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城市应急管理范例6篇

超大城市应急管理

超大城市应急管理范文1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集中攻坚重点工作任务进展情况表

填报单位:镇街、市直部门单位

序号

行业领域

任务目标

完成时限

当月进展情况

牵头责任单位

(责任人)

1

能源领域

煤矿。着力解决:1.煤矿安全监管力量薄弱,煤矿安全监管机制不理顺;2.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重大灾害治理措施不落实,超强度、超能力、超定员组织生产,超层越界开采或违规开采保安煤柱;3.安全监控系统功能不完善、运行不正常;4.井下违规放炮、动火,瓦斯超限作业,火区、高冒区、采空区等隐患排查治理和密闭管理不到位,冲击地压、自然发火和水害严重矿井综合治理措施不落实;5.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双重预防机制运行不正常等问题和隐患。

市能源事务中心

黄士辉

电力。着力解决:1.企业用电安全监管不到位;2.群众家庭用电安全知识淡薄;3.变电站汛期积水等问题和隐患。

市发展改革局

牛家宪

油气管道。着力解决:1.油气管道警示标识损坏;2.油气管道安全巡查频次低、高科技动态监测手段不健全等问题和隐患。

市发展改革局

牛家宪

2

工业领域

工业园区等功能区。着力解决:1.园区防洪(潮)设施标准过低;2.园区内企业随意变更、非法改扩建;3.自动化程度低、工艺装备落后等本质安全水平低的项目进区入园;4.园区涉爆粉尘、涉氨制冷、危险化学品停车场、建设施工、受(有)限空间作业等存在重大安全隐患;5.园区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队伍不健全、应急演练不到位、应急物资储备不充足、应急值守不严格等问题和隐患。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王涛

3

商贸流通领域

商贸。着力解决:商超、农贸市场、商业综合体、大型商贸活动等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消防车通道、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消防设施、灭火器材、装修装饰材料、电路线路老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市商务和投资促进局

石华伟

4

消防领域

消防。着力解决:1.消防“生命通道”不畅;2.重点行业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3.人员聚集场所、临时建筑使用易燃可燃彩钢板及装饰装修材料、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不完善或不能正常运行;4.企业消防应急演练不到位;5.“九小场所”主要负责人缺乏消防知识、消防器材不足;6.群众消防意识淡薄、知识缺乏、自救能力差等问题和隐患。

市消防救援大队

章朴方

5

道路交通运输领域

道路运输。着力解决:1.乡村四类危桥,重要路段交通标志标线不清、不全;2.存在马路市场,货车及黄标车非法改装、“大吨小标”;3.存在乡村道路与国道、省道交界处缺少交通信号灯、安全警示标识、减速带或遮挡视线;4.道路运输快速救援救治机制不畅等问题和隐患。

市公安局

满建勤

交通运输。着力解决:1.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不严格,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信用管理不规范、重大风险和企业底数不清;2.常压液体危险货物罐车存在安全隐患。

市交通运输局

殷勤

6

民爆器材领域领域

民用爆炸物品。着力解决:1.民爆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管理体系、风险防控机制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不完善;2.民爆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不高,安全风险判定不科学、管控不严格等问题和隐患。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马良

7

农林城乡水务领域

农业。着力解决:1.农业机械流通市场监管、持证监管不到位,无牌无证、假牌假证、逾期未检、超期服役、超速超载、违规作业、违法载人,农机脱检、伪造、变造和挪用农机牌证等问题和隐患;2.农产品、饲料、农药、兽药生产、经营、储存企业单位、合作社、家庭农场、养殖场等涉农经营主体存在用电不规范、线路老化、应急救援器材缺乏等问题和隐患。

市农业农村局

周永启

水利。着力解决:水利工程建设和安全运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污水处理企业检维修作业、城市排水工程建设、施工和管理等方面存在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安全技术标准不落实等问题和隐患。

市城乡水务局

荆震

8

特种设备领域

特种设备。着力解决:1.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不到位,部分危化品特种设备应急处置能力欠缺;2.电梯责任保险投保率低;3.特种设备超期未检,特种设备使用人员未持证上岗等问题和隐患。

市市场监管局

史德庆

9

建筑施工领域

城市建设。着力解决:1.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安全管理措施不落实、安全检查不到位,施工现场管理混乱,脚手架、卸料平台、临边防护、塔机安装、起重机械施工、吊篮作业等方面存在安全隐患。2.汛期深基坑积水,用电管理不严格,工程违规分包和分包手续不全,工程监理履行安全监督职责不严,村镇工程、农村自建房施工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和隐患。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张廷元

