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希望为话题的作文范例6篇

以希望为话题的作文

以希望为话题的作文范文1

一、化大为小

有些话题作文,话题的范围比较大,能表现多个主题。面对这类话题,学生往往难以把握,落笔难于集中,容易失去方向,无从驾驭,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化大为小”:把宽泛的话题转换成若干个“小话题”,转化成具体的人、事、物、理,然后从中进行筛选,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最得心应手的去写。

比如:“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个话题,“精神家园”的内涵非常丰富,可以是伦理道德、文明修养,也可以是亲情友情、文学艺术等等,如果没有化大为小的意识,很容易泛泛而谈守住精神家园的重要性,缺少具体深刻的内容 。如果我们从小处入手,就可以把话题切割成:守住善良,守住正直,守住尊严,守住诚信,守住孝心,为了崇高理想甘守清贫等美好的品德,写作时只要选取其中一个方面,谈深谈透即可。

二、 以小见大

有的话题作文,题引材料非常具体,话题范围很小,学生如果囿于一景一物或一事一理之中,思维难以发散,同样无从下笔。此时,就应该放开手脚,从大处着眼,小中见大,拓开思路。

比如有这样一个话题:一对外国夫妇带着孩子游公园,突然,在前面独自跑着的孩子被绊倒了,摔倒在地上,大声哭着。一个中国老人见了,连忙走上前要拉孩子,这对外国夫妇见了,连声说:“谢谢,谢谢!让他自己爬起来。”请以“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为话题作文。

这是一个一读皆懂的小题,一般情况下,都不会跑题偏题。但如果仅就事论事,文章就会思路狭窄,显得“小气”。我们不妨来个“以小见大”,把这一件具体的小事同社会、生活、人生等联系起来,谈出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大的主旨来。

可以 从“教育孩子的观念、方法”角度切入,谈培养孩子经受挫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意志的重要性。也可以从精神品质、人生哲理等大主题角度切入,谈人生道路、工作创业中“永不言败”精神的可贵。

三、 化抽象为具体

有些话题作文,话题比较抽象 ,学生立意时也不易把握。此时,可以利用添加因素的方法,对话题加以限制,从一个小的、具体的角度谈论话题。

比如像“希望”、“理解”、“心愿”这样比较抽象的话题,要写成针对现实、发表见解、抒发真实情感的文章,就要添加因素,化抽象为具体。比如写“希望”,完全可以限制为“孩子的希望”、“家长的希望”、“群众的希望”等,完全可以转化为一位孩子对素质教育的渴求,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群众对干部清正廉洁的希冀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添加因素只是把话题由抽象转化为具体,也是化大为小,而不是改变话题的意思。

四、化实为虚

还有些话题作文,话题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若据“实”写来,往往拓展不开思路,就事论事,立意层次比较低。如果化实为虚,在立意时展开联想和想象,跳出材料的束缚,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借助于虚拟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就可以迅速打开思路。

比如“小草”这个话题,如果照实写来,难以成就大气文章。如果化实为虚——写小草,就要扩展到那些像小草那样具有默默无闻、自强不息精神或者具有与世无争、不图名利的风格的人,文章就思路开阔,立意深远了。

五、联系时代

高考作文题因其自身的独特目的性,命题者往往站在时代前沿,赋予题目时代的特点。所以,如果拿到作文题后,不知道怎样立意,可以试着广泛联系当前热点。如此一来,很有可能一下子柳暗花明,找到最佳立意。

比如上海卷高考作文题《杂》,乍一看,确实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如果联系当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改革开放后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兼收并蓄、文学艺术的百花齐放、人们对个性的呼唤等等,我们肯定会心头一亮,迅速打开思路:国家要想快速发展,必须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人类思想复杂,对同一事物可以发表各种意见,作为领导者,应该善于听取与借鉴各种意见等等。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诚信”、“心灵的选择”等,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如果联系时代特色来审题,不但思维过程轻松,审题速度快,而且题旨把握得准确,立意时一般不会跑题。

六、反面切入

有些作文题目,如果按照通常的做法正向审题立意,可能难以入题,或者入题后,容易落入俗套,毫无新意可言。这时如果舍弃正面硬攻,改而反面切入,往往很快就可以找到新的突破口,让阅卷老师在千人一面的作文中眼前一亮。比如2003年高考作文,题引材料的指向是:感情的亲疏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这样立意当然比较稳妥,但不易出新出巧。如果从反面切入,从“感情的亲疏不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立论,或弘扬“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精神,或赞扬一些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的领导干部,这样就更有启发意义,更有新意。

以希望为话题的作文范文2

关键词:家庭 沟通 调查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078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家庭关系从简单的维系生存变得越来越复杂,处在家庭关系中的人们逐渐地认识到家庭沟通在维系家庭中的作用。亲子沟通主要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交换资料、信息、观点、意见、情感和态度,以达到共同了解、信任与互相合作的过程[1]。有位教育家曾说过:“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我深信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在和父母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的。”许多成功的妈妈也证明了这一点[2]。因此教育孩子要从良好的沟通做起。父母对子女的沟通不重视,或者父母与子女的沟通不合适,很有可能在父母与子女之间形成一道隔膜,如果不及时找到合理的沟通方式去穿破这层隔膜,那么这种隔膜会慢慢的增厚,而距离就会越来越远。很多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大量的精力和金钱花在孩子的学习上,却单单忽略了对孩子心理成长的重视,久而久之,父母与孩子间的距离越拉越远[1]。论文以海南省文昌市不同家庭为调研对象,从子女和父母的角度就现今亲子沟通状况及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分析统计后的数据并且进行讨论,为我们了解现今农村普通家庭亲子沟通的现状起到了很好的参考作用,也为相关专业人员对于亲子沟通的提升提供了一些可借鉴意见。

