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气候特征范例6篇

地中海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特征范文1

一、近四年三种气候类型考查的题目

2011年广东文综,40(2)

这三个国家南部沿海地区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 副热带高气压 带控制,地带性植被是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考查地中海气候气候的成因、自然带类型)。

2012年广东文综40(1)

维多利亚所在地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全年温和多雨;(考查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气候特征)。

2013年广东文综40(1)

印度尼西亚大约四分之三的陆地位于 南 半球,主要气候类型是 热带雨林气候。(考查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

2014年广东文综40(1)

伊斯坦布尔的气候特征是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考查地中海气候的气候特征)。

二、三种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征

三、典型题训练

1. 当罗马处于温和多雨季节时

A. 南京高温多雨 B. 亚洲热低压势力强

C. 北京昼长夜短 D. 南极考察正处佳期

读下图,回答2~3题。

2. 若P地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则P地可能位于

A. 欧洲西部

B. 美国西部沿海

C. 非洲西南沿海

D. 南美洲西南沿海

3. 若P地季节性受西风带影响,则关于P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气候类型与北京相同

B. 所在国东部可能大堡礁

C. 河流汛期出现在夏季

D. 附近可能有世界著名的“硅谷”

4. 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判断,下图中M地的气候成因及特征是

A.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B.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

C. 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温和多雨

D. 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炎热干燥

5.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是

A. 亚洲 B. 非洲

C. 南美洲 D. 北美洲

6. 读南美洲局部的气候分布图,回答问题

(1)A、B区域气候类型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在A区域,此气候类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与A区域成因相同的气候类型的分布区还有非洲:____________、亚洲:___________等地。

(3)在B区域,此气候类型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与B区域成因相同的气候类型的分布区还有非洲:________、北美洲:________大洋洲:________等地。

7. 读伊比利亚半岛气候示意图,比较A、B两地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及成因。

答案与解析:

1. D【解析】罗马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为雨季。此时,南极大部分地区为极昼,气温也较高,为最佳的考察时期。

2.D【解析】P地位于沿海,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根据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规律,P地只能位于南半球。

3.D【解析】P地位于沿海,季节性受西风带影响,属于地中海气候,根据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规律,P地只能位于北半球。

4.B【解析】M地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5.C【解析】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平原等地区是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6.答案:(1)热带雨林气候

(2)全年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刚果河流域和几内亚湾沿岸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

(3)①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形成大量降水 ②沿岸巴西暖流增温增湿的作用。马达加斯加岛东部 中美洲加勒比海沿岸(墨西哥高原的东南部) 澳大利亚东北部。

【解析】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于南北纬10度之间。具体说来,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非洲的刚果河流域、几内亚湾沿岸、亚洲的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等地;局部地区不受赤道低压的影响,但由于大气环流、地形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也有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如:中美洲中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和几内亚湾北岸等。

7. 答案:

【解析】图中A地处于40°N~60°N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而B地处于30°N~40°N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气候特征范文2

而气温特征一般又主要从气温的数值特征及时间变化两个方面来描述。

例1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1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2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根据图文资料,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F:\高中生2015\学法指导\2015-1高二\image11.png>[城市

黄麻

河流

等高线/m][北回归线][气温/℃][90°][20°][降水量/mm][孟加拉弯][甲][1 4 7 10(月)][45

30

15

-15

-30

-45][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200][500]

图1 图2

解析 根据图1中的经纬网、陆地轮廓及海陆位置等信息,同学们能够准确定位该地位于恒河三角洲,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于是,很多同学解答此题的答案就是“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完全忽视了图2的存在,所以,尽管找到了答题的思路和方向,但并不能得高分。据图5观察发现,图示黄麻产区各月均温均在20℃以上,年平均气温高,且气温的年较差小;从降水来看,年降水总量丰富,达1600mm以上,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旱雨季分明,降水集中在5~10月,11月到次年4月降水稀少,为旱季。

答案 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0C);气温年较差小;全年降水量大(达1600毫米以上);5~10月(6~9月)降水较丰(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旱季)。

