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范例6篇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范文1

刘雪荣

2013年市委市政府召开了黄冈历史上第一次“千企大会”。时隔7年,我们以电视电话会的形式再次召开全市“千企大会”。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考虑是,受疫情影响,当前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需要我们与企业家朋友面对面交流沟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进一步营造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吹响打好疫后民生保卫战、经济发展战的冲锋号,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强大动力。

刚才,先荣同志宣读了奖励通报,在财政收支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拿出1786万元奖励企业,表明了市委市政府信守承诺、兑现政策的决心态度,体现了对民营企业的重视支持,释放了共克时艰、共谋发展的强烈信号。黄冈稳健、祥云集团代表全市民营企业作了很好的发言,听后深受鼓舞,深受启发,从中感受到了全市民营企业迎难而上的奋进姿态和坚定信心。下面,我就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做好当前经济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民营企业为我市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成长为黄冈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就全国而言,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这些特征在黄冈更为突出,民营经济是我市市场经济的主体力量,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是广大民营企业家敢为人先闯出来的,艰苦创业干出来的,锲而不舍拼出来的。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体现在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上。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五类市场主体56.39万户,其中,私营企业7.38万户,个体工商户46.48万户,注册资本344.93亿元。二是体现在对创新驱动的引领上。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19家,科峰传动、索菲亚家居、伊利乳业等6家企业被评为全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葛洲坝兴业、广济药业、科普达等7家企业被评为隐形冠军示范企业,祥云化工、鸿路钢构、稳健医疗等13家企业被评为隐形冠军“科技小巨人”企业。三是体现在对社会责任的奉献上。1900多家民营企业与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帮扶,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1.88亿元,帮助44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能人回乡创业“”实施以来,广大企业家积极响应回乡创业号召,累计投资项目2479个,协议投资额1912亿元,形成了实施、签约千个项目、引进千亿投资、带动千家万户“四个一千”的良好态势,产生了带来资金、带来技术、带来人才、带来观念、带来收入“五个带来”的重要作用。四是体现在对疫情防控的担当上。广大民营企业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主战场,在保供应、稳物价、稳就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打赢黄冈保卫战作出了突出贡献。

130家“停不得”企业,不谈条件、不讲价钱,全力以赴保障城市运行和群众生活。黄冈稳健克服重重困难,开足马力生产,不休假、不停机、不加价,累计向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提供各类口罩4000万只。广大企业家心系疫情,慷慨解囊,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积极主动捐款捐物。疫情是面镜子,充分印证了提出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照出了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事实证明,民企兴则经济兴、黄冈兴,民企强则经济强、黄冈强。黄冈和民营企业是发展共同体,民营经济是黄冈发展的希望所在、力量所在。我们要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坚定不移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发展的定力和信心

我市民营企业数量比较多,可以说星斗满天,但缺少一轮明月。大多实力比较弱、规模不大、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这次又受到疫情影响,真是雪上加霜。从各方面反映的情况看,面临的困难挑战主要集中在:企业营业收入减少甚至运营停止,但刚性支出仍然存在;有的市场份额被抢,外贸出口订单被取消或延期,合同违约风险增加;原材料成本上升,产业链衔接不畅,资金链面临断裂风险,劳动关系不稳定,等等。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抵抗风险能力差,生产经营举步维艰,面临生存危机。这个时候怎么办?不外乎两种态度,一种是消极悲观,一蹶不振,最终被困难所打倒;一种是迎难而上,积极进取,在磨难中成长、从困境中奋起。两种态度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眉州东坡酒楼就是一个愈挫愈勇、愈战愈勇的典型。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公司保持头脑清醒、意志坚定,提出“人在军心在、人在精神在,活下去、战斗下去”,坚持营业,直播推销,主攻外卖,拓展战地食堂、平价菜站等业务,每天还为参与疫情防控的医务人员、志愿者送饭。现在,这家企业不仅活过来了,还锻炼了队伍,开辟了新的业态,公司管理运营上了新台阶,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从中可以看到,“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两军相遇勇者胜”,保持定力,坚定信心,不退缩不畏难,一切向前看,努力向前进,就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首先,要看到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疫情发生以来,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多次主持召开会议,亲临湖北考察疫情防控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准确把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因时因势制定防控策略、完善各项措施。党中央一声号令,从中央到地方、从机关到基层、从城市到乡村、从内陆到边疆,全民动员、举国攻坚,同舟共济、团结奋战,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持续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疫情防控的严峻斗争,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进一步增强了全社会的“四个意识”。只要我们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翻不过的山、跨不过的坎,就一定能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其二,要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今年一季度极不寻常,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我国经济展现出巨大韧性。为什么有韧性?我们是世界唯一一个有完整工业门类的国家,有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有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我国经济发展潜力大、动能强,回旋余地大。从一季度数据看,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度下滑,但是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改善,降幅明显收窄,呈现回升势头。疫情的冲击是客观的,但是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其三,要看到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政策机遇。为对冲疫情影响,中央提出实施更大力度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这一政策取向蕴含着巨大的“真金白银”。什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就是要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稳定经济,刺激经济。假如积极的财政政策是“A”,那么更加积极有为就是“A+”、“A++”。什么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就是要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再贴现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让资金获取更容易、更便宜。假如稳健的货币政策是“B”,那么更加灵活适度就是“B+”、“B++”。这两项政策叠加,将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对政府、对企业而言,抓住了这一重大政策机遇,就能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希望全市广大企业家把握好危和机的辩证法,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危中寻机、抢抓机遇,加快达产达效,做大做强企业,促进全市民营经济稳健发展、提质增效。

其四,要看到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市委市政府坚持两手抓、两不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开展“四进”攻坚行动,部署“四大行动”,召开“一园一策”现场办公会,强化争资立项、要素保障等工作,组织金融“特别行”政银企对接,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派出2万多名干部进企业、进项目、进农村、进社区,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中的困难,发挥了关键作用。截至4月23日,全市“四上”2973家企业复工率99.3%、复岗率95.6%,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99.8%、复岗率97.8%。关于当前全市经济工作,市委常委会专题进行研究部署,作出了基本判断,明确了目标要求。基本判断是:一季度全市经济受疫情影响巨大,但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加速恢复,经济向好态势正在形成。目标要求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加快实现主要经济指标恢复性增长,力争二季度止跌转正,三季度全面复苏,四季度强力冲刺,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三、坚定不移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4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和当前经济形势,研究部署经济工作,强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切实抓好“六保”工作,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从黄冈自身实践来讲,做好经济工作就是要开展好“四大行动”。“四大行动”是黄冈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部署的具体行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四大行动”是从不同方面抓企业抓发展,项目建设是加快企业建成投产,招商引资是引进新的企业主体,服务企业是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创新创业是促进企业提高发展质效。我们开展“四大行动”,就是要把企业搞得多多的、做得好好的。

