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的养生保健范例6篇

中老年人的养生保健

中老年人的养生保健范文1

 

"气功"者,古时称之为导引,又有人把导引这两个字解释为"导气令和,引体令柔",也就是通过气功的锻炼使气息和顺,肢体柔和。导引一般包括导气、引体、按跷(按摩拍打)等内容。它作为我国传统的健身术和养生益寿法之一,通过调身、调吸、调心等方法,来调整精、气、神的和谐统一,使身心融为一体,营卫气血,百脉通畅,脏腑和调,从而做到"练经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长期系统的锻炼,可使精足、气充、神全。同时气功作为我国医学的宝贵遗产之一,气医不分家,气功作为医学的补充,而医学为气功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练习养生气功八段锦的中老年人群。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在大量阅读养生气功八段锦资料,期刊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

 

1.2.2访谈法 与气功练习者进行面对面访谈,收集练习心得。

 

1.2.3观察法 对能够坚持的30位常年练习八段锦的中老年人进行跟踪观察。

 

2八段锦的养生特点

 

2.1八段锦属于古代导引法的一种,是形体活动与呼吸活动相结合的健身法。活动肢体可以舒展筋骨、疏通经络,与呼吸相合,则可行气活血、斡旋气机。运动强度和动作次序符合运动学与生理学规律,其动作柔和缓慢,圆活连贯。它是以腰脊为轴,带动肢体运动,上下相随、节节贯通、松紧结合、动静相兼、神与形合、气寓其中,动作与动作之间,充满对称和谐,体现内实精神、外显安逸。

 

2.2"八段锦"防病治病的功理与作用 "八段锦"功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如果经络阻隔、气机不畅,则导致津液凝滞而成痰饮、痰湿、血行不利而成血瘀,同时气郁影响津液的输布,造成阴津亏虚,百病由此而生。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就是这个道理。"八段锦"新功法每个动作根据经络循行起终交结规律,突出体现逢练必旋、逢功必绕的特点,这样缓解了末梢小血管痉挛状态,改善微循环,从而达到通经活络的目的。经常练习"八段锦"可以疏通经络,消结化瘀,增力补钙,保津益气,减脂降压,畅通气血,疏筋柔体,强体增智。中医认为:心肺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腰;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而手臂的屈伸有助于对肘部的刺激,从而起到畅通心肺经络的目的。躯干运动可以刺激大椎、命门和任督二脉,以达到固肾壮腰之功效;下肢运动则可刺激足三阴三阳经,以达调理脾胃,疏肝利胆和固肾健腰之目的。

 

3结果

 

八段锦对中老年人养生保健的生理作用。

 

3.1八段锦对运动系统的作用 人进入中老年期,各种代谢功能开始降低,身体各器官进入一种慢性衰老状态,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自然生命过程。但通过积极的运动,可以延缓衰老的进程,经常练习八段锦,可加强关节的弹性、灵活性、协调性,使筋脉保持韧性。对防止老年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骨质增生,以及关节周围的肌肉萎缩、韧带松弛、关节强直、关节滑液减少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3.2八段锦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八段锦是一种柔和缓慢、内外结合、延绵不断的全身匀速中等程度的运动项目。八段锦的松紧结合,使血管在一张一弛的运动过程中,促进血液的流动,增强心肌能力,增加血氧的代谢,从而降低血压,血脂水平。通过八段锦的长期练习,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大大推迟中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老化过程。在练习时,心肌的耗氧量增加,对血液循环的要求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心脏的负荷,与此同时,心脏冠状动脉循环血较平时增加,保证了心肌氧气和营养的供应。长久的练习,心肌的收缩能力,心脏的负荷能力都相应得到提高,发生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几率大大减少,提高了生命的质量。

 

3.3八段锦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八段锦的练习要求松静自然、舒展大方,全身放松的入静状态,可促进大脑入静、放松,使全身处在一个良性意念之下,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起到一个镇静作用。经常练习,可以预防大脑衰老,加强大脑皮层神经的兴奋性、均衡性、灵活性,延缓脑动脉硬化进程,有效地延缓中老年人脑细胞的萎缩,改善健忘、失眠、易怒等疾病。

 

