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教案范例6篇

口技教案

口技教案范文1

【关键词】教学口语 案例内容 分类标准 培养 实用技能

教学口语技能是《教师口语教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师口语教程》是师范类学生的必修课,而教学口语是该课程的重要部分。我们选用的教材是针对幼儿教育专业培养所用书目。在教学实践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教学实验。现在把我遇到的问题及我的教学改革实验题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案例应深入浅出,易于理解

我认为教材中的有些内容安排值得商榷。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幼师专业的学生,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因此,所举案例,应深入浅出,易于大多数学生理解和接受。而本书中所举案例内容有的专业性过强,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接受。例如,在讲“讲授语”类型之分析型时,书中举了这样一个案例:

在物理课上,老师讲解速度与速率有什么区别。老师说:“速率没有方向只有大小,它是运动物体经过的路程S和通过这一路程所用时间t的比值。速度有大小也有方向,它是运动物体经过的位移r和通过这一路程所用时间t的比值。通俗地打个比方,一个人绕着操场跑了一圈400m,用了100s,速率=400/100=4m/s,速度=0/100=0,因为一圈表示这个人从起点出发最终又回到了起点,所以位移是0,故速度是0;但路程是400m,所以速率是4m/s.”这样的讲解,能让绝大部分学生理解,这就起到了分析语的作用。

对于此案例,我做过调查,不是绝大多数学生都听懂了,而是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听懂。原因是多数学生对所讲物理知识已经记不清晰了,所以难以理解这样的分析。本人认为应举更简单、更通俗易懂的知识内容,以便于学生理解。我曾为学生举过这样的例子。

老师给学生讲一道数学题。小明一小时能做20个纸盒,小亮一小时比小明多做5个,而小军比小亮少做8个,三名学生一小时共做多少纸盒?

根据已知条件,小亮每小时做20+5=25;

小军每小时做了25-8=17

三人共做了20+25+17+=52.

以上分析学生都听得清楚明白,也懂得了什么是分析型讲授语。虽然举例内容十分浅显,但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分析型讲授语,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一方法手段,而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所讲授的知识内容。

二、案例应突出职业特点, 易于模仿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或小学教师,所举案例应更加贴近专业对象。例如本书第四章是《幼儿教师教学口语》,第五章是《幼儿教师职业口语》,有鲜明的专业特色。那么,在其他章节中同样应该体现这一专业特征。然而,在本书第三章《教学口语基本技能》中,共举案例43个,其中只有14个案例内容是关于小学及幼儿园的,这其中大半以上还都是小学高年级的内容。学生写的导入语如下:

小朋友们,你们独自一人为爷爷奶奶送过东西吗?你们在路上遇到过危险吗?有个叫小红帽的小女孩,在为外婆送东西的时候,却遇到了非常惊险的事。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个“小红帽的故事”。

这则导入语很简单,通俗易懂,贴近幼教内容,有很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而我们的教学中却缺少这样的内容。所以,在后来的教学工作中我调整了思路,放弃了那些艰深难懂的案例,多举关于学前教育内容的案例,并要求学生也多做这方面的练习,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升,学习效果也有了很大提高。

三、类型划分应简练概括

本教材对教学口语的导入语、讲授语、提问语、应变语、总结语的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分类。这种划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有的分类我认为过于详细,反而流于琐碎,让学生难以区分和把握。例如教材把提问语分为七种类型,分别是独立型、铺垫型、解释型、总分型、连锁型、并列型及推进型。这其中连锁型和推进型虽有区别,但也有许多相同之处。它们的相同之处是,都是一组提问语,每个问题之间有一定的关联。不同的是推进型提问语之间有递进性,各个问题之间互为基础与延伸,顺序不能颠倒。例如教材中所举的案例,

在讲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论证层次时,设置问题:“文章从什么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后面写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全文的论证层次是怎样的?”提出的问题的难度逐渐加深,需要提前设计好。

连锁语是一个问题提出后,可以牵引出另一个问题,环环相扣。虽然递进的意思不明显,但问题的前后顺序也不能随意转换的。例如教材中所举的案例:

讲授“吾得兄事之”这个句子‘兄’字的用法时,教师可以设置的问题如下:

这个句子的主语是什么?――“吾”。

谓语动词是什么?――“事”。

“得”做什么成分?――“状语”。

“兄”做什么成分?――“状语”。

“兄”的用法就是――名词作状语。

这种追问,既达到了教学目的,让学生知道分析这类问题的思路,并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兄”这个名词在这里作了状语。

针对教材存在的问题,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我做了一些调整。而要想让学生比较好地掌握教学口语技能,除了课堂上的学习,更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深入课堂,深入幼儿园教学一线,让学生亲身体会课堂教学的过程,才能更直观、更清晰地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口技教案范文2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 应用

