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成一棵树作文范例6篇

变成一棵树作文

变成一棵树作文范文1

宝丰镇黄栗小学 六(1)班 喻兵

树,在人类生活环境中十分重要。如果我能变成一棵树,我愿意变成一株大榕树。

榕树是一种生命力、繁殖力都很强的树。在巴金爷爷的《鸟的天堂》中,那枝繁叶茂,充满活力的大榕树早已成为鸟 天堂,那优美的环境其实 也是人类生活的极乐世界。无论天堂也好,极乐世界也罢,都是因为这美丽的树啊!

变成一棵树作文范文2

一位营销大师曾说:“不要老是向客户叫卖你的产品,要不断为他们创造价值”。三棵树通过为经销商提供价值型策略,形成了具有持续性、复制性、高效性的终端扩张模式,并快速形成星罗棋布的全国布局。据悉,三棵树在经销商方面上完成了“推、拉、提”的三项合力:“推”就是通过三棵树的各种渠道优惠政策、强大的“海陆空组合式”宣传等,实现立体化的终端推力;“拉”是三棵树给予经销商众多成熟的操作模式、方法、技巧,以及通过来自销售部的各种辅导、帮扶等实质行动,拉动经销商不断的发展;“提”就是通过被誉为“涂料业黄埔军校”的行业首家商学院――三棵树商学院,加强对经销商及其团队的培训,促成经销商营销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不断升级。

在三棵树经销商、分销商面对的各类市场中,不乏市场基础特别薄弱的贫困县,但当地的客户一样还是做得风声水起、佳绩纷陈。例如像陕西省大荔县、河南省封丘县,都是有名的贫困区域,而在三棵树的经销商手里竟也可以成就市场经典。像大荔的分销商杜瑞涛,2007年10月开始三棵树漆,2009年1月至11月累计销售280多万元。究其根本,是在三棵树营销辅助下的四轮赢利模式给予他清晰的区域策略及战术指导:在终端,通过样板展示、气味对比,让消费者全程测试体验装修指导的星级服务,购买后还能得到回访服务:同时在县城进行全方位广告投入,在新建小区广告覆盖率甚至达到百分百,快速在当地市民中传播三棵树品牌;另外再辅以成熟的促销活动……诸多举措,难以胜数,但它们的组合,使得消费者在三棵树终端的指名购买率占到80%,销售想不热都难!

高端形象店面,是三棵树渠道营销的主战场,更是三棵树实现持续热销的前沿阵地。对于涂料行业来说,渠道竞争就是红海竞争,而三棵树却通过终端竞争的不断升级与创新,远离硝烟与战火,并深深推动了渠道商的能量聚合与市场开拓。面对于未来的渠道网络,洪杰表示:“三棵树要在两年内,将营销网点覆盖到中国每一个发达的乡镇,要发展3000家标准店,10000家乡镇专卖店,打造‘千城万镇’的无缝覆盖式网络。”我们就来看看,即将铺就的这么大规模的渠道网络到底具备什么竞争优势?深海战略:渠道超级扁平

红海厮杀中,智薷型企业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在红海外寻找蓝海,二是在红海中转战深海。洪杰表示:“深海战略就是深挖自己的海域,在海平线下设置自己的深海防线。”

在三棵树起步阶段,整个涂料行业普遍采取的渠道模式仍然是发展省级经销商,即每个省找~家总,再由其自行发展地市级商。三棵树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做法有其明显的弊端:渠道过长导致市场反应迟钝、区域市场覆盖面不广、渠道和终端网点质量不高、品牌监控不力等等。于是,三棵树果断决定采取扁平化的渠道策略:直接面向县级城市发展商。等众多行业品牌才警醒的时候,三棵树的营销网点已经成功扩充到上千家。进~,2006年,三棵树继续“深潜”,突破“市一县一镇”的三级模式,将销售渠道直接扁平到镇级市场。在2008年,三棵树再次推进渠道的三次下沉策略,即面对全国县级市场直接发展一级经销商。跨入2009年,三棵树又开始把渠道触角直接伸向全国各地的数千个乡镇。

