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规划与设计范例6篇

布局规划与设计

布局规划与设计范文1

摘要:城市街铺;布局规划;动线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动线,是购物中心设计中经常遇到的词汇,意指人在室内室外移动的点,连合起来就成为动线。在商业建筑规划设计方面,动线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串脚一条线,这就是动线。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执行,国内房地产公司纷纷从住宅地产转战商业地产,再加之国家一系列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政策出台,一时间商业地产如雨后春笋冒现。

但是,商业建筑在我国的长足发展也就是在近十年间----我国商业建筑设计尚处于起步阶段,设计水平参差不齐。现今建成的商业建筑中不乏佼佼者,如深圳万象城,广州天河城购物中心,深圳京基KKmall等一批优秀的商业建筑,但也有乏善可陈者,甚至那些违背了商业规律,建成后给经营带来困难和损失的例子也大有案在。新一轮的商业地产大发展现正酝酿中,提高商业建筑的设计水平刻不容缓。

目前商铺设计存在的常见问题

商铺平面划分

(1)平面不规则。设计师为了追求形式上的变化而造成许多商铺平面的不规则,异形房间中的锐角形实用率极底,造成了使用面积的浪费。

(2)商铺平面的比例不当。进深过大,面宽过窄的商铺会给将来销售和使用带来很多麻烦。由于商业经营对场地形状结构的要求较高,面宽过窄的商铺会给

将来的销售和使用带来很大的麻烦。

由于商业经营对场地形状结构的要求较高,以上不合理的划分肯定会对一部分买家造成排斥。

交通流线的组织

(1)在交通通道的设计当中,设计师并没有对人流的密度及动向进行科学的分析,设计了大量的通道连廊。而实际的情况是,这些通道连廊的宽度和数量

大大的超出其实际使用量。造成了很大的空间和建设成本浪费,同时也使得整个街区显得空空荡荡。

(2)在规模较大的商业街中,许多商铺虽然前面有着宽敞的走道,但是由于其位置较偏而无人问津形成“死铺”,有的商业街中则由于交通流线的过于通

畅,“四通八达”反而造成了顾客的流失。

(3)过道设计不规则,拐角、分叉太多,不符合人的行走习惯,对空问也造成浪费。

二、影响动线设计的前期策划因素

什么才算是好的动线呢?它有些什么标准呢?动线主要是起到连接作用的,那么好的动线就应该满足连接畅顺,应该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连接畅顺:1,满足室内和室外的连接畅顺;2,满足平面和楼层的连接畅顺;3,满足各业态之间的连接畅顺;4,满足自身主次动线间的连接畅顺;

有时,动线设计不光是一条路径的设计,它本身是商业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商业业态分布和组合是息息相关的,所以为什么商业建筑设计不光光是建筑师的事情,它和商业定位以及商业策划是关系紧密的。

一个好的商业建筑从前期的商业规划就开始了,交给建筑师的时候已经是属于中期的事情了,成败的很大一部分已经在前期决定了,在此,笔者试述几个影响动线设计的前期策划因素:

1,主力店,次主力店和独立商铺的面积配比和相对大小以及相对位置直接影响动线设置的长度和方式;

2,是否设置游乐场,小吃街,电影院等餐饮娱乐业态以吸引人流和旺场;以及这些业态设置的位置也会影响到动线设计;

3,是否设置营销活动的礼品台设计在高层,以拉动高层的人流;

4,是否在最高层设置物美价廉的商业做诱饵,来吸引客户直奔最高层选购 。如有些家具城会把最高档的家具品牌放在最高楼层,以吸引人流。

三、优化商铺设计、争取更大效益的探讨性建议

通过多项具体项目的设计和相关资料的总结,设计一个成功的商铺项目,还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准确的策划定位和鲜明的商业主题

商铺的面积、面宽、流线方式的设计对使用功能有很大影响,餐饮、服装五金、建材等行业均有自身的特殊要求,商业的主题决定了建筑立面风格的取向。

1.1铺位布局规划原则

1)实用、利润、形象的统一

2)商场铺位布局必须考虑到经营商家的实用性与合理性,同时更要兼顾到独立铺位与整体商场的协调性与互动性。

3)、尊重消费者的行为

人性化设计,使消费者的消费过程显得更加自然顺畅和轻松愉快,购物方便且不易疲劳。

4)、面积按定位划分

根据整个商场定位划分商铺的面积。20㎡以下占整个商场面积的10%,20㎡—40㎡占整个商场的30%,40㎡—80㎡占整个商场的20%,卖场占整个商场的40%。建议:建议面宽进深比宜控制在1:3以内,不超过1:4;标准铺面宽视地下车库柱网而定,柱网一般为8-8.4m,所以面宽宜为4-4.2m;单向疏散的标准铺进深建议控制在15m;高层底铺单铺面积大于60m2(尽端可放大到72m2)的标准铺需两个门疏散(图1),两个出入口之间间距需大与5。商铺面积尽可能小,但要便于自由组合。垂直动线及出入口处要宽敞明亮。商业面积尽可能多的放在1F,2F次之;若商业面积过大必须出现3F,则3F按照大铺考虑,并在首层预留3F商铺的独立门面及立体交通(图2);商业的外摆位不得占用商业面积,需保证商业的经营面积;外摆外尽可能在一层设置或顶层露台(图3)。

