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香果栽培方法范例6篇

百香果栽培方法

百香果栽培方法范文1

关键词:香菇;葡萄枝;栽培

中图分类号:S64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4)06-0034-02

随着我区葡萄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每年产生大量的葡萄废弃枝条,在实际生产中大部分果农采取焚烧的方式来处理废弃枝条,这不仅对环境产生了影响,而且生物学效率极低。为了使废弃枝条变废为宝,我们开展了以废弃葡萄冬剪枝条为主料设置不同培养料配方栽培香菇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香菇菌株为香菇868,由浙江丽水市大山菇业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提供。供试培养料的原材料有葡萄枝条、杂木屑、麦麸、糖、石膏。试验于宁波长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香菇基地进行。

1.2 试验方法

葡萄枝条用专用木材切片粉碎机加工成颗粒状的木屑即可用于香菇栽培。配方见表1,处理A,葡萄枝20%、杂木屑58%、麦麸20%、石膏1%、糖1%;处理B,葡萄枝40%、杂木屑38%、麦麸20%、石膏1%、糖1%;处理C,葡萄枝60%、杂木屑18%、麦麸20%、石膏1%、糖1%;处理D(CK),杂木屑78%、麦麸20%、石膏1%、糖1%,以上配方料水比均为1∶1.3,pH值为自然。共设置4个处理。菌棒制作采用15 cm×55 cm高密度低压聚乙烯塑料袋,每袋料质量900 g(干料),常压蒸汽灭菌,当灶下部料棒温度达到98℃时,开始计时,保持18 h,待料袋冷却至28℃以下,用手摸无热感即可接种,置培养室发菌,按常规方法进行菌丝培养及出菇管理。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各处理30袋(即小区单元)。从不同处理菌袋中分别随机抽取10袋计产,定时观察并记录各处理菌袋的发菌、污染、出菇、产量等试验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丝生长及转色比较

观察菌丝在培养料上的萌发及生长势,从表2中可以看出,各处理均适合菌丝生长,但菌丝长势略有差异。处理B发菌时间比对照组早3 d,满袋时间比对照早2 d,且菌丝生长粗壮,长势强;处理C发菌时间比对照组早2 d,满袋时间比对照早1 d,菌丝生长洁白浓密;处理A发菌时间比对照早2 d,满袋时间比对照早1 d,菌丝生长洁白细密。各处理的污染率无明显差异。

2.2 香菇产量比较

从表3可以得出,处理B的产量最高,每袋产量920.3 g,比对照组高出15%,生物学效率到达102%,比对照高13个百分点;处理C和处理A次之,每袋产量分别为887.8 g和857.2 g,分别比对照组高出11%和7%,生物学效率99%、95%,分别比对照组高出10个百分点和6个百分点。

3 小结

以上试验数据表明,以废弃葡萄冬剪枝条为主料配方栽培香菇是可行的,其中以处理B配方葡萄枝40%、杂木屑38%、麦麸20%、石膏1%、糖1%为最好,其香菇菌丝发菌快,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均高于杂木屑栽培;且以废弃葡萄冬剪枝条为主料配方栽培香菇既减少了废弃物的环境污染,又能使农作物废弃物变废为宝,降低香菇生产成本。因而,以废弃葡萄冬剪枝条为主料配方栽培香菇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而易见,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谭琦,宋春艳.香菇栽培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百香果栽培方法范文2

摘要介绍百香果市场前景和适生条件, 总结 吉龙1号百香果的品种特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以为百香果的推广种植提供 参考 。

关键词百香果;市场前景;吉龙1号;栽培技术;广西三江

1百香果市场前景

百香果学名西番莲,原产于南美洲,现盛行于欧洲、美洲和澳洲,因其果仁中含有100多种水果的香味而得名,又因其富含大量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各种维生素(vb、vc、vd、ve等)、磷、铁、钙、sod酶和超纤维而被誉为“果中之王”[1]。百香果是当今世界上最名贵的保健水果之一,其果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是橙汁的4倍。百香果约有400种,但其中只有60多种可以食用。目前种植品种有26种,但具有商品开发价值的只有6种,果色有紫、红和黄3种,果形有球形和鸭蛋形2种,果瓣有三瓣和四瓣2种。

我国最大的果汁生产、加工、出口龙头 企业 ——北海市百香园果汁有限公司,每年需要百香果、菠萝等原料50万t以上,产品出口畅销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且供不应求。该公司的百香果果汁日加工能力达1 000 t,全部出口到美国和欧洲各国。此外,全国以百香果为原料的生产加工企业不少于10家,每家企业的年需要量在2万~5万t以上。但目前广西已形成商业性种植的百香果面积尚不足667 hm2。因此,建立原料生产基地已成为各厂家的当务之急。为了满足生产原料的需要,北海市百香园果汁有限公司决定用3~5年时间选择远离城市 工业 区的广西山区 农村 发展 商业性种植百香果2万hm2。经考察认为,桂北山区龙胜县及其周边地区十分适宜发展百香果,该公司与龙胜县吉龙果业示范园签订百香果长期包销合同,计划3~5年内在龙胜县及其毗邻地区发展百香果种植基地3 333~5 333 hm2,以满足其加工百香果果汁的原料需求。

百香果市场销售除了向大型果汁加工企业包销原料供规模生产果汁之外,还有多种发展渠道:一是中间商在产地就地收购鲜果,加工果仁供应中、小型饮料厂;二是产地鲜果就地包装成礼品销售给游客;三是产地优质鲜果直接进入大中城市的超市、星级酒店和宾馆销售;四是藤蔓、果皮供给厂家生产加工药品、果胶和饲料等。因此,发展种植百香果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2百香果适生条件及种植季节