三棵树将渠道从“竞争队友”们(三棵树对同行的称呼)传统的三级(市一县一镇)渠道模式缩短为两级,提高了企业对终端市场的管控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极大地实现了网络的密集化。与此同时,三棵树深入研究同经销商共赢的模式,极力的扶持经销商,帮助经销商组建团队,拓展分销渠道、培训人员、提供赢利模式等等。如今,三棵树已经拥有了5000多家专卖店、店中店。

领海战略:终端文化体验

实际上,任何一个终端模式,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与“竞争队友”区别,使其具有难以复制性,否则所谓的蓝海很快就会变成红海一片。而三棵树采取了文化终端模式,使其形成了独有的、远离竞争的自家领海。

美国学者派恩二世和吉尔墨认为,经济历史演变有几个阶段:农业、工业、服务和体验。目前,人们从传统注重产品的实用和价格,已经发展到更加注重感官体验和心理认同。三棵树在这方面没有落后,但其抢先却也基于中国文化“抢”得恰到好处:2008年,三棵树的终端开始升级,通过文化茶座实现多位一体的体验营销。当时,在众多三棵树终端,都开辟了文化茶区,那些已经在建材市场逛了大半天、刚刚进入店内的顾客被邀请品茶时,浓香解渴的铁观音使得传统的售卖商业体验瞬间转变成朋友情谊体验。此时,三棵树实现了第一个目的:尽可能把进入店内的顾客留住。而品茶所蕴含的自然、健康、愉悦,则让顾客在不知不觉间产生对三棵树的深层认同。

但三棵树设计的体验并未到此为止。为了使更多的文化因子渗入顾客内心,在文化茶区,还设置了很多文化道具,例如全天滚动播放企业专题片的液晶电视、大量的环保家装书籍杂志、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先生题写的“三棵树下健康人家”条幅、16版《三棵树》报月刊。你往店里四周看,电脑上,三棵树网站界面十分醒目;鱼缸里,几只金鱼在涂料中自由游动――他们用最直观的方式表达了产品的卓越性能。无论任何人,只要在三棵树店里落座,浓郁的文化体验和健康氛围已经密密包围了他。有数据表明:70%的消费者是在终端才决定购买某种商品及其数量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终端塑造出感性的体验氛围,轻松促成了消费者的购买。

《孙子兵法》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三棵树的“攻心”策略随时而新,随势而动。在文化茶区之外,中国涂料行业的一本系统反映企业文化建设的书籍《道法自然――三棵树生态文化系统》也可以成为吸引顾客的又一件有力武器。这本总字数13万字的文化典籍,详尽介绍了三棵树对“健康”的理解和实践,它成为顾客感知“健康”的最佳工具,也成为三棵树口碑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攻心传播的补充,三棵树在书籍之外,另外预备了神七搭载纪念邮票、文化便签本、文化衫等18类传播工具,统称“终端十八般武器”,常为渠道商及顾客所津津乐道。

蓝海战略:打造“面子工程”

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曾说过:

变成一棵树作文范文3

一、 “单个对象”,按部就班

什么叫“单个对象”呢?本文的“单个对象”是指在一道完整的题目中,主语和总量有且只有一个,且主语的总量不管经过怎样的变化,最终所求的对象还是这个主语的总量。例如,商店运来一批苹果,第一天卖掉这批苹果的一半,第二天卖掉第一天剩下的一半多10斤,第三天又卖掉第二天剩下的一半少5斤,这批苹果还剩20斤,问这批苹果原来有多少斤?

在这一题中,这批苹果是主语,即上文所提到的“单个对象”,不管卖多少天以后,最后的问题还是求这批苹果原来的斤数。像这类题型,一般要借助流程图或还原图或倒推图,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和解题需要,作不同的图形。下面介绍两种方法,一种是流程图的画法,如下:

首先作流程图很简单,即题目怎么说就怎么画,“这批苹果”和“每次卖剩下的苹果斤数”用方框来表示,然后从结果出发往前倒推,变加为减,变减为加,变乘为除,变除为乘,一直推算出第一个方框的得数,即这批苹果原来的斤数。但是在作这个图时,学生常常易犯两个错误:一是题目中的“多10斤”及“少5斤”在流程图中到底是加还是减,小学生往往会有看到“多”就用加法,看到“少”就用减法的错误定向思维,此时一定要让他们理解流程图中每个方框所表示的意思。第一个方框表示“这批苹果的总斤数”,这个学生很容易理解,特别要注意的是第二个方框与第三个方框的意思,它们表示的是每次卖完剩下的斤数,让学生思考“卖的越多剩的就越少”,当学生理解了这句话后就不容易犯错了。“多卖10斤”就“少剩10斤”,在图上应该标“-10”,同理“少卖5斤”当然就“多剩5斤”,即“+5”。二是作完图后计算时容易出错。他们常常会这样做:“20-5×2=30,30+10×2=80,80×2=160”,我们不妨仔细看一下学生做题的过程,加减乘除在一起时,运算顺序被学生忽视了,他们列出的等式缺少括号,上述等式根本就是不成立的。为了防止出错,在这里一定要强调混合运算的顺序,不然就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计算。

另一种是借助线段来作还原图或倒推图,如下:

与第一种方法相比,第二种方法的作图稍显复杂,但两种方法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从后往前倒推,而且第二种方法呈现了苹果售出的整个变化过程,一目了然。随着学生身心年龄的变化,两种作图方法都需要掌握。同样,学生在用这种方法解题时也常会犯两个错误。第一,作图时每条线段所对应的具体数据容易混乱。这就要求学生在一开始作图时,及时标上数据,每条线段都要对应无误,而且每次都要画出“剩下的苹果斤数”所对应的线段长度,以便计算方便。第二,计算出的结果不知道代表什么数据,最终不知所云。其实这种错误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在作图时没有理清数据,没有理解每条线段所代表的含义。因此,作图时一要理清数据,二要注意及时做数据标识。

二、 “多个对象”,灵活运用

根据上文所提及的“单个对象”,不难理解“多个对象”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多个主语同时在发生变化,而且总量不止一个,所求的对象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只求多个主语之一。例如,有48只麻雀停在三棵树上,不久6只麻雀从第一棵树上飞到第二棵树上,又有8只从第二棵树上飞到第三棵树上,这时,三棵树上的麻雀只数都相等。问三棵树上原来各停了多少只麻雀?

很明显,这道题中主语有三个,即三棵树上的麻雀数量,而且这三棵树上的麻雀数量都在变化,最终结果是三棵树上的麻雀只数相等,求这三棵树上原来的麻雀数量。这种“多个对象”的还原应用题涉及多个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开始接触时不知道从何入手,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理清数量关系,倒着推理即可。一般解题示意图可以如下:

由此图我们不难发现,这一题是从“三棵树上的麻雀只数都相等”这句话往前推的,此时三棵树上的麻雀只数都是16只。其次,“又有8只从第二棵树上飞到第三棵树上”,则第三棵树上原来有8只,第二棵树上原来有24只。最后,“不久6只麻雀从第一棵树上飞到第二棵树上”,那么最初第二棵树上应有18只,第一棵树上应有22。所以,三棵树上原来的麻雀只数分别为22只、18只及8只。解题时学生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借助示意图从最后一句话倒着推理;二是计算时想着“求的是原来的只数”,那么现在的只数必须要还原,即“得到的必须减去,失去的必须加上”。

三、 “不同对象”,确定核心

顾名思义,“不同对象”就是应用题中的主语不止一个,但是与“多个对象”的题型又有什么区别呢?下面结合例题来解析。例如,商店运来一筐苹果,连筐重102千克,上午卖掉这筐苹果的一半后,下午又卖掉剩下的一半,此时连筐还重27千克,问这筐苹果原来重多少千克?筐重多少千克?

初看时这道题目有点像上述“单个对象”的题型,这也是众多学生易犯错的地方。有的学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看题目就画方框流程图,结果全部错误。仔细思考一下这里的主语是“苹果的重量加上筐的重量”,而卖的是苹果,筐可是不卖的,筐的重量一直都不变。很明显也不像“多个对象”的题型,那么又该怎么思考呢?下面介绍常用的两种方法。

一是将这筐苹果看成未知量,先求筐的重量。解法示意图如下:

由图可以看出,既然一筐苹果原来的重量不知道,筐又不能拆分开卖,且又不知道剩下的苹果重量,题目中的条件都跟苹果的筐有关系,每次又是对半卖出去的,那么我们就按照剩下的苹果斤数和一个筐的重量,即(3),将这筐苹果平均分成4份,并且每一部分都添上一个筐的重量,即(1),这样就很容易算出(1)是(3)的4倍,即1筐苹果的重量加上4个筐的重量是108千克,再与条件“1筐苹果的重量加上1个筐的重量是102千克”比较,就很容易求出一个筐的重量是2千克。

