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生总结范例6篇

住院医生总结

住院医生总结范文1

(1)当月入院,当月出院的医保住院患者费用的账务处理

[例1]医保XX病人,XX年XX月XX日入院,本月出院,总计住院13天,总费用为3807.80元,基金支付2176.60元,预交款2300.00元,自费费用1631.20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1631.20

应收医疗款――医保办2176.60

贷:医疗收入――住院收入――药品收入――西药收入

3357.1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床位收入 130.0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诊察收入 13.0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检查收入 30.0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治疗收入 100.0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卫材收入 41.0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化验收入 60.0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护理收入 52.0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其他住院收入 24.70

其中,“银行存款”为医保住院患者出院费用中的自费部分;“应收医疗款――医保办”表示的是由医院先行垫付的医保基金部分,医院根据相关医保会计资料的整理,报送到医保办,经医保办审核后,将医院垫付的款项转账到医院的账户上,是暂挂账,转回后做冲账处理。

(2)当月入院,次月或住院时间长,跨月的医保住院患者费用的账务处理

[例2]如医保XX病人,XX年XX月XX日入院,本月未出院,本月总计住院13天,总费用为4770.30元,医保软件暂估算基金支付4154.80元, 医保软件暂估算基金支付病人自付615.50元,本月预交款2000.00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2000.00

贷:其他应付款――医保病人――XX 2000.00

借:应收医疗款――医保办 4154.80

应收医疗款――医保病人――XX615.50

贷:医疗收入――住院收入――药品收入――西药收入

3718.0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药品收入――中成药收入

72.6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床位收入 250.0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诊察收入 13.0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检查收入 270.0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治疗收入 120.0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卫材收入 29.0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化验收入 221.0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护理收入 52.0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其他住院收入 24.70

其中,“银行存款”是医保住院患者当月交医院收费处的现金,医院存入银行账户的存款;“其他应付款――医保患者――XX”是当月未出院的医保患者的款项暂挂账处理,是医院的流动负债中支付个人的部分;“应收医疗款――医保办”表示当月医保住院患者费用,是根据医保软件进行计算,暂估算医保办承担的基金支付金额,医保患者出院后费用调整为实际由医院垫付的医保基金部分;“应收医疗款――医保患者――XX”表示当月的医保住院病人住院费用中的自付部分,是根据医保软件进行计算,暂估算由医保患者个人承担的自付金额,医保患者出院后费用调整为零。

(3)跨月出院的医保住院患者的账务处理

[例3]例2中跨月医保患者XX,XX年XX月XX日入院,本月出院,本月总计住院12天(加上月总计住院25天),本月总费用为3986.40元,估算基金支付3622.60元, 估算病人自付363.80元,预交款1700.00元,退1655.70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44.30

贷:其他应付款――医保患者――XX 44.30

借:应收医疗款――医保办3622.60

应收医疗款――医保患者――XX 363.80

贷:医疗收入――住院收入――药品收入――西药收入

3569.7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药品收入――中成药收入

120.9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床位收入 120.0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诊察收入 12.0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治疗收入 100.0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卫材收入 15.0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护理收入 26.0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其他住院收入 22.80

结合出院医保患者费用报表,得知该病人总费用为8756.70元,基金支付金额为6712.40元,总自付费用2044.30元。据以调整会计分录:

借:其他应付款――医保患者――XX2044.30

贷:应收医疗款――医保办1065.00

应收医疗款――医保患者――XX 979.30

跨月出院的医保住院病人费用的调整,是针对跨月住院医保患者费用,结合本月住院医保患者费用,在出院后,对有关账目进行调整,能真实、客观、清晰地反映包括院方、医保办、住院病人三个方面的费用。

二、宏观、简明扼要类型的医保住院患者费用账务处理方式

宏观、简明扼要类型的医保住院患者费用账务处理方式主要是借助现行医院会计分录中的“预收医疗款”和“应收在院病人医疗款”两个过渡账户,结合住院已结账费用报表,进行会计分录的处理。

[例4]如表1所示。

通过查询电脑,已知本月出院医保患者医院垫付的基金数字为217554.94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95653.31

预收医疗款181000.00

应收医疗款――医保办217554.94

贷:应收在院病人医疗款 306328.25

预收医疗款 187880.00

其中,“银行存款”为本月医保住院患者入院、出院时收费处应交存银行的存款;借方中的“预收医疗款”表示出院医保患者所预存入的费用;贷方中的“预收医疗款”表示本月医保患者预交的费用;贷方中的“应收在院病人医疗款”表示住院已结账费用报表中用于冲抵、结转的应收在院病人医疗款;借方中的“应收在院病人医疗款”表示医院向医保患者收取医药费用,用于冲抵、结转的应收在院病人医疗款;“应收医疗款――医保办”表示的是本月垫付医保基金支付部分,暂挂账,待医保办审核转款后,再行冲账。

[例5]如表2所示。

根据医保住院患者费用统计汇总表,做会计分录:

借:应收在院病人医疗款327516.15

贷:医疗收入――住院收入――药品收入――西药收入

214452.15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药品收入――中成药收入

3063.39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药品收入――中草药收入

382.61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床位收入 13405.00

医疗收入――住院收入――诊察收入 1038.00

……

通过比较以上两种账务处理方式,可以得出结论:细致、复杂类型的账务处理方式其优点是能做到账务的细化,从微观上便于查对账务的对错,但最大的缺点是浪费了财务记账人员的大量时间,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现实中这种记账模式采取的不多,但适用于规模小,业务收入少的医疗卫生单位。宏观、简明扼要类型的医保账务处理,对软件公司来说,必须严格按照账务处理的要求,对软件的相关数字进行精确的提取,并丝毫不差地汇制成报表,便于财务人员对照会计分录,进行账务处理,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财务人员能从繁重的记账业务中摆脱出来,更好地搞好医院的财务管理。现实中这种记账模式适合规模大,业务收入高的医疗卫生单位。

参考文献: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财社[2010]306号)。

住院医生总结范文2

关键词:综合医院 平均住院日 影响因素

中国医院协会、卫生部医政司、拜耳中国医院发展基金等提出“缩短平均住院日,提升医疗服务效能”的号召以来,缩短平均住院日成为医院高层管理者日益关注的焦点。平均住院日是指患者在医院的平均住院天数[1]。近年来,我国学者从单病种平均住院日现状研究影响因素及对策[2]。也有学者针对某个医院或者某些医院的多年平均住院日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指标一般采用医院资源配置指标、服务效率指标、服务效益指标、质量管理指标等。2008年,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郭业勤领衔的科研团队对全国内地47家大型综合医院的平均住院日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出院人数、实际开放床位数、副主任及以上医师比例对平均住院日有显著性影响[3]。

本研究立足该医院信息科医疗运营数据,包括服务数量、服务效率、平均住院日等24个指标进行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所有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排除高相关指标,然后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出影响医院平均住院日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按大小排列。根据相应影响因素,针对医院战略目标,提出可行性的政策建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某医院2008年至2012年信息统计室医院运营情况报表;中国医院协会“缩短平均住院日”课题组收集的47所三甲医院平均住院日相关数据。

1.2评价指标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入院总人次、出院总人次、出院治愈总人次、出院未愈总人次、出院死亡总人次、住院病人手术人次病床周转次数、病床工作日、病床使用率、出院好转总人次等24个指标。

1.3分析方法

对该样本医院2008年至2012年的医疗运营数据,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

2结果

2.1描述性统计分析

由平均住院日均值与年份的趋势图可知,医院2008年至2012年的平均住院日呈连续下降趋势,2010年至2011年下降幅度最大,平均住院日最大值39.3天,最小值5.1天,均值12.9天。平均住院日呈正态分布趋势,说明医院降低平均住院日的速度是合理的,医院平均住院日均值与47所三甲医院比较,我院处于平均水平的75%-85%之间,接近中上水平。病床使用率最小值6.2、最大值151.4,病床周转次数最小值1.1、最大值74.6。

入院总人次中位数1164.5、四分位间距QR=1153,出院总人次中位数1172.5、四分位间距QR=1184.5,出院治愈总人次中位数,206.5、四分位间距QR=758.75,出院好转总人次中位数,440.5、四分位间距QR=636.75,出院未愈总人次中位数20、四分位间距QR=27.5,出院死亡总人次中位数1、四分位间距QR=3,出院其他总人次中位数67.5、四分位间距QR=95.25,住院病人手术人次中位数111、四分位间距QR=617.5,危重病人抢救人次中位数9、四分位间距QR=37.75,危重病人治愈率中位数46.35、四分位间距QR=50.68,危重病人好转率中位数44.4、四分位间距QR=53.15,危重病人病死率中位数0.1、四分位间距QR=0.4,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中位数94.6、四分位间距QR=50,实际开放总床日数中位数13870、四分位间距QR=8217,平均开放病床数中位数38、四分位间距QR=22,实有床位数中位数38、四分位间距QR=16,实际占用总床日数中位数14867.5、四分位间距QR=8989,住院者占用总床日数中位数14662、四分位间距QR=9262,病床周转次数中位数30.5、四分位间距QR=19.3,门急诊占比中位数2、四分位间距QR=3,病床工作日中位数367.4、四分位间距QR=75.9,病床使用率中位数100.2、四分位间距QR=20.7,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中位数11.6、四分位间距QR=5.48.

2.2相关性分析

将门急诊占比、入院总人次等24个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1.

其中,出院未治愈人数与平均住院日相关系数-0.051(P=0.460),出院死亡总人次与平均住院日相关系数0.072(P=0.298),危重病人好转率与平均住院日相关系数0.093(P=0.182),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与平均住院日相关系数-0.085(P=0.218),每百门急诊入院人数与平均住院日相关系数0.028(P=0.687),平均开放病床数与平均住院日相关系数-0.068(P=0.327)。以上六个指标没有统计学意义。

2.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平均住院日为因变量,以入院总人次、住院病人手术人次、危重病人治愈率、住院者占用总床日数等18个指标作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研究医院2008年至2012年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因素。结果见表2.

