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影评范例6篇

千与千寻影评范文1

摘 要:电影叙事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优秀的叙事是电影成功的基石。《千与千寻》是日本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众多作品中的代表作,在传统的电影叙事理论的基础上加入了创新元素,从故事情节到色彩线条,以其独特的叙事模式、叙事方式成为动画电影叙事艺术的典型,达到了形式美和内容美的高度统一。本文从电影叙事的角度出发,探析《千与千寻》的叙事艺术。

关键词 :宫崎骏 千与千寻 叙事艺术

宫崎骏是日本现当代最著名的动画电影大师,是日本动画界的一个传奇,也是第一位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其动画电影作品之一《千与千寻》在2001年上映,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手法上,该影片都达到了宫崎骏动画和同时期日本动画电影的巅峰,获得柏林金熊奖和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受到广泛赞誉,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是“堪与迪斯尼遥遥相望的世界动画另一高峰”[1]。一时间,以日本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持久不息的“千寻热”,其艺术成就和影响可见一斑。本文将从该动画电影的叙事入手,分析本电影在叙事方面的独到之处,探索宫崎骏动画电影的成功因素。

一、叙事结构模式:在戏剧式线性结构中推陈出新

关于电影的叙述结构模式,电影理论中并没有统一的固定分类,不同学者对电影叙述结构模式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宋家玲编著的《影视叙事学》一书中将戏剧式线性结构纳为电影叙事结构之一。

戏剧结构强调矛盾冲突,跌宕起伏;线性结构注重连贯统一,环环相扣。戏剧式线性结构,一般会利用一个矛盾作为情节设定和叙事背景,通过明确的开端、合适的情节发展指向合目的的结尾。整个情节有一个决定性的因果律。[2]创作者从一开始,就需要使故事情节的变化发展合乎戏剧逻辑地指向那一个既定的终点。

(一)层层递进的戏剧冲突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

宫崎骏动画电影的叙事模式比较简明,大多符合戏剧式线性结构和散文式线性结构的特点,而《千与千寻》则正好符合戏剧式线性的叙事结构模式,但它的成功却不是因为选择了戏剧式线性的叙事结构,而是因为它在安排结构、发挥叙事优势的基础上融入了新的叙事元素,使故事在符合逻辑的基础上更加丰富多彩、扣人心弦,大大增强了故事性和可观赏性。

在《千与千寻》中,贯穿整个故事的最大冲突就是千寻如何拯救变成猪的父母。在故事开头,千寻和父母无意间闯入了神明的世界,父母因为贪吃和不守规矩中了魔法并变成了猪。千寻在遭此变故后只能与掌管神界的汤婆婆签订劳动合同,为拯救父母而忍辱负重,与汤婆婆斗智斗勇。伴随着这个主要矛盾,各种次要矛盾纷至沓来,层层相叠,节奏分明。在拯救父母的过程中,无脸男对千寻畸形的喜爱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事件:白龙偷取钱婆婆的魔法印章并被惩罚、千寻帮助河神洗清身上污垢并得到报答……这多组矛盾看似与千寻救出父母这个主要矛盾无过多的联系,但正因为经历了这些小事件,千寻才得以从身心成长起来,为千寻最终得以救出父母埋下了伏笔。

《千与千寻》这种叙述艺术的特点,集中蕴含了影片戏剧传统的艺术张力,客观上产生了极具吸引力的艺术魅力,具有扣人心弦的强烈悬念,这也许是宫崎骏动画电影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多个小闭合结构构成连贯统一的情节线

动画电影为了增强自身的艺术魅力,它的故事情节既要符合生活逻辑、性格逻辑和情感逻辑,又要具有内在的连贯统一性,以建构完整的艺术整体。宫崎骏的《千与千寻》就做到了这一点。

闭合,其基本意义是“首尾相连的,封闭的”。顾名思义,闭合结构,就是首尾相连的环形结构。电影叙事中,出现的情节和人物带着悬念出场,最终有一个明确的交代和归宿,走过了一个完整的“圆”并回到原点。《千与千寻》是以千寻在神境的经历为情节线的,整个故事按时间线索的顺序展开,而整个故事线的走向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答问题的过程。在《千与千寻》中,对于最主要的问题:千寻是否能够救出父母,电影并未根据人物设定给出直接的回答,而是通过娓娓道来的方式,将充满童趣的幻想和对人类自身价值的思考用个人成长印记的线贯穿起来。[3]简单的悬念其实富有更深层的哲学追问:人类能否找回迷失的自己?人类能否拯救自己?影片在简单的故事中给出了耐人寻味的回答。千寻先帮小白龙找回了本名和记忆,后帮助无脸男褪去了欲望和丑恶的枷锁,又带领汤婆婆的大宝宝走出了宠溺的襁褓……叙事主体一直在向前发展,而这些有开始有结束、交代完整的小闭合结构将千寻救父母的过程填充起来,构成了“双向发展”。它们既交代了故事中出现的次要人物的结局和命运,同时作为论据,从侧面证明千寻在成长,她最终救出父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最终将情节统一起来并连成完整的故事脉络。

中国古代小说、评书、相声、曲艺等等非常喜欢“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叙事方法,意思是说:要讲述两件以上的事情,先来叙述其中之一。《千与千寻》运用多个小闭合结构,构成连贯统一的情节线,很类似中国古代“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艺术韵味,显得作品愈加具有艺术性和完满性。

(三)充满悬念的结局

在叙事作品中,故事结局充满悬念,这是叙述艺术作品创作非常重要的艺术规律。宫崎骏在《千与千寻》中做到了这一点:影片结局悬念重重,耐人寻味。

《千与千寻》在故事结尾,千寻和小白龙、大宝宝一起从钱婆婆处返回,并根据神界规则撤消了自己在汤屋的劳动合同,并救出了父母,一同返回了人间。至此,《千与千寻》可以说是成为了一个完整的、圆满的故事,但在结尾部分,千寻返回人间之前与小白龙的对话却又给整个电影留下了一个悬念:

小白龙:“千寻照原来的路走回去就可以了,但是绝对不能回头看。”

千寻:“白龙呢?白龙的将来怎么办?”

