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运动康复治疗方案范例6篇

肺运动康复治疗方案

肺运动康复治疗方案范文1

根据《陕西省尘肺病康复站建设与运行管理考核评估方案》要求,我院高度重视,组织相关人员对照《尘肺病康复站建设达标考核表》和《尘肺病康复站运行管理考核评估表》对我康复站进行详细自评,现将自评结果汇报如下:

尘肺病康复站建设方面我站点对原有房间进行改造升级,6室1道全部建成完毕达标并正常运行,在尘肺病康复站醒目位置悬挂了尘肺病康复站标牌,各种规章制度及流程全部上墙,尘肺病康复站配备吸氧装置、指脉氧监测仪、具有评估、训练、检测等多种功能的肺功能仪、电动PT床、股四头肌训练仪、功率自行车等康复疗效水平的设备设施;配备小型岩盐气溶胶治疗仪、床边踏车、呼吸机、具备网络传输功能的呼吸训练仪、膈肌起搏治疗仪、滑轮牵伸装置、多功能组合训练器、哑铃、沙袋、跑步机、弹力带等相关训练器材设备设施。以上设备性能良好,且能够按照省级尘肺病康复技术支撑机构要求,实现尘肺病患者康复信息的网络化互联互通。人员方面配备1名副主任医师、1名康复治疗士,4名护师,并在我院自行进行尘肺病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并全部考核合格。办公用具方面配备了档案柜、档案盒及办公座椅等。

尘肺病康复站运行管理方面:1、尘肺病康复站场所管理:能够达到场所整洁、布局合理、相对集中、就诊流程方便、各室悬挂标牌,路标指示明确方便寻找及地面平整。2、康复设备管理方面:每台设备性能良好;均有相应操作规程; 有说明书和维修档案资料;每台设备均有专人负责管理;维修、保养及时。3、康复设施管理:康复区域有扶手、座位、饮水装置、厕所等便民设施,且干净整洁、维护良好;康复治疗区域应当有保护患者隐私的设施,且维护良好;康复站内应当有康复治疗知识挂图、宣传栏、展板等各类宣传设施,维护良好,定期更新,且应当营造尘肺病患者积极乐观的康复治疗氛围;有电脑、办公座椅、办公柜等办公设施设备,且维护良好;有必要的应急抢救设施,且维护良好。4、康复站内尘肺病患者管理:康复站提供康复服务的尘肺病患者符合要求,为每名站内康复治疗的尘肺病患者建立尘肺病康复档案,就诊秩序良好;住院尘肺病患者床铺整洁,室内卫生良好;双向转诊制度规范。5、康复和急救药品管理:配备了日常治疗用药品和必要的应急药品,用于日常治疗,以及发生意外时的抢救或减轻患者运动后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6、尘肺病康复员和康复护理员管理:有康复站管理及技术人员一览表,明确了尘肺病康复员和康复护理员职责;尘肺病康复员和康复护理员熟悉自身职责;因我康复站初建运行,尚无考勤记录和措施;未进行绩效考核;无相应的绩效补助。这三点正在积极征求工作人员意见和建议,尽快出台适应我康复站的一套考勤、绩效考核措施;

质量控制管理:质控这块我们工作初期正在探索,所以未建立质量控制管理相关方案。8、安全管理:有合格的消防设施;有各类安全防护设施,无明显安全隐患;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医生,能够及时关注病人心理健康,进行相关心理疏导。9、院感防控管理:有洗手设施;尘肺病康复场所、设备、设施定期进行消毒;严格执行“预检分诊”规定。10、医疗废弃物管理:我康复站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执行。11、尘肺病康复站康复员和康复护理员康复技能:人员方面配备1名副主任医师、1名康复治疗士,4名护理员,6人对康复站设备均能熟练掌握并使用,并在我院自行进行尘肺病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并全部考核合格。12、康复覆盖率:我辖区常驻存活职业病人数114人,其中65人完成评估后均进行相应的康复,评估率和康复率达57%;13、康复效果:其中2人完成全部康复,效果较好;14、患者依从性:尘肺病康复站建成后因再次升级改造等多种原因,尘肺病患者参加康复治疗周期完成率不达标,我康复站正积极给尘肺病患者做工作,鼓励他们坚持进行康复治疗。15、尘肺病患者满意度:对尘肺病康复的患者随机抽查10名,询问他们对尘肺病康复工作的满意程度,满意率达80%;16、信息化运行:有康复站管理系统;信息化系统正常运行,能够与省级尘肺病康复技术支撑机构进行远程连接;在信息化系统中建立辖区内尘肺病人的健康档案;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来管理康复流程;评估、康复、随访等数据录入及时。17、康复流程:康复站有康复流程图并在明显位置悬挂;能够按照评估、风险告知、康复治疗、再评估的流程开展工作;有完整的康复记录。18、积极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期间积极进行尘肺病防治宣传;采取电话、入户、邀请到康复站等多种方式对辖区内所有尘肺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知识及相关政策宣传。但目前不能达到每月举办一期尘肺病预防与康复知识宣教活动;19、指导尘肺病康复点工作:我辖区内无村卫生室,未开展此项工作;20、尘肺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我们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辖区常驻尘肺病患者有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无单独对尘肺病患者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我康复站积极参加尘肺病患者随访调查工作,摸清辖区内尘肺病患者(包括职业性尘肺病患者和由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临床诊断的尘肺病患者)底数,为每名患者建立随访档案;能够全面掌握辖区人群发生尘肺病及其并发症的基本情况;能够广泛收集分析辖区内尘肺病患者的康复状况,特别是康复前、康复期间的相关康复评定指标变化情况,适时进行指导,目前总结积累可行的康复经验还不足。