案例教学法即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个体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学生一方面从同学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同时也及时从教师及同学那里获得反馈。这种情景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设置了一个近乎真实的场景,缩短了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差距。[1]

1.案例教学法概述

1.1案例教学法的定义

案例教学法最早起源于1908年美国哈佛大学,从最初到现在的一百多年里,案例教学法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如今案例教学法已经在教学法体系中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一种“亲验式”的教学方式,它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以教学案例为基本教学素材,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的情景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习者的反思能力,挖掘其教育机智的一种教学方式的总和[2]。简言之,就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是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方法。

1.2案例教学的主要优点

1.2.1能够实现教学相长

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师而且是学生。一方面,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研讨,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而且从学生那里可以了解到大量感性材料。

1.2.2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中,由于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学生大脑兴奋不断转移,注意力得到及时集中,有利于学生精神始终维持在最佳状态。

1.2.3生动具体、直观易学

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

1.2.4能够集思广益

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独唱”,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学生在课堂上也不是忙于记笔记,而是共同探讨问题。由于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收到良好的效果[3]。

1.3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首先必须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这里的基础知识,首先是指理论知识,即对某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理论框架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基本条件还应当包括实践经验。如果缺少这些条件,案例教学仍然可能流于形式,变成教师自己推举案例,教师自己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自己得出结论,使本来别有意义的案例教学成为普通教学的一种形式。

2.案例教学法在网络安全技术课程中的实施

篇幅所限,下面笔者以《网络安全技术》课程中的“以太网链路聚合”课题为例,分析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法。首先引入“交换网络中的冗余链路”案例并提出问题,其次让学生先行分组讨论稍后教师提问和评价讨论结果,最后分析并讲解问题需要的知识点,解决提出的问题。

2.1引入案例

某企业采用两台交换机组成一个局域网,由于很多数据流量是跨过交换机进行转发的,因此需要提高交换机之间的传输带宽,并实现链路冗余备份,为此网络管理员在两台交换机之间采用两根网线互联,并将相应的两个端口聚合为一个逻辑端口,现要在交换机上做适当配置来实现这一目标。

2.2分析研讨案例

这步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阶段。教师需要以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诱发学生说出自己所想、所思和所疑惑的问题,随后把有共性问题的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释疑,直至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最后让小组汇报讨论的成果,之后教师归纳总结出案例和教学知识点间的关系。

2.3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

2.3.1链路聚合

对于局域网交换机之间及从交换机到高需求服务的许多网络连接来说,100Mbit/S甚至1Gbit/S的带宽已经无法满足网络的应用需求。链路聚合技术(也称端口聚合)帮助用户减少了这种压力,链路聚合技术可以把多个物理接口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简单的逻辑接口,这个逻辑端口我们称之为Aggregate Port(以下简称AP)。AP是链路带宽拓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可以把多个端口的带宽叠加起来使用,例如全双工快速以太网端口形成的AP最大可以达到800Mbit/S,千兆以太网端口形成的AP最大可以达到8Gbit/S。

链路聚合的另一个主要优点是可靠性。如果链路中所使用的多个端口中的一个端口出现故障,网络数据流可以动态地改向链路中余下的正常状态的端口进行传输,并且这种改向速度很快,在服务几乎不中断的情况下,网络可以继续运行。

2.3.2流量平衡

AP可以根据报文的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对进行流量平衡,即把流量平均地分配到AP的成员链路中去。

2.3.3配制AP的注意事项

组端口的速度必须一致;

组端口必须属于同一个VLAN;

组端口必须使用相同的传输介质;

组端口必须属于同一个层次,并与AP也要在同一个层次。

2.4实现案例及关键代码

2.4.1在交换机A上配置链路聚合及基于目的MAC地址的流量平衡

switchA(config)#interface aggregateport 1 !创建聚合接口AG1

switchA(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配置AG模式为trunk

switchA(config-if)#exit

switchA(config)#interface range fastethernet 0/1-2 !进入接口0/1和0/2

switchA(config-if-range)#port-group 1 !配置接口0/1和0/2属于AG1

switchA(config-if)#exit

switchA(config)#aggregateport load-balance dst-mac!配置基于目的MAC地址的流量平衡

2.4.2在交换机B上配置链路聚合

交换机B上的配制方法和交换机A上一样。

3.结语

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合理、有效地使用案例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次革命,对高职教育有特殊的意义。“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案例教学法”只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要优化课堂教学,就是多种教学法的综合运用。每个教师都应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同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时展需求及企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敬杰.对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思考[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口技教案范文3

