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例教学的基本特征范例6篇

范例教学的基本特征

范例教学的基本特征范文1

关键词:范例教学;物理教学;实施方法

范例这个词语来源于拉丁语“exemplum”,意思是好的例子、典型的例子、特别清楚的例子或称之为言简意赅的例子。范例教学是通过主体与客体、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统一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基本性的、基础性的和范例性的知识的方法。[3]最初是由德国的M.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等人提出的,在20世纪70年代达到了高潮,成为德国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同时也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三大教学流派之一。

一、范例教学及其应用在物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范例教学是从一组特定的知识中选出有代表性的、最基本的、本质的实例,通过这些实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举一反三,从而获得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范例方式中“一般与特殊”的关系犹如方法与运用的关系,这种方式恰好适用于大学物理教学。同时,范例教学具有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的特性,其中基本性是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则等;基础性要求我们以学生的实际经验为基础;而范例性则需要我们从这个窗口可以看到更加广阔的场景。范例教学所具有的这些特征与大学物理这样的公共基础课的特点不谋而合,同时由于大学物理又有相当的难度,采用范例教学从特殊实例出发,无疑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从一个小窗口看到大世界的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牛顿定律的应用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内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几个典型的例题,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运用和理解牛顿定律,即避免了单纯理论知识的枯燥和单调,也学会应用。另外,也可应用范例教学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再比如在研究物体在粘滞液体中的下落问题,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小球在黏性液体中的下落情况,再结合所观察的现象,分析发现小球在黏性液体中的运动学特点;结合牛顿力学进行受力分析,找到所受的重力和粘滞阻力,并且找到其影响因素,猜想粘滞阻力的可能表达式,最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模型来研究验证自己的表达式,得出理想情况下粘滞阻力的表达式.提示学生对得到的理想的粘滞阻力表达式进行修正,进而找到小球在黏性液体中运动的一般公式,再进行合理性评价并推广拓展到其他流体的研究,最后给学生介绍斯托克斯定律适用于连续介质中球状物体所受的粘滞力的情况。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适当采用范例教学,有助于避免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3]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达到即重讲授知识又重视探索知识;即重结果而又不忽略过程,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可见,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应用范例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物理中采用范例教学的意义

作为大学物理教师,要准确的把范例教学搬到教学课堂,必须深刻领会范例教学的内涵理解范例教学的意义。首先,范例教学是教养性学习,可以让学生通过这种学习,获得连续起作用的知识、能力和态度,使学习者始终处在一种接受教育与培养的状态中,使自己从特殊中获得事物一般的特征;教学时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在课堂上有限的学习时间,让学生从特殊的案例中领会定理、定律,更容易准确把握物理规律的本质。 其次,范例教学具有主动性学习的特征,在学过程中必须视学生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主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同时教学过程还具有较强的迁移性特征,利用这一特征,可以使学生摆脱传统的接受学习模式,使其成为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主人翁。再次,范例教学属于一种发生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把物理规律看作正在形成中或已经形成的事物,把固定的物理规律和原理重新变成鲜活的事物的演变过程,变成创作和揭示该事实的活动。最后,开放式教学是范例教学的重要内涵,这就要求我们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开放的空间、开放的环境、开放的态度、开放的资源,是大学物理成为真正开放的课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学生的学习实际,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维与探究。总之,在大学物理教学中采用范例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物理范例教学的程序

在实际的物理范例教学中,我们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程序,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范例教学有章可循,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范例教学:1、明确教学目标,正确选择物理“个”例:这就要求我们根据目标精选、设计“个”例,以易懂、易学为前提设计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同时利用所有辅助手段,使学生不由自主的参与到这种发现性学习中,使学生通过通过“个”例逐步深入物理规律本质的内部。2、营造范例教学的课堂氛围,组织深入物理范例的“类” :这就要求我们营造独立的、自主的学习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们通过对逐步深入的理解问题,达到从特殊的物理个例到一般的定律和规律的迁移,而学生则通过对“个”例的认识迁移到“类”。3、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和范畴的关系[1]。作为教师必须加强引导,循序渐进,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和范畴,从而比获取 “类”更高的规律。4、通过范例教学掌握世界与生活的经验[1]。教师通过物理范例教学,使学生运用物理规律对世界和生活进行认识,使学生运用科学去解释现象,是学生自觉的运用科学规律解决各类问题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2]

总之,范例教学反对形式上的系统性,主张范例的方法组织教学与物理教学是不谋而合的;主张使用范例的“个别”反映教材与学生两个整体,把“传授”知识与开拓学生的整个精神世界,即把“传授”知识、发展智能和培养情感态度结合起来,却是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所必需的。在物理教学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较难的物理问题变得更加容易,可以更好的理解各类物理问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丰富教学手段的重要方法, 符合现代教学的要求,值得借鉴。强调“教养性学习”,通过这种学习,学生便处在一种不断受教育与培养的状态之中。范例教学法把教学看一种推动力,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模仿和复制,这显然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原因。范例教学法把培养学生独立性既看成是教学的目标,又看作是教学的手段,也同样值得借鉴的。范例教学法把培养学生具有问题意识作为教学的目标与手段,并为达到这一目标提出了三点要求,把培养问题意识作为一项任务。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而范例教学主张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和发现,这样获取的知识就成了“活动的知识”和“生产性的知识”。这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时代的要求是一致的,通过范例教学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需要,更好的服务社会。

诚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需要注意回避范例教学本身的缺点和不足,如范例教学会使得知识的系统性不强;同时范例教学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范例教学忽视了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和承受水平,也和其它教学方法一样,本身存在一些缺点,但是只要与其它教学手段相配合,就能使我们的大学物理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比翼双飞,取得意想不到的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涛.“范例教学”理论的现代教学特征[J].教学与管理,2007(18).

