更主要的是摆脱了长期依赖教师传授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不断创新的精神得到充分的培养,从而渐渐形成了创新的能力。

三、通过实施创新性教学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性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针对学生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创新性教学过程:

1、注重探索过程,培养创新思维。

对数学知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把创新过程艺术性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尽可能的亲身体验,把教学立足点放在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和知识产生的基点上,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实现认知结构的整体优化。

2、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高思维水平。

思维的敏捷性是智力活动的速度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就是要培养其正确迅速的解题和运算能力,以及在学习数学时积极地思考、迅速地判断、缩短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的能力,使学生迅速找到解题途径。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加强思维敏捷性的训练。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发散思维能力指学生从已知信息中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围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是进行创新思维的前提。数学上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方法往往来源于发散思维,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大小应和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成正比,可见,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

例如:求函数的最大最小值。求解时可用以下多种思路:⑴利用函数有界性来解;⑵利用变量代换,转化为有理分式函数求解;⑶利用解析几何中的斜率公式,转化为图形的集合意义来解,等等。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寻求问题解法,沟通知识联系,克服思维定势,拓宽了创新广度,从而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再次,教学中通过改变问题的条件或补充条件,变化命题的条件或结论,对教材中的例题习题进行发掘和再应用,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很好的训练途径。

4、利用数形结合,培养学生形象思维

“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和“形”,是数学教学中的两大内容,数形结合,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很大的帮助。

在教学中,可借助几何图形直观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代数知识来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例如,利用数轴直观学习理解有理数,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知识,直观、形象、便捷。

在几何教学中,通过几何图形的直观,注重对各种图形的表象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例如,在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教学中,可通过三种图形的相同点、不同点进行比较,很快可找到他们的区别与联系。

除此之外,用类比的方法思考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果教师长期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认知进行教学,有效训练学生借助图形直观,数形结合,训练学生进行对比、类比、联想,将会很好地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驱动学生创新思维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增强。

四、提供充分的时间,给学生创新的机会。

人类社会的创新发明,大凡不是某一个科学家凭空想象得到的,而是要进行不断的实践。所以,给学生创新的时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一节课45分钟也好,40分钟也罢,如果这些时间老师还是窃为已有,不能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话,那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是一句空话。设想,如果将课例中的教学环节,改成教师展示,学生睁大眼睛看,这样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虽然从表面上看“节约”了时间,但是长期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中教出来的学生,除了被动的接受,还能有些什么?更不要说创造能力的培养了。因此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导学生自己来析疑、解疑。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创新,既需要智力的参与,也离不开情感的支持。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情感的培养,鼓励学生发扬"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如热爱、美感、羡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创新的动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真挚情感的灌注。

在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综观全局,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创设民主氛围,确保学生心理自由,采取教学技法,激活思维能力,运用人格力量,弘扬学生个性。惟其如此,学生创新能力之花,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新世纪、新课标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应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上具有全新的教育观,不断加强自身的创新性教学能力,不断唤醒、培养、激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与教学改革》北京出版社2004年

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理解范文2

关键词: 数学建模 学生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

近年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推动了高校数学建模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也成为了各高校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每年一次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有效载体,充分挖掘数学建模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数学建模的含义

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它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简化,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验证数学模型解的求解全过程。数学建模不同于传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竞赛,它注重学生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需要学生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与数学建模题目所表述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进行人为的加工处理,将实际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再利用数学知识对该问题求解,最后用数学问题的解来解释实际问题。

二、数学建模与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人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和最高形式。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活动,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应用,而且是一种创新意识,是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

(一)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数学建模是一种化归方法,它具有联系实际、领域宽广、案例丰富的特点,通过数学知识与应用能力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来看,数学建模是数学教育的社会目标与自身目标的完美结合,同时是数学理论与社会实践问题的结合,这种结合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能力培养的社会活动。

(三)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运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通过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带领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我们应充分发挥数学建模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

三、数学建模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一)数学建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洞察力。

