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的故事范例6篇

邮票的故事

邮票的故事范文1

身为专业性邮票拍卖公司的负责人,20年来施奈德共监督拍卖了2,000余枚中国邮票,实现拍卖收入6,100多万港元,创下了香港邮票拍卖的历史纪录,他亲身经历了中国邮票市场从低迷到爆炸性增长的整个历程。

初次结缘中国邮票――养在深闺人未识

施奈德一直相信他和中国邮票的结识是冥冥中注定的缘分。出生于澳大利亚的施奈德从小便有机会随外交官父亲环游世界各地,对各国形形的文化风情有了自己的审美判断。对历史源远流长而又神秘的中国一直心怀好奇与憧憬之情。80年代初,甫一踏上中国大地的施奈德,就经历了国人的第一波集邮热。这一场空前的邮票发行热潮,深深影响了施奈德。自小游历以及良好的教育所培养起来的艺术品位,让施奈德深深迷恋上了这一“方寸间的天地”。“那个时候发行的邮票,有生肖系列、名胜风景区系列、人物系列,简直就是一本介绍中国文化最为迷人的巨著。”施奈德坦言那个时候对邮票也只是停留在爱好阶段,他当时并没想过有一天这一枚枚精美的中国邮票会在世界级的知名拍卖行中拍出天价美金。

从爱好到投资――小荷才露尖尖角

90年代初,施奈德在收藏界已小有名气,当时众多圈内人士依然热衷于中国的古董瓷器以及名家字画时,施奈德凭借多年来在艺术品市场上的敏锐判断,就已经嗅探到了这些意义丰富、制作精良的套票将会有不可小觑的升值潜力。施耐德就是那时低价买入了“十二生肖”限量发行套票,开始了自己的中国邮票投资之旅。

“十二生肖邮票只是了解中国邮票市场的一扇窗口,中国的生肖文化不仅占据了东亚地区,更是逐渐传播到西方地区。这种艺术文化的跨界现象,对于艺术品投资领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利好消息。”施奈德介绍,他有幸收藏到的首轮“十二生肖”邮票经拍卖行估价,其起步价已经高达15万美元。

藏家更是专家――施耐德的邮票人生

多年以来作为鉴定人以及投资者所培养起来的独到眼光,也让施奈德对中国邮票的市场有着自己的认识。“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真正懂得邮票的人大多不是学者或者专家,高人多栖身于市井小巷之中。”平时喜欢去收藏市场溜达的施奈德,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地方淘到了不少宝贝。“那些高人就像他们手中的邮票一样,自己本身就有很多故事可以讲。”施奈德曾经迂回打探到一位邮民手中有他苦苦追寻的一枚邮票,但是那位邮民决心似铁,“他说那是他当初下乡插队时,城里姑娘寄信用过的邮票,昔人已去唯有睹物思人。”遇到这样的情况,施奈德也只能忍痛放弃。

下一个奇迹的诞生?

邮票的故事范文2

每年的“七,一”这天,是党的生日,也是爷爷最开心的日子。我们一大家子总会聚在一起在爷爷家来个家庭晚餐。晚餐过后,我们几个娃娃可以自由活动,而父辈们则围在爷爷身边,听爷爷不厌其烦地娓娓道来……。

去年的七月一日,我放学贪玩,作业完成太晚了,当我上桌吃饭时,看见大家都早已围在爷爷身边。好奇心驱使我凑了上去,只见爷爷神情严肃地手上拿着一本“红灯记”的硬皮本,慢慢地翻开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五星红旗的照片,照片的下方写着:坚决跟党走(1968年-2008年)。第二页、第三页、第四页……每一页按时间顺序或贴或夹,有的是照片;有的是喜报;有的是纪念章。最后一张,我的目光停留在一张红色的邮票上。

那时候,爷爷的父亲被抓壮丁去台湾的途中活活被累死了。母亲一个人艰难的带着他硬撑到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也得了病撒手离开了他。他成了孤儿,在党和父老乡亲的关怀下,爷爷从一个什么都不懂得娃娃成长为历经四十年经过种种考验的优秀共产党员。那一张张照片喜报,一枚枚经念章,是爷爷一路走来的成长见证。而那张印着中共“一大”上海会址和南湖船的邮票正好是爷爷退休那年发行的,(2007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在会的纪念邮票)也是爷爷对一生承诺的见证。