小白龙:“我会跟汤婆婆商量,不再做她的弟子了,不要紧的,我已经找回自己的名字了,会回到原来的世界的。”

千寻:“我们还会在那里相逢吗?”

小白龙:“嗯!一定会!”

千寻:“一定哦!”

小白龙:“一定!”

小白龙和千寻的这一段对话给观众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可以说就千寻与父母在神界的纠缠已经有了交代,告一段落,但千寻的人生和小白龙的人生都是新的开始。如此肯定的回答,让观众好奇两人能否再次相遇?在哪里?以怎样的方式?故事在结尾又提出了新的问题,让观众产生了新的期待。其实,两人的相遇与否都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观众自己心中的感受。如果观众观影结束感受到了希望,那么千寻和小白龙就一定会重逢,至于时间、地点、方式则是“一千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了,这便是宫崎骏在《千与千寻》中的创新之处和点睛之笔。

二、叙事方式:非限制性叙述与限制性叙述的灵活运用

故事的叙事流程是靠叙述者以一定的角度呈现出来的,宫崎骏的作品之所以能够以独特的风格在世界动画电影界独领风骚,除了其利用独特的叙事结构表现内容以外,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巧妙地利用了动画电影的叙述视点。视点决定了故事叙述的层次与焦点,而对层次与焦点的把握是通过非限制性叙述与限制性叙述两种不同方式来实现的。非限制性叙述可以给观众以全知的视点,多方位、多角度去了解故事中各方的发展动向;而限制性叙述则易于设置悬念,“叙事可以通过控制不是内容的信息范围而达到强有力的效果”[4],《千与千寻》中得体的视角把握与恰到好处的视角切换使其在叙事艺术中独树一帜,成为视角助力叙事的典范。

(一)以限制性视角统领故事

叙述视角是电影展开叙事的索引,也是观众在对作品进行接受和审美的切入点之一。正确把握叙事视角的使用方法和切换时机,可以为影片起到“开源节流”的作用,即呈现已知,屏蔽未知。在《千与千寻》的故事中,观众的主观意念承载于主人公千寻的形象中,宫崎骏将千寻的个人成长经历和奇遇用日记一样的叙述方式向观众展现出来。

在影片开头,千寻亲眼见到自己的父母变成猪,这么突然的变故,观众和千寻一样不明所以。之后小白龙的出现并无条件地帮助千寻,观众和千寻同样迷惑。小白龙为何突然出现又出手相救?无脸男为何对千寻表示好感?神明也会泡汤洗浴?在这个不熟悉的地方为什么要不停地劳动?因为限制性视角,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被主人公同化,以所知道的不多于主人公的信息量寻找自身审美的兴趣点以及渲染影片的神秘感。宫崎骏以限制性视角使观众跟随主人公的视线来了解整个故事的发展,体会角色的遭遇、心理和成长变化。它一方面有效地封闭了观众所得到的信息,放大悬念的效果,另一方面又让片中角色揭开谜底,就好比观众自己窥探到了神秘世界的本身,更增强了故事的可信性,让观众在夸张的电影幻象中得到真切的情感体验。

(二)以短小的非限制性视角丰富故事

《千与千寻》的独特之处在于并不是以一种叙事方式贯穿全局,而是适当地在影片中运用其他叙事方式,调节情节和故事发展的效果。

无脸男与千寻的相遇使整个电影中仅有的两次非限制性视角出现了一个:在千寻忙着寻找受伤的小白龙时,无脸男大闹汤屋,此时观众的视角从主人公千寻身上分离,变成了全知视角,一方面知道千寻和小白龙的危险境况,另一方面又知道无脸男因为见不到千寻而让汤屋陷入一种混乱。这时非限制性视角的运用给观众带来了一种焦急的心理,两个矛盾同样重要,千寻又何去何从?给故事的发展设置了新的悬念。而另一处非限制性视角的运用是在千寻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去找钱婆婆的不归路,此时,视点再次从千寻身上转移,镜头切换到锅炉爷爷的火炉室,小白龙因为吃了河神赠给千寻的丸子苏醒过来,后找到汤婆婆进行谈判,告诉她大宝宝被钱婆婆掉包的事实,并以自己带回大宝宝作为放走千寻一家的交换条件。此时的全知视角为结尾千寻和父母能够平安离开神界做了交代和铺垫:千寻之所以有机会救出父母是小白龙和汤婆婆做了利益交换,而这是千寻自己所不知道的信息。这样在故事中插入短小的非限制性视角的方式,客观上并不会削弱故事悬念带来的心理预期,反而留给观众一条线索,促使观众做出自己的预测和判断,这样恰恰有利于增强艺术悬念。

《千与千寻》中宫崎骏灵活运用了限制性叙述与非限制性叙述有机结合的方法,以主角的经历控制整个故事流程,但在完成情节铺垫和人物性格塑造的任务时,适当屏蔽信息,使观众加深对主角命运的担忧和期待,反而加强了故事悬念的强度,避免了主角口头评述的呆板和主观,使故事主要依靠客观的画面讲述而显得更加真实。[5]

三、结语

宫崎骏在《千与千寻》的创意中,从叙事结构模式、叙事方式插入了自己的创新点,并灵活地运用和融汇多种电影叙事手法,通过营造“放得开,又收得拢”的大开大合式的完整结构,既注重叙述模式的完整与完满,又具有开放性的艺术张力,能够通过激发观众的高度想象,在给观众带来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给观众以惊奇的审美愉悦。

注释:

[1][5]杨晓林:《动画大师宫崎骏》,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9页,第145页。

[2]陈奇佳:《日本动漫艺术概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61页。

[3]杨晓林:《动画大师宫崎骏》,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39页。

千与千寻影评范文2

[关键词]《千与千寻》;宫崎骏;千寻;关怀

《千与千寻》是日本著名动漫大师宫崎骏献给全世界小观众的一部美轮美奂的童话影片,同时也是献给成年观众的一部发人深省的寓言影片。这部影片讲述了10岁的小女孩千寻为了拯救双亲,不得不从自己所熟悉的世界去一个全然陌生的神灵世界劳作,为了达到目的,千寻在神灵世界中经历了友爱、成长、修行的冒险过程后,最终凭借着自己的智慧、胆量与顽强的毅力回到了人类世界。千寻在学习神灵世界的规则的同时,更加靠近那些久违的纯真、友爱、力量、信任、智慧,更加靠近自己内心的美丽。这部影片蕴涵着十分深刻的人生哲理,充满了宫崎骏对传统与现代的关怀。他用手工绘画为我们营造出一个天马行空的水彩风格的神灵世界,令人叹为观止,我们能在这部影片中同时收获视觉审美与心灵感悟。