从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机制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经济发展靠市场和政府“两只手”。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的平衡点在哪里?我个人理解就是黄金分割率0.618。0.618有一左一右两个点,如何把握这个点?要因时因势、因地制宜。当市场体系完善、市场机制灵活的时候,市场就在0.618这个点上发挥更大作用。当市场体系不完善、或者受到冲击的时候,政府就要在0.618这个点上发挥更大作用。当前,受疫情影响,市场体系受到严重冲击,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市场环境严重恶化,市场这只手受伤了。这个时候,政府这只手必须扛大力,更好发挥作用,弥补市场这只手的缺陷。政府要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搭把手、拉一把,采取超常规措施帮助企业活下去、挺过来、稳得住、能发展,共同打好疫后重振的民生保卫战、经济发展战。具体来说,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快达产达效。全市“四上”企业复工率基本达到了100%,但企业达产率、产能利用率还不高。达产是硬道理。要在100%复产的同时,把推动企业迅速达产作为突出任务来抓。这个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疫情防控和企业生产的关系。这就好比走钢丝,一边是常态化疫情防控,一边是企业生产,忽左忽右就会走不稳,顾此失彼就会掉下来,非此即彼就会栽跟头。走钢丝是高难度的动作,需要小心谨慎,保持定力,掌握平衡,考验的是政府的服务水平、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关于复工复产复市,国家分行业制定了防控指南和技术标准,要严格操作规范。戴口罩、一米五、测体温,这三项是基础性关键性的,必须做到,切不可麻痹大意、心存侥幸。政府和企业要坚决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做好自己的事,守牢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同时,要着力解决复工复产后的产品滞销问题,发挥互联网在供需两端的链接作用,用好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动员全社会为黄冈产品带货,形成供需良性互动。

第二,落实惠企政策。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援企惠企政策,省里制定了“财税支持17条”“支持中小微企业18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30条”等,市政府也配套了相关政策措施。这些政策含金量高、针对性强,都要不折不扣落实,持之以恒落细。政策制定了就要兑现,让“白纸黑字”变成“真金白银”,为企业送去及时雨。政策好不好,有没有落实,企业最有发言权,企业的发展最有说服力。主要有两个衡量标准:一是企业负担有没有降下来,二是金融血液有没有输进来。从调查的情况看,市区81家企业可以享受346条政策,目前落实了212条,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要在政策落实、政策集成、政策创新上下更大功夫,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围绕企业所需定政策、找政策、送政策。落实好财政贴息、减税降费、专项债券、社保减免等政策,千方百计降低用工、用电、用气、物流、房屋租金等成本,该减的减,该免的免,该降的降,该缓的缓,该帮的帮,真正做到雪中送炭。

第三,强化要素保障。企业生产需要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数据等等。生产要素流动越有序,配置效率越高,经济发展越有活力,企业经营也越好。企业家办企业好比厨师做饭菜。一方面,需要柴米油盐、鱼肉蛋蔬等原材料,另一方面,同样的原材料,不同的厨师做出的饭菜可能完全不同。饭菜要可口,既要材料好,也要厨艺好。这就是企业家的素质和能力。还打一个比喻,办企业好比演奏交响乐。企业家就是指挥,钢琴手、大提琴手、小提琴手等乐队成员就是生产要素,同样的乐队成员,不同的指挥,乐曲的风格可能完全不一样。企业是企业家的物化表现,企业家的能力素质决定了企业发展;反过来,企业的发展情况,也反映了企业家的能力素质和精神状态。同时,生产要素配置也有一个政府和市场关系的问题,要素市场也需要发挥政府、市场“两只手”的作用。要素市场好比菜市场。菜市场的建设、监管需要政府,建设好了,监管到位了,市场主体自由交易,通过市场机制和价格规律调节、交换,实现卖菜买菜的目的。平时如此,疫情期间,市场瘫痪了,就只有靠政府发挥作用,靠党员干部送菜上门,保障老百姓正常生活。近期,中央出台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这是一个重磅级的政策文件。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深化制度设计,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搭建平台,创新监管,把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数据市场完善起来,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提高要素保障质量,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

第四,优化营商环境。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以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为抓手,以护航行动为保障,真刀真枪,真抓实干,着力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尊商重商的社会环境。要拿出自我革命、刀刃向内的勇气,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无接触”“一网通办、一次办好”等政务服务,最大限度方便企业。要严厉打击非法侵害民营企业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行为,保护守法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让企业家安心创业、放心发展。要把民营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作为评判各级政府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鼓励、引导企业积极参与重大政策制定,增强涉企政策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要广泛营造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家、保护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大力宣传表彰有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家。党委政府要把企业家当成自己人,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党员领导干部要真诚坦荡地与企业家交朋友,构建“亲上加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制度,开展领导干部走访服务企业专项活动,走访联系企业,帮助排忧解难,推动政策落实,指导疫情防控。常态化推进“四进”攻坚行动,工作组就是打通政策落实和政府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小分队,要当好疫情防控监督员、政策宣讲员、问题协调员、安全稳定吹哨员。服务企业和项目,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要做到“三多三少”:多说是、少说不,只有当企业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违法违规时,毫不含糊说“不”,除此之外应多说“是”;多帮忙、少添乱,不能给企业添麻烦、增负担,更不允许找茬、整人、卡脖子;多鼓励、少指责,为企业发展加油鼓劲,引导企业增强信心,不能简单指责,更不能一味罚款。政府、金融机构、企业要携手共进、并肩作战,形成“三心三为”的强大合力。政府要有决心、担当作为,推出强度高、力度大的政策措施,提振市场信心,促进企业发展;企业要有信心、敢作敢为,大胆投资创业,大胆技改扩规,大胆资本运作,大胆开拓市场,把握市场竞争主动权;金融机构要有诚心、见义勇为,把资金用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上,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四、民营企业要练好内功、健康发展

民营经济发展,企业是内因,政府和社会是外因。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民营企业要发展,既需要政府助力,更需要自立自强。希望大家发扬企业家精神,积极进取、永不停步,敢想敢干、勇攀高峰。

一是坚守创业初心。每一位企业家创业之初都是豪情万丈、志存高远,都致力于成为行业领头羊。这份豪情、这个理想,就是创业初心。干企业,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就是要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强烈的使命担当。脚踏实地,就是聚焦实业、做精主业,一点一滴,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科峰传动的吴俊峰大学毕业就回黄冈创业,他的理想就是一定要拿出自己的优质产品,和外国公司竞争。二十几年如一日,一点一点扎实做,一步一步走过来,到今天科峰传动的许多产品打破了发达国家垄断,登上了行业高峰。每一名创业者,每一位企业家都有一段不平凡的创业历程,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大家走到今天非常不容易,要拿出“二次创业”的激情,经受考验,突破自我。

