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长辈敬茶礼仪范例6篇

给长辈敬茶礼仪

给长辈敬茶礼仪范文1

一茶――订婚择日敬甜茶

“三茶六礼”中“三茶”的第一茶就是“订婚择日敬甜茶”。甜茶一般是用茶叶沏泡的茶水,加上冰糖或金橘等冲泡而成。凡是男方首次到女方提亲时,男家要备礼前往,女家立即将礼品置于大厅的神明灵案前。当男家客人入座后,女儿要捧甜茶上厅,很有礼貌地按辈份高低、年龄大小、先男后女依次敬甜茶。客人则赠予“红包”,谓“压茶杯”。

我国许多少数民族“以茶为媒”的婚俗也相当普遍。广西壮族男青年首次去女方家中相亲时,姑娘要按当地风俗习惯给小伙子敬一杯茶,如果茶中有糖,说明姑娘看上了他;如果是淡茶,则说明姑娘她不同意这门婚事。广西一带苗族小伙子去女方家里求婚时,姑娘也会非常客气地沏上一杯茶,如果茶水中有4片茶叶,说明姑娘她对小伙子有意;如果茶杯中只有3片茶叶,则表达了姑娘她拒绝的意思。

为何茶在台湾及其祖国大陆各地婚礼中被奉若上礼?据说,中国人信奉茶树是缔结同心、至死不移的象征。据陈跃文的《天中记》中载:“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不复生。故旧聘妇必以茶为礼,义固有所取也。”原来,古人认为茶树只能从种籽萌发成株,不可移植。因此视茶树为爱情缔结同心,至死不渝的象征。所以,如果女方接受了男方的茶,便表达了愿结秦晋的心迹。可见茶在中国传统婚礼中,俨然是很严肃的“合同”。

二茶――结婚喜庆请喝茶

“三茶六礼”中的“二茶”就是“结婚喜庆请喝茶”。经过“六礼”后,选择吉日完婚,在结婚庆典当天,当男家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来到女家时,女家要请吃“鸡蛋茶”。一般新娘于清晨被迎至男家。待花轿到达男家后,新郎要在门前恭迎,左右两个童男端着茶盘,上摆多杯甜茶招持来客,并由男方长辈或新郎的指点下,对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敬甜茶。被敬者接杯时要说一句吉利话,并顺手把红包放在茶盘上,以表为新娘添财,再说添丁贺词,合起来就是祝贺新郎新娘添财添丁,财丁两旺。向长辈敬甜茶在闽台婚俗中被认为是非常隆重的事,如果因远离家乡而无法来参加婚礼的长辈,即使是远隔千山万水,新郎也要千里迢迢地把茶叶贴上红纸条,连同金枣蜜饯寄达。

三茶――公婆前新娘拜茶

给长辈敬茶礼仪范文2

这是韩国电视剧《大长今》中,尚宫娘娘教初入宫的小宫女学习的跪拜礼仪,宫中等级森严,在正式场合,下级都要对上级行此跪拜之礼。

在李炳勋导演的另一部历史剧《商道》中,主角林尚沃对母亲也行跪拜礼。回到家里或即将远行,都要先给母亲请安。对他的老板商首也要跪拜礼,因为韩国人认为要感恩对方给予自己工作的机会。

大长今的故事背景大约在公元1498年的李氏王朝中宗时期,距今已500多年,而林尚沃也生活在距今近三百年以前。而直到今天,韩国人依然传承着这一跪拜的传统。新婚夫妇即使在教堂行西式婚礼,蜜月归来,也要穿上传统服饰跪拜父母。韩国对教师节非常重视,被安排在朝鲜历史上最受推崇的世宗大王的生日。现在有学校的学生,在庆祝聚会上,第一个仪式还是排成一排,全身匍匐在地,长拜不起。然后再送上祝福的话语和礼物,一个女子高中毕业礼和成人礼上,所有学生身着传统韩装,行跪拜礼。此外,韩国人在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长辈的面前,一一问安。熟人见面,无论长辈、同辈,都会行鞠躬礼。

《大长今》和《商道》的导演李炳勋,曾拍摄多部韩国传统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每次拍摄前都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作为导演,他对历史有种敬意和使命感。“电视剧的教育意义是很重要的,要做好考证,选好故事题材,因为很多人在看的时候都容易将它当做历史。而实际上,电视剧有许多虚构的成分,要是不顾历史,胡编乱造的话,很容易给观众以误导。”

在历史剧中会涉及许多繁复的传统礼仪,韩国历史上也有宗庙祭祀的礼乐。“韩国历史上在王朝时代以来把‘忠孝’视为重要的美德,我觉得‘礼乐’也是其中之一。”他认为,恭敬的行为背后,有行为者内心的“敬意”,和一份感恩。在电视剧《大长今》中,韩尚宫会让长今每天早晚端水给她,“懂得水装在碗里也是一碗食物这个道理,在水也是一碗食物的前提下,对要喝下水的人诚心礼遇,食物就是对待人的情谊。”

食物是韩国人表达感恩和敬意的一种方式,比如米糕。我们刚刚过去的中秋节,在韩国称之为“感恩节”。到了这天,很多韩国的爸爸妈妈会穿上五彩的民族服装,带着孩子向爷爷奶奶行叩拜大礼。行完礼,孩子就会拿出和爸爸妈妈精心制作的包含诚心、爱心和孝心的食品――米糕,和爷爷奶奶一起分享。在韩国人的餐桌上,一般是长辈坐在那,等着孩子盛饭,而且吃得心安理得,孩子也会忙得兴高采烈。有些爷爷有饭后喝茶的习惯,妈妈倒好茶后,也会让孩子双手捧茶,小心翼翼地给爷爷敬茶。韩国的家长认为,让孩子从小做这些,是为了让他学会感激,表达对长辈的恩情。

这种感恩的情结,绵延在李炳勋导演的电视剧中,对父母的孝敬,对培养关爱自己的长辈的报答,对职业的尊重,对万物的敬意……故事主角们一颗颗感恩的心映射出闪耀的人格和善良的品性。李炳勋说:“对于职业的使命感、正义感、人道主义等等,还有剧中主角们追求的价值观不就是用‘道’来表现的吗?”

