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管理会计的认识范例6篇

对管理会计的认识

对管理会计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高中生;会计管理;在认识;概念

很多人认为“会计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会计学和会计工作的统一”,所以,在“会计”的概念里,“包含会计工作和会计学两方面”也有人认为这种阐述是不正确的,认为这仅是“一词多义”而已。“会计”这一概念源于会计工作,而会计学是对会计工作进行的理论概括和经验总结。

一、“会计管理”的概念

由于高中生在“会计管理”概念上面的认识不够全面,本文首先对“会计管理”观念进行详细的介绍。“会计管理”这一概念,是建立在“会计是一种管运动,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这一认识的基础上面的。会计的概念即关于会计工作和会计学的介绍,那么会计学就是会计这项工作最基础的理解,而会计工作即是对从事会计工作的人的工作内容进行的详细的介绍。在一个企业中财务会计占有重要的位置,掌握一个企业的经济,只有财务部门很好的管理资金,在财务状况方面及时进行汇报,才能促进企业的向前发展,保持企业的资金平衡。

二、“会计管理”概念再认识

高中生对于“会计管理”概念的再次认识,依据“会计管理”概念进行详细剖析,指导高中生进行再认识“会计管理”概念,提升会计学向前发展,让会计工作人员更好为大众服务,从而提升我国的经济,提高生活质量。伴随社会的向前发展,人们工作中心的不断转移,会计的工作内容也不断的在发生变化,国家进行改革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企业通常把经济效益作为中心,企业在经济体制方面发生了巨大的改革。经济体制如果发生改革,会计学也要随之做出相应的创新,对于“会计管理”概念,也必须达到新的深度和广度。

三、举例说明

(一)会计工作在经济体制改革下发生的变化

经济体制伴随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发生了变化,在建设方面从之前的片面求高速度,逐渐转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中心。企业经济体制改革方面,从之前的单一生产型转化成为生产经营型。因整个经济形势战略性转变,在实际生活中会计的工作发生非常深刻的变化,接下来就是经济体制发生改革以后会计工作做出的变化。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会计的工作也变得空前活跃起来,在创新和经验方面出现了层出不穷的想法。创新把活力带入企业的会计工作之中,也为正在从事会计工作的人们带来对待工作的动力和热情。这样促进了会计人员更好的运用相关知识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企业经济的中心。促进会计工作的中心,从事后算账转向事中或事前。扩展会计工作的领域,让会计工作的到充分的发挥,促使会计工作迅速的向前发展,变得更加有效率和效益。在组织活动的同时,更要对监督机制进行监督,并且要对会计法律建设进行全面的加强。要想在财务领域从事会计工作,首先要遵守相关的会计法,会计要有自己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规范。因为会计工作非常的重要,必须要重视会计工作未来的发展,增强相关会计的法治建设,对会计的工作内容进行更好的监督,促进会计平稳的向前发展,同时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实行经济对外开放中,涉外会计在我国有了良好的发展,并成为会计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会计是一门具有国际化性质的职业,由于不断的增加与国外的经济交流,我国的会计也可以在国际会计学上面吸取一些有益的相关经验,促进我国的会计学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高中生对“会计管理”概念的再认识

高中生对于“会计管理”概念的再认识,一般理解为,“会计管理”的概念是在“会计就是指会计工作”这一含义的基础上建立的。会计的基本职能就是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伴随如今社会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后,会计的决策、监督、控制、预算,成为了会计的重要职责。伴随经济的迅速向前发展,“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会计工作也得到更加宽广的领域,会计工作迅速向前发展。会计学和会计工作相当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二者紧密联系但又具有相互区别的概念。会计学就是会计学,会计工作就是会计工作,虽然他们都可以简称“会计”,但是却不能相互混淆。对于研究“会计管理”概念的再认识也是为了让会计更好的向前发展,从而提高经济发展的步伐,完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目标。

四、结束语

企业要想在社会中稳定的向前发展,离不开会计的工作和会计学。同样“会计管理”概念的再认识对于高中生而言也非常重要,本文对“会计管理”概念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剖析,让高中生对重新认识了“会计管理”概念,为高中生建立对学习会计知识的意义,同时带动会计学更好的向前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更好的服务,对国家建设和企业经济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