根据以上自评分析我康复站得分74分,基本合格,但具优秀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康复站在以后的工作运行中会不断完善,总结积累宝贵经验,最大程度的为尘肺病患者做好康复工作,提高尘肺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肺运动康复治疗方案范文2

卢燕珊:女,本科,主管护师

基金项目:佛山市顺德区医学科研立项课题(2012003)

卢燕珊

摘要目的:探讨肢体运动训练改善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科住院的中重度COPD患者10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实施个体化肢体运动训练,并于训练每个周期后分别进行圣乔治呼吸调查问卷评分、肺功能检查以及6 min步行基线测试。结果:经过肢体运动训练后,试验组患者的肺功能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个体化的肢体运动训练能够明显改善缓解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肢体运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运动耐力;生活质量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3.012

作为呼吸系统较为常见的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呈进行性发展并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具有较高的患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COPD病程较为缓慢,给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其出现心理障碍及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研究发现,肺康复治疗可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提高其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1]。对于老年中重度COPD患者来说,选择一套强度低、简单经济且易于坚持的康复方法尤为重要。我科通过对50例60岁以上老年中重度COPD患者进行肢体运动锻炼,旨在探讨其实施方法及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年龄>60岁的缓解期COPD患者100例,其中男81例,女19例。年龄60~91岁,平均(69.2±7.6)岁。病程3~48年,平均(35.1±9.8)年。所有患者均戒烟1年以上,且根据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RC)分级得分≥2分。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COPD学组提出的诊治指南标准,通过临床表现、肺功能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COPD且为缓解期的患者。学习理解能力低下、心肺功能衰竭、近期心肌梗死、影响骨骼肌运动的疾病等无法接受康复训练的患者除外。将100例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临床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于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进行肢体运动训练,具体如下:

1.2.1肺康复方法选择有康复治疗和呼吸疾病护理经验的高年资护士4名、主管医师2名组成肢体运动训练管理组,与试验组的患者、家属(照护人)为患者制订有针对性的个体化肢体运动方案,并以强度低、简单经济,较易长期坚持为主要原则。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内容:(1)上肢训练。主要方式为上肢拉力器练习,重量0.5 kg~2.0 kg,连续10~20次,训练时配合呼吸,胸廓外展吸气、拉力呼气。还可采用双上肢绕圈运动方式,双上肢绕圈,30圈/min,1次/d,锻炼从每次5 min开始,逐渐延长至20 min,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气紧及肌肉疲劳,若有应立即停止增加负荷。(2)下肢训练。采用步行训练,每天进行,以不引起患者明显不适为度,运动强度的目标设置为患者在30 min内尽可能达到其基线测试6 min步行距离(6 MWT)的2.5倍。

1.2.2肢体运动训练的管理与监控训练前对家属进行培训和指导,让其掌握上肢结合下肢运动训练的方法,从而指导、监督与看护患者,确保患者安全。管理组医护人员,每半个月至少与患者或家属进行1次电话沟通,了解运动训练的进展和遇到的困难,及时调整训练方案。若病情加重,立即安排患者就医。运动训练为4个周期,每个周期为3个月,每个周期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比较康复效果。

1.3评价指标

1.3.1静息肺功能测定采用肺功能仪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

1.3.2运动能力评价以6 min行走距离(6 MWT)评价运动耐力,分别在运动训练前和各周期训练后测定6 MWT。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运动训练后3个月肺功能的比较(表1)

表1显示,运动训练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FVC呼出量FEV1以及FEV1%预计值指标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2.2两组患者运动训练前后6 MWT的比较(表2)。

表2显示,运动训练前,两组患者6 MWT差异不明显(P>0.05);运动训练3个月后,两组患者6 MWT均有所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的加剧,COPD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不良后果。而目前COPD的治疗多以急性发作期治疗为主,往往不注重对缓解期的康复治疗。近年来通过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改善相关因素的肺康复已成为COPD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是运动训练[2,3]。

我科以老年中重度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制定了强度较低、简单易行的运动训练方案,对运动的强度和时间没有硬性的要求和规定,训练方案因人而异,实施个体化训练,并根据老年患者的体能和呼吸情况而相应调整。运动训练从患者能够承受的运动负荷开始,逐步有控制地加大难度[4]。试验组50例患者均完成为期1年的运动训练方案,训练期间试验组未出现急性加重。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相应制定并适时调整符合具体情况的肢体运动方案,并对COPD患者及家属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和指导,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将对COPD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健康照护产生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佳贺,陈佰义,张妹娜.体能和呼吸肌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耐受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9):3,21.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3]刘贤亮,关风光.运动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0):109-112.