Q&A:芒果画报专访《大长今》导演李炳勋

儒学的东方影响

《芒果画报》:韩国民间生活中的礼貌、礼仪传承的很好,你觉得这种恭敬的礼仪是如何传承下来的?

李炳勋:儒学的源流是从中国开始传下来的,可是在记载中看过,中国清朝以来,它的本流是在韩国比中国更为广泛的继承。所以也看过在中国把韩国与中国的中华做比较,因此把韩国叫成小中华的记载。即也可以说,在中国,明朝以后逐渐弱化的“礼”在韩国(朝鲜)偶尔会存在。

《芒果画报》:你觉得中国和韩国,在传统文化上存在一个怎样的关系?

李炳勋:在大范围内来说的话都是同一个儒教文化圈,所以不得不相互影响。儒教文化的源流是在中国,所以在过去韩国会单方面地受到中国的影响。今天,在中国民间逐渐弱化的重要的传统文化在韩国一定程度上被保存下来继续发展,所以今后还会继续相互影响。

《芒果画报》:那么你觉得,在礼节的传承方面上,中国可以借鉴韩国哪些?

李炳勋:就像在上面提到的,过去和现在的中国礼文化也不断的影响着韩国社会,而且在中国被弱化的“礼”文化,在韩国的传统文化中被发现。我本人觉得中国应该参考那些现在虽然在中国弱化或消失,却遗留在韩国的优秀的礼仪文化中的部分。

给长辈敬茶礼仪范文3

在民间风俗中,婚礼无疑是民间百姓最重视的人生礼仪之一,其与人生过程、传统的婚姻观念和血脉承继等问题息息相关,因此有关婚姻的仪礼、风俗也尤其繁多且含义深刻,婚俗这种文化现象可以很好地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人民的精神与习惯。

武汉,我国华中地区的中心城市、经济中心、交通枢纽,也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其腹地的地理位置、悠长的历史底蕴、“九省通衢”的便利交通和开放融合的文化氛围,共同造就了兼收并蓄的文化特点,并渗透在武汉民间风俗的各个方面,其中也包括婚俗。

民俗同语言一样是文化的一面镜子,是礼仪、制度和技术细节的综合描述,也是信仰和观念的表现。[1]由于武汉的城市特点及文化特征,武汉婚俗必定包含丰富而深刻的历史积淀、民俗文化内涵以及时代特征。本文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对当代武汉城市婚俗的现状进行分析,试图从民间朴素价值观、儒家思想、婚俗的当代特色几个方面探索其背后的深刻意义。

一.武汉城市婚礼仪式活动

(一)历史传统。

武汉地区传统婚礼仪式都基本符合汉族传统婚俗礼仪,核心环节和流程都基本遵循着“六礼”——古书载六礼为:一曰纳采,二曰问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2]在婚礼迎娶的当天还有各种具体流程步骤,包括花轿迎亲、拜堂、闹洞房、三朝回门等礼节。传统婚礼过程较长、礼节繁复,其中蕴含深刻道德理念、象征意义和民族传统。

(二)当今现状。

本文通过对当今武汉城区普遍采用的婚礼仪式进行田野调查,试图较完整地呈现当代武汉城市婚俗的各个方面。

1.参与者

(1)新郎、新娘

(2)新人双方父母

(3)新人亲友

(4)伴娘、伴郎:一般伴娘是新娘未婚的姐妹或好友,伴郎是新郎未婚的兄弟或好友。伴娘伴郎均为两个,也有各四个、六个甚至更多,但相对少见。人数需各为双数,表成双成对、好事成双之意。

(5)接娘:两位,一般由新郎的姐妹担任,在婚礼当天与新郎和伴郎一同去接新娘。

(6)铺床长辈:找两位女性长辈在结婚前一天铺新房的婚床。要求女性长辈儿女齐全,以讨喜气。

(7)压床童子:一般由新郎的弟弟或晚辈担任,要求“童子之身”,在结婚前一天晚上在新房婚床上睡一晚,称“压床”。主要是取童子为阳性,祝福新人以后能生儿子的意思。

(8)证婚人:由男方或女方单位领导担任,在婚宴开始之前,婚礼仪式上向新人致辞,见证婚礼时刻。

(9)婚礼司仪、化妆师、摄影师:承担婚礼仪式的主持、新人的化妆和仪式摄影的工作,一般由婚庆公司推荐和安排。

2.准备阶段

(1)提亲、下聘:男方父母带上聘礼到女方家提亲、讨论结婚相关事宜,婚礼日期要选双时日为吉。

(2)准备工作:订酒店、选定婚庆公司、新房装修及布置、照婚纱照、写喜帖、定制礼服、预订婚车、花店,其他事项主要交由婚庆公司安排,包括婚礼司仪、化妆师、摄影师、流程安排、婚礼视频后期制作等。

3.婚仪阶段

(1)结婚前一天

早上:找两位女性长辈在新房铺婚床。床上用品套数最好是双数,颜色一般是大红色。

晚上:童子压床一晚。新床铺上坚果:枣子——早生贵子,花生——儿女双全,桂圆——圆圆满满。

(2)婚礼当天

接新娘:“单数去、双数回”——新郎、两个伴郎、两个接娘一共五个人出发,回来时加上新娘、两个伴娘,一共八个人。七点之前去花店装饰新车,随后去新娘家接新娘。新郎进门栋之前,新娘家放鞭炮表示欢迎。当新郎来到新娘门口,新郎敲门——女方家属难题考验——男方塞红包、挤门入房——新郎新娘互相戴胸花。