2.1适生条件

2.1.1温度。百香果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 ℃,低于15 ℃基本停止生长,吉龙1号紫色百香果可经受0 ℃低温1~2 d,但秋梢幼嫩组织会出现轻微冻害[2];-2 ℃时植株会严重受害甚至死亡,年平均气温18 ℃以上的地区最适宜种植。百香果在海拔500 m以下地区种植,越冬时应有防冻措施;在海拔600~800 m地区只能试种。

2.1.2水分。一般年降雨量在1 500~2 000 mm之间且用量分布均匀的条件下百香果生长最好,商品性发展种植地区的年降雨应不少于1 500 mm。水分过多,湿度大,容易引发病害;根部连续浸水4~5 d,植株地上部分生长受抑制,叶片老化、掉落,茎基部肿大、松裂,夏季高温期浸水其伤害尤重。故百香果适宜种植在排水良好的地块。

2.1.3光照。百香果喜欢充足的阳光,长日照条件有利于百香果的开花,在年日照数2 300~2 800 h的地区百香果营养生长好,养分积累多,枝蔓生长快,并可早结果、丰产,当年开花挂果多。

2.1.4土壤。百香果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砂质壤土、红壤土、高龄土等山地、平地、稻田均能种植,但不能种植在低洼积水的地块。大面积生产的士壤土层厚度不应小于0.5 m,且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土壤ph值以5.5~6.5为宜,ph值小于5.5时茎基腐病发病率较高,需要用石灰中和土壤酸度进行改良方可种植。

2.2种植季节

在桂北山区龙胜县及其毗邻县海拔700 m以下地区,一年可种植2季,第1季于2—5月种植,至8—9月开花结果;第2季于8—9月种植,至第2年5—7月开花结果。

3吉龙1号百香果品种特性及种植效益

吉龙1号百香果是龙胜县瓢里镇上塘村羊厄吞一农民于1985年从 台湾 引种百香果60多株,在 中国 科学 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和当地科技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与当地相关植物进行嫁接、杂交培育出的第5代百香果新品种。经在当地试种5~6年,表现出优良的品种特性:①适应性广。对种植土壤要求不严,山地、平地、稻田均可种植。②抗逆性强。较耐寒,病虫害发生轻。③早结丰产。该品种为紫(红)鸭蛋(球)形百香果品种,生长快,当年种植当年开花,自花授粉坐果率高达80%以上,比近几年从外地引种的其他品种高50~70个百分点,不需进行人工授粉;当年株产10~30 kg,第2年可翻番,第3~5年可达100~250 kg,比近几年从外地引种的其他品种增产20%~30%。④内在品质好。果实含糖量高,达15.4%~21.0%,vc含量丰富,每100 g果肉含vc 49 mg,香气浓。

近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吉龙1号百香果种植技术简单,管理较粗放,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是非常适合山区农村发展的“短平快”致富项目。为了繁育和推广吉龙1号百香果,2007年组建龙胜县吉龙果业示范园,当年繁育种苗近13万株,于当年在龙胜县及其周边的三江、灵川、资源、通道等县示范种植80多hm2,当年挂果57.33 hm2,占示范种植总面积的70%,鲜果产量15.0~22.5 t/hm2,产值2.4万~3.6万元/hm2。三江侗族自治县斗江镇思欧村坪冲屯2农户示范种植1.2 hm2,经该县农技部门测产验收,平均挂果22.4枚/m2,折22.4万枚/hm2,平均单果重达61.82 g,折合产量13 847.25 kg/hm2,按鲜果最低收购价1.6元/kg计,可获得产值22 155.60元/hm2。2007年该示范园繁育种苗50万~60万株,可供2008年扩种333 hm2左右。

4吉龙1号百香果配套栽培技术

4.1选地与开垦

应选择在 交通 较方便、有灌溉条件、背风向阳地带建园。园地可以是缓坡地、台地、平地和稻田,而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肥沃的砂壤土较为适宜。粘重土、紧砂土、冷砂土、沼泽地及易受冲刷的地块,须经改良后方可栽种。可全垦或穴垦。开垦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①利用旱地、平地建园的,要起垄,开好排水沟,以防园地渍水,引起涝害影响百香果根部生长。②利用罗汉果地改种百香果的,可直接利用棚架,以节省投资。③利用山地稀疏林和油茶残次林穴垦种植百香果的,可借助树木枝杈作棚架,树木间隔过大的可在其中间搭桩拉网。④利用房前屋后空地种植百香果,因其枝蔓四季常青、叶形奇特、花朵艳丽,既可美化庭院环境,又可增加 经济 收入。⑤与柑桔、桃李、杉松、毛竹、茶树等植物套种,可达到以短养长之目的。可在其林地初期空地中搭建篱笆、人字棚架套种百香果,不仅增加经济收入,还能为林地创造阴凉空间,有利于幼林生长。

4.2挖穴、施肥

定植穴距为(2.0~2.5 m)×3 m,栽植1 500~1 800株/hm2(生长茂盛的,可于第2、3年移栽到其他地块扩种,留苗900~1 050株/hm2)。穴的规格为60 cm×60 cm×60 cm,每穴施农家肥、沼渣12.5~15.0 kg、草皮土25~50 kg、磷肥0.5 kg、碳铵1.0 kg、硫酸钾0.25 kg,拌匀后覆土,2~3个月后定植。

4.3定植

应选在阴天或雨后晴天进行。栽植时要适当剪除老叶,将苗木从营养带中破袋取出,植入穴土中并理顺根系,注意,植株底部和根须周围10 cm不能接触肥料,以防发生肥害烧苗。栽后应及时浇定根水。如遇晴天,需连浇水3~4 d。用平地、稻田种植的,要理出蔸盘高出地面15~20 cm。

4.4搭架

百香果为蔓生植物,需要棚架支撑才能正常生长、开花、结果。搭架方式有平顶棚架式、直立篱笆式、人字形或门字形篱笆式等。一般高以2.0~2.2 m为宜。棚架材料可选用水泥桩、木桩和竹竿、铁丝、拉网材料等。