[4]蒋伟平,朱惠莉,崔石磊.不同运动康复方法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6):935-938.

肺运动康复治疗方案范文3

患者男性,77岁,主因反复咳嗽、咳痰伴喘息30余年,加重1周于2010年3月4日入院,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既往高血压病史,高血压性心脏损害,心律失常,频发室上性早搏。

入院后查体:喘息貌,桶状胸,双肺满布哮鸣音,心率94 次/分,心律不齐,可闻及频发早搏,血压(BP)为155/85 mmHg,双下肢不肿。

给予低流量吸氧,泼尼松龙和支气管扩张剂,包括多索茶碱、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等药物治疗,1周后症状明显缓解,行肺功能检查。确诊为COPD,开始肺康复训练,训练前接受6分钟步行距离(6MWD)、运动心肺试验、长谷川痴呆量表、抑郁和焦虑量表、圣乔治生活质量问卷等测试,根据患者运动心肺试验结果制定出个性化运动处方,患者根据运动处方开始康复训练。8周后进行评估。下表是患者康复前后肺功能和运动心肺试验的结果对照。

专家点评

在运动心肺试验中,我们采用Steep平板运动方案,以症状限制性最大运动试验获得VO2max,最大心率(HRmax)等数据。该患者HRmax为166次/分,计算其靶心率(THR)为103次/分(达到HRmax的70%),此时的运动速度为3.0 km/h,坡度为3%,故以此作为患者运动强度,每次30分钟,隔日1次,共训练8周,训练时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和心律等参数,训练结束后对患者进行评定。

由表中结果可以看出,患者肺功能指标无改善,但是患者VO2max、运动强度和耐力显著改善,半年随访发现该患者运动耐力略有下降,6MWD为361 m,较康复训练后减少了54米。因此患者又接受一项为期8周的强化训练,根据运动心肺试验结果制订的运动处方是速度4.0 km/h,坡度5%,依旧是隔日1次,每次30分钟。

此后,患者每半年接受1次强化训练,患者运动强度和耐力明显改善,6MWD达到482米,生活质量亦明显改善。从2010年3月出院后至今未再住院,期间患上呼吸道感染2次,对症治疗后缓解,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TIPS:

何谓运动处方

运动训练是综合性肺康复的基石,包括下肢运动训练和上肢运动训练,而下肢运动训练又是肺康复的关键性的核心内容。因此,为患者量身定制运动处方非常必要。

运动处方的概念是,康复医师或体疗师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患者,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和运动周期,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运动处方制定程序为,收集个人病史及资料、对患者行全面体格检查、获取静态肺功能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或CT等辅助检查资料、进行运动负荷试验,制定个体运动康复处方、 每3~6个月进行评估,并根据需要调整运动处方。

如何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

运动方式和强度

耐力运动作为一种运动形式=力×距离×重复次数。也就是在一定强度下、一定时间内周期性的反复运动。下肢运动常采用的运动方式包括步行、跑步、爬楼梯、平板运动、功率自行车、游泳、各种体操或多种方式的结合应用。医学研究中功率自行车和平板运动应用较多。

运动强度是单位时间内的运动量。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定量化与科学性的核心,也是康复效果与安全性的关键。运动强度表示方法为:① 心肺运动试验(CPET),CPET是确定COPD患者下肢运动强度和评价下肢运动训练效果的标准方法。CPET指南指出,多数情况下运动平板优于踏车,因为更多的肌肉须投入运动,并需要更多的做功以抵抗重力,这使得平板运动中得到的最大氧耗量比踏车多5%~10%。② VO2max百分数,表示运动强度。50%~80%VO2max是增加有氧能力取得运动效果的最适范围。③ 心率,心率与运动强度之间呈线性关系。一般达60%~80%最大心率时的心率称为靶心率(THR),THR能获得最佳效果并能确保安全的运动心率,其计算方法为琼格曼(Jungmann)公式或卡沃纳(Karvoner)公式。④ 代谢当量(MET),MET表示运动时代谢率对静息代谢率的倍数。其定义是每公斤体重,从事1分钟活动消耗3.5毫升的氧,其活动强度定为1MET。⑤ 无氧阈(AT),AT是一个亚极量运动变量, 不受患者主观努力程度的影响,其大小不仅与心肺适应性相关,还与健康状态、年龄等相关,是综合性指标,是区分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金标准。