作者:田雨萌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1]陈璐璐.英国政府会计管理与改革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J].会计研究,2007,(10):24-30

对管理会计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管理会计 职能转变 内容拓展 观念更新

客观环境制约着我国会计观念的更新,并且相关的管理对象、管理要素以及管理手段对会计行业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例如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我国的会计观念与计划经济的观念体系保持着高度的一致。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建立了相应的会计观念体系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会计理论的现代化对于会计行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现代化会计理论的主要功能在于预测与分析,具体说来就是通过对经验事实的观察、积累和分析,准确科学地描述对象的现实状态,从而科学、合符逻辑地预测未来。对于中国的会计来说,要实现自身的真正发展就必须实现从过去单一的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的方向转变,进而将两者形成一个完整有机的体系。

一、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借鉴西方管理会计的基础上,我国管理会计根据本身的实际需要和现实国情逐渐发展起来,并且在不断地应用实践与理论研究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

两者的差异从根本上说是两者职能的差异。详细地说就是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管理和决策,但是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会计核算与会计记录。之所以出现管理会计,是因为传统的财务会计由于有诸多因素限制,自身的职能不能够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而管理会计恰恰很好地解决了财务会计不能实现企业管理的这个“短板”问题。因此,自从诞生的时候起,它就像显示出了一股强劲地发展势头。它的产生很好地弥补了财务会计在财务信息分析以及提供相关决策依据等方面的不足。

2.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分析

第一,组织职能。主要表现为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制订合理的、有效的责任会计制度和各项具体会计工作的处理程序,以便对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资源进行最优化的配置与使用。

第二,规划职能。在企业中管理会计发挥着规划经营目标的职能,其职能的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编制各种预算与规划确定的。它应该在最终决策的基础之上,把确定好的有关经济目标分解到每一个相关预算当中。

第三,评价职能。其职能主要表现为评价与考核企业的经营业绩。主要体现在事后根据各责任单位定期编制的业绩报告,将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数进行对比、分析来评价和考核各责任单位的业绩,以便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正确处理分配关系,保证经济责任制的贯彻执行。

第四,控制职能。在企业中,管理会计履行着控制经济过程的作用,具体说,就是把企业经济过程的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进行有机地结合,根据提前确定的科学可行的种种标准以及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与最初计划发生偏差的原因分析,可以及时地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

在二十一世纪的企业管理环境以及经济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内容与传统企业管理会计的内容有着很大的不同。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

1. 成本管理方面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个时代企业产品更多价值都是建立在这种产品自身所包含的市场层面与技术层面的知识和信息。因此,企业必须在知识层面与信息层面增加各种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的投入,这样企业才能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此时现代企业资金投入的重点应该是产品的开发和市场调研而不是生产制造成本。面对这种情形,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应该是产品的研制开发方面而非传统认为的生产制造方面,所以成本管理成了成本计划,不再是成本控制。

为了使会计管理更加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首先要做的是,对管理会计中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进行革命性地变革:以“产品”为中心的成本计算将被以“作业”为中心的作业成本计算所代替。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改进“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及时提供有用信息,从而促使相关的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

其次,为了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前管理会计的内容可以相应地拓展与调整为以下内容:第一,调整适当的投资规模,借此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第二,定期或者经常性做好市场调研工作,通过提高产品丰富性来达到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的目的。第三,群策群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策略,按照所得大于所费的原则来控制企业的整体成本。第四,通过劳动投入计划的合理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适时调节来降低企业的成本。

2.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评价与分析

现代企业管理的重点在于决策,而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为企业领导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在决策的层面上,传统的管理会计在进行决策分析时注重把模型运用和结果计算放在首位,而忽视模型运用的前提分析和结果计算的取数过程,以致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也正是因为上述原因,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取数分析的过程比结果计算更加重要,因此也更加具有决策相关性。经济行为分析中的作为计算依据的取数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二十一世纪高新技术的运用使得企业内外经济结构趋于不稳定,对于企业的管理会计的要求就是:第一,比较与分析模型理论前提和现实前提的吻合程度,从而确定所选模型或者对计算结果的可能修正;第二,严格遵守取数分析要求与一般过程,确定取数方法以及分析方法;第三,评价取得数据的可靠性与确定性,剔除所选数据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第四,严格控制模型中所用数据的不确定性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假如没有相应的控制措施,一定要对取数的风险值进行测定,适当地调整取数的大小。