一、《千与千寻》概述

2001年,一部日本电影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不仅收获了令人惊叹的票房,而且还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了“金熊奖”,这是电影界的最高荣誉。这一天对于动画电影而言确实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一部来自日本的动画片不仅可以与主流影片分庭抗礼,而且获得了在艺术电影领域的普遍认同与赞赏。这对于整个世界动画业无疑是莫大的光荣。创造电影界奇迹的就是来自日本的动画大师宫崎骏,他的《千与千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荣赞。

这部影片的情节是这样的:当千寻十岁的时候,她与父母一起准备搬到新家住。当他们驱车前往新住处时迷路了。汽车来到一个陌生的拱门前,当他们穿过拱门,发现来到了一个荒废了的小镇。千寻有点害怕,但是她的父母在没有经过别人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吃了别人的食物,结果变成了两头猪。原来,千寻与父母来到了一个专供神灵休憩的小镇,所有的食物都是为神灵提供的。千寻的父母出于私心,吃了不属于他们的食物而受到了神灵的惩罚。千寻害怕极了,不知道怎么拯救她的父母,这时候她遇到了似曾相识的少年――小白。小白告诉了千寻如何在这个神灵世界生存下去。千寻第一次感觉到原来人可以实际地感受到自己是活着的。惟利是图的汤婆婆在拗不过千寻的请求之下,答应让千寻在她开设的澡堂里工作,并且将千寻的名字改为“小千”。小白告诉千寻,如果她忘记了自己原来的名字,就不能再回到以前的家了。就这样,千寻不得不离开自己所熟悉的世界,成为汤婆婆手下的员工。千寻来到的这个神灵世界由魔女操控,千寻不得不拼命劳作,因为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变成动物。在姐姐、锅炉爷爷和小白等人的帮助下,改名为“小千”的千寻得到了继续生存下去的勇气。渐渐地,千寻变得越来越勇敢,她身上那种沉寂已久的“生命力”被彻底唤醒了。千寻在澡堂里每天辛苦的工作,为的是有一天可以让变成猪的父母恢复做人。千寻在澡堂里逐渐改掉自己骄纵的脾气,同时慢慢地也懂得应对进退的礼仪。此后千寻不仅拯救了无面人,还毅然拯救小白,挑战魔女的权威。经过一系列的历险和努力,千寻终于救回自己的父母亲,找回了自己的名字,平静地离开这个神幻的世界。

至今,仍有很多人对于《千与千寻》能够获得如此的荣誉耿耿于怀,也有人提出了评委会肯定的只是宫崎骏在动画领域的突出成就等观点,显然都对影片本身表露出无法信服的色彩。当我们抛开获不获奖的简单争议而客观分析本片的时候,我们不禁为《千与千寻》所体现出的在艺术和商业上的超高水准和强大实力而叹服。其实,《千与千寻》不仅画面精美、情节流畅,最主要的是影片主题能够引起人们的深思,那就是宫崎骏对传统与现代的关怀,让我们以更清晰的视角认识我们现在所生存的世界。

二、《千与千寻》中关于传统与现代的关怀

关于动画定位的理解很多,较多人倾向于把它归类为一种属于儿童的艺术,即便在这个充盈着商业利益的时代,我们仍然不否认动画作为一种电影类型对于孩子们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力。我们都知道宫崎骏的电影充满了人文气息,《千与千寻》也是如此,虽然这部影片很注重与本时代孩子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不过,它所起到的那种警世和发人深省的作用却与宫崎骏以往的电影如出一辙。《龙猫》《且听风吟》《侧耳聆听》,这些电影都表达了宫崎骏对美好童年的留恋,也是一个长者对晚辈充满爱的循循善诱。然而,与宫崎骏其他影片相比,《千与千寻》的主氛围略显灰暗。本片有别于宫崎骏过往的创作,它体现出的人文关怀具有非常特别的东西,不再只是一味赞颂童年,而是将灰色的问题和困惑投向了童年。这种带着一丝忧虑和思索的视角将我们带入了另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宫崎骏塑造的千寻形象不是一个惹人喜爱的小姑娘,相反,她对人冷漠,对生活没有热情,毫无特色可言。是的,影片一开始给观众呈现这样的主角,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冒风险的尝试。不过,最后到故事将近完结时,所有人都会深信千寻不仅能成为一个讨人喜欢的角色。