用数学建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包括用数学语言表述问题即构造模型和用数学工具求解所建立的模型两个步骤。这其中,除了要有广博的数学知识、各种实际知识和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之外,还特别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想象力和洞察力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初步分析、迅速抓住主要矛盾,将新感知的形象与记忆中的形象进行比较、重合、加工、处理,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数学建模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是类比法和理想化法,它们的运用与想象力和洞察力有密切的关系。类比法注重对共性的比较来获取研究对象的新知识,理想化法是从观察和经验中通过想象和逻辑思维,把对象简化,使其升华到理想化的教学表述状态,它能更本质地揭示对象的内在数学规律。

(二)数学建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

数学建模是一种创新的过程,除了想象力和洞察力这些属于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范畴的能力之外,直觉和灵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直觉是人们对新事物的极敏锐的领悟或推断,灵感是指在人们有意识或下意识思考过程中迸发出来的猜测或判断。直觉和灵感是人类创新能力的主要特点,因而,在数学建模中要注重对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但有时,数学建模中的新思想和新方法也来源于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也是数学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三)数学建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数学模型的求解和验证多数要靠编程才能实现,要求学生至少熟悉一种编程语言,比如Matlab、Mathematical、Lingo等,对数据的预处理需要学生会用Word、Excel等软件。这些软件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和编程能力。在数学建模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自己或者他人的思维过程或结果进行检验、判断、分析和评价,这是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也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数学建模对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教师是教育培养学生主体,能否在数学建模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应积极教育学生养成不断探索的精神,提出有新意的见解和方法,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培养创新能力的具体方法上有以下几点。

(一)注重积累,优化知识结构。

基础知识是创新能力的源泉。掌握的基础知识越坚实,联想、类比和发散思维的领域就越宽广,发现新问题、创造新方法、得出新结论的机会就越多,创新能力就越强。因此,在数学建模中,要优化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改变学生只会记定理、解习题的习惯,使之能够触类旁通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引导思考,重视认知过程。

在数学建模中,要积极为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和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解决疑问,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新的理论和方法。

(三)设计教学,培养直觉思维。

为参加数学建模的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际问题背景材料,设置恰当的培养情境,引导学生在整体思考的基础上作出直观评价和分析,发现内在关系,把握内在规律,寻找解题突破口,养成敏锐的直觉思维习惯。

(四)一题多变,加强发散思维。

一方面,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探寻不同的解决同一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积极设计一题多变,通过适当改变题目的条件,寻找知识与问题之间的内在关联,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宽广的思维视野,强化发散思维习惯的培养。

(五)团结拼搏,增强创新意识。

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队伍是由一名指导老师和三名学生组成的合作团队。三天的数学建模实战,是团队为完成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协作、不懈奋斗的过程。要充分发挥数学建模竞赛的独特优势,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识和与人协作的精神,把握难得的综合训练契机,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总之,数学建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有待我们在数学建模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发现。

参考文献:

[1]于凤霞.高职院校数学建模教学初探[J].科学与财富,2010,(6).

[2]魏玉成.论数学建模对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作用[J].大家,2010,(2).

[3]王天虹,宋业新,戴明强.在运筹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筹决策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文汇,2010,(6).

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理解范文3

【关键词】新课标;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培养

一、引言

新课改之前,中国的教育仍然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以升学率为目标,很少甚至没有意识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学生也只是机械式的记忆知识,很少甚至不会利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这种状况逐渐被打破。新课标规定中国的教育今后不再是只考虑升学率的应试教育,而是把学生培养成能适应世界新技术发展、有创造性思维的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这种培养创造性思维人才的教育模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尤其明显。

二、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就是人们为了解决问题而产生的新的见解或发现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创造力的核心。它不禁锢于人类原有的思想,而是在原有思想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产生出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想。方向的求异性、结构的灵活性、进程的飞跃性、效果的整体性和表达的新颖性是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创造性思维与直觉、判断、推理、想象和联想等思维活动密切相关,是多种思维活动的综合表现,任何一项发明和革新的出现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精神财富。

三、创造性思维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象征着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能使我们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在数学活动中,创造性思维是最高形式的思维,它能够在学生思考问题时直接洞察问题的本质,具有直觉性;能够把思维观念沿着不同的路径扩散到各个方面,具有发散性;还能够不因循守旧,以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批判性。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而且可以教授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现今还有许多教材侧重于对现成知识的演绎,还有一些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不够重视,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们应对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予以重视。