运动持续时间、频率和周期

运动持续时间 一般可采用15~60分钟的持续运动时间,运动持续时间与运动强度成反比(准备活动5~10分钟、运动时间20~30分钟、整理活动10分钟 )。对于伴有明显间歇跛行、功能储备量很低、体质衰弱患者在其运动时间内不能持续进行规定的运动强度时,可以采用间断的运动方案,总和达到预定运动时间。

肺运动康复治疗方案范文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7-0034-03

【摘 要】目的 通过在护理过程中对肺结核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督导,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教育内容、途径、形式及过程,使患者认识到肺结核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消毒隔离措施及治疗方案的实施,提高依从性。结果 将制定的健康教育方案按整体护理程序实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实现了“高发现率”、“高治愈率”。结论 健康教育的实施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技能,减少其焦虑不安的情绪,同时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促进了健康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肺结核 健康教育 督导

Supervision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in Lung Tuberculosis

WANG -Ying

The First People'sHospital of Liangshan, Liangshan 615000,Sichuan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Patients of lung tuberculosis achieve ideal therapeutic efficacy by health education and suervision during attendance.Method Patients realiz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nfection sources、route of transmission、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 measures、executing treatment plan significance and elevate dependence by education content、route、form and course。Results Formulate health educating plan and execute holistic nursing process, can raise patient life quality, achieve "high detection rate"and "high cure rate"。Conclusion Health education enforcement can raise patients self-nursing skills, decrease apprehension emotion, stimulate nurse work passion, raise staff speciality, promote health education development.

【Key words】Lung Tuberculosis;Health Education;Supervision Effect

肺结核病(Pulmonary tuberculosis)是一种慢性消耗传染性疾病,是备受世界卫生组织关注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世界上受结核菌感染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3,医疗机构将最大限度地控制、管理、减少和消除传染源。本实际控制肺结核病的战略目标是“高治愈率”、“高发现率”。要实现此目标,关键是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督促指导,并通过医务人员的努力、患者的配合,确保“高治愈率”实施。而要想切断传染源更离不开健康教育。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显得尤其重要,它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教育活动。教育的核心是通过卫生知识的传播和行为干预,改变人们的健康行为,使其行为想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

1 教育对象

资料来源:对2006―2008年住院患者抽样调查78例,男性52例,女性26例,年龄最大77岁,平均年龄45.2岁,其中血性播散型肺结核18例,双肺继发性肺结核41例,原发性肺结核19例。痰检阳性37例。肺结核患者本人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之一。本人要有较好的防病、治病意识,积极主动配合医务人员,从自身开始切断传染源,预防病菌扩散。家属及亲朋好友也是教育对象之一。肺结核病的防治过程须由患者及其家属配合完成。患者的饮食、体质锻炼及服药情况均需要在家属的督促配合下完成。

2 方法

根据健康教育程序评估确定目标、选择方案并实施。采取医务人员督促指导与家属共同参与完成。可将书面介绍、讲座、报刊书籍、宣传栏等多种方式结合。也可采取个别交谈、单人教育等方式对病人讲述健康知识。这种方式对病情危重、活动能力有限、文化程度低者更适合。

3 肺结核的心理教育

由于患者的心理特点因人不同、因时不同、因环境不同、因病程长短和轻重程度不同,要求我们根据心理学的特点去接近患者,细心观察病人的举止言谈。了解患者的生活、心理需要。由于部分肺结核患者缺乏医学知识,对此病认识肤浅甚至无知,常会出现焦虑沮丧、苦闷失望的情绪。结核菌易耐药、易复发、难治愈,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很大经济负担及心理压力,使其对生活失去信心。这就要求广大医护人员要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听取和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消除其紧张焦虑的心理。采取说服、劝告、鼓励和支持等方式稳定其情绪。

4 健康教育的内容

4.1 相关知识教育 首先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肺结核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对肺结核病产生的原因及传播途径有正确认识,了解预防及治疗方面的知识。建立登记卡,定期进行胸片检查。根据情况进行适当治疗和随访,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宣教和隔离,切断传播途径,提高整个社会对肺结核病的认识,做到三早即“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4.2 消毒隔离知识教育 肺结核患者尤其是长期咳嗽、咯痰、痰检阳性者由责任护士讲解各项规章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不要随意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活动,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保持在50%―70%为宜。室内要湿扫,避免尘土飞扬,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对住院患者要发放痰盂,倒入消毒液,嘱其将痰吐入痰盂内消毒处理后倒掉,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用手帕掩住口鼻,接近人群或谈话时应戴口罩,用具、食具应和家人分开使用,用后煮沸消毒,剩余饭菜煮沸10分钟后弃去。废弃物品要焚烧销毁。结核菌对阳光、紫外线非常敏感,衣服、被褥、书籍可在阳光下暴晒4―6小时。

