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徽屏保范例6篇

国徽屏保范文1

20xx安徽五一小长假旅游好去处安徽热门景点:玉屏景区

玉屏景区古称文殊院,是黄山的中心景区之一。玉屏景区以玉屏楼为中心,莲花峰和天都峰为主体,通常人们所说的前山,就是指的这一景区。沿途有“蓬莱三岛”、“百步云梯”、“一线天”、“新一线天”、“鳌鱼洞”等奇妙景观。

这里由雄山怪石、奇松险壑、摩崖古刻、云海烟云构成景区景观的主体。此处可观迎客松、送客松、松鼠跳天都、孔雀戏莲花、姜太公钓鱼、仙人飘海、犀牛望月等景观。玉屏景区是黄山绝胜处,有俗语云:“不到文殊院,不见黄山面。”

安徽热门景点:西海梦幻景区

西海梦幻景区又称又名西海大峡谷景区,位于丹霞峰下。梦幻景区的一大特色是景点集中,以奇秀著称。

这里的山体有别于前山那样群峰峭拔、以雄伟见长,而是刀劈斧斫般巨型石片垒积木似地堆积起来,形成破碎状的峰林,看似有摇摇欲坠之感,其实却壁立千仞,稳如泰山。而且峰峦林立:石柱峰、石床峰、双笋峰、薄刀峰、牌坊峰、松林峰,还有无数尚不知名的山峰,围成一个巨大无朋的空间,既巍峨壮观,又秀丽奇特。在这里观赏,可谓是无处不景,无景不奇,移步换形,如入画图之中,令人慨叹。作为主体的西海大峡谷,气势雄伟,又因云雾缭绕而倍显梦幻。此外,著名的飞来石就在西海梦幻景区内。

安徽热门景点:宏村风景区

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的西南麓、黟县县城西南11公里处,原是古代黟县赴京通商的必经之处。

宏村是徽派民居村落中最具代表性的村子,素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卧虎藏龙》曾在此取景拍摄——村外的南湖桥,正是李慕白牵马走过的桥;村中的月沼,是玉娇龙点水而过的地方。

从整个外观上说,宏村是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水圳因细长而曲折被戏称为牛肠,于是南湖成了牛肚,月沼俨然是牛尾,它们是村中的三处经典景观。当地村民们对来此游玩的客人习以为常,或自顾自地做着事,或热情地招揽生意。街道、小巷里的灰墙黑瓦,静静的雕花老楼,润着水的青石板,都是令人神往的风景。

在宏村里,你可以静静地写生作画,可以钻小巷摄下最美的一刻,或就坐在南湖边上,看垂柳依依,沉入画里。

安徽热门景点:黄山风景区

黄山风景区位于中国安徽南部,是五岳三山中的三山之一,上黄山,可感受“三奇五绝”的自然魅力,领略雄浑气魄。

黄山上分为几大景区:温泉景区、玉屏景区、白云景区、北海景区、梦幻(西海)景区、松谷景区。每个景区各有特色,其中,梦幻景区(西海大峡谷)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也是目前旅游者们青睐的热点。

黄山景区分前山和后山。前山是指慈光阁到光明顶,即温泉、玉屏楼、天海景区一带,主要景点有迎客松、半山寺、天都峰、玉屏楼、莲花峰、一线天、鳌鱼峰等;后山是指云谷寺到光明顶,即北海、西海景区一带,主要景点有始信峰、狮子峰、排云亭、西海大峡谷、飞来石、松谷庵等。而在众多景致中,又以“三奇五绝”等异景最为世人留恋。

安徽热门景点:迎客松

迎客松位于玉屏楼左侧,其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游览。此松是黄山松的代表,国之瑰宝。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陈列的巨幅铁画《迎客松》就是根据它的形象制作的。有道是“不到迎客松,白跑一场空”,因此到了迎客松才算是真正到了黄山。

安徽热门景点:月沼湖

月沼湖位于宏村村落中央,即牛胃处,状如半月。老百姓俗称其为月塘,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0xx年)。

月沼湖常年碧绿,塘面水平如镜,塘沼四周青石铺展,粉墙青瓦整齐有序分列四旁,蓝天白云跌落水中,老人在聊天,妇女在浣纱洗帕,顽童在嬉戏。不少经典大片都出自于此。当夜色朦胧时,月沼边一排灯笼亮起,也秒杀了无数镜头。

安徽热门景点:白云景区

黄山白云景区由黄山西大门内的钓桥庵沿白云溪向东,经石人峰、石柱峰、石床峰,长达15里的新铺阶梯通过谷底,一直延伸到天海中海亭,上下高差1000余米。

黄山白云景区位于黄山西部,面积1655公倾,南起云门溪上的续古桥,北至伏牛岭,东起云际、石人二峰,西至双河口畔。景区以钓桥庵为中心,钓桥庵位于石人峰下,白云、白门两溪汇合处,海拔610米,钓桥庵又名白云庵,明前为道院,清康熙间改为佛庵,后沿用地名至今。庵周围景致清幽,峰峦叠峙,松石争奇,层竹铺翠,溪流环绕。白云景区集松、石、泉于一体,独具黄山山水之胜。白云溪水流充沛,瀑潭相接,溪畔有悬瀑10余处,潺潺流水,如同琴音;雨后水涌,急流奔腾,声震山谷;山水迸泻,形成飞瀑,悬垂如练,溅珠喷玉。

安徽热门景点:光明顶

此光明顶并非《倚天屠龙记》里的武林常争之地,而是黄山第二高峰,海拔1860米。这里高旷开阔,日光照射久长,故名。明代普门和尚曾在顶上创建大悲院,现在其遗址上建有华东地区海拔最高的气象站——黄山气象站,游人可于气象站处揽胜,这里是黄山看日出、观云海的最佳地点之一。

顶上平坦而高旷,可观东海奇景、西海群峰,天都、莲花、玉屏、鳌鱼诸峰尽收眼底。所谓黄山36峰,光明顶并不在其中,是因为古人将光明顶视为群峰之冠,故列位于36峰名之上。夜晚在光明顶上看星空,也是非常美的画面。

安徽热门景点:南湖

南湖位于宏村南首,建于明万历丁未年(1620xx年)。宏村村落经永乐年间到万历年间,人口繁衍,光靠月塘蓄水已不够用,又在万历年丁末年将村南百亩良田,凿深数丈,周围四旁砌石立岸,建成南湖。

