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教育给我们的启示范例6篇

活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活教育给我们的启示范文1

按照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依据我校校情,进行课程资源开发,设置适合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德育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文明修养,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现状分析

1、学校德育现状

学校地处城乡交接处,学生及家长文化修养比较差,而且较易受处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致使学校文化氛围不容乐观。这让我们的学校管理者思考着:学校德育为何失去了实效呢?

2、学校教师资源现状。

学校位置特殊,教师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课程资源意识高,能敏锐地洞察和开发周边的课程资源,是一批能胜任德育课教学的教师。

为了促进学校整体发展促使学校形成特色,促进学校本身的发展。提高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完善教师的组织结构;提高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提升教师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知识掌握;促进学生个性张扬;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情感提升。为此,我校校本课程定位为《德育启蒙 创建和谐校园》,以此来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活跃孩子的课余生活,成为学校德育文化特色,拓展语文课程外延,浓郁学校文化活动氛围。

三、课程目标

1、与道德与社会课程相辅相成,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学会一些场合的文明礼貌行为。

2、突出趣味性、探究性,组织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在各种情景体验中潜移默化的自觉形成文明素养。

3、充分发掘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逐步完善校本课程体系。

四、具体实施方案

课程实施阶段大体分为5个阶段:编写教材——组织教师学习——开展活动——成果展示——创编“德育启蒙”儿童读经

1、编写教材。德育启蒙教材的选编,需要教师独具慧眼,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依据不同学段,有意识地进行推荐、选编,筛选出内容健康向上的童谣形式,教师对其进行分类汇编,如分为“孝亲篇、友爱篇、敬师篇、择友篇、布衣篇、惜字篇”等,编成富有个性化的“校本教材”,以便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2、组织教师学习。我们利用每周三两节课后组织教师学习,德育启蒙教材,并规定每位教师出认真自学外,还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反复地感知,体味到教材中所蕴含的内容,从教材中获得新知。

3、开展活动。“德育启蒙”儿童孝廉读经活动,琅琅上口、简洁明快、幽默风趣、童趣盎然的特点,能激起孩子们“吟诵”的欲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不同读的形式,让孩子们吟诵教材,做到把教材吟诵得有形、有意、有情、有声。

4、成果展示。教材的内容和形式张扬了儿童的游戏心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展示德育教育,学生可以以“说、唱、演、画、玩、用”等形式,轻松快乐地展示德育启蒙的特色。学校将举行“德育启蒙”儿童读经吟唱会,并表彰表演优秀的师生。

5、创编“德育启蒙”儿童孝廉读经。学生在学习教材,展示成果之后,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希望有一个生活场景让他及时地“用” 儿童孝廉读经的形式,此时,老师应着力让学生回归生活,到生活中寻找创作源泉,以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作为德育创作的对象,进行创编各具特色的德育启蒙教育。

此外,为了营造一种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具体活动如下:

(1)儿童孝廉读经活动大课间。

学校每天给孩子开辟20分钟的“金色儿童孝廉读经活动大课间”。学生把一个个儿童孝廉读经创编到属于自己喜欢的游戏中,这样,一到课间,孩子们有事干了,有些学生看到什么,就情不自禁地想创编上几句儿童孝廉读经。

(2)儿童孝廉读经活动展示台。

活教育给我们的启示范文2

中学历史启发式教学运用方法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方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其身心发展。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非常重视启发式教学。他曾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启。”这里“愤”意为发愤学习,积极思考,然后想把知识表达出来;“发”意为开其意、指导;“悱”意为积极思考后要表达而表达不清,则要求老师予以答其词,使其清楚。在国外,教学启发艺术的思想,也很受教育家的重视。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就经常采用谈话、问答的方法,来使学生获得知识。后来,人们奉苏格拉底为西方教学启发艺术的第一人。德国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也非常关注启发式教学,他认为启发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不断探求、思考和发现。目前,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启发艺术的涵义可概括为:教师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的结合,学生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充分发展的结合,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的结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注重引导,使他们经过独立思考,主动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积极探究与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笔者借鉴一些名师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相关教学理论与自己在这方面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启发式的七种方法。