1.案例立体教学中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

采用案例立体教学可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将教学的内容与实际病例密切联系,循序善诱地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同时不断提出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案例立体教学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比传统讲课法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掌握教材重点和难点及各内容内在联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不断地搜集适宜教学的临床病例。充分利用各种辅助检查资料及结果,以及现代化技术手段,将各学科知识相互联系。通过剖析实际病例,引导学生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等纵向联系,并将口内、口外、正畸、修复等相关专业知识进行横向联系,融会贯通、相互渗透、灵活运用。因此案例立体教学法是临床实际病例的真实模拟,教师以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核心,让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2.案例立体教学的设计及案例选择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

在口腔临床案例立体教学中,如何选择合适的病人,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及教学目标设计问题是案例立体教学的首要问题。教师必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重点和难点问题,同时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严格选择典型案例。所选的典型案例可由简单到复杂,内容丰富且有一定难度,并根据典型病例设计出一系列问题。案例问题的设计,可以是医学常识也可以是口腔医学的特殊问题,可以是单一问题也可以是综合分析问题。例如上颌前牙根端囊肿,可根据患者的典型口腔X线及三维CT成像片,结合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利用牙齿标本、模型、病例照片、病理图片、视频教学、网络教学平台技术等手段,演示病变从龋齿开始、经牙体牙髓病到根尖病、进一步到颌骨病变的疾病发展进程,以揭示从微观变化到宏观的变化,以及牙与颌骨病变三维立体空间关系。教师先提出根端囊肿的一系列问题,直观形象地讲解发病原因及与含牙囊肿、角化囊性瘤及成釉细胞瘤的鉴别诊断。学生先在离体牙及仿真头模多媒体系统上进行开髓及根管治疗,教师利用上颌根端囊肿手术示教系统,以高清信号输出在网络上,进行一体化同步直播、录制,最后进行病例分析讨论。恰当的典型病例通过教师的讲解启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留给学生足够广阔的思维空间,以及参与课堂讨论的空间,使学生掌握上颌骨囊肿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二、案例立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1.案例立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口腔案例立体教学通过典型病例及仿真模型等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模拟口腔临床环境,使枯燥的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具吸引力。教师精心选择好符合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要求的教学案例,在课堂讨论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模拟的口腔临床情境中设身处地、主动地思考和分析各式各样的临床问题,为口腔医学生的临床分析和综合诊治提供了一个训练的场景。口腔案例立体教学生动形象、内容丰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更形象化、可视化、直观化及可操作化,缩短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学生通过真实病例的讨论,亲身感受了临床思考、分析、推理和判断的全过程,充分体会到主动参与及正确诊治疾病带来的荣耀感及成就感。口腔案例立体教学有利于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地参与学习和讨论,在分析案例、课堂讨论及仿真头模实际操作等环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接受知识与运用知识,提高了教学效果。案例立体教学是以教师引导、学生参与为主的全新的口腔临床教学方法,案例立体教学的实施提高了口腔临床医学教学质量。

2.案例立体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口腔案例立体教学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模拟临床环境,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个性化的、多渠道的获取知识的机会,提高了学生临床前期的实践操作技能。在紧密结合实际的理论学习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口腔医学生以一个医生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特征,从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同时克服了学生多、患者少、学生只能看到每个病人病程中的一个点的问题;也克服了书面病例教学不能展示图像、音频、视频内容的缺点。通过图片、动画、音频,能生动形象地全方位展示疾病的特点,丰富案例教学内容,使案例教学迈上新台阶。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前仿真教学就是在这种模拟的临床治疗环境中学习,使学生尽早了解、掌握临床上口腔专业课程的各项操作技术,并且熟悉临床环境,很好地将口腔专业理论教学、实验室教学与临床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模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强化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了口腔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临床实践操作能力。

口技教案范文4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案例教学法;开放式;互动式

作者简介:鲁红英(1974-),女,重庆人,成都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肖思和(1970-),男,四川射洪人,成都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四川 成都 610059)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大学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094-02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全校性本专科生的通识课程,又是大学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的精神,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教学改革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出发,“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要更加突出基本原理、概念、方法和技术,这些基础性的内容相对稳定,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上机实践,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课程的内容要及时反映计算机应用的新技术和新成果。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的普及,学生之间计算机基础能力参差不齐,教学实效性不强,出现了部分学生学了等于没学的情况,极大地增加了大学计算机教师授课的难度;学生在认识上普遍存在着“重专业、轻基础”的现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对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讲课方式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时少,课程内容繁、多、杂。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里灵活掌握最基础、最先进、最有用的内容,以便将来进一步拓展学习,作为任课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本文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着手,认真分析课程的特点和克服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将开放式、互动式的案例教学法和教学实际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下面从案例教学法的内涵、特点以及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实施过程给以详细阐述。

一、案例教学法

1.案例教学法内涵

案例教学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代,而真正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形成和运用,是在1910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医学院和法学院。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案例教学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说明一定的理论或概念进行的举例说明,而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