图1单铺面宽进度比例示意图

图2 图3

1.2流线设计

1.2.1动线设计原则

首层解决人流动线,2F以上的商业人流依靠首层带动(2F及以上的通道满足消防疏散要求即可,不考虑其作为人流动线及外摆位的因素;

若出现3F商业,则按照大铺考虑,并在首层预留独立门面及竖向交通保证人流从首层引入(图4);

当外部条件影响(如场地高差或有外部立体人流引入时),可考虑首双层及立体人流动线,视项目具体情况再议;

图4

1.2.2立体铺动线设计

1.2.2.1立体组合铺的出现原因合常见形式

、出现立体组合铺的原因

首层引入人流的原则,2F及以上楼层不考虑独立的商业人流动线;

不同业态的商铺要求(面积、楼层位置)不同;

各种业态对面积段和铺形态的需求

、常见的立体组合形式

a、一拖一(图5)

b、一拖多(图6)

一拖多

①一拖多商铺的两种形式(图7)

a、首层商铺仅仅作为迎宾+通道或纯通道。

b、首层商铺面积控制在60-80m2,能够有一部分营业面积。

图7

1.2.2.2立体铺组合原则

1)商业主动线应在首层解决。

2)二层商铺的动线由一层商铺内上楼,二层走道仅作为消防疏散通道,不作为商业动线。

3)三层商铺动线由一层门面引入人流,建议设电梯直达;

若项目有高差或立体人流来源,可考虑双首层及立体动线,视项目具体情况定。

图8

1.2.2.3商业2层以上的常见流线处理方式对比

图9

增加沿街面的长度

沿街面是沿街商铺价值的主要体现,从房地产开发来说通过平面的设计使商铺的沿街面达到最大值时经济价值最高。常用手法是在商业区内增加商业内街或内庭,在长线的沿街面也可利用凹进的带形空间或折线形来增加沿街面的长度,从而增加沿街商铺的数量。如佛山丽日豪庭小区在商业中心与居住小区之间

增加步行街使沿街面共增加了260m,同时也利用了凹进的袋形商业小广场增加了沿街商铺的总面积,达到了很好的经济效应。

合理的面宽与进深

根据商铺的使用功能安排合理的面宽和进深,通常为4m~6m的面宽,10m~

15m 的进深较为经济实用,适用面也较广。饮食业因有厨房等面积较大的辅助用房能利用较大的进深。考虑到商铺的灵活利用和组合,常用柱跨为6m~8m。另外商铺面宽与进深决定了商铺的面积,投资客户群对商铺售价的心理接受程度也是决定沿街商铺面宽与进深的重要指标。

巧妙解决高差,提升二层以上商铺的经济价值

俗语说:宁走半里路,不上一层楼。建筑心理学认为人宁可选择绕行也不愿走楼梯。在商铺的销售中往往二层商铺售价和资金回收速度远远低于首层商铺,如何解决好高差使二层商铺可以吸引大量商业人流从而提高二层商铺的经济价值,是建筑师在商铺设计中的主要问题。东莞雍华庭步行街利用大台阶和双向自动扶梯吸引人流通往商业步行街。广州沙东服装城则借鉴赖特古根海姆博物馆的交通组织方式,利用围绕中庭空间的缓坡把中庭两端的半层空间联系起来,形成 围绕中庭螺旋上升的步行道,让人流不需通过楼梯和自动扶梯即可不知不觉地到达楼上各层,既节省了投资又减弱了楼层差别,构思非常巧妙。

四、结束语

布局规划与设计范文2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功能布局;关系研究

现阶段,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当中的整体规划以及监督理念的日趋提升,城市规划的实质目标开始有所转变,它要求规划部门要从城市的现有布局出发,在综合分析和运用科学合理的规划理念前提下,把城市功能布局打造得更加协调与合理,使之能更好地与城市经济建设以及民众的基本需求相适应。基于此,在城市规划中要确保每一项建设活动都要与城市的功能布局需求相符合,从而达到城市规划创新管理以及科学发展的目的。

一、城市规划与城市功能布局的内涵

1.城市规划

所谓城市规划就是指对城市的发展进行预测并对城市中各项资源实施管理以此来对发展相适应的这样一个方法或过程。城市规划主要对已建环境的设计和开发进行指导,是一个城市在一定时期当中发展的目标,并制定能把这种连续相互作用给反映出来的规划,它是城市建设的整体和综合部署。它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整体研究城市和周围影响地区的环境,来为广大民众提供舒适、宜人以及适合居住的良好环境。