3.4八段锦对呼吸消化系统的作用 练习八段锦,主要采用逆腹式呼吸运动,强调呼吸要"细、长、深、匀。"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呼吸肌的力量、肺的弹性支持结构逐渐减弱,导致肺的通气、换气功能下降,运氧能力低下。通过八段锦特有的呼吸运动,可以加大膈肌的上下运动,同时牵动腹肌参与。一鼓一荡,对心肺,对腹腔器官都产生按摩运动。

 

4结论

 

八段锦简单易学,运动量中等,适合于能够自主运动的各个年龄层次的人练习。它是以身体活动为基础,以意识为主导,内外结合的一项普及型运动项目。强调意神结合、力气结合、气血结合

 

4.1"神静体松"是身形的总要领,它可以使练习者主动将日常之思虑活动放下,处于安 静,无思无虑状态,把注意力收回到自我的整个身体中来,使身体放松,处于气血融融,活泼自在的内外协调统一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使大脑皮质活动抑制,全身骨骼肌张力下降,大脑皮质下中枢处于自律调节,通过植物神经性使分步广泛的脏腑组织功能协调统一,回归到最佳状态。

 

4.2"意轻、息微"的呼吸吐纳要求,使练习者在练功的过程中,缓和的形体动作与呼吸吐纳相结合,轻松自然,和缓有序。呼吸吐纳时,广泛的呼吸肌参与运动,而呼吸肌的缓和节律运动又调节了全身躯体肌的运动,达到"气"与"力"的和谐统一。

 

4.3"松紧结合"的运动方式,使骨杠杠的刚性运动、肌筋束的弹性运动、体液在肌肤中的流体运动达到协调统一。增强了肌筋的韧性、弹性,骨骼的刚性也得到增强,大大提高了中老年人的平衡性,协调性。

 

"八段锦"虽然一招一式都对应有一定的脏腑,或三焦,或脾胃。但是,它从中医学角度,从整体出发,讲求整体观。通过"调身"、"调息"和"调心",在生理上疏通人体经络,保证人体气血畅通,具有保精、养气、存神的作用;精、气、神是人体生命中的三宝,也是免疫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在心理上还可调节改善人们的不良心理状态。由于以上作用,使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成为机体自稳的整合,对防病治病、延年益寿起到积极的效果。从而对老年人更加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中老年人的养生保健范文2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在湖州社区内随机抽查16个社区居委会和10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

1.2 调查方法 对随机抽查的社区居委会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一次普遍性的抽样调查,有效问卷106份。

2、结果

16个社区中60岁以上老人总数占该社区常住总人口的比例均在8%以上,其中各社区的独居老人占该社区60岁以上老人的比例有9个社区超过了5%。无退休金者占40.6%.无养老保险占49.1%,与老伴一起生活的占50.0%,有老伴的占70.8%,对年龄大担心的占57.0%,参与晨晚练的占21.7%+喜欢聊天的占23.6%,出现“三高”、中风等的占50.0%。

3、讨论

3.1 改善退休养老保险制度 调查分析表明:没有退休金和养老保险的老人比例明显较高,这与近年来许多农村老人移居城市有一定的关系,呈现出“未富先老”的情况,政府应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对退休养老保险制度实行专业化、社会化管理,从而可以带动其它社会保险事业,如卫生保健保险、待业保险、事故保险、财产保险、人身保险等广泛发展起来。退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行,不仅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能改善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推动社会进步。

中老年人的养生保健范文3

营养健康消费全面升级

中国2011年人均GDP达4283美元,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我国居民的消费方式进一步升级,营养健康食品的购买能力大幅度提高。特别是近20年来,我国营养保健品的消费增长保持在15%~30%之间,远高于发达国家13%的增长率。

消费群体将不断扩大

保健食品的消费,不仅仅是疾病人群的消费,亚健康、健康人群都在消费,同时,保健品从自用消费到送礼,将保健品作为礼品消费的比例超过10%。未来,健康人群对保健品的消费,可能比慢性病或患病人群的消费更值得关注。