湖成大弓形,堤分上下层。堤上有苍翠欲滴的参天古树,亦有如少女般临镜梳妆的垂柳。放眼望去,整个湖面倒影浮光,水天一色,远峰近宅,跌落湖中,加之树荫水深和日光相互作用,明暗协调,显得幽深雅静。鸟落枝头鸣唱,白鹅昂首游弋,为湖多添了几分灵动,更显一番别致。

“无边细雨湿春泥,隔雾时闻小鸟啼。杨柳含颦桃带笑,一边吟过画桥西。”南湖上的画桥,正是电影《卧虎藏龙》一开始李慕白牵马走过的地方。

安徽热门景点:莲花峰

莲花峰位于玉屏楼北,是黄山第一高峰,海拔1864米,峻峭高耸,气势雄伟,宛如初绽的莲花,故名。从莲花岭至莲花峰顶约1.5km,这段路叫莲花梗,沿途有飞龙松、倒挂松等黄山名松及黄山杜鹃。莲花峰绝顶处方圆丈余,中间有香砂井,置身峰顶,遥望四方,千峰竞秀、万壑生烟,在万里晴空时,可东望天目山,西望庐山,北望九华山。雨后,纵观八面云海,更为壮观。

值得一提的是,莲花峰顶还有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就是绝顶四周铁索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锁。它是年轻的情侣或夫妇携手扣上的连心锁,以示永结同心。黄山连心锁不仅扣在高峰绝顶处,而且几乎所有的护栏铁链上随处可见,不仅有两锁相扣、共锁于链的“同心锁”,还有大小不一、相互连结的“全家福锁”和家人专为孩子系的“长命锁”。

安徽热门景点:天都峰

天都峰位于玉屏峰南,相距1km,是黄山三大主峰中最为险峻之处,海拔1830米。古诗赞曰:“任它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 险峻程度无峰可比,百丈云梯几乎直上直下。近些年来,经过建设者们的不断开拓,使登峰道路有惊无险。

天都峰顶有“登峰造极”石刻,是鸟瞰黄山壮丽全景的理想之处,使人有“海到尽处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感。

安徽热门景点:飞来石

从光明顶往西或由排云亭南行,就能见到飞来石。往西北小路行2km,可至西海门排云亭。“飞来石”是一块高12米、重600吨的巨石,底部和山峰豁然分开,似天外飞来,故名。《红楼梦》中拍摄的的顽石就是飞来石。飞来石又名“飞来峰”,即“仙桃峰”。

安徽热门景点:西递

西递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20xx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有 “世界上最美的村庄”、“古民居建筑的宝库”之美誉。西递保留着数百幢明清古民居,建筑及路面都用大理石铺砌,两条清泉穿村而过,99条高墙深巷使游客如置身迷宫。

地标即是村头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石牌坊,建于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峥嵘巍峨,结构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村中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及大夫第等,都是西递的经典建筑。有趣的是,如今西递村民将大夫第当成了举办民俗活动的场所,如古装戏中小姐择婿在高楼上“抛绣球”等。

村中各家各户富丽的宅院,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壁画,无不彰显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

安徽热门景点:百步云梯

百步云梯在莲花峰西北麓的峭壁上。离“莲梗”不远处有两块巨石,一形如龟,一形如蛇,两石平行。在石壁上凿成的一百余级险峻陡峭的橙道从两石间穿过下行,从对面鳌鱼洞观看,磴道下临深渊,象靠在峭壁上的长梯,常有云雾缭绕,十分险要,这就是“百步云梯”。

安徽热门景点:北海景区

北海景区是黄山景区的腹地,在光明顶与始信峰、狮子峰、白鹅峰之间,东连云谷景区,南接玉屏景区,北近松谷景区。是一片海拔1600米左右的高山开阔地带,面积1316公顷。北海景区以峰为体,汇集了峰、石、矼、坞、台和松、云奇景,以伟、奇、险、幻为特色,天工的奇妙布局,琉璃色彩变幻,构成一幅幅伟、奇、幻、险的天然画卷,是黄山的风景窗。

北海群峰荟萃,石门峰、贡阳山,都属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峰,形如屏障,隔开南北;还有始信峰、狮子峰等傲视群雄。此外,北海景区林木似海,名松甚多。从黑虎松进入依次有黑虎松、连理松、龙爪松,在观景台前方有石笋峰,在石笋峰可远眺观音漂海。观景台左有卧云峰,卧云峰上有探海松、卧龙松,观景台右行10米有竖琴松(辕门松),观景台左行去始信峰顶边有接引松,始信峰顶有聚音松。名松株株盘结挺拔,又奇又秀。贡阳山前散花坞,四面峰峦环峙,坞内林木茂密,奇松怪石荟萃。

主要景点:狮子峰、始信峰、猴子观海、仙人背宝、梦笔生花、飞来石、十八罗汉朝南海等。

安徽热门景点:猴子观海

猴子观海位于黄山风景区北海景区,猴子观海是指在狮子峰北一座平顶的山峰上,有一巧石,如猴蹲坐,静观云海起伏,人称“猴子观海 “。当云雾消散后,石猴又如在远眺太平县境的绿野平畴,故亦名“猴子望太平”。今人有诗云:"小劫沉沦五百春,全真应是最多情。功成缘满归东土,跌坐灵山望太平。”

安徽热门景点:黄山翡翠谷

翡翠谷景区在安徽黄山市黄山区,又称“情人谷”,也是著名电影《卧虎藏龙》的拍摄地,素有天下第一丽水、美好情爱圣地、黄山第五绝之美称。

即使没去九寨沟,也能来此一睹浪漫的彩池,峡谷中分布着大小彩池数百个,最大的彩池面积近1000 平方米。还有写满了“爱”的石头吸引情侣驻足,此外还能看真人高空走钢丝;喜欢探秘的背包客附近还有徽青古道可徒步。周边的徽派小村庄更是喜欢写生和摄影的朋友们的最爱。

安徽热门景点:一线天

一线天位于文殊洞下方,登玉屏道中,过小心坡、渡仙桥,有一处两壁夹成的狭长石巷,宽处不过2米,窄处仅半米,中间盘道有多级,只能容一人通过。人行其中,仰望长空,蓝天仅存一线,若非正午当空,不见天日,十分有趣。

五一安徽旅游必吃美食安徽特色美食1、合肥小龙虾

我们省会大合肥,吃龙虾成为一种时尚。全市围绕小龙虾产业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产业经济总值超20亿元。因此荣获“中国淡水龙虾之都”称号,成为全国惟一在淡水龙虾领域获此殊荣的城市。