这张邮票不仅实现了爷爷一生跟党走的最终承诺,也传承了爷爷对我们下一代为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的美好期望。我坚信自己也一定能像爷爷一样,在党旗下茁壮成长起来,成为一名建设未来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指导老师:周水华

邮票的故事范文3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印制以龙为图案的一套3枚邮票发行,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金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我国首次发行的邮票,集邮界习惯称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清代邮票多用“龙”做图案,这是因为“龙”体现至高无上的权威,最近,据大龙邮票专家考证,认为大龙邮票图案设计者是个中国人,而不是先前推测的外国人,但设计者姓名及发行的准确时间很难查明,成为中国早期邮票发行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大龙”邮票为铜质版模,雕刻家用手工逐枚刻制,由于进口纸张不同的缘故,分三次刷发行。第一次1878年发行,因用硬性半透明薄纸,称为“薄纸大龙5枚的全张新票存世仅一张,是中国早期邮票最著名的孤品;第三次于1883年发行.纸质比前两次都厚一些,通称“厚纸大龙”因打孔机的缘”第二次于1882年发行因排版时每枚邮票之间的距距离稍大,称为“阔边大龙”,其中5分银未使用过的新票极少见,2故,打出来的齿孔有光齿和毛齿两种,光齿的又称“厚纸光齿大龙”邮票齿孔周边带有纤维毛的称“厚纸毛齿大龙”邮票。大龙邮票后由于铜模损坏,没有再印。大龙邮票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在邮票发行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因而比较珍贵,在纪念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时,邮电部于1988年7月20日发行小型张一枚,以全套3枚大龙邮票为主图,采用票中票的形式设计,这在邮票印制史上罕见的,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在北京香山举办“大龙邮票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邮票博物馆举办大龙邮票专题邮展,中国集邮出版社出版《大龙邮票纪念专集》,还摄制了《中国邮票电视系列片(一)---大龙邮票》电视专题片。

邮票的故事范文4

自古以来,猴与人类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受到人类的格外关注、垂青与宠爱。在我国,申猴虽然在十二生肖中仅仅位列第九,但生肖邮票却以猴为首。从1980年首轮庚申猴票发行开始,时至今日的第四轮丙申猴票面世,整整跨越了36年。一枚小小邮票看似简单,却要经过设计者无数次的修改,历经千锤百炼,包含着设计者的无数汗水与心血。这四套猴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中国邮票收藏界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波澜,带给人们无数难以忘怀的回忆……

猴票诞生邮票增值的神话背后尽显温情

庚申年猴票是邮票史上的“著名邮票”,其传奇在业界无人不知。

猴票,又称庚申猴,或称金猴,是原邮电部(现中国人民邮政)于1980年(庚申年)2月15日发行的一套生肖邮票,同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第一张生肖邮票。全套只有1枚,面值8分,尺寸为26×31毫米,齿孔11.5度,一版80枚,原画作者黄永玉,设计者邵柏林,雕刻者姜伟杰,采用影写版与雕刻版混合套印方式印刷,由北京邮票厂印制。《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中记载,庚申年邮票(猴)的发行量为500万枚,实际只印制了415万枚。

庚申猴票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他的传奇之旅:2010年初,一版庚申年猴票的市场价格已达70万元,2011年,这一版猴票的市值已经疯涨至近120万元的天价,而到2014年2月,破版后单枚猴票成交价竞高达17000元。其身价从8分钱飙升至1万多元,创造了36年增值20多万倍的神话。几枚小小的邮票价格就以百万计,令很多人匪夷所思。或许设计者黄永玉当初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枚小小猴票的诞生,开启了怎样的邮票神话,又会在今后的中国邮市掀起怎样的滔天巨浪。

相比于猴票在市场上的呼风唤雨,其诞生背后的温情故事却鲜为人知。这要从猴票的设计者黄永玉说起。1979年的一天,国家邮政总局前总设计师邵柏林来拜访他的老师艺坛大师黄永玉,想邀请他设计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套生肖邮票――“猴票”。熟悉黄老的人都知道,黄老特别喜欢小动物。除了狗、猫,黄老的家里还养了刺猬、乌龟、鹦鹉。在接到猴票设计邀请之时,恰逢黄永玉养的宠猴“伊沃”刚刚逝去,他正因“伊沃”病故独自悲伤。于是,黄永玉以伊沃的形象为原型,设计了这枚猴票。至此,黄永玉爱猴的这段故事被传为佳话,这枚猴票也成为他对伊沃的最好纪念。

