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乐电影范例6篇

天天乐电影

天天乐电影范文1

[关键词] 动画电影《天空之城》;久石让;背景音乐

电影音乐作为音乐的一种特殊形式,它除了具备自身特色与功能外还能为电影服务,电影音乐的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需以电影思维为参考,将音乐融入电影角色的转换之中,创作与电影主题风格相符的音乐。单就音乐本身而言,它具有丰富、立体的表现形式,因而在同一部音乐作品中既可包含现代音乐的灵动与活力,也能包含古典交响的柔美与磅礴,作为一个庞大的信息载体,电影与音乐的结合将音乐的这种功能发挥到了极致。电影音乐在电影中除了有烘托氛围的作用外还具有叙事功能,音乐与电影之间的从属状态为电影注入了强劲生命力。电影情节的发展与音乐的抒情相结合使得影片的表现力更为丰富,视觉与听觉上的共鸣加深了观众对影片情感的体会。

一、电影《天空之城》及其音乐

动画电影《天空之城》是日本在1986年上映的一部电影,原作、脚本、监督以及角色的设定都是由动画导演宫崎骏担任,绚丽的画面以及恢弘的背景音乐都充满了宫崎骏的设计理念。影片主题曲《伴随着你》又名《天空之城》由著名音乐家久石让创作,优美的曲调以及美妙音律为这部影片增色不少,之后该主题曲作为独立的音乐《天空之城》闻名全球,经改编后在各国广为流传。影片的主人公是一位叫希达的小姑娘,传说中的“天空之城”是超越地上文明几千年的空中文明,不知什么原因希达的祖先抛弃了发达的科技在地面上过着隐居的生活,而希达就是“天空之城拉普达”的后裔。故事的开始是希达军队乘坐的飞行船遭受了空中海盗的袭击,在双方的打斗中希达从万米的高空跌落下来,而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巴斯是一位矿工技师的徒弟,这天在他收工之时他发现从天上掉下来一个亮晶晶的东西,走近一看是一个可爱的女孩,在一团蓝光的包裹下女孩紧闭着双眼。

影片的主题音乐《伴随着你》具有优美柔和的曲调和扣人心弦的旋律,简明的主题和鲜明的形象,影片在旋律的起伏中呈现出一种忧伤柔美的情感。在整部影片的配乐中,久石让使用了管弦乐和钢琴等多种乐器,音色的变化让观众感受到了一股高雅之气迎面而来。现代音乐与古典音乐的相互结合,使得音乐更具有时代感,久石让用非凡的才情将他对影片的理解全部灌输在影片当中,在触及人性深度的同时,使电影情感和音乐达到了微妙的平衡并呈现出浪漫色彩。

二、动画电影《天空之城》的主题音乐分析

整部影片都在宣扬爱与和平,而主题音乐也适时在影片的每个部分出现,一方面久石让用细腻、轻叩心扉的旋律凸显人性的美好,另一方面却要表现人类彻头彻尾的孤立无援与在迷乱世界中的颓废,近乎完美的情感诠释将故事发生的时代和景观真实刻画出来,同时也增加了影片的神话色彩。画面中的场景设置带有一点欧洲工业革命期间的味道,如漆黑的矿洞、高架铁轨火车、泥塑的机器人和飞空艇等,许多观众都反映故事情节过于传统,但传统并不意味着影片缺乏新意,在影片《天空之城》中包含了很多新元素,主题音乐的构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一)不同配器方式和音乐长度对情绪的刻画

《伴随着你》作为该影片的主题音乐,久石让运用了好莱坞式电子构思,将不同的配器融合在一起,让乐曲跟随情节的变化而延展紧缩,对剧情的收缩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电影是由无数个片段组成的,而电影音乐就是将片段之间的间隙填满的黏合剂,因此需对音乐进行分解,在适当的时候加入适当的音乐片段。由于影片是由一张张图片组成,一幅图片就是一帧,相对于秒而言它的时间间隔更短,所以音乐的插入是一项非常耗时的工程。掌握时间就成了插入背景音乐的关键,而音乐元素的插入需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音乐本身、多民族问题等。

当希达被少年巴斯所救,第二天在屋顶看到巴斯时,主题音乐在三角铁清脆的配乐下首次出现,通过分析这段配乐持续了41538秒,若进行换算则为1 831 600帧,细腻的音乐伴随着主人公的对白,让音乐很难脱离电影,另外在中间相对平稳的波段,主题背景音乐出现了很小的一段时间。仔细倾听观众便能发现,主题音乐伴在希达取出魔石的那一刻戛然而止,细节的处理使得人物情绪酝酿得极好。主题音乐本身象征着宁静与和平,魔石的出现使得这一切被终止,音乐的停止同时也暗示着暴风骤雨即将来临。当希达和巴斯为了躲避军队追杀而被海盗救上母蛾号海盗船时,主题音乐以长笛独奏的形式第二次出现,其表现形式与第一次完全不同,自然表现效果也不相同,在这段背景音乐中没有人声对白,舒缓的音乐长达2802秒。

(二)主题音乐形式交叉带来的情绪对比

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来演绎主题音乐可以达到体现人物内心情感变化的效果,影片《天空之城》的音乐制作就将音乐的这一作用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寂静的夜空下,希达和巴斯站在海盗船的船顶上谈心,希达告诉巴斯她并不想去探究家族和天空之城的力量与财富,她只想和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主题音乐以钢琴独奏的形式舒缓响起,慢慢变成了交响乐队配器的旋律,主题音乐从原版演变成了变奏乐曲,交响乐队强大的气势似乎感染了希达,在巴斯的开导下,希达决心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牺牲自己,在音乐的渲染下,音乐和画面融为了一体。与独立的音乐相比传统的电影配乐一般不做单独的音乐设计,而美国版本的电影音乐就正好相反,其擅长用华丽或具有戏剧性的音乐来突出人物内心感受,主题音乐好莱坞式的构思使得整部影片带有一种新鲜感。在影片中有许多对人物内心变化进行细节描绘的场景,而人物这些内心的细微变化则需要通过音乐来表现,所以音乐的播放需要体现出一种细腻舒缓的感觉,从这段情节我们可以看出主题音乐被延伸加长至他们遭遇风暴眼。在影片的后半段背景音乐中,增加了一些现代电子音乐,影片的整体节奏感明显加强,主题音乐的丰富表现力为影片创造了许多新元素。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电脑制作使得音乐与故事情节之间的配合天衣无缝,久石让也在《天空之城》主题音乐的制作上做出了许多尝试。

