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中秋节的英语作文范例6篇

写中秋节的英语作文

写中秋节的英语作文范文1

I think Mid-Autumn Day is an old traditional festival in China. Everybody likes it because it's a family get-together. You see it is called"Mid-Autumn Day", so it often comes in September or October. It is on the 15th of the 8th of the lunar month. Now, let's say something about this interesting festival.

Firstly, I'd like to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moon. I like it very much because I want to be an astronaut in the future. That day the moon is round, big, just like a beautiful plate hanging on the blue cloth. When I see the moon, I will remember the ancient myths——the godess Chang Er and her little rabbit are playing under the tree which Wu Gang grows. I will also think about Armstrong's first moonwalk. I will also miss the friends in Tai-wan island, in Macao and Chinese people who are abroad. I know they are missing us very much, too.

Secondly, I'11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tradition on Mid-Autumn Day. Look!There's a big tree in a garden of a Chinese fami-ly. All the family members are sitting around a big table under the tree in the open air. They are eating the mooncakes and admiring the full moon in the sky. That is a family reunion dinner. The mooncakes and the moon represent the love from a family. I think this is one of the most valuable things in the world.

Thirdly,it is a very good opportunity to make three wishes on Mid-Autumn Day. My wishes are: the first, I, an astronaut in the future, would like to go to the moon one day, and stay with the sky and stars; the second, I hope every person in the world will stay with family, share love from the family forever; the third, I hope everybody's dream will come true.

That is the Mid-Autumn Day in my mind. I will always re-member: 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

我认为中秋节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在中国。每个人都喜欢它,因为它是一个家庭聚会。你看到它被称为“中秋节”,所以它通常在9月或10月到来。它是农历的8月15日。现在,让我们谈谈这个有趣的节日。

首先,我想说说月亮。我很喜欢它,因为我将来想成为一名宇航员。那一天月亮是圆的,大的,就像一个美丽的板挂在蓝色的布。当我看到月亮,我会记住古代神话——女神常Er和她的小兔子是吴刚生长在树下玩耍。我也会想想阿姆斯特朗的第一个月球漫步。我也会想念的朋友在台湾搬岛,在澳门和中国的国外的人。我知道他们也非常想念我们。

其次,我说一些关于中秋节的传统。看!有一棵大树在花园的一个中国天空叩头。所有的家庭成员都是围坐在一张大桌子在树下在露天。他们吃月饼和欣赏天上的满月。这是一个团圆饭。月饼和月亮代表从一个家庭的爱。我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之一。

写中秋节的英语作文范文2

一、备课的差异化

初中英语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了解初中学生的特性,并熟知自身特长和教学的资源,对于教学设计需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活动类的设计,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设计需充满趣味性和多元化,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获,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备课时,教师需将多元化的智能成长考虑其中,并针对学生的智能类型,帮助其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或者学习模式,让学生能进行轻松的自主学习。让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读一遍,用中文翻译一遍,让英语底子较差的学生也能听懂,教师再要求学生用英语将答案说出来。这样的课文导入方式,比较自然,也比较有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的差异化

传统教学目标可以使语言逻辑或者逻辑智能较好的学生能更好地成长,但是对其他智能优势不强的学生而言,就无法在英语学习中成长发展,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掌握英语这一门语言,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和吃力。所以,英语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遵循学生的智能结构特点、智能优势和认知发展的规律,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及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如以“秋天的果实”这个问题为例,教师可谓智能优势不同的学生创设一个平等的学习环境,可设计这些教学目标:用英语的方式快速表达出“秋天的果实”种类;编一个与“秋天的果实”相关的小故事,并表演出来;让学生唱一首与“秋天的果实”相关的歌曲;创作一首与“秋天的果实”相关的诗歌;画一幅“秋天果实图”。