二是将这筐苹果看成未知量,先求这筐苹果的重量。由于一筐苹果连筐重102千克,剩下的连筐重27千克,那么卖掉的就是75千克,而卖掉的苹果正好是这筐苹果的3/4,很容易就求出这筐苹果的重量。这种借助份数或者比例来还原的方法在小学数学解题中也经常用到。

变成一棵树作文范文4

今天是植树节。许多伙伴带着小苗和铲子参加植树活动,这也是很多伙伴们为地球妈妈做贡献的一天,一定要加油哈!那么你知道植树节宣传标语该怎么写吗?为了方便大家,共同阅读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2021植树节宣传标语横幅最新版100句,欢迎阅读!

2021植树节宣传标语1.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2.庆祝植树节,喜造名师林

3.我们共植树,四海皆绿荫

4.爱我__山__城,维护优良生态环境。

5.告别城市的喧嚣,投入绿色的怀抱。

6.你献一点绿,我献一点绿让绿成为生命主旋律

7.要得聚宝盆,荒山变绿林。

8.保树盖荒山,不愁吃和穿。

9.一棵两棵三棵,棵棵皆成栋梁材

10.植树在当代,得宜在下代

11.建环保型国家,少烟少气少垃圾

12.推动绿色的.手,是推动世界的手

13.众人爱绿护绿,地球常绿永恒

14.双木成林美环境,三木成森净空气

15.人从众团团圆圆,木林森茂茂密密

16.勤植树,胡环境;闲育花,美大地

17.植树造林,绿化甬江大地;栽花种草,装点雄镇家园

18.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植下一棵树,收获万点绿

19.绿化环境,美化人生。

植树节标语

20.树木棵棵种,绿荫点点阴

21.植树造林要适宜,季节土壤要调剂。

22.多一片绿叶,多一份温馨。

23.前绿万绿源自心中有绿,你说我说不如马上行动

24.告别城市的喧嚣,投入绿色的怀抱。

25.正月中,好栽松。

26.正月尾,好栽桂。

27.清明时节雨纷纷,植树造林正当劲。

28.竹子无皮,四季能移。

29.山脚板栗河边柳,荒岗滩上植乌柏。

30.植树在当代,得宜在下代

312植树节宣传标语1、国土绿起来,林业活起来,人民富起来。

2、千重林山真宝库;

万顷绿海活银行。

3、植树造林,利在当今,功在千秋。

4、干榆湿柳水白杨,桃杏栽在山坡上。

5、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有的家园。

6、栽树忙一天,利益得百年。

7、桃李绽春风。

8、门前院后种棵树,室内阳台养盆花,健康幸福到你家。

9、只有保护环境,明天,美好的明天!就指日可待了!

10、人怕伤心,树怕伤根。

11、造林即造福,栽树即栽富。

12、你栽一棵树,我栽一棵树,我们共同为地球添绿。

13、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14、要得聚宝盆,荒山变绿林。

15、涝梨旱枣水栗子,不涝不干宜柿个。

16、条儿要青,苗儿要新。

17、植树造林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18、三分种树七分管,十分成活才保险。

19、过河要搭桥,栽树要育苗。

20、多一片绿叶,多一份温馨。

21、改善投资环境,造林绿化先行。

22、一棵两棵三棵,棵棵皆成栋梁材。

23、参与绿色行动,保护美丽家园。

24、多植树,广造林、现在人养树,日后树养人。

25、加快造林绿化,促进生态平衡。

26、强化科教兴林,坚持依法治林。

27、造林就是造钱,造林就是造水,造林就是造富。

28、国土绿起来,林业活起来,人民富起来。

29、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呵护,从我做起,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

30、造林即造福,栽树即栽富。

植树节经典标语1、让绿色的希望从校园萌芽!