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策略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教师除了具备过硬的数学专业知识外,还要有丰富的综合知识,能够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第二,教师在导入新课或介绍数学知识背景时,可通过数学公式或定理后面的故事或是著名数学家的成名故事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和自觉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兴趣。第三,教师对学生不同寻常的提问、与众不同的见解、标新立异的构思或别出心裁的解法,即使只有一点点新意,也应对其多加鼓励,肯定其敢于想象,有创造力的一面,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增强其利用创造性思维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就是运用新的方法或从新的角度对熟悉的事物重新进行研究,从而找出与原来思维不同的思维形式。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一题多解方式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教师通过一题多解的教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评价各种不同解法的特点和优缺点,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题能力,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独创性,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通过一题多解可以从狭窄和封闭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活跃思维,开拓思路,提高解题技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3.引入数学开放题

数学开放题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其主要特点是答案不唯一。在开放题的求解过程中,解题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同时联想多个可能的解题方向,很容易在某些方面创造出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这就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开放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能积极探索思考问题,并且学会合作和交流。

4.重视直觉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的创造性活动始终离不开直觉。直觉思维又称形象思维,是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借助丰富的形象材料,对客观事物进行整体把握,用典型化的方式进行概括,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直觉思维是在一瞬间发生的,能调动个体的感觉和知觉经验、展现其知识和思维能力,是综合的、积累的产物,具有分析性、直接性和具体性的特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意识地训练和培养学生整体把握问题内容,迅速洞察问题本质的直觉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

5.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

所谓的逆向思维,使指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受阻时,从原思路的反方向出发去思考问题。逆向思维往往可以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果。柯西运用逆向思维建立常微分方程的定性理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逆向思维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打破传统思维的保守性,进而产生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首先,教师在讲授数学定义时,应注重对定义可逆性的阐述;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逆用公式和对问题进行反向思考。

五、结语

新课标下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漫长又复杂的过程,我们要深刻领会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目的,运用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手段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宋贽,陶桂洪,汪金燕.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性思维的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1):170-171

[2]孙桂芝.谈新课标下创造性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J].辽宁师专学报,2013,15(1):9-10

[3]蔡克.谈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31-32

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理解范文4

关键词: 高职化学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方法

引言

化学是高职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助于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1]。创新思维是一个产生新观点、新设想的过程,指的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认识主体以脑中信息为材料,通过思维、想象、联想,逐渐加工组合脑中信息。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能力是人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综合能力,以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为基础。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能力已成为新时代人才的必备素质,只有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在社会中生存发展[2]。因此,在高职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1.激发学生想象力

激发学生想象力,有助于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想象是创新的起点和必经过程,通过有意识地想象,学生创造出不存在的事物,这就是创新。创新通过三段式递进实现,即“想象―假设―实践”,其中,想象力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具有积极作用。激发学生想象力可使学生学会联想,从而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获取新知识。因此,高职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设计有吸引力、开放性的化学问题,激发其想象力。例如,教师在讲解糖类时,可通过单糖的分类、结构、性质和常见单糖,引导学生联想二糖或多糖的分类、结构、性质和常见种类;教师在讲解单糖生物功能的过程中,可联想到二糖或多糖的生物功能,以及对人体有哪些益处。可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引导学生联想,可激发其想象力,为培养创新思维创造有利条件。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使学生思维时刻处于积极状态,同时遵循接近原则、相似原则、对比原则,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鼓励学生探索创新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探索创新,可有效培养其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一种创新思维形式,指的是从多方面对问题进行推理、假设和构想,进而寻求问题答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忽视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以致学生针对一个目标集中学习,不能在保证学习效率和质量的基础上分散思维,给创新思维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则应用多种方式问同一问题,或者引导学生用多个方法解决同一问题,使学生学会通过不同角度解决问题,进而使其思路拓宽,达到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例如,教师讲解缓冲溶液pH的计算时,可设计一道计算分析题,即“0.30 mol dm吡啶和0.10 mol dmHCl等体积混合,溶液的pH是多少?”。这道题从缓冲溶液原理、缓冲溶液pH计算等方面,考查学生化学知识掌握情况,可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的不断训练,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具体提问方式有“等体积混合的0.30 mol dm吡啶和0.10 mol dmHCl是否为缓冲溶液?”、“能否计算该溶液的pH?”。通过上述提问,学生不断发挥求异思维,从而得出吡啶Kb=1.7×10,和HCL作用可生成吡啶盐酸盐,Ka=5.9×10,那么0.10 mol dm吡啶和0.050 mol dm吡啶盐酸盐为浓度较大的混合液,该溶液是缓冲溶液,pH是5.53。