燃气暨农村地区“煤改气”。着力解决:1.液化气流通市场监管不到位;2.农村“煤改气”入户检查不彻底、隐患整改不到位等问题和隐患。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王鹏

10

矿产资源领域

地质灾害和林业。着力解决:1.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重点排查易受地面塌陷、崩塌等自然灾害影响的危险区域安全隐患;2.森林防火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防火责任没有全面落实到镇、村、户、人和森林、林木、林地经营者,重点森林火灾区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和隐患。

市自然资源局

谢运启

11

文化旅游领域

文化和旅游。着力解决:1.旅行社租用“黑车”;2.景区、景点建筑存在安全隐患;3.娱乐设施安全检查不到位,景区内水库、塘坝、河道等涉水区域巡查不到位,游乐场所疏散应急演练不到位等问题和隐患。

市文化和旅游局

党芬

12

教育体育领域

学校和体育场馆。着力解决:1.校舍未通过安全验收即投入使用;2.校园周边销售食品存在安全隐患;3.未进行备案的补习班存在安全隐患;4.学校不能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未对教师、学生、家长定期开展安全知识培训等问题和隐患;5.体育场馆设施维护保养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市教育体育局

韩进富

13

卫生健康领域

医院。着力解决:1.部分医院楼房规划不合理或陈旧,喷淋(感烟、感温、火焰探测器)等消防设施配备不足或不合理;2.部分乡镇医院布局不合理、房屋改造未完成;3.医护人员安全知识缺乏;4.医疗废弃物处置程序不完善等问题和隐患。

市卫生健康局

杨勇

14

城市安全领域

城市。着力解决:1.城区道路亮化、绿化施工安全监管不到位;2.城区行道树接触电线、树干存在坠落危险,户外广告安全隐患,城区路面桥面坍塌、破损等问题和隐患。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徐西伦

15

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领域

危险化学品。着力解决:1.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内部培训、应急演练不到位,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足,自动化水平不高,双重预防体系运行不规范;2.化工园区、化工企业违规堆存、随意倾倒、私自填埋危险废物;3.储存场所治安防范不达标,超设计量储存危险化学品;4.危险化学品企业存在“三违”行为,危化品动火和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外来施工、试生产、开停车、检维修等环节管理不到位、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和隐患;5.严格烟花爆竹储存、运输、销售、燃放、销毁等各环节的安全监管,禁止向个人和无燃放资质的单位销售专业类燃放的烟花爆竹产品。

市应急局

刘克平

非煤矿山。着力解决:1.非煤矿山外包工程安全管理不规范、以包代管,安全费用未按照标准进行提取和使用;2.未严格按照设计进行开采,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3.未根据现场实际编制爆破作业指导书,工作台阶坡面角控制不良,工作线推进不平直,工作面开采不平整等问题和隐患。

市应急局

刘守柱

工贸。着力解决:1.工贸行业未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工作不严格,教育培训档案建立不规范;2.未按规定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涉爆粉尘、涉氨制冷企业未完全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等问题和隐患。

市应急局

刘守柱

16

危险废物、垃圾填埋场、污水储存处置领域

危险废物。着力解决:涉危险废物的企业危废管理不规范,未分类贮存及建立台账制度,超期、超量储存危险废物,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违法违规产生、贮存、转移、运输、倾倒、填埋、利用危险废物等问题和隐患。

枣庄市生态环境局滕州分局于洪亮

生活垃圾。着力解决:非法倾倒、堆放、填埋生活垃圾,垃圾填埋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超标,危险区域防护设施、警示标志不足等问题和隐患。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李涛

生活污水。着力解决:1.污水处理厂规划、选址、设计、建造、使用、报废等各环节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等问题和隐患。

市城乡水务局

袁河江

17

防范非生产类伤亡事故

着力解决:农村道路交通低速货车、三轮汽车、拖拉机特别是变形拖拉机违法载人、无牌无证、酒驾醉驾、超载、农村面包车超员,防撞护栏、减速带及警示标识等安全设施不健全,平交路口规划设计不合理;

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市公路局按各自职责分工负责

着力解决:中小学生防溺水宣传教育不到位,隐患排查不彻底,危险水域警示标志、防护设施不健全,重点时期危险水域看护不到位;

市教育体育局、市城乡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按各自职责分工负责

着力解决:儿童游乐设施安全管理职责不清晰,儿童游乐设施和项目不符合安全规范或者没有规范标准、存在安全隐患;

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按各自职责分工负责

着力解决: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宣传教育不深入,入户排查不彻底、隐患整改不到位等问题和隐患。

市应急局、市卫生健康局、市教育体育局、市融媒体中心按各自职责分工负责按各自职责分工负责

超大城市应急管理范文2

什么是“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但是对于广大的农村人来说,他们能够告别过去“通讯基本靠吼”的窘困局面,现在基本人手一部手机,就是“幸福”。

中国移动作为中国用户规模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也是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从诞生之日起,就致力于方便人们彼此联系、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中国移动在2G时代进军农村,在利润微薄的农村市场建设了庞大的无线网络,并发展了超大规模的农村用户。可以说,没有中国移动,中国农村的信息化水平不可能有今天这样好。

进入2011年,中国移动更是瞄准了更高的目标——建设无线城市,用新科技再一次引领时代潮流。

无线城市有多远?

