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教案范例6篇

挑山工教案

挑山工教案范文1

《采矿学》是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的“标志”与“招牌”课程,是培养目标中“具有专业素质与技能、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核心专业课程,也是采矿本科生就业的“看家本领”课程。通过“宽采矿”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固体矿床(煤矿、金属矿)开采(露天、井工)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掌握基本技能,了解学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具备根据矿床地质条件选择及设计合理的开拓方法、开采方法和开采工艺的能力,为从事矿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采矿学》是一门较为抽象又具体的、课程内容多又偏重实践的课程。“宽采矿”课程的明显特点为:(1)课程领域覆盖面广,其涵盖矿床开采、爆破工程、井巷工程等多课程知识。(2)专业性强,可能一个概念、工艺、方法,需要历经很长时间讲授、学习,且初学者不易入门和接受。(3)学科知识交叉性、综合性强,需应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采矿问题。(4)实践性强,采矿理论依托采矿工程实践。(5)时空关系强,在时间上,采掘工序相互依存,周而复始;在空间上,工作场所不断移动,以致形成错综复杂的生产系统。(6)学科发展变化快,设备、技术、采矿方法、工艺和理论不断更新。授课内容多而课时有限,因此,《采矿学》课程特点决定讲授及学习具有相当难度性。

二“、宽采矿”采矿学课程体系面临的挑战

基于新疆矿产资源优势、发展需求以及高等工科教育发展要求,培养高起点、高素质且具有创新能力的采矿专业人才,课程体系建设主要面临四大挑战。1.面向“宽采矿”教材建设的挑战。目前采矿教材内容已落后于新技术的发展,而有关新疆采矿的教材很少,更没有体现出新疆采矿技术的特质内容,如巨厚煤层高效开采(世界上最大的整装煤田———准东煤田单层厚度可达80m,平均厚度为43m)、急倾斜厚煤层安全开采(小红沟煤矿煤层平均65m,倾角83°~87°);生态环境保护性开采(新疆煤田,金属矿全部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高海拔、严寒地区和严重干旱条件下开采等。2“.宽采矿”课程教学衔接的挑战。我校《采矿学》课程是将资源开采(煤、金属)及开采方式(地下、露天)融合在一起教学,因此面临课程内容“宽”、“精”,教学内容衔接紧密,课程体系系统、科学,并满足宽口径专业人才的学习需求的挑战。3.面向“宽采矿”教学方法的挑战。学生对矿山工程了解甚少,主观的感性认识缺乏而实际工程较为复杂,传统的单向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叙述性枯燥,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差。因此,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需对教学方法进行革新的挑战。4.先进开采技术与面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挑战。近年来,神华、博地和紫金等60多家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来疆开发矿产资源,带来了先进的开采技术与装备,技术的消化吸收,以及集成应用与再创新,对大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带来了挑战。

三、面向“宽采矿”采矿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根据自治区对采矿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学校新的目标定位,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为原则,着力培养专业人才,初步构建了具有新疆特色的“宽采矿”《采矿学》课程体系(见图1),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

(一)引入模块化教学,联合备课,强化教学衔接,初步构建“宽采矿”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1.根据教学教改实践,以“宽采矿”为目标,以“宽”“、精”为核心,调整采矿学课程教学内容。将目前矿业类高校多选用杜计平主编的《采矿学》、解世俊主编的《金属矿床地下开采》和高永涛主编的露天采矿学内容综合,保留教材主干部分,避免各章节内容前后之间重复,对教材中专业术语进行取舍、统一,对教材的科学性、衔接性和逻辑性进行调整;及时补充新型采矿技术和方法,如矿床连续开采、阶段充填采矿法等。教学内容进行拓宽、充实和精练,落后和现场应用较少的陈旧知识进行删减和精练,并精简《井巷工程》、《凿岩爆破》、《采掘机械》和《矿井提升与运输》等相应课程的内容。为此,不仅需要补充或更新教材内容,往往还要打乱教材现有结构,梳理讲授内容,重新形成条理清楚、逻辑性强的系统化知识并传授给学生。2.合理分配课时,建立模块化教学方法。原培养计划将《采矿学》分为金属地下开采、煤矿井工开采结合露天开采三门课程讲授,学时分别为84学时、84学时、42学时;新版计划将课程调整为一门课,84学时讲授,为了更好地讲授将课程分为三大模块:煤矿井工开采模块,金属矿床地下开采模块,露天(煤、非煤)矿床开采模块。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3.联合备课,加强课程衔接。备课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对教学质量有很大影响。目前课程教师是从原各类采矿工程方向专业毕业的,本身的知识面能胜任专业模块教育,但相关模块教学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适应课程知识面拓宽的需要,按模块联合备课很好地弥补了该方面的不足,拓宽课程教师的知识面。备课的重点是将知识交叉部分综合讲授,减少重复讲授,加强衔接。综合讲授内容主要包括:开拓、回采巷道布置、矿床划分、井底车场及硐室等。根据授课总学时数、教料,将内容重新组合,分模块讲授,从而突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热点,教学实践表明,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引入案例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工程意识