(三)人声主题音乐的主题意义升华

当希达和巴斯到达达拉谱达中心部位时遭到了希达族人后裔穆斯卡的胁迫,希达为了阻止天空之城落入穆斯卡之手而说出禁止的咒语,达拉谱达崩溃了。此时久石让将唱诗班孩子的声音合成后转化成无伴奏的主题音乐,交响乐在主题音乐中成了伴奏,伴随着唱诗班孩子们庄严的声音,主题音乐像极了祷告时播放的弥撒。音乐的魅力使得穆斯卡这个令人厌恶的角色在此时看上去带有一丝悲剧色彩,至此,美国版的《天空之城》主题音乐制作就算完成了。

细心倾听就能发现在达拉谱达的这段主题音乐的创作中,创作者进行了一些后期制作处理,原本通过电脑就可以获得任何乐器的声音,但为了增加音乐的生动性,在现场录制是获取配乐的最好途径。西雅图是影片乐队录制选择的地点,西雅图交响乐团拥有在迪斯尼音乐的演奏经验,希望通过美国声音来增加主题音乐好莱坞式电子音乐的味道。主题音乐在录制完后还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添加,因而整首曲子的旋律听起来非常协调,电脑技术的运用使得主题音乐又被融入了许多新的声音,主题音乐的表现形式因此而更加丰富。当希达和巴斯到达达拉谱达中心部位时,这段时间的主题音乐最为厚重,整个制作过程运用了许多调整乐器和音域分配乐器,即使只是一个小小的片段也需要整个乐队的参与,除了电子音乐外还融入了一些非电子音乐,整段音乐气势也就体现出来了。

(四)主题音乐织体变奏的不同表现力

尽管影片《天空之城》的主题音乐变奏不多,但每段音乐变奏中都包含着不同的哲学情怀和深刻意义,所谓哲学情怀是指超越剧情、对剧情有渲染和张扬等艺术效果或者蕴涵了某种暗示性话语的作用,哲学情怀的融入增加了影片空间层次感。

当希达和巴斯从桥上掉入山洞在空中携手飞翔时,主题音乐变奏第一次出现,在交响乐队舒缓音乐的协奏下两人下落的镜头被放慢,与前面亡命的追逐相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同时也表现了两人摆脱危险的愉快心情。音乐的大幅度变奏使得乐曲几乎被重新编配,与之前的乐曲相比,变奏后的主题音乐变得有力更有气势,尽管后期处理使得背景音乐带有一点飘摇清新的色彩,但也遮不住器乐创作团体的宏伟气势。值得特别强调的是影片在主题音乐变奏第二次出现时的细节,也就是希达和巴斯一起掉入矿洞时的场景。此时希达的脑海中闪现了与父母一起生活的美好回忆,此时主题音乐的曲调呈现一种细腻柔和的感觉,与希达美好的回忆相互映衬。虽然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很普通,但仔细品味其旋律就能发现在旋律中蕴藏着主题音乐织体,这样就说明了旋律就是主题音乐的变奏。每段变奏的形成在曲式上都是相对独立的,主题音乐变奏在这里就具有特别的哲学情怀和艺术价值,它能独立完成对主题思想的渲染过程。饱满的配器使得音乐无法再加入任何声部,就算将音频中的声音放到最细微的场景中,旋律也会表现得很紊乱,由此可见音频与音乐配器的处理更为简单历练。音乐创作者巧妙的构思将主题音乐织体完美融入另一段音乐来实现音乐的变奏,极具创造性和突破性的主题音乐使得影片更具表现力。

三、结 语

动画电影《天空之城》是宫崎骏和久石让早期合作的影片,在该部影片的音乐创作中,久石让运用了多种乐器配合,主题曲《伴随着你》更是红遍全球,将影片中的悲凉与缥缈完美呈现在观众面前。音乐中使用了大量的弦乐,并结合了爱尔兰民谣音乐风格,将音乐效果进行了宏大处理,听众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广阔苍凉的感觉,并引发无边的遐想。尽管影片放映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但主题音乐优美的旋律与画面场景结合在一起的完美使得观众念念不忘。作为电影艺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电影音乐是无数音乐人一起努力的结果,电影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和超强的感染力使音乐的发展达到了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 潘广宇.电影《天空之城》主题音乐制作构思研究——一部动画片的好莱坞式电子主题音乐分析[J].电影文学,2008(12).

[2] 杨亦男,钱若莹,刘萍.《天空之城》的电子音乐赏析[J].文艺生活:智慧幽默版,2010(09).

天天乐电影范文2

久石让从2006年11月末开展他的亚洲巡回演奏会,很多人充满期待,当然,久石让没有叫人失望。此次来华演出,久石让带来了他的全新专辑《Asian X.T.C》,并将在中国爱乐乐团的合作下,为现场观众演绎大量曾在宫崎骏和北野武影片中出现的经典配乐。

久石让与宫崎骏

在动画方面,久石让是宫崎骏这个组合联手打造的成品是老少皆宜的。久石让表示是宫崎骏主动找他担任配乐,他认为宫崎骏是位在卡通方面有着非常好表达方式的艺术家,两人在观念上颇能沟通相契,他都是先看过电影毛片才着手量身订作配乐。

孩子们在其中展开无边的想象力,大人们则在其中寻找单纯但并不简陋的童趣。无论是魔幻传奇题材的《天空之城》、《风之谷》《幽灵公主》、《哈尔的移动城堡》中的大气逼人;还是平实生活题材的《岁月的童话》、《龙猫》、《魔女宅急便》、《梦幻街少女(侧耳倾听)》、《听见涛声》中的恬淡优雅;可爱俏皮的《红猪(飞天红猪侠)》、《平成狸合战》则介于前二者之间;还有反战题材的《再见萤火虫》中的娓娓哀伤。久石让用交响乐团、童声合唱、女声独唱、钢琴小品、合成器等形式,准确到位的将形形的故事情节延展到了画面之外。

可以说,久石让就是音乐界的宫崎骏,他懂得如何用旋律讲宫崎骏式的故事。在动画配乐界,久石让是数一数二的擅长“兴师动众”,正是久石让掀起了动画配乐界的“交响诗篇”风潮。不管是怎样的故事,这个和蔼的老爷子总能让人觉得自己是他面前长不大的孩子,童话是世界的主题,世界里充满童话。久石让的音乐在宫崎骏的电影里,或雄伟或抒情,或幽默,或忧郁或愉悦,总不乏那种人文关怀,令人对生命充满爱与希望。