4.3 饮食教育 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有低热、盗汗、食欲减退、消瘦、乏力等。为补充疾病引起的消耗,增强机体抵抗力,在饮食上加强营养具有重要意义。应向患者介绍饮食治疗的意义及具体措施。在急性感染期,应限制糖类的摄入,大咯血患者应暂禁食。待病情稳定后可进食偏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总热量2000―3000千卡/日。结核病会使组织蛋白和热能严重消耗,故在食物蛋白和热能的供应上应高于正常人。蛋白质供给量每日每千克体重1.5―2g。以奶类、蛋类、动物内脏、鱼、虾、瘦肉、豆制品等食物作为蛋白质的来源。牛奶中含蛋白质及钙较丰富,是理想的营养食品。肝功能、肾功能、消化功能较差者,要适当限制脂肪的摄入。维生素和无机盐对治疗肺结核病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其中维生素A、B、C可提高体内各项代谢过程、增进食欲,健全肺和血管等组织功能。另外还应增加铁质供应,多吃蔬菜、水果及杂粮,可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戒烟酒。

4.4 加强运动及体质锻炼 肺结核在药物治疗、饮食调节的同时,要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适当的户外活动、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相对减轻心脏负担。对提高病人的综合素质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运动方式以散步、慢跑、跳绳、打乒乓球、做体操、打太极拳为主。根据身体素质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一定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同时要重视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感觉,若出现胸闷、气紧、呼吸困难,应立即停止运动,静坐或平卧休息。

5 用药指导

肺结核病有病程长、易复发、传染性强等特点,抗结核治疗对疾病的控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合理用药可使病变痊愈,休息和营养则起辅助作用。对活动性肺结核治疗,必须坚持早期、规律、适量和全程的用药原则。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掌握初治时机、合理用药,初治者所带的细菌对抗结核药较敏感,此时用药疗效最佳,患者情绪很快好转,治愈率可达95%以上。有的患者经治疗病情稍稳定后易被认为病情痊愈,不再坚持规律服药而随意停药而造成细菌耐药。不彻底、不规律用药往往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且多复发而成为难治的肺结核即复治肺结核,从而增加复治率。以此证明在肺结核治疗中医务人员所起的督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应向患者耐心细致讲解坚持按疗程、医嘱、时间、规律用药的重要性。并讲明药物的名称、剂量、时间、用法、注意事项及毒副作用。抗结核药对人体肝脏、肾脏及神经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若出现失眠、神经兴奋等症状,一般不需停药,症状可逐渐减退或消失。若出现厌油、腹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关节疼痛、视物模糊、周围神经炎、耳鸣、耳聋,应立即停药,给予对症治疗。

6 结论

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对减少耐药菌的产生、降低复治率,从而提高治愈率是极其重要的。健康教育应从心理、用药、饮食、休息、体质锻炼、预防保健和出院指导等各方面入手,加强对结核患者的重视是提高预防保健意识、彻底控制传染病的滋生和蔓延的重要措施。通过健康教育,不仅使患者对结核病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而且使医务人员与患者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加深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和尊重,为病员出院后在自我管理,提高遵医行为及服药依从性等方面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而促进肺结核病人规律、全程完成足够的疗程,提高治愈率,减少传染源的播散。

7 出院指导

患者一般住院治疗1―3个月病情明显好转,痰菌转阴,可出院带药回家继续治疗。医务人员要积极指导患者卫生保健知识。肺结核未治愈前应做好消毒隔离措施,合理调节饮食,并按医嘱、疗程、剂量、时间服药。要注意天气变化,避免受凉而加重病情。室内要经常通风,衣物、被褥要经常换洗并进行日光暴晒。病情得到控制和稳定后可适当参加锻炼,注意个人卫生,生活要有规律。必须定期到肺科或专科医院复查胸片、痰涂片、细菌培养和肝肾功能,将信息反馈医院,以利于掌握病情进展情况,便于治疗方案的调整。

8 讨论

随着我国流动人口的骤增,耐药结核的蔓延,要求医务人员不仅要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还要掌握现代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护理工作者要扭转“只动手,不动口”的局面,从整体护理的观念出发。护士不仅是照顾者,还是教育者,应与患者共同建立一种指导合作式的护患关系,在健康教育中充当主力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肺结核病程长、难治愈,加之患者的心理变化复杂,常出现焦虑沮丧、苦闷心情而直接影响疗效,更证实健康教育在肺结核病中所起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健康教育在帮助患者掌握知识―树立信心―建立健康行为这三个环节中产生的效果是显著的。要使健康教育行之有效,一定要在以人为本的医疗实践中给予每个患者不同的性格及心理特征以充分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戴元生.“高治愈、高发现率”结核病控制新时期的策略目标.中国防痨杂志,1998,20(1):18.