同时,保健品消费已经从中老年消费人群为代表,逐渐转向全民保健消费上来,其中,包括公务员、律师、公司高管和职员等。

通过对60多个核心城市调查,2011年吃过营养保健品的消费者,比2010年上升了18%,这就意味着接近2.5亿人都使用过营养保健品。据统计,中国保健品2010年生产总值9600亿,预测15年后,可达到25000亿。

慢性病高发助推保健业

当前慢性病已经成为居民第一大死因。第六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的一组数据显示:高血压病人从2002年到2010年增长了4000万人;糖尿病从2007年的3000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9700万人,前期糖尿病约1.48亿人;2010年超重有3亿人、肥胖1.2亿人。当前,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已经成为生命的四大杀手。慢性病发病率的持续增长,扩大了保健行业的潜在发展空间,使营养保健品的市场需求出现跳跃式的增长。

人口老龄化扩大了市场需求

我国预计将在2026年至2027年进入“老龄社会”,人口老龄化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在需求。

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口约1.77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与2006年底相比年均增长约800万人。到2050年,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占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三成,劳动力人口与老年人口比将由2000年的10:1下降到2.8:1。目前,我国城乡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9%。并且,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余寿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带病生存”状态。

预计到2015年,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000万人,这将为我国保健品、膳食补充剂行业提供无限商机。

卫生部副部长尹力表示,我国高龄老年人多,带病生存时间长,医疗费用昂贵,同时,老龄高龄化趋势,也促使我国膳食营养补充剂消费高速增长。

构建健康产业核心地带

中老年人的养生保健范文4

论文关键词:健康;老龄化;价值

健康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要素,提高人口的健康水平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投资。在当今中国经济相对落后,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人民还不十分富裕的背景下,面对21世纪老年人口数量急剧增长和比例迅速提高的老龄化社会,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国民的健康状况,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努力实现健康老龄化,不仅可以化解人口老龄化给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利于减轻国家、社会和家庭的负担,也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愿望。

一、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人口老龄化标志着社会的进步。在当今世界,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但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却是在我们的经济发展还相对落后的条件下悄然来临,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

1.老龄人口数量多、发展快。在21世纪前40年内,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将由2000年的7逐渐攀升到2010年的8.38,2030年至2040年,会快速上升到20.9[1](P1)。世界银行预测,法国老年人口从9增加到18,用了140年,而中国将用不到40年,老年人口的数量从2000年的9000万上升到2040年的2.9亿。2050年,60岁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占全国人口的1/4,达4亿之多,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4。

2.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健康状况不佳。从几次全国性较大规模调查反映的数据来看,我国老年人口中带病带残,不能自理的比例相当高。1987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调查表明:健康状况较差的占26.9%;199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老年人在60岁以后的寿命中约有60~80的时间是在带有各种慢性病的状态下度过的。

3·老年人的分布城乡之间差异较大。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据2000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有8.0739万农民,城镇只有3.79亿人口。按照65岁以上人口7的比例推算.在农村大约有5652万老年人,约为城镇老年人口的2倍。加上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一些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逐步向城镇转移,进一步加大了农村老龄人口的比例。

4人口老龄化与低生育水平同步进行。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快,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计划生育工作降低了人口生育率。在我国总和生育率降到更替水平以后,党和国家根据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作出了继续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这意味着我国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稳定低生育水平与人口老龄化同步进行。

5.人口老龄化是在家庭功能弱化的条件下出现的。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竞争的激烈和工作节奏加快,家庭中子女个数减少农村青壮年外流以及人口城市化发展,家庭规模在变小,家庭的养老功能在弱化。老人与子女共同居住的概率在下降,子女对于老人的照料、护理愈来愈少,尤其是农村老人养老问题更加突出。

6.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社会养老保障是国家依法对老年人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它包括老年社会保险、老年社会福利、老年社会救济.而老年社会保障是它的核心。目前.中国的正规养老保障覆盖范围还只限于城镇职工.且主要是城镇正式就业的职工.而广大农村居民没有包括在内.占老人65却又无固定收入的农村老人.国家的社会保障几乎为零。

