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六斤范例6篇

杨六斤范文1

女子举重48公斤级最军

第二金:庞 伟

男子10米气手枪冠军

第三金:郭文

女子10米气手枪冠军

第四金:郭晶晶 吴敏霞

女子双人3米板冠军

第五金:冼东妹

女子柔道52公斤级冠军

第六金:龙清泉

男子举重56公斤级冠军

第七金:林 跃 火 亮

男子双人10米台冠军

第八金:陈艳青

女子举重58公斤级冠军

第九金:张湘祥

男子举重62公斤级冠军

第十金:男子体操队

黄 旭 陈一冰 李小鹏 肖 钦 杨 威 邹 凯

男子体操团体冠军

第十一金:王 鑫 陈若琳

女子双人10米跳台跳水冠军

第十二金:仲 满

男子佩剑个人赛冠军

第十三金:廖 辉

男子举重69公斤级冠军

第十四金:女子体操队

程 菲 何可欣 邓琳琳 江钰源 李珊珊 杨伊琳

女子体操团体冠军

第十五金:陈 颖

女子25米手枪冠军

第十六金:王 峰 秦 凯

男子双人跳板冠军

第十七金:刘春红

女子举重69公斤级冠军

第十八金:刘子歌

女子200米蝶泳冠军

第十九金:杜 丽

女子50米步枪3种姿势冠军

第二十金:杨 威

体操男子个人全能冠军

第二十一金:张娟娟

女子射箭个人冠军

第二十二金:杨秀丽

柔道女子78公斤级冠军

第二十三金:曹 磊

女子举重75公斤级冠军

第二十四金:佟 文

柔道女子78公斤以上级冠军

第二十五金:陆 永

男子举重85公斤级冠军

第二十六金:杜 婧 于 洋

羽毛球女子双打冠军

第二十七金:张 宁

羽毛球女子单打冠军

第二十八金:邱 健

男子50米步枪3种姿势冠军

第二十九金:女子赛艇队

唐 宾 奚爱华 金紫薇 张杨杨

赛艇女子四人双桨冠军

第三十金:王 娇

自由式摔跤女子72公斤级冠军

第三十一金:邹 凯

男子自由体操冠军

第三十二金:肖 钦

体操男子鞍马冠军

第三十三金:女子乒乓球队

张怡宁 郭 跃 王 楠

女子乒乓球团体冠军

第三十四金:林 丹

羽毛球男子单打冠军

第三十五金:郭晶晶

女子3米板冠军

第三十六金:陈一冰

体操男子吊环冠军

第三十七金:何可欣

体操女子高低杠冠军

第三十八金:何雯娜

女子网上单人蹦床冠军

第三十九金:男子乒乓球队

王励勤 王 皓 马 琳

乒乓球男团冠军

第四十金:李小鹏

体操男子双杠冠军

第四十一金:邹 凯

体操男子单杠冠军

第四十二金:陆春龙

男子网上单人蹦床冠军

第四十三金:何 冲

跳水男子3米板冠军

第四十四金:殷 剑

女子帆板RS:X级冠军

第四十五金:吴静钰

跆拳道女子49公斤级冠军

第四十六金:陈若琳

女子跳水10米台冠军

第四十七金:张怡宁

乒乓球女单冠军

第四十八金:孟关良 杨文军

男子500米双人划艇冠军

第四十九金:马 琳

乒乓球男单冠军

第五十金:邹市明

男子拳击48公斤级冠军

杨六斤范文2

1、亚洲电视一代巨作再创收视高峰,一段平凡农家悲欢离合的生存故事。浓厚的乡士气息,剧情扣人心弦,七尺男儿勇挑千斤重担,万般坎坷在生活的磨砺中成长。

2、辛亥革命前后,农民杨大可(吴回饰)一家居住在广东香山县广兴围里。长子杨六斤(岳华饰)与大地主容举人(董骠饰)的丫头阿香完婚,又值丰收之年,杨家呈现出一派兴旺之象。二子九斤(刘志荣饰)与私塾老师孙学斋之女洁贞(余安安饰)相爱,无奈斋嫌其身份低微,将贞许配给容寡妇之子容昌,但不久昌即为革命党人处决……

