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培训教育范例6篇

编导培训教育

编导培训教育范文1

2001年,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展起来,这次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都是前七次改革所不可比的。作为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标志性举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全国38个课程改革实验区全面推进。新课标承载着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具体体现,首当其冲的就是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及教育观念的转变,因此教师培训成为新课改中人们最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八年来,国家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由于各种原因,出版单位也陆续参与了新课程教师培训,并逐渐在其中担当起了重要角色。出版单位的参与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育行政部门培训的压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从更深层次看,出版单位取代教育行政部门而成为培训主体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全国的全面铺开,出版单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培训压力,以出版单位为主体的教师培训面临考验,为此,有必要对出版单位参与教师培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出版单位参与教师培训的现状

为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保证教师培训工作的质量,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对教师培训的组织实施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第一,教师的培训工作由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第二,为保证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制订有效、持续的师资培训计划,教师进修培训机构要以实施新课程所必需的培训为主要任务,确保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第三,做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要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首先应抓好对部级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级试验区教师的新课程培训工作,然后逐步扩大到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其他地区的教师;要从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任课教师培训抓起,然后逐步扩展到其他各年级任课教师。根据《纲要》要求,国家层面组织开展了部级骨干教师的培训,这些措施加强了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管理,促进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但是,随着新课程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开展,部级骨干教师培训的覆盖面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广大教师接受培训工作的需要。对于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来说,他们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国家要求必须对所有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进行培训,另―方面,他们面临着资金、培训人员的组织实施等方面的困难。为解决这一矛盾,由教材的编写出版单位代为组织开展的基层教师培训的工作模式很快在全国范围内普及起来。出版单位直接向实验学校发放培训通知,直接组织实施培训,当然培训经费也基本上由出版单位承担。在培训形式上,出版单位有的是聘请专家讲座(基本上是请教材编写者作专题讲座),有的是组织开展研讨会,还有的是以公开课形式组织开展所谓的“优质课大赛”,省市教研员、教材编写人员均成为了评课者。

对于承担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出版任务的出版单位来说,要想使自己出版的教材进入某一地(市),首先要对教师培训工作作出承诺。由于中小学教材的提供者已经由二十多年前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家发展到目前的八十余家,市场化的运作模式让出版单位不得不接受这一附加条件。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基层教师的培训工作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出版单位承担。

二、出版单位参与教师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出版单位承担教师培训工作不仅有悖《纲要》要求,且存在如下日益凸显的问题。

1 培训质量难以保障。教师培训是关乎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尤其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及时让教师准确掌握新课标的理念关系到新课改的成败。现实中,许多地方把教师培训当做了教材的“入市条件”,面对教育行政部门的强势和市场准入的苛刻条件,出版单位被迫承担了培训义务。但是,出版单位是企业或者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不是教育行政单位,两者在教师培训方面即便有些许利益或者责任的交集,也不可能完全重叠,因此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职责之一的教师培训工作不可能在出版单位得到完全的共鸣。出版单位自身没有培训义务,又限于自身教育培训资源的匮乏,很多时候仅是对教材使用进行培训,因此不可能达到《纲要》规定的培训要求,导致的后果就是形式主义的培训,甚至是变形走样的所谓培训。教材的使用培训和教师培训在内容和方法上截然不同,如果以教材使用培训的方式来做教师培训,培训的效果可想而知。

2 培训力量薄弱。出版单位在教材出版过程中承担组织策划、编校质量审核、编辑出版等具体工作,教材的内容主要由教材编写队伍承担。因此,出版单位更熟悉的是教材的编写体例、知识的结构、教科书的出版形式等,在教师教育方面的实践经验相对薄弱,缺少熟知教育教学规律的专业培训队伍,缺少对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型人才,更缺少熟悉培训规律和方法的专门人才。教材编写者虽然在培训中被奉为理论专家,但有时候他们只是某些学科方面的专家,并非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培训方面的专家。教师培训工作实际上已超出了出版单位的能力范围。但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出版单位也只能这么做,于是就出现了出版单位不讲教材体例却讲新课改理论,编者不讲编写理念和体系却讲教育理念,行内话无处讲,行外话硬着头皮说,但还被奉为教育理论专家的现象。

