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故事大全范例6篇

睡前故事大全

睡前故事大全范文1

“噼噼啪!”小蛋壳裂开了,钻出一只毛茸茸的鸡宝宝。鸡妈妈带着鸡宝宝去散步。刮风了,鸡妈妈张开大翅膀,鸡宝宝赶快钻进去。这是它的新家呀。

小蛋壳有点孤单。“现在我不是鸡宝宝的家了。对了,我再去找一个小宝宝,做它的家。”它咕噜咕噜滚走了。

一只蜜蜂在采花粉。“蜜蜂宝宝,我做你的新家吧!”“谢谢你,小蛋壳。我不是蜜蜂宝宝,我是蜜蜂阿姨。我的家在大树上,那个圆圆的蜂巢就是我的家。”

一只蚂蚁在拖虫子。“蚂蚁宝宝,我做你的新家吧!”“谢谢你,小蛋壳。我不是蚂蚁宝宝,我是蚂蚁姐姐。我的家在田埂上,那个小小的泥洞就是我的家。”

一只小青蛙在唱歌。“青蛙宝宝,我做你的新家吧!”“谢谢你,小蛋壳。我不是青蛙宝宝,我是青蛙哥哥。我的家在前面的小池塘里。”

一只小蜗牛在散步。“蜗牛宝宝,我做你的新家吧!”“谢谢你,小蛋壳。我有家呀,你看我的家在背上呢。”

谁也不要它,小蛋壳有点难过。一只金龟子路过这里。“太好啦,我的宝宝正缺个摇篮,这只蛋壳做摇篮刚刚好!”金龟子衔来一片花瓣铺在小蛋壳里面。多舒服呀!

睡前故事大全范文2

睡前故事有奇效,亲子感情更融洽

睡前故事时间灵活性强、方便操作、对宝宝有吸引力、便于亲子交流等,因此深受宝宝和家长喜爱。

睡前故事是亲子交流的纽带,是建立亲子感情的最佳时机,是宝宝优质睡眠的催化剂,是宝宝发展的良好契机,能促进宝宝语言、情感、思维的发展。

睡前常给宝宝讲故事,对父母和宝宝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睡觉前你给宝宝讲故事了么?是经常讲还是偶尔讲?

你在给宝宝讲睡前故事时,对故事内容有选择么?是直接照本宣科讲,还是自己改编一下?

你是怎样给宝宝讲睡前故事的?是自己将故事单独地讲完,还是关注宝宝的反应,不时地变换讲述方式?

相信,上面几个问题,你自问自答之后,就可以知道自己的级别了。讲或不讲,会讲或不会讲就一目了然了。

无论是哪个程度,都不要紧,给你一些小诀窍,变成个会讲故事而且受宝宝喜爱的故事妈妈或故事爸爸。

出奇效有诀窍:

1关注宝宝――目中有人

睡前为宝宝讲故事主要为了让宝宝有一些良好的情绪体验,与父母多一些感情交流,因此,爸爸妈妈们在为宝宝讲故事时要注意:

睡前故事不是 “睡前教育”

宝宝的愉悦体验是睡前故事的出发点,而宝宝的语言发展、识字教育、技能培养等并不是这一活动的根本追求,因此,你最好不要对睡前故事活动要求太高,期待过大。如强求宝宝听故事时学习书中的文字、知识等。其实,只要让宝宝喜欢听故事,有愉悦的感觉即可。

不能只顾自己讲不顾宝宝听

讲故事时要注意宝宝的反应,倾听宝宝的声音。看看他是不是想听,是不是在听,是不是有什么其他需要。2~3岁正是疑问句快速发展时期,此时宝宝的思维具有跳跃而不稳定的特点,当宝宝想问题时,你要积极关注,并及时予以反应。

重复讲故事要有“心机”

2~3岁的宝宝特别喜欢看固定的一本或几本图书,他们会不厌其烦地要求大人反复为他们阅读。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做到既有耐心,又有“心机”。虽然是讲同一个故事,但是重复讲解要力求不同效果:第一次注重让宝宝听,第二次侧重于故事细节的完善,第三次让他联系生活或展开联想,第四次扩大给宝宝说的空间范围等等。尽量做到让宝宝听老故事,有新感觉。

2慧眼识材――心中有书

精心为宝宝挑选睡前读物

平时爸爸妈妈们会经常给宝宝买一些故事书,但是睡前故事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早期阅读活动,它的活动时间比较短,宝宝有可能在刚刚讲故事时就睡着了;它的目的也不同,不宜使宝宝太兴奋,长时间不入睡。所以,要选择适合入睡前讲的故事。