课程涉及的内容繁杂、枯燥,易使学生感觉知识空洞,较难深入理解,不易与实际融会贯通,与工程实践脱节等突出问题,将典型工程案例应用到教学中,结合课堂传授与自学指导,能实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工程意识。1.课堂上将重难点的内容引入国内外典型开采案例教学。针对本课程强实践特点及课堂教学进展状况,选择有代表性的矿山案例,如赞比亚谦比希铜矿、国内神东大柳塔煤矿、神新五彩湾露天矿、喀拉通克铜镍矿等多个案例为典型教学案例应用到教学中,适时邀请企业矿业工程师对工程案例进行详细讲解。案例教学重点讲授各类开拓方法、金属矿山多种采矿方法综合应用、露天开采转地下开采、急倾斜厚煤层开采等。将课堂教学与实际工程案例紧密结合,增强课程学习的针对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2.以疆内典型矿床案例为作业,引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作业案例教学在组织和实施过程,首先精心准备新疆典型的煤矿地采矿山(小红沟煤矿)、金属矿山(阿舍勒铜矿)、露天开采矿山(五彩湾露天煤矿区)等多个案例,使学生充分了解案例的内容和要求,分组交流、讨论、启发,调动学习主动性提出完善的开采方案,推荐2名同学参加集体讨论;课堂集体讨论分析中,老师对小组间差异的地方要深入讨论和讲解;老师以总结的形式对小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评价,以提升案例式教学效果。两种案例式教学法的应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工程素养和实践能力的良好途径。3.采用互动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互动教学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双方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交流并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课程采用两种互动式教学模式:(1)以开拓方式为例,学习基本的概念及方法,采用“个人自学—教师讲授—问题驱动—讨论学习”模式。课前,教师针对教学任务、目标,精心备课、准备讲义,讲义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时间自学、小组讨论学习内容,教师进行讲授,双方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学习、交流,进而深层次把握课程内容的关键所在。(2)学习类似开拓方式时,采用“个人自学—小组讨论—学生主讲—教师点评”模式。老师将开拓方式分成若干知识点,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老师将有关专题资料发给各个小组,要求各小组利用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课堂上各小组讲述各自开拓专题,教师根据讲述内容进行补充、点评,进一步完善学生知识体系。依据课程特点采用两种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方法,有效解决了互动模式单一、互动深度不够的问题。教师由单边互动向多边互动转变,构建多样化的互动形式,并积极引导学生由教材向学科拓展,形成开阔的互动内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4.通过实验课程学习,加深对知识实践性的训练及理解。采矿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验课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院的实验平台有自治区级“地质与矿业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采矿工程模型实验室、多功能数字矿山实验室和采矿工艺实验室,应用虚拟操作软件、多样化的实验方法与手段,使实验教学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了切实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将教师的科研经验应用到实验教学上,丰富实验内容,活跃实验气氛,提高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加强了对知识实践性的训练。5.以“宽采矿”为基础,结合启发式教学,将科技竞赛、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作为课程延伸,建立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途径。以启发式教学结合老师自身风采来感染、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消化吸收国内外矿业企业先进的开采技术与装备,使“宽采矿”授课极具创新优势,如三大类开采结合创新,可将煤矿的连续开采工艺应用到金属矿开采;露天开采工艺应用到地下采场;充填工艺应用到煤矿的绿色开采中;煤矿的巷道支护技术应用到金属矿山;液压支架应用到金属矿山开采和充填法法应用到煤矿的开采中等。通过课程的学习,以科技竞赛、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作为课程延伸,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果,获得与课程直接相关的部级、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项和4项,及各类学术竞赛获奖18项等。

四、结语

挑山工教案范文2

——对课堂中师生话语的初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这就意味着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这时的教师已不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基于这一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地尝试,以下是课堂上的一些语录摘要,希望能引发大家的思考:

语录一:“这个问题是你提出的,请你自己点名吧1

初次在课堂上听到这样的话语,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平等,老师把点名权让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平等对话的自由,同时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自主地走进了文本的言语的深处。看来这种做法是值得尝试的,然而,课堂上的反馈让我们有喜有忧。

案例一:语文课堂上的几个镜头:

镜头一:课堂上,老师请一名学生起来提问,这位学生兴致极高起身质疑,问题提得很有思考价值,教师满心欢喜,请他点名请人回答,点名者自己点完名后,因为享受了点名的乐趣,心中美滋滋的,只顾着高兴,哪里还听得进别人的回答。其他学生有的能够用心听一听,有的因为没有被点到,无精打采地坐在椅子上,也有的因为无聊,自己在抽屉里寻找快乐。

镜头二:在《葡萄沟》一课中,初读了第三段后,老师让学生对“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提问,一位学生踊跃举手提问:“葡萄干是在什么地方制成的?”他正准备点名让别人回答,周围立即就有学生笑答道:“这还用问,在阴房呗1点名者怏怏地坐下。

案例二:学习《挑山工》伊开始,学生只提出一些疏通性问题,如:①挑山工是什么人?②他们是怎样工作的?③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工作?这时老师对学生说:“你再读读课文想想,提的问题自己能不能解答,如果真的不能,我们大家帮你。”学生是很聪明的,我发现,过了一会他们书本上的问号会少去一些。同时,教师启发他们进一步思考:在这篇课文中,我们还有一些更想知道的问题,如作者与挑山工相遇的经过怎样?挑山工给了他哪些深刻印象?其中哪一点启发最大?作者为什么说这位山民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作者画挑山工有什么用意?并让学生讨论比较这两组问题,哪些问题更能有思考价值。这一讨论,使他们认识到,在促使自己深入思考的地方,应留意重点的词句,选择性地提出问题,养成咬文嚼字、认真推敲的好习惯。

反思:教育心理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在这里,教师采用了给学生点名权的方法,顺利地打开了学生的心智大门。但是,我们从案例1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学习形式的积极性重于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的现象,其中也折射出个别学生思维的惰性。为此,老师很有必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提出的问题的意义,刺激他的积极思维。同样是问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促进作用却是大相径庭的。我们老师的责任就是让学生解决有价值的问题。案例2中的老师没有一味跟着学生走,由着学生走,而是指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梳理、调整、提升,选准学习目标,围绕那些有很大的覆盖面和穿透力、相互之间有关联的或相对集中的专题研究。

语录二:“老师想给你们提个建议?”

当学生的语言无法表达他自己的想法或者他们一起讨论后,仍无法得出满意的解决方案时,老师的一句:“我想给你们提个建议?”对学生会起到拨云见日的作用。在对话中,我们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多角度的、有创意的求异思维的发展,也不排斥阅读中思维的求同。

案例一:适时点拨求异

“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是人教版第十一册《月光曲》中的一句话,在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后,让学生用“幽静”一词造句。然而所造之句真是令人失望。

甲:今天,我在幽静的津河边散步。

乙:竹林里真幽静呀!

丙:下午,我们在幽静的树林里踢球。

……

不难看出,这三个句子似乎都造出了“幽静”的美,写出了“幽静”的环境;但是,甲句模仿之迹明显,乙句求速不求质,有投机取巧之嫌,丙句中“踢球”与“幽静”又形成了冲突,显得不协调。面对这样的句子,教师必须给以正确地引导:“老师想给你们提个建议?请你们充当小小画家,按照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四要素展开讨论。”学生们的讨论非常热烈,非常精彩。

不一会儿,一幅幅幽静的画面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明晰起来了,一个个优美的句子也在他们笔下诞生了。

甲:清晨,雾还没有散,爷爷就来到幽静的河边练习太极拳了。

乙:黄昏,我和几个小伙伴来到幽静的竹林里写生。

丙:夜晚,月光洒在田野上,乡村是多么幽静呀!

……

其中也有别出心裁的,如“清晨的树林里薄雾缭绕,偶尔传出几声鸟叫,真幽静呀1此处以小动写出了大静,真棒!