3 没有法定的培训主体地位。由于《纲要》并没有确定出版单位作为教师培训工作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出版单位也面临一些尴尬:由出版单位组织培训“师出无名”,有时很难得到学校和老师的配合。另外,由于教材使用单位的不断变更,出版单位很难在某一地区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长期培训;就单个地区来说,培训主体也存在着经常变更的情况,同样不利于教师培训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出版单位参与教师培训的理论探讨

随着越来越多的出版单位参与教师培训,更多的培训主体进入培训领域,出版单位参与培训

的理论依据的模糊和缺失带来了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首先需要我们对教师培训的相关理论内涵进行探讨,以解决在区分不同主体实施培训过程中对培训性质的误解,尤其是出版单位参与教师培训的属性,从而重新界定主体参与培训的理论归属、性质和依据。

1 新课程教师培训的内涵。教师是新课程建设的决定因素,在课程改革目标的达成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培训,广义地讲,指的就是教师教育,包括职前教师培养和在职教师培训;狭义地讲,专指在职教师培训,又叫做教师继续教育。具体来讲,它是指通过提供完整的、连续的学习经验和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的、学术的和人格的发展。通俗地来说,教师培训,就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和满足教育和课程改革对教师素养的要求,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在职教师开展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在职教师在专业、学术上和人格上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和提高。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培训专指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内容以及任务要求下,通过系统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针对教师素养提升和认知新教材展开的多种形式的专题学习活动。这项培训指向性强,目的明确,重在强调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对新课程的理解以及实际教学行为的改变。

2 教材的产品属性。有人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是公共产品,有人认为是私人产品,围绕教材属性的辩证关系,各种观点纷争。公共产品属于经济学范畴,是西方财政学的核心理论,它研究公共部门应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以及提供多大的服务,概括来说,它是指一种商品具有非排斥性和非争夺性。非争夺性是指一个消费者在对它进行消费时不得拒绝其他人对它的消费,一旦提供了这种商品,其他人就可以没有成本地同样进行消费,非排斥性是指任何消费者不能拒绝这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由于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不能够由个人决策来解决,因此必须由政府来承担。但是,教材是公共产品吗?某种程度上讲,教材具有一定的非争夺性,但是它不具有非排斥性,学校可以自主选择教材,尤其是在教材市场已经放开,教材种类丰富,消费者可以拒绝某类教材而使用其他教材的时候。所以,教材不属于公共产品。

既然教材不属于公共产品,因此作为生产此商品的出版单位就不能承担与公共产品相关的责任,只能承担在编写内容、编校质量和售后服务方面的责任。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部分,应当由国家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承担,这是《纲要》的要求,也是现实的呼唤,而出版单位作为非公共产品的生产者,不能够、也不应该承担这个责任。

3 教材使用培训和教师培训的区别。作为教材的生产者,出版者应对它如何使用进行培训,组织编写人员向教材使用者介绍它的编写理念、知识结构以及对使用者的要求等方面的内容。这种形式的培训类似商品出售后的使用培训。实际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教师的培训涉及教师对国家课程改革的理解、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培训的时效性关系着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专业化发展方向和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培训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因此,对教师开展的培训远远高于对教材使用本身的培训,教材使用培训仅仅是教师培训的一个方面,而不能用它来替代教师培训。出版单位作为商品的生产者,无法承担起对教师培训的重任,出版单位所进行的培训应该更多地侧重在教材的体例、结构、编写理念等方面,而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培训则更多地侧重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学技能等方面,不能局限于教材本身,要透过教材去领会更高层次、更深领域的内容。

4 培训主导和培训主体的关系。主导负责培训的全面工作,组织管理、引导、检查主体工作,主体要在主导的管理指导下具体实施培训工作。按照《纲要》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参与培训的高等院校等应该是培训的主体,而目前参与培训却没有主体地位的出版单位,只能称之为“伪主体”。

四、对新课程教师培训工作的几点建议

新课程教师培训工作必须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更新培训观念,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切实履行好教师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和评价工作。目前,教师培训问题已经受到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的重视,我们应从当前教师培训存在问题出发,按照国家对教师培训工作要求,探讨新的培训模式。

1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切实承担起培训的义务。《纲要》规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师进修培训机构要承担起教师培训的任务。针对目前出现的情况,要强化教育行政部门在教师培训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切实承担起责任,增加资金投入,加强管理和引导,制订长期和有效的培训计划,从源头解决问题。

编导培训教育范文2

关键词 高职 实践技能 实训教材 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而高质量的教材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实训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最重要的教学环节;相应地用于指导学生实践的实训教材,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就业能力方面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训教材建设工作,编写出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优秀实训教材。