回归模型的F检验值为46.33(P=O.000),说明模型有效。确定系数R2=0.676,说明医院平均住院日67.6%的总变异能由本模型解释。各自变量的膨胀因子(VIF)均小于10,说明自变量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从回归结果可见,入院总人次、出院治愈总人数、住院好转总人数、住院其他总人次、危重病人抢救人次、危重病人病死率、住院者占用总床日数、病床周转次数、病床使用率9个指标进入回归模型。进入回归模型的指标中,入院总人数对平均住院日影响最大,且呈负相关,提示随着住院人数的不断增多,平均住院日呈现不断降低趋势,表明医院实行的流程管理、精细化管理产生了良好效果。其他指标对平均住院日的影响由大至小依次排列为出院治愈总人数、出院好转总人数、病床周转次数、住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危重病人病死率、病床使用率、出院其他总人次、危重病人抢救人次。

该研究结果出院好转总人数、出院治愈总人数与47所大型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影响因素研究结果一致,住院者占用总床日数与47所大型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影响因素研究结果的实际开房床位数具有一定的联系,说明我院平均住院日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3讨论

本研究已明确了入院总人次、出院治愈总人数、住院好转总人数、住院其他总人次、危重病人抢救人次、危重病人病死率、住院者占用总床日数、病床周转次数、病床使用率是该院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因素,且影响大小依次为入院总人次、出院治愈总人数、出院好转总人数、病床周转次数、住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危重病人病死率、病床使用率、出院其他总人次、危重病人抢救人次。

医院平均住院日呈现年年下降趋势,通过按年份、区分内外两大科室进行比较,平均住院日均没有差异,说明医院内外科两大系统以及每年的平均住院日降低水平基本一致,这是由于医院不断改进流程管理、更新医疗新设备,实施医疗新技术,不断扩大临床路径使用病种。

医院未来的核心工作还是以不断增加危急重症人数,改进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水平,提高出院病人治愈率与好转总人数。医院各临床科室继续扩大临床路径管理病种范畴,继续贯彻执行双向转诊制度,减轻患者负担,降低医院平均住院日。

本研究模型只能说明影响医院平均住院日67.6%的差异,还有23.4%的差异无法解释,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医院平均住院日,比方说,病种结构、疾病严重程度、医院流程设计、医院文化、薪酬制度等。

参考文献:

[1]Brown MP,Sturman MC,Simmering MJ.The benefits of paying more:the effects of relative wage practices for registered nurses on hospital's average lengths of stay[J].Adv Health Care Manag,2002,3:45—57.

[2]刘晓梅,苗志敏.单病种平均住院日现状和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齐鲁医学杂志,2011, 26( 2):175-180.

住院医生总结范文3

【关键词】业务收入;收入结构;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9-0040-01

医院业务收入是反映和评价一个医院运营状况的主要指标之一,它是医院运营结果的重要综合体现。本文通过对2007-2008年医院业务收入的统计,运用因素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判断各因素对医院业务收入的影响及程度,为有效合理利用卫生医疗资源,提高医院运营能力和水平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所有数据均取自医院2007年和2008年业务收入报表。

1.2 分析方法:采用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用来测定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某种经济现象,在总变动中各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在医疗经济现象中,同样也存在着内在的经济数据量关系,并表现为相应的因果关系。

2 数据与分析

2.1 门诊收入

2.1.1 门诊收入和工作量数据,见表1。

2.1.2 门诊收入增长因素:2008年医院门诊诊疗人次比2007年增加了319255人次(增长了21.32%),而人均门诊费只比2007年增加了8元(增长了5.8%),因此诊疗人次增加是门诊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

①2008年,医院为满足患者对中医、中药特色诊疗的需求,成立了中医特色诊疗中心,将具有中医特色的按摩、针灸、药浴、药包、针刀等治疗方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供了保健、康复一站式服务,为慢病患者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养生平台,并根据市场和季节变化,适时调整保健套餐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并且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②为了改善服务质量,把方便病人就医放到首位,医院推行了一系列“以病人为中心,把方便让给病人”的便民措施。如:院前急救科增援术中急诊骨外科,以往某些需要夜间手术的急诊患者,由于急诊骨外科医生又要做手术又要兼顾急诊病人,使得急诊骨外科病人候诊时间过长,医院采取了当急诊骨外科医生手术时,院前急救科医生来增援这一措施,大大缓解了急诊骨外科医生的工作压力、缩短了急诊骨外科病人的候诊时间。③为了缩短患者排队缴费的时间,医院在二楼新设立了4个收费窗口,收费处实行了弹性上班工作制度,科学化安排收费员排班表,避免了以往因收费员下班造成值班窗口压力过大的局面。④狠抓医疗质量管理,先后制定了《二线值班医师请假制度》等规章制度,督导各科室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以防范医疗纠纷,切实保障了医疗安全。

2.2 住院收入

2.2.1 住院收入和工作量数据,见表2。

2.2.2 住院收入增长因素:2008年医院出院人次比2007年增加了3458人次(增长了32.6%),人均住院费用比2007年增加了1639元(增长了24.15%),可见住院收入增加是出院人次与人均住院费用增长共同作的结果,而出院人数增多对住院业务收入提高的影响尤为显著。

