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教学设计范例6篇

挑山工教学设计

挑山工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双导师制 开放性试验 大学生 科研能力

大学生导师制起源于英国的牛津大学,由温切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首创。导师制是指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由专业水平高、德才兼备的老师担任本科生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生活以及心理进行单个指导的一种教学制度。目前,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进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导师制:硕士生导师制、博士生导师制、班主任制、全员导师制、全程导师制、科研型导师制等。但在各种导师制下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的工作不清晰、分工不明,这样对大学生的学业发展、科研兴趣有直接影响。本文以山东建筑大学材料学院为例,探讨双导师制下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模式。

一、双导师制的内涵及实施过程

笔者学院从2006年开始尝试双导师制,主要核心思想是大一、大二以思想政治导师――辅导员为主;大三、大四以专业导师――青年教师为主。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通过科研将辅导员的思想引导和专业教师的专业指导有机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的日常管理和科研业务水平的提高。

大一、大二期间主要以辅导员为主,主要负责学生的生活、学习、勤工助学、党建、校园文化等工作。大一期间根据学生对专业方向的兴趣分成不同的科研兴趣小组,依据科研兴趣小组邀请专家教授讲座;大二期间依据科研兴趣小组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和学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活动,帮助学生确定科研兴趣和自信心。

大三、大四期间主要以青年教师为主,主要负责学生的专业指导、专业兴趣的培养、科研水平的提高等。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铸造工艺设计大赛、混凝土设计大赛等各种全国竞赛,激励学生撰写学术论文;暑假期间带领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暑期社会实践和学院“开放性实验”活动。

二、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机制

1.引导学生做好学业规划

双导师制下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首先是做好学生的学业引导,做好学生的指路明灯。辅导员根据学生不同专业方向建立科研兴趣小组,例如表面工程小组、铸造小组、模具设计小组、焊接未来小组、金属材料小组、绿色建筑小组、CAD设计小组等30个科研兴趣小组,每组20个学生左右。然后根据科研兴趣小组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做专业报告,每年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40余人,学生反响热烈且参与度高。最后根据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建立学生专业综合素质评价表,再组织开展各种比赛,为提高科研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2.鼓励学生参与第二课堂

材料学院依托山东省铸造协会、山东省表面工程协会、山东省机械工业协会、山东省科学院、山东开泰集团等20家企业建立了“科研、实践、实习、教学、就业”为基地的第二课堂。以“顶岗实习”的形式,深入企业,了解企业需求;以“挑战杯”大学生系列竞赛等为龙头,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提高科研能力;以“开放性试验”为阵地,组织学生熟悉实验过程、仪器操作。

三、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效果

1.就业能力明显提高

双导师制实施后学生就业能力明显提高。近三年材料学院毕业生初次签约率超过95%,总体签约率达100%。就业单位主要有国家核电、中建集团、宝钢集团、济钢、山东电力集团等大型企业,考研学校主要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山东大学等知名院校。

2.科研成果斐然

双导师制实施后学生在仪器操作、实验设计、论文书写等方面的能力有明显提高。近三年学生在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活动中取得显著成绩,先后有山东省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称号4人、山东建筑大学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称号128人、“挑战杯”等科技竞赛部级奖励7项、省级奖励38项、新型专利28项。

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辅导员和青年教师的不同指导,从学生科研兴趣小组、社会实践、科技竞赛、开放性试验等方面探索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建立完善的科研能力培养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郑文强,丁倩.科研型导师制对本科生科研水平影响初探[N].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3).

[2]梁维中,王振廷等.材料成型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探索[J].铸造设备与工艺,2011(4).

