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高中历史的好方法范例6篇

学好高中历史的好方法

学好高中历史的好方法范文1

关键词:高中学生;历史教学;趣味性;教学模式

当前教育背景下,素质教育成为一种潮流,教育方式不断创新是当前的教育的新要求,史料教学方式应用于高中的历史教学方式中能够在大大的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提升高中历史课程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对于高中历史的兴趣,提升学生对于高中历史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增强对于历史的正确理解。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学质量。

1什么是史料教学模式

什么是史料?史料通俗来说就是历史构成的材料,史料教学模式就是将历史的材料应用于历史教学过程中,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进行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

2传统历史教学的缺点

在应试教育教学的大背景下,虽然新课标的推行在逐渐改变着这一现状,但是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依然存在很多的而教学问题,部分教师对于教学要求对于学生的历史分数要求远远大于对于学生对于历史理解的程度,使得高中历史教学偏离了最终教学的目的,学生对于历史理解不多,对于历史的学部分只是因为要应付高考,很多高中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不高,探究精神不强。

3史料教学模式的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优点

史料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帮助高中历史教学解决了很多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够解决的问题,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有很大的好处,本文通过对于历史教学过程中史料教学模式的应用的好处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下是笔者对于史料教学模式应用与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优点的总结。

3.1能够提升学生对于历史思考的思维能力

史料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对于历史的理解,增强高中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让学生更加了解历史,增强学生对于历史自己的看法,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的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对于历史有自己的看法,不会人与亦云,增强学生对于历史的历史思维能力。

3.2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于历史的探究,提升学生历史探究精神

高中学生对于历史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有了一些对于事物自己的看法,史料教学应用于高中教学过程中,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引起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促进学生对于历史进行探究,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的探究能力。

3.3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增进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

史料教学应用与高中教学过程中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学生获得相应的历史知识,使得学生对于一个历史典故不在是名字上的认识,能够从史料中获得详细的历史典故内容,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增进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能力。

4史料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方式

史料教学模式应用与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能够为高中历史教学带来很多的好处,然而史料教学模式应用与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采用一定的教学方式,使得史料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最大化,以下是笔者认为比较有用的三个小方法。

4.1史料教学要以学生为重心,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意识

教师在史料选择的过程中要注意史料选择要以学生为重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历史材料,并且材料要有一定的可思考性,使得在学生对于史料进行学习之后能够对于历史有自己的思考,从历史中获得相应的历史知识。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

4.2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史料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能让学生一直只是从教师这里接受知识获得典故,也要注意学生自己能够进行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的最好方法,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上课做小游戏文艺表演等方式,例如:在进行太平天国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对相应的历史进行模拟表演,以增强学生对于历史的理解能力,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的理解能力。

4.3课堂上讲解有趣的历史知识,提升学生对于历史课程的兴趣

兴趣是做好一件事情的最好导师,所以在史料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对于历史课程兴趣的培养,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提升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准备一些有趣的历史小故事,引起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提升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热情。

5史料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需要注意的事项

史料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为高中的历史教学带来很大的好处,然而在这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一些事项,使得史料教学能够正常的发挥其作用,使得史料教学不会适得其反。

5.1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提供真实有趣的史料

史料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课堂前做好备课工作,准备充足有趣与历史教学课堂有关的历史史料,使得在课堂上学生能够被史料所吸引,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以及热情。

5.2选取史料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选取有意的史料

在史料教学的过程中,史料的选择十分的重要,好的史料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然而坏的史料就可能影响学生以后的发展,所以史料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要选择健康的理智的有趣的史料,对于现代科学和社会道德法律所不能够接受就尽量不选择。例如:选择类似如“三顾茅庐”这样有好的教育意义的史料,对于古代劫富济贫等的史料就不选择了,以免让学生产生错误的世界观。

5.3在进行史料教学的时候后要注意适量

在史料教学过程中,史料的应用要适量,一定的史料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就够了,使得学生产生兴趣之后再课下进行研究,太多的史料教学可能学生时间长之后就不再适用了,而且还会影响教学进度,所以使用的时候要适量。

6总结

高中历史的史料教学模式应用与高中历史教学中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有很大的好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的理解,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的正确看法,提升高中历史课程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热情,笔者对于高中的史料教学的模式应用与高中历史教学的作用以及方式进行了探索和分析,以期与各位高中历史老师一起探讨。

参考文献:

[1]李惠丽.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有效性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3,(40):122-122,123.DOI:10.3969/j.issn.1674-9324.2013.40.094.