①出院人次增多的原因。2008年医院新建成的住院大楼正式投入使用,病床数从以往的330张增加至现在的592张(增加了79%),以往因病床不足而制约医院的发展步伐,如今得到了彻底的改善。因业务发展需要,2008年医院新建了VIP病区、肿瘤血液科病区、脑病心理科病区等,并将内二病区拆分为肝病一、二区,外科病区拆分为普外科及泌尿外科病区等。病床数的增加及多个专科病区的设立,带来了出院人次的增多。进而增加了住院收入的增加,是医院面对市场合理调整机构设置、深化改革的结果。②人均住院费用增加的原因。人均住院费用是衡量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行风测评和病人选择医院的重要依据。2008年医院住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42.97%,比去年下降了0.69%;病床使用率达到94.9%,比去年增长了3.2%,全院病床周转次数达28次,比去年增长了0.2%,以及其他相关指标共同说明了,药品收入在业务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下降,而人均住院费用的增加,主要原因是受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及手术项目收费标准提高而增加的医疗成本的影响,较高的治疗有效率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

3 讨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总诊疗人次及住院医疗费用的增加直接导致了医院业务收入的提高,是良性的、积极的,是医院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的结果。从收入结构来看,2008年医院门诊收入占总收入的69.14%,住院收入占总收入的30.86%,形成收入结构倒置现象。既门诊收入大于住院收入,一般合理取值为,住院收入和门诊收入之比为7∶3左右。虽然2008年的住院总收入比2007年的增加了4652万元(增长了64.62%),但由于住院收入占全院总收入的比重远远不及门诊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因此医院2008年总收入只比2007年增加了10479万元(增长了37.53%),远低于住院收入增长比例。对门诊来说,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专科、专家、特色门诊的建设,以吸引更多患者就诊,同时控制好人均门诊费用的合理增长,有效地利用好医疗卫生资源,使医院运营良好,持续稳步发展;对住院部,应加大对其硬件及软件投入,适当增加新的专科病区,发扬中医、中药的特色专长,并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治疗技术,使治愈率得以进一步提高。调整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结构比,充分利用、发挥医疗资源在医院创收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温星来,温星侨.医院门诊业务收入和住院业务收入变动的因素分析.中国医院统计,1998年01期

住院医生总结范文4

一、我国现阶段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分析

1、社会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标准不统一

虽然我国正处在逐步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阶段,各地也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但基于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从而导致了每个地区的社会医疗保险的筹资标准及待遇不统一,致使城市务工人员或者城郊结合的居民出现重复参保或有选择地参保等现象出现。目前,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的距离正在逐渐缩小,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远远低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使得许多外来务工人员纷纷选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对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稳定运行是非常不利的。

2、门诊费用增长过快

有数据表明,2000年县级医院门诊费用相对于1990年增长了6.81%,2005年增长至10.43%,到了2010年县级医院门诊费用则上涨到15.03%,且2011年国务院的一项调查显示,城市居民医保门诊报销费用不足1/3。由此可见,我国门诊费用增长过快,但居民医疗保险却不能得到合理的报销。虽然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中有关于报销大病费用的相关政策,但关于门诊的医疗保障服务还是不够完善。

3、社会医疗保险统筹资金收支运行不平衡

随着社会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县级以上医院住院治疗费用增长速度也明显加快,这都是造成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统筹资金收支运行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我国对社会医疗保险政策不断进行改革与推进,使得医疗保险的补偿水平逐年提高,极大地降低了居民医疗负担的风险。在社会医疗保险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医疗费用却逐渐上涨的情况下,社会医疗保险统筹资金的平衡运行也因此埋下极大的隐患。

二、社会医疗保险政策对医疗服务的影响效果

1、门诊统筹对医疗服务的影响

(1)研究门诊统筹制度对医疗服务影响的方法。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影响效果,本次研究选用了“门诊+住院补偿”医疗模式与“个人账户+住院补偿”医疗模式进行对比。参加两组医疗模式的实验者年龄均在32―49岁,文化背景、月收入均无显著差异。其中参加“个人账户+住院补偿”医疗模式的实验者在身体健康方面与“门诊+住院补偿”医疗模式的实验者存在高于1%的差异;在生活习惯方面“个人账户+住院补偿”医疗模式的实验者与“门诊+住院补偿”医疗模式实验者存在高于1%的差异。研究实验进行两周,两周后对比两组医疗模式的门诊就诊率、住院率、自我医疗率与未就诊率。

(2)门诊统筹对医疗服务影响的研究结果。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门诊+住院补偿”医疗模式的门诊就诊率下降了16.13%,自我医疗率增加了13.11%;“个人账户+住院补偿”医疗模式的门诊就诊率增长了12.19%。

(3)关于门诊统筹对医疗服务影响的讨论。从研究结果可以分析得出,门诊统筹制度明显降低了居民的门诊就诊率,家庭人均收入升高,其门诊就诊率也会得到相应的升高。自我健康评价差的居民,其门诊就诊率就越高。患有慢性疾病实验者的门诊就诊率低于没有患病的实验者的门诊就诊率。门诊统筹制度实施两周之后,自我医疗率明显上升,并随着家庭收入额增加而降低。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门诊统筹制度有效地提高了社区门诊医院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了慢性疾病患者去医院的就诊率;有效降低了居民的自我治疗率,增加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门诊统筹制度的制定有效降低了居民的疾病负担,实现了让每位居民都享受到了最基本的医疗服务。