二、人口老龄化的负面影响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有其自身特殊的特点.其对国家、社会和家庭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1.人口老龄化会改变人口的抚养比。人口老龄化与严格控制人口出生率同步进行,在老龄人口不断增加的同时,适龄劳动力数量受到影响,从而改变人口的抚养比。据人口年龄结构预测表明,1999年中国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3.74%,2000年为15.6%.2025年为29.46%,2050年抚养48.49%。总抚养比也从2025年的59。5%上升到2050年的76。8%。可供使用的适龄劳动力资源不足,被抚养人口的增加,势必影响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人口老龄化影响国家资金的投入。中国老年人口发展快,数量多,加之中国老年人健康状况差,自身的衰老与患病率、致残率高,从而导致老年群体对社会的需求增加。疾病还会使一些老年人及其家庭致贫难于脱贫、重新返贫,国家不得不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老年人群的医疗、养老、社会福利及救济,用于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投入不足,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人口老龄化要求国家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发展,老龄人口的急剧增长.为了满足老年人群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需要,就必须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以“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医”为目标.积极发展老年福利、老年教育、老年文化、老年卫生、老年体育等事业,以解决老年人的经济供养、文化娱乐、医疗保障、护理照料等问题。这也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4.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老龄问题将会对社会助老支持提出更高的要求。从家庭角度来讲,稳定低生育水平意味着子女减少,家庭结构小型化。其结果.一方面老人数量上升,照料需要增加;另一方面,子女减少,家庭养老资源形成了供求关系的不平衡,老年问题包括多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经济供养和生活照料.在中国未富先老 和强调家庭养老功能的环境下,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将会加大老年问题的压力和严峻性,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口多,健康状况差,无固定收入,而农村青壮年又纷纷外出打工挣钱,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更加突出。这将会对社会助老支持提出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发展以社区为中心的各项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事业,以补充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从而成为中国21世纪最重要的社会问题。

三、营造健康老龄化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球共同面对的一大难题,而我国不仅是世界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面对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差和尚不发达的背景,积极营造健康老龄化,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给国家、社会和家庭造成的负担和压力,这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实现健康老龄化是实现“五个老有”的老龄工作目标的需要。健康长寿的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强,不仅对社会、家庭照料的需求降低,还能力所能及地从事一些社会劳动,增加个人收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健康的身体又是老有所学的基础保证,老人通过学习,发挥其参与生活的潜力,满足了老人参与社会的心理需求.实现了老人的自身价值。老人身心健康.心情舒畅,老有所乐.健康的身体也使老人对社会医疗保障的需求降低,最终实现老有所医。

2.营造健康老龄化有利于缓解老年贫困。营造健康老龄化,需要关注全社会每个公民生命全程的健康。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对于贫困的缓解具有重要作用,帮助贫困人口走向富裕的决定因素在于迅速提高他们的素质,这其中也包括健康水平。陆杰华对四个县的研究结果表明健康人口与非健康人口的家庭经济收入有明显的距离,有成年人患病的家庭收入比健康家庭要低30~40%。1998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在农村地区贫困户中,疾病为最主要致贫原因的占22%左右。

3·营造健康老龄化,有利于弥补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完善和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不足。老年人健康状况是决定老年人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老年人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是总人口平均水平的3~4倍.而这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又是引起老年人残疾和自理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使得老年人对医疗、经济、护理照料的需求成倍增长。济南市曾对老年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过一次调查,排在首位的是医疗保障(占34.53%),其次是就医就诊(占26.79%),再次是及时发放退休金(占25.79%)。胜利油田曾进行过一次抽样调查,老年人对“上门服务”的需求占70.79%健康的老人不仅对社会医疗、就医就诊的需求减少,且生活相对能自理,既能帮助子女料理家务,还能发挥余热,从事社会劳动,增加个人收入,不仅能减轻社会医疗保障负担,以为促养,又能减轻当今家庭的赡养、护理负担。

4.营造健康老龄化,降低被抚养人口的比例,增大物质资本的积累和投入。老年人拥有健康的身体,是老年人再就业的基础。老年人再就业是为了满足自已的生存和物质精神需要。发挥余热的同时,能避免老年贫困。同时由于白食其力,降低了劳动力负担系数,减轻了社会负担,填补了适龄劳动力的不足。老年人拥有健康的身体,对医疗、护理的需求减少,节省了因健康状况不佳而需要护理、服务、医疗等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增大了物质资本的积累和投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四、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途径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人口的疾病谱和死因谱由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为主转向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导致残障、威胁生命的主要疾病E73(P56)。部分地区曾对65岁以上老人的健康状况做过调查,一般均患有3~4种甚至l0种以上疾病,完全健康无病的是极少数,而且患病率有逐年增高和年轻化的趋势。这些疾病对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的威胁尤其显着,因此研究健康老龄化的途径有很重要的意义。