点拨 气温数值特征的概括一般分为夏季、冬季或者全年状况。夏季时,若平均气温高于20℃,气温特征可用“高温或炎热”来表达;低于20℃,用“凉爽”来表达。冬季时,若平均气温高于0℃,用“温和或温暖”来表达;低于0℃用“寒冷”来表达。从全年来看,若最冷月平均气温都在15℃以上,气温特征可用“全年高温”来表达;极地地区最热月平均气温在5℃以下,气温特征可用“终年严寒”来表达。因此,不同温度带气温的数值特征的表达形式也存在一定差异,具体表现为:热带――终年高温、寒带――终年严寒、亚热带――冬暖夏热(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温带――冬冷夏热(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气温的时间变化包括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两个方面。气温年较差是指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一般来讲若气温年较差大于20℃时为“较大”,小于20℃时用“较小”这样的词来概括。气温年较差的一般规律表现为:大陆性气候>大于海洋性气候;高纬度>低纬度;高原面上气温年较差小。气温日较差是指在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幅度,即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午后两点)和最低值(日出前后)之差。气温日较差的一般规律表现为: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凹地(山谷)>高地(山峰);晴天>阴天;低纬度>高纬度;高原面上一般气温日较差大。

相对而言,降水特征一般从年降水总量及时间变化分配两个方面来描述。

例2 图3中左图为朝鲜半岛1月和7月平均气温的等值线图,右图为平壤和浦项的降水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和图文材料,简述朝鲜半岛南北的气候差异,并分析原因。

<F:\高中生2015\学法指导\2015-1高二\image21.png>[平壤][浦项][浦项][平壤][首尔][釜山][港口][2184山峰(m)][1月均温][7月均温][河流][甲][乙][(mm)][(mm)][300

200

100

0][200

100

0][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图3

解析 本题以朝鲜半岛1月和7月平均气温的等值线图及平壤和浦项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来考查朝鲜半岛南北气候的差异以及形成的原因。结合朝鲜半岛气候类型的分布可知,朝鲜半岛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据图3中左图分析,朝鲜半岛南北在气温方面的差异表现为:年平均气温北高南低,气温年较差北部大于南部,1月时朝鲜半岛等温线比7月时密集,所以冬季时半岛南北温差大于夏季。据图3中右图分析,朝鲜半岛南北在降水方面的差异表现为:年降水总量南部较北部多,南部地区雨季长,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北部小。有关朝鲜半岛南北气候差异的成因分析,主要考查的是影响气候的因素,需要从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下垫面(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和人类活动等方面来分析。

答案 (1)气温:气温南部比北部高(冬季南北温差大),气温年较差北部大于南部;原因是南北纬度差异,北部受冬季风影响,冬季温度更低,气温的年较差北部更大。降水:南部降水多于北部,降水季节差异北部大于南部;原因是南部受夏季风的影响更明显,雨季长,降水多。

点拨 一般情况下,年降水总量大于1000mm为“丰沛”;大于700―1000mm为“较多”; 400―700mm为“不足或较少”;小于400毫米为“干旱”。另外,在我国根据年降水量的多少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干湿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的为湿润区,400―800mm的为半湿润区,200―400mm为半干旱区,小于200mm为干旱区。

地中海气候特征范文3

关键词:高原训练基地;地理环境;气候特征;海拔高度;中纬度

高原训练是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的良好训练方式与手段,现代运动训练中应用高原进行训练的项目逐渐增多,早期采用高原训练的项目主要是耐力性项目,如中长跑、马拉松、竞走、游泳等。高原训练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自行车、赛艇、皮艇、划船、滑冰、冬季两项、滑雪等项目采用高原训练也能获得很好地训练效果。高原训练对地理环境、气候有特殊的要求,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高原训练效果的地域因素主要是海拔高度、纬度以及空气压力和空气氧含量等因素。贵州地处我国西部黄土高原,位于云贵高原东北部,其纬度、海拔高度以及空气压力和空气氧含量等因素是否符合高原训练的特殊要求,本文根据影响高原训练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因素,通过实地调查论证和文献资料法,分析与论证贵州地理环境、气候特征与高原训练的影响,进而深入研究在贵州建立高原训练基地的可行性与对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实地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依据高原训练对地理环境、气候的特殊要求,以贵州高原地理环境、气候特征为调查、论证对象,调查组深入贵州铜仁地区江口、沿河;毕节地区赫章、威宁部分山区,对地域环境、气候特征进行实地考查与论证。

