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静脉瘘范例6篇

肺动静脉瘘

肺动静脉瘘范文1

[关键词] 肺动静脉瘘;咯血;肺动脉栓塞术;肺部血管性疾病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32-0114-02

本院呼吸科今年收诊2名不明原因的咯血患者,均在DSA下检查诊断为肺动静脉瘘。肺动静脉瘘(pulmon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PAVF)又称肺动静脉畸形、肺血管扩张、肺血管畸形等,是指肺动脉血液不经过肺泡直接流入肺静脉使血液循环异常,进而引起血氧不足、肺动脉高压等多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PAVF的发病率大约(2~3)/10万,多数病例都在30岁之前发病,但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及早有效识别肺动静脉瘘,对患者的治疗能起到积极作用,减少误诊。

1 临床资料

病例1 患者女,43岁,因咯血30 mL于2014年5月28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3 d晚无明显诱因出现咯血,量约50 mL,呈鲜红色,体温不高,轻度咳嗽,为少量黑褐色黏痰,入院1d前及当日各咯血1次,呈鲜红色,每次约100 mL,无发热,无胸痛,无呼吸困难,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于某医院行肺部CT检查未见异常,入我科时咯鲜血约30 mL。既往史:健康。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支气管扩张病史。查体无阳性体征。辅助检查:门诊喉镜咽喉部未见异常,肺部CT未见异常,血常规示白细胞10.23×109/L,血小板正常。出凝血时间正常。患者入院后第3天早咯鲜血约200 mL,当日行肺血管造影,右肺上叶可见出血,在DSA下行肺血管栓塞术,考虑为肺动静脉瘘,见图1。此后患者未再出现咯血,出院。

病例2 男性,35岁,因咯血2 d于2014年4月18日入院。患者于4月17日夜间出现咯血,量约50 mL,呈鲜红色,来我院给予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等治疗,4月18日上午咯血约50 mL,给予静点巴曲亭、垂体后叶等药物,中午咯血约10 mL,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胸痛,无呼吸困难,无恶心、呕吐,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既往史:5年前曾出现1次咯血,未予明确诊断,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查体: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湿音。余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10.34×109/L,中性粒78%,血小板正常,出凝血时间正常,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阴性,肺CT未见明显异常,肺血管造影未见异常。内科治疗咯血未控制,请介入科在DSA下检查诊断肺动静脉瘘,见图2。并给予右肺小动脉栓塞术,此后患者未再出现咯血,病情好转,于4月28日出院。

图2 病例2 DSA下肺动静脉瘘

2 讨论

肺动静脉瘘为一种罕见病,是肺血管扩大纡曲或形成海绵状血管瘤,肺动脉血液直接流入肺静脉而不经过肺泡,肺动脉与静脉直接相连形成短路。病理分两型:I型,囊状肺动静脉瘘;Ⅱ型,弥漫型肺小动静脉瘘。

2.1临床表现

肺动静脉瘘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与瘘的分流量大小和多少有一定关系,主要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症状不明显,常常被漏、误诊为结核、多发转移瘤等,病史有的时间很长,很多患者没有肺部症状,常因呕血、咯血、晕厥、脑栓塞等症状而发现肺动静脉瘘。如病史长,病情较重,紫绀、杵状指趾明显,常被误诊为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Faughnan ME等认为该病临床表现多样,不具特异性,很容易误诊[1]。本文中2例病患者无明显原因咯血,无阳性体征,缺乏明显特异性。

2.2影像学特点及诊断

X线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分叶状阴影,直径从1毫米到几厘米,多位于下叶,供血和引流血管能在平片和断层上确定,透视下可观察到阴影搏动。评价PAVF最敏感的方法是肺CT,特别是多层螺旋CT,与胸片相比,能明显提高细小病灶的检出率[2]。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从各个角度显示血管结构,准确性高,不需要插入导管,具有明显优势,但是需要较长时间屏气,否则影响检查效果,对大的肺动静脉瘘空间分辨率差,结合肺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提供诊断,对指导栓塞治疗的价值非常重要。肺灌注显像检查敏感性高,能确定部位和范围,并测定分流量,但是不能区分肺内和心内的分流,无法观察到具体的解剖细节,同时价格较高。肺动脉造影检查的时间及空间分辨率高,可以较直观地显示PAVF的囊瘤大小、相关血管的部位、数量、血流方向等信息,是诊断肺动静脉瘘的金标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能确定血管畸形并可定位,甚至可同期栓塞治疗,但是有创性的检查。