2.城市功能布局

城市功能布局就是指城市建成区域的平面形状以及城市内部功能结构与道路系统的结构。它的形成是在历史发展当中形成的或者为自然发展的结果,或为有规划的建设结果。对城市布局形成以及其利弊进行研究,对制定城市的总体规划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城市的功能布局应该把城市的性质和规模给反映出来。城市规划在对城市规模以及性质进行确定之后,其功能布局就要把城市的性质给反映出来。同时,伴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提升,城市中相继出现了一些工业区,现代化的厂房、水塔以及码头等建筑开始出现,在城市功能布局当中,一定要把这些区域给规划布置好。

二、城市规划与城市功能布局之间的关系分析

1.城市规划可以构架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总体结构

城市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而作为城市建设的整体设计方案,城市规划对其科学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规划与城市功能布局共同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架构了一个科学的结构,它们之间的合理性促使着城市空间日趋实用和科学。

2.城市规划可以推动城市趋于合理布局

在现如今的城市规划当中,所要考虑的功能布局项目有很多,比如,在规划中,要对城市不同功能区域的规划进行考虑,像城市某一区域是商业区还是生活区,是工业区还是高新产业区等,并从这些区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进行合理建设。城市的整体功能布局与城市规划方案有着直接关系,规划设计不仅要对城市中每一个区域的功能需求相满足,而且还要把此片区域乃至整个城市空间的发展带动起来并予以优化。

3.城市规划可以抉择城市功能布局的战略方向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形势下,城市规划的目的也要随之做出相应的改变,要由以往传统的只限于空间布置以及整体的设计中转变到与时俱进并对城市功能布局战略性发展进行强化的轨道当中来。从这点来看,在现如今的城市规划当中,一定要重视城市功能布局的战略性并把其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与此同时,要想实现城市的整体功能布局,城市规划是必要条件,而城市规划要想实现科学发展以及创新进步,科学合理的城市功能布局必不可少,两者相互影响,共同进步。

三、怎样在城市规划当中合理进行功能布局

当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开始在规划当中重视起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工作,从对我国城市规划经验进行总结的前提上,认真吸收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城市规划的良好经验,并总结教训,以此来达到在城市规划当中能够合理进行城市功能布局的目的。与此同时,广大民众对城市功能布局的要求也逐步提升,使得我国在城市规划当中更加注重城市功能布局的科学化管理以及严格性监督,并且确保每一项功能布局都能有效落实在城市建设当中。除此之外,还要把现代社会人性化发展的特征融入到城市功能布局当中,能够让广大民众真正感受到自己所生活的城市发生的变化。

1.城市功能布局要实现全方位设计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城市功能配置的区域性需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在城市功能布局当中既要用有着代表性的区域建设来把城市的特征以及人文特点给展现出来,又要注重掌握“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元素,这也是现代社会所重点强调的设计理念,尽可能地使城市功能布局与全方位的城市新兴建设需要相满足。除此之外,在城市功能布局当中还要与城市的整体建设特点相配合,以能够让广大民众得到全方位的享受,在客观上达到对城市的艺术品位进行提升的目的,让民众对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起到对城市的整体形象进行宣传的作用。

2.重视生态功能区域的布局

近段时间以来,我国主要把城市规划放在城市商业区、城市工业区以及城市生活区等建设上,忽视了创设独立的生态功能区。尽管一些城市开始增加建设一些景观园林项目,然而生态功能区域布局还依然没有重视起来。再加上当前城市建筑以及城市工业用地逐渐扩大,城市中普遍存在着土地面积锐减的问题。为了应对和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把大量的用地融入到城市生态功能区域建设当中,并且一定要通过城市规划对这些用地进行合理布置和科学调配,尽可能在城市生态功能区建设中应用更多的土地资源,这样既可以更好地修复被严重破坏的城市生态环境,又可以使城市绿化面积大幅度提升,从而实现了城市建设的整体目标。

3.适当把握功能布局的空间尺度

设计师要在城市规划与城市功能布局当中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在完善城市功能布局的基础上,运用非常严格的尺度标准最大程度地合理利用城市的有限空间。设计师在对城市功能布局空间尺度进行适当把握时,一定要把人性尺度的规划设计融入到城市规划的内涵当中。基于此,现代城市规划当中的功能布局一定要以创设舒适和温馨的活动空间为主要目的,能够让广大民众觉得在城市当中的活动空间更加宽广,比较适合居住,而不是让民众觉得城市的功能布局方便了自身的生活、工作以及出行。除此之外,在城市整体功能布局当中,设计师一定要从城市规划的整体需求出发来确定城市道路的宽度以及城市建筑物的体量等,只有这样,广大民众才会感觉出行的方便和居住的舒适,也才能让城市功能布局的建设趋于温馨宜人,从而全面实现城市功能区域的整体视觉景观以及总体风貌。