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无线城市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什么是无线城市?简单来说,无线城市包括无线覆盖和无线应用两个层面,无线覆盖是指为市民提供2G/3G/WLAN网络服务;无线应用是指市民可以通过手机和各种无线终端随时、随地、随需地获得与政务公开、公共事业服务、个人生活等相关的各种城市服务信息;同时,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无线城市为政府和行业用户提供城市信息化应用,提高政府的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各行业的生产效率。无线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和现代化的一项基础设施,也是衡量城市运行效率、信息化程度以及竞争水平的重要标志。

例如中国移动为其城市用户提供了生活信息查询的功能,市民通过手机或互联网登陆门户网站可查询政府公积金、水电煤气、社保、火车票、航班信息等,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很多重要的生活信息;另如中国移动推出的远程路灯监控功能,通过在路灯上安装传感器,利用无线传输将路灯的实时数据上传到调度中心,实现自动控制路灯点亮、熄灭时间。(遇见阴天,可提前点亮路灯,为市民出行照亮。夜晚某段路灯不亮了,可通过短信等方式提示路灯维护人员及时维修)这些都是便民利民,提高人民幸福感的无线城市应用。

从更高层次来说,无线城市建设将显著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提供“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能的应用”,是地区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方面,无线城市提供的“办事指南查询”、“应急信息”、“办事预约”、“政府与市民互动”等应用,将使政府公告和服务信息第一时间到达广大市民,市民也可将意见反馈给相关的政府部门,增强了政府与市民的互动,增加了行政透明度,提升了市民满意度;经济效益方面,无线城市作为信息聚集和的平台,将有效带动区域安防、物流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互联网、软件、服务、旅游等周边产业升级,进而拉动就业,增加财政收入。

无线城市对于全面推动城市管理远程化、现代化,对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应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城市管理”。目前无线城市在应急管理、环保监测、交通管理、基础设施管理等领域已有规模应用。

应急疏散管理:利用海量的本地移动手机作为传感终端,对市民行为进行动态分析。在防空演习、自然灾害、紧急事件时,实现有组织的人员疏散。

工地环保监控:面对施工噪音扰民监管难、投诉后取证难的现状,采用物联网模式进行噪声数据的自动采集存储。有效降低噪声污染,提升环保水平。

智能交通管理:通过为市民提供实时路况信息,规划动态路径指导客户出行,提高城市道路通行效率,降低拥堵,实现绿色交通。

路灯/井盖远程管理:利用无线通信模块,实现对路灯、井盖等城市基础设施的远程监控、管理、排障等,提升城市管理效率。

……

无线城市可以帮助城市管理者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形象。城市管理者可以电子政务为核心,以智慧城市管理、行政监管、应急安全为重点的信息化服务体系,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吸引更多投资。

同时无线城市对于服务市民,提升市民满意度也很有帮助,民生有“事”:物价、住房、医疗、教育、收入、就业、环保、文化,无线城市通过提供“物价查询”“就业信息查询”“手机挂号”“手机缴费”等功能,能直接改善人民对民生的感知,提升人民幸福感。

无线城市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未来,更让我们欣慰的是,这一进程已经在逐步实现。

为什么是中国移动?

无线城市绝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从中国移动的举措中,我们看到无线城市就在我们身边。

但是看似一个一个简单的例子,背后却是一个庞大的规划。无线城市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在中国,也只有中国移动这样规模、这样强大的无线运营商,才能够实现。

结合世界范围内无线城市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无线城市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遭遇颇多磨难。

2004年7月,美国费城首先提出“无线费城计划”,从2005年初,费城开始在全市部署无线覆盖,目标是在约350平方公里的市区范围内提供Wi-Fi宽带上网服务。但是2008年5月,由于承建商EarthLink的退出,计划夭折。

2006年,旧金山通过招标方式选择Google提供免费无线城市网络。用户免费使用网络,但是须先收看广告。用户普遍不接受该模式,合作方因运营压力高而退出,旧金山无线城市建设计划逐渐失败。