宝宝适宜的睡前读物:

利于亲子交流,感情丰富的书

跟宝宝生活相近的、熟悉的内容

如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给宝宝讲这类睡前故事,气氛十分温馨,既加强了亲子之间感情交流,又给宝宝入睡前营造了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而结合宝宝生活经验的故事内容,便于吸引宝宝的兴趣,还有潜移默化的效果。如良好生活习惯、态度培养方面的内容――小熊宝宝系列“睡觉”、“尿床”等为主题的故事。

不适宜的睡前读物:

动作幅度较大,易兴奋的书

情节内容激烈,较刺激的书

宝宝听故事时很投入,喜欢做动作,而那些情节激烈的,需要宝宝做大动作的故事内容,易导致宝宝过于兴奋,导致宝宝多梦、睡不踏实,不利于宝宝的睡眠。如《兔兔跳绳》、《调皮鬼、恐怖心》就不宜作为宝宝的睡前故事。

悉心为宝宝准备故事讲解

你千万不要把给宝宝讲故事想的太简单,即兴地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想怎么讲就怎么讲。那样很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睡前故事的效果。其实,你只要提前三五分钟仔细地阅读一下故事,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问题,让整个活动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你还可以有计划地搜集一些宝宝身边或是他很喜爱的素材,自己编故事或是提前储存内化一些故事,直接讲给宝宝听。这样自然讲出的故事,更吸引宝宝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营造好的心理氛围。

3灵活变通――手中有法

在给宝宝讲睡前故事时,家长既是好的讲演者,又要具备指导者的品质,让睡前故事在宝宝身上产生奇效,家长们手中可要有点法宝。

语言温暖,讲述投入

讲故事时,讲解的语气要轻柔,声音不要过大,给宝宝创设一个温馨的听故事的环境;尽量要用宝宝听得懂并且喜欢的语言方式;可以就某些情节进行发挥,与宝宝进行一些小互动,像学学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等等。如《鼠小弟的小背心》中角色很多,家长在讲故事时根据不同的角色转换音调,让宝宝饶有兴趣地听完整个故事。

亲近宝宝,多多

睡前故事大全范文3

家里人发现小赵睡觉打呼噜特别响,经常会被憋醒,家里人带他到医院检查,才发现他患有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每小时发生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次数竟然高达88次。医师说他的车祸与这个病引起的白天嗜睡有关,建议他立即开始减体重和呼吸机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疲劳和白天过度嗜睡都可以导致警觉下降,反应迟钝,这些都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在我国,很多由于开车时打盹发生的交通事故都被称为“疲劳驾驶”,但大家忽略了一个能够引起夜间睡不好觉白天犯困的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这些患者的打呼噜只是表面现象,其中的很多人在睡觉中还发生了呼吸暂停。如果一个人睡觉时反复发生呼吸暂停,就像上面案例一样,平均每分钟都发生1次以上的暂停,那他整夜的睡眠就非常差,虽然自己的意识没有完全清醒,但脑电波显示他为了恢复呼吸,大脑在反复发生“微觉醒”。因此睡眠呼吸暂停使得人夜间反复觉醒,睡眠质量下降,睡眠被剥夺,睡眠时间减少,白天困倦甚至出现严重的嗜睡,大脑在睡眠时反复缺氧造成脑功能损伤。并且,长期反复缺氧会导致许多慢性病的发生,使得身体机能下降。

有大量的科学研究证实,睡眠呼吸暂停因为导致上述问题而使得驾驶员的驾驶能力下降,从而容易导致车祸发生,尤其是致命的恶性事故。研究显示,有睡眠呼吸暂停的人,即便是轻度患者,开车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比没有这个病的人要高2倍,而发生有人员受伤的严重事故的风险要高3~5倍。

睡前故事大全范文4

独自睡OR一起睡

其实孩子要不要自己睡这个问题一直没有统一的意见。在美国,主流的意见和习惯从来都是自幼分床。那究竟让孩子独自睡有哪些好处呢?

