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顿科学启蒙教育范例6篇

小牛顿科学启蒙教育

小牛顿科学启蒙教育范文1

1.《左传》中记载 “王后没有儿子,就立长子,年龄若相当,就立贤德,若都贤德,就得靠占卜了。”这说明( )A周朝仍然保留了浓厚的神权政治色彩B宗法制的具体实施办法相对完整C年龄是春秋时期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D宗法制在春秋时期遭到冲击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22.《史记》记载,刘邦称帝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 你虽然是皇帝的父亲,但还是臣子的身份,皇帝如果向你跪拜,威严何在?此后刘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知( )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B君臣关系等级森严C宗法关系服从于君权D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33.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的存在。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统治者这么划界的主要意图是( )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地方B实行民族分化政策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44.元代剧作家关汉卿,自称“郎君领袖,浪子班头”,沉溺于市井勾栏,基本上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元曲创作中。关汉卿这种类型的文人的出现,说明( )A政府不干预作家的文学创作B元代剧作家多沉溺于市井生活C文学的世俗化倾向日益明显D元曲成为元代文学代表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55.梁启超说 “海禁既开,外侮日亟……故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习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这反映了当时( )A洋务运动超越封建改革范畴B翻译西学著作是维新变法的手段C国人的知识结构已发生根本改变D民族觉醒促进西学传播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66.新文化运动深刻影响了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的思想观念及历史走向。主要原因在于A文学革命推动了文化平民化B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封建礼教进行了全面清算C有效反击了尊孔复古逆流D“民主”、“科学”引领了价值理想和文化精神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77.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1978年,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上变化是由于( )A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重量向重质转化C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D国家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88.下表中新中国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主要是因为( )

A建立起了人民教育事业B确定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方针C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D开展了“教育大革命”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99.马丁·路德说 “一个皮匠、铁匠、农民,各有各的工作和职务,但都是被授予圣职的神父和主教。”这表明他认为( )A神职人员应从各种职业的人中选举产生B所有人都是上帝面前权利平等的教士C不管从事任何职业都应信奉上帝D否定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1010.“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己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由自然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为此,法国思想家( )A反对教会垄断教义解释B打出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C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D提倡用理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1111.肖像画是许多画家所钟爱的绘画艺术类别,下列肖像画的风格变化说明画家( )

达·芬奇《蒙娜丽莎》 梵高《自画像》 毕加索《红色扶手椅中的女人》A寄托了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期望B越来越倾向传达对世界的想象C绘画技艺呈倒退趋势D逐渐迎合大众对艺术的审美趣味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1212.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进化论、相对论和量子论相继创立,这些学说问世的共同意义是A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B挑战了封建神学世界观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D开创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52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域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 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 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材料二 子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论语》传曰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所以统治人民的君主,要想安定,就没有比调整好政策、爱护人民更好的了;要想荣耀,就没有比尊崇礼义、敬重文人更好的了;更想建立功业和名望,就没有比推崇品德高尚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更好的了。这些是当君主的重要关键。君主如果爱好礼义,尊重贤德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没有贪图财利的思想,……不用奖赏而民众就能勤勉,不用刑罚而民众就能服从,官吏不费力而事情就能处理好,政策法令不繁多而习俗就能变好。 ——《荀子》13.根据材料概括亚里士多德和先秦儒家治理国家的主张,分析对比两种主张的本质差异。(10分)1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主张产生的背景,并指出其各自的历史价值(15分)分值: 25分 查看题目解析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 中国在历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15.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的观点予以论证说明。(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分值: 12分 查看题目解析 >1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的最伟大的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摘自《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伏尔泰曾写道 “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摘编自《世界文明史》回答1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牛顿生活的时代特征。(6分)1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牛顿学说。 (9分)

小牛顿科学启蒙教育范文2

关键词: 卢梭 自然人 “回归自然”“顺应自然”

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让・雅各・卢梭,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他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影响到了后来的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杜威等一大批教育家,对当前我国认识和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发展观也有启示意义。