从决策评价标准方面来看,目前管理会计所采用的决策评价标准主要是利润最大化(成本费用最小化)和现金净流量最大。这些利润、成本和现金标准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从企业管理目标来看,上述决策标准已经过时,至少说很不全面。

三、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观念更新

1.市场经济时代应该具有市场经济的观念

与传统的工业时代的区域性强、市场结构较为稳定的经济环境相比,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盈利主要依靠信息的收集和知识的运用,市场需求变化周期短,个性化非常强。目前的市场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市场需求的变化速度更是呈几何级的增长,及时捕捉市场最新动态是一个企业必不可少的能力要求,因此市场观念必须更新。

2.企业整体观念是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应该有的观念

为了更好地适应目前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争取处于市场竞争的强势地位,企业一定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整体优势和条件。企业管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解成不同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从总体上来说目标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发生矛盾,这就要求必须把企业管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只有整体的目标才是系统的最高目标,只有整体最佳才是最优的管理对策。

3.实现动态管理的观念

工业时代的企业组织是纵向的多层次的等级管理结构,至今还有不少企业延续着这样的企业结构。在这样的企业结构之下,企业的市场调查、工程、制造、销售、会计和财务等功能是分离的,这是因为企业有了严格专业的分工,如果加上企业信息传递与反馈的手段或者方式落后,那么企业的成本有可能陡然增高。因此,要有实现动态管理的观念,实现信息传输的流畅,确保管理会计统计信息的及时和准确,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

参考文献:

[1]张枫,籍宇. 谈现代企业管理会计观念发展[J]. 经济管理,2009;10:123-125

[2]丁宏,章雁. 试论现代企业管理会计职能创新及实现路径[J]. 研究与探索,2008;12:156-158

[3]董金艳. 论现代企业的管理会计[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03:124-125

对管理会计的认识范文3

一、业绩考核的定义对于考核的定义,现实中存在多种不同的说法。笔者则认为其是财务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或工具,进行有效财务控制的一种手段。财务管理(财务控制)的最终效率主要取决于是否有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以及是否严格执行这一制度。严格的考核制度应包括建立考核机构、制定统一考核办法、确定考核程序、审核考核数据、依照制度进行考核和执行考核结果(奖、罚)。

正确认识考核的定义,有助于我们正确、适当地使用这个奇妙的管理杠杆,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现在在一些企业里,考核存在被滥用的现象,每个部门都要制定一套自己的考核办法进行考核,考核仿佛成了万能的钥匙和法宝,若哪个部门没有自己的考核,仿佛自己的管理就是跟不上似的。这与西方管理有效的企业中简明、清晰、易懂的业绩考核相背。事实上,考核作为一种管理工具、一种控制手段,要想发挥其作用,必须科学、系统、适当地使用才行。这是工具或手段本身的属性决定的。不然,就会使其功效产生“边际效应递减”问题和滋生本来就难以避免的部门“本位主义”、“小集体主义”。二、业绩考核的作用考核在企业管理中能日益抛头露面、风光大现,肯定自有一番道理。我们认为业绩考核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导向作用。通过科学、合理设计考核指标体系的结构和无量纲化处理,使考核系统函盖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思想和近期经营管理的重心及其努力方向,并充分反映企业经营决策者的管理意图,引导整个企业的各个分部为实现管理者管理意图和企业长期发展目标而努力。

2、激励作用。考核办法中必须有奖罚规定,并务必严格执行,真正做到奖优罚劣、奖勤罚劳、避免劳酬不一、“非法领功”等现象的出现。考核的激励作用,主要在于它既可调节员工的物质需求,又可用于调节员工的精神需求。企业把考评结果作为衡量各分支结构、各部门的实际贡献,使各分支结构、各部门的负责人及所属成员了解其工作成就、得到其应受的奖励,激励其工作士气。

3、护航作用。考核可以用于不断地调整目标与实践的差异。任何远期战略与近期战略目标的实现,都会遇到许多不可预期的困难或矛盾,但通过过程监测、考核分析、考核反馈等可以发现和解决这些困难或矛盾,确保经营管理的健康运行。