1 调查对象

以海南省文昌市173个家庭作为调查对象。

2 调查方法

以发放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分别设计父母和子女不同两份调查问卷。

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进行χ2检验。

4 调查结果及分析

4.1 调查家庭亲子沟通现状

4.1.1 大多数父母与子女普遍相处的不错,沟通感受不错,少数父母与子女之间了解甚少

调查中我们发现超过一半的父母(59%)和子女(53.20%)相互的了解程度比较好,子女超过一半的数目知晓父母的生日,而且父母也清楚子女知道他们的生日。父母与子女聊天后感受温馨的同样占有大多数,所以父母与子女普遍相处的不错,沟通感受很温馨。

4.1.2 大部分父母没有自行决断子女选择的权利,极少部分父母仍然保留传统的父母掌大权的传统观念

大多数父母在子女抉择的时候具有发言权,但部分父母掌握着子女的抉择权。调查显示92.31%的父母会与子女共同商议,并尽量听取子女的意见,而仍有7.69%的父母恰恰相反,把子女的抉择当成自己的抉择,子女的意见只是听听而已,最终决定权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4.1.3 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次数与他们相处的时间相关,相处时间越多沟通次数越多

调查中发现走读的子女与父母的相处时间是最多的,且根据百分数的对比,相处时间长的家庭,父母与子女沟通的时间也是比较多的,相比住校的子女或者在外打工的父母而言,走读的子女家庭亲子沟通条件更加优越。

4.1.4 父母绝大多数都认为很有必要与孩子沟通,而相比较而言,子女认为很有必要与父母沟通的比例较少

92.31%的父母认为很有必要和孩子沟通,而子女仅仅只有69.40%,其他的都觉得一般般,说明父母非常想和子女进行沟通,但是部分家庭中子女却不太喜欢和父母沟通。而父母和子女两方都会在聚在一起的时候相互交流,这一点比较好。

4.1.5 父母对子女沟通的主动性明显高于子女对父母沟通的主动性

49.65%的父母经常会主动找孩子谈心,仅仅只有15.4%的子女主动找父母谈心,17.9%的子女只有在父母叫时才和父母谈心。这就说明子女是处在一种被动的沟通环境,这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子女会产生一种反感,不利于亲子沟通的良性发展和长久性。

4.1.6 子女和父母沟通在讲述困难方面存在不同

少数的家长会将所有遇到的困难向子女倾诉,父母不想让子女担心和给子女压力;37%子女每次遇到困难都会向父母讲述,大部分子女选择埋在心里或者与他人交流。但是子女在遭遇较大困难的时候多数会选择向父母倾诉。

4.1.7 大多数父母选择“学习”话题与子女交流,子女多数会选择 “学习”和“兴趣爱好”话题与父母交流

74.42%的家长与孩子交流的话题最多是学习,孩子主动与父母聊学习的只有42.20%,找父母聊的更多的是兴趣爱好的有31.80%。只有非常少数的父母和孩子会聊经济政治或将来。

4.1.8 父母对子女有很大期望

大多数的家长最希望孩子能好好学习,希望他们学习能有所提高,其次是希望孩子能听话,不辜负父母和老师的期望,希望孩子品德提高,强调做人重要的只有极少数。从家长最想对孩子说的一句话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的家长最希望的是孩子能好好学习,考上好的学校,不辜负父母和老师的希望。尤其是在初三这个阶段,除了学习没有其他的任务。而且学习成绩关系到高中阶段的学校,关系到大学,工作等等。所以家长最多希望的是孩子能在学习上有更大的进步。其次是希望孩子能与家长多沟通,可能是受了这张问卷的启发,多沟通才能使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问题得以解决,能使家庭更和谐。还有一些父母希望子女能理解他们,他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希望孩子能体会,正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也有很多父母相信孩子是最棒的,给孩子加油打气,希望他们再接再厉。也有些父母希望孩子能听家长和老师的话,不要让家长和老师操心。

4.1.9 男性和女性子女与父母沟通中无明显差异

调查的子女共173人,其中男性79人,女性94人;年龄12~17岁,平均年龄(14.790.88)岁。我们通过χ2检验对性别进行统计分析如下: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假如父母没有要求你,你会主动帮助他们吗(比如:做家务等等)?”的调查中,P=0.001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说明在主动帮助父母方面男性和女性子女存在差异。其余的调查P均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在其他的调查问题中男性和女性子女无明显差异。

表1 不同性别主动性劳动分析表

[[性别\&A.会,并且经常主动\&B.会,但不经常\&C.会,但只是偶尔\&D.从不\&男\&18(22.8)\&54(68.4)\&4(5.1)\&3(3.8)\&女\&19(20.2)\&45(47.9)\&29(30.9)\&1(1.1)\&合计\&37(21.4)\&99(57.2)\&33(19.1)\&4(2.3)\&]]

χ2=19.632, P=0.001

4.2 调查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国内的相关研究表明:初中生的亲子沟通没有年纪差异;初中生在与父亲的沟通内容上、与母亲的沟通时间和态度上存在差异[3]。而家庭沟通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同伴关系、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3]。所以,父母与子女沟通的方式直接影响子女的发展。海南正处于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大好时期,良好的亲子沟通,可以让父母安心建设,同时让子女用心读书,进一步储备人才。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目前海南文昌的家庭在亲子沟通中有乐观的方面,也有不乐观的方面。