安徽特色美食2、安庆山粉圆子红烧肉

这是一道安庆人家喻户晓的菜,安庆人说起山粉圆子烧肉就好比咱走出国门的中国人说起豆腐乳一样,除了亲切还是亲切,是啊,味蕾是最有记忆的,触动过便不会忘记。

山粉圆子烧肉这道菜要趁热吃,最好一顿吃完,待到下次再来加热时,无论你热多久,圆子里面就是难热透,味道也差远了,吃起来硬梆梆的。

安徽特色美食3、插花牛肉汤

插花牛肉汤,安徽阜阳著名的汉族小吃,插花高家牛肉汤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间,发展至今已有近220xx年的历史。其原汤采用牛骨、上乘牛肉等原料添加众多调料,用文火熬制而成,口味纯正,回味悠长。

安徽特色美食4、太和板面

太和板面,即太和羊肉板面,是安徽北部地区面食的一面旗帜。太和板面一是面好,二是汤料好。太和县出产优质小麦,板面条取小麦精粉,根据一年四季的不同,按比例用食盐、水加以搅拌,和成面团,反复揉搓之后,制成直径半寸,长八寸的小面棒,再涂上香油,码在案子上,蒙上干净的湿毛巾。滋润好的面棒柔软缠绵,触摸如丝绸。

安徽特色美食5、无为板鸭

无为板鸭(又称无为熏鸭),早在清代道光年间就闻名于世,距今已近220xx年历史。如今已被列入《中国名菜谱》。

安徽特色美食6、符离集烧鸡

符离集烧鸡属于安徽沿淮风味,已有千年的历史,产于安徽省宿州市北30里位于京沪铁路大动脉上的符离镇。此鸡肉烂脱骨,肥而不腻,鲜味醇厚,齿颊留香。

安徽特色美食7、芜湖小吃

芜湖素有“江东首邑”、“吴楚名区”、“吴头楚尾”之称,近代为“江南四大米市”之一,芜湖小吃更是名扬天下。如:四季春的小笼汤包和大烧卖,大个子麻辣烫,双桐巷老奶奶牛肉面,老濮家凉粉,老头老奶老鸭汤,耿福兴小笼汤包和酥烧饼,蓝义兴烤鸭,小聚味香猪蹄,小海螺沙煲,小邢板栗,虾子面等,种类繁多,味道独特。

安徽特色美食8、阜阳格拉条

格拉条大概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阜阳,是阜阳特有的一种食物,颇受当地人的喜爱,在大街小巷都能吃到,被誉为“阜阳意大利面”。切身感受,吃在阜阳最实惠。很难说清楚阜阳到底有几条美食一条街.......

安徽特色美食9、砀山地锅鸡

砀山位于安徽省最北端,素有“世界梨都”美誉。除了名扬天下的酥梨,更有很多当地特色美食....砀山的小吃,首先是地锅鸡,一口黑铁锅,大火炖上只笨鸡(草鸡),可以放些土豆或是山药,多放些干辣椒。特别之处就是在锅的四围贴上一圈死面锅饼,沾到菜汤的一端味鲜,沾不到菜汤的一端焦脆。还有油炸爬拉猴。

国徽屏保范文2

关键词:徽商;徽州古村落;影响

中图分类号:F0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4-0169-03

徽州,历史上曾是一个行政区划概念。隋唐时期朝廷设歙州,唐大历五年时,歙州开始管辖歙、休宁、黟、婺源、祁门和绩溪六县,宋宣和三年将歙州更名为徽州,明清时期徽州府无大变动。徽州一府六邑格局一直维系到19世纪中叶,历经一千多年已形成稳固一体化的徽州文化。如今,徽州早已不再作为行政区,婺源划归江西省,绩溪划归安徽省宣城市,所剩主体部分成立为黄山市。但徽州作为颇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圈,并没有因为行政区划的变更而失去传统特色[1],而今在学者依然习惯称“一府六邑”为徽州。

徽州文化崛起于南宋至清末期间,而徽商在宋代开始崭露头角,兴盛期为明末至清初。村落作为人类的生活生产的聚落空间,徽州古村落自然是辉煌徽文化主要载体。徽州古村落与徽商的发展在时间与空间上存在着重叠,二者自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则着重论述徽商在徽州古村落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影响。这样的探索有利于更全面更透彻地了解徽州古村落所承载的历史、艺术、文化,具有一定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一、徽商的兴起

徽州地处皖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徽州有“七山半水半分田,两分道路和庄园”之说,缺乏成片的耕地,即使有,“也非善耕作之地也”,土壤贫瘠,产量不高。山多地少使徽州的粮食供给严重不足,即使丰收之年,也要从江西、湖北或者宣州、池州等地调运粮食,生存环境及其恶劣。群山环抱的徽州是饱受战火侵扰之人的世外桃源,每次战乱,皆有不少人逃难至此。历史上三次人口大迁移使得徽州人口不断增加,进一步加剧了人多地少的矛盾,粮食的匮乏使当地居民生活更加困苦。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徽州当地一年收获的粮食,仅能养活1/10的徽州人,为了生存,大多徽州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谋生活。

在自然地理中,徽州处于我国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水热条件好,物产富饶,盛产杉木、竹子茶业、陶土、桑、麻、木耳。徽州的手工艺品颇具特色,尤其以“文房四宝”著称。宣纸、徽墨、毛笔以及与端砚齐名的歙砚。丰富又具特色的土特产品为徽州人走上“以商代耕”之路展现了很大的可能性,不少徽商在发展之初就是以贩卖徽州特产而逐渐壮大。

徽州层峦叠嶂,陆路不通,但却有十分便捷的水上交通,俗称“上接闽广,下接苏杭”。新安江作为徽州境内最大的水系,东下可达杭州。新安江上游的练江、渐江、丰乐水,全可通航。绩溪境内的徽溪、乳溪顺流而下,可到长江。祁门一带由阊江可入鄱阳湖[2],这样,徽州人就可以通过水路不断地输出土特产和手工艺品以换回粮钱。

丰富的物产加上便捷的水路交通,大大激励了因人多地少,生活艰辛的徽州人走上经商之路,造就了后来徽商的辉煌。在徽州人冒险、艰苦的货物运输过程中,徽州商人行买四方而声名显赫。自明朝中期起,由于商品流通范围扩大,商品数量和品种的增多,整个社会的商业活动和商人群体开始活跃起来。在明代成化、弘治年间,作为一个商人集团,徽州商帮逐渐形成并日渐强大。在这一时期,“徽”和“商”二字开始结合在一起,“徽商”成为一个特定名词被人广为流传和使用。