4、控制作用。财务控制的最终效率主要取决于是否有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以及是否严格执行这一制度。通过考核,对于偏离目标者进行惩罚,可以有效地实施财务控制。

三、业绩考核的要求业绩考核必须遵循以下几点要求,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实现以上几点作用。

1、考核制度必须是系统、一体的,并且简明、清晰、易懂。制定考核办法、实施业绩考核不是搞论文写作或科研,作品、成果越多越好,复杂程度越高越有价值等。要充分发挥业绩考核的导向、激励、护航、控制作用,使考核有较大的价值,首先必须使考核制度简明、清晰、易懂,使被考核者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和不作为成本或违规成本。若考核制度复杂的常人无法理解、多的眼花缭乱,被考核者就会“不在乎”或“无法在乎”,这与考核的初衷相背。

2、业绩考核必须结合预算计划进行设计,体现公平、合理、有效的原则。预算计划是根据各分支机构、部门的历史现状、发展前景及同业环境、经济形势等进行制定的科学、合理目标,各单位、部门的日常经营管理均应围绕着它来进行。这样,考核必须结合其进行设计,才能体现公平、合理、有效的原则。以历史和以同业为基础设计的业绩考核则均无法克服不完全性(片面性)、不公平性、单一性、横向没有比较基础等。

3、业绩考核必须由设立的统一考核机构负责实施。我们知道业绩考核的一项作用或目的就是激励,它必然牵扯到物质利益、精神利益的分配。一家企业的各个部门一窝蜂地进行制定考核办法、实施所谓的考核,利益的“分羹”起到一定的作用。只有使考核处于相对超然状态,才能实现考核的目的和作用。建立独立考核机构,负责实施公平、有序、精确考核是解决的问题的出处所在。

对管理会计的认识范文4

以上是美国会计教育对会计人员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要求,在中国乃至湖北省,社会经济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要求,又将如何?为此,笔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其调查分为两步:第一步,设计了一套问卷调查表,其中两题与此有关。即“(1)您认为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有哪些?(2)您认为会计人员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然后,请调查对象在彼此互不沟通的情况下,就上述问题笔谈各自的看法。

调查对象主要为市州县会计局、审计局与注册会计师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大中型企业(上市与非上市、国有与股份)、行政事业单位、外资企业的负责人及财会人员,大学会计教师,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他会计中介服务机构的注册会计师及从业人员,行业主管部门的财务负责人。

调查对象共30人。从职称情况看,教授、副教授5人,占16.67%;高级会计师5人,占16.67%;高级经济师2人,占6.67%;高级审计师3人,占10%;注册会计师5人,占16.67%;会计师5人,占16.66%;助理会计师5人,占16.66%。

从调查对象的工作岗位看,会计理论工作者5人,占16.67%;外资企业会计人员3人,占16.67%;行业主管部门财务负责人3人,占10%;单位负责人2人,占6.66%;大中型企业会计人员3人,占10%;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3人,占10%;财政与审计部门的会计管理工作人员3人,占10%;会计师事务所及会计咨询公司做从业人员3人,占10%;小型企业财会人员5人,占16.66%。

所有调查对象均为本科以上学历,从事会计及与会计有关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具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关于第一个问题,多数调查对象认为,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包括,会计准则与制度知识、财务会计知识、成本会计知识、管理会计知识、税务知识、审计知识、财务管理知识、国际会计知识、经济法律法规知识、国际贸易知识等。

如荆州市审计局汤从华高级审计师认为,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除传统内容外,应考虑增加与投资有关的证券业、保险业、期货业相关的知识内容,包括WTO在内的国际经济交往方面的知识内容(如国际结算知识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方面的知识内容。

关于第二个问题,多数调查对象认为,会计人员应该具备会计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我提高能力、市场开发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职业分析与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用写作能力和管理咨询服务能力等。

如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的沈烈教授认为,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会计实务操作能力、职业判断和分析能力、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沟通及交流和书写能力、会计设计能力、参与管理和决策的能力,其中,沟通及交流和书写能力、会计设计能力、参与管理和决策的能力,是对中高级会计人员必备的能力要求。