新人敬茶:新郎向岳父岳母敬茶、改口称父母,岳父母给新人红包、送祝福。

找新鞋:在新郎进门之前新娘和伴娘把新娘的一只鞋“藏”起来,长辈偷偷告诉男方的晚辈(童子)将鞋子找出,在敬茶之后帮新娘提鞋、向新郎索取红包。之后新郎将新娘抱上花车。

彩车绕城:彩车的数量一定是双数,另外“绕城不走回头路”——象征新娘已经嫁出娘家,不回头的意思。

新娘进门:新郎新娘回新房,进门前男方放鞭炮表示欢迎,新郎要将新娘抱进门。

喝甜汤:婆婆准备甜汤给新人喝,甜汤表“甜甜蜜蜜”,食材主要有汤圆四个——“事事如意”,银耳、桂圆、红枣等。

新人敬茶:新娘向公婆敬茶、改口称父母,公婆给新人红包、送祝福的话。

迎宾:新郎新娘在酒店门口迎宾,来宾送礼物、红包、签字、拍照。

婚宴:座次安排一般是公婆、岳父母坐正对舞台的一桌,男方亲友在大厅左侧,女方亲友在大厅右侧。中午12点之前开始仪式,双方父母致辞、新人单位领导作为证婚人致辞,随后新人进行仪式、交换戒指。仪式完毕即开席,新人换敬酒礼服逐桌敬酒,先敬公婆、岳父母再敬其他桌次,顺序是先敬女方亲友再敬男方亲友。

送客:新郎新娘在酒店门口送客,至此婚宴结束。

婚宴结束后一般无闹洞房,根据个人喜好安排之后的活动,如新房小聚、聚餐等。

(3)婚礼后

敬茶:婚礼后第二天一早,新娘要给公婆敬茶。

“三天回门”:即新娘在婚礼后第三天太阳落山之前回一次娘家,女方的晚辈或同辈须来婆家接新娘回门。回晚了就是“将婆婆的眼睛踩瞎了”。

二.当代武汉城市婚俗的民俗文化解读

通过对武汉婚俗流程的收集和整理,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对于婚姻这样的人生大事,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沉淀在民间婚俗中得到体现。

(一)民间朴素价值观。

1.喜庆吉祥、多生贵子

人们用最朴素明了又巧妙的象征将其重要性及对新人婚姻生活的美好祝福和祈愿表现出来。

首先是颜色象征。红色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幸福色。喜帖、喜糖、鞭炮、婚房的布置、新人的服装都是红色,都体现出人们对红色代表着喜庆这一观念的认同。

其次是数字的 象征。传统文化中,双数代表着成双成对等象征意义,所以结婚日期要选双时日、床上用品套数最好是双数、接新娘的人数“单数去、双数回”,接回男方家时是八个人,“八”代表“发”;婆婆准备的甜汤中汤圆四个象征“事事如意”等。

再次是事物谐音象征。如新床上要铺上坚果都带有谐音象征意味:枣子——早生贵子,花生——儿女俱全,桂圆——圆圆满满,这种事物的谐音是一种多子多福观念的表达。

另外人物象征方面,表达了一种民间朴素观念——“气”。民间认为,世间人们都带有一种并且这些“气”能够感染他人。铺床的女性长辈需要生活美满、儿女双全,象征着借用她们的“福气”感染新人。传统婚俗中结婚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传宗接代,如今养育后代也是婚姻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亲友们对新人有着早生贵子的美好期待和祝福。男童子压床和男童提鞋的初衷是让其旺盛的“阳气”感染新人生育男孩。而如今根据武汉城区民众的想法来看,“男童”的“阳气”则是泛化成“孩子”的含义。

2.两个家庭的“较量”与融合

婚礼习俗和礼仪,表面看来只是新人结合的仪式,实则深刻地表现出背后蕴含的文化特质——两个家庭的“较量”与融合。从古至今,中华文明将家族观念深深地烙印在人们心中,婚姻结合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更是关系到两个家庭的大事。[3]近年来独生子女们步入婚育期,家长们都希望子女不受委屈,同时婚姻又展现出两家的融合。婚礼中包含着复杂的文化内涵。

“较量”这一方面,首先比较突出的是“讲排场”的风气。“面子”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复杂的词,它蕴含着中华文化社会心理的深层意象。它似乎代表着体面、荣光甚至尊严。近二十来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男女双方在婚礼的排场上都不肯示弱、要“面子”。但根据田野调查的结果来看,近五年来婚礼消费日趋理性和合理化,很多新人也选择简办,婚庆公司也针对不同阶层的人群推出不同选择,人们对于“排场”的追逐正在降温。

其次是聘礼与嫁妆。聘是婚礼前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男方送彩礼往妇家,表明聘定女方为妻。[4]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含蓄而委婉,总能通过曲折的方式婉转地表达深刻的含义,聘礼的背后是男方向女方展示自己的实力,有份量的红包和贵重的礼物是用隐晦的方式告诉女方嫁过来是正确的选择,也是男方家娶亲诚意的展现。而新娘的嫁妆则是女方以物质的方式告诉男方自己家境殷实,婆家要善待媳妇。看似简单的礼金背后包含委婉的较量,是双方家庭向对方展现实力、深情护子的体现,是对子女的支持和祝福。而聘礼和嫁妆正是美好的礼物背后的暗藏的较量,十分耐人寻味。

另外对新郎的难题考验,也是较量的一部分。新郎这个“外来人”要接走女儿,女方家属作势将门堵上不让新郎进门,用难题考验新郎,不但表达女方对出嫁的女儿的珍视和不舍,同时也让新郎在接新娘的过程中了解到新娘和幸福的来之不易。

而整个婚礼的过程正是两个家族融合的过程。婚宴上双方父母、亲友共聚一堂,共同交流、祝福新人。对于新人和双方亲友而言,两家的“较量”并不是最终目的,也不是为了大家互相攀比、互相抵触,这种“较量”实际是委婉的、善意的,较量是双方亲友互相了解的过程,是对新人进行教育的过程,也是对新人的婚姻生活认可、祈愿和祝福的过程。较量,其实正是为了最终能更好地融合。