一、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变抑制天性的教育为尊重天性的教育,是教育思想史上的巨大变革。在这个历史转折点上,卢梭是关键性的人物。康德称:“卢梭是另一个牛顿。牛顿完成了外界事物的科学,卢梭完成了人的内在宇宙的科学,正如牛顿提出了外在世界的秩序和规律一样,卢梭发现了人的内在本性。”[1]在卢梭看来,“上帝虽然安排了一切,但他并不干预人世。在地球上,人类是万物的主宰”。[2]这与教会描绘的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问的情形是对立的,教会要求的是人们盲目地信奉上帝,卢梭则强调人的力量和理智,反对中世纪以来的传统教义。关于人性问题,卢梭主张性善说,他的“性善论”虽然并不科学,但它在历史上是有积极的进步意义的。因为若把人像基督教那样视为先天罪犯,则必然诉之严酷惩戒,迫使人们盲目顺从而摧毁人权;不如强调人们向善发展的可能性,更有助于提高人的政治地位和保障人的社会权力。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直接向严重摧残人心智发展的古典主义教育的统治地位发起了挑战,这是教育领域里的启蒙运动。卢梭以他的《爱弥儿》在教育上掀起的是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他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则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不愿意事物天然的那个样子,甚至对人也是如此,必须把人像练马场的马那样加以训练;必须把人像花园中的树木那样,照他喜爱的样子弄得歪歪扭扭。”[3]表达了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那就是人之生性善良,反对宗教教育运用各种手段使儿童远离社会的习俗、权威、偏见的不良影响,反对压抑儿童的做法,主张率性成长,教育应“回归自然”。他的《爱弥儿》就是从性善论出发,把自然与社会对立的思想作为教育学的基本原理,自然主义思想贯穿全书的始终。他批评封建教育不顾儿童的天性发展,抹杀了儿童与成人的区别,硬把对成年人适用的教育强加于儿童。这种教育,在他看来,无异于使儿童成为教育的牺牲品。因此,他竭力主张根据受教育者不同阶段的身心特征来规定教育任务。卢梭的自然教育有三个来源,即自然、周围的人们及外界的事物。“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教育只是在非自然方面才能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加以控制的”。“因为只有当这三种教育的方向一致,又能圆满配合时,儿童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必须与人无法控制的‘自然教育’配合起来,也就是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致起来,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要求和顺序进行教育”。[4]“顺应自然”教育要求遵循自然天性,一切的方法和过程都要围绕着这一思想开展。这显然是对专制社会及宗教残害人性的教育最有力的挑战。

二、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的。

卢梭的“回归自然”的原则落实到教育目的上,便要求教育培养自然人(或自由人),即自然状态的人。天性得到自由发展的人,其主要特征是具有独立自主性。这种人无论任何时候,都能把自己的自然感情放在第一位,决不压抑自己的自然本性,并且依靠自己的劳动过独立的生活。卢梭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强调对儿童进行的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的特点,按照传统与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所谓教育,干涉或限制儿童自由发展。

卢梭所培养的自然人是不受传统束缚,天性自由发展、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是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主见的独立率性发展的人。卢梭认为,只有靠自己的劳动、自食其力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独立的人。在《爱弥儿》中,他对自然人进行过这样的描述:“自然人完全是为他自己而生活的。”“从我的门下出去,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一个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他在紧要关头,不管对谁,都能尽到做人的本分。”[5]卢梭认为,封建教育只会把儿童培养成为小霸主或小奴隶,要么是残忍的、专横的,要么是怯懦的、顺从的。而只有顺应儿童特性的教育才能培养出自然人,这种自然人不局限于某一个固定的习惯、职业、地位和阶级,他不依赖任何人,能自己与恶劣环境顽强抗争,能自己争取自己的幸福。这种教育才是最理想的教育,