1 实训教材建设的现状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共识。“职业教育既就业教育”,而实训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实训基地建设作为高职院校基本建设之一已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作为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特色、实现高职培养目标重要环节之一的实训,尤其是实训教材建设,却滞后于高职教育的发展,而直接影响学生职业素能的培养。因此,高职实训教材建设极为重要,迫在眉睫。

当前,实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各自为政;实训教材和实训大纲不规范,教材内容简单、结构不合理、实训特征不突出,且针对性不强;实训大纲缺乏严谨性、权威性,执行时随意性强、伸缩性大。教师缺乏相应岗位工作经验,实训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另外,因为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实训教材编写组织不力,尚不能形成体系,远远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发展。当前,我国尚没有成熟的、统一的、真正适合高职教育实训需要的实训教材,而教师临时编写,由于缺乏相应的参考资料,往往难度很大,且适合性较差。另外,有些高职学校并不重视实训教材编写,而造成实训教材缺乏。

2 如何建设实训教材

高质量的、适合性强的实训教材是提高实训效果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实训目标、实训设备、实训内容、实训环境、实训工具、实训要求、实训注意事项的全面说明,让学生对实训内容了解清楚,做到有的放矢,达到预期实训目的和效果。

(1)成立《实训教材编委员会》。学校要成立《实训教材编委员会》,由分管教学的校长担任《实训教材编委员会》组长,教务处处长担任副组长,各系(部)负责教学工作的主任担任委员,全面领导、规划实训教材编审工作。

(2)构建实训教材编写小组。各实训教材编审委员与各专业教研室主任及相应行业技术骨干组成编写小组,由校实训教材编审委员任组长,负责召集编写小组成员研讨本系各专业主要实训项目及教材情况,按专业列出目录并筛选出准备优先编写的实训教材及主要编写责任人书面上报《实训教材编审委员会》审批立项。

(3)确定实训教材主编。实训教材主编应具有相应课程丰富的教学经验及企业工作经历,学校或系应为实训教材的编写提供到企业调研的条件及政策,对参与实训教材编写的教师应适当减少任课工作量定额,编写工作量也应核定并给予适当酬金。

(4)制定编写大纲。实训教材编写工作首先应审定《教学大纲》,要明确实训目标、细化教学要求。实训教材要从企业实际岗位出发,结合学校实训基地具体情况进行编写,内容要细致、具体。

(5)完整性和独立性。实训是针对专业某项技能进行专门训练,它与有关理论知识紧密相联,有完整的教学内容、独特的教学规律和独立的教学目标。因此,实训教材应具备很强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且要与相关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虽然,实训是独立于理论教学之外的技能训练,其职业技能的培养是重点,但它必须在相关理论指导下,以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为基础。教学内容应与实际设备条件和实训环境相一致,具有可操作性。实训是模拟现场教学,这就要求实训教材内容同设备条件和实际环境相一致,尽量详细、具体;分阶段实时总结,巩固实训效果。

综上所述,为了尽快培养出能与实际岗位“零距离”对接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实训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是高等院校的三大基本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之一,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基本保证。实训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最重要的教学环节;而用于指导学生实践的实训教材,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就业能力方面尤为重要。针对如何建设高职实训教材提出观点,旨在不断提高高职实训教材的建设水平,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

基金项目:教育部教指委教学研究项目(DJZW09047)

参考文献

[1] 王增强,陈开君.高职实训教材建设的研究和实践[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42―44.

编导培训教育范文3

一、农广校是农民教育培训的主力军

农广校是全国唯一一个专门从事农民教育培训的完整体系。农广校与“三农”有着天然的联系,具有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以及费省效宏的显著优势,是培养农村基层干部、实用人才、致富带头人以及农民工的骨干力量,在农民教育培训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以四川省农广校为例,该校建校以来,累计培养各类农村人才75万人,开展绿证培训3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50万人,实用技术培训2 000余万人次。据统计,从农广校毕业的学员中,约有1/3的学员担任村社干部;1/3的学员成为农技推广体系的骨干;1/3的学员成为乡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种植(养殖)能手。