3、革命成功,村里的人为剪辫子的事而惶恐。不久广东大旱,村民为抢水源与邻村发生械斗。因赈款被扣,九斤率众抢夺容家存粮,官兵赶来,九斤不敌,只好逃往澳门。后天降豪雨,泛滥成灾,杨家跟随逃往澳门,临行前将女儿阿满(李赛凤饰)卖至容家为婢……澳门难民遍地,杨家无力维生,九斤为救全家,告别妻子洁贞,毅然卖身远赴美国充当劳工……

(来源:文章屋网 )

杨六斤范文3

[关键词]: 杨树;扦插技术;抚育管理

[引言]:杨树是杨柳科杨属落叶乔木。不但可以作为工业原料林,还是各种生态廊道绿化的主要树种,适合于沟河路渠,农田防护林,林网,农村四旁造林绿化。杨树苗木的培育方法主要有播种育苗、嫁接育苗、扦插育苗等。因为杨树的种子小,在蒴果成熟了之后就开裂,所以采种是比较困难的,目前在生产中进行播种育苗的方法一般是不采用的。嫁接育苗因为成本比较高,在实际的生产之中是用的也比较少。作为扦插育苗相比较而言,其操作简单,技术容易掌握,且成本也比较低,在实际生产中采用的比较多,现把杨树扦插育苗方法介绍如下。

1、苗圃地的选择

杨树的苗圃地应该是选择在疏松的、湿润的、地势是平坦的,水源是充足的,肥沃并且富含有钙质的沙壤土或者是壤土之上,土层的厚度是六十厘米,pH值是在六点五到七点五,同时是要求交通也是方便的地块。

2、整地施肥

在扦插之前必须全面的整地,要求的耕的深度是二十五厘米以上,要做到深耕细整,进行耙平、耙细以及耙好。若是旋耕机,在耕了之后最好要踏实。同时,亩施一到二公斤的呋喃丹来进行杀灭地下的害虫。在深耕的时候施肥按照每亩施入尿素二十公斤、过磷酸钙是七十五公斤、硫酸钾是十公斤、农家肥是两千五百到三千公斤或者一百到一百五十公斤的干鸡粪作为基肥.

3、种条的采集以及处理

杨树扦插育苗,应该采集的是木质化良好的,没有病虫危害的,干形是通直圆满的,有饱满的侧芽的一年生的二到二点五米高的苗干作为插穗的种条,一般的情况之下是中下部的质量是最好的;采条的时间一般的情况之下是在春季萌动之前要随时采随时插,但是也是可以在深秋,苗木落叶了之后进行采条,经过冬天的贮藏可以促进切口愈伤组织的形成,是利于扦插生根的;在采条之后剪取十五到二十厘米的长度,要求确保的是有三到四个饱满的芽,在截条的时候要特别的注意保护插穗的上端的第一个侧芽,注意上切口是平切的,截在第一芽的上端大约零点五到一厘米的地方,下切口适合选在一个芽的基部;。

4、杨树种条扦插的时间和方法

杨树进行扦插的时间可以根据当地土壤的温度而定,一般的情况之下是早春当土壤的温度是在十五摄氏度的时候进行扦插是好的,最迟是要在杨树普遍的萌动之前扦插要结束。为了把病害防治了,可以用 50%多菌灵 300倍液或者是70%代森锰锌 500倍液进行蘸节穗后再扦插。扦插的方法在一般的情况之下最好是采用直插;若是遇土壤是黏重的或者插条是偏长的,也可以进行斜插。需要说明的是扦插的时候插条的上端的第一芽必须是完好的,不然的话要弃之。杨树扦插的上剪口是平于地面的或者是插在地下零点五厘米左右的深度。

5、地膜的覆盖

进行地膜覆盖是可以提高苗木的产量与质量的,它的出苗率高,在进行覆盖之前苗床先是要喷洒一遍的除草剂再进行覆盖地膜的,地膜覆盖的时候,要做到拉紧以及铺平,地膜和床面是要紧密地接触的,地膜的两边以及两头要压紧压实,目的是达到保温、保湿、保肥以及保疏松的目的。目前用机器覆膜机一般是能够达到育苗的要求的,在扦插的时候依据管理的要求也是可以用宽窄行,宽行是八十厘米,窄行就是覆膜行是五十厘米,目的是便于进行管理,充分的利用光能。