(二)尊重儿童,以“顺应自然”作为教育的指导思想。

卢梭自然教育思想是其“人生而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在教育中的直接反应。自然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顺应自然”。他认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强调“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像儿童的样子”,教师要把儿童当作儿童来教,“要按照你的学生的年龄去对待他”。卢梭认为教育应该顺应儿童成长和心理发育的自然法则,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使他们的各种器官和能力都得到健康的生长,从而成为一个与自然相一致的名副其实的人。在教学过程中力求适应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和个别差异,他说:“处理儿童应因其年龄之不同而不同。”又说:“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儿童期有儿童期的地位;所以必须把人当人看待,把儿童当儿童看待。”他批评封建教育不顾儿童的天性发展,抹杀了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以致不根据儿童的特点施教,硬把对成人适用的教育强加于儿童。这种教育,在他看来,无异于使儿童成为教育的牺牲品。因此,他竭力主张根据受教育者不同阶段的身心特征来规定教育任务。在教学内容上,卢梭坚决反对书本诵习和空洞的文字说教,要求追求真正的有用的知识。他说:陷入于咬文嚼字的书本教育,是摧残心智的。儿童所需获得的是对于事物的真正理解,而书籍“只教我们谈论我们不懂得的事情”。[6]他坚决主张取消在学校课程中占统治地位的神学课,把自然科学当作教学的基础,强调应重视自然学科和实用学科的教学,使学生通过生活和实践去学习他们所需要的知识。他认为学校教学内容应以趣味性和有用性为标准,以学生的兴趣为基本出发点,让学生学习有用的知识、幸福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主张追求自然的方法。针对传统古典主义教育残害人性和违反自然的弊端,卢梭提出了“顺应自然”的思想,就是“按照孩子的成长和人心的自然的发展而进行教育”,[7]就是要在教育方法上符合儿童成长的自然性,在教育儿童时应该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遵循自然赋予他们的本性,考虑他们的年龄特征,听任他们的身心的自由发展。显然这里的自然并非仅指自然界,也指人的自然本性。卢梭认为,真正符合人性的教育是按自然法则,在自然之中根据人不同成长时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的教育。按照自然给人指引的道路前进,只有这样才能恢复和培养人在社会状态中丧失的自然本

性,才能拥有同情、美德、健康和快乐。

三、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提倡教育要“顺应自然”,主张根据儿童的不同发展阶段实施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看作是新旧教育的分水岭。自然教育思想,第一次把儿童看作教育的主体,把儿童置于教育的中心地位,主张教育者要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研究儿童及其心理特点,否则教育不会成功。这种儿童观的革命性变革为教育理论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正由于此,它奠定了卢梭在教育发展史上的崇高地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教育家都从不同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卢梭的思想,或者说都受到了他的思想的影响。他既影响到与他同时代的德国教育家巴泽多、德国哲学家康德,也影响到稍后一点的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更影响到二十世纪初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和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卢梭为发展心理学做了贡献,他关于人心理的分析及根据人的不同年龄阶段产生的特殊心理,实施不同内容的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极大地丰富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这在后来的许多发展心理学家的理论中都得到了进一步的阐述和发展。从现实意义上看,卢梭的教育思想不仅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打破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教会教育的弊端和偏见,也为当时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在思想上扫清了障碍,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一面旗帜。

卢梭的教育理论在我国也影响很大。卢梭关于儿童天性中包含主动自由、理性和善良因素的结论,以及呼吁保护儿童纯真人性,让儿童个性充分发展的主张,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对我国的教育实践具有借鉴意义。卢梭的教育要尊重儿童的年龄特征的教育思想也使我国的教育实践有所改变。从对卢梭的教育观点的剖析不难发现,我们今天倡导的素质教育的思想和精髓在许多方而正是对卢梭观点的批判继承与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李凤鸣,姚介厚.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M].北京出版社,1982:201.

[2]戴本博.外国教育史(中)[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26.

[3]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5.

[4]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7.

小牛顿科学启蒙教育范文3

摘要:历史学科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的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2、调动和运用知识;3、描述和阐释事物;4、论证和探讨问题”。

关键词:历史;考核;材料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根据以上考核目标,要求“在历史材料中要学会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以及提出自己的观点”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就要针对这方面来培养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解答以及分析历史材料试题,这就需要找出学生在答题时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 提取信息不全面、不准确。

举例说明。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反映着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汉武帝专置五经博士,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五种著作被尊崇为五经亦自此始。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更进一步地贯彻这个政策,开办太学。太学生主要学习的课程为五经。读经注重考据,释经要严守师法、家法,不可越雷池半步。每年考试,通五经之一者,便授予下级咨询官吏之职,优秀者可充任皇帝侍从,更加优异者破格提拔。”