2005年,中国台湾的台北市开始建设“无线城市”,采用了企业出资建设后再通过收费逐步收回投资的办法。由本地公司安源科技负责运营。上线后每月亏损1000万新台币,勉强维持运营。但是2007年安源科技退出,将项目卖给远传电信,项目失败。

2008年以前这些城市所开展的建设无线城市的尝试,被称为“无线城市1.0”,其特点是:仅提供无线网络接入,不涉及应用;运营方主要为本地中小公司,运营实力和经验缺乏。

“无线城市1.0”失败的教训说明,无线城市的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对运营能力的考验非常关键。没有持续的运营能力,无线城市难以成功。

不过在无线城市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成功案例,2008年以后,新加坡、福建厦门等无线城市发展较为顺利,被称为“无线城市2.0”。

新加坡于2006年启动“无线新加坡计划”,2008年第一阶段建设完成。由电信运营商投资,政府补贴。运营方主要是本地最大的电信公司新加坡电信。无线新加坡大力发展各类应用,其中仅政府服务就达1600项。截至目前发展顺利,累计发展热点超过7500个,用户130万。

2008年,中国厦门市市政府提出利用TD技术建设无线城市,由厦门移动承建并运营。截至目前,成果显著,累计接入应用超过2000项,应用覆盖市政、交通、环保等领域;每月使用用户超过230万,仅掌上公交应用每月150万人次使用。据政府统计,无线城市每年拉动GDP超过8亿元。

超大城市应急管理范文3

[关键词]城市危机管理;预防机制;暴雨;洪灾

[中图分类号]D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2)10—0067—03

一、暴雨洪灾再次为城市危机管理敲响警钟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61年来最强的暴雨,全市受灾人口达160.2万人,77人遇难,成灾面积47.9万亩,停产企业761家,56处道路塌陷,桥梁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10亿元。此次灾害再次给“逢雨必涝”的北京敲响了警钟,也为城市的危机管理敲响了警钟。

城市危机,是指由于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使得城市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丧失正常运转和协调的功能,影响城市中人民生命财产和生存发展环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城市危机除了具有公共危机的一般特点,如突发性、紧急性、不可预测性、不确定性、危害性外,还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而且具有更大的破坏性,往往会形成漫长的灾害链。城市危机管理是指城市的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对可能发生的城市危机制定应急和处理的方案、办法与措施,以应对城市危机的全部控制过程,是城市政府等危机管理主体对危机的一种主动积极的干预,其主旨在于化“危”为“机”。而要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实现化“危”为“机”,就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和行之有效的处置办法和制度安排,这就是城市危机管理机制。完善的城市危机管理机制包括三大部分:城市危机发生前的预防机制、危机爆发时的处置机制和危机发生后的善后恢复机制。危机管理预防机制是城市危机管理机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建设城市危机管理长效机制的关键所在。

暴雨是古今中外很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可在中国现代文明的代表地——首都北京,一场暴雨,就能剥夺数十条生命,造成超百亿的直接经济损失,却不由得我们不进行反思,面对日益频繁的极端天气灾害,我们该怎么办?北京对暴雨事件的应对力不从心,暴露出市政建设的不足,但市政建设问题的背后反映出的却是危机管理意识的淡薄,是城市危机预防管理诸方面的不足。本文试以北京的暴雨洪灾暴露出的问题为例,分析并提出完善城市危机管理预防机制的相关思考和建议。

二、洪灾暴露出城市危机管理预防机制的漏洞

城市危机管理预防机制主要包括:危机预案的制定与实施,日常的危机宣传、教育与演练,危机预警等。

1.预案体系存在的问题。北京的预案体系还是比较健全的,不但有《北京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各区县也基本都制定了相应级别的预案。各类专项预案也已基本出台,如在防汛方面,制定了专门的《北京市防汛应急预案》,恰在今年7月初,暴雨洪灾发生之前还做了一次修订。这次灾害发生后,北京各级各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对积极应对危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预案虽然较为全面,但是在具体操作层面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对城市现有应急能力与城市的脆弱性分析不足,预案中有关权利、责任及各应急模块功能的界定不够清晰准确,包括分级响应和应急指挥在内的运作程序缺乏标准性规定,缺乏对应急教育、演练的强制性规定等。