学好高中历史的好方法范文2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课的意义、用途,是保证他们喜欢并学好历史的前提

众所周知,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当他们认识到所做的事或所学的某方面的内容对他们有某种意义或用处时,他们就会较投入地去做或学。反之,在做或学时就会缺乏动力,甚至会放弃。要想让学生对历史课一直保有较高的学习劲头,教师就得让他们明白学习历史的意义和用途,让学生明确学好历史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是十分有用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因此,在初上历史课时,我总会给学生强调历史课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和用途:(1)通过学习历史,可以增加我们的“厚度”。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后人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但不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就无从知道,更谈不上借鉴和学习了。试想一下,当一个外国人比中国人还熟悉中国历史的时候,我们难道不会感到汗颜吗?当我们在一个外国人面前历数中国历史上的辉煌成就时,我们难道不会感到自豪吗?只有通过学习历史,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才可以使我们变得学识渊博,具有“厚度”。(2)通过学习历史,可以增加我们的“宽度”。历史学科包罗万象,涵盖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只有通过学习历史,我们才能更清楚地了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历程,从而知道什么是社会的发展主流,就能比一般人更深地理解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象,能更好地理解今天中国的政策和社会现实。只有通过学习历史,我们才会了解诸如“人类的起源”的奥秘、“科举制”的发展演变、“改革开放”的成就、“工业革命”的发展等重大问题的来龙去脉,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增强我们对历史和现实问题的观察、判断和分析能力,使我们的人生更有“宽度”。

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是保证他们喜欢并学好历史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学习哪一门学科,只要学生对这门课程有兴趣,他们才会主动积极地去学。反之,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要想让学生喜欢并学习历史这一学科,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这是保证学生学好历史课的关键所在。那么,该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我通常的做法是:(1)精心设计历史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一个精彩的导入,能迅速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引入历史教学的“舞台”。如果教师不重视历史课堂的导入,不能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此后要进行的内容上,那么,教学效果就不会太好。常用的导入方法有:运用多媒体手段视听并举,图文并茂地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历史小故事来激趣;引用名人名言或典故、成语等方式来引入新课……总之,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好导入环节,就能较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所学内容上来,从而就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2)教学过程中要时时注意吸引学生的兴趣。有了精心设计的历史教学导入环节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所授、所学知识一直保持有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和内容有较深刻的印象。我经常采用的办法有:看历史故事影片、听名人对历史事件的评析视频、让学生发表对历史人物的看法、讲历史故事、收集史料后集体交流、开展历史知识课堂竞赛、让学生参与演历史剧等。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对所授、所学内容保持有较浓厚的兴趣。如此一来,学生对所学内容往往兴致较高,参与积极,学后印象深刻,教学效果良好。

三、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是保证他们喜欢并学好历史的保障

众所周知,初中历史课的内容纵贯古今,横揽中外,纷繁复杂,涉及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科学等许多方面。如果没有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就会对所学历史知识发生混淆,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也就很难保证了。如果有了一些好的方法,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就会记忆深刻,并会达到触类旁通、古今结合的程度,从而就会爱上历史学科。因此,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特点,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采用以下方法记忆历史知识。(1)概括归纳法:即将主要的历史基础知识先进行概括和归纳,找出一条条线索,再进行记忆的方法。如将《伟大的抗日战争》的知识点可归纳为:一个“四”(四个重要历史人物),一个“三”(三个事变,即“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一个“二”(两大战役,即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三个“一”(一场灾难、一次会议、一个胜利)。再如,将某一年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归纳在一起记忆等。通过类似的概括归纳,学生在头脑中就会形成知识体系,不仅记得牢,而且用得活。(2)歌谣、谐音记忆法:历史学科中的不少内容特别容易混淆。对于这些易于混淆的内容,如果设法将它们编成歌谣或一些易记的口诀,就不容易发生混淆了。如对我国的朝代更替变化的记忆,让学生背会大家常用的“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历史朝代歌谣,就不容易发生混淆了。此外,教师也可以借助汉字读音相同或相似的关系,把需要记忆的历史知识通过“谐音法”赋予新的含义,寓巧于忆,寓趣于忆,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记忆印度“种姓制度”四个等级的名称时,可以谐音记忆为:老婆(婆罗门),杀(刹帝利),匪(吠舍),首(首陀罗)。这样,既会使学生掌握四个等级的名称,也会记住等级的顺序。(3)其他方法:教师也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采用诸如图示记忆法、笑话记忆法、字头浓缩法、联想法等方法来记忆历史知识。只要是效果较好的记忆方法,都可以借鉴来学习历史知识。如果我们引导得法,学生一定会逐渐摸索出一些适合自己并行之有效的学习历史课的方法,那么他们就会学好历史课。