二是推进科技创新。创新是唯一的生存之路、成功的必经之路。创新靠什么?一靠投入。研发投入是一个关键指标。一般来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在5%以上是有后劲有潜力的,10%以上就非常有竞争力。2019年华为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为15.3%,支撑了这家巨无霸企业的强大竞争力和高速增长。技改投入是一个重要途径。企业有内涵式发展、外延式发展两种路径,外延式发展就是简单地铺摊子、扩规模,内涵式发展就是不断升级,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传统工艺流程再造,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进产品更新换代。技改就是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铺摊子相比,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二靠人才。引进一个人才,盘活一个企业,撬动一个产业。大家要重视人才,创新方式,舍得投入,敢花本钱,引进一批企业发展急需紧缺的人才。三靠合作。用好“市校合作3.0版”这个平台,依托黄冈与中国科学院、北大、清华、武大、华科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的合作关系,主动对接,把各方面科技资源、智力资源为我所用,攻克技术难题,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是坚持稳健经营。长期来看,一个企业要持续健康发展,应做到守底线、稳经营、补短板。守底线,就是把安全和环保作为重中之重,不讲价钱,不打折扣。要抓好“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论证期的“两评定”,即环评、安评。第二个环节是建设期的“三同时”,即安全设施、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产。第三个环节是运营期的“三责任”,即企业的主体责任、部门的监管责任、党委政府的属地责任。这三个环节都守住了,安全环保才不会出问题。稳经营,就是保持合理稳健的增长速度。多大的增速是稳健的?没有一定之规,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也不一样。一般而言,企业增长率保持在10%-40%左右最适宜。个位数增长行不行?个位数增长基本上是简单再生产,最终会被市场淘汰。更高一点可以吗?当然可以,但是太快了有可能翻船,也不可持续。就像骑自行车,速度太慢了站不住会倒,太快了控制不住容易翻车。高速公路上开车也是这个道理,稳健的速度是每小时100-120公里,低于这个速度耗油量高、道路利用率低,是不经济的、没有效率的,高于这个速度是危险的、伤车的、耗油的。补短板,木桶理论告诉我们,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板。企业生产经营涉及的要素有很多,土地、人力资本、资金、原材料、技术设备、企业家素质,只有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才能推动企业长足发展。罗田“牧羊女”刘锦秀,从2003年返乡创业以来,不断地学习提高,同时引进高素质的管理团队,重塑和再造企业经营管理,企业不断成长壮大。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范文2

【关键词】民营企业 银行 金融服务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乐山民营经济在乐山地方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自2013年以来的经济下行中,乐山民营经济受到较大冲击,名企的上游企业要现款,下游企业要赊账,结算周期和应收账款周期普遍拉长,企业资金链紧绷。如何重新认识经济转型新常态下乐山民营经济,如何在支持其转型发展中化解风险,缓解资金瓶颈,捕捉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是民企和银行急需解决的问题。乐山银行业努力探索,取得了成效。

一、民营经济是乐山经济发展和转型的重要组成

乐山民营经济占非公有制经济的94%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近年来,乐山市民营经济实现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支撑和推动乐山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2015年乐山市国内生产总值1301亿元,其中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10亿元,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3%。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民间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六成,税收也占到六成,解决就业占7七成。民营经济已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壮大经济实力的重要力量。随着民营经济涉足的产业从主要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小型制造等传统行业为主,拓展到三次产业的多个领域,并向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资本和技术不断聚集提升。以民营企业为主逐步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冶金建材、精细盐磷化工、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六大产业集群,如碳纤维复合材料、新型专业陶瓷、化工双甘膦等,结构优化成效明显。乐山市立足资源优势,经过多年的规划发展和结构导向调整,2016年乐山确立了旅游主导产业的地位,民营企业积极介入与旅游匹配的绿色产业,高新区的总部经济区,五通,犍为传统产业的低碳发展,沐川、井研的生态农业,建设全省最大的有机茶叶、有机竹笋基地。通过PPP等方式等参与打造与旅游相适应的美丽城市的“三江六岸”、“特色小镇”。在与旅游相联动的生态脱贫中展现民营经济的创新活力。在新一轮的民企“参军”中,走军民融合之路。

二、乐山民营经济获得了银行业机构较好的金融支持

各银行提高了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可获取性和覆盖面。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特别是贷款需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额外提高门槛,不设玻璃门弹簧门。截至2016年3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表内外授信余额103亿元,支持各类民营企业1.7万户。银行提供的融资服务方式逐渐多样化,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包括金融结算服务、财务顾问服务、结构化投融资业务,着手为民营企业设计债权承销业务等。辖内银行业机构中非授信业务民营企业客户数5万余户。各银行改进优化服务网点和设备,向城郊、集镇、园区延伸扎根。普及推广手机银行、电子银行等。丰富金融服务的“毛细血管”。2016年上半年,全市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10个百分点。

各银行提升了对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各银行通过制度、流程和产品创新满足民营经济的差异化需求,降低融资成本。全市现有挂牌的小微支行3家,一些银行也将部分传统支行定位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专营机构。除传统的“三表、三品、三流”以外,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对客户发票、税务,POS数据,以及产业链上核心企业出具的交易数据作为客户分析的基础。积极推动建立政府、银行和担保机构合作机制,合理分担信贷风险,推进“银税保互动”等新服务模式。乐山建行与税务部门签订合作协议,纳税评级高的客户可向建行申请最高额度为200万元的纯信用“税易贷”。借助省财政和产业园区补偿金,为园区企业提供“园保贷”融资、网银循环贷等。在转贷续贷上也不断完善制度办法和IT系统。乐山商业银行主动争取并用好央行政策工具,如全省首家试点的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等,至2016年上半年已累计运用专项资金77亿元,主要投向了民营经济。为降企业融资成本,农行等采取自己内部评估抵押资产、资产价值确认函等。有的银行不仅担保费率控制在2-3%以内,而且不收取保证金,抵押率提高到70~80%,对部分优质客户还可以足值贷、征信互认。招商银行一次抵押评估可以办理三个一年期贷款。中行“中银信贷工厂”通过专营机构和采用标准化流程集中审批提高效率,与海外分行协调,举办跨境交流合作会,打通国界开展业务。对企业的金融服务中,各银行减免合并收费项目共300多项。有的银行对新增收费项目公示三个月。全市一年期担保贷款的总成本一般控制在10%以内,抵押贷款8%以内,如邮储银行2016年上半年平均6.54%,相比2015的7.15%降幅较大。工行促进互联网金融服务,推动19家本地企业零门槛入驻工行融e购电商平台。国开行四川省分行自2015年起开展专项建设基金工作,以股权投资或股东借款的方式解决乐山重点领域项目资本金不足问题。