在影片开头的第一个镜头开始,在千寻―家搬家的路上,千寻非常慵懒地倒躺在汽车的后座上,流露出一种漠不关心的表情,生活拖沓,缺乏热情;整个家庭也显得压抑无趣……这一点与我们熟悉的宫崎骏的另一部动画影片《龙描》有着非常有趣的对比,在《龙描》的开头是―段表现主人公搬家的戏,不同的是,在搬家的途中可以看到姐妹之间以及父女之间温馨真挚的情感,更看到他们一家奔向新生活时怀有的兴奋与期盼。《龙猫》洋溢着细腻的童真和温情,与《千与千寻》抑郁的气氛形成巨大的反差。如果我们重视宫崎骏这几年来的明显变化,并结合我们自身生存的生活,就不难去领会宫崎骏在创作动机上的宗旨:那就是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感受时代脉搏中孩童的内心渴求,用实际行动去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宫崎骏的作品总是在浪漫的幻想中,构建一个奇异的世界,但在这个奇异的世界中的所有的怪物都被赋予了人类的情感及优缺点,可以说宫崎骏喜欢用一个超现实的世界去诠释现实世界里的是与非、爱与恨、情与理。《千与千寻》中的这个10岁小女孩的脸上始终保持者中年人冷漠的表情,没有任何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同时也不愿踏入未知的社会,可以说这是对当代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重视物质文明建设的社会,这个社会非常忙碌,快节奏运转,而且娱乐泛滥,各种文化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成年人越来越忙碌,心灵却越来越空虚,他们只能借助各种娱乐活动来填补自己寂寞的生活,他们没有信仰,没有对未来生活的清晰定位。而他们那种生活状态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我们开始发现,现在的少男少女越来越早熟,他们接受着不应该属于他们的事物,俗不可耐的爱情,光怪陆离的刺激,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让人捉摸不透。过分强调的娱乐生活、过于快速的经济发展,致使现在的孩子的内心越来越变得虚无化和麻木化,而他们与生俱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却在慢慢减退,变得随波逐流,没有思想。而千寻的形象就是这种时代的缩影,在千寻身上,找不到10岁孩童那种与生俱来的天真、纯洁和好奇,她那种与年龄不相符的冷漠与早熟让人心痛,这实在不像是一个青春少女应有的状态。宫崎骏更是将千寻塑造成那种邻家女孩形象,她平凡,毫不起眼,整天无精打采,就是为了能让更多的十几岁的女孩从千寻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但是,改变总要发生,如果一直对生活不抱希望,生活将无法继续。于是,宫崎骏将千寻的父母变成了猪,让千寻有一个契机,挖掘出自身的生命力。确实,千寻做到了,虽然一开始困难重重,有诸多不习惯,但是爱是永恒的动力,一想到自己的父母,千寻就有了动力拼命干活。她不能松懈,否则就会变成动物;她不能忘记自己的名字,否则就找不到回家的路。渐渐地,千寻变得越来越坚强,并找到了拯救自己父母的方法。《千与千寻》全面叙述了千寻在面对困境时,如何逐渐释放身体内部的潜能,克服困难的。这是一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感觉到的。千寻的故事看似不寻常,实则有迹可循。这让我们可以联想到在现代社会,当一个人突然来到陌生的环境所遭遇的困难,人际淡漠、做事不熟,这不得不付出足够多的努力,只有咬紧牙继续努力才能从容面对困难,才能在庞大的社会机构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进而赢得别人的尊重,这就是千寻在神灵世界学会的道理。

其实,现实世界里的人和事不也正是如此吗?所以成年人同样有着强烈的共鸣和感悟,他们不能总是夸大自己的问题,不能总是抱怨生活环境的不如意,千寻给了他们启示:只要我们能重拾昔日的勇气,那么天大的困难也是可以克服的。

另外,《千与千寻》中的人物,不管是自私、贪婪的千寻父母,还是放纵子女、超级拜金的汤婆婆,都在现代生活中有着隐喻性的角色,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不难发现有这样的人物存在。而千寻面临着失去自我的困境,惟一的解救途径就是挖掘出自己的潜能,真正明白什么样的自己才是最真实的。这一点无疑是对现代人的忠告――经济危机后,日本经济长期不景气,人民对政府缺乏信任感,旧社会体制难以改革,这些都是属于成年人的困扰;日本的校园暴力事件源源不断,学生的道德日益败坏,少年犯罪更是司空见惯,这些都是属于孩子的无奈。在《千与千寻》中,所有这些困惑都有了解答,就是依靠自己不懈的努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身体里面潜藏的力量,千寻就是这样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成功完成了自己的冒险任务,成功救回自己的父母。宫崎骏运用孩子的视角,从一个10岁小女孩的冒险故事出发,用以激励整个日本社会,这是他的一种良苦用心。就这样,我们理解了宫崎骏对传统与现代的关怀用意,就是永不放弃,创造美好!

三、结语

作为电影的一个重要类型,动画在当今的电影领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美国、日本等国家越来越将动画片作为商业回报率较高的类型电影。而且,由于各种艺术形态不断渗透,动画艺术也呈现出更为丰富、更为系统的扩展空间。动画导演会将自己的创作意图深深隐含于影片之中,《千与千寻》便是如此。宫崎骏通过千寻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挖掘潜力,不轻言放弃,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现代生活。

[参考文献]

[1] 袁袁.从宫 崎骏作品看卡通对现代性问题的回应――以《千与千寻》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千与千寻影评范文3

《千与千寻》反映的是日本经济衰退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比如烂尾楼、透支等等,宫崎骏通过动漫刻画了人的心理,汤屋中的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同样的位置。这部电影有很多细节值得回味,也许第一遍并不能真正理解,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千与千寻观后感,请您阅读。

千与千寻观后感1《千与千寻》一直是一部广为人知动漫电影,它是日本国宝动画巨匠宫崎骏勇夺奥斯卡的杰作。从2001年在日本本土上映以来,《千与千寻》一直受到广泛好评,被称百看不厌。

从很早之前就知道有一部这样的动漫,可是真正第一次观看还是在这个暑假。故事很富有戏剧性与童话的感觉,从悠长古老的隧道、奇怪的石雕到“会说话的房子”,影片的开头给人的是一种可怖的感觉。千寻他们来到了一个奇怪的小镇,小镇没有人,但有香喷喷的食物。千寻的爸爸妈妈不顾千寻的阻挠,未经别人允许就吃起了无人看管的食物。千寻无奈之余只好绕着小镇走走,希望能发现点什么。快到天黑的时候,千寻意外的看见了电车,兴奋之余又被一个叫做白龙的少年呵斥着往回赶。影片中千寻与灯的赛跑很值得回味,而千寻无助的叫喊从侧面又体现了人类的弱小。

后来千寻知道自己的父母变成了猪,而自己却不得不呆在“汤屋”打工。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人与千寻为难:汤婆婆恐吓千寻,要把她变成猪;“汤屋”的管事特意刁难千寻,也不给千寻药浴的牌子。影片中“汤屋”管事与千寻周旋的那一段也很值得品味,对待千寻的声色俱厉,转眼对待客人又喜笑颜开,真是变脸比翻书还快。这样鲜明的对比正映照了我们人的社会,在我们的社会中也有这样献媚、表里不一的小人。

之后无脸男帮助千寻拿到了药浴的牌子,这时的无脸男还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后来由于呆在“汤屋”久了,无脸男也被周围的环境渲染了,变得邪恶、不知足、贪婪起来了。这里也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社会上又怎么会少了像无脸男这样被环境所带坏的人呢?