范例教学的基本特征范文2

关键词:原型理论;大学公共英语四级词汇;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082-02

一、引言

大学英语四级,即College English Test Band 4(CET-4),是由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持的全国性教学考试,考试的主要对象是根据教育大纲修完大学英语四级的大学本科生或研究生。目的是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贯彻执行,对大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测量,以提高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服务。四级考试由四部分构成:听力理解,阅读理解,综合测试和写作测试,单词量需要达到4000以上。众所周知,词汇是构成语言的最基本材料,没有词汇就构不成句子、文章,更不要说语言了。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它是学习英语之本,是英语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一定的词汇量,无论是对听的理解,还是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提高,翻译的精准以及写作的流畅表达,都是必不可少的保证。那么面对考试,学生如何快速有效地增加词汇量,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习得词汇,从而弥补传统词汇教学的不足?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以其基本理论――原型理论为指导,简析如何运用此原理进行词汇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扩大学生掌握四级词汇的单词量,提高教学质量。

二、原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及其理论基础上对大学公共英语四级考试词汇的教学

在认知语言学中,原型理论是最基本但也是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在认知语义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什么是原型理论?原型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心理学家Eleanor Rosch提出的一种新的概念构建模式,它对语言各个层面的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理论基础建立在亚里士多德古典范畴理论之上。认知语言学家诸如Rosch(1978), Brown(1990),Tversky(1990),Baralou(1992)等认为原型是范畴中的典型成员,是与同一范畴成员有最多共同特征的实例,具有最大的家族相似性。他们将范畴的原型视为“最佳成员”(the best examples),“凸显成员”(salient examples),“中心典型成员”(central and typical members)等(李福印,2008:98)。另外,其他语言学家诸如Ungerer & Schmid认为原型是范畴的心理表征,是一种认知参照点;Taylor提出原型是一种抽象表征,是从各个实例和各种次范畴的特征中抽象出来的。原型理论包括五项基本内容:①范畴内部的各个成员由“家族相似性”联系在一起,并非满足一组充分必要条件;②范畴的边界具有模糊性,相邻范畴互相重叠、渗透;③范畴原型与该范畴成员共有的特性最多,与相邻范畴成员共有特征最少;④范畴成员依据具有该范畴所有特性的多寡,具有不同的典型性(prototypicality),因此范畴成员之间并不平等;⑤范畴呈放射状结构,原型位于范畴结构的中心位置。对于大学公共英语四级词汇,我们不应该盲目学习,单纯以提高词汇量和应付考试为目的。所以基于原型理论范畴的概念内容,掌握词汇就要掌握它的结构,抓住词汇的根本框架,有分别地将词汇归类,所有类似的词汇就不用一一背诵。首先,可以将词头和词缀视为原型,例如un-,代表相反、对立的意思,即便遇到不认识的生词,它带有un这类的词头,就可以认定它是否定的意思,例如单词conscious,我们都知道是有意识的意思,但是在考试中出现单词unconscious,很多同学一下子就蒙住了,知道conscious,但是不知道unconscious,如果知道un词头代表的词义,那么我们很快就反应出这个词是无意识、没有意识的;词缀诸如“er”代表一类人群,“ness”和“tion”是固定的名词词尾,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词尾,陌生的词汇带有这样的词尾,就限定了词汇的范畴,方便学生们有效地识解词汇。其次,以基本词汇为中心扩大词汇量,将单词use作为基本原型,前加词缀un―unused意为不用的,后加ful―useful有用的,able―usable可用的,less―useless无效的,r―user使用者,可见简简单单的use一词再重新组合后会有许多个新词出现,它们都拥有use这个家族的相似特征,所以这种记忆单词的方法便是基于原型理论而产生的。此外可以以单个词为原型进行下义记忆,例如给出一个单词face,脸上都包括什么,ear、eyes,mouth,等等,都属于脸的范畴;单词body包括head、arm、leg、foot等,这些都划分了词汇的范围,方便学生记忆。同时范畴呈放射状结构,原型位于范畴结构的中心位置,以原型为点向四周扩散,现在我们以单词鞋(shoes)为例。

上图可见,单词鞋(shoes)作为原型居于整个图示的中心,其他向四周扩散的都属于鞋的基本范畴,属于鞋的不同种类,当我们记忆这些词汇的时候就可以单独记忆鞋的这些类别,不会造成混淆。重视基本词义的教学十分必要。如果我们在记忆单词的过程中能够掌握单词的基本意义,从而在基本意义的基础上扩展其他的意义,对于增加词汇量会有很大帮助。多义词便是一种很典型的例子,一个多义词就是一个范畴,其中有中心意义和边缘意义之分。单词fruit主要有以下几个意义:①水果;②植物的果实;③任何可以用做食物的植物或蔬菜产物;④(比喻用法)收获、成果和结果;⑤收入、收益、报酬。它们分别指称不同的事物和概念,其中前两个为中心意义,人们通常了解的也都是fruit的中心词义,汉语中的“果”中心意义也是指树木的果实,后来人们常用来比喻事物最后的结局,也就有了成果之义。大学公共英语四级考试中常有这样的多义词出现,因此掌握单词的引申意义十分重要(王寅,2007:153)。

三、结语

由此可见,教师在讲授生词的时候,可以复习一些与之相关的学生已经掌握的单词,然后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旦学生掌握了这层关系就很容易记住单词了。当生词变成熟悉的单词以后,又会变成新的记忆起点,以此类推,整个记忆过程就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滚雪球式、成倍速激增的过程,这样记忆单词也就成了一种有趣的智力游戏,而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学生,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选择教学的方向和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加强学生们基础词汇的掌握。原型理论对学习英语单词意义重大,以原型理论为指导学学英语四级的词汇,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记忆单词的负担,使得背诵词汇这样枯燥的行为变得灵活有趣,扩大了学生们的词汇量,增强了学好英语的信心。大学公共英语四级考试词汇的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认知的角度把握单词音、形、义三方面的关系,以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基本词汇,扩大词汇量,都要把人类的认知规律考虑进去,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时刻关注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认知意识,在教学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彭建武.认知语言学研究[M].北京: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

[3]汪蓉培.英语词汇学教程[M].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7.