2、一人一年一棵树绿山绿水绿山河。

3、保护人类环境营造绿色家园。

4、今天,播撒下一颗种子;

来日,收成起一片绿色。

5、各国各地都植树,地球家园人人护。

6、同顶一片蓝天共护一方水土。

7、你献一点绿,我献一点绿让绿成为生命主旋律。

8、一棵两棵三棵,棵棵皆成栋梁材。

9、草木皆有生命爱护方显真情。

10、多一片绿叶,多一份温馨。

11、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

12、绿化美化净化靠你靠我靠他。

13、推进绿色的`手,是推动世界的手。

14、撒下一点绿色,播种一片绿意。

15、植树造林子孙富插青播绿华夏春。

16.共植万顷绿地同撑一片蓝天。

17、树成荫草成被花吐艳驻四季皆春山变绿水变清鸟歌唱迎八方清风。

18、清新氧气源于绿色健康生命源于自然。

19、要想富,多栽树。

20、生命在于绿色,希望在于绿色。

21、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水青山有了碧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

22、生儿生女靠教养,植树造林靠抚育。

23、告别城市的喧嚣,投入绿色的怀抱。

24、绿色是生命之源绿色是人类之根。

25、用我们的双手栽下漫天的绿色用我们的心灵守望五彩的家园。

26、把绿色带入校园!

27、村有千棵杨,不用打柴郎。

28、树木是拦阻风沙的卫士,假如不想让世界成为沙漠,那么就植树吧!

29、栽树忙一天,利益得百年。

30、爱林、造林,增进领土绿化,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变成一棵树作文范文5

一、小学数学中都有哪些数量关系

在小学教学基本类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中,可分为11种:减法3种;加法2种;除法4种;乘法2种。现分述如下:

减法有3种:(1)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2)已知大数和相差数,求小数。(3)已知大数和小数,求相差数。

加法有2种:(1)已知一部分数和另一部分数,求总数。(2)已知小数和相差数,求大数。

除法有4种:(1)已知总数和份数,求每份数。(2)已知总数和每份数,求份数。(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4)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

乘法有2种:(1)已知每份数和份数,求总数。(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综上所述,把千变万化各种内容的应用题按照其数量关系所特有的内涵和外延概括出各自的规律,使学生认识了应用题中的各类数量关系的规律,并掌握各自解题规律。反过来根据这些规律性准确而迅速地化解应用题,使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样可以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为今后解答复合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如何利用数量关系解题

一般来说,在小学应用题中当两个数量条件相关联时,这两个数量条件的关系也就确定了,除了特定的几何公式外,所有相关联的数量非加减即乘除,但究竟是乘除关系还是加减关系还是需要我们根据题目中的含义去判断。例如:

1.学校里有300棵杨树,50棵柳树,学校里一共有多少棵树?

2.学校里有300棵杨树,50棵柳树,杨树是柳树的多少倍?

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两道题的数量条件是相同的,但由于问题不同,他们的数量关系也就不同。

当然,例题中的数量关系非常简单,也很好找。小学数学中的复杂应用题中往往有多个数量条件,也有多重数量关系,需要我们利用前面的11种关系去层层拆解。

例如:学校里有350棵树,其中300棵是杨树,其余全是柳树。杨树比柳树多植多少棵?

分析:这是一道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1)求“栽的杨树比柳树多多少棵?要求是什么数?(是相差数)。(2)要求相差数,必须已知哪两个数?大数(杨树的棵数)与小数(柳树的棵数)。(3)大数与小数的数量题中告诉我们了吗?告诉了,是多少?没告诉怎么办?大数(杨树300棵)已知,小数(柳树的棵数)不知道,必须先求出杨树有多少棵?

这样就顺理成章地找出解答本题的关键一环――中间问题:柳树有多少棵?

解题:

(1)柳树有多少棵?

已知总数(350棵)和一部分数(300棵),求另一部分数(柳树的棵数)(用减法来计算)

350-300=150(棵)

(2)杨树比柳树多多少棵?

已知大数(300棵)和小数(50棵)求相差数(用减法来计算)

300-50=250(棵)

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方法,首先必须使学生清晰地掌握以上11种类量关系。在解答复合应用题时,每一步都离不开这种关系。虽然应用题的内容千变万化,但是在“+、-、×、÷”四种运算的过程中,每一步的数量关系都不会离开上述11种关系中的某一种。只有让学生清晰地掌握了这十一种数量关系,才能掌握了解答应用题的规律。

三、如何判断数量间的关系

判断数量间的关系需要两个步骤,一是判断数量间是否有关联,二是如果数量间有关联是什么关联。

我们看下面的例子。

例1.小明看一本18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3天,平均每天看24页。剩下的平均每天看36页,还要几天才能看完?