二、徽商与徽州古民居

徽商自幼年便开始长年奔波在外,对故乡亲人百般牵挂思念,年老时那些经营成功、赚得钱财的徽商则希望回到自己家乡颐养天年,过上舒适的生活。自然,徽商对住宅的建造就格外的费心,精心设计构造、装饰和陈设等方面。精致而典雅的徽州古民居,在建筑史中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蕴含着丰富的徽商文化内涵。

(一)徽商与徽州古民居构造

粉墙黛瓦码头墙,徽派古民居外观上古朴而肃穆。内部却构造精细、装饰华美。古代社会重仕重农、轻工轻商,致富后的徽商虽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但多数不愿对外显富,用这种构造方法实现“藏富于宅”的目的。民居外素内华充分反映了徽商“财不外现”的观念以及内聚、封闭的生活意识[3]。

徽州古民居建筑特征之一天井,俗称“四水归堂”。徽州民居二进或三进不等,每进以天井相隔。风水理念中,天井和“财禄”关联,经商之人自然极其重视。天井周高中低,使天降的雨露与财气,不流向别处。“四水归堂”象征着四方之财如同天降雨露,源源不断地流入自己的家中。

徽州古村落民居皆为砖木结构房屋,防火性能差。民居主人多为徽商,家境殷实。年轻力壮者都出外经商,家中所剩不是长者孩童就是徽商妇,对天灾人祸全毫无反击能力。为了防火防盗,外墙采用高墙封闭式,石砖质窗框窗门,石砖门框“砖门”木门铁皮包沿,朝外一侧用铁钉固定一层水磨青砖,连幢住宅之间虽家家相通,但又相对独立,外墙之间设防火道。一层外墙开窗少,二层山墙开小窗,石砖质门窗,高墙紧固,对外开门很少,防盗性能好。

(二)徽商与徽州古民居装饰

明清两代统治阶级对民间第宅等级制度方面有较严格的限制,如《明史・舆服志四》:“庶民庐舍,洪武二十六年定制,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饰彩色。”这样对间架和彩饰的规定使得赀累巨万的徽商另辟蹊径,在民居室内装饰上最求精雕细琢,古朴雅致。徽商走南闯北中,将家乡特产带到全国各地,其中一项就是徽州的三雕。徽商将木雕、石雕和砖雕的技艺从徽州带向大江南北,又由匠人们吸收和总结外地精华后,返回家乡将精湛的三雕技艺融入徽州民居装饰中。正门门楼、花门栏杆、窗棂隔扇、神位龛座、斗拱飞檐、门罩屋瓴,无一不体现徽州三雕的精美绝伦。最为经典的就是砖雕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雕刻的内容包括亭台楼阁、珍禽异兽、历史人物、民间故事等等,更有将徽州当地山水风景作为题材。在质朴的外观下,徽州古民居内部装饰却是十分华美与精致。

此外,徽商对古民居装饰的影响还有一点,徽商民居厅堂上方太师壁两侧的“过廊”上方各有一个“商”造型,主人借此来表达对当时社会“仕农工商”排位的不满。此内部装饰设计展现了徽商对在日后与官仕之人能享有平等地位的渴望之心。

(三)徽商与徽州古民居陈设

徽州古民居室内陈列摆设同样深受徽商影响而别具一格。民居厅堂上方紧靠太师壁处设有长条木案,案上放一座自鸣钟,其东边一花瓶,西边一古镜,有“终身平静(钟声瓶镜)”的含义[4]。徽州自年幼时便外出经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一直奔波于天南地北,不曾归家。他们的家人由此来祈祷商人们平静经商、终身平安。徽商通常会将自己的人生处世哲理体现在厅堂楹联上。例如,西递村笃敬堂两侧楹联为“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体现了徽商自己“贾儒相通”“ 商农交相重” 的新观念。

三、徽商与教育性建筑

徽商是出名的“贾而好文”,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认为“富而教不可缓也,积资财何益乎”。古时官本位思想的商人虽然钱财富裕,但社会地位低下。徽商虽然不满,但也无力改变,只能将希望寄托于后代能饱读经书,走上仕途,光宗耀祖,不必忍受外出经商,奔波之苦。又有俗语称“朝中有人好做官”,徽商的崛起过程中朝廷官员的帮助与支持起到了非同一般的作用。在封建势力对徽商“关照”下,徽商可以获取某种商品的垄断经营权、偷税漏税、承包朝廷工程等等[5]。“朝中有人”的徽商是鼹淮盐场的霸主,在盐市场的垄断使其获得暴利。发展壮大的徽商会不惜钱财在自己家乡捐建私塾和书院,以保障自己在朝廷中的后盾,获得更大的商业利益。如南屏巨商李宗眉先后在西递、南屏、陈闾出资捐建三所免费私塾,还曾一度包下碧阳书院全部的灯油费。

在程朱理学的指导下,借助徽商财力支持,明清时期徽州教育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遍布城乡的私塾、书院等教育机构是其主要体现。其殊之处在于徽州书院多数分布于村落之中,而非城邑,“虽十家村落,亦有讽诵之声。”据新修的黟县、歙县等五县县志记载,清末民国初时歙县等五县有千余所私塾,其中部分私塾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成为徽州古村落独特的文化景观,如黟县南屏村的培阑书屋、关麓村的安雅书屋、西递的桃李园等。得益于徽商资助,徽州古村落文化氛围与书卷气息浓厚,成为远近遐迩的“东南邹鲁”。

四、徽商与徽州古村落祠堂与牌坊

徽州是一个高移民社会[6],徽商中有不少是为避战乱而南迁的中原世冠大族,他们保持着强烈的宗法观念和严格的宗族组织。宗族的支持在徽商崛起过程中非同小可,主要集中在资本、人力、结交权贵等方面。徽商势力壮大后,为了回报宗族,或为了更多利润,徽商对强化宗族势力给予了异乎寻常的关注与支持[7]。徽商不惜输巨金回故里,营造了数量众多、规模宏伟、装饰精美的祠堂,成为徽州古村落的标志。至今徽州古村落中还保留有为数不少的祠堂,黟县西递村保存了敬爱堂、追慕堂、七哲祠等7 座祠堂,歙县棠樾村保存有敦本堂、清懿祠、世孝祠等祠堂,黟县南屏横店街约200m 的街巷保存有8 座祠堂。

牌坊作为中国特有的纪念性建筑,被赋予特定的含义。徽州牌坊也已成为徽州古村落的代表景观之一,历经千百年,至今仍保持完好的有100座左右。其中妇女贞节牌坊数量最多,占总数1/3。让人震撼的不只是牌坊的精湛技艺和雄伟气势,更多的是牌坊背后的贞节烈女的品德以及她们悲惨的命运。徽商妇,虽与徽商的称号连襟相依,却与徽商命运截然相反。徽商常年在外奔波,走南闯北,一二十年置家于不顾,有古语称:“一世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这意味着那些徽商妇在丈夫离家后身躯和灵魂都被严格的“家训”“族规”禁锢在高墙重门之中,毫无自由可言[8]。徽商妇便从年少孤独寂寞到年老,用一生的悲剧来换取光宗耀祖的贞节牌坊。

五、结语

徽州古村落是徽州地域文化的产物,徽商作为商界之牛耳促进了徽州文化繁荣兴盛。徽商对徽州古村落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主要体现在民居构造与装饰、文化氛围、礼制建筑。

参考文献:

[1] 陆林,等.徽州古村落的演变过程及其机理[J].地理研究,2004,(5):686-694.