河神算是《千与千寻》中比较令人惊奇的人物了,谁也没有想到那样恶心、邋遢的腐烂神的真身竟然是河神。河神身上的那根刺更能启发我们,刺代表甚么呢?从千寻他们拉出来的那些东西我们了解到,刺就是生活中不良的,不干净的,不利于我们生存的事物;那就不仅仅是垃圾那么简单了。

接近尾声时宫崎骏又创造了一个对比明显的人物——钱婆婆,她是汤婆婆的孪生姐姐,人人开始都以为她的性情和汤婆婆一样恶毒。但是她在片中的表现大大颠覆了这种感受,我一直把她认为是汤婆婆的另一个侧面——好的一面。我想这就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人的双面性吧。

故事的最后,千寻帮助白龙找回了名字,并且救回了自己的爸爸妈妈。“汤屋”的人都被千寻的善良所感染了,连一直以来令人厌恶的汤婆婆也露出了她善良的一面。总的说结局是美好的,可整部影片亦可以教会我们很多。

千与千寻观后感2昨天又重新回顾了一下《千与千寻》,看了一遍后才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

千寻只是一个与家人误入神明之地的普通小女孩,她在这一段成长路程中承受了太多超出年龄的事,她可以说是社会上每个人的缩影,遇事胆小,懒散,爱抱怨,大惊小怪。但不同的是,她为了救自己的父母,一路走来,抛下了自己的懦弱,无知等等的缺点,捡拾人类所丢弃的尊严,骄傲,勇气,以及爱。从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宫崎骏让我们看见了千寻的成长,那个遗失的世界中每个人的变化。

从开头的一大段迷路过程,不难看出千寻父母其实从没认真听过千寻的意见。搬家,抄小路,直到走黑暗的通道,吃店里的食物,他们就像世间绝大多数的父母一样一意孤行,全然未觉身后还有一个弱小的身躯在无助地摇手,从未考虑过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是否也需要参考一下孩子的意见。但是,尽管如此,我们依然看见了千寻吃着馒头蜷起身体眼角滚落大滴大滴的泪,真真切切,不曾虚假。当一切归于喧嚣繁芜,当亘古绿色的风拂过草原,当他们回归人类世界时,我们却不得不接受那个现实,千寻作了那么多事情,一切却未曾更改,父母依然一无所知。这,是否是宫崎骏大师隐晦的讽刺?

澡堂的汤婆婆为了让自己手下的人一直为她做事,不惜剥夺他们的名字,名字,一个被很多人淡忘的名词,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个代号,证明自己的代号,是否想过如果没有了他,我们拿什么证明自己的存在?失去了名字,之前的一切都会忘却,千寻亦是如此,如果不是小白的帮助,千寻已经忘记了回家的路,小白自己都不记得自己是谁,但却一直记着千寻,大概这就是幼年时最纯洁的友谊了,影片的最后千寻明白了名字哦的意义,告诉了钱婆婆:“我的真名叫做千寻。”婆婆看着她,笑着说:“很好听的名字,要好好珍惜。”她望着眼前的这个小女孩,高兴地看到她已经学会长大。

澡堂就像是社会的大染缸,有的人在其中寻找自我,千寻就是这样。也有人在其中迷失,好比无脸男,他原来只是很单纯的想要报恩,报答千寻给自己了一个栖身之所,但在澡堂里他学会了用金钱收买人心,千寻带走了了他,带他去寻找家。最后他在钱婆婆那里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归宿。

千寻的世界,是那样的美丽而恬淡,如同夏日阡陌里盛开的花朵一样自然。当白衣的少年化龙飞起,温和的风拂过耳畔;当青衣的少女乘龙腾空,发丝飞扬;那一刻我们曾那样坚定地相信。然而世界是这样无常,仿佛风云忽然间转变了方向,我们期盼过,等待过的画面如电车般悄然滑过平静的海面消失在远方。只听见白龙轻轻地摇头说,“小千,你要记住,千万不能回头,要一直向前走……”

千与千寻观后感3宫崎骏的作品都堪称经典之作,看了他的《千与千寻的神隐》,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视觉性冲击和触觉性冲击非常大,真是一部可歌可泣,令人深思,受益匪浅的绝顶之作,深具教育意义。

千寻的离奇遭遇折射了一个光怪陆离的魔幻世界和人魔之间的恩恩怨怨,以及人世间的情感纠葛。

千寻的父母亲在喧嚣浮华的城市中灵魂被侵蚀。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育。话说严师出高徒,好的家长也出乖的孩子。他们把千寻调教得很有修养,可是自己却做得很不够。他们只顾自己的感受,千寻多愁善感,见花凋叶落,顿生伤感之情,见石像而起敬畏之心,他们却只顾各自欣赏美景,对她不予理会。他们在没人的店里大吃大喝,千寻作为一个懂事的小女孩,她极力劝阻父母亲,他们根本不听,潜意识里只将她看做懵懵懂懂的黄毛丫头,结果被惩罚变成肥头大耳的猪。禁不住诱惑最终会付出代价,自食其果。现实中会有无数诱惑,如果抵不住诱惑,将自陷深渊。

当父母亲变成大肥猪之后,千寻孤苦无依,幸得白龙帮助。千寻最初对白龙心存芥蒂,后来渐渐地信任她,并与这位陌生人建立独特深厚的友谊。她学会了信赖他人,坚守友谊,知恩图报。为了拯救白龙,她铤而走险,克服重重阻难,最终和白龙携手救出了父母亲。说明了友谊的可贵。真正的朋友如虎添翼,能让事情更快更好地解决。

白龙让千寻找锅炉爷爷,目睹那种繁忙的劳动场景,千寻深受感触。生存就必须奋斗,安于享乐是猪栏的理想。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实现提升自身的价值必须努力拼搏。生活没有任何捷径可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付出,就不会有回报。虽然锅炉爷爷没有雇佣千寻,但把她推荐给了小玲。他慈祥随和,像爷爷一样关心千寻。千寻是幸运的,她出门逢贵人,她又是不幸的,遭遇那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生死悬在一线之间。