由二至三传统与现代融合各有千秋

1992年1月5日,壬申年猴票面世。与首张“猴票”的写实风格不同,第二张“猴票”采用民间剪纸手法设,将生肖与剪纸、书法融合,为邮票增添了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全套两枚。一枚是以“喜鹊登梅” 红色剪纸图案为背景,取“喜上眉(梅)梢”的寓意,两只喜鹊又有“双喜临门”之意,中间是篆体的“猴”字。另一枚的图案采用剪纸手法设计,名为“猴桃瑞寿”, 画面是桃子与猴头,玫瑰色衬底,猴臂上点缀蜜蜂与桃花,寓“封侯挂印”和“人寿年丰”的吉祥之意,左上角标“壬申年” 黑色小字。

“猴桃瑞寿”出自工艺美术师曹鸿年之手。据说,当年曹鸿年为了运用“对称折叠剪切”的剪纸方法,既表现出猴子五官的生动形象,又实现“福寿双全”的构图,进行了无数次的修改和完善。其背后还有一段辛酸而感人的故事。当年,曹鸿年在济南工作,而修改邮票要到北京,这就意味着他要在两个城市间来回奔波。那个年代,火车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因此来往两地的列车总是一票难求。买不到坐票,曹鸿年只好每次都自带马扎小凳,供休息之用。自家的、岳母家的,被曹鸿年带到北京的马扎不下4个。也是多亏了小小的马扎,为曹鸿年稍稍缓解疲劳,恢复精神,终于创作出了满意的作品。

壬申猴票虽然无法与庚申猴票相比,但最为承前启后之作,又恰逢我国邮票行业的两个重大改革,一是改“中国人民邮政”为“中国邮政”;二是把邮票志号的编号“J(纪念)”“T(特种)”改为按年度发行。因此,这套“猴票”还是有特别有的收藏意义。

2004年1月5日第三轮生肖邮票发行,即人们所说的“三世猴”面世。甲申年猴票全套1枚,面值为80分。该枚邮票图案为一只昂首挺胸的大公猴,在造型上,运用大太阳意向,寓意为“雄猴一唱天下白”。与前两轮猴票相比,甲申年猴票颠覆了传统设计风格,更加凸显画面的现代感、时尚感,线条简洁,画风夸张艳丽,极具卡通味,令人耳目一新。

这枚邮票的设计者陈绍华,也是北京2008申奥标志的设计者。在陈绍华眼中,猴子是非常有灵性的动物,用灵动的圆形来刻画最合适不过了。由此,他以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及曲线,塑造了一只玲珑乖巧、神态欢快的俏皮猴。它左手挠头,右手抱桃,笑容可掬,灵气毕现。中国的生肖是12年一个轮回,从首张“猴票”算起,24年过去了,甲申“猴票”发行时的中国已经“今非昔比”。

大圣归来36年的跨越再续猴缘

2016年1月5日,中国邮政发行《丙申年》特种邮票一套2枚,图案内容分别为“灵猴献瑞”和“福寿双至”,全套邮票面值为2.40元。《丙申年》猴票一枚为彩色底色,一枚为白色底色,内容分别为“灵猴献瑞”和“福寿双至”,采用金墨印刷。其中“灵猴献瑞”的画面为一只猴子手托寿桃,尾巴绕树,面带笑容,形象活泼可爱,生动传神。“福寿双至”的画面为一只金猴抱着两只橘色的小猴,其乐融融,象征亲情,也寄托着阖家团圆、福寿双至的吉祥寓意。

丙申猴票作为我国第4轮生肖邮票的开篇之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时隔36年,92岁高龄的黄永玉再次操刀设计。这套邮票在设计时,还有一些小故事。该套邮票第二张《福寿双至》在设计之初希望表示家的概念。起初中国邮政方面给出的设计建议是一只大猴抱着一只小猴,黄永玉则建议说:“抱一只猴子太冷清了,抱两只不是更好玩嘛。”最终成稿时就变成了一只母猴抱着两子。而且,2015年中国邮政总公司请黄永玉设计邮票,5月构思,6月创作,8月8日正式开机印刷,一个多月后,全面开放二胎的政策才颁布。所以,现在流传的黄老画的就是二胎,是不对的。就像黄老自己说的:“我就是赶上了历史的巧合。”