3 治疗方法

大部分PAVF会逐渐增大,很少自发萎陷,未治疗的PAVF死亡率高达50%,且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而治疗后可降至3%,因此一旦确诊PAVF应积极治疗,改善缺氧,防止并发症出现。治疗上包括手术切除及介入治疗[3]。手术切除畸形血管是根治性治疗,可根据病变大小分别行肺叶、肺段或局部切除,但是全肺切除要慎重,必须确定对侧肺完全正常。严重肺动静脉瘘是双侧肺移植的适应证,不能行单肺移植。为尽可能多保留肺组织及肺功能,应该争取做肺动静脉瘘瘤体切除,距肺门较近的肺动静脉瘘可以行输入动脉结扎术,但是远期效果有争议[4]。介入栓塞治疗为近代出现的一种非手术治疗的新途径,是指通过对血管进行栓塞等介入手段技术,多用于肿瘤栓塞治疗、大出血止血及颅内动脉瘤栓塞的治疗。肺动静脉瘘的直径>3 mm、3 cm的肺动静脉瘘可采用栓塞治疗,由于血管栓塞术诸多的优点,目前已越来越多被应用于临床[8,9]。

本文两例PAVF均以咯血为首发症状,查体及辅助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均通过肺血管造影及介入检查时确诊,因病灶较局限,遂进行了介入栓塞术治疗[10,11],术后咯血症状均消失,疗效较好。PAVF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并可发生咯血、脑栓塞、血胸等危险情况,随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临床医师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尤其对既往没有基础疾病的较年轻的患者,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大咯血或反复咯血,纤支镜检查无异常的,应考虑到本病。一旦PAVF确诊应积极治疗,手术治疗或介入栓塞是阻止病情进展和减少死亡的有效方法[12]。

[参考文献]

[1] 吴汝江,齐丽军. 肺动静脉瘘介入栓塞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J]. 河北医药,2013,35(13):2027-2028.

[2] 张功霖,姜永能,赵卫,等. 不同介入方法治疗肺动静脉瘘三例分析[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5):439-440.

[3] Ole Kayser. Transcatheter amplatzer vascular plug-embolization of a giant postnephrectomy arteriovenous fistula combined with an aneurysm of the renal pedicle by through-and-through, arteriovenous access[J]. German Medical Science,2013,11:1.

[4] Nobuyuki, Kawai Morio,Sato Hiroki,et al. Bronchial artery aneurysm and pulmon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J]. Journal of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2013,24(1):47-48.

[5] 孙刚庆,张小惠,杨旭. 咯血的支气管动脉栓塞疗效分析[J].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8,17(4):159-160.

[6] 何阳,曹军,刘洪强.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疗效观察[J]. 山东医药,2014,16:35-37.

[7] Jeffrey E Hull,Wendy L,Bishop. Mapping of the snuffbox and cubital vessels for percutaneous arterial venous fistula (pAVF) in dialysis patients[J]. The Journal of Vascular Access,2013,14(3):245-251.

[8] 王良东. 64排螺旋CT肺血管成像诊断肺动静脉瘘价值[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7):688-689.

[9] Opanasenko MS,Klymenko VI, Demus RS,et,al. Pulmon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s[J]. Klin Khir,2013,10(11):41-46.

[10] 刘明,姜格宁,丁嘉安. 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2,19(2):205-207.

[11] 李运德. 介入栓塞术在肺动静脉瘘中的治疗价值[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2):23-24.