2.缺乏危机管理意识。暴雨事件暴露出北京市政建设在应对危机方面的不足,折射出的却是市政等部门危机管理意识的薄弱。台湾名人龙应台曾说:“检验一座城市或一个国家是不是够现代化,一场大雨足矣。或许有钱去建高楼大厦,却还没有心力去发展下水道;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你要等一场大雨来才能看出真面目来。”目前北京市区防洪标准多采用一年一遇的标准。对于北京来说,这个标准实在是太低了。试想,如果北京有优良的排水、蓄水系统,这场暴雨给北京带来的,将是大量的淡水储备和未来几天的好空气。果真如此,这场暴雨还称得上是“自然灾害”吗?这次暴雨事件中,房山区雨量最大,山区平均降水达313毫米。而在房山,居住于山谷的村民不在少数,许多居民的家门就正对着河水,在暴雨事件中险情不断。房山区因采矿造成的采空区很大,居民之所以选择在山谷居住,是因担心崩塌等地质灾害,但却不得已忽视了暴雨洪灾等地质灾害。居民长期居住于危险之地,从另外一个角度也折射着各管理主体危机管理意识的欠缺。

超大城市应急管理范文4

一、突出重点,完善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体系

今年,要依据《城乡规划法》、《防震减灾法》、《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等规定,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完成康定县和2011年省上已给予了专项补助资金的炉霍县、县、新龙县、色达县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修编,启动泸定县、理塘县、道孚县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修编。在编制或修编城市抗震防灾规划过程中,要科学划定地震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因地落实空援、空投、空救场地,特别要强调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和震后应急组织保障;同时,要结合县域乡(镇)、村点多、面广的实际,深入系统地分析本行政区域尤其是农牧区的抗震防灾问题,高度重视建设用地评价,提出地震次生灾害防御措施,研究建筑地基处理安全技术,明确民居抗震设防技术要求。在编制或修编城乡规划过程中,要把抗震防灾作为城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市政公用设施布局与设置满足抗震和震后迅速恢复供应要求,以生命线系统、重要设施及次生灾害等为重点,提出防灾对策措施和规划强制性内容。

二、规范程序,强化既有工程抗震设防监管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一方面,要协助开展既有工程抗震性能普查。在充分调动现有专业技术力量的基础上,要结合实际,组织乡(镇)干部进行统一培训,掌握既有工程抗震性能普查知识,协助产权人开展以城镇重要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等为重点的既有工程抗震性能普查工作,对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的既有工程,由其产权人负责委托具备资质资格的单位进行抗震鉴定,有计划、分重点、按步骤落实既有工程抗震加固。在实施过程中,对鉴定结论为D级的既有工程,要抓紧采取拆除处理,未拆除前须禁止使用;对鉴定结论为C级的既有工程,要抓紧采取加固措施,未加固前须限制使用。另一方面,要全面加强既有工程抗震设防监管。要加强对既有工程抗震鉴定和抗震加固各个环节的监管,严格实行普查、鉴定、加固设计、施工图审查、加固施工的加固程序,认真执行《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省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程》等技术标准;要加强对既有工程使用过程中抗震安全的监管,坚决杜绝产权人和使用人擅自变动既有工程结构主体和承重结构的行为。地震发生后,要组织专家对震后破坏程度超出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允许范围的既有工程破坏原因进行调查,依法追究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的责任。

三、依法依规,强化新建工程抗震设防监管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一是要加强新建工程选址管理。要把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和镇(乡)、村防灾规划纳入城乡规划一并实施,切实加强各类建设项目的选址管理,特别要重视重大工程、易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的规划选址,对与城市抗震防灾规划、镇(乡)、村防灾规划或城乡规划中有关抗震防灾规定不符的,一律不得办理选址意见书。二是要严格新建工程审查制度。要根据《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管理规定》、《省抗震设防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界定标准》等规定,认真组织实施初步设计审查(及技术审查)、施工图抗震审查、超限高层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抗震“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技术专项论证等制度,加大审查程序的指导和监督力度。对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由建设单位在初步设计阶段按规定申报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对按规定应做抗震专项论证的市政公用设施项目,由建设单位在初步设计阶段组织专家进行抗震专项论证。三是要狠抓建设项目过程监管。城乡建设过程中,要突出抓好地震应急疏散通道、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要定期对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抗震防灾执法情况进行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要不定期对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等过程贯彻执行国家现行抗震设防相关规范、规程、标准情况进行检查,凡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依法责令整改。

