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范例6篇

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

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范文1

关键词:绩效审计 公共建筑 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TU113文献标识码: A

一、背景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骄人成绩,令全球瞩目的同时,中国社会进行入了转型时期。这种社会转型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提高、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较大改善,公共建筑的投入也不断加大。公共建筑决策是否合理,资金投入是否节约,社会财富是否被合理使用,公共建筑功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不仅影响到百姓生活的便利,更影响到群众对政府执行力与服务能力的肯定,甚至会引发公共危机。因此,如何提高公共建筑“性价”比,提高群众的满意率,是政府及公共建筑相关管理部门共同关心的话题。将绩效审计引入公共建筑审计领域显得越发重要。

二、 研究现状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国家之一,政府绩效审计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较健全,美国政府绩效审计取得的显著成绩和实践经验推动了其他国家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瑞典、英国政府于1967年、1983年引入政府绩效审计。这些先进国家的绩效审计从审计机制、审计法规、审计机构和人员、审计技术方法上来来讲都较成熟,他们的绩效审计发展涉及领域也较广 ,在各领域包括公共建筑工程领域的绩效审计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我国从1983年审计机关成立之时起就将绩效审计的理念引入进来。我国针对绩效审计的研究,时断时续。历经30年,对理论的研究比较分散,在公共建筑绩效审计领域没有建立规范、流程,给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公共建筑绩效审计指标体系的建立

1、公共建筑。公共建筑是指为公众学习、生活服务的场所或设施。包含文化教育建筑、科学技术办公建筑、 医疗卫生建筑、行政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信建筑以及交通运输类建筑等。公共建筑的特点公益性,投资额大,建设目标多重,工程建设影响大。

2、设定审计目标。对于公用建筑绩效审计,审计目标具体分解为(1)公共建筑经济性,包括建设经济性和使用周期经济性。(2)建设过程效率性,包括建设工期: 建设质量:安全、建设过程规范性。(3)建成后使用效果性,建筑的使用完好率,功能的完善率。

3、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在绩效项目审计中,绩效审计评价主要任务是对风险因素进行监测预警。风险预警体系是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从公共建筑审计目标出发,建立公共建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

(1) 经济性。主要从工程总投资、单方造价及运营成本等方面建立经济性指标。

①工程总结算价a1=工程结算―投资估算

若a1小于0,判定为合格,若a1大于0,则判定为不合格。

②工程单方造价 a2=单方土建(安装)造价/地区平均水平

若a2小于或等于1,判定为合格,若a2大于1,则判定为不合格。

③寿命周期成本 a3=寿命周期运行成本―行业平均水平

若a3小于或等于0,判定为合格,若a3大于0,则判定为不合格。

上述①、②、③如果均为合格,则此经济指标合格;若2处或2处以上不合格,则判定为不合格;若1处不合格,则判定为该经济性有瑕疵。

对于经营性公共建筑,设a31 =地区同行业审计年度资产负债率―审计年度资产负债率

若a31小于或等于0,则判定为合格,若a31大于0,则判定为不合格,

a32 =审计年度流动比率―地区同行业审计年度流动比率

若a32小于或等于0,则判定为合格,若a32大于0,则判定为合格,

a33=审计年度速动比率―地区同行业审计年度速动比率

若a33小于或等于0,则判定为合格,若a33大于0,则判定为合格,

a31,a32,a33如果均为合格,则此经济指标合格;若2项或2项以上不合格,则判定为不合格;若1项不合格,则判定为该经济性有瑕疵。

(2) 效率性。主要从审批、建设程序、建设过程控制等方面建立效率性指标。

①可行性研究项目已经可行性研究则 b1=1,否则b1=0

②规划审批选址、红线、方案设计是否经过规划部门审批则 b2=1,否则b2=0

③总工期实际总工期―计划总工期小于或等于0 则b3=1,否则

实际总工期―计划总工期大于0,则b3=0

④工程质量 通过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则b4=1,不合格则b4=0

⑤安全未发生安全事故,则b5=1,否则b5=0

⑥工程、财务等内控制度 齐全且运行良好,则b6=1,主要制度不健全 则b6=0,部分制度不健全或部分制度执行不利,则b6=0.5

⑦招投标 按规定应该进行招投标的项目已经进行了招投标,则b7=1,主体工程未进行招投标,则b7=0,其他工程按规定应该进行招投标而未进行招投标,则b7=0.5

⑧竣工验收 各分部分项通过竣工验收则b8=1,未通过竣工验收,则b8=0

b= (b1 + b2+ b3+ b4+ b5+ b6+ b7+ b8)/8,若b>0.75,则效率性良好,否则效率性不合格。

(3) 效果性。从建筑使用情况、功能完善及收益情况建立效果性指标。

①使用完好率保修期内无维修则 c1=1,否则c1=0

②功能完善功能达到预期效果则 c2=1,否则c2=0

③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率―基准投资收益率大于或等于0,则c3=1,若投资收益率―基准投资收益率小于0,则c3=0

若c3+ c3+c3=2或3,则项目效果性良好,若c3+ c3+c3=1或0,则效果性不合格。

四、某区第三人民医院迁建案例

XX区第三人民医院于2009年5月整体迁建,2010年10迁月建完成投入使

用。工程总投资额1.6亿元。项目经招投标。该迁建工程已经可行性研究,并经发改委批准立项,前期设计方案及规划报批符合相关规定。工程于2010年9月竣工并通过竣工验收。工程结算审计价1.35亿元。工程建设过程内控制度较齐全,管理较规范,未发生质量安全事故。