4.5果园管理

4.5.1追肥。新定植的百香果苗,前期追肥以氮肥为主,以促进植株生长。于定植后10~15 d根系开始生长时,追施0.1%稀尿素水或4%稀人粪尿、沼液。以后每隔10 d追施1次,每次株施腐熟人粪尿或沼液2.5 kg或复合肥0.1 kg。苗期施肥须离开植株根部20 cm,以防造成肥害。全年株施尿素0.30~0.35 kg、磷肥0.30~0.45 kg、硫酸钾0.60~0.65 kg,要求分4~5次施完。第2年于立春前沟施与磷肥堆沤腐熟的农家肥,在开花结果期间,每月每株用尿素和硫酸钾0.5~1.0 kg对水50 kg沟施1次。

4.5.2灌溉。百香果属浅根系植物,喜湿润,忌渍水,怕干旱。因此,要开好排水沟,防止果园渍水。同时,铺杂草保水。连续15 d不下雨时要灌水1次。

4.5.3土壤管理。冬季结合清园进行全园浅挖10 cm翻土,撒施石灰337.5~375.0 kg/hm2,然后用稻草、杂草、落叶铺盖植株基部或用地膜覆盖保温防寒,有利于植株安全越冬[3]。

4.5.4引蔓整蔓。小苗定植恢复生长后,每3~5 d抹芽1次,促使主蔓抽生、粗壮。当主蔓长到30~40 cm时,要及时插引蔓杆,并用小绳绑蔓,使藤蔓在牵引杆上呈螺旋状向上缠绕生长,引导主蔓上架。为了防止植株发生徒长,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当年挂果株率,可借鉴罗汉果打顶整蔓的做法,在主蔓上架后即断顶,让一级侧蔓走向呈左右均匀分布在架面上,以利于抽生二级侧蔓。一级侧蔓一般留4~6枝,8~15叶时全园统一打芽,促进二级侧蔓抽生。当二级侧蔓长到10~12叶时,再统一打芽,促进三级侧蔓抽生。为了不浪费营养,保证三级侧蔓尽快形成花蕾、早开花、多挂果,一、二级侧蔓上的花蕾及另外抽生的侧芽应及时摘掉。打顶芽的同时,每株用0.2%磷酸二氢钾喷施叶面。为了防止碰架上的枝叶过密、重叠,可允许1/3的枝蔓垂吊地面,形成立体挂果,但必须在距地面40 cm以上处短截。

4.6病虫害防治

4.6.1病害防治。危害百香果生长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疱叶病、炭疽病、疫病、茎基腐病。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不要选择种植过瓜类和茄果类蔬菜地建园,以防发生病毒病、疱叶病,如发现病枝、病叶,及时清除烧毁。②药剂防治。选用0.5%波尔多液或乙磷铝、瑞毒霉、抗枯灵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炭疽病、疫病、茎基腐病等真菌性和细菌性病害。

4.6.2虫害防治。为害百香果生长的主要虫害有果实蝇、红蚂蚁、白蚂蚁、螨类、蚜虫类、蝽蟓、蓟马等。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整地前,清理木质纤维物及杂草、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提早1~2个月挖穴晒土,用石灰消毒杀菌和中和土壤酸度。②药剂防治。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农地乐1 000倍液、乐斯本800倍液、螨即死2 000倍液及高效低毒的菊脂类杀虫杀螨剂防治。开花期间只能对水根施。

4.7适时采收

百香果一般在落果前10 d即果色变紫(紫果种)或变黄(黄果种)且稍有香味时,果实达到7成熟时采摘[4]。当果实 自然 成熟落在地上时品质为最佳,可捡新鲜落果。

5 参考 文献

[1] 王善云,许武华.百香果特性与丰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09(10):16.

[2] 陈高强,郎进宝,郭志达,等.百香果的 发展 与种植[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f10):103-107.

百香果栽培方法范文3

关健词香榧;发展前景;低产改造;丰产栽培

香榧为我国著名干果,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是集食用、用材、观赏、生态于一体的国家二级保护树种[1]。宁国市的香榧资源位居安徽省前列,过去宁国香榧的产量低且不稳,甚至几年不结果,人工种植也很少,现由于采取了低产改造和丰产早实栽培措施,使宁国市香榧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初步形成了以林业龙头企业带动,种植大户和农户积极跟进,大力发展香榧人工栽培和低产改造利用的良好局面。

1宁国香榧的发展前景

1.1资源状况

1.1.1资源分布。经调查统计,宁国香榧成年树有5.5万余株,其中甲路镇有近万株,其余主要分布在胡乐、万家、南极、霞西、青龙、方塘等山区乡镇,生长在海拔200~600m之间的谷地、沟边、山的中下部,与山核桃、毛竹及杂灌木混交在一起,在很多自然村边可见百年以上的大树,成散生或块状分布。

1.1.2品质。宁国市的香榧属于天然林,没有经嫁接改良,但是品质中上等的小籽长形榧和中籽长形榧在各个产区都有分布,其中甲路镇略多,总体上是口感一般的实生榧占多数。

1.1.3产量。统计资料显示,在1983~2002年的20年中,香榧最高产量在1986年和1995年,均达到240t,另有3年达到上百吨,其余年份产量较少,在产区各乡镇都有单株蒲包产量超过500kg的大树。产量主要来源于村落边上的大树,混交林中的成年树数量多但产量少。

1.2经营现状

长期以来,榧农缺乏管理技术,大批天然榧树林处于自然野生荒芜、靠天收状态,香榧的产量低且不稳,使榧农经营的积极性不高;香榧育苗及造林的成功率较低,经营周期长,制约了香榧的人工栽培;没有建立良种繁育基地,缺少优良种苗与接穗;采收及收购香榧子时不分品质等级、收购价格偏低;政策和资金支持及社会各方的参与力度不够。