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

如果孩子与父母同睡,特别是夹在大人中间,虽然照顾上方便一些,但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一些损害。睡在大人中间的孩子,身边堆满大人的厚重衣被,不小心就会压住孩子;大人睡眠时呼出的二氧化碳会整夜弥漫在孩子周围,使孩子得不到新鲜的空气,出现睡眠不安、做噩梦及夜里啼哭的现象;如果与大人一个被窝,大人身上的病菌容易传染给孩子;有时父母翻身或动弹时还会惊醒孩子,影响睡眠质量。因此,让孩子独自睡觉有利于他们的健康。

有利于从小培养内心独立

内心能否独立是孩子能否正确认识自我的一项重要指标。研究表明,孩子的独立是从形式到内容的,所谓形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孩子行为方式,而内容则是孩子的内心。让孩子适龄时与父母分床,有助于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的培养,并可促进心理成熟。孩子在自己一个人待着或在没有大人协助时能够做很多事,如自己跟自己玩耍,和自己说话等等,可以防止长大后对父母过度依赖,并在日后感到孤独寂寞时,儿时的独处经历会帮助他们很快适应周围环境。

有利于促进夫妇关系

家里增添了孩子,家庭生活的重心就都转移到了孩子身上,好多都是围绕着孩子的。由此,夫妻之间沟通、交流及相互关心比起以前少了许多。经常是妈妈一到晚上,就要哄孩子入睡,遇到难缠的孩子还要哄好长时间。待孩子入睡后夫妇都已困倦不已,长期下去势必会影响感情。

有利于避免形成恋父或恋母情结

孩子到了3岁左右已经能分清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了,他们有了最初的性别意识,心理处于一个重要发育阶段。如果长时间不和父母分床睡觉,有可能滋生恋母或恋父情结,导致孩子日后缺乏自爱、自律,甚至形成性识别障碍。

轻松让孩子独自睡

我们要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各种困难,回到他自己的床上独自睡呢?这需要我们敏锐地抓住最佳时期,找到最佳方案,令孩子轻松自己睡。

给他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是孩子自己睡的前提,它可以给孩子自己睡的勇气和信心。你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就在隔壁,夜里会来看你。在你需要的时候,我们会及时出现在你的面前。”这样,孩子就不再觉得孤单了。也可以在他枕头边放一把小手电筒和一个小铃铛,夜里醒了摇铃招呼妈妈。

坚持就是胜利。在此过程中,父母同样需要与孩子一起“磨炼意志”:即便只有几个月大,孩子也知道怎么跟爸爸妈妈“讲条件”,哭就是最好的“讨价还价”的手段。假如你对孩子总是放心不下,或者孩子的哭声令你心惊肉跳,“单独睡”十有八九会半途而废。所以,年轻爸妈最先要战胜自己。

解除“怕黑”情结。3岁的孩子多半怕黑、怕独处。睡前,你开一盏小灯,把房间内的光线变暗,给孩子讲故事或放儿歌录音,转移其注意力。别忘了,这盏小灯不妨一直开着,直到孩子习惯了自己睡,并征得他同意的条件下关掉。

循序渐进鼓励法。借助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使孩子明白,爸爸妈妈让他自己睡的目的是让他很快成为一个能干的“棒孩子”。但是,一般来讲,独处从2分钟开始,孩子很不情愿单独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其过程如同又一次“断奶”。妈妈不妨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孩子进入睡眠状态。比如说:“你静静地躺着,过2分钟我就回来。”2分钟后准时回到孩子身边,然后再对他说你3分钟后回来,反复几次,时间一点点延长。当你不在的时候,为他播放一些音乐或故事,让孩子在轻松的心态下入睡。

看得见的榜样。带孩子到朋友家串门,爸爸妈妈有意识地当着孩子的面询问小主人跟谁睡,并做出惊喜的样子说:“你真行!一个人睡一张床,像个大孩子了。”随后参观小主人的床。这时候,孩子会因羡慕而说:“我也有自己的床”,父母可趁机鼓励孩子单独睡。

睡前故事大全范文5

注意:由于你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的需要会愈来愈少,你也必须随着他的年龄的增长而调整他的就寝时间或午睡的长短。还有,孩子的睡眠需要因人而异,即使在同一家庭里,弟弟所需的睡眠时间很可能跟哥哥同年龄时需要的就不一样。

 避免问题发生之道

一、 安排睡前交谈

在午睡或一天结束之前养成与你的孩子谈谈话、背诵儿歌,或讲讲故事的习惯,使睡前时光成为一种亲密的情感交流,是他所盼望着到来的时刻;即使只是一种单向的谈话也是有助益的。

二、 使他白天有活动的习惯

累了自然需要睡眠,他的身体自然会提醒他该睡觉了。

三、 不要让他午睡得太长

让他一觉睡到天黑,还希望他按照规定的就寝时间上床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故,必要时把他叫醒,把睡觉的时间与活动的时间做合理的分配。

四、 睡前与他玩一会儿

这样可避免他为了引起你的注意而故意不听话。

五、 维持一致的时间表

先观察他的生活习惯,确定他所需要的睡眠时间。比如:有午睡时需要多少时间?没有午睡时需要多少时间?九点就寝睡到何时?七点就寝又睡到何时?然后再订定适合他的时间表。

 

 解决问题之道

怎样做?