2、大病医保政策对医疗服务的影响

(1)研究大病医保政策对医疗服务影响的方法。随机选取某市城镇医疗保险数据库2009―2012年10%的样本进行研究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就诊日期、疾病诊断、住院总费用、统筹支付、大病医保支付、自费支付。因大病医保从2011年实施了自费补充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得到提高,故而将2009―2010年前的调查样本作为一组,2011年―2012年的调查样本作为一组。

(2)门诊统筹对医疗服务影响的研究结果。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大病医疗保险政策实施后,患者个人自费支付的费用下降了19.83%,个人支付费用在住院总费用的占比下降了2.82%,灾难性医疗支付费用降低了41.23%。

(3)关于大病医保政策对医疗服务影响的讨论。从研究结果可以分析得出,大病医保政策明显地降低了患者住院的自费支付,其主要原因是:大病医保中增加自费补充医疗保险,从而使得大病补充报销可以高达50%,降低了患者的自费费用,实现了患者“看得起病”的目标。但随着医疗费用的不断增加,大病医保又降低了患者自费支付,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医疗行为的监管,尽量避免医疗道德事故的发生。大病医保政策实施后,退休人员的自费费用与灾难性医疗支付的比例增加了,离退休人员自费费用与灾难性医疗支付比例也有明显上升。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大病医保自费补充的政策会引导退休人员或离退休人员进行一些不必要的医疗服务,导致医疗道德事故的发生。世界银行发展部门专家Adam Wagstaff曾研究我国西部新农合医疗实施的效果,发现“按服务付费”与“大病统筹”等制度有助于增长主张患者过度治疗的现象发生。因为大病医保政策中的多种支付方式,促使一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的管理机制,以提高大病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在大病医保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不少医院不得不改进自身的医疗技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降低整体的住院费用。大病医保政策不仅保证了医疗质量、促进了医院的自我发展,也有效地提升了大病医保资金的使用率。

3、总额预付制下的结算办法对医疗服务的影响

(1)研究总额预付制下的结算办法对医疗服务影响的方法。分析某市住院总人次前80%的医疗结构,用不同的方式对患者的次均住院总费用、次均自费支付进行结算,随后比较自费支付费用比例的变化。

(2)总额支付制下的结算办法对医疗服务影响的研究结果。总额控制、增幅管理的结算方法下,次均住院费用与使用医保支付费用增加明显,但总额费用控制效果比较好的普遍是三级医院。针对一些特殊疾病,总额控制、增幅管理的结算方式下的次均住院总费用和使用医保支付费用的情况有所下降,但结果并不明显,二级医院的次均医保费用支付明显是高于三级医院的。从整体上看,使用总额控制、增幅管理结算办法的患者住院自费支付比例下降了2.6%,三级医院自费支付比例下降了2.4%。

(3)关于总额支付制下的结算办法对医疗服务影响的讨论。精细化总额控制(即住院总额与次均住院总费用)、增幅管理结算办法有助于医疗结构提高对医疗费用的使用效率,减少患者住院的时间。通过总额控制、增幅管理结算办法可以看出,二级医疗机构的次均医保支付费用明显高于三级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的挂床现象也明显高于三级医疗机构。主要原因为一些二级医疗结构的医疗水平明显提高后,导致了一些不必要住院的现象存在。对此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尤其是对二级医疗机构。推行对特殊病种实行精细化总额控制、增幅管理的结算办法,提高对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随着我国医保制度的不断改革完善,相关部门应该探索出符合住院服务的支付方法,优化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提升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三、关于社会医疗保险政策的建议

1、推进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制度

我国当前并没有统一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从而造成我国城乡医疗体系不完善。无论是医疗资金的统筹管理还是医疗保险的待遇及相关管理制度,都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导致重复参保或有选择性参保的现象出现。要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新要求,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制度,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出统一的医疗保障体系,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医疗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基本制度、管理体制、政策标准、支付结算、信息系统、经办服务的有机统一,建立起符合实际、统筹城乡、惠民高效、公平可及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最大程度惠及参保居民。

2、推进门诊统筹制度的广泛实施

门诊部门作为我国社区医疗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没有进行合理的利用就会造成我国医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当门诊服务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居民就会更多的选择住院来治疗,从而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患者过度治疗的现象发生,间接加重了我国看病难的情况,也增加了医疗道德事故的发生风险。医保部门应重视门诊统筹制度,完善并推行门诊统筹制度的广泛实施,提升门诊对小病的治疗率,优化我国医疗体系,提升门诊医疗医院的使用率。

住院医生总结范文5

一、2018年我县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情况

(一)城乡居民参保情况。截止6月底我县城乡居民参保人数为322778人,较2017年增加了3170人。

(二)资金筹集情况。2018年我县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预计为324805人,筹资标准为人均700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490元(中央财政356元、省级财政115.6元、县级财政18.4元),个人缴费210元(含意外伤害与大病保险60元);基金总量为22736.35万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为15915.445万元,个人缴费为6820.905万元。意外伤害与大病保险经政府招标确定交由人财保险公司经办,按人次60元标准筹集,基金总量为1948.83万元,由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统一划拨给人财保险公司,因此2018年我县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实际可用总量为20787.52万元。