4.2.1 亲子沟通中表现乐观的方面

第一,父母和子女双方都认为相处的不错,沟通感受温馨。

第二,父母希望与子女经常沟通,父母经常主动与子女沟通,子女也常与父母沟通。

第三,父母会为自己子女的抉择提供自己的看法。

第四,子女遇到困难时,会主动找父母聊天解决。

第五,父母希望子女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和老师的期望。

4.2.2 亲子沟通中表现不乐观的方面及其对策分析

第一,父母认为和子女相处得不错,但仍有许多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不是很好。

这就需要父母和子女之间沟通的协调性要做到位,互相理解,互相谦让。

第二,父母很希望与子女沟通,主动性明显高于子女,而子女却没有那么主动地去与父母沟通,认为与父母沟通无所谓。

这一点可以说是具有共性的,父母很乐意与自己的孩子沟通交流,这样可以了解孩子最近的情况,了解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于子女来说呢,一想到和父母聊天,父母就会提到学习成绩,如果子女学习成绩下降,就会受到父母的批评。从这一点来说,子女对父母就产生了一种恐惧的心理,子女自然就不会太主动的去和父母沟通了。

要怎么解决呢,父母和子女聊天的时候呢,不要一开始就问子女的考试成绩怎么样、排多少名,用孩子喜欢的方式进行沟通[2]。而且多让子女找话题聊天,如果子女提到自己在哪方面有进步,或者做了一件好事,要对子女提出表扬,鼓励他继续努力。这样一方面不会让子女担惊受怕,不会让子女觉得每次谈话都和审问似的,另一方面自然地延长了子女与父母沟通的时间,一举多得。

第三,有些父母仍然掌握着决定权,剥夺了子女自身的选择权利,那么子女心里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子女是听从父母的决定呢还是会有别的想法?

这一点在前面已经提到平等问题,这种父母掌握决定权的现象是绝对不可取的,每个人的选择权利都是赋予给其个人的,别人无从干涉,即使是父母也只能以一种关心的态度去建议或者推荐,而不能进行绝对的干涉。这些父母的传统观念比较严重。他们可能会这样想,孩子是我们生的,就要听我们的。显然,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

第四,父母希望子女好好学习,却忽视了某些品德方面的提高,关注子女只关注子女学习这一方面,那么是不是有利于子女的全面发展呢?

这可能是父母的一个通病,把太多的精力用在了子女的学习上,而忽视了其他种种问题,而对于子女来说,既然父母只看重自己的学习,那么我把学习搞好了就行了,其他的他们又不管。这样的话,子女本身也会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从而做出不正确的选择。

希望父母能够关心孩子的全方面发展,学习仅仅是其中之一,不要老是要求孩子做尖子生,这样孩子也会产生厌倦的心理。如果孩子只有学习好,品德,交际,心理都不好的话,那孩子的将来父母可想而知。

第五,对于亲子之间的沟通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换位思考。子女站在父母的角度想想,父母也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想想他们现在的想法,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认为对方应该怎么做,要理解对方。而且亲子间沟通要相互信任[2]。良好的信任可以说是任何事情的前提,只有信任,才会真心的去对待,亲子之间必须要有绝对的信任。那么如果做到这两点,那么亲子之间的沟通问题就会得到有效的解决。

5 讨论

人们常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更加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处于中学阶段的孩子,各方面还不够成熟,思想处在一个过渡时期,自我感觉成熟了,所以很多事情不需要父母干涉,也不想让父母干涉,总是认为父母的呵护阻碍了他们的成长,因此,许多子女出现了典型的叛逆心理。但是在父母的眼中,子女永远都是个需要细心呵护的孩子,两方面的相互矛盾为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提出了一个难题,亲子沟通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我们的调查家庭中,有的父母在家里务农,有的在镇上工作,有的却要外出打工,他们的生活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家务农的父母辛苦劳作了一天了,看到孩子回家的身影,感到无比的欣慰,而外出打工的父母一星期甚至一个月都见不到自己的孩子,孩子只能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们都有共同的期望,那就是孩子好好学习。我们在问卷最后的问题是“父母最想对子女说的一句话”及“子女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多数的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好好学习出人头地。有一位母亲对自己的女儿是这样说的:“女儿,现在的社会没有扎实的文化知识是一只井中之蛙,要想遨游天空,一定要努力学习,你是个聪明听话的孩子,可你学习不太用功,妈妈希望你在学习方面多用功”。有的父母这样说:“要学会倾听,多听听父母的话,但是不一定父母说的都是对的,对于对的话要听,错的话就要摒弃”。从父母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父母的用心良苦。

相比之下,子女最想对父母说的话中,我们也了解到多数的子女都知道父母的辛苦,都希望父母能够健康平安,而这背后却是子女对于父母过多的干涉而产生反感。许多子女的话敲醒了我们的警钟“我希望父母有些事情让我自己做决定,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能有多一点的自由空间”,“ 爸妈,我长大了,不要把我当成小孩子那样管,我会厌烦的”、“希望你尊重我的选择,我知道你们说我都是为了我好”和“爸爸妈妈,你们根本不了解我,我的内心感受、爱好兴趣、理想、困难等,你们都太不在乎。只是按照自己觉得好的,但并不适合我的主意去解决我的一些问题!这样的我根本没有自由,有时我会自己寻找一些自由,但你们却认为我的做法是错误的,就又说我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不对”等。这样的话语说明亲子沟通正处在一个不合理的状态,父母处于对子女学习的过分关心,导致了子女对于学习的厌恶,甚至对父母的话的反感。长期下去,子女就会感觉到与父母无法去沟通了。不过其他话语中我们发现很多子女还是可以理解父母的。

6 结语

良好的亲子沟通非常重要,而要使沟通变得轻松而和谐,家长们还需要掌握正确的沟通方法 [2]。良好的亲子沟通可以让家庭和睦,让孩子开心,让父母放心;可以有效提高子女的学习动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其对生活的信心;可以让父母安心工作,保持良好的心情,增强其为家庭付出和奉献的决心和毅力。

参考文献:

[1]孙五俊,魏俊彪.河南省大学生家庭沟通模式与应对方式和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2):134-136.

[2]刘惠音.加强交流与沟通是现代家庭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J].学理论,2009,(24):126-127.