反思:点拨是一种艺术,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点拨,将会给学生在知识上以启发,开启学习的门径;在精神上以振奋,活跃思维,养成会学的能力、习惯,享受学会的喜悦。教师还要善于利用课堂中的现场资源(学生说、读等活动),引发学生“对话”的契机,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生发的世界,走进老师及同伴的心灵深处。

案例二:及时总结求同

古诗《寻隐者不遇》教学片段,有的学生提出:这位隐者是谁?是神仙吗?针对这一疑难,同学的回答各式各样:诗人、僧人、道士、采药人、医生……都为自己的看法争得面红耳赤,这时教师说:“老师想给你们提个建议?我们能不能再仔细地 读读诗,边读边想,从诗中的一些词语里,把这位隐者‘画’出来好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趣大增,讨论十分热烈。有的说:“我从‘采药’这个词里想象隐者是懂医术的人,他采了药为人治病,是一位救人的良医。”有的说:“‘云深不知处’说明隐者的采药是在云雾缭绕的高山上,他不辞辛劳、不怕艰险,隐居在深山,采药行医,是个大好人。”有的还说:“‘松下问童子’的‘松’也有意思,是不是也象征隐士的品格像松树一样坚强,精神像松树一样长青。他是一位品德高尚的的老人。”……正是有了教师的点拨,课堂上学生才会意趣横生,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挑山工教案范文3

三位一体 珠联璧合

案例回放 2011年山东省一位理科男考生,高考成绩为625分,高出一本分数线58分。专业意向是水利工程类专业。

根据考生的成绩和他的职业意向,一志愿我向他推荐了位于南京的河海大学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二本批次第一志愿我建议他报考西安理工大学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推荐的理由:一是根据考生的成绩,比照前几年学校投档和录取情况,该考生有能力考取。二是推荐的河海大学是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的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全国重点大学,其水利工程学科和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水利工程学科一样都是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中心2009年学科评估结果公布的排行榜中超越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等老牌水利高校,位居榜首,雄踞一方。西安理工大学只是陕西省属的一所省属高校,但是该校在山东省招生历年火爆,投档和录取分数线大都在一本线以上,特别是该校在水利工程学科有着和清华大学等水利名校争锋的实力,其水利工程一级学科也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推荐的这两所院校的王牌专业与考生的职业理想相符。三是就业前景好。2011年1月,国家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关注“三农”的第八个“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聚焦水利,反映了新形势下水利突出的战略地位,文件把水利的重要性提升至国家安全的高度。可见,选学水利类专业当是高瞻远瞩之选。

结果,天遂人愿,梦想成真。该考生顺利被河海大学的名牌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录取。

举案论道 买东西买最贵的不如买最好的,买最好的不如买最适合的。同样,志愿填报也是如此。高考志愿填报不仅选学校、挑专业,也选城市。一座城市决定着你的视野和机会,也能对一个人的性格和气质进行塑造。本案例兼顾了学校、专业和城市。实现了学校、专业和城市的“三位一体”,实为志愿填报的最佳方案和最高境界,真是妙不可言。

得陇望蜀 高分低就

案例回放 学生王彦,男,2012年山东省青岛市理科考生,高考成绩为620分,比一本重点分数控制线高出38分。专业意向是首选机电类等工科专业。

根据该考生的分数,再结合前几年的投档录取情况,我为其量身挑选了合肥工业大学、燕山大学两所一本院校作为一本一志愿的备选院校。

合肥工业大学、燕山大学这两所高校均是以工科为主、以机械类专业为优势专业的一本院校。其中,合肥工业大学还是安徽省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燕山大学地处秦皇岛,尽管不是“211工程”、教育部直属的大学,其整体办学实力不能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抗衡,但它的机械工程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一样都是国家重点学科,其学术实力可与上述名校争锋,堪称在特定专业领域的单项冠军。

然而,家长过于在乎院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固执地提出一志愿一定要报考位于上海的高校。经反复挑选和比较,我又为其筛选了上海电力学院和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电力学院是全国独立设置的三所全日制电力高校之一,也是南方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电力普通高校。据悉,该校拟升格为上海电力科技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是1996年由华东工业大学(原上海机械学院)与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的上海市属重点大学,机械类专业是该校的优势专业。

家长对报考这两所学校不太满意。后来得知,家长和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了上海大学。

结果未能如愿。考生的成绩连上海大学的投档线都没有达到,在后面的征集志愿中,由于缺额院校大都是冷门院校而主动放弃。考生只能在下一批次填报志愿。

举案论道 志愿填报要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有多大锅就下多少米,有多大脚就穿多大的鞋。填报志愿时,考生和家长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得陇望蜀、好高骛远,这山望着那山高,不然就会“入宝山而空回”。志愿填报如同作战,当断不断,必留后患。

越俎代庖 名落孙山

案例回放 2012年山东省一位理科女考生,高考成绩为625分,高出重点线43分,专业意向是师范类专业。一志愿推荐院校: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考生一本实际填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录取结果是一本落榜。选择复读。

高考成绩揭晓后,考生和家长一起来我处咨询志愿事宜。经全面了解考生的高考各科成绩、性格特征和专业志向后,商定了以下报考策略:一是专业方向定在师范类;二要兼顾求学地域,最好选地处本省或东部沿海的院校;三是以稳为主。

根据考生的成绩和她的职业意向。一本批次一志愿我向她推荐了南京师范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推荐的理由:一是根据考生的成绩,比照前几年两所学校投档和录取情况。该考生有能力考取。二是推荐的这两所院校,符合考生的意向,南京师范大学地处南京,位置优越,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江苏省属重点大学,办学实力位居全国师范类高校前列。而山东师范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占有地利之便,是山东省属重点高校,也是省内师范院校的排头兵。平心而论,依该考生的成绩,能考取以上两校的任何一所都是非常理想的。

录取结束后,经电话回访得知,考生家长在未征得考生同意的情况下,私自做主将一志愿改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由于定位不准而失利。直到现在,这名考生提及此事仍耿耿于怀,追悔莫及。

举案论道昔有父母包办婚姻,今有家长包办志愿。本人在此想提醒广大家长:填报志愿就像婚姻一样,不能包办,不要越俎代庖,要与子女交流和沟通,让孩子做高考志愿的主人。考生已是成年人,有自己的主张。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意愿,别好心办了坏事。

远走高飞 两全其美

案例回放 山东理科考生小陈,男,2012年高考成绩为536分,高出省属二本资格线21分。录取结果是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