范例教学的基本特征范文3

关键词:课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述评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4-0037-03

一、导言

课例研究起源于日本明治时期[1],它以同侪观课、课例检验与修正的周期循环为核心,旨在通过研究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促进专业化发展[2]。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课例研究”作为重要的教学研究策略在我国亦倍受关注。[3]本文试图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略作梳理与概括,并提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和对未来的展望,以期给其他研究者提供一些线索及参考。

二、当前课例研究的问题研究领域

1.课例研究的内涵、特征、形式。具体如何定义课例研究,学术界有很多说法,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一种观点认为,课例研究是在通常的教师培训形式之外提出的一种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师教育模式。[4]另一种观点认为,课例研究是由两个以上的教师组成一个小组,基于对有效教学理念的追求,以真实课堂教学为载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行动研究。[5]再一种观点认为,课例研究是一种教师联合起来计划、观察、分析和提炼真实课程教学的过程。[6]综合这几类观点,笔者认为,课例研究是教师个人或专业共同体立足真实的课堂情境,对具体的课例进行观摩、评价、反思和提炼的一种教学行动研究,是校本教研的一种有效形式。

我国关于课例研究特征的表述偏向于其外延,有研究者指出,课例研究具有七个鲜明的特征,即主体性、问题性、思辨性、过程性、互、叙事性和科学性。国外则侧重于课例研究的内涵谈其特征,总结如下[7]:目标确定性、内容突出性、课堂观察二维性和研究策略现场性。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全面分析理解课例研究的特征,以期更好、更深入地做好课例研究。

关于课例研究的常见形式是基于校本的,通常情况下参加课例研究的教师是学校同一教研组的,日本的课例研究组也经常接受日本国内和美国大学的专家教

授。[7]学校选择方面,“教师教育学校、示范学校、暑假学校等是美国尝试开展课例研究的理想场所”。[8]另一种课例研究形式是区域型的,同一区域内所有学校的教师都可以自由参加。[9]

2.课例研究的意蕴、价值和旨趣。我国许多教育学者都致力于课例研究的探讨和分析。华东师范大学的安桂清教授在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国际视野中的课例研究”(项目编号:B0615)提出并分析了课例研究的意蕴和价值[10]:她以教学研究范式转换为依据,提出了课例研究的意蕴:阐释性的课例研究期望教师悬置以往获得的有关教学的各种理论,深入课堂,对自己或同伴的教学活动进行“深描”(thickdescriptions),并在与环境脉络的互动中理解与诠释教学活动的意义,而非带有控制取向的规范性探究。她还提出课例研究的重心应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这样更创造着崭新的教学伦理和教学文化。课例研究不能封闭于原有自足的教学理论,而只有通过形成以广泛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实践话语”才能保证教师做出恰当的实践决策。只有体会了课例研究的意蕴之所在,才能将其提升到实践境界。

课例研究的价值在于使教学研究回归真实的教学生活、为儿童学的构筑积累实践知识、恢复教师的专业自、改变教学研究人员的专业生活方式。应特别指出的是,课例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靠实践性知识保障的,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课例研究能有效打破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二元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11]祝成林、张宝臣认为课例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在于课例研究是连接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枢纽、提升教师个体专业能力的重要方式、促进教师自我反思的良方。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在于营造课例研究文化氛围,避免课例研究的形式化倾向、构建课例研究的外部保障机制,防止课例研究肤浅、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升教师自身的课例研究能力化、鼓励教师心灵对话,养成教师的自我反思精神。[7]

有学者很有建设性地提出了课例研究的旨趣[12]:课堂改进的教师在职学习。提出课例研究是一种相当复杂且持续的反思活动,这种建立在反思与行动相互联系基础之上的学习,在改进课堂的同时,也能使教师获得发展。

另外,安桂清教授从信念、行动、保障方面来解读课例研究[13],还有学者基于研究共同体来分析课例研

范例教学的基本特征范文4

关键词: 关系抽取; 弱监督; 中文百科; 朴素贝叶斯分类; 条件随机场

中图分类号: TP391 文献标志码: A

0引言

属性关系是实体关系的一种,包括实体、属性名称和属性值三元组。属性关系对于信息检索、问答系统、知识推理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网络百科(如维基百科、百度百科、互动百科等)是由网络用户协作创建的大百科全书,百科条目中蕴含大量的属性关系,为关系抽取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源。面向网络百科进行属性关系抽取成为近来研究的热点[1-3]。网络百科中的属性关系大多存在于非结构化文本中,现有的基于监督学习的关系抽取方法[4-5]需要大量人工标注的训练语料,而对海量的百科数据进行人工标注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了获取训练语料,有学者提出基于知识库的弱监督方法[6-11],该方法利用知识库中已有的结构化关系实例,从包含关系实例的文本中自动获取训练语料,有效地解决了训练语料不足的难题。自动获取的训练语料存在数据稀疏和噪声等问题从而导致了训练语料质量不高。由于训练语料的质量是决定抽取器性能好坏的重要因素,故本文提出用句子分类器的学习算法优化训练语料;又考虑到训练语料获取对信息模板的极大依赖,本文提取信息模板中的高频属性作为待抽取的属性名称,训练抽取器完成属性值的自动抽取。

本文的组织结构如下:第0节介绍引言;第1节对属性关系抽取方法进行概述;第2节介绍信息模板属性关系提取过程;第3节进行文本预处理;第4节详细介绍训练语料的构建方法;第5节介绍属性值抽取模型构建过程;第6节介绍实验与结果分析;最后进行了总结。