汤婆婆穷凶恶煞,起初对孱弱的千寻很是抵触,不屑一顾,在“腐烂大神”和“无脸人”事件后逐渐对这位瘦小的女孩刮目相看。能力是证明价值的最好筹码,是赢得尊重的最佳尺度。大家都受不了那股恶臭,纷纷逃避,唯独千寻镇定自若,尽管她也受不了,但她坚持到底,赢得了大家的赏识和“腐烂大神”的垂爱。成功总是垂青于善于挑战的人。没人理会“无脸人”,千寻见他可怜,就让他进来屋子。当“无脸人”大施黄金,几乎所有的人都纷纷对他献媚,以至于有几位被他吞食了。千寻对黄金毫不动心,她当时一心救恩人白龙。后来那些黄金都变成粪土,暗喻了“金钱如粪土”。贪婪导致人性的泯灭,贪念莫起,否则害人不浅。现实中,人人往往因贪恋金钱、美女、地位……而葬送自己,得不偿失。敬人者,人恒敬;爱人者,人恒爱,因此后来千寻备受大家呵护崇敬。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最终得以完美的结局,千寻一家得救了,重返人世间,享受天伦之乐。

与其说这是一部神话巨制,不如说是现实写照,是现实的缩影,给人心灵春光般的沐浴。

千与千寻观后感4有一股冲动要看这部电影是因为被它的名字吸引了。再加上去逛超市时,看到一个化妆店竟然用“千与千寻”来做店名,直觉告诉我这部电影真的很值得一看。

这部影片继承了日本传统中的精神:固执和玄机。里面很多事情都揭示了日本的民族精神。

1.没有工作的人就会被汤婆婆变成动物,永远都回不到人间。

因此,千寻如果想再回到人间就必须跟汤婆婆说想要找份工作。同时,如果不劳而获,吃掉了别人的劳动成果也会受到相对应的惩罚(她爸妈因为吃了汤婆婆的猪肉而变成了猪)。这里反映了日本是一个勤劳的民族,他们很讨厌那些无所事事的社会寄生虫。也正因为这种勤劳的精神让日本变成了世界强国。

2.本影片的玄机就在于这是一个爱情故事。

千寻与白先生的缘分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了,来到了巫婆的世界后,仍然是白先生帮助了她度过了危机。善良的人会得到好心人的帮助,好心人也会帮助善良的人们。一开始白先生帮助了千寻,后来,千寻也救了受伤的白先生。千寻出于好心帮了一个煤炭精灵般运煤炭,然后其它的精灵也跟着偷懒要千寻帮他们搬了,这无疑给炭炉爷爷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在这里反映了日本人的固执精神。一般情况下,他们不喜欢被人帮助,但如果你一旦帮助了就必须帮到底,有时候出于好心的帮助并不一定会得到别人的感谢。

3.在日本,他们都很重视传统,很重视传统的礼节。

其中他们的名字就是他们最宝贵的东西,每个人都要保卫自己的名字。千寻作为小孩子就是不清楚这个事情,于是他被汤婆婆夺去了她名字中的另外三个字,只剩下一个字:千。如果被夺去了真名,就不晓得回家的路。所以,保护自己的名字和传统就像保护自己一样。

4.本影片倡导的主要还是善良的待人接物方式。

小千因为她本身善良,她先后得到了白先生,炭炉爷爷,煤炭精灵和小玲的帮助。她出于善良给雨中的无面人留了一扇开着的门,后来她得到了无面人的喜爱和帮助。她在洗澡场不怕脏不怕累地工作,并且全心全意地服务了最脏的客人,那个客人就是顶顶大名的河神,河神最后也给了两颗药丸小千但小千最后都把它们用来救人了。“浴室上下同心,其利断金”,这无疑也反映了日本人的团结精神,处处也反映了他们对客人的尊敬。日本人就是一个最敬业的民族。

5.亲情在日本民族中是占有很大的分量。

就连如此凶悍的汤婆婆在她儿子面前都是千依百顺的,还讲述了她对她儿子近乎溺爱,同时也把她儿子的本能扼杀了,这里暗含了一个教育下一代的道理:要放手让儿子经历生活,这样他才会长大,而不是在温室里的花朵。不过,她儿子被施了法术变成小猪后更可爱,我喜欢。

6.当然本影片还有很多看点:水上的火车,传统的电梯,传统的木屋,美丽的湖景。

千与千寻观后感5今天上课看了一部电影《千与千寻》。因为我不是宫崎骏,所以我不知道宫崎骏当时创作这部电影时的想法是什么,他到底要带给我们什么。如果以成长为主题的话,这部电影就像是孩子世界的一个缩影,而千寻就是孩子的代表。它包括了两个世界:现实世界和灵异世界。正是这样,它让我们看到了现实世界中存在着许多不好的方面:人类的贪婪,冷漠,麻木等等,而千寻就是这些现象的反面例子,她时刻提醒了人类正逐渐消失的一些东西:善良,纯真,勇气,和-谐,等等。当千寻与她父母进入了另一个不属于现实的世界,一个人类在那是不受欢迎,让神灵们感觉到人类是臭的世界时,成长的旅途开始了。

人类在现实世界中的压力,使他们原有的纯真、善良渐渐忘掉了。当千寻父母他们发现有很多好吃的食物时,就大吃大喝起来,完全不顾千寻的感受,最终变成了肥猪。当千寻庶a href=/gerengongzuozongjie/dangyua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党员鹑硕骰岜宦畹模改妇退涤行庞每ǎ酝暝俑肚部梢浴N颐切∈焙颍杪枰不峋=涛颐遣豢梢运姹隳帽鹑说亩鳎馐呛懿焕衩驳摹O衷谖颐羌亲×耍笕嗣侨赐橇恕?/p>当父母变成猪时,千寻只能靠自己,一个人去探索一个未知的世界。还要救出她父母,回到现实世界中。幸运的是,她得到了白龙的帮助,而她也的确需要别人的帮助,她也要像自己的朋友白龙一样,热心帮助别人。白龙帮助她找回了自己的名字,她从此知道,找回自我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所以她也要帮白龙找回名字,救他于危难之中。她学会了信任和帮助,于是当她看到无脸人孤零零地站在雨中,千寻为他留了一扇门。

