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勇敢的人范例6篇

最勇敢的人

最勇敢的人范文1

命运是什么?有人说命运就是个“小福星”,在人生的低谷时又重新给人一个起点;有人说命运是个“调皮蛋”,在人享受幸福时却又给人一个重重的打击。命运因每个人对它的理解而有不同的解释。且看我的同学练宇琨对它的另一番诠释。

天有不测风云,2012年暑假练宇琨同学被确诊为“重症地中海贫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白血病。当大家知道这个事情后,这个突然地现实让我们无法接受,正当大家都为他惋惜时,练宇琨却表现得格外乐观、勇敢,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大家都为此充满了疑惑。为什么他还能在这样的现实面前依然如此开朗、乐观呢?其因待我慢慢讲给大家吧!

练宇琨同学是个坚强懂事的孩子,在确诊以后他从未在家人面前哭叫哀求过,爸爸妈妈经常为他的病情偷偷流泪,练宇琨知道后反而安慰爸爸妈妈不用担心他的病情,说他一定会坚强面对病魔并与之斗争,还劝说爸爸妈妈也要坚强起来。随着时间的悄悄流逝,白血病无声无息的在练宇琨体内“作怪”,隐隐作痛时他总是默默忍受着。在一次次抽骨髓过程中,他一声不吭。这种痛苦连一个成年人都难以忍受,更何况他还是个孩子呢!他在治疗期间不但展现出了自己最坚强地一面,还始终没有忘记学习他超乎常人的记忆力与他自学的能力让所有的人惊叹不已。五年级时他从未来过学校一天,但他用别人送给他的书自学五年级的所有课程,最后顺利升上六年级,成绩不但没落下,还排在班级前茅。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经过一年的“抗争”后,练宇琨再次返回了学校,还告诉了我一个秘密:就是那时的乐观、勇敢挽救了他的生命。通过这样的一个事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面对厄运时乐观、勇敢的面对现实是最好的“良药”,因为人生一辈子会有许多的沟沟坎坎,在面对这些挫折时,我们不能选择逃避,只有乐观、勇敢地面对,才会有更加灿烂的人生!六年级:罗剑文

最勇敢的人范文2

关键字:德性勇敢适度理性高尚

亚里士多德认为至善和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的,而人生的幸福要具备三个条件即身体、财富和德行,其中他特别强调德行的重要性。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他讲到:“一个人要是没有丝毫勇气,丝毫节制,丝毫正义,丝毫明哲(智慧),世人绝不称他为有福(快乐)的人”。因此智慧、勇敢、节制、正义成为人获得幸福的最主要的品质,也即古希腊的“四主德”。其中勇敢被视为极其重要的德性和人实现幸福的重要条件。

一、勇敢的范围

勇敢在古希腊时代被看作是人最基本的德性,受到人们广泛的尊重和称赞。荷马史诗特别赞美了在城邦征战中英勇无畏、知难而进、坚持正义的英雄人物,勇敢几乎是唯一的重要德性。苏格拉底将包括勇敢在内的一切美德归于知识的门下,即掌握了关于危险的智慧就具有了勇敢的品质。柏拉图将“四主德”之一的勇敢划归为武士阶层,勇敢的品德只有保卫国家英勇作战、誓死不渝的武士和军人才具有。而亚里士多德将勇敢规定为战争之德,认为“勇敢的人是敢于面对一个高尚(高贵)的死,或敢于面对所有濒临死亡的突发危险即战场上的那些危险的人” [1]。。

虽然勇敢表现出了无恐惧的状态,但无恐惧并不就是勇敢,勇敢是相对意义上的无恐惧状态。首先我们对本身是坏的、恶的事物感到恐惧是正确的,如耻辱。其次,对不是由于恶或我们自身原因而产生的坏事物如疾病,不感到恐惧也不是真正的勇敢。因为勇敢作为一种重要的德性包含着选择,而我们意愿或非意愿的选择只能是在我们能力以内的事情。再次,对某些事物感到恐惧不是怯懦,是可以理解的如恐惧妻子受辱。对于这些小的危险感到恐惧或不感到恐惧还不能真正展现人的勇敢的品质。死亡作为最可怕的事物,勇敢的人在面对死亡时,即便知道没有生还的可能性还是会英勇的抵抗着死,这不同于凭借经验或技能而顽强的寻找生的机会的人。勇敢并非是对一切事物的,而是对最可怕的事物死亡而言的。在面对应该恐惧的事物时而表现出过度的乐观或信心也不是勇敢。“勇敢是面对着一个高尚的死时所表现出适度的无恐惧和适度的信心的品质”。 [2]

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亚里士多德对勇敢的范围的界定过于狭隘。这是由于当时古希腊还没有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数百个城邦之间相互制衡,连年征战,亚里士多德所处的雅典经常受到斯巴达及其他城邦的攻击,战争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城邦的存亡。而且各城邦都有自己信仰的神、法律、语言、钱币等,一旦在战争中失败就会沦为战胜者的奴隶。对战败者而言“他们的财产、安全、权利、信仰、神,皆在其中。失之则一切皆失” [3]。所以战争中为了城邦、人民的安全而勇往直前,甚至牺牲个人生命的人被赞誉为英雄,他们勇敢的品质也广受传颂和称赞。