丙申猴票一经推出,就显示出了其与第二、三套猴票的不同之处。作为庚申猴票的创作者、美术界泰斗黄永玉的回归之作,甚至是收山之作,必然受到邮迷和市场的追捧,为这套猴票升值增添砝码,其价格显然将远远超过甲申猴票和壬申猴票。

邮票的故事范文5

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南部的瑞典王国是一个经济发达国家,880万人就拥有400万辆汽车,平均2.2人就拥有一辆汽车,其汽车普及率居世界排行榜第八位。采矿、冶金、机械、造船、化工、木材和食品等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生产中占主导地位。汽车工业起步较晚,规模也不大,主要集中在沃尔沃和绅宝・斯堪尼亚等汽车公司,目前也是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从小客车到大型载重汽车,在世界上都有较高的信誉。瑞典把公路建设列为优先发展的重要项目,在449964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已经建成20万公里密如蛛网、四通八达、设施齐全的公路网络。在瑞典实行以人为本的交通安全方针,利用各种传媒和邮票,广泛地宣传交通规则,唤起全民遵章守法的意识。在公路上,交通标志和标线以及信号灯极其醒目易记,成为交通参与者行车走路的安全指南;汽车昼夜都必须开灯行驶;驾驶者和乘客必须系上安全带;18岁以下的年轻人禁止驾车;禁酒的民俗杜绝了酒后驾车;禁止无故行驶路肩;车辆必须靠右行驶;礼让行车成为交通道德规范。交通管理部门对于违章驾驶者严惩不贷,轻者罚款,重者拘留。每年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平均人数为500余人左右,是世界各国交通事故死亡率最低的,被世界公认为是交通最安全的国家。

瑞典实行车辆靠右行驶规则时间较晚。1967年9月2日发行一套2枚宣传9月3日开始实施各种汽车必须靠右行驶交通法规的特种邮票,图1和图2邮票主图均为公路、右行、方向盘以及实施的时间,利用邮票广而告之,可谓宣传交通规则用心良苦。

1980年10月11日,瑞典发行一枚再现该国“汽车发展史”缩影的特种小全张邮票,图3演绎了瑞典汽车工业的诞生和发展历程。左上邮票图案为瑞典最早的汽车制造者G・艾里克森在1898年制造的“艾里克森”牌汽车;中上邮票图案为维比斯机车车辆厂在1909年生产的“维比斯”牌载重车;右上邮票图案为瑞典在1923年生产的“秋林”牌汽车;左下邮票图案是斯堪尼亚汽车公司在1903年生产的“斯堪尼亚”牌汽车;中下邮票图案是1917年生产的“梯达霍尔姆”牌消防车;右下邮票图是沃尔沃汽车公司在1927年4月14日生产的第一辆“沃尔沃-OV4型”敞篷轿车。

1997年10月4日,瑞典发行一套6枚汽车小版票,面值为30瑞典克朗。图4中,左上邮票图案为沃尔沃・杜特旅行车;中上邮票图案为切夫罗勒特・贝顿尔骑车轿车;右上邮票图案为波尔舍356型高级赛车;左下邮票图案为西特罗B11型轿车;中下邮票图案为萨贝・蒙特卡洛赛车;右下邮票为美洲豹检阅车等六款汽车的神韵风采。

邮票的故事范文6

或许,圈外人会将最近的这场邮票设计图稿拍卖视作国内收藏品交易热潮中一朵波澜不惊的小花。殊不知,12年前一场类似的拍卖曾在中国邮政、集邮界掀起轩然大波!而《中国邮票设计家图稿精选》就是那场拍卖的“遗产”。

回眸

1993年5月2日,在北京王府饭店水晶厅,当时在国内集邮界颇具影响的北京聚雅斋邮票社(1989年创办的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第一家集体所有制集邮企业)主办的’93中国邮票设计家画稿拍卖在此举行,拍卖进行了1小时。聚雅斋方面称:参加拍卖的有102幅作品共约10余个品种,其中包括邮票设计画稿、设计草稿、邮资明信片及信封设计稿,各种首日封和邮折设计稿、雕刻印样等。原作含油画、国画、水彩、水粉、素描、雕刻、摄影等各种创作手法。总底价84万元人民币。