肺动静脉瘘范文2

1临床资料

本组6例,男、女各3例,年龄14~48岁。1例无自觉症状,5例有心悸、气短及呼吸道症状。心脏杂音位于胸骨左缘2~4肋间,Ⅱ~Ⅳ级,3例为连续性杂音,3例为收缩期杂音,其中1例心尖部还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均无明显脉压差增大及周围血管征。

ECG:3例为左室大,1例为双室大,1例为正常心电图,1例有室性早搏。

超声心动图:1例术前检查显示为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冠状动脉起源异常。2例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2例诊断为室间隔缺损。1例诊断为心包囊肿。

X线检查:例1示肺血多、主动脉节大,术前误诊为动脉导管未闭;例2及例3示肺动脉段突出,左四弓向左下延伸,误诊为室间隔缺损;例4示右室前壁有囊性肿物误诊为心包囊肿;例5肺血多、肺动脉段突出,左4弓膨隆,结合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瘘;例6结合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及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导管检查:例1肺动脉水平由左向右分流,误诊为动脉导管未闭,手术证实为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例2心室水平由右向左分流,考虑为室间隔缺损,手术证实为右冠状动脉—右室瘘;例3心室水平由左向右分流,术中所见为左冠状动脉—左房瘘;例5右室及主动脉水平由左向右分流,经升主动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右冠状动脉—右室壁夹层瘤瘘。

手术方法:例1及例3行单纯冠状动脉瘘管结扎术;例2行瘘管下方褥式缝合术;例4及例5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瘘心内修补术;例6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修补及冠状动脉搭桥术。除例6在术后第2天发生心室颤动、抢救无效死亡,其他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心脏杂音消失,无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均痊愈出院,随访10~21年均从事正常工作及生活。

2讨论

冠状动静脉瘘是一种临床少见的心脏畸形,其临床表现与其它心脏病畸形极易混淆,除非术前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术前很难明确诊断,本组只有1例术前明确诊断。

多数患者心前区可闻及Ⅱ~Ⅳ级连续性杂音,其特点是杂音并不局限于2~3肋间,不向左锁骨下传导。杂音最响部位与动脉瘘进入心腔的部位有关。右心室瘘的杂音以胸骨左缘稍低位影响,右心房瘘以胸骨右缘2肋间最响,肺动脉瘘或左心房瘘,以胸骨左缘2肋间最响,右心室瘘以舒张期成分较响,右心房瘘的杂音常在收缩期加重。

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见病变之冠状动脉扩张及局部动脉瘤形成,有时可见瘘孔的位置,因此术前对可疑病例应进行详细的超声检查。

冠状动脉瘘分流部位血氧含量增加,在临床上常考虑为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及主动脉窦瘤破裂等,因此当其他临床资料不典型时应考虑有冠状动脉瘘的可能。逆行性升主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造影,可显示冠状动脉瘘的起始、终止部位及走行范围等。本组中例5均在行此检查后确诊。

凡诊诊断明确者均应手术治疗。冠状动脉瘘合并其他心脏畸形者,可同时或分期手术[2]。冠状动脉瘘结扎术[3,4];游离瘘近端、远端的冠状动脉分支,予以结扎,切断或行缝合结扎,结扎前需作阻断试验5~10min,若无心肌颜色及心电图改变,手术方可进行。例1采用此法。

冠状动脉下切线缝合法[5]:用于瘘进入心室冠状动脉的处理。在瘘孔处冠状动脉下缘作数个经心肌贯穿瘘孔的褥式缝合,带小垫片缝合牢固、且不宜撕裂心肌,例2采用此法

经心腔内缝合法[6,7]:体外循环下,切开瘘所连接的心腔,寻找瘘孔,用带小垫片的褥式缝合关闭瘘孔,注意不要遗漏多发瘘孔。本组例5左冠状动脉—右室瘘及例6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采用此法。

对合并巨大动脉瘤者可直接切开瘘壁直视修补瘘孔。本组例4为巨大右室前壁夹层瘤与右冠状动脉相通。切开瘤壁修补瘘孔、切除多余瘤壁,缝合瘤壁,消灭残腔。术后效果良好。查阅文献未见此类型及手术的报道。

冠状动脉搭桥术[4,8]:若动脉瘘难以缝合闭锁,可于瘘的近、远端结扎缝合,用大隐静脉作主动脉—瘘远端冠状动脉搭桥术。例6即用此法。

先天性冠状动静脉瘘在临床上少见,并易于其他临床病变混淆,因此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外科处理以矫正畸形,保证心肌正常灌注为原则,对不同型的冠状动静脉瘘作出相应的处理。