学好高中历史的好方法范文3

关键词:新课标 历史 学习方法

一、高中历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长期以来,历史学科在学生心目中一直被认为是“副科”,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时间无法保障甚至有同学认为历史学科就是记记背背,不需要动脑,只要记住就一定能够考好,这导致很多同学对历史重要性认识不够,在课下基本不用时间,把时间都用在语、数、外等“主科”的学习上。这种学习态度直接影响了历史教学效果。

通过对实施新课标以来高考的关注,我们很清楚地认识到了历史学科在高考中的重要性,

历史学科的成绩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高考文综成绩。从对历年来高考试题研究来看,并非学生死记硬背就可以得高分,学生需要有审清问题、分析和理解材料的能力。解题思路和方法的积累、答题能力的提高不是短期内能提高的,学生一味的背诵,那种做法很难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已经不再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很多同学在历史考试后书本知识没有什么用,直接靠背诵就能拿分的题几乎没有。原因就在于学生们做题太少,而且不注意总结思考,更不会学以致用,不会分析问题,找不到答题的入口或者找到答题入口但不会用历史术语表述导致丢分。

另一方面,很多历来知识是需要记忆的,例如很多的年代、事件、人物、地点等纷繁复杂琐碎的知识点,记忆起来容易混淆,导致很多学生头绪不清,记忆不牢,在考试中模棱两可,在平时学习中出现畏惧心理,甚至放弃历史的学习。有些学生为了取得一个教好的成绩,便对考试知识点死记硬背,成为背诵教材和应对考试的机器,历史课在他们眼里也成了枯燥乏味的记忆课,学习兴趣越来越淡。有些同学在背过之后,考试依旧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丧失历史学习信心,以致对历史课提不起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不高。

再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材编排采用了专题史模式,时间轴断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形成连贯、完整的时间顺序,这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很大困难。

二、出现问题的原因

老师们常说:“现在的学生真是难教,对历史一点都不感兴趣!”“学生的历史考得真是很糟糕,很难优秀。”“高考结束后不挨骂就已经万幸啦!”我们在调查中交发现许多学生尤其是男生对与现实生活中的知识其实是很感兴趣的,只是他们不喜欢过去的简单的、枯燥乏味的历史课。这样的话我们做为老师,就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出发,重新考虑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个别同学因主课学业繁重紧张,把学习历史当作类似看小说看电视等缓释紧张情绪的功能。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态度不端正,不重视和畏难情绪深深地打消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学习效率不高也就见怪不怪了。

三、总结历史学习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足基础知识,突出主干与热点,抓好基础,强化记忆。历史的学习更关键的是要注重平时的基础积累,在研究历史考题中,我们发现,平时的基础决定胜败。我们可以在“入门”的基础上注重多读、多看、多写、多思,,提高效率。对待一个问题和理论知识而言,也要注重理解与消化,且忌死学,死记。可以反复地进行思考,少一些浮躁。找出所学知识主干中的若干知识点之间联系,或与时事热点相联系,构建新的知识线索,强化记忆。

(二)学会把握整体知识,构建体系,构建历史发展的纵横联系。新课标高考题多以能力立意,我们复习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的联系性是十分必要的。做任何事情都要弄清来龙去脉,如果能把学过的知识串联在一起,就像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那么就让人感觉到体面、舒适、又不失雅观。这样,收获岂不很大。可以构建同一历史时期中外历史的联系,比如学习世界史部分的古代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可以和我国春秋时期的孔子相比较,探究其异同。还可以构建不同历史时期同一事件的发展情况,比如中国近代史民族资本主义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一战期间,统治前期和后期,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状况及原因。这样的联系在历史学习中还有很多,希望我们留心观察和总结。做到古今贯通,中外相连。