拍卖会开场气氛平和,参拍作品多数以底价易手,还有相当多的作品因无人举牌认购而拍回,后期渐有竞争。高潮出现在最后一项:已故新中国邮票第一人孙传哲作蓝色水粉画――军人贴用图(俗称“蓝军邮”),自底价1.5万元开拍,96号、18号、88号等竞拍者纷纷举牌。随着价格上扬,举牌者渐少,只剩96号、18号在“较劲”,最终96号以3.5万元如愿,创全场单幅作品竞拍价之最。11时15分,拍卖结束,总计拍成41项,成交额30.1万元人民币。聚雅斋总经理王力军带笑握别宾客。邮票设计家纷纷合影,为集邮爱好者们签字。然而,此时他们的心绪是极为复杂的……

造势

1993年第2期《集邮博览》杂志提前登出聚雅斋“我国首次邮票图案拍卖将于5月2日在京开槌……”的广告时,立刻引发了激烈的争论。4月21日,《中国集邮报》头版头条发表《真正的邮票图案稿不会拍卖》。时统管国内集邮业务的中国邮票总公司总经理刘殿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申明:“令我们感到奇怪的是受邮电部委托保存在我公司档案管理部门的邮票,包括邮资封、明信片图稿等,至今完好无缺,从未发生过遗失。何况邮票图稿属于国家档案,永远不可能拿出拍卖。如果有人盗用我公司的名义或做出损害我公司名誉的事情,是绝对不允许的,并且要负法律责任。”他表示:“至于说我公司发行的首日封、明信片、邮折等集邮品设计稿的拍卖,也纯属谣传。这些设计稿是我公司的重要档案资料,也不会拍卖”(笔者注:上世纪50年代邮电部规定,设计室专业人员手中所有与设计邮票有关的资料,要全部收回。直到现在参评新邮设计的设计稿不管入选与否,送上后一律不退还)。

面对官方的表态,聚雅斋老板王力军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对“图稿”的含义理解不同,我们把已采用和未采用的设计家作品都称为图隋,但邮政官方则把印制邮品的定稿叫图稿。不过有时两者确实很难分清,比如潘可明的《大庆红旗》邮票设汁稿,起初是戴眼镜的人居中,在评审时提出知识分子怎么能居中,修改后邮票上是知识分子在一旁。这是源于当时的政治背景,但这两个不同的稿都是邮票设计图稿。4月30日,聚雅斋出资组织编写的《中国邮票设计家图稿精选》一书(见图)由王大平、王泰来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首发。这本书从内容到编辑形式,在有百余年集邮史的中国尚属首次。全书共150页,彩色铜版纸印刷,集中介绍了当时中国邮电部26位专业邮票设计家、雕刻家、摄影家的创作经历,按时间顺序收录了已采用和未采用的邮票设计图稿、雕刻印样、摄影作品及其他绘画作品300余幅。读者可从中一览新中国邮票设计的原始图稿,领略中国邮票艺术的发展轨迹,赏析各位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实际上,这本书的《前言》可视为拍卖活动的纲领:“本世纪五十年代,中国邮票设计家队伍已初具规模。可是人们对设计家的艺术追求与奉献精神却知之甚少……他们艺术的追求及其作品的造诣,应该得到社会的认可,他们的作品也应理所当然地走进文化市场。像其他国家那样,作品亦将以其审美价值、收藏价值的高低,表现出相应的价格。”

思考

不过最终,王力军他们经反复考虑,为减少设计家的压力,避免激化矛盾,将拍卖会名称中的“图稿”改为“画稿”。他重申,“我们不可能去动国家档案,只是拍卖设计家手中的作品。”王力军说他在集邮部门工作过,“规矩还是懂的”。王力军认为,此次拍卖的是设计家艺术创作过程中或尾声的作品,当属艺术家劳动成果,不是国家档案。这次拍卖旨在从经济上提高中国邮票设计家的社会地位,使他们的劳动成果以正当方式走进文化市场,同时为中国集邮者与收藏者开拓一个新的收集领域。刘殿杰的态度始终鲜明,事后他谈了两点意见就邮票设计家、创作者本人而言,现在是市场经济,初衷可以理解,但此风不可兴。专业设计家毕竟拿国家工资,他们的创作成果应属职务创作。另外,’作为拍卖主办者,不应含糊其辞,故弄玄虚。准的画就是谁的画,别跟邮票挂钩,没印过邮票的画稿不宜称邮票画稿。刘还淡到,就是在国外,这种拍卖画稿的事也是罕见的,偶有此事也是隔了几代人之后才进入市场,美国更加严格。我们这样做,在国际上会影响国家的声誉。刘说,由于当时传闻很多,邮电部领导也过问了此事:是不是图稿出去了?当时刘一天接七八个电话,有的责问:你们穷疯了!他的答复始终是:不可能卖图稿。通过此事,他也在思考一些问题,比如专业邮票设计师的作品哪些可以卖,哪些是非卖品,哪些属国家,哪些属个人;其艺术成果包括劳务、版权归谁所有;已收入国家档案的图稿,画家能否重复再画。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到体制,而且需要立法加以解决。同样,王力军也在事后披露,搞邮票图稿拍卖的想法是1992年年底开