1.首先要强化全民健康意识,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许多慢性病尽管显形于老年阶段,实际上起源于中青年时期,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随着岁月不断积累的结果。与药物相比,普及健康教育,提高防病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早期检查、早期诊断更为重要。同时,还要转变医疗服务模式,制定新形势下的预防保健卫生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作用,将预防、保健、康复教育放在首位,以提高2l世纪老年人口的生命质量。

2.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体国民的健康水平,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措施。健康老龄化与生命的整个阶段紧密相联,老年阶段的顶部健康主要的还应从“底部”抓起,需要全程的健康保障才能实现。因此,2l世纪老年人口的健康需要关注全体国民的健康.主要是通过运动,提高并改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缓解机体的衰老.增强体质.提高肌体免疫功能,增强肌体的抗病能力。尤其是中老年人,生理机能逐渐衰退,各种慢性病接踵而来,更需要坚持健身运动。

3.发展老龄产业.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主要内容。发展老龄产业.在服务于“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同时,将“老有所为”确立为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有领导、有计划地组织各类老年经济实体.发挥他们的特长.在健康状况许可的前提下,鼓励老年人再就业.倡导老年人自立、自助、自养。使老人在中国未富先老,社会养老保障不健全.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的情况下,增加收入,改善物质生活条件,避免老年贫困,满足老年人的生存和物质精神需求,实现健康老龄化。

中老年人的养生保健范文5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民政部公布的《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200万人,占总人口16.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4386万人,占总人口10.5%。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以每年近1000万的速度增长,将在本世纪中叶达到4.87亿的峰值,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是后工业化时代的经济驱动力,也将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根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预测,2014年至205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将从8%左右增长到33%左右。

随着我国高龄、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的不断增加,以及独居化、空巢化现象的日益普及,老年人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生活照料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叠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从服务供给上来看,目前我国老龄经济发展迟缓,面临医养服务供给少、发展不均衡、医养产业孵化组织匮乏、创新和技术含量低、专业人才紧缺等诸多问题。供给和需求的巨大缺口,一方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峻的养老挑战,同时也催生了“医养融合”的巨大商机。

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对策举行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指出,要着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我国老年群体数量庞大,老年人用品和服务需求巨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要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养老服务业制度、标准、设施、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要培育老龄产业新的增长点,完善相关规划和扶持政策。

医养产业引领老龄经济

老龄经济是与老年群体生活保障相关的各种服务、用品、设施等的生产、流通和交换活动的集合体。医养产业是以老年人为对象,为满足老年人健康、医疗和养老相融合的需求而提供老龄服务和用品的经济活动的集合。

医养产业并不是简单的叠加医疗和养老,而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创新、超越和提升,是一种大健康理念指导下的新兴服务体系和新兴业态。首先,医养产业的对象广泛,可以涵盖所有老年人,包括健康的自养老人、亚健康的康养老人、以及患病的护养老人和医养老人。医养产业是健康、医疗和养老的有机融合,涉及到老龄服务和老龄产品两大范畴,几乎涵盖了老年人衣食住行用、生活照料、医疗服务、精神文化休闲娱乐等多个行业和领域,如医养地产、医养用品、医养居游、医疗康复及护理、老年长期照护服务、老年体育健身、老年文化等。医养产业的实质,是把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的关口前移,把需求的重点放在“治未病”的健康管理上,达到少生病、生小病、迟生病的目标,市场弹性大,前景广阔。

在不久的将来,作为朝阳产业的医养融合会构成老龄经济的主体,也将引领老龄经济。医养产业之所以如此重要并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首先是因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老年是生命历程的最后阶段,各项生理机能都在不断退化,老年人成为慢性病的高发人群,承受着失能和各种疾病的风险,故而整个老年群体的刚性消费需求都是围绕“健康长寿”这一核心进行的。而且健康养老不仅是老年人个体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依托,老年群体的整体健康水平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也至关重要。