二、教育培训是重要的生产力

当今时代,知识的生产、积聚、创新、进步都直接依赖于教育的发展。教育培训使科学知识与人结合起来,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将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教育培训不仅是知识生产力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与知识要素一样,具有直接的生产力意义。可以说,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教育培训则是先进生产力的孕育基地和前导机制。对于科技文化素质不高,且处于边远地区的农民来说,教育培训更可以说是现实的生产力和直接的经济效益。如:四川省江安县农广校围绕当地竹业产业开展培训,在蟠龙乡通过讲解分析和现场技能培训,把竹片再加工为黄折后,使当地竹农每人每天收入从10多元增加到30多元,提高竹农收入3倍多。看到效益后,该乡60%的农户自发购买打竹机,编织黄折提高竹加工效益,并带动附近乡镇竹编产业的发展。农广校的技术培训得到了转化,变成了生产力。

三、培训教师是实现科学技术转化的关键

技术的转化需要对劳动者进行培训,而劳动者需要通过培训将科学技术进行吸收和消化。培训教师水平的高低,劳动者对技术是否能够理解、消化和吸收,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的发挥和经济效率,因此,培训教师是技术转化的关键环节。在实际工作中培训教师须具备综合的知识修养和较强的专业技能。

四、农民技术培训要建立规范的培训纲要

目前,各地开展的农民技术培训,除少数项目培训有统一的大纲和教材外,基本上使用的是当地自行编印的教材。各省、市、县在编印和使用自编教材的情况下,没有统一的、具有权威性和规范性的培训大纲,先进的生产技术、教学方法、产业发展趋势和导向等都无法建立在一个较高的层次和合理的范畴,因而培训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制定统一、规范、权威的培训大纲势在必行。制定农民技术培训大纲,既是推进农民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培训大纲应成为农民技术培训体系的指导性文件和农技推广部门、农民培训机构、农村专合组织以及培训教师开展科技培训的工作手册。

五、构建农民教育培训长效机制的设想

目前,涉农教育培训有农业院校、农技推广、农业科研及民办教育四大体系。但这四个体系基本上是各自开展工作,各自发挥作用,没有形成合力。客观上形成了农民教育培训在发展上的不平衡,资源利用上的不合理,教育功能上的不协调,技术转化上的不到位等局面。因此,构建农民教育培训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整合农民教育培训资源,推动其健康发展十分必要和迫切。

1.建立农民教育研发基地集中研究和开发农民教育培训的发展规划、资源利用、技术转化、政策扶持、资金投向以及效果评估、功能开发、对象需求、项目立项等方面的课题。

2.建立农民综合教育培训基地整合农广校、农技校、农技推广中心、农村成教校等教育培训资源,合理规划,统一协调,形成有效的教育培训体系。可以农业部门牵头,教育、财政、扶贫、就业等部门配合,统筹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县、乡两级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共同开展农民教育培训。

3.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平台通过建立互联网、专家热线、咨询机构、技术讲师团等平台,为农民提供政策咨询、科技知识、技术指导以及市场、就业信息等服务。

4.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基金通过各级政府安排农民教育培训经费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支持培训示范机构建设、农民创业以及组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和师资培训等。

编导培训教育范文4

一、盘活存量,让教师资源配置“优”起来

针对县域教师分布不均、学科教师分布不均的问题,__县采取多种形式,合理配置现有教师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建立教师双向交流机制。制定《__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均衡配备实施意见》,每年组织部分城区教师到乡镇缺编学校支教,选派部分偏远乡镇学校干部到县直、城区学校挂职锻炼。三年来,全县选派了672名教师下乡支教,选拔了58名优秀年轻教师到城区挂职锻炼。通过城乡教师双向交流,从教育管理和教学业务等方面,带动农村教师素质不断提高。

2.建立教师竞岗分流机制。根据山区学校分散和寄宿制学校多的实际,县编委增加了教学点和初小编制,增设了寄宿制小学保育员、完全小学和初中学校保卫人员岗位。同时,全县中小学校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4589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参加了竞争上岗。通过竞争上岗,125名初中落聘的年轻教师分流到小学任教,375名年龄偏大且不能适应教学岗位的教师,分流到学校后勤服务性岗位工作。