始有的。他觉得邮票作为国家的名片,近两年从设计到印刷,都不太如人意。专职设计家有些受到冷落,他们从未想到其作品也可走向市场。这次拍卖意在检验设计水平,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创造积极性。活动发起之前,聚雅斋把邮票设计家们请到一起商量。开始多数人有顾虑,有的担心卖不出去,有的担心这样做是否合适,国家会不会有意见?最后大家逐步统一了意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著名专业设计家表态:“不是流行跟着感觉走吗?现在实行市场经济,我们的作品是正当、诚实劳动的结晶,我支持拍卖。这是一件好事,可以促进立法”,“健全法制,现在是无法可依”。“与邮票有关的画稿走向市场,慢慢会趋向合理。国家邮政和作者利益都应予以兼顾和保护。”

续闻

令人玩味的是,拍卖合法性争议双方都力促的直接针对邮资品设计图稿管理的法规尚未出台。1995年9月17日,中国邮票总公司直属的北京邮星贸易总公司邮票信托部为配合北京’95中国首届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举办的大型邮品拍卖会中,竟专设“邮票图稿”一类拍品,还是在北京王府饭店水晶厅。之前持鲜明反对态度的中国邮政官方自己首次推出邮资品设计图稿公开交易活动,且是在如此重大的国际场合,影响巨大。拍品有万维生1963年作T54《儿童生活》特种邮票第二图“糖葫芦” 、王振华1993年作1994-20T《经济特区・深圳》邮票,许彦博1993年作1993-12T《武陵源》邮票手绘封一套5枚,李印清1993年作JP38《共青团十三大》纪念邮资明信片等新中国不同时期各种邮资品、集邮品设计图稿共计37项,总底价257350元人民币。结果拍出13项,成交额103500元人民币。孙传哲画稿T57《黄山》邮票一件以最高2万元成交。

现状

十余年过去了,至今仍时有邮政官方认定为档案的邮资品设计图稿、印样、样张等流入市场,堂而皇之亮相各种交易场合。日益发达的互联网提供了新的平台,最近,就有人在网上叫卖“《中国邮票设计家邮票未用图稿》2004年集萃”,称“由中国集邮总公司出品,一套共9张,幅面比A4纸稍大些,都是中国邮票著名设计家的邮票未用图稿,极有收藏价值!且量极少极少,并非对外供应。”具体内容为:1.《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一百周年》邮票,设计者呼振源;2.《成语典故(一)》邮票,设计者黄里;3.《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邮票,设计者李德福;4.《华南虎》邮票,设计者许彦博;5.《丹霞山》邮票,设计者杨文清;6.《鸡血石印》邮票,设计者任国恩;7.《城市建筑》邮票,设计者姜伟杰;8.《城市建筑》邮票,设计者李庆发;9.《中国名亭》邮票,设计者阎炳武。而关于邮资品设计图稿的专门法规依然迟迟没见踪影,使这些图稿、印样、样张的流通长期走在不明不白的“灰色地带”,背后隐藏的玄机绝非一般人能够参透。昔日北京聚雅斋首次邮票图案拍卖的薛姓参拍人更转而主管深圳市世纪经典的邮品拍卖,直接促成了2005年8月中国邮资品设计图稿的再一次集中拍卖。图稿中成交价最高的是期间发行的红绿木刻及剪纸图美术邮资封之“军民联防”等5件邮资图案手绘设计图稿和1992年中国台湾《中国古典诗词邮票》“古诗”全套邮票4件手绘设计图稿,分别以4.4万元人民币成交;其次是4.18万元成交的期间吴建坤设计的未发行《纪念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40周年》邮票第4枚的手绘设计图稿。

(责编:石晓)

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十条:对国家规定的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移交,集中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已有。国家规定不利归档的材料,禁止擅自归档。

第十七条:禁止出卖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档案复制件的交换、转让和出卖,按照国家规定办理。

第二十四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