四、积极引导,提升民居建筑抗震设防质量

去年,州住建局已编制完成《州“崩科”建筑抗震构造图集》(送审稿),通过了州级相关部门联合初审,目前,正在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近期将印发实施。各县住建局要因地制宜,可直接采用《州农牧区居住建筑抗震设防技术导则》、《州农牧区居住建筑抗震构造图集》、《州“崩科”建筑抗震构造图集》,也可以此为依据,坚持“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原则,分区域按结构,充分考虑农牧民经济承受能力,围绕地方特色、民风民俗和时代精神,研究制定民居抗震图集和施工指南,试点推广,逐步铺开。要组织农牧区建筑工匠和传统艺人,集中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指导建筑工匠提高技能水平、创新施工方法,引导传统艺人改进传统做法、增强抗震意识,积极运用通用设计图纸。要结合依法批复实施城乡规划确定的疏散通道和避险场所等内容,通过电视、报刊、宣传车、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抗震防灾知识,提高广大群众执行抗震设防标准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超大城市应急管理范文5

我市地方储备粮规模共计17,090吨,其中省级储备粮10,090吨(稻谷5,000吨、小麦5,090吨),市(县)级储备粮7,000吨(玉米5,000吨、稻谷2,000吨)。截止到2017年末,我市实际库存17,090吨,实际库存达到库存规模。为加强我市地方储备粮管理,确保储备粮安全。今年年初,按计划对我市县级储备粮全部进行了轮换,其中轮换玉米5,000吨,稻谷2,000吨。轮换结束后,我局与财政局和农发行共同对轮换的粮食进行了检查验收,我市轮换的粮食全部符合规定要求。现在我市各级地方储备粮数量真实准确,质量良好,储存安全。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关于加强地方储备粮管理增强全省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是实施意见》(辽粮发2020 85号)精神,进一步强化地方储备粮的管理,夯实全市粮食市场调控和应急的物质基础,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结合我市实际,如下实施意见:

(1)明确功能定位。地方储备是政府粮食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调节区域粮食市场供求和应对局部粮食应急状况,是区域内稳市场、保应急、保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是地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加强市场调控重要而有力的手段。

(2)落实规模数量。要按照省级储备为主、市县级储备为辅的原则,合理分解下达规模计划,省级储备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总量计划的50%。市、县可根据实际需要,在总量计划外增加由本级财力支持的储备规模,纳入全省地方储备规模。

(3)优化品种结构。全市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含成品)合计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总量计划的70%,适当建立一定数量的玉米、大豆等储备,兼顾饲料用粮需求。

(4)完善区域布局。储备区域布局以省内大中城市、市场易波动地区、灾害频发地区和缺粮地区为主。

(5)充实成品粮油储备。为保障应急供应,地方储备中应建立一定数量的成品粮油储备。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根据需要在总量计划外增加储备量或扩大成品粮油储备覆盖范围,提高小包装成品粮油储备比例。

(6)从严实行计划管理。根据指令或调控需要,粮食和储备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单位及时下达储备收储、轮换、销售、动用等计划,并抓好计划的组织实施,及时跟踪调度执行情况,确保计划严格落实。地方储备粮管理机构对本级地方储备粮实施管理,对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和储备安全负责。

(7)从严选定承储库点。地方储备由地方储备直属企业承储,或通过委托代储等方式由其他企业承储,原则上不允许租仓储存。地方储备承储库点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具备相应仓储设施条件,其选择应当遵循有利于合理布局便于监督和降本节费的原则。

(8)从严规范经营管理。地方储备粮管理机构除组织落实地方储备收储、轮换、销售、动用等具体热舞以及国家或地方委托的政策性任务外,不得从事粮食商业经营活动;承储企业储备运营业务与企业商业经营要在人员、实物、财务、账务管理上严格分开。

(9)从严实施储备动用。市、县要研究制定地方储备分级动用方案,明确动用权限、程序、方式、触发条件等。建立健全的地方储备动用机制,确保响应迅速、调用高效。地方储备动用后原则上在12个月内完成等量补库。

(10)严格实行均衡轮换。为确保储备常储常新,各市县要合理确定各品种年度轮换比例。要统筹把握轮换时机和节奏,避免影响市场平稳运行。

(11)严格轮换架空期要求。轮换架空期原则上不超过4个月,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承储企业不得擅自超过轮换架空期。

(12)严格轮换具体操作。地方储备粮轮换主要通过交易批发市场及相关网上交易平台公开竞价交易方式进行,也可采取直接收购、邀标竞价销售、按照协议价轮换方式进行,轮换应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做到全程留痕备查,相关凭证、资料至少保留6年。

(13)严格实施动态轮换。各地及地方储备粮管理机构要进一步规范成品粮油轮换管理,操作中可按照粮权明确、即出即入、库存充足的原则,对成品粮油实行动态轮换。

(14)强化仓储管理。地方储备实行专仓储存、专人保管、专账记载,做到数量、质量、品种、地点“四落实”,保证账实相符,保证保管、会计、统计账账相符。严禁虚报、瞒报地方储备数量、质量、品种,未经批准不得串换品种以及变更储存库点。