参考文献

1,MeyerJ,ReulgI,MullinsCE,etal.Congenitalfistulaeofthecoronaryarteries:clinicalconsiderationsandsurgicalmangementin23patients.JThoracCardiovascSurg,1975,16(1):506-510

2,SchumacherG,RoithmaierA,LorenzHP,etal.Congenitalcoronaryarteryfistulaininfancyandchildhood:diagnosticandtherapeuticaspests.ThoraccardiovascSurg,1997,45(6):287-294

3,顾恺时.胸心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863~866

4,杉本贵树,小川恭一,麻田达郎,ほ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外科治疗.日本胸部外科杂志,1993,41(9):1528~1534

5,DentonA,Cooley.Coronaryarteryanomaly.Techniquesincardiacsurtgery.secondeditiion,W.B.SaunderscompanyPhiladelpia,LondonTorontoMexicoCity,1984,265

6,广田润,秋山也,高尺有史,ほか.术中fistula遮断试验が有用てあつた巨大左冠状动脉回旋枝右室瘘に对手术.日本胸部外科学会杂志,1997,45(10):1782~1786

肺动静脉瘘范文3

关键词:肺切除;支气管胸膜瘘;诊治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ronchopleural fistula after pneumonectomy.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0 patients with bronchopleural fistula after pneumonectomy were retrospective analyzed.The closed drainage of thoracic cavity,pleural lavage,bronchoscopy biological glue sealing,fistula mending plus tissue embedding,pleural remaining-pulmonary resection,thoracoplasty were adopted to treat.Results 20 cases of fistula diameter less than 3mm, early 13 cases directly two times operation,9 cases were cured,4 cases of fistula happened again,take thoracoplasty treated late.7 cases were cured by biological glue sealing treatment in fibrobronchoscopy.10 cases of fistula diameter greater than 3mm,2 cases of long-term drainage invalid biological glue sealing treatment, 6 cases were cured,4 cases died of other serious infections and respiratory failure and other reasons.Conclusion The focus of bronchopleural fistula was prevention,and the key of treatment was close fistula,wipe out the pus cavity.

Key words:Pneumonectomy;Bronchopleural fistula;Analysi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支气管胸膜瘘(BPF)是指在肺组织肺泡、各等级支气管与胸膜腔之间形成的瘘管,且三者呈相互交通状态,是常见于肺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1]。近些年随着手术技术和医疗器械的迅速进步,肺切除术后的BPF发生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2],但临床诊断和治疗BPF较为困难,如未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极易死亡。因此本研究拟对肺切除术后BPF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予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30例武胜县人民医院外科2013年2月~2015年6月住院行肺切除术治疗后出现支气管胸膜瘘的患者,经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均已确诊。其中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47.2±8.1)岁,20例肺结核,7例肺脓肿,3例肺肿瘤;12例患者行全肺切除术治疗,18例患者行肺叶切除术治疗;25例患者行肺切除术后14d内发生支气管胸膜瘘,5例患者行肺切除术后14d以后发生支气管胸膜瘘。

1.2手术治疗步骤 待确诊支气管胸膜瘘后,首先采取胸腔闭式引流予以处理,如有必要可实施胸腔内冲洗处理,同时静脉注射抗生素药物和营养药物治疗,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有效控制肺部感染情况,并尽量改善患者机体存在的营养不良状态。选择全麻作为手术麻醉方式,患者仰卧位,在胸骨正中位作一手术切口,纵行锯开胸骨,使用丝线牵引纵隔胸膜组织,将上腔静脉和升主动脉仔细予以分离,充分游离患侧肺动脉干,然后予以结扎、切断,最后将主支气管充分予以暴露。左侧支气管胸膜瘘残端解剖特点为相对较长,待闭合和切除支气管组织后,需使用碘伏溶液消毒后予以加强缝合;右侧支气管胸膜瘘残端解剖特点为短而粗,且张力较高,应采取右半隆凸切除术予以处理。术后需在纵隔及胸腔等部位放置数根引流管,并注意加强呼吸道方面的管理措施,确保患侧引流状态始终保持通畅,待引流液彻底清澈后,才能将胸腔引流管拔除[3,4]。