第二步,在第一步调查的基础,将上述两个问题合并为一个调查项目――“您认为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是(可选多项)”,并提供了18个选项(具体选项见下表),供调查对象进行多项选择。其调查对象为湖北省市州及县市区企业、事业和行政机关单位的313名财会人员。从其职称构成情况看,高级职称占0.9%,中级职称占31.9%,初级职称占67.2%。

现将第二步调查结果整理如下表:

调查结果表明,50%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会计准则与制度、会计操作、法律法规、税务、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与技能是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1/4或接近1/4的调查对象认为,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除“会计准则与制度、会计操作、法律法规、税务、财务管理”外,“审计、管理会计、自我提高、人际沟通”等专业知识与技能,也是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

从上可知,会计人员将掌握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知识摆在首位,一方面,由于新的会计准则与制度不断出台,基层会计人员对新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掌握程度不高,急切需要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表明会计人员遵循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意识不断增强,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在会计实务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此外,调查对象将法律法规及税务知识,排在财务管理知识之前,说明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在增强,税务与会计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且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差别越来越大;相反,财务与会计的分歧越来越明显,财务管理的职能正在走向独立,财务与会计的分离势在必行。

两步调查结果相比,在会计专业技能的认同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第一步调查对象比较重视的专业技能,如职业分析与判断、语言表达和信息处理等,在第二步调查中,没有获得较高的认同。笔者认为,并非上述各项知识与技能不重要。一方面,“会计准则与制度、会计操作、法律法规、税务、财务管理、审计、管理会计、自我提高和人际沟通”等知识与技能仍然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由于第二步调查对象主要是从事具体财会工作的人员,他们的工作岗位与所处的管理层面而使其认识水平受限。从两步调查对象的职称结构看,第一步调查对象中,中高级职称人员占83.34%;而第二步调查对象中,中高级职称人员仅占32.8%。正因为第二步调查对象的经历、资历与第一步调查对象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职业分析与判断、语言表达和信息处理”尚未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会计理论界与会计实务界高层管理者的认识比较接近,而这两者与处在第一线的会计人员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上述第二步调查结果,与荆新教授所在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力需求和现状统计表”中,将“日常会计操作”列为会计人员最应具备的素质或技能,基本吻合;与秦玉熙教授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来自基层单位会计的报告》中,将“税收”知识列为会计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不含会计)的首位,将“财税金融”知识列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首要内容,也是基本一致的。

教育心理学认为,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技能,按其性质和特点,可分为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两大类;按其形成途径,可分为一般技能与专门技能两种。一般技能是指在一般活动中形成的心智与动作技能,如一般的观察、倾听、理解、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等技能;专门技能是指在某些专业和特殊职业活动中形成的心智与动作技能,如阅读、作文和计算技能等等。会计人员不仅应具备一般技能,还应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专门技能。综合以上分析,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如下:

1.语言表达技能。即用口头语、书面语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思传达给他人的技能。这是作为一个现代人最起码的技能要求。正如老舍先生所说,一个人表达不了自己所想表达的东西那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会计人员要能用口头语、书面语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通过语言交流,尤其是应用频率较高的口头语言传递信息、布置汇报工作、提供咨询;运用书面语言撰写各种常用的应用文。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不仅要具备汉语表达技能,还应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外语表达技能。

2.人际沟通技能。即融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关系的技能。会计工作者不仅参与会计管理活动,处理会计事务,而且要与从事其他工作的人员接触、交往,协调由经济活动所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便更有效地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

3.信息处理技能。即运用计算机收集、存贮、加工和传递各种信息的技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计算机操作技能。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和计算机在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运用计算机处理各种事务、从事会计管理的技能,已成为会计人员基本的技能要求。

4.会计操作技能。即填制凭证、登记帐簿、计算成本、编制报表、会计分析、会计检查、会计预测和会计决策等方面的技能,这是对会计专业人员最基本的技能要求。

5.组织与管理技能。即对经济活动中的人、财、物进行安排、调度,使之得到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效率的技能。会计专业人才不仅是会计管理活动的参与者,而且又是会计管理活动的组织者,具备一定的组织与管理技能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条件。

6.职业判断技能。即对会计专业中不确定的、复杂的或新出现的情况,能够凭自己的知识,做出分析、判断、顺应多变的经济和社会环境的技能。正如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所言,管理者“要具备凭现状以判断未来趋势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企业所带来的效益,现在可能是零,将来可能是无限的”。