2011年末账面资产总额6876.58万元,负债3198.04万元,净资产3678.54万元。流动比率1.56%,速动比率1.34%,同期同地区中心医院值分别为1.24%、1.22%。

绩效审计指标计算

1、 经济性指标

a1=13500-16000

a32=1.56%-1.25%>0,a33=1.34%-1.22%>0 根据经济性判断原则,项目经济性合格。

2、 效率性指标

b1=1, b2=1,b3=1,b4=1, b5=1, b6=1,b7=1,b8=1

b= (b1 + b2+ b3+ b4+ b5+ b6+ b7+ b8)/8=1 根据判定原则,效率性良好。

3、效果性指标:

c1=1 c2=0.5, c3=1 ,c3+ c3+c3= 2.5项目效果性良好

综上该项目经济性合格,效率性良好,效果性良好。信息系统功能和运行相关制度有待加强和完善。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建立的公共建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但在实践运用中,还面临着需拓宽审计领域,进一步完善指标等方面的问题。另外,也需要在全社会、地区建立指标评价参照库,将绩效审计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范文2

关键词:维修改造项目;经济可行性论证

中图分类号:TF576 文献标识码: A

维修改造项目不同于新建项目,维修改造的目的在于恢复、完善、补充或者扩展原有设施的使用功能,要保证维修改造项目的效益,前期可行性论证是关键。本文从价值工程理论为基本出发点,结合相关案例,探讨维修改造项目经济可行性论证的方法,供同行参阅交流。本文所指的经济可行性是指项目的财务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和基于价值工程判断的功能属性。

一、维修改造项目经济可行性论证目的

维修改造项目可行性论证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对项目进行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评价 [1],以及价值工程理论分析;以帮助决策者做出项目是否实施的决定。因此,论证的具体目的就是改造前和改造后进行比较,对拟改造项目改造前后的经济效益、功能属性进行比较,以得出经济上是否合理、功能上是否“物超所值”的基本判断。

二、维修改造项目经济可行性论证的方法探索

根据前述,经济可行性论证主要分两个方面:经济效果评价、价值工程分析。

1.维修改造项目经济效果评价

按照工程经济学理论,经济效果评价包括确定性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2]两部分;维修改造类项目在改造实施之前大多已经过正常运行或正处于运行阶段,项目的市场行情和敏感性因素基本经过了实践摸索,因此,作者认为此类项目的经济效果评价应重点以确定性分析为主。

1.1 确定性分析的主要指标

确定性分析指标主要包括盈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和财务生存能力指标三个方面,财务生存能力主要针对非营利性项目,本文主要讨论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指标。

1.1.1盈利能力指标在维修改造项目经济评价中的应用

(1)总投资收益率

根据工程经济学一般定义,投资收益率公式如下:

式中:

R表示总投资收益率,A表示项目年净收益额,I表示总投资。

对于大多数维修改造类项目而言,项目在实施维修改造之前也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维修改造所发生的全部投资也并非项目的总投资,因项目在新建时也发生了投资,新建时的投资与维修改造时的投资因资金的时间价值、国家宏观政策等因素,已经不具备直接比较的意义;把两者进行换算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操作上都比较复杂,因此,需要对投资收益率公式进行改进,以适应维修改造类项目经济评价的需要,改进后的公式如下:

式中:

R表示维修改造项目的改造投资预期收益率,A1表示维修改造项目改造后的预期年净收益,A0表示维修改造项目改造前的实际年净收益。

上述公式,R(暂且称作改造投资预期收益率)就表示了维修改造投资的效率,具备一定的客观性和实际应用意义。

判断标准:将改造投资预期收益率(Rc)与基准收益率进行对比;若R≥R0,且R≥Rc;则可行,否则不可行。

(2)静态投资回收期

静态投资回收期是指在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前提下,项目从开始实施维修改造到收回维修改造投资所需的全部时间。

=0

式中:

Pt表示静态投资回收期,CI表示现金流入,CO表示现金流出。

需要注意的是,维修改造项目的现金流入流出需要考虑维修改造期间,原有建构筑物和设备实施持续运行所创造的现金流入或因实施维修改造导致原有建构筑物和设备实施不能正常运行导致的现金流入损失,才能更加全面客观地进行评价。

判断标准:财务净现值FNPV的判别标准是FNPV≥0,则可行,否则不可行;内部收益率(FIRR)是和基准收益率(ic)相比较,若FIRR≥Ic,则可行,否则不可行。

(3)财务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

财务净现值,是将维修改造项目整个计算期内每个时期的净现金流量按照一定的基准收益率(iC)进行折现到计算期初期时点的现值之和。

-t

式中:

FNPV表示财务净现值,ic表示基准收益率,t表示时间。

内部收益率(FIRR)是指维修改造项目使得财务净现值为0时的收益率,公式不在赘述。上述两个指标都是经济评价动态指标,分别从绝对数和相对数的角度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经济评价。

判断标准:财务净现值FNPV的判别标准是FNPV≥0,则可行,否则不可行;内部收益率(FIRR)是和基准收益率(ic)相比较,若FIRR≥Ic,则可行,否则不可行。

1.1.2偿债能力指标在维修改造项目经济评价中的应用

偿债能力主要有偿债备付率、利息备付率、借款偿还期、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2],其公式和计算方法在工程经济学相关理论中均有阐述。

2.维修改造项目价值工程分析

2.1 定义

价值工程是对产品的价值和功能进行分析,以达到以较低的费用实现功能最大化的方法,通俗的讲就是“物有所值”。[3]

V=F/C

式中,V表示价值、F表示功能、C表示费用(或成本)。

2.2判别标准

上述价值(V)和功能(F)均表示相对参数,对于维修改造工程而言,价值工程分析主要是对维修改造前后两个不同状态下的价值进行分析对比,以判别维修改造方案是否使项目增值。若维修改造后的价值(V1)≥维修改造前的价值(V0),则项目可行,否则不可行。维修改造之前的价值主要依据历史资料的现状测算,维修改造后的依据设计方案和市场预测估算。

维修改造项目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价值工程分析并不都是绝对否决性指标,实际应用中应该给予某项分析或者指标一定的权重,予以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得分80分以下的不建议实施,80分以上且每项关键指标均可行的可以实施。

[1]. 周应华 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的理论与方法, 2006,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武汉.