3.挖掘潜力,补齐师资“短板”。教师结构性缺编、民转公教师比例大等农村教师队伍的突出问题,是农村师资的“短板”。为补齐“短板”,__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深挖内部潜力。一是实行走教制,充分发挥专业师资作用。以乡镇中心小学或完小师资为依托,让体、音、美等学科专业教师负责区域内多所学校相应学科教学工作,保证每所学校开齐课程。二是采取执教制,充分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认真选择小学英语执教教师,加强培训,使原来没见过电脑、没学过英语的老教师都能熟练运用空中英语教学资源开展教学。老百姓生动地说,“校校建个接收站,上课围着电视转,教外语的却是门外汉。”三是实行流动教学,充分利用完全小学师资优势。根据少数学校布点分散和生源不稳定的情况,部分学校在学生低谷时每周把学生集中送到附近完小学习,上完一周课后,再由教师送到家长手中。原学校继续保留,教师即“看孩子”又“看房子”,待学生高峰期再稳定办学。

二、扩大增量,让教师补充源头“活”起来

1.招聘“补”。20__年以来,__县教育局积极当好县委、县政府参谋,在控制编制总量的同时,建立了教师队伍长效补充机制。坚持每年公开招聘一定数量的新教师,防止教师编制大起大落和教师队伍青黄不接,形成合理的老、中、青教师梯队。一是实行择优“补”,面向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公开招考,择优录用。二是实行定向“补”,所有招聘教师的编制指标一律分配到农村中小学校,考生报名直接到农村中小学,经考试考核被录用的,一律按定向报考志愿安排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并签订在农村学校任教5年的合同。三是实行对症“补”,招聘的教师编制指标向英语、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教师紧缺学科倾斜。

2.资教“补”。根据全县学科教师需求,结合国家、省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特岗教师)和“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资教教师)。三年补充教师132人,缓解了教师结构性缺编的问题。

3.支教“补”。制定《__县支教教师管理规定》,城区、城郊教师定期支援缺编乡镇学校一至三年,并将支教教师年度考核和绩效考核放在受援学校,与支教教师绩效考核补贴挂钩。同时,把支教与教师职称晋升挂钩。城区及城郊乡镇教师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必须具有一年以上的支教经历。县财政将支教教师交通费纳入财政预算,直接拨付受援学校。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支教的积极性。

三、提高质量,让教师业务培训“常”起来

__县启动实施了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建立以高等院校和县教师教育资源管理中心为依托、乡镇教师培训辅导站为

阵地,以校本培训为主要组织形式,以《中国教师教育行动网》和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以及现代远程教育为支撑的教师终身教育体系,优化培训环境,提高培训质量,保证教师业务培训常态化。

1.优化培训环境。一是建立__县教师教育资源管理中心。将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县教研室、县教科所、县教育装备站四个单位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形成服务全县教师教育的综合部门,负责管理全县教师教育资源和培训工作。二是实行免费培训。按规定将学校公用经费总额5%用于教师培训,每年预算教师培训经费120万元,制定《__县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管理暂行规定》,对参培教师实行了免培训费、资料费、住宿费,报销差旅费,补助生活费的“三免一报一补”政策,实现了教师培训由自己掏钱为政府买单的转变,增强了教师参培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拓展培训途径。一是走出去学。三年来,先后组织200多中小学校长和高中、初中教师赴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衡水中学、新洲一中学习考察,组织774名教师参加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训,选派3303名教师参加了国家和省、市组织的其它各类培训。开展“内学居峪、外学洋思”活动,在全县中小学校推广了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经验和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学模式。二是请进来教。先后聘请了全国知名专家丁榕和李湘蓉教授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班现场授课,邀请湖北省“老区支教行”7名专家来__讲学,邀请由省教育厅组织的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团来__讲学,聘请省教研室和江汉大学实验师范学院专家开展英语执教教师提高培训248人次。三是开展网上培训。先后争取了国家西部农村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和全国万名中小学班主任培训项目,培训班主任和教师1989人次。建立“中国教师行动网”__县工作站,19个乡镇中心学校和8所县直学校建立了网络培训,136所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建立了网络培训学习室,已注册并参加网络学习教师4689人。通过各层次的培训,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知识得到补充,能力得到提升。