二、勇敢的性质

亚里士多德认为“勇敢是恐惧与信心方面的适度” [1],适度原则、理性的选择和崇高的目的是勇敢的品质和特征。

(一)勇敢具有适度性

“从属差上说,德性是选择适度的那种品质”, [1]而且是相对于我们自身的适度。作为具体德性的勇敢也即是一种适度的品质,勇敢的人首先要避开的是两种极端怯懦和鲁莽。怯懦的人、鲁莽的人与勇敢的人在面对同样危险的境况时会选择不同的对待危险的方式。怯懦的人在面对危险时会表现出过度的恐惧或信心的不足,他们对不该惧怕的事物也惧怕,对该惧怕的事物表现出过度的恐惧,对应当有信心的事物没有信心。他们在面对危险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失败,在危险面前犹豫不前,甚至还没开始行动就想到逃避。鲁莽的人在面对危险时总是表现出过度的信心,对不该有信心的事物也充满信心。这种人在危险来临前总是无所顾忌的冲在前面,而一旦认识到是真正的危险时便会退却,他们用外在的虚假的勇敢掩饰了内心真正的怯懦。适度不是数学计算中的绝对意义的适中而是相对意义上的适度,勇敢存在于相对于我们的适度之中。“勇敢的人是出于适当的原因、以适当的方式以及在适当的时间,经受的住所该经受的,也怕所该怕的事物的人。”[1]

(二)勇敢是理智选择的结果

懂得行为要适度只是实现活动的前提,还必须懂得何为适度以及如何实现适度。明智是灵魂的推理部分的品质,它指导人们选择正确的实现崇高目的的手段。勇敢是灵魂进行选择的品质。勇敢的人并不是无所畏惧,对于超出常人承受能力的事物,勇敢的人自然也会感到恐惧。但不同的是,勇敢的人面对巨大的危险时,仍能以理性为指导,以境况所允许的最好的方式去感觉和行动。勇敢是在于所承受的方式和目的,而不是在于承受的可怕事物有多大。如同战场上的战士内心也有对死亡这一最可怕事物的恐惧,但在城邦的善的指导下,为了城邦和人民的安全,他们宁愿选择牺牲自己的生命。“‘勇敢’是理智选择作用的结果”。 [4]

(三)勇敢以高尚的目的为旨归

亚里士多德是一个目的论者,他认为勇敢来源于高尚的目的。“一个人甘愿承受数量巨大的痛苦而不愿折损勇敢,是因为选择了高尚的目的”。在实践中,目的就是起点,它不是由逻各斯述说的而是德性帮助我们找到的。在古希腊,“高尚”是公民在战场上冒着随时会失去“最大的善”的危险依然英勇保卫城邦的爱国精神的最高概括。

三、相似于勇敢的其他品质

我们通过分析勇敢的性质得出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勇敢。但有些品质与勇敢的性质在表现形式上特别相似,如公民(政治强迫)的勇敢、特殊经验的勇敢、激情的勇敢、乐观的勇敢以及无知的勇敢。“五种类似勇敢的品质是按照等级的秩序排列的,每一种都优越于它后面的那种勇敢,最接近真正勇敢的是第一种公民的勇敢”。 [1]

(一)公民的勇敢

公民的勇敢最类似于真正的勇敢。因为由公民组成的队伍能够在危险的战争面前毫不动摇,他们勇猛作战甚至战死沙场。柏拉图把公民的勇敢也即政治的勇敢看做是真正的勇敢。他认为“‘勇敢是一种保持’,作为一个勇敢的人,不管是痛苦还是快乐,不管是坦然还是惧怕,都要坚定的按照法律教育所形成的信念去行动毫不动摇” [5]。但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的勇敢还不能称作是真正的勇敢,因为法律规定怯懦者将受到惩罚,而勇敢的行为将得到荣誉,公民面对这样的外在胁迫或诱惑不得不被迫选择“勇敢”。因为期求荣誉或躲避耻辱,而不是基于自愿地理性选择和对高尚目的追求的勇敢不是真正的勇敢。

(二)经验的勇敢

经验的勇敢是基于人特殊经验基础之上的,对于经验的勇敢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见解相同。如果危险的境况在人的经验范围之内,那么有经验或技能的人就会表现某种出勇敢的品质。而一旦危险的境况超出人的经验和技能的范围显示出不可控制的局势,那么具有技能经验的人首先会选择逃避。如雇佣军人在战场上的勇敢并不是真正的勇敢而是经验的勇敢,面对敌方力量的明显优势,职业士兵首先会逃跑。因为他们的“勇敢”依赖于技能、经验上的优势,惧怕死亡甚于惧怕耻辱。

(三)激情的勇敢

激情的勇敢具有强大的力量,也似乎是最为自然的勇敢。在这里情感、欲望掩盖了理性导致了盲目的行动。亚里士多德认为感情激发起来的勇敢再加上理性的选择、崇高的目的才是真正的勇敢。否则当头脑清醒时就会因一时的冲动所为而后悔不已,甚至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四)乐观的勇敢