2.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献资料查阅,从国内外有关高原训练与地理环境、气候特征研究的大量文献中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综合归纳与整理,采用数理方法对所获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3.专家访谈法

以“贵州地理环境、气候特征与高原训练基地的构建”为专题,就影响高原训练效果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因素与构建贵州高原训练基地的可行性采访了贵州省体育局、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毕节学院从事运动训练研究的教练、教授8人。

二、结果与分析

1.贵州高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

贵州地处我国西部云贵高原,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接广西,西邻云南,北连四川,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509千米。地貌属我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域境内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最高海拔在2900.6米。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嶂,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黔要隘娄山关高1444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净山海拔2572米;西部高耸乌蒙山海拔2900.6米,为贵州境内最高点。

贵州高原地处中纬度地带,深居内陆,气候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低温、高寒、缺氧是其高原气候的主要特征。贵州气候年平均气温最高为22℃~25℃最低为2℃~5℃。由于贵州高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显著的地区差异,贵州西部的毕节地区的乌蒙山脉,平均海拔高度为2200米,在威宁、赫章的部分山区平均海拔高度为2200米~26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最高为20℃~24℃最低为-3℃~2℃,太阳辐射强,阳光充足,日照时间长。乌蒙山脉地区空气稀薄,气压低,空气密度小,含氧量大部分在0.168~0.226kg/m2之间。由于地势高,气压低,山区年均气压在560~800百帕之间,仅及海平面的21.3%,贵州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为高原训练提供了难得的训练环境与条件,是提高田径、自行车、摔跤、球类及体能类项目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的理想高原训练地域。随着现代体育科学的高速发展与高原训练基础理论研究进展及高原训练实践的成功经验推广与应用,许多国家相继建立了高原训练基地,越来越多的国家都趋向于中、低纬度,高海拔地区进行高原训练,这不仅是因为这些地区造就了大批世界上优秀的耐力性项目群运动员,还因其高原训练优良的外部训练环境和条件有利于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效果与水平(见表1)[1]。

表1 部分高原训练基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一览表

通过国内外现存的高原训练基地环境、气候特征比较分析表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虽然雨量充足,空气湿润,有利于进行高原训练,但雨量分配不均,日照时间明显减少,对高原室外训练容易产生不利的影响。中纬度高海拔地区的雨量明显增加,气温升高,空气湿度较大,是有利于进行高原训练的气候条件。地处贵州乌蒙山脉高处的赫章、威宁山区属中纬度高海拔地区,大部分山区海拔高度2200米~2600米,雨量充足、空气湿度大、空气氧含量相对较低,具有高原训练最为理想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实践证明,适宜的海拔高度和低氧气候环境对高原训练效果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低纬度高海拔地域和低氧气候环境目前在高原训练中占有明显的优势[2]。

2.高原地域条件与高原训练

目前国内、外运动训练学界一致认为,高原训练对提高运动员耐力及有氧运动能力具有良好的训练效果。国内外有关高原训练地域性因素的研究以大量的运动训练实践证明,高原训练地域的最佳海拔高度是2300米~2600米的低气压环境[3],现代高原训练手段应用于运动训练的项目类群逐渐增多,高原训练手段通常应用于耐力性项群项目训练和发展其他项群项目训练,如中长跑、马拉松、竞走、游泳、自行车、皮划艇、球类、速度滑冰、冬季两项(滑雪、射击)、摔跤、柔道等运动员的有氧耐力训练。高原训练作为一种训练手段在理论上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在运动训练实践中具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近年来高原训练在世界应用此较广泛,如美国、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墨西哥及欧洲等一些国家优秀运动员在大赛前均上高原进行训练[4]。我国的长跑、竞走、游泳、自行车、皮划艇、足球、排球等20多项运动训练在参加国际、国内大赛前,都进行高原训练,并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4]。