高考结束后,小陈与家长一起到我处来咨询高考志愿事宜。根据考生的成绩和专业意向,我建议他报考二本中办学历史较为悠久、办学实力较为雄厚、地理位置稍偏院校的优势专业。经过筛选,我为其推荐的志愿方案如下:

二本院校的一志愿是吉林建筑工程学院,专业是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等。

结果该生顺利被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录取。他们非常满意。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始建于1956年,是吉林省唯一一所土建类本科高校。土建类相关专业是该校的品牌拳头专业。现在,随着城市化进程提速和都市人口膨胀,地下空间开发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和利用地下空间也是解决土地紧缺和节约能源的办法之一。相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也会风生水起,就业前景也会越来越好。

举案论道 这个案例向我们昭示这样一个报考思路:如果考生的分数没有太大优势,与其在发达城市就读实力很弱,甚至刚从专科升上来的学校,倒不如去“两北一南”地区选一所实力雄厚、专业有特色的院校。报考这些高校,不仅能够增加考生被录取的筹码,而且可以用距离换分数,即用较少的分数,上更好的大学。在考分优势不明显的时候,用距离换分数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案例回放王允,男,2012年山东省理科考生,高考成绩为479分,比省属二本线低36分。专业意向是机电类专业。录取院校是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为飞机维修专业。

经过交谈得知该考生性格内向。但动手能力较强。我给他推荐了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理由有三:一是能够考取;二是该校档次高,该校是高职院校中唯一一所隶属于空军装备部,军队校名为空军航空维修技术学院,是全军唯一一所国民教育性质的普通高校;三是该校的主体专业,如飞机维修、航空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检测技术及应用、飞机控制设备与仪表、导弹维修等专业就业前景好,其毕业生推荐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 00%。

举案论道 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本科和高职院校,各有所长。高考中未达本科线的考生不要气馁,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本科院校的大门关上了,高职院校的窗户同时也敞开了。只要我们不怨天尤人,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就能扭转自己的人生劣势。反败为胜。美国一位哲人曾说过这样一句颇有意味的话:“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学会从你的损失中获利。”

现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可见,学有一技之长定会大展宏图,家有万贯不如薄技在身。读高职院校,图的是学门技术,将来好找工作,所以专业选择至关重要。考生要特别关注院校的特色专业,即其他学校没开设或很少开设的专业,这样的专业就业时最具竞争力。挑选的专业最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衣食住行的专业,这样有利于就业。另外,选专业千万不要跟风,不要扎堆去学那些太过大众化的“万金油”专业。因为在这些专业上,高职生很可能竞争不过本科生、研究生。但在那些技术要求比较高的专业上,他们很可能竞争不过你。只要运用“田忌赛马”的规则,用自己的优势去应对别人的劣势,你就是就业浪潮中的弄潮儿。考生要尽量优先选报办学特色鲜明的专业性高职院校。相对综合性高职院校而言,专业性高职院校的专业相对集中,专业师资相对雄厚,实验实训设施也相对完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中的高职院校是从全国1 200多所高职院校中遴选出来的,无论师资、实验实训设备还是就业,都优于一般的高职院校,应该是本科线以下考生的首选。

作者简介

挑山工教案范文4

他以32年 的智慧和汗水,300多次深入花瑶山寨,用摄像机将花瑶这支藏在大山深处的原生态部落,推向全国,介绍给世界。如今,花瑶的所在地――湖南省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已荣膺为部级风景名胜区。花瑶独具特色的裙绣挑花和呜咪山歌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他就是中华文化遗产影像抢救联盟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著名民俗摄影家刘启后,昵称“老后”。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赞誉老后是“民间文化的守望者”、“无私奉献者”,是“湘中文化的栋梁”。

苦难里培养出艺术细胞

刘启后,1943年出生于湖南芷江。父亲曾是空军军官,参加过芷江日本受降仪式,后因病早逝。不久母亲也抑郁而死。失去了父母,年幼的刘启后和哥哥一起来到隆回县六都寨祖父母身边,生活非常艰难。高小毕业后,兄弟两人均以优异成绩考入隆回二中。因交不起两个孙子的学费,祖父说:“你们俩只能去一个读书。”兄弟俩哭着互让,爷爷最后对刘启后说:“你比哥哥小两岁,就让哥先读吧!”刘启后听从爷爷的决定。他走出门,号啕大哭,走到附近的河边朝河中走去。此时,恰有一位大伯路过,急忙朝河中冲去,把刘启后抱起,带着疼爱狠狠地教训了他几句:“伢子,你怎么这样傻!”刘启后醒悟了:“我不能死,明年再考吧!”他一边帮爷爷做工,一边复习功课,第二年又考上了初中。刘启后在艰难中学会了坚强。星期天,他就帮人擂谷、磨豆腐、织草鞋。暑假里,为凑齐下学期学费,他就跟人上山砍柴,砍好十几担柴后,就将柴从山上滚下来,再挑到街上去卖。初中毕业时,他想考中专,但学校将刘启后就读的一个班,全部直升高中。在高中阶段,刘启后被选为学生会和校团委宣传委员,负责办黑板报。他品学兼优,很渴望考入大学深造,但学校在毕业生政审中,给他作出“政审不合格,不予录取”的结论。原因是学校误以为他父亲在解放前夕驾飞机逃到台湾去了。刘启后被取消了报考大学的资格。他遭受人生中的又一次沉重的打击,但他没有倒下,不能考大学,就刻苦自学吧。

1963年,刘启后幸运地进入隆回县总工会工作。但因家庭出身不好,刚参加工作不久,就被下放到一个机械厂劳动改造,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在工厂,他学会了车、刨、镗、磨、铣、钳、钻等多门技术。他还利用业余时间为工人们补习文化,和他们一起编剧、谱曲、排练节目。其间,他学会了摄影。他的艺术生涯正是从此时开始的。当时他拍摄的3张照片入选邵阳市主办的一次摄影展览。

改革开放后,刘启后调任隆回县对台办主任。为开展对台宣传,刘启后用镜头记录了家乡的人文景观,不少照片在中央、省市报刊发表。此间,他先后获得湖南省对外宣传用稿一等奖、湖南省报纸系统新闻一等奖等奖励。