千与千寻影评范文4

早年经历

宫崎骏1941年出生于东京,在四个兄弟中排名第二。父亲经营一家军工企业,家境殷实,宫崎骏度过了相当自由的幼年生活。然而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宫崎骏却意外地对家庭的特权产生了怀疑。由于身体不好,所以不擅长运动,也因此对静态的绘画有感觉。同时对飞机产生兴趣,并成为终身的爱好,他后来许多作品当中都反复出现飞行的概念。

之后宫崎骏进入日本东京学习院大学。因为大学里面没有漫画社,他加入了与之最为接近的儿童文学研究会,传说会员只有宫崎骏一人。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漫画,也曾向贷本漫画出版社投稿,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

东映动画时期初露峥嵘

大学毕业后,宫崎骏于1963年进入东映动画公司,从事动画师的工作。由于宫崎骏是次子,有长子继承家业,所以可以按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的职业。放弃漫画选择动画,据本人说,是因为他意识到自己无法超越日本漫画第一人手冢,于是选择了即使不是原创也无所谓的动画。

东映动画几乎是日本唯一制作动画的企业,有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和悠久的传统。宫崎进入东映时仅仅是最底层的原画人员。当时二战后文艺界充满民主气息,作品的很多东西都靠大家讨论决定。勤奋、高学历的宫崎因此在讨论中崭露头角。他第一次参与制作的动画是《汪汪忠臣藏》,其不凡的才能被发现后,升职为主要制作人,并担任了东映动画的公会书记长。

宫崎骏于东映动画公司认识了在他动画生涯中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前辈高勋,在此期间参与了《狼少年肯》、《太阳王子霍尔斯的大冒险》、《穿长靴的猫》等动画的制作,担任原画及相关职务。由于宫崎骏在工作中起了很大作用,大家为他特别发明了一个职位:场面设计。

创作迎来巅峰期

1983年,宫崎骏着手创作《风之谷》。他一人担任了导演、脚本、分镜表的全部工作。尽管影片的主人公还是个孩子,但其他人物出场众多,形成一个完备的神话科幻世界。影片的主题包括人类的战争、对于生命的追寻,以及人与自然斗争等等。1984年该片公映时引起轰动,剧中独特的世界观以及人性价值观深刻地影响了其后十余年日本动画的走向,宫崎骏也由此开始了他辉煌的动漫生涯。

1997年,宫崎骏开始制作环保类影片《幽灵公主》。《幽灵公主》是一个以远古日本为背景讲述生态环境的动画作品,这部作品由于场面宏大、制作精美,掀起了3000万人次的观影热潮,创造了日本电影的票房历史。该片充满了宫崎骏对人与自然的深刻思考,描述了人类为了发展技术力量不断破坏自然,从而受到自然的报复为之付出代价的故事。

2001年,《千与千寻》上映。该作票房再次创造了历史。这次宫崎骏刻意将千寻塑造成一个平凡的人物,一个毫不起眼的典型的十岁日本女孩,其目的就在于要让每个十岁女孩都从千寻身上看到自己。跟宫崎骏许多作品一样,《千与千寻》深深地强调自力更生、无私奉献以及向成长中的困难挑战的重要性。

2008年,宫崎骏推出《悬崖上的金鱼姬》,再次获得广泛好评。故事围绕一个5岁的男孩宗介与想要成为人类的金鱼公主“波妞”展开。宫崎骏说这个想法是从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美人鱼》中得到的灵感。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宗介的原型是宫崎骏的大儿子宫崎吾郎。该片表达了他们父子两个人的深情。

朴实温暖的画风

宫崎骏创作的影片的画风始终是清新浪漫的,总有一种能让人想要回归自然的感觉。尤其是影片中出现的天空背景,广阔无垠,使人不禁生出一种遐想,想要到那背景中去寻找远离城市污浊空气的清新中,去感受自然之美。大片大片的洁白云朵如棉花糖般,柔软而又充满着幸福和甜蜜的回忆,衬托出片中主人公结局的美好。绿色的掩映下,一个个充满了生机的世界又重新展现到了我们的面前。这更为影片增添了美感。

千与千寻影评范文5

【关键词】主题内涵;人物塑造;艺术魅力

1 宫崎骏的介绍

宫崎骏,全世界最著名的动画大师之一,是继开创日本动画工业模式,日本现代漫画之父手冢治虫之后,当今日本卡通界的又一领军人物,宫崎骏是现代唯一一位可以在作品的质量和数量上,可以与美国迪斯尼相抗衡的动画大师,内涵深度上且更胜一筹。由他和他的吉卜力工作室所创作的电影动画和电视动画作品中,有着多部获奖与广受好评的佳作,如:《风之谷》和《千与千寻》。

2 《千与千寻》深刻的主题内涵

在这样一个没有《风之谷》与《幽灵公主》中打斗情节的冒险故事中,影片描述的不仅仅局限于个体之间争斗的狭窄问题,而是把它扩大为一个在复杂的、善恶交错的社会之中如何找回自己、如何生存的问题。并把这个问题深入浅出的作以交代,它需要友爱,需要冲破人类自身的局限,挖掘人类自身蕴涵的智慧。

故事一开始就说了,要在浴场工作就要先被夺去名字,所以在浴场工作的都是迷失了自我的。在那里的人基本上差不多是一个模样的,为钱而工作。千寻靠着记着自己的名字,冲出了那里,依靠的不只是勇气,还有是最宝贵的纯真(对金钱无动于衷)。与大自然对立的,导演写了文明的一面――浴场。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场所,虽然是一个享乐的地方,然而其实它本身并没有好与坏的分别,可是,导演却说无面人入了浴场后就学坏了,原因何在呢?导演以一个浴场来代表一个享乐和文明的地方是很巧妙的,因为浴场本来有“清洗”的意思,本来是一个洗去所有污秽的地方,然而它在故事里却是一个让人迷失自己的地方。千寻的父母被变作猪,导演要说的似乎就是以猪这种无意识自我的动物来代表失去自我的人类,他们连自己变作了猪也不自觉(如电影中所表现的)。