挑山工教学设计范文2

一、问题的设计

聋生在掌握有声语言时,教师应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有个知识递进的坡度,还应该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因此,提问要有层次性。层次性又包括有序性、层递性和整体性。

有序性 课堂提问应从教学目标出发,通盘考虑整堂课堂提问的主次先后,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先后有序。所提问题前后贯通,步步逼近教学目的。尤其是难点问题,更要注意分解,层层做好铺垫,及时给学生的思路搭一座过渡性的桥梁。例如:七年级语文《倔强的小红军》,为了让学生在头脑中对小红军的形象有深刻的认识及陈庚的亲身经历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我设计了以下提问:(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2)小红军给陈赓同志的初步印象是什么?陈赓想帮助他时,他是怎样说服陈赓先走的?(3)陈赓后来怎么发现自己被小红军骗了?(4)课文为什么说小红军是倔强的?这几个问题的设计师是有次序的,并且环环相扣。

层递性 提问不能老是停留在一个层次上,必须注意提问向纵深发展,层层推进,使学生深入思考。但是,提问的跨度不能太大。并且要注意前后问题的衔接,尤其是分解问题时,更要注意层递性。如,《落花生》一文,课文最后才说明了用花生的特点喻出做人的道理。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花生有什么好处?(2)父亲把花生与什么作比较,目的是什么?(3)父亲希望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4)我们从父亲的话中能领悟出怎样的做人道理?这几个问题一个比一个深入,逐步达到所指向的问题,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系统。

层次的整体性 层次性是以整体性为背景的。一堂课的提问应是一个连贯系统,纳入并服务于教学目标,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实际上,所谓提问的整体性,就是中心问题进行分解时各个相辅相成,配套贯通,并由分解最终走向综合,这是提问的全局观点。

无论是给学生思维搭一座过渡性的桥梁而设计一些辅的问题,还是分散难点,将一个问题分做几个问题然后再综合归结,都要遵循聋生学习语言的特点,尽量把问题提的浅些、小些、具体点,这样提问的有序性、层递性、整体性方能得到更好地体现。

另外,课文的重点分布在各个部分,但是,各个部分有一个比较集中的重点,教师对应抓住各个部分的重点,设计相互关联的几组问题。例如,《挑山工》一文,先从泰山上的挑山工说起,提出疑问;爬山途中,“我”与挑山工几次相遇?为什么“我”登山时,看到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长但常常领先呢?接着通过叙述“我”的经历解决疑问;最后概括主题:挑山工的话让我明白什么道理?从他身上受到什么启发?按照课文中的“疑问”、“交谈”、“启发”,把这些分散的重点找出来,再按其逻辑关系设计问题。

二、问题的表述

以上谈的是问题的如何设计,但是如何用语言组织表述,学生如何通过教师的形象语言来学习所传授的知识呢?聋生从小以目代耳,以手代口来感知事物的表面形象,入学前又没有口语基础,知识面相应狭窄,所以,严重影响了聋生的认识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发展。根据这一特点,我在课堂上就充分利用聋生的视觉优势,运用直观教学法,把问题的表述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什么?这类问题还有很多种变式:一是将疑项“是什么”提到问题的前面。例如:七年级第一学期12课“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写申请书?”二是将疑项“是什么”提到问题的中面。例如:“种子的力是一种什么力?三是用“哪些”一类表示疑问的词去替换“什么”,例如:小猫开始没有钓到鱼,可是后来却掉到了一条大鱼,同学们有那些想法?”这类问题主要涉及的是课文中心,它要求学生对思考对象进行判定,所做出的答案是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反映。

第二类,……为什么?如,老猫和小猫都在钓鱼,老猫钓到了大鱼,小猫却没有钓着,这是为什么呢?这类问题还有一些变式,如将疑项“为什么”提到问题的前面,“为什么列宁说他有向导?”这类问题主要涉及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它要求学生分析某种或某类现象的原因或行为的目的,解答这类问题主要特点是,通过发现现象背后起作用的规律,或通过已有背景知识中已知规律和资料的相关性的理解,而对问题做出解答,回答一般要求先讲原因再讲结果。

第三类,……怎么样?这类问题也有一些变式,如,将疑项“怎么样”放到问题中间,如“南京长江大桥是怎样的一座桥?”这类问题涉及的是事物的情态或过程,它要求学生描述所回答的某一对象系统的状态或过程,或对某些对象做出评论。解答这类问题,往往需要通过对对象或系统的主要成分、性质和关系,及所遵循的规律给予回答,从而对它的情态或变化做出描述。

挑山工教学设计范文3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问题意识

1.凭借疑点,创设问题情境。课文的题目、含义深刻的句子、与众不同的用词及标点、文中人物的特殊行为、奇特的自然现象、结构的安排、内容的选择等,都可以成为设境的凭据。