(二)儒家思想。

儒学在我国思想界一直占绝对主导地位,当代武汉城区婚俗中,其核心内容都被保留了下来。礼仪顺序清晰而完善,核心礼节绝不可随意跳过。我国有几千年以礼治国的历史,无礼不视,无礼不食,我们所有的行为要符合礼仪规范。[5]婚礼的核心礼节包括着亲疏有序、长幼有序的纲常观念,如新人出娘家门前和进婆家门后要给长辈敬茶以示尊重,参与者在婚礼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严格的辈分要求等,分类清晰。另外对于宾客还有亲疏的区分,这一点在婚宴桌次的方位安排上体现明显,新人父母在正中,从舞台到桌次的距离根据新人与宾客的关系亲疏而分远近,实际体现出“差序格局”,即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关系,有自己延伸出去按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在婚礼仪式中体现着关系的展演。[6]

(三)当代特色。

当代武汉城区的婚礼不但有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也有现代文明的烙印。在婚俗形式上,具体表现在形式的繁简变化、聘礼与嫁妆、婚礼日期、婚礼时辰、迎娶工具、婚礼服饰等多方面的变化,[7]以下从几个突出方面进行分析。

1.化繁为简、节制文明、个性鲜明

现在武汉城市的某些闹房实则造成了低俗、猥亵。如今人们将“闹洞房”所产生的不文明行为加以摒弃。个性化也是当今婚俗的一大特点,随着人们思想的年轻化、开放化,婚礼讲求创意和独特性,各个婚庆公司也绞尽脑汁,满足新时代人们更高更个人化的需求。

2.西方文化影响与传统文化的坚持

随着西方文明的进入,现代武汉城区的青年们也逐渐接受了外来的婚礼文化,具体体现在婚仪空间、仪式方式、礼服、婚庆颜色等方面。现在婚礼的空间在酒店,或西方的传统宗教空间——教堂。从前的仪式是“三拜”来完成,现在则多为西方的“交换戒指”所代替。如今婚纱礼服是新娘们仪式的首选,但一般新娘都有中式礼服敬酒时穿着。西方婚礼使用白色作为基调,而如今我国婚俗中红色仍是不变的主角。传统文化似乎受到了西方文化强大的冲击,但传统婚俗仍有着巨大影响力。

对于这种状况的产生,是文化的传播、接收与融合的结果,但从现在武汉地区表现出来的婚礼仪俗状态来看,传统文化还是深深 地扎根在人们心中,有些近乎消失的传统婚仪中包含了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可以尝试重新将其传播和发扬,传统文化需要我们的重视和坚守,才能更好地传承。

参考文献:

[1][美]阿兰·邓迪斯 编,陈建宪、彭海斌 译.世界民俗学[C].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7月第1版.

[2]李鉴踪.中国民间婚恋习俗[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第3版.

[3]徐邦学.民间实用婚俗礼仪通书[M].气象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4]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

[5]徐静春,朱汉昌.婚俗改革的方向与路径选择[J].中共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2期.

[6]杨帆.“慎终追远”的背后:鲁西南“过三年”丧葬仪式的文化解读[J].文化遗产.2011年第4期.

[7]周丹迪,岳书法.浅析近代以来中国婚嫁民俗的演变[J].文化学刊.2012年1月.

[8]陈浩渊.浅析现代婚俗礼仪较古代简化的原因[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5期.

给长辈敬茶礼仪范文4

中国的喝茶礼仪:

1、喝茶前

座位:如今很少有人知道客位的尊卑问题,虽然茶道里面讲究的是主随客便一说,不过喝茶的人多了,自然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面对主人,主人的左手边的是尊!顺时针旋转,由尊到卑,直到主人的右手边,不论茶桌的形式如何,这个是不变的铁律。

尊位的第一顺序为:老年人、中年人,比自己年纪大的人。其中师者、长者为尊,如果年龄相差不大,女士优先做尊位。

座位方面还有一个特别的规定:忌讳对头坐,就是头对头和主人面对面的坐!哪怕就是只有你和主人两个人,也不要坐对头的,知礼的客人应该做主人右边的卑位,人多,实在避免不了做对头的情况,小孩子来坐这个位置。

第一道礼节:客人的礼仪最重要的是答礼,也称回礼!所谓的第一道礼节,是指主人冲泡了第一泡茶品,并且请你品尝的时候,作为客人的第一次回礼。

正式的、正规的第一次客人回礼是这样的:起身,男性抱拳女性合十,一躬,坐下,双手接过(或者双手捧起茶杯)先闻香,后慢慢缀茶一口,放下茶杯,口中称赞主人(或者茶艺或者茶香或者其他的,随便你咯^_^)

注:抱拳者,右手握拳左手包上去,如今的电视剧武侠片上面的就是,大多做得挺规范的。合十者,双手手掌伸长合在一起就是啦。一躬,躬身行礼。躬身越低,表示对于主人越发尊敬,对于主人是长辈客人是晚辈,躬身应该至少为45度的倾斜角的哦!