久石让与北野武

久石让与日本著名导演北野武也是一对“绝配”。北野武以其独特的“暴力美学”扬名,而流淌在此暴力美学外观之下的配乐则使其更为血肉丰满。和在动画配乐中一样,各个频道的久石让都让人耳边一亮:《坏孩子的天空》中的叛逆青春,《菊次郎的夏天》中的“不要暴力”,《玩偶》中的凄美爱情,《花火》中黑色的笑与泪……

如果说在动画片中,久石让和宫崎骏扮演的其实是同一个角色,这个组合优在他们的“一体性”上,那么在电影范畴中,久石让和北野武绝对是泾渭分明的两个角色,各自处理着分内事务,这个组合则优在其“二分性”上,然而一旦将他们合二为一时,就会极为默契的为彼此增光添彩。北野武本就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中的高手,就算没有配乐――事实上他的一部分片子就是基本没有配乐,依旧可以将故事在其控制范围内顺利发展进行下去。所以可以把北野武的作品按是否需要配乐分为两种,而久石让就是用音乐精确妥帖诠释北野武的最佳人选。加了配乐时的北野武总会显得特别煽情,就像《玩偶》,画面本来就够催泪的了,那音乐再一响起,你就完全绷不住要泪奔了――有时真说不清到底是北野武把你招哭的,还是久石让把你招哭的。这道理在比如《菊次郎的夏天》里同样适用:当你已经渐渐忘了那个充满温情的夏天到底是怎么过完的,但只要你还记得片中那段如夏日清晨里的露珠般灵气的钢琴小品,就一定可以瞬间找回那种暖心的回味。那么,到底是北野武的电影成就了久石让的配乐,还是反过来?实际上,他们是一帮一,一对红。

久石让以钢琴示范,让我们知道男性或英雄味不一定是铜管乐的专利,反过来以柔和乐曲与细致琴音,立体化了角色柔情与浪漫一面。

天天乐电影范文3

关键词:《天使爱美丽》;电影配乐;手风琴;圆舞曲

让一皮埃尔・儒内导演的《天使爱美丽》(AmeliefromMontmartre)是一部兼具法国式经典风格与魅力的影视作品。影片在2001年上映以来,累计超过40个国家放映了该部影片。这部独具法国民族特色的影片,符合法国人的审美口味。影片将导演镜头下的画面与经典欧洲音乐元素相结合,使二者碰撞出激情的火花,这恰如法国人浪漫的个性表征。影片未注重太多的华丽语言,仅强调画面色彩丰富的视觉享受。鲜艳饱润的艺术色泽,配上奇幻狂想的缤纷色彩,片中呈现巴黎的每个画面,都是让人美得难以割舍。影片中的音乐融人流动的画面,在导演让一皮埃尔・儒内的镜头里成了一幅幅流动的巴黎景象。某种意义上,这归功于恩・泰亚逊创作的影片配乐,为影片着实增色不少,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影片暖色调的画面设计尤为突出,同时电影画面构图也充满着童趣,给大家带来轻松愉悦的观赏氛围。在享受如此美妙画面的同时,富有层次、欧洲式情调的音乐设计更值得回味。正如Total Film杂志在影片初映时有这样的影评描述:很难想象一部更动人、漂亮及惹人共鸣的电影――《天使爱美丽》不仅渗入你的肌肤,更爬进你的体内,包围心坎。

影片介绍

影片从一个童年在孤单与寂寞中度过的法国小姑娘艾美丽的成长历程说起,长大后的她在巴黎一家咖啡馆里做女服务生。1997年夏天,新闻报道戴安娜王妃遭遇车祸身亡的事件改变了爱美丽的人生。爱美丽听到此新闻报道后,迟疑中将手中的瓶盖掉到地上,瓶盖撞上浴室里一块墙砖,从而偶然地发现墙砖里的秘密。爱美丽从里面掏出一个装满了小男孩所钟爱的小和许多照片的铁盒。爱美丽决定寻找盒子的主人――半个世纪前这个公寓的租客。如果能寻找到盒子的主人,她就开始帮助所有的人。爱美丽开始寻找曾经的小男孩,她拜访并结识周围的邻居,几乎走访了巴黎城中所有的“白拓图”――盒子的主人,最终在玻璃人老头的帮助下将盒子归还真正的主人――白拓图。从此她开始了帮助人的天使生涯。首先是路遇的盲人,接着是玻璃老人,其次是遭到丈夫背叛的女房东,吝啬凶恶的果蔬摊主,善良木讷的伙计,对前女友念念不忘的咖啡店客人和总是无病的卖烟女,还有自己的父亲等。爱美丽在一系列助人为乐的行动中得到了小小的快乐与满足。终于,上天眷顾了这个善良的女孩:在爱美丽偶遇一位丢失收集快照相簿集的心仪青年尼诺后,怦然心动,爱美丽也迈出了勇敢的第一步,最终收获美丽的爱情。整个故事叙述得非常直白而且简单,通过音乐对影片的烘托也造就独特的法国电影魅力。

偶遇而濡染――电影配乐的魅力

这部影片可以说是反映女性生活的一部影片,可让人深刻感受到的是,配乐师对音乐主题的创作设计多以回旋曲式、变奏曲式为主。对此,笔者试图就该影片中出现的主要几首电影配乐进行分析,找出配乐师的创作意图。该电影的配乐师恩-泰亚逊在《天使爱美丽》影片中,不仅为电影注入新的音乐元素,此外,他还将自己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植入影片中,通过电影配乐恰如其分地诠释该片导演的创作意图。导演与配乐师向大家展示一个善良而且富有幻想、在法国巴黎生活的女孩故事。法国导演的特点在于他们将自己喜欢的内容用纪实的手法呈现给世界的影众,即他们喜欢什么就展示什么,同时故事情节非常符合法国人的审美口味。巴黎是多姿多彩而又恬静雅致的。对巴黎的画面描述,色调主要运用红绿两种,这种具有强烈对比的色彩可以烘托影片故事。可以认为,画面色彩在银幕四处流淌,再经音乐的荡涤交融,一个美丽女孩童话般的心事和整座城市隐晦的谜语,连同答案在巴黎上空飞扬。