各银行落实经济转型期支持实体经济的要求,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安全等可以整改后达标,业主有意愿,也有信心度过难关,配合银行理清理对外的负债,担保,包括民间借贷情况的,银行业机构为企业转贷、续贷,降低利率,改变还款方式,不抽贷、断贷压贷,保持企业的资金链不断裂。在监管部门的督导下,各债权银行还成立债权银行委员会,相互交流债权企业的基本信息,通报企业重大投融资活动,共同研究风险化解方案,对企业采用一致的共进退行动。

支持乐山民营企业的“军民融合”发展。四川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改革试验区,乐山有传统的核工业等基础。军民融合产业创新性强,技术密集,附加值高,也正符合经济转型升级的大方向。乐山银行业把握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探索以老军工企业为基础建立融合发展园区的机会,针对“民”和“民参军”的企业不断更新服务模式,突出地方特色,给予较高的利率优惠。在符合保密原则的基础上,做好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态分析。银行监管部门完善军民融合金融服务专项考核评估,形成了正向的激励和负向的约束。

三、对民营经济金融支持的制约因素

首先还是政策支持的问题。近年来支持民企发展的政策出台不少,但落地不到位。越往下走,政策的影响越来越低。国家和省里形成了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财政、税收、金融等一整套优惠政策体系,持续为企业松绑减负,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但到市县一级,要么是不具有可操作性的照搬,要么是干脆迟迟不落实。对待民营企业也缺乏政策宣传和解读,一些可操作性的政策在执行中不到位时也往往缺乏督促机制。

其次是民营企业自身存在明显短板制约融资业务。特别是有的企业公司治理不健全、股东监事风险意识弱,公司章程中权利责任等条款模糊不清。不少企业是新一轮经济上行周期发展起来的,没有经历过下行周期的冲击导致风险识别和处理能力弱。发展战略不清晰稳定,盲目扩张,绷紧资金链。不合理的企业经济结构在经济下行期业务风险不断显现。在环境过热时盲目的脱离主业的投资很快暴露出来,一些企业盲目投资资源产品初加工企业和房地产项目,业务跨度大。随资产价格的急剧下跌,又不愿果断止损导致主业资金链紧张。资产价格的下跌又导致企业的投资欲望减少,2016年上半年,乐山占总投资61%的民间投资增速仅仅0.4%,同比回落14个百分点。一些中大型企业关联关系复杂,形成理不清楚的“担保网络”和“连环担保”。不少企业还涉及高息的民间借贷,往往是导致资金链断裂的导火线。科技创新投入少,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弱。据初步调查,三分之二以上的非公企业没有研发部门或固定的科研合作单位。研发投入强度低导致新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不足5%。在军民融合发展中,民营企业在军工市场的合作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而且有保密协议的约束,客观上影响了经营和财务透明度。

再次,对银行业机构来说,贷款等债权的违约率不断攀升,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不良贷款占到不良贷款的一半,不良资产管控压力增大,内部问责和外部监管也更严厉,如有的大型银行,不良贷款的追责情况需要报总行的监察部。出于对风险、利润等指标的综合考虑,商业金融毕竟不是政策金融,各行社的授信和贷款增量下降的幅度比较大。长期以来银行金融服务的专业性强,产品宣传主动营销力度弱,让银行自己和有金融服务需求的企业之间形成了“沟壑”。

四、对策和建议

(一)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在市县落地

民企具有天然的创新基因,国家和省级层面近年来出台了不少鼓励和支持民企发展的政策,有的配套措施还很具体,职能部门的可操作性强,但在市县一级就出现政策措施递减的情况,民企的获得感不好,一方面地方财力不足,更重要的是工作效率问题。市县一级要加快落实民间资本投资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性措施,进一步细化行业领域准入规则、标准和条件等,建立健全具有操作性的支持体系,活跃产权交易和技术交易市场,疏通民间资本进入和退出渠道。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进入公开招标、特许经营、知识产权入股和产业投资基金等领域;通过技术改造、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等专项政府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产业引导作用。通过实施风险补偿、贷款贴息、担保费补助、担保代偿损失补助、保险费补助等政策,健全风险共担机制。对民间投资的保护也非常重要,民间资本最关心的是辛苦投资和积累的财产或产权能否保值增值和完整安全。在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的债务纠纷中,要体现司法的公正。

(二)督促民营企业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

银行自身不仅有资金优势,还有信息、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对企业的金融服务不仅在资金和结算,还要辅导和促进民营企业清晰化发展战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把握产业发展的方向,打造绿色健康品牌,加大技术创新,充分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技术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银行要为企业做好总体财务策划,引导企业多维度拓宽融资渠道,除传统的银行贷款外,探索“新三板”挂牌、产业发展和风险投资基金、中小企业集合债、专项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使用。

(三)督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创新力度

突出银行机构建设的专营定位,完善符合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特点的信用评级授信制度,量身打造特色信贷产品,通过设定合理的贷款条件、期限结构和产品定价等手段强化风险防控。探索发展各类形式的担保机构,对现有的担保公司进行整合重组,依托省级政府背景的再担保公司,在新常态下探索担保的制度和方法,建立完善担保机构的资本补充机制,增强担保公司实力。

(四)大力推动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范文3

关键词: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6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7)04-0068-04

作者简介:邹红(1963- ),女,江苏南京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

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南京实现民营经济新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法宝。南京民营企业的起步和初始发展主要是依靠原始要素投入和资本拉动,技术支撑体系薄弱导致其缺乏持续发展后劲。由于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资源、环境压力日益突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南京民营企业占领产业竞争制高点和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采取多种有效对策促进南京民营企业自主创新。

一、完善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九五”、“十五”期间,中共南京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企业技术进步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对促进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些政策的制定部门不同,制定的时期不同,针对的问题不同,有的重复,有的缺位,有的可操作性不强,有的实施不到位,尚未形成系统的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不完善,有的是国家层面上的问题,如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政策的不合理;但有的是政策出台和实施时,政策成本预算和控制不力,导致政策的成效不大,比如南京企业信贷再担保政策、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科技型民营企业扶持政策等等。因此,政府要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为导向,对现有的政策进行系统的梳理,该完善的完善,该重新制定的重新制定。根据国家和江苏省已经和将要出台的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结合南京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实际要求,研究和制定一批可以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中的“瓶颈”问题的政策措施,努力构建完整的企业自主创新政策体系,为增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1 进一步明确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

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加快民营企业改制步伐,充分重视以人才和技术为代表的知识资本在企业资本构成中的重要地位,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原则,使南京绝大多数民营企业重构为产权清晰、目标明确、有效治理的企业,增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与活力。

2 设立专门资助民营企业研究开发的计划

只要民营企业的科研计划符合政府产业技术政策和专门计划指南,政府就应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南京市和各区、县各级政府可适度集中财政资金建立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专项资金,扶持科技型民营企业发展。要实现有限资金的效用最大化,真正为那些处于技术到商品跳跃阶段的企业“雪中送炭”,促进科技与资本的有效结合。可以用专项资金扶持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优先推荐民营企业申报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创新基金项目,凡经批准的项目,市和各区、县财政应该配套国家和省下拨资金的50%-100%;凡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的民营企业,提供配套扶持政策;设立担保资金,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融资担保。