二、喝茶中

喝茶过程里面,客人最重要的回礼礼节是扣指礼,又叫屈指跪。这个礼节的来由前边已经大家都知道的:微服私访的乾隆某天在某处,因为某种原因拎起茶壶就给纪晓岚、傅恒等人倒茶,众人大惊,情急之下,纪晓岚屈指扣桌而礼也。

还有就是茶桌上面忌谈性事,不然喝着喝着茶水会发酸的。喝茶忌一口闷或者亮杯底的,偶们喝茶的人和酒色之徒是有区别的哈。

喝茶严禁抽烟。实在忍不住了,也应该是喝了五泡之后,征询一下主人的意见,得到同意以后方可吞云吐雾的。才坐下就发烟的,视为失礼!第一泡的第一口茶汤,千万不可当着主人的面吐了出来!这个,视为极大的失礼,甚至是一种挑衅的开始。

三、喝茶礼仪要点:

我国是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又有着严格的敬茶礼节,还有着奇特的饮茶风俗。我国喝茶,从神农时代开始,少说也有四千七百多年了。茶礼有缘,古已有之具体的喝茶礼仪有如下几点:

1、以茶代礼的风俗

我国汉族同胞还有种种以茶代礼的风俗。南宋都城杭州,每逢立夏,家家各烹新茶,并配以各色细果,馈送亲友毗邻,叫做七家茶。这种风俗,就是在茶杯内放两颗青果即橄榄或金桔,表示新春吉祥如意的意思。

2、品茗着装很重要

茶的本性是恬淡平和的,因此,品茗礼仪要求着装整洁大方,女性切忌浓妆艳抹,大胆暴露;男性也应避免乖张怪诞,如留长发、穿乞丐装等。

3、敬茶要注意

客来敬茶,这是我国汉族同胞,最早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与礼节。直到现在,宾客至家,总要沏上一杯香茗。喜庆活动,也喜用茶点招待。开个茶话会,既简便经济,又典雅庄重。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是指清香宜人的茶水。

4、男女订婚的茶文化

民间男女订婚以茶为礼,女方接受男方聘礼,叫下茶或茶定,有的叫受茶,并有一家不吃两家茶的谚语。同时,还把整个婚姻的礼仪总称为三茶六礼。这是最尊敬的礼仪。这些繁俗,现在当然没有了,但婚礼的敬茶之礼,仍沿用成习。

四、关于喝茶的礼仪传说:

今天在这里给大家讲的故事就是会喝茶的人懂道行的人都比较懂的故事,叩手礼或称叩指礼的来历。

传说一:乾隆微服南巡时,到一家茶楼喝茶,当地知府不小心知道了这一情况,也微服前往茶楼护驾,怕万一出事,自己担待不起。到了茶楼,也就在皇帝对面末座的位上坐下。皇帝心知肚明,也不去揭穿,久闻大名、相见恨晚地装模作样寒暄一番。

皇帝是主,免不得提起茶壶给这位知府倒茶,知府惶诚惶恐,但也不好当即跪在地上来个谢主隆恩,于是灵机一动,弯起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在桌面上轻叩三下,权代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于是这一习俗就这么流传下来。

如今喝茶的人很多都知道的礼节,可是,懂茶道的人一看这个扣指礼就知道对方的道行深浅咯,你看,有些是漫不经心的伸出两根指头点两下,有些是大拇指、食指中指三个合拢,象小鸡啄米一样的啄,有些是用食指中指指面磨两下桌面......千奇百怪的,等等。礼仪讲师王思齐表示,正规的扣指礼(客人专用回礼)是这样的:

右手握拳,因为是回礼,你就是左撇子也得用右手的,大拇指的指尖对食指的第二指节,伸直屈着的食指和中指,用食指和中指的第二节的面,轻轻点击你面前的茶桌的桌面,三下,切记!!!

注:从侧面看,食指和中指就好比跪着的人的双腿,立起来,用第二节指面点击,三下,有三跪九叩的意思。如今没有谁尊谁卑谁给谁下跪的意思,不过从扣指礼确实可以看出客人的茶道功力的。另外,主人给客人每冲泡一次茶品的时候,客人都应该行扣指礼作为回礼的。

传说二:乾隆皇帝微服私访下江南,来到淞江,带了两个太监,到一间茶馆店里喝茶。茶店老板拎了一只长嘴茶吊来冲茶,端起茶杯,茶壶沓啦啦、沓啦啦、沓啦啦一连三洒,茶杯里正好浅浅一杯,茶杯外没有滴水溅出。

给长辈敬茶礼仪范文5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02

“中国西南是茶文化最早产生的地区”1,人们将野茶经过栽培转化为家茶,并制定一套制茶工艺,由此,茶文化也随之继承和传播。茶文化经历了悠久的历史文明的传承和熏陶,集合了众多人的智慧,使得茶文化的历史积淀更加厚重。据资料显示,英国的茶是由中国引进并传播的,最早起源于18世纪50年代2。经过了几百年的研究,英国人将茶进行改革,并产生了最早的下午茶的传统。“礼仪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承袭下来的行为规范,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3不同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导致了中英两国在茶礼仪上的差异。

一、中英茶礼仪交际差异

中国茶礼仪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从对象看,有接待亲戚朋友的,有接待单位领导同事的;从内容上看,有婚俗茶礼仪,俗称倒茶礼,即男女结婚当天,新娘到新郎家中,见叔叔伯伯婶婶等亲戚时,亲自给长辈倒茶以示尊敬,同时长辈也会相应地把包好的红包放在茶盘上以示谢意。也有亲戚朋友互相走访的,中国人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主人会将客人请到客厅,坐在茶几旁,一般是男主人作陪,女主人给他们倒茶,以示欢迎,当然,茶叶选的是好茶叶。还有工作上的你来我往,随着经济的发展,思想的改变,中国人请同事饮茶打破了传统在家接待的方式,一般带着客人去茶厅饮茶,边饮边聊,给彼此提供一个休闲放松的环境。从倒茶程序看,在中国,倒茶一般遵循晚辈给长辈倒茶,下级给上级倒茶,主人给客人倒茶,讲究谦卑恭逊,这是继承了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传统礼仪模式。