三、教学过程的差异化

教学过程包括词汇教学、听说教学、读写教学、课堂提问等,相关研究表明,同时采取多种智能学习相同的内容,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某个知识点为中心,采取综合多种教学方式的手段,为学生设置一个能发挥自身优势的机会。在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学习能力具有差异性,教师可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设计一个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均能积极参与其中的教学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知识。学习“颜色”时,教师可让说唱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念歌词,让表演能力较强的学生随着歌词表演,同时也可让颜色识别能力强的学生在纸片“小人”身上涂画歌词中的颜色,让善于评说的学生对整个活动进行点评等,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英语课堂中找到自己可参与的环节,并学会与颜色相关的词汇的读音和写法。

四、课后作业的差异化

写中秋节的英语作文范文3

关键词:语言描写 场景 文学研究 宋代诗词

一、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活动语言描写概述

在古代文人的文学作品创作中,诗词篇章框架的结构构建相对有例可循,但对细节的语言描写却容易被忽略,细节语言是作品的灵魂,流传千古的佳作都离不开出彩的细节语言描写。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对文学作品的细节描写这样评价:“无论一个细节――场景、性格、情节多么奥妙美丽,假如它不是为了最完善的表现作品的主题,它对作品的艺术性就是有害的。”由此可见,细节描写不仅突出一部文学作品的主题,还是作品的灵魂。文人对细节进行细腻的描写,在文学作品当中所塑造的主题就会更加地饱满,该作品就更能够突出文章反映的主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细节描写对整个文章的重要作用。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佳作和文献中,关于体育活动作品的记载异彩纷呈。历记如《东京梦华录》等,反映古人开展各类活动的场景。在诗词鼎盛的唐宋朝代就有大量反映这类题材的文学作品,杜甫《清明》:“十年跳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以及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等。在宋代各种笔记、宋词、散文中有以不同文学手法描写各种民俗活动的场景。明清小说中也有大量的反映民间活动的内容,如《红楼梦》中对放风筝、象棋、围棋等活动都有描写。《水浒传》中也有记载双陆、毽球、击球等活动场景,如第二十五回表现女子对秋千的喜好“月娘春昼打秋千”,也有对武术与拳击场景的描写,这些都是珍贵的文献资料。从这些文学作品的描写中,我们了解到古人活动的丰富多彩以及各类活动的发展盛况。由此可见,在历代文人的诗词、戏曲、小说等文学作品中都有这类题材的踪迹,以下从细节描写的视角下对我国古代体育文学作品进行分类解读。

二、从宋代诗文中体育场景的文学风采

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中,唐宋诗词一直是被公认的文学代表,象征着我国古代文学的高峰。获此殊荣的原因除了诗词在文学创作上的精湛与成熟之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在这些作品中涵盖了当时社会的整体盛况,将古人的日常生活描绘得全面而深刻,因而这些作品除了文学价值便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其中,宋代的诗词作品中记载日常活动的文学文献颇多,例如像史书的《宋史・礼志》、《太平御览・艺经》, 以及宋人笔记等文学文献存世至今的颇多。在宋代诗文中,以体育场景活动为创作题材的作品不胜枚举,通过对这些文献中诗人对这些场景的描写,使得今人不仅领略其文学风采,而且可以对宋代社会的盛景管中窥豹,以下分几个部分试作论述。