3 科技计划要面向民营企业全面开放

南京市各级政府制定的科技计划要面向民营企业全面开放,使民营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开发、技术创新、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科技规划中要建立独立的评估制度,特别是第三方的评估。同时也要着重发展针对项目管理人、科研院所、研究机构的评估。

4 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支持力度

要积极调整财税优惠政策,除了落实已有对于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普适性的税收激励政策以外,重点针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实施特定的减免税政策,提升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应该通过加大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支持力度来充分调动其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改善其自主创新的条件。财税优惠政策要减少对非创新活动和低附加值生产活动的支持,加大对促进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要将政策的重心由鼓励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向激励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转移,并根据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需要,更多地实施间接优惠的财税政策措施。

5 全方位保护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利益

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护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利益实现。例如,在政府采购中要加大对民营企业高科技产品与服务的采购份额,要积极促进民营企业的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鼓励民营企业作为专业厂商积极参与全球化产业分工,等等,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活力。

二、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家在自主创新中的灵魂和核心作用

推动南京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要注重民营科技企业家的作用,要使创新“主角”从农民企业家转向民营企业家,再从民营企业家转向民营科技企业家。多年来,南京民营经济发展每一次大的跨越,都是主要靠创新推动。20世纪90年代以前,民营经济发展得益于农民企业家的创新活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营经济发展得益于民营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进入“十一五”以后,民营经济发展中的自主创新要依赖于民营科技企业家。因此,要把依赖于民营科技企业家的自主创新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南京民营经济发展史上的第三次浪潮。要注重依靠民营科技企业家提升南京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民营科技企业家是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是构建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必须让民营科技企业家在企业创新发展中的灵魂和核心作用得以充分体现和发挥。政府和舆论部门要积极引导民营科技企业家强化创新意识,打消小富即安、满足现状的守业观,树立开拓进取,依靠自主创新、依靠人才资源的集约发展观;破除重模仿轻创新的技术依赖观,树立敢创自主技术、敢创自主品牌的技术创新观。要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家跳出南京,跳出中国,运用全球眼光谋划企业的创新与发展,立足于“自主创新、自有品牌、自我提升”,把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有机结合,大力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敢于超越自我,勇于打响品牌,提高企业知名度和产品竞争力。有关部门要通过全方位的努力,通过充分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家的作用,争取在南京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像联创科技、南瑞继保、东大金智、南大苏富特等进入行业全国百强企业之列的民营科技企业。

三、多层次、全方位地培育和利用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源

南京科技文化方面的突出优势,为民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为科技型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南京有48所高校,各类研究与开发机构543家,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31个;中国科学院院士4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2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3万人,每万人中专业技术人员数为976人,是全国科技实力最雄厚的城市之一。南京的科技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

现在,南京已有不少民营企业较好地利用了南京的这种优势。在全市被认定的494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科技企业就有250多家,占50%强;全市被认定的154家软件企业中,民营科技企业占80%以上;全市有4家民营软件企业进入全国百强软件企业行列。但是,南京高校应用型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为86%,而在南京就地转化的仅有26%。可见,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南京企业对于自主创新条件的利用还很不充分。

因此,必须进一步多层次、全方位地培育和利用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源,推动民营企业健全技术创新体系。政府要善于做好服务,引导民营企业利用有利条件,根据自身实际,加强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集中力量突破领域核心技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引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形成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支撑、以产业化为目标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引导和推动民营企业加强区域合作,拓展创新渠道,充分利用各种创新资源,开展合作创新,求得新发展。要推动民营企业间组成针对特定技术创新计划的策略联盟,合作承担技术创新任务,共同分享技术创新成果。要进一步引导民营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建立有效的技术协同机制,通过共建研发机构、联合或委托开发、技术成果转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与科技资源的有机结合,重点提高民营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起点,提高模仿创新水平。要积极鼓励科研机构与民营企业间、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间联合设立研发中心,重点加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

应该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民营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推动形成以特色产业或优势企业的产品品牌为龙头,以民营企业专业化合作和协同创新为特色的产业、产品配套链;鼓励民营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科技成果,提高技术水平、降低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鼓励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合作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发明创造和专利技术申报,支持民营企业培育品牌,为特色产业或优势企业的产品提供配套。

四、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和中介服务

针对南京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面临的不利因素,政府应充分发挥现有的生产力促进中心、行业技术中心等机构的作用,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为民营企业提供先进的科技成果和配套的技术诊断与指导;依托现有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培育科技孵化器,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场地、设施和服务等。尤其要大力加强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和技术交易市场的建设,通过信息网络为民营企业提供最新的技术、经济、市场等方面的信息,帮助其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市场预测和快速反应能力;通过技术交易市场协调技术供求,提供交易过程中的专利、合同登记、知识产权变更等配套服务,从而降低技术交易成本,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转化速度。

把要建立公共技术支持平台作为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技术支持的重要内容。可以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开放服务方式,在民营企业比较集中和具有产业集聚优势的区域,重点支持建立一批公共技术支持平台,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设计、信息、研发、试验、检测、新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等全方位服务,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场地、仪器设备、技术人才等技术支持,帮助民营企业提高技术水平,降低资源消耗,实施环境友好型生产;支持有条件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技术开发中心向民营企业开放,为民营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在强化中介技术服务的过程中,要帮助民营企业改善技术条件,提高技术水平,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同时,考虑到南京目前民营企业自主进行技术开发的能力不强,政府可为其提供费用较低的实验、中试场所。另外,由于自主创新是“两头在市场”,即无论是产品创新,还是工艺创新,其信息均来源于市场。所以,政府应鼓励信息经济的发展,通过灵敏的信息网络为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信息服务。

五、强化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

强化对于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是提升南京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凡是经济发达、自主创新成功的企业,都离不开全方位、多角度的金融支持。因此,南京必须借鉴成功经验,重点从两大方面强化对于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

1 强化各级财政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直接支持

一是强化政府对自主创新的投入措施。随着南京财政收入的增长,要以建设公共财政为导向,从多个方面、以多种形式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应根据提升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水平的需要,设立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专项支持基金。

二是建立统一的自主创新的政府投入体系。为了把财政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落到实处,应该实行政府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三统一”,即统一政策、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可以在财政部门内部先明确一个主管处(科)室,统一协调管理南京自主创新的政府资金。

三是设立支持研发的各类财政专项基金。要通过设立研发中心人员培训基金、消化吸收专项基金等,支持促进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支持研究机构和民营企业建立和完善研发中心,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引导并鼓励科研单位和民营企业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要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大力鼓励自主创新和对引进技术再创新,促使自主研发的技术和产品所占比重逐步增加。