布局规划与设计范文3

关键词:县级城市;人防专项规划;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人民防空建设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专项规划,也就是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制定城市人防建设专项规划,进而为人防工程建设提供依据,有效地组织指导一个城市的人防建设。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人防专项规划设计探索性地开展,“十五”期间快速推进,直至“十一五”时期,人防专项规划设计才引导人防工程建设,历时十多年。在此发展过程中,县级城市人防专项规划设计也不断推进,但还存在着只注重城区中心而忽视组团,空间布局不合理;人防专项规划目标与城市规划目标脱接;人防工程规划布局和选点的准确性不高等诸多问题。文章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结合兴国县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3-2030年),以“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为规划方针,以“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为规划原则,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合现状,注重中期,放眼长远,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使县级城市人防专项规划更贴近实际,更有针对性,更具可操作性。

一、人民防空专项规划的意义

(一)是指导城市人防工程建设的管理依据。城市人民防空建设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个专项规划,是在一定时期内(应在城市总体规划期内)有效指导城市人防工程建设发展的目标和计划,进而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整体防能护力。人防专项规划中,主要规定了规划期内人防工程发展的目标,以及体现该目标的人防工程建设规模、进度、体系和布局,可以保证人防工程建设有序、合理、重点发展。避免随意性、不均衡性,减少浪费,尽可能提高工程互联互通,因此,它是一个城市人防工程建设的全面部署,也是人防工程建设的管理依据。

(二)是增强城市防护功能的主要保证。城市防护是城市在组织经济和市民生活的功能之外的一项重要功能,而人民防空是城市防护的一个重要部分。人防专项规划确定了城市在规划期内的人防工程发展水平、建设重点、整体布局、建设步骤,使规划期内的人防工程建设尽可能好的满足城市防护需求,具备较高的防护效益,是搞好城市人防工程建设、增强城市平时发展经济、抗御自然灾害,战时防空抗毁、保存战争潜力整体综合防护能力的主要保证。

(三)服务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人防专项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种子规,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将其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实施,可以保证人防工程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同步、协调发展,特别是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规划保持协调一致,例如人防地下工程的平战结合、地下交通与城市交通互联互通、商业开发等,将能实现与城市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达到服务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从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县级城市人防专项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城区中心忽视组团,空间布局不合理。改革开放以来,县级城市的规模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扩大,这不仅表现在空间规模的扩大,也表现在人口规模的扩大,如此,自然促使城市规划从老城区逐步向外拓展,这就要求人防规划应随城市总体规划变化而变化,但是由于县级城市人防专项规划只是近十多年才逐步发展起来,而我市县级城市人防专项规划更是近几年才提上议事日程,起步较晚,人防专项规划资质队伍我省几乎没有、参考范例缺乏,其规划的指标体系、规划的内容、规划的技术途径等均不够成熟,致使做出的人防专项规划总体布局不合理,只注重城市的中心区域,而忽视了开发区、埠头区域组团,跟不上城市总体规划的变化(如近、中、远时空变化、城区变化、组团变化等),指挥工程、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人员掩蔽工程和配套工程等大多集中在某一区域,呈现分布不均、空间布局、时空布局不合理的现象。

(二)人防专项规划目标与城市规划目标脱接。一是时空脱接,人防专项规划只有近中期规划而没有远期规划,这显然是不够的,与城市总体规划不相符、脱接、滞后,这就无从谈起“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二是与城区规划脱接,人防专项规划没有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区域变化而变化,这将使人防专项规划在城市人防工程建设中严重缺乏现实指导作用,专项规划也就变成了“绣花灯笼”;三是地下互联互通通道与城市道路脱接,专项规划没有有机的将地下人防工程互联互通通道与城市道路相衔接,对此几乎没有作出任何规划表述!这显然也是违背“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四是疏散体系规划与疏散地建设脱接,仅是泛泛而谈,没有操作性和指导性。

(三)人防工程规划布局和选点的准确性欠佳。一方面,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布局结构中,生产工业区、生活休闲区是相对分离的格局,生产工业区一般远离生活休闲区,而人防规划中强调战时防空片区要种类齐全、功能配套,现实中,市民生活休闲空间影响了人防工程规划布局和选点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县级城市人防专业队相对集中某一区域,新规划开发的城市片区多以住宅小区居住为主,人防专业队就地就近组建存在一定困难,在独立的防空片区内形不成体系。还有,重要经济目标的防护是人防规划中的重点,选点和定位时要考虑战时对城市的影响,由于其相对集中于某一区域,布局和选点的准确性欠佳,指导性和操作性偏弱。

三、针对县级城市人防专项规划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开展人防专项规划设计资质审批,保证规划质量。人防行政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规定,设置相应城市级别人防规划专项设计资质门槛,开展人防专项规划设计资质审批,编制专项规划应公开招标设计单位,只有相应资质、相应业绩的规划设计单位才能做出相应质量的专项规划,才能从源头上、根本上提高人防专项规划质量。