2 结果

20例瘘口直径小于3mm者,早期13例直接二次手术,9例获得治愈,4例再次出现瘘口,后采取胸廓成形术治疗;后期7例在纤支镜下采用生物胶封堵处理均治愈。10例瘘口直径大于3mm者,2例生物胶封堵治疗无效后长期引流,治愈6例,其余4例因严重感染和呼吸衰竭等原因而死亡。

3 讨论

虽然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病率相对其他疾病较低,但大部分在难治性肺结核病外科治疗后发生,相对于肺脓肿、肺癌等术后支气管胸膜瘘更难以治疗。由于原发病类型、合并症严重程度和身体素质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故外科治疗方法也应采取相应措施,最终可取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术前化放疗、低蛋白血症、脏器组织水肿、支气管血供较差、肿瘤组织残留、胸腔严重感染反应、机械辅呼吸、高呼吸气道压力和残端分泌物大量积蓄等因素均为导致肺切除术后BPF发生的因素[5]。BPF多在肺切除术后7~14d内发生,临床症状主要为体温升高、咯血、咳脓痰和刺激性干咳等,可同时伴随有程度不同的感染中毒及呼吸衰竭等表现,多数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可发现患侧有液气胸存在,注入亚甲蓝溶液后咳出蓝色痰液即为确诊依据,纤支镜检查发现有瘘口也可协助医务人员予以诊断[6]。

本研究组中18例BPF患者治愈14例,死亡4例,其治疗要点为[7,8]:①手术治疗前需加强患者的营养水平,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和低蛋白血症等异常情况;②避免在脓胸急性期行手术治疗,降低全身感染反应的严重程度;③手术治疗过程中需适当牵拉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如有必要还应将肺动脉干予以切断处理;④采用残端闭合器时闭合和切除支气管组织时,应注意均匀用力,不宜过分牵拉;⑤在闭合和切除支气管残端组织后应予以加强缝合处理;⑥手术治疗期间需闭合处理壁层胸膜组织,覆盖创面后可避免胸液渗入纵隔内,从而有效降低纵隔感染发生率而避免术后气管残端组织的发生;⑦手术治疗过程中应避免过度牵拉和压迫心脏和大血管组织。手术结束后还需注意以下几点[9,10]:①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术后48h需使用碘伏溶液和敏感抗生素进行冲洗处理;②当胸腔引流液逐渐变少,且影像学检查示胸内空腔体积

参考文献:

[1]段亮,陈晓峰,朱余明,等.再次开胸瘘修补术治疗肺切除术后早期支气管胸膜瘘[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2,28(2):362-364.

[2]葛棣,卢春来,冯自豪.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治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l,34(3):225-227.

[3]杜成刚.开胸手术治疗支气管胸膜瘘9例分析[J].四川医学,2013,34(3):414-415.

[4]徐宝宁,田大力.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防治体会[J].山东医药,2013,53(28):91-92.

[5]苏光,齐建国.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8,6(4):23-24.

[6]俞峥,游庆军,李晓林,等.肺叶切除术后12例支气管胸膜瘘临床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4,22(9):2089-2090.

[7]张志民,辛国华,侯继申,等.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外科治疗[J].江苏医药,2012,38(6):725-726.

[8]谢东,姜格宁,费苛,等.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治疗进展[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3,29(8):502-504.

肺动静脉瘘范文4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吻合方式;缝合方式

慢性肾衰竭长期行血液透析患者需建立起良好的血液循环通路,自2006年美国K-DOQI指南建议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长期血液透析首选血管通路以来,我科先后采用端端吻合、端侧吻合、改良型端侧吻合行头静脉+桡动脉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取得良好效果,现对不同吻合方式和缝合方式应用的优缺点比较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来自2007~2013年我院收治的需接受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长期透析患者84例,男58例,女26例,年龄18~83岁,平均59.6岁,手术部位为前臂腕横纹上方2~4 cm,头静脉桡动脉之间,其中左手65例,右手19例,原发疾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64例,糖尿病肾病12例,多囊肾6例,高血压肾病2例。