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范文3

关键词:夹具 概念设计 模糊层次分析法 优化

中图分类号:TG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a)-0063-02

Pahl和Beitz把机械设计分为明确任务、概念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等四个阶段[1]。夹具的概念设计是实现夹具设计自动化和柔性化中最为关键的技术[2],是从更高层次上、从更广范围内对夹具进行规划,有利于得出最优的设计方案,产生更好的技术经济效益。然而,当前夹具自动设计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主要集中在夹具的结构设计和详细设计层面上,对夹具概念设计的研究还相对较少[3-6],特别是对夹具概念设计优化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因此,该文探讨采用模糊层次分析的方法对夹具概念设计进行优化处理,在满足各种技术和经济指标的可能存在的各种方案中,寻找并最终确定夹具概念设计的综合最优方案。

1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7],该方法的基本步骤可归纳为三步:(1)构建层次分析结构模型;(2)构造判断矩阵;(3)计算权重并做一致性检验。其中,构建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关键环节。然而分析发现,层次分析法中的判断矩阵存在以下难点[8]:(1)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非常复杂且困难;(2)当判断矩阵不具有一致性时,需要调整判断矩阵中的元素,使其具有一致性;(3)判断矩阵一致性的检验标准设定为,缺乏科学有效的证明。

而模糊层次分析法是采用模糊一致关系来实现模糊推导,使用模糊一致矩阵实现动态自适应,模糊层次分析法提高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解决了解的收敛速度及精度问题。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和步骤同层次分析法基本一致,主要区别在于[9]:(1)建立的判断矩阵不同;(2)求判断矩阵中各元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权重的方法不同。

在建立模糊一致判断矩阵时,设存在指标因素集,若矩阵满足≤≤1、以及,其中,则称为模糊互补判断矩阵。其中,表示指标因素比重要的隶属度,越大,表示比越重要。若模糊互补判断矩阵,对于,存在,则模糊互补判断矩阵为模糊一致判断矩阵。同时,若,则为模糊一致判断矩阵,其中为模糊互补判断矩阵的权重向量。为了使任意两个方案关于某准则的相对重要程度得到定量描述,可采用0.1~0.9标度法给予数量标度。

在建立了模糊一致判断矩阵后,由模糊一致判断矩阵求元素的权重时,若是模糊一致判断矩阵,则指标因子的权重为:

(1)

当取时将显著地体现指标因子之间的重要程度。

若是模糊互补判断矩阵,是的权重向量,则满足:

(2)

同时,假设由专家给出模糊互补判断矩阵,则合成的矩阵求得的权重向量为,满足:

(3)

2 夹具概念设计优化的基本思路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主要思想,该文建立夹具概念设计优化综合评价模型,其具体步骤为:

首先,确定夹具概念设计优化综合评价模型的评价指标集。该文结合夹具概念设计优化的特点,本着科学性、动态性、层次性和实用性的原则,构造了夹具概念设计优化的递阶层次模型,所确立的三个指标分别是经济效益指标、生产率指标和精度指标,通过具体的原则或因素来控制。本文所构造的夹具概念设计优化的递阶层次模型如图1所示。

其次,需要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集,通过建立因素和因素类两个方面的权重集,分别计算每一类中各个因素的权重以及各类因素的权重。

最后,确定夹具概念设计优化的备择集。备择集是各种可能的评价结果的集合,在模糊层次分析法中,备择集只有一个,与因素的分类无关。本文中夹具概念设计优化评价的备择集可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的五级评语。

3 实例分析

本实例对由多色集合理论[10]进行夹具的概念设计所得到的可行性方案进行优化,可行性方案共有六种,每个方案由不同的零件组成,这六种方案分别为:其中,B1-盘,B2-支架A,B3-支架B,B4-套,B5-压板A,B6-压板B,B7-销,B8-V型铁,B9-平衡铁A,B10-平衡铁B,B11-罩,B12-网。方案和方案的示意图见图2和图3。下面对这些可行性方案进行优化分析。

首先,根据专家问卷调查,获取多组优化指标(经济效益指标、生产率指标、质量指标)的模糊互补判断矩阵,例如某一专家对三种优化指标的模糊互补判断矩阵为:

根据所有的模糊互补判断矩阵,得到的合成矩阵为:

由式(2)和式(3),求得经济效益指标、生产率指标和质量指标的权重为:

选取备择集{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分别根据方案1~方案6的具体情况和相关资料,结合各项指标,通过专家打分进行评判。例如对于方案1,在经济效益指标、生产率指标和质量指标各评价因素下,专家给出的初级评价矩阵为:

由此,可得到方案1的评价集为:

该评价结果表明,对于方案1,评价为“优秀”等级的占28.41%,评价为“良好”等级的占38.41%,评价为“中等”等级的占26.59%,评价为“合格”等级的占6.59%,没有专家认为该方案“不合格”。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可以认定专家对该方案的评价等级为“良好”。

与此类似,可以得到其它五种方案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评价结果见表1。根据对各个方案的评价等级以及各个等级的隶属度,这六种方案的相对优良排序为:。

4 结语

夹具的概念设计是夹具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该文探讨采用模糊层次分析的方法对夹具概念设计进行优化处理,选取经济效益指标、生产率指标和精度指标作为夹具概念设计优化评判的指标,寻找并最终确定夹具概念设计的综合最优方案,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选用,提高了夹具概念设计优化中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Pahl G,et al.Engineering Design[M].London:The Design Council,1984.