乐观的勇敢似乎与勇敢也很相似,因为两者都与信心有关系。乐观的人的信心来源于自身力量的优势和无遭受失败和痛苦之虞,且往往是过度的,而亚里士多德把适度的信心看作是勇敢的一个特征。乐观的勇敢不是真正的勇敢因为过度的信心遮蔽了敏锐的眼睛和理性的头脑,当结果出乎他们的预想时就会逃跑。完全出于品质的勇敢要高于事先预想到的出于推断和罗各斯的勇敢。

(五)无知的勇敢

无知的人的勇敢是最为虚假的一种类似勇敢的品质,柏拉图把这种勇敢说成是奴隶的勇敢。无论是苏格拉底、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都强调知识是人德性完善的必要条件,而无知的人不能分辨善恶,不能根据理性自愿地做出选择。他们没用信心、没有经验、没有激情、没有约束,一旦面对的危险超出他们的预想时,逃跑是必然的选择。

“勇敢是在对即将面临的痛苦有清醒认识的前提下,出于自愿而非恐惧胁迫获荣誉利诱,无须事先准备而完全出于优良品质,并且有高尚目标及适度热情,因此此五种‘类似勇敢’随给人以勇敢表象并具有某种勇敢特征,但由于部分要素的缺乏而与真正的勇敢大相径庭”。 [4]

四、勇敢与快乐和痛苦

“道德品质中的德性与恶都与快乐和痛苦有关” [1]勇敢作为一种具体的德性也必然如此。而勇敢本性上是痛苦的,因为勇敢与信心和恐惧两方面相关,但与恐惧的关系更大一些。面对恐惧的事物总不会给人带来快乐,所以勇敢中包含着痛苦。“快乐不是过程,快乐也不是伴随着所有的过程,快乐既是实现活动也是目的”。 [1]勇敢的实现活动的过程和手段是痛苦的,但它最终的高贵的目的是令人愉悦的,这种快乐相对于肉体上的无痛苦(快乐),是一种灵魂上的更高层次的快乐。

一个人在德性上愈完善,他所得到的幸福就愈多,他们的生命就最值得欲求。但勇敢的德性是人宁可牺牲生命也要做的高尚。真正的勇敢者能够在失去生命这一“最大善”的痛苦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而为实现自身的价值感到愉悦。“真正的‘勇敢’恰恰最看重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4]

结语:

勇敢作为一种重要的德性是实现幸福的必要条件。适度原则、理性的选择、崇高的目的的完美结合才是真正的勇敢。一切背离勇敢的性质的类似勇敢的品质都不是真正的勇敢。勇敢是一种追求高尚(高贵)的行为,是一种始终伴随着承受痛苦的德性。

参考文献:

[1] 亚里士多德著,廖申白注:《尼各马可伦理学》[M]商务印书馆.2003

[2]廖申白著:《尼各马可伦理学》导读[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3]古士.希腊罗马古代社会研究[M].李玄伯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最勇敢的人范文3

    在汉语中,“勇”字的基本含义为果敢、胆大,如《管子?法法》中说“上好勇则民轻死”。《说文解字》解“勇”为:“气也。从力,甬声。”人们往往将“勇”与“气”连用,故有“勇气”一词,如《史记?廉颇传》中说“以勇气闻于诸侯”。人们也常将“勇”与“敢”连用,以表有勇气、有胆量。如《庄子?徐无鬼》中说“勇敢之士奋患”。在古希腊语中,Ανδρεια有勇气、英勇、男子汉气概的含义,被古希腊传统视为重要的美德之一。荷马史诗把“勇敢尚武”看作是英雄的最高美德,阿基琉斯等人成为英雄的首要原因就在于他们都超乎寻常地“勇敢”。

    总之,中西方文化都把“勇”视为人所具有的一种高尚品质,而其基本含义则是不胆怯、无所畏惧。“勇气”和“勇敢”都是表示“勇”的概念,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侧重形容内心,后者侧重形容行为。孔子非常重视“勇”,把它作为君子必备的“三达德”之一。《论语》两次指出:“勇者不惧。”不过,孔子并不把“勇”视为最高的美德,而是主张只有以“义”为必要条件的“勇”才是善的。他说:“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这确立了儒家论“勇”的方向。孔子之后,论“勇”最系统的是荀子。《荀子?荣辱》篇说:争饮食,无廉耻,不知是非,不辟死伤,不畏众强,然唯利饮食之见,是狗彘之勇也。为事利,争货财,无辞让,果敢而振,猛贪而戾,然唯利之见,是贾盗之勇也。轻死而暴,是小人之勇也。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桡,是士君子之勇也。荀子把“勇”分为狗彘之勇、贾盗之勇、小人之勇、士君子之勇四种。这四种“勇”的共同点是“无惧”。其区别在于前三种“勇”是以饮食、利益等为对象的冲动,都是小人之勇、血气之勇;而第四种则以“义”为对象的坚持,是士君子之勇、义理之勇。