据材料,概括汉武帝时期太学的特点并指出其主要作用。(4分)(答案:特点:①以五经为主要内容;②限制个人见解;③严格考核;④选拔入仕;主要作用:培养儒家治国人才,加强思想统治,巩固中央集权。)

析:该材料从太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目的来说明其特点。学生一般能答出①,答②时摘抄材料原文,③④概括不准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分析解决对策:

①审问题

即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有的放矢。

②审关键词句

即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掌握材料的中心思想。如材料一中的关键句“儒家的《诗经》等五种著作被尊崇为五经亦自此始”;“读经注重考据,释经要严守师法、家法”;“通五经之一者,便授予下级咨询官吏之职”。通过这些关键词句,可得出材料的主要意思。

③审材料来源

值得一提的是引文的出处部分,我们都知道材料的出处部分可以让我们知道材料的作者、时间、地点以及引用的文章等。这方面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的把握材料的内容与思想。

④忠实于材料

材料解析题在选用材料时,有时会选用教材内容,但更多的是选自我们没有学过的文章,当历史现象与本质与教材不一致时,我们在做题的同时,就需要忠实材料本身。特别要注意的是,题目要求“根据材料”,这就需要脚踏实地的从材料中找出答案,但又不能脱离材料。

⑤注意材料与教材的有机结合

在忠实于材料的同时,也要注意材料与教材的有机结合,反对脱离教材,一味自由发挥。

二、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材料一 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的行动太少。作为一个拥有无可争议的优势的国家,美国比任何国家更有可能轻视这一国际系统和总的挑战。但由于这一系统是围绕美国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美国进行约束和管理,美国对挑战的反应及提出的法令越有效,这一系统将越长久和越稳定。

――(美)威廉・沃尔弗斯:《稳定的单极世界》,1999年

(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主张并指出其目的。

(2)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种主张的认识。

析:学生该问不得分的原因在于未通过材料所述现象,认清问题的实质是美国要建立单级世界。

对策:做材料解析题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原理解决问题。有时候,材料提供的是一些与事实不符合的言论,我们要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来进行正确的判断与推理。

三、不重视图表的作用。

在近年来的高考试卷中,历史试题出现了大量的表格和图形,例如:普通表格、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等多种类型的图表,相对于纯文字材料来说,学生在做表格题时,往往不能迅速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对策:把握表格的标题、出处,看清表格中的各数据及时间,进行横向及纵向对比,不放过表格提供的任何信息。

四、不会融会贯通,寻找提示。

举例说明。

材料一 因为人文主义运动内在的推动力也就是对崭新的世界知识的迫切需求,此种需求最后在自然科学的建立和自然科学按原则而扩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实现。但是此事发生的方式和赖以完成的思想形式,在所有重要观点上,都表现出依赖于由于吸收了希腊哲学而产生的刺激因素,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

(1)材料一中的“人文主义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4分)

材料二 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以永恒的法则 ,而有一种身高5尺的小动物竟能不顾这些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在科学上最主要的贡献及其思想价值。(4分)

材料三 总之,在18世纪中叶以前,自然科学研究主要是运用观察、试验、分析、归纳等经验方法达到记录、分类、积累现象知识的目的。在18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启蒙运动的发展,“自然科学便走进了理论的领域,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就不中用了,在这里只有理性思维才能有所帮助”。理性思维就是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建立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提出科学假说,进而建立理论或理论体系。19世纪道尔顿的原子论,阿佛伽得罗的分子学说,门捷利夫的元素周期律开始都是以假说形式出现的。

(3)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前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变化。(2分)

(4)综合以上内容,谈谈思想解放和近代自然科学两者之间的关系。(2分)

析:学生(1)答不出文艺复兴,错答宗教改革或启蒙运动,若纵观全题,这问不难答出。(4)回答不全面,原因也在于未通过纵观全题作答。

对策:一个材料题的几则材料,往往是围绕着一个中心或一事件而设计的,它们之间必然有一定的联系。上下材料之间,常起到一种相互补充、相互说明和解释的作用。如果此题能通读全题,就不会失分。

四、答题不规范,出现掉题掉问。

如上题(2),学生把“贡献及其思想价值”混为一问。这就要提高做题的认真仔细程度。

若要做到考试时答案如有天成,功夫皆从平时出,这就要对症对策,找出问题及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振西.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解答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能力. 《成才之路》 2009年22期;