[2] Yon-Chun Chou,R.A.Srinivas, Sujit Saraf.Automatic Design of Machining Fixture Conceptual Design[J].Manufacturing Technology,1994,9:3-12.

[3] Li Zhongbin,Xu Lida. Polychromatic Set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imulating Complex Objects and Systems [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s and Operations Research,2003,30(6):851-860.

[4] 陈薇,沈晓红.夹具概念设计中的几何分析[J].机械工程师,2002(2):31-33.

[5] 杨志宏,黄克正.夹具原始概念模型的创建方法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 2003,22(6):1043-1045.

[6] 狄运祥,刘璇.夹具概念设计的研究[J].机械工程师,2002(1):55-58.

[7] 许树伯.层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天津出版社,1988.

[8] 陶余玲.如何构造模糊层次分析法中的模糊一致判断矩阵[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

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范文4

[关键词]货币政策;透明度;通货膨胀率;非完整性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通过货币政策透明度建设来抑制央行的欺骗冲动,防止产生时间不一致行为。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下,加拿大、新西兰和英国等国家中央银行更是从目标、宏观经济数据、经济模型、操作过程等多方面实现了透明化,建立了完整的货币政策透明度体系,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Haldane和Read(1999)的研究表明,在中央银行进行货币政策调整时,完全透明、完全可信的货币政策将使收益率曲线免于出现跳跃。然而,大多数货币体制都是非完全透明和可信的。其典型特征是,在官方利率发生变化的时候,收益率曲线会出现跳跃。但是,英国的证据表明,伴随着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引入以及一系列透明度改革的完成,收益率曲线的跳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被阻抑了。显然,透明度提高的效应通过收益率曲线的稳定性被表现出来,尤其在短期内更是如此。同时,随着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可信性不断提高,即使货币政策发生变化,更长期限的收益也会更加稳定。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施使透明度建设具备了完整的体系,其中包含了通货膨胀率明确而严格的目标,则其目标透明度自然是整个透明度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概念及分类

一般认为,货币政策透明度是指央行就政策目标、宏观经济信息、央行决策过程相关依据和程序的公布程度。透明度提高,有利于公众对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过程进行监督,从而约束央行的行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货币金融政策透明度良好行为准则》中认为,货币政策透明度是指一种环境,即在易懂、容易获取和及时的基础上,让公众了解有关政策目标及其法律、制度和经济框架,政策制定及其原理,与货币和金融政策有关的数据和信息,以及机构的职责。并且,该《行为准则》对透明度提出以下几个要求:明确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的作用、责任和目标;公开中央银行制定和报告货币政策决策的过程,以及金融监管机构制定和报告金融政策的过程;公众对货币和金融政策的信息的可获得性;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的可信性和责任性。我们说,透明度有利于实现公众对央行的监督,在公众监督之下,有助于央行更好地完成其责任,使社会福利最大化;而其可信性的增强,则有利于在长期内使货币政策更具连续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平抑长期波动,使经济稳定增长。

以上定义显示,货币政策透明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即政策目标、决策过程和决策信息。显然,要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也要从这几个方面出发,Hahn(2002)认为,透明度应包含目标透明度、知识透明度和操作透明度。其中目标透明度是指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要明确,如果是单一目标,则自然明确,如果是多目标,则至少在一定时期内政策偏好必须明确。知识透明度,是指与货币政策相关的宏观经济数据、经济模型,央行对未来经济状况、通货膨胀预期的知识和信息公布的及时和充分程度,以及公众对其的理解程度。操作透明度指货币政策决策过程的公开程度,主要包括决策方式、政策会议记录和投票的公开程度,以及对决策结果的解释等。

二、货币政策透明度的结构和原理

既然货币政策透明度体系包括目标透明度、知识透明度和操作透明度,则三方面内容的组合自然就是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基本结构,然而三类透明度的作用却并不完全相同。