2.设疑创境,把握问题时机。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地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如教学《田忌赛马》,课前审题引导质疑:田忌是什么人?他与谁赛马?赛马的经过怎样?谁胜谁负?通读全文后布疑:齐威王的三个等次的马都比田忌的强,可却输了,真是不可思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激发问题矛盾,引导读文探究。课中设疑,引导深入品析:齐威王“夸耀”自己的马,可以说成“夸奖”吗?为什么?课后,改变课文本身的条件,设疑:假如再赛一次,齐威王会赢吗?由浅入深的引导,由易到难的设障,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进问题的氛围中,逐渐悟出问的规律,找到问的途径。

二、提供问题实践,强化问题意识

(一)营造宽松氛围,激发提问兴趣。教育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思维会异常活跃。教师放下架子,以“先知先觉的朋友”或“服务生”的身份出现,创造一种推心置腹交谈的气氛,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文章的各种感觉、怀疑带到课堂上来,从而乐问、善问。

(二)参与提问设计,学会问。发现问题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会从中获得一种成功感和自豪感,激发学习的内动力。学生参与提问设计,教师要做好示范指导工作。首先,让学生学会问什么。提问有很多种类型,有浅层次的疏通性问题,促进深入思考的深究性问题,品尝表达方式的鉴赏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挖掘课文“空白”处的想象性问题等。如学习《挑山工》一开始,学生只提出一些疏通性的问题,如:①挑山工是什么人?②他们是怎样工作的?③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工作?我启发他们进一步思考:在这篇课文中,我们还有一些更想知道的问题,如作者与挑山工相遇的经过怎样?挑山工给了他哪些深刻印象?其中哪一点启发最大?作者为什么说这位山民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作者画挑山工有什么用意?并让学生讨论、比较这两组问题,哪些问题更能有思考价值。这一讨论,使他们认识到,在促使自己深入思考的地方,应留意重点的词句,选择性地提出问题,养成咬文嚼字、认真推敲的好习惯。其次,让学生学会怎样问。在好奇兴趣之处可“趣问”,如《小壁虎找妈妈》的“小壁虎爬呀爬,爬了多少天才长出尾巴呢?”在难以体会之处可“联问”,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到底是谁在无声地指挥?”联系已学过的关于光辉事迹的课文,深入地问。在思维活跃处可“曲问”,如《草船借箭》,“假如鲁肃忠主心切,向周瑜告密,诸葛亮该怎么办呢?”在课文的“空白”处可“添问”,如《舍身炸碉堡》,“当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爆炸即将发生时,会在想些什么?”在不认同处可“驳问”,如《草船借箭》,“诸葛亮明明是设计骗箭,为什么偏偏说‘借箭’呢?”

(三)把握探究点,巧设问。课文的探究点往往是课文的题目、词语、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关键。我们应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直觉,凭借自己的理解把握课文的探究点,立足探究点巧设问题,引导思考。首先从整体上把握。如《狼牙山五壮士》的题眼“壮”,《鸟的天堂》文末句“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我的战友丘少云》的“纹丝不动”等。围绕这些重点的词句深入思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从这些词句出发,要解决哪些问题,才能帮助自己透彻地理解课文?

(四)寻找疑惑处,挑战问。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作品永远是“半成品”,教师的讲解也是“半成品”。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提出异议,展开思想的翅膀,在学习中时刻闪现智慧的火花。

挑山工教学设计范文4

1、提出动因

高等农业院校工科学生如何参加科技创新;如何搭建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如何利用科技创平台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作为高等农业院校工科学院,我们提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要做到:“四个结合”即把科技创新与课堂教学、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创业就业相结合。“四个紧扣”即紧扣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要;紧扣教学科研,突出人才培养功效,紧扣社会热点,加强科学精神培养;紧扣传统活动,焕发科技创新活力。“四个注重”即注重学生特点,丰富活动形式内容;注重学生层次,扩大活动的参与面;注重社会资源,加大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注重建立保障服务体系,探索培养模式。