[2] 黄成林.试论徽州地理环境对徽商和徽派民居建筑的影响[J].人文地理,1993,(4):57-63.

[3] 侯曙芳,等.徽派古民居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6):24-28.

[4] 方静.解读徽州[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5] 良发.徽州文化十二讲[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6] 李仲谋.徽州文化纵览[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7] 陆林,等.徽州古村落的景观特征及机理研究[J].地理科学,2004,(6):660-665.

[8] 杨晓明.徽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Hui Merchants in Huizhou Ancient Village

JIANG Chun-xu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Changsha 410081,China)

国徽屏保范文3

关键词: 古建筑

作为极具个性特征的文化现象,徽州的老房子是在特定的自然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胸中小五岳,足底大九州”的徽州人,他们服贾四方,或成巨富荣归故里,将域外更高层次的文化引入境内,穷极土木,广侈华丽以明得志,构筑起一幢幢精巧别致的民居建筑。故此,早在晚明时期,“入歙、休之境而遥望高墙白屋”就成为徽州村落的独特景观。

与“五岳朝天”并称的“四水归堂”是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徽州老房子多是以天井采光、通风及与外界沟通。外墙很少开窗,因此老房子总给人一种幽暗凄迷的感觉。

我真正领略徽派建筑是在西递村。这是一个被现代社会遗忘的旧梦。现代的阳光还没有照耀在它青灰的屋瓦上,在都市的喧哗这之外,它抱残守缺,在皖南的清澈中向我们呈现了一种朴素的民间生活。西递村在黟县,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徽派建筑群。

从远处望去,西递村是一片线条简洁的黑瓦铺成的屋顶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错落有致。迈入老屋你会发现,这些老屋内部繁复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形成鲜明的对照,徽派建筑中著名的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徽派建筑的形成

徽派建筑的形成过程,受到了徽州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

这里原来是古越人的聚居地,其居住形式为适应山区生活的“干栏式”建筑。中原士族的大规模迁入,不仅改变了徽州的人口数量和结构,也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中原文明与古越文化的交流融合,直接体现在建筑形式上。早期徽派建筑中典型的“楼上厅”形式,楼上厅室特别轩敞,是人们日常活动休憩之处。这是因为山区潮湿,为了防止瘴疠之气,而保留了越人“干栏式”建筑的格局。同时,由于大量移民的涌人,人稠地狭,构建楼房也成为最佳选择,但多依山就势,局促一方,为解决通风光照问题,中原的“四合院”形式又演变成为适应险恶的山区环境,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天井”。而山区木结构的房屋又易于遭受火灾,为了避免火势的蔓延,便又产生了马头墙。早期的徽派建筑形式,正是外来移民与原住民文化交融的产物。

明朝中叶以后,徽商崛起,雄据中国商界。致富后的徽州商人,将大量资本返回家乡,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建筑的投入。他们修祠堂,建宅第,造园林,竖牌坊,架桥梁,盖路亭,给徽州乡村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由于“贾而好儒”的特点,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徽商们在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住宅布局、结构、内部装饰、厅堂布置的看法,促使徽派建筑逐渐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使徽派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蕴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徽派建筑的特色

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

徽州村落的选址大多严格遵循中国传统风水规则进行,山水环抱,山明水秀,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和山水意境,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受传统风水“水为财源”观念的影响,寄命于商的徽州人尤其重视村落的“水口”,建构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水口园林。徽式宅第结体多为多进院落式集合形式(小型者多为三合院式),体现了徽州人“聚族而居”的特点。一般均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讲求风水价值。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厢房,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性家庭的生活空间。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泽典雅大方。装饰方面,清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使房屋精美如诗,堪为徽式宅第的一大特色。徽州的祠堂和牌坊也是徽派建筑中的重要建筑形式。村皆有祠,祠一般均规模宏大,富丽堂皇。而散缀各地的各式牌坊,则是古代徽州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一直保持着其融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

徽派建筑工艺特征

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或圆形(清代)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明代立柱通常为梭形。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为丁头拱)、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墙体基本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

徽派建筑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极富装饰效果。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装饰中占主要地位,表现在月梁头上的线刻纹样,平盘斗上的莲花墩,屏门隔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拱杆栏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等。内容广泛,多人物、山水、花草、鸟兽及八宝、博古。题材众多,有传统戏曲、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渔、樵、耕、读、宴饮、品茗、出行、乐舞等生活场景。手法多样,有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和镂空雕等。其表现内容和手法因不同的建筑部位而各异。这些木雕均不饰油漆,而是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和自然纹理,使雕刻的细部更显生动。石雕主要表现在祠堂、寺庙、牌坊、塔、桥及民居的庭院、门额、栏杆、水池、花台、漏窗、照壁、柱础、抱鼓石、石狮等上面。内容多为象征吉祥的龙风、仙鹤、猛虎、雄狮、大象、麒麟、祥云、八宝、博古和山水风景、人物故事等,主要采用浮雕、透雕、圆雕等手法,质朴高雅,浑厚潇洒。

徽州古建“三绝”

徽派建筑以祠堂、牌坊、民宅最具特色,号称“古建三绝”。

祠堂有宗祠、支祠、家祠等不同类型,建筑方面有严格的区分,不能随心所欲。一般都富丽堂皇,气势恢宏。

牌坊以石制为主,仿木结构,有四柱冲天式、八柱式、口字式等多种式样,造型雅致。根据功用可分为旌表坊和题名坊两类。旌表坊必须经朝廷颁旨才能兴建,只有官绩显赫、孝行义举突出的人以及贞女烈妇,才有资格享受。题名坊一般建在府邸、书院、祠堂、墓门道前,作为庄重、权威的标志。