    西方哲学家关于“勇”的探讨较早的有柏拉图的对话《拉凯斯篇》。苏格拉底首先指出勇敢是美德的一部分,接着讨论勇敢的性质是什么。拉凯斯提出关于勇敢的第一个定义:坚守阵地,与敌人作战的人是勇敢的。苏格拉底指出,拉凯斯所说的仅仅是重装步兵的勇敢,而他要找的是一般的勇敢和胆怯,“这种普遍的性质在所有具体事例中都同样被称作勇敢”[1]184。拉凯斯又提出第二个定义:勇敢就是灵魂的某种忍耐,愚蠢的鲁莽和忍耐;并认为许多男人、女人、小孩、动物都拥有这种没有预先的思考的鲁莽、大胆、无畏的品质。苏格拉底指出这与勇敢是一种高尚的品质相矛盾。随后,尼昔亚斯提出勇敢的第三个定义:勇敢是一种知识或智慧,勇敢就是关于希望和害怕的理由的知识。苏格拉底指出,可怕和希望可以被当作将来的恶与将来的善,并且一种知识必然是关于一类事物的把过去、现在、将来都包括在内的普遍的知识,所以“勇敢不仅是关于希望和可怕的知识,而且也几乎是关于任何时间的善恶的知识”[1]195。但是,这样一来,勇敢就不仅是美德的一部分,而是全部美德,这与前面说的勇敢是美德的一部分相矛盾。最后,苏格拉底得出结论说:“那么,尼昔亚斯,我们还没有发现什么是勇敢。”[1]196不过,在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中,苏格拉底与欧蒂德谟讨论勇敢,他否定勇敢是一种用在小事情上的东西,并进一步指出对于那些可怖的和危险的事物由于不知道它们是什么因而不惧怕它们的那些人并非勇敢。最后,得出结论说:“只有那些知道在可怖的危险的情况中怎样使自己行动进行得很好的人才是勇敢的人,而不能这样做的人却是懦夫。”[2]67在这里,苏格拉底又承认了勇敢是关于普遍的善恶的知识的定义。其实,苏格拉底之所以否定“勇敢”的第三个定义,仅仅是因为这个定义陷入了部分的善与整体的善之间的逻辑矛盾。而希腊晚期的斯多亚学派就把德性区分为两大层次,即首要的和从属的。“首要的德性有明智、勇敢、公正、节制。……德性是互相联系的,它们有共同的原则,所以,拥有其中一个就等于拥有了全部。”[3]604这就是说,部分的善和整体的善虽然在概念上是不同的,在主体的美德中却是相通而不可分割的。这就说明,苏格拉底用逻辑分析法来诠释“勇敢”在方法论上是有局限的。而苏格拉底对勇敢的四个定义,归结起来,前两个强调的是无惧、忍耐等从属的德性,属于小人之勇;后两个强调的是把“无惧”与“智慧”、“理性”结合在一起的“高尚的品质”、“聪明的勇敢”,属于士君子之勇。

    综上所述,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勇”最终都可分为仅仅表现为无惧、忍耐、鲁莽的“血气之勇”和把无惧与道义、智慧结合起来的“义理之勇”两种。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勇敢和它的对立面恐惧一样,都属于广义的情绪范畴。“广泛意义上的‘情绪’,包括了情绪和心境。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心境是一种典型的情绪状态,与情绪相比,心境是相对弥散、普遍的情感状态,缺乏激发某一行为取向的指向关系。”[4]16可以说,血气之勇是一种更强烈、短暂的状态,属于一种情绪;义理之勇是一种低强度的、分散的、更持久的情感状态,属于一种心境。二者可以相互转化。血气之勇只是从属的善或从属的恶,义理之勇才是真正的美德。而对义理之勇阐释得最深刻最透彻的,当属孟子。