在宋代,马球这种活动的诗文描写较为多见,是较受欢迎的球类活动之一,通过文人墨客的详细、通真的诗文细节描写,使得今人仍能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当时场景的激烈与紧张。例如在名篇《汴洒交流赠张仆射》这部作品中,“汴泗交流郡城角,筑场十步平如削。短垣三面缭逶迤, 击鼓腾腾树赤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分曹决胜约前定,百马攒蹄近相映。球惊杖奋合且离,红牛缨绂黄金羁。侧身转臂著马腹,霹雳应手神珠驰。超遥散漫两闲暇,挥霍纷纭争变化。发难得巧意气粗, 欢声四合壮士呼。此诚习战非为剧,岂若安坐行良图。”这不仅为我们勾勒出一个又一个球场英雄,同时也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生动、狂热的竞赛画面。“分曹决胜约前定,百马攒蹄近相映”,为了赢得比赛,选手们在马背上聚精会神、跃跃欲试,场上人员英姿飒爽的人物形象悄然浮现于我们的脑海里。而对于比赛者的球技在这首诗中也有描写:“球惊杖奋合且离,红牛缨纹黄金羁。侧身转臂著马腹,醉雳应手神珠驰。”诗人用极其细腻的文字再现了古人高超的击球技术,随着环环相扣的细节描写为我们打开了一场振奋人心的马球活动场景。此外,蹴鞠在宋代也十分盛行, 在许多宋代文学作品的文献上都有记载,是文人墨客常见的创作题材,在宫廷中就常进行比赛的场景诗词描写,进而有关蹴鞠的古代文献随之产生。例如元末明初陶宗仪的《说郛》汇集秦汉至宋元名家作品, 汪元程著《献鞠图谱》,这部文学作品曾经被编入其中,后来又被编汇到《古今文献集成・艺术典・蹴鞠部》中去。

宋代诗文中描写较多的节令活动是龙舟赛事,如在名篇《竞渡曲》中,作者为我们描写了宋代精彩的龙舟竞渡场景,细节之处展现了宋人习俗与民族精神。诗中云:“蛟龙得雨香银动,嫦嫂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赛翠韩,揭竿命爵分雄雌”,这四句诗文是对龙舟竞渡场面的生动描写,只见河中的龙舟犹如蛟龙般灵活迅猛,龙舟上的选手奋力划桨来揭竿争雌雄,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与龙舟赛事相呼应的是“水秋千”活动,在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有详细的记载“……两画船,上立秋千……一人上献秋千,将平架,筋斗掷身入水,谓之水秋千”。事实上,“水秋千”是一种宋代的跳水活动器械,是跳台、跳板的原型。此外,拔河也是一种在宋代流行的节令活动,这项活动主要是为了祈求丰收的活动,寓意五谷丰登。在佳作《观拔河俗戏》的“预期年岁称,先此乐时和”诗句中记录了这项活动,场景盛大、壮观。这些文献使今人能够领略到宋人在这些活动中对生活所寄予丰收的美好愿望。

关于休闲娱乐活动的描写,在宋代诗文篇章中也尤为常见。早在宋代之前就象棋活动已经存在多年,到了宋代是开始规范化的重要时期。宋代文学作品晃补之的《广象戏图》、尹沫撰写的《象棋》、司马光的《七国象棋》等都是针对象棋活动的文学文献。李逸民收集了当时南北宋的棋谱、棋论等内容,编辑而成《忘忧清乐集》,不仅是文学佳作而且对研究宋代历史提供参考。此外,在宋代颇受文人墨客青睐的活动是狩猎,经常外出射猎并挥墨作诗来描述狩猎的场景。在《出猎》中:“雕戈夏服箭,羽骑绿沉弓”描写了活动队伍的盛大。“所为除民瘼,非是悦林丛”则说明了举行这一活动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为通过这一活动,更好地深入了解百姓生活。在这些文学典籍中,文人墨客对这类场景的细节描写不仅使今人领略其文学风采,而且为我们展开了宋代社会盛景的画卷。