民宅的形式一般俗称为“三间屋”,有明三间、暗三间、回廊三间之别。

徽州宅居基本格局的形成

传统徽州宅居最基本的格局是三间式,一般为三开间、内天井,民间俗称为“一颗印”。平面布局对称,中间厅堂,两侧厢房,楼梯在厅堂前后或在左右两侧。入口处形成一内天井,作采光通风用。在此基础上建筑纵横发展、组合,可形成四合式、大厅式和穿堂式等格局。四合式大多为人口多的家庭居住,也可说是两组三间式相向组合而成,可分为大四合与小四合。大四合式前厅与后厅相向,中间是大天井。前厅是三间式,但地坪较高,为正厅堂;后厅亦为三间式,但进深可略浅,地坪面较前厅低。前后二厅以厢房相连,活动隔扇,楼梯间有设于厢房的,也有设在前厅背后的。内部木板分隔,外墙均为砖墙出山马头墙。天井则根据地形可大可小,也有的在前厅背后再设厢房、小天井。这种大四合式住宅前后均有楼层。小四合式前厅三间与大四合式同,后厅则为平房,也更小,进深浅,一般中间明堂不能构成后厅,而作为通道,两个房间供居住,天井也较小,楼梯均在前厅背后。

大厅式住宅的大厅,主要是用于迎接贵宾、办理婚丧大礼和开展祭祀活动等,也作为日常起居场所,它往往是整座住宅的主体部分。大厅多为明厅,三间敞开,两根圆柱显示着大厅的气派。也有用活动隔扇封闭的,以便于冬季使用。一般大厅设二廊,面对天井。大厅式住宅可从正中入口设屏门,平常从屏门两侧出入,遇有礼节性活动则由屏门中门出入。也有在侧面开边门出入,天井下方则设客房。还有由正门出入,门两侧设二厢房者。

穿堂式又名回厅,穿堂的位置均在大厅背后,与大厅相连,为由大厅进入内室的过渡建筑。大部分为木地板,小三间与大厅背向,入口则由大厅正面隔屏的两侧门进入。穿堂部分有一明堂,两个小房间,可供客人居住,也可家中人居住。这种穿堂式建筑比正式三间式小,有天井采光。

国徽屏保范文4

《我的娜塔莎》讲述了从上个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横跨中、苏、日三国的爱情史诗,用50年的跨度讲述男主人公庞天德和女主人公娜塔莎分分合合间爱的真谛和人生传奇,是中国荧屏上第一部全景式展现半世纪跨国爱恋和历史风云变幻的鸿篇巨制。安徽卫视选择其作为新年荧屏第一剧,《我的娜塔莎》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

金牌编剧、播撒爱情

《我的娜塔莎》是金牌编剧高满堂2012年的潜心之作,被誉为《闯关东》加《铁梨花》的强势延续,主打爱情史诗。将一段跨度半个世纪的跨国爱情,以主人公娜塔莎和庞天德的传奇人生演绎呈现。两人的一生都在相聚――失散――重逢――再失散中纠结,但爱的信念让他们用最平凡的方式守望着对方,终生不渝。这种守望越是平凡而持久,就越有最打动人的力量。高满堂执笔《我的娜塔莎》的初衷是为了让年轻人再次相信爱情,高满堂坦言,很多年轻人认为婚姻特别简单,现代婚姻的脆弱就像气球有一个小小的裂痕就会泄气,对此很忧虑。他想把父母的已经成为过去时的爱情说给现代年轻人听,给他们一个参考,重温一下父辈对爱情的态度,对爱的坚持。

外援加盟、担纲女主

《我的娜塔莎》作为中国首部国产剧启用外籍女一号的先河之作,既大胆也创新。高满堂告诉记者,内地荧屏从来没有一个外国人撑起41集的戏。娜塔莎的扮演者,乌克兰籍女演员伊莉莎,不同于传统金发碧眼美女的火辣和激情,更多的是温婉的微笑和清澈的眼眸。伊莉莎直言非常喜欢娜塔莎这个人物角色,“喜欢娜塔莎的整个过程,从年轻到年老的时候都很喜欢。”娜塔莎有很多侧面,是一个立体的人物,有可爱的一面、坚强的一面、也有柔弱的一面。面对敌人她聪明勇敢,作为军人她坚强干练,作为庞天德的娜塔莎她又变得如此的简单,是如水一般的女子。

在得到确认出演女一号的消息之后,伊莉莎可谓心情复杂,荣幸、兴奋、胆怯、不自信,伊莉莎担心自己没有深厚的阅历积淀,演不好娜塔莎这个角色。中俄文化有很大的差异,没有多年的真实生活经历很难把握。因此,她提前来到中国体验生活,除了阅读历史资料之外他还亲自走访了一些二战老人,听他们讲战争年代的故事,向他们询问那一代人对爱情的理解来帮助自己进入大的时代背景,在整个大的环境中去体会娜塔莎,去体会这段感情。高满堂和郭靖宇都认为,伊莉莎所扮演的女一号是完成这部戏的最大压力,因为他们不确定观众是否能接受这样一个外籍女主演,开拍之后的最大问题就是语言不通,剧组紧急调用了11个翻译,在3个月的时间里把六七十万字的剧本全部翻译成俄文,伊莉莎看到俄文剧本简直如鱼得水,很快投入到表演创作中。在看到了最终成片的效果后,也让高满堂竖起了大拇指,称伊莉莎完完全全地展现出了他心中的娜塔莎。

大剧营销、品质保证

一听到“娜塔莎”这个名字,在观众的面前立即就会呈现出俄罗斯标志性的唯美纯净的白桦林,和那翩翩起舞的俄罗斯姑娘。因此《我的娜塔莎》的收视及观众构成显得更为广泛,追逐真爱的青年男女固然是收视主人群,经历过那段烽火岁月的老一辈同样是不可忽视的核心人群。再加上安徽卫视独有的大剧营销品牌推广保证,以及真心食品广告客户的倾力赞助,给节日的荧屏再添一把火,成就了安徽卫视“全媒体”整合营销传播的又一经典案例。首先,卫视频道包装系统全新植入――全天文字角标预告、《第一剧场》片头与片尾广告、《第一剧场》提示横幅、真心“俄罗斯”之旅宣传片,游动字幕广告;多管齐下,植入角度新颖、暴露频次多而广,尤其是在电视剧取消中插广告的新环境下,广告收视直接等同于节目收视,频道传播效果事半功倍。