2 优化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机制

要通过提升盈利空间、改善金融环境等,促使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强化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服务。要促使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根据国家投资政策及信贷政策规定,对省和市级立项的高新技术项目,积极地给予信贷支持;对有效益、有还贷能力的自主创新产品出口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根据信贷原则优先安排、重点支持,及时提供多种金融服务。政府可以建立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和担保基金,引导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开展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差别化、标准化的金融支持。

要引导、促使自主创新的民营企业积极争取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融资帮助。据了解,为支持江苏“十一五”发展,浦发银行将启动“浦发创富江苏行”的活动,浦发银行南京分行将在未来五年间,累计向江苏提供5000亿元融资支持,其中,仅向中小民营企业累计融资就将达800-1000亿元。对于这一融资机会,应鼓励南京自主创新民营企业积极争取和把握。

为了解决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融资难题,应该积极加速推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包括政策性担保、商业性担保在内的社会信用担保体系。在南京自主创新过程中,要将创新型中小民营企业纳入信用担保体系,完善为创新型中小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服务体系。据了解,目前南京有各类信用担保机构135家,其注册资金总和约为13 8亿元,注册资金超过1000万元的机构有37家,低于100万元的61家。信用担保基金总量明显不足,难以满足众多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对信用担保的需要。因此,应该进一步强化南京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银行、政府、企业互动机制,深入开展银政企三方合作模式,推动银行、担保机构与融资企业互动,为解决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融资难题创造良好的条件。

六、健全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人才支撑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范文4

为全面掌握全市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情况,找准存在的问题,推动民营科技企业快速健康发展。九三学社XX市委组织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科协、市农委等单位和有关专家,采取实地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做了深入调研,调研结果表明, 自十二五以来,由于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我市民营科技企业得到较快发展,已经成为非公经济中一支充满活力的生力军。同时,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中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xx年,我市的民营科技企业从十一五期间14家发展至131家,其中XX区25家,XX县68家,水城13家,钟山25家,占全市民营企4000家的3.28%;民营科技企业总产值100亿,占民营企业总产值10000亿的1%。资产总额12.48亿元,其中资产上亿企业有4家,资产超过5000万企业有7家,销售收入上千万的企业4家,就业人数共6643人,涉及生物技术、节能环保、机械制造、中药、食品加工、建材、电子电器、创业投资等行业。涌现出一批以XX市神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贵州XX县紫森源(集团)有限公司、XX市新蓝天科技有限公司、金星机电公司等为代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营科技企业。

(二)科技信息资源建设进一步完善,有力支撑了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

建成XX市科技计划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中小企业创新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中药产业共享信息平台、贵州省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六盘水分中心等科技平台,在资源共享、企业推介、技术需求、产品供求、政策法规方面有力支持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

(三)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增强了民营科技企业持续创新能力

一是以六盘水生产力促进中心为龙头,各县(特区、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为骨干的生产力中心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近年来,六盘水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民营科技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400余家,组织申报项目160余项,立项项目90余项,累计争取各级科技计划资金4298万元;二是与贵州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六盘水凉都富硒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资5000万元,创办了六盘水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20xx年,为22家民营科技企业提供服务,融资14667万元,其中,完成投资200万元,担保金融4080万元,科技小额贷款10387万元;三是积极协助、组织民营科技企业申报国家、省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xx年以来,共获部级立项4项,省级立项5项,获科技项目经费395万元,提升了相关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的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民营科技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缺乏技术创新能力

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只有131家,仅占民营企业总数的3.28%;大部分民营科技企业注册资金都在100万元以内,作坊生产、家族式管理比较普遍;企业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技术含量较低,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的能力和意识不强。长期处于市场追随者或落伍者的地位,以致企业的产品市场空间狭窄,市场竞争力孱弱。

(二)诚信担保体系不健全,融资难问题仍突出

近年来民营科技企业资金除了自筹,主要靠各级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的支持,而且,由于大部分民营科技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没有形成科技企业诚信担保体系,加之经营市场多变,商业银行不愿贷、不敢贷,进一步加剧了融资难,难以满足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需求。

(三)科技创新体服务系不够完善,运转困难

我市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体系虽然初步形成,但由于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是在情报所基础上成立的,没有专门的建设资金、业务经费及公务车辆,没有新增编制和人员,联系服务企业的主动性、服务能力有限;科技资源平台建设重点在信息化服务方面,其他方面作用发挥有限。

三、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民营科技企业是市场经济的探索者和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结合调研,我们认为,全市应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民营科技企业重要性的认识,健全和完善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尤其是科技主管部门要健全和完善民营科技企业培育、扶持相关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帮助解决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促进民营科技企业步入规范、快速发展的轨道。

(一)着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深入贯彻《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鼓励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充分发挥企业推动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民营龙头企业,支持具有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和人才优势的民营中小企业做强做大。支持民营企业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增加技术储备,加强技术人才培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增强持续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健全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建立以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为龙头,县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为骨干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体系,在资金、人员、办公环境方面给予适当扶持,真正建立起功能齐全,网络化、社会化、产业化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产业化、专业化、科技孵化器等共享程度较高的研究开发和创业平台,真正为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科技资源支撑,为民营科技企业持续技术创新提供必要的科技资源保障。

加快推进XX市中小企业综合服务窗口平台建设,不断整合专业技术服务资源,规范中介机构服务流程,提升科技咨询、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专业水平,通过信息化体验区、成果转化体验区的建设,搭建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有效平台,实现科学技术成果与民营企业间的零距离接触,加快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新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进程。

(三)大力培育重点科技企业。为进一步支持和推进我市工业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产业龙头带动作用和示范效应,市经信委启动了市级重点中小工业企业培育工程,并出台了《XX市市级重点中小工业企业培育实施方案》,从20xx年开始,每年着力培育和打造一批在全省有影响力的市级重点中小工业企业,力争在经济总量、带动效应、创新能力等方面实现突破。《方案》已将XX县茗露矿泉饮料有限公司、XX区雾峰纯天然食品厂、贵州省XX县益康管业有限责任公司、XX区宏奇药业公司、贵州XX县紫森源有限公司等一批民营科技企业纳入50户重点培育名单,从企业融资、资源配置、科技进步、人才建设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随着产业园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三才微电机、赛格兰电子、满全食品、仙农园农业科技公司等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的企业落户园区,这些企业也将成为民营科技企业的重点培育对象。

(四)尽力加大项目资金支持。《贵州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由省级财政预算安排资金,专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进步、专业化发展和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技术进步、节能和清洁生产等项目。市级财政设立XX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充分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引导作用和六盘水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融资扛杆作用,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类项目进行资金重点支持。同时,充分吸纳社会各界资金,帮助民营科技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五)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意识。结合XX市实际,适时研究《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奖励办法》,每年表彰一批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民营科技企业,激励、鼓励发展的角度全力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创新。积极引导有条件的民营科技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开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促进民营科技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联合,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双边或多边技术协作网络,实现人才、技术资源互补,共同开展技术创新,明确技术依托,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三个解放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对非公经济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真正为民营科技企业营造平等竞争环境。