1基于弱监督的属性关系抽取方法概述

互动百科的某些条目含有信息模板,信息模板中具有半结构化的属性关系。如图1所示,互动百科条目“华东师范大学”的信息模板中有实体、属性名称和属性值三元组。条目名称就是一个实体,信息模板中的创建时间等是属性名称,1951年是属性值,“华东师范大学创建时间1951年”是属性关系三元组。如果在条目文本中有句子也包含该三元组,如:“华东师范大学创建于1951年10月16日”,那么这个句子成为属性关系的训练语料。

基于弱监督的属性关系抽取方法流程如图2所示。抽取分为四个阶段:

1)属性关系提取:从信息模板中抽取属性关系三元组。

2)文本预处理:对百科条目文本进行分词、词性标注、实体标注和分句等自然语言预处理。

3)训练语料构建与优化:根据从信息模板中抽取的关系三元组回标百科文本获取训练语料;利用句子分类器对训练语料进行优化。

4)条件随机场(ConditionalRandomField,CRF)抽取器构建:利用优化的训练语料,基于CRF建立属性值抽取模型;利用抽取模型从百科条目文本中抽取属性值。

2属性关系提取

信息模板提供了属性关系三元组,即“实体属性名称属性值”。对互动百科大学类别的信息模板进行统计发现,信息模板中的属性名称具有较好的唯一性和标识性。例如,据统计,大学类别信息模板中出现频数较高的属性名称有中文名、院系设置、校长、所属地区、学生人数、校训、类别、创建时间、英文名等12个。本文以条目名为实体,在属性名称确定后,根据信息模板的网页特征(信息模板位于标签〈table〉、〈/table〉之间),使用正则匹配的方法提取属性值,生成属性关系三元组。例如:从图1中能提取出“华东师范大学类别公立大学”等属性关系三元组。

3文本预处理

本文使用西南交通大学中文分词平台[12]进行百科文本的分词、词性标注、实体标注等自然语言处理。例如,句子“西南交通大学1896年创建于山海关,下设土木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所等院系。”经自然语言预处理为:“西南交通大学/ntu1896年/t创建/v于/p山海关/ns,/w下设/v土木工程学院/nit、/w机械工程学院/nit、/w思想政治教育/nz教学/vn研究所/nis等/udeng院系/n。/w”。其中,“ns”是地名标注,“t”是时间标注,“nit”是院系标注。

然后利用汉语句子标点符号对文本进行句子划分。本文以句号、分号、问号、感叹号和逗号[13]为分句标点符号将段落进行句子划分。其中,以逗号为分句符号时,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划分句子后,第一,句子中词的个数不能少于2;第二,句子中至少含有1个名词和1个命名实体。不满足以上条件时不能用逗号进行句子划分。

4训练语料构建与优化

4.1训练语料构建

信息模板含有多个属性值时(属性值之间由分隔符隔开),直接匹配会出现遗漏或错误,故需要先对信息模板的属性关系三元组进行细化。首先根据属性值之间的分隔符(句号、分号、逗号、顿号等)生成新的关系三元组,然后采用严格的配对模型(细化后的实体关系三元组)匹配文本子句自动获取训练语料。其中,匹配上的训练语料需要标记属性值构成正例;未匹配上的训练语料即是未标注数据,作为反例。例如:信息模板中存在实体“华中师范大学”,属性“院系设置”,属性值“下设教育学院、心理学院、政法学院”,定义“DEP”为属性值标记。对属性值细化生成“华中师范大学院系设置下设教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院系设置心理学院”和“华中师范大学院系设置政法学院”三个关系三元组。利用新的关系三元组匹配句子获取训练语料,部分正例为:“学校/nis[下设/v教育学院/nit]/DEP、/w[心理学院/nit]/DEP、/w[政法学院/nit]/DEP政治学研究院/nit”。通过观察发现,“[下设/v教育学院/nit]/DEP”为错误标记;“政治学研究院/nit”为遗漏标记。这些属性值标记的问题会严重影响属性关系抽取性能,故必须优化训练语料。此外,百科条目文本有一个特点:条目文本是对条目名(实体)的详细描述,许多句子省略条目名,只有属性名和属性值。为了提高抽取的召回率,只要句子中含有属性值,就对句子进行标记。

4.2基于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的训练语料优化

为了提高训练语料的质量,本文利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对训练语料进行优化。朴素贝叶斯分类器是一个条件概率模型,以样本的每个特征与其他特征相互独立为基本假设,将分类问题转化为对未知数据的决策问题。

定义1标记块:正例中被符号标记的属性值。

定义2中心项:正例中的标记块和反例中每个词语或词性。

一个分类器性能的优劣往往取决于选择的特征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表达不同类别的差异。选择恰当的特征有助于学习到性能较好的分类器,实现不同类别的最优划分。

首先提取正例和反例的特征训练一个二元分类器,然后对反例进行分类生成新一轮的正例和反例,在分类过程中根据属性值标记原则对新生成的正例进行属性值标记,最后将已标记正例加入到已有正例中。仍按照相同方法提取特征训练分类器,反复迭代,直至迭代终止。属性值标记原则如下:

1)分类为正例的特征被正例特征集包含、不被反例特征集包含;

2)分类为正例的特征被正例特征集和反例特征集共同包含时,在正例特征集中出现的概率大于在反例特征集中出现的概率。

5.2模型训练与属性值抽取

在CRF建立抽取模型过程中,特征选取与特征模板的制定是一项重要任务。特征选取时CRF模型不仅能够综合使用字、词、词性、词形等上下文信息,还能利用各种外部信息,如触发词词典等。由于在抽取阶段对文本子句进行了触发词约束,因此在特征选取时不再考虑。本文选取词本身、词性、上下文信息(定义活动的窗口)作为特征。根据这类特征的模板制定经验选取了词、词性以及二者组合作为特征模板。