6、苗木抚育管理

6.1苗圃灌溉

加强杨树的苗圃的灌溉是保证种条扦插了会成活的关键的措施之一。在插穗扦插了之后,应该立即的进行一次浇透水,并且进行松土保墒;在插穗萌芽了之后的初期可以依靠自身所含有的养分以及下切口来从土壤之中汲取的水分进行维持生长的;进入到生根期之后,等到幼苗的顶端长出了嫩叶就进入到真正的生长,并且持续到五月份的中旬,对水分的需求是增大的,而这个时期气温是偏高的,水分消耗得也快,一旦水分是供应不足的话幼苗的水分动态的失衡就会造成,会发生萎蔫甚至是死亡,所以该生长期应该保证充分的水分的供应;越冬之前,要控制好苗圃的水分,目的是促进苗木的木质化。

6.2定株抹芽

在插穗开始了生长之后萌芽是多而且快的,应该及时的进行留优去劣进行抹芽定苗,比较的嫩的侧枝可以用手直接的摘除,已经木质化的侧枝是可以用剪刀进行剪除的,每株要保留一个健壮的芽。

6.3追肥

杨树的苗圃苗木群体的密度是很大的,苗木的生长在每年都是需要摄取大量的营养元素的,所以,除了在育苗之前施肥之外,还是要定期的进行追肥二到三次的,合理的进行追施速效的氮、钾肥。追肥适合早不适合迟,第一次的追肥应该是选择在五月的中旬的时候,可以每667 m2进行追施二十五千克的尿素或者是五十千克的碳胺,并且在六月份的中旬、七月的中旬分别再进行追肥一次,它的用量是和第一次相当的,要确保苗木健壮的生长,把木质化程度提高了,是利于苗木安全的越冬的。

6.4松土除草

苗圃在每次灌溉了之后都是要进行松土保墒的,同时还是要在在苗木封垄之前要多次的进行松土,目的是土壤的板结,把苗木的生长影响了。对插穗扦插了之后的两天之内,要在苗圃的地面喷洒50%乙草胺100.0~150.0 g/667 m2,在六月份的第二次追肥之前要进行第一次的人工锄草,人工锄草不但避免了杂草的丛生会和苗木争夺水肥,把土壤疏松了,还是可以及时的发现并且抹去腋芽的,目的是促进苗木的快速的生长。

6.5病虫害的防治

在杨树扦插苗木培育的过程之中,还是要重视病虫害的防治的,在通常的情况之下,六月份的上旬到八月的中旬的期间是黑斑病与杨叶锈病发病的盛期,以可用多菌灵或者是代森锰锌等多种杀菌剂来进行防治黑斑病,利用粉锈宁来防治杨叶锈病,药物的浓度依据发病的情况来定。在杨树放叶之前,喷洒6 000~8 000倍速杀丁或者是1 500~2 000倍液双绝杀虫剂毒杀杨干象鼻虫幼虫与卵;四月份下旬的期间,用比例是1:20的乐果与敌敌畏乳油用注射器来注射象鼻虫幼虫的排放孔与蛀食的通道;四到五月份的期间,杨毒蛾的活动是猖獗的,可以用1 500~2 000倍液双绝杀虫剂喷洒幼虫来进行喷洒防治的。

[参考文献]:

杨六斤范文4

这里的“四两”与“千斤”,不是数学中的量词。也就是说,不是过去十六两为一斤的“四两”和“千斤”。更不是现在的500克为一市斤的“125克”。岂能有125克拨动500000克(千斤)之理!