[3]雷雳,王争艳.初中生的亲子沟通及其与家庭环境系统和社会适应关系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2,8(1):14-20.

作者简介:杨晓君,女,硕士,讲师,海南医学院热带医学与检验医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兼就业指导办公室副主任,海南海口 571199

陈锦龙,男,硕士,讲师,海南医学院热带医学与检验医学院团委书记,海南海口 571199

以希望为话题的作文范文3

关键词:福克纳 童话 《希望之树》荒诞色彩 道德关怀

一.福克纳唯一的一部童话

福克纳是美国小说史上的一块巨石,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小说创作旨在“振奋人心,提醒人们记住勇气、荣誉、希望、自豪、同情、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①他一生中唯一的一部童话作品《希望之树》创作于1927年,与福克纳宏伟的小说创作相比,他的童话创作在他的整个创作中的位置并不突出,但是这部童话无论从形象语言意境审美等等任何一个放丝毫不逊色与世界上著名的童话。在世界文学上很多著名的作家都参加过儿童文学的创作,并且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但是由于儿童文学研究在文学研究的多元系统中处于边缘的位置和对于著名作家研究的扎堆现象等原因,对于这些优秀儿童作品的关注很不够。这些大作家的儿童文学创作与专业的儿童文学作家比起来往往站在更高的角度,在童话中融入了对于人类人性和道德方面更深刻的思索。福克纳这部充满奇幻色彩,诙谐风趣,寓教于乐的童话与他的其它的作品也有一定的联系(此点笔者在下文论述中会予以具体说明),可以说是福克纳文学创作世界中的美丽一角。《希望之树》用诙谐风趣的笔调讲述了达尔西的梦中奇遇。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达尔西在过生日的早晨在梦见一个会魔法的红头发小男孩莫里斯。在莫里斯的带领下,达尔西和弟弟迪基,朋友乔治,仆人爱丽丝一起踏上了寻找希望之树的奇妙旅程。在这个旅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奇幻、怪异、稀奇的趣儿事。最后大家误打误撞找到了希望之树,见到了好圣徒弗朗西斯,明白了关心爱护弱小无助的生物,不要自私自利的得道理。本文试图从人物,情节语言和道德追求的角度分析《希望之树》的荒诞色彩和道德关怀。

二.喜剧化的荒诞色彩

童话是指民间流传的的或者是作家创作的供孩子阅读的文学作品。童话内容和形式你最大的特点就是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具有童心童趣是童话创作的一个要求。童话在艺术追求和表现上,例如稚拙的美,悲剧的美,荒诞的美,幽默的美等等。②荒诞”概念是一种美学意义上荒诞感、荒诞性,概念较为宽泛,与现实生活中所指的荒诞一词有所区别。它涵盖幻想、奇异、怪异、稀奇、善变、荒诞可笑、无稽之谈、难以置信等多种含义。正是这种宽泛意义上的荒诞性,才能使童话产生出趣味盎然的美学效果。荒诞是儿童文学作家用以进行童话艺术创造的手段,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在童话中常常离不开强烈的夸张、离奇的幻想、扭曲变形和机智的反讽,其中夸张和想象是最重要的。在幻想世界中,什么样的事情都可能发生,不可思议的事也能当作事实的体验,按照无限的想象和丰富的表现,创造出一个完全不同于现实的奇幻世界。③童话的创作要符合孩子的思维,孩子的思维带有感性,直观,单纯,好奇,非逻辑性等特点。所以童话创作中的荒诞不同承认文学中创作的荒诞,中的荒诞表现的是人类的异化,用怪诞的方式表现存在的无意义。而儿童文学中的荒诞则是表现人类的天真,生活的奇特有趣。所以儿童文学中的荒诞要荒诞的精髓在于“奇”与“趣”的结合。《希望之树》中的荒诞在人物形象,情节和语言上都表现了这种奇和趣。第一,荒诞的人物形象,比如,红孩子男孩莫里斯就是一个荒诞神秘的形象。这个小男孩“眼睛很特别,里面有火星那样的金色的斑点”,把一个六英寸长的玩具梯子,用嘴使劲得吹成了一个楼房那么高的大梯子。希望之树下的好圣徒弗兰西斯也是一个具有魔法神父。第二,故事情节的荒诞。和把儿童文学的荒诞发挥到极致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相同,《儿童之树》中爱丽丝也从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变成拇指大的小人。每个人每个人拿到了希望叶子后,随口说出什么就会出现什么。最奇特的是爱丽丝由于一句”口误”回到了现实世界,但是又离奇得回到了寻找希望之树的小队伍中。第三,语言的荒诞,“在你过生日的前一天晚上,要是你左脚先上床,在睡觉前又把枕头翻了过来,就什么样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468页)这句话重复出现在童话的开头和结尾。正如上文所说的童话里荒诞要奇特而有趣,《希望之树》里的人物形象虽然奇怪,怪诞但是生动有趣,神秘男孩莫里斯出现是为了给爱丽丝过生日,他经常说的话是,“过生日吗,什么都有可能发生”(469页)。这正是孩童般的天真有趣的愿望。情节和语言也是如此,这些可爱的小孩子得到万能的希望之树叶子的时候,每个人许的愿望首先是仔细喜欢的好吃的东西。错发了愿望变成小人的他们还躲在一个帽子里。这些有趣的荒诞的人物,情节和形象表现的儿童的天真希望,无邪的童心。

童话为了适应儿童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特点,往往运动“重复”的修辞。重复指的是某个词语,形象和情节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希望之树》中的荒诞的人物情节和语言经常重复出现。比如,这部童话中很有意思的情节,每个人手里拿着一个希望之树的叶子,每个人心里想什么就立刻会出现什么,这个情节一共重复了四次。另外,在童话的开头和结尾都重复了那句在过生日的前一天晚上,要是左脚先上床,在睡觉前又把枕头翻了过来,就什么样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三.童话里的道德关怀