2、建设目标

形成具有特色的“11336” 工科类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即构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 1条主线;“科学精神培养”为1个主要目标;“基础科技创新、专业科技创新、综合科技创新” 3个服务体系,“学校学院、实践基地、团队组织”3个保障体系;采用不同时间、不同内容、不同层次、不同年级、不同空间、不同组织体系6个创新模块,工科类学生从大一开始进入科技创新体系,通过科技创新到课堂、实验室再到科技创新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

“11336”工科类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实践第一,理论第二的方法,即先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科技创新活动,其后对活动提炼总结,发现问题与不足,形成新的适合工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再通过建立科技创新平台检验并完善新模式,具体思路如图1所示。

工科类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特色做法

1、形成师生创新意识的良性循环,是搞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催化剂。将科技创新纳入学院教育体系,实现不同科技创新形式与不同专业教学互相促进。加强学生创新知识教学和创新活动指导,鼓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让学生逐步成为自我开发创造的主体。励师生互动,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创新素质,形成创新意识的良好循环。

2、积极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是推动科技创新活动的关键。从保障体系、服务体系、活动体系等方面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努力拓展创新能力培养途径,通过加强创新团队建设,使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舞台逐步变大,团队逐步增多。进入科技创新的“四种境界”:团队开始时觉得“行”;研究展开后觉得“难”;深入研究时觉得学的知识“浅”;项目完成后觉得收获较“大”。

3、完善制度是保障,学生科学精神培养是目的。应制定规章制度,对建议立项的项目进行管理与服务,建立激励机制与第二课堂学分、科技创新单项奖、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等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主动性。将学生的科学精神与道德养成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

工科类创新性人才培养运作模式

1、加强领导、创新机制、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保障体系

构建完整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保障体系(如图2):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领导小组,聘请专家为顾问,专职辅导员具体协调。健全大学生科技创新管理办法,制定了《大学生科技创新管理规定》、《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请考核表》等制度。对科技创新活动情况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有计划的开展挑战杯等课外科技创新系列活动,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方法与思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创新竞赛(挑战杯、力学大赛、结构设计竞赛、技能竞赛等),并在培养计划中规定学生必须取得课外科技实践相关学分。

形成了领导小组、团委、学生会科技创新部,科技创新社团,学生班级团支部、学创委员,社团成员多位一体的组织体系。依托该体系日常性的开展小创意、小论文、小创新、小研制、小发明“五小活动”。领导小组对学生作品严格考核,筛选优秀作品进行立项。

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基地,使之具有创新教育的内涵与功能,调动专业优势不断引导学生走进实验室。发挥校内外资源,实现学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外基地获得人才的双赢目标。基地建设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分级管理,学生签订《大学生科技创新协议书》,促进科学行为养成。基地重视科技创新动态,及时为学生出谋划策,如学院在国家“863”计划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新泰市风龙王设备有限公司”建立了科技创新基地,并成功完成了大学生风力提水项目的实施,让更多学生亲身目睹科技创新实例,增强了学生利用科技创新基地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

2、强化措施、加强指导,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服务体系

构建完整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服务体系,如图3。在大学生科技创新规划计划、项目培育、立项资助、培训指导、活动实施、交流总结、考核评比、表彰奖励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重视宣传发动,努力搭建舞台与组建团队。为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学院重视“面”上的宣传,召开不同层次的动员大会,突出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目的意义,进行广泛发动。同时重视“点”上选拔、扶持、培养工作。通过宣传橱窗、学院简报等多种媒体,介绍以往成绩,激发学生的热情,选拔优秀团队,在师生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严格要求,悉心指导,工作到位。科创活动开始前期,指导教师为学生科技创新指点迷津,引导学生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在科技创新项目中融会贯通。在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选题、调研、运用文献等;指导学生研究选题,开列参考文献;带领学生外出调查;认真审核学生作品、提出修改意见。教师的严格要求、悉心指导向学生传递了科学严谨的态度。实验室全面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从事科研活动,每年有几十个科技小组活动在实验室。