(一)三类透明度发挥作用的基本原理及透明度基本结构的合理性

依据中央银行公布的货币政策目标、宏观经济信息、经济模型等,市场主体不仅要形成对宏观经济形势的预期,还包括对中央银行将采取的货币政策的预期。一般情况下,货币政策本身是保证通货膨胀的一定目标范围的,中央银行的透明度体系只是根据经济形势的现状会不会使通货膨胀改变来进行货币政策决策,如果通货膨胀状况发生变化,则采取措施使之回到范围内即可。此时,并不涉及对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期,因为此时的货币政策只是使现时的超越目标范围的通货膨胀率回到范围内,并不是避免将来出现某种不合理状况而采取货币政策。然而,将市场主体的预期全部整合为共同预期,却可能会导致市场波动的加大。机制是这样的:如果市场主体发现通货膨胀率超出目标范围,并预期到中央银行会采取措施使之回到范围内,则市场主体并不会调整其投资和消费计划,因为其相信通货膨胀的升高只是暂时现象。如果中央银行信守承诺,采取措施使之回到目标范围内,则市场主体并不需要采取任何行动。显然,在以上分析中,发挥作用的是目标透明度和知识透明度,这两者足以使市场主体相信中央银行会采取货币政策使通货膨胀率回到目标范围内,然而对目前宏观经济形势是否过热进行认定却成为一个困难的任务。当然,我们可以使用物价指数或者通货膨胀率水平,但仅凭物价指数并不能确定目前宏观经济形势是否过热,也许目前经济增长是需要通货膨胀率上升到某个程度的。如果当通货膨胀率超出目标范围就立即采取反通涨的货币政策,则可能形成误判。而货币政策的结果也许可以压制通货膨胀,但也有可能造成经济衰退,则经济衰退的原因就是对宏观经济形势的误判,误判的原因是仅凭通货膨胀率来认定经济形势是否过热,而没有全面地分析经济因素的影响。显然,央行控制通货膨胀率的目的是让经济不过热,也不过冷,保持稳定发展,但是通货膨胀率并不是经济是否过热的可靠凭据,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并不一定代表经济过热。那么,当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时候,央行就必须对经济是否过热做出判断,既然仅凭通货膨胀率并不能对经济是否过热做出判断,则中央银行就可能误判形势。不幸的是,在完整的透明度体系中,却必须单独依据通货膨胀率这一指标来确定货币政策,并执行货币政策。因此,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下,目标透明度效率比较高,其原因在于通货膨胀率是经济是否过热的一个最直接的反映指标。

对于经济是否过热的判断,三类透明度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目标透明度的作用首先是判断经济是否过热,其初衷是利用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从而使经济不过热,也不过冷,平稳发展。另外,当意外通货膨胀产生时,可以稳定市场主体的预期,使其相信央行会立即采取措施使之下降,而不至于立即做出对投资和消费计划的调整,而使通胀率大幅度上升,从而增加央行控制通货膨胀的成本。而知识透明度,包括宏观经济数据、经济模型、对未来预期的公布等,可以使市场主体深入学习中央银行是如何对货币政策进行决策的,以及是如何判断宏观经济是否过热的。其目的在于弥补仅凭通货膨胀率判断经济是否过热的缺陷。于是,央行在知识透明度的建设中进一步介绍其使用的经济模型,宏观经济数据的详细信息,甚至公布了货币政策报告来教会市场主体,央行是如何使用经济模型来分析宏观经济数据的,是如何利用模型对未来形成预期的。然而,由于对经济过热与否的判断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对于通货膨胀率、宏观经济数据,市场主体会形成不同的解释;又因为模型的条件是会变化的,凭借某个经济模型难以做出准确判断。因此,即使具备了目标透明度和知识透明度,还是不能避免形成对经济是否过热的误判。因而需要进行操作透明度建设,由不同的专家分别对经济是否过热形成判断,并详细分析和说明原因。

(二)货币政策的时滞及其对透明度体系的要求

以上分析显示,央行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有可能失误或存在偏差,即使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是准确的,采取的货币政策也不一定能解决现实问题,原因是货币政策的力度是很难把握的;即使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是准确的,采取的货币政策也是适时的,力度是准确的,其效应也可能是极其有限的,原因在于货币政策的执行是有时滞的,我们无法准确的判断货币政策执行后什么时候开始起作用。一般认为,央行无法克服货币政策的时滞,则由于时滞的存在,当时正确的货币政策在已经不再适合的时间开始发挥作用,会对经济稳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可见,货币政策透明度虽然可以让市场主体了解和学习央行是如何判断宏观经济形势的,又是如何根据该判断进行货币政策决策的,甚至通过反对意见的表达标示了风险,但仍然无法克服误判的风险和时滞问题。由此我们得出结论: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提高并不能克服央行误判的风险和解决执行时滞的问题。央行并不能准确地判断经济是否过热,也不能准确地通过货币政策来抑制经济过热,央行可以保证的仅仅是通货膨胀率的稳定,或者说叫做物价的稳定。但是我们要明确,虽然这并不能表明经济是否过热,但却是央行唯一能准确控制的,所以通货膨胀率目标是重要的,也就是说,目标透明度是重要的。

由于时滞问题的存在,因此货币政策必须考虑对未来的预期,预期未来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然后在货币政策决策和执行中考虑这些因素。由于央行会在货币政策决策中考虑该因素,对未来宏观经济形势的预期就变得十分重要,市场主体必然也需要进行该预期。那么,对于央行来说,也就需要引导和管理市场对未来的预期。这一点也可以通过货币政策透明度建设部分得到解决。因此,透明度所应该解决的引导和管理市场预期的问题应该分成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和管理在现时状态下市场主体对经济过热的判断以及央行货币政策的预期;二是引导和管理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宏观经济形势的预期;而其重点则在第二部分。

三、我国的实践

由于货币政策透明度建设在许多国家发挥了良好的效应,我国央行也开始着手采取措施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然而,由于我国的货币政策体制的限制,目前情况下,透明度建设遇到一个问题:真正意义的目标透明度没有建立起来,目前也不太可能建立起来。

(一)我国央行提高透明度的措施

《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1996年起中央银行正式采用货币供应量M1和M2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开始公布每年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目标,包括N1和M2的目标区间,并按季度向社会公布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统计数据,在每月中旬公布上月MO、M1和M2实际增长率、金融机构短期和中长期贷款、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以及外汇储备情况等月度金融统计数据。

中国人民银行1996年创办了《中国人民银行文告》,该文告主要刊载有关金融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的制度、办法、决定、通知、金融统计资料和其它需要公布的事项。