3.高原训练与运动员生理机能变化

高原训练与平原训练相比最显著的差异就是高海拔环境和低气压气候,因而高原训练对运动员机体机能产生的生理反应与平原地区具有明显的差异。冯连世等通过系统观察高原训练期间优秀中长跑运动员血清EPO,RBC,Hb、网织红细胞(RC)及红细胞压积(HOT)的变化规律,探讨高原训练对红细胞生成的作用为科学地进行高原训练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1]。高原训练可以有效地促进红细胞生成,通过网织红细胞(RC)数量的增加,血清铁和铁蛋白的减少得到表现。研究发现,在较高海拔地域参加训练的运动员RC明显增加,表明了运动员在缺氧和运动两种刺激下,红细胞生成的促进因素与缺氧程度和地域海拔高度有关[1]。

高原训练的运动员生理测试结果表明,高原训练后期心率明显低于高原训练前期。血清CK,LDH及其同工酶在高原训练期间,血清LDHI/LDH2及CK~MM值却有所下降,说明高原训练对骨骼肌和心肌的刺激方式有所不同。高原训练后期与前期相比,乳酸代谢能力明显改善,在同一强度负荷时血乳酸生成速度减慢、乳酸的消除能力增强,血液缓冲系统功能提高[1]。

4.影响高原训练效果的海拔高度与气候

地域的海拔高度对高原训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高原空气密度和气压对人体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方面。通常情况下,由于地心引力作用,在不同海拔高度平面上,呈现出空气密度和气压的不同特征,空气密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如果高原训练场地海拔高度在2300米~2600米之间,相对湿度70%~80%,较平原缺氧20%~30%左右时,运动员在这种缺氧的高原环境下,经过一段时间高原训练,肺活量显著增大,血液的供氧能力明显加强,血液中红血球数量和血色素含量普遍上升,增强耐乳酸能力,能够更好地提高有氧运动耐力水平[5]。

现代体育科学研究证明:在较高海拔高度区域,太阳辐射的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相对较强,当其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经过复杂的反射作用能增强人体组织器官的调整功能,改善机体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提高抵抗疾病能力。研究表明这种功能的提升和保持在下山后很快消失[6]。高原与平原相比较由于地心对人体引力相对较小,人体所受重力也略微减小,因此,运动员从平原到高原,会感到身体轻便灵活,由于高原空气阻力相对小于平原,对训练中有效发展运动员机体相对力量和力量耐力素质有利。

5.贵州高原地域环境、气候适于高原训练基地的构建

依据高原训练地域对地理环境、气候的基本要求,通过对贵州铜仁地区江口、沿河和毕节地区赫章、威宁部分山区的地域环境、气候特征进行实地考查与论证,就贵州高原地域性环境、气候与高原训练基地的构建咨询从事高原训练研究教授、教练的意见后,笔者认为贵州西部乌蒙山脉高原地区具有满足构建高原训练基地的地域环境、气候基本条件,其依据有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高原训练场地的最佳海拔高度是2300米~2600米[3],贵州乌蒙山脉的赫章、威宁大部分山区地域海拔高度都在2200米~2600米之间,是高原训练基地的理想海拔高度。如果在贵州乌蒙山脉的赫章、威宁部分山区地域建立高原训练基地,则是我国目前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最为理想地域海拔高度的高原训练基地。

其二,高原训练的气候应在适度缺氧的低氧环境中才能获得最佳的有氧耐力训练效果[7],贵州高原乌蒙山脉的赫章、威宁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海拔高,大气密度低,氧气稀薄,为高原训练提供了最适宜的低氧环境与气候条件,高原的低氧环境训练可以有效地促进红细胞生成,提高乳酸代谢能力,减慢血乳酸生成速度,增强血液缓冲系统功能。赫章、威宁大部分高海拔山区,其适度缺氧的低氧环境,较低的空气压力,适宜的气候能保证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与恢复,能够充分满足构建高原训练基地的低氧环境气候条件。

其三,贵州高原乌蒙山脉的赫章、威宁山区具有自然的绿色生态环境,大面积的森林、天然湖泊和丰富的草场植被,没有污染性的大型工厂,空气质量好,具有高原训练地域的理想性环境与气候,符合构建高原训练基地的基本要求。

三、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高原训练基地地域环境的最佳海拔条件高度是2300米~2600米的中纬度地区,温润的气候和低氧、低气压的空气质量是构成高原训练基地必备的环境、气候条件,对提高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水平具有最佳的运动训练效果。贵州高原乌蒙山脉地区具有构建高原训练基地的最佳海拔高度地域、低氧环境和亚热带温润气候等基本条件,适宜构建最佳的高原训练基地。建议体育管理部门指派有经验的专家、学者对贵州西部乌蒙山脉高原地区地域环境和气候等基本条件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论证其构建我国高原训练基地的可行性及实施计划。

参考文献:

[1] 冯连世.高原训练及其研究现状[J].体育科学,1999,

19(5):64-66.