英国的茶礼仪体现了本民族的特色,它没有中国的茶礼仪那么多程序和讲究,注重个体的自由和创造性。从对象上,饮茶最初在英国的贵妇人中进行,目的是为了打发下午的无聊时间,起到交际作用。后经过普及,饮茶逐渐地扩展到一般的家庭。从饮茶时间看,英国人饮茶一般是在下午进行,现在的英国人也有一部分人在早上起床后饮一杯茶的习惯。从饮茶的地点看,英国的下午茶是有专门的时间进行的,人们一般是在下午3点到4点左右进行,他们抽空去咖啡厅或茶厅饮下午茶。从饮茶目的看,英国人喝下午茶,或是为了工作的需呀,或是为打发时间,或是为了约会,或是一种习惯等等。但是到了周末,英国人会在家里举行宴会,邀请朋友和同事来家里喝茶、吃点心等。在宴会上,男士穿正式的燕尾服,女士着正式服装,人坐得很端正,一般是小口抿,男士显绅士风度,女士显淑女气质,切忌喝茶出声音,显得不文雅。在个人的礼仪上,英国人是比较讲究的。

中英两个民族在茶礼仪交际中也体现着不一样的特征。中国人请人喝茶要么在家里进行,要么在茶楼进行;喝茶的目的有多种,一种是出于一种敬重;一种是出于功利性;一种是出于关系友好。这些属于常规的茶礼仪。另外,在中国,家里办大事的时候,讲究茶礼仪,如办喜事或办丧事或办寿宴等,这种茶礼仪出于对客人到来的一种欢迎和尊重。中国的茶礼仪从古至今传承下来,历史悠久,继承着中国古文化的精华,比如晚辈给长辈倒茶;主人给客人倒茶;下级给上级倒茶。同时,茶礼仪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最特别的是,在中国,传承着品茶、论茶;以茶论诗;以茶作赋等等。古代帝王品茶论茶并作诗作赋的比较多,他们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喜好诗赋,和大臣讨论国家大事时,以茶代酒,从茶中获得启发。这不能不说茶礼仪在提升人生境界和开阔视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英国人请人喝茶一般是在咖啡厅或茶厅,也有在家里请人喝茶,一般是在周末,邀请很多朋友,举行一种宴会的模式。英国人请人喝茶当然也有交际的需要,多数时候,英国人喝茶已经成了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下午茶是英国人每天必须要进行的程序,在下午茶中,人们为了舒缓工作的压力,或是为了公事,或是为了约会等,他们会在咖啡厅或专门的茶厅请人喝茶。据调查,英国人的下午茶一半以上的人是为了打发时间或是为了放松心情。另外,英国人喝茶过程中,忌讳谈及个人隐私,多数时候聊一些天气、文学、书画等等。

二、中英茶礼仪差异形成的原因

虽说茶最早是由中国传播到英国的,但是,经历不同的环境、气候、历史、文化等等因素的影响,中英两国在茶礼仪上显示出自身的特点。其中两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是导致茶礼仪差异的客观原因。在中国,地大物博,占地960万平方公里,由56个民族组成,以汉族居多,南暖北寒,以陆地为主。中国的茶礼仪凸显着不同地域及民族的特性,如云南的普洱茶,西湖的龙井茶,安溪的铁观音;又如藏族的酥油茶,白族的三道茶。以藏族的酥油茶为例,相传唐文成公主把茶叶带到了出嫁的地方,在茶中加上奶酪和酥油,奖赏给大臣们喝,后来在藏族传承下来,主人以酥油茶来招待客人。可见,酥油茶具有藏族的显著特色。在英国,地理上是由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东北部及附近岛屿组成的岛国,气候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人口比中国少得多,潮湿、寒冷、多雨的气候,促使了英国人饮茶选择热的红茶。另外,英国人选择红茶还因为红茶具有消除疲劳、助于健体的功效。

中英两国不同的性格特征是导致茶礼仪差异的主观因素。中国人性格内敛、含蓄,以集体为中心,受到传统文化熏陶较重,虽然各地的茶礼仪有一些区别,但是种茶、摘茶、泡茶、饮茶的工序类似,茶水内容单一。如,请客人到家里喝茶,一般为男主人陪同客人,女主人或家里的晚辈负责泡茶。而英国人性格开放、自由,以个体为中心,注重创意,他们在茶中加奶油、糖或果汁等等,以显示茶水的丰富多样。若是正式的宴会,主人给客人饮茶时,他们会配一定的点心,让客人体会不一样的饮茶感受,宴会显得更加温馨暖人。

中英两国茶礼仪的差异也与一定的历史原因有关。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人沿袭了古代的等级、尊老爱幼等传统观念,这种影响在茶礼仪中也是比较鲜明的。如在工作单位,倒茶的礼节是下属给上级倒茶;在家里,倒茶的礼节是晚辈给长辈倒茶,或是家里来了客人,倒茶的礼节是主人给客人倒茶。相对的,英国人继承了古英国人的自由、探险及骑士精神,还传承着基督教的原罪说。因而体现出尊重自我,女士优先,自我救赎等等特性。这些在茶礼仪中表现也是很突出的。如茶中加糖、奶油、果汁等等进行创新;宴会时,男士和女士着正式服装,男士主动为女士服务;整个饮茶过程是民主的,也是自由的,更是优雅的。

“每一种传统礼仪原则都反映了他所代表的文化,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4茶礼仪也反映着本民族的文化特征。这是中英两国茶礼仪差异形成的深层次的原因。中国的茶礼仪受了很深的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中讲究“天人合一”,万事万物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在人与自然的矛盾斗争中,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现代社会中提倡的“和谐社会”也是从儒家精华中提取出来的。中国人追寻集体意识,行事以集体为中心。中国人在茶中品味人生,在茶中提升自我的境界,也在茶中体现中国的儒家思想。而英国人崇拜古代的骑士精神,信奉基督教,相信“原罪说”,认为人生来是赎罪的,只有通过个人的不断努力,不断赎罪来完成自己的一生。英国人喝茶时高雅、贵族气质也是受了基督教文化和骑士文明的影响。同时,英国人崇尚个人主义,与人交际时忌讳与人谈及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行事以个人为中心,通过个人的奋斗和努力来实现远大的理想和目标。饮茶是英国人生活休闲的一种习惯,也是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