此外,宋朝时期的休闲活动同样丰富多彩,其中射箭、角抵、舞蹈等活动诗人们也有所着墨,为宋人的文化生活增添了文学色彩。在宋代,射箭已发展为一种常见的社会风俗活动,就连宋代一些女子也青睐这一活动。例如在《哀江头》中就描写了宫廷女子射箭的场景,从文中“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冀”使得今人就在脑海里勾勒出这位女子的飒爽英姿。宋代诗词中描写舞蹈活动的佳作比比皆是。到了宋代,舞蹈逐渐演化成一种表演、欣赏的活动,在文人柳永的《柳腰轻》中:“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燕。锦衣冠盖,绮堂筵会,是处千金争选。顾香砌、丝管初调,倚轻风、环微颤。乍入霓裳促遍。逞盈盈、渐催檀板。慢垂霞袖,急趋莲步,进退奇容千变。算何止、倾国倾城,暂回眸、万人肠断。”以及诗人张先的《天仙子》中“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这些佳作篇章都为我们描绘了宋代女子的舞蹈场景,细腻的描写语言使这个作品显得更为生动并充满活力,勾勒出人物曼妙与娇烧身姿。此外,对儿童的活动场景也有描写,儿童的一项颇具娱乐性的节令活动是放纸鸢,这项活动需要奔跑疾走、举释牵引等,大人们在一旁一边观赏一边闲聊。在《观村童戏溪上》中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竹马踉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描写了放纸鸢的场景,诗人针对儿童放纸鸢时极具趣味的细节动作进行描写,这一儿童形象更加饱满,充满童趣。由此可见,宋代流传至今的经典篇章中记录着中国古代活动, 描绘了宋代的民间场景,这些精彩纷呈的各类活动成为宋代文献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结语

综上所述,文学作品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同时也展现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状况与风采。在宋代的文学作品中,仅是反映各类活动的场景就数不胜数,其中更不乏精彩的细节描写,给今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这些活动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节令体育活动、休闲娱乐活动等。我们通过对古代文献中描写体育活动文学的佳作进行研读,不仅有利于了解宋代的社会风貌,而且还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有利佐证。从这些栩栩如生、行云流水的诗文细节描写中,我们不仅了解到这些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的多姿多彩,而且还从中体会到宋人刚健活跃、洒脱康爽的民族精神。宋代诗词佳作就是珍贵的文学资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宋代。因而,这些宋代文学作品具有了重要的意义,是宋代盛景与文学风采的辉煌呈现。语

参考文献

[1]司马贞.史记索隐[M].北京:中华书局,1997:143

[2]王鑫.简评宋词中词调与节拍的关系[J].语文建设,2014(21).

[3]尤表.全唐诗话.卷五[M].北京:中华书局,1982:207-234.

[4]张娜.文学视域下的宋代形象表意文化研究[J].语文建设,2013(27).

[5]刘秉果.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运动[J].文史知识,1993(8):29-35.

[6]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北京:中华书局,1995:143-146.

[7]张福洲.柳永婉约词风的谐婉音律解读[J].语文建设,2014(30).

写中秋节的英语作文范文4

【关键词】思维导图 初中英语 写作教学 实践

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教学缺乏有效控制与指导,或者是W生的英语基础差,致使英语写作教学效果不佳。经过相应实践证明,有效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对学生的认知模式进行激发,构建语篇框架,使新旧知识建立良好联系,进而形成个性化的语篇结构。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增强英语写作教学效果,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应用思维导图开展英语写作教学的依据

在二十世纪70年代初期,Tony Buzen创建了思维导图,并将其作为一种思维工具进行使用。在思维导图中将思维的每个过程看做既联系又独立的节点,然后用直线或者弧线对这些节点进行连接,并在概念之间,主题与内容之间建立有效联系。而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可以对文章主题、材料等内容进行清楚展示,并对必然的内外联系进行表达,有利于学生对文章进行布局,对句式、词语等进行合理运用。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写作框架,从而写出具有独特个性的习作。由此可以看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思维导图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思维导图构思

在英语写作过程中,为了可以让语句表达清楚、结构清晰、主题鲜明,就需要运用思维导图。首先,明确文章主题。思维导图是学生的写作依据,例如:对My favourite season进行习作时,需要先明确在一年四季中自己最喜欢哪个季节,是spring、summer、autumn还是winter,对写作方向进行确定,就是明确文章主题,确立文章重心,以避免在写作过程中出现混乱;其次,细节构思。明确文章主题后,对这个季节中的活动、饮食、穿着等进行清晰掌握。对细节进行构思时,不仅需要对写作的素材、思路进行构思,还需要对句式、词语进行有效选择与积累。如果喜欢春天,春天fly kites是主要的体育活动,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环境描述也必不可少。此时,词汇的积累与准备就显得十分重要,不然在写作过程中就会出现捉襟见肘的感觉,不能对自己的意思进行充分展现。