影片的配乐师恩・泰亚逊喜欢运用简单质朴而又具有别样风情的配器手法,以手风琴为该音乐的主要灵魂,配以钢琴、吉他、钟琴及小提琴等乐器,组成具有相当层次感的配器风格。恩・泰亚逊还为影片特别创作了一首属于爱美丽的主题音乐,中文译为《爱美丽的华尔兹》(LaValse d’Amelie),选取具有典型欧洲色彩的乐器――手风琴来演绎故事。手风琴是从欧洲传人我国的一种西洋乐器,它能表现丰富的和声旋律,同时能够表达出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色彩,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于音乐审美的载体,有时也可以对影视人物形象或者情节起反衬的作用,用来烘托特定历史时期所要表现的剧本内容。在该片中爱美丽的主题曲有多种版本的主题变奏,充分体现欧洲人独特的审美情趣。恩・泰亚逊选择了三拍子经典风格的华尔兹来诠释女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华尔兹又名圆舞曲,原指一种两人相拥旋转的交际舞,电影中爱美丽就像跳着欢快的舞步,为周遭的人带来欢愉,满足他人的愿望。虽然女主人公从小一个人玩,长大后也不太善于与人沟通,但她有着天使般善良而且丰富的内心情感,三拍子的圆舞曲式音乐风格能够恰到好处表达爱美丽的内心感受。

首先,手风琴版本的爱美丽圆舞曲在影片中出现多达六次。第一次是在影片的开始部分,随着手风琴欢快而跳跃音符响起,把人们带入爱美丽制造的奇幻童话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爱美丽有很多奇特的想法,例如:爱美丽把可立饼想象成唱片,隔壁邻居是因为想用光一辈子的睡眠时间所以才昏迷不醒。因为爱美丽从小就希望得到父母的关爱,但父母没有给予小爱美丽足够的爱护。作曲家通过主题曲想向影众传达的信息是,巴黎这座城市充满着奇特而美妙的幻想,同时城市中生存的平常人又是如何展示自己的生活。接下来,在每次女主角扮演“天使”角色和描述女主角心情的时候都会出现这首圆舞曲。该版本的主题曲也从侧面恰如其分地描述了一个法国女孩爱幻想的浪漫性格特征。

其次,钢琴版本的爱美丽主题曲显得比较忧伤,音乐经过多次的主题变奏,又回到原主题的形式出现。主题是富有特点并且略带忧伤的,以下行音型为主。用这种结构创作的音乐作品能够加深听众对该版本音乐主题的记忆,但又不会觉得单调枯燥,同时使得音乐的发展有延续性。该版本出现在影片中多在爱美丽遇见尼诺以后,在床上翻看影集时就会响起此版本的主题曲。最后一次出现钢琴版本的主旋律是影片中爱美丽在家中想象自己和尼诺美好生活场景的时候,此刻音乐的作用是强调爱美丽复杂而又矛盾的内心感受,她喜欢尼诺,但又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这份情感。这里,音乐与画面形成同步的关系,较好地刻画了影片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再者,交响乐版本的主题变奏出现在影片中爱美丽无意中发现小盒子的时候和影片结尾。首先爱美丽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小铁盒,当她打开这个铁盒的时候音乐响起,是八音盒弹奏的音乐主题。接着她躺在床上,突然一个改变 她命运的想法涌人她的脑海,她决定找到盒子的主人。如果盒子的主人对铁盒有所感悟,她就决定从此开始天使之旅;如果盒子的主人无动于衷,那就放弃念头。此刻弦乐器的加人,使得整首乐曲音乐织体显得尤为丰满,刻画出爱美丽心潮澎湃的内心感受。乐曲出现的第二次是在爱美丽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爱人,此刻交响乐版本的主题音乐显得宏大又圆满。弦乐器从最初的小提琴拨弦到中提琴、大提琴的加入,后又有打击乐器的加入。通过演奏乐器种类的增加及音乐织体的变化,让观众感受到爱美丽和尼诺之间的爱产生的巨大力量。

影片中值得一提的还有另外一首乐曲――《另一首爱美丽的圆舞曲》,这首音乐的主人公是尼诺。当爱美丽在车站与尼诺的眼睛四目交汇的时候就注定了爱美丽对尼诺的一见钟情。这首圆舞曲描写的主要是爱美丽与尼诺相见,爱美丽翻看尼诺的快拍照影集时的场景。这首乐曲也和爱美丽主题曲一样,是一首典型三拍子华尔兹风格的舞曲,采用回旋曲式的写作风格,通过音乐主题的不断重复及四次增加各种乐器的主题变奏,让笔者感受到一个和爱美丽一样,有着善良内心的法国男孩。

《我从未认识的地方》则是以手风琴旋律为主的电影配乐,出现在电影的开头部分。通过音乐对影像衬托的作用加上旁白的叙述,影片向观众描述了一个看似没有联系的场景,即从蓝丽蝇每分钟震动翅膀的次数到爱美丽从母亲肚子里待上九个月出生以及后来描写爱美丽的父亲与母亲的性格特点、喜好。爱美丽的父亲不喜欢湿漉漉的泳裤,有一点自闭症,而爱美丽的母亲则非常敏感,而且还略微有点神经质。两个性格迥异的人走到了一起,通过音乐对旁白的描述,也为此后爱美丽幼年孤寂的童年埋下伏笔。这里,音乐与画面形成同位关系,影片利用音效的配合为电影后面的故事情节发展做好铺垫。

《磨坊》描写的是爱美丽帮助的第一人――白拓图看到儿时铁皮盒的情景。乐曲为典型的回旋曲式,乐曲以手风琴单长音旋律弹出主题部分,这几个单音形象地描绘着白拓图看到铁皮盒时流着眼泪,令人动情的场景。白拓图翻看着铁皮盒里的物件,顿时,儿时的回忆瞬间涌人他的脑海里。白拓图的童年并不是非常快乐的,在小的时候也曾被老师抓着耳朵教训过,所以手风琴旋律部分向人们传达了一丝丝幽怨的感觉。接着钢琴的部分则是描写白拓图来到酒吧向人们诉说他经历的场景。钢琴的旋律是在该首乐曲的主题音乐上进行变奏和加工,通过钢琴旋律的娓娓诉说,也让我们认识了白拓图。他将去看望几年都未曾说话的女儿和外孙,这也让他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整首乐曲像磨坊一样,细细研磨、慢慢品位,点滴之间诉说着一个巴黎城市中的普通百姓。

天天乐电影范文4

[关键词] 音乐;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运用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2013年结项项目“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项目编号:LX2012Y175)。

《放牛班的春天》的音乐创作是由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和作曲家布鲁诺・克莱斯经过九个月的合作制作而成的,于2004年在法国首映,以《放牛班的春天》为一个分水岭,法国合唱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也从这部法国电影开始,阳光情感电影开始在全球流行开来。影片讲述了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昂克回到法国故地参加母亲的葬礼时,看到了他的音乐启蒙老师克莱蒙・马修当年的日记,于是儿时的往事记忆开始浮现出来。马修有着极高的音乐造诣,但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只能在池塘畔底辅育院当一名助理教师,而学校的校长对于问题学生一直是采用残暴高压的手段来治理,马修试图通过自己创作的合唱歌曲来改变这种状况,而学校没有音乐课的现实使得马修的进展并不顺利,特别是调皮的皮埃尔・莫昂克制造的麻烦,然而马修以自己的耐心和爱心将皮埃尔的音乐天赋挖掘了出来。在学校的一次失火事故后,马修被解雇。影片中的音乐框架以五首合唱曲为主,马修为了孩子而创作的音乐,将孩子们重新带回了生活的正轨,这些是整个电影的情感寄托,更是电影音乐的核心。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更是音乐作曲出身,有着十年作曲经验的巴拉蒂将音乐因素和电影主题融合得恰到好处而又引人深思。