三、跨文化交际中茶礼仪的教学原则

中国的明清时期,曾经发生过“礼仪之争”,5这种中英文化的分歧对现在的跨文化礼仪交际起到一种借鉴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社会,跨文化的分歧不再是刀枪相见,而要找寻彼此都能适应和接受的方式。那么,茶礼仪在跨文化教学中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从而能够促进跨文化交际?在此,对一名跨文化教学人员,要在接受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客观分析,使不同的学员很好地理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带来的客观差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尊重原则

世界上的任何一种事物不是随意而生的,每一种事物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客观性,也有它存在的可能性。在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在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这种语言的存在都有它的客观性,不随任何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改变,茶文化也是一样,在各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形式不完全一样,在中英两国,茶礼仪中体现着不同的特点,这是客观存在。作为跨文化教学人员,应该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尊重对方民族的茶礼仪,尤其是和本民族存在分歧和差异的地方。承认两国茶礼仪有它存在的原因和价值,在理解中尊重别国的茶礼仪,这是每一个汉语教学人员最起码遵循的原则,也是进行跨文化交际所具备一种良好的心理习惯。在跨文化的教学语境中,尊重原则是很有必要的,这种原则可以包括对问题的客观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及彼此表现出的礼貌等。

2、多样性原则

哲学对不同的事物采取“多样性”原则,认为事物存在多样性是客观的,也是可以接受的。将这一原则运用于两国的茶礼仪教学中也有一定的可取性。这就要求跨文化交际的教学人员不仅要承认茶礼仪种类的多样性,更要深刻地理解两国茶礼仪不同细节、形成原因及内在价值等等;结合一种茶礼仪的多样性和多种茶礼仪的不同性进行教学。教学人员将不同民族的茶礼仪更全面地呈现给不同的学习者,教学效果好坏会在每一个学员的脸上得到体现。文化多样性的核心内涵在于:大自然将各种不同类型、不同状态的环境赐予了不同民族,环境多样化滋生了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生态系统的多样化哺育了各具形态和个性的文化。正如多种多样的生物体和生态系统的相互弥合造就了生机盎然的全球生物圈,世界上各个文化都有独立创造和发展自己文化的能力,对人类文明作出过各自的贡献。保护文化多样性是不同文化和国家维护自身利益、捍卫和承继自身成就和价值、维护本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乃至保持世界相对稳定的必要前提。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各个文化正由于内部各种文化因素的对话以及与外部文化的接触交流而处在不断变动之中,尤其是那些与全球性生产相联系的文化要素正在世界各个区域扩散,与之相应,不同文化的边界正在被重新定义。

当然,“多样性”原则还体现在中英两国之外的学习者中,教学人员在讲解茶礼仪时,会遇到来自除英国之外的国家的学习者,对于他们民族的茶礼仪,也需要实行“多样性”原则,这也是对他国茶礼仪的一种尊重。

3、和谐原则

和谐原则,这原本出自儒家思想,同样可以运用到跨文化交际教学中;这也是教学人员学习者具备的一种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和谐的范围既包括人与人之间,也包括人与自然之间,还包括人与社会之间。在多元文化存在的前提下,教学人员要把握好和谐原则,既要看到两国茶礼仪存在的分歧,也要看到它们存在的相似性,将两种不同的茶礼仪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习者在接受和理解中各取所需,既增长了他们的见识,也让他们深刻地认知到本民族茶礼仪中存在的不足。给学习者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教学人员必须考虑的因素。具体来说,这里的和谐原则包括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和谐、学生之间的和谐、课堂环境和谐以及教学内容的和谐。

简单地说,和谐原则是让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学习者能在一种温馨的气氛中了解本民族的茶礼仪,也了解别国茶礼仪,避免学习者对不同文化产生的不理解和冲突。

给长辈敬茶礼仪范文6

咸宁市地处湖北省南部,辖咸安区、嘉鱼县、通城县、崇阳县、通山县和赤壁市。咸宁市地处华中腹地,通称“鄂南”。咸宁地上有资源,地下有宝藏,自然禀赋得天独厚,素以“苎麻之乡”、“茶叶之乡”、“桂花之乡”、“楠竹之乡”闻名全国。咸宁是驰名全国的“楠竹之乡”,竹风俗醇厚古朴,源远流长。竹风俗自古以来便融入人民的生活之中,千百年来代代相传。咸宁竹民俗涵盖很广,如生产、婚嫁、年岁、节令、丧葬等方面,咸宁人民赋予了竹子平安吉祥、趋福避邪的含义。在婚嫁习俗上主要有以下表现:竹签挑发、竹歌哭嫁、竹轿迎亲、竹伞进门、帐篙陪嫁等。

咸宁婚嫁的过程

结婚是人一生中的大事。在旧时代,往往被看作是“终身大事”。因为在婚后,这对夫妻将终身厮守,白头偕老,祸福与共。虽然旧时代男女结婚往往出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双方无自行择偶的权利,但办起婚事来却也相当隆重。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过程虽已逐渐从简,然而在农村仍颇讲究,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介绍认识:昔时男女双方的结合,只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今,不少人仍通过介绍人搭桥引线,男女双方才能相互认识和初步了解,此系联姻不可或缺的部分。

订婚:通过介绍人的穿针引线,使男女获得见面相叙的机会。如男女双方有意成亲,并征得双方家长的同意,婚嫁前一般先是订婚。旧时订婚叫“发庚”,一般小孩生后就凭“父母之命、媒约之言”订立婚约。将男女方出生的年、月、日、时,写在庚书上,一式两份,互相交换,各执一纸。“压庚书”信物,男方多以簪、耳环等首饰,女方多以刺绣品相赠。家境殷实之户,订婚信物较贵重,贫寒人家则是一般信物,以表心意。