(二)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实际,合理规划人防工程空间布局。以兴国县为例,该县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3-2030年)对城镇空间结构作了规划布局:如图1所示该县在中心城区基础上又增加了城市规划区,最终形成依托县域主要的交通廊道,强化一个中心,培育6个中心镇,规划构建“一核六心、三轴五区”的城镇空间发展结构。“一核”即由中心城区形成的县域发展极核,包括潋江镇和埠头乡,为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产业集聚平台,城镇化发展核心地区;“六心”是县域的六个中心镇,分别为高兴镇、古龙岗镇、均村镇、良村镇、江背镇、龙口镇;“三轴”即县域的三条城镇发展轴线;“五区”是县域的五个发展片区,即中心片区,北部片区,东北部片区、西部片区和东部片区。在这种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下,人防规划的布局要随之变化,合理规划人防工程空间布局。一方面(近期、中期)完善“一核”中心城区的

图1 兴国县城市规划区范围图

人防规划建设,集中建设、集中管理,形成人防规划的“核心”;另一方面(远期),与六个镇的规划相衔接同步实施人防工程规划,设置各防空片区,将远期的片区指挥机构分散在相应的防空片区,并与行政管理体系相吻合,同时利用城市交通四线规划,使之互通互联,便于战时组织指挥,最终形成“一个核心、六个片区”的人防空间格局。

(三)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目标来规划人防专项目标。由于人防规划仅是城市总规中的一个专项规划,因此在做人防规划前必须拿出大量的时间来熟悉、了解、调研城市总规以及这个城市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状况,绝忌闭门造车,只有在调研掌握一手资料、实情的基础上,再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近、中、远期规划目标来确定人防专项规划近、中、远期相对应各项目标。如时空目标、区域目标、交通目标、疏散体系目标等。疏散体系应对疏散路径、疏散区域、接收地域、接收人员数量、后勤保障等作出规划,近期我县可结合新农村建设和“三送”工作来推进疏散体系建设。只有这样做出的规划才接地气,才真正符合“人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才有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

(四)提高人防工程规划布局和选点的准确性。重要经济目标的防护是人防规划中的难点也是重点,在对重要经济目标工程选点和定位时,要充分考虑战时对城市所产生的影响,对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产品、仓储要远离城市,对战时需要坚持生产的供水、供电、食品供应等企业以及仓储单位,必须修建用于人员隐蔽的人防工程,并适当提高防护等级,减少平战转换量,尽量一步到位。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工程单靠一个或几个人防工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需要综合规划,综合防护,才能提高其生存率。因此,为了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此类目标,应修编针对性详规和防护方案及抢修预案,落实防护措施。人员隐蔽工程口部数量(特别重要)、位置及宽度要达到规定要求,并且工程保障区域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贴近工作岗位,以满足拟定人员快速进入工程的需要。城市人防工程建设规划要贯彻“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人防建设方针,突出和强化城市水、气、电和食品等生命线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并使之与城市同步发展和同步建设。

四、结束语

宁可百年无战事,不可一日无防空。 如今城镇化快速推进,县级城市规划建设进入了新的时期,这也为人防专项规划提供了有利时机。虽然县级城市人防专项规划还存在上述等问题,但只要坚持“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结合现状,注重中期,放眼长远,抓住机遇,就能编制出好的人防专项规划。

参考文献

[1]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S].1996-10-29.

布局规划与设计范文4

关键词: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 Abstract: This paper is through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practice and Research on the new campus of Shenyang Construction University, points out that the road campus virescence planning should follow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anifests the human and the nature harmonious unification of the situation, and put forwar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campus of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create an ecological concept of University campus.

Keywords: Ecological campus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近些年,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实施,为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由此也引发了发展高校新校园建设的热潮。本文着重运用生态学原理到校园规划设计的工作中,探索能够适应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要求的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的思想,指导学校走“以人为本”的环境生态化,符合学校建设百年大计的新型生态型校园之路。

第1章 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综述

1.1 校园规划设计的特点

校园是育人的环境,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丰富个性的空间,它应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一种个性成长的需要和心灵成长的力量。它应是积极向上、充满知识和趣味的室外大课堂。校园环境应寓教于绿、寓教于乐。它应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

1.2 生态型校园特点

通过道路、建筑物、植物的合理规划布局,营造出生态环境优越的绿色网络体系,更适合师生的工作与学习。

生态型校园应具备以下的特点:

校园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校园道路系统完善,便捷,步行空间与非步行空间关系处理得当;

建筑物尽量选用新型环保、节能无公害材料;

校园内部绿化自成网络系统,具备自我调节、发展、循环的功能;

绿化植物丰富多彩,力求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常青,达到以点带面的绿化效果。同时多采用对人体有益的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生活服务娱乐设施齐全,方便师生购物与休闲;

第2章 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的内容

2.1 规划设计的思想

通过环境景观布局,美化校园,装饰建筑,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具保健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建筑似自然生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艺术式校园,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景观场所。