    孟子勇论的本体与工夫

    孟子是以勇者自居的。在《孟子》中“勇”字出现15次,他讲勇的对象主要是“君”和“士”,也就是统治者和知识分子。针对统治者,孟子区分了“无惧”意义上的小勇、匹夫之勇和“一怒而安天下之民”的大勇﹙《孟子?梁惠王下》﹚。针对知识分子,孟子塑造了掷地有声的“大丈夫”人格。在被程子誉为“扩前圣所未发”的“知言养气章”里,孟子自称“我四十不动心”,以至于公孙丑惊叹道“夫子过孟贲远矣”。这里的“不动心”是指内心不因疑惑恐惧而动摇,也就是“无惧”,这是勇气的表现。接下来孟子在比较中论述了养勇的方法: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桡,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这两个勇士的方法,相同点都在于“守气”,区别在于北宫黝是向外求必胜,孟施舍则是以“无惧”之一念来代替向敌求胜之心,所以孟子说孟施舍是“守约”,两人所养的都是血气之勇。孟子进一步描述曾子之“大勇”的性质是“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并评价说,“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这就是说,曾子之勇或孟子之不动心,都是先通过道德理性的反省,并由此反省而决定气的后退或向前,都属于义理之勇,这才是真正的“守约”。如果仅到此为止,孟子也不过是和孔子、荀子一样区分了血气之勇和义理之勇。孟子的贡献在于阐明了培养义理之勇的工夫路径及其效果。孟子主张“持其志,无暴其气”。“气”是孟子“知言养气”章建构的核心概念,其基本意思是由呼吸之气引申而来的人身上的能量,人的生理的生命力。“持其志”是要保持住道德理性在生理中的统帅作用,“无暴其气”是说不要损害自己的生理的生命力。公孙丑问孟子的不动心与告子的不动心相比有什么长处。孟子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就是说,孟子的“不动心”或勇气是以知言和养浩然之气为前提和工夫途径的。具体来说,“知言”是“持其志”的前提条件,“养浩然之气”是“无暴其气”的前提条件。关于“知言”,孟子说: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这里的“言”是指关于社会、政治的思想言论。所谓“知言”是指对于有害于社会政治的言论能够洞察其蔽并加以纠正。关于“浩然之气”,孟子说: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浩然之气”从实现后的存在论状态看,是一种把个体与宇宙连接起来的不动心状态,主客合一的心境;从工夫论含义看,其基本含义是“集义”。何谓“义”,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朱注:“羞,耻己之不善也;恶,憎人之不善也。”[5]1716这就是说,“义”是人内在的羞耻之情、好善恶恶的道德情感,是良心的发用。而所谓“集义”,就是积累着的行的工夫,不间断地为善去恶的工夫。这样看来,“集义”的前提是“明善”,而“明善”又要靠“知言”。所以,孟子之勇的工夫途径就是:知言﹙明善﹚集义不动心﹙浩然之气﹚。

    弄清楚孟子勇气论的内涵后,我们比较一下孟子与柏拉图的观点。苏格拉底讨论“勇敢”所针对的对象是雅典公民,讨论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年轻人的心灵,让青年也有美德。虽然他自身也是一个勇者,可是他却不像拉凯斯那样勇于断言,而是遵循“美德即知识”的方法论原则,试图运用逻辑分析法找出“勇敢”的普遍定义。其最后的结论“勇敢”是关于普遍的善恶的知识,因为与“勇敢”是美德的一部分这一前提相冲突,也没有被肯定。而孟子论“勇敢”所针对的对象则是愿意实践孔子之道的人。孟子以孔子之徒自居,充满自信,他讨论“勇敢”则是现身说法。从方法论意义上讲,柏拉图走本体论、逻辑分析的路子,试图通过对“勇敢”的殊相的考察找到“勇敢”的普遍性质、共相,却由于陷入逻辑矛盾而使殊相与共相处于割裂状态。孟子走伦理学、道德实践的路子,在他这里,“勇敢”的共相与殊相是统一的,殊相是共相的实现。从存在论的角度看,在孟子这里,浩然之气既是他个体性的体验和状态,又由于“塞于天地之间”而超越了个体性,具有了存在论意义上的普遍性。孟子论勇以“知言”打通了个人与社会,用“浩然之气”打通了个体与宇宙,实现了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而在柏拉图那里,即使肯定勇敢是关于普遍的善恶的知识,由于由知到能,尚须一跃,这种有智慧的勇敢如何在个体身上得以实现,如何进行勇敢教育,仍是一个未触及的问题。

    总之,孟子勇气论的出发点是人人都有的是非之心、良心理性,其完成形态是具有“浩然之气”的圣人人格,是实现了身心合一、主客合一、天人合一的道德人格的挺立与完成,其自身在道德主体身上与仁义礼智等德性是融合无间的,所以,通读《孟子》,虽然孟子很少言“勇”,整部《孟子》其实都是“浩然之气”这种“大勇”的表现。可以说,孟子勇气论的深刻、完整、壮美是无与伦比的,即使在现代社会,仍不失其指导意义。

最勇敢的人范文4

打洞师笑了起来,几个围观者说:“看这孩子!真勇敢啊!这个小姑娘真勇敢!”当我的小女儿从椅子上下来,我的大女儿蒂什畏缩了,眼睛瞪得大大的,紧抱着我的腿。每个人都充满期待地看着她,打洞师挥手示意让她过去,但她站着不动,低声说:“我改变主意了,今天还没准备好。”

在我开口之前,好心的打洞师说:“不怕的,宝贝!勇敢点!你妹妹都搞定了!一点儿都不疼!”蒂什抓我腿抓得更紧了,我感觉都要被她抓出红印了。我跪下来对蒂什说:“哇,宝贝你很勇敢。即便这么多人都想要你打耳洞,你还是没理会他们,听从了自己的想法。我为你感到骄傲。在为自己的身体做决定的时候,相信自己是一件非常勇敢的事情。蒂什,你用你自己的方式去勇敢。你和艾玛一样,她也有她自己的方式去勇敢。我们走吧,你自己会知道你什么时候可以准备好,我相信你会知道的。”