二、2018年上半年与2017年同期数据对比

1、就诊人次对基金支出的影响

2018年上半年总补偿人次为102106人,住院补偿35149人次,其中:乡镇卫生院住院11649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33.14%;县级住院17752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50.51%;市级医院1848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5.25%;省级及省外医疗机构3900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11.1%。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12624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35.92%。普通门诊63353人次,慢性病门诊3604人,特殊病种住院1620人次。

2017年同期总补偿人次为55254人,住院补偿 23277人次,其中:乡镇卫生院住院8872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38.11%;县级医院住院 11674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50.15%;市级医院701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3.01%;省级及省外医疗机构2731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11.73%。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6750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28.99%。普通门诊31188人次,慢性病门诊789人次,特殊病种住院358人次。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2018年上半年补偿人次变化为:总补偿人次增加了46852人次,住院补偿人次增加了11872人,增长了51%,其中:乡镇卫生院住院增加了2777人次;县级医院住院增加了6078人次;市级医院住院增加1147人次;省级及省外医院住院增加了1169人次。市级以上医院住院增加了2316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增加了5874人次。门诊就诊增加了32165人次,增长了103.13%。慢性病门诊增加了2815人次,特殊病种住院增加1262人次。

由上述数据可以得出:2018年上半年我县住院人次大幅增加,县级医院增长最多;建档立卡贫困户较2017年同期翻了一倍,占增长人次的一半,说明贫困户实际报销不低于90%的政策刺激了贫困患者就医需求;普通门诊也增长了一倍。由补偿人次增长情况可以看出2018年上半年比2017年同期住院增长了84.79%,对基金支出影响较大,因此2018年上半年就诊人次大幅增长是影响2018年上半年基金支出的主要因素。

 2、基金使用情况

2018年上半年城乡医保基金支出资金14547.48万元,占可用基金总量的69.98%。其中:住院基金支出12888.16万元,占可用基金总量的61.99%;普通门诊基金支出1093.36万元,普通门诊基金支出占可用基金总量的7.51%;门诊慢性病基金支出565.97万元,门诊慢性病基金支出占可用基金总量的3.9%。乡镇卫生院住院基金支出1866.16万元,占可用基金总量的8.97%;县级医院住院基金支出7243.4万元,占可用总基金的34.84%;市级医院住院基金支出987.49万元,占可用总基金的4.75%;省级及省外医院住院基金支出2791.11万元,占可用总基金的13.43%。

2017年同期城乡医保基金支出资金8691.87万元,其中:住院基金支出7589.39万元;普通门诊基金支出863.97万元,门诊慢性病基金支出238.51万元。乡镇卫生院住院基金支出1012.35万元;县级医院住院基金支出4105.29万元;市级医院住院基金支出429.78万元;省级及省外医院住院基金支出2041.97万元。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2018年上半年与2017年同期基金支出增加了5855.61万元,增幅达67.37%。其中:住院基金支出增加了5298.77万元,增幅达69.82%;普通门诊基金支出增加了229.39万元,增幅达26.55%;慢性病基金支出增加了327.46万元,增幅达137.29%。乡镇卫生院增加853.81万元,增幅达84.33%;县级医院增加3138.11万元,增幅达76.44%;市级医院增加557.71万元,增幅达129.76%;省级及省外医院增加了749.14万元,增幅达36.69%。

由上述数据可以得出:2018年上半年基金支出同比2017年同期各级医院增长幅度均较高,其中乡级卫生院、县级及市级医院增幅最大。住院基金支出是影响基金支出的主要因素,根据基金支出额度,县级医院住院基金支出是影响基金支出的重要因素。

3、住院次均费用

2018年上半年住院次均费用为6171.8元/人,其中乡镇卫生院住院次均费用1984.65元/人,县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5904.83元/人,市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8201.19元/人,省级及省外医院住院次均费用20325.67元/人,慢性病门诊次均费用3152.17元/人。

2017年上半年住院次均费用为5445.29元/人,其中乡镇卫生院住院次均费用1452.99元/人,县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5300.86元/人,市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10429.97元/人,省级及省外医院住院次均费用19031.16元/人,慢性病门诊次均费用2650.78元/人。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2018年上半年住院次均费用增长726.51元,增长率为13.34%,其中:乡镇卫生院住院次均费用增长531.66元,增长率为36.59%;县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增长603.97元,增长率为11.39%;市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降低了2228.78元,降低幅度为21.36%;省级及省外医院住院次均费用增长1294.51元,增长率为6.8%;慢性病门诊次均费用增长501.39元,增长幅度为18.91%。

由上述数据可以得出结论:2018年各级医疗机构上半年次均费用都有大幅增长,尤其是乡镇、县级、省级以上医院,是2018年上半年基金支出幅度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市级医院有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抚州光明眼科医院开展了免费白内障手术,导致就诊人数(817人次)大幅增加,拉低了市级医院住院次均费用。

4、政策调整情况

1、2018年取消个人账户,全面实施门诊统筹制度,个人门诊统筹余额不能结余到下一年使用,导致门诊就诊人次大量增加,门诊基金支出金额增加了229.39万元,但未超过当年统筹预算数,对2018年上半年基金支出影响不大。