“四两”与“千斤”是个哲学概念,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实而备之,强而避之”,以柔克刚,彼与己相对立的敌我关系。

太极拳注重轻虚,即避重之意,若练至神妙时,对手虽以巨力来打,略微牵动,确能以“四两”拨“千斤”的。因彼力大而背,我力小而顺,以顺黏背,对手即失其灵活,当彼用真力时,方向不能改变,我即以彼力之方向而引进,彼自然要落空。这当然必须掌握粘、连、黏、随、不丢、不顶等技巧后,方可拨动“千斤”。孙禄堂先生 (1860―1933)说:“欲要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先要知己知彼。欲要知己知彼,先要舍己从人。欲要舍已从人,先要得机得势”(见《太极拳学》)。“四两”如能拨动“千斤”,“四两”便是胜利者,反之,就被“千斤”击倒。因此,“四两”与“千斤”是“利人”与“制于人”的艺术。

孙子说:“兵者,诡道也”。“四两”与“千斤”是“诡道”。彼己都将“诡”隐于内而不显形于外。“四两”者,想方设法将对手的“千斤”引发出来,就得设“陷阱”,使之进入我的“埋伏”之中。这就是“引进落空”之名句。如果对方已察出这是所设的“圈套”就不会轻举妄动。“千斤”发不出,“四两”就无法施展。

太极拳是高层次的心理战术。古代曾把武术称作“角抵”,比武为“角逐”。因此,太极拳是“勾心斗角”的拳术。

前辈武术家有“出手见红”之说,其意为在交手时,只须口中“哈”的一声,对手的双脚就会离开地面,如同抛物一样将他跌出丈外。是顺其势,借其力,是在其粘劲、听劲、懂劲、化劲之后而发劲的,这种劲称为“凌空劲”。这是太极拳练到了最高的境界时,方可运用自如的。相传人称“杨无敌”的杨露禅先生(1799-1872)最擅长此劲,昔日京西有富翁张某,庄宅如城,其人好武,且有护院保镖数十人。张慕广平杨露禅之大名,托友人武某往聘。张见杨身材瘦小,衣着朴素,貌不惊人,而心轻之。执礼不恭,设宴不丰。杨知其意,遂自斟自饮,略不旁顾。张不悦曰,常闻武兄言先生盛名,但不知太极拳能否打人?杨说有三种人不可打。张问有何三种人?杨答:“钢铸者,铁打者,木做者,此外无足论。”张曰:“敞舍镖师有三十余人,为首者刘镖师,力能举五百斤,可与比试吗?”杨答:“无妨。”及起度,刘发拳似猛虎,拳声如风。临近,杨以右手引其落空,以左手发劲,刘腾空跌出三丈之外。张拍掌笑曰:“真神技也。”遂使厨师重新换满盛宴,恭敬如师(见《太极拳释义》)。

刘镖师虽然力大,但不能取胜,原因是不知“懂劲”,不知“四两”的真正意义。只知“千斤”去打人,哪里会取胜呢!

较技者,假如不发出“千斤”,“四两”也就无法使用。“千斤”已发出,“四两”运用不当、掌握不好,“引进落空”之妙也会被“千斤”击倒在地的。说“四两拨千斤”,同时又可说“千斤制四两”。“四两”与“千斤”是对矛盾,是相辅相成的。“四两”与“千斤”是技击的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将对手跌出丈外。“四两”与“千斤”的各自胜负是功夫的深浅来决定的。 孙禄堂先生在《拳意述真》一书中说:“拳术练至虚合道,是将其意化到至虚至无之境……三派拳术中,余知有四人而已,形意拳李洛能先生,八卦掌董海川先生,太极拳杨露禅先生,武禹襄先生。四位先生有不见不闻之知觉。”八卦掌大师董海川(约1813-1882)与杨露禅先生的功力不相上下,二人都已入绝境,高手与高手较技比武是不分胜负的。杨的“四两拨千斤”在董的面前是无用之地。董的“左旋右转”在杨的身上也能不出个所以然来。 在此之后,不曾听说有如此之艺高者,很可能已成为历史,或许此技已经失传。

一个时期以来,有不少传说与报道,说某某拳家以“四两拨千斤”之技,将某外国大力士跌出丈外。或云把某拳击冠军;只一个“抖”劲,就像弹丸一样的被抛出去。这些说法,可信程度如何,让人费解。