[2] 段海俊.高原地理分布与高原训练[J].体育科学,1999,

16(2):29-31.

[3] 翁庆章,钟伯光.高原训练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

民体育出版社,2002.

[4] 任保国,盖维池.利用高原训练基地优势提高田径耐力

项目运动员成绩的研究[J].滨州学院学报,2005,(3):

102-104.

[5] 李样,翁庆章,等.中日竞走运动员高原训练的生理机

能及运动能力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9,19(增刊):

272-275.

[6] 段海俊,昆明.多巴基地的气候条件对运动训练的影响

[J].体育科学,1992,(1):29-31.

[7] 盛建国,许世岩.榆中高原训练基地与多巴、海埂高原

地中海气候特征范文4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认识大洲我们祖国所在的大洲是亚洲,亚洲在许多方面值得亚洲人自豪,它是世界第一大洲,据此完成1~5题。 1.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听到这首《亚洲雄风》歌曲,我们的脑海中会涌现出亚洲地势的壮丽画卷。下列有关亚洲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是世界上的高原 B.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C.西西伯利亚平原是世界上的平原 D.贝加尔湖是世界上面积的淡水湖2. 关于亚洲的“左邻右舍”,说法正确的是A.西北临欧洲,东临世界洋——太平洋 B.南望南美洲,北临北冰洋 C.西临大西洋,南隔海与北美洲相望 D.西南隔海峡与非洲相望 3. 关于亚洲地形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面起伏较大,平均海拔高,有“高原大陆”之称 B.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世界陆地、最低点均位于亚洲 C.山脉多为南北走向,平原面积广,大河多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D.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雄踞中部4. 下列各地的区域文化与当地自然条件或民族习俗组合正确的是A.亚库特人居住木屋,身着毛皮服装——气候湿热的自然条件 B.孟加拉人以船为交通工具——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C.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多住高脚屋——多地震 D.沙特贝都因人居住帐篷,过着游牧生活——高纬度地区,气候严寒5. 亚洲气候类型中,范围的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和亚热带沙漠气候了解地区不同的地区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影响下,逐步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地区特征。据此完成6~12题。6. 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扼守这一“十字路口”的“咽喉”要道是A.马六甲海峡 B.土耳其海峡 C.台湾海峡 D.巴拿马运河7. 有关东南亚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B.世界上咖啡、油棕、椰子、蕉麻的产地 C.世界上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D.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平原面积广阔,平原、山脉相间分布8. 中东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石油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该地区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A.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B.里海沿岸地区 C.墨西哥湾及其沿岸地区 D.地中海沿岸地区9. 中东地区战乱频繁的影响因素很多,下列与之无关的是A.石油资源丰富 B.民族矛盾尖锐 C.自然环境优美 D.淡水资源紧缺10. 小明有一位意大利网友,这位网友向他介绍当地的气候特征时说:我们这里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这种气候属于A.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11. 目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干旱、能源和环境问题 B.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C.人口、粮食和能源问题 D.宗教、资源和环境问题12. 我国南极科考队在下列什么时间到南极考察合适 A.春节前后 B.五一前后 C.暑假期间 D.国庆节前后探究国家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据此完成13~21题。13. 中国某汽车公司想与日本汽车公司合作,到日本进行考察他最应该到A.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B.北海道沿岸 C.九州岛沿岸 D.日本海沿岸14. 下列关于俄罗斯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世界上面积的国家 B.气候以寒带气候为主C.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 D.交通部门齐全,在欧洲、亚洲分布不平衡15. 一位俄罗斯商人参加广州商品交易会,他最可能采购的商品是A.钢材  B.木材  C.有色金属  D.纺织品16. 读下图,能代表印度热带季风气候的夏季风风向的是 17. 丽丽在国外工作的爸爸给她寄回一张照片,是以泰姬陵为背景拍摄的,丽丽的爸爸可能去了A.法国 B.美国 C.印度 D.俄罗斯18. 有一位美国农民,他种的田地比我们这里一千人种的田地面积还大,一天,他来中国旅游,中国老农好奇的问:“你一个人种那么多的田地,还有时间出来玩?你的手上没有一点老茧,不像个农民。”美国农民的解释是A.美国雇了大量外籍工人做事 B.美国自然条件好,种子播下去,不需要人管C.美国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 D.美国耕牛多19. 下列关于美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部分国土都在北温带 B.平原面积广大,但耕地面积小 C.森林、草地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 D.境内有世界第二长河密西西比河20. “喜欢足球运动、狂欢节太有趣了,地球上面积的热带雨林”是指下列那个国家 21. “我叫英尼卡,在我的家族中,有黑种人、白种人和黄种人的血统。在巴西,有很多像我家这样的家庭。”据此判断巴西的种族构成特征是 A.只有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 B.有大量混血种人 C.以黄种人、黑种人为主 D.以黑种人为主区域对比 由于受不同的海陆位置以及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各国和地区的区域特征有很大不同,但是很多国家和地区在某些方面会出现相似之处。据此完成22~25题。22.下列关于印度和巴西的在人文地理方面的相似之处描述正确的是A.位于北半球 B.主要位于热带 C.发展中国家 D.铁矿资源丰富23. 下列关于中国和印度的地理特征不是相似点的是A.水旱灾害频繁 B.人口大国 C.水稻、小麦 D.工业发达24. 下列关于巴西和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不同的是A.南回归线穿过 B.全部位于南半球 C. 铁矿资源丰富 D.人口、城市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25.中国和巴西在地理特征上的相识之处是A.地形西高东低 B.河流自西向东 C.气候复杂多样 D.东临海洋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为非选择题,请考生用蓝、黑色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直接在试卷上作答,作图题可用铅笔作答。2.答卷前,请考生先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得 分 评卷人 26.(8分)图文连线。世界各区域间差异很大,区域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形态各异,各具特色。请将下列区域景观与对应的区域名称和地理特征连线。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欧洲西部 澳大利亚 日本