其次,我国“重医疗轻健康”、“重治病、轻预防”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据统计,目前我国接近70%的人口处于亚健康状态,慢性疾病患者已超过2.6亿人,占总人口的20%以上。而老年人正是慢性病的患病主体,我国老年人发病率是非老年群体的3-4倍,住院率高2倍,老年人慢病占慢病总数的71.4%,有42%的老年人患两种以上的疾病,仅慢病的医疗费用支出就为青壮年的3倍,占医疗总费用的30%-35%。这些不仅严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降低晚年生活幸福度,还将耗费大量的公共医疗资源,使老龄化成为社会的负担。

以健康管理、疾病预防为主的医养产业,有望改变现在“重医不重康”的现状,在预期寿命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延长健康期,缩短带病期和伤残期,并尽可能提高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把疾病耗费的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压力降到最低,从源头上解决医疗保障制度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面临的压力。

第三,除了健康需求,老年人最怕孤独和精神空虚,相比居家养老,以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为代表的医养融合可以为老年人保障身心健康,提供新的朋友圈和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娱乐活动,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83岁高龄的章继高是原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中国电接触学科开拓者之一,他的老伴李蘅教授82岁,曾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任教,他们目前居住在泰康的高端养老社区燕园。他们亲身体会到社区养老除了养老硬件设施和服务质量有保障,最重要的是解决了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问题,居家养老享受不到活力养老的乐趣。

近几年,国家密集出台了鼓励医养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医养产业作为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需的外部经济、政策、市场和产业技术环境正在不断地优化,社会各界对于医养产业发展的需求和前景非常看好。

保险企业跨界医养产业已成为一种趋势。2009年,泰康人寿率先获得养老社区投资试点资格,目前以“医养融合”为特色的“泰康之家”已先后完成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养老社区布局,在医疗养老领域独树一帜。

在8月15日举行的《2016中国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新闻会上,泰康人寿董事长兼CEO陈东升表示,“医疗、养老是最具人文关怀的产业,泰康一直在关注这一领域的发展。我们高兴地看到‘健康养生’已经成为高净值人群最关注的话题。泰康的战略是以大健康为核心,围绕保险、资管、医养三大核心业务推进,其中战略协同的核心就是医养,泰康的医养战略不是十年、二十年规划,而是百年大计。未来每个省会城市应该有我们的养老社区、三甲医院,将保险与医疗养老实体相结合,泰康就是要让人们更健康、更长寿、更富足,让泰康成为人们幸福生活的一部分。”

此外,房地产企业也对这一“宝藏”垂涎三尺,万达、万科、绿城等国内知名开发商旗下都有“医养”项目相继落地。

高净值人群医养新需求

8月15日,泰康与胡润研究院连续第二年《2016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6 年 5 月,中国大陆地区千万高净值人群数量约134万,比去年增加13万人,增长率达到10.7%;亿万高净值人群人数约8.9万,比去年增加1.1万人,增长率高达14.1%。从地区分布看,与去年相同,华东地区所占比例最高,达43%; 华北第二,占23%;华南第三,占 19%。广东取代北京成为今年千万资产人群最多的省份,第三是上海,浙江排名第四,这4个省市共拥有高净值人群84.3万人,占全国的63%。

根据胡润研究院的调查,高净值人群家庭平均赡养3位老人,其中超过5成家庭的老人年龄在 70~79 岁之间,18% 的家庭的老人年龄超过80岁,这部分是重点需要照顾的核心人群。

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员胡润表示:“2016年,‘健康养生’首次成为高净值人群最感兴趣的话题。随着社会观念的逐步转变,高净值人群对于‘养老’呈现出更为乐观和开放的态度,医养融合的理念在过去一年关注度大幅上升,高净值人群对新型养老的认知有所提高,调查显示,更多高净值人群对中高端养老社区表示感兴趣。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深入,‘终极关怀’产品的需求日益提高。”

《白皮书》显示,95% 的中国高净值人群认为,社会保险无法满足目前的保障需求。他们选择购买社保以外的商业寿险,主要原因为高净值人群与社会保障本身并无太大关系,高净值人群的生活品质并不因社会保障而影响或改变,社保仅仅是从国家层面为广泛的普通大众提供最基本的保险范畴。