2.制作思维导图

有了明确的思维导图构思,就可以十分轻松地进行思维构图制作。如果最喜欢的季节是冬季,打算由哪几个方面对冬季进行描写,而每个方面有哪些要点,这些就是制作思维导图的提纲。而提纲就是将相应内容运用直线或者弧线进行连接,从而构建出相应的网状结构,例如:

My favourite season(winter):

(1)the opinionHow is the weather

(2)the reasonsactivities/How is the city

(3)the feelingswhy like it

对思维导图进行制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注意:第一,写作模式。由开头、主体以及结尾三个部分组成。第二,句式选择。怎样对文章内容进行表达,例如:对冬天城市的情况进行描述时,How is the city like in winter?引导学生运用最为简明的语句进行描述,it is...然后对适当的形容词进行思考与选择,可以是quiet、funny、sunny等。这样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就可以下笔如有神,为文章的顺利完成奠定良好基础。

3.注重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所以对思维导图进行制作完成之后,可以对其进行适当修改。例如:对“我最喜爱的季节”的思维导图进行制作时,原本想描写秋天,但是在制作思维导图过程中发现需要使用的单词与词语十分不熟悉,为写作制造了麻烦,如果坚持写秋天可能会出现词穷的现象。此时就可以对导图进行适当修改。同时思维导图制作好后,写作时的相应细节就会显得十分清晰,比如:句式表达、词语应用等,这些都是写作中的细节。如果在细节部分出现问题,文章就不可能条例清晰,让读者清楚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因此,对文章主题进行明确之后,学生需要对相应的细节之处进行更多关注,以促进写作的顺利完成。

4.写作与修改

思维导图的运用是为写作提供服务的,可以使学生的文章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表达明确,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写作是英语写作练习的重要部分,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掌握能力进行考察。在写作完成之后,学生需要进行检查与修改,以对文章进行进一步完善。所以可以说思维导图是进行英语写作的准备阶段,而写作是英语写作的中心部分,是进行写作的主体环节,修改就是英语写作的结束环节,可以对文章中的错误与不当进行及时修正,使文章更加通顺与完善。

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在文章构思、结构组成、段落安排方面,而且在文章的修改、润色等方面都明确了相应的路线与方向。所以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教学情况为依据,引导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有效应用,以显著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进行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静. 探析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 中学生英语,2015 (10).

写中秋节的英语作文范文5

My Seasons

We have four seasons in a year. I can do many interesting things in each season. In spring, the weather is cool and wind, I can fly kites when it’s wind. And I can go hiking with my family when it’s sunny and cool. I like hiking. Summer is hot in the north of China, but it’s not long time. I often go swimming. It can make me healthy and strong. I can also wear my beautiful dresses. Fall is a season with harvest. And I can eat delicious fruits in this season. I can watch the leaves fall. Winter comes, it’s often snowy in winter in my hometown. When it snows, everything is white. We can play with snow and make a snowman, skate and ski. And winter is my favourite season, because of the Spring Festival. I love seasons. I love the nature.

【要领点评】

写法:这篇短文是描述“我的四季”,在写法上,是根据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来写的,先讲明每个季节的特征,之后再写在这个季节中的主要活动或比较有代表性的活动。同时讲一些自己的真实感受,最后阐述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在实际的写作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先写出自己喜爱的季节及主要的活动内容,之后再去讲其他几个季节,还可以多讲解一下地域的季节特征和大自然中的其他景色,如:秋天的田地里一片金黄,农民在收割等等,这样写出来的四季更贴近实际。