1.3发展优势

1.3.1自然优势。香榧是红豆杉科榧属常绿植物,为高大乔木,幼时耐荫,成林较喜光,浅根系肉质根,适温暖湿润气候,喜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宁国市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皖东南山区丘陵带,天目山脉与黄山余脉在宁国市南部交汇,雨量充沛,土壤深厚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常绿落叶阔叶林相混交,林木生长旺盛,林地资源丰富,是香榧生长最适宜地区之一。

1.3.2经济优势。宁国市人工林有山核桃、板栗、毛竹、元竹、杉木等,是“中国山核桃之乡”、“中国元竹之乡”,是安徽重要的山区林业县市,经济综合实力及人均收入均居安徽省前列。省级林业企业詹氏公司是安徽省最大的山核桃加工企业,年销售量上百吨,从2004年开始发展香榧人工种植,现已有香榧育苗基地13.3hm2,香榧造林基地逾66.7hm2,野生香榧经嫁接改造少数已开始结果。

1.3.3市场需求。目前我国香榧面积和产量少,市场需求旺,供需矛盾突出,市场销售价格每500g已超过100元。香榧已成为目前经济效益最高的干果之一。

2低产林改造

2.1人工授粉

2.1.1授粉不良的原因。香榧雌雄异株,雄花在每年的4月中旬初成熟,雌花在4月中旬末成熟,花期往往不一致,还有雄树缺少、授粉期天气阴雨连绵等都可能造成雌花授粉不良,因此必须人工授粉,否则产量没有保障。

2.1.2授粉方法。将成熟雄花枝采集下来并立即放在室内阴凉通风处摊薄保管,待雌花成熟时用喷雾机将雄花粉15g对水10kg喷到雌花上。雄花与雌花的开放时间受各种因素影响往往每年都可能不一样,所以必须认真地做好花期观察[2]。

2.1.3授粉时间。人工授粉适期胚珠珠孔出现水滴,即在上午肉眼能见到“传粉滴”。最适于授粉的时间是在其出现“传粉滴”的第2~4天。确定最佳授粉期,是保证人工授粉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2.2保花保果

香榧落花落果比较严重,一般分为生理原因造成的落果(如授粉不良、树势衰弱)和病虫危害等原因造成的落果。5月中旬至6月上旬是落果高峰,采取人工授粉和在每年的4月下旬、5月中旬用喷雾机将爱多收、万果宝5 000倍液或复硝钾2 000倍液喷到树冠上,都能大大地降低落果率,增加产量。细菌褐腐病、蚜虫等均能引起落果,应及时进行防治。另外,及时、合理施肥增强树势也是防止落花落果的关键技术之一。

2.3科学管理

2.3.1土、肥管理。砍除林中杂灌,清理树桩和石块后挖穴,树冠内浅挖,树冠外深挖,冬季多施有机肥和腐熟农家肥,生长季节增施45% N、P、K三元复合肥3次,每次1~3kg/株。施肥时间:第1次在3月中下旬施催芽肥,氮肥比例可略大一点,同时可喷一些叶面肥及中微量肥料,如磷酸二氢钾、硼肥;第2次在5月中下旬施壮果肥;第3次于9月中下旬在香榧采摘后施产后肥,氮肥的比例应小一些。施肥方法是:树冠沟施覆土或撒施后垦复,肥料能集中施入根系上。提倡种植油菜、紫穗槐等绿肥,以施有机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以更好地改善土壤,促进榧树生长旺盛[3]。

2.3.2采收管理。严禁采果时乱打猛敲,损伤枝叶及幼果,要求上树摘果或让其自然落果。

2.3.3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作业道、树基部修小平台、排水沟与蓄水池等基础设施建设。

2.4人工嫁接

为实现优质、早实、丰产目标,必须对野生低产香榧进行嫁接,改换好品种。凡胸径25cm以上的野生香榧以保护为主,管理方便的可适当嫁接一部分;而对胸径25cm以下的(基本上是实行林业“三定”以后培养的),实行全面改造,嫁接优良品种,争取3~5年后结果。

2.4.1嫁接方法。小树以低干嫁接换冠为主,大树以高位主枝多头嫁接为主,应从树的上部开始,分2~3年完成,采用切接、劈接、插皮接,成活率均可达80%以上。

2.4.2接穗选取。从优良、健壮、丰产、稳产的三十至五十年生的雌树冠中上部采取或从优良采穗圃中剪取,应选取粗壮、充实、顶芽健全、有3个以上分枝的二年生枝做接穗。

2.4.3嫁接时间及接后管理。嫁接多在春季的3月中旬至4月上旬,接后做好保湿遮荫以及除萌工作,秋后要及时解除捆扎物。

2.5病虫害防治

2.5.1营林措施。适时清理灌木杂草,翻耕松土,种植绿肥,多施农家肥、有机肥,以促进树木健壮生长,提高抗性。

2.5.2物理防治。冬季及时清理烧毁枯枝落叶及病残果;用涂白剂进行树干涂白;在蛾类成虫发生期用黑光灯诱杀,以减少虫口基数。

2.5.3药剂防治。选用无公害农药如吡虫啉、苦参烟碱、菌毒清、梧宁霉素、甲基托布津等,适时对香榧细小卷蛾、香榧瘿螨、香榧细菌性褐腐病等主要病虫害开展防治 。

3丰产栽培

3.1造林地选择

应在谷地、山的中下部位选择坡度较缓、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地块,土质粘重、地形开阔的丘陵地不适合[4]。宁国山区的地形不开阔,阴坡和阳坡都可以种植,但在温暖迎风的阳坡生长好,而且结实性能好。

3.2整地与挖穴

山区不提倡全面整地,以水平带状整地为好,方法是沿水平线砍去和保留各2m宽的杂灌木,在砍去的地方进行块状挖穴和修作业道,保留侧方小灌木进行遮荫,这样既不影响造林作业和整地的质量,又有利于水土保持、苗木生长和节约经费。栽植穴宜大不宜小,长、宽、深以各不低于60cm的为好,大穴为将来根系生长提供必要的生长空间。