(15)强化质量管理。地方储备质量标准参照中央储备和国家相关规定执行。各地及地方储备粮管理机构要严把出入库质量安全关,严禁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严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进入地方储备,严禁库存超标粮食流入口粮市场。

(16)强化资金管理。各地及地方储备粮管理机构要对地方储备贷款实行与粮食库存增减挂钩、专户转款专用的封闭运行管理,及时收回没有储备库存对应的贷款。要知道承储企业加强利息费用补贴资金使用管理并实施动态监控。

承储企业不得骗取、挤占、截留、挪用财政补贴和贷款。

(17)精心组织指导。各地及地方储备粮管理机构要充分认识加强地方储备管理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压实责任、抓好落实。

(18)健全规章制度。各地要健全完善地方储备管理规章制度及相关配套办法,规范收储、轮换、销售、动用、资金管理等环节的操作流程并明确责任。制定完善成品粮油储备管理办法,开展动态轮换的地区应建立相关管理规定。

(19)落实资金保障。各地要加强地方储备信贷资金保障和财政补贴管理,确保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20)推进信息化建设。各地要加大地方储备和承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支持力度,逐步将地方储备信息化平台纳入全国粮食储备布局地理信息和储备库存动态监管应用系统,实现动态远程监管、粮情在线监控、信息互通共享,不断提升管理智能化水平。

(21)加强外部监管。各地要强化地方储备行政监管,粮食和储备、财政、农业发展银行等部门单位依据职能加强监督检查,适时开展联合检查,形成监管合力。实行定期库存清查和日常检查相结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22)严格考核监督。各地及地方储备粮管理机构要定期总结,每年1月底前将上一年度地方储备管理有关情况报送市发展改革委。市有关部门将按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要求,加大地方储备管理考核制度力度,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增强各地做好地方储备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1、疫情期间按照市政府要求,对海城恒基粮业有限公司、海城市连怡粮油饲料经营有限公司承储的县级储备粮5000吨玉米和2000吨稻谷、海城市军粮供应站储存的我市500吨应急成品粮储进行了检查,要求承储企业既要要保证储备粮数量,又要保证储备粮质量,确保在应急条件下调得出、用得上。同时对海城恒基粮业有限公司粮食应急加工有关工作进行了落实,根据该企业实际情况,确定大米、面粉日加工量各为100吨,企业安排20名加工生产工作人员日夜值班,随时可以加工生产。

2、粮油市场价格监测。从2020年1月30日起安排专人每日到超市核查监测粮油价格情况,除对佳泰乐超市同胜店定点监测外,我们还对新隆嘉超市开发区店、佳泰乐超市开发区店进行了不定期监测,截止目前,共监测120余次,监测粮食品种有大米、小麦粉、大豆油,监测结果以图片、视频等方式报告给主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鞍山市发改委。

3、全力完成《海城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情况粮食工作日报告单》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担负粮食应急供应工作,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安排专人负责,自2020年1月30日起至今,向海城市疫情防控物资保障组报送《海城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情况粮食工作日报告单》120次,工作信息5篇。

4、按照我市市级储备粮管理办法和轮换细则要求,对我市轮换的5000吨玉米进行了验收。两家玉米承储企业能够按照《关于印发海城市市级储备粮管理细则的通知》文件要求,按时按要求进行了轮换,经海城市发展和改革局、海城市财政局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辽宁省海城市支行联合审核验收。同时三家企业又对海城市军粮供应站承储的500吨应急成品粮(大米300吨,面粉200吨)进行审核验收,核查结果承储企业帐帐相符,帐实相符,质量合格。

5、认真做好粮食价格信息的收集和报送工作,一是粮食收购进度5日报,在粮食收购期间向鞍山市发改委报送粮食收购数量和平均价格。二是粮油价格周报,每周一上午11时前,在“粮油价格信息采集系统”向省发改委报送我市食用植物油的出厂价格。三是国家玉米监测点价格监测和审核,由盛利和英联两家企业每周一在国家粮食局信息网上直报玉米入库价格。四是粮食价格信息,每月向海城市人民政府网站报送一次。

6、认真做好粮食收购许可证的延续办理工作,截止2020年10月,已为15家企业完成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的延续,新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5家。

7、为保障2019年度秋粮收购活动的有序开展,有效维护售粮农民的根本利益,我局针对2019年度秋粮收购活动进行专项检查。2020年上半年,共检查4次,在检查中主要规范收购企业的收购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要求收购企业按质论价进行收购,坚决杜绝 “打白条”现象,截止2020年4月末,秋粮共计收购463,000吨,其中,玉米450,000吨,稻谷13,000吨。