赵道新先生(1907-1990)说:“几十年间,中外较拳胜负比例至今仍不明朗,如武松在景阳岗上打死一只猫,或许不能成为千古英雄,而我们的拳手都遇到些什么水平的洋人呢?我的师傅遇上了俄国大力士,我本人遇到过丹麦的‘拳击家’,还有些同道遇上各种冒险者,其实,我们的对手一击即溃,根本未形成真正的格斗”(见《武魂》1993年第五期)。赵先生认为我国的拳家根本未遇上“真老虎”。

美国前世界拳王・阿里,在1964年,1974年, 1978年,三度获得世界拳击协会承认的重量级拳击冠军。成为一个三度获得这个称号的拳王。当年他曾应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的邀请,于1985年5月11日-22日,对我国进行友好访问,在北京游览了颐和圆、长城、定陵;并在北京体育学院向中国拳击运动员传授技艺,进行了精彩的表演。在切磋拳技时,与我国一位拳击手较拳,双方的体形、体重相差悬殊,我国的拳击手显得非常的弱小。当阿里一个“摆拳”袭来,何止不千斤之力!满以为能将对手击出丈外。可只见这位拳手一低头闪过,而阿里由于用力过大,失去重心,自己却跌出丈外。阿里来到上海,与拳坛老将张立德先生比拳时(非正式比赛),同样,自己又失去平衡,栽倒并滚翻跌出很远的地方。这时,众人将他扶起来,在他微笑的面孔中,略带几分羞愧……

以上的几组镜头场面,当时都是由中央电视台向全国播映的。是真实的,而且是公开时,无需保密。

杨六斤范文5

大学教授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宽敞明亮的教室,环境幽雅的校园,温馨舒适的生活。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陈天佑、孙诚夫妇,退休后放着安逸的生活不享受,却甘愿来到终南山下当起了“农民”。

年过六旬的陈天佑、孙诚夫妇,都是农业科技方面的专家。退休后,放弃城里的清闲享受,毅然来到西安市长安区终南山下的张村,自筹资金建起了一个占地81亩的“晨蕾农业示范园”。8年来,他们手把手地教当地农民科学种植,免费传播农业实用技术,使当地老百姓通过科学种田增产增收,过上了富裕生活。他们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农民教授”。

在这个示范园里,他们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的实际情况,先后引种、试验培育出十几种适合当地种植的名优农作物。然后将他们培育出的良种提供给当地农民,帮助他们致富。几年来,示范园共引进繁殖小麦、大豆、芝麻良种20多个,累计达10万余公斤。他们每年从杨凌调入玉米良种3000多公斤,大部分以低于市场价格提供给农户,推广到子午、黄良、内苑、五台等乡镇,还从杨凌引入小麦玉米专用肥、果树苗等,帮助农民发展多种经营。

陈天佑、孙诚夫妇还从杨凌带来了硬茬收割机,可以不用烧麦秆就直接播种。刚开始农民不相信,当亲身使用后,他们立刻便认可了。农闲时,陈教授还经常往返于西安、杨凌,从西农科大带来农业科技推广小册子、书籍和教学录像,分发或借给村民,免费给他们上培训课,有问题可随时咨询、手把手指导。

陈教授夫妇就这样一点点地改变着农民的观念,让现代农业科技在农村生根发芽。到目前为止,陈天佑教授培育了十几年的“中墨一号”小麦良种,已经通过了农业科研部门的审定。中墨二号、三号等多个高产品系已经育成。扎根农村8年来,陈天佑夫妇,推广优质小麦20余万公斤,玉米良种3万多公斤,年平均推广面积2600亩,使当地粮食亩产从350公斤增长到500公斤左右,较示范指导前平均提高28%,增产粮食达400多万公斤,优良果树等经济树种也相继开花结果,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杨六斤范文6