3.3种苗选择

实生苗生长较慢,15年后少量结实,嫁接能使香榧提早5年以上结果,因此种苗必须用二年生实生苗经嫁接培育2年的嫁接苗造林,要求苗木品种优良,根系发达、完整、无损伤,地上部分叶色浓绿,叶子硬实,手触时具扎手感,有大量分枝,顶芽饱满,嫁接口平整牢固,不见明显缢痕。在嫁接苗缺乏的情况下也可用二年生的实生苗上山造林,栽植成活2年后在造林地上嫁接。

3.4栽植

3.4.1栽植时间与密度。一般在早春3月初,气温上升,幼芽即将萌动时开始栽植。株行距一般为5m×5m,栽植375株/hm2左右,在地块上方另配置1株授粉雄树。

3.4.2栽植方法。由于香榧属于肉质浅根系树种,根系特别需要通气,所以香榧千万不能深栽,深栽是造成苗木成活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栽植时先将表土回填至穴内,保持苗正根舒,填土上松下实,底土铺于表面,用以保墒、防草。香榧苗应随起随栽,长途运输务必做好枝、叶、根的保湿工作。

3.5施肥

土壤肥力好可以促进苗木生长,也可以提早结实。以有机肥为根本,化学肥料为补充,复合肥应少量多次。施肥时可将深挖与施肥结合起来。香榧的根系对肥料反应强烈,如果肥料直接接触根系,会产生腐烂,引起苗木死亡,因此根系不能直接接触肥料。

3.6抚育管理

3.6.1栽植当年管理。重点是保成活,主要工作是做好遮荫、抗干旱及苗木保护工作。侧方保留小灌木、间种豆类作物、林地覆盖都是好办法。在水土流失不严重的地方可以合理间作,实现以种代管、以短养长。

3.6.2幼林管理。成活后要人工松土除草,1年2次,时间分别在6月和8月左右。根系深挖20cm以上,既可以改善土壤结构状况,促使根系往深处生长,又不伤害根系。化学除草省工省时,但是没有松土的作用,不提倡长期多次使用化学除草剂。

3.7整形技术

通过摘顶修剪整形,调整树势,可以促进植株提早结实,并保持高产稳产。

4对策与建议

4.1加强资源保护

野生香榧是国家二级保护树种,严禁乱砍滥伐,优良单株选取与雄树保护更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严禁破坏性地采集雄花粉。

4.2制定产业政策与规划

由于香榧生长周期性长,投入大,收益高,风险也大,因此需要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目标。政府要有政策与资金支持,要建设香榧示范基地,搞好香榧品种改良与引进,政府要给予香榧良种补贴。培育香榧龙头企业,引导榧农成立香榧专业合作社,加快香榧产业化进程。

4.3建立优良种苗繁育基地

目前,没有良种壮苗已是宁国市发展香榧产业的一个制约因素。建立优良种苗繁育基地是一项投入成本大、技术含量高、管理要求严、建设周期长、涉及香榧产业长远利益的大问题,必须以林业龙头企业为依托建立优良种苗繁育基地。

4.4加强科技培训与推广

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聘请香榧培育专家来讲课、现场指导、作技术顾问,让所有的榧农都能接受到科技培训,同时也必须派人到浙江香榧主产区实地学习取经,要多培养出本土的香榧管理专家。

4.5加大香榧低产林改造和人工丰产早实栽培的力度

争取5年内实现低改与人工栽培面积达到1 000hm2,实现年产值5 000万元以上。

5参考文献

[1] 韩宁林,王东辉.香榧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 郑金霞.香榧的栽培及抚育管理[J].安徽林业,2009(3):40.

百香果栽培方法范文4

关键词:郁金香;下延球;根系;生态习性

郁金香是百合科郁金香属类多年生球根花卉植物,学名Tulipa gesneriana,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纬33~48°中温带,喜夏季高温干旱、冬春低温多雨雪生态环境。郁金香在自然生长或人工栽培深度不够状态下,子球被光照射后普遍产生下延茎与下延球。人工栽培品种出现下延球对生产影响很大,由于下延茎与下延球的生长,使商品种球繁殖时间至少推迟1年。郁金香根系为不定根,根尖断后不能再生;根系生长期要求低温,高温根系生长受到抑制,生长缓慢,发育差根系短,影响植株正常生长,致使鳞茎变小,呈退化状态。研究郁金香下延球产生的机理与根系生长的生态条件,是我国郁金香种球生产迫切要解决的课题。郁金香在我国引种栽培时间不长,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引种驯化栽培,作为花卉观赏栽培,在我国从亚热带到温带与寒温带已普遍栽培,但对于郁金香下延球与根系生长发育生态因子研究较少,尤其对其下延茎与下延球产生的机理尚不明白。郁金香下延球产生机理与根系生态条件研究,选在郁金香原产地北疆的生态环境下进行,其所收集资料具有代表性与真实性,通过在郁金香原产地引种驯化栽培与种球繁育过程中,发现与观测研究下延球产生机理、根系生长与生境的关系。认识与掌握郁金香下延球与根系生长过程的生态条件,可在郁金香种球生产过程中种球贮藏期间、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等方面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自然条件

试验地位于乌鲁木齐市北郊三坪地区,北纬43°54′,东经87°28′,海拔高度653.5m。该地气候受北冰洋与大西洋气流影响,年均气温7.4℃,夏季6~8月平均气温24.3℃、春季4~5月平均气温14.9℃、秋季9~10月平均气温12.8℃、冬季漫长11、12、1、2、3、月为5个月,气温平均-8.26℃。年均降水量195.3mm,冬季占全年降水量的26.7%,为51.7mm,以固态形式降落,积雪厚20~30cm,11月开始积雪,3月中旬积雪融化。