一、 玩击败闹钟游戏

在就寝时间或午睡时间之前一小时,把闹钟拨到五分钟之后响,这会使孩子对即将到来的活动产生一种参与感;到闹钟响了,再把闹钟拨到十五分钟之后响,在这段时间里,你和你的孩子,或他自己(如果他已经有此能力的话),要做好一切就寝应有的准备工作,象:洗澡、换睡衣、刷牙、喝水、上厕所等,如果他能在钟响之前完成,就准许他再玩四十分钟才上床,如果不能,就要他马上上床,不必再做别的处罚。

二、 按常规行事

即使由于什么事故使就寝时间已延后,也要按照惯例,该做的照做,不必说明他已经过了上床时间了,只是帮他加速动作,把时间缩短就行了。比如说,本来是一小时之前开始准备,如今把时间缩短为三十分钟,或四十分钟,不过,不能省掉什么不做。

三、 注意先后顺序

学前期的孩子喜欢做事情有一定的顺序,象刷牙、洗澡、换衣服等事每天都按照一定的顺序做,要他自己说下一步要做什么了。如此,准备上床很可能成为一种游戏了。

四、 能及时完成就有奖

在孩子醒来时,告诉他按时行事为他带来的好处:“昨晚上床动作那么快,我今天早晨做了你爱吃的……。”或“因为你昨晚那么乖,现在我要念个好听的故事给你听呢。”

不要做什么?

一、 不要让孩子控制时间

就寝时间一经决定,就要遵守,他抗议没用,想办法拖延也不行。记得,你知道他不要上床睡觉只不过是因为没玩够,可是,你当然也知道如果他不按时睡觉,明天精神就会不好。故,不要看他哭,心就软了。

二、 不要威胁和打骂

威胁和打骂逼孩子入睡会使他做噩梦,产生恐惧感;同时,还会使你烦恼、产生罪恶感。利用闹钟做宣布就寝时间到的中间权威可使你避免发号施令的角色。

三、 不要提醒他前一天晚上的不好行为

重复玩闹钟游戏直到习惯成自然为止。

 

 举例:赛姆家的就寝时间

在赛姆家,每到晚上小赛姆该上床睡觉时,孩子与父亲之间总要起一次又哭又闹的战斗。

“我不困!我不要睡觉!”孩子哭着抗议,父亲把孩子硬拉上床,气呼呼地骂着:“我知道你不愿上床睡觉,可是你得听我的,而我说你得睡觉!”

强迫孩子上床睡觉使孩子每晚躺在被窝里哭,做父亲的也不好过,即使他相信要孩子听话守规矩是应该的,仍然不舒服,总希望能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终于,有一天晚上,他决定控制自己不发脾气,而让闹钟来决定上床的时间。——在就寝时间之前一小时,他把闹钟定到五分钟之后,待闹钟响了,父亲向瞪大了眼睛的儿子解释道:“是开始准备就寝的时间了。如果你能在下次闹钟响之前准备好,我们就再定一次时间,你可以一直玩到下次钟响;如果在钟响之前准备不好,那你就得马上上床,一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能起来。”

小赛姆象跟谁比赛一般地换衣服、洗澡……此时,父亲当然把时钟重定到十五分钟之后。孩子果然在钟响之前准备妥当,父亲依诺再定一次闹钟,时间是规定的就寝时间。

父亲给孩子念了几个孩子最爱听的动物故事,又唱了几首新的就寝歌曲,一直到闹钟再响起。

“上床的时间到了,对不对?”孩子说,由于猜得出游戏的步骤显得开心又得意。

“对!小赛姆真聪明!”父亲也开心得很。

睡前故事大全范文6

在国外,倡导孩子与父母分床睡的主要是美国的父母。1990年美国某地进行了一次家庭睡眠安排的调查,303位有2~3岁孩子的父母参加了这项调查。其中:

44%的孩子从未在父母的床上睡过。

55%的孩子偶尔在父母的床上睡过。

14%的父母说,每星期会有几天让孩子睡在自己的床上。

仅11%的父母与孩子同睡。

3岁之前分床睡眠的好处

克服心理障碍:分床睡眠有助于孩子面对常见的恐惧心理(如怕黑、怕怪物、不敢独睡等等),让孩子逐渐养成勇敢、不怕困难、不依赖他人等良好品质,并学会从父母之外的其他途径获得安全感。

养成良好睡眠习惯:分床睡眠,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的“私人空间”都变得更大,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也更有保障。

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分床睡眠可使孩子逐渐明白自己已经“长大了”,并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可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孩子对其他的行为规范也更易接受。

各阶段的分床技巧

婴儿期

刚出生的宝宝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习惯,如果从一降生就培养宝宝单独睡的习惯,比较容易,但新爸妈可能会对单独睡的宝宝很不放心、也不忍心,宝宝的单独睡计划也许因这种原因半途而废。所以,想让宝宝单独睡,新爸妈首先要战胜自己。

妈妈技巧:经常让宝宝听到你的声音

4~6个月的婴儿,已经开始对周围环境有所响应,从这时开始,对父母的离去或独自一人会产生紧张的情绪。这时,无论父母在家里的哪一处,都要让宝宝听见你的声音,让他知道你就在附近;对宝宝的情绪反应随时做出响应,只要让宝宝有充分的安全感,他就会乐于单独睡自己的小床。

低幼期

一般而言,最好在孩子3岁之前与父母分床睡眠。因为孩子到3岁左右时已经能分清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有了最初的性别意识,心理处于一个重要发育阶段。如果长时间与父母同床睡觉,有可能影响孩子的发展,可能滋生恋母或恋父情结,导致孩子日后缺乏自爱、自律,甚至形成性识别障碍。

妈妈技巧:给宝宝布置一个他喜欢的“窝”

妈妈可以在小床及其周围独具匠心,比如把小床布置成小船、军舰、大汽车或胖胖熊等有趣的形状,周围挂上卡通小动物、小玩具、漂亮的贴画等做装饰,再把宝宝平时喜欢的玩具摆在床边,告诉他,小动物是他的保护神。必要时可以给宝宝一个能抱着的毛绒玩具,也可以给宝宝讲故事或轻拍宝宝进行诱导睡眠,使宝宝有安全感后能安静入睡。

中幼期

3~5岁这个时期的宝宝非常在意语言和感情的交流,常常会在入睡前黏着爸爸妈妈,还会试图“赖”在爸爸妈妈的大床上,不会心甘情愿、高高兴兴地独自去自己的房间和小床。有时甚至需要爸爸妈妈软硬兼施。

妈妈技巧:睡前故事加晚安

和宝宝分床的最初阶段,父母在宝宝睡前多陪他一会儿,讲些好听的故事或读孩子喜欢的书,也可和宝宝一起听配乐童话故事,或放一段轻松、优美的音乐。之后,平静地和宝宝互道晚安,再和宝宝一起向娃娃、玩具、宠物说晚安。这样的仪式,将让宝宝有更多的安全感,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在愉快的氛围中,使宝宝心情放松,产生想睡觉的感觉。

大幼期

宝宝5~6岁的时候,性格特征已显出端倪,自立和自理的本领都大大增加。顺应他的个性,适时地加以鼓励、引导,宝宝头脑中的独立意识就能发挥出来,做起事来像个小大人,有时候他甚至可以做得比大人还好。这时候父母完全可以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宝宝在自己的小房间独自睡了,最起码也该睡自己的小床。如果这时候还不放手,仍让孩子和父母睡,他会很自然地把这种“依赖”看成必然。

妈妈技巧:变换小床位置增加新鲜感

可以带宝宝到已分床睡觉的亲戚朋友家串门,在征得同意后,参观小主人的床,爸爸妈妈有意识地当着宝宝的面询问小主人跟谁睡,并作出惊喜的样子说:“你真行!一个人睡一张床,像个大孩子了。”顺便也可以夸夸小床柔软、漂亮。

这时候,孩子会因羡慕觉得“我也应该有自己的床”,并希望在小朋友面前表现一下自己也长大了的样子,父母则可趁热打铁鼓励孩子单独睡一张小床。还可尊重宝宝的愿望,不断变换小床的布置,让孩子总是充满新鲜感。

母婴tips

1 让孩子独睡时,注意床离地面不要太高,在床上加护栏、降低床的高度等防止孩子跌下床摔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