(二)引导民营科技企业利用比较优势原理加速发展。XX市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要注重民营科技企业利用比较优势发展煤化工、煤矸石、煤层气的综合利用等相关产业或开展科技服务。同时,注重发展电子、化工、新材料、机电设备制造、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等新技术、新材料产业。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范文5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促进农村民营经济快发展大发展

2013年初以来,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为农村民营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我们在认真贯彻学习过程中,制定了《关于发展农村民营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意见》,对发展农村民营经济形成了共识,认为发展农村民营经济是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支柱、是推动农村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在服务农业、建设农村、城乡统筹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有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才能富民强省,才能推动农村事关全局的重大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解决。民营经济“牵一发而动全身”,抓民营经济,就是抓发展,就是抓改革开放,抓富民强省,全省上下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把突出发展农村民营经济作为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全力推动农村民营经济实现快发展、大发展。

为了加快农村民营经济发展,我们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多年发展经验,提出了发展民营经济的总体要求,即按照“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富民强省”,在全省农村全面实施“全民创业、创业辅导、项目对接、银企对接、科企对接、集群发展”等创建活动,为农村经济发展强意识、打基础,着力激发农民创业活力,增强农村民营企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与此同时,我们根据我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认真研究确定了今后五年农村民营经济的发展目标。通过五年努力

———到2017年,农村民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2000亿元,增加值达到3500亿元,分别比2012年翻一番。

———到2017年,农村民营企业实缴税金达到3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20%。

———到2017年,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500亿元,年均增长15%,比2012年翻一番。

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2013年全省农村民营企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67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增加值预计突破2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农村民营企业对农民就业增收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共安置人员275万人,占全省城乡就业人员的20%;劳动者报酬407亿元,比上年增长29%,农民人均收入中预计有38%来自农村二、三产业;实缴税金预计突破150亿元,比上年增长9.8%。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农村第二产业和以休闲旅游农业为主的农村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

二、强化措施,优化环境,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收

为支持和鼓励农民创业就业,提高收入水平,我们在借鉴发达地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地研究了促进农村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是建立完善农民创业辅导服务体系。为了引导鼓励农民创业,在今后五年,逐步建成省、市、县、乡四级农民创业辅导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建立完善适合农村民营经济发展的孵化器,围绕当地产业资源和发展方向,建立一批孵化设施完善、孵化作用突出的孵化基地,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农业等新兴产业。充分利用网络为农民提供创业有关项目及政策信息;在“12316”“12582”等综合服务平台增加民营经济发展专家,专门负责解答民营企业发展政策,解决民营企业软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充分依托现有的工业集中区、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开展农村小微企业小老板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相关培训。同时以县、乡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技推广机构为依托,在“阳光工程”等农民培训工作中,增加农民创业培训内容,具体进行创业辅导。

二是支持农村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支持农村民营龙头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集成创新,推进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重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棚膜建设、农业机械等专项资金,重点向符合条件的农村民营企业倾斜。鼓励和支持按照国家标准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对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民营企业,有关专项资金优先给予支持。

三是强化农村民营经济融资服务。从2013年起,整合各类省级涉农专项资金,以贷款贴息方式为主重点支持农村民营经济发展,扶持农民创业就业项目。支持农村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农村民营企业自主投资、自主创业、自主创新;支持农村民营企业节能减排及环境保护。支持涉农担保公司发展,拓宽应收账款质押等动产担保范围,金融部门和担保机构选择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农村民营企业实行差别化贷款服务。

四是鼓励和支持农村民营企业对外交流合作。把农村民营企业纳入全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体,鼓励和支持农村民营企业与沿海发达地区企业进行交流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实现资源和资本结合,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共赢发展。同时组织农村民营企业到海外投资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参加我省海外农业产业合作区建设。帮助农村民营企业获得国际农产品准入认证,为扩大农村民营企业出口创汇创造条件。支持农村民营企业开展OHSAS18001、ISO9001、ISO14001、ISO22000/HACCP等认证和相关培训。

五是建立促进农村民营经济发展的保障机制。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我们成立了发展农村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农村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认真总结典型经验,加强对落实有关发展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并且把发展农村民营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目标纳入农业系统各部门年度绩效考核体系,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

三、改革创新、克难攻艰,全力推进农村民营经济跃上新台阶

针对我省农村民营经济规模小、创新能力弱、产业层次低、缺资金少技术的实际情况,我们认真研究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民营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些实际问题。

一是加强农村民营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各级民营经济主管部门根据各地实际,切实加强对农村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培训、企业管理培训、产品研发培训、品牌创建培训、投融资培训和政策法规培训等,全面提高农村民营企业家的整体素质和市场驾驭能力。并且加强企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重点搞好农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园艺特产业、建筑建材业等行业的培训和技能鉴定,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农村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树立创业典型,典型示范引领,有效地推动了农村民营经济快发展大发展。

二是切实解决农村民营经济融资难问题。我们在解决农村民营经济发展资金问题上,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按照农村小微企业金融贷款增速和增量“两个不低于”(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的目标,全省各类金融机构切实增强了为农村民营经济发展服务的理念,开发相应的金融产品,降低企业抵押标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降低银信部门浮动利率,提高企业授信额度,拓宽农村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各级政府积极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等小行金融机构发展,鼓励支持组建涉农担保机构,有效解决农村民营企业组建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为农村民营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中介服务。鉴于我省农业大省的实际情况,省政府要求全省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及发展基金重点向农村民营企业倾斜,扶持农村民营企业快速高效发。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范文6

关键词:民营企业 跨国经营 指导理论 支持体系

跨国经营是指企业以母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并以此展开的跨越国界以赢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本文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传统跨国经营的理论,然后从政府和民营企业两个角度分别论述了怎样构建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支撑体系。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指导理论

传统跨国公司理论

传统跨国公司理论大多建立在企业拥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如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资源配置理论,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和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等,这些理论模型都认为利润驱动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基本动机,且通常将海外子公司视为“海外市场进入者”或者是“母公司专有技术转移的接受者”,并认为企业的专有优势只存在于母公司,只有母公司才是知识发展与扩散的承担者,对外投资的企业必须拥有超过当地企业的独特优势。由于在海外经营会比国内经营发生更多的额外成本,因此,如果一家外国企业各方面的条件与本地企业一样的话,那么它在进入外国市场后就会处于不利的位置,或根本无利可图。传统跨国经营理论在指导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发展,加强对跨国公司的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该理论也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这些理论始终以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垄断优势作为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的条件,而对发展中国家企业跨国经营的解释受到限制,因此正受到大量实证分析的挑战。