1.2郁金香子球分级原则与标准

依据郁金香鳞茎鳞片数与具花芽与否,是其分级的原则与标准。通过鳞茎“休眠”后,对大中小不同鳞茎解剖观测,其鳞茎具2片鳞片的划分为2片级,不具花芽,为1龄子球,周长

1.3材料

选用郁金香品种阿波罗(Apeldoorn)1龄子球与2龄子球。

1.4方法

1.4.1室内试验。

1.4.1.1处理一:将夏季“休眠”期受到散射光照射的1龄子球,于11月23日分别装入垫有脱脂棉的2个三角瓶中,每瓶装4个子球,然后将三角瓶内滴入蒸馏水保墒,瓶底水深0.2cm,用薄膜封口,一瓶放入15℃夹层窗台内,另一瓶放人2~5℃的封闭凉台内,2个三角瓶均装入黑暗容器中,防光照射。

1.4.1.2处理二:将1龄子球与2龄子球分别装入2个高15cm口径7cm的玻璃瓶内,均用水培,自然光照。温度控制10~15℃,培养基质用水,栽培深度1~2cm,鳞茎均通过夏季高温“休眠”与低温春化处理,并受到散光照射。

1.4.2室外大田试验:秋季9月下旬将受到散光照射并通过“休眠”的1龄子球播种在土壤中,栽深分别为0cm、2cm、4cm、6cm、8cm、10cm。栽后即时灌水,入冬时再灌1次水,11月上旬地表开始积雪,直至翌年3月中旬,积雪厚20~30cm,耕作层温度0~-6℃。

2结果与分析

2.1郁金香根、芽生长与温度关系

郁金香鳞茎根、芽生长与温度的关系见表2,由表2可见,郁金香根的生长与温度高低有明显的差异,在潮湿生境下,鳞茎处在15℃,根停止生长,而芽的生长快,由试验前的2~3cm增长至6~9cm,下延茎未产生;在2~5℃潮湿生境下,鳞茎根与芽同步生长,由试验前的2~3cm分别增长至3~5cm,而且鳞茎萌发下延茎,长度达1.5~5cm。

2.2不同种龄子球对下延茎和下延球影响

1龄子球长出1片叶,萌发了须根,同时也长出10cm长下延茎,在其末端开始彭大,结出下延球;2龄子球长3片叶,萌发须根,但未长下延茎。结果见表3。

2.3不同播种深度对下延茎和下延球的影响

室外大田试验结果:鳞茎“休眠”期受散射光照的1龄子球,4月中旬将苗挖出,发现栽深10cm植株,生长了下延茎并结出下延球,只产生1个子球。栽深2~4cm也产生下延茎并结出下延球,每株可结出2~4个子球。栽深0cm1龄子球,到第2年早春3月23日地表积雪融化时,鳞茎已发芽,苗长3cm,并长出须根2条扎入湿土中,而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须根逐渐干枯,4月4日接着鳞茎长出1条下延茎0.2cm长,以后继续生长,随着表层土壤干旱,扎入表层土壤中的须根也随即枯死,唯独只有下延茎扎到10cm土壤中吸收水分与无机盐养分,最终在10cm深处结出下延球。结果见表4。

第1年生长的下延球扎到10cm土壤中,并结出下延球,夏季在土壤中“休眠”,这种下延球到第2年出苗并长大成熟,夏初茎叶枯黄时挖出观测,不见再产生下延球,由此可以证明:子鳞茎在10cm深处不受阳光的影响,而不再产生下延茎与下延球。

3讨论

通过上述一系列试验结果证明,郁金香子球下延茎与下延球的形成是郁金香鳞茎在“休眠”贮藏期未遮光,秋季栽培太浅或鳞茎在地表受到阳光照射而形成。如表5所示。

这是郁金香长期生长在夏季高温干旱与低温半干旱生境中的一种适应性能。未见光的子球人土10cm深不产生下延茎与下延球。下延茎伸长达到10cm长时不再伸长,而是在其末端开始彭大结出下延球。具花芽发育成熟的鳞茎,不论是2龄子球或是开花成球均不产生产下延茎与下延球;同时还发现郁金香子球在高温(15℃)下根的生长停止,也不产生下延茎与下延球,而茎的生长加快;而在低温(2~5℃)下根与茎同步生长,也是下延茎产生的最适温度。

百香果栽培方法范文5

关键词:有机栽培;富士苹果;果实品质;香气物质

中图分类号:S661.10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3)10-0063-03

有机苹果是根据有机农业原则和有机苹果生产方式及标准生产、加工出来的,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1]。有机苹果的品质和安全性要远远高于无公害苹果和绿色苹果,是苹果的最高标准,发展有机苹果是我国苹果突破“绿色壁垒”、进入国际高端市场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烟台地区有机苹果生产规模逐年扩大,通过有机认证的企业、合作社逐年增加。果实香气是果实内在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果实的风味起重要作用[2]。本试验重点研究了有机管理和常规管理果园内富士苹果的品质和香气成分差异,可为有机苹果生产和果品销售提供理论依据[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蓬莱市和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果园进行,该果园位于蓬莱市大辛店镇,面积近1 200 hm2,80%果园按照有机苹果生产要求进行管理[4,5],2011年获得有机苹果认证,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5%左右;其余部分按常规管理。2012年10月20日,在该果园有机管理区和常规管理区,随机选取20株树龄相近、留果量基本一致的烟富3号品种结果树,在每株树的树冠中部随机采摘套袋和不套袋的富士苹果各5个,各采摘100个果实,放入冷库保存,用于相关指标测定。

1.2 方法

1.2.1 常规果实品质指标在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果树育种实验室内测定。每份样品随机选取30个果实用于测量果实纵径、横径、单果重、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根据果实纵径与横径计算果形指数;利用GY-1型硬度计测定果实硬度;利用LB50T型手持式糖度计测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6];可滴定酸含量参照GB12293-90,用NaOH滴定法测定。