3.提高培训质量。一是“按需培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开展了新课程培训、师德师风培训、骨干教师培训、薄弱学科教师培训、信息技术培训、远程教育应用培训、班主任培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等14项培训,每年县、乡两级培训教师7000余人次。特别是通过送教下乡、同课异构、联片教研、一帮双带等形式,培训小学英语教师,使一大批45岁以上的农村老教师走上了英语执教教师岗位,确保小学英语空中课堂顺利开设。二是严格管理,保证培训不走过场。制定《__县教师暑期培训管理制度》,对县内组织的各类教师集中培训,实行“凡培必考”,每次培训都统一考试,统一发证;实行“培考分离”,授课教师不参与培训结业考试工作,考试命题教师不参与授课;实行“局领导坐班制”,每期大型培训开班仪式,局主要领导都亲自到场指导,分管领导基本做到每天与学员一起坐班听课;实行“考勤与学分挂钩”,固定座位,对号入座,每天4次点名,旷课半天或迟到、早退4次的,学分为零;实行“结业成绩三挂钩”,即教师培训结业成绩与授课教师津贴和参培教师的职务评聘、培训经费报销挂钩。

四、激活能量,让教师工作热情“高”起来

1.整顿作风,增强教师战斗力。刹赌风,出台《__县教育系统禁赌规定》,提出了教师带彩娱乐下岗、干部带彩娱乐下课的强硬要求,有效遏止了歪风邪气的蔓延;治师风,认真落实师德承诺制度、师德宣誓制度、师德档案制度,开展“弘扬正气,树立新风”和“学英雄讲奉献,学法律讲政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评政风,组织开展“八查”不良作风活动、民主评议干部和学校活动、“提高执行能力建设”主题活动,维护了教育在人民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

2.动态管理,提高教师执行力。完善《__县教师队伍管理暂行办法》,实行教师编制三年核定一次制度,边清编边核编,清退在编不在岗教师;建立教师异动月报制度,切实加强对教师岗位的监管;严格实行教师病、事假请、销假制度;实行离岗教师限期归队通知书制度;坚持教师编制网上公开制度,受理网上投诉,接受社会监督;严肃党纪政纪,及时清除了教师队伍的害群之马。通过严格管理,全县教师令行禁止,提高了工作效能。

编导培训教育范文5

[找文章到文秘站 -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加强基层和基础建设

06年街道下辖的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全面调整,一批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中青年走上了社区工作岗位。利用这个契机,街道社教办协同各社区再次调整了社区教育工作组。选派学历高,责任心强、热爱社区教育工作的同志担任各社区的社教专职干部。街道社教办在区社教办的支持下,聘请王信芳主任到街道,给各社区的社区教育工作组成员进行社教工作培训,使他们对社区教育的意义、内容、方法和途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进一步做好社区教育工作打下基础。街道社教办还坚持双月一次的例会,既务实讨论安排具体工作事项,也务虚——学习有关文件、文章,交流工作经验。这些举措有力地加强了基层建设。各社区上报的社区教育工作计划、培训菜单和培训活动记录,清晰反映出基层建设的加强,带来社区教育工作新的突破和新的发展。

社区学校是街道社区教育的主阵地,在社区教育中发挥着龙头作用。06年街道社教办结合“社区学校能力建设”、“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和编写“__社区学校指南”,在调研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__社区学校办学章程,强化了9个教学点的功能,让居民群众更就近更方便地享受社区教育提供的培训服务。调整了兼职教师名单,充实一批更年富力强,学历文化更高的志愿者担任社区学校的兼职教师,提高了社区学校培训质量。这些在理论研究指导下的实践,使__街道社区教育基础建设迈出新的步伐。截止06年10月底的统计,参加社区学校培训活动的已达2.5万人次,是近几年最多的一年。

二、日常工作

1、教育培训

街道透过社区学校和9个教学点向不同人群提供了内容丰富的社区教育培训。优生优育培训,孕产妇受训率达98%。青少年法制安全教育在三所中小学共计开课12期,所有青少年都参加了培训。党、团员、街道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全部参加了党校的培训。718名下岗失业人员平均每人参加了二期技能培训。编织培训,使近50名妇女(多数是外来人口)在巾帼编织社获得就业。120名青少年参加了科技小制作,40名家庭经济有困难的青少年接受了电脑培训。近100名中青年聆听了玄武学堂第期七讲《创业与就业》讲座。10月份全民终身学习周,4000人次参与。由玄武医院__分院医生主将的十期健康教育反应热烈。书画、烹饪、插花让老年人在培训中体验了生活乐趣。特殊人群的教育得到高度重视,街道128名残疾人全部接受了政府买单的多种技能培训。刑释解教、矫正人员定期参加法制教育。街道社区教育提供的教育培训一如既往涵盖了各个年龄段、各类人群。