由于训练集数量较大而常用的训练方法(如GIS(GeneralizedIterativeScaling)算法和IIS(ImprovedIterativeScaling)算法)存在收敛速度慢的缺点,因此在训练阶段选择效率更快的LBFGS方法,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测试阶段选择类似隐马尔可夫模型解码阶段采用的Viterbi算法。本文使用了CRF++工具包实现模型训练。

属性值抽取是使用CRF抽取模型对经触发词典约束后的百科文本子句进行序列标注的过程。触发词典的建立本文不予论述。为提高简便性,本文针对每一个属性制定相应的抽取模型。故一旦属性名称确定就可以构建目标属性值抽取模型。在抽取阶段,首先使用类似语料标注自动转换的方法转换文本子句为模型要求的格式,然后使用模型进行测试即序列标注,最后提取文本子句中的条目名并根据标注的序列特征抽取目标属性值。

6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6.1实验数据及评价指标

实验数据取自互动百科[15]。本文下载了6594个大学类别条目文本,这些文本的条目名均为大学实体,文本的正文是对大学实体的详细描述。选取大学类别的“院系设置”“所属地区”“创建时间”三个属性进行抽取实验。这里以“院系设置”属性为例对本文使用的语料进行说明。信息模板中含有属性“院系设置”的大学文本共有2375个,预处理后的文本子句共有283985个。选取198789个子句作训练语料,余下的85196个子句作测试语料。训练语料中能够回标上的大学文本共有1383个,文本子句共有8005个;测试语料中能够回标上的大学文本共有669个,文本子句共有3967个。在分类实验中,第一次的正例即是回标上的8005个子句,第一次的反例则是未匹配上的190784个未标注的文本子句。

实验结果的评价包括分类器的评价和抽取器的评价。分类器的性能优劣是由从测试语料中分类得到的正例中被正确标记的属性值的比率决定的。比率越大说明分类器的性能越好。在抽取器的评价中,本文采用抽取属性值的正确率、召回率和F值作为最终的评价标准,计算方法如式(2)~(4)所示:

正确率评价过程如下:对于每个属性,分别随机选取200个属性值抽取结果,从条目文本中提取属性值所在的句子,对句子进行人工标注,统计抽取结果中正确的属性值个数。

召回率评价过程如下:对于每个属性,分别随机选取200个条目,统计条目中属性值总个数,统计抽取结果中正确的属性值个数。

6.2结果及分析

由于目前还没有面向中文百科的标准集供我们检验本文方法的效果,因此说明两点:

1)本文在同样的实验数据集上采用基于模式匹配的方法[16]和基于CRF的方法[17]与本文方法进行对比。

2)本文采用随机抽样测试数据并人工统计正确率和召回率来检验不同方法的效果。

实验中测试语料中生成的正例总数记为TPN,正确的正例数量记为PPN,正确率P*=PPN/TPN。由于测试语料中生成的正例总数较多,故采用随机抽样2000个正例,即TPN取值2000进行句子分类器的效果测试实验。属性“院系设置”的句子分类器测试结果对比和不同属性下的句子分类器性能对比分别如表2和图3所示。分类器1、分类器2、分类器3是实验结果中句子分类器集合的前3个分类器。

通过对表3分析可得出:

1)基于模式匹配的方法比较依赖于命名实体识别的正确率,命名实体识别的正确率高则抽取性能好。例如属性“所属地区”在使用西南交通大学中文分词平台进行命名实体识别时基本能被正确识别为表示地名的实体“ns”。而对于属性“院系设置”则有较多的院系(实体)没有被正确识别,从而造成了召回率偏低。

2)基于CRF的方法利用未经优化的训练语料训练得到属性值抽取模型。对于属性“院系设置”,由于人工编纂以及分词的原因,信息模板的信息出现较多的错误,造成训练语料的质量降低,使得抽取效果不好;对于属性“所属地区”则是由于信息模板中的属性值与条目文本含有的属性值不一致引起训练语料中正例数量过少,从而造成抽取效果不好。

3)本文方法采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进行训练语料预测和属性值标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训练语料的质量。与基于模式匹配的方法相比,本文方法的正确率不及基于模式匹配的方法,但是在召回率上取得了较大的提高;与基于CRF的方法相比,在正确率和召回率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当从信息模板中获取的属性关系不准确时,属性值抽取效果会取得较大提高,本文方法的优越性也最为明显,例如属性“院系设置”的情况。另外对比属性值抽取结果的F值发现,本文方法总体优于基于模式匹配的方法和基于CRF的方法。

7结语

本文实验结果证明,通过优化训练语料能有效提升抽取器的抽取性能。主要贡献有:1)统计互动百科中信息模板固有的属性关系;2)提出一种句子分类器学习算法通过更正属性值标记优化训练语料;3)属性值不受命名实体识别的限制,提高了抽取性能。本文方法具有良好的移植性且能够有效解决面向中文百科条目文本的属性关系抽取问题。然而仅仅将条目名看作概念实体是有局限的,当使用CRF抽取模型进行属性关系抽取时就出现一个概念实体和属性名称对应多个属性值的情况。因此下一步工作主要研究面向中文百科的概念以及概念间的其他实体关系抽取,如:“部分整体关系”。

参考文献:

[1]HEARSTM.Automaticacquisitionofhyponymsfromlargetextscorpora[C]//Proceedingsofthe14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putationalLinguistics.Stroudsburg,PA:ACL,1992:539-545.

[2]BIZERC,LENMANNJ,KOBILAROVG,etal.DBpedia—acrystallizationpointfortheWebofdata[J].WebSemantics:Science,ServicesandAgentsontheWorldWideWeb,2009,7(3):154-165.