【正 文】

今本《水浒传》很可能是在一个水平不高但尚称完整的早期版本基础上翻新改造而成,对此,笔者曾撰文予以讨论(参见拙著《水浒源流新证》第49节,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拙文还推测,《水浒传》最精彩的前半部(大致为前四五十回),当由一位才华横溢又愤世嫉俗的下层文人独立创写;小说不同凡响的思想艺术成就,也是由这前半部书奠定的。至于小说后半部的续写整理,则很可能如某些学者所说,是由郭勋门客之流接笔完成,时间当在嘉靖初年,要迟于天才作家的早期创写。本文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天才作家创作小说前半部的具体时间;所选择的切入点,是小说中透露出的货币信息。

粗看上去,《水浒》中常见的货币有两类,一类是金银等贵金属,多用“锭”、“两”来计算;另一类是铜钱,例以“贯”、“文”来计算。在金银类中,又以使用白银的例子最多,人们购买什物、沽酒割肉、打尖住店乃至行贿送礼、买凶杀人,多以白银支付。用铜钱的例子也可举出一些。如第十二回为了验证杨志的宝刀锋利,泼皮牛二特从州桥下香椒铺中“讨了二十文当三钱”来,即是显例。然而小说中的某些细节,却又令人迷惑不解。如第九回林冲发配沧州,途次柴进庄上,庄客将林冲当作一般配军“赍发”:“……一个盘子,托出一斗白米,米上放着十贯钱,都一发将出来。”按中国元明衡制推算,一斗米合12斤,明代一斤换算成今制约为590克,则一斗米约重7000克,合今制14市斤。至于铜钱,依明制“生铜一斤铸小钱百六十”(《明史·食货志五》,下简称《食货志》),则十贯铜钱约合今制73.75市斤。一斗米加上十贯钱,重达88斤;此礼不可谓不“重”,但不知荷枷戴锁的林冲如何负担得了?又小说第二十五回,郓哥向武大通报潘金莲与西门庆通奸消息,武大感激道:“既是如此,却是亏了兄弟!我有数贯钱,与你把去籴米。”武大卖炊饼为生,每日挑担出门,身边却要携带数贯铜钱,哪怕只有两三贯,也有一二十斤的分量,这显然也不合情理。此外,小说第十六回写杨志押解生辰纲至黄泥冈,众军卒凑了五贯钱买酒解渴。五贯铜钱重三四十斤,身服苦役的军卒“担子又重,无有一个稍轻”,却还要腰缠铜钿,增加多余的负担,似乎也是难以承受的。笔者据此推断,林冲、武大以及杨志麾下军汉所收授、携带的钱贯,可能不是铜钱,而是纸钞。

纸钞本属信用证券,在唐代已见使用;宋金时则广泛用于商贸活动,始称“交子”,后又有“钱引”、“关子”、“会子”、“交钞”等种种变称。至元代,政府承宋金旧制,继续施行钞法。元代货币有钱、银、钞三种;然钱不常铸,用银亦少,官俸、税课及民间交易,主要用纸钞(参看吴晗《元代之钞法》,载《读史札记》,三联书店1956年版)。至明初,朱元璋于洪武七年设宝钞提举司,明年诏中书省造“大明宝钞”,面值仿铜钱设为一贯、五百文、四百文等共六等。有明一代,大明宝钞始终是官方强力推行的法定货币之一,如官俸的发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即以钞为主。也就是说,《水浒传》无论创作于元末还是明前期,作者都无法回避社会经济生活中使用纸钞这一事实。

即如前面所说,柴进庄客赍发林冲的“十贯钱”,多半应是纸钞。否则林冲以荷枷之身,还要平添八九十斤重负,则无异于刑外加刑,有违柴大官人爱惜好汉的初衷。而武大用来馈赠郓哥的,显然也应是怀中所揣的几张纸币。至于杨志押解生辰纲时,众军卒在黄泥冈上凑了“五贯足钱”买酒,想来也只能是纸币“会钞”。否则,白胜收取七八十斤铜钿,也决不会步履轻松地唱着山歌下冈去。由于小说的虚构性质所决定,一位元明作家在拟写前代故事时,不必钻入故纸堆中去详考前代的典章制度、生活习俗;多数时候,他们只需将当下的世态人情、生活细节移用到小说中,便足以应付读者。小说家取此创作方针,很可能是无意识的,他大概压根儿没想过宋代货币形态与元、明有何不同。然而事实上,货币的种类、计量的方式及其购买力等等,全都是代有不同的变量。在金融形势不稳的年代里,货币实际价值的波动周期,甚至可以缩短到以年为单位。因此,通过小说中的货币信息来判定小说的创作背景、撰著年代,也便成为可能。