报日:结婚日子要选良辰吉日。男家请算命先生根据男女出生的时日,择定一个大吉大利的日子作为迎亲的喜期报给女家,称之报日。在迎亲之日的前夕,男家须按原双方商定的礼金(俗称身价银或聘金银)和礼品送到女家,以便为女家备置嫁妆、家具及其他作为婚嫁的物质。

迎亲:男方称娶亲,女方称嫁女。结婚前一、二天,男方向女方送去“边猪坛酒”、抬盒(衣物菜食),称为解礼,女方向男方回送自做的布鞋,男方家里有几个人就做几双。结婚当天,男方抬花轿,双吹双打(两只唢呐两面大锣)到女方家迎亲,新娘上轿后用对联封轿门,男女方各写一联,要求对仗工整。

拜堂:即新婚夫妇在堂中拜祖。新人(新娘新郎)进房先喝“交杯酒”,再由男方最亲、最尊妇女(婆母或亲嫂)开发米泡、糖果、冲糖茶;然后新人双双“拜堂”,先拜祖宗,再拜父母,后拜叔、伯、兄、嫂以及亲戚中的尊者、长者,由宾相逐一喊出名字受礼,凡受礼者,均须拿出“拜茶钱”。与此同时,还向围观者散发米泡、喜糖。婚礼高潮期间,人们还戏谑性地将新郎的父亲或叔伯等长辈脸上抹锅黑,翻穿羊皮袄,腰系铃铛,头顶破帽,手脚象征性地捆住,或是使之倒骑毛驴“亮相”,人们称之为“戏公公”。

闹洞房:拜堂后,新娘由牵轿娘(一般为儿女双全之妇女)和新郎引入洞房。新婚之夜,城乡均有闹洞房的风俗,习称“新婚三日不分大小”,长辈晚辈济济一堂,喧闹欢笑,直到深夜。在闹新房的同时,亲友要茶盘盛红枣、花生、桂圆、瓜子向新廊、新娘撒去,并唱撒帐歌,以劝“早生贵子”之意。

回门:即婚后第三天,夫妻双双到女方家省亲,去时女在前,回时男在前,当天去当天回。过去回门使用小轿作为交通工具,现在步行或坐车。在回门的当晚,举行一次“贺号”的仪式,由亲友用红牌子写上新郎的名字,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送上门,从此以后,别人再也不能喊新郎乳名了,新郎家则设宴待亲友。至此,整个结婚仪式就算结束了。

咸宁婚俗的特色

咸宁是有名的“楠竹之乡”,竹文化已深深地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竹在我国古代有美好的寓意,为文人墨客所喜爱。从字面来讲,竹字是由两个象形竹叶的“个”字组成。两“个”不分离,象征团结、爱情坚贞、夫妻幸福。特别在南方婚俗中,把竹作为吉祥之物使用是为了好的预兆。如用竹棍挑开新娘盖头、抬竹轿、送竹扇、扛米筛镜等等。我们描述爱情生活也常用“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之词。竹,又谐音“祝”,“祝(竹)君”、“祝(竹)福”是给人美好、幸福和吉祥的颂词。

竹签挑发:现代婚嫁礼俗中,在迎亲之前女方家会分别进行上头仪式。上头仪式一般于结婚当日举行,

转贴于

上头象征一对新人正式步入成人阶段,组织新的家庭,肩负起开枝散叶的使命。上头须选好时辰,由父母或是“有福气”的长辈为新郎或新娘梳理头发,边梳边说吉祥祝福的话。如“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其语意为祝福新人能同偕白首。咸宁当地就是用竹制的木梳或者竹签进行上头仪式,以取平安吉祥之意。

竹歌哭嫁:新娘出嫁前数天,有哭嫁习俗。内容有哭述自己成长过程,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还有哭诉自己不愿离家之情和同龄姐妹的惜别之情。咸宁人嫁女时,要哭嫁七七四十九夜,严格依着“试哭、联哭、劝哭、分哭、撩哭、叹哭、射哭”等仪程,整个哭嫁过程“无歌不哭嫁,无嫁不哭花”。其中有一支“娘女歌”哭的是竹歌:“竹子花开杈杈黄,娘生女儿苦心肠,今日难报养育恩,来世变笋娘来尝,变根竹棍扶娘手,变双竹箕帮娘筑田庄,娘啊娘,不枉女儿来到人世上。”

竹轿迎亲:咸宁迎亲所用花轿并不是普通的花轿,而是完全手工竹编的大花轿。将一条条削好的桂竹片,左右交错,推平再压紧,编织出一整面缜密美观的竹编,一面面竹编再连结出传统竹轿。用竹轿迎亲同样也是取竹之吉祥祝福之意,也表现出了咸宁人的爱竹之心。

竹伞进门:新娘下轿后,要由牵轿娘撑竹伞护送入家门,代表开枝散叶。

帐篙陪嫁:帐篙就是古代挂蚊帐时的撑篙,一般是竹篙。所谓帐篙陪嫁就是指女子出嫁时,新娘的弟弟要送去两根竹帐篙,“楠竹楠竹、一年一竹、年年发育”寓意新娘能生会育。到了男方后,男方的家里要表示一定数额的礼钱,以示吉利。

吃茶礼:咸宁婚俗中有吃茶礼,是在新婚床上放茶和结婚之夜傧相托茶盘祝词撒帐,暗含祝愿夫妻甜蜜长久和早生贵子之意,传递了古茶的祭神意味,体现了以茶向生殖神献敬求子的先民意识。咸宁地区的婚茶还有定婚茶、启节茶、成婚茶、抬茶闹茶、撒帐茶等,此外还有新娘的沿家敬茶,一般是在婚期第一个春节的初一早晨,新娘穿裙戴花手捧茶盘沿各家拜年敬茶,新郎提壶添茶,有的地方是小姑子提壶。其目的也是“和”之意,借敬茶而进村中各家之门联络亲情,以便日后行走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