肺运动康复治疗方案范文5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延续性护理; 生存质量

The Effect of Continuing Nursing for QQL of Stable COPD Patients/YE Chun-ya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18):093-095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s of continuing nursing for QQL of stable COPD patients.Method:80 stable COPD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from Febr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4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ducation management,symptomatic treatment and other conventional cares;on the basis of tha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lso treated with continuing nursing included home oxygen therapy and respiratory gym,QQL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Before nursing,CAT of two groups were generally consistent;after 3 monthes and 6 monthes of nursing,CAT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16.1±5.2) scores and (16.6±4.4) scores while CAT of control group were (21.4±6.5) scores and (21.8±6.2) scores,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OPD; Stable period; Continuing nursing; QQL

First-author’s address: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Heping,Heping 5172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8.034

COPD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肺疾病,其特征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且肺部对有害气体或者颗粒出现异常炎症反应,是进行性疾病。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5岁以上人口的发病率是3%,其死亡率位居世界死亡原因第4位,WHO预计COPD将在2020年成为位居第5位的经济负担严重疾病,老年人由于多合并多种内科基础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更高[1]。COPD稳定期患者一般予以对症处理、教育、管理等常规护理干预,但对提高生存质量及降低病死率等效果并不明显。有研究认为,长期家庭氧疗结合呼吸操等延续性护理可能有助于提高生存质量和生存率,并对运动能力、血流动力学及精神状态等产生有益影响[2]。本院纳入50例COPD稳定期患者予以延续性护理,采用COPD评估测试评分(CAT)定期评价生存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80例。入选标准:符合(2007年修订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COPD诊断标准,且为稳定期者;排除合并其他心脑肝肾血管严重疾病者[3]。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4~80岁,平均(68.7±6.5)岁;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52~79岁,平均(68.4±6.7)岁。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和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教育和管理(如戒烟),对有适应证者按需给予支气管舒张药、吸入糖皮质激素,对症(如化痰)治疗。常规给予护理指导,使用噻托溴铵治疗:噻托溴铵(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KG,批准文号H20100194),以吸入给药方式进行给药治疗,以专用吸入装置吸入,1次/d即可,18 μg/次[4]。护理人员应及时制定患者档案,在取得配合后记录患者基本情况、过敏史及禁忌史,并告知家属注意预防跌倒坠床。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评估观察,对于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进行实时监控。对于咳嗽及痰液黏稠的患者可进行雾化吸入,从而起到湿化呼吸道,稀释痰液的功能,以便于患者排除。对于需要吸氧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讲解氧气吸入对该病治疗所起的重要作用。注意防寒保暖,饮食营养清淡,指导患者放松心情,改善不良生活习惯。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包括长期家庭氧疗和呼吸操。家庭氧疗护理:采用鼻导管吸氧,时间10~15 h/d,氧流量设置为1~2 L/min。呼吸操护理:按照《COPD康复治疗指南》宣传片内动作规范,2组/d,15~30 min/组,每个动作连续10~15次,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动作,如病情较严重者避免下蹲等姿势,应从慢到快,锻炼3个月。以孕妇为中心,提倡稳定期家属进行陪伴照料。加强患者恢复期护理服务,如出院后恢复指导,针对出院后患者的依从性方面加强督促及合理功能性锻炼行护理治疗。针对治疗后肺功能恢复及日常作息进行延续护理措施,做好宣教与COPD知识学习,提高患者认知能力,详细介绍家庭有氧疗及呼吸操的作用、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等[5-6]。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大部分患者因为长期受疾病影响,对治疗效果产生质疑及抑郁、焦虑、烦躁、紧张等不良情绪,通过及时有效地沟通引导给予安慰鼓励,从而缓解其心理压力。建立电子档案及知识宣教工作,针对每一位患者建立基本资料档案,以便实施正确有针对性的延续指导,也可减少日后护理工作负担。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知识宣教,给予现场演示及咨询。随访后对所有资料进行初步分析研究并对结果进行数据统计,临床护理人员做好相关护理工作,护理前,护理后3、6个月时,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肺功能。