2.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1)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主体,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

(2)案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它通过对一系列具体案例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情境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案例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性与教师的指导性有效地结合。它既鼓励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又体现教师指导作用。

(4)案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又注重独立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结合,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念。

3.实施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是从感性到理性,在教学过程中从实际案例入手,然后再上升到理论。在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求学生做好知识准备、心理和情感准备。让学生了解案例方法,阅读案例,并思考案例阅读提示问题,克服自卑,大胆预测问题,积极发言,积极评价和批判。

(2)教师课前应精心设计案例。首先,案例设计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展开,恰当地融入各章节的知识点,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其次,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不同,应分层次设计案例,案例的设计应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让基础好的学生也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学到更多知识。

(3)教师应不断更新案例。由于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软硬件不断更新,案例设计必须与时俱进,从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度。教学过程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身感受认知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教师应尽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案例教学法设计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包括七大模块体系: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制作软件、多媒体技术和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其中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和演示文稿制作软件四大模块是实践性很强的章节,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这些章节的教学中,能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优点,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设计一般包括五大部分:案例情景设计、任务实现、相关知识、知识拓展和思考练习。下面以Windows操作系统中“管理我的资源”教学案例设计为例,给出具体的案例设计过程。“管理我的资源”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一般用于管理计算机资源,通过“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完成。

1.案例情景设计

小张为某公司会计部的职员,她之前在D盘根目录下创建了“软件序列号.txt”、“2012年终工作汇报.doc”和“2013年单位财务预算.xls”等三个文件。后来,为了管理方便,拟对文件进行分类存放。于是她在D盘的根目录下建立了“办公”和“下载”两个文件夹,在“办公”文件夹中建立分别保存Excel和Word文件的“Excel表格”和“Word文档”文件夹。在“下载”文件夹中建立了“Flash小游戏”、“软件”、“图片”和“音乐”文件夹。接着她将文件“2012年终工作汇报.doc”复制到“Word文档”文件夹中;将文件“2013年单位财务预算.xls”的文件属性修改为“只读”后,移动到“Excel表格”文件夹中;将文件“软件序列号.txt”移动到“软件”文件夹,并将其文件名修改为“软件sn号”。

2.任务实现

(1)利用“我的电脑”新建文件,模拟已存在的文件。

1)双击桌面上“我的电脑”图标,打开“我的电脑”窗口。双击“D:”盘符,打开D盘窗口。

2)选择“文件”“新建”“文本文档”菜单命令,在窗口内出现一个新的文本文件图标,并且图标下方有一个包含文件名的文本框,默认名称为“新建文本文档”。

3)切换到合适的中文输入法,在文本框中输入“软件序列号”,按〈Enter〉键确定。

4)单击窗口空白处,然后选择“文件”“新建”“Microsoft Word 文档”菜单命令,窗口内出现一个新的Word文档图标,并且在此图标下方出现一个文本框,默认的文件名称为“新建 Microsoft Word 文档”。

5)在文本框中输入文件名“2012年终工作汇报”,按〈Enter〉键确定。

6)右击窗口空白处,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Microsoft Excel工作表”命令,窗口内出现一个新的Excel工作表图标,并且在此图标下方出现一个文本框,默认的文件名称为“新建 Microsoft Excel工作表”。

7)在文本框中输入文件名“2013年财务预算”,按〈Enter〉键确定。至此,任务准备工作结束。

(2)利用资源管理器建立路径结构。

1)将鼠标指针移动到“开始”按钮上,单击鼠标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资源管理器”命令,打开“资源管理器”窗口。

2)建立路径结构。

①在资源管理器的“文件夹”列表中,单击选中“D:”选项,此时D盘图标变成高亮显示,然后选择“文件”“新建”“新建文件夹”菜单命令,在资源管理器的右窗口内出现一个新的文件夹图标,并且在此文件夹图标下方出现一个文本框,默认的文件夹名称为“新建文件夹”。

②在文本框中输入文件夹名称“办公”,按〈Enter〉键确定。

③重复上述步骤,在D盘根目录下建立“下载”文件夹。

④在“办公”文件夹图标上双击,打开该文件夹,并在其中建立“Excel表格”和“Word文档”文件夹。

⑤在“文件夹”列表中选中“下载”选项,打开该文件夹,并在其中建立“Flash小游戏”、“软件”、“图片”和“音乐”文件夹。

3)复制与移动文件。

①在资源管理器的“文件夹”列表中,单击选中“D:”选项,并在其右窗口内单击文件“2012年年终工作汇报.doc”,然后在窗口菜单栏中选择“编辑”“复制”菜单命令。