(三)熟练掌握历史语言或历史理论,提高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回答历史问题时,要学会运用历史学科思维、学科方法解答问题。要全面地、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在高考备考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同学在做非选择题时,其阅读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很强,可是回答出来的答案全是语文上的大白话,没有历史语言,这样的话,高考很难得分。因此我们平时一定要注意历史语言和历史常识的培养与训练。

(四)要明白并学会运用“史观、史论、史料”与史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史观有现代史观、整体史观即全球史观,生态史观等。例如现代史观即近代化史观,是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包括政治近代化、经济近代化、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创造,积累文明成果以及人的自身文明化的过程。整体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历史。史论则着重于历史的研究方法。比如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要做到史论结合。史料多是文字型材料。对于这些,我们都要审清题,找到解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全面的观点进行评价。

(五)讲究记忆方法,注意答题技巧。记忆的方法有很多,如字头记忆法来记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大秦天烟青连南,上宁温福广湛北。记关键词句法记忆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和特点: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2.重农抑商政策对于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起了很大作用,但也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3.明清时期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主要有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除了借鉴,我们在复习中还可以自己总结方法。另外,历史答题要规范,方法巧妙,用语得当。

历史的学习如何做好,又该怎样做的更好呢?这是有待探索的。要想在历史学习中有所成功,还要对它有一种热爱,以极其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一学科。当你付出过了,就会有回报,可在这其中,失败了也不要沮丧。在这时候我们应更有信心和耐心,历史是检验我们耐心的时候,我们要悉心地掌握好历史知识的同时,塑造我们的历史品格,更好的感悟历史,感悟人生。

学好高中历史的好方法范文4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中历史;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7-0042-01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阵地,是历史教学中实施新理念的关键,搞好历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就能有效推进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就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浅谈一点心得体会。

一、用好新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

新教材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教材,通过进一步学习,与同行交流等方式,我发现新教材有许多优点,尤其是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用好新教材,实现三维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前提。

首先,新教材打破了传统的以历史事件发生、发展来编排的模式,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有较好的知识储备,但由于学生差异较大,对大部分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如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好新教材中的必修及选修课本,要求学生将教材全部准备在手头上。“历史纵横”模块大多生动、形象,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模块链接”能有效补充历史知识及历史背景,有助学生形成对历史事件的整体认识。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①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可参见必修③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这样就能深刻理解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性,深刻理解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因此,在课堂教学开展前可安排学生自学“学史之窗”和“模块链接”扩展知识面,补充基础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补充一些史料,就会提升教学效果。

此外,新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史料,图文并茂,处理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不用活史料,将会是对教材简单重复,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编者的用意是希望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学习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解释。因此,要求教师要有较高驾驭能力,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良好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把握好课堂节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严谨的课堂结构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要做到这一点,使学生学活历史,主要要注意以下几点。

1、搞好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既严肃又活跃。做到严中有活,活中有严;严而不死,活而不乱。"严"表现在:课堂纪律要严;教师传授知识应当注重准确性,做到史实准确、观点正确,褒贬分明,不可随随便便,信口开河;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对正确答案要予以肯定,对错误的答案要及时纠正。“活”表现在:教师要有亲切的面容,和蔼的态度;穿插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史料、历史小故事,讲述要耐人寻味;更重要的是对历史史实的叙述要有层次感,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既有惊涛骇浪的叙述,更有涓涓细流的描绘。

2、培养学生能力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有人说教给学生的知识等于教给他们“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给他们"乘法"。

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历史史实,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在掌握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比较、概括、归纳、评价某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所以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优化课堂提问,如投石激澜、巧设障碍、扩充延伸、诱导争论、变换角度等等,启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思维的独立性、拓展思维的广阔性、激发思维的批判性、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将学生的思维意向纳入课堂教学的轨道,与教师的思维同步。