1998年3月开始,央行坚持每月与各商业银行召开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会上,央行通报全国金融情况,并根据宏观经济状况对未来货币政策走向进行预测;各综合经济部门和商业银行介绍其运行情况,并向央行提出货币信贷政策要求。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从2001年第1季度开始,在每季度结束后对外公布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该报告以详尽的统计数据阐明了货币政策执行情况、货币信贷概况、金融市场及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并对下阶段经济金融前景进行预测,提出货币政策操作意见。

2002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将货币政策决策依据和过程等知识向公众公布,包括我国当前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由来、内涵、实施效果,以及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和所要采取的措施等。

人民银行网站可供公众随时查询其公布的各种信息,包括中央银行的职能、各种政策法规和大量宏观经济和金融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人民银行公告、季度与年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政策调整及其相关解释、货币政策委员会季度例会情况、对金融形势与货币供应量和汇率状况的分析说明、货币供应量统计表、本外币信贷收支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汇率报表、外汇交易统计表、黄金和外汇储备报表、企业商品价格指数、全国城镇居民收人与物价信心指数表等。另外,央行也通过举行新闻会和中央银行负责人发表谈话的方式来说明央行的货币政策意向。

形势分析会与《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及其他公告形式提高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知识透明度,在市场主体和央行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渠道,有助于货币政策的传导。

中国人民银行1999年成立了货币政策委员会,并从当年6月开始每季度召开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主要针对有关货币政策措施、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等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并在会后公布相关信息和会议决议。

我国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建立了透明度较高的公告制度,每周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中标结果产生后,央行通过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中国债券信息网”和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的“中国货币网”及时向社会公开当日交易品种、期限、招标量、招标利率以及中标利率等相关信息。

(二)我国透明度体系的非完整性

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下,通胀率目标一般被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必须长期坚守。然而,我国目前公布的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供应量的M1和M2的目标值,且每年都有变化。显然,该目标和通货膨胀目标制下的通胀率目标存在明显差别: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的目标值只是央行对下一年度货币供应量的一个预期值或预期区间,并不是央行必须长期坚守的目标。因此,该目标对于共同预期的形成不能产生明显效用,只能显示央行对一年内货币供应量的预测以及央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意向。依据目标透明度、知识透明度和操作透明度的分类和定义,则货币供应量目标值属于知识通明度的内容。

同时,目标透明度要求货币政策目标是单一的,避免多目标。然而,在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体系中,货币政策实质上是多目标的,或者说是被迫采用多目标的,包括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汇率稳定。我国目前不可能采用货币政策单一目标,也就是说,目标透明度建设目前是不能完成的。既然我国的货币供应量目标不符合目标透明度的基本要求,因此我国目前不存在目标透明度;同时,由于我国央行实质上被迫采用多目标协调的货币政策,不能实施单一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因此,我国目前也不可能建设所谓的目标透明度。然而,在完整的透明度体系内,目标透明度是知识透明度和操作透明度的基准,没有目标透明度,就没有货币政策目标的严格范围,从而共同预期不易形成,可信性得不到改善。显然,我国不能建设完整的透明度体系,则透明度体系必然具有非完整性的特征,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透明度建设是失败的、无效的。如前所述,知识透明度可以通过公布和介绍央行使用的经济模型,宏观经济数据的详细信息,甚至公布货币政策报告,来教会市场主体央行是如何使用经济模型来分析宏观经济数据的,是如何利用模型对未来形成预期的。市场主体同样能够掌握央行判断经济过热与否的复杂和灵活规则,并掌握其决策的依据和方法,于是也能形成对央行货币政策的方向和力度的预期。那么在目标透明度缺乏的情况下,我国央行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知识透明度的建设,从而使透明度体系也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范文5

我国的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这些都对我们的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制约作用。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上至国家下至县级单位,各级政府都以持续发展为战略指导思想。发展循环经济目前正成为解决生态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最终选择。就一个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而言,正确地确定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科学地确定它的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有效地引导它的空间拓展和产业发展,在经济和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条件下持续维系特有的自然环境和景观环境等,至关重要。

在我国,80年代末开始实行“城考”制度,90年代初推广实行生态示范区,到1997年开始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而最近又提出建立生态城市、生态省的目标。目前,国内一些主要的城市以及部分省份已提出了建立生态城市的目标。贵阳成为我国第一个生态城市的试点。深圳、广州、哈尔滨、乌鲁木齐、杭州、绍兴、佛山、厦门、青岛等城市都已经进行或正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同时,国家环保总局又把海南、吉林、黑龙江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生态省,这一系列举措把城市作为进行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考评单位。而在循环经济时代,传统的经济评价体系和经济评价指标不能满足新的需要。因此,以循环经济的思想为指导,建立一个面向循环经济的城市循环经济水平评价模型,对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城市循环经济水平评价模型的基本原则

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模型的目的是可以凭借选定的指标通过模型对体现循环经济水平的状况做出一个准确的评价。因此对指标的选取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性

指标的选择要能够正确体现出城市循环经济的水平,模型的建立要有科学理论依据。

(二)系统性

在指标的选取和模型的建立上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使其可以从不同层面正确反映城市的循环经济水平。

(三)可操作性

模型的建立要以可以实际运用为基本原则,尽量避免过于繁琐,冗长,使设计出来的评价模型在现实中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二、城市循环经济水平评价模型指标体系选取

循环经济是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笔者认为面向城市的循环经济评价模型应在“3R”的基础上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经济指标

用以衡量该城市的经济水平,目标是促进经济朝着健康的方向快速稳步的发展,包括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GDP年增长率、绿色产业比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产值利税率。