这道应用题中有4个数量条件,有的有直接关联,比如“已经看了3天,平均每天看24页”,有的没有关联,需要中间条件去产生关联,要解决这道题,我们必须找出题目中的关联,并正确运用它们之间的乘除或加减关系。

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剩余的天数=剩余的书页数÷剩下的平均每天看的页数。

“剩下的平均每天看的页数”是已知的,因此,我们需要找出“剩余的书页数”,

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出“剩余的书页数”=总页数-看过的页数。

“总页数”是已知的,所以我们需要找出“看过的页数”,

看过的页数=平均每天看的页数×看的天数。

此时两个条件均为已知,所以题解为

24×3=72(页)

180-72=108(页)

108÷36=3(天)

学习数量关系,理解是前提,只有理解了才能熟练运用。当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数量关系,在解应用题时就不会望而却步,反而会学趣盎然,解答起来得心应手。

变成一棵树作文范文6

一、我能看拼音写词语或给词语注音。(6分)

jǔ jué huò huàn zhān mào uī jǔ zhāo dài ōu l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皮 袄 天 赋 疆 场 侮 辱 胚 胎 拘 束

二、我能在下列各组词语中,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2分)

A.抚摸 天崖 翠流 巾飘带舞 B.幻稚 纺碍 绞尽脑汁 随心所欲

C.盗贼 出息 面不改色 安居乐业 D.销烟 祭奠 同归于进 势不可当

三、我能用给出的字组词并填空。(4分)

“开” 荒地 活动 道路 产品

“改” 体制 品种 生活 计划

四、我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使每组词语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4分)

1.买布 ( ) 缝衣 穿衣 2.妇女节 劳动节 ( ) 国庆节

3.学习用品 书写工具 笔 ( ) 4.( ) 中国 亚洲 世界

五、我能给带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4分)

1.手疾眼快( ) ①疾病 ②痛苦 ③痛恨 ④急速

2.浑黄一体( ) ①浑浊 ②糊涂,不明事理 ③天然的 ④全,满

3.随心所欲( ) ①欲望 ②想要,希望 ③需要 ④(副词)将要

4.负荆请罪( ) ①背 ②担负 ③背弃,辜负 ④亏欠、拖欠

六、我能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然后按要求分类,还能在横线上另写一个同类的词语。(5分)

冰消雪( ) 小肚( )肠 三年五( )

层峦( )嶂 ( )烛夜游 ( )定自若

1.找出一个含有批评意思的词: ;

2.找出一个含有赞扬意思的词: ;

七、我能按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6分)

1.下列句中,与“我们应该相信他”意思不同的一句是( )

A.我们难道不应该相信他吗? B.我们难道应该相信他吗?

C.我们不能不相信他。 D.我们怎能不相信他!

2.下列缩句正确的一句是( )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A.奶奶拄着拐杖。 B.老奶奶背靠着一棵洋槐树。

C.奶奶焦急而有耐心。 D.老奶奶等待着。

3.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次语文测验,全班同学普遍成绩提高了。

B.公园里新设了由两个英国援建的游乐项目。

C.我们一定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D.虽然在课堂上发笑,但是我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和惩罚。

八、我能变换句子。(8分)

1.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改为直述的话)

2.柳树长出了嫩芽。(改为拟人句)

3.他们发现一个孩子坐在河沟边上。(写出大句子中包含的小句子)

4.扑通一声,孩子扎进了海里。(改为比喻句)

九、积累运用与口语交际。(7分)

1.学校的花草池里有一块牌子,上边写着“禁止摘花踏草”,可是同学老师看了很不舒服,你能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把牌子上的警示语换一下,使大家变得乐意接受吗?试试看。(2分)

2.描写春天、夏天景物及思乡的诗句各一句。(3分)

3.根据下面情况,填写最恰当的歇后语。(2分)

(1)我今天放学回家,还没有放下书包,就被妈妈训了一顿,真叫我“ ”。

(2)小明这学期各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大家都夸他有进步。小明这叫“

”。

十、我能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问题。(24分)

(一)李世民用“饷”(11分)