我们必须教会孩子(还有我们自己),谨慎往往是勇敢的标志。

“说不”和“说是”都可以是勇敢的回答。一个小女孩这次可以对着期待看她打耳洞的众人说不,或者对要求她从悬崖上跳下的呼声说“不”,下次就可能对干掉一大杯啤酒或者欺负同龄人说“不”。无论她的回答是“是”还是“不”,都意味着这是一个拒绝随大流的女孩,一个把遵从自己意愿置于取悦众人之上的女孩。我会大声地骄傲地告诉全世界这个女孩她有多勇敢。这样的女孩是智慧的,她会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并有勇气大声讲出来。即便是,尤其是,在旁人不愿意听到的情况下。

不久前的一天,我勇敢的蒂什在车里跟我说:“妈妈,为什么人们都把‘你只能活一次’这句话挂在嘴边,然后怂恿别人干危险的事情?不是应该做安全的事情吗?既然你只能活一次,那就更不应该去作死了。”(蒂什还真是深谙斟酌之道!勇敢的孩子!)

如果我们要让孩子们勇敢,就必须告诉他们勇敢的含义。这么久以来,我终于明白,勇敢的含义跟我们惯常以为的不同。勇敢不是“即便害怕还要去做”,而是听从内心的小声音。小声音怎么说,就怎么去做,而不管全世界怎么看。勇敢即智慧。勇敢的人不是那些说跳就跳的人,他们未必会“说做就去做”,勇敢是抵挡住别人的杂音,仔细聆听自己心底最安宁角落的声音。如果那个声音说“跳”,那他们就会去跳。如果那个声音说回头,他们就会转身,并且在转身的同时仍然昂首挺胸。表现出极大的勇敢的那个人,往往是回头转身的那个人,因为他忠实于自我,即便众人给了他压力要他去忽略自己心底的小声音。

勇敢是具体的,并且因人而异。

它不能以外人的眼光来评断,不能就是不能。有时候,勇敢意味着所有人都以为你懦弱。有时候,勇敢意味着让除了你自己以外的所有人失望。艾玛的勇敢很常见:高调且果断;蒂什的勇敢也很常见:安静而斟酌。她俩都是勇敢的姑娘,因为她们忠实于自我。

勇敢的人只听从一个声音,那个由内而发的声音。勇敢的人是那些相信自己胜过相信旁人的人。

最勇敢的人范文5

这次登台是我人生中最勇敢的一步,我定会铭记在心,让这次登台成为我一人生中的闪光灯。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勇敢前行优秀作文,欢迎参阅!

勇敢前行作文1

松树的勇敢在于耐严寒,经酷暑,厉狂风,邀霞光,在自己的生命空间中把天地间的磨难变成自身律动着的绿意;雄鹰的勇敢在于穿暴雨,迎雷电,歌晚霞,颂晨光,在自己的天空里演绎那用傲然万物的眼神睥睨生命。而我们的勇敢也应该展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有意义!

勇敢是一种生活状态,更是一种优秀品质,当这种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心灵的时候,那我们还有什么不敢担当的呢?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自古以来人们都勇敢的担当自己的责任,为国,为家。正如那鲁迅的笔尖,笔走龙蛇之下绘出的是人们麻木不仁的心灵,他没有其他武器与别人抗衡,只有自己的笔。他不想用文字来卖弄自己的风采,而使用这支胜似武器的笔与敌人进行灵魂上的斗争。处在封建社会的笼罩之下,当他看到中国人行动无力,思想麻木时内心是那么痛楚。这不也是他弃医从文的原因吗?他鼓起勇气,向着社会的前沿迈进,原本在手术台上救死扶伤的他现在却用笔在为人们疗伤,为何?不正是因为他那让他奋起的勇气吗?因为有了她的勇敢,国家才会复兴,才不会灭亡人们的思想才会受到洗涤,人民才会走向正路。

鲁迅的勇敢是整个民族的动力,可是在我们现在又有谁可以像那位勇敢承担起责任的大学生徐砺寒一样呢?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总是那种退宿的身影。

当震惊各方的渤海湾漏油的影响还在持续的时候,有关公司避重就轻,不敢勇敢的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而是忽略生态修复,只为了自己的那点利益,甚至连赔偿还让政府买单,此次漏油事故的处理令人发指。有关人员的所作所为既缺乏对环境的敬畏之情与呵护之心,更加令人痛心的是没有了那种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这不禁令人深思,为什么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的勇敢为什么越来越低呢?每个人都有一种叫勇敢的力量,可是在现实面前这些公司又有什么资格同鲁迅和徐砺寒比呢。

鲁迅的弃医从文是勇敢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重担,而徐砺寒则是用勇气将自己的人生照亮,在困难面前他们没有退缩,而是用勇气书写人生的乐章。生活在不同年代的他们却做出了同样的行为,这难道不是一种勇气的传递吗?同样的勇气,却表现出了不同的风采,最终都将自己的灵魂升华在又一个高度上。

有一种力量叫勇敢,有一种人生叫嘉年华,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勇敢地面对人生,学古人用勇敢担当民族复兴,学今人用勇敢展现风华正茂。用勇气的力量将自己的心扉打开,迎接那段属于自己的嘉年华!