一、《放牛班的春天》中

电影画面和音乐的交错融合 在电影开始的部分,就有一段交响乐作为背景乐。皮埃尔在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极度悲哀,在强忍中指挥演奏了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艺术家的生涯》圆舞曲,随着音乐响起,影片的片名开始出现,而伴随着轻快的舞曲,直接突出了皮埃尔的悲伤之情,这是两个极端的对比。音乐情绪和皮埃尔情感的反差感直接在一种冲突感中表达出来,带给观众巨大的心灵震撼,同时更是昭示了电影的音乐主题性质。当马修老师为这些调皮的孩子们写出了第一首合唱曲《眺望你的路途》时,电影的主题音乐开始响起,而且十分真切,音乐中“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的热忱,荣耀之巷。童年的快乐,转瞬即逝被遗忘。一道绚丽金光,在小巷尽头闪亮”的合唱,以画面感来丰富合唱的内容,有马修老师作曲时的辛苦背影,有孩子们平时的玩乐场面。

音乐以一种充满温柔感的调式展开,伴奏上为管弦乐队,而在合唱部分上则是童声四声部合唱,在孩子们如同天籁般的声音中,辅以弦乐的拨奏和拉奏演奏形式,让合唱尽显和谐。在合唱的主题旋律处有独唱部分,更有双簧管作为伴奏乐器,二者的交错如同两条呼应同向的河流,在交融和分离中让人们不难想到马修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既是师生又是互相合作的关系。灵动的伴奏和充满浓浓感情的歌词,将马修带给孩子们的这种情感进行了定格,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中有了马修老师带来的欢乐,是值得一辈子怀念的。《眺望你的路途》这是合唱团的第一首合唱歌曲,而当它第二次响起,已是电影结束的时候了,画面上是马修老师带着佩皮诺离开的场景,汽车远去的画面配上这段音乐,带给观众的是震撼和回味,一种深情款款的感情从心而生,音乐和电影画面在此刻完美交错融合。

二、电影剧情的发展和音乐的契合统一

马修老师为孩子们创作的又一首合唱歌曲《海面上的清风》,是根据不同孩子的音色和音乐水平进行的,在此马修老师发现了佩皮诺在歌唱上的天分,“海面上的清风,托起轻盈的飞鹭,从白雪皑皑的大地飞来,冬日转瞬即逝的气息,远方,你的回声,飘离了西班牙的城堡,在回旋的风中转向,展开你的翅膀。海面上的清风,托起轻盈的飞鹭,停落在孤岛的石壁岩处,冬日转瞬即逝的气息,你的喘息终于远去了,融入海的深处。在灰色晨曦中,找寻通往彩虹的路,揭开春之序幕。海面宁静如出。”这首歌同样有独唱和伴唱,以竖琴、单簧管和圆号作为伴奏乐器,加上佩皮诺那种空灵纯净的歌声,观众听到这首歌有种在聆听教堂唱诗班歌曲的感觉,一种神圣、庄严之感油然而生,同时又感觉身处云端之上,这首合唱的清新之风让人听着感到一股轻灵心安之意。此时在电影剧情上正是孩子们开始远离调皮恶搞的生活,脸上又充满了儿童该有的笑容,此时响起的音乐是一种新生活开始的预兆之音,是孩子们向着希望走去的开始。

而《夏日的微熹》以欢快的旋律作为开始,D大调和4/4节拍的使用,让钢琴伴奏下的童声四部合唱方式更显欢乐气息,“夏日的微熹,驿动的梦,我的心被点燃,骤然飞舞飘离大地,泪花早无痕迹,风中的船帆,远方的海岸,这是夏天的时刻,唱颂自由的歌曲,乌云被抹去,夏日的初月,欢乐的震颤,一切在跳跃,融入恐惧抛在脑后,远离孩子们的围绕,无穷爱上全无踪影。我沉醉其中,一切在闪耀”,仅从歌词上就能听出这些原来的问题孩子们已经在马修老师的影响下发生了质的变化。钢琴音和顿音的运用,更是将这种欢上升到了一个新的程度,就连校长也是开心地在办公室玩起了纸飞机。这段音乐的出现,将孩子此时的无邪内心完美展示了出来,孩子们找到了自己作为人的尊严和方向。随着音乐的律动,影片剧情也在向前进展着,音乐带来的剧情暗示将二者统一在了一起,音乐与电影在此时体现出了这种完美的契合感。

三、电影中情感和音乐完美融合

在情感方面,音乐更是能够在升降的曲调中进行深刻表达。马修老师的合唱团吸引了公爵夫人和慈善社团的目光,决定来看看这个小孩子们的合唱团的演出。皮埃尔因为之前的无礼而被马修取消了领唱资格,当皮埃尔在合唱团演出时,只能站在外面,此时另一首合唱歌曲《夜晚》响起,“噢,夜晚,刚刚降临于大地。你那神奇隐秘的宁静的魔力,拥簇着的影子如此温柔甜蜜。如此温柔,是你歌颂希望的温柔寄语。如此宏伟,是你的神奇,将一切化为了美好回忆”,这段合唱没有伴奏,将安静和安详感贯彻至终,就连观众也不由自主地放慢了呼吸的频率。而就在这时,马修老师却突然暂停了演出,直接向皮埃尔伸手做出邀请,请他作为领唱,这一变故让小皮埃尔感受到了巨大的信任感和宽容度,皮埃尔在这时被深深感动,心理上得到了极大的安慰。当《夜晚》音乐的第二段旋律开始后,皮埃尔成为领唱,其他孩子伴唱,这时听着皮埃尔的歌声,仿佛夜间清风拂过般静谧,一种类似沉醉的感觉在人们心中生出。皮埃尔正是因为马修老师信任,才在内心拥有了强大的信念,为他以后的道路奠定了信念基础。在音乐中的这种情感正是那个时代的孩子最缺少的情感,皮埃尔最终进到了里昂音乐学院进行音乐深造,成为影片开始的那位世界级的指挥家和音乐家。在《夜晚》音乐结束的部分,孩子们的“呜”声带着一丝远在天边的宁静逐渐远逝,这时影片的画面十分唯美,孩子们的脸上满是自豪感,他们的内心情感在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看看台下的观众们,再看看马修老师,孩子们心里满是感激和被信任的感情。