1995年春,刘启后提前10年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背着行囊,到各地体验生活,以期满足创作欲望。期间偶尔也有作品获奖。在经过一段摸索后,他觉得自己的作品里好像缺少点什么。于是,他购买了《摄影与美术》、《摄影》以及美国纽约摄影学院的教材,刻苦钻研,提高理论素养。同时,他又订阅了《大众摄影》、《中国摄影家》、《中国摄影报》等报刊,从中吸取营养。他还常去省会长沙,与摄影美术界的朋友交流,向他们取经。此时,“用摄影去做文化”的理念开始在他的心里扎根。根据自己的创作风格和个人特点,他毅然选择了与当今国际文化潮流相吻合且倍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崇的民俗文化。他积极投入到民俗文化的挖掘、记录、抢救和整理中。功夫不负有心人。此后,他的摄影作品不断获奖。《满地花》获国家对外宣传用稿一等奖;《劝君莫再为》获湖南省报纸系统好新闻一等奖;《水中摩托》被中国摄影家协会评选为“中国摄影艺术出国作品”,送东京参加亚太地区摄影展;《老两口》获湖南“三湘新形象”摄影大赛特等奖,并先后获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在中国艺术摄影学会评审中,他入围“最高个人成就奖”,并获“世纪群星”的荣誉称号。

探寻瑶山民俗文化

1978年冬,刘启后来到隆回县虎形山乡瑶族山寨。这天,云彩特别的美,热衷摄影的刘启后决定到山里转一转,他贸然闯进了茫茫山林,来到一处叫做岩儿塘的偏远山寨。为了拍日落奇观,他爬上一道山梁,等着太阳下山。由于缺乏经验,没料到太阳刚刚下山,四周便一团漆黑。

他迷路了。几经探询,他发现左边山坡上闪现一丝微弱的亮光,便小心翼翼地摸爬过去,终于来到一栋孤独低矮的小木屋前。他轻声敲柴门,一个妇女搂着孩子把门打开。见到陌生人来访,妇女吓得倒退几步,她丈夫也霍地站起急着审视这位不速之客。

刘启后诚恳地自报家门并告知刚才的遭遇,小两口听后热情地让坐,并邀他一起用餐。早已饥肠辘辘的他,接过仅剩的一碗包谷米饭,拌上几筷子青椒炒青菜,狼吞虎咽地塞进肚里。边烤火边聊天,不知不觉已是晚上9点。他冒昧向主人借宿。

不一会,那汉子端起油灯送他去里屋睡觉。推开房门,一股浓烈的霉臭扑鼻而来。木板床上铺着补丁叠补丁、黑乎乎的被子。他躺到冰冷的床上,思绪万千,辗转难眠。朦胧中他似睡非睡,忽而醒来已是凌晨4点。无意间他发现那妇女抱着孩子,与丈夫隔着火塘面对面地打瞌睡。原来他们全家把家里唯一的一张床让给从未谋面的刘启后睡了。

刘启后望着眼前这对瑶族夫妻疲惫而友善的脸庞,百般愧疚,他被瑶家山民的纯朴善良深深感动,更为他们的极度贫困所震撼!

从此,刘启后和虎形山瑶乡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了探寻、了解和记录这支鲜为人知又独具民族个性的古老部落,30多年来,他先后300多次去花瑶山寨采风(其中9个春节是在冰雪茫茫的瑶寨度过的),走遍那里的每一个山坳、村寨和瑶胞家。他常和他们同吃一锅饭、同睡一张床,和他们心贴心地一起感受普通人生历程中的喜怒哀乐,并借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将这个部落的生存方式、文化形态和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等,不断地挖掘、记录和整理。

花瑶是瑶族的一支,之所以称为花瑶,是因为这支瑶族同胞特别爱美,姑娘从头到脚都爱用花来点缀。最让花瑶引为骄傲的,莫过于姑娘们的裙绣挑花。女孩们从小就由母亲教会裙绣挑花,虽然鲜有人跨进学堂的门槛,可她们个个心灵手巧,技艺娴熟。其挑花图样内容广涉,题材纷繁,树木花草,飞禽走兽,人物生活,古老传说等,应有尽有。

刘启后对瑶族挑花充满好奇,为了弘扬这种民间艺术,他要拍摄瑶胞姐妹的挑花图样。他走进一个个村组,遍访一户户瑶家,千方百计动员瑶族姑娘打开“女儿箱”,让他拍照。近30年来,他共拍摄到了1000多种传统挑花图样。寨子山林中曾经多虎,瑶家姑娘便爱绣虎。刘启后拍摄了许多虎形挑花。

在拍摄挑花绣裙图案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龙、蛇,形态丰富,多达百种。如“哪吒闹海”、“双龙夺宝”、“缚龙过江”、“蟒绕山林”、“盘蛇吐信”、“蛇锁金刚”、“虎头蛇尾”、“蛇戏金鸡”、“狮啸山林”、“群蛇比翅”等。如今,刘启后已将多年拍摄的挑花绣裙图案集结成书,书名《花瑶女儿箱》。数百种优秀传统挑花图案收集于内,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了这项“非遗”项目。

花瑶的婚俗,当属世界上最古老、最有个性、最具民族特性的婚俗。从提亲到完婚需经历一连串原始、粗犷、怪诞的礼仪。而最撩人心脾的,则是“打泥巴”、“顿屁股”和“炒茅壳里”这三步曲,气氛火爆、热烈而疯狂。为了拍摄瑶山婚俗的照片,有一年的正月初一,刘启后赶到瑶山,四处打听哪有办婚事的人家,顺便也拍些年俗的片子。直到初八,才有了惊喜:岩壁的一个妹子嫁给枞木凼的一个伢崽。两地相隔10多公里,为顾及新郎、新娘两方的不同习俗。他冒了冰雪严寒、气喘吁吁地来回往两个寨子跑。

刘启后举起相机抢拍各种场面的精彩瞬间:在媒人公率领的新郎家几十号人挑着沉甸甸的礼担迎亲的壮观场景;新郎新娘双方的“拦门酒歌”的斗智对唱;姑娘们朝媒人公身上、背上、脸上涂稀泥巴;夜幕降临,在篝火晚会上,青年男女们尽情地对唱情歌。这一幕一幕,都没有逃过刘启后的“三只眼”。

正当他频频按动快门的时刻,不知哪位姑娘说了声:“快点帮刘老师也抹点泥巴!”顷刻,他被姑娘们包围了,几十双沾满稀泥的手欢笑着向他扑来,避之不及。他的衣服、脸、头发,全都裹在泥巴里了。他打心里感谢朋友们,按照瑶山的习俗,这可是对他最好的祝福。