勇敢前行作文2

人的一生要经历无数的选择题,就像见过的人一样,有的会使你很快的把他忘掉,有的却使你终生难忘,或者,改变你的一生。

我几年前曾遇到过一次选择,它改变了我的性格。

那是一个寒风刺骨的晚上,已经接近十一点了。妈妈想起家里的盐用完了,妈妈想也没想时间,就让我下楼去买。我皱了皱眉头,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小区的路灯昨天就坏了不少,一闪一闪的。那时我十分胆小,班里同学又流传什么鬼故事,听得我连大门都不敢出。我只用走一百多米左右的路就可以到便利店了,可是我怎觉得这路仿佛被拉长了。我一边走,一边想:呜呜,妈妈真是的,这么一个大深夜的还叫我买盐,明天早上喝牛奶不就不用盐了吗?讨厌。我继续提心吊胆地走着。在不远处,有一个黑乎乎的影子在路灯下晃着。我心里开始忐忑不安了。我心跳速度加快了,心跳似乎都能听见,不要啊!你是什么东西,妈呀,不会是鬼?木乃伊?传说中那个女鬼贞子?还是抓小孩的坏蛋?怎么办啊!哇,早知道不来了。离影子越来越近了,这时,我迎来了一道选择题,是返回家中?还是选择勇敢走过去?最后,我还是选择了勇敢。我安定好情绪,表面上镇定地走过去,心里还是慌得很。走到影子旁边,定睛一看,哦!原来是一棵树影啊!心中的谜团解开了,我再也不害怕了。买好盐,我蹦蹦跳跳地回到家中。奇怪,此后,我再也不怕走夜路了。

这道选择题我做对了,我战胜了害怕,战胜了走夜路。更重要的是,我再也不胆小了。

勇敢前行作文3

哈哈!我和妈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买到了老师推荐图书中的一本——《少年特工》。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就是《真假护送队》。那帮少年是真护送队,敌军的特务是假护送队。

在这个故事中,有机智勇敢地谷雷,善于攀爬的三固,还有“小诸葛”之称的冯标。他们要护送一个重要任务回苏区。敌人的特务一直紧盯不放,生怕这块要到手的“肥肉”溜走。于是就派出了几个“骨干”,以假乱真,也护送着一个“重要任务”,想“鱼目混珠”,送到苏区。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谷雷急中生智,故意与特务同行,特务想护送重要任务不可能在他们这几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身上,又想进苏区靠这几个孩子掩护,就答应了。到了苏区,谷雷让红军出其不意地抓住了他们,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在这个故事中,那些英勇的少年,为了让新中国成立,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心甘情愿为祖国服务。都说温室里培养不出大树,正是在这“狂风暴雨”的时候,出现了许多小英雄,他们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不都是为了开拓一个光明、美好、和平的时代吗?

小雨来也是这样的孩子,抗日战争时期,他们那块儿家家都挖地道,以防日本鬼子来进攻。有一天,一个八路军匆匆忙忙地跑过来,敌人来了!他躲进了地道。小雨来刚把地道口的大鱼缸移好,敌人来了。他们把屋子翻了个遍,什么也没有找到。于是敌人拿出两块糖,让小雨来说出八路军在哪儿。小雨来对糖丝毫不动心,最终找机会跳河走了。

我们现在有了幸福的生活,可以在教室里安安静静地读书,可他们这个年龄还在战场上。我们应该把笔杆当枪杆,把白纸当战场,为那些小英雄的愿望也就是我们的愿望拼搏吧!学好科技文化知识,报效祖国,无愧于先烈。

勇敢前行作文4

学校刚放暑假,因为扁桃体的缘故。我住进了医院,要做扁桃体摘除术。

住院后做了各项检查。医生因为我年龄太小,手术时要进行全麻。妈妈说全麻会对大脑有所损伤,要求局部麻醉。医生讲上次有一个成年人摘除扁桃体时采用局麻,就因为忍不住、配合不好,引起大出血止不住,最后送往南阳的大医院救治。并且讲了其他的一些病例。经过一阵协商,最后决定手术采用局部麻醉。回到病房妈妈帮我练习医生交代的一些注意细节。爸爸对我说:“明天手术采用局麻,需要你很好的配合医生,你一定要勇敢,像个男子汉那样!”我点头示意,认为自己应该勇敢的面对这次手术!

做手术那天起得很早,又做了一些检查。我看爸爸、妈妈很焦急的等待着,我告诉他们,放心吧!我会很勇敢的。妈妈会议的笑了。

医生把我带进手术室,我躺到手术椅上,医生打开了手术台上的灯,让我张开嘴巴,对一侧的扁桃体进行了麻醉。过了一会儿,手术开始了。医生对我说:“小伙子,勇敢些会很快的!”我点了点头。虽然我答应妈妈要好好的配合,可是就要做手术了,我还是又紧张、又害怕。医生慢慢地把小刀放到了我的扁桃体上割了几下,我就感到恶心、想吐,医生让我坚持住,说一会儿就好,但是我感觉割了好长时间,才做完。紧接着,医生又对另一侧扁桃体进行了麻醉,摘除另一侧时,我已经能很好的配合医生了,感觉也快了许多。手术后医生夸奖我:“你真是一个勇敢的男子汉”!