以希望为话题的作文范文4

[关键词] 布洛赫希望哲学和谐社会理念

恩斯特・布洛赫(1885年~1977年)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他是20世纪的重要哲学家之一,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第一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布洛赫在其代表作《希望原理》中明确提出了希望哲学命题。本文无意深入探讨希望哲学问题,只欲以希望哲学为分析工具,从哲学理念的高度解读时下中国学术界流行的和谐社会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学界同仁从不同角度、层面立论,发表了很多有价值的文章,应该说这些分析都是很有道理的,但是从希望哲学的角度诠释和谐社会理念,这方面的讨论目前还很少。本文力图以布洛赫的希望哲学为依据,去解读和谐社会问题,以求从形而上的角度把握和谐社会概念,为和谐社会的理论建构贡献绵薄之功。

布洛赫的希望哲学是一门新的形而上学学说,其立论基础是“尚未存在的存在论”。“尚未”的英文表达形式为“not yet”,意思应为“尚不是”、“还没有”、“还不是”等等。从布洛赫的思想来看,“尚未”并不表示绝对的“无”或简单的“没有”,而是指目前尚未存在或尚未生成,但面向未来正在生成、可能存在或应该存在的东西。与传统形而上学的存在论不同,尚未存在的存在论不是追问世界的本原存在是于什么,而是探究尚未的、未来的存在是什么,即追问世界过程、物质运动、社会变革之中的趋势――潜能。布洛赫在《希望原理》中使用内在倾向性和需要、期待与可能性、希望与新奇性等范畴对其希望哲学进行逐层深入地揭示,本文将采用这些范畴为分析工具来诠释和谐社会理念。

一、内在倾向性和需求

“内在倾向性是指事物在其运动过程中一种潜在的目的和能量不断向外扩张,从而使事物处于由于内驱力而不断生成的状态,使世界充满了作为内在的倾向、目的和能量而向外扩张的尚未完成的东西”。布洛赫认为人存在的内在驱动力来源于人的需求,人的生存总是受各种各样的需要所驱动和影响。人的需要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呈现出从低级需要到高级需要搭建的梯级架构。事物的内在倾向性及人的需要不断驱动人超越现存,向着未来的理想目的地迈进。

和谐社会,从涵义上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狭义的仅指人与人及其社会诸系统的和谐。“理念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观念和思想,而是高度抽象、处于最高层次的观念和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中,理念作为一种概念或观念,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或对客观世界的根本性认识,是指导某一领域实践活动的最高价值尺度,是该领域实践活动的逻辑起点”。和谐社会理念是和谐社会理论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着人们的思维进路、价值定向和行为常式,左右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向和进程。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理想社会形态,产生于社会状态的流变过程之中,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的理性思维所达到的水平。人作为万物之灵,和谐社会的概念是人造的,和谐社会作为高度抽象的理念所包含的深刻含义也是人所赋予其上的内在规定性。换句话说,无论是和谐社会的概念还是和谐社会的理念均不是先在的,皆因人的需要而构造出的。客观地说,以人的需要来说明人的存在和价值的生成是很多学者的共识,如马斯洛的需要五层次论,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是从人的需要出发说明人的历史运动的。和谐社会理念作为我们永恒的价值追求,它是一种“尚未存在”的事物,尽管要实现这一美好愿景还有遥远之途要跋涉,但它毕竟像指引航船的灯塔一样,照明了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

二、期待和可能性

从内在的倾向性和人的需要的分析中,布洛赫又引出期待和可能性范畴,他把人受各种需要驱动的状态界定为“期待”。期待和可能性是布洛赫希望哲学的一对核心范畴,这对范畴比较深刻地揭示了人的存在的内在结构,具体地展示出希望的基本内涵,换个意思表示,期待在某种意义上即为希望的同义语。布洛赫认为,由于各种需要的驱动,指向未来的期待总是人存在或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纬度,即是说,人是期待的主体,不会永远满足或停留于现存,而是会不断产生超越现存的期待意识。和谐社会理念作为对以往社会发展理念的扬弃,来源于人作为会希望的灵智动物不满于过去和现在的存在而产生的对未来优良社会生活的期待意识。和谐社会虽是尚未形成的东西,缘于人的期待总是指向某种“尚未生成”的东西之故,它现在不存在,但不排除将来不存在,很可能是未来社会演进的目标。和谐社会理念作为一种期待意识,不会指向既有之物,而是聚焦于未来可能会存在的东西。因此,希望既是已知可预见的期待,也是对既成现实的预先超越。

前已论及,构成人存在的本质纬度的期待不是指向某种现成给定的东西,而是指向某种“尚未生成”的东西。这种“尚未生成”的东西并不呈现为纯粹的无,而是表现为可能性。基于此,可能性范畴同期待范畴一同构建起人的基本生存模式。这种可能性并不是已完成的与给定的,而是在同人的活动关联之中作为一种潜在性而生成。人的期待意识应当指出这种可能性,只有朝着这种可能性领域扩张与推进,人的真实存在及人的历史才能得以展布。和谐社会理念作为一种潜在性期待意识,不是立足于实然之物,而是指向目前还未生成的社会状态。人作为实践的主体,唯有向着这种可能性领域积极施予能动的创造活动,在这种实践活动中,人的本真状态将得到完全展现,人类的历史亦将得以铺开。由于和谐社会理念天然地具备超越意识,本性具有对未来可能存在的社会形态的期待意识,人在期待意识的驱动之下,将会以积极的姿态超越既有,把世界创建成人类的家园,也就是布洛赫所谓的“世界的人道化”。

和谐社会理念的价值基点在于人本身,它不仅要把人当作乎段,更将人视为目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是为人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同于生物界的丛林竞争法则,和谐社会理论透射出一种人文关怀,和谐就是一种终极价值关怀,可以作为衡量社会改革与进步的一个准则。这既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观体现,也是人类文化追求的一个普遍道德价值理想。