一、兴趣启发

皮亚杰认为,学习是基于行为的内在的欲望而必然产生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动物有一种探究反射,正在觅食的时候,突然听到一种奇怪的声音,会停止活动,警觉的四处观望、探索,探究反射在人身上就表现为好奇心。新颖而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去学习、探索和研究。教学中可运用生动形象的讲述方法,或者在讲课中适当穿插一些历史故事,不失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例如在讲抗日战争时,给他们讲一些抗日战争中发生的生动、有趣故事,这样既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情境启发

在美国,有这样一堂历史课。老师一上课就宣布了刚刚进行过的考试结果。当他发现一些考得不好的学生垂头丧气时,便说:“如果要想加分数,就给我10美元。但是,只能是白种人的学生。”学生们一听完便都愤怒喊叫,把课本、书包扔向教师。老师则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盾牌来抵挡,并用水枪向学生扫射。此时学生们的情绪达到了愤怒的顶点。这时,老师才对他们严肃地说:刚才就是当年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反对种族歧视,组织示威游行而遭到白人警察阻挠的情景。最后他倒在了真枪实弹之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但他给我们留下了《我有一个梦想》。今天我们就来走近这位令人肃然起敬的历史伟人,学习他这篇著名的演讲……通过历史情境的创设,学生亲身体会到了种族歧视给黑人带来的心灵痛苦与尊严伤害,亲身体验到了种族歧视引起的反抗与愤怒,他们渴望学习的热情被激发,同时他们从教学活动中感受到了学习历史的乐趣。

三、实用启发

“实用”就是理论要联系实际,把所学到的书本知识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或指导自身实践活动的。要让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和观点去把握、分析历史现象,探索历史规律,揭示历史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如1947年美国实施的马歇尔计划,表面上看是要帮助欧洲国家恢复和发展经济,其实质是不是这样呢?让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其实质是要稳定资本主义秩序,达到控制西欧国家,称霸世界的目的。这样既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又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四、疑问启发

疑问启发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发现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生疑、质疑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要鼓励学生敢于突破思维定势敢于对教材和教师进行质疑,对错误的地方进行修正,养成“学贵有疑”的良好习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提问不能时随意的、即兴式的,在授课前,应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典型性问题,切忌过多过简。

五、直观启发

所谓直观启发就是让学生直接观看具体形象工东西,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实际是启发学生由感性到理性认识事物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把电化教育手段带进课堂,把教师单一口授变为多种方法、手段的交叉使用,互相配合,以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人们常发现,学生看电影或电视时注意力很集中,记忆效果也很好,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影视艺术形声并俱,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注意。例如在讲到珍珠港事件时,可以适当放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影像资料。这样,借助荧幕生动的形象,既加深了学生对这一事件的理解,又能避免简单的说教,加强可信度和真实性。

六、点拨启发

在历史教学中,当学生思维出现受阻引起认知过程中断时,教师应给予指点和启发,让他能够及时解决某一问题,如果学生感情用事,出现思维偏差,教师应提醒他理性思考,客观分析。在学习改革开放这段历史时,有的学生产生了困惑,问我:“为什么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国家不实行改革开放呢?要是那时就改革开放,我们现在不是更强大了吗?”我反问他:“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的对华政策是什么?建国之初我们实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我们现在对外开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改革?”学生通过思考答问,解开了心中的疑惑。

七、类比启发

活教育给我们的启示范文3

在道德教育方法上,康德反对灌输式的道德教育方法,他认为道德教育方法应该是出自自由而非强制,道德教育应该尊重受教育的主体性。实践理性的方法是可以启发人们自由意志和培养良好的道德人格。康德善于利用儿童的竞争心理培养道德品格,过利用名人传记教材加强个人道德理想的启发,运用道德问答方式启发个人理性的自觉,培养义务心,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自律品质。康德同时认为道德感性和理性应该兼具,不偏爱任何一方,没有个体的感性认识,对象就不会给予我们。没有理性,个体就不能对对象做出反应和判断,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道德认识才能发生[3]。康德的这一道德思想在对于我国目前的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学校对个体的道德行为训练以理性作为支撑的道德认识才具有作用;如果离开了感性的道德体验,学校的德育活动将成为枯噪乏味的操练。