3、突出特点、注重实效,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活动体系

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活动体系,如图4、图5。科学规划活动内容与方式。活动内容主要有:科技竞赛、科学实验、科研考察、科技服务、科普宣传、科技扶贫、科研攻关等。活动形式主要有个人和团队两种,个人活动灵活多样,引导学生多渠道、不同方式开展科技创新。团队方式主要在寒暑期、学期内课余或节假日。人员一般在五人以上,有具体的科研项目、固定的实践场所、明确的指导教师、预期的成果、集中性开展活动,活动时间在一周以上,鼓励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跨学历组队(团支部团队、学院团队、校级团队)。

工科类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成效

通过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2009年水院学生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立项3项,获得9万元资助,其中一项在考核中名列第一。校级大学生SRT研究计划立项24项。在全国科技创新类竞赛获得奖励14项;在山东省科技创新类竞赛获奖11项。获学校科技创新类竞赛获奖30余项。成功举办了山东农业大学“路达杯”首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校院投入2万余元完成了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风力提水喷泉的实施。科技创新社团“行知学社”表现突出,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科技创新社团,山东省“三下乡”优秀服务团队。

2010年,大学生国家创新实验计划立项5项,获15万元资助;校SRT立项26项。获“中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第十八届全国人工环境工程学科奖”等部级科技创新奖励29项;获“第三届山东省结构设计大赛”等省级奖励38项;校级奖励40余项。成功举办了山东农业大学第七届“挑战杯”大赛、“路达杯”第二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等校园赛事。

2011年,大学生国家创新实验计划立项5项,获15万元资助;校SRT立项26项。获“第二届全国水利创新设计大赛”特等奖、“第十八届全国人工环境工程学科奖”等部级科技创新奖励49项;等省级奖励61项;成功举办了山东农业大学第二届“仪兴杯”艺术设计大赛、“路达杯”第三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等校园赛事。

1、提高了综合素质,增加了科技创新实践经验。通过科技创新过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组织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显著增强;独立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加强了思想修养,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2、激发了专业情感,提高了学习热情。参加科技创新的学生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检验,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专业学习更加努力。科技创新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动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学生在实践中动脑有收获,动手有感受、结束后有感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求实精神。

3、通过科技创新,扩大了校院影响,促进了学生就业。今年华昌集团专门来学院招聘,就是因为我院在山东大学“华昌杯”第二届结构设计大赛一次获得了7个奖项,华昌集团负责人说:没想到农大教学质量如此之高,农大学子如此优秀,使其对我校学生水平有了充分了解。近几年通过挑战杯及其他科技活动,有数百名学生在东营水利设计院等创新基地就业。

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经验启示

1、提出并实施了农业高校工科工程类专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形成了“11336” 工科类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提高了工科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初步探索出一条扩大农业高校工科工程类专业影响,促进学生就业,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道路。

3、把科技创新纳入教育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把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纳入到教师职称评定中,调动了教师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广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探析[J] .2005(3)

[2] 王祚桥等.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研究[J] .党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2)

[3] 黄婕. 理工科大学生创新教育培养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 . 化工高等教育, 2006(2)

[4] 杨琳. 大工程观背景下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工程素质的培养[J] . 江苏高教, 2006(2)

挑山工教学设计范文5

 

一、 开幕式

主题:第十八届“5•25”心理健康文化节开幕式暨辅导员心理育人能力提升专题培训

参加对象:各学院(学部)分管学生工作领导,全体辅导员,校、院学生心理服务站学生代表。

时间:2021年5月8日14:30

地点:旗山校区宏达厅

    二、第十届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技能大赛

决赛时间:2021年5月12日14:00

活动地点:旗山校区宏达厅

承办单位:校心理服务学生工作站

具体内容和要求详见《关于开展第十届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技能大赛的通知》(师委学工〔2021〕17号)

    三、第十七届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

决赛时间:2021年4月18日14:00

活动地点:旗山校区宏达厅

承办单位:心理学院

具体内容和要求详见《关于开展第十七届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的通知》(师委学工〔2021〕11号)

    四、2019-2021年度优秀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和优秀站长评选

具体内容和要求详见《关于评选2019-2021年度优秀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和优秀站长的通知》

五、2020-2021学年“优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骨干”评选

具体内容和要求详见《关于评选2020-2021学年“优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骨干”的通知》 