时态:这篇习作讲的是“我的四季”,是比较惯常的一些行为,所以我们最好采用一般现在时和情态动词结合活动的写法。即:在什么季节,天气如何,我们可以做什么。

写中秋节的英语作文范文6

关键词: 典籍英译 汉语音乐美 缺失 《天净沙・秋思》 个案分析

一、前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文字与文化传统独具魅力,而作为华夏文明精髓的典籍浩若沧海、灿似明珠,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由于英语是世界上广泛应用的语言,典籍英译――把中国典籍翻译为英文,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中西文化融合、保持中国固有的文化身份,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活力来说,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关于典籍英译

中国典籍通常文字精练、思想深邃,具有浓厚的本国文化的底蕴和色彩。因此典籍英译具有穿越历史时空和跨越地域文化两大特点,既需用异国的文字再现出本土的传统文化,又要使译入语读者领略异国文化的瑰丽美妙。在典籍英译中如何忠实地传递中国文化的意、韵、味,使异语读者不仅了解中国典籍的“名”,而且能够体味中华文化的“道”,也成为了典籍英译的焦点问题。作为一种符号,中国典籍作品是意义、风格和功能的总和。典籍的美是其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文体、韵律、选词和语气等合起来构成典籍文本独特的风格。只有在尽力再现这些形式的基础上,才能忠实地传达原作的内容。

三、汉语言的音乐美

典籍中语言形式美的一大特色就是极富音乐性,其音乐素质异常突出,而构成音乐性的主要因素为声韵、声调、音步。汉语是单音节语素语言,通常一个音节一个汉字,单念时,每个音节的时值大致相当。它的音节都能分成声母和韵母两部分,声母由辅音充当,韵母结构简单而整齐,而且全由乐音充当,声韵组合规律性,没有清浊塞音,这使得它在使用押韵这一节奏方式时,韵与韵之间的相互响应比较明显、响亮、和谐。中国古典诗歌从《诗经》到元曲,句句韵、隔句韵、一韵、换韵、交韵、首句入韵与首句不入韵、平声韵与仄声韵等,押韵的方式不断变化,但押韵这一汉诗的基本特征在古典诗歌中一旦形成,便从来没有改变,以至对汉语文学来讲,基本上是“无韵不成诗”。汉语元音音高的升降和音长的总和形成了声调。汉藏语系中的语言是有声调语言,音高具有区分意义的作用,而印欧语系中的语言大多是无声调语言,因而很难利用音高这个十分重要的语音要素形成其语言的音乐性。四声高低曲折,富于变化,而在音高变化的基础上,汉语言就出现了平仄律、抑扬调。平声字发音时间长,仄声字发音时间短;平声字是高调、扬调,仄声字是低调、抑调。平仄的搭配调节,实际上是声音的抑扬、高低、长短的搭配调节。正如启功先生所言:“汉语诗歌特别重视平仄、高矮,高矮相间,如同颜色的斑斓,这样拼成的诗句才好听,才优美。所以要谈汉语构成,先得说汉字,先得说汉字的声调。高高矮矮、抑抑扬扬的汉语诗歌是有音乐性的,诗句的音乐性正来自单字的音乐性。”[1]频频出现的明亮元音,高低起伏的声调,明快协调的节奏,使汉语言犹如音乐旋律,富有入耳动听的美感。

中华典籍虽包括诗、词、曲、赋等多种形式,但均对格律要求较为严格,如《诗经》基本上是四字一句;《楚辞》以六言为主,每句中衬以“如、之、而、其、于、兮”等虚字,节奏舒展活泼;乐府诗中有杂言,但五言是主流;《古诗十九首》全部采用五言形式;唐代以后形成的近体诗以五言、七言为主,分律诗和绝句,每首诗句式整齐划一,律诗还要求对仗;后来的词曲虽有长短句的变化,实则为格律诗的变体,仍未脱离整齐的局面,不过是整齐中略显变化,以求更加和谐;赋也是如此,它吸收了散文的结构和一些散句,多用骈体,形成一种散、韵文的混合体。此外,我国古代散文中经常出现排偶句,这是汉语言形式美在整齐中求变化的典型手法。不少散文佳作,如庄子《逍遥游》、李斯《谏逐客书》、李密《陈情表》、韩愈《进学解》等都以排偶句式作为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字句形式整齐,句间节奏整齐,句末协韵整齐,加上声调的高低起伏、口型的开合齐撮,所以典籍作品读起来朗朗上口,和谐优美,富于音乐美。