[3]WUF,WELDDS.AutomaticallyrefiningtheWikipediainfoboxontology[C]//Proceedingsofthe17thInternationalWorldWideWebConference.NewYork:ACMPress,2008:635-644.

[4]GUOJY,LIZ,YUZT,etal.Extractionandrelationpredictionofdomainontologyconceptinstance,attributeandattributevalue[J].JournalofNanji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2012,48(4):383-389.

[5]YEZ,LINHF,SUS,etal.Extractionofcharacterattributesbasedonsupportvectormachine[J].ComputerResearchandDevelopment,2007,44(Z2):271-275.

[6]WUF,WELDDS.AutonomouslysemantifyingWikipedia[C]//ProceedingsofCIKM2007.NewYork:ACMPress,2007:41-50.

[7]MINTZM,BILLSS,SNOWR,etal.Distantsupervisionforrelationextractionwithoutlabeleddata[C]//ProceedingsofACL2009.Stroudsburg,PA:ACL,2009:1003-1011.

[8]YAOLM,RIEDELS,MCCALLUMA.Collectivecrossdocumentrelationextractionwithoutlabeleddata[C]//ProceedingsofEMNLP2010.Stroudsburg,PA:ACL,2010:1013-1023.

[9]RIEDELS,YAOLM,McCALLUMA.Modelingrelationsandtheirmentionswithoutlabeledtext[J].MachineLearningandKnowledgeDiscoveryinDatabases,2010,63(23):148-163.

[10]SURDEANUM,MCCLOSKYD.AsimpledistantsupervisionapproachfortheTACKBPslotfillingtask[C/OL].[20130420].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wdoc/download?doi=10.1.1.224.7978&rep=rep1&type=pdf.

[11]HOFFMANNR,ZHANGC,LINGX,etal.Knowledgebasedweaksupervisionforinformationextractionofoverlappingrelations[C]//ProceedingsofACLHLT2011.Stroudsburg,PA:ACL,2011:541-550.

[12]YINHF,JIAZ,LITR.SouthwestJiaotongUniversityYebolChinesewordsegmentationplatform[CP/OL].[20120912].http://.cn.

[13]LIYC,FENGWH,ZHOUGD,etal.ResearchofChineseclauseidentificationbasedoncomma[J].JournalofPeki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2013,49(1):7-14.

[14]LAFFERTYJ,MCCALLUMA,PEREIRAF.Conditionalrandomfields:probabilisticmodelsforsegmentingandlabelingsequencedata[C]//Proceedingsofthe15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WorldWideWeb.Edinburgh,Scotland:CIS,2001:282-289.

[15]PANHD.Hudongencyclopedia[CP/OL].[20120315].http://.

范例教学的基本特征范文5

法律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有关法律基础知识的教育。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牛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基本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不仅做到自觉守法、依法办事,而且还能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1.教育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基础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

2.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问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增强适应依法治国所必需的法律意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法律基础知识课介绍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法律基础知识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懂得学习法律基础知识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热情。

(一)宪法。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宪法的特征,了解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努力做到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教学要求

认知

1.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人权的涵义;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

2.识记:我国宪法关于治国方略的规定;我国的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

3.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国家保障我国公民的基本人权.

运用

1.举例说明:列举实例表明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广泛性。

2.分析判断:根据实例分析判断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原则。

教学内容

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

(1)规定国家根本制度与基本国策

(2)规定和保障墓本人权

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

我国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3)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行使国家权力的国家机构体系。

国家机关的相互关系。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

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二)行政法

教学日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行政机关的构成及行政机关管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明确行政违法的构成要件,掌握行政处罚的有关知识,提高遵守行政法规、依法监督行政的自觉性。

教学要求

认知

1.了解:行政主体的范围,行政机关管理国家的墓本方式;行政许可的涵义;行政处罚的基本程序;行政违法的构成要件。

2.识记:行政处罚的设定权;行政违法的特征。

3.理解: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使行政权。

运用

1.举例说明:通过实例区分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2.分析判断:根据实例分析判断行政机关的行为是否合法.

教学内容

1.行政机关是国家实施行政管理的机关

(1)行政与行政法

(2)我国的行政机关体系

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人民政府。

(3)行政法律关系及其要素

行政法律关系;行政管理关系和行政监督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的要素:主体、客体、内容。

2.行政机关管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1)通过抽象行政行为规范和调整社会事务

抽象行政行为的插义。

抽象行政行为的形式。

(2)通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维护行政管理秩序

具体行政行为的特征。

具体行政行为的种类。

(3)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行政许可的涵义和种类。

行政处罚的种类、设定权、处罚程序。

3.制裁行政违法,维护社会秩序

(1)行政地违法及其特征

行政违法的涵义。

行政违法的特征。

(2).行政违法的制裁

行政违法制裁的涵义。

行政法律责任。

(三1民法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内容,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明确民事主体所享有的主要民事权利;自觉依法进行民事活动,提高保护自身民事合法权益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识

1.了解:民法调整的对象;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2.识记:法人应当具备的条件;民事权利的主要内容;合同的订立程序;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的条件。

3.理解:我国民法的摹本原则;民事行为能力分类的意义;合同担保的形式和作用.