无须多论,从《水浒》中多用白银的情形来看,小说的写作背景显然不是专用纸钞的元代;我们的目光自然顺延到明代。那么,明代钞法在民间经济活动中的实际贯彻情况又如何?承元代纸钞贬值之弊,明代钞法自颁布之日起,即陷入不能自拔的贬值漩涡。大明钞法于洪武七年制订时,宝钞一贯与铜钱一贯、白银一两等值;钞法并“禁民间不得以金银物货交易,违者罪之”,唯“以金银易钞者听”(《食货志五》)。然而政府却又自坏法令,于赋税中收取银、钱。当时学者即指出:“(政府)宴赏路费,皆给钞贯;而各处课程,或专收银两,或兼收钱、钞。只此一事,有利者皆归于官,无用者皆及下人。”(《续通考》引陆容《菽园杂记》)“宝钞”价值由此一落千丈,信誉大失,导致民间交易多以金银为等价物。至英宗即位,因民间以白银交易的潮流如水决堤,势不可挡,朝廷也只好“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其小者乃用钱”。及至嘉靖初年,由于“钞久不行,钱亦大壅,益专用银矣”(《食货志五》)。在《水浒传》所展示的生活图景中,白银作为硬通货成为主要货币,铜钱、纸钞地位相对低下,这正是明代前期(嘉靖以前)货币流通的重要特点。仍举林冲的例子:先是柴进庄客拿林冲当作一般配军看待,以纸钞斗米随意打发。及至林冲成为柴进座上客,柴进则先后赠以二十五两一锭“大银”;银、钞之间,衡量出林冲身价的大起大落。不过纸钞是明政府的法定货币,故小说中凡遇官府悬赏以及民间大额交易,仍以钞贯计算。如华阴县要捉拿朱武等人,由官府悬赏“三千贯”(第二回);鲁提辖打死镇关西,州中也“出赏钱一千贯”海捕捉拿(第三回)。民间的交易,也多以钞贯定价。如林冲买刀,杨志卖刀,均开价三千贯。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林冲买刀时,几番讨价还价,讲定一千贯,及至付钱,却是“将银子折算价贯,准还与他”(第七回)。而这类看似琐细无谓的描写,正清晰勾勒出经济生活难以虚拟的时代特征,为我们保留了鉴别小说创作年代的难得证据。

转贴于 《水浒》人物使用纸币,已毋庸置疑。如果小说作者真的生活在明前期,他信手拈来的物价,自然也应反映出明代“宝钞”贬值的情况。事实是否如此?仍以黄泥冈买酒为例。白胜挑两桶酒上冈来卖,张口要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然而以洪武钞法推算,“每钞一贯准钱千文、银一两;四贯准黄金一两”;则五贯钱钞相当于白银五两或黄金一两二钱五分,对于几个穷军汉,这无异于“天价”消费!而据宋人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记述,制酒之法“每粗米二斛,酿成酒六斛六斗”,则米的出酒率约为1∶3.3。白胜的一担村酒至重不过四五十斤,用米不过一二十斤;即使因酿造而增值,一担酒也不过抵得二三十斤米价。而据《明史·食货志二》载洪武九年公布的税粮价格,一石米折银一两,钞一贯。如此推算,十贯钱在洪武初年可买米十石,合一千二百斤。白胜一担村酒竟卖出了一千二百斤米的价格,可谓暴利惊人。然欲解此惑,则应从明代纸钞贬值这一金融现象上寻求答案。明代纸钞贬值的速度是惊人的。据《明史》记录,“洪武时,官俸全给米,间以钱钞兼给,钱一千,钞一贯,抵米一石”(《食货志六》)。然至洪武十八年“天下有司官禄米皆给钞,二贯五百文准米一石”(《食货志五》):即是说,钞法颁布十年,宝钞已贬值五分之三。成祖朱棣即位,百官俸禄或支米,或“米钞兼支”,“其折钞者,每米一石给钞十贯”(《食货志六》):即是说,钞法颁行不到四十年,钞价已贬值90%。又过了二十年,仁宗朱高炽即位,“官俸折钞,每石至二十五贯”,一贯钞的购买力,已由五十年前的一百二十斤米,跌至不足五斤,这还是官方的“霸王”比率;在民间,纸钞的实际购买力又远在其下。至成化七年,“是时钞法不行,一贯仅值钱二三文”(《食货志六》):即是说,钞法施行未及百年,宝钞贬值至1/300—1/500。明王朝所构筑的纸钞货币体系,至此已濒于崩溃。