1.3 评估标准 采用CAT评价患者生存质量:包括咳嗽、咳痰、胸闷、上楼、家务活动、睡眠、外出信心及乏力,总分40分,得分越低患者生存质量越好[7]。肺功能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用力呼气峰流量(PEF)。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生存质量比较 两组护理前CAT评分大体一致,观察组护理后3个月和6个月的CAT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肺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各肺功能评估指标大体一致,经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PaO2、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FEV1、PEF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COPD是呼吸系统的重要慢性病,急性发作后尽管临床症状缓解,但是肺部功能持续下降,加之大多数患者为老年患者,身体免疫力下降、基础疾病较多,病情多不乐观,容易反复发作,并发各种心肺疾病,且容易发生抑郁、惊恐等精神症状疾病,死亡率较高[8-10]。COPD起病比较缓慢、病程漫长,以慢性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喘息、胸闷和食欲下降等为主要临床症状。气道阻塞及气流受限是COPD患者最主要的病生理变化,可引发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COPD主要累及肺部,但也能引发全身不良效应,加剧活动受限,严重降低患者预后生存质量等 [11-12]。延续性护理是一种开放性护理方式,将护理从院内延续至患者出院。延续性护理方式完善了人性化护理的内涵,建立护患互动,并促进了护患关系,有助有促进和维护患者健康[13]。

本研究采用的延续性护理方式为家庭氧疗结合呼吸操。家庭氧疗可有效提高肺泡及PaO2,提高组织的供氧能力,降低或稳定肺动脉压,降低红细胞及血液黏稠度,从而减轻呼吸困难症状[14]。呼吸操则通过运动训练中的呼吸练习及体质锻炼提高人体摄氧能力。在COPD稳定期患者的治疗中,虽有采用长期家庭氧疗或呼吸操护理的相关报道,但一般为单独应用。有研究表明,家庭氧疗联合肺康复运动训练有助于提高中重度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运动能力[15]。因此,进一步探讨家庭氧疗结合呼吸操延续性护理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纳入80例COPD稳定期患者,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和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比效果。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后3个月和6个月的CAT评分(16.1±5.2)分和(16.6±4.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1.4±6.5)分和(21.8±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在延续性护理中笔者还应加强对于患者的情绪延续护理,经研究表明,情绪的波动对治疗有一定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全球40岁以上人群该疾病的发病率可达到9%~10%,该疾病的病症可呈进行性发展,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劳动能力都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其已经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9]。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常常会伴有活动性气喘、呼吸困难及咳嗽胸闷,这使得患者常会出现如郁闷、烦躁、痛苦等不良情绪,患者心理会产生对治疗的排斥情绪,直接导致患者的依从性大大降低,为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因此解决这一问题非常重要[20]。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针对这一问题采取相关措施,以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针对这一现象,首先要从自己的情绪管理出发,要以开朗、友好、耐心的态度去影响患者,细心详细地解答患者的每一个问题。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为患者传递正能量,排除患者不良负面情绪,积极建立信心面对治疗、相信治疗、接受治疗。通过笔者调查分析,大部分患者出现恐惧心理是由于其本身及家属对相关病症不了解或者存在理解误区,导致患者不信任,护理人员根据该情况要定期举办相关知识讲座,向患者和家属宣传正确的医学常识,并教授其常用、简单的护理方法,防止因护理不当导致病情恶化的情况出现。

综上所述,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家庭氧疗结合呼吸操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生存治疗,改善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2011版)[J].中医杂志,2012,53(1):80-84.

[2]陈敏,赖天文,吴东,等.家庭氧疗配合呼吸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7):634-637.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4]蔡睿,侯刚,王秋月,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对生存质量的评估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2011,31(11):847-849.

[5]施劲东,何静,胡芸文,等.上海闵行地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病毒感染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6):667-672.

[6] Turgut T,Ilhan N,Deveci F,et al.Glutathione and nitrite levels in induced sputum at COPD patients and healthy smokers[J].J Thorac Dis,2014,6(6):765-771.

[7]方东萍,刘英,朱秀兰,等.“六字诀呼吸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813-815.

[8]过艳芳.长期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4):25-26.

[9]武东兴,景德莲,王桂云,等.家庭氧疗联合肺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126-127.

[10]叶苑.长期家庭氧疗联合呼吸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3):125-127.

[11]余艳,崔焱,刘玉环,等.延续性护理对COPD稳定期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8):78-81.

[12]张彩虹,郭洪花,蔡小霞,等.运动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5):477-480.

[13]刘琳,贾宏博,王致洁,等.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0):75-76.

[14]肖义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1):3-4.

[15]玲.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2):158-159.

[16]文慧.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2):72-73.

[17]庄茹娟,赵波.肺康复有氧运动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疲劳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12-14.

[18]王少玲,符始艳,周家仪,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延续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8):758-760.

[19]李佳梅,成守珍,张朝晖,等.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7):603-606.