现代跨国公司理论

现代跨国公司理论认为,企业决定到海外去投资,不是为了利用他们现有的竞争优势,相反,他们是为了弥补劣势,去获得竞争中所必需的知识和技术。这是因为,开展跨国经营的企业首先可以获得技术外溢的好处,技术外溢又带来了尾随优势和干中学效应。技术外溢在优势企业与劣势企业间是非对称的、单向的过程,即追随者从领先者处得益的过程;尾随优势是指缺乏优势企业与优势企业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时,前者可能会从当前的生产技术及正在从事的研发活动中获得更多好处;干中学的效应是指落后国家或行业不用经过专门的研究与开发,而在技术外溢的过程中边干边学就可以获得先进的技术。技术外溢与技术创新不同,技术外溢不需要大量的投资和研究,且可以发生在行业间,因为许多行业虽然生产的产品不同,但使用的很多要素都是相同的,当某一行业提高要素使用率的时候,通过尾随优势和干中学效应也将受益于其他行业。技术外溢包括国内技术外溢和国际技术外溢,并且国内技术外溢比国际技术外溢快得多。事实上,技术的溢出和扩散效应对经济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溢出和扩散效应随着地理距离的扩大,作用呈下降趋势。因此,Fosfuri和Motta(1999)指出,没有技术优势的企业通常也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原因是由于缺乏优势的企业通过开展跨国经营可靠近技术领先者而便于学习和获得领先者的技术,从而提升其长期的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大量实证研究也证明了现代跨国公司理论的观点。2003年的数据显示,除香港、澳门以外的地区,我国对外投资额排在前3位的国家依次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而近年来对欧盟的投资也稳步上升。相对于当地企业来说,我国投资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均缺乏竞争优势。另有学者在对我国企业在英国的投资动机进行调查后发现,母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被列为企业在英国投资的首要动机,市场扩张和获得海外市场、技术信息也成为主要动机。而降低成本和获得较高的利润已不是现阶段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动机。这表明了企业对外投资的目的不是利用其现有的自身优势去谋求利润或者其他资源,而是为了弥补劣势去获得竞争中所必需的知识和技术。

目前,从我国的国情和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普遍较低,不具备利用技术、管理、R&D、规模等竞争优势进行对外投资条件。因此,以海默等为代表的传统跨国公司理论不能指导我国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其原因在以下三方面:第一,民营企业平均生产规模普遍较小,缺乏规模优势;第二,民营企业普遍技术水平较低,R&D投入严重不足,缺乏核心技术优势;第三,管理方式落后,企业决策呈现出经验性、随意性和独断性,缺乏管理优势。因此,民营企业的现实条件决定了现代跨国公司理论是其进行跨国经营的理论支持。我国应大力支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的民营企业,在母国技术外溢比较大的产业部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以获得先进技术,这些产业部门包括低污染、低耗能产业,新技术、新设备、生物技术、新能源产业以及空间利用和第三产业。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支持体系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政策支持

政府在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时,应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给予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待遇和社会支持。政府应为民营企业建立国际信息搜寻网络,利用政府的驻外机构,针对民营企业所需的市场、技术、人才、政策信息,搜集所在国相关资料,反馈给国内市场;在社会化服务方面,国家应鼓励相关部门和相关组织成立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机构,针对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解决,增强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能力;政府应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从事跨国经营的民营企业一些政策上的倾斜和优惠,以支持他们更多的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同时,政府应参照发达国家制定的扶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政策措施,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尽快建立与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相配套的金融与保险体制,设立专门的海外投资保险机构,为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有力的保障,促进民营企业的海外经营活动。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理念支持

民营企业要树立跨国经营的理念,应认识到跨国经营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获取国际竞争力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且应意识到企业国际化不只是简单的地域扩充,还包括企业管理和技术能力的国际化。应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国际化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实事求是,从自身实际出发,科学确定国际化的时间、合理设计国际化的路径。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竞争优势,培养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各种资源的能力。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支持

民营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求得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在于其是否能形成并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此,民营企业需要构建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跨国经营战略。首先,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要明晰产权,并建立和创新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以及监督机制,建立科学的企业治理结构和制度安排,坚定不移地走民主决策、科学管理的发展之路。其次,要加强管理创新,不断地提高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民营企业在早期的发展中,由于受限于特定的环境与体制,其经营活动不规范,同时,市场与客观经济环境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民营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胜出,也必须要通过不断地创新来调整、提升管理水准,以支持企业日益纷繁复杂的经营活动。再次,要加强科技创新,创建独特并富有创新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而以创新为龙头的企业文化的形成为挖掘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了必要的内部环境和基础。跨国公司的发展历史表明,创新是维持企业在同行业领先地位的关键,企业只有在技术、营销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因而,民营企业应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及时针对自身技术力量薄弱的实际情况,瞄准国内外高新技术发展态势,实行技工、技贸相结合,依靠所在地高校及相关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最后,要提高民营企业产品质量的价值保障。价值保障是一种有效过程,它要求企业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其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不受影响。只有产品质量的价值保障提高了,才能改善民营企业管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策略支持

Michael E•Porter的价值链理论指出,企业创造的价值来自于企业价值链上某些特定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企业把握了这些关键环节,也就控制了整个价值链。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是典型的后发展型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的初期没有能力像大型跨国公司那样创造企业的全球价值网,其现实的选择就是根据企业已有的能力系统和外部环境选择价值链上的一两个关键战略环节作为其突破口,以集中资源,建立相对竞争优势。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人才支持

在新的形势下,民营企业实现跨国经营,尤其需要人才的支持,没有足够的人才支持,走出国门不可设想。这里所说的支撑民营企业走出国门的人才主要是指具备开发能力、开拓能力、既忠诚又爱国的人才。我国多数民营企业不能获得更快发展,首先在于缺乏这类人才。因此,民营企业要有一种紧迫感,应尽快采取措施,搞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一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力资源的开发放在企业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二是制定出跨国经营的人才开发战略,包括稳定和壮大人才队伍、提高人员素质、优化人才结构、增强员工的积极性等;三要创新民营企业用人制度,积极探索适应国际人才竞争的选人、用人机制,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选择企业需要的人才。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方式支持

民营企业由于受资金和规模的限制,营销环节一般比较薄弱,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跨国经营活动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销售行业、金融行业、物流配送行业以及其他相关行业与互联网技术更为紧密地结合了起来,这也为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民营企业应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优势,降低营销成本和采购成本。电子商务对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有极大的适用性,可以为企业节省经营费用,减少中间商的盘剥,提供更多的出口贸易机会,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节约交易时间,弥补信息不足。另外,还可以充分发挥其善于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优势,发展个性化营销,既按照消费者的要求进行小批量试制,又可生产出与众不同的商品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

参考文献:

1.李占祥,卢馨.中国企业如何创造跨国经营竞争优势[J].经济管理,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