弄清明代宝钞的贬值历史,我们不妨试着对《水浒传》中的钞值作一估算,以推测小说前半部的写作年代。小说第十七回的一个例子,引起笔者注意。何涛奉命捉拿劫取生辰纲的强人,正没奈何处,得知弟弟何清掌握着重要线索;于是何涛“慌忙取一个十两银子放在桌上”,要何清快讲,并说:“银两都是官司信赏的,如何没三五百贯钱?”按照小说中的一般规律,官府捉拿罪犯,赏金常例为一千贯至三千贯,也有多至万贯者。劫取生辰纲一案涉及权倾当朝的蔡京,至少也应悬赏三五千贯。此刻何涛口称“如何没三五百贯钱”,显然不是指官府悬赏的全额,而是指桌上这“十两银子”的价值。“十两银子”与“三五百贯”等值,这一银、钞比价大致为1∶30—50。就一般语言习惯而言,取1∶50,更符合当时语境。这一银、钞比价,还可通过第三十七回的例子得以印证。宋江发配江州,于揭阳镇渡江时,险些吃了船火儿张横的“板刀面”。事后张横自曝强梁伎俩,说是“(摆渡价格)本合五百足钱一个人,我便定要他三贯”。据此可知,当时(自然指小说家写作时)的摆渡费用通常是每位五百文,即纸钞半贯。若按前推1∶50的比值,这点钱可买一斤多米,大致符合实际物价水平。而张横强求三贯,虽是乘人之危敲竹杠,却也考虑到被劫者的承受能力。此段情节的创作背景显然不是钞法初行的洪武初年,那时五百文合白银半两,可买六七十斤米;三贯钞则可购粮三石,足供一人全年的口粮。张横若开价如此,恐怕大多数渡客都难过鬼门关了。再复推断,黄泥冈上一桶村酿讨价“五贯足钱”,照1∶50的比价,相当于十几斤米的价值,与前文的核算(两桶酒约与二三十斤米等值)大致吻合。在另外的例子中,武大将身上带的“数贯钱”交付郓哥去“籴米”,也合乎武大的经济地位。假如是三贯纸钞吧,相当于五六十枚铜钱,这正符合郓哥四处寻觅主顾、要赚“三五十钱”的期待。在第七回中,林冲最终以一千贯购得宝刀,依1∶50的比价,合白银二十两。成化年间“三大营副将、参、游、佐员,每月米五石,巡捕营提督、参将亦如之”(《食货志六》)。林冲身份若可与此辈类比,则月俸五石米可折银五两;二十两银子相当于林教头四个月的薪俸,林冲自可当场“拍板”、就地还钱。然若以明初比价计算,一千贯折银一千两,等同于林教头十六七年的薪水,则怕林冲也只有望“刀”兴叹的份了。

如上所说,多用白银而兼用钱、钞,是明代前期货币流通的典型特征,那么此一时段究竟有没有银、钞比价为1∶50的阶段?十分幸运,史籍为我们提供了颇为精确的统计数字,证明那应是明代宣德初年的货币比价。据《明史·食货志五》记载:

(洪武二十六年)时两浙、江西、闽、广民重钱轻钞,有以钱百六十文折钞一贯者,由是物价翔贵,而钞法益坏不行。……至宣德(1426—1436)初,米一石用钞五十贯,乃弛布帛米麦交易之禁。……

上一篇5s管理

下一篇撩动你心

相关精选