刘启后用相机完整地记录了奇特的花瑶婚俗,完成了大型摄影专题《圣洁的疯狂》,一举在联合国的世界民俗专题摄影大赛中获奖,并在教科文组织总部及国内外巡回展出。

大,是瑶山一个最具特色的寨子。这里崖壁摩天,古木成群,奇石遍地,溪泉淙淙,且民风分外淳朴。

寨子下面有个大峡谷,传说底下山势陡险、毒蛇遍地,又时有野兽出没。并且还有个能吞云吐雾、怪象丛生的“三龙洞”,阴森恐怖。多少年来,大脚下的那方处女地,就一直笼罩在恐怖神秘之中。

2002年8月6日,刘启后亲率众瑶民冒险闯进这片禁地,揭开了阴森恐怖的“三龙洞”神秘面纱,为瑶家山民解开了心结,也为瑶山未来的旅游开发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他拍摄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在《山野》杂志发表了题为《我领山民去探险》的大型专稿。从此,游人到瑶寨必游“三龙洞”。

刘启后在几十年瑶山的采访中,与花瑶同胞结下了深厚友谊,他被当地政府授予“花瑶名誉村民”。

一年夏天,刘启后得知瑶家小伙奉文卿高中毕业时选择报考艺术类的声乐专业。可他的声乐基础太差,又无钱去请老师辅导,他便写信向“后伯伯”求援。刘启后硬着头皮一次次跑音协、访师大。一个多月的突击补课和强化训练,奉文卿的专业基础得到强化,后顺利地被录取。接着,刘启后又为他筹措学费游说奔波,最终让奉文卿美梦成真。

刘启后在采访中有幸结识了枞木凼村的耄耋老人沈诗永。然而,这位当过兵又曾任过三四十年村干部且德高望重的瑶族老人,依然一贫如洗,境况维艰。有一年正月初二,冒着鹅毛大雪来瑶山采风的刘启后,带些糖果去看望沈诗永。一见到刘启后,他老泪纵横悄声道:“刘老师,我不行了,只有等死了。”“怎么?”“背上尽长黄疱粒粒,胃也痛得要死。”

望着沈诗永悲伤、无助的眼神,刘启后掏出了口袋里仅有的200元钱。

刘启后回到家和老伴谈及,一向耿直善良的老伴悄然出去买回了大包胃痛药、皮肤病药,递给刘启后,并嘱咐尽快把药送给沈诗永。

后来,刘启后又通过向上级领导反映,破例为沈诗永解决了许多现实困难。

将花瑶文化推向世界

为了让珍贵的花瑶文化为全国乃至世界共享,让瑶族同胞从此摆脱贫穷和落后,刘启后在当地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全方位地推介瑶山,宣传花瑶文化。

首先他与隆回县宣传文化部门配合,邀请《邵阳日报》、《邵阳晚报》、《湖南日报》的记者上瑶山采风,宣传瑶山,并把自己拍摄的照片,撰写的文章,先后在《湖南日报》、《人民日报》、《湖南画报》、《人与自然》、《旅行》、《山野》、《民族论坛》等新闻媒体刊发。几十年来,他为宣传隆回花瑶文化在全国报刊上刊登700多个专版,把家乡的旅游资源编入《中国自助游》和《中国古镇游》等旅游书籍。

在刘启后的多方努力下,湖南卫视等省内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中央电视台《旅游风向标》栏目主持人,陕西、江苏、浙江、广西等省(区)电视台的记者以及英国BBC的著名制作人麦克・纽曼等来到瑶山,并邀请刘启后担任民俗顾问。这些来自国内外的朋友被瑶山绮丽的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深深地迷住了,也被刘启后那赤诚的瑶山情愫所感动。

2004年底,为了让香港客商荣根宝投资瑶山旅游开发,刘启后陪他连续考察了47天,最终荣根堂决定投资瑶山。

2010年10月的一个晚上,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的学术报告厅里,掌声、笑声一阵又一阵。这是数百名研究生在听刘启后讲《民间传统文化》专题讲座。这位没进过大学门的民俗摄影家,今日竟登上大学研究生院的讲台,思绪万千,激动不已。他运用投影幻灯,配上花瑶的图片,生动的语言,诠释了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挖掘与保护、推广,赢得了青年学子们的阵阵掌声。原本2个小时的讲座,却延长到了3个小时。讲座结束后,研究生院副院长点评:“这是我院近3年来最成功、最受欢迎的一次专题讲座。”自此,刘启后频频接到邀请函,先后到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南大学、邵阳学院等高校,做《神秘的花瑶》、《璀璨的乡土文明》专题讲座,深受欢迎。

1999年金秋时节,一份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签发的邀请函,从大洋彼岸寄到湖南省邵阳市市长办公室,热情邀请刘启后赴巴黎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世界民俗摄影联合会的筹备会议,并以联合国贵宾的身份随部长丁关根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参加巴黎“中国文化周”活动。

刘启后接到通知后,激动万分。他感到非常的光荣、自豪和幸福,立即按照通知要求,精心准备发言稿,精选送展的花瑶摄影作品,还挑选了几件花瑶裙绣挑花作礼品,准备送给国际友人。

挑山工教案范文5

一、文化信仰和精神追求——羌族民间美术文化特征现象梳理

羌族是中国西南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内涵丰富的民间传统文化。羌族的民间美术形式多样,我们常见的羌族服饰、刺绣、雕刻、剪纸和民居建筑艺术等是羌民族文化的形象载体,是这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直观表现特征。羌族美术历史悠久,人们在羌族地区曾发现了多处历史上的美术遗存。“5•12”汶川大地震时,羌族民间美术这种古老的文化艺术遭到了严重破坏,引起了各级和各有关部门的担忧,也得到了各地学者的深切关注。这种善意的关注促进了羌族服饰与羌族刺绣等民间美术的保护和传承。羌族人民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包括服装、刺绣和民居建筑等,是这个民族成长、发展的历史记载,也是古老羌民族从大漠草原的“游牧民族”迁徙到高山峡谷“事农务耕”的历史见证。其中饱含的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是这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财富。在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以及各民族相互渗透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下,羌族民间美术呈现多元文化交融的特征,但整体上我们仍能从羌民族服装、刺绣和建筑民居上梳理出羌族人传统的文化信仰和精神追求。