发达国家集中 出口初级农矿产品 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大和民族得 分 评卷人 27.(10分)图说地理。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请判断正误,对的打“√ ”,错的打“×”。地理位置决定和影响着国家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关于右图中甲、乙、丙、丁四国的叙述,判断下列说法的对误。⑴.甲国经济以现代化的畜牧业为主为主 ( ) ⑵.甲国的气候是热带季风气候 ( )⑶.乙国由于东南季风不稳定,导致水旱灾害频繁 ( )⑷.丙国是地跨亚欧两大洲的亚洲国家 ( )⑸.丁国是世界上放养绵羊数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 )得 分 评卷人 28.(6分)读图与绘制。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金钥匙,在学习与生活中经常读图、用图和绘制简图,这是我们认识自然,服务生活的重要技能。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地中海气候特征范文5

关键词:知识;气候;中学

中图分类号:P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1-0051-01

气候类型知识是中学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的高考卷中都涉及到该知识点,而且出题的角度越来越富有新意,由于全球气候类型众多,对学生而言,往往是无从下手,更说不上准确地判断。但考题无论如何千变万化, 判断气候类型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四种:

一、根据气候特征图判断

气候特征图很多,最常见的有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点状图、曲线图、折线图、气候资料图表等,对于这类图的判断,首先要准确掌握十种气候的特征,然后对这些图所反映出的气温和降水特征进行仔细分析,得出气候特征,从而确定气候类型。分析的突破点是: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分为三步走:首先,根据最冷(热)月份出现的时间判断南北半球;其次,根据最冷月气温的数值特征来判断热量带;最后,分析降水量的多少及年内季节分配状况来确定气候类型。

现汇总如下:

在上述三步判断后,一般气候类型都可以判出。但也有两组没有明确。

第一组: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这两种气候的特点有类似性,但也有很大的区别: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总量大,为1500毫米-2000毫米。而热带草原气候的降只有750毫米-1000毫米。