3、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处理“疑”与“释”的关系,这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上课时,可多用一些设问句、反问句来设疑,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讲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时,我不是简单地将要点和盘托出,而是提供四则材料,在学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加以点拨提示。当然设计问题要有启发性和深刻性,不宜过难,也不能过易;不应停留在要求学生用“是”、“不是”来回答上,也不应高不可攀,无从下手,而应难易适度,“跳一跳就能摘得到。”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辅助手段

教学是一门艺术,认真研究了教材,研究了学生就能找到切实可行的教法。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群体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做到“因材施教”。

1、讲授法。讲授法是传统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新课程教学中仍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对于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尤其是学生知识储备不足,思维能力难以达到的问题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此外,这种教学方法也能更好地发挥教师在历史知识,教学能力和水平上的优势,引导学生更好地分析、解决问题。

2、讨论法。讨论法主要适用于原因,影响、评价类型的问题,一般采用分组讨论。学生结合课内外所接触的史实,通过分组讨论,汇总,使其对历史问题有一个更全面、清楚的认识,通过分组讨论,形成一个小组综合意见,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和学习激情,还有利于对某一历史问题有一个更全面、清楚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3、辩论法。辩论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思辨性较强,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会有不同结论,目前史学界仍存在一定分歧的历史问题。如上选修④第一单元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在小结阶段可以组织学生辩论秦始皇的功过问题。在教授第二单元第1课儒家《创始人孔子》一课时,可以举行一个辩论会,辩一辩孔子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到底是"好"是"坏",还是兼而有之?通过辩论培养学生思辨的能力以及从中感悟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历史结论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比较法。比较法教学是历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组织学生比较一些相似的或相异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历史事件的复杂因素,学会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授《开辟新航路》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比较新航路的开辟和郑和下西洋的异同,尤其是对中西社会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在教授日本明治维新时,比较中国与其异同。通过比较法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一定的历史观点去解决纷繁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

学好高中历史的好方法范文5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实证素养;历史分析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是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总纲和方向,《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明确界定,“史料实证素养”是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从达成历史课程的总目标角度来讲,史料认证是核心方法,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也是学生理解和解释历史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1]。目前,我国高中生的史料认证意识都还很欠缺。因此,在实施高中历史教学中,还需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一、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内涵

所谓历史学科素养,是学生在历史课程学习中形成的具体品质和相关能力。作为历史学科素养的有机组成之一,史料实证素养通常是指学生对相关史料进行收集、分类和辨析的基础之上,合理运用客观真实的史料对历史事件进行合理再现的素养,是学生理解和解释历史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2]。史料实证素养具有较为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史料收集能力、合理想象与再现的能力、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去伪存真的辨析能力、求真求实的证据意识、科学阐释的表达能力等七个方面。鉴于史料实证素养的重要性,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教会学生学会对相关史料进行搜集、甄别与选择,从而有助于更好地丰富高史历史课堂教学韵味,进而帮助学生科学的判断和解释历史问题。

二、培育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积极作用

(一)史料实证是史实确认的关键方法

在对史实求证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相关史料,只有真实的史料才可以使史实确认保持客观性和准确性。只有经过史料实证的历史材料才是客观、准确且系统化的,才可以有理有据地重现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授学生正确的史料实证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历史事件,最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求证思维[3]。例如,在开展《分封制》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合理引导学生收集和辨析相关的史料文本,进而综合各方面信息归纳出分封制的具体信息,从而使学生得以客观准确的恢复分封制的真实面貌。

(二)史料实证是史事理解与解释的基础方法

史事理解是学习者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历史真实事实进行恢复的认知过程,而史事解释则是在理解事实的基础之上,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客观评判的阐述过程。在史事的理解和解释过程中,运用史料实证这一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例如,教师在开展《百家争鸣》课堂教学时,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单调地向学生介绍各主流学派核心思想的话,肯定会由于枯燥乏味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搜集各主流学派的经典论著,并且进行研读和归纳,然后再设计一场由学生扮演各主流学派核心人物的“稷下学宫百家论理”,进而引导学生比较历史人物、感悟历史智慧。

(三)史料实证是评价史事的重要基础

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在于研究真相、探究规律、辨明是非,以真正实现以史为鉴。因此,在史实确认、理解与解释之后,还应对其进行客观评价,而这些都需要以客观准确的历史史料为基础,这就使得史料实证已经成为史事能否得到客观、合理评价的重要基础。因此,提升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可以使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加深其对历史意义的理解,进而不断提升高中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现实责任感。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策略