1.2.2 果实香气成分在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中心实验室测定。果实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和测定参照王海波等(2008)[7]的方法:每份样品取3~5个果实的果肉,迅速切成薄片并混匀,在10 ml样品瓶底部加入内标物3-壬酮(0.4 mg/ml)10 μl,准确称取6 g样品放入样品瓶中,用聚四氟乙烯丁基合成橡胶隔片密封。果实挥发性成分的提取与测定分别利用Perkin Elmer Turbo Matrix 40 Trap 顶空进样器和Shimadzu GCMS-QP2010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采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挥发性成分的定性方法:未知化合物质谱图经计算机检索同时与NIST05质谱库相匹配,并结合人工图谱解析及资料分析,确认各种挥发性成分;定量方法: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得各化合物相对质量百分含量,并选择3-壬酮为内标进行精确定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有机和常规栽培富士苹果常规品质分析

结果(表1)表明:果实的单果重、果形指数、硬度等指标无明显差异,有机果园套袋苹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常规管理果园的套袋果实;同期采摘的有机果园内套袋和不套袋果实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这可能是由于本试验所采收的试验果实较晚,套袋果实摘袋后均已充分着色和成熟。

2.2 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有机栽培套袋苹果果实中,检测出香气物质23种,香气成分总量为22.424 μg/g,其中酯类物质17种,总含量为20.424 μg/g;而常规栽培的套袋苹果中检测出香气物质22种,香气物质总含量为14.611 μg/g,其中酯类物质16种,总含量为13.412 μg/g,有机栽培苹果的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均高于常规栽培。烟富3号品种果实中的主要特征香气[8]2-甲基-1-丁醇乙酸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己酯含量分别为常规栽培的1.37倍、2.60倍、1.23倍、1.50倍和1.76倍。这表明,有机栽培有助于提高果实内主要香气物质的含量,改善果实的风味。

同时,从有机栽培果园的不套袋果实中检测出香气物质27种,总含量为32.077 μg/g,其中酯类物质21种,总含量为30.143 μg/g(表2);1-丙酸-2-甲基丁酯、丙酸乙酯、丁酸-2-甲基丙酯、甲酸环己酯、(Z)-2-己烯-1-醇乙酸酯和3-甲基-1-庚烯-3-醇等香气成分均未从套袋果实中检出;主要特征香气成分2-甲基-1-丁醇乙酸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己酯含量分别为套袋果实的1.44倍、1.63倍、1.60倍、1.63倍和1.48倍。有机栽培条件下,不套袋苹果中的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明显高于套袋果实。

3 结论与讨论

有机苹果生产符合现代社会的消费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市场规模的消费群体。我国虽然在有机苹果生产方面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有机栽培面积逐年增加。研究有机栽培模式下苹果果实品质和风味,对于推动有机苹果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9,10]。本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栽培模式下,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均明显高于常规栽培管理模式下的果实,有助于生产风味佳、品质好的果品。

苹果套袋在我国大面积使用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对提高果实外观品质、控制病虫危害、降低农药残留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套袋栽培显著提高了果园生产成本[12]。本试验对有机和常规栽培果园内套袋和不套袋果实品质和香气物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相同栽培条件下,不套袋栽培的果实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显著高于套袋果实,果实口感好。但实际调查显示,有机管理模式下,不套袋果实的轮纹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套袋果实,因此,要发展有机不套袋苹果还需进一步研究不套袋管理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参 考 文 献:

[1] 张 超, 李红涛, 张招喜. 我国发展有机苹果的必要性[J]. 果农之友, 2009,2:6-7.

[2] 李慧峰, 王海波, 李林光,等. 套袋对“寒富”苹果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4:117-121.

[3] 徐贵轩, 宋 哲, 何明莉. 有机果品 苹果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J]. 北方果树, 2008,6: 43-44.

[4]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有机产品(GB/T19630. 1~19630. 4-2005)[S]. 2010-02-01.

[5] 林建材, 赵胜亭, 宋秀英, 等. 烟台苹果质量安全管理及追溯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山东农业科学, 2010,10:21-24.

[6] 郭啸然, 李明月. 华帅苹果的引种栽培表现[J]. 烟台果树, 2008,3:32-33.

[7] 王海波, 陈学森, 辛培刚, 等. 几个早熟苹果品种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J]. 果树学报, 2007,1:15-19.

[8] 段亮亮, 田兰兰, 郭玉蓉,等.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六个苹果品种果实香气分析及分类[J]. 食品工业科技, 2012,3:50-53.

[9] 刘守贞, 王奎良. 烟台苹果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措施[J]. 山东农业科学,2011,9:126-128.

[10]杜宗绪, 张 洪, 张兆欣. 国内外有机果品生产技术概述[J].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4(7): 1334-1335.

百香果栽培方法范文6

【关键词】香樟;园林绿化;应用;养护

香樟为樟科樟属,原产我国东南部及中南部,朝鲜、日木也有分布。香樟大体以长江为界,南至两广及西南。香樟是优良的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特点是树干通直、枝叶茂密、冠大荫浓、树姿优美、四季常绿,因此深受园林工作者的青睐。香樟在淮北平原地区的扩大栽培应用需慎选立地条件,选用耐寒种源和亚热带北部地区培育的苗木,通过精细栽植、强化养护管理,确保其正常生长,只有这样才能使香樟在北方园林绿化建设中取得良好的引种栽培效果,发挥其应有的景观价值和生态防护效益。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城市绿化建设的认识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并且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近年来淮北地区种植香樟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作为重要的常绿观赏绿化树种深受人们喜爱,随着栽培不断扩大,目前其引种栽培已扩大至淮北周边(北至山东临沂)、长江中下游等地。由于香樟的独特特点,在未来的园林绿化中将作为重要的苗木之一。