上述6项技能,从技能要求的层面来看,语言表达、人际沟通、会计操作和信息处理技能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础技能;组织管理与职业判断技能则属于发展技能;会计操作技能既是会计专业的专门技能,又是会计专业的核心技能。

会计专业的人员基本技能的构成应当呈宝塔型,基础技能扎实、专门技能应当过硬、发展技能应当突出。

由于技能的培养训练与知识的转化和积累相关。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分析,推断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构成。根据以上对会计专业技能的分析,笔者认为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应包括会计、内部会计控制、税法、财务管理、审计、金融、信息技术、经营与管理、经济法律法规、经济学、政治文化知识等项内容。

对管理会计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管理会计 职能作用 建筑企业 运用 

建筑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支柱型产业。建筑行业相关部门越来越多的认识到将管理会计应用于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建筑企业发展水平的制约,导致管理会计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建筑企业相关负责人要结合建筑行业的市场需求,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工作,促进建筑企业资金应用的合理性,从根本上提升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一、管理会计的相关概念 

管理会计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并不是很普遍。很多建筑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不够完善,并没有把管理会计纳入财务管理的范畴。建筑企业要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将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心由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向管理会计转变,实现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普遍应用[1]。 

二、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 

(一)对企业全面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信息进行规划 

管理会计结合企业内部管理状况,提供各种管理信息。它既包括加工、修正后的财务信息,也包括大量的非财务信息。管理会计相对比较自由。不受会计政策和制度的制约,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和管理需求,对企业财务数据的变动进行分析,并通过与业务数据相结合,来反映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对企业全面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信息具有科学的认识和了解。 

(二)通过分析指标变动,揭示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会计通过结合企业发展经营过程中的指标变化,充分认识到企业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向企业管理层反映。首先,管理会计通过纵向的数据对比,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资金应用情况等具有明确的了解,并对预期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其次,管理会计通过与同行业进行对比,认识到公司目前的发展状况和竞争中的态势,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规划[2]。 

(三)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 

以建筑行业为例,管理会计通过对国内外建筑行业的市场行情和行业变化等进行分析,对建筑行业发展趋势和发展过程中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评估,使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决策更加的科学合理。同时,管理会计通过对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资金、成本、税金和利润等进行核算和评估,以了解建筑企业的内部状况。管理会计通过结合当前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考虑经济规律的作用和经济条件的约束作用。通过合理科学的量化模型,对企业的成本、利润和资金应用情况等进行分析和预测,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合理的依据。 

(四)实现全面目标管理,对企业内部进行协调 

管理会计是根植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它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财务状况密不可分,直接决定企业发展和决策中的经济行为。管理会计通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企业进行全面目标管理,使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目标达到一致和统一。管理会计是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内部经营管理、决策和控制等相关信息进行整合,满足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对各部门的管理任务和目标进行明确的划分,实现各管理部门的相互沟通和合作,促进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整体管理目标的实现[3]。 

(五)用数据信息对各部门工作进行汇总 

企业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范围和管理要素相对比较多。企业的组织架构也比较清晰,企业内部员工各司其职。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各部门会对日常工作状况进行汇报。但是,企业各部门之间具有独立性,缺乏交流和沟通。管理会计能够改变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通过用数据信息对各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明确的反应,让各个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和了解,很大程度降低了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的难度,使各方面的信息更加清晰明确[4]。 

三、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运用 

(一)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管理会计在我国建筑企业中的应用并不是很普遍。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发展,相关建筑部门对外国的管理会计理论进行不断的完善。并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对建筑行业的会计管理制度不断变革。同时,建筑企业相关部门越来越认识到培养管理会计专项人才的重要性,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力度。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应用并不是很普遍,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从业人员并不能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建筑发展过程中的财务问题。相关建筑部门应该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对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和内容不断更新和完善,促进建筑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5]。 

(二)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际脱轨。目前,相关从业人员很重视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不注重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建筑行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进行实践,导致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并不普遍。首先,研究人员对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的相关研究仅限于理论层面,缺乏可操作性。其次,管理会计的研究工作没有立足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而是对外国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大量的借鉴,并不能满足中国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最后,管理会计的研究层面狭隘,并没有在我国建筑行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得到普遍应用。 