8、为做好粮食仓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我们督促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工作。同时各基层粮食企业重新落实相应机构,制定不同岗位、不同工种负责人及工组成员的岗位安全生产职责,制定了安全生产事故各项预案。并根据市安委办要求,在粮食企业安全生产大检查中,排查整治隐患1起,整改1起。目前共进行安全检查4次。

同时我们要求储粮企业全面做好安全储粮工作。储粮企业及时修缮仓储设施,维修好通风设备,解决安全储粮存在的风险和隐患。并以防治虫害为重点,随时检测粮食温度、湿度,保证粮食质量安全。

三、存在问题

1、机构改革我市的原粮食局行政职能并入发改局,导致改革后粮食流通执法工作是借用参公事业人员承担。这就造成在执法工作中存在人员身份与执法资格不符现象。

2、粮油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已完成,但是目前存在着粮油检测人员配备不足现象。

四、意见建议

1、强化执法监督检查,维护市场流通秩序。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规程。二是在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指导企业规范运行。三是严格履行权力职责,依法严肃查处违反国家政策、坑害农民和消费者利益的涉粮案件,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确保粮食市场的安全和稳定。

2、加强储备粮监管,确保各级储备粮质量安全。我们要在确保储备粮任务全面完成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规范储备粮库存管理、轮换管理和帐务管理相关细则,确保储备粮质量、数量。

超大城市应急管理范文6

一年前,2011年6月23日,北京一场暴雨致使大量路段瘫痪。一年后,2012年7月21日,北京再次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全市平均降雨量达到164毫米,最大降雨点房山区河北镇达460毫米,房山局部降雨量近500年一遇。此次暴雨造成79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超百亿。几天后的天津也同样遭遇了暴雨的袭击,全市平均的降雨量达到了100.2毫米。鉴于北京暴雨的经验,天津通过交通管制等应急措施有效地降低了经济损失且确保无人员伤亡。

城市雨水排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技术、管理、体制等众多方面。从目前的分析来看,造成部分城市严重内涝的主要原因是暴雨强度超过了排水设施的排泄能力,但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一是对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我国在之前的发展中一直“重地上、轻地下”,排水等地下设施的发展相对滞后;二是设施老化得不到及时的养护和维修,造成降雨时排水设施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三是应对超标准降雨的措施力度不够;四是排水系统不健全,城市建设引发积水问题突出,管理缺陷造成设施安全运行保障能力不足;五是宣传教育不到位,没有形成社会公众参与的全方位防灾减灾体系。解决排水设施存在的问题,需要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提出解决城市内涝的措施。

目前按照我国现行城镇排水设施建设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城市一般地区排水设施的设计暴雨重现期为0.5至3年(即抵御0.5年至3年一遇的暴雨),重要地区也只有3至5年,但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城市普遍采取标准规范的下限。与国内相比,国外许多大城市的排水系统都十分完善。在国外,为防范城市内涝,城市排水标准普遍比国内高,纽约是“10至15年一遇”(注:一年一遇是每小时可排36毫米雨量)的标准,东京是“5至10年一遇”,巴黎是“5年一遇”标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提高排水设施的设计标准是必然趋势。在现阶段城市雨水管道系统规划设计时,应合理确定重现期,不同地区应采用不同重现期,对于重要地区和重要设施,经论证后,可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选用重现期的高限(5 年)。限于投资和雨水管道利用效率问题,也不可能完全靠提高重现期的方法来抵御极端暴雨造成的内涝和积水问题,宜采用综合措施应对极端降雨。

城市排水设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在我们的大多现代城市中,却更多的是没有过多考虑整体排水系统的建筑,地下的管道四通八达,但是连接起来后是否能发挥最大的排水能力,这就没有设计者去认真考证了。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多采用模型辅助进行雨水系统规划设计。通过模拟分析,帮助判断该雨水管道系统是否能顺利排出设计重现期的降雨,找到系统的薄弱环节,对现状和规划的雨水管道系统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与改造,同时还可以利用超标准降雨的模拟分析,计算不同降雨强度地面积水的时间、范围和深度,为制定防洪预案提供依据。模型辅助计算的步骤和方法主要包括资料收集、雨水系统模型构建、设计工况校核分析及问题分析及雨水系统调整。

在排水设施的规划中要保证系统的完整和顺畅,协调好各设施在标准、规模和高程之间的关系。应根据城市的地形、地貌等情况,梳理城市现状排水系统,在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合理编制雨水排除系统规划,确定城市排水河道、城市雨水管网和城市排水泵站等排水设施的布局、规模,并且在能力和高程等方面衔接好各个设施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