三、希望与新奇性

由期待和可能性所构成的这一生存结构,进一步抽象就逻辑地推导出布洛赫的希望范畴及与之紧密相关的新奇性范畴。布洛赫认为,希望无所不在,它同人的存在息息相关。因为人的期待意识指向客观真实的可能性,牵引着人的希望的正是这种可能性。这种真实的可能性指向尚未生成的东西,即是说,它是作为某种“新奇性”而存在的。人受到此新奇性的驱使,激发起人超越旧事物,创造新事实,实现自己价值的激情。在此意义上,人方才成为希望和创造的主体,这个主体面向未来,面向新奇的开放的可能性领地推进。这是人最本真的存在状态。因为心中存有希望,并深深地认定希望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因此,尚未存在的和谐社会,对现有的人充满了新奇性。为了破解好奇心理以及实现自己的美好夙愿,实践着的人必将迸发出极大的创造热情,跨越现有,开拓未来的理想王国。

现实性与未来性的统一是希望的重要特征,那么,“希望会成为失望吗?”布洛赫的回答是:“当然会!而且会变成极其深痛的失望!”因为希望指向未来的可能之域,它不存在于现存事物之中,而存在于未来事物之中。和谐社会是人们所希望的东西,在其没有实现之前,只能是虚拟的而不是现实的,它可能在现实中出场(实现),也可以是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出场的东西(不可能实现)。和谐社会作为人的希望不会自动实现,在实现这个希望的过程中可能还要经历许多挫折和失望,但不能因为挫折和失望,就丧失对和谐社会的期待,更不能消极地通过放弃希望去摆脱失望。希望总是革命的。希望使人不满足于和不屈从于当前在场的现实,人只要活着,就应希望着。“希望不是空想,希望总是希望把尚未现实的东西转化为现实的东西,把尚未在场的东西转化为在场的东西,这种转化的过程就是劳作”。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超越现实,挑战自我,不断创新。正因为人的超越、挑战和创新的实践活动,和谐社会才能从有希望的希望化为客观真实。

四、具体的希望:和谐社会的实现

人的生存与发展是被各种各样的激情与渴望驱使的,而希望是人的各种激情与精神中最本质的东西,它使人的生存直接指向未来,指向丰富的可能性,即“尚未存在”的东西,它促推着人展开自己的生存和历史。希望使未来向我们开放,因而人是希望的主体,是尚未实现的可能性的焦点,是尚未生成的实在进程的核心。建构和谐社会需要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参与,和谐社会能否由可能性化为现实,人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和谐社会理念坚持的价值基点是人本身,人既是乎段,更是目的。作为社会进步的理论指南,和谐理念是一个社会理想国的探索之路,它表现出了一种更高的道德和理想境界。

希望哲学的作用是每一个当下社会憧憬未来的依据。人类是由希望支撑着的,对未来的希望意识决定人类今后的发展方向。人类应当对未来抱有希望,没有希望人类就归于灭亡。正是在此意义上,布洛赫强调:“对于救世主弥赛亚必将降临的信念是关乎人间和天堂的思想精华:借助于它,不仅人间,而且天堂也就不会糟了”。为此,布洛赫勾画了若干种乌托邦,在这些乌托邦中,他更重视政治乌托邦和社会乌托邦,因为它们指向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一个更美好的社会。按照他的希望哲学的观点,对更美好生活的梦代表着世界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趋向,乌托邦是构成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变本质。“真正的人类精神的建立最终是以人类希望的极大的满足为前提的,而希望的满足又与物质利益的满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换言之,人类最根本的希望是与物质欲望密切相关的”。据此可知,布洛赫的哲学思想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之间不乏思想上的相通和理论上的对接之处。

社会的进步也必须依靠希望的动力与乌托邦精神。人们对社会进步的希望,必然伴随着对新的社会前景的理论假设。没有理论假设,就没有希望,社会也不可能进步。当前我们社会发展的机遇可谓千载难连,只是人们的思想亟需多一些超前想象。假若一味强调现实主义,死死地把当前在场的东西限制在固定的模式下,我们这个社会是没有希望的。人生的希望有大小高低之别,人生最大最高的希望应是希望超越有限,达到无限,与万物为一,这种希望乃是一种崇高的向往,它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灵魂支撑。

还应必须指出的是,布洛赫的希望哲学亦具有社会意识形态批判功能。一方面,希望哲学精神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这种批判渴望新生活,敢于向旧的价值秩序和不合理的社会秩序发出挑战;另一方面,希望哲学体现了对一种尚未实现、尚未成为现实的美好事物的期待和向往,它是我们永恒的目标,是我们存在的超越性维度,是我们的良知与救赎。“现实世界是一个虚假的世界,种种虚假的意识形态把我们下降成为动物,使其丧失了对未来的渴望,而希望哲学精神的复活将导致一场彻底摧毁虚假世界的战争,这一精神的复活就是对于现实的虚假和罪恶的宣战”。就此意义而言,希望哲学的功能是探索可能的东西,批判现存的东西,提供每个社会憧憬未来的依据,促进人类自我更新和改善。因此,希望哲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其完美的形式,也在于其批判的功能。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和谐社会所以成为现实中国社会的共同话题,其原因在于现实的中国已经是一个不很和谐的社会,中国人在追求现代化的进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集中表现之一的就是生命存在的不和谐,表现为精神的焦虑、信仰的迷失、价值的失范、人格的分裂、希望的缺失。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代价。作为对这种代价的反思和超越,和谐社会理论主张克服这种现代性追逐过程中的弊病和矛盾,最终塑造现代社会中的和谐之人,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地发展。换句话说,和谐理论最终落脚点就是更好地实现人自身的发展,在坚持以人为本中实现人的和谐、自由与全面发展。那时将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矛盾的解决,人自身从异化中摆脱出来实现自由的理想,在人达成与社会、自然、他人矛盾的和解中实现一种真正意义上自由。从这种意义上说,和谐社会理念就是一种希望哲学。