2、教育宣传活动

街道每逢节假日、中心工作推出,都会及时开展相应的教育宣传活动。如青少年假期进社区,暑期夏令营、老少共建活动。《我与和谐社会》演讲比赛、八荣八耻书画展。“__*功的本质”,“不让进我家”。__之春、之夏、之秋、之冬广场演出。法律夜市,健康咨询>文秘站:

3、理论研究

06年是街道理论研究成果高产之年。先后完成了子课题《加强新市区教育建设和谐社区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撰写了结题报告,正在等待鉴定;在调研基础上,写出了《社区学校能力建设》、《社区学校课程建设》、《加强社区教育队伍建设,促进街道社区教育发展》、《民间组织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等四篇论文。理论研究的成果已经并将继续对街道社区教育实践起到引领作用。

4、考核评比

配合区社教办两年一度的评选,街道06年将通过考核,评选出17名社区教育先进个人,2个社区教育先进集体。考核评比,在全街道范围内,全面审视近两年的社区教育工作,用先进促一把街道社区教育工作。

三、特色与创新

外来人口,或者说新市民的教育一直是__街道社区教育的特色。这一特色的形成,是__街情的需要(外来人口占街道总人口的62%),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如何使特色更彰现,除了以往成功的经验,成熟的做法、更需要创新。06年街道在特色创新方面主要从两个着力点下功夫。一是教育平台创新,二是教育模式创新。

教育平台创 新。以往外来人口教育,主要是通过街道社区教育学校这个共同平台实现的。今年我们在市、区的指导下,成立了“__新市民学校”和“华飞新市民学校”,为外来人口提供了两个专用的社区教育平台。在成立“华飞新市民学校”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预想不到的困难。华飞公司有3-4千名外来工,原以为成立新市民学校一定会受到公司欢迎。谁料想,由于外方的不理解,很快遭到拒绝。分管领导梁书记亲自跑了三趟,反复沟通,最后在公司中方管理人员的据理力争之下,外方终于同意,在工会架构下成立新市民学校,在街道辖区内的这两所新市民学校已经获市教育批准。我们有理由相信,为外来人口搭建的专用平台,一定能多可为他们提供更全面、更贴切、更便利的教育服务。

教育模式创新。__巾帼编社市一个以外来中青年妇女和下岗女工为主体的类似个体作坊的一个民营企业,成员与编织社保持较疏散的管理关系。但本身业务的需要,编织社必须对成员进行编织培训,蕴含巨大的教育培训能量。街道利用这一教育资源,为全街道下岗女工、外来中青年妇女和有需求的女性提供编织培训。几年来,编织社为街道社区教育做出了很大贡献。但编织社毕竟是赢利组织,提供无偿培训非常有限,以往的培训大多要政府买单。这种教育形式,限制了培训面的大规模拓展。街道社教办抓住社区教育示范项目的推出,在教育模式上大胆创新。一是将巾帼编织社打造成学习型组织,培育企业文化,以此规范编织社的管理,提升竞争力,取得更大经济效益,让编织社有更大的热情支持社区教育。二是在各社区成立公益性编织分社,广泛吸纳有需求的妇女朋友加入分社。分社由社区教育志愿者担任负责人,聘请总社人员对分社负责人进行有偿编织培训,然后由分社负责人对分社成员进行培训。教育形式的创新,势必极大扩展受培训面,让居民群众,特别是新市民得到更多实惠。

编导培训教育范文6

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任职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任职教育是指使受训对象获得特定军事任职岗位能力的职业教育。要充分认清任职教育在军队院校教育的主体地位,通过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完善军队任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强化教学效果,为培养更多合格的军事人才,生成和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作用。

2.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在德国已经被普遍接受和推广,是职业教育新范式。职业教育被认为是德国二战后创造经济奇迹的“秘密武器”,而行动导向教学范式被誉为德国职业教育的“锐利工具”[1]。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也在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成果显著。

行动导向法是指以行动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目的是针对现代职业的复杂度,通过独立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它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展现锻炼,形成职业能力。行动导向教学的方法主要有:实习教学、案例教学、模拟仿真教学、启发式教学等。

2.1模拟仿真教学

利用模拟仿真软件进行程序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通过模拟仿真器材进行技能训练,获得感性知识和技能,最后通过实装训练验证,从而达到类似实装训练的教学效果。

2.2案例教学

通过对案例呈现的具体典型情景进行研讨,培养认识问题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实习教学

从事实际工作以获取直接经验,提高某种职业技能,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启发式教学