影片中马修被迫离开学校的时候,孩子们唱响了这首歌:《风筝》。马修以为自己会孤独离去,但孩子们的出现让马修内心十分感动,特别是皮埃尔的声音最先出现,马修老师的脸上更是少了一些悲哀。随之出现的漫天的纸飞机,似乎应和着孩子们在窗口挥动的稚嫩的小手,“风中飞舞的风筝,请你别停下,飞往大海,飘向天空,一个孩子在望着你,率性的旅行,在那暴风雨中,你高扬着翅膀,别忘了飞回我身旁”,高亢无畏的歌声带着孩子们的纯洁之心,向马修老师告别,那一刻的画面,赢得了多少观众的泪水。不得不说,音乐的确是最能体现情感的表达形式,特别是电影中情感和音乐的融合,是一种心灵的震动。

四、《放牛班的春天》对音乐不遗余力的运用

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在电影中对音乐的运用可谓是费尽了心机,在整合了布鲁诺・克莱斯和自己的音乐天赋和才能下,更是将圣马克教堂儿童唱诗班的孩子们拉近了演员队伍。他们不希望《放牛班的春天》和其他音乐电影一样,孩子们唱一些圣诞歌之类的大众歌曲,需要一些原创的音乐来丰富电影的整个音乐框架。对于孩子们的演唱,第一次的演唱并不是很出色,也没有在电影原声带中找到,但是孩子们调侃马修的小曲却是有收录进去,而且这也是圣马克教堂儿童唱诗班精彩表演的开始,可见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的深刻用意。在以孩子为中心的电影主旋律中,除了皮埃尔、佩皮诺等几人有单独的演唱镜头外,其他的孩子镜头很少,所以在对马修老师的玩笑小曲中的孩子们,成为观众一一见到他们的惟一时刻。《放牛班的春天》的故事情节是根据1947年的一部电影改编的,号称是法国版的《春风化雨》,而影片的创作灵感更是来自一个关夜莺的笼子,这坚定了克里斯托夫・巴拉蒂以儿童和音乐为背景的影片制作。所以,观众在影片中看到的便是大量的原创音乐,一个个天使般的孩子,牵动人心弦的旋律下的镜头切换,躲在教室独自练习唱歌的皮埃尔,纵火的蒙丹……这一切都是电影对音乐不遗余力运用的效果,让观众深陷到影片的音乐的漩涡之中。

五、结 语

通过对《放牛班的春天》中音乐运用的分析,不难发现影片中音乐的存在,对影片剧情和情感的表达有着极大的诠释作用。《放牛班的春天》中贯穿始终的音乐,将温情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感受到的是电影与影片的和谐之美。影片中马修被孩子们所接受,彼此间敌意的化解,合唱团被认可,老麦的归来,这一切都表现在了孩子们的欢呼声和音乐节奏中,观众接收到的情感信号是那么强烈,他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

[参考文献]

[1] 王娅.论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音乐叙事[J].电影文学,2013(10).

[2] 王欣,张丽娜.浅析《放牛班的春天》的艺术特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02).

[3] 李继青.感动心灵的天籁――《放牛班的春天》赏析[J].吉林教育,2011(25).

天天乐电影范文5

自移动应用软件的游戏、阅读等内容丰富移动服务市场后,消费者得以通过不同载具享用移动游戏、移动音乐或移动阅读所带来的娱乐。那对消费者而言,外出时会最希望选择携带何种移动设备进行数字娱乐呢?调查显示,有39.3%比例的消费者以智能手机为外出使用娱乐产品首选,近来引为热潮的平板电脑,消费者偏好比例也有21.4%,在移动娱乐载具当中,使用掌上型游戏机做为移动娱乐的比例最低,只有5.9%。

就移动娱乐的时间分群来看,平均一天游玩移动娱乐“1小时以上未满2小时”的有超过四成比例,外出偏向的移动娱乐设备为智能手机,高达41.5%,而使用智能手机超过“2小时以上”的比例也有将近四成,为39.3%。以平板电脑为移动娱乐设备者当中,平均一天游玩移动娱乐“2小时以上”者为最多,有23.6%的比例,其次为“1小时以上未满2小时”,有21.1%的比例。相同以掌上型游戏机为移动娱乐设备者当中,亦是一天游玩“2小时以上”者为最多,比例为6.1%,其次为一天游玩“不到1小时”,有5.9的比例(表1)。

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用户

以平均一天使用3次以上者最多

因为易于携带的便利特性,加上移动市场的应用软件丰富化,使得移动娱乐设备的使用频率提高,从调查结果看来,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一天使用频率以“3次以上”为最多,比例分别为48.0%与23.5%,智能手机其次为平均一天“1次”与平均一天“2次”,比例分别为37.2%与36.9%。

进一步从移动娱乐设备的游玩频率来看,调查显示,平均一天游玩移动娱乐达“3次以上”者,有48.0%比例外出偏好使用智能手机为娱乐设备,偏好使用平板电脑比例也有23.5%,相比之下,偏好使用掌上型游戏机为娱乐设备的比例只有3.9%,显示平均一天游玩移动娱乐达“3次以上”的族群对外出使用娱乐产品设备明显较喜好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

单就以掌上型游戏机移动娱乐频率看来,使用频率最高者为平均一天“1次”,比例为6.9%,最低者为平均一天“3次以上”,比例只有3.9%,明显不同于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使用频率最高的平均一天“3次以上”的调查结果(表2)。

掌上型游戏机族群对影音类型偏好,明显异于智能手机族与平板电脑族

在电影观赏类偏向的调查结果上,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用户最偏向“动作/冒险电影”,比例分别为33.9%与38.4%,掌上型游戏机用户在此类型电影的偏向也有31.1%的比例,其次为“卡通动画电影”,比例分别为29.0%、32.6%,而掌上型游戏机用户在此一类型的偏向将近五成,有46.6%的比例。部分类型电影在移动娱乐设备族群之间的比例差距甚大,如掌上型游戏机族群对“武侠电影”、“情”受欢迎的比例均超过10%,分别为11.5%、10.1%,偏向比例均较其他移动娱乐设备族群来的高。