1.羊崇拜的装饰化特征

羊在羌族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和羌族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可被视为羌民族文化的载体。对羊的崇拜体现了先民“万物有灵、多神崇拜”的原始。古代羌族人民以牛、羊等为图腾,有崇拜羊的习俗,直到现在羌族人的一生以及他们的衣、食、住均离不开对羊崇拜这个主题。羌族对羊崇拜的物化形式主要体现在民居装饰、服饰纹样、器物造型上面。民居的装饰中主要以羊头为装饰形式,在羌族人民家中,门楣、墙壁、碉楼等多处装饰有羊头,用来敬奉神灵、驱赶鬼怪、保佑家中房屋;在服饰上呈现为“羊头纹”,如羌族服装的外衣、围裙及女性服装的主体图案均以羊头形和云纹、水纹相结合的手法装饰,鲜明地体现了羊崇拜的民族心理;器物造型中最能体现羊崇拜的物化形式则是双耳罐,双耳罐是羌族地区出土文物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其造型如羊头变形,罐的双耳如羊的两角,整体风格拙朴生动,散发出浓郁的古风遗韵,凸显了羌族人民羊崇拜的悠久历史和宗教观对羌族民间美术的深远影响。

2.白石崇拜的观念化现象

羌族是一个多神崇拜的民族,白石是其崇拜的代表。这源自于羌族古老的神话传说:羌族原本是中国西部的游牧民族,后迁徙到川西北部岷江峡谷地带,被高山、河流阻挡,后又有魔兵戈基人追赶。在危急关头得到天神阿爸木比塔神助,从天上扔下三块大白石,落地立刻变为三座大雪山,挡住敌兵,使族人化险为夷,并且战胜了戈基人。这实际上是羌族民间流传的英雄史诗《羌戈大战》记载的故事。因此,羌族人民居屋顶四角上、碉楼顶端等建筑处供奉着一块块白石,羌族人民视其为神灵。白石崇拜现象对理解羌族民间美术遗存——古老民居建筑艺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十分必要。

3.对太阳和火崇拜的心理

在羌族的多神崇拜中,羌民认为太阳为万物“有灵”之首,对其特别尊崇。羌族的重要节日“羌历年”和宗教活动“转山会”中,便有送“太阳镆”和唱颂歌“喊太阳”等祭祀活动,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体现了羌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朴素的生存世界观。羌族的服饰图案也充分显示了羌族人民对太阳崇拜的心理。羌族男女服装的腰带常以“万”字纹进行装饰,“万”字纹是太阳的一个符号象征,羌族服装的领口和袖口的挑花刺绣中也常出现“万”字纹。火是羌民族另一重要的崇拜对象。羌族的民居建筑中室内空间布局以火塘为中心,火塘是最为圣洁的地方,是族人议事的重要地点。羌族男女脚上所穿的“云云鞋”所刺“云纹”实为“火镰纹”,是“云纹”与“火镰纹”相互变化而来。还有羌族男性的传统服饰腰带上挂的重要装饰品“小火镰”等都代表了羌族人民火崇拜的心理特征。

二、“团花似锦”和“鱼水和谐”——羌族民间美术审美内涵解析

羌族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羌族民间美术建立在古老民族民间历史之上,有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其造型独特、形式单纯,表现率真、质朴,象征意味丰富。其中的羌族民间传统服饰和民间手工艺挑花刺绣是羌民族民间美术中的典型范例。其一方面是这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直观性、审美性的象征表现,另一方面也呈现了羌族人民积极生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面貌。

1.羌族服饰图案与色彩

羌族男子身穿长衫,外套羊皮褂,脚穿圆口布鞋或草鞋,喜庆日穿“云云鞋”,状似小船,鞋尖微翘,鞋帮绣有各色云彩式图案。妇女服饰鲜艳多彩,以红、蓝、黑为主导色,色彩对比强烈。冬季包四方头巾,上绣各色图案;春秋季包绣花头帕,衣服绣有花边,系黑色腰带。羌族妇女喜戴银牌、领花、耳坠、圈子和戒指等银首饰。有的还在胸前佩戴椭圆形的“色吴”,上有银丝纺织的图案和珊瑚珠,以示佑福增寿,平时外套羊皮褂,腰系绣花围裙。据统计,用于羌族服饰上的各种绣片花纹图案有上百种,这些象征其美好生活愿望的图案、纹样工艺精湛、朴实严谨,布局巧妙合理、深浅适度。在象征意义上,羌族服饰上的那些绚丽多姿的图案凝聚了羌族人民对生活的祈祷和祝福,反映了他们超越现实的梦想。所以他们所选择的图案内容多为虫鱼花鸟、飞禽走兽、瓜果花卉、吉祥(鸡羊)如意、金玉(鱼)满堂、百鸟朝凤等。羌族女性是服装挑花图案的绝对创作者。从十来岁的小姑娘到五、六十岁的老人,都能创作,她们在田边地角、房里、房上、房下飞针走线,创作着美丽的服装图案。这些图案在表现形式上有二方连续纹样与四方连续纹样、几何直线型和曲线型。在方向上有横向、竖向、斜向;在色彩的使用上主要以红、黄、绿、蓝等为主色,其他的颜色为辅;在纹样上可分为宗教图腾和自然崇拜的火纹、云纹、山纹、水纹、阔叶纹、藤蔓纹、花朵纹、窄叶纹等,以点、线、面等作为构成形式。

2.羌族民间挑花刺绣艺术

挑花刺绣是羌族人民最主要的图案制作工艺。羌族的挑花刺绣历史悠久、特色浓厚,在中国民间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所以又被称为“羌绣”。羌绣是勤劳善良的羌族妇女在长期劳动实践中形成的独特表现方式,她们用刺绣形式总结出各种针法,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爱情的追求,展现在饰品和服饰上。羌族刺绣制品多以粗布、棉线缀成,黑底白纹,对比强烈,用于头帕、围腰、飘带、衣领、衣角、鞋面等处装饰。刺绣中有“十字挑“”串挑“”编挑”三种主要针法。在刺绣方法上,有链子扣、平绣、纤花、纳花、挑花等几种针法。纳花针法对比强烈,绚丽夺目;挑花多采用棉线,显得朴素大方,色调明快;挑花精巧细致;纤花、纳花娟秀明丽;链子扣则刚健淳朴、粗犷豪放。在颜色的选配上,一般以黑白对比为多,亦有少许彩色。挑花刺绣的题材大都是自然景物,如花鸟、鱼虫、走兽等,内容多表现吉祥如意以及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如“蛾蛾戏花”“鱼水和谐“”团花似锦“”凤穿牡丹“”五谷丰登”等,寓意深刻、栩栩如生。有的虽作了几何化或其他形式的图案处理,但始终与羌族人民的现实生活环境紧密相关,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理想的起点,正存在这种生存的现实感之中。