康德认为道德的动机是出自于对道德法则的敬畏,而不是对于义务的爱好,道德是理念和动机均是来自先天的理性,个体所获得的道德教育是生活所获得。他认为道德教育不是来自于学生当下生活,而是从过去的生活典范中获得。康德在道德教育目的上强调道德教育应与社会性统一,即把来自实践理性的道德律令的尊重和履行作为道德责任,即个人需做什么才能体现人格的道德价值,康德考虑的是现在和未来的需要。道德的教育目的在于强化实践理性,培养他人的道德由他律走向自律,培养个人具义务知心和善良的道德人格。康德在道德教育内容上注重利用道德观念及名人传记教材进行教学,以榜样和规则培养儿童的义务心,其中对于教材的选择上康德注重教材的逻辑性,目的是为了能增强学生思考和判断能力,并通过宗教教育弥补道德教育之不足。在判断和解决道德问题上,康德以个人的良知天理作为判断的依据,带有较强的个人主观色彩;他反对利用奖惩的手段解决道德问题.主张以自然奖惩为宜,他认为若以奖赏行善,这将是属于道德的贿赂,会降低道德的尊严。

二、总结及其启示

活教育给我们的启示范文4

一、传知

传知是指美术技能的训练。美术是一门动手性极强的学科。技能训练在美术教学中贯穿始终。示范教学是直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技能、技法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的示范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描绘对象、掌握绘画技巧的重要手段,是最直观地将绘画的知识、技能有序、完整地展示给学生的方式。例如,《动物水墨画》一课,主要运用中国画中的点虱法来画动物。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运笔、墨色到动物的造型特征,均由学生自己探索并总结。但是点虱法是直接用有浓淡变化的墨或颜色来画物体的一种中国画技法,不经教师示范,学生很难解读水墨画中的笔墨与意蕴。所以,教学水墨画时,我首先通过示范教给学生一些笔墨技巧,学生通过模仿示范的学习,初步发现了一些创造美的方法,并跃跃欲试。适量适度的示范,能有效地传授知识。

二、启智

启智,是指美术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记忆画和想象画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美术教材中虚幻想象画的题材很多:如《未来的交通工具》、《未来的家用电器》、《机器人》、《奇思妙想》等,这类虚幻想象画题材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它可以不受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限制,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随意表现,创作出独特、新奇的美术作品。可以创作出多功能的交通工具、家用电器;机器人飞着走路、遥控干活、到外星球生活;动植物可以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情感、有自己的生活……在想象中一切外在的界限都消失了,一切都皆有可能性,幻觉、梦境、神话、传奇、现实、理想在这里都融为一体,使想象获得了无限的自由和广阔的天地。

三、审美

审美,就是引导学生欣赏美、理解美,进而最终能够创造美。爱美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少年儿童。他们喜欢赏心悦目的东西,喜欢新奇的事物,但是他们的鉴赏能力却不是天生的。如何辨明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需要经过教育和引导。因此,美术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如在上欣赏课时,讲到梵·高的《柏树中的麦田》《星夜》等作品,学生大叫“那些树丑死了!”这时,该如何引导学生审美?不急,我先布置学生一项作业:在回家的路上,或者去爬山时,注意看一下大树,看看它们长得什么样,下一节课再来探讨。后来上课时,同学们向我报告:“老师,晚上的大树真的很像火舌一样哦!”“老师,我发现大树真像梵·高画的那样是扭动着的,他是不是在表达一种情感”……在这一双双童稚般的眼睛里,我看到了他们开始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

四、尚德

德为立身之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德”的教育,德育与美育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之时,还要有意识地传输道德规范,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如学习《生命的甘露》时,不仅讲工业污染,还联系了生活垃圾的污染,教育学生爱护生活环境,珍惜水资源。通过节水海报的设计进一步激发学生环保意识,激励他们积极参加环保行动,争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五、扬志

活教育给我们的启示范文5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们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深厚底蕴的华夏文明。 源远流长的古典诗文,筑就了经久不衰的民族瑰宝。 它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它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今天让我们走进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我们走进经典,让民族文化的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现在我宣布永善县特殊教育学校“书香满校园  经典诵读活动”正式开始。

一、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校长致辞......... 