(二)环境指标

可以对该城市的环境水平做出评价的指标,目标是在经济高速发展,资源合理消耗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控制环境污染,包括环境投资占产值比例,垃圾及废弃物产业化比例,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垃圾分类处理率,废弃物最终处置降低率,垃圾回收及综合利用率,单位GDP污水排放量。单位GDP污水减少率,饮用水达标程度,工业废气综合利用率,烟囱控制区达标率,油烟达标排放率,通过卫ISO14000认证比率。

(三)资源指标

衡量该城市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目标是促进资源消耗减少,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效利用废弃物的能力,提高资源的可持续性。包括资源生产率,资源消耗率,资源回收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土地面积产值,水资源利用率,节水设备使用率,污水处理率,污水处理利用率,清洁能源比率,可再生能源消费比率,废弃物质回收完善率,废弃物质再次利用率,废弃物质再次利用提高率,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

(四)社会指标

该城市对有益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指标,包括循环经济的社会认知率,科技进步对GDP贡献率,创新投入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创新集成能力,生态环境改善潜力,城市信息化建设水平,城市就业率,就业人数增加率,社会管理水平,管理部门办事效率。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模型建立,有利于城市管理部门了解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状况,使其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促进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城市循环经济水平评价模型建立

在充分遵循“3R”原则的基础上把这个指标体系划分成四个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环境子系统;资源子系统;社会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包含若干具体指标详见图1)。指标层的各指标,采用邀请专家组打分评价的方法,打分值 ,1,2,…,n第n个准则层,;j=1,2,…,m.(m该准则层对应的指标层的指标个数)。

最终得分R被划分成四个等级( 与R等级标准相同);(1)0≤R

各指标的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将评价系统分成有序的层次结构,由专家对所列出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得出判断矩阵,利用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确定出各指标因素的权重。

(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

(指标层的每一个因素相连)

(注:定量指标设置参照《循环经济的量度指标体系探讨》朱冬元,刘纯志统计与决策2006年第二期)

(二)确定指标权重

设评价目标为A,评价指标集 I为准则层的个数; ,第i个准则层有n个指标即第i个准则层中指标层中的指标因素个数),对于准则层和指标层,分别讨论它们对于上一层的权重。

ui中的因素对于ui各权重的分配 满足条件 ;对于评价集u而言,每一个准则层因素的权重分配B=(B1,B2,...,B1)满足条件B1+B2+...+Bn=1。

对各权重的确定采层次分析法。根据递阶结构模型,邀请专家进行分析,确定判断矩阵P(A-F),如表1:

式中fij 表示对于A而言,Fi对Fj相对重要性的数值表现

fij的取值如表2:

求出其特征向量B=(B1,B2,B3,B4),同理可以得出指标层对于各自的准则层的权重。求出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 ,并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n为矩阵阶数; RI值可以通过查表获得。当CR

(三)综合评价

城市循环经济水平的评价分值

式中:rij 为指标的得分值;bij为该指标对应于其准则层的权重;B1 为准则层的权重;m为专家组的专家人数。

参考文献

[1]宏春,刘燕华.循环经济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

[2]龙子泉,陆菊春.管理运筹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

[3]余全智,杨晋浩.数学建模[M]高等教育出版社.

[4]孟赤兵[M]循环经济要览[M]航空工业出版社.

[5]李健,邱立成,安小会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翻译[M]

[6]王良健.地方循环经济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6,(2)

[7]吐欢政,张旭军.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近期讨论综述[J]统计研究,2006,(2)

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范文6

摘要: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与此同时,企业也将面临更为复杂的国内外市场,承担更多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节能减排,并利用平衡计分卡“平衡”的优势,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评价体系。

关键词: 低碳经济;核心竞争能力;平衡计分卡

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近年来,我国企业特别是高能耗产业对环境及生态的负面影响日益受到全球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甚至不惜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自然资源、竞相无序开发,使企业特别是一些高能耗产业面临严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低碳经济的提出,企业必须清楚自身所面对的内外部环境,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进行战略、策略、结构等多方面的调整,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激烈的竞争形势。

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评价要素分析

“企业低碳化”已经成为企业塑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颁发,国际形势的严峻,企业管理者也认识到企业低碳化的重要性,并逐步的将低碳理念付诸于实际。小到各个员工,大到企业相关制度的制定,低碳经济已经渐渐融入到企业的每个角落。企业推行低碳经济战略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来看,企业要提升其核心竞争力,首先要塑造正确的企业文化,让员工在良好的氛围中工作和学习,确保低碳理念的深入人心;然后就必须注重资源的有效使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才能站稳脚跟。

从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来看,企业要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以“低碳”为先导进行技术创新,比如低碳产品的研发,减排技术的开发,碳吸收技术发展的促进,特别是一些高能耗企业,还要注重可替代资源的建设和高效节能技术的创新,把握时机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才能在市场上保持稳定的地位不动摇。

(一)财务方面

财务指标主要由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和经济附加值来体现。企业只有拥有良好的偿债能力,才能按时偿还到期债务,否则将导致财务失败,企业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营运能力是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决定着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良好的营运能力,可以使企业节约资源,获得更好的收益;作为盈利性组织,企业必须盈利,才能弥补各种支出,才能持续发展;而成长能力能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力。具体指标有:资产报酬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每股收益等等。

(二)客户方面

真正使决策保持不变的是营业单位在其目标范围内用以保持和吸引客户份额的价值观念。核心指标有:产品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客户保持率(可用现有顾客交易增长率来描述);客户利润率、客户投诉率、客户投诉反应时间和解决时间,以及客户对投诉处理的满意程度;企业客户关系管理(crm)①能力(根据专业人士打分)。