医生送我走出手术室,大声的告诉我的家人:“手术很成功,孩子配合得很好”!并给爸爸看了我刚割下的扁桃体,爸爸连忙道谢!妈妈抱着我问:“好孩子,疼吗?”我也说不出话,只是摇了摇头。妈妈亲了亲我说:“好样的,真勇敢”!

从那时起,我就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一个勇敢的孩子”。

勇敢前行作文5

什么是勇气?勇气就是古希腊英雄泅渡海峡时坚定的意志;勇气就是古罗马角斗士与猛兽博斗时大无畏的精神;勇气就是被围困三载的莫斯科城人民不屈的信念;勇气就是“海空战士”王伟同志为国捐躯的豪情……

布鲁诺是勇敢的,因为他拥有为真理献身的勇气;贝多芬是勇敢的,因为他拥有挑战命运的勇气;屈原是勇敢的,因为他拥有为国投江的勇气;戚继光是勇敢的,因为他拥有上阵杀敌的勇气。

不光是轰轰烈烈的大事需要勇气,日常小事中也蕴含着勇气。坦白的承认自己错误,这是需要勇气的;向师长提出不同的意见,这是需要勇气的;走上讲台毛遂自荐,这是需要勇气的;甚至独自走一段黑路,独自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这些都是需要勇气的。

最勇敢的人范文6

关键词:体育课;勇敢;品质;培养

勇敢是学生应具有的良好品质的一种,它与爱党、爱国、勤劳、善良、诚实、智慧、修身等一样。那么,在体育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勇敢品质呢,我根据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就此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勇敢品质的培养是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

勇敢品质的培养,是新时代学校教育的任务之一,更是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它有助于体育教师实现课堂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高中体育课的宗旨是: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掌握与提高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

二、体育课是培养学生勇敢品质的最佳课堂

在基础教育的所有学科里,只有体育学科是培养学生勇敢品质的最佳途径,体育课是培养学生勇敢品质的最佳课堂。只有行动才能让勇敢有一个展现的途径。体育运动,往往表现为一种行为,而且很多时候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难度,也会给学生们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另外,体育项目还受气候环境和外界因素等干扰。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能锻炼意志、学会勇敢、克服困难,进而养成奋发向上、坚忍不拔的品质。最后,面对困难和挫折,同学之间的交流和竞争,也会使学生的勇敢品质得到提升。

三、勇敢品质的培养方法和手段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消除害怕和恐惧心理是培养勇敢品质的前提条件。实践证明,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培养学生的勇敢品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1.兴趣是前提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的动力,在目前的应试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尤为重要,且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学生的体育兴趣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教法密切相关。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创新教学方法;②满足学生需要;③倡导平等关系;④课内课外结合;⑤学生典型塑造等。

2.注意保护和帮助的方法

体育项目具有刺激性和独特性等,加之学生个体不同的体质、感官能力的异同,导致大部分学生怀有恐惧心理和畏难情绪,此时,保护和帮助显得尤为重要。有资料显示:在女生横箱分腿腾越教学中由教师来保护,有98%的学生敢于练习,由学生保护,只有60%左右的学生敢于练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源于学生心里对老师的定位,认为体育老师的保护安全系数最高。当然,在保护和帮助过程中,一定注意不要过量,必须让学生付出一定的锻炼意志。过多的保护等于干扰,也严重阻碍了运动最根本的宗旨,同时也抑制了勇敢品质的培养。

3.防止事故发生

事故的发生有学生方面的原因,更有教师方面的因素。对于学生来讲,有时会把鲁莽当成勇敢,学生们都年少气盛,血气方刚,对某些项目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对自身的动作把握不足,因此导致事故的发生。对于教师来说,防止事故发生应该做好以下几点:①大力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②课前须认真备课;③精心研究动作风险;④严格检查器械和场地;⑤学生运动水平的区分;⑥养成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到位的习惯等。

4.激励和表扬艺术

在体育课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经常运用表扬性评价语言,形成激励机制。教学中,只有教师的微笑多了,表扬多了,才能让学生放松情绪,调整状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体育课堂上,教师热情的鼓励和表扬,有助于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对于那些胆怯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诱导,对这部分学生微小的进步,教师要及时鼓励和表扬。只有让他们拥有运动的“满足感”,他们才会逐步消除胆怯。

5.暗示的合理运用

暗示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目的,用含蓄的间接方式,对人的心理或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人们感觉、知觉、技艺、想象、思维、情感和意志等方面都会受到暗示,并不自觉地同潜意识结合起来,以实现预定的目标。暗示可以理解为针对不同对象,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的一种行为。合理地、适当地运用暗示方法,可以让师生之间产生默契,使学生保持大脑的激活状态。暗示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①手势暗示;②目光暗示;③姿态暗示;④表情暗示;⑤衣着暗示;⑥动作暗示;⑦环境暗示;⑧语态暗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