肺运动康复治疗方案范文6

肖 丽

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人民医院,湖北 来凤 445700

【摘要】 肺结核和糖尿病是慢性难治性疾病,两者并存,互相影响,促进病情发展,在治疗上互相制约。糖尿病患者脂肪代谢障碍、蛋白质代谢紊乱,导致营养不良,抗体形成减少,免疫力低下,易患肺结核;肺结核所致发热等中毒症状又可影响胰岛素分泌功能,胰岛素用药对糖代谢又有影响,加重结核病。两者疾病相互影响,病程进展快、疗效差、预后差。复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由于病程长、病情复杂、治疗效果不理想、治疗费用较高,患者的心理负担重,悲观抑郁,需要给予充分的心理护理,消除其悲观和怀疑的情绪,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2011年1月以来,我院对收治的32例复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制定饮食方案、自我血糖监测、心理疏导、出院定期随访,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实施心理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肺结核;糖尿病;健康;心理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0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39-0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感染科住院的复治肺结核患者32例。纳入标准:①2012年1月之前因肺结核曾进行抗痨治疗3个月以上,病程大于1年;②有糖尿病病史,入院前应用胰岛素治疗或口服降糖药治疗;③年龄≥18岁;④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上。II型肺结核12例,III型肺结核20例,痰培养结核杆菌均(+)。

1.2 治疗方法 ①建立心理护理团队,成员包括:感染科医生、感染科护士、病房责任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②制定合理饮食方案:高维生素、高蛋白、低热量饮食。③强化抗痨治疗,联合应用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④应用正规胰岛素控制血糖在6.0-7.3mmol/L。

1.3 护理方法

1.3.1 消除患者恐惧和害怕心理 做好入院宣教,用微笑的语言进行讲解疾病有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包括环境,同室病友及管床医护人员,热情的态度可使患者消除陌生感,解除顾虑和恐惧,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1.3.2 患者入组后实施肺结核管理流程,设立教育管理档案,给予教育课程 内容包括肺结核病的传播途径及消毒隔离的防护措施;糖尿病的基础知识;饮食计划的制定;血糖监测、运动计划。住院期间每人赠送肺结核教育资料一份,出院后电话随访1次/月,持续1年,随访内容为询问病情及服药情况并计入健康管理档案里。

1.3.3 消除心理压力,加强患者心理保健训练 我们应理解他们,经常与他们拉家常让患者倾述内心的感受,尽可能给予帮助,请治疗效果好的患者进行宣传与沟通,让患者明白心理情绪对血糖及病情变化的不利影响,帮助病人树立藐视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战胜疾病。

1.3.4 自我管理行为 评价项目包括按医嘱用药、定期监测肝功能生化指标、自我血糖监测、规律运动、饮食控制、定期接受我院的随访、低血糖管理、高血糖管理、自我心理护理。

2 结 果

32例患者经过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患者心理负担减轻,积极配合治疗、规律服药、合理饮食,出院后主动定期复查,2月后空腹及餐后血血糖稳定,胸片示肺内病灶不同程度好转,见表1。

3 讨 论

复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问题:①害怕心理。因为缺乏医学知识,认为得了肺结核就不能治愈,患者产生恐惧心理。又怕生病的事被人知道受到歧视;怕药物产生不良的药物反应,对身体有害。针对这类患者,我们要耐心地讲解相关医学知识,告诉肺结核是可以治愈的疾病,只要合理规范的治疗,控制好血糖,两病发生和发展的相互影响越来越小,病变经过变的比较良好,预后的效果也很好。②焦虑和抑郁心理,劝导患者控制情绪,首先明确其焦虑和抑郁产生的原因,采取适当的对策,主动与患者交谈,鼓励患者之间交往,消除患者的寂寞感,分散患者的抑郁情绪,鼓励患者家属探视,患者因为暂时不能工作,没有经济收入,患者抑郁苦闷,对事业和生活失去信心,精神上感到非常痛苦,对此我们应理解他们,经常与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尽可能给予帮助。③多疑心理。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为了防止结核杆菌的传播,要对患者进行隔离,而患者由于缺乏医学科学知识,对有些措施不理解,反而认为家人同事厌烦自己,心存疑虑,从而影响治疗与康复。对此,我们应同情和体谅他们,用真诚的态度去影响他们,改变其多虑的心理状态。④孤独心理。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大部分需要适当休息隔离治疗,不能工作,于是患者会产生失落感。他们害怕在社会上受到冷落、害怕给家庭带来负担,所以情绪低落、焦虑紧张,希望亲友陪伴,盼望早日痊愈,能尽快回到正常的环境中去参加社会活动,对此我们要尊重患者,以同情心和爱心唤起患者治愈疾病信心,战胜疾病。造成患者不同心理问题的因素有以下几点:①疾病因素。②社会因素。③家庭因素针对以上原因和表现,我们同患者耐心交流,倾听患者的心声,提高患者对医院依从关系,取得患者信任,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取得社会和家庭的支持,营造患者良好的生活环境。每月的定期随访,与患者保持联系,电话鼓励等,记录患者治疗信息及现有的行为习惯,通过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及健康管理,本组患者很快血糖稳定,肺部病灶好转,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说明健康管理及心理护理干预对复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