2、健康扶贫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医实际补偿不低于90%的政策。2018年上半年住院12624人次较2017年同期增加了3481人次,基金支出了4050.82万元较2017年同期增加了2381.41万元,增长幅度达142.65%,因此健康扶贫政策对2018年上半年基金支出影响较大,是导致基金支出增长的主要原因。

三、2018年上半年基金支出情况分析

1、基金支出情况:2018年上半年基金支出为14547.48万元,占可用总基金的69.98%,2017年同期支出8691.87万元,2018年上半年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支出与2017年同期对比,增加了5855.61万元,增幅达67.37%。因此2018年上半年基金支出超过控制水平线,存在较大风险。

2、影响2018年上半年基金支出的主要因素。表因:是某些医院住院人次、次均费用增长过快造成基金支出量增长幅度过大,尤其是县级医院;内因:一是医改政策因素影响。如门诊诊疗费用支付过大过多,仅县人民医院2018年上半年就支付了35.55万元、县级医院药占比控制导致各种检查费用大幅攀升、各种检查费、护理费用及治疗费用收费标准政策提高;二是医疗机构特别是医生主动控费意识不强。医疗机构追求医院更好发展,医务人员追求利益最大化,要求他们自己主动控制医疗费用上涨,没有更有效的医改政策是很难行得通;三是健康扶贫政策刺激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就医需求,2018年上半年基金超支的50%以上是扶贫方面的以及在政策执行中的诸多问题如占着床位拒不出院、出院不办理手续也不缴纳个人负担费用、小病大治、冒名住院等,在当前一切以扶贫工作为重的环境下希望有关部门能高度重视医保基金超额运行的巨大风险;四是城乡医保制度整合后存在一定磨合期、责职划分不明确,导致医保控费政策衔接不到位,医保政策管理方面应该出台有效措施加大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的力度。

四、2018年全年基金支出情况预测

根据2017年同期基金支出数据和年终支出数据,结合2018年上半年数据可以得出全年基金支出将达到139.96%,超值39.96%,约为8306.69万元,其中:健康扶贫支出超值达22.91%。约为4762.82万元。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根据上半年基金支出情况,2018年下半年主要工作包括:

1、加强政策宣传,要求各医疗机构严格执行医保政策,严格把握病人入院指征和标准,合理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患者就医,防止医疗资源重复浪费。

住院医生总结范文6

按照《*省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基本框架》的要求,保证在基金安全的基础上让参合农民群众最大程度的受益,根据我县2009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经认真测算,制定如下补偿方案。

一、基金筹集

(一)资金筹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个人筹资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2010年度中央财政补助参合农民每人每年60元,*省、*县财政共补助每人每年60元,参合农民每人每年交纳20元。全县农业人口共有280764人,因考虑到筹资水平有所提高,2010年参合率按照90%计算,参合人数应为252688人。筹资总额达3537632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15161280元;地方财政补助筹资15161280元;个人筹资5053760元。

(二)补偿模式

住院统筹+慢性病大额门诊统筹+门诊统筹

二、基金分配

(一)门诊基金

门诊统筹基金按每参合农民25元统筹,共计6317200元。供参合农民用于一般门诊医疗费用补偿,占当年总筹集基金的17.86%。

(二)风险基金

2010年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需要增加风险基金储备,风险基金规模应达到当年统筹基金总额的10%。2007年已提取筹集资金总额的4%,提取资金455174元;2008年将按筹资总额的3%提取,提取资金626688.9元;2009年已提取风险基金3%,提取资金1341057.1元;2010预计提取风险基金为:35376320元x10%-455174元-626688.9元-1341057.1元=1114712元。风险基金规模根据每年筹资总额的变化适时调整,以保持应有的规模。

(三)大病统筹基金

大病统筹基金为基金总额扣除门诊统筹基金和风险基金后的部分。大病统筹基金共计27944408元,占基金总额的79%具体划分为:住院补偿基金,特殊重大慢性病大额门诊补偿基金和正常产住院分娩定额补助基金三部分,分别用于参合农民住院补偿、慢性病大额门诊补偿和正常产住院分娩定额补助。

三、医疗费用补偿

(一)门诊统筹费用补偿

参合农民在*县境内乡、村两级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门诊费用,按照《*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省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及《*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诊疗项目目录》予以报销药费、检查费、治疗费等。

1、报销程序:参合农民持合作医疗证、身份证或户口本在定点村卫生室或定点卫生院就诊时实行即诊即报,由该定点医疗机构先垫付补偿金并在合作医疗证上核销。定点乡医或定点卫生院定期将门诊补偿情况登记表、处方、门诊补偿情况汇总表等相关资料送至该乡镇驻地合作医疗办事处,合作医疗办事处人员将初审结果通过网络传至县合管中心。办事处人员每月持相关资料(门诊补偿登记表、门诊补偿汇总表、处方等)到合管中心核销一次。县合管中心根据原始资料结合网络进行复审后,将复审结果报财政部门审核并将补偿资金由银行拨付到定点医疗机构的银行帐户。