2.2 规划设计的原则

(1)体现园林景观与生态保健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利用具有生态保健功能的植物来提高环境质量,杀菌和净化空气,以利师生身心健康。

(2)体现生态环境艺术式学校的原则 在布局上增设建筑和园林小品,强化校园的园林氛围;在绿化上以常绿树为主基调,适当穿插四季花卉,力求树木高低错落有致、疏密有序,形成优良的植物总体和局部效果,真正达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香化和静化,从而产生一种安静优雅的绿化格调。

(3)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以生态理论作指导,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

(4)以人为本的原则 生态景观规划上要考虑以人为本,体现个性化,这要求:a空间的组织与划分应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活动空间;b为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各种空间中的设施设置、材料质感的应用,景观的创造应充分考虑人们钟情于自然的心理需求;c关注人的审美习惯,以园林山水布置景观,并赋予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感情;d绿化植物配置应选择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各种能消除疲劳的芳香植物。比如,园路的设计走向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出入方便,大乔木的位置要考虑到是否影响师生日常生活的采光、通风及安全问题。

第3章 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的实践

3.1 概况

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是沈阳市大浑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总面积约80公顷。东临张官屯,西临长青街,北靠浑南大道,南面为大片的绿地。整个规划地被城市主干道划分为两部分。

3.2 规划的指导思想

运用生态学原理,力图在有限的环境空间中解决功能与形式美的矛盾,通过规划设计改善生态条件,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营造宜人的校园生存环境。

3.3 布局手法

规划布局手法是条带加组团的布局方式。

道路交通 设东北两主入口,并有60m的景观道通入校园;连接两次入口的自然环路为车行道(14m),引导车流;教学实验区道路采用规则式棋盘式布局(7m);学生生活区道路自成体系,各组团均有或纵或横主路(20m)引向自然式环路;体育运动区道路将各场地整齐分割成各功能小区,相互联接,并有道路引向主环路。

建筑楼群 教学实验楼建筑群成条带状布置,为东西走向;宿舍楼为组团式布局。

3.4布局结构

总体布局可用“一心三带四区”来概括。

一心:为核心生态区。其内绿地连片布置,形成整个校区的中心绿岛,并与其它各功能区的条带状、环状、团片状绿地共同组成纵横交错的校园绿色网络系统。

三带:全院三条主干道构成一横一纵一斜三带。一横一纵为东、北主入口各宽60m的景观带,其两侧配置高大乔木,构成林荫道,中间为宽20m的绿地,两景观带交汇处为一圆形广场,其内设置有升旗台、雕塑,产生对景的效果。此种设计使入院者视野开阔,心情不受压抑,并且高大乔木与绿地的规则式条带状布局充分体现了高等学府的严谨、有序、端庄、优雅的高品位、高质量。斜向景观带采用节点呼应手法,大学生活动中心、礼堂、信息交流中心分别位于其起点、中点和端点处,遥相呼应。

四区:按用地功能不同将其划分为四个区,分别为:

教学区 由条带状的公共实验区、公共教学区、各院系楼群和图书信息中心组成。其中以教学楼、办公楼为主体,并配置雪松和彩色植物图案。

体育活动区 分为对内对外两部分。对内使用的体育活动区位于校园西面,连片集中布局,通过其间道路分隔成不同的功能小区。适当配置耐践踏的草坪、生命力强的植物。

学生生活区 采用组团式布局,各个组团镶嵌于大片绿地之间,通过道路、公共绿地,运用艺术手法将其内的建筑和大大小小的空地有机的组合,达到和谐的境界。从建筑的通风、采光、用材,植物的遮荫、减噪等方面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生态型设计规划理念。

教师生活区 位于规划地的西南部。

连接两次入口的车行环道将对外体育运动区、教师生活区与其它功能区联系起来形成一统一的整体,保持了整个校园的完整性。

参考书目

基于绿色交通理念下的广州大学城交通规划,熊晓东,城市规划汇刊,2005.4

高校校园公共空间探析,欧诗,规划师,2003.9

浅谈大学校园外部空间规划设计,张娟,规划师,2003.10

布局规划与设计范文5

关键词:制约因素; 综合协调

一.问题的提出

在实践中, 随着社会建设活动愈来愈系统化、组织化、专业化、工业化, 工程设计也不断向集约化、大规模化发展, 与城市问题、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的结合日益紧密, 继而设计活动要解决的各种制约因素越来越多、越来越专业而具体, 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都有显著的变化,所涉及的领域从社会、文化、经济信息、资源、环境、技术、心理等等几乎无所不及, 建筑学逐渐成为一门交叉学科。现代的建筑学科被不断细分, 原来的学科理论和体系已不适应这种分化的需求, 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 总平面设计逐渐从建筑设计中分化独立出来。总平面设计, 是场地设计在工程设计中的技术性、功能性、工程性应用, 过去一些建筑师往往注重于建筑方案设计, 对总平面设计既没有足够的重视, 也缺乏实际的综合协调能力, 往往变成了建筑方案的总平面化, 导致的的直接结果是与城市规划和总平面使用功能的矛盾, 同时反过来降低了建筑方案的质量, 使方案出现结构性矛盾, 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二.总平面设计的制约因素