三、整合资源,创建特色——将羌族民间美术引入高等美术教育实践

把羌族民间美术融入高等美术教育有多层意义:首先,羌族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建立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当地学校可发挥高等学校教育的科研和教学资源优势,有计划、系统性地总结羌族民族民间美术的发生与起源,探索其造型规律和艺术特质,并进行艺术再创造。其次,通过将羌族民间美术引入高校美术教育的实践,一方面是对羌族文化的有效传承和保护,并且能够使其不断蓬勃发展,避免了民族民间文化的断裂和失落;另一方面以此促进民族地区高校美术教育实施学科专业特色化的发展。而以特色鲜明的羌族民间美术资源构建学科专业体系,可增强民族地区高校美术教育的竞争力。再次,对民间美术的学习,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情感,激发求知欲望,提高艺术创造能力,凸显艺术教育的文化性与民族性。

1.开展特色课程开发与校本专业建设

艺术教育是一种“个性教育”,川西北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羌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资源,我们应通过课程建设研究,充分挖掘本地区丰富的、具有亲和力的羌民族文化资源成果,并将其纳入课程,引入美术教学,作为与当地学生经历、情感相融相近的校本课程和特色专业体系建设。这一方面贴近羌族生活,适合本地区教育教学实际,体现了浓厚的羌文化艺术风格;另一方面,特色课程与专业建设的具体实施,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师围绕羌族民间美术提高自身科研与创作水平。其次,学校也应积极组织相关方面编写与羌族民间美术相关的系列自编教材、校本教材和特色教材,并在课程设置中开设特色必修课或专业选修课。最后,教师在教学中以艺术审美规律为导向,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羌族民间美术作品,感受羌族民间美术作品中的审美趣味及作品中所呈现的民族精神特质和内涵,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民族认同感。学校应把这项工作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坚持,以此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

2.重视校外考查与实习基地的建设,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在特色专业和课程建设基础上,学校还应积极改变教学观念,拓展教学资源和空间,多渠道加强教学实践。其形式有:羌族民间艺术田野调查与研究,羌族民间工艺制作观摩与实践;区域性地区构建羌族特色浓郁的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增强学生动手制作能力,进行羌族民间美术实践操作与作品创作。一方面,在教学形式上尝试“请进来、走出去”的办学模式,让学生走进社会、接触社会并为社会服务。这将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帮助,也会给他们的专业绘画、设计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发挥高校教育与教学资源优势,与本地区羌族民间美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利用,开发和创新系列羌族民间美术品或旅游产品,共建校企合作平台,促进艺术教育商品化进程,为羌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旅游和社会发展发挥优势互补作用,达到“双赢”效果。

挑山工教案范文6

【关键词】班级管理 情感教育 实践 思考

在现实社会,天之骄子引发的人间悲剧令人痛心,浙江金华17岁中学生徐力杀害亲生母亲,浙江的一位大学毕业生因报考公务员未录取而报复杀人等等,这些人都是所谓的‘优生’。人们不禁会想:他们为什么年纪轻轻却这样冷酷无情?试想,假如他们有一点儿发自内心的对亲人对友人的爱,就不会走上犯罪道路。作为一个德育工作者,积极实施情感教育,责无旁贷,情感教育塑造更完整的人生。

一、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尊严是每个孩子放飞希望的基石,尊重是今天所有成功教育的基础,也是双赢教育的目标。让学生从尊重中学会尊重,学会宽以待人,学会向别人学习等等,双赢,请从尊重开始!

【学生个案】怎样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给学生一个台阶下:我班上有一个男生汪某,总是喜欢在自修课上讲话影响同学,每次老师批评、教育、跟他讲道理,他都承认是自己的不对,并保证下次决不再讲话影响他人,似乎“心悦诚服”了。一天自习课上,这位男生又在那里讲话了。这一次我意识到用老办法是不会奏效的。我决定暂时不去找他,更不批评他,静观其反应。与往常不同的是,从此以后这位同学讲话的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善。由此可以看出,对待学生屡犯不改,言而无信时,我有必要改变一下教育方式,不是当众揭他的短,而是有意给他一个台阶下。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我把这种教育方式称为“无声的教育”,在某种情况下,这种教育方式可以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 案例反思】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要讲求方法,学会尊重,是双赢的前提。从尊重学生犯错误的权利开始,从尊重他们的缺点或弱点开始。这件事让我对处理类似的学生犯错误的事情有了新的认识:

1.教会学生自己寻找台阶。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每次接触,是为了激励对方的内心体验。”我们看待学生,要从学生个体属性出发,他们和所有的人一样既有生理属性,也有社会属性和心理属性。当学生不经意的犯了一些错误时,当学生已经意识到了自己错误的时候,当学生因犯错误而面临尴尬的时候,我们要用诚挚的爱去感化学生脆弱的心灵,还他们一片明朗的天空!

2.“给学生一个台阶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屡教不改的学生,一般自律能力都比较差,没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受到老师批评后,往往“破罐子破摔”。这时教师的批评只是外因,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当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就会自发的产生一种动力,决心要把老毛病改掉,这种潜在的动力就是自律能力,它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让学生自觉的遵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就像案例中的汪某一样。

二、沟通,是理解的桥梁

家长和孩子、老师和学生常常感叹相互之间有太多的“代沟”,两代人在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这是正常的,因为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化。但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像阳光春风,能滋润心田,给人力量。

曾读过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沟通、关怀、理解,才能把自己变成一把细腻的钥匙,进入别人的心中,打开别人的心结。

三、宽容,是无形的力量

曾看过一则“木桶的故事”,讲得是一位挑水工用两只木桶挑水,其中一只水桶有裂纹漏水,从小溪到他家有很长一段路,因此挑水到家时,每次只剩下半桶水。而另外一只完好的桶到家总是满满的一桶水。有裂缝的那只桶为此总是心存愧疚,但挑水工却心怀感激,因为有裂缝的那只桶那边的花草很茂盛,美丽的花装饰了他的房间。这个故事不仅仅告诉我们缺陷也有美丽的时候,而且善良的挑水工还给我们以启示:如何才能使缺陷变得美丽,如何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学生存在的缺点和错误。

塑造灵魂,健全情感,完善人格,这是情感教育的目标指向和价值追求。做好这项富有深远意义的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作为德育工作者将“志如山兮永不移,行如流兮往无前”。

参考文献:

[1]刘晓伟.情感教育――塑造更完整的人生[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班会课教案

下一篇荷花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