2、报销标准:门诊统筹以个人为单位,不可以共用。每人每年最高报销限额为40元,不设起付线,报免比例为30%。家庭门诊帐户基金未使用或有结余的,可以用于门诊统筹的自费部分,但不得顶替下一年度个人缴费。

(二)大病统筹补偿

1、住院费用补偿

(1)报销范围:参合农民在*县境内定点医疗机构及经批准到市内、省内定点医疗机构及省外医疗机构住院所支付的药费、住院费、手术费、检查费、治疗费等,按照《*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诊疗项目目录》范围予以报销。

(2)县内住院报销程序:在县内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参合患者,实行出院即报制。即患者入院前需向定点医疗机构提供合作医疗证、身份证和户口簿,并向医院足额交付押金。患者出院后,由定点医院合作医疗专职人员或办事处人员按合作医疗有关规定进行审核、计算出应予补偿金额,由定点医院先行垫付补偿资金支付给患者,在合作医疗网络管理系统上进行登记录入,打印出补偿结算清单,让患者签字,同时在合医证上进行核销。合作医疗办事处持相关资料(正式发票、费用清单、补偿结算单、诊断证明、身份证复印件等)每月到合管中心核销一次。合管中心审核人员根据原始资料结合网络进行复审,复审后将复审结果报财政部门审核,开具支付凭证后,由银行将资金拨到定点医疗机构的银行帐户。

(3)域外住院报销程序:经批准到域外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人员,外出打工及因事外出患急病在域外医疗机构住院的人员,出院后15日内,由本人或家属持电脑打印住院收费机打发票、住院费用一日清单、诊断证明、病历复印件(病历首页、医嘱单、辅助检查报告单、出院小结)、身份证(户口簿)、合作医疗证、转院证明、村委员会证明、打工单位证明(外出务工)、粮补存折到户口所在地乡镇卫生院合作医疗办事处进行初审后,由办事处人员将医疗费用录入网络管理系统后报县合管中心复审。复审合格后将复核结果报财政局,财政局将补偿金负责打入个人粮补存折。

(4)报销标准:

在县内定点乡(镇)卫生院住院起付点为150元,可报销起付点以上部分的75%。

在县内定点的县级医院住院起付点为400元,可报销起付点以上部分的65%。

在市内定点医院住院起付点为1200元,可报销起付点以上部分的55%。

在省内定点医院住院起付线为2000元,可报销起付点以上部分的45%。

在省外医院住院起付线为3000元,可报销起付点以上部分的35%。

2、慢性病大额门诊费用补偿

2010年度我县将以下20种慢性病列入补偿范围:

(一)1、高血压(三期)2、脑血管后遗症;

3、糖尿病伴并发症4、心肌梗塞

5、慢性心功能衰竭6、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7、再生障碍性贫血8、慢性肾小球肾炎

9慢性中及重度病毒性肝炎

10、肝硬化11、甲状腺病

12、精神病13、活动性肺结核

14、糖网病

(二)15、恶性肿瘤放化疗16、肾病综合征

17、红斑狼疮18、器官移植术后使用抗排斥免疫调节剂。

(三)19、白血病20、尿毒症肾透析

慢性病大额门诊补偿标准按照2010年慢性病补偿方案执行。

参合患者治疗慢性病发生的门诊医疗费用,先由参合者个人垫付,报免时将诊断证明、门诊病历手册、处方、有效微机打印发票、合作医疗证、身份证或户口本复印件报送户籍所在的乡镇办事处,乡镇办事处按照医学标准初审后,统一收集报送县合管中心,县合管中心认真审查,核定补偿金额。

3、住院分娩补偿

为鼓励孕产妇住院分娩,保障母婴安全,对计划内正常产住院分娩的产妇给予100元的定额补助。对计划内的剖腹产住院产妇给予800元的定额补助。

4、封顶线

参合农民年度医疗费用补偿不分医疗机构级别累计不超过40000元,包括住院补偿、特殊慢性病大额门诊补偿、正常产住院分娩补助和二次补偿等。

四、相关规定

(1)同一参合农民同年度在定点医疗机构再次住院的,应再次扣除起付线费用(恶性肿瘤需要多次住院进行化疗的除外)。

(2)参合农民因同一种疾病,从上级医疗机构转入下级医疗机构连续住院治疗的,在计算下级医疗机构住院补偿费用时,不再扣除下级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从下级医疗机构住院转往上级医疗机构继续住院治疗的,在计算住院补偿费用时,将下级医疗机构起付线费用从上级医疗机构起付线中扣除。

(3)2010年因工(公)伤、机动车交通事故、违章作业、酗酒、自杀、自伤、自残、吸毒、服毒、斗殴等原因所导致产生的各项医疗费用和不属于自然疾病或病理范畴疾病所致的外伤所发生的医疗费用不予补偿。

(4)已参加商业医疗保险和在校学生医疗保险的人员,经审核符合报销条件者,可使用复印件报销,由商业保险单位在发票复印件上加盖公章,并注明保险单和报销单的编码,以及注明经手人姓名、联系电话等以便查询。

(5)严格执行《*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诊疗项目目录》。县级医院目录内药品使用率达到90%以上,诊疗项目使用率达到85%以上;乡镇级医院药品使用率达到96%以上,诊疗项目使用率达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