1.2方法 术前判断患者基本情况,合并高钾血症、急性左心衰、肺水肿、严重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先建立临时用血液透析通路,行充分血液透析治疗,加强超滤,营养支持,待患者一般情况改善后择期手术,手术当天血压120~160/80~100 mmHg,术前行前臂头静脉、桡动脉体格检查,判断动脉搏动是否有力,判断ALLEN试验阴性,判断头静脉是否充盈,血管弹性是否良好,有无血管硬化,是否存在较大分支,分支是否可能导致血管牵拉,是否会导致血液分流,判断静脉近心端是否通畅,询问静脉既往是否有穿刺史,尤其是静脉留置导管留置史。端-端吻合:吻合21例,成功15例。经典端-侧吻合:吻合18例,成功16例。改良型端-侧吻合:吻合45例,成功43例。

1.3观察指标 ①血管吻合时间:从准备吻合开始,到吻合完毕到开放血管夹为止。②血管一次性吻合成功率:开放血管夹,回复血流通畅后,一次性吻合成功率,并观察吻合口漏血和补针情况。③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观察血管吻合一次性成功的患者,内瘘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④动静脉内瘘通常情况:观察血管充盈度,杂音、震颤,内瘘透析使用情况。⑤内瘘阻塞取栓的方法。3结果

血管吻合时间为12~20 min,血管一次性吻合成功74例,成功率88.1%,约有31例出现吻合口漏血,予局部纱布压迫,漏血较多的予以补针,一般补一到两针。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为97.2%(血管吻合一次性成功74例,有2例患者手术当时杂音清晰,术后回病房无杂音,予重新手术取栓,有1 例取栓失败),术后均无感染、出血、窃血综合征、血管瘤、手背静脉怒张等并发症。动静脉内瘘通畅情况:术后吻合口部震颤感强,听诊杂音响亮,静脉充盈良好,术后内瘘启用时间30~45 d,有 2例内瘘在60 d后启用,血液透析流量在200~250 mL/min,有1例患者内瘘流量开始仅达到180 mL/min,术后1~2年有3例内瘘阻塞,早期予局部尿激酶溶栓,后期予重新手术取栓,取栓失败者予重新造瘘。总体血液透析效果满意。

4讨论

4.1术前准备 判断患者基本情况,合并高钾血症、急性左心衰、肺水肿、严重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先建立临时用血液透析通路,行充分血液透析治疗,加强超滤,营养支持,待患者一般情况改善后择期手术,手术当天血压120~160/80~100 mmHg,术前行前臂头静脉、桡动脉体格检查,判断动脉搏动是否有力,判断ALLEN试验阴性,判断头静脉是否充盈,血管弹性是否良好,有无血管硬化,是否存在较大分支,分支是否可能导致血管牵拉,是否会导致血液分流,判断静脉近心端是否通畅,询问静脉既往是否有穿刺史,尤其是静脉留置导管留置史。

4.2吻合方式选择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吻合方式是腕部桡动脉与头静脉的吻合,一般采用端端吻合与端侧吻合,由于窃血综合症发生率相对高,侧侧吻合已少用,对于血管条件好的患者,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手术成功达到良好的透析效果,但对于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如自身血管硬化,糖尿病血管病变,网状静脉血管,对于上述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尤其是头静脉直径

4.3缝合方式的选择 目前动静脉内瘘的缝合方式主要是单纯简单缝合、连续缝合,单纯简单缝合有利于吻合口的扩张,针距边距要均匀,否则易于漏血,尤其是是底层漏血不易补针;而连续缝合相对不易漏血,对吻合口大小要求较大,若吻合口小,较易出现吻合口狭窄,影响内瘘血流量;故底层采用连续缝合+上层采用单纯缝合既可以较少底层漏血补针风险,又可以减少单一连续缝合导致的吻合口狭窄。

4.4血管吻合技术的要求 ①血管吻合口径要基本一致,如吻合口径相差过大,需将口径小的血管剪成斜面;或者行改良型端-侧吻合,调整吻合口径至完全吻合,若静脉血管直径

4.5术后保养 术后敷料包扎忌过紧,内瘘侧衣服袖口不能太紧,禁止长时间捆扎止血带和血压表袖带,禁止内瘘侧卧位,压迫内瘘侧上肢,坐位或立位禁止抬高内瘘侧肢体至头顶以上;术后3 d可行握拳锻炼,以空抓为主,术后两周可予抓握橡皮圈或捆扎止血带锻炼,1~2 min/次,促进内瘘发育;透析后防止低血压导致内漏阻塞,防止穿刺部位感染,严防局部穿刺引起继发性血管瘤。

综上所述,影响动静脉内瘘血管吻合成功率及手术成功率的因素很多,笔者认为选用改良型端-侧吻合+(底层连续缝合+上层简单缝合)可有效降低血管吻合难度,较少术中内瘘漏血,增加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成杰,石现军,武黎平,等.两种不同动静脉内瘘术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3,24(1):66-67.