其次,观察戏剧类型电视节目/影片的调查结果,掌上型游戏机族群对“台湾偶像剧”的偏向比例达20.3%,智能手机族群则有二成比例喜爱观赏“日剧”类型节目或影片,偏向比例为20.0%。调查也发现,智能手机族群与平板电脑族群约有一成比例喜好观赏“本土连续剧”,偏向比例结果分别为10.7%、12.5%。

在一般节目类方面,“美食/旅游节目”,相对于掌上型游戏机族群,在智能手机族群和平板电脑族群的偏向比例较高,分别为19.0%、19.9%。掌上型游戏机族群则最喜爱“卡通动画节目”,比例结果超过20%,达23.6%。调查显示,除“美食/旅游节目”外,智能手机族群亦喜欢观赏“娱乐综艺节目”(15.9%)、“体运赛事/运动健身节目”(14.2%);平板电脑族群则偏向收看“财经股市节目”(15.1%)与“卡通动画节目”(14.7%)等节目。除此之外,掌上型游戏机族群对“节目”感兴趣的程度高于其他移动娱乐设备族群,偏向比例达12.8%,在“电玩节目”的比例结果也有一成,达10.1%,然而其他移动娱乐设备族群的偏向比例皆低于10%(表3)。

结论

本研究针对移动影音收看设备与外出使用移动设备族群,分析其移动娱乐设备使用频率与移动设备观赏影片偏向,本研究将移动设备区分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与掌上型游戏机,就外出使用一天平均使用时间而言,平板电脑与掌上型游戏机用户以平均一天使用2小时以上者最多,智能手机则是平均一天使用1小时以上未满2小时者最多,此外在平均一天使用移动娱乐的频率分析上,掌上型游戏机用户平均一天使用的次数明显低于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用户。值得一提的是,在三个移动娱乐载具的选择上,选择使用掌上型游戏机为移动载具的消费者明显低于选择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的消费者。

天天乐电影范文6

[关键词]《放牛班的春天》;音乐;画面;剧情;情感;运用

音乐在电影中的有效应用是一部电影成功的必要因素。和单纯的音乐不同,电影音乐具有全新的审美特性和审美功能。这种新型特征存在于音乐与画面、听觉与视觉相互作用的规律之中。在影片中,电影音乐能够对人物的感情进行有效的传递,引导人们去认识人物、感受人物内心的美,并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等。本文现就《放牛班的春天》中音乐的运用感受一下心之音的汇聚。

一、《放牛班的春天》及其音乐概述

2004年,克里斯托弗·巴哈提亚( Christophe Barratier)导演的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引起了重大的轰动。该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战后的法国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群被社会遗弃的孩子和他们的老师,事件是老师用音乐将这群孩子的心灵之窗和梦想开启了起来。该影片因其画面的唯美、故事情节的清新感人、音乐的感人至深对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尤其是法国儿童合唱团那天籁般的歌声更是征服了全世界的人们。[1]

电影声音由对白、音乐和自然音响三部分构成,在整部影片中,电影音乐一方面将一定的感彩赋予给了人物的特定动作,另一方面也使人物特定动作的强度得到有效的增加。从本质上来说,电影音乐诗意地延伸了银幕形象。现阶段,音乐已经成为很多影视大片中提升影视画面及情节效果的重要手段。[2]《放牛班的春天》中音乐的运用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那心之音的汇聚,深刻感染着一个个观看的人们。

二、心之音的汇聚

——《放牛班的春天》中音乐的运用(一)音乐与画面的完整统一

在得知了母亲逝世的噩耗后,音乐家莫杭治在异常悲伤的内心的摧残下没有气馁,而是选择了坚强地奉献音乐,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艺术家的生涯》圆舞曲在他的指挥下被淋漓尽致地演奏了出来,也开启了这部影片的故事。在这首轻快、流畅的3 /4 拍子的圆舞曲中,电影片名展现在观众面前。悠扬的音乐、悲痛的主人公,这两个截然相反的物象带给观众强烈的感受冲击,一方面将画面的含义极大地延伸开来,将冲突的情感昭示出来,给观众带去强烈的心灵震撼,另一方面也开启了影片的序幕,告知观众该影片的主题就是音乐。

《眺望你的路途》是马修老师为孩子们写的第一首合唱曲名称,随着这首影片的主题音乐的响起,观众的思绪也开始进入到影片的主题中去。“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的热忱,荣耀之巷童年的快乐,转瞬即逝被遗忘。一道绚丽金光,在小巷尽头闪亮。”[3]优美的歌词和旋律深深感染着观众并把观众带入到一个个场景中去。乐曲的主要调式是d小调,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柔、流畅的美的体验,2 /4 节拍,管弦乐队的演奏伴随着合唱的始终。全曲缓缓地流淌在弦乐轻盈的拨奏之中,在合唱部分,本曲所采用的主要形式为童声四声部,所演奏出来的声音如天籁般,同时和弦乐织体的拨奏和拉奏交相辉映,二者前后呼应,完美融合。在主题部分,本曲所采用的主要形式为复调对位,独唱中的双簧管配合着伴奏中的双簧管,伴奏中的双簧管衬托着独唱中的双簧管,一呼一应,给人以精彩的和谐之美感,将马修老师和孩子们之间的互动和合作的完美和谐深刻映衬了出来。在轻巧、简练的织体作用下,跳跃而灵动的弦乐拨奏更显突出。同时,影片主人公那浓浓的感情也在生动感人的歌词中得到了有效的抒发:或许,孩子们在转瞬间就会遗忘童年的快乐,但是,马修老师那关怀备至的呵护、那用心良苦为自己营造出来的美丽绚丽时光,将会永远闪亮在孩子们的生命中。此时,童年的快乐和信任已经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生活在“池塘之底”的晦暗中的孩子们,在马修老师所创作的旋律流畅的音乐中、在马修老师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中,终于走了出来,从此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充满了向往。影片的最后,当马修老师带着小佩皮诺在林荫小路上乘车轻盈离去的画面出现后,伴随着小车的渐行渐远,《眺望你的路途》再次响起,小路的尽头仿佛晶莹地闪现着小佩皮诺的希望之光。主题音乐和画面的完美结合给观众以无限深刻而美的感受。