在对声韵律的利用与对声音平仄的调配上,产生了汉语十分丰富的节奏形式。古典诗歌与散文充分利用了汉语这一优势,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语音音乐性传统。

四、典籍英译中音乐美的缺失

本文拟以《天净沙・秋思》英译为研究个案,从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及是否能传递原曲的意境两方面分析,说明典籍英译中音乐美的缺失。

1.《天净沙・秋思》的原文分析

下面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原文:

枯藤老树昏鸡,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总共二十八个字,描绘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游子秋日黄昏行旅的图景,表现了游子悲秋怀乡、难以言喻的惆怅心情,让人读之而倍感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小令前三句全由名词词组铺排而成,共十八个字,九个名词词组,九种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有机地连缀在一起,无需一个动词,不借助语法的凝聚力,却勾画出一幅萧瑟苍凉的秋景。九种景物,从动静的角度看,“枯藤老树”是静物,“昏鸦”则是发声的动物;“小桥、人家”是静止的,“流水”则是动的。随着视线的移动,景物动静不断变化,相互交迭,不同的场景天衣无缝地和谐地组合在一起,衬托出了断肠人的那种颠波流离、孤苦无依的境遇及哀惋凄苦的多重心态,使得下句“夕阳西下”能够很好地承接连贯下去,只用笔锋轻轻一转,自然而然地导出了诗人的心理感受:“断肠人在天涯。”顿时令人拊胸扼腕,潸然泪下。整首小令在句式上整散互用,结构上长短交错,语气上缓急谐调,读来朗朗上口,嘤嘤成韵。

2.《天净沙・秋思》的译文分析

作为脍灸人口、历代传诵的名篇,《天净沙・秋思》有好几种英译本。由于原作者在诗中不拘于语法,仅用名词建构意象,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因此不同的译者对该小令有不同的理解,也产生了不同的英译本,本文选取了其中两种译本进行分析。所有这些译本,均乃大家之作,各有特色。笔者仅就译文在“音乐美”的缺失方面谈一点看法。

译文1:Autumn

Crows hovering over rugged old trees wreathed with rotten vine――the day is about done.Yonder is a tiny bridge over a sparkling stream,and on the far bank,a pretty little village.But the traveler has to go on down this ancient road,the west wind moaning,his bony horse groaning,trudging towards the sinking sun,farther and farther away from home.[2]

(tr:翁显良)

翁译是带诗意的散文释义,共由三个句子组成,没有了明显的韵律和节奏,失去了原文外在的美。原文的前三句,共十八个字,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在结构上,原文前三句整句排列,结构相同,字数相同,句式工整,是一个鼎足对。这种结构安排给人一气呵成、痛快淋漓的酣畅美和明快的节奏感。后二句是散句。这就使得整个曲子构成了整散相间、长短结合的形式美感,显得节奏明快又曲折迭宕,从形式上显示出了人从清爽舒逸到落魄无助的生存境遇,造成了强烈的反差。而这种形式体现在翁译中全都被掩盖了。翁译将前三句九个名词词组之间平行、并列的关系变成了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并将事物的铺排变成了情形的罗列。如果把翁译的第一句回译过来,就变成了“乌鸦在盘绕着枯藤的老树上翱翔――天快过去了。”译文所表达的意义与原文的意义相去甚远。原文的“小桥流水人家”回译过来,即“那边闪闪发光的小溪上有一座小桥,在远处的河岸边有个小村庄。”原文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译文中成了一句话。译文把原文中隐性的词语连接变为显性,增加了许多表动作和状态的词语以及介词、连词等,有的地方甚至还作了内容的增添或修改,各部分环环相扣,形态外显,表现了叙述的层次顺序和思维过程的轻重缓急,从而失去了原文整散相间、长短结合的音乐美感。