[2]温玉,敬春兰.动静脉内瘘吻合术术式比较及临床分析[J].西部医学,2011,23(1):98-100.

[3]Unal A.Tasdemir K;Oymak S.The long-term effects of arteriovenous fistula cre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J].Hemodial Int,2010,14:398-402.

[4]张凡,王涛,郭东阳,等.16年1 820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回顾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3):461-464.

肺动静脉瘘范文5

患者,女,30 岁;患者因“突发呼吸困难伴右侧胸痛3 小时,晕厥一次”入院。既往身体健康,否认有肝炎、结核、心脏病病史。体检:T:36 ℃ ,P:138 次/分,R:26 次/分,BP:80/50 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急性痛苦貌,神志清楚,检查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头颅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口唇无紫绀;颈软,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未及肿大;双侧胸廓对称无畸形,胸骨无压痛,右肺呼吸音消失,左肺呼吸音清,双肺未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及凹陷,未触及震颤及心包摩擦感,心率138 bpm,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明显杂音;腹平软,右肋缘下有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双肾区无叩击痛;脊柱无侧弯,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心电图示:窦速,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QRS(I,III)改变。血气分析:

PH 7.398,BE(ecf)-6.4 mmol/L,pCO2:30.6 mmHg,p O2:84.1 mmHg,O2sat 96.4%,HCO3act:18.5 mmol/L;血分析:WBC17.5 G/L,NE% 73.9%,RBC 2.91 T/L,HGB 83 g/L,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检查正常范围;凝血功能:PT8.9 秒,APTT20.7 秒,PTR 0.85 秒,Fbg4.69 g/L,INR0.82,D二聚体0.15 ug/ml。心肌酶谱正常范围。心脏彩超示:左室舒张功能减退,三尖瓣少许反流,右侧胸腔积液(中量)。立即给予右侧胸腔闭式引流,引流血性液体约2000 ml,引流后行肺部CTA检查示:右肺上叶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右侧胸腔大量积液(畸形血管破裂、积血?)。诊断为:①肺动静脉瘘并自发性血胸;②失血性休克。迅速给予输血,扩容,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并积极术前准备,急诊行剖胸探查术,选择.右胸后外侧切口,经第6 肋间进胸,探查胸腔见大量积血并凝血块,清除积血及凝血块约3000 ml,胸腔无粘连,叶间裂发育不全,右肺上叶见一压力高、流速快的出血点,宽约0.8 cm,钳夹出血点处,肺组织出血点处深部肺内异常血管团与右肺中叶相连,右肺上叶背侧一粗大静脉血管与左心房相连,游离右肺上叶动脉、前后静脉,给予双重结扎并离断,游离中叶动静脉,结扎并离断,游离上中叶支气管,切除右肺上中叶,术毕。术后给予预防感染,止血对症治疗,患者痊愈出院。