其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传播――电视、网络、短信互动、平面媒体根据传播介质的特点,为客户量身定做传播方案。安徽卫视网络电视台网络专题中设计真心食品LOGO与电视剧的联合图片、专门为真心食品打造网络活动如“踩楼彩礼送不停”活动、“娜塔莎和我”活动等;户外及《海豚TV周刊》上刊登多版大幅广告,短信剧前告知、剧中互动,安徽卫视电视剧新浪官方微博“爱在身边、真心食品”互动话题的讨论,如同一曲气势磅礴的交响乐章,全媒体联动,极具传播效应。

此外,为真心食品定制的系列推广活动有如下几个:

“走进娜塔莎”系列之一:国剧盛典“最佳外籍新人奖”、“最佳跨国史诗大剧奖”

充分利用一年一度安徽卫视的跨年盛事――国剧盛典的恢弘气势和行业影响力,在国剧盛典上的此篇章中,重点突出“娜塔莎”的形象,由“娜塔莎”领衔组建俄罗斯女子阵容,由金牌导演郭靖字携剧组参与盛典录制,打造影响力,邀请全国媒体到场进行报道宣传。

“走进娜塔莎”系列之二:《周日我最大》“俄罗斯女孩专场”

在安徽卫视王牌栏目《周日我最大》中“缘来是你”板块设计“俄罗斯女孩专场”,邀请清一色的俄罗斯女孩参与到节目录制,展现她们美丽的容貌,展示她们多样的才艺,发表她们另类的爱情宣言。“走进娜塔莎”,在节目录制中,邀请导演郭靖宇携剧组参与现场活动互动,表现浓郁的俄罗斯风情。

“走进娜塔莎”系列之三:《我的娜塔莎》新闻会

在北京选择一家具有典型俄罗斯风味的酒店,精心布置呈现。全景还原展现白桦林的背景,在具有俄罗斯风情的白桦林中举办本次媒体见面会。邀请金牌导演郭靖宇携剧组主演出席,和来自全国的媒体记者一起感受最直接的俄罗斯风情。

“走进娜塔莎”系列之四:观众互动:俄罗斯(哈尔滨)冰雪之旅

国徽屏保范文5

关键词:古徽州;廊桥建筑;徽派建筑;木构;砖木结构;建构

1廊桥建筑的研究价值

梁思成先生曾经说:“从中国传统沿用的‘土木之功’这一词句作为一切建造工程的概括名称,可以看出土与木是中国建筑自古以来采用的主要材料。”[1]土木之功不仅仅是土木工程领域的研究对象,也是建筑学科所研究的对象。那么既是桥梁之作又有建筑构筑覆盖的廊桥,便是综合了二者特质的一类特殊建筑物种或者说是桥梁物种。它们既具备桥的功用又有着遮风避雨的建筑物的功能。处身于学科的交叉点,廊桥这样一个建构物在建筑学界的研究相对较少,然而其自身却兼有建筑、桥梁和结构材料等综合领域的研究意义。近年来建筑学界对于大跨度木拱廊桥的研究从兴起到逐渐丰满。精巧的木拱结构在下部使得桥梁跨越水系,木拱上部结合地域建筑特色的木构架建筑覆盖其上为人们遮风避雨。这些研究基本集中于浙南以及福建北部地区,这些充满浪漫和诗意的“风雨桥”当然不仅是“木拱”这一类特殊结构的廊桥,我国民间仍有大量设计精巧、造型别致和富有文化趣味的廊桥建筑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本文所要初步探究的便是富有徽派建筑特色的徽派廊桥建筑。

2古徽州地区廊桥建筑的独特性

古徽州是早年的行政划分之名,指的是如今的安徽省下辖的歙县、绩溪、黟县、休宁、祁门和江西省下辖的婺源六个县。当然,徽派建筑的辐射范围远不只局限于此六县。与浙闽廊桥不相同的是,古徽州廊桥跨越水系的桥体下部多为砖石结构,而上部覆盖的建构多为砖木结构或单是通透的木构架。上部结构的建构方式与徽派民居一致,所展现的外部风貌也与徽派民居风格相符,尤其是其中的砖木结构廊屋,因而笔者大胆称其为“徽派廊桥”建筑。徽派民居建筑的研究近些年成果已多丰硕,皖地内各学院和设计机构都花费大量精力在其上,富有徽派特色的设计元素也相应地多被运用在当今的各类建筑设计当中。布局自由灵活、相对内向的合院、狭长多进深、层层叠叠的封火山墙结合着灵活多变形式的坡屋面,远观白墙黑瓦自在错落的矗立于小尺度的村巷边,宁静秀美的建筑风貌与徽派浓厚的文化气息相融相渗,使得徽派民居建筑在我国的民间建筑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徽派廊桥建筑以其独特富有趣味的形式,并且廊桥建筑在徽州民居村落中多处于村落的水口处。水口对于徽州古村落来说不仅仅是防卫导向等功能上的意义,更多也包含了风水、文化和精神上的意义。徽州文化以水示财,进入村口的重要节点便是一座驾于水系之上的桥。而这座桥所承载的又不仅是交通空间的意义,它是进入桃源村落的开启之路,是离别与相会之所,处于对这个小小交通空间太多的文化与心理需求,便成就了我们今日所见的廊桥建筑。徽派廊桥的内部空间多似徽派园林建筑的做法,桥内两侧栏杆扶手处设美人靠来提供座椅休憩,使得这个空间有了得以提供人们稍长时间停留的人性化构造。这些徽派廊桥的屋顶多为简洁的双坡,复杂的也只是局部抬高处理。而徽派廊桥建筑下部桥体的结构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砖石券拱,依据跨度不同分单券和多券;一类是间隔布置的石墩体。不论是以上的哪一类,桥体上部结构的建构及形式均与下部结构呼应设计。徽派廊桥的上部桥体的结构也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和徽派民居一样的结构形式,砖木结构;一类是单纯的木结构。砖木结构的桥上部建筑,用砖砌筑了部分片墙,结合徽派建筑马头墙、园林景墙等形式建造,具有一定的空间围合性,因而防风避雨的效果更好,也就是说其私密性更强一些。那么,第二类纯木构架的徽派廊桥上部桥体便更纯粹的体现了中国木构建筑的建构精神,如有建筑界学者所言“木建构文化则应该更适应温暖而潮湿的南方地域”[3]如徽派民居的结构特质一样,穿斗式的木构架多灵活的运用于这类廊桥上且不做任何墙体围合,纯粹的木构架梁柱体系加之屋面支撑木构系统,有的甚至做出了斗拱这样的中国建筑体系里的高规格构件。不论是从建筑的建构角度还是建筑的风格角度,徽派廊桥建筑都具有其独特的研究价值。