六、“寝密有间,相寝相爱”宿舍关系vlog活动

(一)活动时间:2021年4月-5月

(二)内容要求:视频内容可包括但不限于:分享宿舍生活(相处)日常、宿舍集体活动;宿舍才艺(友好/和睦氛围)和宿舍风采(凝聚力)展示;宿舍关系维护(经营)方法(经验、技巧、小妙招)分享;宿舍关系(人际/相处)故事小短剧等。视频内容需积极向上,且不涉及违规、违法内容及侮辱性词语。

(三)视频形式:以宿舍为单位,体现宿舍关系的短视频剪辑,例如抖音、Vlog等视频形式,视频格式为mp4,视频时长以2-3分钟为宜,最长不可超过5分钟。

(四)作品提交:参赛宿舍在活动截稿时间5月16日之前将参赛作品发送到邮箱psy_councelling@fjnu.edu.cn。邮件命名为“寝密有间,相寝相爱”投稿作品+宿舍楼号(如桂X-XXX)”,视频文件命名为“宿舍楼号+视频名称”。需同时提交参赛报名表,填写作品名称(10字以内)等基本信息。

(五)评选表彰: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将组织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评选,最终将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并予以表彰。优秀的微视频,将在“福建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微信公众号“一见倾心”特辑。

    七、“爱己乐群,携手成长”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一)活动时间:2021年4月-2021年5月

(二)活动内容:

1.大学生自我成长团体

活动目的: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团体设置:5次团体辅导活动,1名带领者,20名成员。

2.大学生压力应对团体

活动目的:为引导学生正确应对压力,提升情绪调适能力。

团体设置:5次团体辅导活动, 1名带领者,20名成员。

3.大学生人际沟通团体

活动目的:为引导学生合理应对人际关系困扰,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问题。

团体设置:5次团体辅导活动,1名带领者,20名成员。

4.大学生家庭关系团体

活动目的:为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家庭及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发展和谐亲子关系。

团体设置:5次团体辅导活动, 1名带领者,20名成员。

(三)活动地点:旗山校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团体辅导室。

八、“最强心理”挑战赛

活动以学院(学部)为单位,每个单位选送一个参赛队,由6人组成,三位男生,三位女生。通过一系列应对挑战、充满乐趣的心理任务,提升队员自身心理素质和团队意识,增强抗压耐挫能力。 

(一)活动时间:2021年5月22日

(二)活动地点:花香园三楼智慧就业大厅

(三)活动要求:

1.挑战赛比拼团队成员的心理素质,对团队成员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协作能力等方面心理素质加以考查。

2.比赛分三轮进行,前两轮比赛为积分赛,第三轮为挑战赛。在前两轮积分赛中积分排名较后的队伍可向排名较前的队伍进行挑战,挑战成功的队伍将取代另一支队伍的排名,最后排名第一的队伍获得“最强心理”团队荣誉称号。

3.请各学院(学部)于2021年4月30日前将《第十八届“5•25”心理健康文化节系列活动之“最强心理”挑战赛活动报名表》,发送至邮箱:1043743457@qq.com,联系人:曾若珩,联系方式:17750571226。

承办单位:心理学院

九、辅导员第六期心理成长工作坊

活动时间:2021年5月27日、28日

活动地点:旗山校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团体辅导室。

十、第十八届“5•25”心理健康文化节闭幕式暨心理健康嘉年华

(一)活动时间

2021年5月29日8:30-11:30

活动地点

旗山校区共青团广场、旗山校区沿B生活区主干道

活动内容

广场心理咨询、心理游戏、心理文化展示、心理素质拓展等

(四)活动形式

1、活动以学院(学部)为单位,应围绕“砥砺前行耀青春,风华正茂谱心篇”活动主题进行设计,现场布置凸新时代、心健康等元素。

2、旗山校区19个学院(学部)负责进行设点,点位安排分别为(抽签顺序):教育学部、心理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传播学院、社会历史学院、旅游学院、体育科学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数学与信息学院、物理与能源学院、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理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海外教育学院。