译文2:Autumn Thoughts

Withered vines,olden tree,evening crows;

Tiny bridge,flowing brook,hamlet homes;

Ancient road,wind from west,bony horse;

The sun is setting,

Broken man,far from home,roam and roams.[3]

(tr:赵甄陶)

总体上来看,赵译保留了原文结构和形式。如译文仍然采用原文“adj+noun”的结构,九个意象之间仅用逗号连接,全诗基本上与原文词序相同。但未能在韵律方面译出原文的神。原文中,鸦、马、涯押尾韵ā,家、下押尾韵iā,从而形成1、3、5句押韵,2、4句押韵的隔行押韵,而且平仄相间,韵律辉映,如果用原曲调唱出,苍凉凄切,一定会令人拊胸掩面,催人泪下。这就从形式上体现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和沦落他乡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而赵译除第4句外,1、2、3、5句全用/s/音押韵,读起来让人有微风轻拂的感觉,失却了原文的悲切之情。恰如清人沈德潜在《说诗日卒语》中所言:“诗以声为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扬抗坠之间。读者静气按节,密咏恬吟,觉前人声中难写、响外别传之妙,一齐俱出。”“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各具声响,莫草草乱用。”汉英两种语言的音和韵均能表现出一定的意义,如低元音给人以低沉、圆润感。高元音则表示轻微、清晰、遥远和尖锐等意思。长元音具有暗示空间宽阔、时间较长、速度缓慢、态度庄重和思考深沉等特点,而短元音则有空间狭小、时间短促、生动活泼、心情愉快等特点。[4]所以,将中国古典诗词译成英文,也当讲究韵律和韵脚,以体现原文的音乐美。

五、结语

众多典籍之所以能传诵千古,其语言的音乐美功不可没。汉语对音乐性的追求这一传统已经积淀为一种民族文化心理,恰如中国古代文论中所强调的“文气”,其很大程度上是由音节间的平仄搭配、声韵重叠,音步间长短、抑扬、缓急的合理组合,句子间的对偶、排比及段与段之间的协调等因素体现出来的。这种音乐美在深层次上体现出中国人“生命的神采姿致,精神的照射”,其美好神奇,正如苏联著名诗人吉洪诺夫所言:“只有用音乐才能传达出中国语言的声音,只有用音乐才不会把它损伤;从这声音里,可以隐约地听到钢铁的沸腾,猛虎的低啸,奔流的浩荡。”[5]

通过以上对《天净沙・秋思》译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尝试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典籍翻译中,要想传递中国古籍所包含的各种信息,要想保留中国古籍所蕴涵的特有美学价值,要想使译语读者能够比较清晰地看到中国古籍所传递的原发信息与异域文化,以便使西方读者能从中窥见一点“中文原文的模样”(宇文所安,2003:14),蕴涵着丰富形式符号的典籍英译除了考虑词、句、语篇等的意义之外,汉语言的句式、音韵、节奏、形体、格调、韵致,即语言的音乐美也需进行审度。只有显出原文的形,逸出原文的味,才能表述中国文化中个性化的精神内容和形态,在译语读者面前再现原文本的美学价值,再现中国的艺术和创作语言水平,使汉语语言文化渗透到他者文化之中,并与之相互融合。

参考文献:

[1]启功.汉语诗歌的构成及发展[J].文学遗产,2000,(1).

[2]黄国文.从《天净沙・秋思》的中译文看“形式对等”的重要性[J].中国翻译,2003,(2):21-23.

[3]顾延龄.马致远《天净沙》英译赏析[J].外国语,1993,(2):12-14.

[4]傅惠生,李林.典籍英译应注意有意味形式的研究[J].中国外语,2007,(5):1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