由于商业保险在保障全面性、选择多样性等方面的优势,其在高净值人群中的关注度、重视度和认可度与日俱增。在商业保险的重要性评价上,78%的高净值人群认为较重要;59% 的高净值人群表示会主动了解商业人寿保险,这一比例远超去年的22%。

《白皮书》调查表明,高净值人群对新型养老社区的认知度和需求大幅提升,中高端养老社区已逐渐成为高净值人群未来主要的养老方式,且感兴趣人群呈年轻趋势。作为高净值人群本人,在未来养老方式的规划上,有57%的人群认为纯居家式养老是首选,28%的人愿意选择中高端养老社区,社区养老以8%排名第三。与去年相比,未来养老方式的格局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纯居家式养老虽然仍有超过一半的占比,但其选择倾向下降幅度为26%;中高端养老社区的选择比例在一年里上升幅度为87%,尤其在35岁以下年轻人群中,选择率由去年的 17% 上升至今年的 39%。

随着社会观念的逐步转变,高净值人群对于“养老”呈现出更为乐观和开放的态度,他们普遍期望丰富多彩的养老生活,退休后能够到处旅游,享受生活,以获取愉悦放松的心态。在养老上,他们更加独立,对于子女并不过多依赖和寄予过多期望,会通过投资理财、商业保险等途径进行日后自己的养老规划。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希望进入“力不从心的老年状态”之后,能够“机构或社区养老”――不仅医疗有保障,也能减轻 421 结构下子女的压力。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养老及相关产业逐渐发展与成熟,使得养老选择更加多元化,“居家养老”才能表现子女孝顺的社会舆论观念也正在逐步改善。

目前来看,高净值人群选择就医机构时,拥有先进设备和丰富专家资源的公立医院仍是首选。高净值人群对目前的医疗满意度总体来说较低,各项满意度指标均低于8分,尤其在就医环境和服务质量上。未来高净值人群医疗机构的选择更加多元化,私立医院、私人医生、海外医疗/体检、互联网医疗等新型医疗需求将大比例提升,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中老年人的养生保健范文6

生态环境是老年旅游者选择医疗保健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参考因素。海南独特的医疗保健资源受世界各地老年人群的亲睐。根据海南医疗保健自然资源具有的不同保健原理及其所适宜的老年人群,对其进行归纳分类,见表1。

二、海南发展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优势

1.优越的资源禀赋使海南成为开展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的理想之地海南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长冬无夏,是国内老年人出游的首选之地。海岛四面环海,森林覆盖率高达61.5%,被誉为“天然大氧吧”。岛内温泉遍布,水中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对老年退行性疾病有显著疗效。完善的旅游接待设施、便利的交通为老年人外出旅游减轻心理负担。海南海制定出一系列对于旅游服务人员素质的管理规定,相关行业服务人员素质显著提高。稳固的旅游硬件及软件设施为海南开展医疗保健旅游提供保障。

2.强有力的政策为海南发展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保驾护航医疗保健旅游已成为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一项新型产业。海南省卫生厅在《关于加快海南医疗保健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海南医疗保健旅游产业未来发展目标:到2015年医疗保健旅游产业初具规模;2020年力争将海南建设成为闻名中外的医疗保健旅游目的地的。2013亚洲博鳌论坛中,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我国首个医疗旅游先行区——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予以9大政策扶持。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我国现今仅此一家。这一系列政策和举措的推出,为海南发展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提供了鼓励与支持。

3.“积极老龄化”趋势推动海南开展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的步伐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9年提出“积极老龄化”口号,倡导老年人保持健康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生活水平,积极地应对老龄化。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60岁以上人口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一,庞大的“银发消费”市场是旅游业所不能忽视的。老年人除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外,也愈加重视余暇时间的社会实践活动,“夕阳人群”催生了医疗保健旅游这一“朝阳产业”。“积极老龄化”为海南发展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业提供了新的契机,又推动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步伐。