3.唤起学生创新欲望

化学课程资源非常丰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又融合数学、物理等学科,教师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共性和差异,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学生学习的教学素材,确定教学内容,尽可能唤起学生的创新欲望,使其利用所学知识及自身思维,综合分析、解决化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唤起创新欲望,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思维活动通常从“问题”开始,并不断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也可以说,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是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遵循一定认知规律,不断引导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使其产生探索欲望,积极思维,从而抓住学习重难点、关键,有效培养创新思维。例如,教师讲解含氧有机化合物时,可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含氧的有机化合物有哪些?醛和酮的性质?甲醛的应用和危害?之后从多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小组讨论、视频播放等,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其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培养,在探索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知识,从而有效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4.保持学生好奇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保持学生好奇心理,使其对化学产生兴趣,可激发其创新潜能即探求真理的欲望[4]。作为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前提,创新过程需靠兴趣维持,也就是说,必须保持学生好奇心理,才能驱动学生高效学习化学。学习化学时,学生通常有较强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应创造适宜机会,保持其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所长,产生学习成功感,激发积极探索化学知识的欲望,从而有效培养创新思维。例如,教师在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可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刺激学生视觉,进而激发其兴趣和求知欲。教师结合化学实验教材内容,合理开展缓冲溶液的配制、螯合滴定等实验,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学生的好奇心。由于这类好奇心理不稳定,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可让学生适时操作,使学生的好奇心理持久、稳定。此外,教师创设学习情境,结合理论和实际,讲述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及利用化学取得的成就,如结晶牛胰岛素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使其形成合理的化学知识结构。

结语

社会的发展提高了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只有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才能在新时代中生存发展,所以高职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以顺应社会发展需求。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高职化学教学逐步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想象力,鼓励学生探索创新,唤起学生创新欲望,保持学生好奇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培养创新思维,并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海燕.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思考[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4(02):194-196.

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理解范文5

【关键词】数学 创造思维 培养 灵魂

思维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思考,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规律性关系的反映。而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一种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建立新理论、创造新方法、获得新成果、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创造思维具有独特性、新颖性、求异性、批判性、灵活性等特征。数学学科恰好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事物进行对比、类比、判断、推理以及跨越时空的想象力。因此,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1.启发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启动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数学中的问题或习题:主要告诉学生应如何去想,从哪方面去想,从哪方面入手,怎么样解决问题。这样通过提问、讨论,学生不仅会证明这些题目,而且类似的题目也能得心应手,起到了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作用。

2.开放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在通常情况下,都是由教师通过开放题的引进,学生参与下的解决,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本质,品尝进行创造性数学活动的乐趣的一种教学形式。开放式教学中的开放题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结果开放;二是方法开放;三是思路开放。

3.活动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进行适合自己的数学活动。它包括数学模型的制作、游戏、行动、调查研究等方式,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认识数学、理解数学、热爱数学。

4.探索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非常适用。对于这类知识的教学,通常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等过程。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形成数学的整体能力,发展创造思维等都有极大的好处。

二、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培养过程

1.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正如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指出的那样:“任何思维,不论它是多么抽象的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是思维的前哨,是启动思维的按钮。观察的深刻与否,决定着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因此,引导学生明白对一个问题不要急于按想的套路求解,而要深刻观察,去伪存真,这不但为最终解决问题奠定基础,而且,也可能有创见性的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契机。

2.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猜想是由已知原理、事实,对未知现象及其规律所作出的一种假设性的命题。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猜想,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直觉思维,掌握探求知识方法的必要手段。我们要善于启发、积极指导、热情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以真正达到启迪思维、传授知识的目的。