运用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传授知识,使学生主动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

以上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可依据课程设计灵活使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3.现行任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3.1教员的问题

3.1.1教育观念陈旧

传统教学最显著特征是教员教、学员学,教员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转型过程中,教员依然习惯用学历教育的眼光看待学员,用陈旧的思维方式开展任职教育。

3.1.2教学方法僵化

任职培训对象通常是接受过正规中等或高等教育,具备相应的学历和专业素养的学员,本着军事任职岗位的需求进行岗前培训。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手段,不利于学员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

3.1.3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弱

教学内容的实践性要求教员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其自身的素养存在岗位任职指导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及创新能力不足问题。

3.2学员的问题

任职教育对象的多元化,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主要表现在任职岗位、专业和基础知识等的差异。目前多以大班形式开展教学,缺乏层次性。

3.3教材的问题

院校转型后,任职教育教材还在沿用修编过的学历教材,任职教育特点不突出,缺乏培养学员创新能力的内容,不适合任职教育。以当前使用的《飞机维修技术》教材为例:理论偏深,不适合较低层次士官学员的学习;针对性不强,不同机型的学员使用同一本教材教学,导致学、用脱节。

3.4实训装备的问题

任职教育培训还存在实训器材老旧、新增装备较少和信息化训练手段匮乏等问题。

4.行动导向教学法实践

4.1强化任职意识,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任职教员实践教学能力

4.1.1强化任职意识

任职教育是培养岗位任职能力的教育。因此教员应转变观念,确立岗位任职能力教育理念,将授课从“传授”向“引导”转变,强化任职意识。

4.1.2多样化教学方式

学员的层次性决定教学方法必须灵活。任职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岗位任职能力,因此应根据学习的情况,灵活实施“实习教学、模拟仿真教学”教学法开展教学实践。

4.1.3丰富任职经历,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任职教育强调拟任岗位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偏重实践性。针对任职教育特点,坚持持证上岗,达到“双师型”要求;同时选调优秀技术军官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丰富教员层次。

4.2明确岗位任职特点、需求,确定培养目标

任职院校的学员有高中、大专、本科等文化层次。高中层次专业素养较弱,在进行实践教学时,要根据其需求,采取激励机制,运用实习教学法因材施教,注重学员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大专以上学员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以解决任职岗位难题为目的,搭建信息化专业技能培训平台,采用模拟仿真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方法,调动学员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重点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3构建适应任职教育的教材体系,完善教材制度建设

4.3.1搞好顶层设计,构建系统配套的教材体系

按“任职教育专业教材体系”建设思路和“基础、专业基础以选用军队统编教材或其他高等院校高水平定型教材为主,专业课程教材以自编为主,选用与自编相结合的原则”,做好教材建设的顶层设计。通过教材编写和评审,建立适应任职教育的教材保障体系。

首先教材内容符合任职教育特点。任职教育以任职岗位为牵引,根据任职特点,教材的内容强调实用性和拓展性,既要简明实用,又要科学合理,使学员较好地掌握任职岗位技能和素养。其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适应任职教育需求。最后教材的形式多样,内容灵活。教员要根据任职教育的教学内容,编写(或制作)教科书、实训指导书、多媒体软件等,把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理论及时吸纳到教材中,充分发挥其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2]。

4.3.2科学论证统筹规划,加强和完善教材制度建设

首先任职教育教材建设要“面向岗位、贴近实战”,适应任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总体趋势,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其次根据任职教育特点,制订好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最后加强教材编写队伍建设,组建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学术水平,以及具备消化吸收新知识的人才编写队伍,确保教材的编写质量。

4.4构建新型的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实验(习)场所

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方法要求培养学员岗位任职能力的理想状态是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进行授课。这就对任职教育院校校内、外实验(习)场所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4.4.1明确实验(习)场所建设的重要地位

任职教育强调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在统筹安排、适应发展的前提下,加强实验(习)场所建设的主动性,促进信息化教学条件建设,提高教育技术保障能力,使装备保障工作走在教学的前面。

4.4.2构建新型实验(习)场所

实验(习)场所以培养学员岗位任职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是创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摇篮。我们必须加强对实验(习)教学的研究,建立新型的符合任职教育发展的实验(习)、实训基地的教学保障体系。针对任职教育对教学保障要求高、实训需求大的特点,在校内重点建设适应军队任职岗位所需的高仿真的实验(习)中心,校外开展定量实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