小牛顿科学启蒙教育范文4

创设具有一定“认知冲突”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创新动机.例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先在同一高度同时释放金属片和鸡毛,发现重的金属片下落快,问是否表明重的物体下落快?然后再做牛顿管实验,发现抽过气的牛顿管内金属片和鸡毛同时下落.这个结果与学生的日常认知产生冲突,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在课堂中,要排除障碍,创设一个自由思维的环境,使学生经常处在兴奋状态.课堂教学要具有启发性和多样性.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好奇心.使学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任意表达.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催化剂.要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在成功中获得自信.教师要做好示范,要交给学生创新的方法.

2训练创新思维,掌握创新学习方法

2.1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

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应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1)丰富知识,夯实创新思维的基础.广博的知识是创新思维的基础.一个人只有具备了渊博的学识之后,其创新能力才轻松自如.积累的知识经验越多,记忆表象的储备越丰富,想象越清晰生动,思维越容易发散.因此必须牢固掌握概念规律等基础知识,采用多种方法,扩大视野,充实头脑,具备创新思维的基础.(2)巧设疑问,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质疑方能创新,创新必先有疑.敢疑、善疑常常是思维的导火索.世界上许多的创造发明都因疑而生,如牛顿看苹果落地产生怀疑而创立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看沸水顶盖提出疑问发明了蒸汽机.应巧设疑问,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设疑问难.例如,在讲离心现象时,,引入宇宙飞船与空间试验站的对接问题,飞船从低轨道去对接还是从与空间站同一轨道或更高轨道去对接,哪一个合理?鼓励学生敢于提出别致新颖的意见、用推陈出新的眼光去审视学习的内容、以吹毛求疵的姿态出现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去捕捉可供设疑的细节,挖掘疑点价值,在思想的闪光中迸射出有新意的问题和出人意料的观点.敢于超越前人,敢于向权威挑战.(3)开拓思路,增加创新思维的机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形式,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探索解题思路,形成网络化思维,训练思维的发散性.再通过找出多种解法的共同规律或最佳解法,进而训练集中思维.通过整体法解题,锻炼想象力和立体思维能力.用等效法解题锻炼相似思维能力.这样通过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思维过程,培养了创新思维的能力.

2.2在创造性活动中培养创新思维

(1)充分发挥实验的效能,培养创新思维.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实验操作欲望.例如,在讲光电效应时,向学生演示一只光控电子蟋蟀,打开方盒,鸣声顿起,合上方盒,鸣声全无.学生探究叫声原因,原来是盒子里有一只光敏元件控制发声电路.学生纷纷利用手边的器材自己制作光控电子蟋蟀.大大触发了创造的灵感和冲动.其次,积极创设实验环境,利用学生好动的心理,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在想想、做做、算算、说说中掌握知识,发现规律.可以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多做探索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重视书本小实验小制作.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有充足的行为、充足的参与、充足的活动.(2)在课外科技活动中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教育是通过发现和寻求新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发明.在发现与发明活动中,要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提出的观点办法和见解要新奇,要有创见,要有独到之处.通过开展科技制作展,设立发明奖等活动,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讨论小组,兴趣小组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等.要求学生多接触社会和生活,关心科技的发展,把所学知识和丰富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环境污染与保护结合起来.

2.3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想象、联想,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猜疑、联想、想象并通过加工、构思,以独到的全新的方式解决以前没有解决过的问题.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假设、巧妙的构思是创造想象的特征,创造想象经常以幻想与假设的形态载浮思维向未知王国进发.创新需要灵感,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富于幻想、大胆猜测和联想,甚至“异想天开”,捕捉思维的灵感,探索不拘常规的方法.注意沟通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到多种结论或对同一结论联想到多种条件.