3.炼就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点。质疑思维就是积极地保持和强化自己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直观,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敢于提出异议与不同看法,尽可能多地向自己提出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各种问题。提倡多思独思,反对人云亦云,书云亦云。

4.提高学生的统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保证。思维的统摄能力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与形成的最高层次。在具体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它既是科学的,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它在否定、变化、发展中筛选出最经得住考验的东西,努力使他们形成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这里,特别是在数学解题教学中,我们要教育学生不能单纯地依靠定义、定理,而要吸收另一些习题的启示,拓宽思维的广度,培养学生的思维统摄能力,这将给学生在解题中赢得很多时间。

“教师的责职在于给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一副为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心肠”。新的教学理念正不断地步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我们应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充实大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主动适应并投入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实新课程的总体目标。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要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现代学生学习的必然结果。这就要求我们教者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多参与、多动手、多动脑的能力。要求教者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他们提供资料、工具、不断启发、激发兴趣、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我想,经过这样长期的锻炼,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会增强,创造性思维能力一定会有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肖利民.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N].荆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

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理解范文6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

1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创造的重要动力”。兴趣是人们力图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在培养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起着定向和动力作用,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就对数学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执着地去探索。

1.1 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1.2 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挖掘出学生创新的潜能。让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乐趣,让学生由苦学变乐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创新。

1.3 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数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数学中要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使他们去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1.4 满足学生好胜、好奇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应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逐步培养创造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好奇心是科学发现的巨大动力,是创造思维的一种具体表现,而提出问题正是创造的前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因此,好奇心是一种创造的动力。我们老师的责任之一就是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践证明,教学中充分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提高教学效果是十分有益的,而这一结果又能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进一步强化。

2 细心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力

观察和想象能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奠基性的组成部分,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周密的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起步器”。要想提高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和课堂教学效率,必须细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首先,培养学生养成精确观察能力的习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细心地剖析教材,细心地分解知识点,并纵观知识点在整个知识链条中的作用,不仅要观察事物的表面,还要观察它内在的、隐藏的特点,形成精确观察问题的习惯,才能取得好的成效。如,99×101中,培养学生观察99只比100少1,101只比100多1的情况,用什么方式最简便呢?学生就知道了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简便。

其次,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获得成功解题。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设计师”。正如一位伟人说的:“没有想象就没有成功。”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离不开想象力。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也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源泉,没有想象力的学生也将不具备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尤为重要。

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和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创设想象情景,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我在教“圆周角定理”时,由于学生已掌握了圆心角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所以在教学中,我适时引导学生对圆周角与所对的弧的大小关系究竟如何展开想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为此,我设计了一个数学实验科目,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圆心角度数的大小,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及教师的引导,他们发现虽然各人所画的圆大小不同,所取的弧的大小不同,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的顶点位置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即“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这样让学生在实验中印证了自己的想象结果,并为论证同学们所发现的规律的正确性提供了有效的推理思路。

3 精心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人类的思维都是大自然乃至宇宙间规律性在头脑中的反应,人们认识了天地、日夜、冬夏、母子,才有了高与低、黑与白、冷与热、长与幼的思维,按照思维规律这属于逆向趋势,即从一端分析后,再从另一端倒过来分析,就是逆向思维最浅显的解释。发散性思维比逆向思维更活跃、更广泛、更全面,其思维路径形成了网状,它对分析的事物进行全方位地思维,既是开拓性创新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最核心的成分。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都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既注重精心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又注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一是着力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敏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的数学课堂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学生往往正面思维较为活跃,而逆向思维相对薄弱,而数学中有很多定理、公式运算是需要逆向思维的,所以,我在教学中精心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和敏锐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到幂的运算时,学生对(an)m=amn能很好掌握,但对amn=(an)m=(am)n就较难掌握,类似这样题目教师应诱导学生逆向思维解题。又如,已知2n=a,3m=b,求8n·9m=?这时教师就引导学生从8n=23n=(2n)3=a3进行思考,同理,9m=b2,这样问题就得到了解决。有时逆向思维可以避免学生走许多解题的弯路,同时也能迅速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