总平面设计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 从城市规划到相关法规规范、场地现状、使用功能要求甚至风水理论。实际设计中要从各种制约因素入手, 综合解决各种矛盾, 反复推敲、调整、比较,才能完成这一阶段的工作目标,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城市规划的要求

城市规划对总平面的控制体现在对用地性质和布局结构的控制上, 具体体现于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 以规划条件书等形式制约总平面设计, 包括用地性质、用地范围、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停车位、建筑高度、日照系数, 建筑物后退红线以及场地交通出入口等内容, 影响和决定着场地布局形态。

(二)相关规范的要求

规范是一些具体的功能和技术上的制约, 如《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对场地内建筑物的布局、相邻关系、道路设置、对外出入口、绿化、管线、竖向设计、建筑防火间距、通风采光、消防等问题均有严格的限制要求。这些实际上也是总平面设计最基本的原则和要求。

(三) 设计任务书的要求

设计任务书是总平面设计的直接依据之一, 也是总平面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工作目标。总平面设计的成果实现了场地内各种使用功能需求, 并进一步影响着建筑物内部的使用功能。

(四) 相关专业的要求

结构专业(结构形式、柱网尺寸、基础形式、地下室工程) 、水电设备专业(如各种管网、场地排水、空调机房布置、室外架空管网) , 这些专业都影响着总平面的布局。

(五) 场地条件的要求

基地的自然条件、场地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场地现状条件都客观的影响着总平面的布局。。

(六) 业主个性化的要求

在一些地区客观上还存在地理风水方面的要求, 甚至有的业主还有个人属相相生相克的迷信要求等等不一而足。

综合上述种种制约因素, 反映出总平面图设计工作需要以理性客观和科学严谨的态度加以对待, 在具体设计中应予以高度重视, 是整个设计活动中相当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一环。

三.总平面设计的具体步骤

总平面设计是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场地内落实后与建筑方案设计前期的衍接阶段, 反映了城市规划和建筑方案总平面化两方面的成果, 在充分考虑到以上几点制约因素的前提下,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设计总平面:

(一)总平面布局

它包括场地功能分区及实体布局,从宏观上进行大块安排, 是总平面设计的核心工作, 它确定了各构成元素的各自形态以及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确定了整个场地的基本形态。

1.首先根据场地的使用功能进行分区, 采用集中布置、分散布置或均衡布置的手法落实各项功能内容, 并协调好相互之间的关系, 粗略地把场地分为几个功能块。

2.然后进行实体布局,在已经划分好使用功能的区间内布置其所需的各种建构筑物,这需要建筑、结构、水、暖、电器等专业的配合,明确各建构筑物三维形体体量,形成设计方案的空间雏形。这一步是设计过程中最关键也是最难把握的一步, 往往花费设计师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须反复修改、反复调整,甚至推倒重来。为保证设计成功率,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首先要与业主进行充分的解释交流,理解设计任务书具体内容, 尤其是关于业主对整个场地的功能要求。业主总是想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场地, 但又缺乏规划、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 早在取得土地以前就有一套自己的总平面布置方案, 加上现有的政府管理体制不连续、不健全, 业主往往会拿已建的同类工程(有些是违章的建设工程) 作比较, 争取尽多地安排使用功能,这时作为为业主提供设计服务的设计师一定耐心解释规划条件书和规范规定的相关条文, 从保障社会和业主两方面利益的角度陈述利害, 在保证不违反城市规划和规范规定的前提下,从业主的角度出发, 尽量满足业主的使用要求。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既是业主权衡利益的过程, 也是设计师深入调研思考、调整设计思路、修改设计方案的过程,过程复杂而漫长, 需要耐心与认真的对待。通过这一过程, 完善和充实了总平面设计, 提高了设计方案的质量和成功率。

(2)形成总平面设计后, 预先与规划管理部门进行沟通, 把规划条件书目中尚未明确的因素确定下来, 调整和充实设计, 争取得到规划审查部门对总平面设计意图的理解和支持。保证设计不与规划发生矛盾冲突, 审批时能一次通过。

(3)与勘察、结构、水电设备各专业设计人员沟通交流。这一过程主要是为了避免在施工图设计阶段与各专业发生大的、结构性的矛盾,造成设计上的先天性缺陷。这一过程能避免造成下阶段方案图、建筑、结构、水电设备等施工图的重大修改和返工,客观上提高了方案的设计质量,整体加快了设计进度,设计师应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执业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从而提高对这一阶段的控制能力。

(二)详细设计

它是总平面布局的充实和延伸, 也是修饰和完善场地细部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有场地道路骨架布置、停车场布置、竖向布置、管网布置、园林绿化布置等,这一阶段多是具体性和实在性的工作, 偏重技术性和规定性, 是总平面布局的细化过程。设计师应用专业知识,与水电设备和环境园林设计专业密切配合, 最终完成总平面设计。