3古徽州地区廊桥建筑的现状

古徽州地区廊桥建筑现存的遗迹已然不多,多数为近代仿古复建,少数为遗迹修复保存。因而意识到其宝贵价值并予以重视保护便是本文原旨之一。在古徽州地域范围内的如婺源县、黟县、歙县、休宁县均有廊桥遗存,且部分仍处于使用之中。笔者列举的徽州廊桥建筑保存状况依旧堪忧,由于风雨桥地处位置和木构建筑的不耐腐蚀性,对于桥身来说雨水的侵蚀是致命的,尤其是纯木建造的廊桥上部桥体(如图1)。

4古徽州地区廊桥的建筑

4.1上部木结构廊桥

4.1.1黟县屏山村水口廊桥

屏山作为黟县的一个千年古村落,尚存有百余栋古民居和七座古祠堂,村口的廊桥给人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清新别致味道。屏山廊桥为近代修建,下部桥体为石构单拱券桥横跨于水口之上,上部桥身为两侧共八根立柱的四榀小型抬梁式木构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由此当地工匠的精巧手艺可见一斑。廊桥的立柱立于方形石柱础之上,比例修长,两层梁架的月梁均有着柔和的曲线且在梁头雕刻象鼻。斗拱构建富有皖南地区的建构趣味性,如计心造斗拱中用卷云式构建填实。桥内部沿柱边设美人靠座椅,柱间雀替简洁精美,壁板为网纹。其一侧挂有三幅神像,彩绘画像已然失色,其中两幅为雷公和电母,祈求风调雨顺桥体稳固。

4.1.2歙县呈砍镇水口廊桥

呈砍镇四面环山,有一座建于元代的小廊桥,体量不大,名为环秀桥。近年来古建筑修复专家对于该桥被打捞发现的原构建进行了编号整理和修复工作,使得这座元代的精美小廊桥的风采还能够为我们一睹。环秀桥桥下部为石板叠砌的石墩,上部为四榀穿斗式木构架,典型的南方建筑构架方式。每榀构架以穿枋穿起四根细长立柱,使得桥体显得轻盈空灵。呈砍廊桥可以说是典型的徽派纯木构廊桥的代表。

4.1.3江西婺源彩虹廊桥

婺源的彩虹桥建于南宋,距今已八百余年,是古徽州最古和最长的廊桥,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廊桥之一”。这座廊桥历代都有维修,桥长140m,桥面宽3米多,桥体下部结构为四个石构墩础,廊桥桥身在石墩处做了高起的着重处理,使得百米长的桥身形成有韵律的高低错落。桥体上部为穿斗式加局部抬梁式的木构架,沿桥做美人靠,桥身纯粹木结构,远观宏伟壮观,可以说是皖南地区廊桥建筑的杰作。

4.2上部砖木结构廊桥

4.2.1歙县北岸镇廊桥

北岸镇廊桥建于清代中叶,是徽派廊桥中造型较为另类的一座。桥体下部为石砌三拱券,桥长33m,宽4.7m,高6m。桥体上部是砖木结构,两侧桥身均建以白墙,很似徽派民居,由马头墙造型的山墙面上桥。临水面开有小型的观景窗,可以说是徽派廊桥立面较为封闭和保守的做法了。当然这座风雨桥的避雨效果自然是好的。

4.2.2歙县唐模村廊桥

唐模村有“水口园林第一村”之名,水口之上的廊桥名为高阳桥,建于明代,高阳桥为檀干园十座石桥之主桥,是古徽州仅存保留完整的双孔廊桥。桥体下部为石砌双孔券,桥体上部建有五开间的屋子。这座廊桥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展现了原有的砖石砌筑墙体,并未附加白色灰泥,且桥体一侧有石构栏杆、一侧俨然是间宅屋的立面,使得建筑外观丰富有趣。

4.2.3歙县许村廊桥

许村源于东汉,位于村口的这座歙县廊桥亦名为高阳桥,初建于元代,是一座双孔石墩砖木廊桥。明弘治年间改为石拱桥,嘉靖年间重修时增建了廊桥。清康熙年间再修后基本为现在之形。桥体下部为石砌双拱券,造型非常优美。桥体上部为徽派民居白墙黑瓦中间一间高起的做法,桥临水侧开几扇圆形、方形和六边形的窗扇,细致秀美。桥内设佛龛以供远行之人祭拜。

4.2.4休宁县拱北廊桥

作为今安徽省内最长的古廊桥,始建于宋代,明万历年间、清乾隆年间均有重建,和婺源廊桥下部结构相似均为四个石砌墩,不过长度较之不及,此桥长七十余米,宽5m。然而此桥的上部结构为砖木结构,局部木结构开敞,桥墩之上均做了廊屋。因而形式上虚实间隔,非常的雅致。

5古徽州地区廊桥的建筑研究价值

汉宝德先生在其论著里提及:“在历史上,尤其是在文化初创的时代,科技与文化是分不开的,谈中国的建筑文化而不谈结构体系,等于没有接触到问题的核心。”[2]这篇文章笔者对于徽派廊桥建筑做了简单的列举和归类,所采用的分类方式便是定义每座廊桥上部建构的结构体系及构造材料。本篇作为探索之引,行文粗浅,举例挂一漏万,然而徽派廊桥建筑的学科研究价值是远远值得学界重视的,因而还待再行深入田野调查与大量的学科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梁思成.《中国建筑绪论》,写于1964年,收入《梁思成文选》第四卷,第340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国徽屏保范文6

我们的校园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 丰顺小学四年五班 徐宝宝

我们的校园坐落在风景优美的海舟园附近,是个学习的好地方。

走进校园,一座显眼的屏风映入你的眼帘。屏风正面写着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勤奋诚实,团结活泼。屏风背面写着四个大字:读书报国。他们中间镶嵌着一个校徽。这些字时时刻刻都激励着我们要认真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一盆盆鲜花在屏风前面掩映着,它们招蜂引蝶,争纷斗艳,使屏风更引人注目。屏风后面就是升旗台,升旗台中间竖立着一根笔直的旗杆,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它是那样的火红。风停了,它便垂下,围住旗杆头,好象是一支屹立着的红缨枪,又像是一支高耸着的火炬。绕过升旗台,就会看见四个篮球板,这些篮球板可不简单,体育课,男同学们都喜欢在这里打篮球。操场两旁种满了树,它们挺拔高大,像哨兵一样保护我们校园。一条腰带似的红色跑道环绕着操场。走过操场,前面就是一座六层教学大楼,第一层是礼堂,二至六层是教室,我们就是在那学习知识的。

我们的校园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多么美丽,多么可爱,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

指导教师:吴育林

上一篇建筑图纸

下一篇韩国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