(二)音乐与剧情发展的完美契合

马修老师针对不同孩子的不同音色、音准和音高对声部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将合唱队组建了起来,并且敏锐地发现了莫杭治的歌唱天分。在合唱队的运行中,马修老师将《海面上的清风》创作了出来:“海面上的清风,托起轻盈的飞鹭,停落在孤岛的石壁岩处,冬日转瞬即逝的气息,你的喘息终于远去了,融入海的深处。在灰色晨曦中,找寻通往彩虹的路,揭开春之序幕。海面宁静如初。”该曲的形式为独唱加伴奏,在竖琴流水般的分解和弦音型之下,音乐缓缓而安静地出现,温柔的主体旋律从单簧管和圆号中流出,让听众感受到清风拂面的温和气息。空灵、纯净的领唱和温暖、和谐的伴唱的完美融合给人以庄严肃穆而又变化无穷之感。《海面上的清风》具有清新怡然的风格,3/4节拍更是给人以轻松活泼的感受。孩子们脸上已经日渐不见了往日的阴霾,稚嫩的消融开始如花般缤纷出现。剧情的发展变化在恰如其分的音乐的衬托下得到了完美的渲染。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孩子们在音乐的陪伴下一天天快乐成长起来,之前把淘气、恶作剧作为生活的主要内容的孩子们已经不复存在,取代而出的是对世界的美好进行深刻的感受、美好的希望的孩子们。在这一场景之下,《夏日的微熹》应运而生:“夏日的微熹,驿动的梦,我的心被点燃,骤然飞舞飘离大地,泪花早无痕迹,风中的船帆,远方的海岸,这是夏天的时刻,唱颂自由的歌曲,乌云被抹去,夏日的初月,欢乐的震颤,一切在跳跃,融入恐惧抛在脑后,远离孩子们的围绕,无穷爱上全无踪影。我沉醉其中,一切在闪耀。”这首合唱曲在音符的跳跃间显得极为欢快,采用D大调,4/4节拍,童声四部,伴奏乐器为节奏为全十六伴奏音型的钢琴,演奏出跃动、轻盈的分解和弦。同时,三、五音所组成的音程及低沉的根音所表现出来的跳跃性给人以强烈的震撼。顿音是孩子们歌声的主旋律,将欢快、雀跃的主题淋漓尽致地彰显了出来。运动场上,五月的明媚阳光下,笑逐颜开的孩子们充满了欢乐。这种氛围,感染着老师们,也感染着校长,在办公室玩纸飞机的场景彰显出了校长的童心未泯,映衬着孩子们童心的无穷魅力。在孩子们将他们天真无邪的天性重新展现在观众面前之时,这一主题音乐随之出现。或许,有更多的激情涌动在这些问题少年的内心,他们在音乐中找到了做人的尊严,在美好的音乐的感染下对生活充满了无限憧憬和希望。孩子们的雀跃和音乐的律动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发展,恰当而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

三、音乐与情感的美妙交融

公爵夫人和慈善社团受到合唱团的感染前来倾听,这时莫杭治的领唱资格已经被自己的无礼断送,只能在演出的过程中失落地站在合唱队的编外。就在这种场景下,《夜晚》的主题部分缓缓响起:“噢,夜晚,刚刚降临于大地。你那神奇隐秘的宁静的魔力,拥簇着的影子如此温柔甜蜜。如此温柔,是你歌颂希望的温柔寄语。如此宏伟,是你的神奇,将一切化为了美好回忆。”这段音乐术语童声合唱,3/4节拍,是没有任何伴奏的,给人以流动而静谧的感觉。在没有伴奏的和声中,孩子们的声音更显得纯净而庄重,让听众肆无忌惮地尽情感受。天籁般的合唱引导听众进入优美的意境而无法自拔,正在这时,马修老师忽然意外地暂停了表演,他将自己的手伸向莫杭治,邀请他领唱。马修老师的这一举动将他宽容而智慧的性情完美展现了出来,同时也让莫杭治在这种平和、亲近的方式中领悟到了感恩和信任,极大慰藉了莫杭治年幼的心灵。随后,乐曲的第二段旋律出现:“噢,夜晚,仍然笼罩着大地。你那神奇隐秘的宁静的魔力,拥簇着的影子如此温柔甜蜜。难道他不比梦想更加美丽吗?难道你不比希望更值得希冀吗?”这一旋律再现了影片的主题。旋律结束后,感激和被信任的光芒出现在了莫杭治的眼中,深深弥补了那个灰暗的时代下被遗弃的孩子们所渴求的缺憾。或许,莫杭治的人生态度和轨迹就是在这种动容下得到了彻底的改变的,后来,他毅然决然地决定在音乐方面继续深造,因此来到了里昂音乐学院学习,通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学有所成,成为音乐界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享誉国内外。孩子们“呜”的哼鸣贯彻长虹,响彻乐曲的结尾,孩子们口腔的共鸣成为全曲完美的收尾,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唯美、纯真的《夜晚》将少年内心的感激和自豪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假如在这个世界上什么是可信的话,那么它就是艺术。”这句话是约翰·拉塞尔说出来的,作为美国一位著名的艺术史家和批评家,他是有着充分的话语权的。的确,音乐能够将人类最自然、最真实的情感流露出来,孩子们能够在音乐的熏陶下学会感激和信任,观众也能够在音乐的欣赏中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影片在音乐和情感的完美融合中得到了极大的延伸和扩展,爱与救赎的主题便在这音乐和情感的完美融合中被充分地彰显出来。

马修老师由于和校方意见不合只好选择离开学校,心情失落到极点的他渴望被人送别,在这种场景下,音乐《风筝》响起了:“风中飞舞的风筝,请你别停下,飞往大海,飘向天空,一个孩子在望着你,率性的旅行,在那暴风雨中,你高扬着翅膀,别忘了飞回我身旁。”该乐曲采用F大调,3/4节拍,童声四声部,复调结构。在分解和弦的跳动中,钢琴的音符完美地铺陈着。漫天飞舞着纸飞机,一个男孩的歌声轻盈飘飞在纸飞机的周围。情节的发展在乐曲的配合下更显自然和真情。莫杭治是马修老师最为出色的孩子,他是最想听到他的歌声的。然后,孩子们的合唱也出现了,高亢而无畏的歌声将孩子们感恩、纯洁、善良的心展现在了马修和观众的眼前。伤感的告别仪式竟然在这种乐曲的形式下显得充满温情,让观众在音乐和影片的融合中感受着这单纯的感动。

随着电影音乐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电影音乐已经逐渐成为电影的第二台词,在影片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电影艺术近百年的发展中,音乐始终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它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影片中,和影片进行着各种形式的契合。声画同步是很多电影先驱者在对最早的电影设备进行研制的过程中的着力点。电影和音乐分别是人的视觉神经和听觉神经感受的事物,要想让观众享受和体会到全方位的艺术,将音乐有效融入电影,使二者完美契合显得尤为重要,值得我们深入细致地分析并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国珍.回归朴素的感动——简谈对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感受[J].时代文学,2012(11).

[2] 吕鐄.电影人声的艺术表现力与美学特征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上一篇混凝土强度

下一篇报告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