(五)活动要求

1、各学院(学部)要加强组织保障,指定专人负责,全程参与指导,做好活动策划、把关等工作,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2、校学生工作部为各学院(学部)提供800元工作经费支持,主要用于心理嘉年华活动现场布置、道具等支出。

3、各学院(学部)需初步设计活动内容,于5月7日17:00前将活动策划和项目(至少三个,包括名称及简介)发至psy_councelling@fjnu.edu.cn。请各学院自行准备活动所需物资,并于5月29日8:00前布场完毕。

4、各学院(学部)应充分考虑安全因素,提前做好活动安全预案。

(六)承办单位

各学院(学部)、校心理服务学生工作站

5、联系方式

校学生工作部:丘文福,22867245;校心理服务学生工作站:谢晓彤,15160760269。

 

 

 

 

 

 

挑山工教学设计范文6

据中组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浦东、井冈山、延安建立干部学院,是党中央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2003年6月,三所学院陆续开工起建。仅仅过了20个月,今年3月,三所学院相继开学。

“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的基地、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本领的熔炉以及开展国际培训交流合作的窗口”,这是党中央对三所学院提出的办学目标。起步之初,三所学院遵循“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办学要求,大量采用现场教学,设计情景模拟,增强体验互动,以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提升培训质量。

三所学院在管理机制上,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务委员会负责制,每所学院都有20多家中央或地方单位做理事单位,而院务会负责学院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

按照中央要求,三所干部学院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干部院校在功能上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在教学上实行衔接式、配套式、一体化、系列化配置,形成了一条干部培训的流水线。目前,三所干部学院均有一类班次专门承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防大学等院校一个阶段课程的教学、考察和社会实践任务。

3月24日,哈佛大学著名管理学教授芭芭拉·凯勒曼做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为该学院学员做了一次专题授课,题目就让人耳目一新:《糟糕的领导》。在中浦院,像这样具有强烈的国际性、时代性、开放性的课程在学员的课程单上占据了较大比例,而世界知名人士亲临讲座、同声传译的授课方式也为学员们逐渐习惯。截至目前,中浦院已有来自美、英、法、德等20多个国家的政府政要、学者和商界精英造访。

在模拟学习室里虚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在野外进行拓展训练培养协同合作能力,领导干部心理压力过大时如何排遣、释压……这些平素鲜有机会接触的教学模式,同样让学员们颇感新鲜。浙江嘉兴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第一期市长发展研究班班长王洪涛感言,学院把现场变成课堂,把素材变成教材,把实践者变成了教师,更具生动性和有效性。目前,中浦院已形成了课堂教学、互动式研讨、现场教学各占1/3的教学格局。

而同样是现场教学,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则充分发挥井冈山独特的红色教学资源优势,加大体验式教学内容的分量,将大部分培训的课堂直接开到了革命旧居旧址中,让学员边听、边看、边想。学院模拟和再现了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场景,组织学员徒步负重走完一段“朱毛挑粮小道”,使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创业的艰辛。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孔泉学员表示,重走“朱毛挑粮小道”让他明白了40年前背诵《朱毛挑粮小道》课文时许多似懂非懂的道理。“朱毛挑粮小道”只是学院已开设的众多现场教学点之一,包括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茨坪毛泽东旧居在内的23个现场教学点同样颇具吸引力。一份对学院3—4月5个班次共69份学员的问卷调查显示,学员对学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效果评价“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达96%、89%、98%、90%。

为提高学员的参与度,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以现场教学、体验互动、情景模拟等“特殊”课程为主,有的学员戏言,这是一所“车轮上的学院”。目前,学院已完成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等6大主干课教材大纲、《三三制政权与陕甘宁边区政府民主政治建设》等21门备选课讲义提纲的撰写,并精心准备了58个点的讲解词,深受学员好评。现场体验课以参观延安及周边地区革命旧居旧址、了解革命史实、缅怀革命先辈业绩为主要内容,利用丰富的实物和史料,配上资深专家作画龙点睛式的点评,来开展培训。社会实践课则在延安及周边地区开展社会调查等活动,引导学员了解民情国情,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员们纷纷反映,这些课程让他们心灵受到了震撼,思想得到了升华,在潜移默化中增长了调查研究、科学预见、战略思维、驾驭全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