2.研究方法单一。管理会计涵盖的范围很广,适用于诸多领域。管理会计涉及到的知识构成也相对较多,既包括会计学和数学知识,又包括统计学和经济学知识。目前,我国管理会计主要停留在对经济数学的研究,没有认识到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的理论研究,很难满足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6]。

3.法律法规不完善。完善的法律法规能够对建筑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制约。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建筑企业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没有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阻碍了管理会计在我国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普遍应用。现行的法律法规不适应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对建筑行业市场起不到很好的约束作用,导致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存在诸多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结合建筑市场的具体情况对法律法规进行不断完善。 

4.专业人才缺乏。发展水平的制约,导致我国普遍缺乏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严重影响了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建筑企业中很多会计具有相关的管理会计知识,但是实践能力不足,导致其在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并不乐观。建筑企业的管理会计,既要具有扎实的管理会计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要具备相关的建筑学知识。会计专业人员虽然对管理会计相关知识有所涉猎,但是普遍缺乏实践,制约了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的普遍应用[7]。 

(三)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途径 

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结合。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进行结合,推进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对建筑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时候,要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加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避免管理过程中的重复和资源的浪费。管理会计对建筑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和进行相关财务决策的时候,要充分认识到财务会计的重要作用。在建筑企业日常财务管理过程中协调好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关系,促进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 

2.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层面的发展很迅速,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却存在诸多问题。任何理论的研究都要为实践服务。研究人员在对管理会计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也要结合我国建筑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将管理会计应用于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进行相应的实践。将与管理会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践中,既能够促进我国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又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完善。 

3.对管理会计行业进行有效监督。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建筑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既要重视国家的宏观调控,又要重视建筑企业自身的发展。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结合我国建筑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对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监督,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规范和市场制度的完善。建立专门的部门和机构,有利于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同时,能够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学术交流,让管理会计相关理论真正为建筑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促进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完善和实践的快速发展[8]。 

4.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管理会计理论与实际的分离,导致目前我国缺乏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管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我国建筑企业整体财务发展水平。相关部门要对管理会计师和普通会计师进行明确的划分,对管理会计师的相关职能进行具体的要求。管理会计师不仅要有专业的技能,同时也要有相应的管理才能和知识储备,满足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应用。相关部门要结合建筑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完善的制度考核体系,通过严格的考核,对管理会计人才进行选拔,促进管理人才整体素质的提升。同时,建筑企业也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措施,以提高管理会计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水平,适应建筑企业的发展需求。 

四、结语 

管理会计是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发展水平的制约,管理会计在我国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并不普遍。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结合建筑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加强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从根本上促进建筑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桂秀,汪智芳等.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和信息质量[J].现代商业.2011.(20):229. 

[2]张妮,张旭锐.浅析责任会计在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5.(21):243. 

[3]孙洁.加强农发行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5.(11):80-81. 

[4]顾海燕.试论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推进企业精细管理[J].科技视界.2015.(04):319. 

[5]郝桂艳.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4.(31):252. 

对管理会计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会计环境;会计本质;会计存在;会计意识

会计环境作为会计存在,是世界经济以及科技的发展变化下客观存在着的,诸如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得早期的“复式簿记”发展为现在广为人知的复式记账模式,以及折旧方法、成本会计方法、管理会计方法作为技术而产生;同时,会计意识通过会计学术界和职业界的思考,也不断演变,并且先进的会计意识在一定时期内对经济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中国学术界对会计本质的认识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成分中占绝对优势,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同企业的财务关系基本上是按照统收统支,国家统负盈亏的模式运转。财政部门既管理企业财务,又管理会计事务,形成了财政决定财务,财务决定会计的格局。这一时期,我国会计学界形成了会计本质认识的主流观点即“管理工具论”。

80年代的改革开放改变了我国过分集中的经济体制,并着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得我国的经济状况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此同时,改革开放带来了技术水平与管理制度的冲击,将会计作为一种工具显然不能够明确地表述会计的本质及特征。

我国会计学家余绪缨教授将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的观点引入我国。后来,葛家澍、唐予华在1983年提出“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与此同时,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大中小型企业都得到了发展,对于企业管理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会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也被众多学者加以重视。会计学家杨纪婉、阎达五最早开始提倡会计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他们认为的会计管理是对价值运动的管理,即对价值的形成(含价值的增值)、价值的实现(含已消耗价值的补偿和价值的积累)的管理。