运用

1.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违反平等原则的现象;结合生活实际,指出侵犯公民、法人人身权利的行为主要有哪些,怎样运用民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合同担保的运用。

2.分析判断:根据实例,区分承担民事责任的具体方式。

3.实践体验: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模拟合同签订;收集有关资料,结合个人学习体会,说明公民合法财产受到侵犯如何寻求民事司法救济。

教学内容

1.民法的墓本原则

(1)民法的涵义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2)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平等原则

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

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的原则。

遵守法律和国家政策原则。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原则。

2.民事主体

(1)自然人

自然人的涵义,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监护。

(2)法人

法人应具备的条件。

法人的分类。

法定代表人。

3.民事权利

(1)民事权利的主要内容

物权及其种类。

债权及其种类;合同的订立、履行、担保。

知识产权及其种类。

人身权及其种类。

(2)取得民事权利的途径

民事法律行为。

4.民事责任

(1)民事责任的种类

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侵权的民事责任。

(2)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和方式

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3)免除民事责任的情形

不可抗力,受害人自身的过错,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四)经济法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的企业法律制度、产品质量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以及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明确企业设立的条件、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的法律责任、劳动合同的内容和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依法从事经济活动。

教学要求

认知

1.了解:企业的分类;产品质量的监督方式;税收的种类;订立劳动合同的基本程序;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

2.识记:企业设立的条件;构成产品质量法律责任的条件;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法律责任;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

3.理解:企业是最主要的市场主体;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应当承扒法律责任;依法纳税的重要意义;订立劳动合同的重要性;违反劳动法应承担法律责任。

运用

1.举例说明:企业与其他法人的主要区别;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主体和征税对象;发生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主要有哪些。

2.分析判断:结合有关资料或者个人生活经历,分析产品质量对人们生产、学习、生活的重要性;在什么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列举事例,说明国家对女职工和未成年人实行特殊劳动保护的重要意义。

3.实践体验:根据个人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模拟一份个人与用人单位订立的劳动合同。

教学内容

1.规范市场主体依法设立企业

(1)企业设立的条件

企业是最主要的市场主体。

设立企业的必备条件。

设立企业的禁止条件。

(2)企业的法律责任

企业法律责任的主体。

企业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

2.加强质量监督保证产品质量

(1)产品质量法概说

产品质量法的制定。

产品质量法的基本原则。

(2)产品质量的监督

监督主体。

监督形式。

(3)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生产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4)违反产品质量法的法律责任

构成产品质量法律责任的条件。

产品质量法律责任的范围。

3.加强税务管理自觉依法纳税

(1)税收与税法

税收的种类。、税收法律关系。

(2)税收征收法

流转税法。

所得税法。

(3)税收征收管理法

税务管理。

税款征收。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法律责任。

4.履行劳动合同强化社会保障

(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劳动法的制定。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2)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劳动者的基本义务。

(3)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的订立。

劳动合同的内容。

(4)劳动争议的解决

协商解决;申请调解;申请仲裁;提讼。

(5)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社会保障的内容。

社会保障的立法。

(五)刑法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犯罪的特征和构成要件,明确罪与非罪的界限;理解刑罚在打击犯罪中的作用;认识几种常见犯罪的危害发生性,提高同犯罪作斗争的自觉性。

教学要求

认知

1.了解: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分类;累犯、自首和立功的构成条件;常见的几种犯罪。

2.识记:犯罪的特征;刑罚的种类;刑事责任年龄。

3.理解:犯罪的构成要件;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刑事责任能力。

运用

1.举例说明:联系具体犯罪案例,指出犯罪嫌疑人所触犯的罪名。

2.实践体验:收集案例,体会打击经济犯罪的意义。

教学内容

1.犯罪

(1)犯罪的构成要件

犯罪及其特征。

犯罪的构成要件。

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

(2)犯罪的分类

根据犯罪客体不同进行分类。

根据犯罪主体不同进行分类。

根据犯罪主观方面不同进行分类。

2.刑罚

(1)刑罚的种类

主刑和附加刑。

(2)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

(3)累犯、自首、立功

3.与犯罪行为作斗争

(1)打击与职务有关的犯罪

(2)打击与生产经营有关的犯罪

(六)专业法规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与自己所学专业有关的专业法规的主要内容;树立忠于职守、严格依法办事的观念;提高依法从事职业活动的能力。

(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由各校根据相关行业特点自行确定。)

(七)诉讼法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诉讼途径的种类及其各自的管辖范围,知道非诉讼途径的特征及法律服务机构的种类;掌握几种主要非诉讼途径的运行过程;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教学要求

认知

1.了解:诉讼的种类;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行政沂讼的受案范围。

2.识记:非诉讼途径的种类;法律服务的机构。

运用

1.举例说明: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具体纠纷,选择恰当的解决途径。

2.分析判断:结合诉讼案例材料,分析判断应适用的诉讼程序及确定应管辖的具体机关。

3.实践体验:通过开展模拟法庭、旁听审判、实地参观等活动,体验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教学内容

1.诉讼途径

(1)诉讼的种类

(2)受案范围和管辖

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和管辖、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和管辖、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和管辖。

(3)审判程序和举证责任

2.非诉讼途径,

(1)非诉讼途径概说

非诉讼途径的涵义。

非诉讼途径的特征。

(2)非诉讼途径的种类

投诉、调解、裁决、仲裁、复议、申诉。

3.法律帮助

(1)法律服务

法律服务的涵义。

法律服务的机构: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

(2)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的条件、法律援助的机构、法律援助的程序。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

1.教学原则

(1)方向性原则。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向。教学中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与解释问题,确保理论观点的正确性。

(2)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向学生普及法律基础知识是法制教育的基本任务,应当努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宪法和一些主要的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同时,应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法制观念教育,让学生在学法的基础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法制观念,做到自觉遵纪守法。

(3)学科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与其他德育课程相比,法律基础知识足由多门法学分支组成的专业性很强的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在教学内容上不能过分强调学科的专业性、完整性、系统性,而应强调和体现它作为德育课的综合性。要从德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教学要求,把学科性和综合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与公民日常活动的联系非常紧密。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同时,应注意教育和指导学生用法,做到学以致用。

要多选用典型事例和案例进行教学,适度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旁听审判、模拟法庭、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地学习,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依法做事、依法维权、依法问违法犯罪作斗争等实践能力。