(一)积极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史料实证意识

教师作为高中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者,需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广大高中一线历史教师必须主动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从内心真正树立起正确的史料实证教学观,进而有效提升学生运用史料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4]。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更加强调通过传授基础知识以提升的学生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教师树立史料教学观,合理运用史料教学元素来满足高中历史教学实践需求,进而在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此外,高中历史教师在培育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教学过程中,还应主动打破教材限制,通过带领学生对相关史料进行搜集、整理、考证和辨伪,从而帮助学生通过史料实证以培养自身严谨的思维品质和思辨意识,最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史料证据意识。

(二)合理运用生动史料,激发史料实证兴趣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高中历史都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更加喜欢各种生动、新鲜的史料,教师必须合理运用各种生动史料来激发学生的史料实证兴趣。但是,由于高中历史本身容量相对有限,这就导致教材中的史料相对有限,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扩展和丰富史料。例如,教师在进行《梨园春秋》中关于京剧的教学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乾隆皇帝与京剧的故事,然后在多媒体上出示《弘历观剧图》,进而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戏迷”皇帝观看京剧表演时的盛大场景,同时再选择一段京剧名家选段在多媒体上进行播放,从而激发学生的史料实证兴趣,进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鉴别史料,提高史料实证能力

分类收集、考证与鉴别史料是史料实证素养的重要基础内容,在运用史料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严谨的态度,以客观、真实的史料为支撑点和立足点,在课堂教学中对历史事件进行情景再现,从而使学生在教师创设教学情景中得以重回历史现场,更加深刻地体会和理解历史知识。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学生史料实证的过程中,必须教学学生学会对搜集到的各种史料开展分类、考证与鉴别,围绕某一历史问题建立起翔实可靠的史料数据库,从而为接下来的史料提取和史料实证提供便利。

学好高中历史的好方法范文6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教学;教学方法;过程式教学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学任务与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信息的要求并不矛盾。如果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对于历史基本信息的掌握,且单方面地追求现代教学,那么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分析与综合能力都会成为一句空话。

一、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这样往往会造成学生全面素质的缺失。所以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来说,有必要更新一下我们的教学观念,把重点放在学生身上,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那样只会适得其反。在历史的教学中,既要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又能从中让学生陶冶情操,提高学习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正确的价值观。

历史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历史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还要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从中得到素质的全面提升。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激发内心深处对优秀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从而感受到历史人物的优良品质,并从这种崇敬之情中得到感染和熏陶,进而提高思想素质修养,获取良好的价值观。

学校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需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教学上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综合地运用传统的集体授课与活动、分组讨论、小组交流,让学生课前自学,经过小组讨论后再进行辅导,学生们在通过自行查找搜集相关资料的同时历史相关信息也得到了掌握,再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进行讨论后,讨论所产生的信息将会是学生们自我吸取知识的一个途径,经过讨论和教师的辅导,学生将会对历史的学习获得一个良好的参与感与认同感。

二、利用科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在学校的历史课程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趣味课堂把历史的知识融入进来,利用讲故事的方式传递知识。总之,如何采用合理的方式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是学校正在面临的一大难题。在课余时间,教师可带孩子们去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感受当地的历史文化,教师可以在参观的过程中与孩子们畅聊,并让他们在下节课上能用讲故事的形式把看到的知识以及感受到的历史复述出来,这样不仅能提高孩子们的优越感和自信心,也对培养孩子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很大的引导作用。

对于高中历史的教学,同样需要教师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每堂课前教师要设计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认真分析学生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借以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

总而言之,新的教学改革势必会让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历史教师可以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自己新的教学方式,顺应时代的要求,从而不断发展,提升课堂效率。

三、改变结果式教学,注重过程式教学

一直以来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重视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与此同时,大部分的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这也是教学的一大弊端。高中历史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完成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大部分学生的眼中,所学的历史学科就是所谓的“副科”,在课堂上,学生们从思想上就不重视这门学科,很多学生会因为之前的历史基础较差,所以在听课时就会感到非常吃力,这样将很大程度地影响学习的效率。由于历史学科的知识是具有过去性的,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缺乏兴趣感,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然而这些问题的出现相当一部分的原因是结果式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