三、海南医疗保健旅游发展现状

1.老年旅游群体对海南医疗保健旅游的需求现状在调查中,当问到“海南发展医疗保健旅游需做好哪些工作”,36%老年人认为提高医疗保健技术水平,21%的人认为完善异地医保报销问题,18%的人认为加大开发黎医苗药的医疗保健价值,认为提供多种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路线选择的占16%,9%的老年人有其他的想法。海南现有医疗保健水平和旅游项目还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需做好的工作还有很多。当问及“希望在旅游中增添哪些项目”,17%的老年人选择增添食膳调理,44%的老年人选择增设中医医疗保健服务,20%的老年人选择增添医疗体育项目,19%的老年人选择山水观光。海南的旅游业对老年旅游市场开发深度不够,目前尚停留在观光游、休闲游等,医疗保健旅游的推出丰富海南旅游体系。

2.海南老年医疗保健旅游项目建设现状三亚市中医院从2002年开始发展“旅游+中医医疗保健”项目,现正在建设三亚市中医国际疗养院——“旅游+中医保健康复”的花园式疗养院。2009年总医院落户海南三亚,为海南旅游的发展提供最先进的服务、最高端的设备、最规范的管理,并且形成医疗、康复、保健“三位一体”的功能布局,提升海南的医疗保健水平。但海南有关中医医疗保健专业人才以及熟练掌握国际语言的医务人员十分缺乏;医疗人才流动机制不健全;省内医疗机构缺乏国际认证;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相关法律法规保障还未完善;医疗机构与旅游机构还有待进一步整合。在全球医疗保健旅游市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应积极努力解决目前海南发展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所面临的困境,逐步完善海南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的各项保障。

四、海南发展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的建议

1.利用资源优势,以医疗保健促进旅游,寓旅游于医疗保健海南优质的生态人文医疗保健资源,为打造老年人医疗保健特色旅游创立条件。结合不同资源,对不同体质的老年群体设计医疗保健旅游方案。如依托热带森林资源,针对有心脏病、失眠的老年群体开展天然森林氧吧疗养游;依托温泉资源,针对有皮肤病、关节炎等疾病的老年群体开展温泉保健疗养旅游产品;依托高水平医疗保健康复中心,针对老年人常出现的慢性疾病开展如气功瑜伽、食疗药膳、针灸等。使老年人在治疗、康体、保健、养生的同时,赏心悦目的领略海南岛的阳光沙滩、椰风海韵及人文景观。

2.完善医疗保健旅游信息化服务,多角度推广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海南医疗保健旅游起步晚,仅三亚的中医医疗保健疗养在俄罗斯和部分国家有一定知名度。通过网络信息完善海南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是十分有效的。如借鉴新加坡医疗旅游推广平台的发展经验,建立海南国际旅游岛医疗保健旅游官方门户,设立不同语言版本,加大医疗保健旅游宣传;构建海南国际旅游岛老年医疗保健旅游信息化网络体系,加快实现老年医疗保健服务信息管理智能化、公共管理网络化、安全保障一体化;向来岛游客展示中国传统医疗保健技术与海南特色旅游资源结合的魅力,扩大海南的医疗保健旅游在国际的影响。

3.建立相关辅助机构,促进医疗、保健和旅游的有机结合海南发展医疗保健旅游除需要医疗保健机构与旅游机构积极配合外,还需要其他相关组织的推动、规范、管理和监督。可借鉴台湾在省旅游委下设立专门扶持机构,监管机构,并成立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协会,制定行业管理规范,协助政府推出相关的产业扶持;同时增进医疗保健旅游行业之间相互了解和信息交流;通过医疗改革使海南与更多的地区实行异地医疗报销制度;出台保障老年人旅游权益的相关举措,多方位全面促进海南发展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业,并保持该行业的积极、健康发展。

4.加强医疗体育在医疗保健旅游中的推广,全面提升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医疗体育是一种医疗性质的体育活动,包括医疗体操、医疗运动和适应性体育活动等,是老年慢性疾病有效的、经济的康复途径。老年人通过参加医疗体育活动,可增强体力,改善心、肺等器官的功能。根据来琼的老年旅游者体质情况,向其传授中华养生保健气功,并合理安排锻炼时间、活动内容、运动强度以及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对其进行医务监督,加强老年人慢性疾病的防治、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全面提升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