1.香樟在淮北地区的应用

香樟在淮北平原地区园林应用状况是:在淮河以北地区的城镇绿化建设中,因为缺乏常绿阔叶树种,冬季园林景观效果不佳,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人们非常重视常绿阔叶树种的引种与应用。香樟是观赏价值很高的常绿树种,深受人们喜爱,在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各城镇都有不同规模的引种栽培,应用最多的是作为行道树,其中栽培规模较大的地区是阜阳生态乐园,栽培了近4 000多株香樟行道树,并且在住宅小区、学校、机构庭院及厂矿企业等,香樟作为庭荫树广泛应用,另外,还用于公园片林、风景林带等,在这些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防护和景观的作用。香樟在园林绿地中的配置方式主要有:(1)列植:大部分用于行道树栽植;(2)孤植:绝大多数用于庭荫树栽植,主要功能是庇荫、观赏,植于庭院、广场等;(3)丛植、群植:多用于公园、街头绿地栽植,可以作为主景,并且能发挥较好的生态效益。

2.香樟在淮北地区的应用中的问题

目前,香樟在淮北平原地区栽培数量不断增多,多数植株生长态势良好,产生了较好的绿化效果。不过,因为多方面的原因,有不少香樟栽后长势不好,有的黄化、甚至枯死,预期的生态防护功能和景观效应大打折扣,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2.1苗木选择不当

这个问题主要设计苗木的来源、规格质量两大部分。香樟属南方喜温树种,耐寒性较差,特别是小苗、幼树抗寒性较差;苗木来源于亚热带北部(长江以北)地区,通常其抗寒性优于中南部气候温暖的地区,但是淮北平原地区却选用胸径在8cm以下的小规格苗木,以及从长江以南地区调苗,遇到冬季低温时造成严重冻害。

2.2绿地土壤不适

园林土壤常常因城市建设混入大量砖瓦碎片、水泥、石灰等建筑垃圾,从而引起基质瘩薄,养分严重缺乏,保水性能极差,如果这样的基质不及时改良,香樟栽植后,会产生严重黄化,长期生长不良,另外地势低洼易积水、土壤粘重的立地条件也严重影响香樟生长。

2.3栽培养护不到位

没有按照园林树木栽培养护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栽植季节选择不当、栽后养分和水分管理不力、过度深栽、冬季没有有效的御寒措施等。

3.提高香樟园林应用效果的栽培养护技术

为了提高城镇绿化效果,充分发挥香樟的园林景观及其生态防护效益,在淮北扩大栽培应用的情况下,应加强养护管理,主要栽培技术措施如下:

3.1栽前准备

3.1.1良好的土地条件

选择在土壤条件好,背风向阳的地点进行栽植,禁止在庇荫和风口处栽植。栽植土应选择深厚、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黏质土壤。

3.1.2选择适宜的栽植时间

科学选择栽植时间非常重要,通过从外地引进栽植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以刚开始萌芽,树液流动时栽植为佳,最有利于香樟成活,时间大致在3-6月间。

3.1.3慎重引种

香樟是亚热带树种,北引栽培存在一定风险,因此应该慎重。为了确保引种栽培取得良好效果,还需要在充分考虑极端低温影响的基础上,关注微环境选择,以满足香樟的生态要求。

3.1.4科学选用苗木

为了确保苗木能较好地适应栽植地的立地环境,避免冬季低温危害,应尽量选用长江以北地区培育的优质苗木。苗木规格要求为苗龄为5a生及以上的移植苗,胸径不小于8cm,而且还要保留一、二级侧枝,切记不要全冠栽植,土球直径为苗木胸径的8一10倍、高度在40~60cm之间。

3.2栽植

在保证苗木规格质量的前提上,做到适地适树、精细栽植,并且在土壤条件不良时,应适当改良,必要时进行客土种植,适当施用有机肥,包括有机堆肥、草炭等,从而改善土壤性质,以便利于香樟生长。香樟栽植前一般都会对其进行断根#截枝#修叶处理,特别是所带土球大小,一般土球的大小为胸径的8-10 倍,对香樟枝干应适当疏去1/3枝叶,对截枝干的伤口,应及时用伤口涂抹剂涂抹。

3.3养护管理

3.3.1水分管理

香樟在移植过程中,因为受到土球规格的限制,根系容易在挖掘时受到损伤,导致吸收、维持体内水分平衡的能力大大降低,最终是树体因供水不足而枯萎死亡,所以,移植后的第 1次水要浇透,让土壤与根部紧密结合不留下空隙。一般要浇透水3次。原则是:见干见湿,不干不浇,浇就浇透,切忌积水,并且在5、6月份栽植时要经常向树干喷水保湿。

3.3.2抗寒防冻

对于新植3年以内的香樟,防寒抗冻措施直接关系香樟成活率。在11月中下旬灌溉越冬水,然后对根部周围进行培土,并用薄膜覆盖,四周覆土压实,保持根部地面温度;同时对树干捆扎草绳并包裹农用薄膜,草绳及薄膜应包裹到树干分支点。

3.3.3病虫害防治

黄化病是香樟的生理性病害,主要表现为植株新梢嫩叶呈黄绿色、黄色或黄白色,叶片薄而小,可以通过种植时换土,施用含硫酸亚铁的有机肥或喷施0.1%-0.2%硫酸亚铁等方法,提高土壤中铁的含量来进行防治。樟叶蜂是香樟常见的虫害,应重点做好初发期前准确测报,狠抓第1代幼虫发生初期喷药,可用90%晶体敌虫百1000-1500倍液防治,每隔10-15天喷药 1次.。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香樟终年常绿#树形优美#根系发达#吸毒抗毒性强,用香樟作为绿化树种,可以起到降低烟尘#清新空气的作用,而且香樟在风景区和森林公园中的应用经济价值高,又有良好的生态效应,所以,在淮北地区的应用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