二、下面我介绍一下活动规则:1、活动由每班的教师带着学生参加;2、节目时间不低于3分钟;3、由评委打分计算后评出一二三等奖。

三、节目单 下面咱们的节目正式开始,1、请欣赏由启音二班给我们带来的古诗《山行》《锄禾》,2、接下来掌声有请启智四班的师生给我们带来《静夜诗》 《春晓》3、启智三班《咏鹅》《登鹳雀楼》4、启音一班《咏柳》《游子吟》5、启智一班《草》《画》6、启智二班《望庐山瀑布》《示儿》

最后啊!咱们办公室的老师还要给大家带来一首现代经典诗歌《读中国》掌声有请刘xx、沈xx、余xx、丁xx四位老师上台为大家朗诵!

活教育给我们的启示范文6

关键词:幼儿;启蒙教育;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9-024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9.158

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幼儿科学启蒙。面对纷繁多样的幼儿启蒙方式和方法,选择何种启蒙方式和如何确保启蒙效果成为广大家长心中的难题。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将幼儿科学启蒙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从科学启蒙的环境、内容和策略三个方面出发,探究幼儿科学启蒙与生活的融合。

一、科学启蒙生活环境生活化

在影响人生的多种因素中,环境无疑是一重要因素。幼儿阶段是人生最无知、最懵懂的阶段,生活环境对幼儿的启蒙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注重生活环境的恰当性

在孩子的幼儿启蒙阶段,家长和教师应该为孩子选择和创造干净舒适、纯正美好的教育环境,这对于孩子的幼儿科学启蒙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在启蒙阶段,家长和教师的日常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巨大,我们应当改变自身的生活陋习,为孩子做好榜样,以身示范,带动孩子的成长。

(二)确保生活环境的多彩性

对幼儿的科学启蒙不能偏爱某一种,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对于幼儿的启蒙教育帮助更大,有利于幼儿未来的多元化发展。在孩子的幼儿阶段,教师和家长的应该扩大孩子对于生活的接触面,不仅了解生活的美好,还要体验生活的艰辛,对生活产生更广更深刻的印象。

二、科学启蒙教育内容生活化

生活中会接触形形的人和事,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离不开生活,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身边的生活教育资源,将科学启蒙教育内容更加生活化。

(一)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素材

生活是一本书,需要我们用一生去翻阅。许多家长盲目地追求那些所谓“高大上”的幼儿启蒙材料,却忽视了日常生活这个巨大的素材库。将生活内容融入教育会对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产生更大的帮助。例如,在下雨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幼儿讲解雨是怎样形成的;当看到路边的小花的时候,可以给幼儿讲解小花的生长过程;在教孩子认识动物时,可以组织幼儿去动物园,真切地接触到动物,让幼儿将书本中的动物和实际的动物联系起来。

(二)将兴趣点融入日常启蒙生活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家长和教师应该从生活的兴趣点出发,结合幼儿阶段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特点,将生活中孩子的兴趣点事物融入科学启蒙教学中。例如,很多小朋友喜欢看动画,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给学生播放《蓝猫三千问》《海尔兄弟》等科普动画,让学生在看动画的同时学习到相应的知识。

三、科学启蒙指导策略生活化

幼儿科学启蒙方法多种多样,对于方式方法的选择,我们应该将日常生活经验渗透到对于孩子启蒙教育的策略中,使幼儿科学启蒙方法更加生活化。

(一)实现幼儿教育的区别化

每个孩子的个人特征和成长历程各不相同,在孩子的幼儿启蒙教育阶段,要根据孩子的不同的特征选择不同的指导策略。例如对于同一件事情的学习,有的孩子在思维方法上更有天赋,而有的孩子的天赋在动手能力上,这时我们对于这两个孩子就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分开来培养,对于思维天赋的孩子应该在思维培养上进行拓展,而对于手工天赋的孩子就应该在手工方面进行拓展培养。另外,对于不同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也是不同的,教师可以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和讲解方式,让更多的孩子充分了解相应的知识。

(二)注重幼儿教育的过程

做任何事都不能一蹴而就,对于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我们更应该注重教育过程,学会耐心对待。现代社会往往趋于对最终结果的追求,而慢慢遗忘过程体验的重要性。在幼儿教育阶段,我们应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耐心地、细心地将生活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孩子,让孩子在接受的过程中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感受生活的乐趣与美好。

总之,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关系着孩子们的未来发展,所以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方式十分重要。生活本来就是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应该将这一巨大资源与启蒙教育相融合,达到科学启蒙的目标。同时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方式和方法,将生活好好地融入启蒙教育中,使启蒙教育的效果更大化,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推动启蒙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邵雯倩.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