(三)内部流程方面

1.创新方面

企业在创新过程中设计和开发新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新市场、新客户的需要及满足客户最新的需要时,继续了价值创造和增长。具体指标有:一是研发投入及研发的效果与效率。r&d人员占全体员工比重、研发费用三年平均增长率、新产品研发成功率、新产品占全部产品比例;二是研发创利能力评价。新产品产值率、新产品成本费用利润率、新产品投资回报率、新产品销售率、新产品贡献率等等。

2.经营方面的指标

一是过程质量指标——产出次品率;二是过程时间指标。在企业为客户提供服务的价值观念里,把短期快速反应作为一个关键的业绩属性——制造周期效率(mce);三是过程成本指标——单位产品服务成本降低率、权益报酬率、存货周转率、生产能力利用率等。

3.售后服务能力

内部价值链中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阶段是在销售产品服务和支付产品服务之后给客户提供的服务。

(四)企业的学习和成长能力

1.人力资源

(1)人力资本存量。员工平均受教育年限指标来体现。

(2)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员工保持率、员工价值增值率、员工满意度、人力资本投资报酬率。

2.信息系统

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反映信息沟通效果的指标,即信息覆盖率;反映信息沟通效率的指标,即信息系统带来的收益增长与投入成本的比值,即信息利用效果;反映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成本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信息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费用,信息网络系统、信息设备投入费用,软件系统开发、应用、维护费用,具体指标

编辑整理本文。

为信息系统建设开发费用。

3.其他系统性指标

(1)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统一的理念、信仰、认识、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的综合。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鼓舞和引导全体员工从主观上产生对本企业热爱、依赖、依靠的心理,能引导员工自觉自愿地以企业为家、以企业发展为己任、以树立良好的企业社会声誉为行为准则,能极大地激发员工的生产及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是企业塑造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2)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组织能力决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深刻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决定企业组织能力的因素有多方面,其中,企业组织结构高效而稳定的运行、绩效管理的科学实施和适应新的经济观念的企业理念的确立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企业组织能力是企业经过长期生产经营管理同化下来的一系列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流程所反映出来的一种特定能力,它是企业资源的“整合器”,也是企业求得可持续发展不可复制的独特优势。

(五)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最早是由英国人奥列弗·谢尔顿于1924年提出的,它是随着资本的不断扩张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工人失业、劳资冲突、商业欺诈和环境污染等而出现的。在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低碳经济时代,企业都在竞争构建低碳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效率;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还有助于在提高客户忠诚度的同时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和信誉。企业社会责任具体包括企业社会贡献和企业环保责任。具体指标有:社会贡献率,社会捐赠;节能率,三废排放达标率,厂区绿化率,废物综合利用率等。

其中:企业客户关系管理、信息利用效果、企业组织能力、企业文化、售后服务能力、等指标由专家打分,分值为0-10分;客户满意度、职工满意度等指标则通过调查问卷,分值为0-10分。

二、企业竞争能力评价模型

(一)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t. l. satty)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一种新的系统分析方法,它是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结构复杂、决策准则较多,而且不易量化的决策问题。

1.明确目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为了能把复杂的指标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有序化,并赋予权重,使层次与层次之间,层次内部各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给予定量表示,根据指标体系框架,建立一个二层次的评价指数结构,最后以总评价指数来评价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构造判断矩阵

求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核心,根据层次结构模型确定上下层元素之间的隶属关系,即开始定量化。针对上一层的准则构造不同层次的两两判断矩阵。通过引入比例标度法(见表2),来反映对各因素的综合考虑,得出全部的各层次的初始判断矩阵。最终构成七个维度b1至b6对于总目标层a的判断矩阵(a-b);29个单项指标c1至c29对于各自对应的分类指标bi的判断矩阵(bi-c)。

3.求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采用方根法进行计算。计算步骤为:

作为检验指标,当完全一致时,ci=0,ci值越小,表明矩阵的一致性越好。为了度量不同阶的判断矩阵是否具有完全的一致性,再引入判断矩阵(1-9阶)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

当阶数小于2时,矩阵总有完全一致性;当阶数大于2时,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与其同阶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之比便是随机一致性比率,即cr=ci/ri。当cr0.1时,即认为判断矩阵具有完全的一致性,否则就需要重新调整判断矩阵,使其满足cr0.1的一致性结果。

对上述各层次判断矩阵进行单层次一致性检验,由此可知,各层次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3)层次总排序。层次总排序是由上而下逐层进行的,根据同一层次中层次单排序的计算结果,综合得出对更上一层次(最高层)的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重,最后由总排序权重确定序号。

(4)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过程也是从高到低逐层进行,总排序随机一致性比率为:cr总 = ci总/ri总

在确定各单项指标在各自对应层次的权重——相对权重及其对系统总层次的总排序权重——综合权重的基础上,通过线性加权法

各指标的无量纲化(见表1)。对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我们得出该钢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综合分数为81.3%,说明该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较强,这个结果表明,该企业已基本完成从基本可持续发展向较强可持续发展的过度,这个结果基本符合该钢铁企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所以这个指标体系很好的反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参 考 文 献]

[1]罗伯特·s.卡普兰,安东尼·a.阿特金森.高级管理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政法大学出版

编辑整理本文。

社,1999:347-447

张阳华.现代企业财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邓波.论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力的相互关系[j].经济界,2005(1)

王建琼,侯婷婷.社会责任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94-96

晏传英.论企业组织能力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j].企业管理,2009(14):143-147

[6边红卿,唐雯,张占收,陈爱祖.工业企业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3(2):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