下图为术前CTA图片资料。

肺动静脉瘘范文6

食管癌在我国是常见病,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吻合口瘘,病死率较高,而术后误拔胃管及营养管将增加吻合口瘘发生率。国外近年报道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6%~6.4%[1]。早期发现,有效治疗及精心护理,对吻合口瘘的治愈及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52岁,40 kg,进食梗阻2个月余,胃镜示中段食道癌,于2009年7月14日入院,经充分的术前准备,于7月17日在气管内全麻下行中段食道癌根治术。术后24 h后给予肠内营养,雾化吸入每日2次,术后第4日X线胸片示肺扩张给予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第4日晚上患者自行拔除胃管及鼻肠营养管,次日在X线透视下即给予重置胃管。术后第8日患者出现高热、咳嗽、胸闷,心率90次/min,食管吞泛影葡胺,CT示纵隔有碘水,右上肺局限性液气胸,证实吻合口瘘。急诊行右胸腔闭式引流术,并在X线透视下重置复尔凯营养管。经胃肠减压,胸腔闭式引流,肠内高营养液输入及有效抗生素治疗后,术后16日高热控制,听诊双肺呼吸音清,CT示胸腔积液积气消失,胸腔引流管无液体及气体引出,即拔除胸引管。术后20日,停用胃肠减压管,停用静脉抗生素,经口进流质3天后患者无不适,无发热,胸闷,吞泛影葡胺CT证实吻合口瘘已愈,即拔除营养管。术后35天患者康复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吻合口瘘发病急,病情重,患者及家属常有紧张、 焦虑、恐惧等,针对这些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做好解释、安慰工作。讲明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是正常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是可以治愈的。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战胜疾病的关键,通过与患者沟通,细微服务,患者及家属能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

2.2 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监测

吻合口瘘初期常伴有高热,心率不同程度增快,并有不同程度咳嗽、胸闷、憋气、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降低,吸氧后无改善,当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生。

2.3 口腔护理

因患者高热、长期禁食水、体质弱,抵抗力下降,细菌易在口腔内生长繁殖引起口腔感染,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湿润口腔,必要时用碳酸氢钠溶液漱口预防口腔感染。

2.4 纠正营养失调

(1)根据患者体重及消耗情况,应从静脉补充足量葡萄糖、生理盐水、脂肪乳、维生素以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必要时输入血浆或红细胞。(2)肠内营养:交代患者及家属严防再次误拔营养管,并妥善固定。应用中注意营养液流入的速度、量及温度,应选择低脂肪、低糖、富含各种维生素的无渣流质,如牛奶、豆浆、米汤、菜汤、鱼汤、鲜果汁用注射器交替缓慢灌注;或能全力、能全素肠道配方营养液缓慢滴入,所需剂量按125.5 kJ/(kg·d)。每次滴注前后均要用温开水30~50 ml冲洗营养管防止堵塞,滴注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腹胀、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配制容器应煮沸以免引起感染。

2.5 胸腔引流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引流管,观察引流的量、色、性质,防止扭曲、牵拉、滑脱,定时挤压,根据病情给予有效半卧位。拔管后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漏气、皮下气肿,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2.6 胃肠减压管护理

(1)重新置胃管时不能盲目插入应在X线透视下置入,胃管置于吻合口稍下方,利于吸出消化液,吻合口渗出液,减轻吻合口局部水中,避免或减轻胸内感染;(2)妥善固定胃管,防止再次脱出;(3)严密观察引流量、性状、气味并准确记录;(4)经常挤压胃管,勿使管腔堵塞。

2.7 呼吸道护理

(1)密切观察呼吸的形态、频率和节律,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清晰,鼓励患者深呼吸,翻身,拍背,有效咳痰;(2)吹气球:吻合口瘘发生后仍应每日练习吹气球,利于肺扩张,改善心肺功能,利于胸腔脓液及气体排除,利于排痰,利于消灭残腔,树立患者信心;(3)雾化吸入每日2次,利于痰液咳出,预防及治疗肺部感染。

2.8 基础护理

病室保持安静空气流通,床单位整洁,给予患者擦浴,勤换内衣,勤翻身,早期下床活动,患者无褥疮的发生。

3 讨论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是最严重的并发症,病程长,病死率高。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关键在于预防,在于早期发现吻合口瘘而采取有效的措施[2]。由于患者术后过早拔除胃管及营养管,将增加吻和口瘘的可能性,而术后没有足够的肠内营养支持,吻合口生长必将受到影响。通过对患者的护理,早期发现吻合口瘘并给予及时放置胃管、营养管及胸引管,按照及时充分的引流,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禁食期间,良好的营养支持及术后精心的护理都可以不同程度提高吻合口治愈率[3]。通过该患者,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早期发现吻合口瘘,细微恰当的护理,是护士必备的基本条件。若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早期采取措施将为治愈吻合口瘘赢得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战玉芳,许孔云.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护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7):603.

上一篇网上审批

下一篇坚守底线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