我国会计学界对于会计信息系统论与会计管理活动论的争论一直相持不下。由于两者出发点存在着分歧,因此强调的论点也不一样,但是在整个大的社会环境框架下,两者所涵盖的面却都是符合当前的会计环境的。如管理活动论承认信息和系统的存在,只是管理活动论强调,这个系统的主要职能是控制和监督,而不是反映即提供信息;信息系统论同样承认会计系统是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只是强调其主要职能是提供信息,为决策咨询服务,起到决策的支持作用。

随着公司组织制度和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管理活动论和信息系统论也在日趋接近的过程中,这直接反映了会计存在决定会计意识,但是从不同角度出发的会计意识也不能完全趋于一致。

2.美国学术界对于会计本质的认识

会计是一门艺术的观点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流行过很长一段时间。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下属的名词委员会最初将会计定义为“会计是以独特的方式、以货币为单位,对至少具有财务特征的交易和事项进行记录、分类和汇总,并对结果予以解释的一门艺术”。

二战后,美国的资本密集型大型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大型企业在美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这样的发展对于会计师的经验积累要求愈来愈高,同时,会计师职业团体及协会日益发挥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了美国会计职业界和学术界为会计“艺术论”和“科学论”相持不下的争论。

随着系统思想和信息科学理论向社会各领域渗透,美国会计学会在20世纪60年代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它是把一般信息理论在有效率的经济运营问题上的一种应用。会计信息系统论在西方有很重要的地位。如艾哈迈德·里西亚—贝克奥伊在《会计理论》一书中引用“各种会计系统就不再需要根据其产生‘真实收益’的能力或反映历史的忠实程度来验证了。只要不同的用户发现信息是有用的,这个系统的作用就能够建立起来(Davis,S.W.,Menon.,K.,and Morgan,G)”来视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优越性表现。

20世纪后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新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到美国产业结构的改变,因此也自然而然相应地影响到美国会计管理工作乃至会计方法技术和现代化问题。企业由科学管理进入到现代管理,会计有了长足的发展,为股东、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提供会计信息的财务会计得到进一步完善,各种会计理论得到发展;同时,50年代产生的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美国会计学会“要求会计人员突破传统会计的束缚向成本形态分析,按时间调整的现金流量预测、存货控制等为控制提供信息的领域发展”。此时,研究经济信息和控制的经济控制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形成了会计控制。

跨国公司的发展促进会计规范与方法技术的国际化,同时,也作用于会计意识的表现之一会计本质中,我国和美国对于会计本质的认识在全球化作用下也得以趋同。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竞争是自由的;而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为了经得起这种愈来愈激烈竞争的冲击,使自己利于不败之地,必须十分小心地衡量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制定出合乎规律的计划来,按照计划,在严格的自我约束和控制之下,参与市场竞争。”这是我国会计学家杨时展教授关于现代会计为什么发展成为一个控制系统的回答。

从早期的会计只是简单的记账、算账、报账,要求会计人员的经验累积,形成“会计是一门艺术”的观点;到现在的会计在国民经济中无处不在,不仅需要反映、核算和监督,还需要使特定会计技术方法下的会计信息能够支持组织系统决策,甚至贯穿于企业发展所需的控制制度过程中,正是这样的发展,才使得学术界对于会计本质的认识出现了各执一说的局面。但是,不论是艺术还是科学,其理论都是在争执中发展,在社会环境的发展中前进。

存在决定意识。同样,会计存在决定会计意识。而作为会计本质的会计文化的一部分,不论是其争论,还是占主导地位的认识,或是已经不能够适应经济环境而被摒弃的部分,都反映了会计文化的相对性,这种“相对性的实质是存在指导判断\决策过程的文化过程”。

客观存在的会计实践,提供了形成会计理论的基础;经济活动直接影响了会计理论的发展。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会计应当紧跟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通过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思索与发展会计理论,在会计理论的指导下使会计实践工作更好地发挥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葛家澍.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以来的我国会计理论研究[J].会计研究,2000年第4期.

[2]Ahmed Riahi-Belkaoui.会计理论[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3]刘常青.中国会计思想发展史[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