参考文献:

[1]衣俊卿: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03

[2]沈根华:和谐理念与和谐社会[J].实事求是,2009年第2期

[3]Ernst Bloch,Literarische Aufsatze,Frankurt a M.,1985

[4]张世英:希望哲学[J].学海,2001年第3期第6页

[5]Ermst Bloch,Das Prinzip Hoffnung,3Bde,Frankurt a M.,1973

[6]孟海:布洛赫的希望哲学与马克思主义[J].哲学动态,2005年第12期第16页

以希望为话题的作文范文5

希望工程的初衷是为了还给部分贫困孩子受教育的权利

作者:贫困的含义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是不同的。在中国,绝大多数的城里人并不知道乡下人的“贫困”意味着什么;而大多数的乡下人也不知道城里人的“贫困”意味着什么。贫困的概念是建立在差别的基础上的,因为有了差别,所以有了贫困。由于差别巨大,所以一些孩子因为贫困而失学就成为城里人难以理解的事。

徐:确实,希望工程一开始就面临一种尴尬的状况:要引起人们对贫困地区失学少年的关注,先要让大家对贫困地区少年失学的情况有所了解,而这种宣示很容易被理解为“给这个社会抹黑”。人们习惯于说好话、听好话,而讲实话需要一点勇气。希望工程搞了4年,可以说是为人们掀开了“沉重的一角”。人们知道中国还有很多地方很穷,知道农村的基础教育还很落后,知道还有很多孩子因为贫困上不了学,这是一种认识上的收获。

作者:因为有贫困;所以也就有了扶贫解困的需要和可能。扶贫先扶什么?有人说:扶贫先扶志。怎么扶法?希望工程的启示是,扶贫要从教育扶起,从孩子扶起。能否说:希望工程的宗旨就是要救救孩子?

徐:这种说法不准确。孩子因为贫困不能读书,是他们受教育的权利没有得到保障。他们的呼声是“我们要受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一位热心希望工程的作家曾对我感叹:生在陕北土炕上的孩子叫陕北娃,生在北京的孩子就叫“小皇帝”。农村的孩子从他们呱呱落地起,某种不平等就降临在他们身上了。像教育、文化、卫生及各种福利,很多农村孩子就享受不到。我们的教育应当成为缩小这种不平等的桥梁。如果接受教育这个唯一通向美好的桥梁被阻断,那就是人为地扩大不平等。农村孩子本身并没有过错。这些孩子的祖辈和父辈已度过了没有文化的悲剧性的一生,还能让这些孩子继续这种悲剧吗?希望工程就是要在这代孩子身上结束这种悲剧。

希望工程的意义在于唤起全民重教的意识

作者:希望工程的宣传材料说,我国每年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有100万之众。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扩大。希望工程规模的宏大,或者说其工作之难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像。

徐:希望工程搞了一两年后,有些人主张应该由政府来办,认为民间组织没有那么大的力量。我认为,希望工程的生命力恰恰在于它的民间性,既体现了政府关于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方针,也易于得到各界的响应,能造成一种积极的社会效应。希望工程在社会资源的高效率配置上是非常成功的。希望工程实施4年多,资助贫困失学儿童54.9万人,资助建设希望小学200多所,还设立了大中学生奖学金、希望工程园丁奖等。这是值得自豪的成就。但从全国基础教育的总规模看,希望工程筹资和资助的规模,覆盖面是非常有限的,可以说是“杯水车薪”。但希望工程在救助失学儿童以外的意义,却十倍甚至百倍于其实际工作本身。希望工程走出了一条动员民间力量办教育的路子,激发了全民的重教意识。教育是对未来的投资,如果没有远见,在教育的投资上就会缺乏动力。希望工程一方面揭示了基础教育落后的一面,另一方面形成了全社会重视基础教育的舆论,有助于唤起全社会,也包括各级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特别是对基础教育的重视、支持和帮助。

办教育不仅仅是政府的事,这或许是希望工程给大家在认知上的又一个收获

作者:习惯上人们都认为,办教育应该是政府的事。有些人就对希望工程有抵触情绪,认为该政府掏钱干的事,为什么要我们掏钱去干?

徐: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经费的支出,基本上是采取国家包下来的办法,而大多数国家教育经费均由政府预算和民间投资两部分组成,且后者占相当比例。像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要办好教育,政府不可能全包,也包不起来。必须贯彻以国家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方针,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捐资办教育。

作者:政府包揽一切,是计划经济的特征。随着体制的变革,政府职能正在发生变化。政府该干什么?这是新体制建设中需要探索的问题。问题是,许多以前由政府包揽的事,现在政府不管了,由谁来管?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最大的障碍不就是社会保险制度不配套的问题吗?