在无面人这个角色创作表现上,他是一个很特别的角色,象征了空虚与寂寞。而它是最原始的,本来就存在,并无好与坏之分。当无面人看见千寻时,是那一种纯真吸引了他,这也是一种原始的需求,但在这种需求的同时,一种想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欲望,渐渐演变成一种占有欲,并且想通过金钱来建立关系,金钱似乎使无面人不再孤单一人,然而通过吞噬他人,膨胀的不单是他的身体,还有是他的空虚与寂寞。到最后,无面人最渴求的仍然是千寻的纯真,一种不能通过金钱来建立的关系。对于无面人,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就是他未进入浴场之前,是不会说话的,进入浴场膨胀之后就开始会说话,但当他回复本来面貌后却又失去了语言。

影片最后,千寻不但找回了自己,同时也解救了他人。正是因为她明白了“要让自己找回本来的自己”,这一点无疑是对于现代人的忠告。影片传达出作者对于社会生活和关系的这样一种认知:生命力的发掘来源于与社会的沟通,互助和关爱是打破孤独、寻回自我的钥匙。不知有意还是巧合,主人公的名字,也叫做千“寻”,一个“千”字,透着些许不易和艰辛。但结局的完美,是宫崎骏的浪漫主义的总结,也是他对于现世社会的寄托和期望。

现代社会,物欲横流,人类价值观的泯灭,信仰的沦丧,对于社会及其政府的不满等诸多问题使我们每个人都在考虑,找一个通向光明之处的通道和方法。在这个影片中,千寻最终激发了自身的潜能,随之成功的解救了父母、无意中解救了无面人,还有白龙。

影片是想从孩子的视线出发,把整个故事将给全人类,同时也希望借以千寻的经历来影射现代人在沟通中遭逢的困境,来探讨现代人的生存状态,解读人类生存之意义所在。这大概也是作为动画大师的宫崎峻其作品与其他人的区别之关键。使作为视听艺术的动画电影,这一艺术表现的载体,除了感官愉悦之外,所能带给我们极大的启发和反思。

3 《千与千寻》典型的人物塑造

宫崎骏大师塑造的一个个颇具代表性的鲜活生动的人物可谓是本片的一大焦点,这些人物虽然奇怪却很亲切,不知不觉中便会发现,他们似乎就活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日常生活中自己身边的这个人或者那个人。我发现,片中的任何一个人物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价值,比如无面人,看似可有可无,但事实上观众却可从他的变化中看到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

4 《千与千寻》影片的三重意义

第一层意义:在电影的开始,千寻是个表面上娇生惯养、胆小、冷漠甚至迷茫的小姑娘,她的生命力似乎已经枯萎,就是这样一个瘦小女孩,她面对困难慢慢站了起来。在误入神仙世界以后,她忽然发现处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中,她要应付那个与人类社会完全不同的魔法世界令人眼花缭乱的规矩和冒险,要面对汤婆婆把她变成猪的恐惧和危险,要准备迎接她与白龙之间模糊不清的爱情,还要拯救自己迷失在欲望之中的父母亲,这对于一个十岁的小女孩是何等的沉重。但千寻并没有气馁,而是将这些压力转变成为了激发自己潜能的动力,她以女孩般的纯真和勇气面对着这一切,在那些善意的神灵的帮助下,最终重新找到了那些在她心里失落的东西――爱、劳动、无私的价值,也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第二层意义:人类对大自然的污染,最终受害的将是人类自己。

第三层意义:电影中的神仙世界有着更深的涵义,它其实对应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不是每个生物和神仙都是平等的,而是划分为以下几类:动物、澡堂的仆役、汤婆婆、千寻,在这些主要角色之外的是一大批中间和边缘的人物:钱婆婆作为汤婆婆的孪生姐妹,与她有着同样的智慧和能力,却淡泊名利,是神仙世界中善意的一级;汤婆婆的儿子倒是与千寻相似,在与千寻的共同历险中改变了自我;而无脸男最为独特的,本性是虚无的,单纯的就像一张白纸,善良和邪恶都能够轻易地改变他,而他接触了这些善意和邪恶地东西以后,能够把那些品质放大而一发不可收拾,本身的虚无使得他喜欢接近有生命活力的千寻,但内在的脆弱会使得他很快从一面转向另一面。

看一看以上的角色,你是不是能在我们的现实社会里找到他们的影子。探讨幻想世界与真实世界的关系,正是宫崎骏电影的特色,影片通过这些类别角色的遭遇,探讨了人生和社会哲理。

5 总结

真的,很难想象一部动画会包含这么多的含义,儿童从中学习劳动和爱的价值,成年人看到了环境保护的意义,而老年人则看到了哲理,寻找自己在电影中精神世界的位置,怪不得电影会成为日本到目前为止最为卖座的电影,这也是这部经典动画的价值所在。

在电影深刻的思想含义、教育意义以及艺术价值之外,你不能不佩服宫崎骏电影的精美。电影一如其它宫崎骏电影细腻的绘画风格,虽然描绘的是想象的神仙世界,细节却一丝不苟。而让我们真正惊叹的是电影内在的想象力,那些虚无缥缈的神仙,和与人类社会相似又不同的神仙世界的规则,都达到了目前为止动画电影想象的极限。最能表现这部电影动画风格的无疑是电影中的大场面和风景场面。天空、云彩、大海无不色彩鲜艳,画面地逼真而壮观,透着宫崎骏电影特有的童话和幻想意境,有着出色的视觉效果,而那些电影中具有独特日本风格的建筑和装饰,透着中国式的意境。电影的音乐也非常精美,虽然没有“幽灵公主”般突出,也与电影的氛围非常配合。在制作技术和艺术效果上,本片达到了宫崎骏电影的顶峰。

千与千寻影评范文6

2、电影《机器人总动员》,豆瓣评分9.3,位列豆瓣动画电影排行榜第二,豆瓣TOP250第12名,讲述了机器人瓦力的爱情故事。

3、电影《大闹天宫》,豆瓣评分9.3,位列豆瓣动画电影排行榜第三,中国电影制片厂制作,一代人的同年回忆。

4、电影《疯狂动物城》,豆瓣评分9.2,位列豆瓣动画电影排行榜第四,美国迪士尼出品,讲述了动物城中所有动物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