结束语

建筑领域由于忽视总平面设计而导致出现不合理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应重视总平面设计,使其在工程设计中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满足人们多方面功能需求,更应精益求精,运用适当的手法造就更完美的总平面,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布局规划与设计范文6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 人性化地城特色 历史文化特色

中图分类号: TU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生态型的城市

生态城市的规划主要包括提高经济总量和发展生态经济、城市人口的分布、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和提高环境质量等。编制生态城市的规划,必须建立一套由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在编制城市生态规划的过程中,要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按照上述指标科学规划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生态活动,合理的确定城市的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生态资源配置规模和布局,使各项城市活动按照生态城市的要求进行。

同时,必须考虑保护原生态的自然生态绿地。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从而真正实现城市生态化的目标,并且要体现城市特有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风格特色和吸引力。要用生态建筑原理科学的规划设计居住区的布局,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物质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城市居住区设计必须坚持以下原则:首先是要合理布局;然后是坚持节能低耗无污染;最后是应用生态技术处理生活排泄物和生活垃圾。

绝大多数城市都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所谓充分利用就是保护和提升。生态学原理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实践就是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城市。从实践经验看,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才是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的可行之路。

2 人性化的城市

城市是由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产生的人口相对集中的生活空间。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社会活动都是在城市当中进行的,所以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现代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是安全、舒适、文明的生活环境,城市作为人口集中的人类生活空间同样需要一个安全、舒适和文明的环境。因此,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文明的生括环境,使城市环境适应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便是人性化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依据。

改造环境,享受自然。在规划与设计城市总体布局时,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要求无论规模大小、无论位于何地,都要在基本设施与布局上均等,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从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出发,人性化设计理念要求对周围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使其在为人类服务时更加完善、更加有利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城市作为人类社会产物,在规划与设计总体布局时,首先应该体现对他们的关怀。在交通、建筑及公共设施等方面特别体现城市对弱势群体的扶持与帮助是现代城市对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3 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

地域特色是指相当规模地理区域内所拥有与其它地方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特征,是高度复合文化地图的表征。其中,自然环境的特色包括与众不同的日照、温度、湿度、风向、风力、雨量、地形、地貌、土质及生物等自然现象;社会文化特征包括与众不同的社会体系、人口结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人文现象。不同的自然环境是塑造不同的社会文化特征的基础,而社会文化特征也是改造与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依托自然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特性,寻求地域特色,是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思路之一。城市会因为创造者的差别而展现出不同的个性。如何利用城市现有的自身条件优势来发展个性,是对规划与设计者在对城市进行总体布局时提出的要求。科学分析的城市的历史、规模、经济、地理等条件,区分优劣,取长补短。

因此,博采众长,重点发展与自身优势条件相适应的特色城市是参与竞争的出路,也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出路。在城市规划与设计总体布局时寻找城市自身的优势,发展城市的特色和个性是城市发展的必然。

4 历史文化古城

城市是一个活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让它活得更加和谐,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同时又不伤害原来的脉络和空间肌理构成。我国有很多历史文化古城。对于历史文化古城的规划和设计的重点就在于古城内部旅游产业的选择与协同发展模式,处理好古城文化遗址保护与旧城改造、环境整治绿化与古城文脉复兴的关系。保护历史文化古城应该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必须落实古城保护的具体内容,对历史街区、自然风景区、重点文物、风貌控制区、文化景观敏感区等要进行规划控制并落实具体的保护措施。其次,是建立完善的保护体系。应该在整个城市范围内,非常明确的指出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区域、古城整体保护方案、历史街区或历史保护区、文物古迹的分布范围以及其周围环境的保护及管理。最后,协调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三者的关系。保护历史文化古城的策略:

第一,科学规划,在保护中寻求发展。规划是着眼全局,在整体范围内进行部署和安排,在空上和时间上对整体进行协调,以期达到和谐发展的目的。在旧城改造过程中,由于其内容的复杂性、涉及对象的多样性、目的的综合性,必须设计一个全局性、综合性的规划。要想协调好旧城改造与历史文化保护间的关系,合理解决拆与留的矛盾,一个具体详细的旧城改造规划显得非常必要。

第二,以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为主要依据。城市的规划和设计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综合部署与具体安排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基本依据,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旧城改造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必须符合城市的规划和设计的目标,以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作为建设的主要依据,以城市定位与发展为目标,结合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确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内容。

第三,规划要留有余地。任何一座历史文化古城都经历了丰富的历史积累,是劳动人民智慧的沉淀。但城市建设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有时也可能是断断续续的,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很难也不可能做到一步就位。因此,任城市的规划和设计时应该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要给子孙后代留下选择余地。

参考文献

【1】冯志刚.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J].科技创新导报,2008,5:47.

【2】刘玮.论城市规划中建筑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0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