唐太宗李世民很注意待人接物。有一次,他看见樱桃熟了,红红的,特别可爱,就叫人摘下来许多。他一尝,又酸又甜,非常可口,就一颗接一颗地吃了起来。他正吃得高兴,忽然想起一个人来,就是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杨侑。杨侑退位后,唐朝没有杀他,还给他封了个王。

李世民想,唐朝的政权刚刚建立,这个人还要团结,免得他萌发复辟的念头,对,派人给他送点儿樱桃去。

可是送樱桃得有个说法呀,李世民就琢磨开了:说“俸”吧,显得太谦恭了。他现在已经不是皇帝了,自己就失身份了;说“赐”呢,他好歹也当过两天皇帝,这样也太伤他的自尊心了。李世民想来想去,也拿不定主意。

这时,有个大臣来见李世民。他见李世民背着手转悠,就问有什么为难的事。李世民便把这件事说了一遍。那个大臣想了想说:“我看就用‘饷’吧。当年南北朝时,齐和帝让位给梁武帝后,被封为巴陵王。梁武帝每回给他送东西,都说‘饷’。”他俩都觉着挺合适。“对!”李世民高兴地说,“那我也用‘饷’。”

“饷”在古文中做军粮讲。也用做食物款待讲。后来引申为赠送,表示双方地位平等,不存在高低上下。所以李世民决定用“饷”,而不用“奉”或“赐”。

1.文章开头第一句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 )(2分)

A.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B.开门见山,交代事情起因。

C.中心句,点名文章中心。 D.画龙点睛。

2.李世民为什么会想派人给杨侑送点儿樱桃去?(2分)

3.给退位的皇帝送点儿樱桃,李世民遇到的难题是( )[多选](2分)

A.说“奉”吧,显得太谦恭了,自己就失身份了。

B.说“赐”呢,他好歹也当过两天皇帝,这样也太伤他的自尊心了。

C.不知那位退位的皇帝杨侑是不是喜欢吃樱桃。

D.派谁去给那位退位的皇帝送樱桃。

4.李世民最后决定用“饷”字的理由是什么?你觉得这个字用得如何?(2分)

5.你是如何看待故事里的唐太宗李世民的?谈谈你的想法。(3分)

(二)两棵树(13分)

农夫在地里同时种了两棵一样大小的果树苗。第一棵树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储备起来,

滋润每一个枝干,积蓄力量,默默地盘算着开花结果。

第二年春天一到,第一棵树便吐出了嫩芽,憋着劲向上走。而另一棵树刚吐出嫩叶,便迫不及待地挤出花蕾。

第一棵树目标明确,忍耐力强,很快就长得身材茁壮。另一棵树每年都要开花结果,刚开始着实让农夫吃了一惊,非常欣赏它。但由于这棵树还未成熟,便承担开花结果的责任,累得弯了腰,结的果实也酸涩难吃,还时常招来一群孩子的石头袭击。更有甚者,孩子会攀上它那羸弱的身体,在掠夺果子的同时,也损伤着它的自尊心和肢体。

时光飞转,终于有一天,那棵久不开花的壮树轻松地吐出花蕾。由于养分充足、枝干强壮,结出的果实又大又甜,而此时那棵急于开花结果的树却成了枯木。农夫诧异地叹了口气,将那棵瘦小的枯木砍下,烧火用了。

有时,不急于表现自己的人恰恰正是最富有竞争力、生命力最强、最有前途的人。

1.第一棵树的目标是什么?另一棵树的目标是什么?(2分)

2.用“ ”画出讲述第一棵树身材茁壮的原因的句子,用“ ”画出讲述另一棵树身体羸弱的原因的句子。(2分)

3.另一棵树的最终命运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如此令人叹息的结局?(2分)

4.下面哪个成语形容第一棵树最贴切?( ) (2分)

A.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B.量力而行 C.厚积薄发 D.事实胜于雄辩

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2分)

A.同一块地里,同时种两棵一样大小的果树苗,结局不一定相同。

B.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C.积累不够,就急于表现,只能是昙花一现,甚至会给自身带来伤害;而谦虚忍耐、善于积累、水到渠成的人则会长久地享受成功的喜悦。

6.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评价这两棵树。(3分)

十一、作文芳草地。(30分)

题目:想起来就_______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上一篇放管服

下一篇初一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