②在“文件夹”列表中单击“办公”文件夹前的“+”图标,并单击选中“Word文档”文件夹,然后在窗口菜单栏中,选择“编辑”“粘贴”菜单命令,完成对文件“2012年年终工作汇报.doc”的复制操作。

③在资源管理器的右窗口内单击文件“2013年财务预算.xls”,然后在窗口菜单栏中,选择“文件”“属性”菜单命令,打开“文件属性”对话框。在对话框的“属性”栏中选择“只读”复选框,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对文件“2013年财务预算.xls”的属性设置。

④再次选中文件“2013年财务预算.xls”,按〈Ctrl+X〉组合键。然后,在“文件夹”列表中单击“办公”文件夹前的“+”图标,并单击选中“Excel表格”文件夹。接着按〈Ctrl+V〉组合键,系统弹出打开“确认文件移动”对话框,单击“是”按钮,完成移动操作。

⑤用鼠标右击文件“软件序列号.txt”,弹出快捷菜单,选择其中的“剪切”命令,在“下载”文件夹上双击,打开该文件夹,在“软件”文件夹上右击,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粘贴”命令。

⑥在资源管理器的右窗口内右击文件“软件序列号.txt”,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重命名”命令,使文件的名称处于选中状态。

⑦在“软件”二字后单击,将“序列号”三个字删除,切换到英文输入法,然后输入“sn”,并按〈Enter〉键确定。

3.相关知识

与该课程相关的知识包括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的功能,操作系统的特征,操作系统的分类,文件的概念,Windows操作系统的概述及发展过程,文件的命名,文件的类型,文件命名时要遵守的规则,驱动器的概念,驱动器的分类,文件夹的含义,特殊文件夹的种类,当前文件夹的概念,路径概念,文件名中通配符的使用,文件属性的种类,连续或不连续文件(文件夹)的选择方法,文件(文件夹)的复制、删除、移动和更名,快捷键的使用。

4.知识拓展

将案例中创建的文件夹“办公”、“下载”复制到桌面,接着进行如下操作:将文件夹“办公”的名字改为“Office文档”;将文件夹“Word文档”复制到文件夹“下载”中;将文件夹“Office文档”中的文件夹“Excel表格”移动到文件夹“下载”中;删除文件夹“Office文档”;恢复删除的文件夹“Office文档”。

5.思考与练习

在C盘中查找一星期内保存过的、内容中含有“工程进度汇报”文字、文档大小在1MB以内的Word文档;在C盘中查找以字母a开头,文件名由四个字符组成的位图文件;计算机管理资源的途径有哪些,它们分别管理计算机资源的优缺点;快捷键和快捷菜单的区别,对象快捷菜单和快捷方式的联系。

三、结论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法的一种改进,教学过程充分展现开放式、启发式、互动性的特点,案例情景涉及课程体系知识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极大地拓展,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实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月琴,孙冰.案例教学法在“大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25):63-64.

[2]王慧玲,张岩.谈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2):95-97.

[3]刘霖,王东光,邓见光,等.计算机基础课有效运用案例教学法研究[J].电子世界,2012,(10):173-174.

[4]付兵.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案例教学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9,(6):109-110.

口技教案范文5

[关键词]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

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是面向企业培养其所需人才。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权的管理方式由原来的审批制改为备案登记制,准入门槛降低后,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大幅度增加。由于国际贸易特殊的贸易环境和运作惯例,外经贸业务工作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较强的专业性。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在员工招聘中倾向于录用动手能力强、能够直接进入业务状态的外贸人才。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业务量不大、设岗较少,要求外贸应用型人才具有全面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业务量大、部门分解较细、设岗较多,要求外贸应用型人才具有过硬的专门操作技能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他们的贸易程序都是相同的。

出口贸易的基本程序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出口交易前的准备、签订出口合同和履行出口合同。出口交易前的准备包括编制出口计划、组织货源、国外市场和客户调查、制定出口经营方案、建立客户关系、开展广告宣传、办理商标注册;签订出口合同包括邀请发盘、发盘、还盘和接受;履行出口合同包括以收取货款为核心的货物、租船订舱、办理保险、出口报关、办理保险、缮制单据、出口收汇核销、出口退税;必要时,还有出口索赔。

进口贸易的基本程序通常也包括三个阶段:进口交易前的准备、签订进口合同和履行进口合同。进口交易前的准备包括编制进口计划、国外市场和客户调查、制定进口经营方案、建立客户关系、选择交易对象;签订进口合同包括邀请发盘、发盘、还盘和接受;履行进口合同包括以交付货款为核心的租船订舱、派船接运、办理保险、买汇、审核单据、进口付汇核销、进口报关、检验货物;必要时,还有进口索赔。