从雨季上看: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偏短,为6月~9月,且集中在夏季;热带草原气候雨季偏长,为5月~10月,且干、湿季明显

从最少月降水量上看:热带季风气候没有为零的月份。这主要是因为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半年的降水是受西南季风影响的,西南季风的出现是要南半球的东南信风移向北半球后偏转而成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洋面上带来了许多水汽从而形成降水,是一个突变的过程。而热带草原气候主要是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位移影响,降水是逐渐变化的。

第二组: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侯。

从降水总量来看,温带季风气候一般要比温带大陆性气候多。温带季风气候500毫米-600毫米,温带大陆性气候400毫米。

温带季风气候降水更集中于夏季。

二、依据气候的成因判断

纵观世界气候的种类,其形成原因是各具特色的,为此就要把题中给出的气候成因与各气候类型的成因加以一一对应,从而准确判断其气候类型。当然这就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的主要形成原因。

例如: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哪些气候类型?在季风影响下形成哪些气候类型?在风带、气压带交替控制下又有哪些气候类型?从海陆位置对气候形成的作用等来判断气候类型――大陆性气候还是海洋性气候。现归纳如下:

三、根据某地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

各气候类型都是分布在一定的气候带、气压带、风带和海陆位置上,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把该地的地理位置与各气候类型进行恰当的匹配,一样可以迅速地加以确定其气候类型。这就要求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幅气候分布模式图,气候分布模式如下:

具体步骤是:首先要根据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将气候分布模式图变成脑中地图。在对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掌握的基础上,其分析判断的方法是:

(1)从纬度位置判断该地所属半球、所属热量带;(2)从海陆位置上确定位于大陆的东岸还是西岸;(3)根据已知条件将该点落实到全球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其气候类型。

四、依据景观图及文字描述判断

地中海气候特征范文6

地理高考内容中地形、气候为必考内容。气候考试内容可覆盖及选择题,综合题和选修课题,涉及面广,而且分数所占比例很高。可见气候内容复习至关重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老师对气候复习方法不尽相同,现说说我对气候内容的复习方法。

首先复习气候的三要素即气温、气压和降水。气温指对流层的大气温度。它靠大气中二氧化碳、水汽等温室气体吸收地面辐射的长波辐射。所以对流层中的气温直接来自地面辐射并不直接来自太阳辐射。复习气温时要记住“太阳暧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这些话的含义。故离地面越近地面辐射越强气温越高,反之气温越低,每升高100米,气温大致下降0.6度。气压指大气压强。气压大小取决于单位面积的大气密度。对地表某点而言越往高空万有引力越小,大气越稀薄,单位面积大气密度越小,气压越低。低压指该气压比周围同一平面上(离地面高度相同)的气压低,或中心气压低,周围气压高。被低压或低压槽控制地区往往形成阴雨天气。高压相反即中心气压高,周围气压低。被高压或高压脊控制地区形成晴朗天气。学生复习低压(气旋)或高压(反气旋)时,要通过画图掌握气压系统移动过程对某地区的天气变化。降水是指大气运动过程中水汽降温凝结成液体或固体并附着固体颗粒物降落地表形成雨雪冰雹等现象。所以降水丰富应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具备润湿大气即含水汽多的空气。一般说从海洋、江河湖等上空吹出大气含水汽较多。第二大气运动降温。大气水平运动降温主要指大气从低纬地区吹向高纬地区。

其次复习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是纬度位置(太阳辐射)、海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洋流、下垫面以及人类活动等。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热量)。气温一般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当然也会间接影响降水。如气温高的地区大气易受热膨胀上升形成对流雨。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离海近水汽易到达,降水多。同时离海近的地区受海洋调节,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小。地形中的地势主要影响气温。山脉的迎风坡阴雨天多,降水较多;背风坡睛天多,降水少。峡谷,河谷等复杂地形对气温、降水影响是近几年地理高考的亮点。复习时要细心研究。大气环流主要包括七个气压和六个风带以及季风等。同一气压带控制地区因气压差小或无气压差,风小或无风。低压控制地区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高压控制地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盛行西风和夏季风影响地区,降水较多且风大。信风、极地东风和冬季风影响的地区,降水少风大。同时还要理解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会随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而移动。如,北半球副高可影响北纬20度至北纬40度的范围。洋流是影响沿岸地区,暖流流经的沿岸地区会增温增湿,寒流流经的沿岸地区会降温减湿。下垫面指与大气接触的地表状况,比如:下垫面有陆地,海洋之分,陆地又有植被和裸地之分等。由于不同下垫面,热容量牲质不同,会影响近地面气温,也导致气压差产生风力。