2.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选择。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及思想状况的差异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综合采用学生主体参与的启发式、直观式、讨论式及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特别要注意采用以例说法的方法,有条件的应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3)教学方法的评价。评价教学方法要以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鼓励有所创新并取得实效的教学方法。

3.活动建议

配合教学内容,教师应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或社会实践活动时间,有计划地举办各种法制讲座,组织学生开展旁听审判、模拟法庭、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并通过安排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及总结等形式考核成绩。

4.教学用具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及教学参考提供的资料开展教学活动,并恰当使用电影、幻灯、照片、录音、录像及计算机教学软件和校园网等进行辅助教学。

5.课时计划及分配建议

———┬—————————┬———

│序号│课程内容│学时│

├———┼—————————┼———┤

││法律基础知识课介绍│2│

├———┼—————————┼———┤

│(一)│宪法│2│

├———┼—————————┼———┤

│(二)│行政法│3│

├———┼—————————┼———┤

│(三)│民法│6│

├———┼—————————┼———┤

│(四)│经济法5││

├———┼—————————┼———┤

│(五)│刑法│5│

├———┼—————————┼———┤

│(六)│专业法│3│

├———┼—————————┼———┤

│(七)│诉讼法│6│

├———┴—————————┼———┤

│复习考试│2│

├—————————————┼———┤

│机动│2│

├—————————————┼———┤

│合计│36│

—————————————┴———

法律基础知识一般每周2学时,总时数为36课时,其叫J教学时间32学时,复习考试2学时,机动2学时。

五、教材编写和选用

1.教材的编写、审查和选用

法律基础知识课教材,由教育部统—组织编写,在部分职业学校试用后由教育部组织审定。

各中等职业学校应选用国家审定通过的教材。未经批准,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组织编写和推荐教材

2.教材的范围

教材包括:课本、教学参考书、教学挂图、音像教材、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资料。

3.课本的规格

课本作为实施教学大纲的基本工具,必须按照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标,反映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课本作为教与学的基本工具,应该图文并茂,既有正文也有辅文、事例,应采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叙述方式,提供新颖活泼的版式设计,文中穿插思考题、判断题,力求有利于教师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便于学生学习理解。

六、学习评价与考核

1.评价目的

学习评价是通过确认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行为转变的情况,以考查教学效果,为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提供决策依据。

2.评价原则

学习评价应遵循知识、能力和觉悟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评价的范围应包括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识记、理解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评价途径

评价应采用书画测评考试与日常观察相结合的途径进行。具体方式包括笔试、口试、具体案例分析、法律文书撰写和实践活动考查等。

4.评价标准

学习评价标准分为认知水平评价和运用能力评价。

范例教学的基本特征范文6

[关键词] 过程教育;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方法;教学分析

引言

过程教育旨在满足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关注数学结果形成、应用的过程和获得数学结果(或解决问题)之后反思过程的育人活动. 基于过程教育的浙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6.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2课时)”的教学怎样操作?笔者在多次螺旋式教学探索与反思的基础上,将形成的教学经验在象山县全员教研活动中进行了再实践,课后获得了观课教师的广泛好评,现把它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教学实录

环节1:经历提出问题的过程――明确研究的问题

师:我们已经知道反比例函数y=(k≠0)图象的特征与性质,请大家合作填写表1中的空格.

(待学生完成任务)

师:像研究一次函数的性质一样,怎样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来刻画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与性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揭示课题)

环节2: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用点的坐标来刻画图象的特征与性质

.

生4:关于直线y=x或y=-x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师:你的猜想完全正确,但这个关系比较复杂,待高中阶段再来探讨. 谁来说说④的内容?

生5:自变量x可取不等于零的任意实数.

师:不错. 谁来说说⑤的内容?

生6:函数值y可取不等于零的任意实数.

师:不错. 谁来说说⑥的内容?

师(追问):你是怎样判断的?

生12:我也是借助图象并结合已知条件来判断的.

师:好的. “性质法”与“图象法”是比较函数值大小关系的常用方法.

师: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怎样得到的?

生13:将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与性质翻译成点坐标的变化规律.

师:好的. 这个“形”到“数”的思想以后会经常用到.

环节3:参与尝试性质应用的活动――合作解答有代表性的问题

师:现在我们一起用获得的知识来解答下题.

从杭州到余姚的火车行驶里程为120 km,假设火车匀速行驶,记火车行驶的时间为t h,速度为v km/h,且速度限定为不超过160 km/h.

(1)求v关于t的函数表达式和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2)画出所求函数的图象.

(3)从杭州开出一列火车,在40 min内(包括40 min)到达余姚可能吗?50 min内(包括50 min)呢?如有可能,此时对火车的行驶速度有什么要求?

师:这个问题涉及哪些量?哪些量是常量?哪些量是变量?

生14:……

师:好的,v关于t的函数表达式是什么?

师(追问):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20:我用反比例函数性质的方法,因为图象法虽直观,但作图得到的数据可能不准确.

师:有道理. 能利用图1求v的取值范围吗?

生21:用图象法也能求函数值的取值范围,但要确保作图的准确性.

师:好的. “性质法”和“图象法”是求变量取值范围的常用方法,但两种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我们在解题时要结合具体问题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

(接下来,要求学生完成课本中的练习题,并在学生完成任务后进行交互反馈与评价)

环节4:参与回顾与思考的活动――合作进行反思与总结

首先,教师出示下列“问题清单”,并要求学生围绕“问题清单”进行回顾与思考.

(1)本节课研究了哪些内容?我们是怎样研究的?

(2)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性质?

(3)比较反比例函数值的大小有哪些方法?

(4)怎样确定具有实际情境的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其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同时教师边倾听、边评价.

第三,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并给出图2所示的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