从国际贸易的进出口程序可以看出,国际贸易所涉及的业务环节非常多。因此,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具体来说,该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的技能和能力包括:①基本技能,如阅读技能、写作技能、现代办公设备操作技能、网上进行商务处理技能、商品检验技能、识别与填制外贸单证技能。②基本能力,如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应变能力。③专业能力,如贸易业务处理能力、外语运用能力。

2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实习与毕业论文相互脱节

实习是学生在系统地完成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熟悉进出口业务程序的现场活动。毕业论文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去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撰写毕业论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或设计工作的初步训练。但是,由于外贸业务量大,一项外贸业务涉及时间较长,从发盘到完成业务全过程可能经历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安排在不同的学期,它们之间相互脱节,学生很难在实习单位亲历一笔完整的外贸业务,这样就造成了实习的非系统性,毕业论文选题、开题与实习脱节,难免脱离实际,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2.2 专业课案例教学不能相互衔接

案例教学是把实践案例进行处理后引入课堂,让学生根据案例提供的背景资料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案例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经历一系列事件和问题,接触各种各样的组织场景,通过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感觉能力和反应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各专业课任课教师均从所授课程角度出发组织案例教学,重点当然在所讲课程之中,这就导致不同课程的案例很难形成一项完整的、系统的国际贸易业务,学生也很难将多门课程的知识应用到一笔业务,这样就会造成所学知识的“无用性”,知识之间形成壁垒,很难相互衔接。

转贴于

2.3 课程设计组织难度大

通过课程设计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也是对理论教学效果的检验。但是,由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所涉及的环节较多,如讯盘、发盘、还盘、接受,在合同磋商的每一个环节里,又涉及贸易术语、商品的数量和品质、商品的包装、商品的运输及保险、商品的检验、货款的收付以及索赔等。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还要联系其他课程的知识,不容易组织。

3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当前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应具有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的自身特点,我们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制定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 实习与毕业论文相互衔接

我们首先对原有的时间短而又分散的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进行了整合,统一调整为四周的专业实习,将原来为期十三周的毕业论文调整为十八周,调整前后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总周数却没有变化。然后,在学期安排上也进行了调整:专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前四周进行,毕业论文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四周,安排在第七学期后四周进行,第二阶段为后十四周,安排在第八学期后十四周进行,专业实习恰好置于毕业论文的两个阶段中间。

改革之后,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深入相关企业,选择一笔或几笔完整的国际贸易业务,利用毕业论文前四周的时间和寒假进行选题、开题和收集资料,从而确保论文选题的客观性和实用性;在接下来的四周专业实习期间里,学生依据选定的论文题目和完整的国际贸易业务,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继续在企业里进一步了解、熟悉相关的业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毕业论文最后的十四周里,学生要确定论文撰写提纲、查阅资料、撰写、修改、审查、进行答辩等环节。

通过实习与毕业论文相互衔接,可以使学生在实习单位亲历一笔完整的外贸业务,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开题、撰写等环节紧密联系实际,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2 按国际贸易业务程序统一制定案例教学方案

我们通过组织专业课教师进行共同商讨、相互沟通,依据一项完整的、系统的国际贸易业务和程序,最终制定出来一套统一的案例教学方案,所有专业课的案例都按照业务程序融合在其中,确保了案例教学相互衔接,便于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掌握,提高了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另外,我们学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与中国石油辽阳石油化纤公司相邻,可以组织学生到辽化对其国际贸易业务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在企业进行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校企合作共同搭建实践教学平台。这样,不仅使学生对企业有更多的感性认识,还可以将各门课程的理论知识联系并运用到实际。

3.3 情景模拟组织课程设计

为了解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计难以组织的问题,我们采取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情景模拟教学形式。按照国际贸易相关业务和程序要求,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都有自己的工作和职责,发给学生一些背景资料,要求学生认真研读,也可以查找相关资料作为补充,模仿国际贸易业务的实际操作,进行模拟训练,可以对出口报价、结算以及所涉及的单证等业务进行模拟。学生在模拟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沟通、商讨,共同理解、掌握国际贸易理论和方法,学生的学习乐趣倍增。

口技教案范文6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内容构成的分析和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的现代教育技术支撑需求分析,提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的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体系,并对其应用与实践进行了总结。

一、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内容的构成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是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如果没有合格的双语教师,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工程很难顺利实施。胡锦涛总书记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时,专门就加快发展新疆“双语”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我十分赞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大双语教育力度的要求。双语教学可以为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更多精通双语、有更广阔视野的人才。能不能搞好双语教育,除了教材,很重要的问题是有没有达标的双语教师。”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内容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汉语语言培训、专业知识培训、教学技能培训。