最后复习气候类型、分布、特征及成因。学生应掌握11种气候类型。现我把它们名称、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归纳如下: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南北纬10度之间。主要表现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地区,亚洲的马来群岛等。特征终年高温多雨。全年月均温都在20度以上,年降水量可达2000mm以上,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成因: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气温高;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在南北纬10度之间如东非高原,安第斯山脉等不是热带雨林气候应属于非地带性,受地形影响,地势高,气温低,受热膨胀上升气流少,降水较少不足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南北纬10度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以非洲中部,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巴西大部最为典型。特征全年高温,分干季和湿季,年降水量700mm-1000mm。成因:干季受信风带影响,降水少;湿季受移动的赤道低气压控制,降水集中。南北纬10度至南回归线之间如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沿岸地区,澳大利亚东北沿岸地区,巴西东南部沿岸地区等不是热带草原气候而是热带雨林气候,属于非地带性。成因:这些地区地处信风带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形成地形雨,降水丰富。且受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而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只分布于北半球的亚洲。如南亚的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大部,菲律宾群岛北部及东亚的海南岛,台湾岛南部等。北纬10度至北纬25度的纬度范围本属热带草原气候或热带沙漠气候,但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独特的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全年高温旱雨期明显,降水集中雨期,且降水大。成因:旱期出现于北半球冬半年受东北信风和东北季风共同影响,降水少。雨期出现于北半球夏半年受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的西南季风和印度低压(热带气旋)共同影响,降水丰富。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于南北回归线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特点:全年高温少雨,气温年较差大,气温日较差更大,年降水量普遍在250mm以下。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少。沿岸地区还受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如南美洲西侧受秘鲁寒流影响,热带沙漠气候的狭长区域直逼赤道。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南北纬30度至40度大陆西岸,包括地中海沿岸地区,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州,南非的好望角,澳大利亚西南部的珀斯和智利中部地区等。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冬季西风带移至此气候区,从海洋带来暖湿气流,加上锋面气旋活动频繁,降水多。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带的影响,且沿岸还受寒流减湿作用,降水少。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25度到35度大陆东岸,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这类气候以中国东南部地区最为典型,其它地区,由于冬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成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受夏威夷高压影响,且位于高压西侧,吹东南季风,降水多。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影响,且位于高压东侧,吹西北季风,降水少。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35度到北纬55度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只分布在亚洲地区,包括中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朝鲜半岛,日本的北部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南部。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成因:与亚热带季风气候成因一样。但年降水量比亚热带季风气候少,因雨期较它短。冬季月均低于0摄氏度,因纬度较高,离冬季风源地近,地形平坦且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冬季风渗透。温带大陆性气候广义上包括了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森林气候以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狭义上不包括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在北纬40度到60度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和南美南部的巴塔哥尼亚高原。特征:冬寒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在夏季,四季分明,年降雨量少。成因:由于远离海洋,水气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地处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西风过山后下沉形成焚风),陆地面积小难以形成季风气候,锋面气旋活动少,东岸有寒流经过,全年降水少。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度到60度的大陆西岸,包括了西欧大部,北美洲西海岸狭窄地区,南美洲的西南部,大洋洲的塔斯马里亚岛和新西兰等。特征:全年温和湿润。全年月均温在0度到20度之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约800mm。成因:终年受西风带或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降水较多。北半球还受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如北大西洋?流和阿拉斯加暖流。极地气候包括了冰原气候和苔原气候,分布于南极大陆和北冰洋沿岸和岛屿等。特征:全年皆冬,降水少,烈风。成因:纬度高,太阳辐射弱,气温低;受极地东风和极地高压影响,降水少。高原高山气候分布在地势较高的高原和山地,如青藏高原和喜玛拉雅山脉等。

上一篇边塞诗句

下一篇锅炉工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