徐:现代社会的合理结构应该包括三极:政府、经济组织、社会团体。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一些过去由政府负责承担的社会事务,将逐步由各种社会组织来分担。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为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作贡献,是社会组织的共同使命。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是把大量政府的职能和社会资源(以免税形式)转移给社会团体。

作者: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是万能的。今后,政府就不会也不可能充当万能的主宰了。但人们的观念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我们习惯了万事找政府,企业没出路找政府,职工没饭吃找政府,甚至电影没观众、音乐没听众也找政府,学校没经费当然更要找政府。政府承担了超出其可能承担的责任,这其实不是好事。

徐:我国新税制规定企业一部分利润可以在税前向社会公益集团捐款,表明了政府重视发挥社会团体作用的基本倾向。社会团体是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桥梁。发挥好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是大有好处的。希望工程对探索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通过希望工程的活动,大家认识到:办教育不仅仅是政府的事,群众团体对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应作出更积极的贡献。这或许又是希望工程给予大家认知上的又一收获。

希望工程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大厦是有启示和帮助的

以希望为话题的作文范文6

你平时性格内向,不善多言,忠厚老实,和同学能友好相处,平时能关心集体,值日工作负责,喜爱体育活动,不过,你在学习上还要努力些,作业时更要细心,把字写好。

你平时观察仔细,思维快,记忆力好,每天很早就来开门,老师、同学都很佩服你,每次考数学准确率高,这与你的认真和细心是分不开的,不过你的调皮也让人讨厌,平常上课时喜欢随便讲话,这是不应该的,老师希望你改正握笔姿势,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来。

平时的你总和同学和睦相处,每次劳动总是抢着干,你忠厚,老实,对老师和同学都有爱心,处处为别人着想,你能做到这一点,真是了不起,你学习认真,字写得越来越漂亮了,教师希望你课后多看课外书,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你思维敏捷,说话较快,活动能力较强,是老师的得力助手老师很喜欢你,你关心集体,对同学老师有爱心,只要班级里有一点困难,你总是尽力帮助,你的思想很好,你能礼貌待人,每天早读你象小老师一样出现在同学们面前,你真了不起,你的优点很多,不过,老师发现作业时不细心,希你改正。

你在老师的面前总是那样可爱,显得一本正经,可你背着老师的面又变得那样调皮,学习情绪不稳定,你平常认真写字的话,写出来的字多漂亮,真让人喜欢,假如你在作业中天天能做到这样,那多好啊!平常你爱做纸工,也喜欢玩耍,有时上课时略地还要偷偷地做做小动作,这是不应该的,望你以后改正。

现在的你变得越来越可爱了,你的脑子灵活,再加上自己爱好,老师更喜欢你了,作业能做到按时完成,这对于你来说,确实不容易,上课时能做到专心听讲,不开小差,要能控制自己,能做到这一点你真了不起,老师想不着你会变得这样好,老师相信你今后将会成为我班出色的学生。

你能和同学友好相处。遇到不懂的问题总是问老师,这是好现象,老师发现你听讲时,没有做到心到、口到和眼到,如果你能做到,学习成绩肯定是不错的,教师还发现你作业不够细心,把不应该做错的题做错了,真可惜,老师希望你今后大胆发言,多看课外书,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

你见到老师总是笑脸相迎,礼貌待人,老师觉得你是一个可爱的男孩,平时你衣着整洁,非常爱讲卫生,同学之间友好相处,能做到这一点,也是了不起的,老师觉得你很懂事,不管在老师面前,还是在老师的背后,都有是一个样,你写的字也越来越好了,如果再加把劲,你肯定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好字。

老师发现你是一个聪明的男孩,只要你的眼睛一转,一个问题就想出来了,你回答问题总是那么积极,认真,老师很喜欢你,你对老师非常有礼貌,做事行动迅速,不甘落后,有力争上游的念头,课间活动比较活跃,老师希望你认真写好字,不要只求快,不求好,老师相信你能写出一好的字。

你是一个文静、胆小、懂事、讲卫生的女孩,学习认真,字写得很漂亮,数学题能认真做,老师发现你课间活动较少,希望你多与同学说说、谈谈,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

在老师的心目中,你是一个聪明的学生,每堂课上老师同学都有能听到精彩的发言,学习比较认真,字写得很漂亮,平时作业正确率高,不过,近阶段,学习有点松懈,作业有点不细心,希今后改正自己的缺点,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为同学做好的榜样,你将会更优秀、努力吧!

你是一位聪明,能干的学生,别人不会回答的问题你总是回答得很精彩,同学、老师都很佩服你,这与你平时努力学习是分不开的,每次做数学正确率很高,说明你认真、细心。你写得字真漂亮,同学看了非常赞美,你讲的故事真好听,你的优点可多啦,希望你戒骄戒躁,你将会更优秀。

你能和气待人,尊敬老师,同学有困难你能主动帮助,学习尚认真,不知为什么你的错别字总是比别人多,老师希望你作业时要做到心到、眼到,采用好的记忆方法,这样你的错别字就不会有很多了,还要认真读书,认真写好字,老师相信你能做到。

你见到老师总是礼貌相待,甚至还有说不完的心里话,你性格开朗,喜欢唱歌,跳舞。这是你的优点,假如你学习上也像喜欢文娱一样,你的学习成绩肯定是不错的其实你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只要再努力一点,可能其它小朋友成绩不如你呢!你相信吗?希你亲自试一试吧,看看结果怎样,努力吧。

每当看到你考的试卷,就知道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写得字真不错,令老师佩服,看到你剪纸的图案,就知道你还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孩子,你画的图画真好,令老师非常满意,如果你上课时再积极发言,那多好啊!努力吧!你将会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你性格内向,不善多言,学习尚认真,作业能按时完成,考试时能做到认真、细心、正确,不过,你的写字姿势可不正确啊,老师很想看到你正确的写字姿势正确了,字也会写得很漂亮,你说是吗?不信,你试试看,老师还发现你说话的声音太低了,要是你的说话声能高一点,那多好啊!再说,你做的纸工还没有同学好,希望你今后多做力所能及的事,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你平时说话和气,性格内向,经常能跟老师谈谈还能做到礼貌待人,值日认真负责,把我们班里的毛巾洗得干干净净,老师很喜欢你,但有时你也会变得调皮起来,在上课时喜欢做自己的事,你说这样对吗?老师相信你会改正的,老师还希望你能积极发言,你能做到吗?

你能团结同学,礼貌待人,关心集体,学习能尽到自己的主观努力,你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真的了不起,不管是谁看了会竖起大拇指,平常做操比较认真。能讲卫生,讲文明,老师希望你上课时要积极发言,多看课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