(一)汉语语言培训

汉语语言培训在整个培训时间中所占比重较大。用双语进行教学,必须要解决语言表达的问题,这是基础。因此,对于培训学员最基本的要求是HSK成绩达标。

汉语语言培训与其他语言类教学内容相似,有阅读、语法、听力、口语、写作、综合练习等。

(二)专业知识培训

专业知识培训是补充和提高的培训,在整个培训时间中所占比重较小。主要原因是培训学员大部分是专业课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只是以前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教学。所以,专业知识培训只是对学科的新内容、对转学科的学员的知识结构进行补充,对学员相对薄弱的知识点进行加强。

由于培训学员中有小学各学科的教师,因此,单一学科内容不多,但是学科种类却很多。

(三)教学技能培训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最终的目的是保证学员今后能够用双语进行专业的教学,因此,教学技能培训在整个培训时间中所占比重也较大。

教学技能培训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培训阶段,另一个是实习教学阶段。其中,实习教学阶段为一个学期,且在一所中小学进行。因此,培训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培训阶段。

培训阶段涉及的内容主要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案准备、说课练习和模拟课堂教学。

二、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的现代教育技术支撑需求分析

(一)汉语语言培训现代教育技术支撑需求分析

汉语语言培训的教学环节主要有:阅读、语法、听力、口语、写作、综合练习、HSK训练等。按照各个教学环节必备媒体类型的比较,如表1所示。

表1显示,口语部分涉及媒体类型最多,在实际教学应用中所需的教育技术手段和设备类型也最多。因此,应对口语部分的支撑需求加以关注和重点分析,如果口语的支撑环境分析清楚,则其他各个环节均清楚。

从教学过程分析,口语的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两部分。其中,课堂教学部分又分为内容讲授、课堂示范、领读、提问、课堂练习(对话练习、朗读练习等)、作业布置。

1.应有完整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口语教学环节中内容讲授、课堂示范、领读、提问、课堂练习(对话练习、朗读练习等)与其他教学环节有共同点,教学的课件具有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展示功能便可以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语言类教学的特点是练习多,不论阅读还是听力都需要大量的练习。仅依靠课堂教学的课件无法解决加大练习量的问题。口语更需要较多的练习,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每堂课教师只能提问、指导有限的几个人,其他人无法得到练习和指导的机会。

因此,对于语言类教学教育技术的支撑应有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通过这一系统加大学员课堂练习的量,按照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完全具备制作这一系统的技术环境。

2.应有支持口语课后练习的设备

口语教学环节中最特殊的是作业的布置。由于口语的练习是学员说的内容,教师不论安排背诵,还是朗读内容,学员完成的情况只能靠下次课的课堂提问。但是,提问的人数有限,教师很难完全了解学员的实际情况,更无法布置跟读、对话练习这类的作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人曾经尝试用录音机或者复读机。但是,由于作业的提交和检查都非常麻烦不得不放弃。应选择一种便于学生声音复制又便于作业提交和教师检查的教育技术设备用于口语和听力课后练习的设备。

3.应有足够的语言类教学素材和题库

语言类教学教育技术的支撑必须有充足的教学资源。普通课件需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素材。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要做练习就需要有练习题,不仅要有文字的练习题,还要有大量的音频练习题。同样,课后练习的设备也需要大量的习题才能应用起来。

因此,教学资源是整个体系的基础,特别是音频类资源和题库。

(二)专业知识培训现代教育技术支撑需求分析

通过前面的结构分析,可以了解到相对于单一学科而言,专业知识培训的量比较少。

但是这部分有两个特殊问题:

1.种类多,涉及中小学的各个学科。

2.不确定,由于是补充性和提高性的教学,因此,每届每课学员所要补充的内容有很大的不同。

不确定性是教育技术支撑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专业技术培训的支撑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根据需要搜集、整理、加工,逐步进行积累,最终达到学科种类组成系列,内容全面覆盖。

(三)教学技能培训现代教育技术支撑需求分析

1.应建立一定规模的案例库

教学技能培训阶段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案准备、说课练习等环节教育技术支撑要有课件作为教学的支撑,同时,还要有大量的教学参考资料供学员参考。如教学设计案例、教材分析案例、教学案例、说课案例等等。因此,应有各学科的案例库给予支撑。

2.应提供类似微格教室的新手段

模拟课堂教学环节有其特殊性,模拟课堂需要学员进行模仿实际教学的讲课。这一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指导教师的数量有限、指导的时间有限,导致学员进行模拟课堂教学的机会也有限,每位学员在进人教学实习之前,模拟教学机会太少,效果也不理想。以前教育技术支撑的手段是微格教室。学员在微格教室进行模拟教学,便于观察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但是,微格教室建设成本太高,操作也十分繁琐。应提供更加便捷、能够达到微格教室相同效果的新的手段。

三、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的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体系

(一)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的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体系架构图(见表2)