2.4重视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小牛顿科学启蒙教育范文5

一、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是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辰、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而且,他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往往会提出一些偶发奇想的问题,甚至会打破沙锅问到底。如笔者在听课中往往会听到诸如这样的问题:“天上的星星为什么掉不下来?”“我要建立太空食品站,给宇航员叔叔、阿姨们提供营养丰富的食品。”等等,这些好奇心和想象力,正是创造力的翅膀和先导。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不就是传说牛顿夏夜乘凉,熟透的苹果落下来砸到他身上,他忽发奇想:苹果为什么往地上落而不往天上落?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从此潜心研究,而发现的吗?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呵护和培养儿童的好奇心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起点。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儿童的好奇心这一特点,正确引导儿童在科学学习中,爱提问题,会提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我们也要因势利导,合理评价,使儿童的好奇心得以保护。如此下去,学生就会养成好奇好问的习惯,创新意识的火花就会得到点燃。

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性学习

传统的自然教学,以单纯传授科学知识为目标,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重结论、轻过程,让学生死记硬背科学知识,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灌输的容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效果可想而知。而探究性学习侧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科学探究学习活动获取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主动地认识和接受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性学习,有利于解放学生思想,激发学生创新欲望,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勇于动手实践,大胆探索。在课堂上,要创设探究情境,引发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有依据地假设,让学生手脑并用,给学生留下思考空间,让学生观察思考、思考论证、发现规律、体会方法,在方法运用中反思归纳,通过亲历科学探究过程获取知识,形成创新的思维方式和探究的良好态度和品质。

三、把探究活动向课外延伸

科学课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既能使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科学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方法得到充分的应用和发挥,又拓宽了视野,发展了兴趣,锻炼了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如学习《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学生在课内学到了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课后,可让学生应用性质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自然现象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物,让学生动手解决。如教师搜集一些有珠、有油但写不上字的圆珠笔芯,让学生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动手解决,使笔芯能写出字来。这样,课内外结合,让学生在生动、可想、有趣的科学活动中,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小牛顿科学启蒙教育范文6

课件制作对于每位教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也是公开课、竞赛课必备的课前准备。但如何制作好的课件,如何在公开课、教研课以及展示课充分发挥课件的作用,使自己教学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懂得小学数学课件制作的"潜规则"。具体来说,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1.德育教学有机渗透于课件始终

《新课标》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了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技能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在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同时,要注重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有效载体,以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在小学数学课件制作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是要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例如:在《认识10-20各数》课件里,要求学生认识多少只蝴蝶,多少棵小树,多少只小猫,以树立"保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意识。把三年级教材中第十五页的主题图以及后面的统计图制成课件,介绍了我国特有动物的种数、濒危和受威胁动物的种数,借此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教《元、角、分》时,可进行爱护人民币教育;在教"时、分、秒"时,可进行守时惜时教育;在应用题教学中,可结合"植树造林"事例,培养学生绿化祖国意识,也可以通过"大与小、多与少、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的变化、正比例与反比例"等内容,渗透一些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的观点,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2.课件教学内容生活化

课件教学内容生活化,是指教学的内容是孩子生活中熟知的事物,把孩子生活中所熟知的事物化归于教学内容,让孩子在生活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例如:在上《生活中的数》时课件中制作成视频放在其中,让学生观察视频,体验到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出示校园里的美景,让其寻找校园中的数,课堂教学中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然后结合课件,将课件与生活中相关的物品结合起来教学,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教学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合作学习的习惯。

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超市、书店、少儿节目、卡通、做游戏、书画、舞蹈等都可以作为很好的数学课件制作素材,灵活的应用到自己的课件中,让课堂更贴近生活学生更容易接受。

3.课堂设计故事化、游戏化符合孩子审美心理特征

制作小学数学课件,通常把一节课或具体到一个小题的内容设计为一个故事或一个游戏,从而营造出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符合孩子审美心理。

如:在制作"100以内的比较大小"的课件时,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车,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票。小坐的座位号是23,小山羊的座位号是25.过了一会儿,小猴司机开着中巴车来了。小猴司机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给他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牛和小山羊都没有学过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去问问小狗,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比如,在制作"元、角、分"的课件中,我设计了"小熊卖文具"的游戏。请小朋友戴上头饰做小熊,大家当顾客,到文具店买东西。这一场景,真地再现了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顿时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地加入游戏行列,望着商店里想买的东西,快乐之情溢于言表。此时此刻,教师及时把商店里买的东西变成简单的元角分换算,看着价格上算式得出价钱就能买到你想买的东西。在游戏中学习,学生学而不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