(二)体系架构图概况说明

整个支撑体系分为软件和硬件两部分。

软件部分面对学员的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而此系统是建立在教学资源库的基础之上,教学资源库按照教学的实际情况分为语言类培训、专业类培训和教学技能培训三部分;类型分为素材库、题库和案例库三类。资源库的底层需要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支撑,而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依托某个操作系统。

硬件部分主要分为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两部分。

通用设备是支撑软件体系的基础,有支撑底层软件的服务器系统,有支撑资源库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有支撑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运行的计算机。

专用设备主要是用于双语教师培训的特殊设备,主要有两类:一是用于口语课程课后作业练习的MP3播放器;另一类是用于教学技能训练,替代微格教室功能的数码摄像机。

四、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的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体系应用与实践

(一)语言类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实践

按照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的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体系的设想,逐步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其中口语教学环节最具代表性。口语教学的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2008年3月开始尝试在口语教学中运用MP3进行口语录音和口语朗读学习。首先,将课文泛读储存到每位学生的MP3中,以达到课前预习、帮助学生课下指导和纠正口语发音的目的。其次,每堂新课结束后以问答或对话的方式布置作业,并要求学生将答案录制在MP3中,以小组的形式上交作业。教师依据MP3中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形成以下结构: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及时地将口语学习结果反馈给教师,确保教师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其优点是:学生有大量的时间进行口语练习,练习的效果迅速被教师掌握。同时,积极进行计算机双语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及口语素材、习题资源的采集和整理。

第二阶段:2008年9月开始尝试应用自主研发的计算机双语辅助教学系统进行口语教学。课程安排与传统课程安排变化较大,其差异如表3所示。

在机房中,学生借助计算机双语辅助教学系统将练习结果以“语言”的方式录制在计算机中并加以保存,进行自我检查纠错,最后上传。教师对上传结果进行检查、指导,形成以下结构:

通过这种方式既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又充分发挥了学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口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开口练习的时间成倍增加。这种方式不仅能够真实地记录每位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也能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纠错的能力,看到自我的进步,树立学习口语的信心。

辅以MP3方式进行课后的口语练习,使得教育技术的应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不论课堂还是课后,效果明显。

其他语言类教学环节,如阅读、听力等一并进人计算机双语辅助教学系统,课程的安排与口语教学相似,均有一定比例的时间在计算机教室中进行,同样达到了每位学员练习时间长、结果反馈快、学习自主性强的效果。

同时,为了支撑计算机双语辅助教学系统的应用,对教学资源进行了收集和处理。其中扫描识别整理双语有关教材7本,共计1600多页,形成200多万字的文字素材。

从录音带转为MP3音频资源16盘,共计约8小时的音频资源。

收集MP3音频资源10G,音频资源共计约30小时。

扫描识别整理口语教材2本,共计280多页,形成40多万字的文字素材,录制了全套教材的主课文和副课文的录音资料共计30课,200M。

(二)专业类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实践

专业类培训主要针对信息技术这一专业尝试应用,根据必修的专业汉语准备了数字版的专业汉语教材供学员参考,并针对专业汉语收集了大量练习题供学员练习。同时,根据学员的实际需要准备了OFFFICE,FLASH,VB程序设计等课程的素材供学员学习使用。

(三)教学技能类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实践

教学技能类培训也是针对信息技术专业的应用,提供了教学设计案例、说课案例、示范课程录像资料供学员参考,并鼓励学员搜集相关的素材和资料。

在模拟课堂环节提供3台数码摄像机替代微格教室供学员使用。所谓微格教学其核心是将学员的模拟教学活动通过摄像机录制下来,供学员、指导教师观看,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往采用微格教室的方案受到了当时技术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在没有数字化的时期,模拟摄像机很难保证录制的质量,为了保证教学过程录制的质量,要安排多台摄像机和专门技术人员进行录制。因此,整个微格教室的成本很高,还必须配备专门摄像技术人员。

数码摄相机用于教学时,摄录像质量远高于当年微格教室的摄像设备,同时操作极其简便。只要对学员稍作讲解,完全可以由他们自己完成。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学员分为若干个小组。同时开始模拟课堂的训练,学员面对摄像机也很紧张。虽然不完全是面对学生,但效果也很好。学员完全模拟真实教学过程进行讲课,然后观看录像,很多学员立刻发现自己的问题,积极准备重新开始讲课。有的学员面对摄像机讲了十几节课,最少的也讲了七八节课,如果考虑同一节课重复多次的讲解,相对以前每位学生只能模拟讲解两三节课,效果十分明显。

当学员进人实习阶段时,所在的学校不同。同一学校各专业的同学都有,但是实验班的学员都是最早进人实际教学环节的,有的学员比其他学科的同学提前40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